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十四局企业文化手册

发布时间:2024-12-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水电十四局企业文化手册

就问,不懂就学!”李天柱局长对大家说:要稳下来,钻进去!昆明巡津街 21 号附 1 号成了工程局学习和培训水力发电理论和技术的大学校。中央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总局局长李锐,始终关注着刚刚创建的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他组织一批专家在北京编了一套“水力发电常识”丛书,陆续出版,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详细讲述了水力发电知识。这套书,对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的干部工人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对许多新加入这一行的干部,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每人一套,边学习,边实践。没过多久,许多对水力发电十分陌生的同志,心中都有了谱。为了尽快掌握实践经验,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担负了改建石龙坝水电站的任务。李天柱给这个电站起了个很恰当的名,叫“练兵场”。他们一边练兵,一边派出干部轮番外出学习。一大批水电建设骨干,就这样逐渐成长起来。这段时间,云南水力发电建设的开路先锋们,在昆明巡津街的小楼里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在这里,李天柱和战友们铺开了云南水电建设的宏图,策划工程局即将面临的一场大战。红色的箭头,指向了滇东北峡谷间一条鲜为人知的河流—- 以礼河。一场人与大自然的交锋,一场降服水龙的战斗,将在这里展开。巡津街 21 号附 1 ... [收起]
[展开]
水电十四局企业文化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就问,不懂就学!”李天柱局长对大家说:要稳下来,钻进去!

昆明巡津街 21 号附 1 号成了工程局学习和培训水力发电理论和技术的大学校。

中央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总局局长李锐,始终关注着刚刚创建的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他组织一批专

家在北京编了一套“水力发电常识”丛书,陆续出版,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详细讲述了水力发电知识。

这套书,对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的干部工人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对许多新加入这一行的干部,更有着

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每人一套,边学习,边实践。没过多久,许多对水力发电十分陌生的同志,心中都

有了谱。

为了尽快掌握实践经验,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担负了改建石龙坝水电站的任务。李天柱给这个电站起

了个很恰当的名,叫“练兵场”。他们一边练兵,一边派出干部轮番外出学习。一大批水电建设骨干,就

这样逐渐成长起来。

这段时间,云南水力发电建设的开路先锋们,在昆明巡津街的小楼里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在这里,

李天柱和战友们铺开了云南水电建设的宏图,策划工程局即将面临的一场大战。红色的箭头,指向了滇东

北峡谷间一条鲜为人知的河流—- 以礼河。一场人与大自然的交锋,一场降服水龙的战斗,将在这里展开。

巡津街 21 号附 1 号 --- 春城这盏不灭的灯,闪烁着,因有了明确的目标而更加明亮,更加灿烂。它将

在峡谷中点燃无数盏灯火,让它们变成强大的电流,照亮云南古老的红土高原。

1955 年 10 月 13 日,工程局机关迁往云南省会泽县干沟镇。建设以礼河梯级水电站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 改编:朱世熙 )

鲁布革冲击

云贵边界,深山峡谷,372 米落差。

据说,早年水力勘测人员惊喜地发现此地,问及地名,当地布依族人回答:“鲁布革!”

本意为“不知道”,勘测人员误作地名,标入地图。

如今,这个“不知道”,不仅全国闻名,而且为世界所知。

1981 年 6 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 60 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1984 年 4 月,鲁

布革工程作为水电部对外开放的窗口,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此后,出现了魔术般的施工效率。鲁布革

