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2023)分论坛报告合集

发布时间:2023-6-19 | 杂志分类:校园教育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2023)分论坛报告合集

91友圈、抖音、喜马拉雅等。播放的彩排视频灵感来源于五一放假期间刷遍全网的《花园种花》,结合 5月 5 日,525 启动仪式,改编成与心理相关的内容,从创作到排练,仅仅 2 个小时,深受学生喜欢,现场氛围热烈,跟着唱,跟着跳,并录视频发朋友圈。8.心理健康宣传的品牌化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是赢得口碑的最佳手段。自 2016 年秋心理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参加省心理剧大赛,积极备赛,五次参赛四次获奖,分获一等奖 1 次,二等奖 2 次,三等奖 1 次,并获优秀组织单位。参赛学生毕业后,有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本科生、公务员(法院司法警察、扶贫办)、国企技术员、当兵等,育人效果有成效,获得三全育人二等奖,获 1.5 万元资助,成为学校的特色亮点工程。9.心理健康宣传的系列化为了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可以采取心理剧展播、心理微视频、心理电影、绘画心理、理论知识、团体心理辅导等系列形式,多次强化,扩大宣传声势。此新闻是心理剧展播系列。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单靠重视心理健康宣传、善于心理健康宣传是不够的,还要创新心理健康宣传。三、创新心理健康宣传其实,创新很难,完全意义的创新凤毛麟角,只能所谓的创新,就是宣传... [收起]
[展开]
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2023)分论坛报告合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91

友圈、抖音、喜马拉雅等。

播放的彩排视频灵感来源于五一放假期间刷遍全网的《花园种花》,结合 5

月 5 日,525 启动仪式,改编成与心理相关的内容,从创作到排练,仅仅 2 个小

时,深受学生喜欢,现场氛围热烈,跟着唱,跟着跳,并录视频发朋友圈。

8.心理健康宣传的品牌化

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是赢得口碑的最佳手段。

自 2016 年秋心理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参加省心理剧大赛,积极备赛,五次

参赛四次获奖,分获一等奖 1 次,二等奖 2 次,三等奖 1 次,并获优秀组织单

位。参赛学生毕业后,有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本科生、公务员(法院司法警

察、扶贫办)、国企技术员、当兵等,育人效果有成效,获得三全育人二等奖,

获 1.5 万元资助,成为学校的特色亮点工程。

9.心理健康宣传的系列化

为了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可以采取心理剧展播、心理微视频、心理电影、

绘画心理、理论知识、团体心理辅导等系列形式,多次强化,扩大宣传声势。

此新闻是心理剧展播系列。

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单靠重视心理健康宣传、善于心理健康宣传是不

够的,还要创新心理健康宣传。

三、创新心理健康宣传

其实,创新很难,完全意义的创新凤毛麟角,只能所谓的创新,就是宣传

内容、载体和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内容单一,不能年年老一套、老面孔、老形

式,缺乏时代感、缺少针对性。如果那样,我们宣传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人爱看,

没有人爱听。创新心理健康宣传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创新、形式上的创新和阵地

的创新。

1.创新心理健康宣传内容,增强心理健康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应围绕心理健康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宣传,力求做到“四个突出”:

1)突出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增强宣传的针对性,有层次,有重点,分年级展开心理健康

第102页

92

宣传。

此新闻是我校大一新生入校后,全校新生全覆盖,分批次参观体验心理中

心,在心理中心学生的引领下,通过展板讲解了解心理中心的历史和现状,参

观体验 10 余个功能室,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突出盲点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部

分学生对心理健康存在误解,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要发挥心理部长、心理委

员、心理社团中的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树立典型,通过榜样的作用来感染周

围的学生,使他们产生模仿,从而接受心理健康。

该视频呈现的是 5 月 12 日,我校开展的心理知识竞赛比赛现场,72 名同学

是经过 5 月 1 日至 10 日网络答题后,各院部排名前六的同学,5 月 26 日,本周

五,在各院部的六名同学中,选派 3 名同学参与现场竞答,通过抢答器,一决

高下。被采访的同学是因为答题快、正确率高,现场临时被采访的,经过判卷

后,确实有不少同学得了高分,甚至满分,可见,学生是乐于参与的,宣传是

有效的。

3)突出热点

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新生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

