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在校园规划与教育建筑领域,顾志宏主创的作品多次收录进《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新时代中小学建
筑设计案例与评析》《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建筑师专刊》等专业书刊,并在《新建筑》《建筑学报》《建筑
实践》《华中建筑》《建筑创作》《建筑空间设计》《CA 当代建筑》等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关于教育建筑和校
园规划的学术论文并与美国 RSP 建筑设计公司及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建筑可持
续发展研究。
学术观点
因地制宜 因校而异 因时而变 的特色校园设计策略
不同校园的规划设计从空间模式、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等都有着非常多的共性问题和共性规律。但是,
每一个校园都应该是唯一的、独特的、而不应是千校一面,随意复制。那么如何使校园规划设计摆脱套路,
更加科学地找到个性,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特色校园呢?那就需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的设计策略。
校园是实现场所育人的重要载体,就需要从不同侧面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创造
特色校园。把各地各类校园创造为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传承自身校园文化、突出学科特点、
关爱学生生活,具有独特气质的育人空间,增加每一个校园的吸引力与归属感。
01 传承学校历史文脉 塑造特色独具的校园场所精神
校园文脉是具有一定历史的学校成长过程中慢慢沉淀形成的,是校园场所精神的记忆与表达。在充分传
承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是实现校园规划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校园的规
划设计需要从校园公共空间、校园建筑与校园景观,多层面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延续学校内在神韵,在传
承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体现育人场所本身所呈现的情感,创造富有特色的交流空间,形成层次多样化的
校园空间序列,营造独具魅力的校园的人文特色。
02 充分利用地域自然条件 找寻生态校园健康校园地独特路径
打造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海绵校园、零碳校园是每一个校园规划设计都需要关注的,应充分考虑当地
气候与地形对校园微环境、活动空间、以及校园景观系统的影响,形成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生态节能的、具
有当地特色的校园空间。基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校园交往空间及建筑形式往往呈现不同的特征;基于不同的
地形、水文条件,亦可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校园生态骨架,需在充分研究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打造真正科学的生态校园。
03 研究不同的教学运营管理模式 实现面向未来的产教研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
不同的学校从教学模式到校园的管理模式,都必然有所不同,这就对规划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而且,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规划设计开始聚焦校园内的教学与校园周边的科研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校园的开放度
随之发生改变,同时校园的开放度会导致校园空间发生一系列根本性变化,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产教研结
合的创新型校园模式。
04 从学校学科特色出发 多种方式创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不同学校的学科构成也可以成为打造特色校园的起点。不同学科类型在校园空间及建筑形象上具有不同
的指向。同时,同类型专业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各具特色。在校园规划与设计中,应注重校园设计
对不同学科学生培养与熏陶的不同方式,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行为活动要求和心理需求。
05 关注地域文化大背景 营造具有归属感的特色校园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需对学校所在的地域文化背景进行了解,使校园融于当地文化,并将传统地域文化适当地
转译与重构,与校园规划设计的理性思考相结合,创造独特的校园特质,提升新一代人才的文化自信与民族
自信,进而通过这些独具匠心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富有层次且富有人情味的校园空间,丰富与提升师生的
教学生活质量,实现一种归属感与青春记忆。
新时代校园规划设计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