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防诈,你我同行
今年 8 月 8 日上映的《孤注一掷》掀起观影热潮。现如今,虚假交易层出不穷,冒名顶替并非孤例,
群众需要和金融行业、公安部门形成合力,正本清源,不弃微末,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真正实现入局破局,
让反诈意识得以赓续。
《孤注一掷》作为国内首部揭露电诈全产业链的现实题材电影,立意深远。影片中的角色个性鲜明但
非脸谱化,形象丰满又不落窠臼,着实能让观影者沉浸其中,但大家也应当脱离一贯的 “看爽片” 视角,
反思当下的社会问题,从自身做起,让法律长出牙齿,扎紧制度的篱笆,织密监管网络,既用望远镜,
又用显微镜,挖掘影片除了商业利益之外的更深层次价值。
在 2021 年和 2022 年,也有这样两部影片,从受害者视角,敲响反诈警钟。
第一部是《通话惊魂》,这个故事与《孤注一掷》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深刻反映了诈骗分子是如何从
心理上攻击平凡的布衣黔首,通过预设的剧本和无缝的技术设备衔接,抓住人性的弱点,摧毁众多家庭。
另一部《Tinder 诈骗王》则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社交软件上的虚假富翁 Simon,狠狠通过筛选、
包装、共鸣、相恋、利用、甩锅、消失的一条龙服务,为女性营造甜蜜浪漫的男友梦境,最终逃之夭夭,
让受害者来偿还巨额债务的故事。柔情幻想往往导致灾难,让女性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让人印象深刻
的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在最后被提问是否还在使用 tinder 时,她的回答是:“当然,我马上就用了,这事和
tinder 无关,我当然还在寻找爱。” 令人玩味的回答不由得让网友发出了 “不要相信阴谋论和迪士尼” 的
唏嘘感叹。
抛开两部影片的受害者视角,现实情况下的旁观者总会不自觉地怀抱一种达尔文主义之下的清醒者
错觉,但很多时候,会不会被骗与双商高低无关,《中国科学院博士张某被骗至缅甸一年,每日被强迫工
作 18 小时》的新闻价值并不是茶语饭后 “这个博士真傻” 的谈资,正如评论员曹林所言:“防诈反诈,
应该指向诈骗这个公敌,指向贩卖我们的隐私信息给诈骗提供炮弹的人,指向纵容诈骗集团的土壤,而
不是将 “受骗” 当成肆意嘲弄的缺陷和污点,用骗子逻辑去羞辱受害者。”
将心比心很重要,理智地去研判事件本身更重要。不苛责弱者,筑牢自身的防线,只要每个人各司其职,
提高自己的那一小部分警惕,对于社会整体其实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银行业和公安机关也应当通过各
种渠道、形式,进社区、拍短视频、做公益广告、推出更精进的反诈设备……使反诈意识深入人心,避
免陷入塔西佗陷阱,造成公信力缺失。
反诈底色依旧,防诈追求不变,愿天下无诈。
(马鞍池分理处 李艾津)
SHOW 员工风采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