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弦》2022年4月刊

发布时间:2022-6-0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教育之弦》2022年4月刊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5 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 1937 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 [收起]
[展开]
《教育之弦》2022年4月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CONTENTS

目录

要闻内参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1

十年回望,总书记来到这些高校 3

文件速递

新职业教育法 5 月 1 日起施行!

教育部发布会聚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7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答记者问 13

开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答记者问 17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江立敏 21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陈剑飞 30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顾志宏 34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董丹申 41

“数”说就业

本科“打工人”就业幸福感创新高!超 7 成对工作满意 47

月收入连续四年最高,幸福感还强!这类专业“真香” 50

重磅! 2021 届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 15 个专业揭秘,最有“钱”途

第4页

CONTENTS

目录

的是 TA 53

5 年持续上涨!近 9 成毕业生认可母校这项服务 55

职业教育

补齐短板,找准高职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58

职业院校数字化要聚焦“三个革新” 60

快速优化新时代职教教师队伍结构 62

校园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教职工怎样做?教育部发布指引 65

教育部 13 问答详解高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技术方案(第五版) 67

教育之声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 72

善用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转型升级 74

新基建背景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76

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76

他山之石

菏泽学院: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79

贺州学院:“三聚焦”“三协同”破解地方高校转型之困 81

中心平台 83

第5页

1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5 日上午来到中国人

民大学考察调研。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

的祝贺,向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广

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

平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

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习近平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

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

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

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

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

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

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

正规大学,前身是 1937 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

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

华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注重人文社会科

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

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上午 9 时 20 分许,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

书记张东刚、校长刘伟陪同下,首先来到立德楼,观

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习近平同青年学生一起

就座,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对学校立足自身优势,

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

课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

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

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

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

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

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

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也鼓励各

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

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勉励同学们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

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设立于学校博物馆内。习

近平来到这里,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建设发展

和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习近平强调,中国

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

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

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

块重要阵地。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

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在博物馆门前广场上,习近平看望了老教授、

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

看到老教授、老专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习近平

非常高兴。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历来是人才荟萃、

名家云集的地方。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

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青年

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

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习近平强调,

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要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

骨干的培养,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文

要闻内参

第6页

2

献馆藏为主,有藏书 410 余万册。习近平来到这里,

考察馆藏红色文献、古籍集中展示,察看现代化检

索平台和复印报刊资料等数字化学术资源,听取学

校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

应用等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人民大学馆藏红色

文献,鉴证了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艰辛历程,

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要精心保护好,逐步推进

数字化,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要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

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

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

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

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随后,习近平来到世纪馆北大厅同中国人民大

学师生代表座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人

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经济学院

教授赵峰、新闻学院博士生周晓辉、哲学院本科生

王海蓉先后发言,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

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

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

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

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

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

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

的精神品格。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

大师生的自觉追求。

习近平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

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

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

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

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

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

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

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

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

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

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

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

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

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

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

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

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

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

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

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育是一门“仁而

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

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

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

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

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

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

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习近平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

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

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

代新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

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

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

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习近平离开学校时,道路两旁站满了师生,大

家激动地向总书记问好,齐声高呼“青春向党、不

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习近平向大

家挥手致意,掌声、欢呼声在校园内久久回荡。

王沪宁、丁薛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

责同志参加有关活动。

来源:新华社 █

要闻内参

第7页

3

十年回望,总书记来到这些高校

2022 年 4 月 25 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高校考察调研。我们摘录了其中的部分讲话,一起学习!

2022 年 4 月 25 日上午,中共中央总

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

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

这是习近平向师生们挥手致意。

2013 年 7 月 17 日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年 11 月 4 日 中南大学

2014 年 5 月 4 日 北京大学

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

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

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

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

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

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

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

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

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要闻内参

第8页

4

2014 年 9 月 9 日 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 12 月 20 日 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

2016 年 4 月 26 日 中国科技大学

2017 年 5 月 3 日 中国政法大学

2018 年 5 月 2 日 北京大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

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

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

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仅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而且要有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做

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将来走上社会,投身特区和国家建设做好思想品德、学识修养、能力才干等多

方面的储备。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

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爱国爱澳传统,自觉增强

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的历史责任感,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创造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

的人生。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

赶上。中国科技大学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

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

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

养的大学生。大家要向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

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

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健康成长进步。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

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

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要闻内参

第9页

5

2018 年 10 月 24 日 暨南大学

2019 年 1 月 17 日 南开大学

2019 年 7 月 16 日 内蒙古大学

2020 年 1 月 20 日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年 3 月 2 日 军事医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医学院

2020 年 4 月 22 日 西安交通大学

我国有 5000 多万海外侨胞,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改革开放有海外侨胞的一份功劳。希望

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

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

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

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

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在新的起点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成为南开大

学新的骄傲。

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

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来的竞争是年青人的竞争,今天的年青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

梁。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

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办学

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新

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

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

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

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

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要闻内参

第10页

6

2022 年 4 月 10 日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

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

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0 年 9 月 17 日 湖南大学

2021 年 3 月 25 日 闽江学院

2021 年 4 月 19 日 清华大学

2022 年 4 月 25 日 中国人民大学

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同学们将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希望大家不负时代

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

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

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

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

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

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

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来源:求是网 █

要闻内参

第11页

7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

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

加突出的位置,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

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

力资源支撑。

职业教育法自 1996 年公布施行以来,对发展

邓传淮司长介绍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

教育面临新形势,法律很多规定已不能适应改革发

展需要。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安排,

教育部自 2018 年启动修法工作,在各部门、各有关

方面大力支持下,2020 年形成修订草案,报请审议。

立法机关对职业教育法修订高度重视,进行了广泛、

深入调研,并根据调研、审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今年 4 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此次职业教育法修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

新职业教育法 5 月 1 日起施行!