习、考试、就业压力问题等进行重点、专场宣传,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

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此新闻是大二学长针对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整理

录制的分享视频。

4)突出难点

对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的个别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通

过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多次进行宣传,务必使每个知识难点都被深刻理解。

此新闻是针对家长和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有失科学性,通过学生录制音频

进行讲解,有亲切感。

2.创新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形式,加强心理健康舆论引导

心理健康工作形式创新是指要看到现有宣传方式的不足,研究采用新方法。

第103页

93

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1)心理健康工作定期宣传与不定期宣传相结合

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每月举行一次专场宣传,同时根据心理

健康工作的进展情况适时开展宣传。

2)心理健康工作重点宣传与一般宣传相结合

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专场宣传,同时,根据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

作的需要对其他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确保学生对心理健康有全面系统的认

识。

3)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宣传与传统宣传相结合

大家对于上述所说的“三个结合”是非常熟悉的,我仅强调下最后一点,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通过学校广播、传单、海报、讲座等传统形式的宣传已

不能满足需要,需在原有宣传形式的基础上拓展网络宣传,利用好如微信平台、

抖音、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的宣传,从而扩大心理健康宣传的覆盖范围和影响

力,确实受众喜欢,覆盖面大,易成为网络心理辅导站,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

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也给参与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我校的抖音平台单条信

息最多播放量为 16.7 万,喜马拉雅累积播放量为 73.1 万。

3.创新心理健康宣传阵地,构建立体心理健康宣传阵地

心理健康宣传阵地创新是指不固守老阵地,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

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心理健康宣传阵地。

1)重视媒体作用

主动加强与电台、报纸等媒体的沟通联系,共同策划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活

动,扩大心理健康宣传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右侧是辽阳电视台报道心理中心的情况。

