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发布时间:2024-1-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强者集聚,方成为大。宁夏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布局、达产、创新、提升,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化产业集群,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强大产业支撑。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宁夏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链主”企业,目前率先打造了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化数字车间,综合产能超过5.5万吨。“超级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下,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氢能、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的目标。黄河治理有着“幸福”的目标绿色成为发展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生动实践,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之处。如何系统性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宁夏积极示范先行。黄河流经宁夏全长 397 公里,宁夏全境都属于黄河流域。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内,一片片长势茂盛的黄菖蒲、千屈菜、水葱、芦苇在微风中摇曳,构成了古城湾人工湿地独特的生态美景。这些水生植物有着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吸收氮磷... [收起]
[展开]
《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强者集聚,方成为大。宁夏加大对新能源、新

材料等重点产业的布局、达产、创新、提升,不断发

展壮大现代化产业集群,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宁夏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链主”企业,目前率先打造了

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化数字车间,综合产能超过

5.5万吨。

“超级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习近平总

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下,加快转

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氢能、高端专用化学品

等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再造一个宁

夏经济总量”的目标。

黄河治理有着“幸福”的目标

绿色成为发展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

生动实践,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之处。如

何系统性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同步

推进?宁夏积极示范先行。

黄河流经宁夏全长 397 公里,宁夏全境都属

于黄河流域。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

夏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内,一片片长势茂盛

的黄菖蒲、千屈菜、水葱、芦苇在微风中摇曳,构成

了古城湾人工湿地独特的生态美景。这些水生植

物有着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吸收氮磷及有机

污染物。经过滞留塘、潜流和表流湿地等工序处

理后,一汪湖水更加清澈。

将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应用到黄河支流和重点

入黄排水沟的综合治理中,吴忠建成了一道道水

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吴忠市水务局相关负

责人介绍,这是“守住了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

关口”。

40多年间,黄河吴忠段安澜无恙,水清、岸绿、

景美。这些年,吴忠市全面完成黄河干流“四乱”

问题专项整治,有序推进黄河吴忠段滩地整治,

实施黄河险工险段抢险维修工程等,在推动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率先

示范。

黄河吴忠段的变化,是宁夏加快推动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显著成

果。讲好黄河生态治理故事,宁夏坚持了几十年。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是黄河与腾格里沙漠

狭路相逢之地。20世纪50年代,这里诞生了人类

治沙史上的奇迹——“麦草方格”固沙法。它结束

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的局面,成功遏制住了沙

漠化扩展的态势,将沙漠逐渐变为绿洲。

这些年来,“沙漠水城”中卫市顺应生态环境

治理要求,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和沙坡头景区转型

升级,将黄河文化、治沙精神、大漠文化、星空文化

融于一体,建设沙漠星星酒店、沙漠图书馆等,打

造了一批高端文旅融合景区。

在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是向着“幸福”前进的实干之举。

2022 年,国务院对《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进行批

复。目前,宁夏率先在黄河流域开展“四水四

定”,确权水量 49 亿立方米,还在全国率先出台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城镇化率位居黄河流

域前列。

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向阳花开放正盛,行

走在村子的三尺巷中,道路干净整洁,院落别致新

颖,特色墙画相映成趣,俨然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图景。

黄河边上唱响幸福曲,韦桥村依托引黄古灌

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黄河水利、生态资源优势,

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等产业,逐步

走出一条村美业兴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路走,一路感受,习近平总书记

殷切期望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

幸福河”正在成为生动现实。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99

第102页

“塞上江南”产业兴生态美

今日海南杂志社记者 黄 慧

“冷凉菜”成“热产业”

翠绿的菜心、圆滚滚的甘蓝、水灵灵的西红

柿……走进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成

片的蔬菜和庄稼接天连地。时下,正值冷凉蔬菜

大面积成熟上市之际,农家人早出晚归,忙着采摘

收获,与时间赛跑,抢着将这一季美味食材送到消

费者餐桌。

“这个时候我们姚磨的番茄,也许凌晨还在树

上,晚上就已经到了上海人的冰箱里,而且价格是

一般番茄的好几倍。”固原市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

广锦笑着对记者说。

姚磨村海拔在 2000 米以上,昼夜温差大、气

温偏低,地处曾被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

区之一”的西海固核心区。以前庄稼的收成低,老

百姓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姚磨村考

察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为姚磨村指明了方向。通

过分析自身优势与产业特长,姚磨村决定巧用六

盘山高海拔优势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姚磨村建成原州区首个

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

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姚磨村蔬菜亩产值从几

十元、几百元增长到数千元,农民人均可支配年收

入从2016年的9500元增加到2022年的2万余元,

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冷凉蔬菜不仅是当地农业优势产业,也是整

个宁夏“六特”产业之一。当地发挥气候资源优

势,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发展“设施蔬

菜、露地蔬菜、西甜瓜”等冷凉蔬菜产业,形成了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千百年前,诗人王维笔下的宁夏。

“贺兰山下沃野千里,黄河两岸生机无限。”这是盛夏七月时,记者眼见的宁夏。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

两次视察宁夏,为宁夏改革发展把航定向、擘画蓝图。“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宁夏 728万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正向着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

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目标大步迈进。7 月 17 日至 20 日,“沿着总书记的足

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们走进宁夏,深切感受到“塞上江南”的

产业兴、生态美。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00

第103页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姚磨村冷凉菜基地采访。

施蔬菜、露地瓜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产销两旺

的良好态势。

“冷凉菜”成了“热产业”。姚磨村的蔬菜不但

走出西海固、翻过秦岭,还跨越大江大河,远销西

安、北京、重庆、广州、上海等地,甚至海外。在发

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姚磨村利用距离城区较近的

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建成了1个五星级农家

乐,1个四星级农家乐,2个三星级农家乐,形成了

集垂钓、观光、休闲、采摘、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

村特色旅游村。

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

足。姚磨村的群众在脱贫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优

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冷凉蔬菜特色产业新路

子,在苦甲之地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产业由制造迈向“智”造

作为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国家级现代

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给人的最

初印象就是“黑色”。然而,走近“宁东会客厅”,却

让人想不到——精致的香水、高铁上的隔音阻燃

材料、汽车的保险杠……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一

些原材料,都是从煤炭中得来的。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 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

府为了“再造一个宁夏”而开发建设的全区“一号

工程”,是崛起于黄河之东戈壁荒滩上的“超级

工厂”。

2016年 7月 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东能

源化工基地时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01

第104页

源化工基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

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并发出了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大号召。

牢记和践行总书记的伟大号召,宁东人撸起

袖子加油干,弘扬实干精神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宁东人决心把煤炭

这块“乌金”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部署,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大“煤头化尾”力度,延链补

链强链建链,加快实施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乙

二醇、精细化工、高性能纤维材料、锂离子电池材

料、电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绿色环保八大细分

产业链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三

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

动能新经济,推动现代煤化工与清洁能源产业互

补融合,与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产业高效融

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

产业质、量、效。2022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四

部委评定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

等次。

既要高质量发展,也要绿色生态。“绿色转型”

也是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巴斯夫杉

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的关键词。

这些企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

路径,将建设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项目视为重

任,卸下“傻大黑粗”的包袱,在大力发展新材料、

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多元合金等产业中轻装

上阵。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出

产业由制造走向“智”造的新路径,开启了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戈壁滩变身为“葡萄酒之都”

走近贺兰山东麓,放眼望去,种植基地绿意涌

动,特色酒庄星罗棋布,葡萄琼浆引人入醉……这

里因酒而兴、因酒而盛,紫色美酒与塞上美景相得

益彰,葡萄之韵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宁夏志辉源

石酒庄就是其中一家。

1996年,志辉源石酒庄庄主袁辉便在砾石遍

布的荒滩上植树造林、修路搭桥;2008年,袁辉带

领群众承包了1.8万亩荒地,在戈壁滩上种下第一

片葡萄园,由此走上产业发展转型之路。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志辉源石

酒庄葡萄种植基地考察时指出,宁夏要把发展葡

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

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

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

效益。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宁夏广大干部群众对贺

兰山实施系统治理、整体修复,贺兰山保护区内的

矿业权全部退出,把废弃的矿坑打造成生态公园。

依托贺兰山东麓独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荒地

资源,建设了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并发展起葡

萄酒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昔日的风沙肆虐,变

成了如今生机盎然的绿洲。

近年来,宁夏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六特”产业

之首,把贺兰山东麓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的“试验田”,把葡萄酒产业作为建设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先行产

业、绿色产业,确定了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的

目标,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酒庄酒发展模

式,以“葡萄酒+”重塑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葡萄酒

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商贸物流、电子商务

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与生态治理统

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促进、绿水青

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之路。

如今,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已然驶入了“快车

道”、跑出了“加速度”,不仅重现了“贺兰山下果园

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绝美景色,更形成了“一日同

风起、扶摇九万里”的发展态势,叫响

了“葡萄酒之都”的目标愿景,擦亮了

“贺兰山东麓”的产区品牌,走出了

“产业兴生态美”的宁夏路径。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02

第105页

塞上江南有新景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记者 余 娜

黄河一路奔腾浩瀚向东,冲出高山峡谷后,进

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第一站便是中卫,腾格里沙

漠和黄河在此邂逅。

宁夏,三面环沙,是中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

省份之一。而黄河穿行其间,又让宁夏呈现“一半

荒漠,一半江南”的传奇风光。

2016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

宁夏视察,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

供了根本遵循,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近年来,宁夏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

沙水相依、人沙和谐、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徐徐

展开。

“缚”黄沙望青绿

蹚出“治沙”到“用沙”新路

7月19日,记者随行来到中卫市沙坡头,远远

望见一条宽阔的绿色林带随沙丘连绵起伏。树林

外,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依托一片片麦草方格沙

障顽强生长。这些防护体系守护着包兰铁路在沙

漠中顺利穿行。

很难想象,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腾格里沙漠

距中卫城区仅4至5公里,沙漠周边村庄常常受到

风沙侵害,黄沙掩埋农田、侵蚀黄河。

治沙,从一条铁路开始。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为加快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决定

修建包兰铁路。这是我国修建的第一条沙漠铁

路,在中卫市内长达 55 公里,6 次穿越腾格里

沙漠。

与此同时,为保障铁路畅通,宁夏创造性使用

草方格固定沙丘法,避免包兰铁路沙漠段被流沙

掩埋。

防沙治沙,道阻且长,对抗流沙,仅靠单一方

式还不够。中卫四代治沙人又陆续创造了固沙防

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

育草带“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在横穿腾

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两侧构筑了 60 公里的防风

固沙带,该段铁路至今已平稳运行60余年。

“经过 70 年的艰苦奋斗,中卫市通过建设生

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发展特色农业、光伏产业、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03

第106页

沙漠旅游业等,实现了‘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已

治理沙漠 150 万亩,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 25 公

里。”中卫市委宣传部部长高鹏介绍,治理区天然

植物由25种增加到453种,植被覆盖率由不足1%

上升到42%。

走进腾格里沙漠深处,连绵的沙丘之上,如群

星般的一组建筑格外引人关注,这就是中卫打造

的沙漠星星酒店。因主打沙漠与星空元素迅速走

红,沙漠星星酒店在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在宁夏文旅厅的支持下,沙漠星星酒店连续

举办了星空朗读、黄河数字音乐节、星空大会等一

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高端品牌在景区举办

活动,也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前往。

近年来,沙坡头、沙湖、黄河宿集等一系列“大

漠牌”知名景点已成为宁夏的文旅名片。

从“治沙”到“用沙”,从沙地产业到沙漠文旅,

几十年来,宁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科学防沙治沙,深挖

“三面环沙”独特的沙漠资源,走出了一条可持续

发展的治沙道路。

治水兴水 让天下黄河永惠宁夏

黄河宁,天下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

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

的幸福河”。今年 4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黄河保护法》,开启了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上