教育部发布会聚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 20 日

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于 2022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 1996 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

次大修。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内容从五章四十条完善至

八章六十九条,由现行法的 3400 余字修改为 10000

余字,内容更加充实。包含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

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国家鼓励

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

育认可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内容。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共有职业学校 1.13万所,在校生超过 3000万人。

国务院 2019 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

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

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凸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表

示,现行职业教育法对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

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

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

要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政策举措和实践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为培养更

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夯实法治基础。”

2021 年 5 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

议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的议案,修订草案经过 2021

年 6 月、12 月和 2022 年 4 月的三次常委会会议审

议后通过、颁布。

4 月 27 日下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教育法》有关情况。

文件速递

第12页

8

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政策举措和实践成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效果导向,系统构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

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不仅篇幅由原来的 3000 多

字增加到 10000 多字,内容大大拓展丰富,体系结

构更加完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而且体现了

最新的发展理念和制度创新,亮点纷呈。下面,用

十个关键词介绍新法的主要内容和突出亮点——

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

的根本保证。新法着力把党的领导落实为制度规范。

对公办学校,规定公办职业学校实行中国共

产党职业学校基层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职业

学校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全面领导

学校工作。

对民办学校,规定民办职业学校依法健全决策

机制,强化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保证其在学

校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

强调同等重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

种不同教育类型来定位,是构建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的基础。新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

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规定国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

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规定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

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

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

实施的教育;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

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禁止设置歧视政策。

加强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类型多样、举办主体

多元、涉及群体广泛。新法规定职业教育实行政府

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

社会参与,并从三方面强化统筹管理。

国务院层面,规定国务院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协

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

部门层面,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

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国务

院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

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省级层面,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权,省级人

民政府可以依法整合、优化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

职业教育具体工作职责,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

推进体系贯通。新法着力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

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纵向贯通,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

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

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支持在普

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

横向融通,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

桥”,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

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

转换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

通、互认;规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

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和其他学校等都可以开展职

业培训。

明确企业主体。新法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办学,

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鲜明导向,规定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

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

高质量职业教育。

丰富举办方式,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资本、技术、

知识、设施设备等要素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可以用于举办职业教育机构。

强化办学责任,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

业教育的义务,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

社会责任报告。

完善支持政策,规定对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职

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基金奖

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

生均经费等给予适当补助。

坚持多元办学。多元办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

通教育的重要特征。新法明确办学主体多元,教育

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

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可以广泛、平等参与职

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既可以独立举办,也可以

联合举办,既可以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也可以举办实习实训基地等。

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

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新法推动全面

融合,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鼓励深度融合,规定产

文件速递

第13页

9

在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

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双期叠加”的新阶段,

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不但关照了各方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了立法在表达、

平衡、调整社会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解决了人

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职

教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意愿,而且有利于提升职

业教育的认可度,塑造社会共识,夯实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法治基础,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新《职业教育法》凝练了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的实践经验。职业教育法实施的二十多年,也

是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二十多年。这次新修订

的职教法,充分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

陈子季司长介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考虑

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的政策举措,聚焦职业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

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将实践成果上升为法

律规范,推动职业教育在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中行

稳致远。

譬如,在办学方向上,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

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

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譬如,在类型定位上,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

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

型”,并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顶层设计,真正实现

教融合型企业制度、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职业院

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突出就业导向。新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面向

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教育规划上,规定发展职业教育应当与促进就

业创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整体

部署、统筹实施。

发展重点上,规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

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培养托育、护理、康养、家政

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模式上,规定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产业需求,

依法自主设置专业、设置学习制度、选编教材、评

聘教师等;应当建立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提供就业

创业服务,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评价机制上,规定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质

量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应当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

参与,应当突出就业导向。

强调徳技并修。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法对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新法强调,实

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

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科学

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

对学校,规定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校风学风、师

德师风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对教师,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规定

国家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适合职

业教育特点的教师岗位设置、职务评聘制度,创新

方式聘请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传承人等担任专兼职教师。

对学生,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可以采取文化素质

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招收学生;学生应当

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按要求

参加实习实训,掌握技术技能等。

完善保障机制。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保

障。新法健全投入机制,明确国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

结构,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

应。加强资金统筹,规定地方教育附加等经费中可用

于职业教育的资金应当统筹使用;发挥失业保险金作

用,支持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落实政府责任,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

本和办学质量等落实职业教育经费。强化企业责任,

明确企业应当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按照职工工资

总额一定比例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和贯

彻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通知》,请各地、各

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文件速递

第14页

10

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

譬如,在办学格局上,明确职业教育实行政府

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

社会参与,强调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把

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再譬如,在育人模式上,强化教学、学习、实

训相融合,鼓励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

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

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共

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

实训基地。

还譬如,在价值追求上,营造人人努力成才、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把

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

级证书作为受教育者从业的重要凭证,强调提高技

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第二,新《职业教育法》回应了社会和群众

的重要关切。办好职业教育,中央重视、产业需要、

社会期盼,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提高认可

度和吸引力,增强社会契合度和适应性方面做出

了规定。

譬如,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上升的通道。长久以

来,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个普遍的认知,那就是职业

教育是种低层次的教育,学生上升通道不畅、不宽。

修订后的职教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

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有关

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贯通的招生和培养;