右侧是辽阳日报报道心理剧大赛的情况。

2)重视学生团体作用

建立学生心理社团及心理部组织,发挥同伴心理宣传的独特作用。

通过社团纳新表演,各个班级心理学趣味活动纳新宣传,自媒体转发的网

第104页

94

络信息,参加的现场活动影响、公众号的运营等,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心理健

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力求做到从学生中来,到

学生中去,最终达到学生群体助人自助的目的。

此新闻是即将毕业学生感人至深的文字和视频,呈现了心理组织带给他们

的历练,激活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2016 年中心成立至今,共培养骨干学生近

400 余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断探索,和内在、外在和解。

四、总结

通过“新”载体——网络

利用“新”手段——线上线下

抓住“新”方法——自媒体运营

推进“新”活动——多内容

搭建“新”平台——多渠道

把咨询、参观体验、各项活动,如心理晚会、现场咨询、画展、信箱、读

书、辩论大赛、知识竞赛、团辅等等 40 余个项目,全程设置、纵横覆盖、全员

参与、多点开花,每年活动场次百余场,2022 年封校 72 天,做了 75 场活动,

发了 80 多篇新闻,做到天天有活动,天天有新闻,7 年来,共发布近 600 期新

闻,这是 5 月 6 日,我校“5.25”心理知识宣传活动视频,在进行心理知识纸

媒宣传的同时,进行了微信平台的宣传,组织的宣传,要求每名学生在发传单

时,与对方建立关系,如拥抱、比心、击掌等,什么形式,各队头脑风暴得出,

并每人都要留下和对方合影的照片。

正是这 7 年的坚持与死磕,人财物不断地配备齐全,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发

展空间。今年 4 月,来了三名新同事和一位心理学资深领导,现有专职心理教

师 5 人(省内配备教师比最优校之一),校内外兼职教师 20 余人(有三甲医院

心理科主任)。中心先后进行三期建设,建筑面积 300 余平,总投资 226 万。

南北校区共设功能室 10 余间,涵盖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宣泄、宣泄亭等。

同时,中心把校内外各种资源调动起来,现与一家培训机构、一家心理中心、

一家书店建立实践基地,与辽宁省辽阳中医药学校实现校校合作,给学生多创

造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机会,即将市教育局给中心挂牌、去部队提供心

理服务等,更好的为地方和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第105页

95

积极心态下的辅导员谈心谈话技巧

沈阳城市学院 礼冰

沈阳城市学院每学期筛查出来的心理困难学生,辅导员都要逐个谈心谈话,

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反应最多的问题就是和学生的

谈话效果不理想,有的辅导员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谈心谈话,还有的辅导员因和

学生谈话次数太多而导致学生的反感,有的辅导员对谈心谈话产生无力感, 压

力增加,从而导致谈心谈话的效果欠佳。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靠现有的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

中,我通过培训辅导员和心理委员,让他们了解沟通的方法,他们的力量强大

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就顺畅了。

辅导员和学生谈心谈话有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力格曼幸福的 2.0 理论告诉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要想幸福,首先就

要有积极的情绪,要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

很好的成绩,才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辅导员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带

来积极的情绪,积极情绪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

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如果每一位辅导员心态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

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人生、工作,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都是成功向上的。

美国成功学院对 1000 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心态决定

了成功的 85%\",所以,让每位辅导员能敬业、乐业、专业非常重要。

我们对辅导员除了危机干预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培训等,还有一个重

要的培训,就是《如何实现你的蓬勃人生》积极心态的培训。

辅导员和学生要想谈心谈话有效果,就需要和学生建立建设性的帮助关系,

辅导员作为助人者和学生作为来访者的关系良好非常重要,有了积极的建设性

的关系,辅导员和学生的谈心谈话大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辅导员和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完完全全地专注于、沉浸于当事人以及当事人

所关心的内容,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忘我状态,以具有个人意义的方式跟当事人

在一起,那就是“在场”。“在场”意味着卷入,真正对当事人有关切和兴趣。

辅导员“在场”要做到“人到心到、心口如一”,那种假装有兴趣,有口无

心,公事公办,程序化,刻板,固守边界等状态,是在场不足的表现。

第106页

96

辅导员要善于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 , 领悟发现学生的问题,采取行动及

时帮助学生改变。

辅导员积极的帮助关系重点还在于真诚、尊重、温暖、倾听、理解并表达

理解。辅导员要牢记 多用“你觉得”, 而不要问“为什么”?

辅导员和学生促进探索的谈话技巧是要养成“多听少说”的习惯,学会“积

极反应性倾听”,以“倾听”给受助人一面镜子,另外不要评价( 批评和表扬

都是评价),有节制的自我表露并及时梳理和概述非常重要。

身体语言密码告诉我们,我们通过听他人”说” 的语言只能接收到 7%信

息,而更多的信息接收来自非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的语音、语调占 38%,肢体

语言占 57%。了解沟通这些基本特点之后,辅导员和学生谈心谈话技巧就会由单

纯的“谈”而变成观察和“反应性倾听”了。

反应性的倾听的定义是:接受求助者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了解他们外显

的和内隐的思想和感情,尤其是内隐的感受。

反应性倾听的要义是:听出受助者“话里的话,话外的话”;听出受助者“心

中所有,语中所无”的东西。

反应性倾听基本技巧包括澄清,就是对当事人陈述中的模糊、意思不明确

的地方,或隐含而又意义不清楚的表达,要求当事人进行说实的说明,解释或补

充。

目的或作用: 是使当事人表达的信息更清楚,并帮助你确认你是否正确了

解了当事人的意思。

反应要领:在倾听当事人的表达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一种 “跟上”的状态。

随时检查自己是否听明白了当事人的意思,当有任何地方发现意思不清楚或不

明白,就要迅速估计出不明白的地方或意思是不是重要,并决定要不要要求澄

清。用“你说……的意思是….?”,“可不可以把你刚才的意思说得清楚一些?”, “你是意思是……,还是…..”,“我感到疑惑…….请你再说一遍,好吗?你所说

的,我的理解是….”等等要求澄清。最后要留意当事人对你澄清要求的反应,并

作出相应的决定。

反应性倾听的基本技巧还有释意:

