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婺源美

发布时间:2022-10-1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10.10婺源美

跳入深潭,这一个个大小碧潭,好像大鄣山脉闪闪发亮的眼睛,欢迎接南来北往的游客。大鄣山卧龙谷,又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是婺源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是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更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世外桃源。主峰擂鼓尖海拔 1629.8 米,是婺源县内最高山峰。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诗中最后一句告诉人们,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由于大鄣山植被好,卧龙谷景区内负氧离子每立方米高达十万个,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强健心肺功能的康养之地,我在林中和水潭边不时驻足,深深呼吸新鲜空气,恨不得将身体里的废气全部排出。好山,好水,出好茶。大鄣山还是“婺绿”名茶的重点产地。以前上班时,单位里喝的工作茶就来自婺源大鄣山,夏天发的降温茶叶,也是大鄣山绿茶。我们的二姐夫虽是领导干部,无论在职还是退休在家,都喝婺源大鄣山粗茶,他说,大鄣山绿茶,经泡。我先生有位高中同学是大鄣山绿茶的忠实用户,他从青年喝到古稀,只认大鄣山茶。搬到上海定居后,家添了台冰箱,专门放大鄣山绿茶,他说这样不串味,并把... [收起]
[展开]
10.10婺源美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跳入深潭,这一个个大小碧潭,好像大鄣山脉闪闪发亮的眼睛,欢迎

接南来北往的游客。

大鄣山卧龙谷,又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是婺源北部

屏障,属黄山余脉,是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更是一处金庸

笔下的世外桃源。主峰擂鼓尖海拔 1629.8 米,是婺源县内最高山峰。

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

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诗中最后一句告诉人们,

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

安江的分水岭。

由于大鄣山植被好,卧龙谷景区内负氧离子每立方米高达十万

个,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强健心肺功能的康养之地,我在林中和水潭

边不时驻足,深深呼吸新鲜空气,恨不得将身体里的废气全部排出。

好山,好水,出好茶。大鄣山还是“婺绿”名茶的重点产地。以

前上班时,单位里喝的工作茶就来自婺源大鄣山,夏天发的降温茶叶,

也是大鄣山绿茶。我们的二姐夫虽是领导干部,无论在职还是退休在

家,都喝婺源大鄣山粗茶,他说,大鄣山绿茶,经泡。我先生有位高

中同学是大鄣山绿茶的忠实用户,他从青年喝到古稀,只认大鄣山茶。

搬到上海定居后,家添了台冰箱,专门放大鄣山绿茶,他说这样不串

味,并把喝大鄣山绿茶的偏好,传给了在外企工作的儿子。我写这段,

并非为大鄣山茶做广告,因为我也爱喝大鄣山产绿茶,粗茶淡饭,这

是百姓的日子。

不知您游卧龙谷古木画廊区域,是否留意沿途的树木,虽是花岗

第102页

岩地貌结构,虽然石多泥少,悬崖峭壁间,却自然生长了许多天然灌

木林,这些从石缝里蹦出的树木,给人一种顽强向长的力量。你看那

株成为景观的“幼象树”,就长在岩石上,它的根扎在石缝里,根须

向下延伸,树梢向上挺拔,枝叶往外扩展,这种不畏恶劣环境所动的

姿态,让人油然生敬意,在眼下疫情频发,工作生活可能遇到困难和

拐点时,您是否能从这棵树身上得到启发,汲取力量?在“幼象树”

附近的游步道上,还看见一株在花岗岩上野蛮生长的树木,只见它的

根系象张开的“爪子”,每根“爪子”,又长出若干个细“爪子”,

好似铁钳一般有力,如同所向披靡的战士,紧紧匍匐在游步道边,没

有什么外力可以撼动它们的生长。我俯身看盘根错节的树根,树根已

将花岗岩团团围住,其中有一脉较粗的树根,遒劲如鞭,顺坡下坎,

钻入岩石,又探到草丛中,直到我看不见去向。我知道,它和它们的

伙伴正朝着水潭方向迈进,树和人一样,失去水的滋养,就会失去生

命之源。

也许卧龙谷的水养树,在这里还看见了许多连理树、合围树,这

些长相奇特的树,并未挂树名,也不知它们在卧龙谷呆了多久。树根

部,明明是一根主干,长到半腰,却分成若干笔直的树干,而且不分

主次,粗细相当。有三棵树干围成圈的,也有四棵树干并列的。有的

好似情人,也有的酷似兄弟和姐妹,眼下正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能

不能叫这些树“多子多孙树”啊?这些奇树,是自然天成,还是有意

为之?这里有我认识的楠木、木莲、无患子、构树,还有锥树、一剑

封喉等树木。更多的树木,叫不出名字。

第103页

在花岗岩地貌结构的卧龙谷,这么陡峭的岩石,人工植树,肯定

难活,我猜想是鸟类的功劳。千百年来,各类鸟儿在大鄣山繁衍生息,

大鄣山养育了鸟类,鸟儿们也以衔泥方式播撒树种,回馈大鄣山的养

育,使大鄣山植物种类繁多,造就了茂密的原始森林,编织了理想栖

息的伊甸园,我的说法,只是推测,不一定正确。

走到卧龙谷的下索道口,眼看就要到景区的滑索体验区,本想尝

试攀岩,也想玩玩刺激的溜索,还想再看看多年未见的白龙瀑和大龙

瀑。可惜,集合返程时间到了,只有恋恋不舍,留着下次再见。

第104页

诗画婺源 | 藏在酒杯湾里的汪口古村,一场没有蓄谋

的久别重逢

黄艳丽:女,网名:知秋意识菩提,上饶市作协会员,旅游博主,优质旅游自媒

体创作者,甘肃全域旅游内容云创作峰会内容云创作大使。

诗画婺源,似酒似茶,每个徽派古村都美得独到,值得行走。

藏在酒杯湾里的汪口古村,诗意归隐地

在江湾镇汪口村,藏着一个酒杯湾。从村东头航拍,江湾水、段

莘水在此交汇,像一只 U 形高脚酒杯,杯底部是俞氏宗祠,杯中盛满

汪口的文气、骨气和烟火气。

“古树高低屋,斜阳近远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莫非

诗人是清代旅游达人来过汪口,要不然又怎能写出如此契合的诗句。

先祖北宋朝议大夫俞杲,辞官归隐迁居永川河畔的这块诗意高

地,繁衍生息、耕读商儒逾千年。秉承崇文重教的朱子之风,自宋至

民国,教馆书屋如雨后春笋,“存舆斋书院”、“四宜轩”、“心远

书屋”、“岩筑山房”、“养源书屋”等,是“书乡”汪口的文脉标

注和人才孵化器。

第105页

沿着村中东西走向官路正街前行,家家门口贴家训,多是圣贤言,

句句入心,步步受教。

中秋佳节游故地,一场没有蓄谋的久别重逢

与婺源汪口的缘分,始于 2017 年深秋,和海外游学探亲的儿子

陪公婆去安徽祭祖,汪口是三代人返程之旅的最后一站。

五年后的中秋,再次踏入汪口老街,像是一场没有蓄谋的久别重

逢。熟悉的场景,依旧是枕山面水、临溪而居的村庄,街巷茶铺、酒

坊、布庄、伞铺鳞次栉比。不同的是少了儿子的陪伴,和熙熙攘攘的

游客,安静的村庄恍若隔世。

在徽雕大师俞有桂家,遗憾没遇见五年前采访过的俞老爷子,靠

一台缝纫机培养出 4 个儿子的俞广攀老人。

徜徉老街,掰玉米的奶奶,拔鸡毛的大妈,卖竹木的大爷,檐下

翘首的老人,身着汉服奔跑的孩子依次出场。鞭炮声起伏,汪口人正

杀鸡宰鱼过中秋,隆重的仪式感,小巷弥漫的烟火气,煽动着梦里老

家的脉脉温情。在三年特殊时期,有多少人一次次遥望故乡梦绕魂牵

俞氏宗祠,雕刻精美的江南第一祠

俞氏宗祠,家族文化的支点,撬动汪口人韧性、骨气和进取心的

地方。相传建此宗祠时,附近江湾村也建造了一座占地十亩的宗祠,

于是俞氏族人发誓:不与江湾比大小,只在细处下工夫。族人卯足劲

头,宗祠雕刻了 100 组鸟兽人物、渔樵耕读的精美图案,耗时 20 年

第106页

才完工,一不留神,成了当地雕刻艺术的顶流,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俞氏宗祠有三绝:一尘不染,蛛网不结,无燕筑巢。其奥秘在建

