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发展新优势——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4-12-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塑造发展新优势——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为寻找技术突破的良方,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锦上农产品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生态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李鑫博士及其团队,建立博士创新站,开启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深度调研后,博士创新站找到了茶产品“突围”的新风口。“长久以来,中国茶产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夏秋茶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低下。”李鑫博士分析,由于江南地带的夏秋茶做成绿茶容易发苦发涩,传统的茶叶生产主要聚焦于春茶,导致每年 5 月份之后的大量茶叶资源白白浪费。团队认为,如果好好挖掘夏秋茶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并给予优质高效的栽培,就能实现特色茶产品增产提质的目标。制定巩固夏秋茶生产工艺在锦上农产品,企业对博士创新站的建设十分重视——300 平方米的实验及检验工作室,60 亩的科研试验专用茶园,200 万元的检测、试验设备、软件系统和基础设施投入,更重要的,引进了 20 位专业人才……“我们尽自己所能为博士创新站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和人才保障。”方晓国表态。另一方面,李鑫博士团队的研发也持续稳步推进。团队始终与企业“肩并肩”,扎根茶园,潜心科研,手把手指导,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将标准化... [收起]
[展开]
塑造发展新优势——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为寻找技术突破的良方,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锦上农产品聘请中国农业科学

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生态栽培创

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李

鑫博士及其团队,建立博士创

新站,开启产学研合作项目。

在深度调研后,博士创新

站找到了茶产品“突围”的新

风口。

“长久以来,中国茶产业

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夏秋茶资

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低下。”李鑫博士分析,由于江南地带的夏秋茶做成

绿茶容易发苦发涩,传统的茶叶生产主要聚焦于春茶,导致每年 5 月份之后

的大量茶叶资源白白浪费。

团队认为,如果好好挖掘夏秋茶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并给予优质高效的栽培,就能实现特色茶产品增产提质的目标。

制定巩固夏秋茶生产工艺

在锦上农产品,企业对博士创新站的建设十分重视——300 平方米的实

验及检验工作室,60 亩的科研试验专用茶园,200 万元的检测、试验设备、

软件系统和基础设施投入,更重要的,引进了 20 位专业人才……

“我们尽自己所能为博士创新站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和人才保

障。”方晓国表态。

另一方面,李鑫博士团队的研发也持续稳步推进。团队始终与企业“肩

并肩”,扎根茶园,潜心科研,手把手指导,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将标准化贯穿整个茶产业链,朝着夏秋茶高值化利用、夏秋茶优质高效栽培、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95博士创新站

第102页

花香型茶叶产品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

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开发,锦上农产品和博士创新站制定、巩固了夏秋茶

生产工艺和各种香型茶的稳定性创新工艺,并有效优化了生产设备。目前已

申请专利 5 个,发表论文 4 篇,制定标准 4 个,获奖项目 4 个,实力日渐雄厚。

“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在新型茶树种资源挖掘与培育、

茶叶深加工技术创新和茶文化体验与产品创新等课题方向上都做了规划、布

局和实践,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附加值,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消费

者的满意度也上来了。”方晓国很高兴。

仅仅两三年时间,李鑫博士团队就获得了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创新项目等荣誉,锦上农产品也被授予“淳安县特色茶

文化研发基地”等称号,并于今年 6 月荣获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

赛杭州市选拔赛专项赛乡村振兴赛道二等奖。

建站两年多销售额增长超 50%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锦上茶产品销售额为305.69万元,到了2024年,

销售额达到 460.28 万元——建站两年多来,销售额增长超 50%,订单增量

同比往年也提升了不止 20%。可见,锦上农产品开发的特色更鲜明、质量

更高端的茶产品正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

场地位逐渐攀升。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据统计,淳安县

鸠坑茶叶种植大户承包的 300 亩茶园,在引入夏秋茶开发利用项目后,茶

叶资源得到了科学高效配置,成功增产提质,年度纯收益增加 20 万元左右,

带动当地 200 多位留守妇女就业。

方晓国透露,下一步,企业和李鑫博士团队将继续深化和拓展全产业链推

广合作新模式,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企业青年人才的培养力

度,并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以“一带一”的方式给予更多指导,加快技术创新

96 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专利和成果的转化质量,提高博士创新站的多方面效益。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03页

