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 及 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保持特征的 ,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表现出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点 | 形成原因 | 典型地区 | |
纬度 地带 性 | 各自然带沿着 变化的方 向有规律的 更替 | 以 的变 化为基础,水分 条件的差异也 起一定的作用 | 在 和高纬度 地带表现 得更为 明显 |
陆地 自然带从沿海 干湿 到内陆有规律 度地 的更替 带性 | 受 件的影响较大,在 同时也受一定 温度条件的明显 影响 | 条 大陆表现 |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情境探究
聚焦应用·迁移转化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奇丽风光的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雄奇豪壮的边塞诗,开篇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的情形。
问题1(区域认知)敕勒川所在区域的自然带是什么?
分布特点 | 形成原因 | 典型地区 | |
地带 性 | 垂直自然带沿着海 拔变化的方向 有规律的更替 | 从山麓到山顶 的 状 况的变化 | 高山地区, 纬度越低, 山体海拔越 高,垂直自 然带越丰富 |
3.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海陆分布、 等。
4.实践意义: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 生产的布局。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相邻自然带之间的差异很明显。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3.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
4.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重难问题解惑·善总结善思考
问题2 (综合思维)造成诗中两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3(综合思维)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提升 精讲细研·学深悟透
1.图示法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 异规律 | 纬度地带性 |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 |
主导 因素 | |||
热量(太阳辐射) | |||
影响 因素 | 重要 因素 | 水分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 | 水分(海陆位置) 热量 水分条件沿经度 |
成因 总结 | 两极递减,即以热 量为基础 | 变化的方向变化, 即以水分为基础 | |
分布 特征 | 延伸 方向 更替 | 纬线方向(东西方 向) | 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 |
方向 | 纬度变化方向(南 北方向) | 经度变化方向(东 西方向) | |
图示 | |||
典型 地区 | 低纬度和高纬度 地区 | 中纬度地区 | |
典型 案例 | 沿20°E非洲大陆 自赤道向南、北两 侧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一热带 草原带一热带荒漠 带一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带 | 中纬度(40°N~ 60°N)亚欧大陆从 沿海向内陆的自 然带变化: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一温 带草原带一温带 荒漠带 |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 | 热量带 | 植被 | 土壤 | ||
从赤道 向两极 递减 | 依次为热带、 亚热带、温带 | 从赤道向两极 亚寒带、寒带 | 从赤道向两极依 次为雨林常绿林 落叶阔叶林、针叶 林、苔原(冰原) | 从赤道向两 极依次为酸 性、中性、 偏碱性 |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对点训练
科学选题·精准高效
1.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探究点2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情境探究 聚焦应用·迁移转化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南坡从海拔仅2000多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多米的山峰,河谷的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千米,自然景象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得郁郁葱葱,形成常绿阔叶林带;海拔升高,气温递减,喜温
ZT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针叶树则逐渐增加,在20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由灌木林代替森林,出现灌木林带;在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带;在53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更高处为高山永久积雪带。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问题2(区域认知)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问题3(综合思维)比较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有何不同?
归纳提升 精讲细研·学深悟透
垂直地带性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