的新篇章。

先行区建设任重道远。地处西北、干旱少雨

的宁夏,发展严重依赖黄河水,过去曾面临一边长

期缺水,一边大水漫灌的困境。随着黄河水可用

水量愈发紧缺,宁夏从 2021 年起探索用水权改

革,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同时,宁夏全面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工

作机制,河湖“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在水环

境质量方面,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自

2017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7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吴忠市。

这里是宁夏引黄灌区的重要区域,黄河流经吴忠

市69公里。

吴忠将黄河岁岁安澜作为底线,河道和滩区

综合提升治理、两岸堤防、河道控导、城市防洪等

重点项目渐次上马。

站在黄河吴忠古城湾砌护段,只见黄河水缓

缓流淌,两侧水草丰茂,散步的市民在岸边的安澜

亭休憩。

前方不远处,240 亩古城湾人工湿地绿意盎

然。古城湾人工湿地是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

水水质提升工程,对排入黄河的水进行深层洁净,

采用的是“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组

合工艺。

漫步其中,记者看到,187亩潜流湿地填充了

河卵石、砾石、火山岩等物料,种植了黄菖蒲、香

蒲、千屈菜、水葱等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能

‘洗净’60%的污染物,让水质悄然发生变化,达标

后排入黄河或循环再利用。”古城湾湿地负责人申

骞说。

据了解,2022年3月,吴忠市将古城湾人工湿

地和罗家湖湿地处理过的 850万立方米水通过管

道注入清宁河,实现了生活水、生态水再循环,节

约了黄河水,成功探索出一条人工湿地尾水高效

节约循环利用新路径。目前,宁夏全区已有48个

人工湿地,驻守在污水处理厂末端及入黄排水沟

适宜地段,成为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生态

屏障。

宁夏,正用实际行动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越来越多群众切身感受

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变化。“生

态环境好了,村庄美了,村民富了。”

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村民罗俊海

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04

第107页

红色固原 逐绿前行

贵州日报报刊社记者 范朝权 梁 健

文旅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7 月 18 日,全国党刊宁夏

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举行了一次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

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广场上,来自全国30多家地方党刊的党

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对党的承诺,牢记初心使命。随后,

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家一起登上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这里

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红色纪念馆,海拔2832米。大家从红军不怕

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征

永远在路上5个展厅,详细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次经过六

盘山区时的斗争历史以及六盘儿女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

园的情景。

宁夏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传统,是陕甘宁革命根据

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的结束地。近年来,宁夏不断丰

富和发展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深度挖掘红军长征

在宁夏留下的宝贵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推进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先后打造红色景区景点 12 个,登记备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92

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65件,推出了2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固原市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努力建设“乡

村美、生态好、农业兴、文旅旺”的现代化美丽新固原;坚持以

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单一景点”

向“综合目的地”转变,打造“万里长征结束地、新时代长征出

发地”红色六盘品牌和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为生态文

旅特色市建设持续注入新的强劲动能,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示

范市创建。

巍巍六盘,天高云淡。

红色固原,生机盎然。

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的

固原市,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

贫地区,备受党中央亲切关怀和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习近平

总书记先后 3 次踏访固原,为固原

脱贫发展倾注了心血,亲手谱写了

闽宁协作“山海情”。经过多年的

赓续奋斗,如今的固原乡村和美、

生态优好、文旅兴旺。

7月17日至18日,全国党刊全

媒体记者走进宁夏固原,一览新时

代固原的发展与变迁。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05

第108页

在希望的田野上拓宽增收致富路

翠绿的菜心、圆滚滚的甘蓝、鲜嫩的有机菜

花……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数千亩菜田

阡陌纵横,拼接成碧绿锦缎,向着远方延展,一棵

棵蔬菜幼苗在夏日的阳光中茁壮成长,一筐筐新

鲜蔬果从这里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笑着介绍:“这个季

节我们姚磨的番茄,也许凌晨还在树上,晚上就已

经到了上海人的冰箱里,而且价格是一般番茄的

好几倍。”

“姚磨村海拔在 2000米以上,气温偏低,以前

种庄稼的收成也偏低,乡亲们一直在温饱线上徘

徊。”程广锦说,2016年姚磨村通过分析自身优势

与产业特长,决定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

近年来,姚磨村建成原州区首个万亩冷凉蔬

菜基地,以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为群众增收

400余万元,带动辐射周边4个村组大力发展蔬菜

产业。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

拓宽蔬菜产品的销售市场,增加附加值,增加农民

收入,基地亩净增产值 1000 元以上,姚磨村户均

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带动辐射周边10个村组

大力发展蔬菜,户均增收 5000 元以上,年均解决

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谈及近年来的变化,程广锦坦言:“现在,姚磨

村的老百姓挺直了腰杆,大家希望通过自身努力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六盘山重温入党誓词。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06

第109页

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姚磨村利用距离城

区较近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建成了1个五

星级农家乐,1 个四星级农家乐,2 个三星级农

家乐。

“我们要通过良好的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

让游客愿意留下来。”程广锦说,姚磨村新建有

1500亩红梅杏基地,提升了乡村游的体验感。姚

磨村还有水产种养观赏区、优质果蔬观光采摘区、

冷凉蔬菜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及各类花卉展示区

等休闲旅游点,形成了集垂钓、观光、休闲、采摘、

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村。

如今,随着生态建设推进、水利工程解“渴”,

“苦甲”之地种出了新希望。“走俏”的姚磨蔬菜,也

红火了农民的日子。

富美乡村入画来

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地处六盘山腹地,站在

村里最高点俯瞰,青山、绿水、民居、花海、牧场绘

就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曾经,地处西海固的杨岭村是一个三面环山、

交通不便、产业薄弱的落后村。

走进文化气息浓郁的杨岭村村史馆,一张张

照片、一行行文字,详细记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杨

岭村调研的足迹与亲切的话语,“要因地制宜,把

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好日子

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

杨岭村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作为加快发展的

“指路明灯”,结合本村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和生产

传统,把肉牛养殖和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与振

兴乡村的抓手强力推进。

“1头黑安格斯基础母牛两年净赚1万元,1头

肉牛1年净赚4000元,不仅如此,政府还给补贴。”

“建档立卡贫困户 1 头牛补贴 2000 元、草料补贴

1500 元。”脱下贫困帽子的村民们仍难忘记当年

的“致富账”。如今,全村饲养牛1000多头,户均4

头牛。

念好“牛字经”,培育“牛经济”已成为杨岭村

人的共识,他们正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

“出户入园、出户托管、个人散养”3 种养殖模式,

解决了一家一户养殖成本高、地少人多、难以形成

规模等问题。

90 后大学生刘建仁从银川来到杨岭村建起

宁夏大山牛养殖场,每年平均通过网络平台帮助

村民销售 1000 多头优质牛,一头牛最多能卖到 3

万元。

“我要把杨岭的好东西、好资源带给更多人。”

这两年,刘建仁还结合杨岭村的优质旅游资源创

办大山乐生态园。村民们不但把家里的牛交给刘

建仁托管,还在他的养殖场或生态园工作,既能拿

分红又能领工资。

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滑雪。构建农旅

融合发展产业结构成为杨岭村新的发展方向。如

今村内已种植芍药、射干、金丝菊等具备观赏性的

中药材500亩,不少村民还开启“庭院经济”,在自

家居所开办茶馆、小卖部、农家乐。2019年,杨岭

村接待游客 13 万人次,收入 300 多万元。2020

年,杨岭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游

已成为杨岭村亮丽的名片。

今天的杨岭村,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户

户通水通电通网络,家家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杨

岭小学里,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卫生保

健室等一应俱全。

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富说,2016年杨岭村

人均收入是 6960 元,2022 年达到 13812 元,翻了

近一番,“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促

进产业转型升级,带领更多乡亲

生活得更‘牛气’”。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07

第110页

生态美 产业旺 “塞上江南”日日新

贵州日报报刊社记者 范朝权 梁 健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

家住吴忠市利通区,每日在公园里骑车锻炼的市民陈晓向记者介绍,过

去,各种垃圾顺黄河而下,“最严重的时候,手往黄河里一伸再拿出来,感觉挂

了一层‘油花’”。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

民的幸福河”……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

治理保护状况时的殷殷嘱托,被宁夏人民镌刻于石、铭记于心。

吴忠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通过实施堤

防达标建设、河道整治、河道疏浚、滩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工程,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

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目标。吴忠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马学林说,“对两岸湿地进

行提升改造,为微生物、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提供了良

好的栖息空间,保障了生物多样性”。

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拓宽黄河吴忠

城市段河道行洪断面,2022年1月,吴忠市组织外移黄河吴忠柳溪湖围堤,规划

对黄河右岸吴忠城市过境段进行提升改造,持续加强黄河两岸堤防建设、注重

河道整治、强化环境治理、推进生态修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建设。

两岸水清、岸绿、景美。黄河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安澜图景,随着黄河水一起在吴忠大地上徐徐展开。

走进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欢声连连。在 80.1平方公里的

景区内,鬼斧神工般布局了河流、沙漠、湿地等多种自然资源类型。大漠黄

河、驼铃声声,与江南水乡“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共聚一堂。

沙湖景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1800 多万人次,辐射

带动周边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间接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先

后荣获“中国35个王牌景点”“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称

号,成为展示美丽新宁夏的亮丽名片。

银川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巨型装置高耸林立,盘旋半空的乳白色管道

布满厂区。

黄 河 两 岸 美 如

画,塞上江南焕新颜。

7 月 19 日 至 20

日,全国党刊全媒体

记者来到吴忠、石嘴

山、银川,调研采访生

态保护、文旅和产业

发展情况。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08

第111页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制油观礼台。

基地煤制油观礼台上,一场以“沿着总书记足

迹、感悟思想伟力”为主题的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0多名宁东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巨大字标前,观看习近平总书记 2016年视察煤制

油项目时的资料画面。

“7年前的今天,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

书记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成为我工作的动力源泉。”宁东基地经济发展局副

局长余志雄深有感触地说。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宁东人撸起袖子

加油干,弘扬实干精神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自觉服

务区域发展,推进能源革命的“国之大者”。坚持

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能源安

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形成煤制油、煤基

烯烃、精细化工主导产业集群,在强链、延链、扩链、

增链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新材料、氢能、高端专用化

学品等新兴产业,开创了现代煤化工和新材料、新

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闽宁镇富贵兰纺织园是福建省第 11 批援宁

工作队于 2019 年 4 月引进的项目,也是闽宁协作

第23次联席会议重点签约项目之一,主要加工生

产校服、棉服和羽绒服等,帮助移民群众实现家门

口就业。近年来,闽宁镇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

式。位于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作为电

商扶贫示范基地,培育出“闽宁巧媳妇儿”直播带

货团队,创造了闽宁协作新业态。

凯盛浩丰(银川)智慧农业产业园拥有宁夏首

个具备国际领先水准的半封闭周年智慧温室,是

宁夏加快现代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该农

业产业园作为西北地区设施农业技能培训基地,

可以培养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的专业人才,助力

乡村振兴。

东起包兰铁路,西至贺兰山口轴线,南临永宁

县,北接贺兰县……位于世界公认的葡萄种植“黄

金地带”贺兰山东麓的宁夏西夏区,始终着力打造

葡萄酒产业示范区。

宁夏志辉源石酒庄种植基地,绿意涌动,特色

酒庄星罗棋布,葡萄琼浆引人入醉……这里因酒

而兴、因酒而盛,紫色美酒与塞上美景相得益彰,

葡萄之韵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如今的宁夏葡

萄酒产业已然驶入发展“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以“葡萄酒+”赋能,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与生态治