是靠“开放”冲撞出来的。

1984 年 4 月,水电部决定在鲁布革工程采用世界银行贷款。这笔贷款虽只是工程总投资的一部分,

但却如一石投水。

91

企业文化手册

第102页

根据使用贷款的协议,部分项目实行国际招标。鲁布革工程,原由水电部 14 工程局施工,已开工二、

三年,为了使用世界贷款,工程三大部分之一一引水隧洞工程这块“肥肉”被从 14 局的“铁饭碗”中捞出来,

投入了国际施工市场。在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法国 8 个国家承包商

的竞争中,日本大成公司以比中国与外国公司联营体投标价低 3600 万元中标。同时,挪威和澳大利亚政

府决定向工程提供贷款和咨询。于是形成了一项工程三方施工的格局。一方是由挪威专家咨询,由 14 局三

公司承建的厂房枢纽工程;一方是由澳大利亚专家咨询,由 14 局二公司承建的首部枢纽工程;一方是由日

本大成公司承建的引水系统工程。

国际招标随之而来的是合同制管理体制,鲁布革两种管理体制并存:一种是以云南电力局为业主,鲁

布革工程管理局为业主代表及“工程师机构”,日本大成公司为承包方的合同制管理体制;一种是以鲁布

革管理局为甲方,以 14 局为乙方的投资包干管理体制。

局部突破,使小小的鲁布革成了个混合物,四方八国,两种管理体制,于是产生了磨擦、较量……

中国施工管理人员对合同制管理体制是陌生的。一条运输路,合同规定由甲方提供三级碎石路,由于

翻修不当,造成日方汽车轮胎损失严重,于是日方提出索赔 200 多条轮胎。开始时管理局的同志们直摇头:

到底是资本家啊!他们逐渐懂得了:这就是合同制管理,一经确定就不可动摇。而在那种单纯强调“风格”

而没有合同关系的体制下,自家“兄弟”间反而又有扯不完的皮。为一件不大的事,双方可以吵得口干舌燥,

吵个没完没了。最带有刺激性的是,中国工人在大成公司的管理体制下,创造出了惊人的效率。日本大成

公司派到中国来的三十多人的管理队伍,从 14 局雇佣了 424 名(平均计算)劳务工人,他们开挖两三个月,

单头月平均进尺 222.5 米,相当于我国同类工程的二到三倍,全员劳动生产率 4.57 万元 / 每人每年(不包

括非生产性人员及各类服务人员)。1986 年 8 月,在开挖直径 8.8 米的圆形发电隧道中,创造出单头进尺

373.7 米的国际先进纪录,消息传到东京大成公司总部,总部竟以为电传有误,要求重传。1986 年 10 月 30 日,

隧洞全线贯通,比合同计划提前 5 个月。

而 14 局承担的首部枢纽工程,1983 年开工,由于种种原因,进展迟缓,世界银行特别咨询团于 1984

年 4 月和 1985 年 5 月两次来工地考察,都认为按期完成截流难以实现。

近距离的对比,面对面的比较,没想到初试竟是如此结果,鲁布革人被震动了!

水电部长来到工地,语气十分沉重:我们既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又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中国人的脸……

鲁布革人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之中,开始审视自己的一切:干劲、压力、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权、

管理方式、管理体制……

想想吧,10 年前,这里荆棘丛生,蛇兽出没,他们就奉命来到这里开始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顺理成章,

以后的程序应该是:等拨款、施工、移交运行单位——这叫自营管理体制。这几年来,建国以来,14 局的

职工转战浙江新安江、福建的左田河、会泽的以礼河、下关的西洱河……不都是用这种干法立下赫赫战功

的吗?可现实在否认它,鲁布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王音辉把这种自营管理体制通俗比喻成“爸爸管儿子”

的方法,没钱了,“儿子”变法子到“爸爸”兜里去掏,而工期则是弹性很大的,“五一”竣工,“七一”

献礼,“十一”大捷,都是胜利。结果是,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施工队伍越拖越庞大。公

司每到一处都形成一座繁华的“城镇”,有学校、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食堂、影剧院……

92

第103页

但是,真的否定这种体制又谈何容易,激起的情感是相当复杂的,一位中年工程师在谈到工程招标时,

慷慨激昂:“让我们拉家带口跟外国人比拼!农村包工队我们都争不过,还想跟外国人比!说得多轻巧‘你

们臃肿,没有战斗力’。难道我们愿意吗?难道我们不是一种牺牲吗?我们就像山沟里的吉卜赛人,长年

累月,餐风露宿,以山为家,以水为命。生活差点也罢了,关键是我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

没有人对历史负责,却要我们对现实负责,这公平吗?”

