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雅纳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2-1-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奥雅纳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

102因此在推进双碳过程中仅从定性的角度很难落地,只有通过定量——通过数据表达——才能真正实现双碳目标,而数字技术正是为双碳的量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生态”和“数字中国”的背景下,“双碳”与“数字化”的协同发展必将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要实现数字技术对双碳的量化,必须进行以下工作:奥雅纳开发了不同类型的排放预测和计算工具,与相关的国际碳排放模型和规范建立条件相对应,评估各种单项策略和技术的价值,如:碳生态足迹(以下简称碳足迹)跟踪计算工具;单体建筑中所有能源类型的碳排放量和变化趋势等。同时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复杂的“城市模型City Model”,将上述的计算方法开发为碳排放知识图谱模块,该城市模型基于GIS+BIM技术,包含了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知识图谱数据,并囊括了奥雅纳研发的仿真工具,这反过来又带来了相关行业之间新合作的可能性,包括在互补领域(如能源和水,水和运输)组织之间的有益伙伴关系。如何保证数据明确?如城市流域分析,城市防灾减灾分析,城市宏观、中观和微观交通仿真分析,城市噪音和大气污染扩散分析等等。同时奥雅纳也在开发自己物联网平台Neuron。该平台可以将物联网与5G、... [收起]
[展开]
奥雅纳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101

数字化技术与应用

上文提到,制定全面的碳中和

战略和路线图,需要对城市、

地区、行业或企业的服务有深

入而明确的调查和考虑,并且

其战略和路线图必须可执行、

可操作,以使目标和时间表能

够完整实现。因此,奥雅纳从

以下三个维度来制定战略和路

线图。

数字技术协助双碳工作

需要责任制度,来了解与企

业相关的碳排放清单、排放

状况及其影响和控制范围

需要数据明确,来增强企业

运营绩效,以及行业和社会

对品牌的认可

需要风险管理,来应对已知

和未知的、当前和未来的气

候变化所带来的业务风险

-

-

-

第102页

102

因此在推进双碳过程中仅从定

性的角度很难落地,只有通过

定量——通过数据表达——才

能真正实现双碳目标,而数字

技术正是为双碳的量化提供了

技术支持。在“生态”和“数字中

国”的背景下,“双碳”与“数字

化”的协同发展必将成为中国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要实现数字技术对双碳的量

化,必须进行以下工作:

奥雅纳开发了不同类型的排放

预测和计算工具,与相关的国际

碳排放模型和规范建立条件相

对应,评估各种单项策略和技术

的价值,如:碳生态足迹(以下简

称碳足迹)跟踪计算工具;单体

建筑中所有能源类型的碳排放

量和变化趋势等。同时我们正

在开发一个复杂的“城市模型

City Model”,将上述的计算方

法开发为碳排放知识图谱模

块,该城市模型基于GIS+BIM

技术,包含了城市规划和城市

设计的知识图谱数据,并囊括

了奥雅纳研发的仿真工具,

这反过来又带来了相关行业之

间新合作的可能性,包括在互

补领域(如能源和水,水和运

输)组织之间的有益伙伴关系。

如何保证数据明确?

如城市流域分析,城市防灾减

灾分析,城市宏观、中观和微

观交通仿真分析,城市噪音和

大气污染扩散分析等等。同时

奥雅纳也在开发自己物联网平

台Neuron。该平台可以将物联

网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技术相结合,能够从环境中采

集大量的数据,辨识和分析其

中存在的能效改进机会点,并

且给出合理的行动建议。其通

过以下措施实施:

我们理解碳达峰的“达峰”在数学上是极值问题,

碳中和的“中和”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建立基于城市、地区、行业

或单体的碳排放计算:具有

从单体的微观,到区域的中

观,再到城市级的宏观去计

算碳排放的模型,并且该模

型具有时空分析和优化分

析等要素。

-

第103页

103

物联网有效监测碳排放

通过对各类传感器的实时数据

收集,可以让企业及时掌握能

源需求和损耗,有效监测浪费情

况的发生。这些数据既可以包含

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产生

的碳足迹,也可以包含人员办公

和差旅过程中的碳排放。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结合

预测和减少碳排放。人工智能

技术可以根据企业当前的工作

流程、减排方法和需求,预测未

来的碳排放量,有利于帮助企

业更加精准地制定、调整和实

现碳排放目标。

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

促进实现碳中和的收益。为了

监督企业实现碳减排,还需

要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碳交

易,国际上很多国家每年会给

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排放量

少于配额的企业就可以把多

余的配额拿到碳交易所出售,

而排放量超过配额的的企业,

就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排放

权,其好处是可以以更加市场

化的方式来推动企业主动减

少碳排放。

奥雅纳通过对市场能耗大户

的调研发现,中国比较大的

开发商,特别是央企,迫切需

要在其已建成的内部平台上

展示企业的总部或商业地产

碳排放实时数据,这些数据不

仅展示了企业形象,同时也为

其高层决策起到协助作用。

奥雅纳的碳排放计算工具和

Neuron碳排放模块就可以解

决业主的需求。

第104页

104

通过市场调研,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数据中心也是能耗大户之一。为了减少

能耗,很多ICT将其数据中心建在山洞,靠近大的水源甚至创新性地建在海

底。奥雅纳不仅可以从工程专业为这些数据中心选址,为其韧性设计提供

服务,而且可以运用奥雅纳研发的Neuron平台的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空调系

统,最大化地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

第105页

105

CityModel+Neuron进一步组合形成一种可称作“城市大脑”的工具,依托该

工具,“双碳”作为一个关键模块纳入“城市大脑”之城市操作系统,不仅可

以服务企业,也可以帮助各地政府打造碳中和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全域

数据,对城市的能源进行管理和规划,推动城市双碳建设,为城市创造一个

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第106页

106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挥数据

的基础作用。“碳达峰”与“碳

中和”,顾名思义是碳排放量

由“收入最高值”再到“收支相

抵”的过程,其中碳排放量的

量化监测跟踪是非常重要的环

节,而数据则是碳排放量的表

现形式。从宏观来看,通过数

据,不仅能对碳排放的监测、

溯源和改进起到量化监管的作

用,为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业

体系构建提供数字化指导,而

且能在碳吸收方面起到及时发

现生态问题和守护生态平衡的

作用;数据还可为碳交易市场

提供依据,碳交易基于碳排放

可量化的标准和总量的计算,

数字化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它能

够对企业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的

碳排放量进行精确的跟踪和计

算,从而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

的MRV体系;从微观来看,对

于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

业和土地利用等温室气体主要

排放行业,企业和组织可通过

时序、时空动态数据来提升对

自身业务碳排放的监测效率和

能源应用的管理,帮助企业记

录、统计和分析评估当下的碳

排放量、主要碳排放来源以及

能源类型,形成合理的能源举

措、减少碳足迹方案;同时可

促使企业进行科技投入,在节

能、降耗、减排和再生利用等

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实现

碳足迹数据应用的全生命周期

管理。

肖光睿

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CEO

第107页

107

第108页

108

2020年底,国家生态环境部提出中国将编制《国家适应气

候变化战略2035》,在国家层面已意识到需要有应对气候

改变的总体策略,在企业层面其实也应有相关的气候策

略。每所企业的经营方针及面对的环境不一样,所以并没

有一份绝对通用的企业气候策略。然而,国际社会正频繁

出台各类与气候相关的政策及框架,指引企业应如何制

定适用的企业气候策略。虽然没有通用的企业气候策略,

但愈来愈多公司已意识到,以下三点是任何企业气候策

略必不可少的:

在很多国际或一线城市,已经有不少

房地产开发商客户企业为了物业保值

和打造公司长远品牌,开始为其新建

的建筑物进行初步的气候风险筛选,

评估较大的气候风险,并开展相应的

补救研究和实施工作。

气候变化下,要面对极端天气和灾害所带来的风险,企业

所拥有的实体资产可谓首当其冲。以涝灾为例,美国的当

地研究指出,无淹水风险的物业价值一般比有淹水风险

的物业价值要高出百分之七。有经验的工程管理者都明

白,要降低涝灾的影响和风险,合适的前期设计远比落成

后做加固来得容易和有效。

未雨绸缪

为企业的实体资产打造气候韧性,提升市值

企业策略与投资保障

未雨绸缪,为企业实体资产打造气候韧性,提升市值

深挖低碳科技,提前适应低碳市场的新要求

科学为本,以减少投资受到气候风险的冲击

-

-

-

第109页

109

完成以上三点工作后,企业就需要

对这些措施所涉及的财务要求做出

基本评估。他们可以聘请专业团队,

以精练的文字和数字,打造投资者

适读的报告,长远地说明建筑物的

气候韧性,从而确保建筑物在将来

任何时间外售时,都能保持气候韧

性的溢价。其实,这些顾问工作和报

告并不新鲜。例如,在澳大利亚,因

为建筑物经常受热浪侵袭,所以稍

具规模的建筑商都有意打造气候适

应性更强的建筑物。例如,他们会在

设计及销售时清楚指出,建筑物需

能抵御将来的50摄氏度热浪。

运行相关的气候模型,以模拟新

建物业所在地的未来气候

评估现有设计是否足以抵御未来

气候下的极端天气

若有不足之处,则加强相关的韧

性设计。例如,若气候模型预判当

地未来的极端风速将增加,而现

时的幕墙设计安全系数不足,则

需在设计时进行额外的考虑

-

-

-

© Gang Liu

第110页

110

当企业思考低碳经营时,或会

考虑到一个问题——为应对

气候转变或低碳转型而投入

资本,其目的应该只是为了配

合政府的法规要求,或只是形

象工程?若只是为配合法规,

企业可能会以满足政府的基

本要求为基线;若只是形象工

程,那么企业只需要投入一点

资源,每年做点事,满足他们

的营销策略和需求即可。事实

上,若企业能够对低碳经营

做出及时的回应,其所能带

来的正面回馈远不止此。愈

来愈多的企业透过建立低碳

运营,强化他们在市场上的定

位。企业管理者们越发明白,

及早的转型不光代表财务上

的成本,更多的时候反而是他

们竞逐将来市场地位的重要

法宝。例如,有一家地区性的

铁路公司,在经历多年的国际

化工作后,成为了一家跨国的

铁路营运商。对于他们来说,

若想要拓展潜在的先进国家

市场,展现公司对于低碳轨道

技术的理解以及低碳的经营

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屹立

市场数十年,该营运商早已在

数十年前完成了对列车的电

气化。在这个情况下,要探索

更崭新的低碳技术与挖掘更

多的减碳空间其实并不容易。

在这例子内,该铁路经营者

深挖低碳科技

提前适应低碳市场的新要求

深挖有潜力及具有经济效益

的技术,从而减低客运地铁的

碳排放。这些科技包括永磁同

步马达(PMSM),轨载或车载

能源采集器,车辆的再生制动

技术,及更换最新型的冷气系

统等。在为这些技术的减碳潜

力和成本效益作出分析后,

营运商便可以根据公司整体

的减碳潜力而制定受国际认

证的减碳目标,例如科学基

础减碳目标(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的倡

议等。得到了国际认证,营运

商未来便能够进入欧洲等对

低碳经营要求高的市场。

奥雅纳受香港港铁公司委托

进行零碳战略调查和路线图

开发。在项目中,奥雅纳帮

助港铁公司设定了 2030 年、

2040 年和 2050 年的碳目标,

目标涵盖港铁公司在香港的

铁路运营及产业发展。然后,

根据目标制定适当的路线图,

包含明确的执行时间表,就

碳减排计划和投资提出具体

建议,以实现港铁公司基于

科学目标制定的愿景和目标。

© Marcel Lam Photography

第111页

111

除了建立实体资产的气候韧性

和确立低碳经营模式以外,企

业在对外投资时需加强投资初

段的管控,减低投资受气候风

险的影响。很多国际银行在对

外投资时都会先进行尽职调

研,以了解投资的项目有否重

大的风险,其中就包括气候风

险。例如,一家国际有名的发

展银行在投资一个东南亚国家

的铁路兴建项目之前,便意识

到气候相关风险的影响,并希

望能够在作出贷款决定之前先

进行相关的气候韧性调研。在

初步调研后发现,该铁路项目

将横跨多处低洼地带,而这些地

带的基建只能够抵御气候改变

后十年一遇的洪水,韧性水平远

低于该发展银行内部的气候韧

性指引建议。为了使双方在贷款

协议中能在科学的基础上尽快

达成共识,该银行鉴定有哪些需

要加强气候韧性的地方,并将有

关增强气候韧性的建议订立为

合同附件,使客户的投资能得到

更高的保障。要加强企业气候韧

性,中国的企业可参考国际银行

的做法,引入和气候相关的尽职

调研工作。

科学为本

以减少投资受到气候风险的冲击

第112页

112

城市融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城市化是全球经济生产率和增长的最重要的潜在驱动

力之一。当今国家和城市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将在未来

几十年内锁定经济和气候的效益或成本。据估计,如果

中国追求更可持续的城市模式,它可以节省多达14亿

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为了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同

