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2)

发布时间:2023-10-23 | 杂志分类:其他
作者: 1901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合(2)

{{`发布时间:2023-10-23`}} | 云展网企业宣传册制作 产品说明书 其他 合(2)
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回到班级,利用早自习,针对这个问题开了一个班会,让同学们谈谈跑操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感受以及完善这项改革的建议,对于每一位同学的建议我都非常用心、耐心地记录着,而且最后又在活动课召开了一次班委会,分析跑操中偷奸耍滑的同学不是本质问题,而是跟不上队伍,于是结合同学们的建议,最后定出完善改革的措施:成立一支慢跑队伍,要让所有的同学不在改革中掉队,要让所有同学感受到金龙战队的温暖,未被放弃。决定一公布,得到所有同学的支持,现在基本没有以往偷奸耍滑的现象了,两支队伍跑得都非常好。我则由最前面领队变为最后面压阵,因为还有一名女生体质比较差,但还想跟快跑队伍,不想承认自己不行,但跑两圈之后就会落在队伍的后面,所以我决定在最后陪着她跑,第一天我发现她是在第三圈开始拉后,我什么都没埋怨她,只是不断为她加油,让她坚持,与她并肩跑,第二天,我依然陪着她跑,第三天,我发现她第四圈才开落在队伍的最后,于是我借机表扬她进步很大,依然陪着她;第五天的时候这个孩子竟然跟上了全程。在主席台前压腿的时候,她特意跑到我的跟前,我就知道她想得到我的肯定和表扬,于是我一看见她,就竖了个大拇指,告诉她人的潜力是无... [收起]
[展开]
合(2)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三尺匠心

第102页

教育要相信爱的力量——杨德凤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的感触颇深,让我坚信:教育要相信爱的力量。

案例一从8 月2 日开始我在班级提出“运动改变大脑”,每天跑步3000 米。我的最初想法是我在队伍的最前面领着学生跑,一来可以把握速度,二来可以给学生起表率作用。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跑操质量还不错。但随着天气变冷,学生开始有了畏难、懒惰心理,于是有的同学开始进行战略性系鞋带、战略性请病假,借着系鞋带,就少跑一圈,借着生病就长时间不跑,有的甚至是“惯犯”。我在前面领跑,很难兼顾后面的情况,班委又不好意思告状,导致这部分学生越来越胆大。有一天,我家王老师回家跟我说:“你们班跑步就像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仔,但鸡仔丢了,母鸡都不知道。”一听这话,我就反应过来了,有人跑操偷奸耍滑。于是,第二天跑操的时候,我就在第四圈的时候突然停下查人,果然查出七八个同学不在队伍中,有四个同学离队伍有一段距离,但另外四个不见踪影。我

第103页

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回到班级,利用早自习,针对这个问题开了一个班会,让同学们谈谈跑操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感受以及完善这项改革的建议,对于每一位同学的建议我都非常用心、耐心地记录着,而且最后又在活动课召开了一次班委会,分析跑操中偷奸耍滑的同学不是本质问题,而是跟不上队伍,于是结合同学们的建议,最后定出完善改革的措施:成立一支慢跑队伍,要让所有的同学不在改革中掉队,要让所有同学感受到金龙战队的温暖,未被放弃。决定一公布,得到所有同学的支持,现在基本没有以往偷奸耍滑的现象了,两支队伍跑得都非常好。我则由最前面领队变为最后面压阵,因为还有一名女生体质比较差,但还想跟快跑队伍,不想承认自己不行,但跑两圈之后就会落在队伍的后面,所以我决定在最后陪着她跑,第一天我发现她是在第三圈开始拉后,我什么都没埋怨她,只是不断为她加油,让她坚持,与她并肩跑,第二天,我依然陪着她跑,第三天,我发现她第四圈才开落在队伍的最后,于是我借机表扬她进步很大,依然陪着她;第五天的时候这个孩子竟然跟上了全程。在主席台前压腿的时候,她特意跑到我的跟前,我就知道她想得到我的肯定和表扬,于是我一看见她,就竖了个大拇指,告诉她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自那以后这个孩子再也没有拉下来。

这个案例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遇事多换位思考、多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它会胜过一切言语,感化孩子,给我们一个惊喜。

