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
我们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
这番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4)[2022·丹东]请你写出描写边塞风光的连续两
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河南]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随
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随王湾行舟
江上,感受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的辽阔宽
广、波平浪静;随张养浩西出潼关,领略华山
黄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雄伟险峻、气势磅礴。
(6)美源于自然:《诗经》中有“蒹葭苍苍,____
________”;秋瑾的笔下有“为篱下黄花开遍,
_______________”;张养浩的曲中有“_______
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7)诗人多流连于山水之间,山水也走进了诗
文之中。“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山间美景;“山回路转不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山以表送别之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旨在言志;“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
___________”显示出高瞻远瞩的胸襟。 山,是
诗意的栖所,亦是抒情之意象。
8 咏 物
(1)[2021·连云港]古代诗歌中“月”最能寄托情
思。 它是“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中
对亲人的思念;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对友人的牵挂;更是“但
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2)古代诗文中的亭台楼阁,往往寄托着作者
的情思。 岳阳楼承载着范仲淹对国家百姓的
忧乐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黄鹤楼蕴蓄着崔颢黄
昏时临江远眺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菊花,也叫“黄花”,常见于古诗文中。 陶渊
明吟咏“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周敦颐则感慨“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菊花清雅的香气亦隐隐弥漫在李清
照的袖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
情达意。 李商隐在《无题》中,用青鸟传情表达
对爱人的牵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
探看。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
抒发对家乡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
中,用莺、燕展现对春天的喜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艺术手法
(1)[2022·龙东地区]李商隐的《无题》以浅显的比
喻和巧妙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现在
又将它赋予了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天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运用典
故,正面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矛盾心理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陈同学做了“寓情于景,以声传情”诗句
专题整理,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批 注 出 处
边 塞 特 有 的
声、景透着荒
凉肃杀,反映
战事吃紧。
范仲淹
《渔家傲·
秋思》
从声、色两方面
渲染战场的雄
浑壮烈和战争
的残酷。
李贺
《雁门太
守行》
诗 句
① 四 面 边 声
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②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寓情
于景,
以声
传情
91
中考总动员·语文
10 情境型默写
(1)[2022·北京]制作“立德修身”主题班会宣传海
报,同学们要摘引两句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
你建议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2022·海南]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征程
中,各界精英逐梦琼州。 青春海南正呈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阔
图景。(王湾《次北固山下》)
(3)[2022·梧州]今年中秋,神舟十四号三位宇航
员将在太空隔舱望月,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给他们送上最真挚的
祝福。
(4)[2022·徐州]如果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参加“天
下国家·诗文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选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连续的古诗文作为开场白。
(5)[2022·咸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中
央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取得
了显著成效,很多地方出现了王湾在《次北固
山下》诗中所描绘的那一幅景象“: 客路青山外,
_______________。 ”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
重任在肩,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应当志
存高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的理想抱负。
(6)[2022·滨州]叶老师退休后经常参与社区居委
会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为弘扬正能量,
感谢她的无私付出, 社区居委会决定将一面
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锦旗送给她。
(7)[2022·云南]观看宇航员们的“太空画展”,不
由使我想起曹操《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星
辰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新上任的
球队主教练,记者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对他进行了评价,期待他能一
改球队屡战屡败的命运。
(8)在毕业典礼的发言中,你引用杜甫《望岳》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同学们共勉,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勇
于攀登、积极进取。
(9)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
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所见之景。
(10)课堂上,老师问道:“同学们,我们学过的
诗歌中,哪一联诗能表达甘愿牺牲自我而无
私奉献的精神? ”小洛回答道:“我认为是龚自
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老师说:“回答得真好! 同
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 ”小涧回答
道:“我认为是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伊回答道:
“我认为小涧找对了诗,但不是颈联,应该是
颔联的两句……”老师说:“小伊回答得真好,
小涧要继续努力哟! ”
(11)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
国、求真理、无惧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 请从
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烈们的精神,你
选择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______”。
(12)2022 年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行。“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
二章》)当时,我们以最大的热情欢迎了来自
世界各地的宾朋好友和运动员。
92
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与应用文
综合考查 成分多余 2015 4 题:“全体”与“们”语义重复。
搭配不当 2016 3(1)题“: 搭建”和“资源”搭配不当。
考情总结:①河北近 10 年中考试题中,有 4 年考查了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主要融入生活图片、语段、应用文中
考查。 由此可见,将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和其他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考查,是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2022 年考查了
“文章修改”的新形式;②河北中考试题涉及的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成
分多余、结构混乱。
!!!!!!!!!!!!!!!!!!!!!!