材为古樟木,燕虫自避,百邪不侵。汪口、江湾村里至今还有卖樟木

箱、樟木梳子和饰品的店铺,路过时老板娘正在直播卖货,吆喝声里

有浓浓的香樟味。

18 座码头 18 条巷弄,千年古埠繁华盛景

汪口村最大的奇迹,是由一个偏僻小村,华丽转身为明清时期的

重要水运商埠,靠的是恪守“以义取利”的儒商底色。18 条巷弄、

18 座水埠码头,商贾云集、帆影蔽日,数百幢徽派建筑翘角飞檐,

繁华盛景犹如当年装不完的河口古镇。

狭长的老街胡同,偶尔有三轮车咣当经过,踩车的都是老年人。

街上的商铺、老字号、客栈、菜馆,有的关门歇业,开着的也是生意

清淡。想当年有专用溪埠码头的裕丰号、悦来号等十几个老字号,可

都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久未下雨河流干涸,村妇们顶着烈日在埠头上洗涮,岸边栏杆上,

晾晒着衣服、黄豆、豆角干、辣椒干,又该晒秋了。妇人忙碌孩童嬉

逐老妪闲坐,思忖那些在外谋生,受限不能返家的人,是她们的丈夫、

父亲或孩子?她们是否和我一样,节日倍思亲,与独在异乡的游子,

在昔日一起走过的渡口,视频续航暌违数载的亲情记忆?

徽商重利轻“别离”,此事古难全。自古以来,闭塞徽州人不甘

受穷,深知走出去才有商机,才能改变命运。汪口是古徽州府陆路通

往饶州府的必经之地,又是水路货运的重要码头。汪口人靠船务运输,

第107页

贩运木材、茶叶、瓷器、盐粮等,做贸易流通生意发了财。

18 座河埠码头,连接村内 18 条村巷,官街青石板铺地,鼎盛时

120 家商号夹道。散落古巷数百幢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典雅大

气的俞氏宗祠,都是先辈们努力积攒下的财富。

匠人匠心,续写徽雕艺术传奇

诸多徽派古建筑遗存,精美繁复的俞氏宗祠,“无处不雕,无雕

不精”的耳濡目染,是引领汪口人走进徽雕艺术圣殿的启蒙老师。

在汪口最有名的乡村木匠,当属婺源三雕大师俞有桂,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婺源采风期间入住的丛溪庄园,

参观欣赏过的江湾萧江宗祠都是大师力作。一把灵动的刻刀,书写着

徽派建筑的辉煌,延续着徽雕艺术的传奇。

村中央摊位边的红衣大爷俞师傅,一边削着竹笔筒,一边推销手

工艺品。文友们拿起蔑刀争相效仿,讨教时还不忘拍摄,老人笑嘻嘻

不恼不怒,最后来一句大实话:买产品就是最好的宣传。说完还不忘

介绍自己,曾经上过央视《记住乡愁》栏目。

小巷一间安静的工作室里,一位中年人正在雕刻紫檀笔筒,做一

个花费一天多时间,加工费几百元。屋内摆放着自己的作品和藏品,

灯光下眼神专注,右手频繁更换刻刀,方寸间注入情感和心血,是匠

人的热爱,也是隐入尘埃的生计。

官街上,乡约所兼汪口老茶馆大门敞开,孩子们围在一起,等着

晚上和大人一起,在老茶馆里吃徽酥月饼赏月听徽剧,看热闹的草龙

第108页

灯。

婺源汪口老裁缝不挂广告挂家训,靠一台缝纫机培养

出两位徽雕大师

婺源汪口村因古埠名祠而闻名,古为徽州府通往饶州府的陆路必

经之地,又系婺源水路货运至乐平、鄱阳湖、九江等地的必经码头。

这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900 年前,俞氏祖

先从安徽歙县迁入汪口,励精图治耕读并举,儒商结合繁衍生息。

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虽经千载沧桑,但仍留下

了诸多历史遗迹,如俞氏宗祠、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养源书院、

存舆斋书院,足见其当年景象繁华。

初冬旅游淡季,小小汪口村 60 元门票确实有点小贵,当天游人

很少。村民沿一条狭长的老街临河而居,八十一岁的俞广攀老人,就

住在老街村口,土生土长独守老屋的俞师傅,见我们造访很是高兴。

老人有四个儿子,如今都已开枝散叶,瞧这全家福,一大家子真

是子孙满堂。

俞老先生做了一辈子裁缝,老人家硬是凭着一台缝纫机,用一针

一线培养出了四个儿子。

婺源自古是藏龙卧虎之地,出过不少徽商。让俞师傅感到骄傲的

第109页

不仅是自家人丁兴旺,家里还出了两个徽雕大师。三子俞有桂是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婺源三雕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得“中华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四子也是小有名气的省

级徽雕大师。

江湾萧江宗祠的大型徽派木雕,婺源县朱子步行街徽派风格改

造,都是俞有桂和他的弟子,凭着精湛的工艺,用自己的雕刻续写的

徽州传奇。尽管儿子们事业已是风生水起,老人在家却也没闲着,还

在守着缝纫机接些零碎活。

在裁缝铺厅堂墙壁醒目位置,挂着“敦厚忠信”的汪口俞氏族训。

和他相邻的四个儿子家及街坊邻居,家家门前都贴有寓意不同的

家训,这也是汪口村的一大特色。

婺源的宗族祠规乡贤家训,延续着一个家族的文化,铁路之父詹

天佑家族的詹氏家训、家约就各有十六条。素有“书乡”之称的婺源,

古往今来的纯良家风,世代相袭并得以弘扬,造就出代代俊彦也就不

足为奇了。

第110页

十分婺源三分色,自有七分人间乐

廖仲敏:广信区第一小学教师、专栏作家、《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有游记散文

发布于江西龟峰旅游、铜山微讯、稻花香里,有教育随笔见诸《教师博览》《江

西教育》《教师月刊》。喜欢发呆、思考和大笑,在行走中欣赏美景,在文字里

记录心情。

古村汪口过中秋

大自然总喜欢在秋天才悄悄打开它的颜料盒,信手一挥,人间便

即刻换了颜色。从一味绿到多味彩,或杏黄、赤红,或丹青、紫蓝……

缤纷绚丽,醉眼迷离。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便也总在这个时节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

秋的代言。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加上赤橙红黄的民间晒秋已然吸引了

众人的眼球。清晨,远山在薄雾的簇拥下缓缓露出脸庞,树林随朝霞

浸染着徐徐亮出腰杆。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的汪口,

便毫无争议地排在了我们此行婺源之旅的第一站。

汪口,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

古称永川,宋大观三年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所建。该村山环

第111页

水绕,风景秀丽,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

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 14 人,

出任七品以上官员 73 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 9 人,著

作达 27 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的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

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怀揣着对这份已知的深深敬意,我们步履轻轻地走在这文脉深

厚、意韵悠长的青石巷道里。导游介绍说身为 4A 景区的汪口相比别

的景点,最大特点就是原汁原味。即便游人如织,这里的百姓也依然

如常生活,一日三餐,和睦邻里,迎日出,送日落。村里的古山林、

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及众多的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