第104页

案例二

独生子女大多比较自我、自私,班级要产生温度,必须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于是我把去北京学习的“蚂蚁宝宝”的经验用在班级:参加游戏的成员包括“金龙战队”(孩子们取的班名)所有老师和学生。以抽签的方式产生自己的“龙宝宝”,自己就会成为“龙爸”或“龙妈”。于是就有了自己的责任: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龙宝宝”的成长,要在班级后面的“爱心暖语”墙上让“龙宝宝”能看到关爱,并且可以跟帖进行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为她们遇到的问题跟帖建言献策。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大家都很认真,不仅增强了责任感,而且懂得了关爱和被关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学期末进行“亲子”相认时,大家庭特别热闹,场面特别感人,“龙爸”“龙妈”与自己的“龙宝宝”真情相拥,合影留念,一切尽在不言中,家的温暖团团围住孩子和老师们……龙宝宝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即是施爱者,也成为被爱者,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种爱的力量,能有力地增强班级凝聚力,每天在“我是金龙战队的一员,我们要集体誓拼名校,一个都不落下!一个都不落下!一个都不落下!”的宣誓中不断凝聚力量、挖掘自身潜力。

案例三

第105页

我现在的班里有一个学生,成绩很不理想,还存在很多不好的习惯,在一次谈话中,得知这个孩子有一个弟弟,刚上小学,母亲比较偏心,自从有了弟弟,很少过问她的的生活和学习,这个孩子就觉得自己很多余,有些自暴自弃。家长会前我打电话给她妈妈,告知这次家长会她必须来,不能让她爸爸来,我有重要事情要跟她沟通。来了之后,我跟她交流了孩子的情况,告诉她如何如何跟女儿交流,她妈妈很愧疚,点头答应一定一定照做。第二天我看见这个孩子早早就到了班级,而且情绪非常好,我就知道她妈妈的作用发挥好了,于是我又在课间找她谈话,说家长会上她妈妈如何如何夸她,而且能看出来妈妈很爱她,让她一定要加油。自那以后,这个孩子就跟变了一个人,特别努力、特别乐观自信,在一个月后的考试中成绩就在全年级进步了 40 几名。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带来真正的成功。”所以,任何人都万万不可被自己父母歧视,一个被父母歧视的人不可能有自信,尤其是被母亲歧视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未来。这个孩子的转变,让我坚信:教育中母爱的力量威力巨大。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无论是老师的关爱、同学的互爱还是父母的疼爱在教育中的威力都是无穷的,教育不能让爱缺席,教育要相信爱的力量。

第106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定“靶向”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高金凤内容提要:高中化学教学中设定一些蕴含生活趣味的“靶向”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化学实际问题,获取和掌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凭借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通过积极探索和认知来延伸和掌握新的化学知识。在解决化学问题的同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定“靶向”问题来引导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关键词:化学教学 设定 “靶向”问题学习兴趣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高中化学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课改后的高中化学教材编

第107页

排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相对其他课程,体系趋于完善,知识点渐序组合,结构严谨。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实际生产生活情境的衔接,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体验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教学中涉及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1)教学方式创新不够。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研究新课改方面不够深入,教学方式有较强的延续性,主要采取植入式教学,造成很多学生畏难情绪明显,课堂沉闷,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属于实践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实验密切相关,如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过于刻板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严肃,很大程度上影响化学教学效果。

(2)教学整合能力不足。知识点的掌握往往需要在解决不同的化学问题中不断重复,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环节,才可以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使学生化学知识体系逐渐形成。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进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直接与教师水平与理念影响;最后还和学生日常学习相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3)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高中学生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比较窄,见到的事物也较少,在学习的时候会对所学知识中提到的事物不知所云,而化学课程相对繁杂的化学名词、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

第108页

过程,往往会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高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通过专门化学靶向性问题设定及问题解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蕴含生活趣味“靶向”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高中化学课堂“靶向”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应用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经历,努力做到课程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充实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一)化学教学中“靶向”问题应用中存在的误区有效的课堂问题可以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但目前高中化学课堂设定“靶向”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1、定性问题、定性答案

实际教学中公开课必不可少,但部分教师为提高公开课的观赏性,提前设置好“靶向”问题,并将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按照教师制定的预案开展教学,依据问题得出想要的答案。这种煞费苦心的精心安排,让师生都感觉到无味,失去教学的原本意义,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教师提问毫无意义,学生也学不到所需知识。2、机械提问、机械回答

