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今
天,思政课已从过去思政课教师“一家的事”变成了“大家的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及全社
会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发展环境得以重塑。
紧贴时代、尊重规律——思政课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
2020 年秋季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之初,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课程教学团队就在思考:怎么能让这门思政必修课拥有“北航味”,从而更受学生欢迎?
经过 3 年多的迭代提升,在北航,概论课多了一个特别的专题——“科技创新与强国使命”。
专题课先后邀请戚发轫、樊邦奎、李东等两院院士,“北斗”见证人王淑芳、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李光亚
等行业先锋讲授,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了将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高质量引入思政课,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
全力打造核心课程教材体系。
2021 年,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编写出版。2022 年,“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高校全面开设。2023 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
论》统编教材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课程方案和标准全面修订,“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统一开设。
中小学(中职)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出版并投入使用。
正如新鲜的食材需要恰到好处的烹饪方法,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也需要搭配符合新时代学生“口味”的
讲法。全方位打造思政课实践体系、组织多样态“大思政课”,充分释放了思政课的育人活力。
一方面,教育系统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深入开展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学习分
享、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技能成
才强国有我、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深度覆盖全体在校学生。
另一方面,教育部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设立各级实践教学基地 2500 多家,
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会同中央网信办等举办“云上大思政课”,全网互动引导流量超 100 亿次。会同
人民网组织大学生同上一堂“抗疫”“四史”等思政大课,观看量超 1.5 亿次。
“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在凝聚思
政合力共同服务育人方面,教育部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和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一体化建设
指导委员会,布局 32 个省级共同体,推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有效贯通。印发课程思政实施指
导纲要,组织高校专业教师 103 万人次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推出一批示范课程、名师和团队、数字
化资源。
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需要改变的是课程内容和供给方式,不变的则是基于教育规
律、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出发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互动中,思政课改革创新
不断走向深入、“金课”持续涌现。
动真碰硬、制度激励——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20 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承担全校近 2 万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这曾是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非常挂
念的事。
在中央与教育部政策支持下,北林采取质量优先招聘一批、双优导向转岗一批、学科调整补充一批的解
决思路,3 年增加专职思政课教师 32 名,提前达到了规定的师生比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
时代重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课教师使命在肩。
由于重视不够、编制不足、培养跟不上等多重因素,思政课教师队伍缺口问题,一度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重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