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要闻内参
好教育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追求问题,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着眼战略属性,必须
回答好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
聚焦“六大特质”实现教育强国质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
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大特质”既体现为
发展能力,也体现为工作力度,还体现为综合实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性要求、标志性成效和根本性标
尺。聚焦思政引领力,需要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有效塑造学生价值观。聚焦
人才竞争力,需要把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比较优
势。聚焦科技支撑力,需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聚焦民生保障力,需要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群众更加公平优质教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聚焦社会协同力,需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效协调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同支持教
育、汇聚强大合力,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国际影响力,需要扩大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
提升中国教育的全球话语权、吸引力和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引领力、塑造力。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围绕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
塑、机制性重建,统筹政策配套、资源配置、机制创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加强科技支撑,牢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作用,拓展教育国际化发展空间,推动教
育体系更加注重系统性、综合性集成,推动教育组织更加注重开放融合、多元多样,推动教育发展更加注重
胸怀天下、自信自立,推动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向更加灵活广阔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延伸。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
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我们要深刻领悟“五大关系”
蕴含的科学规律,直面突出问题、关键要害,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为教育强国建设增动力、添活力。
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
头脑,全面组织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突出构建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这一重点,根据每个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系统完善中
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巩固的育人效果。
发挥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的教育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
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将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坚持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
一体、线上线下融合,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以身
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着力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
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
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构建青年科技
人才长周期稳定支持机制。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完善人才供需适配机制。
打造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强化校企科研合作,布局建设高等教育研究院。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
设改革,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各学段人口依次达峰,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供给机制,做好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布局。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完善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推进机制,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持续巩固“双
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提升终身学习公共
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