第109页

教学主要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按照统一标准教学。教学提问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靶向”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提问的兴趣和机会。目前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并不能激发学生思维,部分问题过于呆板、机械,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被动“应声虫”,回答“是”或“不是”,影响提问效果。3、难度较大、学习困难

化学是实验科学,也是实践科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来自生活的规律或俗语,但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这些,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有时问得学生一脸无知,这明显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及基本概念知识理解不到位,也不明白为什么去遵循这些规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化学专业术语的讲解必须要和实际相结合,不然学生无法理解其中含义,造成学生畏惧学习化学,最终失去兴趣。

例如,洗衣服要用洗衣粉或香皂,这些洗涤用品当中含磷、含氟的问题。此时提问:我们衣服上的汗菌用食盐可以搓洗是什么原因?提问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在应用化学知识方面因为基本概念不清,学生无法回答,缺乏有层次的知识点的引导,学生也无法有效回答。这样的教学效果一般会很差,没有层次的化学问题学生根本不能从问题的提问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能提升,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二)化学教学中“靶向”问题设定的原则

第110页

1、问题设定的关联度强。问题关联度就是所提出的问题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的程度,通过与已有的知识相互比较才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本身不会诞生出新的问题。

例如,硝酸是一种强酸,可以完全电离,得到结论判断它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进而我们进行试验,实验结果如实验描述石蕊溶液变红,然后我们得出结论硝酸具有酸性,但一会儿颜色变淡甚至颜色褪去。我们进一步探究,根据这个实验现象分析会不会H2和NO2的化学性质导致这样的实验现象呢?进而如果在浓硝酸钠溶液当中滴入两滴石蕊溶液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进一步推测,这种实验往往和H2以及NO2有关,一系列前面提出的问题随即迎刃而解。2、问题设定的目的性强。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全面掌握知识点也较困难,而课堂提问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帮助。高中化学教学课堂问题设定的目的性强,针对知识点设定“靶向”,可为学生提供多个解题思路,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好。例如,在讲解酚的性质和应用内容时,事先学生已经掌握了与乙醇相关的知识点,可初步了解苯环、羟基等重要基团的内容,对此章节的学习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教师通过自然界的酚类化合物,让学生掌握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提出与“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是醇”相关的设想类问题,接着借助活动探究,让学生积极动脑猜想苯酚实验最后显示的颜色、状态与气味,并提出“苯酚如何保存才能发挥最大效用”相关问题,并与实验结果做对比分析,使得

第111页

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他反应。3、问题设定的信息传递性广。高中化学指示系统性更强,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堂联想、实验探究能力,课堂提问教学方法需要与其相关特性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信息传递性是高中化学提问教学的重要特征,可直接明确“靶向”问题的有效性,便于更好地展开后续学习计划。

例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立足于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基础概念,利用动手实验活动,向学生提出“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否使得溶液的 H

+浓度相等”、“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中 H

+浓度有所不同”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增强化学问题的单一信息传递能效。4、问题设定的创新性思维强。设定好“靶向”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整合知识点,围绕这个问题来来引发学生思考,并且一步步推进来提高问题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当中的整体效果,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类、理解涉及的化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三、高中化学课堂设定“靶向”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意义1、兴趣导引学习。学生都喜欢新奇的东西,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得到发挥,进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生活中也有好多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要安排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第112页

比如,在讲解萃取、分液时,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工厂对污水进行采样、分析,再带同实验室,利用学过的化学方式进行处理。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醒同学们留意生活中的化学应用,试着自己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会逐渐意识到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2、差异化教学、层次化施教。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之间又存在客观差异性,要保证每个问题的题问都保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因材施教,问题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将一个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例如,再讲 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如直接问学生为什么 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们一定会很糊涂说不清,但如果按照教材中所讲,设置对地实验,先观察醋酸能否使石蕊变红,再观察干燥的 CO2能否使石蕊变红,水能否使石蕊变红,最后将试纸在石蕊试液中浸泡一下,再加水喷湿,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观察是否变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提醒学生思考:哪一类物质才可以使石蕊变红?

CO2可以直接使石蕊变红吗?

为什么 CO2和水接触后才可以使石蕊变红?CO2和水之间又发生化学反应吗?