理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促进、绿水

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

山河壮美、风光旖旎的宁夏,以长河落日、

大漠孤烟等壮阔美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以

“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

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为历史使命,

按照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阔步

前行。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09

第112页

“塞上江南”展新貌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

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纪实

云南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蒋 颖 李美娇

乡村振兴,书写新答卷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

冷凉蔬菜长势喜人。刚从基地摘下的番茄,酸甜可口,汁多味浓。

姚磨村气温偏低,种植冷凉蔬菜有着天然优势。2016 年 7 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时深情嘱托:“蔬菜品

种很好、质量很好,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

有机食品标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姚磨村不等不靠,找准符

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产业发展方向,规模化种植冷凉蔬菜。

“‘冷凉’不是蔬菜的名字,而是宁夏地理条件给予我们发展蔬

菜产业的底气。”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说,如今,姚磨村建成原

州区首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蔬菜品种有 30 多个,有机蔬菜品种 8

个。2022年,姚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03万元。以此为契机,固

原市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 45亿元以上,成为粤

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昔日苦甲之地,如今已成为声名远

播的“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

烈日炎炎,走进富贵兰(宁夏)实业有限公司闽宁镇帮扶车间,

车间内明亮洁净,伴着悠扬的乐声,工人在忙碌地制作服装。该公

司是福建省第11批援宁工作队于2019年4月引进的项目,主要加工

生产校服、棉服和羽绒服,为闽宁两省区各中小学校提供订单服务,

帮助移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据该公司负责人许上等介绍,目前

有100余名妇女在此务工,每月收入最高的达5000元。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子跑”,闽宁镇镇史馆里的照

片记录着该镇最初的模样,从茫茫戈壁到如今获得“全国脱贫攻坚

“塞上江南”,稻香鱼肥,

瓜果飘香。习近平总书记情

系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党 的

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视察宁

夏,为宁夏擘画“建设美丽新

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蓝

图。牢记总书记嘱托,宁夏立

足资源禀赋,沿着中国式现代

化道路奋力前行。近期,本刊

记者跟随“沿着总书记的足

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

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

团走进宁夏,实地感受宁夏乡

村振兴、生态治理、产业发展

的生动实践。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10

第113页

楷模”“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等诸多荣誉,闽宁

镇走出一条先富带后富、东部扶西部、“多数”帮

“少数”、外力促内力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昔日

“干沙滩”变成今日“金沙滩”。2016年,习近平总

书记视察宁夏时曾专程来到闽宁镇,作出“闽宁镇

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

向全国推广”的指示。

贺兰山下,沃野千里。黄河两岸,生机盎然。

闽宁协作,共叙山海情深。如今,宁夏农村大地旧

貌换新颜,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绚丽之花。

生态治理,绘就“塞上江南”新画卷

生态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宁夏深

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东邻毛乌素,北接乌兰布和,西濒腾格里,宁

夏三面环沙,是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的

重点区域之一。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宁夏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任务。

中卫市沙坡头地处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

里沙漠东南缘,干旱少雨,包兰铁路从中穿过,防

沙治沙成为一大难题。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卫人,

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上大学前最大的愿望

便是离开家乡。但看着家乡被漫天黄沙所困扰,

上大学时他还是选择了治沙相关专业。大学毕业

后回到家乡,唐希明埋头钻研,开启治沙的职业生

包兰铁路沿线,麦草方格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11

第114页

涯。在地上用麦草铺出 1 米×1 米的方格,然后拿

起铁锹将60厘米左右的麦草拦腰扎入沙子,这便

是他和治沙团队经过艰苦探索和试验研究出的麦

草方格固沙法,这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

奖,被称为“中国魔方”。

在中卫市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

站,展示着从 1955年建站以来科研人员防沙治沙

的研究成果。“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治理的重

要生物策略之一,这是‘沙’变‘土’的关键。”中国

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副站长贾荣亮说,

这项技术的成功是科研团队 10 多年的心血。正

是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挡住了腾格里流沙进

攻的脚步。

草木翠绿、虫鸣鸟叫、清流汩汩,吴忠市古城

湾人工湿地一片生机盎然。位于黄河之滨的吴忠

市是宁夏引黄灌区的重要区域,黄河穿境而过,该

市通过打造人工湿地改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

“这块240亩的人工湿地,是会呼吸、会净化水质的

生态系统。”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瑞指着清

澈的溪水说,这些都是来自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的污水,通过管网输送到古城湾人工湿地,经过吸

附、过滤、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后,水质变得清亮。

在湿地不远处的出水口,清水潺潺,汇入黄河。

从麦草方格固定沙丘法到发展沙漠旅游,从

“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黄河综合治理到建成国

家湿地公园,如今的宁夏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强区,“六特”产业享誉海内外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都将发

展放在第一位,指出“发展是解决宁夏一切问题的

关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的重要指示,宁夏着力

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推动葡萄酒、枸杞、牛奶等

“六特”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雨后的清晨,来到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志辉源

石酒庄,种植园里绿波涌动,酒窖中弥漫着醉人的

葡萄酒香。宁夏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六特”产业之

首,充分发挥产区优势,做大贺兰山东麓产区品

牌,着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目前,银川市酿

酒葡萄种植面积达 26.2 万亩,建成投产酒庄 66

个,葡萄酒原酒产量 5.4 万吨、7000 万瓶,贺兰山

东麓成为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种植区和

酒庄酒产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

名。”宁夏葡萄酒产业正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当惊世界殊”目标大步迈进。

盛夏时节,鲜红的枸杞挂满枝头,中卫市中

宁县玺赞庄园的枸杞基地迎来繁忙的采摘季。

作为“中国枸杞之乡”的中宁县,枸杞综合产值已

突破 130 亿元,“中宁枸杞”以 190.32 亿元的品牌

价值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前十强。而

位于银川的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

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发出枸杞原浆、枸杞籽

油、枸杞粉、枸杞多糖等多个品类,产品出口至澳

大利亚、北美、欧盟等 27 个国家和地区。如今,

枸杞成为宁夏的又一张特色名片,全产业链产值

达270亿元。

金典纯牛奶、安慕希酸奶、舒化无乳糖牛

奶……在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的宁夏伊利乳业生

产车间,高端奶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宁夏伊利作

为吴忠奶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以商引商”模式吸

引11家配套物流供应商及厦门吉宏、广东汇伟等

业内优秀企业落户吴忠,带动金世纪包装、嘉信吸

管等企业规模、产值及利润实现翻番。

目前,吴忠市规模化奶牛养殖比例达 99%,

日产生鲜乳 4350 吨,形成饲草种植、奶牛养殖、

乳品加工、印刷包装、冷链物流等

上下游贯通的全产业链,牛奶产业

成为吴忠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典范。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12

第115页

闽宁巧媳妇儿:演绎《山海情》背后的创业故事

云南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蒋 颖

从大字不识到“闽宁巧媳妇儿”

徐美佳是外省援宁人的后代,2009年从宁夏

师范学院毕业后,她通过中组部选聘,成为宁夏回

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的一名“村官”。

从读大学开始算起,她在固原市生活了十多年,这

里已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2019 年,徐美佳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帮

助下,她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创立闽宁

禾美电商扶贫车间。“6年的驻村工作,对我来说是

一笔宝贵的财富。”徐美佳说。而这样的经历,也让

她与“闽宁巧媳妇儿”们打起交道来得心应手,能带

好这支特殊的队伍。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原隆村村

民都是从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搬迁而来。他们生

活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核心区,脱贫之前部分

人温饱尚成问题,文化程度自然不高。

“当时,招工不看学历和年龄,只要是建档立

卡贫困户就可入职。”徐美佳说。工人虽招来了,

但是很多妇女大字不识,如何开展工作成了最大

的难题。

于是,徐美佳从识字、电脑开关机教起,硬是

手把手地教出了如今的网红直播团队——“闽宁

巧媳妇儿”。

如今,该电商扶贫车间从 1 个发展到 3 个,员

工90多人,当初招来的第一批员工很多已经进入

管理层,成为新的带头人。马燕就是其中之一。

诸多“第一次”开启人生新轨迹

2019 年,刚来电商扶贫车间时,听到负责人

让大家写自己的名字,马燕呆住了。看着坐在对

面的摆西燕,马燕很想说一句:“你能不能帮我写

一下。”后来,两人熟悉起来聊天时才发现,原来摆

西燕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来到车间后,大家一起学认字、学普通话、学

电脑……像海绵一样,勤奋地汲取着几十年在大

山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各种知识。

从原州区到原隆村,是“闽宁巧媳妇儿”们去

过最远的地方。来到车间后,没想到还坐上了飞

机,去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远方。一次去福建出

闽宁镇,这个位于宁夏贺兰山下的移民示范镇,因福建、宁夏两省(区)实施闽宁对

口扶贫协作而诞生,前两年因热播剧《山海情》而名声大噪。多年来,一代代移民群众

在这片热土上奋斗不息,将茫茫戈壁建成如画家园,创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当初所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禾美电商

扶贫车间的“闽宁巧媳妇儿”们,就是这千千万万奋斗者中的一员。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13

第116页

差,车间负责人问谁愿意一起去,“我带你们坐趟

飞机”。马燕赶紧报名,兴奋地想,要是真能坐一

回飞机那得多美啊!

“可是,到了机场我却不开心了。我见人多就

特别紧张,怕把我弄丢了,我家里还有3个娃要照

顾呢。”马燕绘声绘色地说。从福建飞回来,马燕

胆子变大了,她兴奋地对负责人说:“下次出去再

把我带上吧,我还有好多地方没去过呢。”

第一次用电脑、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坐飞

机……来到车间后,这些生长在贫困山区的农村

妇女开启不一样的人生。2020年4月,“闽宁巧媳

妇儿”在快手平台正式开始直播。马燕、海燕等 6

名女工成为首批直播团成员,也是镜头前备受瞩

目的主播。

独当一面勇做巾帼“多面手”

“马燕、摆西燕、海燕是我们‘闽宁巧媳妇儿’

直播间最受欢迎的‘三只燕子’。”徐美佳说。采访

当天,除了马燕之外的另外“两只燕子”,一个在外

带游客参观闽宁镇,一个去参加全区乡村振兴职

业技能大赛。

相比刚开始面对镜头时,连一句“欢迎来到直

播间”都羞于启齿,如今的她们不仅能在直播间独

当一面,在其他工作中也是一把好手。比如,由

“闽宁巧媳妇儿”带队,从自己亲身经历、目睹的变

化,为来闽宁镇打卡的游客讲述电视剧《山海情》

背后的真实故事,十分受欢迎。

据徐美佳介绍,目前车间已发展为集生产、加

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电商创业孵化、技

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扶贫示范基地,并培育出“援

宁干部李镇长”和“闽宁巧媳妇儿”两大直播带货

团队。

“我们现在是‘线上+线下’的模式,直播、短视

频只是其中的一方面。2021年底,我们开始尝试

做社区电商、社群电商。”徐美佳说。在闽宁两地

政府以及福建援宁工作队的帮助下,车间还在福

建开设了线下实体店,销售枸杞、黄花菜、葡萄等

宁夏特色农产品,同时把福建的银

耳、菌菇、永定菜干等产品引入宁

夏,实现双向互通。2022 年,闽宁

禾美电商销售额近4000万元。G

“闽宁巧媳妇儿”直播带货。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14

第117页

“塞上”何以江南

《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 刘甜甜 文培培

干旱是很多人对宁夏最深刻的印象。平均年

降雨量300多毫升,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250毫米,

下得少、蒸发得多,干旱名副其实。

但自古以来,宁夏依然被称赞为“塞上江南”,

这里物产丰富、风景绮丽,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宁夏的神奇之处在于,许多看似矛盾和不可