理智和感情在这里打架,这痛苦是深沉的。因为问题是复杂的:难道中国人的潜能非得靠外国人来挖

掘不成——几乎每一个平凡的鲁布革人都思考过这些本该是政治家们思考的问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被

唤醒了!“为中国人争口气!”一场没有裁判的角逐开始了!

14 局鲁布革工程指挥部开始扩大自主权,调整领导结构,推行新的管理体制。首先在首部枢纽工程发

动了千人会战。局长,指挥长都成了目标责任制的负责人,他们不再远离工地,而是昼夜奋战在工地。工

人们更是整天整夜呆在隧洞里,干累了,搬块木板躺一会,醒了再干。

最后,奇迹终于被创造出来了:1985 年 11 月,大坝工程按期截流。

按期截流进一步推动了施工者以更深一层的思考和琢磨。会战的成功,一是靠领导带头负责任;二是

靠强有力的行政组织;三是靠科学地吸收了外国专家的建议。

另一种看法恰恰相反:会战恰恰说明了中国施工管理体制的弱点-一均衡生产搞不好、人员管理混乱、

缺乏统一协调指挥!

对比一下日本大成分司的管理办法和职员的责任感,这一弱点就暴露得再明显不过了。

一位在日本大成公司干活的中国劳务工人坦率地说:“日本人的管理就是金钱加鞭子(指惩罚)。有

的管理人员开口闭口就是‘我是开过工钱的’。工人抽烟时间稍长了一点,就得挨训。我总认为,这是在

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是主人,怎么又成了奴隶了呢?”这种感受是强烈的,可惜又是模糊的。

在这里,还流传着外国人哭鼻子的故事:隧洞工程开挖到 40 米时遇到了复杂的 203 地层,工程进展

十分缓慢。负责这个断面的日本系长,七尺男子汉,竟掩面痛哭起来!

还有一个故事:厂房工地急需钻头,挪威专家想方设法用最快的速度从奥斯陆空运过来,却被中方搁

在某办公室里闲置半个多月。尔后,一位挪威秘书小姐来工地,用手提包提来了 40 多个钻头。咨询组长的

夫人来工地探亲,亲自带来了急需的喷浆车配件……

这些事情究竟应当作何解释?在日本大成公司,中国工人是被雇佣者,却创造了比当“主人”时更高

的效率。在中国土地上,外国人却表现出了比中国人更强的责任心!

鲁布革工程局的负责人这样回答:如果鲁布革工程干垮了,让我上经济法庭。我有理由:人财物的主

动权都不在我手上,你要我负什么责任?我们的工作中出了问题,总说由于“种种”原因,既然有“种种”,

自然要由许多人共同负责,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没有责任。

啊!可爱的中国人,非改不可的旧体制!生活中的主人,从来都是责权利的统一者,实战在呼唤:给

我们一个这样的体制!

大成公司的管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研究着。中国劳务工人体验了两种管理体制,有些一致的感触,

他们赞成大成管理机构的精简,说:“一看到咱们的办公楼那么多,就来气!”他们感慨大成管理中“现

场第一”的观念,他们说:“大成公司的施工现场都停着吉普车,供工人办公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而

93

企业文化手册

第104页

我们的车都是领导‘视察’用的”。

新的,旧的,中国的,外国的……就是这样被人们掺在一起,咀嚼着、思考着……

( 作者:杨飚 原载于《人民日报》1987 年 8 月 6 日头版头条 )

创新精神光耀三峡

由水电十四局承建的三峡右岸地下厂房长 311.30 米,最大跨度 32.60 米,高 87.30

米,装机 6 台,总容量 420 万千瓦。这座近 30 层楼高的巨大洞室,即使建在地面也是不

小的挑战,何况要在坚硬的岩石中开挖成型!