这样将一个大的“靶向”问题分解分解成几个不同难度的小“靶

第113页

向”问题,学生可以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思考的空间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增强了,实际教学效果也明显了。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通过有目的的设定“靶向”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性独立思考,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知识点整合能力和系统知识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利用“靶向”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热情。[1] 朱瑞瑾《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反思研究》 化学教学,2016

[2] 刘传水《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 中学化学,2016

[3] 郁德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学,2016

[4] 赵海鹏《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智,2016

第114页

论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高欣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阶段高中生物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倡导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学习,要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1]。因此,研究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我校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 能力一、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原则现代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

第115页

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有很多特征,如自主性、独立性、反向思考等。自主性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不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自己也可以主动去思考。独立性是指能够在教师启发引导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对教师的依赖。且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而言,生物实验本身是一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实践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实践中,教师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既可, 无需手把手的对学生进行教导,能够在实验氛围和情景创设的基础上,促使学生面对生物实验过程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反向思考是指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学习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使生物学知识更加生动,进一步缩小学生与生物学教师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二、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

第116页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2]。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的策略分析1.创建良好的情景氛围,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的最为重要的策略,则是教师能够结合生物知识,运用学生生活化的情景构建良好的氛围,以此学生在氛围感受下能够集中注意力,激发自身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以此按照教师的指示在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趣味性的设计教学过程,针对教学内容穿插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教师在针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这一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自然界的雌性和雄性进行辨别。教师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对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的雌雄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展示,再次引出雌雄的是由‘当精子遇上卵细胞’而决定的,这样在先导片的基础上,学生有了充分了解生物知识的兴趣,以此教师在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3]

2.通过生物实验的存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所以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过程的进行,将学生纳入到整个过程执行的过程中,以此能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生物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就应该放手让学生主导整个实验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的发挥。如,在促使学生学习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内环境稳态的恒定性,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例 PH 的实验,通过血浆、蒸馏水、适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生物材料使用的基础上,进行PH值的测定,以此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内环境的稳态性。

第117页

3.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对生物实验过程进行展示,或者对带自然生物、细胞等的变化进行动画的展示,以此在动画视频的播放下,学生能够通过过程的熟悉,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轮廓,然后教师在根据视频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主动探索的能力。四、高中生物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现代教学要求学习方式变传统的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学会学习的方法,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其次,生物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这种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跟教师更好的交流沟通,使双方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影响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此外,高中生物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去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自身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如果让学生独立自主一味地探究学习,有可能在

第118页

获取一个知识上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可能歪曲了正确的结果,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探究,同时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惑,让学生顺利的完成探究。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也将启发的元素融合了进去。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老师指出的:“探究教学是启发式的一种范型,是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但其主旨是不会发生更本改变的。由此可见,探究性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具有相同的思想。

结束语:高中生物学课堂需要从多个维度实现启发式教学,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学生的学科应用思维能力。在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师生需要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在生物学课堂中,还要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自媒体形式应用在启发式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分层次激发高中生的创造思维,能够将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分层式教学理念有机结合。

[1]高浩曙.生物课改中要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J].教育研究,2010(5):38

[2]陈明.试论高中生物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应用[J].高考,2020(19):32.

[3]陈金兰.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8).

第119页

中学生如何进行数学研究论文写作——党国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未来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的同学们,很有必要及时了解如何开展数学研究,如何撰写数学研究论文.因此,基于数学学科的重要地位,为了有效指导中学生进行数学研究论文写作,为了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前提下,结合笔者数学教学的经验,完成本文.一、文献综述

1. 数学写作的概念和分类

张奠宙先生在与马岷兴教授交流中最早提出“数学作文”的概念.张奠宙认为:“数学作文”是数学开放题的一个更广的形式[1].郝保国认为数学写作是基于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术语、数学概念应用于写作文本中,并清晰地将解释、推理、图象、算式呈现给读者,以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史嘉认为数学写作是以过程为目标的学习活动,指学生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写作专刊“封面本文首发在江阴市要塞中学主办的《培园论坛》2022 年05 月总第39

期“数学写作”学校联盟成立五周年《“数学写作”专刊》。

第120页

解题过程的回顾、对解题方法的提炼、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对考试前后的反思等形成文字的一种学习过程

[3].饶芳认为数学写作是指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整合起来,或者对数学知识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或者自己对数学的困惑以及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或者是与教师的沟通交流,通过自主地研究并整理成为数学文章(故事、报告、日记、论文等)的一种学习活动[4].2. 数学写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涵郝保国认为,数学写作能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能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能促进数学交流