能的事情在这里上演。

在宁夏 6.64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内,沙化

土地占到 19.31%。无数治沙人前赴后继,打磨出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治沙经验。不仅如

此,依托沙化土地发展的枸杞产业闻名遐迩,凭借

沙漠打造的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宁夏因黄河而生,勤劳智慧的宁夏人开渠饮

水,历经千年的开凿延伸,织造出阡陌纵横的引黄

灌溉渠系,书写了“黄河百害,唯富宁夏”的佳话。

宁夏北部的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

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

源。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这里曾经历过长时间

的粗放开采,环境遭到破坏。在持久的生态修复

行动中,宁夏人探索发展的葡萄酒产业,既成为著

名品牌,还撑起环保重任。

沟壑纵横、极度缺水、土地贫瘠,因为环境艰

苦,宁夏“西海固”地区一度被称为“最不适宜人类

生存的地方”。在一代又一代乐观、坚韧的“西海

固”人的努力下,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地变平了、

人也变富了,他们创造了伟大的脱贫奇迹。

这些看似矛盾的故事,实则是在建立人与环

境的全新关系——和谐。

“麦草方格”护沙坡

夏日的沙坡头,烈日炎炎。

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站在沙丘上熟

练地摆弄着铁锹,他将长度不低于60公分的稻草

拦腰插扎入沙子中,围成一个1米×1米的方格,这

就是被广泛运用的、沙坡头独创的“麦草方格”治

沙法。

随后,他用自制的1米长的“干”字形铁制“造

林神器”,将固沙关键的植物根系末端直接送入湿

沙层,并热情地介绍,用这种工具栽植柠条,成活

率达85%以上,造林成本降低50%。

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沙漠占全

市土地面积的22.7%。治沙行动从1954年修建包

兰铁路开始,得益于麦草方格技术的发明,这条曾

经被外国专家预言“存活”不了30年的沙漠铁路,

至今已经平稳运行60多年。

在麦草方格治沙技术被广泛推广运用之后,

针对流沙的治理方法逐步完善,进入新世纪,许多

科技手段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治理沙害的效率。

到目前为止,中卫市治理沙漠150万亩,使腾格里

沙漠后退 25 公里,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 1% 上

升到42%。

绿进沙退,宁夏找到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发展道路。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15

第118页

无论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上看,还是从空气

质量、气候环境上看,沙坡头都称得上是我国最佳

观星点之一。黄河、大漠、星空,这些元素的组合

形成“星星的故乡”文旅 IP,中卫市在这一点上不

断深耕挖掘,确定了沙坡头休闲度假业态的发展

思路。星星酒店和大漠星河旅游度假区的打造,

成为宁夏地区度假产业的行业“标杆”。2022年,

这一文旅 IP 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

创新优秀案例。

治沙护水,宁夏都有新作为。

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

域的省份。从甘肃奔腾而来的黄河,自中卫市沙

坡头区南长滩入宁夏境,流经中卫、吴忠、银川、石

嘴山四市,流程397公里。

在宁夏,引黄古灌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范

围达 8600 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 982 万亩,这是

黄河流域主干道上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素有“汉唐古渠第一

村”的美誉,引黄灌溉渠汉延渠、唐徕渠、大清渠、

惠农渠四大古渠穿村而过。虽然韦桥村处于引黄

古灌区的核心区,但它的农业生产条件并非一直

得天独厚。

“过去,周边的盐碱地比较多,很容易返碱,人

走在上面会发出干裂的声音。播种时节往往需要

翻整几遍,才能找到适合的土层。”韦桥村村民袁

东江回忆。

盐碱地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

素。在雨量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下,古灌区一带

的土壤自古就存在盐碱化的现象。引黄古渠的作

用之一就是通过引进黄河水溶解、洗刷盐碱,改良

土壤。然而,由于过去部分区域大水漫灌、有灌无

排,使地下水位升高,导致盐碱向表土积累,加剧

土壤盐碱化。

“因此,村民开始大规模对原有的水利设施进

行改造,采取渠灌沟排、井渠结合、暗管排水等方

式逐步治理盐碱地。”袁东江说,治理后的土地农

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土地能灌能排才能实现高产,在宁夏引黄古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中卫市西郊林场采访治沙人唐希明(右一)。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16

第119页

灌区,兴修水利以利灌排是通用的做法。不少地

方通过升级水利工程,将原来小而散的地块变成

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连片

高标准农田,成为名声在外的美丽乡村。

走进韦桥村,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悠

然铺展,道路两侧满目青翠,顺着硬化路下去,“韦

桥采摘园”的木质牌匾十分醒目。再往里走,清逸

院、桃花驿……沿渠边一排整齐的民居门前,各自

挂着不同的招牌,名称都颇为雅致。

近些年,韦桥村依托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

程遗产和黄河水利、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农业观

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等产业,走农旅融合发展

之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大坝水

利风景区、“四大古渠”、农耕文化园为核心,发展

农业观光游和汉延唐徕渠畔休闲农家游,为游客

打造“诗和远方”。

黄色的波斯菊、紫色的千屈菜、鲜绿的水葱,

潺潺流水一眼望去清澈见底……大多数来这里的

游客都很难想象,这个美丽的公园是吴忠市单体

最大的人工湿地,它犹如一颗“人工肾”,将第一污

水处理厂所排放的尾水,经人工湿地净化后作为

生态补水回用。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农田、河滩地,黄河边上

也没有堤防。每逢汛期,河水泛滥、左右‘摇摆’,最

后直接淹没农田。”家住吴忠市利通区的市民张艳

秋说起眼前的变化感慨万千,“现在风景好、空气也

好,我常来这里锻炼,一次一两个小时,舍不得走。”

“它采用的是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

湿地组合工艺,打造黄河水质净化器。”吴忠市生

态环境局副局长杨瑞介绍道,古城湾人工湿地于

2020年6月底工程竣工投入试运行。整个湿地占

地 240 亩,填充了河卵石、火山岩等物料,种植了

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模拟自然的平衡,利

用自然的力量,消解人类排入大自然的污染物。

这些植物在一吐一纳之间,“洗净”了 60% 的

污染物,让水质悄然发生变化,达标后排入黄河或

循环再利用。整个湿地每天处理6万立方米污水,

年可消减污染物520吨,实现污水“变废为宝”。

矿山吐新绿,青山还复来

峰峦叠嶂、崖谷险峻的贺兰山,向东俯瞰着宁

夏平原。在山脚与平原之间,原是一片狭长的亘

古戈壁,碎石遍布、土壤贫瘠、植被稀疏,被视为戈

壁滩上的“农业禁区”。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建设对砂石资

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这里一度成为主要的砂石料来

源地,城市拔地而起,矿区却沙坑遍地,生态环境问

题突出。2010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治理行动正

式开始。开展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十多年的

积累,一道防风治沙、涵养水源的绿色屏障形成。

干旱少雨、山多川少、沙石土壤……这些产业

发展的劣势条件,在一批先行者眼里成为资源

优势。

风土是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领域的一个重

要概念,指的是气候、土壤、地形等对塑造葡萄酒

口感和风味的影响因素。正是得益于这些因素,

贺兰山东麓成为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品

质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

志辉源石酒庄内的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树

木葱郁、波光粼粼,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飞沙走石的

采矿塌陷区。志辉源石酒庄庄主袁园说,“自

2008年投身葡萄酒产业以来,酒庄已在戈壁荒滩

上种植了 3000 亩酿酒葡萄、9000 亩林木,并对

6000亩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是宁夏葡萄酒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酿酒葡

萄种植,当地已将 35 万亩荒滩变成了绿洲,加上

酒庄绿化和近六万亩防护林,产区森林覆盖率的

提高进一步筑牢了贺兰山东麓生态屏障。

如今在宁夏,每年有 1.38 亿瓶葡萄酒从这里

走向世界,产业综合产值达 342.7 亿元,成为宁夏

重点发展的“六特”产业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17

第120页

发展生产力。

在中卫市中宁县曾经的戈壁盐碱地、荒草滩

上,万亩枸杞生态种植基地硕果累累,一排排整齐

的枸杞树上挂满娇艳欲滴的红枸杞,田间农民正

忙着采摘……

“我们打造了三米行距、一米株距的标准化种

植田,保证了田间的通风光照以及机械化作业运

行,来提升枸杞品质。”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副

总经理张旭继续介绍,“十年前,这里是无人居住

的沙碱地,风沙肆虐,不通水电,一片贫瘠。如今

已经变成生态绿洲,形成区域小气候,林草覆盖面

积90%以上,有3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

2012年,宁夏杞乡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在

中宁县鸣沙镇小盐池滩开辟了枸杞“上山”的先

河,种植枸杞 1000 亩。2013 年,宁夏中杞枸杞贸

易集团有限公司、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紧跟其

后,在天景山、小盐池滩大面积开荒种枸杞,打造

8000亩和万亩生态枸杞园。这掀起了企业枸杞种

植上山的热潮,鸣沙、白马、大战场等乡镇都通过培

育和种植枸杞新品种,大面积建设高标准基地。

发展至今,中宁枸杞年综合产值达 130亿元,

品牌价值超198.19亿元。辖区内不仅有得天独厚

的枸杞道地产区,更有全国唯一的枸杞品类全产

业链条,124 家精深加工企业先后创新推出枸杞

加工产品100余种,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

区。全县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三分之一以上。

从苦甲天下到乡村振兴

“随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村里的蔬菜种植等

产业不断壮大,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2023

年7月的一个下午,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村

支书程广锦满脸自豪地讲述着村里的发展故事。

“撒下一袋子,收获一帽子”,这个海拔在2000

米以上的小村庄,山河贫瘠、干旱少绿、生态脆弱,

曾被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同葡萄产业的崛起一样,找对了产业发展方

向,劣势也会变成优势。海拔纬度高、气候冷凉,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农作物病虫

银川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新华社供图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18

第121页

害少……这些都成为发展冷凉蔬菜的优势条件。

2016 年,姚磨村通过分析自身优势与产业特长,

决定种植冷凉蔬菜。

几年过去,姚磨村建起8000平方米的冷库,增

设3栋智能玻璃温室、30栋日光温室,还建成净菜

分拣包装加工车间、制冰厂、包装箱厂,确立了点

种、采收、预冷、包装、运输等于一体的管理系统。

姚磨村的蔬菜不但走出“西海固”、翻过秦岭,

还跨越大江大河,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甚至

海外。“我们的番茄也许凌晨还在树上,晚上就已

经到了上海人的冰箱里,而且价格是一般番茄的

好几倍。”程广锦说,“这些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

原来的8000多元,提升为2022年底的2万多元。”

和姚磨村一样,“种一料子,收一抱子”是过去

很多年杨岭村的真实写照。交通闭塞、基础设施

滞后、村民内生动力不足、村级组织薄弱等问题长

时间制约着当地发展。到 2015年时,杨岭村年人

均纯收入仅5580元,贫困发生率为33%。

近几年,杨岭村通过实施民宿改造、生态农业

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面子”问题,还集中整治

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

跑等现象,“里子”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如今的杨岭村,水泥路取代了泥土路,土坯房