几毛钱的竹笋创造17.95亿元产值

——一座博士创新站带来的连锁反应

漫山竹林叠翠,遍地竹笋冒尖,一片竹林,“养育”了一座临安城。作

为当地最具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产业,笋制品产业也是临安农林经济的第

一大产业。2023 年,临安竹产业种植面积 98 万亩,竹笋产量 30.16 万吨,

一产产值 17.95 亿元。

倚竹而居,依竹而富。如何让几毛钱一公斤的竹笋走出深山,身价翻

倍,这是当地笋制品企业的共同话题。在临安区太湖源镇,有着 30 年竹笋

加工经验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杭州西马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

马克”),近年来通过科研提升,实现了从原料收购到产品加工的全链条升

级,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多样化,还解决了笋农的销售难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97博士创新站

第104页

题,让笋农与企业一起发展。

4 大类笋 50 余种口味 笋头笋壳也能利用

山珍玉笋、雪菜笋丝、油焖春笋、香菇笋尖……11 月 8 日,在临安举

办的 2024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土特产”集中推介交流活动上,

西马克的展台前围着不少客人,两位上海客商在品尝了这些美味的笋产品后,

被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吸引,明确表达了合作意向。

“从收购鲜笋到完成蒸汽蒸煮和冷却,我们要求控制在 8 小时内,这样

能更好地保留竹笋脆嫩的口感。另外,我们的产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竹笋

本味清香更加突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西马克副总经理陈怡对公司的产

品充满信心,“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清汁笋、调味笋、笋干、休闲笋 4 大

类 50 余种不同口味,每年的销售额超过 2000 万元。”

陈怡的信心来源于设立在企业的博士创新站。10 年前,浙江农林大学

副教授郑剑获悉企业正着力研发高品质的新产品,成了企业的技术顾问。

“我们在西马克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升级原料笋加工工艺,提升贮藏能

力。通过研制高品质非调酸清汁笋,为后续精深加工储备好优质原材料。”

郑剑介绍,“以往,为了便于保存,清汁笋中都要添加食品酸味剂,不仅影

响口味,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经过我们改良过的清汁笋,没有一点酸味,

不用水洗就能直接加工,企业处理污水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之后,郑剑团队又在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上,展现出了创新能力。笋

头、笋壳这些下脚料,通常被当作废弃物处理,郑剑团队经过不断试验,协

助企业研发出了竹笋酵素、竹笋酵素调味料、重组笋、笋酱以及青储饲料等

产品,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

“这些竹笋调味料在烘焙、煲汤时都可以用,我们已经试着加到薯片中,

多了一份独特的清香,口感很不错。”陈怡介绍,“目前,有一些调味料已

经试生产,未来会分批次推向市场,相信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98 2022 年,郑剑将博士创新站正式设在了西马克,为双方进一步加深合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05页

作提供了新的支点。两年多来,郑剑团队持续加快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已研发了多款新型无添加的多味笋丝产品和笋酱产品,接下来准备试生产、

进而投产。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公司的生产线,也将为消费者提

供更多的选择。

博士创新站还对西马克的竹笋新产品、年糕、糍粑等进行保质期加速实

验,为产品评估预测保质期,保障了企业的产品安全。

靠笋生存、靠笋发展 绝不能忘了种笋人

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展,近年来,西马克对竹笋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不仅解决了太湖源镇的笋农卖笋难的问题,还解决了周边乡镇甚至周边区

(县、市)的竹笋销售问题。作为收购方,西马克主动提价,尽力保障笋农

收入。每年 3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的出笋高峰期,西马克都会以高于市场价

0.3-0.5 元 / 公斤的鲜笋保护价,向周边笋农收购 5000 吨左右的新鲜竹笋,

涉及笋农近万户,为他们增收 200 万元以上。

“在鲜笋出笋高峰期,卖笋的队伍要排到几百米外。”陈怡说,“每年

那个时候,我每天 7 点多就会站在公司门口,看着笋农把笋送过来,结完账

满意地回去。西马克靠笋生存、靠笋发展,绝不能忘了种笋人。”