[2].马岷兴认为,数学写作能反映学生的数学观;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了解学生的新渠道;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5].仓万林、李红认为,数学写作能促进学生成长和数学学习;缓解学习压力,改善学习体验;学会个性化学习,分享成功经验;感悟数学之美,走数学大道;学会深度思考,聚焦核心素养.同时,数学写作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6].还有很多学者都对数学写作的价值意涵给与肯定,认为数学写作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提高核心素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科技写作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3. 数学写作主题的分类

表 1:数学写作的分类依据 类别写作素材来源 记录课堂、纠错优化、故事启发、发现发明、数学

第121页

欣赏、应试策略

[7]

写作思维水平 常规性写作、开放性问题探究性写作、创造性写作[4]

写作功能 阐释性写作、总结性写作、纠错性写作、应用性写作、学术性写作

[2]

文体 数学日记、札记、随笔、故事、诗、辩论稿、报告、结构图、学术论文等

[2]

写作活动 记事、日志、解释错误的写作、创作性的写作、作总结的写作、过程的写作、开放性问题、阐述性的写作、改正错误的写作、下定义、探究性的写作、创作数学题的写作

[8]

数学写作联盟 学习心得体会类、数学文化与科普类、数学模建应用类、解题欣赏类

[9]

《数学通讯》中

学 生 数 学 论 文

竞赛

学习心得、研究成果、数学应用、问题争鸣根据表 1,我们发现:数学发现发明、创造性写作、学术论文、数学模建应用类、研究成果等虽然属于不同划分,都是可以综合概括为数学研究论文的写作.笔者在知网以“如何撰写数学研究论文”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后发现,虽然少量文献涉及如何撰写数学论文,但这些论文的写作对象集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师或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但是专门针对中学生如何撰写数学研究论文的文献很少.数学写作联盟对

第122页

如何开展中学生数学写作活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展数学写作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如何指导中学生撰写数学科学研究论文的活动开展相对薄弱.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指导中学生撰写数学研究论文,并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这里的数学研究论文是指:中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数学科学研究论文和数学建模论文.对于数学建模论文,已经有很的文献可供参考,如张思明、喻运星编写的《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中学数学建模与探索》等,本文不再赘述.本文专门针对中学生如何撰写数学科学研究论文进行探究,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二、建议措施

1. 选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是一样,确定一个优秀的选题相当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写好数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论文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论文价值的高低.好的选题,让人眼前一亮,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选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1)选题要聚焦、简洁明了,突出研究内容例如《几个重要定理的简洁证明》,这样的题目就比较宽泛模糊,读者通过阅读题目完全不能了解文章所研究的定理是哪些,更不知道这些定理是否重要,证明是否简洁,是否有创新之处.题目《证明是无理数的一种新方法》,读者通过题目就会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是

第123页

 ,研究结论是给出一种新的证明方法.1975 年,李天岩和J.A.Yorke在《美国数学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周期3 蕴涵混沌》(PeriodThree Implies Chaos)的论文,读者从题目上就可以了解论文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结论,这样的论文题目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引人注目.(2)选题要难度适中,不宜过大,量力而行对于中学生,应当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论文选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不宜好高骛远,盲目追求大问题.例如:网络上经常有人宣称证明了著名的数学猜想,如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问题就是对于顶级的数学家也不是短期内能够有所突破的.因此,选题太大是不切实际的.论文的选题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范围,选择一到二个预期能够完成的小问题.例如《函数xyx1的图象和性质》可以在学习了函数单调性之后能够完成,《一元三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研究》可以在学习导数及其应用之后能够完成.这样的选题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又能巩固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3)选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论文是对科学研究的总结和提炼,是供他人参考的学术文献,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贡献,哪怕贡献微小,只是对某一个很小的数学分支或很小的数学问题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值得研究.撰写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不高的的文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能为数学科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贡献.例如《均值不等式的常用证明及应用》,这类文章已经很多了,继续研究就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价

第124页

值不大.但是作者如果能够发现证明均值不等式的新方法,则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从而可以写成题为《一种证明均值不等式的新方法》的小论文.再如《证明 是无理数的一种新方法》、《每一个递推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吗》,类似这些的论文就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并且会引起读者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介绍了选题应注意的问题之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来源进行选题.从课堂、教材、学习资料中寻找选题;从媒体、网络、课外书籍中寻找选题;从实际问题中寻找选题;注重平时的积累、记录和反思.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的《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栏目中,会给学生提供论文写作的参考选题,学生可以参考借鉴.在学习资料和课外书籍中,经常与遇到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学生可以对这些数学题目进行推广和探究,从而形成选题.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 4》第 108 页有一个课后习题就是用向量方法证明不等式    