① 山体所在纬度一一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 山体海拔一—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③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一—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温度(热量 或纬度)因素 |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 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 阴坡雪线低 |
降水因素 |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 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 坡雪线高 |
地貌因素 |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 雪保存,雪线偏高 |
季节因素 |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 低,雪线下降 |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因素 |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 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 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 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 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
气候、地貌等 因素综合作用 |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 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 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 坡低 |
方法技巧
“四步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
第一步:分析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
第二步:分析带谱的丰富程度: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
第三步:分析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第四步:分析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
对点训练 科学选题·精准高效
2.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 (1)~(3) 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1)图中 ①②③ 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地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3)决定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探究点3地方性地域分异
情境探究 聚焦应用·迁移转化
塔里木河中游生长着大片的胡杨林,这里集塔里木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为一体,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胡杨林枝繁叶茂,仔细观察,可看到每棵胡杨都长有四种不同的叶子,春夏两季郁郁葱葱,深秋季节一片金黄,景色迷人。
问题1 (区域认知)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问题2 (综合思维)塔里木河所在区域的典型植被是什么?胡杨林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提升 精讲细研·学深悟透
正确认识地方性地域分异
地方性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地方性因素又被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因此地方性地域分异也被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 因素 | 地区 |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 成因 | |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 |||
南半球中高 | 苔原带、 | 无 | 南半球该纬度 | |
海陆 分布 | 纬度地区 北极地区 | 针叶林带 冰原带 | 少 | 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北 |
南美洲巴塔 | 温带草原 | 冰洋洋面为主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人, | ||
地 | 哥尼亚高原 科迪勒拉山 | 带、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 东西延伸, | 温带荒漠带 南北延伸, | 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 |
起 | 系西侧 | 南北更替 | 南北更替, 呈狭长条状 | 的阻挡 海拔高,气温 |
伏 各大洲的高 | 东非高原 |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与当地的基 | 高山植被区 | 低,对流弱,降 水少 |
北半球中高 | 地区 | 山和高原带自然带 一致 | 海拔高,水 热条件差 大陆东岸自 | 海拔高,水热 条件差 北半球中高纬 |
纬度的大陆 东西两岸 | 然带的分布 纬度应该大 致相当 | 东西两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 度的大陆东岸 是寒流,降温 减湿;大陆西 岸是暖流,增 | |
流 | 东西两岸自 | 然带向较高 | ||
洋 | 大陆东岸自 | |||
温增湿 | ||||
北半球中低纬 | ||||
北半球中低 | 度的大陆东岸 | |||
纬度的大陆 | 然带的分布 | 纬度延伸, | 是暖流,增温 | |
东西两岸 | 纬度应该大 | 大陆西岸自 | 增湿;大陆西 | |
致相当 | 然带向较低 | 岸是寒流,降 | ||
纬度延伸 | 温减湿 | |||
南半球副热 | ||||
带地区的大 | 森林带或草 | 热带荒漠带 | 寒流起降温减 | |
原带 | 湿作用 | |||
陆西岸 | ||||
温带落叶阔 | ||||
欧洲西岸 | 针阔混交 林带 | 叶林分布范 围特别广 | 受北大西洋暖 流的影响 |
另外,有些地区的地方性现象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东侧的热带雨林带,都是因为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信风来自海洋,性质暖湿;暖流增温增湿。
对点训练 科学选题·精准高效
3.江西井冈山地区地势高耸,沟谷深切,物种及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极具多样化,在其沟谷地区保存有典型季雨林。此外,该地区还是典型的杜鹃花矮林分布区,杜鹃花矮林是井冈山地区特征性明显的常绿乔木,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据此完成(1)~(3) 题。
(1)井冈山地区生存环境极具多样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寒冷冬季风影响小 B.环境垂直差异大 C.水平覆盖面积广阔 D.人类活动破坏小
(2)井冈山地区典型季雨林类型为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D.混交林
(3)井冈山地区杜鹃花矮林植被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A.抗干旱 B.抗湿热 C.抗涝渍 D.抗虫害
本节反思
1.纬度地带性和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2.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题组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茶次第展开。结合下图回答 1~2 题。

1.(生活中的地理)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2.(生活中的地理)能够观赏到下图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课堂小结
自然 地理 环境 的地 域分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
纬度地带性 | |
地域分异规律 |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
异规 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 垂直地带性 |
课堂即时巩固·既强化又扩展
A. ① B.②
C. ③ D. ④
题组2地域分异规律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3~4 题。

3.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地方性分异
D.垂直地带性
4.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B.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5~6 题。

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
6.造成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 P_{124} 探索
1.不同地区影响土壤形成的气候、地形、生物、成土母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不同,因此土壤类型存在地域差异。
2.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问题最好的老师,遇到问题应到自然界中探索、验证、寻找答案。
教材 P_{125} 读图
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是对应的,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和寒带冰原带。
教材 P_{127} 思考
不是。热带沙漠气候可以一直延伸到海边,降水稀少。
教材 P_{128~129} 活动
1.珠穆朗玛峰南翼自然带由下到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矮曲林带、高山草甸带、冰磺和地衣带;北翼自然带由下到上依次为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冰磕和地衣带。不同点:南翼与北翼相比,自然带类型多,但缺少高山草原带,并且高山草甸带、冰和地衣带出现的最低海拔低于北冀。相同点:南冀和北冀都有高山草甸带、冰磕和地衣带。
2.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与从赤道到两极自然带的分布相似,都是从常绿阔叶林带发育到冰磕和地衣带。
教材 {P_{129}} 阅读
略。
教材 P_{130} 思考
1.人们是从气温、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认识纬度地带性的。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2.自然制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能够开发利用自然,对自然施加影响。
教材 P_{131~132} 作业题
1.不是平直的。受纬度(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低纬度地区,垂直高差大,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大。深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面向印度洋,有利于水汽进人。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由高向低,从高山冰雪气候带到低山热带北缘湿润气候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科隆群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凝固堆积而成。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既有喜热的生物,也有喜寒的生物,且远离美洲大陆,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因此生物资源丰富。

请完成《课时分层作业(十四)》见第155页《章末综合测评(五)》 见第157页《模块综合测评》 见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