!!!!!!!
结构混乱
2018
2013
3(3)题:“望”与“敬请”句式杂糅。
5(1)题“: 使动句”与“……的重要原因句”杂糅。
提修改意见
谈修改好处 —— 2022
3(1)题:删繁就简;“鼓励”一词更贴切,体现作
者对恩师的感激;
3(2)题:改为“爬上花坛去折”添加具体动作,
更加生动形象。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
2016
2013
3(2)题:“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语序不当。
5(2)题:“具有”缺宾语。
考查知识点 考查形式 病句类型 考查年份 考情分析
考点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
修改病句,做到文从字顺。
考点一:
病句辨析
【10 年 1 考】
考点二:
病句修改
【10 年 3 考】
考点三:
文章修改
【10 年 1 考】
专题四 病句辨析与文章修改
河北近 10 年考情说明及真题展示
1.[2022·河北 3 题]鲁迅先生是修改文章的典范,比
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
哪里。(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题 号 原 稿 改 定 稿 出 处
(1)
在我一生之
中认为我师
的 之 中 , 他
是最使我感
激 , 给 我 奖
励的一个。
在我所认为我
师的之中,他是
最使我感激,给
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
先生》
(2)
三味书屋后
面也有一个
园,虽然小,
但在那里也
可以采腊梅
花……
三味书屋后面
也有一个园,虽
然小 , 但 在 那
里也可以爬上
花坛去折腊梅
花……
《从百草
园到三
味书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河北 3(3)题]观察下面一张图片,回答后面
的问题。
道路施工带来不便,
望大家敬请谅解!
图片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 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河北 3 题]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
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 分)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
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
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②在
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
个平台。 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
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
(10 年 5 考,1~4 分)
93
中考总动员·语文
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
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河北 4 题节选]下面这则应用文有一处不当,
请提出修改意见。(1 分)
句子:欢迎全体同学们积极投稿。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河北 5 题]下列两则广告语都有语病,请提
出修改意见。(共 4 分)
(1)优质的服务使宴宾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
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2 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
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2 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语法知识
(一)词的分类
1. 常见实词(以下页码均出自教材七上)
词 类 举 例
名词
(P13)
表示人 娃娃、姑娘、青年、农夫
表示具体的
事物
绿萍、水藻、铃铛、镰刀、
蟋蟀
表示抽象的
事物 精神、传统、法律、爱情
表示时间 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表示方位
上、下、左、右、前、后、
东、南、西、北、里头、外
边、以上、之下
表示动作行为 走、跑、唱、跳、打、躺
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担心、喜欢、讨
厌、想念、忘记、佩服
表示发展变化 增加、减少、扩大、提高、
降低、发生、出现
表示可能、应
该、意愿
表示动作趋向
能、能够、会、可能、可
以、可、要、应、应该、应
当、肯、敢、愿、愿意
上、下、去、来、进、出、
到、过、过去、上来、回
去、起来
表示判断
表示状态
是
快、慢、软、硬、忙碌、悠
闲、激动、凌乱
动词
(P49)
形容词
(P80)
词 类 举 例
表示概数 十来(个)、二十几(只)、
七八(辆)
表示序数 第一、老三、初五
量词
(P97)
表示事物的单位 个、台、条、只
表示度量衡单位 米 、 千 米 、 毫 升 、 升 、
克、千克
表示动作行为的
单位 次、回、趟、遍
代词
(P120)
人称代词
我、他们、你、他、她、
我们、你们、她们、咱们、
自己
代指事物 它、它们
指示代词
那、这、这儿、那儿、这
里、那里、这么、那么、
这样、那样、各、每
疑问代词 怎样、谁、什么、怎么
样、哪、哪儿、哪里
数词
(P97)
表示确数 一、七千、六万九千
形容词
(P80)
表示性质 好、坏、美、丑、纯粹、
高尚、清脆、强壮
表示颜色 黑 、 白 、 橙 、 苍 白 、 碧
绿、绿油油、红彤彤
表示形状 大、小、宽、窄、笔直、弯
曲
94
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
2. 常见虚词(以下页码均出自教材七下)
词 类 举 例
副词
(P8)
表示程度 大概、很、非常、最
表示范围 都、全、只、仅仅
表示时间 已经、正、刚才、曾经、立
刻、忽然
表示否定 不、未、没有、没
表示语气 偏偏、也许、难道、简直
介词
(P21)
表示对象 对、对于、关于、把
表示方向、地点 在、向、往、到、朝
表示时间 自、从、当、自从
表示状态 用、以、按照
表示原因 由于、因、因为
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着
表示比较 比、跟、同、和
表示排除 除了
连词
(P36)
连接词和短语 跟、与、同、及、而、或、或
者、和
连接句子
如果、只要、因为、虽然、
即使、不但、而且、并且、
但是、只有
(二)短语结构(以下页码均出自教材七下)
分 类 说 明 举 例
主谓短语
(P126)
先出现一个被
陈述的对象,然
后陈述这个对
象的动作行为、
性质特征等。
被陈述对象+动作行
为、性质特征:太阳升
老师讲课 小明进
门 大家唱歌 桃花
红 我们高兴
偏正短语
(P122)
由“的”或“地”
字连接的短语,
也有不用“的”
或“地”连接,但
增加这个 字并
不影响表达。
有“的”“地”连接:这
样的地方 好奇地问
无“的”“地”连接:外
国朋友 细心观察