等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难怪我们都感觉不到丝毫的商业气息,相反,

人间烟火倒是别有一番蓬勃生气。

正值传统佳节——中秋,上午十时左右,就有不少人家已经在为

中秋饭做准备。处理宰杀过的鸡鸭,或清洗,或拔毛,埋头沉浸其中,

完全不受我们一众人目光和镜头的干扰。在一户门墙上标注有书屋字

样的老宅里,一对父女正在拾掇着两只肥美的螃蟹。我看得投入,想

象着待会就会诞生美味佳肴,肚子竟也发出了几声嘀咕。

也有端着器皿或挎着篮子的老人径自沿着墙角,悠悠走到河边去

洗刷。河水倒映着她们忙碌的身影,也照见了她们脸上褶皱难掩的喜

悦。再过一会儿,儿子或闺女就该带着孙辈们来过节了。有些时日没

见,娃娃们是瘦了还是胖了呢?人的一生,从渴求荣华富贵到祈盼身

心平安,到最后,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

第112页

也不时有孩童自家中蹿出,跑到了道上,跑到了村里的活动堂,

嘻笑玩闹着。见惯了生人的他们已然适应自如我们的到来,无论眉眼

亦或嘴角,并未显出半分羞怯,但其举止也绝不鲁莽。我们一行近三

十人七零八散地走着,也不曾见到有谁被他们碰撞。

约近晌午,果然有不少中青年男女现身青石路上,牵着孩子,提

着礼盒、袋子,言语着,笑谈着。与他们的脚步声声紧密应和着的是

各家屋里的锅碗瓢盆,也在齐力表演着一曲合奏。饭菜的喷香无影无

形,却使劲往我们鼻腔里钻,屋顶的炊烟则努力地往上飘,好似要飘

到半空后再回过身来俯视这人间况味。

我们继续行走,举着相机捕捉着这里的民俗风情,也感受着这里

的深厚传统。置身已有千年的村落,静观今人在上演团圆喜乐,我仿

佛在历史与现代中穿越。

而当我们正沉浸在被国内古建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的国家

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里聆听导游解说,细品文字介绍时,竟

还听见了阵阵鞭炮声。汪口人过中秋真是堪比除夕,也要如此庆祝。

我不禁一惊,岂知更为丰富的还有晚上的活动。一位村民热情地告诉

我今夜七点村里会有唱戏表演,唱的也是传统戏。纵然好奇,可惜我

们行程既定,无缘观看,不免一丝遗憾。

走出宗祠,正墙面右侧约三四米高的脚手架搭建齐整,竹竿围栏

密密麻麻,原来是有专人近期在修缮宗祠。

了解到汪口曾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二 00 二

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还在二

第113页

00 五年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以为,除了政府部门的不期

修缮与用心保护,更重要的,还有汪口村人自己的身体力行。任时光

流传,他们始终栖居于此,静守一隅,世代相传,生息繁衍,才造就

了今日的古迹完好,文脉流传。

古人的孝心有多浪漫?百寿花厅或许可以窥见

对思溪的好感其实是从遇见导游小俞开始。

午后的阳光散发着几分慵懒,恰如刚走下大巴的我,思绪还沉浸

在之前小盹时的梦里。想着已经看过了江湾的大气派,同样以明清古

建闻名的思溪还会有什么看头呢?

而小俞一开口,我立马来了精神。因为她的声音,不是那种往上

飘的刺耳的尖声,而是很平稳的,接近地表的女中音。语音标准,吐

字缓急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她的神态、步履与肢体语言,不是背

台词似地把一串文字倒在游客耳边就算,而更像是与一群亲戚朋友讲

述自家的故事。娓娓而谈,真情叙述,还不时与我们互动……

在她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下,我们踏入了思溪,走近了思溪,也爱

上了思溪。

思溪,一个位于婺源县城北偏西 19 公里的古村落,由俞姓建于

南宋庆元五年,距今已有 800 余年的历史。因地处清溪旁,故以鱼(俞)

水相依之兆而取名“思溪”。按小俞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这个村是俞姓

人建的村,村边的那条小溪原叫“泗水”,谐音“死”,而鱼(俞)

在死(泗)水里是不能成活的,因此,村子就以鱼(俞)思念汩汩清

第114页

溪而取名“思溪”了。

整个村子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嵌于锦峰绣岭之中,房屋群落与

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

虽然思溪村留存着的明清古建众多,但并非每一栋宅子都允许游

人进入。只有那些政府给予了一定经费并征求过主人同意的宅子,游

客才能参观。在小俞带我们参观的几栋官宅中,要论让我印象最为深

刻的,那一定非百寿花厅莫属。

百寿花厅,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位儿子献给母亲的大寿贺礼。

这位母亲姓甚名谁小俞只字未提,但说她生了五个儿子,有一个送给

了别的人家,另外四个都是顶顶厉害的大商人,我们就已经肃然起敬,

很是钦佩了。百寿花厅正是这老太太四个儿子中的老三投资所建,还

有村里的银库也是他开的。

花厅是旧时称呼,类似于现在的客厅,而且还不是主客厅,相当

于会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整个花厅的大门一共是十扇,暗示

着十全十美的意思。百寿,就是指这十扇门的锁腰板上雕刻着的一百

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我认得的有楷书、行书、隶书、篆书,其他

的就全不认识了。

以下是小俞的详细介绍。这十扇门上其实一共雕刻着的只有 96

个“寿”字。从外向里数,两边的前面各 3 扇门也就是 6 扇门,分别

每扇有 8 个寿字,合计起来就是 48 个。两边靠里面的各 2 扇门也就

是 4 扇,每扇门是 12 个寿字,合计起来又是 48 个。总共就是 96 个

“寿”了。因为每年来参观旅游的人多,大家每每听到这段时总忍不

第115页

住用手去摸摸这些个“寿”,为防止字被抠掉,有关部门后来就用玻

璃把整个腰板全框起来了。

那说好的百寿花厅,却只有 96 个“寿”字,剩余的四个在哪呢?

