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发布时间:2022-9-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A WHITE JADE INCENSE BURNERQing Dynasty (1644-1911)14 cm (5 1/2 in.) wide Provenance:A Taiwanese private collectionLiterature:Jade: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1998, no.85Exhibited: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Jade: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wan, Autumn 1997The Bowers Museum of Cultural Art, Jade: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7 September 1997-1 March 1998The Houston Museum of Natural Scie... [收起]
[展开]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A WHITE AND RUSSET JADE 'MYTHICAL

BEAST' AXE

Ming Dynasty (1368-1644)

16 cm (6 1

/4 in.) high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明 · 白玉紅沁瑞獸紋斧

斧白玉質,質地細膩,受沁而呈現紅褐色,深沉肅穆。斧

型佩首鏤雕瑞獸,身軀細長,回首而望,莊嚴威武。玉

斧以細線刻分割,上部素面無紋,中部為獸面紋,長眉

圓睛,下部線刻回紋蕉葉紋,紋飾復古,追求商周氣韻。

斧,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是權力地位的象徵。此玉斧為明

代精品,追求復古之風,製作精美,頗具古意。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

HKD: 230,000-350,000

USD: 29,500-45,000

1664

第105页

A WHITE JADE INCENSE BURNER

Qing Dynasty (1644-1911)

14 cm (5 1

/2 in.) wide

Provenance:

A Taiw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Literature:

Jade: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1998, no.85

Exhibited: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Jade: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wan, Autumn 1997

The Bowers Museum of Cultural Art, Jade: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7 September

1997-1 March 1998

The Houston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Jade: Ch'ing

Dynasty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3

April-7 September 1998

HKD: 500,000-700,000

USD: 64,200-89,900

清 · 白玉仿古雙獸耳方爐

取優良白玉料材,玉質細膩,溫潤亮澤。爐呈仿古扁方鼎式,長方的折

沿上配有鈕蓋,莊重威嚴。爐身弧壁漸斂,兩側立獸耳,高浮雕,若橫

空出世,爪勁鱗張,威猛異常,氣度不同凡響,氣勢渾然一體。爐身淺

浮雕獸面紋形象,兇狠霸氣的古代神獸仿佛在此再度蘇醒,起到驅妖辟

邪的功效。爐底分立四柱足,上部飾弦紋。器物造型周正古拙,端莊大

氣,嚴謹工整,體形雖不大,但均氣韻非凡,秀拔超群,置於廳堂或擺

於書房案前,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配隨形木座。

來源:台灣藏家珍藏

出版:《清代玉雕之美》,台北歷史博物館,1998 年,編號85

展覽: 台灣歷史博物館,《清代玉雕美國巡迴展》,1997年8月

美國加州寶爾博物館,《清代玉雕美國巡迴展》,1997年9月7

日-1998年3月1日

德州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清代玉雕美國巡迴展》,1998年

4月3日-1998年9月7日

1665

本拍品的出版物

第106页

A WHITE JADE CARVING OF A MYTHICAL

BEAST

Mid Qing Dynatsy

7 cm (2 3

/4 in.) wide

HKD: 50,000-70,000

USD: 6,400-9,000

清中期 · 白玉瑞獸

此擺件選用白玉雕琢而成,玉質瑩潤細膩,深具油脂光澤,局部帶皮,

皮色明豔喜人。依其形設計圓雕一隻伏臥狀瑞獸,凸眼闊鼻,脊背凸

起,花尾分叉,四肢收於腹下,身上陰刻少量卷雲紋。整器刻劃生動細

膩,琢磨精到,線條流暢自然,造型端莊,小巧別致,把玩趁手,可作

為紙鎮或筆架,頗為難得。

1666

第107页

A WHITE JADE SEATED FIGURE OF

SHAKYAMUNI

Mid Qing Dynatsy

11.7 cm (4 5

/8 in.) high

Provenance:

A 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HKD: 150,000-200,000

USD: 19,300-25,700

清中期 · 白玉釋迦牟尼坐像

此尊釋迦牟尼坐像以整塊白玉雕成,玉質勻淨瑩潤。結跏趺坐,雙手於

臍前持禪定印。頭頂滿布螺髻,螺髻刻畫分明,面龐豐腴飽滿,額有白

毫,修眉細目,雙眼略向下視,直鼻,雙耳下垂。下頜柔潤而豐滿,神

態慈祥柔和。身著雙領垂肩袈裟,衣緣紋褶刻畫細緻,曲線自然流暢。

此件造像簡潔生動,造型端莊,質感極強,所用玉質上乘,神情表達準

確,比例勻稱,動態舒展,富有立體感,品相一流,具有極高的藝術

性,為清中期佛教造像的上乘之作,值得供奉珍藏。

來源:歐洲藏家舊藏

1667

第108页

AN INSCRIBED JADE TABLE SCREEN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16.8 cm (6 5

/8 in.) wide

清乾隆 · 張照款陰刻填金黃庭經玉板

玉板又稱玉版,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貴的典籍,特指上有圖形

或文字,象徵祥瑞、盛德或預示休咎的玉片。此板白玉製,色澤瑩潤。玉

板開料平整,琢磨精細。其上陽刻《黃庭經》,筆觸描金,琢刻細緻規

整。《黃庭經》是道教經典,敘述道家養生修煉之說,魏晉時期極為流

行,它包括《黃庭外景經》和《黃庭內景經》,統稱《黃庭經》。其在中

醫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解剖學以言養生,是醫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財產。

此件玉板所刻為《外景經》中「黃庭中人衣朱衣,關門壯龠蓋兩扉」等內

容,尾落「黃庭經臣張照敬臨」。整件雕琢精緻,內容高雅脫俗,玩味無

窮,不可多得。本品當為乾隆時期張照供奉內廷時敬獻乾隆皇帝之玉冊。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南婁縣人。

清藏書家、書法家、戲曲家、書畫目錄整理者。康熙四十八年進士。雍正

十一年(公元1733年)官刑部尚書,乾隆七年,歷官至刑部尚書,供奉

內廷。乾隆時大書法家,常為乾隆皇帝代筆,擅長行楷書,是書「館閣

體」能手。性地高明,深通釋典,詩多禪語。書法初從董其昌入手,繼乃

出入顏、米,天骨開張,氣魄渾厚。兼能畫蘭,間寫墨梅,疏花細蕊,極

其秀雅。嘗作白描大士像,寥寥數筆,而法相自佳。著天瓶齋書畫題跋、

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齋帖。卒年五十五。

HKD: 650,000-750,000

USD: 83,000-96,000

1668

第110页

A YELLOW JADE WATERPOT

Early Qing Dynasty

6 cm (2 3

/8 in.) dia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9 November 2018, lot 319

HKD: 60,000-80,000

USD: 7,700-10,300

清早期 · 黃玉水丞

此水丞取材黃玉,質地溫潤,色如蒸栗。素面無紋,內部掏膛挖空,器

口內斂,短頸,溜肩廣腹似球狀,敦厚圓渾,底部外凸圈足。整器琢工

精緻,拋光溫潤,技法嫺熟,自然流暢,高雅古樸,是清早期不可多得

的文房佳品。

來源:倫敦蘇富比,2018年11月9日,拍品編號319

1669

第111页

A PALE CELADON JADE 'DRAGON' VASE

19th Century

30 cm (11 3

/4 in.) high

Provenance:

Tsui Museum of Art, Hong Kong

十九世紀 · 青白玉龍紋瓶

該件拍品以青白玉為材,玉質細膩,瑩潤光亮。瓶體浮雕龍紋,龍

體健碩,龍頭雄健,龍尾似獅尾,霸氣威猛,氣勢逼人。淺浮雕雲

紋漫布瓶身,一側雕蘭花高及瓶肩。器形端莊優美,各部比例合

宜,製作規整,刻畫清晰,既體現上古紋飾之氣韻,又流露天朝盛

世之雄姿,極近裝飾之妙。清乾隆時期,仿古玉器的製作從數量到

品質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乾隆皇帝熱衷於收藏,加之平定回部後

掌握了和田玉料的來源,為仿古玉器的製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乾隆

皇帝特別看重仿古玉器,在其御製詩及御製文中都有所表現。此件

青白玉雕龍紋瓶選材精緻,雕刻精美,堪稱佳器。

來源:香港徐氏藝術館

HKD: 350,000-450,000

USD: 45,000-57,800

1670

第115页

AN INSCRIBED WHITE JADE TEAPOT

Ming Dynasty (1368-1644)