去年鲜笋出产高峰期的一天,由于生产设备故障,西马克暂停了收购。

小贩立即将笋价压到每公斤 0.7 元,笋农们个个急得直跺脚。陈怡见此情景,

一方面催促企业加快维修进度,一方面安抚笋农。经过几个小时的抢修,生

产设备又隆隆地运转起来,西马克以每公斤 1.5 元的价格恢复收购,笋农们

兴高采烈,纷纷给西马克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反哺周边笋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这让我们建设博士创新站更有意义了。”郑剑说,“接下来,我们将争取入

选省级博士创新站,进一步优化升级产品的工艺配方,提高产品的安全、品

质,深化竹笋加工剩余物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打造更高品质的竹笋健康

食品。”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99博士创新站

第106页

技术专家树下坐,桑果铺成满地诗

灵鸡农业博士创新站让果桑园照见美好未来

微风拂过,果桑枝丫摇动,桑葚轻摆。5 月,桐庐灵鸡农业开发有限公

司的 40 亩果桑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采摘的游客。枝头上,桑葚红紫相映,

枝头下,游客络绎不绝。

几乎没有病虫害,一颗颗桑葚颗粒饱满、色泽光亮,游客赞不绝口;前

几年新种植的台湾长果桑也成熟了,品质特别好,够长够甜,落果的问题也

解决了。今年,灵鸡农业又一次迎来了好收成,不算桑葚的加工产品,光桑

葚采摘的收入就达到了 80 多万元。

“从 2015 年到 2020 年,种了 6 年果桑,受病虫害影响,就 2017 年有

好收成,当时兴头都没了。”桐庐灵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成员、

桐庐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葛有良回顾灵鸡农业近 10 年的果桑种植历

史,感触颇多,“后来,陈琳博士团队来了,带来了技术,第一年就把病菌

给治了,果园重回正轨。”

两三年没解决的“白果病”

专家团队几个月就“治好”了

2017 年,灵鸡农业种植了 2 年的桑葚第一次成熟,果大味美。看着满

枝的桑葚,灵鸡农业总经理皇甫水洪喜上心头,将价格定为:门票 10 元、

入园畅吃、采摘外带 10 元 / 斤。慕名而来的游客,几乎将桑葚都采了去,

100 采摘游的经营模式看似可以长期且稳定地开展起来了。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07页

而然,好的势头在第二年戛然而止。桑葚第一大病害——桑葚菌核病(俗

称“白果病”)不期而至。本该红紫色的桑果都成了灰、白色,果体肿大、

有异味,完全失去了商品和食用价值,并且发病率达 80% 以上。面对此景,

皇甫水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只能在心里期盼着请来技术专家,把病菌治

了。

这也是葛有良的期盼。他带着问题,跑了好些个地方,也带回了一些应

对方法,但始终没能有效地解决白果病,甚至出现过“毁灭性绝产”。

这样的情况,延续了两三年,直到 2020 年底。彼时,浙江省农业科学

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琳博士带着团队来到灵鸡农业。绕着桑园转

了一大圈,在仔细观察了土壤和桑树生长情况后,陈琳团队坚定地给出了两

个字:能治。

根据白果病发病规律,团队制定并执行了一整套科学的防治方案:冬季

做好清园,合理施药,杀死大量在土壤里越冬的病菌;初春用地膜覆盖地面,

切断子襄孢子传播途径;在桑葚初花期,选择合适药剂,对果桑枝、干、叶

和地表全面喷雾防控;始花期,再用一次药……

2021 年,40 亩果桑重现生机。当年,白果病的发生率降到了 5% 以下,

这几年更是极少见到,可以说,这个病已经“治好”了。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101博士创新站