小俞真会卖关子,竟让我们自己找找剩下的四个“寿”。

我们都一筹莫展,不知从哪里入手。还是小俞自己指了指门的上

方,原来,在大门的上面,还分别刻着“福、禄、寿”三个字,其中

不就包含了一个“寿”字吗?97 个了。

接着小俞带我们抬脚进入客厅,再来到里面后厅,才发现门上果

真又有两个寿,只是它们的字形都更长了些,寓意长寿。真的是好长

的一个“寿”字啊!也禁得住大家的手摸,小俞建议我们每个人都摸

下,以后大伙都长寿。我不禁莞尔。

找到了 99 个寿,最后一个究竟藏在哪里呢?许多年来,这个未

解之谜都没有人能揭晓,直到 2000 年的时候,香港凤凰卫视去拍摄

婺源风光,直升机飞到了这个房子的上面,航拍镜头下,终于解开了

这个谜底。原来这房子的构造是一个“寿”字。

找到了一百个寿,故事也听完了,我们显然还意犹未尽。窃窃私

语议论着、感慨着、惊叹着。一代巨贾的雅致,一个孝子的用心,竟

然可以如此深含意蕴,浪漫温馨。

从后厅返回大厅,小俞继续为我们介绍起厅内两壁以及大门上的

各种木雕图案来。右壁是一排木雕窗棱,刻有头朝上扬的獾和垂首望

下的喜鹊,意思是欢天喜地。还有吕布貂蝉等人物的系列动态图,许

是光线问题,我看得不是很清楚,只听小俞说那些人物的头部都在文

第116页

革时期被红卫兵给削平了。有些没被削平的看起来有暗红色感的是主

人临场用红泥粘土抹过,才逃过一劫。

出了大门,我们又回过头来再次端详这百寿花厅,且聆听得更为

认真了。大门的左右两边,各有 2 个很大的镂空雕花。左边靠近墙的

是公狮子滚绣球,代表得财源滚滚。中间的荷花和仙鹤,代表着和和

美美。右边靠近墙的是母狮子抱小狮子,代表着家庭和睦,中间的也

是荷花与仙鹤,和左边一样。

接下来是门窗,左右两边的镂空雕刻分别是梅、兰、竹、菊,希

望后人们都跟四君子一样堂堂正正做人,以及琴、棋、书、画,希望

子孙后代能四项才艺样样精通。

如此精湛的木雕技艺,如此美好的图案寓意,这是要怎样的木匠

才能做得到啊?小俞介绍,修建这栋宅子在当时是花了 8 年的时间雕

刻,10 年的时间建成。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年日夜不休的劳作场面,

木匠是多么神情专注地在精雕细琢。

修建一座花厅就如此大手笔,这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是攀比从

众还是其他心理作祟?小俞告诉我们,原来在明清时期,受封建宗族

思想与乡土观念的影响,商人普遍富而不贵。因此,思溪村在外发展

的木商、茶商等,一旦有所积蓄,便会携资回归故里大兴土木,修书

院,建府第,创楼阁、祠堂碑坊,以及住宅等来光宗耀祖。直到如今,

思溪也有许多村民仍然住在祖辈修建的宅子里。包括我们参观的这

些。因此,思溪也被称为“儒商第一村”。

了解了这些,似乎也就不难理解每一栋古建的布局之考究,雕刻

第117页

之匠心了。看来,百寿花厅还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想要欣赏徽派建筑

的更多简约与奢华,质感与精美,我们还需要在思溪慢慢走,细细

看……

詹天佑故里高铁站(一)

柯援生:上饶市机关退休干部,爱好旅游,喜欢摄影。2014 年 11 月创建微信

公众号《信江人家》,主要发表原创旅游采风图文。

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到过多次了,记得最近

的一次是 2018 年春天陪远道而来的成都亲戚游览篁岭,再早一次是

2015 年秋天随团参观熹园等地。今年中秋节前一天有机会随同“三

清媚”采风团又一次走进婺源,这次跟以往不同的是从上饶乘坐高铁

到婺源,仅花了不到半小时就抵达婺源站,真是方便快速。

婺源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故里,但婺源直到 2015 年 6 月

才建成火车客运站,它是京福高速铁路、衢九铁路线上的一个枢纽中

型站。曾经孕育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的婺源人民,终于实现了“高

铁梦”,也使群山中的“美丽乡村 梦里老家”直通外面的世界,由

此,站前广场中央高高竖立着詹天佑塑像,成为理所当然的设计。此

外,广场两侧分别展现了制作茶叶和砚台过程的群雕,把婺源悠久的

茶砚文化展示在人们面前,也是非常好的创意。

第118页

丛溪庄园景色宜人(二)

中秋佳节期间,应婺源县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热情邀请,随上饶三

清媚赴婺源采风。邀请方安排采风团下榻秋口镇丛溪庄园,一群热爱

文学与摄影的人在这个美丽的庄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丛溪庄园位于婺源丛溪漂流景区,是由婺源县丛溪漂流旅游发展

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个乡村旅游度假区。庄园集养生度假、餐饮住

宿、会务接待、品茶会友、激情漂流于一体,设有高、中档客房百余

间,可满足宾客不同层次的住宿需求。丛溪庄园以徽派建筑风格沿丛

溪河两岸建造,庄园内外移步即景,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

绿水之中,举目环视,景色宜人,田园风光,鹰飞鱼跃,如临世外桃

源之境。

凡到外地采风旅游,总有早起晚归观景拍摄的习惯,置身在丛溪

庄园这样优美的环境之中,自然会留下影像,以作纪念。

徽州古商埠汪口(三)

位于婺源江湾镇西部的汪口村,建村于北宋大观年间,古名“永

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得名“汪口”。

汪口自古为徽商重镇,乃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

之路,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至乐平、鄱阳、九江等处

码头。明清时期,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系婺东北商业重镇。不仅如

第119页

此,自宋代以来,汪口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有进士 5 人、举人 2 人、

大夫 7 人、学士 10 人、著作 33 卷,是古徽州文化“亦商亦儒”的典

型代表。村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先后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作

为徽派宗祠代表,堪称古建精品。

徽商庄园思溪延村(四)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采风,我们行走的最后两个景点是中国传统

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思溪和延村。

思溪延村始建于南宋年间,有“儒商第一村”的美誉。作为古徽

商队伍中一支劲旅的婺源人,纷纷把当地盛产的茶叶和木材等商品运

销到外地经营,赚到钱后又纷纷把白花花的银子寄回来买田造屋,以

此光耀祖宗。思溪延村内至今依然较为完整的保存着 50 多幢清代商

人建造的古民居,被誉为“清代商宅群”和“徽商庄园”,成为今天

人们思古怀旧、旅游写生的好去处。

清华镇上彩虹桥(五)

彩虹桥位于婺源县清华镇上街,建于南宋,因袭唐诗“两水夹明

镜,双桥落彩虹”而名,历代均有维修。彩虹桥为五孔廊桥,全长

140 米,宽 3.1 米。桥墩以条状青石砌筑,平面状若船型,尖头迎水。

第120页

桥面为木构,上建六亭、五廊,顶覆青瓦,古朴简洁。彩虹桥是徽州

最古老、最具特色、最长的廊桥之一,体现了徽州古代建筑文化的精

髓,是桥梁建造上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彩虹廊桥与周边的古村落、青山、碧水、古驿道共同

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尤其是在晨雾、细雨、月色的衬托下更显诗

情画意,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也是婺水之上最具地标性

的建筑。2020 年 7 月,清华镇一带山洪狂泄、河水猛涨,水位迅速

抬升,彩虹桥东端引桥至二号桥墩之间的桥面被冲毁,当年 12 月动

工修缮,次年 5 月全面完工重新开放。

大鄣山中卧龙谷(六)

地处皖赣边界的大鄣山是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这里群

山环抱,森林茂密,山中有一条山谷,神秘且保持原始风貌,景观价

值独特,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名曰“卧龙谷”。

2003 年,卧龙谷被开发为高山峡谷风景区。卧龙谷以雄、奇、险、

秀而著称,峡谷长 3.5 公里,天然落差 730 米。丰水期这里急流汹涌,

轰鸣震谷;峡谷幽深,危崖峭壁;谷内瀑布众多,千丈瀑从落差 240

米高处悬崖绝壁凌空倾泻,奔泻的清泉穿行于岩石间;悬垂流蚀形成

深潭、彩池,阳光照射七彩交织,水动石变相映成辉,呈现一幅幅美

妙动感画面。遗憾的是,我们到此游览时,正是久旱无雨枯水期,水

少流淌缓缓,使山谷中少了奔涌倾泻的气势,却多了几分宁静。

第121页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七)

婺源秋口镇李坑村地处山谷,东端是个封闭的盆地,两条小溪从

盆地发源,两溪在村中心汇合,西流百米后再折入一条南北向的山谷,

山谷是李坑的风水要地。其北口为村的水口,两侧狮山、象山对峙;

西面的高峰叫“塔山”,山上原有文峰塔;东面稍矮的称“阁山”,山下

是文昌阁。而南口,即东西向山谷的西口有李氏宗祠,正对着村落。

沿着溪流,有条青石板砌筑的小路伸向村里。村内溪两岸均为高低错

落的老屋,溪流上悬卧着数十座石板、木板小桥,水中倒映着白墙黑

瓦,溪埠回荡着村姑的阵阵欢笑,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

画卷!

江湾非遗展示园(八)

岁月更迭,经过千年风霜演化而留存下来的那些匠心、民艺、风

物和雅趣,饱含了当地人的心魂和生命、情感和传承,这些被人们称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婺源江湾游览时,走进了“婺源非物质文化

遗产园”,打开非遗物语,更加深入地解读婺源的人文历史。婺源拥

有众多的非遗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就有绿茶制作工艺、

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歙砚制作技艺、徽剧、傩舞,还有一大

批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如板龙灯、豆腐架、抬阁、甲路制伞、徽菜、

第122页

小吃和糕点制作技艺等数十项。

美丽乡村梦里江湾(九)

位于赣东北边陲的江湾镇江湾村,是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一颗璀

璨明珠,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千年古村江湾,是萧江氏族聚居村落。自古钟灵毓秀,文风鼎盛,

自宋以来走出了明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

江永、著名教育家江谦等 38 名进士官宦和 21 位文人学士,留下传世

著作 94 部,其中 16 部选入《四库全书》。

江湾林木葱郁,清流蜿蜒,历史上曾是郡县古道上的商业重镇。

至今尚存御史府中宪第明清官邸和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以

及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滕家巷、添丁巷、明代剑泉

井等巷道建筑,依然透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遗韵。

第123页

江西婺源:卧龙谷,另一种温柔

姜光丽:江西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一路花开》。

“以前在这里就开始堵车了,疫情原因现在空荡荡的,还是堵车

的感觉好哇!”