换成了砖瓦房,秃荒山变成了绿山头。放眼望去

皆是翠绿的梯田、宽阔整洁的广场、错落有致的屋

舍、文艺清新的生态花园……随着环境持续变好,

这个昔日冷清的小山村,把风景变成了发展“钱

景”,让农户吃上“旅游饭”。

村内最有名的当属“老马茶馆”。自从村子出

了名,常有人前来参观,村民马克俊便将自家牛棚

改建成茶馆供游客休憩。茶馆建成后,家里的牛

托管给了养殖场,马克俊不仅能赚分红费用,院子

里再无牛粪味,多了几缕茶香。

从老马茶馆出来,宽阔的村部道路两旁,100

多家农家乐遍地开花。村民马梅花整修的民宿

里,住着很多外地来的客人,“从2019年开办民宿

至今,每年至少能多收入两万元。旺季到来时,村

里的民宿都得提前预定。”

“旅游成了杨岭最靓的名片,我们获评‘全国

乡村旅游重点村’。”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富说,

村里还打造出了集采摘赏花、休闲度假、民俗体验

于一体的生态园,每年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吸引

各地游客。

姚磨村和杨岭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宁夏山

乡巨变、乡村振兴的缩影。而闽宁协作,这份跨越

千山万水的山海情谊,正在新征程上描绘乡村振

兴新画卷。

闽宁镇富贵兰纺织园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和

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服装企业,是福建省援宁工作

队引进的项目,通过为福建和宁夏两省区中小学

等提供订单服务等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44 岁的马越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她告诉记

者:“以前在家干农活,要不是当年的‘移民吊庄’

工程,哪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的工作不算太累,

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到 100 多元钱,还开阔了

眼界,这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走进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

笑盈盈地走过来。闽宁禾美电商车间是一个集生

产、加工、销售、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帮扶示范

基地。车间借时借势借力,培育出“闽宁巧媳妇

儿”“援宁干部李队长”等电商直播品牌。

从“西海固”山沟沟里搬迁来的马燕、摆西燕、

海燕等人,通过学习和培训,从名字都不会写、一

说话就害羞的人变成了侃侃而谈的“网红”,变成

了产品推销员、村情讲解员、民风宣传员。禾美电

商扶贫车间依托线上线下循环推进,每年销售农

产品1000万元左右,创造了农村电商经济增长点。

自 1996 年起至今,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合作

建设了一批闽宁产业园(城),通过福建招商引资

落地宁夏的项目 849 个,投资 380 亿元,形成机

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轻工、设

施农业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增

强了“造血”功能,为宁夏长远发展

奠定基础。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19

第122页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甘肃《党的建设》杂志社记者 魏 瑾

宁东基地:实干打造“宁夏样本”

一路驱车,记者来到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宁夏宁东能源化

工基地(简称“宁东基地”),放眼望去,这里巨型设备高耸林立,工

厂车间纵横交错。通过 20 年的实干拼搏,宁东基地从飞沙走石、

一片荒芜的戈壁荒滩拔地而起,现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

擎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过去,宁夏曾一度“靠煤吃煤”、粗放发展,随着产能过剩、盈利

下滑,煤炭产业渐渐成为“烫手山芋”。2003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党委、政府举全区之力打造宁夏的“一号工程”——宁东基地,向着

现代煤化工领域进军!

“基地建设初期,项目屈指可数,产业集聚尚未形成,同类产品

竞争激烈,效益一直上不去。”宁东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

任王志军介绍说。

为吸引企业、项目落户基地,宁东基地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

境,深入推进“六权”改革,在全区率先推行多评合一、全程代办、证

照分离等“放管服”改革举措……截至目前,已吸引 200 余家企业

落户基地。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为神华宁夏煤业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宁夏煤业”)是宁东基地的重要企业之一。

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通过推进煤制油项目建设和技术攻

关,突破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瓶颈。

2013年9月,年产400万吨、全球单套装置最大的煤制油示范

项目在宁夏煤业宁东厂区开工建设。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

南旧有名。”盛夏七月,贺兰山

绵延起伏满目苍绿,九曲黄河

洪流滚滚奔腾不息,江南的灵

秀和西北的雄奇在宁夏相融

交汇。

7 月 17 日,“沿着总书记的

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

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

活动在银川启动,本刊记者与

全 国 党 刊 的 同 仁 一 道 ,沿 着

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践行

“四力”中感受塞上江南日新月

异的发展新貌,用笔和镜头记

录宁夏人民感恩奋进的实干

故事。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20

第123页

采访团走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参观宁东会客厅。

书记来到宁东基地视察,他详细了解了项目建设

进展情况,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

召。在伟大号召的引领下,宁夏煤业突破工程化

及大型装备制造、成套设备集成等技术难题,打破

煤制油化工核心技术、装备及材料的长期国外垄

断,于 2016 年 12 月迎来项目建成投产,为保障我

国能源安全,推进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迈出

关键一步。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

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宁东基地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通过严格设定环评标准、严厉

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出台奖补政策为企业环保改

造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打造

出绿色低碳发展的“宁东样本”。

20年间,宁东基地通过转方式、调结构,降能

耗、破约束,持续做精做细做优“煤”文章,改变了

过去“挖煤卖煤、烧煤卖电”的格局。截至2022年

底,宁东基地工业总产值近 2000 亿元,实现了宁

夏赋予宁东“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的宏伟

目标。

闽宁镇:“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华丽蝶变

盛夏的贺兰山东麓,绿树成荫。来到热播剧

《山海情》的拍摄取景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市永宁县闽宁镇,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整洁,一栋

栋闽南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这座有6万多人口

的小镇,已从“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干沙

滩”蝶变成为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经济繁荣、百姓

富裕的“金沙滩”。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

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宁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21

第124页

夏,开展为期6天的对口扶贫考察,并召开闽宁对

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

上,福建与宁夏决定共同建设作为扶贫协作示范

窗口的闽宁村。从此,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塬,相

隔数千公里的扶贫协作跨越山海,昂扬向前,走出

了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路,创造了具有中国

特色反贫困治理的成功范例。

闽商许上等从事服装生产销售 20余年,他的

富贵兰实业有限公司是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

作第 23 次联席会议重点签约项目之一,2019 年 4

月正式落户闽宁镇。“当初来闽宁镇,我最大的想

法就是踏踏实实干一番事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

致富,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许上等告

诉记者。

柯树花是这里最早的一批工人之一,她通过

学习服装缝纫技术、锁钉技巧、包装流程,靠勤劳

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以前我们家全靠丈夫

一人打工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我在这里打

工,一天能挣 100 多元,离家近还不耽误照顾家

庭,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柯树花脸上洋溢着

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培训员工 300多

人次,有稳定员工100多人。不仅如此,许上等还

投资建起了富贵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四点

半课堂”,解决员工孩子放学后没处去、没人管的

问题。

走进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巧媳妇儿”马

燕正在镜头前直播带货。多年前马燕一家从固原

的大山里搬迁到了闽宁镇原隆村。2019 年 8 月,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正式建成,马燕积极报名

参加招聘,文化水平不高的她从学写字、学电脑开

始,一步步成为一名专业的电商主播。

作为电商扶贫示范基地负责人的徐美佳带领

许多像马燕一样的妇女组成“闽宁巧媳妇儿”直播

带货团队,发展了闽宁协作新业态,带动了农产品

的销售。现在,不仅闽宁镇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

发往全国各地,福建的土特产也通过直播间打开

了西北地区的销路。

姚磨村:冷量蔬菜种出“大热”事业

走进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的万亩冷凉

蔬菜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地,阡陌纵横,青

翠鲜嫩的蔬菜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置身于此,谁

能想到这里曾被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之一”。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前往姚磨村

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深入了解蔬菜产业发展情

况后,总书记嘱咐姚磨村:“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很

好,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

到有机食品标准。”

“总书记的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

心。”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说。

姚磨村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着

种植冷凉蔬菜的天然优势,但因缺少资金、技术,

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和市场。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姚磨村积极争取项目资

金、引进先进技术,建起8000平方米的冷库,增设

3 栋智能玻璃温室、30 栋日光温室和净菜分拣包

装加工车间、制冰厂、包装箱厂等;引进专家人才,

确立了从点种、育苗、管理、采收、预冷、包装、运输

至销售的统一标准和管理系统以及全机械化的作

业方式……

现在姚磨村的冷凉蔬菜产业从“小打小闹”发

展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种植的蔬菜完全不愁

卖,不少订单都是“锁价锁量”,不仅销往北京、上

海、重庆、广州、西安等地,甚至跨越大江大河,远

销粤港澳大湾区。

目前,全村有 280 多户群众参与蔬菜种植,

2022 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 2 万余元,

是 2016 年的 2 倍多。产业高质高

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姚磨村徐徐

展开。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22

第125页

牢记嘱托山川变 “塞上江南”启新篇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记者 苗利明

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视察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各族人民按照总书记

擘画的宏伟蓝图,信念不渝,步履不停,朝着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前行,开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新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青海和宁夏同为民族地区,人口也相近,同属西

北地区、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禀赋也有很多相近之处,都肩负着推进民族地

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使命任务。在宁夏的调研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受了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人民情怀,也看到了宁夏的生动实践、成功范例和巨大

变化,可以为青海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红旗漫卷六盘山——盘活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宁夏固原、银川等地,深入

农村、企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进行调研考察。当时,总书记视察宁夏第

一站就到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冒雨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

碑敬献花篮,并发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

西吉县是红色革命的胜地。7月 18日当天,“相约红色将台堡·走好新

的长征路”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此举办。身处将台堡红军长

征会师纪念园,仰望园内矗立的丰碑、飘扬的红旗,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

月浮现眼前,令人心潮澎湃。

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深

情诉说着那段筚路蓝缕的革命岁月和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山顶广场,巨

大的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1935年10月在六盘山上写下的壮丽词章《清

平乐·六盘山》,让人心潮澎湃;六盘山下,隆德县杨家店红军村,红星闪耀,

红绿交织,古朴怡然,充分彰显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经济、民宿经济

融合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宁夏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深度

挖掘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宝贵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推进

7 月 17 日—20 日,

本刊记者跟随“沿着总

书记的足迹——感恩

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

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

访团走进宁夏,从红色

六盘山到贺兰山麓、黄

河岸边,从乡村种植园

到城市社区,在一幅幅

“塞上江南”的美丽画

卷中,寻访一个个“神

奇宁夏”的精彩故事。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23

第126页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打造红色景区景点 12 个,登

记备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2处,可移动革命文物

2165件,推出了2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宁夏已

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蔬绿杞红又一村——因地制宜,推进

乡村振兴

走进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

蔬菜基地阡陌纵横,绿意盎然。2016 年 7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姚磨村视察蔬菜产业时强调,

“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很好,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

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殷殷嘱

托化作前行动力。为此,姚磨村找准符合自身实

际和特点的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一条优质、高

效、可持续发展的冷凉蔬菜特色产业新路子。姚

磨村种出的蔬菜,质地脆嫩、纤维少,以辣椒、番

茄、西兰花、胡萝卜等为主导的高品质蔬菜被销往

全国市场,外销率达到 70%。种植区农民人均蔬

菜产业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70% 以上,村民们的

腰包渐渐鼓起来,农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这里是曾被称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

核心地带。曾经,这里十年九旱,土地贫瘠,被联

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随

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水利工程解“渴”,

这片“苦甲”之地逐渐种出了新希望。近年姚磨村

以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为依托,还建起了一个集蔬

菜新品种展示、采摘及蔬菜品鉴养生为一体的休

闲观光产业园。全村 280多户群众都参与蔬菜种

植,户均增收 5000 元以上,还带动辐射周边 10 个

村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年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