第108页

技术为果桑园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对美好未来的畅想。2021 年 6 月,

陈琳博士创新站正式落户灵鸡农业。技术,让桑果铺成满地诗。

落果率从 95% 到 5%

“金串串”挂满枝头

2020 年,灵鸡农业开始引进种植台湾长果桑,试种了 2 亩地。这种形

似“毛毛虫”的桑葚品种,最长可以长到 18 厘米左右,产量远高于普通桑

葚品种。而且甜度更高、口味更好,市场价格能到达到 100 元 / 斤,每亩产

值能达到三四万元。

但是,台湾长果桑不耐冻,在长三角地区容易落果,甚至会全部落光。

“种植前两年,果子一把一把往下掉,地上全是桑葚,枝上却没剩几串。

到成熟的时候,果子剩下不到 5%。”葛有良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叹了一

口气。

经过摸索,创新站团队终于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每年 12 月底

前盖膜,防止桑树冻伤;减少每亩地种植的桑树数量,控制在 50 棵左右;

培养类似于桃树的树形,分散整棵树的营养;控制长势,生长过旺的枝条反

而不结果……一套技术落地,这两年,台湾长果桑的落果率只有 5%。枝头

挂满的“金串串”,供不应求,售价达到 100 元 / 斤。

看到良好的市场反应,今年,灵鸡农业计划扩种台湾长果桑。但当时,

小树苗的芽已经很长,已经不适合买来栽种;如果按照常理在明春嫁接,明

年铁定没有果子。两难之下,创新站团队尝试在无籽大实母树(桑树)上嫁

接台湾长果桑。

5 月 23 日,团队开始了嫁接实验。农技师们将一玫玫小牙片嵌入无籽

大实母树的枝上,再用嫁接膜包裹固定,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剩下的就留给

时间来检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寄托着团队心血的小芽头茁壮成长,成活

率达到 85%。

102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正常产果了。”葛有良的笑声,顺着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09页

风,在整个果园飘散。

主持制定省果桑栽培技术规程

你来我往,实现技术共享

农业技术孕育着新的梦想与希望,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乡村振兴、共同

富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在入驻灵鸡农业后,陈琳博士创新站团队又在补光栽培技术、高产果桑

品种引种及高效栽培技术、可降解地膜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均取得

了不错的成效。2023 年,博士创新站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团

体标准“绿色食品果桑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这套规程,通过葛有良的手,

传到了更多的果桑园。

目前,桐庐全县果桑种植园有四五十个,种植面积近千亩。每年,都有

不少种植户到灵鸡农业来学技术,葛有良也会带着技术到这些种植园中,你

来我往,技术实现了共享。

技术的共享,也实现了桐庐地区桑葚产值的整体提升。目前,当地桑葚

成熟期已从 5 月初提早到了 4 月中旬,单价也提升了很多。比如灵鸡农业的

入园门票来到了 20 元,采摘外带来到 30 元 / 斤。另外,通过补光栽培技术,

果桑的甜度大约提升了 1%,为产品深加工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如灵鸡农业

开发了无任何添加剂的鲜榨桑葚原汁,正在努力实现江浙沪冷链快递发货。

用桑葚泡制的“桑葚酒”也深受顾客喜欢,300 元一坛,一位来自上海的游

客,带了整整 20 坛回去。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103博士创新站

第110页

为药企新药研发落地提供一站式论证

加速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罗沛华教授约在下午四点,来到位于和达医药港的浙江大学智能创新

药物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催促下,她才匆匆

从实验室走出来,走到门口还不忘叮嘱正在紧张实验的实验人员几句。

作为研究院博士创新站的学术带头人,自 2022 年 11 月建站以来,罗

沛华日常工作中不断往返浙大和研究院之间。“我带的博士团队这边从事创

新药的研发和技术攻关,我在这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在这里能够直接接触

生物医药企业,可以更加直接和真切地了解这个行业。”罗沛华说。

以技术创新助推生物医药行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生物医药是杭州重点布局的产业,下沙的生物医药港汇集了一大批国内

104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11页

外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是杭州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

高,在立项之前往往需要经过严谨的论证。我们研究院可以为这些创新药企

业提供系统的论证,因此我们平台成为许多企业验证想法能否落地的地方。”