历经三年多的艰难施工,水电十四局三峡项目部以精品工程圆满完成右岸地下厂房的开挖任务。主厂

房顶拱平均超挖 7.19 厘米,平均半孔率大于 90%;边墙平均超挖 9 厘米,平整度小于 9 厘米;岩壁吊车

梁岩台平均超挖 5.36 厘米,平均半孔率为 99%……

“在岩石上绣花”的三峡地下厂房开挖获得了极大成功!爆孔线条流畅,岩面平整,锚孔规范,成

型精致,被誉为“世界地下电站施工的奇迹”,备受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

家的赞赏:

“三峡地下电站房顶拱误差控制在 7.1 厘米,远远高于国家规定 20 厘米的行业标准、15 厘米的三

峡标准,这样品质的工程来自中国水电十四局!

地下电站主厂房开挖成型堪称优良,质量之高出人意料,堪称楷模,值得大书特书!

整个厂房开挖外观成型良好,爆破控制科学有效,开挖质量国内无与伦比,中国水电十四局无愧于‘地

下铁军’的称号!”

是的,是奇迹。这是承担地下电站厂房开挖的水电十四局三峡工程项目部全体员工,在设计和监理的

大力支持下,在院士、专家们的鼎力相助下,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顽强拼搏一千多

个日日夜夜所创造的奇迹。

技术创新

——工程施工,技术先行

项目部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工程特点、难点,推进技术创新。顶拱开挖,他们采用水

平孔尾线定位技术;边墙开挖,采用导向管定位技术;岩锚梁开挖,采用钢管定位及预裂成型技术。他们

积极运用新技术,将张拉锚杆的传统“风枪送卷”法改为“挤压注浆”法,将边墙深长锚杆的“人工退管”

法改为“自退管”法。他们采用优化浇注长度、优化入仓方法、优化砼配合比、优化结构钢筋的“四个优

94

第105页

化”等措施,实现了岩锚梁砼的“无裂缝”。他们创新相关洞室施工工序,采用“小洞穿大洞”和“跳洞”

方法开挖;相贯洞室交叉段提前加强支护,交叉部位提前加固处理。断层带的施工,则采用“个性化”开

挖程序,以稳定应力集中区围岩。他们采用监控系统对主厂房 24 小时监测围岩变形动态,确保围岩变形控

制在理论分析值之内。

管理创新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企业的生命

针对三峡地下厂房工程的特点、难点和工期要求,项目部打破常规 , 大胆创新质量管理 , 确保实现“零

质量事故”目标,打造精品工程。他们依据“管理过程从细”的原则,对开挖的每道工序加强检查,保证

单项工序质量,进而追求整体质量;把系统工序分解为单个工序,再把各道工序化整为零,制定详细的质

量管理标准,细化控制;坚持事前、事中控制,施工前对每个单元的质量隐患进行预测分析,制定技术方案,

并不断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严格执行“日技术交底”制度、“重点部位旁站监督”等管理制度,使施工质

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理念创新

——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雕刻自然的艺术

为打造精品,项目部确立“精细化”理念:控制标准精细化、施工过程精细化、过程检查精细化、数

据分析精细化……使厂房开挖极具艺术性。他们坚持“实验先行”原则,每项单元工程开挖前,针对不同

地质条件进行专项生产性实验,以实际效果和实验数据确定爆破参数和施工工艺,利用电视和计算机全程

监控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布置和协调,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对比,使施工风险大大降低。他们大胆实施“个

性化施工”,敢于打破常规,摒弃“一技多用”和“一技重复用”的经验主义,鼓励员工采取个性化程序

组织施工。

三峡地下电站厂房被称为“地下宫殿”,不仅因其大其深,还因其精其美!

事实证明,创新也是生产力。水电十四局三峡项目部推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最终转化

成了安全、质量、工期的丰硕成果。这是水电十四局长期以来推进科技兴企战略的结晶,是五十多年来管

理经验的积累,充分表现了水电十四局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 原作 : 史雁飞、代绍华、李向龙 改编 : 胡忠恕 )

95

企业文化手册

第106页

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鲁甸堰塞湖

2014 年 8 月 3 日 16 时 30 分许,云南鲁甸发生 6.5 级强烈地震。转瞬之间,山摇地动,

房屋坍塌,伤亡惨重……

家乡的灾情牵动着水电十四局职工的心。时任公司总经理洪坤、党委书记王曙平等

班子成员紧急召开会议,成立了以王曙平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了解灾情动态,快速进行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

水电十四局整装待发,水电十四局壮歌再起。

火速驰援担责任

8 月 4 日,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电建集团的紧急部署,水电十四局党委书记王曙平率领由生

产组织、技术、施工、后勤等 28 名人员和施工设备组成的救援突击队,冒着危险向鲁甸红石岩堰塞湖强行

挺进!