力1000余人。作为宁夏“六特”产业之一,以姚磨

村等为代表的固原市冷凉蔬菜享誉大江南北,切

切实实成为富民产业。截至 2022年底,全市冷凉

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以上,全

产业链产值达45亿元以上。

位于中卫市中宁县的玺赞枸杞庄园,是一片

位于宁夏固原市的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24

第127页

在戈壁盐碱地荒草滩上建起的万亩枸杞生态种植

基地。标准化的种植田,3 米行距与 1 米株距,保

证了田间的通风光照以及机械化作业运行,提升

了枸杞品质。枸杞在这里,除了“泡水”“煲汤”,还

被制作成原浆饮料、面膜、口红等10个种类的100

多种产品。2022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部门

联合评估发布,“中宁枸杞”品牌价值达 191.88 亿

元。中宁枸杞“量”与“质”齐飞,是宁夏加快推动

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

这些年,宁夏立足自身优势特色,以“特”制

胜,全力打造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

蔬菜“六特”产业,并大步向着打造千亿级产业集

群进发。

六盘山腹地,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借

着每年一届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向外界展示完美

蜕变:村里建起了现代化养牛车间,村民住进了亮

堂的农家别墅,康养中心、乡村研学实验基地也让

村子愈发热闹。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是“十二五”

生态移民村,这里的群众就是从西海固地区搬迁

而来的。紫的葡萄酒、金的黄花菜、蓝的轻工产

品、绿的粮油调味、白的羊牛禽蛋、红的枸杞子,让

移民新村发展底气十足。如今的弘德村,6646亩

土地全部流转给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解放了劳动

力,村民利用便利的交通可以去任何地方打工,大

大提高了村民收入。弘德村是宁夏富足蝶变的生

动缩影,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姚磨

村、杨岭村、弘德村为代表的一个个村庄,村美民

富产业兴,映照着宁夏乡村振兴的最美样子,这些

村庄始终牢记嘱托,创新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

式,努力走上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之路。

黄河安澜富宁夏——生态保护优先,

推进高质量发展

黄河之于宁夏,意义非凡。沿黄九省区,宁夏

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自古以来因黄

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得益于黄河母

亲的恩惠,宁夏才享有“塞上江南”美誉和“天下黄

河富宁夏”之说。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

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

强绿色屏障建设。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

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宁夏,在

黄河吴忠段指出,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

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并赋予宁夏努力建

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

使命。

建设“先行区”,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把“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

红线贯穿始终,必须把“呵护黄河健康安澜”作为

根本任务。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宁夏庄严承

诺——宁夏决不负黄河!近年来,宁夏各级努力

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新路子。

吴忠市坐落于黄河之滨,是宁夏引黄灌区的

菁华之地。黄色的波斯菊、紫色的千屈菜、鲜绿

的水葱,配上清可见底的潺潺流水,眼前的这座

美丽公园是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它像一颗

‘人工肾’,采用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

地组合工艺,打造黄河水质‘净化器’。将人工湿

地治理技术应用到黄河支流和重点入黄排水沟

的综合治理中,吴忠建成了一道道水清、岸绿、景

美的生态长廊。正如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杨瑞所说,这是“守住了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

关口”。

蓝天白云下,黄河宛如金色的丝带从这里蜿

蜒而过。贺兰山、牛首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两

岸山壁,色如青铜,格外壮美,“青铜峡”由此得名。

青铜峡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闸墩

式水电站,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

夏平原 2000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减少了

黄河宁蒙河段冰凌的危害。如今,宁夏引黄干渠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25

第128页

25 条,总灌溉面积达到 828 万亩,成为全国稳产、

高产的商品粮基地,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

美誉。

黄河吴忠段安澜无恙,行走黄河两岸,水清、

岸绿、景美,目之所及,处处都是生态环境越来越

好的喜人变化。这些年,吴忠市也全面完成黄河

干流“四乱”问题专项整治,有序推进黄河吴忠段

滩地整治,实施黄河险工险段抢险维修工程等,在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中率先示范。黄河吴忠段的变化,是宁夏加快推

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

显著成果之一。讲好黄河生态治理故事,宁夏坚

持了几十年。

中卫市沙坡头,是黄河与腾格里沙漠狭路相

逢之地。上世纪50年代,这里诞生了人类治沙史

上的奇迹——“麦草方格”固沙法。它结束了长久

以来“沙逼人退”的局面,成功遏制住了沙漠化扩

展的态势,将沙漠逐渐变为绿洲。这些年来,“沙

漠水城”中卫市顺应生态环境治理要求,加快推进

文旅融合和沙坡头景区转型升级,将黄河文化、治

沙精神、大漠文化、星空文化融于一体,建造沙漠

星星酒店、沙漠图书馆等,打造了一个高端文旅融

合景区。

石榴花开籽同心——创新社区治理和

服务,绽放民族团结花

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并有满族、蒙

古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八十多年前,红军三过西

吉县单家集,留下了“单家集夜话”“回汉兄弟亲如

一家”的红色佳话,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宁夏

因此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策源地。现在宁夏全区

各地级市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涌现出了王兰花等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宁夏各族儿女已把民族团结融入了血液和灵魂

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处处都是各民族

共建美丽新宁夏的生动场景,处处都有各族人民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故

事。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成立于 2003 年 10

月,辖7个居民小区,有1.3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

占人口总数的 45%,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

和睦相处,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主法制示

范社区”。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

曾在这里深情讲到:“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

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

少。”近年来,社区通过“社区邻居节”“七星服务”

“四治融合”等一系列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创新机

制,让和谐家园绽放民族团结花,成为宁夏各民族

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

说到金花园社区,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

金花园社区居民王兰花。近些年,王兰花获得了

“七一勋章”“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

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进京接受表彰,受到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金花园社区党

群服务中心二楼,记者们见到了已经 73 岁的王

兰花,她每天依然忙得停不下来。她讲述了“兰

花芬芳”的故事。2004 年退休后,她和 6 位老姐

妹一起,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天天为社区的

群众忙活,关心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妇女儿

童,调解各类民事纠纷……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

心事揪心事,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让王

兰花成为群众心中的“活雷锋”。现在,王兰花热

心小组已经发展成为近 10 万人的庞大志愿者队

伍,随处可见暖洋洋的“红马甲”,志愿服务蔚然

成风。

“兰花香自溢,过程亦芬芳”。王兰花的故事,

激励着社区更多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和民族团结

进步创建工作中来,邻里纠纷少了,人们的笑容更

灿烂了。在金花园“阳光、土壤和养分”的综合作

用下,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

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为己任,形成了和睦相

处、和衷共济、共居共学、共建共

享、共事共乐的局面,描绘了一幅

幅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唱响了一

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26

第129页

塞上江南满目新

《新西藏》杂志社记者 邵苗苗 达瓦次仁

七月的塞上江南,沃野千里流翠泻绿;黄河滋养的大地,生机

盎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宁夏考察,擘画“建设

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720多万宁夏各族儿女牢记嘱托,踔厉

奋发、笃行不怠,交出了建设美丽新宁夏的优异答卷!

“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市,山高沟深,土地瘠薄,曾被联合国粮

食计划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核心

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的第一天,便来到这

里。“这是我第3次到固原来。”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我提出再到比

较艰苦的农村看一看”“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

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脱贫攻坚,一头连着国之大计,一头连着民生幸福,始终牵动

着总书记的心。

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习近平总书记从住房、设施、牛棚到

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他一一察看、关切询问。在得知

村里这些年在水、电、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特别

是对贫困户实施人均发展一亩粮、一亩菜、一头牛的帮扶措施,使

贫困户收入越来越有保障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说道,“好日子是

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指出,“一个村子建设好,关键要有一个好

的党支部”“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农村不能比

城市差,基本公共服务要一样”“要把孩子们的教育搞好,绝不能让

7 月 17 日至 20 日,“沿着

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

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

采访活动在宁夏举行。来自

中央媒体和全国地方党刊的

70余名记者深入基层,沿着总

书记的足迹,聆听领袖故事,

重温鲜活场景,在践行“四力”

中感受塞上江南的独特之美、

记录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貌、讲

述感恩奋进的宁夏故事。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27

第130页

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催人奋进。

近年来,杨岭村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资源,通过支部

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着力发展特色

养殖、民宿餐饮,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培育旅

游产业,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2019年

底,杨岭村 87 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全村人均

年 收 入 由 2016 年 的 6305 元 增 加 到 2022 年 的

14823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

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

杨岭村的山乡蝶变,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一个

缩影。2020 年底,宁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

期交出了脱贫答卷:全区 9 个贫困县(区)全部脱

贫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0.3万建档

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

点。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强

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

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夏日,行走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

村,一栋栋农家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宽敞清

洁,一张张幸福绽放的笑脸,见证着乡村振兴迈出

的新步伐。

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2020年6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要完善移民搬

迁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

事情”,勉励“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2017年我们家就脱贫了,现在孩子有学上,

收入有保障,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刘克瑞笑着

对记者说道。

殷殷关怀化作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弘德村

人均收入从 2012年的不足 1800元增至 2022年的

14200元,昔日“扬沙之瀚海,千载沉寂”的大地如

今摇身一变,成了今日“繁荣之绿洲,百卉流芳”。

2022 年,宁夏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地区生产

总值增速均居全国第一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69.57亿元,增长4%,增速位

居全国第6。

塞上大地,一幅幅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的新时

代画卷正渐次铺展。

“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

黄河之滨,微风习习,绿意绵延。

位于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吴忠

市,黄河穿境而过,全长69千米。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吴忠滨

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

况,听取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建

设情况汇报。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

源。”强调,“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

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

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

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

杨岭村群众的幸福笑脸。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28

第131页

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吴忠市紧紧围绕建设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加珍惜

黄河,精心呵护黄河。

——打造标准化堤防。分期分批实施了黄河

吴忠城市段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护岸工程

等,按照城市段防洪 50 年一遇、其余河段 20 年一

遇的标准,建成吴忠段标准化堤防工程61.8公里,

整治黄河吴忠南干沟至城西排水沟10.8公里河道

及砌护河岸,治理河段 14 处,新建坝垛、护岸 29

公里。

——系统修复水生态。2018 年以来,全市完

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163.3 平方千米,实施小流

域治理 28条 360.63平方千米,区域内水土流失得

到有效遏制。在黄河吴忠城区段 28 公里两岸和

清宁河、清水沟、南干沟、南环水系等环城水系两

岸,分别建设 30-100 米的生态绿化带,绿化面积

1.5 万亩,栽植各类绿化植物 600 多万株,有效地

改善了沿黄河周边的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将河湖长制工作纳

入全市效能目标考核,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全市每

条河流(沟道)、湖泊实现河湖长全覆盖、“一河

(湖)一策”档案全建立,各级河湖长主动巡河,现

场办公,协调解决河湖问题。

——大力开展综合治理。始终把保护“母亲

河”作为第一工作要务,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等

系列专项行动,形成依法管河治水长效机制。

——系统治理入黄支流。对汇入黄河的各条

支流进行了系统治理,采取砌护、疏浚、绿化等工

程措施,实施了清水沟、南干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

项目、清水沟支沟治理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工程,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

行提标改造,新建人工湿地4处,入黄水质保持地

表水Ⅳ类标准。

……

一系列举措,筑牢黄河流域生态防线,守护着

母亲河的安澜。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 76.9%,年

入黄泥沙量由 1 亿吨减少到 2000 万吨,森林覆盖

率较 2019年提高 2.8个百分点。地级城市空气质

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 80% 以上,黄河干流宁夏

段水质连续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水清了,草绿了,在黄河边生活的百姓们也

更舒心了。”在安澜亭休息的陈杰欣慰说道。

如今宁夏,“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

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成现实。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从一片荒原到企业林立,从技术受制于人到

把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宁东能源化工

基地开发建设20多年来,创造了现代煤化工产业

的奇迹,建设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和化工园区。

2016年 7月 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东能

源化工基地,在了解宁东基地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后,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源化工基