罗沛华介绍。

简单来说,例如某家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有一个想法,这个概念传达到

研究院,研究院完备的体系之下即刻可以组建起队伍。与企业方研发人员在

一起能够交流、论证,知道这个项目研发过程中“卡脖子”卡在哪里,一步

步推理,最终看这个项目是否可以落地。

胡誉怀是一家医药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依托罗培华教授和团队的帮助,

他在的企业即将有创新药进入临床 1 期,而同类企业走到这一步一般要花 2

年到 6 年。“多亏了研究院的帮助,从理念到产品化,它可以一条线地帮我

们验证完成,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效率上,成功率上也是大大提高的。”胡

誉怀表示。

“从理念的诞生到产品的落地,研究院为企业提供了创新药物研发转化

应用与概念验证技术的全链条服务,加速助力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罗沛华表示,“当然了,这背后需要博士创新站强大的科研力量作支

撑。”

科技成果转化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

物研究院是由浙江大学整合多学科优势,旨在探索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发

展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切入点,提升创新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产出原创重磅新药,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集科技、教育、

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性校地合作高能级创新载体。

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博士创新站的布局不仅限于单一项目的成功,更体现在其对整个生

物医药产业的深远影响。”罗沛华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创新药研发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105博士创新站

第112页

在罗沛华的倡导下,平台通过“合作验证开发”“委托验证研究” “自

主验证研发”等模式,博士创新站已布局 30 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转化潜

力的新药研发项目,并已授权 15 项新药发明专利。这些项目不仅为生物制

药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更帮助企业解决了小分子药物溶解度低、

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及纯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士创新站与奥明生物联合发布的全球首款环状

RNA IRES 预测模型,不仅加速了奥明生物环状 RNA 治疗产品的研发进程,

更拓展了环状 RNA 在抗肿瘤治疗、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开发、遗传病治疗

等领域的应用,为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改变。

生物医药是杭州致力于打造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下沙作为

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博士创新站作为研究院与生物制药企业合作的桥梁和纽

带,致力于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新药研发的创新步伐。罗沛华表示:“通

过推动新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博士创新站为整个行业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坚实

基础,展现了其在医药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博士创新站还为研究院技术人员提供了专业培训指导,提升了科

研水平,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相关专业高学历人才,全面激发了研

究院的发展活力和创新竞争力。通过培养自主研发硕士及以上人才 15 名,

提供实践岗位 30 个,博士创新站畅通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

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博士创新站将继续加快构建以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研究院和高校科研力量优化配置

和资源共享,促进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聚集,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和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106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13页

聚贤盛邦博士创新站:

类脑智能技术赋能农业革新

在中国硅肥之父蔡德龙博士的引领下,聚贤盛邦博士创新站致力于将类

脑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特别是在临安水果笋种植中的创新实践中,该

技术不仅解决了测土配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为智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

力,推动了区域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临安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其雷笋产业面临土壤肥力和环境难以精准

检测、竹林土壤退化等问题。聚贤盛邦博士创新站通过开发类脑光谱法土壤

肥力快速校验算法,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检测,并为农

户自动生成个性化配肥方案,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博士创新站的类脑智能土壤检测光谱设备,采用光谱成像技术,实时、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107博士创新站

第114页

快速捕捉土壤反射和透射光谱,通过类脑智能算法将原始光谱数据回归至检

测机构测得的可比精度的数据,氮磷钾检测精度保持在 85% 以上。这一设

备大大压缩了单次检测成本,实现了 5 分钟内土壤肥力快速检测,为农业生

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博士创新站还推出了智能测土配肥直通车,该系统结合土壤检测

数据,采用模糊逻辑等技术将定性的经验知识转换为可量化的模型输入,模拟

专家在模糊或不完全信息下的决策过程。同时,利用类脑算法在考虑雷笋生长

需求、土壤肥力、环境条件、成本效益等多个因素的前提下,实现多目标优化,

找到近似最优解或可行的肥料配方,为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定制肥料配方。

此外,聚贤盛邦博士创新站还协助雷笋种植专家构建动态模拟模型,模

型输入土壤条件、气候因素、农事操作等对雷笋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后,便

可实现对雷笋的生长周期、病虫害预警、产量预估、品质评价等关键生长指

标的预测,优化了作物种植管理措施,提高了生产效率。

聚贤盛邦博士创新站依托未来产业“类脑智能”技术的先进性,为公司、

农户、区域产业赢得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目前,经过团队技术赋能的种植

区每亩产量提高了 25.88%,每亩化肥使用量减少了 20.57%,每亩预计增

加收益 6000 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高品质水果笋生态高效试验与示范”项目通过新产品