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

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

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除了设立本科层次职业

学校,职业教育法还为两个方面的探索预留了空间:

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在专科层

次职业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这表明,职业

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从法

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给中等职业学

校的学生可以上大学开了一个口子,将大幅提高学

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又譬如,为不同禀赋学生提供了多种成才的可

能。修订后的职教法要求,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

通教育协调发展、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

生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

互认。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

基础教育,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

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突出中职教育的

教育功能,提升认可度,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就业

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教育类型。

再譬如,营造公平环境,破除就业“门槛”。

职业教育要提高认可度和吸引力,一个重要方面就

是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地位、有发展。修订后的

职教法明确提出,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

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

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

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

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

历要求。这些规定,从法律层面保障了职业学校学

生的权益,为职业教育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

为各行各业都能“人尽其才”提供了保障。

第三,新《职业教育法》破解了高质量发展的

瓶颈障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一些影响事业发展的硬骨头和险滩已经绕不过去。

此次修法直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顽瘴痼疾,用

法律的形式把破解之道固定下来,为进一步深化改

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理顺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修订后职教

法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

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

导,明确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具体工

作职责,夯实了部委统筹、央地联动的法律基础。

二是明确了重点支持、地方为主的投入机制。

举办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根据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

教育的 3 倍左右。针对这一现状,新修订的职业教

育法增加规定:国家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

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

业,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国家优化教

育经费支出结构,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

发展需求相适应,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

职业教育的资金;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本地区职业学

校生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按照生均经费标

准按时、足额拨付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文件速递

第15页

11

三是破解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难点。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

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长期以来,产教融

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是个痛点、堵点。修订

后的职业教育法以“产教融合”一词取代了现行法

中的“产教结合”,用 9 处“鼓励”、23 处“应当”

和 4 处“必须”,进一步明确诸多举措:国家发挥

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

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企业可以设

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企业开展职

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除此之

外,新职业教育法还包含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的企业作出奖励、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真

正从法律层面让企业参与不难、参与有利,同时,

明确了行业和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

责任,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企

业可以通过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共同举办职

业教育机构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

总之,新《职业教育法》围绕“职业教育与普

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个基本定位,通过明确职业教

育类型属性、完善职业教育内涵,系统构建了职业

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与保障体系,为理顺职业教育管

理体制,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各类职业院

校的法定职责,明确行业企业实施职业教育的法定

义务等奠定了良好法律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国家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发展路径越来越清

晰。可以预期,修订完善后的职业教育法,必将更

加充分地发挥出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基本法的

规范、引领作用,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

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将狠抓学习、宣传和阐释工作,构建

部委、央地贯彻落实机制,形成落实合力,依法推

出系列举措,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健全“中

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

推进五年一贯制等培养模式。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

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

需求。切实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自身办学质量,

实现自立自强。支持一批优质的高职专科学校独立

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指导符合条件的高职专科学

校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建立“职教高考”

制度,完善“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优化职业教育生源结构。指导各省建立职业教育统

一招生平台,汇总发布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及其专

业设置、招生情况等信息,提供查询、报考等服务。

二要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主

体作用。加强与发改、财政、国资、工信等部门的

协调沟通,就企业尤其是国企举办职业教育的问题

进行专门研究,落实《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举办职

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学校属性、财政投入、收费标

准、师资建设等规定。在《民办教育促进法》框架

下,进一步明确对非营利性院校的奖补细则。研究

制订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的具体办法。

落实“金融 + 财政 + 土地 + 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

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落地情况的监测机制。

三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这些年,职业教

育的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但职业教育的质量一直被

诟病,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选择职业学校,与教育的

质量有很大关系。要落实《职业教育法》相关要求,

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赋予职业学校在机构

设置、人才招聘、职称评审、内部薪酬分配、科技

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更多自主权。启动实施“现

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率先在先进制造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加快培养面向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职业场景的现场工程师。借

助信息技术重塑教学形态,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

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着手,打破

课堂边界,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

泛在个性化学习。

四要加强职业学校学风校风建设。新法明确规

定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营

造良好学习环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学校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

凝炼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凸显地域文化

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

文化体系,进一步强化制度规范和监督约束,加强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塑造阳光自信、

团结协作、遵规守纪的品格,不断提升职业学校的

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文件速递

第16页

12

群众团体、职业院校如何落实职业教育法?

坚决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工作——中华职业教

育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通过,赋

予了工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法律义务和职

责。作为群众团体,将坚决把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

先进性、群众性”要求与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工作有效

结合,做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好《职业教育法》

的学习宣传。我社将组织刊发系列深度解读文章和专

家笔谈等,在各级职教社系统形成宣传合力,并充分

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开展《职业教育法》系

列访谈活动。组织专题学习座谈会,开展法律条文学

习辅导,推动全社上下加强对法律的学习理解。二是

发挥群众团体的政治作用,做好团结引领工作。加强

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团结联系,做好职业教育界

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引领与服务,引

导他们切实遵守和维护《职业教育法》。三是发挥职

教团体的专业优势,做好各项业务工作。认真履行新

版《职业教育法》赋予的义务、职责,在职业教育有

关标准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与咨询、办学与指导

办学、三教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发挥多平台多

渠道优势,做好调查研究与高质量建言献策;强化第

三方机构职能,在职业教育的评估、先进典型评选和

有关专业比赛方面拓宽局面;努力传承职教社积极服

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努力在巩固脱贫攻坚

成果和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发挥民

间组织的灵活机制,做好对外交流工作。做好联合国

NGO 组织系统的有关工作,更有力有效在联合国有关

平台和活动中讲好中国职教故事、传播中国发展声音。

加强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交流,在两岸职业教育交流

合作和与港澳地区职业教育交流中迈出更大步伐。

及时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北京电

子科技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是我国职教发展史上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全国职教战线备受鼓