第107页

97

就是当事人表达的认知性内容中的主要话语和想法,重述给当事人听。简

单地说,就是重述当事人所表达的意思。

目的和作用:让当事人知道你听懂了他(她);可以检验辅导员是否听明

白了当事人的意思;使当事人有机会重新审察他(她)刚刚表达的东西,获得

新的领悟(人说出的东西,不一定都了解其中的含义);促使谈话集中于重要

的东西或问题的实质。

反应性倾听基本技巧还要注重情感反映,就是重现(以言语,非言语方式

或混合方式)当事人的情绪感受。

情感反应的目的和作用:

1.促进当事人对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注意和探索,尤其是那些从来不曾表达

过滤或被注意过得情绪,这是有治疗作用。

2.促进当事人产生被理解的感觉,进而促进与辅导员的交流。

3.有助于当事人管理自己的情绪。

4.当当事人表达出对辅导员的负面情绪时,情感反映有助于辅导员避免使

用防卫,从而有助减弱当事人的负责情绪。

5.有助当事人准确地对情绪进行表征。

反应性倾听的技巧还包括概述,是对会谈中出现的主题(集中讨论的东西、

重要的话题、不断重复的东西、不同情景中共同的东西等等)或者一段会谈所

涉及过得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并反馈给当事人

目的或作用:

1.识别主题或促进对主题的认识。

2.控制和调节会谈过程(如节制速度,停止冗长又无益的谈论,使会谈产

生运动感)。

对助人者的反应评定符号有三点:

1.- (负性的:没有促进当事人的探索或领悟)

2.=(中性的: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当事人的探索或领悟)

第108页

98

3.+(正性的:促进了当事人的探索或领悟)

在一组情景中并不必定是三种符号各用一次。

反应性倾听练习案例一--辨别反应

当事人:

这课太糟糕了,简直是浪费我的钱和时间!讲的内容我都学过了。其他的课

大部分也都相当的差。

助人者:

1.你不知道是不是还应该继续上这门课。 (=)

2.这是这个证书课程的必修课呀。( -)

3.这个证书课程,你读着读着,似乎有种矛盾的感觉,我们能谈一谈那种感

觉吗? (+)

反应性倾听练习案例二--赞美练习

来访者:

老师,我按照你教给我的方法试过了,可是,没什么效果。当我面对很多

人讲话时,我还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改变了。

助人者:

1.你能够按照我的建议去做,这很棒!

(不妥:赞许不应该强调来访者听助人者的话)(-)

2.订正:你能够面对很多人讲话,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行为就是迈向改变

的第一步了!这本身就是成功!(肯定来访者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就算效果不明显的行动,也是值得赞许的)(+)

反应性倾听练习案例三--正常化练习

来访者:我的父亲上个月去世了,从那天起,我的心里一直很难过,到现

在都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

1.助人者:哦,父母去世谁都会难过的,这很正常。

第109页

99

(在没有和来访者共情时,就过于简单地把问题正常化了,会让当事人感

觉缺乏理解,甚至有点冷漠)(-)

2.助人者:面对失去亲人的经历,人们的心情往往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很

多人的这种痛苦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说当事人就能够接受了)(+)

我们常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才是问题的关键,看待问

题的角度不一样,带来的心态也截然不同。

例如看美国大选结局,不同家长 不同的解读。一位高三家长看完美国大选,

很严肃的对孩子说:高三了,切不可早早掉以轻心,你看希拉里竞选,一模二

模三模都成绩斐然,最后一下砸手里了

另一位高三家长看完美国大选,很有信心对自己的孩子说:高三了,只要

没到 6 月 9 日努力都来的及,你看特朗普竞选,一模二模三模成绩不理想,但

最关键的最后一次却创造了奇迹…

我们要用积极的方法去思考,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关于“倾听”的一些建议:

1.用求助者使用过的词语来表达你的反应。

2.慢慢的说,让当事人听懂你说的每一个词。

3.语言简洁明了,不要散漫,啰嗦。

4.跟随当事人讲话,不要旁敲侧击的绕弯子。

5.用我的表达方式,允许当事人拒绝,接受和修正你的信息。

6.鼓励当事人谈他或她自己的感受。

7.时刻记住你的反应有助于沟通,而不要阻碍交流。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沟通的四种反

