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中的 NH3 和 NH4
+转化为 NO3
−
,有研究结果表
明,较高温度下热解的生物质炭更有利于 NO3
−的
吸附[21]
,使得有效氮更容易被固定在土壤中,砖红
壤中富含 Fe,易与磷酸盐形成 Fe3(PO4)2 结晶,无
法再次释放,加入生物炭可以利用 C 和 P 形成 CO-PO3 或 C-P, 有助于土壤中 P 的释放[22]。有效钾
非常活跃,但生物炭对阳离子的强吸附性可以将
其固定在表面,生物炭自身中有效 K 主要存在于
灰分中[23]
,本研究中木薯渣基生物炭灰分高于甘蔗
渣基生物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图 3-f 中加入木
薯渣基生物炭后的砖红壤中有效 K 要高于加入甘
蔗渣基生物炭的。
加入甘蔗渣基生物炭的砖红壤改良综合效果
优于加入木薯渣基生物炭的处理,原因如下:热解
后的甘蔗渣基生物炭碳元素含量高于木薯渣基生
物炭,氢和氧元素含量则低于木薯渣基生物炭,说
明甘蔗渣炭在 650℃ 情况下热解更充分,含水率
更低,因此使得甘蔗渣基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养
分有着更强的吸附能力。甘蔗渣基生物炭的芳香
性、极性和亲水性总体高于木薯渣基生物炭,极性
官能团如羧基、羰基也会含量更高,高 pH 条件下
以阴离子存在,更利于加入甘蔗渣后有效养分转
化,阳离子交换[24]。甘蔗渣基生物炭能够更好地改
变砖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而能够更高的提升砖
红壤的>0.25 mm 团聚体含量。甘蔗渣比木薯渣更
高的含 C 量,而 C 有助于土壤中的 N 和 P 形成稳
定化学键,而土壤中加入生物炭形成氢键、静电作
用、含氧官能团和共价官能团,可能形成半透膜,
阻止 N 和 P 通过动态水交换的扩散,防止 N 和 P
的流失[25 − 26]。
本研究利用海南当地常见农业废弃物甘蔗渣
和木薯渣为原料,采取热解的方法将此类农业废
弃物制备为生物炭用于当地砖红壤的改良,研发
出了甘蔗渣和木薯渣此类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甘蔗渣和木薯渣制备的生物
炭可以有效改良砖红壤的理化性质。
参考文献:
[1] 赵志忠, 毕华, 唐少霞, 等.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
常、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异研究[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17(4): 370 − 377.
[2] 张麓岩. 纤维素降解产氢菌种选育及木薯渣产氢工艺
研究 [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3] 左海峰, 刘志高. 甘蔗渣活性炭制备、应用及改性的研
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23, 52(2): 442 − 446.
[4] 朱锟恒, 段良霞, 李元辰, 等.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
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1): 86 − 90.
[5] 徐嘉晖, 孙颖, 高雷, 等.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素的
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2): 222 −
230.
[6] CHIAM P C, CONCEPCION-MAGUYON DETRAS M,
MIGO V P, et al. Parametric and optimization studies on
the production of nanoscale biochar-NPK fertilizer using
sugarcane bagasse-derived biochar as carrier [J]. IOP
Conference Seri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 778(1): 012079.
[7] MOTHÉ C G, DE MIRANDA I C. Characterization of
sugarcane and coconut fibers by thermal analysis and
FTIR [J].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09, 97(2): 661.
[8] 田华丽. 木薯渣超低酸预处理糖类物质与抑制物的形
成规律研究 [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7.
[9] 袁小迈, 王梓廷. 不同牛粪和甘蔗渣堆肥策略对细菌群
落的影响 [J/OL].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2: 1−23.
(2022-12-0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5.1369.Q.
20221205.1230.001.html.
[10] CHEN B, CHEN Z. Sorption of naphthalene and 1-
naphthol by biochars of orange peels with different
pyrolytic temperatures [J]. Chemosphere, 2009, 76(1):
127 − 133.
[11] CHUN Y, SHENG G, CHIOU C T, et al. Compositions
and sorptive properties of crop residue-derived char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4,
38(17): 4649 − 4655.
[12] 胡培. 土壤颗粒组成与有机质含量对水稻土容重的影
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32(19): 48 − 51.
[13] 孙雪, 张玉铭, 张丽娟, 等. 长期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对
华北农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中国生
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1, 29(8): 1384 − 1396.
[14] 胡丹丹, 李浩, 宋惠洁, 等.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有机
碳化学结构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J]. 土壤通报,
2022, 53(1): 152 − 159.
[15] 郑华, 韦云东, 李军, 等. 缓释氮肥和 AM 菌剂对木薯
生长和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39(10): 1893 − 1900.
[16] 冯翠莲, 万玥, 赵婷婷, 等. 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土壤酶
活性的影响[J].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1 − 6.
[17] QIAN T, YANG Q, JUN D C F,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phosphorus in sewage sludge biochar mediated by a
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359: 1573 − 1580.
[18] 尹宁宁. 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动态变化的作
用机制研究 [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17.
[19] 潘艳斌, 朱巧红, 彭新华. 有机物料对红壤团聚体稳定
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2): 209 − 214.
[20] YU H, ZOU W, CHEN J, et al. Biochar amendment im第 5 期 李昉泽等: 木薯渣和甘蔗渣基生物炭对砖红壤的改良效果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