旅游大巴转了几道弯,离开卧龙谷景区已经三五里路了,司机忽

然发出了一声感叹。

(一)

“一见杨过误终身。”

金庸祖籍婺源,卧龙谷景区题词是金庸亲笔。看见“卧龙谷”,

看见“金庸”,曾经也是武侠迷的我,脑海中忽然就蹦出来了这第一

句话。

进入卧龙谷,但见断崖,巨石,古树,粗藤。有细流从石缝中穿

越,又倾泻而下,溅起白色水珠,幻化成七色彩虹。

抬头仰望,狭长的天空,树很高,叶很绿,云很白,天很蓝。水

声和蝉鸣,更凸显了卧龙谷的悠远静谧。

树叶轻摇,洒落一地碎金,是大侠杨过刚刚落脚?清风吹拂,飘

第124页

来一阵清香,是小龙侠女裙裾飘过?

有人较真,直言翻遍金庸全集,没看见卧龙谷,只找到绝情谷。

而我觉得,《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那些缠绵悱

恻,爱恨情仇,都有可能是在卧龙谷中演绎。因为卧龙谷的山水情境,

足以支撑起浪漫如你,关于武侠关于爱情的所有想象。

杨过和小龙女,为什么不可以在卧龙谷相遇相爱?他们的旷世之

恋,早已超越了凡俗,亦梦亦仙。

(二)

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侠肝义胆,铁骨柔情。

这是我在卧龙谷,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想到的第二句话,它由

一连串意思相近的成语,堆砌而成,就像卧龙谷里杂乱无章的巨石,

或圆或扁,或躺或立,随遇而安,恰到好处。

这个秋天,有点特别。据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已进入

“极枯水期”。到水系源头卧龙谷一看,就知道了原因。 卧龙谷景

区地处大鄣山脉,大鄣山呈东西走向,属黄山余脉。主峰擂鼓尖海拔

1629.8 米,是鄱阳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大鄣山林木葱郁,森

林覆盖率达 90.7%,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卧龙谷的水,流入婺源星江河,一路向西奔腾,最后汇聚鄱阳湖,

可是春天那气势磅礴的瀑布,如今成了一根丝线,挂在宽阔的绝壁之

上,像一把低吟浅唱的独弦琴。

裸露的河床,根本不是床,只是谷底的巨石堆积。春夏雨季,万

瀑齐飞,激流冲刷崖壁,巨石撞击巨石,经大浪淘石,彼此较量,双

第125页

方势均力敌,实在无法撼动,才终于在秋天里,偃旗息鼓,暂且留驻,

养精蓄锐,各自安好,准备迎接来年春天再一次的对垒激战。

也因此,你很幸运地,见证了卧龙谷最真的情最诚的意。山脉是

她的骨骼,巨石是她的肺腑,细流是她的脉搏,古树是她的臂膀。

她曾经披肝沥胆,愿与你倾情相恋,在龙潭绝壁之上,为你“捧

上一颗真心”,无悔岁月,执著守候。只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历

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温暖柔软终于冷硬如刚,只留下这颗“石头心”,

虽已残缺破损,却依然笑迎春秋。

(三)

“不如归去,相忘于江湖。”

卧龙谷的潭真多啊,水可真清。潭水深幽,却细石可数,徜徉峡

谷,物我两忘,让我想起了这第三句话。

“江南第一谜谷”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是华东地区新兴的旅游热

点景区,摄人魂魄、沁人心脾的“水景”是卧龙谷最大看点。我从图

片中分享了卧龙谷春天瀑布的豪放喧嚣,但我更喜欢秋天卧龙谷深潭

的宁静与安详。

天然浴池,是卧龙谷景区进门后第一个深潭。相传卧龙谷藏有神

龙,从前每当大旱之年,乡民必到卧龙潭求雨,求雨之前必在此潭沐

浴净身,换上新衣以示诚心。卧龙潭,碧如翡翠,透似水晶,在阳光

的照射下,七彩交辉,水动石移,最深处达 12.5 米,而潭底不留任

何石块,却清晰可辨有一脚印,这是景区谜团之一。

龙凤双池,是悬崖之下上下游之间并列着的两个深潭,西边崖壁

第126页

上冲刷出两个圆弧形靠背,像极了鸳鸯浴缸。

静心池,柔美恬静的一池碧水,因颇有唐朝常建“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的意境而得名。

由于山涧溪水常流不断,悬垂流蚀成潭成池,卧龙谷才生成无数

个形状各异,玲珑剔透、晶莹透明的彩池、深潭,由于环境色彩的变

化和潭水深浅不一,水色变幻着墨绿、澄碧、青翠……

水墨江南,只此青绿。而我,荡漾在卧龙谷纯静的柔波里,早已

超尘脱俗,沉醉不知归路。

你准备好了吗?金秋的卧龙谷,正敞开心扉,温柔以待。

第127页

婺源,重逢如初见

陈群:网名易茗。江西上饶人,高校教育工作者,江西省高校摄影学会会员,喜

欢自然的纯粹质朴之美,惟愿在文字、音乐和山水间沉醉!

适逢中秋时节去了婺源。初识婺源是春天开满油菜花的江岭,后

来夏天是碧水淙淙的卧龙谷,再后来秋天是一树枫叶火红火红的石

城、晒着各种农作物的篁岭,及冬日飘着雪花的熹园。从春到冬,从

清晨的炊烟,到暮归的老牛,从山涧里流淌的一泓清泉,到林间飘过

的一缕雾气,婺源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幅乡村美景图,美的真

实,美的自然。

这里悠悠的古巷和斑驳的老屋追随着时光的足迹领略着岁月的

风情。这里的乡野朦朦胧胧的薄雾,笼罩着鲜绿的田野,忽明忽暗,

忽远忽近……戴望舒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

的雨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雨巷与田

园你不用选哪一个,婺源兼而有之。

踏在刻满沧桑的青石板,轻叩那被岁月磨蚀了的锈迹斑斑的门

环,幻想着古屋住着一个眉如翠羽的年轻姑娘,仿佛阁楼上飘着四溢

第128页

的墨香和久远的琴音。

站在小桥,一条小船划过,思绪随小船晃晃悠悠回到了从前,岁

月漫漫,曾经多少恋人曾在此驻足等候,在此期盼?弯弯的小巷通向

梦乡。那悠长的小巷和长满青苔的墙砖,是回不去的老时光。

走进老屋,杀鸡,敬酒,案桌上祭祖的供品早已摆好,中秋的婺

源装点了一份节日的气氛。李坑的糯米酒浓醇香甜,来上一杯,入口

醉人,米酒的甘甜芳香久留在唇齿之间。闲来温上半壶,浅斟慢酌,

在馥郁的酒香里,不知能释去心头几多愁绪。

村庄里穿行而过的路人,或谈笑或低语,行人不再匆匆,感受着

这份慢时光。你走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你。

汪口村口的大樟树守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彩虹桥水车缓缓低

吟,吱呀唱着古老的乡愁;卧龙谷倾听金庸先生描绘世外桃源般的眷

恋之情;思溪百寿花厅传颂着儿子对老母亲的孝心;俞氏宗祠等着你

的惊叹;敬序堂演绎着聊斋的故事;古老的廊桥,见证着村庄的历史,

蜿蜒的水,流向村子美好的未来。

任诗人有惊天生花的妙笔,又怎样把婺源来描绘,婺源的一山一

水、一廊一桥、一门一窗、一草一木,都会吸引你的目光,黏住你的

脚步,让你流连忘返。

婺源,永远的梦里老家,让人牵挂,期待重逢期待相见。像一首

歌唱道:“铺陈纸笔 ,情字里写满你,花开十里 ,翩翩为你”。婺

源似一位多情少女在屋檐下期待听一场雨与你相遇,痴痴等你。

其实,最美的风景,不在辽远的远方,而在相逢的此刻。这个中

第129页

秋我与婺源重逢,亦如初见,依旧美好。

这个中秋我与婺源相逢,看花赏水,穿堂望月,十五月起时,撷

取一抹水染的月色揣回来,珍藏这份恬静和美好。

念悠幽之思溪,贮浪漫于满怀

章翠英: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会员,自媒体。

朋友,你喜欢婺源吗?总之,我是非常非常喜欢的。要不,我怎

么会在 7 月末刚陪儿子来玩了两天,在中秋节和教师节喜相逢的双节

里,又放下本应和家人的团聚,和三清媚各位老师大咖,来到婺源过

一个别有意义的节日呢!