公司总经理洪坤要求抢险救援突击队:勇于担当驻滇央企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水利水电专业化施工

的技术优势,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为家乡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当晚 21:00 分,王曙平驱车赶到昭通,参加由国家防总、水利部、省水利厅、能源局召开的牛栏江

堰塞湖处置紧急会议,并连夜与武警水电部队共同编制堰塞湖处置施工组织方案。

23 点左右,基础事业部副经理王秀峰带领的突击队冒着一路大雨,在坡长路滑、道路不畅的情况下直

抵鲁甸。

8 月 5 日,在成都出差的公司副总经理黄岗紧急赶往灾区。由技术专家王仕虎、测量专家李兴明、王

伟等 20 多名人员、设备组成的公司第二支救援突击队,风雨兼程急赴堰塞湖。

8 月 7 日,公司再次抽调施工骨干人员和设备组成第三支突击队,由曲靖分公司经理范开平、爆破专

家杨大志带领马不停蹄增援堰塞湖。

截至 8 月 8 日,公司先后投入鲁甸抢险的各专业救援人员达 160 余人,各种设备 79 台套。与此同时,

公司的 100 万捐款快速汇出,员工的捐款也突破 100 万……

惊心动魄勘现场

鲁甸抗震救灾指挥部指示水电十四局:全力打通堰塞湖下游红石岩电站调压井施工支洞,通过爆破拆

除支洞堵头,变施工支洞为泄洪通道,打通下泄通道,分流堰塞湖。

红石岩堰塞湖抢险,重中之重。8 月 5 日,公司突击队马不停蹄,迅速从鲁甸县城向堰塞湖挺进。

为了弄清电站施工支洞的真实情况,科学制定爆破方案,王曙平、黄岗带领技术、施工等专家,从火

96

第107页

德红乡经光明村、破窑子社率先直插电站调压井,开始了异常艰辛的踏勘之路。

从破窑子村通往红石岩电站的是一条盘旋在陡崖上的近 5 公里羊肠小道,持续的大雨使他们举步维艰。

加上道路破损、余震不断和随时出现的滚石,真可以说在惊心动魄中“乌蒙磅礴走泥丸”了。

王曙平带头,大家一步一滑地冒雨前行。浑身湿透了,阵阵冷风袭来,瑟瑟发抖,他们在险象环生中

砥砺前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央企责任,诠释着云南子弟兵的担当。

此时的红石岩电站,大部分区域已经被洪水淹没。调压井中喷涌而出的洪水,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顺

着山坡扑向滚滚的牛栏江。天色已晚,生活区的房子早已成了危房,大家只好躲进电站交通洞,将这相对

安全的地方作为一线指挥部……

施工支洞位于交通洞垂直下方近 100 米处,几乎垂直的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植被。拽着绳索慢慢往

下爬,好不容易摸到支洞位置,呈现在突击队员面前的是一段近 60 米的塌滑体,水流四溅,根本找不到支

洞口。

滔滔牛栏江,峭壁高耸,乱石林立。测量专家王伟顺着江边爬上爬下,几经周折,终于在调压井溢流

形成的瀑布后面发现了洞口。

“原来还是个水帘洞啊”,突击队员乐观地笑道。

大家齐心协力,仔细勘察,终于弄清了施工支洞的现状。黄岗、杨大志、王仕虎、李兴明等专家立即

编写爆破方案……

如履薄冰抢物资

强烈地震造成了红石岩电站的对外公路完全中断,红石岩电站变成了一个“孤岛”。车辆勉强到达离

电站 6 公里处的天牛桥后,突击队员们只能沿着牛栏江右岸峭壁上的毛路艰难跋涉,但施工设备、火工产

品却无法跟进,怎么办?

