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国家对外贸的重
视程度空前提高,提出外贸体制改革先行一步和积极引进技术、利用外
资、扩大出口等一系列的工作要求,出台一系列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和促
进对外贸易的政策与措施,对外贸易进入新的阶段。1979年 8月,国务
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扩大
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成为继 7 月决定设立深圳、珠
海、汕头和厦门出口特区①后的又一个重大推进开放进程的举措。中共
慈溪县委根据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结合慈溪实际,于 12月建立慈溪县
对外贸易局,与县对外贸易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政企合一,
提升对外贸易在全县工作中的地位。当年,慈溪出口商品 28种,出口商
品收购总额1487万元;1980年达到2050万元,比上年增长37.9%。②
1982 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全县“两户一体”代表会议、全县财
贸工作会议,推进外贸工作。县对外贸易局进一步更新工作思路,转变
对外贸易工作方式,形成了“既抓大商品,也不放松小商品”的市场发展
格局,在原有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扩大鳗苗、沙蚕等小商品的出口,
以小商品更高的换汇利率,为国家增收外汇。同时,社队企业开展灵活
贸易的策略,开始进行来料加工业务。1980 年 11 月至 1982 年 7 月,慈
溪工艺美术公司暨掌起工艺雕刻厂与香港汉华行签订 4 批骨石雕来料
加工合同,开创“三来一补”③的先河。
1982 年后,县委更加重视外贸出口工作,出台更多政策举措;而慈
溪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又给外贸扩大提供了保证。当年,县外贸公司
直接出口的农村多种经营商品有 20多种,占全县出口总额的 46.8%。④
县委还利用已有优势,发掘一批新的产品出口。1983年 4月,慈溪首次
出口鲜蒜薹至日本。6 月,首批鲜杨梅空运至香港地区。是年,粮油食
品类、纺织品类、土畜产类、轻工业类、工艺品类、五金矿产类、化工类、
机械类八大类出口商品全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全县外贸出口商品 80
①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② 华克明:《在慈溪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慈溪县
人民政府文件,1981年3月21日。
③ “三来一补”,系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贸易补偿的统称。
④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外向型经济发展概述》,慈溪市招商局,2017年12月。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