23.8 cm (9 3

/8 in.) wide

Provenance:

A Taiw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D: 300,000-500,000

USD: 38,500-64,200

明 · 白玉詩文茶壺

在明代眾多的玉雕製品中,玉茶壺是出類拔萃的特色玉器皿之一。明代

玉壺的造型受瓷器等工藝的影響,改變了玉雕中的仿古風格,圖案更加

豐富,造型有多種多樣的變化,有幾何造型、如扁圓寬腹形、扁圓多角

形、長方委角形、八方形等,也有仿生造型,如蓮花形、荷花形、竹節

形等,多飾吉祥圖案,宮廷使用的玉執壺則多雕有壽字。此件玉雕茶壺

為蓮花形,蓋和器兩部分組成,壺作圓形口、高圈足,口、足沿飾回紋

一周,壺身如盛開的蓮花,外層的花瓣上雕刻詩文,壺蓋圓形鈕,鈕下

回紋一周,浮雕六開光,內飾「囍」等吉祥紋飾,前肩緣設短流,把柄

浮雕螭龍紋。整件玉質細膩溫潤,造型準確,設計水準較高,且加工精

緻,是明代按照實用器設計的陳設精品。

來源:台灣藏家珍藏

1671

第116页

A WHITE JADE 'LINGZHI' BRUSH WASHER

18th Century

17 cm (6 3

/4 in.) wide

Provenance:

A French private collection

HKD: 800,000-1,200,000

USD: 102,800-154,800

清十八世紀 · 白玉靈芝洗(帶原座)

靈芝,別名赤芝、木靈芝、靈芝草。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美

好、長壽的象徵,所以又有「仙草」、「瑞草」之稱。靈芝作為中國歷

史上特有的祥瑞之物,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在中國許多古建築、亭台

樓閣、古典服飾、傳統器物上,都能發現有關靈芝的形象。

靈芝洗,白玉色澤溫潤。洗取整料雕琢而成,器形端莊典雅。洗體琢如

意形狀,膛壁規整勻淨,敞口平唇深腹,口沿作如意靈芝之形,折轉圓

潤,對稱而工整,外壁以高浮雕、鏤雕手法精鐫靈芝,靈芝姿態各異,

鮮活靈動,寓意祥瑞。底部刻環形輪紋,稱做「瑞征」或「慶雲」,同

樣視為吉祥如意的象徵。器形和紋飾相結合充分展現了吉祥的含義,設

計巧妙。洗屬文房用具,可貯水,以備研墨、洗筆之用。 明清時期,

玉洗較為繁榮,以玉為之,使之不再具有實用價值,轉而成為文房陳設

雅賞之器,頗具匠心。此玉洗配紫檀底座,琢磨技巧精湛,是清代玉雕

之珍品。

來源:法國私人收藏

1672

第118页

A PALE CELADON JADE 'CHILONG' PENDANT

Mid Qing Dynasty

7 cm (2 3

/4 in.) high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HKD: 80,000-120,000

USD: 10,300-15,400

清中期 · 青白玉人物螭龍佩

佩以青白玉雕琢而成,白似凝脂,光潤瑩人。 圓雕與鏤雕兼具,厚片

狀。琢出騰雲螭龍,攀雲回顧,螭龍之姿剛勁有力,刻工豪放。螭龍一

側有一玉人,作攀登狀,緊貼于螭龍身旁。此器雕工精細,刀法嫺熟,

規矩優美,是清中期玉雕的精美之作。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

1673

第119页

A CARVED WHITE AND BLACK JADE

'BUTTERFLY' PENDANT

Mid Qing Dynasty

5.8 cm (2 1

/4 in.) wide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HKD: 80,000-120,000

USD: 10,300-15,400

清中期 · 黑白玉巧雕蝶形童子轉心佩

轉心佩以蝴蝶為造型,兩翼中部鏤空轉心童子,為典型「一團和氣」之

造型。此珮以黑白玉巧雕而成。玉佩為厚片狀,雕作展翅欲飛的蝴蝶

形,轉心雙童為和合二仙,寒山拾得作雙髻童子狀,滿面含笑。而此

珮之轉心一為白色,一為黑色,正是以玉之黑白二色巧雕而成,對比鮮

明,富含匠心。和合二仙,是民間傳說之神,以「盒、荷」諧音「和

合」,寓意手足相親,夫妻和睦,家和萬事興。以蝶戀花形式出現,更

是平添了幾分生氣,以物喻人象徵追求幸福美好。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

1674

第120页

A JADE 'LONGEVITY' DISH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37.2 cm (14 5