一身工装、一身汗水的王曙平,态度斩钉截铁:“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不管有多大的难度

和危险,也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设备物资抢运到位!”

8 月 9 日一早,一场抢运设备物资的战斗迅疾展开。朱光全、范开平、王秀峰、王云等带领 60 多名突

击队员,一部分肩挑手扛转运 2.4 吨炸药,一部分将手风钻、柴油发电机、水泵等轻型设备化整为零、分

部运送。大雨中,突然一阵隆隆作响,河谷山峰上的乱石哗哗咆哮着滚向牛栏江。

“是余震!大家赶紧跑。”不知谁喊了一句,可是往哪里跑……

这是一场意志的挑战,这是一场信念的考验。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带领突击队员们冒着余震、滑坡

等危险,穿越泥石流堆积体,绕开垮塌区巨石,趟过湍急潺潺的涌水,向施工支洞进发。党员的特殊品质,

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凝聚起了突击队战胜灾害的强大动力。

距施工支洞约 200 米左右的地方,就是调压井溢流形成的瀑布。乱石急流前,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冲入

牛栏江。突击队员们牵着绳索,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挪……

在 80 多名解放军官兵和当地灾民的帮助下,突击队员们艰难出色地完成了设备物资的抢运任务。

97

企业文化手册

第108页

生死度外炸堵头

电站机组事故停机,使大量的库水涌向施工支洞。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支洞中直径 1.8 米检修门

上的“水封”损毁严重。高压水流从检修门法兰缝呈环状大面积喷射,30 至 50 米范围内水流四射,一

片雾蒙。射流打到洞顶,岩石随时可能掉块 ; 反射到人身上,如高压水枪打击般痛。更可怕的是,检修

门不时嗡嗡作响,预示着它随时可能崩脱,那将是灭顶之灾呀,现场的每个人都揪紧着心!

在这生与死的危急关头,党员干部再次挺身而出。杨大志、王仕虎、浦友繁、马洪钧、刘政……踩着

淹没膝盖的积水,带着 20 多名突击队员冲进施工支洞中。一部分人将炸药包安放到位后使劲按住,一部

分人用方木、石块、工字钢急速加固。疼痛难忍,浑身湿透,每隔 7、8 分钟换一组队员连轴干……经过 2

个多小时的殊死搏斗,炸药包终于全部安装固定完毕,70 多米长的导爆索沿着洞壁上锚杆脚延伸到了洞外。

8 月 10 日 11 时 58 分,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洪水从支洞中喷泄而出,调压井 2 号施工支洞堵头

顺利拆除,红石岩堰塞湖成功分流,堰塞湖险情有效缓解!

凭着对家乡的深情、灾区的关爱和高效的组织、精湛的技术,水电十四局突击队取得了堰塞湖抢险关

键战役的重大胜利!

对水电十四局 160 名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在山体崩塌、余震不断、滑坡飞石、道路堵塞的险境中,夜

以继日、顽强拼搏的精神,水利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发改委、水利厅先后 5 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赞

誉水电十四局突击队充分展示了专业化队伍精湛的施工管理水平,无愧于“地下铁军”美誉。

8 月 14 日 12 时 15 分 , 他们成功打响了堰塞湖“后续处置”的第一炮……

( 作者 : 冉路超、宁培洲、柳自山 )

龙舞南美显神威

“中国水电在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施工中的两台双护盾硬岩掘进机(TBM),日掘

进均达 20 米”!

2012 年 12 月 20 日,这一消息在基多瑞士酒店 70 多位厄瓜多尔各界人士出席的圣

诞冷餐会上不胫而走,让关注南美建筑市场的国际同行们心中骤然一震:中国龙,真在

南美起舞了?