我喜欢婺源的小桥流水人家,喜欢这的白墙黛瓦马头墙,喜欢这

的亭台楼阁长廊,喜欢她的奇峰异石古树,还有她的溪涧驿道幽谷,

更喜欢她的纯朴民风和尚学精神……这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溪

一河,一房一屋,一人一物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古朴,那么宁静,仿

佛历经沧桑,却又不失亲切,是那么的宽容,那么的祥和!

两天里,脚步匆匆,行程满满。我们游了千年古埠汪口,唯一

5A 景区江湾,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徽州古村李坑,金庸笔下的人间仙

境卧龙谷,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彩虹桥,最后一站是《聊斋》影视

村思溪延村。而今令我印象较为深刻最为怀念的是思溪。

第130页

记住思溪,怀念思溪,可能跟思溪的“思”字有关,也可能跟给

我们解说的导游有关。

导游,姓金,女性,40 左右,齐耳短发,中等个头,形象朴素,

语言朴实,口音纯正,态度亲和,说话风趣,讲解透彻,娓娓道来,

思溪的古建,历史,文化,故事,犹如思溪里的水缓缓流淌……

她告诉我们,思溪村建于南宋,距今已有 800 余年历史,是俞姓

始居建村的聚落,现留存的大多是 2~300 年的古建筑。村庄里有 300

多户,1000 多人口,75%村民姓俞。村边的小溪原叫“泗水”,谐音

“死”,而鱼(俞)在死(泗)水里是不能成活的。因此,以鱼思念

汩汩清溪而取名“思溪”。

思溪村落依山傍水,它背枕青山,面临清溪,与自然景观融为一

体。房屋与环境巧妙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进思溪,须过通济桥。它是进入村庄的必要入口,也是整个村

落的水口和重要咽喉。过去,婺源人崇尚风水,认为水口是一个地方

的门户,即“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他们认为,水就是财富。守住

水口,就是守住民生,守住财富,守住幸福。

此桥由村人俞建亨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距今 600 多年,桥长

22 米,宽 3.8 米,桥体结构和构造简洁,没有过多雕饰。曾多次倾圮,

多次维修。河中央的桥墩结实,尖尖,呈燕嘴型,遇上洪水季节,水

往两边分流,有利于减少水流对桥身的冲击。东端墩尾有个八面如来

神柱,镇桥保平安,后面还供奉着禹王牌位,村民每年朝拜,向它祈

祷不要发大水。 或许是因为桥本身的坚固结实,也可能是村民的诚

第131页

心和信仰感动神灵,今年 6 月 20 日的洪水泛滥,婺源好多地方的小

桥被冲毁,但此桥却完好无损。

通济桥也叫风雨桥,桥上部有木椽青瓦结顶,廊内两侧设有扶栏

靠凳,这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村的公共交易中心(聚会场所)。 盛

夏,人们聚拥在桥上纳凉歇晌,河风习习,碧波送爽,舒心凉快;冬

天,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晒太阳,阳光照耀,温暖惬意。 他们一边看

风景,一边谈天说地。什么新闻呀,八卦啊,全部从这桥上传出。导

游幽默地说,此桥是村里的新闻发布中心,也是地下情报中心。

婺源山多路窄,思溪村里,小车无法穿行进出。村民结婚嫁娶,

新娘或坐花轿,或由新郎背着新娘走。相比名贵时尚的宝马香车,新

娘身穿红袍或披白色婚纱,在唢呐声声,鞭炮齐鸣中坐着花轿或由亲

爱的人背着,一起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是不是更甜蜜更幸福,那是

一种怎样的浪漫呢?

走入村子,旁边米酒店里散发出一阵阵扑鼻而来的清香,店家老

板娘大声吆喝着,热情招揽生意,“婺源米酒,甘甜香醇,免费品

尝……”,让好些人直流口水,流连忘返。有的直接进店喝上两杯,

感受舌尖上的甜美!

沿着青石板路一路前行,溪边或屋旁,三三两两,错落有致地分

散着些外地来的美院学生。他们来此写生,一个画架,一组颜料盒,

多色彩笔,或蹲或坐,以水蘸笔,就地取景,一幅幅灵动、飘逸的水

墨江南画,便从笔尖流泻而出……成了游人眼中的一大风景!

行至巷口拐弯处,见每个墙角都被磨去了一个三公分左右的角,

第132页

墙角平平,没有棱。众人很是不解,金导告诉我们,这是方便女孩子

坐轿或防止小孩子顽皮奔跑时不小心被磕到碰到。削去一个角,与人

为善,与己方便,这叫“拐弯抹角”,也叫“礼让三分”,第一次真

正读懂和领悟到这两成语的来历及深刻含义。邻里乡亲之间谦逊互

让,和睦相处,不亦乐乎!

思溪村,被称为徽州“儒商第一村”。他们勤耕俭读,亦儒亦商。

明代时,曾在这里建了一座“魁星楼“,就是保佑子孙后代顺利通过

科举之路步入仕途,以光宗耀祖。据说,“魁星楼”建成后不久,村

里相继出了三个大夫。分别是一个中宪大夫(正四品),一个朝议大

夫(从四品),一个奉政大夫(从五品)。思溪村的古建筑,是明清

时期徽商队伍中一支劲旅的婺源人,他们把家乡的木竹,茶叶等物产,

运销到外地经营,足迹遍及全国。一旦有所积蓄,就会携资返回家乡

来大兴土木,营建祠堂、府第、住宅等建筑。思溪村现有居民,他们

大多居住在祖辈们经商致富后建造的祖屋里。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古建是俞氏第十二代老宅“振源堂”,它是通

奉大夫俞士英祖居,建于清嘉庆年间,该建三雕(石雕,木雕,砖雕),

雕雕精致,图案精美华丽,图幅含蓄隽永,寓意深刻。好多地方保留

着它的原汁原味,至今尚有后代居住。

大门为石门枋,正中雕的是门当和户对,门面砖雕精致,门罩翘

脚飞檐;屋内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造,平面基本上是以天井院落

为单元的内向方形布局。这些精美的砖雕,装饰了房屋的大门,并通

过各种具体形象,借用谐音,含蓄表达了古代人民百姓美好的愿望和

第133页

寄托。 石雕,主要装饰在住宅大门前的石鼓,庭院漏花明窗等处。

头顶的“八仙过海“,“吕布戏貂蝉”,《西厢记》里的才子佳人等,

他们或坐或站或行或止,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这些木雕刀法精湛,

层次分明,纹理细腻,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只可惜文革时期好多人物头,身体部位被削平,被铲除,令人扼腕痛

惜!