应模式:积极主动式沟通、积极被动式沟通、消极主动式沟通、消极被动式沟

通。这四种沟通模式就是指家人或同事向你报喜讯的时候,你倾听后的“反应”

是怎么样的状态,如果是积极主动式沟通,你的反应是热情的,听到对方的好

事简直比你自己还高兴,对这件事刨根问底,基本上让你又重温了一遍好事;

积极被动式沟通是简单的应付几句,让对方感觉不重视自己;消极主动式沟通,

第110页

100

帮助对方分析坏处,让对方无所适从,感觉尴尬,觉得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

消极被动式沟通,好像这件好事和自己不相干,立即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比

如自己的类似经历或者谈接下来的任务,感觉对方只关心自己,而且有点让人

尴尬,十分困惑。这四种沟通模式就是对“反应性倾听”进一步的诠释。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说过这样的话:

人可以藉由改变态度,改变生命。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

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祝愿每一位辅导员都能以

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来到身边的每一位学生,祝愿每一位辅导员和他的学生都能

因一场积极的有质量的谈心谈话而彼此影响,彼此成就,收获一生的好运!

第111页

101

基于心理情景剧载体的心理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沈阳工业大学 贾楠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回答了教育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进一

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科学提升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

任务,2017 年 12 月,教育部党组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

纲要》,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课程、科研、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工作的

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聚合各类育人要素,完善各项育人机制,做好实施保障,

构建好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心理育人被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

1.心理育人的内涵

心理育人这个提法中,包含心理和育人两个方面,其间的关系是多层的和

复杂的。心理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而育人需要通过心理的方式、方法、途径来

进行,需要以心理的内涵作为内容供给,运用心理的理念,形成心理的氛围来

育人,即通过心理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心理育人的提出既是为新时代高等学校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目标、方向,又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了

定位,即为培育时代新人而奋斗。

从育人的内容角度来看,“心理”着重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

学生的多项能力,如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情绪管理、压力与挫折应对

等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完善人格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从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角度来看,“心理”育

人着重通过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理念、技术和方法,引导并教育大学生,进

而实现育人的目的。从环境和氛围的视角再来看心理育人工作,心理育人侧重

于打造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和优化的心理环境,增进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对学

生产生积极影响。从育人目标视角来看心理育人工作,心理育人的目标不止停

留在表层意义上引导学生表现某些行为或掌握心理知识,而是要在更深入的层

面上,促进学生个体健全人格,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担当起民族复兴

大任。

2.高校心理育人的现实困境与应然路径

2.1 高校心理育人的现实困境

第112页

102

2.1.1 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学生较少感受到来自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外的学校其他部门的心理疏

导,专业教师也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一方面,心理

育人尚未融入协同育人格局。心理育人工作往往由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负责,

其他部门和相关人员参与较少。此外,心理育人的工作也尚未与其他的育人工

作实现有效的结合,尚未完全融入到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

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等其他育人体系中,心理育人与高等学校其他育人环

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情况,心理育人工作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2.1.2 心理育人模式体系尚不成熟

有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开展的,平时在

校园里看到正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主题活动时,较少关注与参与。目前高

校心理育人的工作内容往往包含心理健康测评与筛查、个体咨询、心理危机干

预等方面,工作中心放在少部分问题学生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全体学

生的心理教育与培养,窄化了了心理育人的工作范围,削弱了心理育人的功能

和价值,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育人模式体系尚不成熟。

2.1.3 心理育人工作载体有待拓展

虽然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活动参与

度并不高,教育效果也比较一般。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往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开展,虽然工作形式多样,但未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2.2 高校心理育人的应然路径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以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已不再是以往心理健康教育

偏重治疗矫治心理问题这类以问题学生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这也需要我们站到

育人的高度,以培养人、服务人为指向,旨在培养有理想、能担当、有本领、

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2.2.1 积极推进协同育人

一方面,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强化心理育人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机制,加