舞、充满信心。新修订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强化

了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升了职业

教育的法律地位;进一步畅通了职业技能人才发

展空间;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双赢”。

下一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将以职业教

育法的修订为契机,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开展普法

教育和设计好今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安排。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双融合、

双促进、双提升”,高质量建好教育部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二是坚持依法治校,不

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健全完善体现

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与制度体系,深化内部治理

改革。在增强社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等能力

的基础上,健全体现知识、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

激励机制。三是坚持德技并修,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和专业建设水平。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

家级高水平专业群,进一步巩固完善以校企双元

育人为主线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培育

“工匠精神”。四是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服

务首都发展贡献度。按照“产学研训创”五位一

体功能,高起点、高标准筹建产教融合工程中心。

把“企业需求”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口,与

企业“零距离”对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向更高层次发展。

来源:微言教育 █

扫码查看全文

文件速递

第17页

13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准(2022 年版)》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内容回

答了记者的提问。

1. 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2. 请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3. 这次修订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 16 个课程标准,请介绍修订过程?

答:一是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

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

式进行改革。二是 2011 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

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三是现行义务教育课程

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 2001 年、2011 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

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

答: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

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

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二是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

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三是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

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

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

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答: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 2019 年启动,历时 3 年,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由两院院士、

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 300 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二是对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

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整体规划,并指导落实。三是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课程内容结

构化等相关基础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四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按照先修课程方案、再修课

文件速递

第18页

14

4. 请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如何保证思想性、科学性?

5. 与 2001 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

6. 请介绍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为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一是预审,组织国家教

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个人审读、会议预审,进行专业把关。二是审议,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读

和正式审议,完成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对落实会议精神情况进行专项审议。三是

审核,国家教材委委员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 16 个课程标准。

审议审核认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向正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

辑严谨,思想性、学理性、现实性较强,符合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特征,符合

教育教学规律,比较成熟。

答: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

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

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

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

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

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答:一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

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

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二

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

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

供依据。三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

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

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程标准的顺序进行,分项、分段推进修订工作。五是组织浙江、河南和甘肃等 15 个省近 6 万名学生进行课

程标准测试,根据结果进行修改。六是广泛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教师、教研员等

各方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文件速递

第19页

15

7. 请介绍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

8.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有哪些改革重点?

9. 如何保证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标准思想性?

答: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任务和基本遵循,确保应

进尽进、应落尽落。一是研制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进课程教材

主要内容进行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分学科提出教育要求。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统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研制印

发系列指南或指导纲要,整体规划进课程教材的内容与方式,全面落实有关要求。二是明确以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主线,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

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化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等。三是结合学科特点,采取直接安排

与有机融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落实为主,地理、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其

他课程有机融入。四是加强政治审核把关,组织国家教材委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

课程标准文本进行专项审核,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答: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

校的育人蓝图,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

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

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

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三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

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

现象。

答:一是细化培养要求,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历史课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等培养要求。二是充实更新课程内容,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三科修

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

述。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

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文件速递

第20页

16

10. 请介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如何加强学段衔接?

11. 下一步,对地方和学校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有哪些部署?

答: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

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二是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

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是了解高中阶

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答:一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提供培训资源,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

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二是强化课程落地实施制度建设,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各省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工作要求。三是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

设立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创新实践。

扫码查看全文

文件速递

第21页

17

开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教育部相关

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强师计划》出台的背景?

二、请介绍一下《强师计划》的研制经历了哪些过程?

三、《强师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

答: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

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实现

“四个相统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优

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依

法加强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保障,加大在职培训、学历教育力度,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素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部近年来先后出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教师队伍建设

文件。为构建全口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的意见》精神,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答:一是集中办公研制文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一线校长、

教师组成工作专班,集中进行文件研制,并就重点问题同相关部委多次沟通,形成文件初稿。二是反复沟通

征求意见。强师计划征求意见稿面向中宣部等 8 部门、32 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6 所部属师范大学和部分综

合性大学征求意见。全面征求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意见。三是多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部分管负责同

志多次主持召开工作协调会,听取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知名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并做专题研讨。经中央

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会签相关部门。

答:立足“十四五”、面向 2035,《强师计划》目标任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到 2025 年,建成一批国

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

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

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到 2035 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

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

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文件速递

第22页

18

四、《强师计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五、《强师计划》有哪些政策创新点?