辛克雷水电站位于厄瓜多尔南部,总装机容量 150 万千瓦,总投资 23 亿美元,是厄瓜多尔历史上外

资投入金额最大、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同时也是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承建的最大水电站工程项目。

12 月 31 日,经监理确认,承担辛克雷水电站施工中的水电十四局 TBMs-671 掘进机,当月掘进

604.8 米,完成管片安装 336 环;TBMs-672 掘进机,当月掘进 601.2 米,完成管片安装 334 环,在业

98

第109页

界引起震动。

然而,这条中国龙在起舞中遭遇了哪些挫折,他们又是怎么战胜困难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克雷水电

站项目部。

“把困难想得更透彻一点,把准备做得更充分一点。”项目经理字继权率领项目部将士,紧锣密鼓地

开始了征战输水隧洞之战。

“输水隧洞长 24.8 公里,一路需穿越约 10 条大小不等的断层地带,以及高应力强收敛地层,高地温、

松散、富水地段,难度非常大”,负责施工的技术人员不禁犯起难来。

“我们的工程一定要保质保量,为中国水电争光!”领导的这番话,给予隧道施工部极大的鼓舞。几

名领导排兵布阵,组织 TBM 厂内组装、试运行、拆装、发运;组织精干力量编译资料,编制施工措施、工

作规范;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

就这样,2011 年 9 月 TBM 工业广场开始建设,2012 年 2 月 TBM1 设备陆续运抵工业广场。5 月,安

装顺利结束,进入更加紧张的调试阶段;8 月,设备调试结束,操作员工培训完成,为水电十四局龙舞南

美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此,项目部全体员工的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笑容。

2012 年 9 月 1 日,TBM1 成功启动。但如果按照厂家提供的方案,TBM 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滑行到

掌子面。为加快进度,项目部集思广益、优化方案,确定了“在滑行道底部安装钢轨辅助滑行”的方案。

对此,厂家工程师不以为然,甩下一句狠话:一切风险由中方承担!

魄力来自于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底蕴。字继权一拍桌子:“行,照方案干。有责任,我承担!”

实践证明,项目部的方案简洁快速。TBM1 滑行后,平均每天前行 15 米,最快一天达到 35 米,抢回

工期一个月。

2012 年 10 月 18 日,TBM1 成功始发。《输水隧道 TBM1 施工方案》等系列办法的实施,使 TBM 掘

进安全、规范地稳步推进;《断层发育洞段掘进预案》的制定,让作业班组应对复杂地层成竹在胸。施工中,

不断磨合队伍,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掘进参数……

提起这段经历,联营体施工总经理杨天吉十分感慨:“那真是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据说,在这段时间,墨西哥 CFE 监理公司的工程师每天都要写两次施工日志。不知中国同行的绝招,

他们学到了没有?但有一点他们可能很难学会,这就是十四局人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的攻坚克难、顽强拼搏

精神。

人的尽职尽责,永远是生产力中最宝贵的因素。第一次使用 TBM 技术的十四局人,11 月份创造了

500 米的掘进记录,12 月份创造了 600 米的掘进记录……无可争议的“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引发业

界强烈反响!

辛克雷水电站作为中国水电登陆南美的首个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 EPC 交钥匙工程,世界水电

业界都在观望。其成败事关中国水电的声誉,事关南美市场的开拓。“地下铁军”通过踏实奋进、不断创

新地百般努力,龙舞南美显神威,必将势不可挡,为国争光!

( 原作 : 俞勇、晁海涛 改编 : 冉路超 )

99

企业文化手册

第110页

危难时刻显担当

——水电十四局1·17西藏林芝派墨公路雪崩灾害救援纪实

“轰—轰—轰—”

一声声巨响划破幽静的山谷,只觉地动山摇。顷刻间,暴雪如洪水,吞没了整个山岗。

霎那间,尖叫声、哀嚎声,在山谷回荡,寻找生存的希望。

2023 年 1 月 17 日 19 时 50 分许,西藏林芝派墨公路多雄拉隧洞出口处(墨脱方向)

发生雪崩,多名行人和车辆被困。

义无反顾的逆行者

“只觉天突然黑了一样!”