强协同育人实践,将心理育人有机融入到课程育人、管理育人、资助育人、文

化育人等其他育人环节,形成协同机制;另一方面,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宏

第113页

103

观视角、学校的中观视角和院系的微观视角构建一体化的心理育人工作模式,

实现各部门各环节各项工作的同心同向、协同合力、互帮互助,促进心理育人

与其他育人环节的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2.2.2 完善心理育人实践体系

心理育人应立足于“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形成科学的、可行的实践体系,

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指引,丰富工作内容,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针对

全体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挖掘学生自身优势和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

质,促进人格发展。

2.2.3 拓展心理育人工作载体

心理育人工作应该创新工作载体,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线上与线下、

课堂与活动、问题咨询与发展辅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心理知识

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和行为,使学生真正用心理学来指导生活,提升幸福感。

3.基于心理情景剧载体的高校“2335”心理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3.1 心理育人模式构建的立足点

3.1.1 尊重人的需求和价值,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

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一重要论述

深刻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本质。新时代高校心

理育人更应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重,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原

则下,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诉求,觉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感受,注重学生的人

格差异,并持续的给学生提供被接纳的和肯定的、如此正向的心理扶持,促进

学生积极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坚持以生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必

须遵循的内在规律。

3.1.2 加强学生内在价值引领,注重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

教育是有明确内在价值导向的活动,人的价值观是内在心灵中的高层次部

分,是人们心底里深层的理想信念部分,在人的整个精神领域及意识活动中贯

穿,影响人的心灵成长与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在心理育人的过程中,加强对

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引领,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第114页

104

价值观,调试心理中的冲突与矛盾,解决思想中的困惑与迷茫,维护心态平和,

帮助形成大学生主流的价值观体系,使学生成长为符合人民愿望和新时代要求

的时代新人。

3.1.3 优化心理育人内容供给,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新时代下高等学校的心理育人工作,其内容应与时俱进,依照学生不同发

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当下所思所忧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回应,及时关注学

生在精神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和人生发展中的不懈追求,将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交汇聚合,心理育人工作的内容实现由单纯

聚焦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展到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领域。在教育中,要对学

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将现实事件引发的问题和学生成长发展产生的问

题进行区别,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区分,把心理育人内

容融入到学生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只有优化了育人的内容,才能切实提高心

理育人的素质。

3.1.4 重视全过程全员参与,形成全方位育人局面

高等学校心理育人应融入到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全过程全

员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全方位育人体现在应把心理育人全面统筹融入到其

他的九大育人体系中,实现高校心理育人与教学、管理、实践、服务等育人体

系共荣发展,发挥出协同育人的效用,把心理育人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各个方面。

全过程育人体现在将心理育人融入到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中,体现为对

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心理要素和价值观等的培育与引导。全员育人体现在

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辅导员、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朋辈人

员以及学生个体等育人主体共同发挥育人的主导力量,多元的心理育人主体各

司其职,工作中同心同向、互相补位,实现协助互通,最终形成良好的全方位

协同合力育人局面。

3.2 心理情景剧载体的探索应用

3.2.1 建设心理情景剧载体平台,打造校内品牌活动

自 2004 年以来,沈阳工业大学就开启了首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活动,此

后,每年 5 月持续开展,十余年来,此活动已成为校内的一项精品活动。各学

院也高度重视,学院内部年年自行开展剧本大赛,心理情景剧的初赛、复赛等,

第115页

105

学生参与度也十分的广泛,每届学生赛前共同探讨,不断传承,这种薪火相传

的力量,也给我们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注入勃勃生机。

3.2.2 心理情景剧载体在教学中的探索应用

心理情景剧这种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十分具有吸引力。在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我们成功的将心理情景剧的形式搬进课堂,分类主题创

设情境,开展体验式教学和情境教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通过剧本

的编写,心理情景剧的设计,以更好的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很好的掌

握和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掘;促

进心理问题的解决,以及心理成长和发展,达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3.3 构建“2335”心理育人模式