并列短语
(P114)
词和词之间是
并列关系,一般
没有轻重主次
之分。
词与词直接连接:报
纸杂志 雄伟壮丽
“和”“而”“与”连接:
土 地 和 杂 草 热烈
而粗犷 表扬与鼓励
分 类 说 明 举 例
动宾短语
(P137)
前边是动词,后
边是受动词支
配的宾语,二者
构成动宾关系。
动词+宾语(名词、代词):
喷出火焰 看到长城
出现故障 热爱祖国
安排任务 夸奖我
补充短语
(P153)
前一部分常常
是动词或形容
词,后一部分起
补充说明作用,
有些补充短语
没有“得”字做
标志。
有“得”:干得很好
跑得出汗了
无“得”:升/起来了
放松/下来
(三)了解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主要有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中句子主干为主语、
谓语、宾语,句子枝干为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
状语:[ ] 补语:〈 〉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成分一般为:
[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 ↓ ↓ ↓
时间、地点 形容词+的 名词、代词 副词+地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 ↓ ↓ ↓
动词、 (得)+形容 形容词+的 名词、代词
形容词 词/动词等
1. 主语、谓语、宾语
(1)主语是一句话陈述的对象,表示“谁”或
“什么”。
(2)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是什
么”或“怎么样”。 主要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3)宾语是谓语动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表示
动作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承受者,一般回答动
动动
动动
95
中考总动员·语文
作行为涉及的是“谁”或“什么”的问题。
例句: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动人的传说。
2. 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是名词前面的修饰词,对名词起修
饰、限制作用,表示人、事、物的性质、状态、数
量、所属等。
(2)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词或形容
词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程度等。
(3)补语是谓语后面的连带成分,对谓语起
补充说明作用。可以回答“怎么样”“多久”“在什
么地方”等问题。
例句: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动人
的)传说。
3. 提取句子主干
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
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找出句子的主干,就能
看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以看出句子的结构
是否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恰当。
例句: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朱自清《背影》)
这句话中,“他”是主语,“给我”是状语,
“拣”是谓语中心语,“定”是补语,“靠车门的”
“一张”均是定语,“椅子”是宾语中心语。 把状
语、补语和定语压缩掉,剩下的句子主干就是:
他拣椅子。
需要注意的是,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
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意思甚至跟
原句完全不同。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
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
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
例句: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主干:他不
吵嘴。 )
对应集训
1. 使用符号划分下面句子的句子成分。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
的泉水。
2.[2022·吉林]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类 型 判断方法 常用关联词 举 例
递进复
句(P13)
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
一个更进一层。
“不仅/不但……,而且/并且/还”
“尚且……何况……“” 而且“” 并且”
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
有……(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承接复
句(P13)
各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
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
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起 先 …… 后 面 …… ”“首 先
……然后……”
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
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
咿咿呀呀的唱。(鲁迅《社戏》)
并列复
句(P30)
几个分句是并列关系, 没有
主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
两方面的情况,或说明一件
事情的几个方面, 或叙述相
关的几件事情。
“既……也……”“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一面
……一面……”“又”“还”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梁启
超《敬业与乐业》)
选择复
句(P30)
各个分句分别叙述一种可能
的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个。
“或者……或者……”“是……还
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毋宁……”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
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茨威
格《伟大的悲剧》)
(四)复句类型及常用关联词(以下页码均出自教材九上)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