9
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建设
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国际教育科研合作,鼓
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教育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要扩大
中外青少年交流,实施国际暑期学校等项目,建好“鲁班工坊”,不断拓展中国教育“朋友圈”,更好服务
国家外交和经贸大局。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支持上海
国际 STEM 教育研究所建设,推动中国教育理念和实践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满足人民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
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坚持不懈的接续奋斗,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
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达到了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当前,教育“量”的短
板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质”的提升成为紧迫的要求。要按照“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把人
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基本尺度,把促进公平融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从“有学上”
到“上好学”的转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一是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面对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
老龄化叠加带来的新挑战,教育要主动应对、加强前瞻性布局,推动各地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跨学段资源余
缺调配,指导有条件的地方提高统筹层级,加强资源的统筹利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中西部
教育发展水平。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进高起点新建
一批、优质学校扩招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推进学
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
到好学校,有力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
二是注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教育是人民群众感知度最高的“身边事”“关切题”。要统筹推
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育人方式、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基础教育育人
水平。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保障力度,保障随迁子女
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健全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
持就业优先导向,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教育引导学生以择业新观
念打开就业新天地。要努力让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更加宽阔,举办“少而精”的中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
教育发展的核心办学能力,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体系设计,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能够进
行有效学习、多样化成才,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加强全民终身教育保障。当前,人民群众对终身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教
育数字化转型,推进大规模应用和数据整合共享,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并获得 2022 年度联合国教育信息
化最高奖项,成功举办两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数字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快推进教育
数字化,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应用导向,推动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不断丰富国家智慧教育
平台和数据中心,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持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完善国家开放大
学体系,建好老年大学,更好推进国家数字大学建设。要积极推动以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更新理念、
变革模式、完善治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让终身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推动教育活动向更加灵活广阔的自
主学习、终身学习延伸,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教育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
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
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学习时报》2024 年 9 月 4 日第 1 版 █
要闻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