时获得城市增长带来的生产力效益,城市需要转向更经

济、更具有环境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中国城市可持续

更新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重

大项目主要由政府实施。对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

需要政策干预,以将投资转向更可持续的方面。

需要对跨多个部门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进行一系列投资,

其中大部分需要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和城市融资机制来

实施。对气候相关金融的需求主要来自建筑、公共交通、

城市供水等7个部门。2017年,城市气候变化相关信贷的

总余额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占绿色信贷总额的1/3,预

计到2022年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城市更新项目吸引

了一小部分绿色信贷,但预计将增加三倍。城市发展的

另一个重要部门是城市供水。

吴倩

普华永道中国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合伙人

第113页

113

城市发展应考虑气候适应性

气候与城市规划建设相辅相成。气候

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过程

中的重要因素。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

基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与此同时,城

市的发展也受到人类活动、下垫面变

化和建筑群布局差异的影响。

与气候和环境有关的风险是世界面临

的最重要的风险。近年来,气候变化造

成的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显著增加。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发布的 《2020年全球风险报

告》(Global Risk Report 2020),未来

10年的五大全球风险都与气候和环境

有关。在过去20年中,气候变化造成

的破坏规模和频率显著增加。仅2020

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为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城市化进

程促进了人口和产业的集中,使城市

成为大规模灾害的根源,在通常情况

下,这些灾害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面临困

境。一方面,城市必须满足城市扩张

的需要;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需要

避免城市建设带来的城市气候问题。

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城市已经成

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最关键领域之

一。这对城市规划师在促进城市可持

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

要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模式,树立长期、

弹性的发展观。

负责城市规划的政府组织应使用气

候风险压力测试策略,全面评估不同

的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对不同行业

和人口的影响和损失。然后,环境或

气候数据可以作为决策的输入值,以

制定城市一级的气候适应性计划,并

提高城市防灾能力。这说明了如何能

创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使城市适应

气候变化风险。

© acknowledged by Kai Tak Sports Park Limited & Populous

第114页

114

在评估气候风险时确定数据和

技术标准

适当、可行的财务分析和估价

过程依赖于对技术标准和规范

的充分理解。无论是城市的总

体发展战略还是详细的政府规

划,缓解气候和环境风险的途

径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评估和定

量结果的基础上。数据是城市

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核心依据,

是城市规划布局优化的保障。

需要对满足新绿色建筑标准所

需的方法学进行资本投资,就

像中国的油气企业、利兹或三

星所做的事情。

开展城市气候风险评估需要环

境气候数据作为输入,尤其是

在城市地区(如区/镇/街道)。数

据的粒度决定了气候风险评估

的准确性。然而,目前大多数

城市都缺乏城市地区的高粒

度数据,数据库的建立还不完

善。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牵头

建立气候风险分析数据库,而

大学、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城市建

设参与者提供数据作为补充,

帮助政府收集更全面的环境和

气候信息,有助于提高对脆弱

性因素的认识,为城市恢复力

的精细规划奠定基础。

安阳市作为国家气候适应性城