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

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发出了“社会主义是

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黄河是宁夏人民的幸福河。 “目前,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全球单套装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29

第132页

置规模最大的年产 400 万吨煤制油、±800 千伏特

高压直流输电等世界级工程、60万吨/年焦炭气化

制烯烃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谈到宁东基地取

得的成就,负责人难掩自豪,“下一步,宁东能源化

工基地将加快推动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争做建

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排

头兵。”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连续 5年位列中国化工园

区前10名,成为中部和西部最大的化工园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宁夏大地上,一处处埋

头苦干、真抓实干的火热场景,汇聚成高质量发展

的洪流。

六盘山下,数万亩蔬菜种植基地阡陌纵横,

勾勒着大地之美。依靠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彭

堡镇姚磨村建成固原市原州区首个万亩冷凉蔬

菜基地。从姚磨村种出的蔬菜,色泽、大小高度

一致,高品质蔬菜经过精加工,被销往全国市场,

冷凉蔬菜成为群众的“致富菜”。

贺兰山东麓,葡萄园连绵百里,绿意盎然。

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

区和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两大

平台落户宁夏,宁夏抢抓发展机遇,建成全国最大

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

……

肩负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实干精神,走出了一条高

质量发展之道。十年来宁夏实现两个“翻一番”。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1%,高于全国年均增速

0.5个百分点,用十年时间跨过 2000亿元、3000亿

元、4000亿元3个千亿元大关,人均GDP翻了近一

番;按照“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的指示,大抓科技创新,R&D(全社会研

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十年翻了一番,综合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从全国第 22 位提升

到第 18 位,迈入全国二类创新地

区,“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的“宁

夏模式”正在全国推广。G

采访团来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采访。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30

第133页

《人生不过三杯酒》,上飞机前,刷《全民K歌》,我刷到了这

首歌。

光看标题,觉得有点味道,再边看歌词边听歌,味道稍淡,

但也算有点度数吧,足可饮享。

这首歌所说的“三杯酒”,是指这三杯:忘爱恨、无风雨、慰

自己。还说:“酸甜苦辣都藏在这一口。”

人生,还可以有许许多多的“三杯酒”。比如酒席开头,通

常要全席一起喝三杯,这样的三杯,从礼仪上说,主客咸与同

乐;从责任上说,所有喝酒人酒量可以不同,但都要承担基本份

额;从效果上说,三杯下肚,气氛便上来了。

宁夏有一直约我来的主人和相约而来的朋友,我对三杯酒

充满期待。

在飞机上冥思,越来越发现,酒于人生,于艺术,于诗赋歌

唱,关系原来这么紧密、这么重要。在《全民K歌》中,你会闻到

到处都是酒香,听到到处都在说醉,其实,歌里说的,都是生活:

《乌兰巴托的夜》说:我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

《游牧时光》说:有你相守在身边,我醉了又何妨。

《北国之春》说:两个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

《爱江山更爱美人》说:人生短短几个秋呀,不醉不罢休。

《今夜草原有雨》说:马奶酒一杯杯壮着豪情。

《别让我一个人醉》说:人生像醇酒,有时浓烈有时薄……

这些酒歌,在我学会的不多的歌

中,让我陶醉,那些没有学会而带着

酒与醉的歌,更多,更多……

下了飞机,我来到了贺兰山下。

银川的日落很迷人很沉醇,我在

车上饮下很久期盼的这一杯。

党刊的兄弟聚在一起很开心,田

老秘书长的党刊招牌笑,醉了一群

人,我的面前仿佛摆着两杯酒:黄河

边的白酒与红酒,它们流露着主人或

雄烈或妩媚的风采。

临睡,我读到了新歌《烟雨人

间》,里面藏着亘古又鲜活的一杯:思

念在月光里醉酒……

仿佛那或远或近的葡萄美酒,让

我有了七分醉意,入眠。

宁夏歌行三杯酒

陈广腾

印象宁夏 ■

131

第134页

前一晚恋恋不舍才下山的太阳,一早又爬了上来。银川的

早晨,清澈清爽,又让人临风沉醉。一个上午的精神之宴,宁夏

这个塞上江南神奇之地,贺兰山六盘山远去的战鼓,黄河边崭

新的故事,次第展开,如甘甜的美酒,在八方客人面前,一杯一

杯地斟满。我读出了故事中醇厚的三杯:情爱的酒,争战的酒,

畅神的酒,那里唱着“一杯杯壮着豪情”,那里唱着“不到长城非

好汉”……

从银川向南车行三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战国长城脚

下,这里是固原。固原的土地与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名字叫:

“萧关”。

萧关,在我的认知中,原来只存在于史书上,于戏剧上,于

唐诗宋词中。比如,王维的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

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便提到了萧关。在《杨门女将》中,

“萧关告急”是令观众心头一紧的台词。

而今,我终于踏上了这片曾经映照着边关冷月、呐喊着金

鼓相争的古时“边塞之地”。

古代的萧关,有客自远方来,是

不可能没有酒的吧,但今天作为客人

的我们,没有喝酒。从自治区农业农

村厅党组书记、厅长转任过来的市委

书记,与我们会面时,纵谈古今。固

原果然是大湾区的菜篮子,宁夏菜

心、马铃薯、番茄……都鼎鼎大名、风

靡市场。在原州区姚磨村被群山环

绕的清水河灌区,万亩冷凉蔬菜基地

在蓝天白云下,菜蔬滴翠、瓜果飘香。

一席话下来,市委书记带着我们神思

了固原的长城、固原的会师、固原的

天气、固原的生态、固原的交通、固原

的康养业、固原的冷凉菜……末了,

他还特别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让

市博物馆为我们加个班,他把固原厚

重的历史文化,当作招待我们的醇

酒。他说,去博物馆看几件文物,你

们就能更深度了解固原,更深刻理解

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果然,博物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

厚重的历史之门,它用一件件国宝级

文物,诉说着固原的前世今生,一句

话: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地,她是

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西域文化交汇

萧关。

■ 印象宁夏

132

第135页

交流交融之地,她是关中四大要塞面向北方的重镇,她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博物馆中有不少酒器,让我们大饱眼

福,勾起我们对这个历史舞台欢宴痛饮的想象:王侯将相,华戎

相杂,豪迈而不失精致……

试想,秦始皇过萧关首巡天下,汉武帝六出萧关巡查边防,

成吉思汗于固原置行宫帅帐直至崩殁归天,其间,旌旗猎猎,江

山美人,宁无宴饮乎?

范仲淹驻守萧关,在北宋他最先写边塞诗词,他用苍凉的

笔调告诉我们:“我醉了酒”。

请看这一首《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很巧,一首《江山无限》,也在我登上来宁夏的飞机之际,让

我在《全民K歌》中碰到了,情调与此颇为契合,不过,里面却不

提喝酒,只唱道:

五花马 青锋剑 江山无限

夜一程 昼一程 星月轮转

巡南走北 悠悠万事

世上善恶谁能断

巡南走北 悠悠万事

难逃天地人寰

双辕车

乌篷船

山高路远

醒也罢梦也罢 人生苦短

千古帝王 悠悠万事

功过自有百姓言

千古帝王 悠悠万事

难逃天地人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同志在山城重庆

发表《沁园春·雪》,是在六盘山写下《清平乐·六盘山》之后十

年。1935年10月7日,他登上固原的

六盘山山头,吟诵着: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 到 长 城 非 好 汉 ,屈 指 行 程

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那时,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翻过

六盘山,不仅胜利摆脱了国民党反动

派的围追堵截,更燃烧着经略西北根

据地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激情。

我们来到固原的第二天是 7 月

18 日,7 年前的这天,习近平总书记

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当年红一二

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向全党发出

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号召,当地为此隆

重地举办了“相约红色将台堡,走好

新的长征路”活动,开启了宁夏红色

文化节序幕。也在这一天,总书记 7

年前走过的村子杨岭村,游人如鲫,

宾主同欢,我与村里生态园的回乡创

业回族青年加了微信,准备以后常买

他们的黄牛肉。

在村史馆,我看到那里写着:

1938年 4月,受西北战地服务团

派遣,著名音乐家王洛宾、词作家塞

克、洛珊及舞台灯光师朱星南四人一

起去兰州宣传抗战,途经杨岭,在六

盘山脚下有一个叫和尚铺的小村庄

里,住进了一个叫五朵梅的杨岭女人

开的小客栈。在客栈里,王洛宾听了

五朵梅唱的花儿《眼泪花儿把心淹

了》,被深深震撼了,从此改变了赴法

国学习西洋音乐的想法,全身心地投

入西北抗战宣传工作中。他感慨深

印象宁夏 ■

133

第136页

深地说:“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就在

西部、在六盘山下,正是这美妙的民

歌,激发了我对祖国深深的爱,坚定

了我抗战宣传的决心。”

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今天,在固

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和尚铺村,还有

一座总建筑面积 1210 平方米的王洛

宾文化园,由王洛宾纪念馆和“五朵

梅”客栈两部分组成,突出展示王洛

宾发掘整理六盘山花儿的优美故事。

王洛宾借鉴西北民歌创作的西

部歌谣,让人如痴如醉,原来根在六

盘山下。由此,我建议创业的这位青

年,这个生态园平时应该唱唱王洛宾

的歌。

从固原到吴忠的夜车上,我放着

《眼泪花儿把心淹了》,放着王洛宾的

歌,又反复听着本地歌手马希尔带着

秦腔的歌《六盘山》,高亢 、豪迈 、

苍凉:

一朵朵白云飘过蓝天

一对对大雁掠过山尖

一曲曲口弦诉说着爱恋

一湾湾泉水清澈又甘甜

漫步在千年苍茫的古道

倾听着萧关远古的回响

身边的风景总是看不够

纯净的天空清凉的绿洲

六盘山

永恒的诗篇

峰回路转绕六盘

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吴忠一早起来喝早茶,听起来有点好奇,喝完后大叹:

“可以!”