/8 in.) wide

HKD: 20,000-30,000

USD: 2,600-3,900

清 · 五蝠捧壽玉盤

「乾隆年製」四字二行篆書款

玉盤橢圓形,撇口,淺圈足。內璧口沿一周淺浮雕飾蓮紋。碗內心繪製

「五福捧壽」紋,碗心圖壽紋四周飾五蝠紋及祥雲紋,是典型的清代

紋飾。「五福捧壽」中的福指福氣、幸福。五福之稱源於《詩經》中

的《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

考終命。」此紋飾雕刻於盤上,寓意多福多壽。外壁光素無紋,底部落

「乾隆年製」四字篆書款。此盤以瑩潤的白玉製成,質料與紋飾相得益

彰,雕刻精美,是難得一見的精品,不論雕工、架構、吉祥寓意等,皆

有獨到之處,值得珍藏。

1675

第121页

A JADE RUYI SCEPTRE

Qing Dynasty (1644-1911)

14.4 cm (5 5

/8 in.) long

Provenance:

Tsui Museum of Art, Hong Kong

清 · 嵌銀絲三鑲玉如意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

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為舊時中國民間用以搔癢的

工具,流行全國大部地區,大約出現於戰國之時,又稱「搔杖」。

目前所見的古代如意,多為明清所製,而以清代為最多。此時的如

意已沒有實用功能,只是一種象徵吉祥的陳設品,形狀像長柄鉤,

鉤頭扁如貝葉,常被作為禮品饋贈友好。此三鑲玉如意,長形波

曲,線條流暢,首、腹、尾三處鑲以白玉為飾,浮雕松木、波浪、

人物、舟船紋飾,柄身嵌銀絲文字。這種組合的裝飾手法,是明清

工藝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而本件又是當中的佼佼者。其玉質細潤,

溫潤通透,雕工精緻,線條流暢。銀絲嵌錯其間,使器物平添了一

分神秘之美。此件三鑲如意,作為清代典範型制,凸顯著清代宮廷

追求古雅、精緻、新奇的審美趣味。

來源:香港徐展堂舊藏

HKD: 100,000-150,000

USD: 12,800-19,300

1676

第122页

A YELLOW JADE 'CHILONG' PLAQUE

Qing Dynasty (1644-1911)

9.2 cm (3 5

/8 in.) high

清 · 黃玉螭龍牌飾

玉牌黃玉質地,潤滑如凝脂,局部受沁,沁色自然。牌呈扁平長方形,兩

面工,紋飾相同。周身出廓雕螭龍紋,龍攀爬於牌頂部,昂首前視,凸目

寬吻,體態扭動,矯健有力。底部作如意雲頭紋。整器製作精湛,造型飽

滿,打磨圓潤,料工俱精,為清代玉牌上乘之作。

HKD: 60,000-80,000

USD: 7,700-10,300

1677

第123页

A YELLOW JADE RETICULATED 'MYTHICAL

BEAST' PENDANT

Early Qing Dynasty

6.8 cm (2 5

/8 in.) high

HKD: 60,000-80,000

USD: 7,700-10,300

清早期 · 黃玉鏤雕瑞獸紋佩

黃玉質,色如蒸栗,包漿油潤,局部有褐色沁。器體扁平,片狀,兩面

紋飾相同。採用鏤雕工藝,頂部作靈芝紋,圓形邊框內作瑞獸紋,兩隻

瑞獸相向而立,一隻為仙鳥,一隻為玉兔搗藥。下部碾成繚繞祥雲。整

器選料極佳,刀工精湛非凡,細部雕琢一絲不苟,仿古亦不失新意,構

思巧妙,寓意佳吉,頗具匠心。

1678

第124页

A CARVED JADE 'DRAGON' SEAL

Late Qing Dynasty

12 cm (4 3

/4 in.) wide

清晚期 · 玉雕交龍鈕印璽

交龍即為兩龍蟠結的圖案。落於後肢之上。此件印璽,青白玉材質,印面正

方,四壁光素。璽面圓雕交龍鈕,造型為兩龍背對盤踞,軀幹遒勁,雙龍四

爪粗大有力,緊抓印臺頂面,滿雕龍鱗,鬚髮飄揚、凜然生威。

HKD: 50,000-70,000

USD: 6,400-9,000

1679

第125页

A WHITE JADE 'MYTHICAL BEAST' SEAL

Qing Dynasty (1644-1911)