答:《强师计划》包括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实施保障三部分。其中,15 条具体措施主要围绕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包括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

计划、深化精准培训改革;二是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包括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

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

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改进师范院校评价;四是深化管理综合改革,包括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试点、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职工编制配置、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工

资待遇保障、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

答:《强师计划》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

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提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

建强的思路举措,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

一是以高水平师范院校为引领,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打造师范教

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一批师范院

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每校支持 1 亿元,实现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在高等教育重大专项中,专门面向师

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进行的最大规模投入。鼓励支持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师范院校在教育科

学研究、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范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师专升本。

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深化本硕整体设计、

分段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和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攻

读教育硕士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教育硕士培养规模。同时,深入实施名师

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三是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推动师资优质均衡。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

养计划,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为 832 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师

范生,中央财政给予支持。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支教讲学激励机制,引导优秀

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落实补助政策、倾斜职称评聘、加强周转宿舍建设和住房保障等,着力增强乡村

教师职业吸引力。

四是以深化评价改革为牵引,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

标准。深化职称改革,实行分类评价,出台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

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探索师范类“双

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五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支持师范生和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格

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为教师队伍建设提

供信息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支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教师管理优化、教师

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进一步发挥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

的作用。

文件速递

第23页

19

六、如何做好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师计划的组织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落实工作,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

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

用,成立强师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二要抓好宣传部署。教育部将通过刊发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加

大宣传,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组织干部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各地、各相关高校深入领会文件精神,明

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做好文件精神的传达和部署落实工作,深入做好政策解

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三要建立协同机制。加强统筹,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推进机制,中央和地方共同

支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制订出台教师激励支持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

教的良好风尚,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四要加强督导督促。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强师计划实施

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特别是严格落实经费监管制度,

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各地各校落实强师计划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动

交流、大力推广。

扫码查看全文

文件速递

第24页

20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走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校园面貌也

焕然一新,校园已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

新和国际交流合作重要基地。

我国设计师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扎根中国大地,传承创新优秀

文化,融合创新理念,设计了大量高品质校园,获得师生赞誉。他们

的校园规划设计实践及理念更引领着新时代校园规划方向。

“教育之弦”即日起刊发全新系列报道——“新时代校园规划设

计引领者”之建筑师系列报道。

第25页

21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江立敏

个人介绍

江立敏,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同济大学

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四时方院创新设计

中心主持人。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副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

会高等院校分会医养建筑学术联盟主任,“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

专家库成员。

江立敏先生长期从事教育文化体育及医疗建筑设计研究与实

践,倡导“自然营造学”建筑设计理念,即关注设计的自然中营造、

自然的营造、自然地营造,强调建筑师在设计中的人文与情感融入,

在医疗建筑设计中还提出了“微创新方法论”。主要作品有:北京

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深圳肿瘤医院二期、海南省三沙市文体中心、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医院、碧道之环(深圳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

馆)、汪曾祺纪念馆特色文化街区、中国科技大学高新园区图书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院区、苏

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安徽大学体育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中国建设银行无锡疗养院改扩建、天

津师范大学体育馆、上海漕河泾万丽酒店、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楼等。

大学校园规划和教育建筑近期实践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26页

22

在设计实践之外,江立敏先生还注重科研探索与学术研究。他带领一线设计师,编著出版了《迈向世界

一流大学——从校园规划与设计出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建筑设计导则》《优秀医疗建筑作品集》《校园建

筑与环境疫情防控手册》等专业图书,并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二十余篇学术期刊论文。

江立敏先生还将专业实践经验和知识传播给社会和学生,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生导师,他已指导培

养了十余位硕士研究生。此外,依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互联网平台,四时方院进行了几十场专业沙

龙、学术直播和行业交流活动,得到业界积极评价。

部分编著图书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封面

四时方院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27页

23

四时方院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双一流大学系列主题讲座——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从校园规划和设计出发

学术观点

江立敏先生所带领的校园规划与教育建筑设计团队立志成为面向未来的专业化、全龄段教育空间探索者

和塑造者,在校园规划设计实践中关注:基础教育——与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室革命、校园更新——与城市

更新相同步的大学校园改造、学科交叉——与创新行为相契合的学习空间。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28页

24

生态本底 自然营造

在大学校园规划中要尊重校园的自然本底,

以自然营造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进行营造。校园规

划如造园,需因地制宜,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校园所处自然环境、山水格局是最大的

资源。在校园规划中妥善处理原生自然、衍生自

然和人文自然的“自然营造学”多维度人居环境

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营造学框架

有机生长 动态更新

文化群落 文脉融入

以系统的、动态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当下的建设也是未来的历史,立足

长远、奠定格局、回应需求、留有余地,在设计阶段也考虑运营和后期使用。

关注世界一流大学设计趋势及借鉴建设发展经验,规划及单体设计具有前瞻性的格局,在近期实施中适

度留白,预留未来校园开放、更新、发展的余地。

以“促进交流”为功能内核,以“万物互联”为组织原则,以建筑群落为形式表达,塑造人文情怀的场

所空间。校园群落空间的形态与其内容一样,都需要适应未来,采用跨学科、集约型的群落功能组织策略;

运用模块化、标准化的组合,强调群落的高能效、高适配度、高灵活度的建造系统,以适应未来的变化;强

调师生互动交往交流对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注重多层次交往空间的营造。

校园根植于其所在的自然资源环境、城市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传承,并将其融入校园外部空间的营造和

单体设计之中,力求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鲜明特点;强调空间与建筑的教育意义,使校园空间成为校园精神的

载体。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图书封面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29页

25

校园群落空间发展趋势

复合网络 城市耦合

校园复合化与网络化:以综合视角入手校园建筑群体空间和单体塑造,基于未来教育形式与心理需求,

强调功能与空间的复合化和多元化,引导多层级和多形式的交流。

校园融入并服务城市:强调校园的社会责任,使校园成为城市的文化资源中心、创新创意中心、经济与

科技的引领者,从校园功能的策划到整体功能布局、与城市共建共荣。

复合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0页

26

空间进化 四种维度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教育面临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学科结构和产学关系的