JW 项目部职工王稀田连人带车被暴雪冲出几十米开外。随着车身翻滚、一阵天旋地转的他,奋力挣

脱安全带,忍着疼痛、用受伤的双手清理倒埋进车里的雪,小腿多次发力、踹破车窗、钻了出来。

眼前白雪茫茫,刺痛了王稀田的眼睛,他深深喘了一口气,继而一阵担忧涌上心头。雪崩前,驾驶员

下车察看道路情况,不知道他现在咋样了。他边想着,边往原来停车的方向走去。

所见之处,公路全被暴雪覆盖。手机没有信号,王稀田听着附近的哭嚎、呼叫,赶紧奔下山去找电话报警。

庆幸的是,途中一名藏族女孩正手持捡到的手机。县应急管理局值班人员打来电话,王稀田说明了情况,

请应急管理局联系项目部负责人向学武开展紧急救援。

“救命呀!救命!”

顾不上身体的伤,循着声音找去,王稀田发现 4 名幸存者,其中 1 名受伤严重。没有任何犹豫,他背

着那名受伤严重的女同志,带着另外 3 名幸存者向山下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就遇到项目部的救援人员,也看到了下车看路的驾驶员,王稀田提起来的心一下子着

了地。

“白雪第一次给我恐惧的印象。当时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报警、赶紧救人!”王稀田回忆说。

争分夺秒的赛跑者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

接到灾情后,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向学武第一时间组建以党员骨干为主、团员青年及协作队

积极参与的近 50 人的突击队,按照需要,突击队分成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机动组。

20 时 16 分,突击队赶赴雪崩现场。

空旷的山野、连绵的雪堆、接续的呼救……没有雪地救援经验的突击队员们一时愣住了。

工作经验丰富的向学武立马回过神来,喊道:“大家不要怕、不要慌,要团结起来,争分夺秒救人。”

说完便第一个冲到最前面。

100

第111页

零下十几度,雪还在下着。雪崩过后,道路全部被掩埋,只能循着凄惨的求救声向前爬行。

“这里有人,大家快来帮忙!”突击队员冲过去,手刨、用手电筒照明、安抚伤员……

20 时 38 分许,第一名幸存者被救了出来。后勤保障组用门板做临时担架把他转移到了安全区域。

也有幸存的人员开始自救,尽最大努力寻找同伴。

机动组的同志吹着口哨、晃动着手电筒,大声喊着:“大家往这边走!”20 余名幸存的人员沿着手电

光束的指引,向安全区域走去,转移到项目现场营地,避免二次伤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是那么珍贵。1 人、2 人……

救援组的同志有的受了伤,有的跑丢了鞋,有的丢了手机,却全然不顾,全力以赴投入到营救工作中。

经过长达 6 小时的努力,30 人成功被救。项目部为他们提供方便面、热水、棉被等物品,并对伤员的伤口

进行了消毒、包扎等简单的处理。

22 时 50 分许,政府和救援队赶赴雪崩现场,征用项目部作为临时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救援工作。

不顾身体的疲惫,突击队的同志们主动请缨,带领指挥部的领导查勘现场,为救援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又把挖机、推土机等施工设备划入指挥部统一营救队伍中。

抢救出来的伤员第一时间转移至承担了后勤保障中心、现场医疗中心任务的项目部进行简单的处理,

再送往县城进行治疗,最大程度保障了受困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50 余名参建者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道路堵塞、高寒、缺氧、次生灾害易发、设备紧缺等险境中,逆行

出征、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充分彰显大无畏精神气概和“临危不惧、敢于担当”的央企责任,再次镀亮

了“地下铁军”“水电劲旅”金字招牌。

(作者:邓鹏、周峰)

更多企业文化故事请扫码阅读

101

企业文化手册

第112页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中路 673 号电建科研大厦

邮编:650041

电话:0871-63335216 / 63329807

传真:0871-63333460

网址:http://14j.powerchina.cn/

融媒矩阵

水电十四局《云水之光》 水电十四局《银河》

水电十四局官网 水电十四局公众号 水电十四局视频号

水电十四局综合画册

水电十四局微博

水电十四局企业文化展厅 水电十四局企业文化手册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专业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