2 2 2 2 2

ac  bd  a  b c  d .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证明方法,并阐释该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从而写出论文.有很多数学杂志,如《中等数学》、《数学通讯》、《数学通报》等,都会刊登一些适合中学师生解答的难题,这些难题的解答过程可以经过探究和推广,写成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论文.关于如何选题的更细致的讨论,读者可以参考文献[10].徐千里给出了六种论文选题的具体途径:发现并证明定理;首次证明猜想;解决重大数学难题;已有定理的新证明;数学结果的不断改进;构造反例等.这些具体途径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11].拟定论文题目之后,应当利用搜索引擎和论文数据库进行查询,

第125页

确保研究不重复,切勿闭门造车,关门写稿.如果已有文献进行了相同的研究题目和研究方法,就有必要对选题进行调整.常见的论文选题模型有:老题目老方法,老题目新方法,新题目老方法,新题目新方法.

2. 推理证明

罗增儒认为,论文写作的核心是提供创新成果, 而它的基础和前提是内容的正确无误, 所以, 我们谈论数学内容的科学性首先要提到数学内容的正确性、首先要确保数学内容的正确性,即不要有知识性错误,不要有逻辑性漏洞.知识性错误主要指所涉及的命题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事实,逻辑性错误主要指所进行的推理论证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逻辑规则

[1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是指从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指的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命题得到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其中已知命题叫前提(或条件),得到的命题叫结论.例如,利用“矩形的对进行相等”;“正方形是矩形”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得到“正方形的对进行相等.”一个正确的推理,必须满足推理的前提是真且推理的形式有效.例如:

“因为负数大于 0,-1 是负数,所以-1 大于0.”是错误的推理,因为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整数是有理数,分数是有理数,所以整数

第126页

是分数.”是错误的推理,因为推理形式是错误的.

2.1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主要分为三段论、关系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和模态推理等推理形式.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演绎推理叫做三段论.例如“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大于或等于零,n 是自然数,所以 n≥0”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我们知道,数学证明就是一种演绎推理.但是,能够进行数学证明的命题往往是预先能够确定结论和真假的命题.

数学科学中的创造性成果从提出到证明,常常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发现、推理证明过程.相对于演绎推理,数学科学的发展更加需要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也就是合情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波利亚说:“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发现的.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这也呼应了爱因斯坦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点.撰写数学研究论文,最为重要的是发现值得研究的新问题,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先采用合情推理发现问题,再利用演绎推理证明命题.为此,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有关合情推理的知识.2.2 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直觉、顿悟等.归纳推理主要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知道,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如数学归纳法,属于演绎推理;而不完全

第127页

归纳法属于归纳推理.借助不完全归纳法,我们可以从特例抽象出一般的数学命题.此时的数学命题尚未经过数学证明,只能成为猜想.这种猜想往往是猜测性的,有争议,不具备科学性,需要严格的数学证明.物理中的波义尔-马略特定理,化学中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数学中的勾股定理等,都是运用归纳推理发现真理的典型案例.数学中也有归纳推理失败的例子.如费马素数猜想(1644 年):(0) 2 1 3

0 2

f    是素数,

(1) 2 1 5

1 2

f    是素数,

(2) 2 1 17

2 2

f    是素数,

(3) 2 1 257

3 2

f    是素数,

(4) 2 1 65537

4 2

f    是素数.

利用不完全归纳推理,自然的提出下面的猜想:“对任何自然数n, ( ) 2 1

2  

n f n 是素数.”然 而 这 个 猜 想 是 错 误 的 !欧拉在1732 年发现(5) 2 1 4294967297 641 6700417

5 2

f      ,即 (5) 2 1

5 2

f   不是素数.不完全归纳法虽然不能作为严格是数学推理方法,但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数学命题和结论,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猜想,至今尚未证明或证伪.2.3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不同的对象的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某些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它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例如仿生学中,利用飞鸟的飞行原