宁夏本就有“塞上江南”之称,现在听说吴忠是早茶地标城

市,心中不免生出“塞上广州”的联想。等到在吴忠的茶楼落

座,所见所闻所品,只觉得“广州早茶”也不能坐大,只能说各有

千秋。吴忠的茶是八宝茶,漂亮的大盖碗里面放着红枣、枸杞、

芝麻、核桃、桂圆等食料,琳琅满目。至于茶叶,虽然以它的名

义,但在内容上它已经不是主角,这很像广东客家地区的擂

茶。常喝这样的茶,自然会滋养筋血、愉悦身心。桌上的茶

点,主要是凉菜,牛肉切片很诱人,其他的也让人大快朵颐。

热菜最迷人的是一碗牛肉汤面,香爽痛快。伴随着早茶的进

行,吴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宣讲也是引人入胜。从他的

口中,我们知道吴忠早茶在当地已变成一个大产业,“吴忠早

茶”成为与“广东早茶”“扬州早茶”三足鼎立的金字招牌。吴

忠茶话的另一收获,是让我们了解到历史上建成两千年的富

平县原来不在陕西富平,而是指我们喝茶所在的吴忠,宁夏吴

忠与陕西富平,是在历史烽烟的争战播迁与民族融合中形成

的,他们是有故事的亲戚。吴忠所处的宁夏平原,是黄河金岸

最具魅力的核心区和引黄灌区的菁华地,被评为“中国十大新

天府,世界灌溉工程文化遗产所在地”。2020 年 6 月 8 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吴忠,叮嘱大家守护黄河安澜,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斑斓如画的吴忠盖碗茶,流淌着人们

吴忠市八宝茶。 追求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故事与渴望。

■ 印象宁夏

134

第137页

喝完吴忠早茶,我们向北来到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领悟 7 年前同一

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是

干出来的”的伟大号召,为这样的能

源大企业心潮澎湃。随后,我们又

流连在石嘴山市的沙湖。傍晚时

分,落日镕金,曾经金戈铁马的贺兰

山下,交映着黄沙、白浪、绿叶、红

荷,壮美中流淌着几分江南的曼妙,

让人颇有穿越感。主人指着沙湖小

岛上一簇簇鸡蛋型的建筑说,这些

“蛋蛋”酒店,年轻人非常热衷,他们

爱在那里仰望星空。在石嘴山回银

川的车上,我特意放了《在和平年

代》这首歌,并且特意把声音放大

一点:

昨日的硝烟 已经散去

大地一片 鸟语花香

亲爱的人们啊你可知道

我在什么地方

昨夜的呐喊 已经走远

漫天一片 灿烂霞光

亲爱的妈妈你可知道

我有什么渴望

心依然滚烫

眼依然明亮

在和平的年代里

为你站岗

情依然坚强

爱依然宽广

在和平的年代里

创造荣光

……

张贤亮的镇北堡影视城可说是银川的一张名片,由于主人

的精心安排,我们住到了它的对面,那是一家新开不久的电影

主题酒店。在这里,浓烈的西部电影气氛让我们感到亲切而穿

越,睡得酣畅。第二天一早,便奔赴最后一天的采访行程:贺兰

山东麓红酒、宁夏枸杞与闽宁山海情。代表这些主题的是志辉

源石酒庄、沃福百瑞宁夏枸杞馆,以及闽宁镇。志辉源石酒庄,

在贺兰山下生态治理了 18000 亩荒滩,修复废弃矿区 6000 亩,

种植生态林 8000 亩、酿酒葡萄 3000 亩,已成为国家 4A 级旅游

景区。所在处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带,宁夏发誓要建成世

界第一的葡萄酒连片种植生产带,这里分布着 200 多个酒庄。

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志辉源石酒庄,肯定了它因

地制宜、修旧利废、坚持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寄语贺兰山葡萄

酒“当惊世界殊”。在这里,我品了一杯“山之语”葡萄酒,坐在

园林中“转任”座椅的酒桶上——着实做了一回酒桶……

人生不过三杯酒

醉完还有路要走

酸甜苦辣都藏在这一口……

宁夏这一程,我赚了。G

(作者系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副主任

委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

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红酒一条街。

印象宁夏 ■

135

第138页

给你一个宁夏

(组诗五首)

邱新荣

编者按:近年来,宁夏籍著名现代诗人邱新荣创作了《给你一个宁夏》组诗,以诗意的

表达书写了宁夏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了母亲河黄河、父亲山贺兰山对宁

夏的恩泽和庇佑,赞美了宁夏人民勤劳奋斗创造的伟业。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精心选

取《给你一个宁夏》组诗中的《这个地方》《红绿六盘》《黄河轻柔地流过》《平原啊 宁夏平

原》《五朵梅》5首诗歌,拍摄制作同题音诗画电视系列片,作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

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的预热宣传片,在活动举办前全网

推送。5 集电视系列片用诗意语言和唯美镜头宣传美丽新宁夏,播放量达 250 多万,被

“学习强国”总平台、“学习强国”宁夏平台全部选用并推送。

这个地方

最好是空中俯瞰

可以更好地透视这个地方

两座山的骨骼很从容

黄河平静得不掀起任何恶浪

贺兰山那头黄沙跃跃欲试

六盘山经历得太多却依旧绿色荡漾

土地平展展地伸展开来

六月是可以用来听的

听见草在发出自己的翠响

这是一个叫宁夏的地方

宁静平和是它的主基调和永久梦想

历史中许多喧闹就在它身旁

需要一个宁静的夏夜

它曾心驰神往

享受安宁它不在乎曾经的雨骤风狂

它在自己的水面上摆开无数的目光

就是想看

看自己的玲珑脸庞

它不传奇

却有着传奇的力量

至少 雄性是它的一个体貌

秋风吹起的晚上

你知道它会从岁月中走过

刚健 硬朗

它培育的脚步从不柔弱

哪一串 都会是炮声一样的铿锵

它的流水声

以及夏天不打折扣的凉爽

都说明它是诗意的

诗意流淌

它浸泡抚摸过的灵魂

有趣而不轻狂

它是宁夏

一个叫宁夏的地方

土地上绽放的花朵

一样让人眼睛明亮

吹过它的风声

有着时间最私密的密藏

它从不以繁茂夸大自己

而是以适度的疏密相间和爽朗

去树立独具的形象

松软的土地一样物产丰富

群山中 满孕宝藏

那些黎明前伸入水中的鱼钩啊

一直收获满满 从不失望

给你一个宁夏吧

宁夏是这样的地方

……

■ 印象宁夏

136

第139页

红绿六盘

六盘山

沿着自己的山道一直向前

蹒蹒跚跚地走过去

就可以直上云端

那里有一首清平乐鹰一样盘旋

有最好的天高云淡

红的时候应该是夏天

此时的六盘可用诗表达

抒情或纵身呼喊

千呼万应的花朵应声而来

让一座山美得自顾不暇 团团盘旋

野荷花不只是藏在一座山谷

葱郁的山头也并不拒绝一朵马莲

菊花那是留给秋天的

秋日 它们会弄出满山的云烟

最火红的大丽花和美人蕉

生长在人家庭院

这是些缠人的狐狸精

离不得一丝人气

且喜弄出销骨蚀魂的浪漫

就是这夏天的六盘啊

一篇元气淋漓的散文美篇

它的中心点正是静默的萧关

无边的绿色山顶翻腾山脚漫卷

萧关经历得太多

看着滚滚人流和时间的纷繁

它只是无语 默默内敛

历史的元素在空气中咆哮

泉水仅流过一座山头

便学会了鸟鸣的弄巧

一波三折千回百转

红绿六盘的精粹

都集中在结结实实的秋天

红已是此起彼伏

绿也是无边无沿

泾河源的花朵大方示人

葫芦河边啊

葫芦河边的秋色

内涵充实 色彩饱满

红绿六盘

红绿六盘一直拒绝走进冬天

冬雪过于凌厉

只有色彩单调的冰寒

弄哑了一些河流

小溪也是沉默无言

但红红绿绿的日子却一直得到绵延

唢呐中飞出的花草

窗花上绽出的俏艳

一切还是红红绿绿的

还是季节无法干扰的红绿六盘

六盘山,盘桓于宁夏回族自

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是中

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六盘山

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

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

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

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印象宁夏 ■

137

第140页

黄河轻柔地流过

一片土地

用自己的平实和舒展

让一条河流过来

宁静 优雅 缓慢

磅礴的大河啊

历经千难万险

在这里却是安睡

梦中听枣花飘落的声音

听鲤鱼在月光下的呢喃

黄河在这里

有几分惺忪 几分慵懒

突然失去了噩梦和挑战

平缓的流动让它受宠若惊

野鸭的迷蒙 流沙的柔软

还有飘飞的苇絮

以及打着瞌睡的红柳滩

伟大的水流得到了温情的安抚

野草的赞美使河边的花朵更加娇艳

黄河静静流过

并不急着一往无前

历经沧桑 在这里却是留恋

恋月光如水 洒在静静的河面

恋波光起伏处

泊着夕阳如丹

最恋那些来自岸边的笑声

憨直爽朗

娇柔性感

特别是在河边上沉思的鱼钩

犹豫不决

心态散淡

一条渔船从无诗意的喧嚣

随风飘着

船上 仰着脸膛黝黑的西北大汉

黄河 轻柔地流过

流过的那天早晨

风景如画 丹霞翻卷

那天的正午

一条金色的鲤鱼跃出水面

那天的傍晚啊

河的两岸飘起了农家风味的炊烟

贺兰山的身影正匆匆赶来

金色的沙滩上

簇拥来了大片肥硕的马莲

黄河轻柔地流过

它想最好有那么一点牵绊

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

更缓 更慢

宁夏平原,位于宁夏中部黄

河两岸,面积 1.7 万平方公里。

是黄河的自流灌溉区。

■ 印象宁夏

138

第141页

平原啊 宁夏平原

一条大河与两座高山

来到这里 伸出臂弯

河流的滋润舒缓平静

山 则是执拗的沉默者

阻挡着荒漠的嚣叫和进犯

平原啊 我们的宁夏平原

肥厚的土质堆砌着

坚定铺展

稻麦的香味伸手可捉

许多鱼塘 总是在秋天

鱼虾翻卷

曾经的日子和未来的日子

从未有过决裂和割断

岁月将辙印留在大地时

大地的子孙会在以后的日子泪光满眼

思绪万千

平原上 无数的苦菜花和它们的灯盏

驱除了生存的艰难

哪怕是在绝望的白骨边

也有苦涩的沉默和韧性

有它们无声的呐喊

我们是走在一块平原

它的土质沉稳松软

它生长的五谷迎风摇曳

创造了大面积的风景和灿烂

时间在它这里来来去去

它的人物风采 正是庄严的镜头切换

一些脸逝去了

一些脸成长着 年轻 新鲜

平原的托举

扎实而从无惊险

它手上的河流

轻柔如歌 绝少泛滥

它的高山

深沉坚定 从不崩断

一片枣红啊

又是秋天

平原上秋天的风是暖的

正如撩人肌肤的柔丝绸缎

它拖着我们走路时

絮絮叨叨 母亲一般

用它的花香叮咛

用它的苇絮留言

它的心愿只有一个 一个心愿

让岁月中走过的脚印

爽直稳健

永不走偏

我们世故的老人啊

我们的宁夏平原

从创造历史的那一刻

它就在创造我们的明天

它的赞歌很少

正是父亲弯下的腰身 沉默无言

它的期望一定很多

愿风平浪静

千年平安

我们都是带着哭声出生

然后成长在这块平原

死去的人们

又睡进了平原

并未走远

平原上的水流声有自己沉郁的琴弦

高山啊 从不懈怠

抚育自己的树和山杏花

年年盛开 花色烂漫

平原啊 宁夏平原

从生长的那一天

它就为我们做了伟大的铺垫

让我们的留下和走过

都心安理得 没有疲倦

印象宁夏 ■

139

第142页

五朵梅

山道弯弯

五朵梅在唱

她是要把一条送别的路

唱向远方

最有味道的那张脸会在岁月中

慢慢苍茫

只有唱啊

这里只有唱

水嫩的嗓子与野花相伴

心中的花儿

唱得春水流淌

走嘞走嘞

你要到你该去的地方

留你是留不住的

只能用歌 将情

留在你的心上

日子没有短

也没有长

想你你不在

我会睁着眼睛到天亮

走嘞走嘞

带上我给你的干粮

准备的这花儿最后再唱

唱得你心颤

唱得你终生难忘

聚散合离

人的一生匆匆忙忙

一朵梅开

那已是红火亮堂

五朵梅啊

开五朵梅 世间芬芳

远去的人啊 你留下耳朵

听这眼泪淹了心上

听撕心裂肺的歌

充满多少留恋和忧伤

让人家说去吧

说这和尚铺上的轻狂

歌我是唱了

路已带你走向远方

唱走哩走哩 早已拴你一辈子

在哪里

你都能听到六盘山的声响

走多远 你都会回来

夜夜回到我的梦乡

五朵梅,宁夏六盘山下一个

擅长唱“花儿”的回族女子。其

歌声影响改变了一个人——“西

部歌王”王洛宾的一生。是她让

歌王留下并爱上了西部民歌,改

编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

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带有

“花儿”印迹的民歌。

■ 印象宁夏

140

第143页

主题采访活动掠影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