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
等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2],属于新生代,又称“Z世
代”。随着家长、学生思想理念的逐步改变,赋有“成
长”“告别”“纪念”等多重仪式感的毕业旅游市场日
益发展壮大,Z世代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偏好主要表
现为3个方面:一是在旅游需求方面,更加偏好自由
和独立的散客化旅游,且品质化旅游成为她们的首
选[3]
;二是在旅游消费决策方面,在旅游决策时的考
虑标准主要依赖网页网站、相关自媒体平台和朋友
等同龄人的介绍[1]65,[4-5]
;三是在旅游满意度方面,
Z世代更倾向主观评价和感知某项旅游产品或旅游
经历。这造就了 Z 世代大学生鲜明的旅游行为与
心理特征,因此,该群体的独特性具有比较高的价
值。同时,女性大学生作为当前毕业旅行的主体市
场之一,因为性别差异,其相对男性大学毕业生表现
出更易受他人影响、更强的安全意识、较高的旅游消
费能力等新型特点。从已有研究来看,学界主要是
从总体特征出发,对大学生旅游行为展开研究,针对
Z世代女性大学生毕业旅游行为的相关研究寥寥无
几[6]。综上,本研究将借助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变
量测量等方法,基于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动机理论
等相关理论,通过分析 Z世代女性大学毕业生的旅
游特征,对高校女性大学生毕业旅行从众行为特征
及机理进行实证研究。
1 研究综述
从以往研究来看,旅游动力机制研究虽已取得
较为丰硕的成果,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推拉理
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应用。关于女
性大学生“个性化”旅游动力机制的研究方面,学者
们也分别从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例如叶文
振、张凌云等认为,女性大学生出游的首要动机是休
闲放松[6-7]。Melissa则认为旅途风险仍是女性大
学生出游中考虑的重要因素[8]。此外,女性大学生
的风险感知能力很强,加之父母对其安全的担忧等
同样会阻碍女性大学生作出出游决策。女性大学生
对于目的地的敏感度、地方依恋度也远高于一般游
客。因此,女性大学生旅行动力机制“多放松、少风
险、高保障”的出游选择方式特征明显。其中,相关
群体的中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与自己在
年龄、地位、兴趣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影响更为显著,
这也被称为同侪效应[9]。该效应一方面是指同侪群
体更易于形成相互竞争的氛围,另一方面同侪群体
相互支持、沟通交流,产生积极影响[10]。在旅游情
境下的同侪影响以同伴间的交流、支持等积极角度
为主。王春雨认为情感诉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
性旅游消费行为[11]
;Fodness发现在旅游信息的搜
集中,女性往往居于主导地位,获得并分享更全面、
更符合旅游情景的信息[12]。随着网红经济、流量经
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Z世代女性群体受同侪群体
的现实口 碑 (WordofMouth,WOM)和 网 络 口 碑
(ElectronicWordofMouth,EWOM)的 影 响 愈 发
明显[13-14],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在同侪影响下,群体
之间彼此的观点、态度、行为、习惯趋同使得口碑效
应更加显著[15],这也使得“打卡”“种草”等爆点词汇
涌现[16-19]。毕业旅行作为大学生纪念学生时代和
憧憬未来生活的典型活动,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规
划、人生定位都具有重要意义[20]。国内外对于大学
生旅游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21],对于大学生毕业旅
行的行为研究虽有但却很少,且针对此方面的研究
集中于整体大学生毕业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很少有
对女性大学生这一独特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然
而常规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已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 Z
世代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偏好和消费特点[22-24],因
此,对于Z世代女性大学生的旅游行为研究具有较
强的紧迫性。
2 数据获取
课题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 Z 世代女
性大学生的毕业旅游行为进行研究,其中问卷内容
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性
别、学历、毕业年份、毕业旅行意向、毕业旅行理想时
长、毕业旅行预算等6个指标;二是出游动力指标,
主要参考了田中喜一、麦金托什、张宏梅、陆林等国
内外学者关于出游动机的分类,重点从回忆青春、增
进友情、欣赏风景等20个因子进行分析[25-26]
;三是
出游阻力因素,主要参考李丽梅、吴必虎等开发的旅
游风险感知量表,重点从父母安全顾虑、经济水平、
闲暇时间等13个因子进行分析[27-28]
;四是出游中
介力指标,主要参考 Greenberg、宋章海等学者对相
关群体的研究,重点选取了期望同伴出游、同伴关系
良好、接受同伴推荐等10个指标[29-30]。除了人口
统计特征部分外,问卷的其他4个部分的指标测度
均采用了李克特5点式量表法,其中1~5表示该行
为发生依次递增(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
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课题组于2021年4
9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