第128页

理发明飞机,利用蝙蝠的定位功能给发明雷达等等;鲁班利用植物的叶片发明锯子;牛顿利用天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类比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例如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内切圆,那么任何一个四面体是否也必有一个内切球?答案是肯定的.同样的,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外接圆,那么任何一个四面体是否也必有一个外接球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与合情推理一样,类比推理也需要严格的数学推理(即演绎推理)证明或证伪.另外,举反例是一种很有效的证伪方法.2.4 小结

数学研究论文的核心是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和问题的证明.因此,通过本节的讨论,我们可以明确:可以通过归纳类比(即合情推理和类比推理)来发现和提出新的数学命题,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即演绎推理)或举反例来证明或证伪命题(见图1).图 1 提出猜想并证明的一般流程3. 撰写论文

在选好题目、完成写作大纲、推演证明、草稿书写之后,就可以正式撰写论文了.一般需要用排版软件进行论文排版.数学论文与其他学科论文一样,都是科学内容和科学语言文字形式的统一,具体体现在版面的格式化、逻辑的严密化、语言的简洁性和符号的广泛性[13]、结构完整化,切勿思路混乱,东拼西抄,前后矛盾,前言不搭后语.学

第129页

生可以按照一般的数学期刊模板的要求进行排版,确保格式统一.在数学证明和定理的叙述上,一定要采用通用的语言和符号,不应使用口语和非标准的符号.对于数学公式和数字,应使用公式编辑器进行输入.论文结构一般包含论文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组成.正文一般包含研究缘起、研究背景、研究进展、研究综述,主要定理和定理的证明,包括定理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文章的结论.参考文献一般应采用正式出版物,对于文章中不是自己原创的观点,一般都应给出参考出处.初稿完成后,应该打印出来校对,也可以请数学老师指点,查漏补缺.对于数学定理的证明一定确保没有知识上的错误和遗漏,这也是撰写数学研究论文的难点.三、结论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说:你必须有一个问题,选定一个目标,努力去做,你未必一定达到目标,但是在你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找到的有趣的东西.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数学研究和写作不是很难的事,只要肯努力,并注意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断修改,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李士镐,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129.

[2] 郝保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写作[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6(24):7-10.

[3] 史嘉.初谈开展“数学写作”活动的实践研究与思考[J].中学数

第130页

学杂志,2019,7:29-32.

[4] 饶芳.将数学写作融人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5.

[5] 马岷兴.关于“数学作文”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14-15.

[6] 仓万林,李红.基于“数学写作”的师生共育模式探索[J].数学教学,2019,3,22-25

[7] 刘东升,符永平.让数学写作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同“写作角度”下的案例及思考[J].数学通报,2014(2):25-29.[8] 蒯红良,张群红.让“数学写作”走进数学课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44-45.

[9] 仓万林,李红.让学生学会“数学表达”—“数学写作指导1”教学设计及思考[J].江苏教育,2017(83):35-36,49.

[10]汤光宋,郑隆炘.谈谈数学论文的写作[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01): 41-45.

[11]徐千里.怎样写数学毕业论文[J].益阳师专学报,1993(05):91-96.

[12]罗增儒.例谈数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J].中学数学杂志,2013(03):61-65.

[13]方逸耀.数学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01):112-115.

第131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实践探究——王敏内容提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重要学习任务,以情景化教学推进,推出更多适合学生的阅读活动,多措并举、多课并举、开展课外活动、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等,都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设计实践探究。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情境化;教学设计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为了能够及时唤醒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交流合作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制定科学阅读目标、多措并举、多课并举、开展课外活动、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设置更多适合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高效阅读,以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实现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列任务群之首,明确了“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学习目标和内容,目的就是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管,在情境中真正提

第132页

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激发了课堂的活力。(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转么明确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等九大学生核心素养。而整本书阅读便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将生活与阅读巧妙结合。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戏剧文本时[1],教师可紧扣课文创设学习情境:“书韵飘香,精彩剧现”主题课本剧表演活动,并将其制作成表演视频,真正实现学生们表演的愿望。剧本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深思,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以必修教材(下)第二单元中经典的戏剧为蓝本,撰写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进行戏剧演出。

这样的学习情境设置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将课本戏剧学习转化为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学生扮演戏剧角更有助于实现终身发展。教师通过情景化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整本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进行深度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阅读整本书也能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长知识、提升素养、开拓创新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有效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促进语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张彬彬.真情境•深思考•勤实践 观肖 培东老师《联想与想象》一课有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

(4).