第134页

婺源的秋,色

廖素燕: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会员,个体自媒体。

秋意尚在犹豫,高温的叫嚣声言犹在耳,大约这一年已去的那些

日子,实在有些跌宕,因此翻出日历,发觉临近中秋,竟顿了两秒,

正愣着,手机想起,敬爱的毛会长发来信息“亲爱的,去婺源过中秋

否?周五去,周天回”短短几字,眼前的琐碎烦恼瞬间消失,思绪穿

越入梦…

秋天,一年中最有韵味的季节,瓜熟蒂落,作物丰收,鸿雁启程…

婺源,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地方,村村如画,步步皆景,不紧不慢…

三清媚,一群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灵动,活泼的女子,踏上高铁,

25 分钟路程,抵达丛溪庄园休整一晚,便开启了一场浪漫的秋色婺

源梦幻之旅…

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一次婺源,而作为上饶人的我们,我觉得

一年至少该去一次,看过婺源春天的无限“生命力”后,不知有多少

人和我一样,想一睹婺源的秋色。

第135页

汪口——一个藏着徽雕艺术宝库的水绕古建村庄

汪口村处在正东的江湾水与正北的段莘水合口之西岸,村前碧水

汪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取《诗·周南·汉

广》江之水矣”意,又名“永川”。

汪口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始建于大观年间,距今有一千一

百余年历史,如今已是一个拥有五百余户、一千七百多人口以俞姓为

主而居的徽州古村落,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

早在明清时期,汪口喧闹繁华,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帆影蔽日,是

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乡区域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水运商埠。虽经

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卧龙谷——金庸笔下的世外桃源,保留着完全原始风貌。

卧龙谷景区地处大鄣山脉,是鄱阳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旧志》谓大鄣山为“钟灵发脉之地”,婺源文运昌盛,人才间出与

“山脉来龙,胎毓钟灵”有关。

彩虹桥——去了婺源,连西湖都不用去了。

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造型优美且不说,刮风下雨也能

供人休息,坐在彩虹桥内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一不小心几个小

时的时间就溜走,实在太惬意了。

思溪延村——徽商聚集地,石雕、木雕、砖雕,雕雕经典。

第136页

思溪延村由思溪和延村前后两个村落组成,思溪河流从延村前流

过,整个延村犹如一竹排依偎在思溪河畔,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处处

相连。几百年代这里出了不少商人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

等地经商再后来经商致富的人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书院创建了

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所以这里除了欣赏美景,也可以看看每家每

户门前的家训,听听这里流传的故事。

优美生态和农耕文明接纳了文化、保护了文化、传承了文化。在

婺源,“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楹联随处可见,脍炙人

口、深入人心。

婺源古建筑文化精美绝纶,独具徽派特色的古建筑遍布乡野,是

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李坑、思溪、理坑、

延村等明清古民居群保存完好,古风依然,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在婺源风光当然不止这些因为这里一步一风景,这里还有江湾—

婺源唯一的 5A 最中之最,李坑—一个静心休憩的空间,篁岭—层叠

瓦房的晒秋场,瑶湾—乡村中的“鼓浪屿”,晓起—别具韵味的古文

化生态村。

此时的婺源,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宁静,没事就和家人,朋

友来婺源吧!

第137页

生活中的美,用文字表达心中所感。

潘建英:网名桐木朱雀,上饶市铅山人,高校教师,尝试用文字记录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

森林覆盖率达到 82%,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如是赞美

他的家乡婺源。

2022 年的中秋,一群爱好文学的女子踏上婺源这个质朴清雅的

古镇。两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我们到了李坑、江湾、汪口、卧龙

谷、彩虹桥、思溪延村等景点。李坑的小桥流水,江湾丰厚的徽州文

化底蕴,思溪延村的田园风光和徽州儒商第一村,卧龙谷里斑驳树影

下和清澈水潭边的幽静,飞泉流瀑,奇巧的岩石…让我感叹婺源如此

秀美,环肥燕瘦,浓妆淡抹,各有千秋。而于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汪

口。

汪口,古称永川,位于婺源东部,因其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村

子始建于宋大观三年(1110 年)。时年,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

杲携家族搬迁到此地并定居下来,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子一面依山,

第138页

三面临水,婺源的母亲河星江河由东向西迤逦延伸,呈 U 字形环绕着

村子,河水澄碧如玉,明净柔美。水的两侧青山耸立。电影《闪闪红

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撑竹排的取景点就在

婺源汪口村。

这里是原生态的山水,这里山清水秀,天然去雕饰。

这里,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中,与层层梯田,缭绕

云雾相映在一起,从高处望去就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

这里,有典型的徽派古建筑,保存完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

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

这里民风淳朴,文风鼎盛。

我们下车步入村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那两只相望的石狮,

威严而温馨。

继续前行,沿着河边一路的青石板路面,欣赏着一路旖旎秀丽的

青山绿水,我们走进古村老街。老街里,古村的建筑依山而建,面河

而立,户连户,屋连屋,有民居、有府宅、有书院、有商铺、有祠堂……

这些房屋均为典型徽派风格,整齐的粉墙黛瓦,高挑的马头墙,古朴

的高宅深井四合堂,错落有致,美观典雅,更有门楣窗扇、梁架天井

上精美的砖木石雕,让我们叹为观止,流连其中。

村里所有建筑都由几十条幽深狭长的小巷隔开,又由这些小巷相

互连接,每个巷子里都可四通八达,巷子都有名称,有鱼塘巷、水碓

巷、酒坊巷、柴薪巷、赌坊巷、夜光巷、油榨巷…….我们漫步在这

第139页

清幽的古街,通过这些巷子的名称,透过每条直通溪埠码头的巷道,

依稀感到汪口昔日的繁华。

据《婺源县志》载,汪口古为重要的水陆码头,“通舟止此”。

明朝时,明政府在汪口设立了一个“驿站”,用于传递官方文书和物

资。大多数进出婺源内陆地带的物资、人员,都必须在汪口村驿站交

替。船只至汪口便不再朝里面走,就地装卸货物或换船换车。作为重

要的水陆码头,汪口迅速繁华起来。明清时期,汪口商业繁荣,店铺

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18 座码头通过 18 条古巷连着 60 多条

纵横伸展、错落有致的小巷,人声鼎沸,繁荣祥和,一度被称为“千

烟之地”。

数百年的繁华之后,随着公路、高铁、高速公路的修建,汪口不

再是交通要道,渐渐褪去了繁华,但依然秀美,沉淀了更多的恬淡古

朴,有天生丽质少女的轻灵,也有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沧桑。

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口前都有一句家训,以铁皮牌匾钉在门外,

上面还写着家长姓名,内容皆为忠孝勤俭尚学等,让人感觉和善儒雅

之风迎面而来。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养源书屋,感受着古朴的墨韵书香,

据说,俞氏一族崇尚文学,亦儒亦商,亦耕读并举。历史上这里文风

鼎盛,人文蔚起,人才辈出。经科举中进士者有 14 人,出任七品以

上官员 73 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 9 人著作达 27 部,还

走出了一大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汪口,

历史上曾被称为“书乡”。2007 年该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第140页

村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俞氏宗祠。整个祠堂青石板铺地,飞檐翘角,

雕工细腻逼真,精美绝伦。俞氏宗祠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

库”,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两侧有花园,

园内种有几棵千年树龄的古桂树,枝繁叶茂,桂花含香绽放,香飘十

里。

漫步在一条条清幽的古巷,看着斑驳的墙壁与剥落的门楣,秋日

的阳光倾洒在小巷里,舒适而惬意。我突然想,若是在雨季来到汪口,

细雨中,撑着一把油纸伞,徘徊走在雨水浸润中的青石板路上,两侧

墙壁青苔斑驳,迷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是怎样一副唯美、清

丽的画面,怎样的意境啊?