构建以心理情景剧为实践载体的“2335”心理育人模式,即以心理情景剧

为实践活动载体,建设两类队伍,实现三个结合,建构三个体系,打造五个平

台的心理育人模式。

3.3.1 建设两类队伍

两类队伍包括:第一,教师队伍,包括心理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其它

学科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第二,学生队伍,包括班级心理委员、

朋辈辅导员、心理社团成员、学生党员及院系班级骨干。通过团体训练、研讨、

培训、体验、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建设好这两类队伍,使其发展为心理育人

工作的强有力的抓手与支撑。构建“人人重视心理育人,事事都与心理育人有

关”的心理育人工作大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心育氛围。

3.3.2 实现三个结合

课堂教学与活动体验相结合。把心理情景剧有机的融入课堂(第一课堂),

团体心理辅导(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的

活动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中。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辽宁高校校园心理剧大赛微博平台、沈阳工业大学

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网站和微信平台、校内各二级学院网站和微信平台为载体,

实现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满足学生广泛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及相

互交流提供平台与窗口。

第116页

106

问题咨询类与发展辅导类主题内涵相结合。在心理情景剧的主题内涵建设

上,将问题咨询类与发展辅导类内容相结合,作出更为清晰的方向性指导。问

题咨询类工作内涵,以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着力点,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

供心理援助、支持和矫正,这种工作方式有利于解决个体的针对性的问题,但

是对于大多数存在成长性发展性问题的学生来说,个别矫治是不足以满足广大

学生心理诉求的,教育的实效性方面水平也是较低的。问题咨询类与发展辅导

类育心工作相结合,依据学生年龄、性格、成长环境等个性特点,优化心理育

人的内容供给,通过多种实践形式帮助个体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正确认识自己、发掘心理潜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

3.3.3 建构三个体系

建构理论与体验相融合的心理育人教学体系。采取理论讲授与体验式教学

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情景表演、角色扮演、体

验活动等心理情景剧实践方法融入教学,在分章节专题教育中融入相应主题内

涵的心理情景剧要素,在体验中将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将心理剧本写作、心

理剧汇演、心理微电影等作为实践课程内容,给予相应学时,构建课堂教学专

题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建构基于实践活动五个平台的心理育人活动体系。以辽宁省校园心理情景

剧大赛和沈阳工业大学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平台为驱动,以“班级-学院-学校”

的多层次立体化平台为抓手,以团体心理辅导为启发,以学生社团平台为带动,

以各类别网络平台为展示交流新渠道,构建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的心理育人活

动体系。

建构“三网二训一坛一赛”的心理育人环境体系。利用网站、微信平台、

微博平台进行心理情景剧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和体验式的

团体训练促进提升,结合论坛、大赛,全校师生可以了解心理相关知识,开展

专题讨论,让更大范围的同学参与到心理情景剧实践活动中,同学之间、老师

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自由交流、思想碰撞,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3.4 打造五个实践活动平台

打造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平台,成立赛事的指导团队,建立专家库、成果

库及讲座培训制度,推动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施与育人质量的提高;

第117页

107

打造“班级-学院-学校”的多层次立体化平台,班级层面开展主题班会、

心理剧式班级团建;院级层面开展剧本赛、剧目赛,建团队,展成果;校级层

面提供专业指导,开展知识培训、团体辅导、竞赛等。发挥师生两类队伍在各

层次的优势作用,使各级各类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规划、有指导的常态化进行,

实现微观宏观多视角相结合的参与模式。

打造团体心理辅导平台,以即兴心理剧、流动塑像、一对对、V 形叙事、自

由演绎等心理情景剧的主题形式开展系列团体辅导,拓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

社会情感教育领域的启迪探索,在实践体验中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打造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发挥心理社团、话剧社、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的

作用,通过社团内和社团间的研讨交流和校内外心理剧作品展示演出,营造浓

厚的心理文化氛围;

打造网络展示、交流平台,应用各级各类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进行心

理实践活动的宣传、交流、展示,开辟心理育人的新渠道。

4.基于心理情景剧载体的“2335”心理育人模式的应用价值

4.1 树立心理育人理念,提升心理育人目标

以心理情景剧为实践载体的高校“2335”心理育人模式,将工作的着眼点

从关注少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培

养,树立了一种积极的育人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挖掘自身力量,提升自

我价值感,积极乐观地学习与生活。

4.2 丰富心理育人内容,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以心理情景剧为实践载体的高校“2335”心理育人模式,使心理育人内容