第133页

(三)助推学科融合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把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融为一体,以阅读促写作,同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几项能力提高的整合教学并不理想,语文学科的融合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将情境教学融入到整本书阅读中去,可以有效整合语文学科内部,将学生的阅读融入写作,并可以围绕其展开热点讨论、书评展读、阅读分享、诵读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合作交流,进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改善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当前高中生的阅读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高考压力大、阅读课时少、接收信息多元化,学生的阅读更是趋于快餐化、碎片化,审美鉴赏力不高。加上没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缺乏深层思考和感悟。整本书阅读应根据学情选择相应阅读内容,设置更为科学的情景,安排恰当的阅读活动,建构阅读整本书的教学实践,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

[2]一、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实践探究

(一)教学设计设置要紧密结合生活生活,是学科知识习得与展开的空间,承载着希望与活力。高中语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时,要懂得将其与生活相结合,唤起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精彩的生活平台,能够让学生睁开生活的眼睛,使学生发现生活对阅读的召唤,学会在生活中剖析阅读。学生在生活的指导下,联系现实,与阅[2] 龚丽敏.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6):2.

第134页

读进行“对话”,感受作者情感,找到阅读动力,学会在生活中找寻阅读的奥妙。

在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之前,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说一说生活在平凡县城的自己,怎样才能走出平凡。学生分组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要多出去外面认识世界;有的认为,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有的认为,要学习优秀的品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带着讨论的热情,自然而然走入老师的引导,世界、知识、品质都可以从阅读中找寻,而《平凡的世界》讲述的就是一个个平凡人追求不凡的故事。这样学生对《平凡的世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想要了解书中提供了怎样从平凡走向不凡的策略。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时,引领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有了对整本书阅读的产生动力。(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创新设置情境[3]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史,要懂得给学生设置情境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齐产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熟悉。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课堂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阅读印象。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将会更加自觉地把阅读感受成一个独立的世界,在阅读中把握人物形象,加深个人感受,从而感知文章主题。

在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时,笔者的教学设计创设为“朗读者”,让学生参加名著朗读者,将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战胜平凡”的语段大声朗读出来,总结战胜平凡的品质,并将语段送给张送给的人。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学生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知道了主[3] 赵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第135页

人公通过不懈地学习、坚强的意志、美好的心灵最终让平凡变成了卓越。这样,笔者便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提升了阅读兴趣,深化了阅读印象,提升阅读效果。(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内化[4]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实实践,增强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要牢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阅读成果。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运用在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在实际阅读中,完成阅读积累,增强自身实力。在学习《红楼梦》时,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将人物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总结其主要事迹,形成清晰的阅读框架。学生在拿到实践任务后,先整体上对书本进行了略读,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其人物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事迹。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逐渐熟悉了书籍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整体框架。这样的增加了实践项目教学设计,锻炼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四)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组织新颖的小组交流与评价[5]

高中语文教师在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学生交流与评价,扩大学生的阅读时空。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小组交流与评价,注重小组的力量,让他们在同一阅读任务下开展阅读,分享阅读鉴赏,,互相点评。学生在交流终,了解事务的多样性,拓宽自己的学习空间,学会包容、永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时,笔者的教学设计中创设了读书分[4] 魏国良.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 钱鑫华.探究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途径[J].[2023-09-12].

第136页

享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摘抄自己喜欢地内容,并进行鉴赏评论,然后进行小组内部的互读互评,选出自己组表现最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全班展读,教师在点评。学生在交流、评价、展读中加深了对于著作的理解,学会了吸取他人的阅读经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分享鉴赏、评价展读的环节,扩大了学生时空,加快了学生的融合。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要从新课标要求,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科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改善学科现状也己任,利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来让整本书阅读更加有效,更加适应新高考背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高中阶段很重要的学习任务,然而新课标中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要求仅仅只是停留在总体布局上[6],没有具体的实施策略,更没有对某一本书具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本文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究,从实践的角度,让整本书的教学设计能够结合生活,创设创新的践学情境,有实践项目,有新颖有效的小组交流、请假、展读,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一点参考。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彬彬.真情境•深思考•勤实践 观肖 培东老师《联想与想象》一课有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

(4).

[2] 龚丽敏.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6):2.

[3] 赵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4] 魏国良.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 钱鑫华.探究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途径[J].[2023-09-12].

[6] 吴泓.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及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 2021(1):3.

[6] 吴泓.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及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 2021(1):3.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