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宁静的画面。

窄窄的巷子里,常看见门口路边几盆月季,红白相间,含羞敛首,

静悄悄地绽放。路边两条大黄狗趴在地上睡觉,人经过都懒得抬下眼。

屋前草丛里几只羽毛鲜艳,活泼泼的大母鸡,在四处找着虫子吃。桥

下几只鸭子在闲庭信步。

老人悠闲的坐在门口石条上,有的奶奶边纳鞋底边有一句没一句

地唠着嗑。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靠着门,笑眯眯地看着自家孙子

和小伙伴在巷子里玩耍。女人在门口摘菜,准备午餐。几个孩童坐在

石块上复习功课。村间设有茶亭,铜壶烧水,瓷碗泡茶。婺源的茶水

清甜解渴。路边石板路上有待晒干的春笋、黄豆、辣椒……

第141页

从古巷走向河边,会看到一个个用木篱笆围着的菜园地,园门上

挂着牌子,写着某某的菜园,菜园里有茄子,辣椒,豆角,南瓜……

还有些不知名的小花,菜地里干净整洁,一派生机盎然。

河边三三两两妇女在洗衣服,一下一下用木棒锤打着衣裳。几个

小孩在河边捡起鹅卵石往河里扔,河水清澈,成群的小鱼在水里嬉戏,

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偶尔飞过几只白鹭,拍打着翅膀掠过河面……

我恍惚间想起小时候老家院子里,爷爷在家门口守望着我放学回

家,奶奶牵着我的手去菜园地,院子里邻居大爷奶奶们乘凉聊天,还

有很和蔼的那个做竹篾手艺、天天一大早挑着担子去集市卖篾器的隔

壁家奶奶,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小河边,妈妈和阿姨们在河边洗衣服,

我们小孩在河边摸小鱼,朝河里扔石头玩,有时比谁扔的远,有时比

谁可以吃几碗,乐趣融融。

明明是第一次来到汪口,却在这里有如此多的似曾相识,感到这

么亲切,如遇到久违的故乡,享受到一份难得的安宁,似乎可以在里

面安然倘佯。不知汪口这青山碧波,加一壶不凉不烫的婺源茶,曾抚

慰了多少人的乡愁。

漫步在这临水古街,突然想到汪曾祺老师的散文:我以为最美的

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

读书……还有一段:开间茶馆吧。在某一个临水的地方,不招摇,不

繁闹,有一些古旧,一些单薄,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遗忘,这些都不

重要,只要还有那么一个客人,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将一盏茶喝到

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第142页

一晃眼,两个小时的汪口村旅游结束了。我从汪口古街出来上车

后,身边的文友告诉我,她上车前去了趟出口处的卫生间,发现边上

草地上居然盛开着几簇彼岸花。我开心地欣赏着她拍的花儿照片,心

里懊悔着怎么自己上车前没一起去趟卫生间呢?

汪口的韵味适宜慢慢细品。可以一个人来,也可以和家人朋友一

起来,可以住在临水的房子,品一口婺源皇菊,看山边云卷云舒。这

里的山水能让人忘却尘世喧哗,觅得乡愁,守住心安。

期待再游汪口,品徽派古居,品绿水青山的灵动,品繁华褪却后

沉淀下的古韵和从容,品粉墙黛瓦里栖身的惬意,品碧水环流、精耕

细作的田园生活,重温久违的乡愁,再加一壶酒或一壶茶,一竿纶, 一

棹春风一叶舟……

第143页

前世的彩虹桥,今世的遇见

戴时姿: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出生婺源,爱好文学。

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一袭彩裙,跑在一座长长的廊桥上,桥

下一池清水,竹影婆娑。是虚幻,是梦境,还是前世遗留的记忆?

——题记

心归处是故乡

有人说,离开了,那个地方就不再属于你。老天知道,我听后心

里的惆怅和忧伤有多深。我的故乡,虽然离开你已经很多年,但是,

那个梦里老家,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萦绕。我知道, 心归处是故乡!

故乡,她依然念我如初,一如我对她魂牵梦萦。

当踏上清华这块土地时,激动的心情已经按捺不住。久违又熟悉

的乡音传来,几名手拿编织袋和斗笠的村妇匆匆从我们身边走过,大

声谈论着今天该去收割哪一块田。她们的脸上波澜不惊,内心只有秋

收冬藏,她们在这里见惯了像我们这样只顾拍照的游客,也从容淡定

地面对我们手里举起的手机,只是我暗自怀有饱满的热情,把她们每

第144页

个人都臆想成我的表亲,迫切地想拉住她们的衣袖,打听一下我那亲

外婆的亲妹妹的亲女儿到底嫁到了清华的哪条街?

初秋的下午,云淡风轻,稻浪翻滚,站在这座“中国最美的廊桥”

的彩虹桥上,我静静感受微风吹过脸颊。抚摸着木质的栏杆,感受岁

月赋予它厚重的沧桑感在指尖慢慢流淌。

行走彩虹桥上,它依然如梦境中的清澈秀逸。此刻,我仿佛穿越

到了前世,进入了幻化后的世界,物我两忘,天地间虚实不分,不知

今时何日。

“中国最美廊桥”前世今生

据县志记载:清华的由来出自“清溪萦绕、华照增辉”古老的题

词,地理位置属赣、皖、浙三省要冲,因其便利的交通位置成为婺源

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清华也曾是婺源置县的首设县治。商贾云集,

水陆昌盛,“吴楚舟楫俱集于此”逐渐形成了一条号称“五里古街”、

被誉为婺源第一长街的清华古街。

历史悠久的清华镇为婺源的大镇,“四坊、九井、十三巷”这些

曾经的繁华都已过眼云烟,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父亲称他小时候

曾经在清华古街上还看到过几个石头做的牌坊,依稀看出曾经的辉

煌,可惜到文化大革命后很多都被毁坏。

唯有清华古街上这座惊艳世人的彩虹桥,依然成为清华镇最闪耀

的明珠,它经久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展示着古人令人叹服的建筑

智慧,被列为古徽州保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廊桥。

第145页

关于彩虹桥的来历,据县志记载在北宋时期,清华镇商贸繁荣,

但此处并无石桥,来往百姓、商贾都只能靠舟船摆渡,遇上天灾人祸,

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村里有位善人胡宏鸿下定决心在此建造一座

石桥来改变百姓的出行。怎奈当时他个人能力有限,拿不出建桥的这

笔巨额开支,于是断然削发为僧,取法号济祥,四处风餐露宿为建桥

募化捐资。

三年辛苦后,资金筹备完成,胡宏鸿邀请同乡技艺最高的匠人胡

永班开始选址建桥。历时四年合理布局,精心施工,终于建成这座根

据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两句诗为廊桥取名的惊世廊桥

“彩虹桥”。

彩虹桥上青石为顶,五廊六亭,四墩五孔,墩上为亭,亭廊相连,

亭略高于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亭中宽阔处设有佛台、石桌、石

凳,廊的两侧有栏杆和长凳,可供往来行人观赏驻足休憩,神龛里供

奉着三个人物,中间治水英雄夏禹,左边僧人胡济祥。右边乡绅胡永

班。彩虹桥用杉木百根,不施油漆,不经雕琢,原原本本,十分简洁,

为的是便于后人永世便利的修缮。

今天的人们何其有幸,可以 360°无死角地欣赏这座“中国最美

的廊桥”,不仅会被它超高的外在颜值所打动,更会被它奇特,精美

的建筑智慧所折服。桥墩的前端形状,桥墩的跨度以及桥墩的建筑方

式都暗藏玄机,很有讲究。据传在第二个青石堆砌而成的桥墩燕嘴上,

还有过一座经幢,在第三个桥墩里安放了一头铁铸水牛……古人建筑

第146页

处处彰显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思想,细微之处无不体现出古人们高深莫

测的大智慧。

走下彩虹桥,古老的水车磨坊还在见证着历史,儿时母亲做事时

总是把我带在身边,她在水碓边劳作的身影也牢牢的印在我的记忆

里。

一湾碧水旁挂着灯笼的渔舟荡漾其中。身穿彩衣的女子婷婷立于

桥上,或飘然跨越在彩虹桥下的一排石磴上,翠竹摇曳,人入了画,

景入了心,人景相融,前世今生,人生的此岸和彼岸在桥头“吱呀呀”

的水车声中轮回了又轮回。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彩虹廊桥,旦古之美,斑斓如梦,世

事的更迭,唯家乡抵得过岁月的尘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