市建设方案试点城市,在城市

规划中考虑气候适应性,利用

气候和环境数据帮助决策,增

强应对严重雾霾和强降水等极

端天气的能力。安阳市成立了

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试点专项

领导小组。雷达和传感器已部

署在龙泉观测站。另外有37个

区域天气监测站,全覆盖天气

监测提高了收集的数据量,提

高了防灾水平,同时实现了气

候风险分析数据库的优化。

城市规划者应分析选定的气候

和环境风险因素对城市的影

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避

免或减少气候变化可能给城市

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115页

115

© Andrew Newman

第116页

116

© Photo by James Wheeler on Unsplash

第117页

117

城市气候韧性――

气候适应与缓解

适应气候改变的相关工作已在

各地开展近十余年。不过,现

在或许还有人心中存疑:气候

改变是否真实?事实上,气候

的改变已在眼前,它不仅在各方

面有广泛的影响,且威力惊人,

这从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的极端天气事件中可见一斑。或

许我们已惊讶于它的威力,然而

这些改变仅仅是冰山一角——

我们赖以为生的地球在不久的

将来也许会变得令人陌生。

虽然气候改变是人类前所未见

的难题,对中国也带来极其深

远的影响,但随着中国工业和

基建能力的提升,只要我们能

够预见将来的改变并予以重

视,那么很多的风险是可以有

效规避的。

第118页

118

地球的各个角落存在差异巨大的气候特征,所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同样也带有巨大的地区差异性,以下数点是从事中国地区气候韧性工

作必须注意的:

除了以上几点,近期中国的气

候变化更具有以下的趋势:

整体平均气温不断上升,但

气温的上升趋势却有明显

的地区差异――北方地区

增温速度明显大于南方,西

部地区又大于东部。

整体来说,降水量略有增加,

而当中带明显的地区差异。

例如,青藏地区显着增多,西

南地区却呈减少趋势。

虽然整体降水量略有增加,

但因气温上升,加速蒸腾作

用,且降水量变得极端,所

以中国旱情对比以往有恶

化现象。在2000-2015的16

年间,华北地区共有9年录

到大规模严重干旱事件。

-

-

-

中国拥有大量的高密度的城市

经济高度依赖工业

夏天炎热,已临生物极限

海边城市多受台风威胁

-

-

-

-

第119页

119

以上特性将为未来提升中国各

地的气候韧性带来额外的考

虑。首先,在中国,许多地方夏

季月份的温度可接近40摄氏

度。因此空调方面的能量消耗

非常庞大。这不仅会带来大量

人为热量,相关的高能源需求

还可能导致停电,进而对公共

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此

外,许多研究表明,强烈的城市

热岛效应 和高浓度的气溶胶可

能提高强降雨的发生频率。

南海台风生成的个数有所

减少,但登陆中国台风的强

度却明显增强,且研究指出

登陆的位置有向北移的趋

势,过往没有风灾的地方将

会经历风灾。

中国极端降水、极端高温事

件明显增多。

江河方面,中国松花江、长

江、珠江、东南诸河和西北

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总

体增加,但海河、黄河、淮河

和西南诸河却减少了。

-

-

-

第120页

120

第121页

121

在沿海地区,台风威胁越来越严重。最近的研究

发现,侵袭海岸的台风强度一直在增加,强风将

更具破坏力(尤其是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包括

导致电力线破坏甚至输电塔倒塌)并导致更剧

烈的风暴潮。还有,与台风登陆相关的城市降雨

强度一直在增加,这也将引发更严重的洪水。

除了强降雨之外,气候变化还会增加特大干旱

等极端天气的发生几率。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

人口的提升将使食物和用水需求持续增长。若

无有效的准备及水资源管理,那么极端的旱灾

将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包括供水、

农业、能源生产等。

如上所述,气候改变其实代表着地球生态系统

一系列的改变。由于这个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且

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所以若要做出应对,首先

要对以下问题有所认识:

第122页

122

奥雅纳被房地产开发商――新世界集团,委托进行这一气候韧性

咨询项目,对开发商在香港和广州项目的气候风险及影响进行评

估,并提供建议、指南和解决方案,以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降

低资产设计和运营风险。

要预测气候改变,既需要国际间认可的地球数学模型,又需要本

地的数据,也需要情景预测,才能得出有用、可信、可靠的分析,而

因为个中的复杂性,市场上有相关能力的模型实属稀缺。

城市的位置在哪?

当地将来的气候将具有何种特征?

第123页

123

城市基建和气候改变的

相关性

当气温上升,空调系统的需求

增大,那么系统的预留量是否

足够?在加速的蒸腾作用下,地

表的水资源变少,旱灾发生几

率较前增加,那么城市的用水系

统该如何提前做好准备?若极

端降水事件增加,城市的老化

基建是否有足够的抗涝能力?