变化。信息化时代大学校园空间面临变革与挑战,校园城市空间、校园群落空间、校园个体空间、校园虚拟

空间是当代大学校园进化的四个维度,并组成面向未来的校园空间整体观。大学校园的管理者与设计者应当

从整体出发,树立与城市共生共荣、以交流为功能内核、以虚拟空间为拓展的面向未来的校园空间整体观。

大学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

个人荣誉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副主任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分会医养建筑学术联盟主任

“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专家库成员

上海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工程咨询行业专家

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1页

27

代表作品

校园规划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2021 年规划设计)

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2021年规划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2020 年规划设计)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规划修编(2019 年规划设计)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2018 年规划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2017 年规划设计 )

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成都项目(2018 年规划设计,

教育部 2021 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奖规划设计一等奖)

内江师范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2014 年规划设计,

2019 年优秀勘察设计奖规划设计二等奖)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2页

28

教育建筑

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2011 年规划设计,

2019 年优秀勘察设计奖规划设计三等奖)

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规划改造

(2016 年规划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南部创新研究中心

(2021 年设计)

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后勤服务中心(2020 年设计)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浦东新校区立信公社

(2020 年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体育馆及生活综合体

(2018 年设计)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馆(2013 年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

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行业奖三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学校(衢州)(2020 年设计)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3页

29

兰州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2015 年上海市优秀设计二等奖)

深圳光明高中园(2020 年设计)

双河镇九年制义务学校震后重建与复兴

(2019 年设计)

北京十一学校崂山分校(2016 年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图书馆

(2018 年设计)

安徽大学体育馆

(2007 年设计,教育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4页

30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陈剑飞

个人介绍

学术观点

陈剑飞,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

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社会任职包括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

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寒地

建筑分会学术部主任、寒地建筑国际协作研究协会(ICCHA) 秘书长、

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

后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人居环境委

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零碳绿建技术推进委员

会委员等。

陈剑飞长期以来致力于建筑创作及其理论研究,作为我国寒地

建筑设计领域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和建筑师,她师从梅洪元院士,

在寒地建筑领域潜心研究,不断进取,发展了寒地建筑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与技术措施,在寒地建筑方面取

得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和突出的设计业绩,获中国建筑学会第九届青年建筑师奖;主持完成科研和创作重大

项目 40 余项,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金奖 2 项、银奖 1 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1 项,省部级奖励

10 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华夏科学技术一

等奖 1 项,省长特别奖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出版科技专著 3 部,参与编辑著

作 3 部,为寒地建筑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从求学到执业,陈剑飞的建筑实践始终根植于中国北方的黑土地,这里是她学习、创业的地方。凭借着

对北方文化、生活的热爱与感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陈剑飞注重对建筑整体性的把握,

偏爱完整的形体组织、规整的平面布局、质朴的建筑语汇,一如北方民族淳朴、豪爽、豁达的性格,以生长

于大地、匍匐于大地的姿态回应北方寒地气候,追求真实契合时空、坚实扎根大地,以朴素的语言去激发人

们的心理归属与情感共鸣。她始终坚持,建筑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艺术,更要有“内外兼修”的内涵。建

筑创作一定要有扎实的根基,不能脱离现实生搬硬套,这对于建筑实践尤为重要。与形式相比,她更注重建

筑的功能实用性和空间高效性,提倡建筑创作要适度,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现实条件,将技术与艺术以恰

到好处的方式进行结合,以“无为”的理念创造“有为”的建筑。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5页

31

个人荣誉

代表作品

主要工程获奖:

1. 主持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研究院科研楼” ,获 2013 年度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

获 2011 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 主持设计“大连东软国际软件园”,获 2013 年度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获 2007 年度

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3. 主持设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展演馆”,获 2013 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银奖

4. 主持设计“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获 2006 年度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获第六届詹天佑土

木工程大奖,获 2005 年度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获 2006 年度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获

2004 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5. 主持设计“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获 2004 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6. 主持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校区教学主楼”,获 2003 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获 2003 年度

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7. 主持设计“第十七届冰雪大世界园区”,获 2015 年度黑龙江省城乡规划优秀设计三等奖

科研获奖:

1.“寒地建筑技术研究与推广”获 2009 年黑龙江省长特别奖

2.“寒地建筑设计技术”获 2011 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寒地数字化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获 2014 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严寒地区低能耗建筑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 2015 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5.“寒地绿色公共建筑关键节能技术应用”获 2016 年度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6.“严寒地区冰雪体育建筑的绿色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获 2018 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7. “东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 2018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当代的建筑语境下,寒地建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环境问题、经济问

题与社会问题的有机关联。陈剑飞以现代性、在地性与人本性的有机结合,使寒地建筑回归建筑创作的本原;

从“文化传承、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建构寒地建筑、环境、社会与人的和谐共生。哈尔滨工业大

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科研楼呼应寒地气候特征,构建了光线柔和、尺度适宜的室内中庭;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

校区以解决气候、环境的限制为出发点,通过平凡的审美表征、平凡的形体塑造,营造具有场所感与归属感

的校园空间;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创作从建筑自身的技术美学出发,实现场地内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和

谐性与连续性;大连市体育中心网球场及训练基地建筑形体流畅完整,动势强烈,形成体现大连独特的地域

文化特征的感官体验。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6页

3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科研楼

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楼及博物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综合楼