鉴定,在浙江省科技厅备案;项目建立了农残检测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

建立 3000 亩高品质“天目水果笋”示范基地和 3000 亩水果笋现代农业园;

另外,免费开展的 150 多场技术培训,为 5200 多人带去了技术,培养了一

批科技示范户,使更多农民种出好笋,卖出好价,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取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聚贤盛邦博士创新站的成功实施,不仅在临安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

的模式,也为县域级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智能化改造及品牌打造提供了

宝贵经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市场的拓展,将推动智能测土配肥直通车

108 和类脑智能测土设备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15页

昊琳农业博士创新站:

开启科技赋能稻鳖种养的创新路

杭州昊琳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琳农业”),位于浙江

省桐庐县,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近年来,企业依

托科技力量,自创“半山区地形多元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多

用、稻田有鳖、塘中有稻、稳粮增效”,积极探索绿色农业高效发展,示范

带动山区产业发展,有效发挥科技富民作用。

“昊琳”牌生态甲鱼和“鳖鲜稻香”牌大米,因其高品质和独特的稻渔

综合种养模式,多次荣获省级和全国级奖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面对种养模式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近年来,昊琳农业依托桐庐县科学技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109博士创新站

第116页

术协会建立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工作

站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倪西源领衔,主要从事油菜育种与示范推广

工作,是博士创新站首席专家。团队成员包括祁永斌博士、王枟刘博士和刘

梅副研究员,分别负责水稻高效技术模式、油菜品种适应性种植和水产品与

水稻种植关系研究。

博士创新站成立后,倪西源领衔的科研团队为公司新引进浙江省农业科

学院优质油菜新品种,筛选符合半山区地貌大面积种植的高产高效油菜品种,

通过 7 个月品种试验,确定越优 577 油菜品种符合特征,为农业增收和美

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其间,倪西源博士团队根据种植季节茬口进行分段服务,包括油菜直播

技术、用肥技术、病害管理技术指导。在冻害发生后,团队专家第一时间到

达种养基地指导冻害恢复工作,补施钾肥降低损失,并不定期通过电话或微

信进行指导,确保油菜稳产保产。

博士专家团队的加入,显著提升了企业科技成果转换能力。企业法人金

建荣领衔申报的“半山区多元化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

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丰收一等奖,2024 年度首届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创新一等奖,稻鳖共生甲鱼摘获“品字标浙江农产”等。同时,团队还牵头

制定了稻渔种养专业技术领域“绿色食品 稻鳖米生产技术规程”“稻田与

水产多元化种养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主编创作“半山区地貌多元化稻

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与实践”专著一本,帮助更多种养大户加入稻渔综合种

养行列,进行高品质农产品生产。

目前,企业稻鳖共生生态的甲鱼和绿色大米,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三倍

以上。博士创新站运作 2 年期间,稻鳖产品二次荣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

奖、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优质产品奖、杭州市“十大好味稻”金奖等,

有效推进了半山区多元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引领示范推广,经济与社会效

益明显。

110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17页

中新电力博士创新站:智能电力守护者

浙江中新电力博士创新工作站自 2022 年 7 月成立以来,已成为电力机

器人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先锋。工作站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

区供电公司、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刘春宝博士联合创

立,该工作站依托智能配电网技术实验室,专注于电力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

发和高端人才培养。

博士创新站由刘春宝担任学术带头人,目前团队共有 56 人,其中 23

人拥有高级职称。近年来,团队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变电站、配电站和光伏

站的智能电力机器人产品,先后攻克了高驱动一体化关节、多机械臂协同作

业、越障识别、智能导航和先进传感等五项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了拥有完全

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群。这些机器人不仅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显著

提高了电力行业的运维效率。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大

量应用光伏电站和新能源技术,确保电力供应的环保和可持续性,为大型国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111博士创新站