4.5 cm (1 3

/4 in.) high

HKD: 150,000-200,000

USD: 19,300-25,700

清 · 白玉獸鈕印

印文:「內府圖書」

印章白玉質,質地溫潤細膩。該印為方形底座,印章鈕圓雕成玉獸,獸

與底座之間可穿繩繫掛。獸呈蹲坐狀,昂首前視。獸身體健碩,肌肉隆

起輪廓清晰。細琢獸面,五官分明,圓目闊鼻。雕工細緻,獸的鬃毛、

尾巴均以陰線表現,細節刻劃均一絲不苟,將獸表現的形貌生動。底刻

印文:「內府圖書」。整印佈局沉穩,氣韻高雅,精光內斂,為難得一

見的白玉印。

1680

第127页

AN IMPERIAL SPINACH GREEN JADE DISH

Jiaqing Six-Ch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796-1820)

26.1 cm (10 1

/4 in.) diam.

Provenance:

Earl Heenan, Detroit, liaison officer with a Chinese artillery

battery in 1943

HKD: 50,000-70,000

USD: 6,400-9,000

清嘉慶 · 碧玉盤

「大清嘉慶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碧玉又稱瑪納斯玉,是「軟玉之王」和田玉的一種,乾隆中期被宮廷廣

泛使用,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吸收、糅合外來藝術手法,創造出極具

時代特色的玉器藝術品。

碧玉盤侈口,口緣平磨,弧腹斜收至底,圈足,底刻「大清嘉慶年製」

楷書款。盤不飾一紋,遵循「大玉不琢,良材不雕」的原則,雖光素無

紋,但其天然形成的紋理,足以構成盤內外壁的花紋,猶如飄渺的水墨

山水畫一般奇幻。整器造型規整,打磨精細,玉質完美內斂,質地堅

實,具有收藏價值。

來源:美國底特律Earl Heenan 先生舊藏

1681

第128页

A JADEITE SADDLE RING

Qing Dynasty (1644-1911)

2.3 cm (7

/8 in.) wide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30 October to 1 November 2000, lot

715

HKD: 80,000-120,000

USD: 10,300-15,400

清 · 翡翠馬鞍戒

馬鞍戒始於清朝,人們為著紀念騎馬打天下的英雄,以飾用玉馬鞍戒面作

緬懷。此件馬鞍戒由翡翠製成,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翡翠因

其美麗和稀有,在乾隆朝早期到中晚期的短短五六十年間就從鮮為人知的

一般玉材一躍成為價值超過和闐美玉的「玉石之王」。上等質地翡翠不

需再施雕琢,而全以翡翠本身天然成色取勝。整件規整沉穩,通體光素

無紋,樸素典雅,簡潔大氣。翡翠選材上乘,質地堅實細密,其色晶瑩通

透,飽滿潤澤,高貴華美,同時流露淡雅清秀氣息,是為上品。

來源:佳士得香港,2000年10月30日-11月1日,拍品編號715

附香港玉石鑑定中心有限公司證書

1682

香港玉石鑑定中心開具關於本品的證書

第129页

A JADEITE SEATED BODHISATTVA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4.6 cm (1 3

/4 in.) high

HKD: 120,000-180,000

USD: 15,400-23,100

清乾隆 · 翡翠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在釋迦牟尼佛涅盤後至彌勒佛降生人間前這段