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

大连交通大学旅顺校区

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 沈阳药科大学新校区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7页

33

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

大连市体育中心网球场及训练基地

东软国际软件园(河口园区)

崇礼冰雪小镇国宾山庄项目 01 地块

哈尔滨群力新区龙江艺术展览中心█

松原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 大连市长兴岛体育中心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8页

34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顾志宏

个人介绍

顾志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设计创新院副院长,顾志宏工作室总监。天津大学研究员,国家一

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天津市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第九

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 获得者,中国建筑学会 a+a“中国建筑

年度人物”获得者。

顾志宏始终关注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关注人民城市与社会责

任,基于社会的需求,切实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设计

观。作品主要涵盖文化教育建筑、公共建筑、民生建筑等。校园规

划代表作品有: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新校区、

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美国俄勒冈太平洋大学济南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

菏泽职业教育园、诸暨海亮教育园区等。教育建筑代表作品有: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沙河校区综合实验楼、天津大学新校区机械学院、山东大学基础教学楼、四川大学先进材料科研大楼等。文

化博览建筑代表作品有:山东省郓城文化艺术中心、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福建武夷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四川

兴文石海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游客中心、张太雷纪念馆(中国青运史常州馆)、中国白酒梦工厂、烟台市栖霞

自然博物馆、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展览馆等,并在雄安新区中轴线标志性建筑创作中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设计方

案。民生项目代表作品有:成都市邛崃特殊教育学校、成都市邛崃中医医院等。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39页

35

在校园规划与教育建筑领域,顾志宏主创的作品多次收录进《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新时代中小学建

筑设计案例与评析》《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建筑师专刊》等专业书刊,并在《新建筑》《建筑学报》《建筑

实践》《华中建筑》《建筑创作》《建筑空间设计》《CA 当代建筑》等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关于教育建筑和校

园规划的学术论文并与美国 RSP 建筑设计公司及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建筑可持

续发展研究。

学术观点

因地制宜 因校而异 因时而变 的特色校园设计策略

不同校园的规划设计从空间模式、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等都有着非常多的共性问题和共性规律。但是,

每一个校园都应该是唯一的、独特的、而不应是千校一面,随意复制。那么如何使校园规划设计摆脱套路,

更加科学地找到个性,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特色校园呢?那就需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的设计策略。

校园是实现场所育人的重要载体,就需要从不同侧面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创造

特色校园。把各地各类校园创造为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传承自身校园文化、突出学科特点、

关爱学生生活,具有独特气质的育人空间,增加每一个校园的吸引力与归属感。

01 传承学校历史文脉 塑造特色独具的校园场所精神

校园文脉是具有一定历史的学校成长过程中慢慢沉淀形成的,是校园场所精神的记忆与表达。在充分传

承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是实现校园规划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校园的规

划设计需要从校园公共空间、校园建筑与校园景观,多层面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延续学校内在神韵,在传

承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体现育人场所本身所呈现的情感,创造富有特色的交流空间,形成层次多样化的

校园空间序列,营造独具魅力的校园的人文特色。

02 充分利用地域自然条件 找寻生态校园健康校园地独特路径

打造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海绵校园、零碳校园是每一个校园规划设计都需要关注的,应充分考虑当地

气候与地形对校园微环境、活动空间、以及校园景观系统的影响,形成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生态节能的、具

有当地特色的校园空间。基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校园交往空间及建筑形式往往呈现不同的特征;基于不同的

地形、水文条件,亦可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校园生态骨架,需在充分研究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打造真正科学的生态校园。

03 研究不同的教学运营管理模式 实现面向未来的产教研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

不同的学校从教学模式到校园的管理模式,都必然有所不同,这就对规划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而且,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规划设计开始聚焦校园内的教学与校园周边的科研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校园的开放度

随之发生改变,同时校园的开放度会导致校园空间发生一系列根本性变化,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产教研结

合的创新型校园模式。

04 从学校学科特色出发 多种方式创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不同学校的学科构成也可以成为打造特色校园的起点。不同学科类型在校园空间及建筑形象上具有不同

的指向。同时,同类型专业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各具特色。在校园规划与设计中,应注重校园设计

对不同学科学生培养与熏陶的不同方式,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行为活动要求和心理需求。

05 关注地域文化大背景 营造具有归属感的特色校园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需对学校所在的地域文化背景进行了解,使校园融于当地文化,并将传统地域文化适当地

转译与重构,与校园规划设计的理性思考相结合,创造独特的校园特质,提升新一代人才的文化自信与民族

自信,进而通过这些独具匠心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富有层次且富有人情味的校园空间,丰富与提升师生的

教学生活质量,实现一种归属感与青春记忆。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0页

36

个人荣誉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设计创新院副院长、顾志宏工作室总监

天津大学研究员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天津市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第九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 获得者

中国建筑学会 a+a“中国建筑年度人物”获得者

设计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及省部级以上优秀设计奖项数十项

代表作品

校园规划

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

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

美国俄勒冈太平洋大学济南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

诸暨海亮教育园区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

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1页

37

菏泽职业教育园

坝道工程医院(平舆)职业综合实训基地

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校区

教育建筑

四川大学先进材料科研大楼 海亮国际幼儿园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2页

38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楼

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 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综合实验楼 天津大学新校区机械学院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3页

39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校区图书馆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校区文体中心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馆