更具破坏力的台风在未来持续

来袭,甚至会影响更多地区,

那么该处的基建及楼房结构是

否能抵御强风?江河因为地表

水增多而更容易泛滥,而部分

地表水不足却又会使地表下

陷,城市是否已有足够基建去

应对?这些关键的气候韧性问

题,都需要与实现碳达峰和碳

中和的目标同步,和双碳目标

同等重要。

© Marcel Lam Photography

第124页

124

针对复杂的气候预测工作,以下

我们简单分享需要做哪些准备:

国际上的模型成果——如IPCC

的CMIP6——能提供重要的

参考,但不能直接使用,因全

球模型的尺度过大,对城市的

尺度不适用,所以首先要进行

downscaling ,即增加模型的解

析度。进行downscaling一般通

过统计或动态方法,这两种方

法都需要使用最新的CMIP6

进行模拟和预测:

以上的方法虽高深,但却是必

须的。作为一间全流程的基建

顾问公司,我们的专家团队先

分析对象城市的基建或业务范

围和特质,气候科学家再针对

影响客户的气候情况进行仿

真,再由工程团队以未来气候

的情况设计韧性基建。

统计方法相对简单,时间

(和计算器)密集度较低。

然而,它受制于某种固有

假设,即:支配历史气候

的因素同样适用于未来气

候。充足的高质量历史数

据也是必不可少的。

-

- 动态方法要复杂得多,而

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

虽然不存在固有问题,但

结果将取决于在动力学模

型中所做的物理假设。因

此需要进行许多数值实验

以获得模型的最佳配置。

陈仲良

香港城市大学

博士、荣休教授

第125页

125

© Peter Smith

第126页

126

奥雅纳气候服务计划和 04 专业知识

第127页

127

气候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

大机会来发展我们的服务、转

变我们的业务。

第128页

128

针对全球和中国的

气候服务计划

中国在2020年作出了气候行动承诺,承诺于2060年达

到碳中和。在此之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

2030 年前达到峰值。中国显然将通过这两项承诺加

强其短期气候政策,加快向零碳经济的过渡。具体而

言 , 第 十 四 个 五 年 计 划 旨 在 促 进 “ 生 态 文 明 ”、高 质

量发展和强劲、可持续、韧性和包容性的增长,这些

发展目标及原则都符合奥雅纳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已经在许多低碳新技术的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将

受益于全球/区域绿色市场一体化。在“十四五”计划中公布

的“双循环”经济模式将在未来几年为中国创造许多国内外

的绿色发展机遇。计划的实施将对建筑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通过技术、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城市发展重振经济增长,这些

领域将对我们制定运营和市场行动的策略产生影响,以应对

未来几年在中国内外将出现的更多机会。

奥雅纳于2019年制定了气候服务计划,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具体而言,我们的气候服务计划响应了以下迫切需求:

到2050年过渡到净零碳经济,以将全球气温平均升高值

限制在1.5°C,这要求到2030年减排45%;

根据2100年全球平均变暖3-4°C的气候预测,增强 当前和

未来对气候影响的恢复力。

-

-

第129页

129

第130页

130

第131页

131

气候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大机会来发展我们

的服务、转变我们的业务。我们的所有工作现在必

须纳入两个核心目标,即确保我们的项目有助于将

全球变暖限制在1.5°C,并为3-5°C的世界做好准备。

我们的优先业务是:

深化我们在各地区对能源业务的参与,并利用

能源行业的脱碳动力,争取更多市场机会。

明确以提高城市内部的流动性和城市之间的连

通性作为成熟综合可持续交通业务的推手。

推动城乡社区的恢复性和再生性土地利用策

略,大规模推广蓝绿色基础设施和基于自然

的解决方案。

扩大我们的水相关服务,以同时实现韧性和脱

碳目的。

考虑调整现有建筑存量的用途,以及相关改造,

以优化建筑利用率并提高能源效率。

利用系统相互依存性和跨企业协作的力量,为

人们提供气候就绪、宜居的城市。

发展可持续投资咨询,弥合战略和设计之间的

差距,推动大规模气候行动。

-

-

-

-

-

-

-

第132页

132

我们的专业团队

中国气候相关服务团队及专家

张祺 Eric Zhang

城市创新总负责人

张帆 Fan Zhang

碳中和策略顾问

陈敏扬 Atlas Chan

TOD专家

何定国 Clement Ho

交通咨询专家

孙晓乾 Allen Sun

城市韧性专家

陈伟伦 William Chan

建筑设计与改造专家

黄维杰 Frederick Wong

碳中和策略总顾问

王静懿 Jingyi Wang

碳中和规划顾问

饶红 Susan Rao

城市规划专家

赵志勇 Michael Zhao

生态和水业务专家

吴文颖 Wendy Wu

生态规划专家

汪洋 Yang Wang

数字战略专家

第133页

133

东亚区域顾问专家

郑世有 Vincent Cheng

气候服务负责人

林雁东 Tony Lam

可持续设计专家

庄宏曦 Bruce Chong

气候服务专家

黄瀚文 Homan Wong

气候分析专家

第134页

134

我们的合作伙伴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

孙璐

中国气候行动规划项目主任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

刘智晓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技术专家

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及城市交通研究院

潘海啸

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交通运输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是一家专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益组织,连

接了全球近100个成员城市,其宗旨是推动全球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增加经济机会。

主要从事市政供排水、水环境治理领域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以及设计文件

的审核与优化,尤其是专注于流域治理视角下可持续韧性城镇排水系统

的构建、解决策略及运行优化控制研究,高效低耗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开

发与工程化应用,在侧流活性污泥生物强化工艺及污泥发酵强化生物脱

氮除磷领域研究与工程应用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空间与交通规划,城市交通与可持续性发展,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低碳城市,城市空间战略模型,城市交通空间的管理和设计等。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王婧

北亚区总监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并拥有LEED绿色建筑与城市标

准。LEED目前已经在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被使用,包括华盛顿特区、迪

拜、札幌等100多个地区已获得LEED社区与城市认证。中国是美国以外

LEED最大的市场,如北京中信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地标都已获得

认证。中国也是LEED社区与城市认证的重要参与者,项目包括北京大兴

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环球影城、崇礼太子城、广州南沙横沥岛等。

第135页

135

香港城市大学

陈仲良 Johnny Chan

博士、荣休教授

从事台风和气候研究40年,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创院院长,

该院的大气科学讲座教授和佳达亚太气候研究中心主任。现时为香港

城市大学荣休教授。2002-08年担任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兼职所

长。2012-18年为世界气象组织(WMO)热带气象工作组热带气旋小组主

席。美国气象学会会士,英国能源学会荣誉会士。发表学术论文超过250篇。

特别鸣谢《城市 环境 设计(UED)》孙宁卿 杜秉旭 审校

普华永道中国

吴倩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合伙人

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肖光睿

首席执行官 CEO

吴倩女士在清洁能源环保市场投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绿色供

应链管理等方面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2016年,她撰写二十国工

商峰会(B20)绿色金融政策建议,此后为多家金融机构提供ESG咨询

服务。2019年开始,她担任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第一工作组秘

书,推动气候与环境风险评估工作。2020年,她带领团队获得“年度最

佳气候风险咨询大奖”。作为国际碳排放贸易协会(IETA)中国工作组

联席主席,她也积极倡导碳市场发展。

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投融资领域数字化的专家,拥有基建行

业建设的全景数据且可提供碳排放监测平台的开发,能够为政府、企业

提供基建领域碳排放量的计算依据,判断变化趋势,帮助地区、企业制

定“双碳”实施路径、投融资规划咨询、开发动态碳排放监测及绿色投资

管理平台。

第136页

136

奥雅纳(Arup)于1946年成立于英国伦敦,是全球性的城市一体

化服务公司,在全球拥有近16,000名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建

筑师、顾问及技术专家,项目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奥雅纳在大中华地区已有逾45年发展历程,行业经验横跨高层

建筑、大型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咨询等城市发展与建筑环境的

各个领域。

75年来,奥雅纳不断创新和挑战难度——从悉尼歌剧院到伦敦奥

运会,从“鸟巢”、“水立方”到港珠澳大桥,从国家战略雄安新区

到城市发展最前沿的阿里南湖小镇、腾讯大铲湾科技城,精深的

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专业领域使我们具备无法比拟的经验优势,能

够完成最富挑战性、最具战略意义的项目,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更多咨询,请电邮垂询

黄维杰 Frederick Wong

碳中和策略总顾问

Frederick.Wong@arup.com

张帆 Fan Zhang

碳中和策略顾问

fan.zhang@arup.com

饶红 Susan Rao

低碳城市规划顾问

hong.rao@arup.com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