時間內,六道一切眾生皆由地藏菩薩來教化。曾發「地獄不空,誓不

成佛」的宏願。此尊地藏王菩薩,面相方圓,雙眉彎曲,與鼻相連,雙

目微閉,嘴角帶著祥和的微笑,面容寧靜智慧,慈祥莊嚴。頭頂素潔無

發,現大比丘相。左手結說法印,結全跏趺坐於束腰仰覆式蓮花座上,

規矩姿態端莊慈祥,蓮花座上下緣飾兩圈連珠紋飾,兩層蓮瓣舒展。身

著交領式袈裟,腰間系腰帶,衣褶富有質感,線條流暢優美。整像比例

協調,質地精良,為一尊不可多得的翡翠菩薩造像。

1683

第134页

A CARVED JADEITE 'PHEONIX' TEAPOT

Mid Qing Dynasty

17.5 cm (6 7

/8 in.) wide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25 October 1993, lot 1011

清中期 · 翡翠高浮雕鳳首壺

鳳首壺,翡翠雕琢,翡翠質地通透亮麗,其整體設計奇巧,雕琢細膩精

美,作天雞壺形式。蓋上以高浮雕技法刻以鳳凰銜纏枝牡丹作鈕,花枝輕

盈花頭嬌豔,意寓富貴不斷。壺身亦高浮雕飾鳳凰花卉圖,鳳凰斂翅,棲

息於牡丹花枝上。花枝以鏤空雕琢而成,刀法明快,玲瓏剔透,與器物渾

然一體。以鳳頭作流口,目視前方似要引頸高歌,神韻雕刻生動,此壺作

為清代翡翠雕琢藝術品生產高峰期的代表之作,彰顯了此時高雅的審美趣

味和精湛的琢玉水準。

來源:香港佳士得,1993年10月25日,拍品編號1011

HKD: 1,200,000-1,800,000

USD: 154,800-232,000

1684

第137页

妙物心鑒

Lots 1685-1802

Curio: The Beauty Of Chinese Antiquities

金石文房意趣專題

第139页

妙物心 鑒

—王  博

    妙物妙悟

在中國藝術理論中,「古」的含義除了對傳統的崇尚,更是一種含蓄耐讀的藝術趣味。而「高古」這一衡

量中國藝術格韻的標準則始於對「古意」的追尋,將「古」與「高」相連,更強調境界的超越。中國藝術格韻

中的「高古之境」正是從這種時空無限性的超越中闡釋其獨特的精神內涵。

古人對於「物」有著獨到的見解,總會在滿足基本的使用屬性後賦予其更多精神層面的訴求。書畫、

瓷器、文房……不外如是,即使古樸厚重、氣節長存的青銅器也不列外。古人將法度森嚴的青銅器稱作「吉

金」。以吉金來鑒古,既是深刻而壯闊的主題,又是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歷代王朝將先秦的「二帝三代」作為

一個理想化的政治與文化「符號」加以想象與追憶。伴隨著禮樂制度的日漸成熟,青銅器承載起道德標準、政

治秩序,成為了社會制度的具象化身。人們對青銅器的鍾愛與研究一脈相承至今,文字、藝術、道德準則,都

與上古青銅文化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血脈關聯。

李公麟在《考古圖》中說:「聖人製器尚象,載道垂戒,寓不傳之妙於器用之間,以遺後人。使宏識之

士,即器以求象,即象以求意,心悟目擊命物之旨,曉禮樂法而不說之秘,朝夕鑒觀,罔有逸德。」

呂大臨在《考古圖》中也說:「觀其器,誦其言,形容彷彿,以追三代之遺風,如見其人矣。」

除禮樂制度的建設之外,在宋代文人看來,三代「仁義禮樂之教」的重要載體就是那些被孔子描述為「鬱

鬱乎文哉」的儀禮與器物。因此王安石說:「先王所謂道德者,性命之理而已。其度數在乎俎、豆、鐘、鼓、

管、弦之間,而常患乎難知。」在他們的邏輯中,三代古物的「象」中蘊含著超自然的「性命之理」與「不說

之秘」,唯有「朝夕鑒觀」,才能「追三代之遺風」,而「罔有逸德」。

對事物意境的追求甚至引發了一種類似宗教的技法——「觀」。「觀物」一詞出於宋代大儒邵雍( 1011—

1077) 的《皇極經世書》,此書的《觀物內篇》和《觀物外篇》認為「人亦物也」,「我與人皆物也」,從而

通過「觀物」———觀天地萬物尤其是作為「物之大者」的天地本身———就能獲得人生之理,此之謂「以理

觀物」。

「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謂之理者,窮之而後可知也; 所以謂之性者,盡之而後可知也; 所