诸暨海亮教育园学生活动中心

公共建筑

山东省郓城文化艺术中心 长春市群众艺术馆

四川省兴文石海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游客中心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博物馆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4页

40

民生建筑

福建武夷山文化艺术中心 烟台市栖霞自然博物馆

中国白酒梦工厂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博物馆

邛崃市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 邛崃中医医院 █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5页

41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董丹申

个人介绍

学术观点

董丹申,1963 年 11 月生人,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

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浙江大学

建筑规划学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首届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14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2015 年)。

从业 30 余年来,董丹申及其团队一直专注于建筑创作,潜心

研究并构建“平衡建筑”理论架构。在具体的建筑创作中践行平衡

的建筑之道,其思想基础源自于“知行合一”的传统哲学思辨,其

核心即情理合一、技艺合一、形质合一。于此同时,其又通过“平

衡建筑”纲领把设计、教学、科研等有机地协同起来,在各方面都展现了对自然、社会、人文、历史持续的

情怀与坚持,以及追求“和合共生、情理合一”的职业价值观。

校园是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地方,更是人性养成的重要场所。在每个人的常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通

过校园学习来启迪其心智,并使其获得可以毕生自我提升、创造和开发的能力。校园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

筑类型,在经过上一轮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后,我们需要停下脚步总结并反思当前校园设计的创作亮点及弊

端。时代在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曾经的校园空间是否还能满足当代教育教学模式及师生的日常学

习和生活需求?因岁月流逝而显得衰败的校园空间如何才能焕发生机?校园文脉的发展延续怎样通过建筑形

体、材质、色彩与空间格局等校园肌理及地域文化关联来呈现?面对当代校园建筑发展的新特点,建筑师如

何坚守设计初心,营造新时期的校园建筑环境?……新时期的校园设计须洞悉这种变化,并始终把握校园的

核心——人本为先。

以“人性化”激发“创新性”。设计中的接纳与传承、改革与创造、人情与人性、欲念与天理,无不以“人”

为宗旨;当代校园建筑的人本设计与情理应变,则是以其中的“师生”为宗旨。当代的校园精神也更多地呈

现出情理合一的动态平衡特征,与时俱进使其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动态,是指新的平衡不断取代旧的平衡,

是基于传统但又不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其核心是创新。一方面,校园精神的形成既是一代代师生在校园历史、

人文等诸多方面的积淀,又是一个应对情理相生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开放创新正是校园精神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就需要有基于动态平衡理念的创新性学校设计策略与其相适应;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性化创新校园设

计的落地,又反过来促进和推动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以“创新性”生发“包容性”。多元平衡的格局是校园精神的本源所在,也是校园活动和发展的立足点。

创新性校园设计必须考虑其空间能否实现师生们求同存异、 多领域协作的诉求,这是校园能在独立、自主、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6页

42

个人荣誉

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5 年获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设计作品屡获大奖并发表于各类国际媒体平台 。迄今为止,共获得 2 项国家级奖,19 项中设

协行业一、二等奖,4 项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大奖(1949 ~ 2009),7 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银奖,31

项教育部、省级一等奖,18 项国际奖。受邀参加 2020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 ;受邀担任 2020—

2021 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大奖(LeafAwards)、 2020 Architizer A+ Firm Awards、 2021 第 9 届美国

Architizer A + Awards 三项国际大奖的评委。代表著作有 :《走向平衡》《大学校园营造中的知与行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 设计实践》《知行合一 :平衡建筑的实践》 等。

创新、思辨等一系列新时期校园精神中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重要因素。教育理念的转变,多元包容不仅体现在

多学科、多角度的合作互动,也体现在教学空间上的多样性与可变性。这对于适应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有着

积极的作用:教学空间由“课堂中心”延伸至广阔的校园开放空间,乃至社会开放空间,开放的教学空间更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校园在与社会保持适当界限的同时,也定从社会中获取更多的资源来

保护、发展、成就自我。这是一种守正创新的现代象牙塔精神,以便让开放、包容的理念更好地引领社会改

革与发展,保持并体现校园精神的本真与价值。

以“包容性”孕育“人性化”。从校园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校园空间并不存在最佳的纯

理想状态。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变化,带来的是师生对校园情理精神的全新解读,校园空间形态也必须

与之匹配。情理精神的与时俱进、植根本土、有源创新,才是校园精神动态平衡的原动力。校园设计既涉及

场地的物质生态环境,又涉及城市地区的非物质人文环境;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固然是设计追求的一个方面,

但其必须落实到空间的感受上,最终回归至使用者的情境体验。在许多情境中,校园建筑更是一个学子心中

理想化的“概念”,高堂广厦可以教与学,茅庐草舍也可以教与学。从烂漫的情怀出发,使校园本身的功能

需求和社会价值趋于统一,在校园中编织“情”与“理”,寻求“合一”的动态平衡。只有深深扎根于对师

生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文历史传承的综合把握和多方平衡,才能更好地体现

新时代校园精神的尊严。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7页

43

代表作品

浙江省电力生产调度大楼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8页

44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

上海大学新校区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金华市体育中心

苏州沿海国际中心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49页

45

义乌市文化广场

丽水文化艺术中心 沭阳美术馆

大禹纪念馆 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临安市体育文化会展中心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第50页

46

之江实验室 “一带一路”浙大国际医学院

学术专著

《走向平衡》 《大学校园营造中的知与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

院(海宁国际校区)设计实践》█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