全方位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教育内容主要包含

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认知,提升自我价值,积极评价自我,挖掘自身力量,发挥

个人优势;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升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

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引导学生体验积极情绪情感,提升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消除消极心理,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觉察自己

问题并积极运用自身优势和资源解决问题。

4.3 聚合心理育人要素,打造三全育心格局

第118页

108

心理育人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协同育心格局。心

理育人不是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某个场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

每时每刻融合渗透在教育各个环节和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中。该育人模式聚合了

各类心理育人要素,将心理育人全面融入教学、实践、管理和服务各部门工作,

实现全方位育人;注重不同学院专业、不同年级的分段培养,使育人贯穿学生

成长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全过程;教师、学生两类队伍各尽其职,实现全员育

人。与传统心理育人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的心理育人工作服务对象更广、学生

参与度与接受度更高、心理育人要素发挥作用更积极、教育效果更明显。从整

体、全局出发,实现心理育人的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更为深入地打造了三全育

心的格局。

4.4 推进心理育人协同,优化心理育人环境

通过普及性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各类大赛、“班级-学院-学校”多层次

工作网络、学生社团活动等打造浓厚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应用各级各类微博、

微信、网站等平台进行心理实践活动的宣传、交流、展示,营造健康向上的网

络心理文化氛围。整合并优化育人环境,开拓心理育人新局面,对新时代高校

育人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5.成果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5.1 助力学生成长

5.1.1 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工作更具实效

开展心理剧剧本大赛,源于生活打造心理剧剧本集,前期开展心理问题大

调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整理大学生心理 6 项高频

问题,围绕高频心理问题编辑剧本集并动态更新。动态了解学生心理让心理工

作更具体化、有针对性。

5.1.2 分层次培训,推动心理育人全覆盖

通过大赛一个点推动学院、带动班级一条线,进而覆盖全体学生的一个面。

在编导、主角层面开展心理剧理论培训,对心理剧题材的处理、人物和情节的

创设、表演手法等进行系统学习;在心理委员层面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培训,掌

握基本心理辅导技术;在全体学生层面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知识。

5.1.3 赏析心理剧并展现生活,激发心理育人活力

第119页

109

充分利用全国心理剧大赛资源平台,辽宁省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微博平台

进行剧目赏析,学生在剧目赏析中学会解决问题困惑、获得成长。疫情期间举

办居家 Vlog 展播,在镜头下演出“美好的一天”;以“3·25”“5·25”为契

机,开展心理系列活动;线上开设“每天一点心理学”课堂和“树洞”栏目等

等,理论学习与情绪宣泄相结合,引导学生提升积极情绪,激发心理育人工作

活力,助力学生成长。

5.2 成果进一步推广

为了进一步发挥好这一载体的优势,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2016 年,省高

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我校承办了辽沈地区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

获得了其他高校同行的支持和好评。2017 年,在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和其他高校

同行的关注与支持下,由省教育厅主办,我校连续承办了五届辽宁省高校校园

心理情景剧大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响应,共计收到来自全省高校的 349 个

参赛作品,在省内高校掀起了校园心理剧编演热潮。近年来,我们不断规范赛

制和评审等环节,建立专家库、成果展示库;建设辽宁省心理情景剧交流展示

平台——辽宁高校校园心理剧大赛微博平台;搭建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平台,

促进校际交流,努力打造辽宁省心理剧品牌,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截至目前,

我校参赛作品获得省赛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一次,并于 2021 年在第四届全国高

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通过对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的“2335”心理育人模式不断钻研探索,2021

年,获得辽宁省社科基金“构建高校“2345”心理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

目结项 1 项,辽宁省社科基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研究”项目立项 1 项,以心理情景剧载体为主题建设的心理工作室入选辽宁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培育对象。2022 年,获得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语境下基于 SPOC+BOPPPS 教学模式的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研究与实践”立项 1 项,将成果进一步孵化推广。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