第118页

际赛事的绿色电力保障树立了典范。

变电站的“智能守护神”——在亚运区域变电站庞大而复杂的环境中,

一个全新的智能操作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使用 SLAM 技术,具备出色

的自主导航能力,能够在迷宫般的设备间自由穿梭,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开

关操作。其配备的先进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如同守护神的“千里眼”和“顺

风耳”,实时捕捉设备运行状态。机器人运用前沿的大模型技术,获得超高

精度,任何微小的异常都逃不过它的“法眼”。同时,机器人使用了“智能

机器脑”大模型,具备精细的行为控制能力,通过高效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网

络控制系统架构,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它不仅解放了运维人员的双手,提

升了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效率,还保障了亚运用电的安全与稳定。

配电站的“轨道巡检勇士”——在亚运区域配电站中,另一款智能机器

人正沿着既定轨道进行日常巡检任务。这款被研发团队称为“轨道巡检勇士”

的机器人,能够在错综复杂的配电站环境中稳定行驶,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

摄像头捕捉每一个潜在的故障点。无需对现有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或布线,机

器人即可对配电站进行全面巡视检测。它的出现不仅降低了改造成本和风险,

还进一步提升了配电站的运维质量,赢得了研发团队和运维人员的高度赞誉。

光伏电站的“高效清洁工”——亚运期间的绿色电力来自于大量的光伏发

电站。2023 年 11 月,杭州萧山地区一个光伏电站正式投入使用,拥有 62000

多块光伏电板,是浙江省容量最大的单体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这座电站每年

可产出 900 万度清洁电能,为亚运赛事期间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如此

庞大的光伏板规模,清洁工作成为一项艰巨任务。幸运的是,一款专为光伏板

设计的清洁机器人,肩负着保持光伏板清洁、高效的重任。机器人运用先进的

定位技术,能够精确锁定每一块光伏板的位置和状态,确保无一遗漏。

多年来,博士创新站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不仅成功地将电

力机器人技术推向新高度,还在实际应用中让这些高度智能化的电力机器人

大放异彩。这些机器人在电力行业中“上岗”,协助人类进行各项工作,其

112 准确、高效的工作表现赢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第119页

康德权博士创新站:为畜牧业的创新

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畜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

我国畜牧业仍面临生产效率不高、科技创新滞后等问题。杭州康德权饲料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德权饲料”)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包膜饲

料添加剂和共生菌酵素制剂的研发,拥有智能微囊包膜专利技术,并与国内

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

牛羊产业起步晚,养殖户面临营养需求和管理技术的挑战。康德权饲料

创始人李浙烽看到了市场机遇,决定进军牛羊饲料添加剂领域。由于企业自

身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有限,于是想到了借用高校专家资源。刚好,在浙江

农林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位长期专注于反刍动物营养领域研究的学者,他就

是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导,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王翀。双方一拍即合,于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113博士创新站

第120页

2022 年 6 月,签订了共建博士创新站协议,并将主要功能定位包括:一是

开展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是为康德权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

题;三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和应用推广方面的人才,为

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之后,博士创新站聚焦肉牛肉羊健康养殖技术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

组建了联合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团队深入调研,确定了以半胱胺、

氨基酸等为解决牛羊养殖问题的关键饲料添加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研发

出过瘤胃蛋氨酸、过瘤胃半胱胺等产品,效果优于市场上大部分产品。

同时,博士工作站还完成了多项科技项目,发表论文 5 篇,授权发明专

利 1 件,制定团体标准 1 项。他们的合作不仅提升了牛羊产业的质量和效率,

还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渠道。特别是“共生菌 + 酵素”技术在西藏湖羊种

羊的应用,提高了羊只的适应性和存活率。

截至目前,在博士创新站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合作了“基于功能性添加

剂的肉羊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开发”“共生菌 + 酵素提高奶牛健康生产技

术开发”和“饲用微生物在湖羊上的应用”等 5 项各级科技项目,同时研发

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和“共生菌 + 酵素”等,解决牛羊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增进了牛羊健康。

未来,博士创新展计划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加

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为畜牧业的创新发展和

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114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h5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