以謂之命者,至之而後可知也,此三知者,天下之真知也。」

觀禮、觀物、觀妙,古人的智慧在於通過自身素質的錘鍊將心外的物質世界與心內的精神世界和諧的聯接

起來,而這聯接的橋梁可以大至星辰大海,可以活至花木魚鳥,更可以是居內案頭的某件妙物。

第140页

妙物心鑒

論歷代人物之盛,六朝難有其匹。日本近代詩僧大沼枕山有言:「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

世相的不堪,使儒學一統的局面式微,玄學興起,佛學漸隆,促成了士人群體的自覺和個體的解放。玄學標舉

超越,專任自然,極具審美色彩和藝術精神,成為六朝士人最為推崇的價值觀念。六朝士人身體力行,他們棲

止園林,呼朋引伴,清談宴飲,詩文書畫,忘情琴棋,崇尚隱逸,最能彰顯這一人生觀。遂使六朝文藝如繁花

競放,熠熠生輝,不唯光映一時,更可燭照萬世。

這瀟灑超脫的風尚流淌千年,古人寄情山水,玩賞妙物,以慰古懷。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

道:「故余自閒日,遍考鐘鼎卣彝,書畫法帖,窯玉古玩,文房器具,纖細究心。更校古今鑒藻,是非辨正,

悉為取裁。若耳目所及,真知確見,每事參訂補遺,似得慧眼觀法。……時乎坐陳鐘鼎,幾列琴書,帖拓松窗

之下,圖展蘭室之中,簾攏香靄,欄檻花研,雖咽水餐雲,亦足以忘飢永日,冰玉吾齋,一洗人間氛垢矣。」

「天地間無一物不是妙物,無一物不可成文,但在人意捨取耳。」歷史不會為何物駐足,歷經千載,流傳

至今的都是福緣深厚的妙物。有緣妙人得之,陳於居內,置於案頭,觀賞把玩皆為妙事。妙物,妙人,妙事,

杯酒輕歌,逐浪千年。

眼前感同身受的衣食住行與內心若隱若現的煙霞丘壑,都是簡單的相互支撐,卻又變換莫測,瑰麗萬千。

背負眾多精萃的洋洋妙物,一直是中國文化藝術長河中的跳躍浪花,承載和牽系著一個民族的心靈世界。不僅

是單純的物盡其用, 更直抒胸臆,投射了理想中的大千世界,而最重要的是它連接了心外無限的天地與心內無

限的可能,使詩性的中國文化在意境的參悟中不斷傳承與發揚。妙物眼前,滿目琳琅,有人追求奇巧,有人追

求法度,但那妙物本身自有一種高遠清明的氣象。古人追求的是不似人間的純淨,是尚在「有情」與「無情」

之初的灑脫。那種曼妙,介於莫測與宿命之間,在「有我」與「無我」之外徘徊。

是次專場遴選妙物數十件,奇峰跌宕,多姿曼妙。採採流水,蓬蓬遠春,太華夜碧,人聞清鐘,觀物,觀

妙,觀心,以慰君懷。

第142页

AN ARCHAIC BLACK

POTTERY EWER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20.6 cm (8 1

/8 in.) high

Provenance:

Jiu Ru Yuan collection, acquired in the 1980s

文化期·黑陶鬹

龍山文化的陶器是繼大汶口文化發展起來的,是我

國新石器時晚期文化的代表,距今有4000年歷史。

鬹是古代炊具。此件三足鬹,長流沖天,敞口,收

頸。繩紋柄從頸部連到袋形足上。三個袋形足成鼎

立之勢。袋形足上大下小,將整個鬹架起,不僅支

放穩重,而且受熱面積大,體現了古匠師的聰明才

智。其表面黝黑光亮,是原始先民以滲碳之法製

成,造型規整而精細,胎體纖薄,保存完好,得之

不易。

來源:香港九如園珍藏,購於20世紀80年代

HKD: 10,000-15,000

USD: 1,300-1,900

1685

第143页

AN ARCHAIC BLACK POTTERY TRIPOD

EWER, GUI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19.4 cm (7 5

/8 in.) high

Provenance:

Jiu Ru Yuan collection, acquired in the 1980s

HKD: 20,000-30,000

USD: 2,500-3,800

文化期·黑陶單耳袋狀足鬹

鬶身使用泥質黑陶製成,整體造型似一昂頭欲飛之鳥。口沿微敞,一側

往上突出為鳥喙狀的長流,頸部粗長,腹部圓闊,其下承以三個袋狀

足,頸腹之間有繩狀鋬手,腹部有明顯火燒的痕跡。有趣的是頭部還加

塑有一雙眼睛,十分生動。器物表面沈穩光亮。本件黑陶鬹挺拔秀美,

色黑似漆,熠熠發光,造型簡約而富設計感,呈現龍山文化中鳥崇拜的

代表作品。

來源:香港九如園珍藏,購於20世紀80年代

1686

第144页

TWO ARCHAIC RED POTTERY

TRIPOD 'FACE MASK' EWER, GUI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The largest, 17.5 cm (6 7

/8 in.) high

Provenance:

Jiu Ru Yuan collection, acquired in the 1980s

文化期·紅陶人首袋狀足鬹兩件

人首袋狀足鬹兩件,人首與鬲渾然一體。鬹敞口,一側有

柄,三個袋形足上大下小,將整個鬹架起。三個袋形足成鼎

立之勢,通身飾有繩紋,極具裝飾性。

來源:香港九如園珍藏,購於20世紀80年代

HKD: 20,000-30,000

USD: 2,500-3,800

1687

第146页

A PAINTED POTTERY CONJOINED JAR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38 cm (15 in.) wide

Provenance:

Chang Wei-Hwa & Co., Taipei

HKD: 20,000-30,000

USD: 2,500-3,800

文化期·彩陶雙連罐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陶器,主要分布在黃河上游及其支流

湟水、洮河、莊浪河流域,渭河上游的天山、武山一帶和寧夏南部等地

區,河西走廊僅限於永昌市以東地區。半山類型的製陶業直接繼承馬家

窯類型,工藝嫻熟,器物主要以泥條盤築法成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

皿主要有小口細頸壺、貫耳小口壺、細長頸瓶、淺腹盆、曲腹鉢、雙耳

罐、單耳罐、帶嘴罐等,雙連罐則較為罕見。雙連罐,兩者並列,於腹

壁處相連,圓腹平底。泥質紅陶,紅衣黑彩,器表滿布波浪紋,器內分

別繪製前肢上舉的蛙紋,蛙紋頭部內有乾坤,其內又裝飾急速運動的飛

行狀器物,造型別緻,構思新穎,彩繪線條古樸流暢,風格獨特,對研

究原始社會的生活習俗和制陶藝術有重要價值。

來源:雲中居舊藏,台北

1688

第148页

AN ARCHAIC BLACK POTTERY

'EGG SHELL' STEM CUP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15.2 cm (6 in.) high

Provenance:

Chang Wei-Hwa & Co., Taipei

文化期·黑陶杯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當中原和西北地區的彩陶工藝衰落之

後,在黃河下游和東部沿海的廣大地區,興起了另一種文

化,這種文化以出現較多的黑色陶器為其特徵,所以稱為

「黑陶文化」。黑陶工藝製作,已經採用輪製。製陶工藝

由手工的泥條盤築到輪製,是一個極大的技術革新。它使

所製器形的口、腹、底皆趨於正圓的形式。此件陶杯上端

為碗形杯身,中為橢圓形杯腹,上有竪長條鏤空裝飾,杯

柄呈鐘形。通體黝黑。杯壁修整平滑,可以看到因快輪制

陶而形成的弦紋,製作規整,簡潔大方,富有設計感,是

難得的黑陶珍品。

來源:雲中居舊藏,台北

HKD: 40,000-60,000

USD: 5,100-7,600

1689

第149页

AN ARCHAIC BLACK POTTERY

'EGG SHELL' STEM CUP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19.5 cm (7 5

/8 in.) high

Provenance:

Chang Wei-Hwa & Co., Taipei

文化期·黑陶杯

這件黑陶杯,器口微微外撇,杯身呈鐘形,下接杯柄,

杯柄呈圓柱形,中空,柄部鏤有矩形錐孔,下承喇叭

形底座。器表漆黑黝亮,整器胎薄體纖。龍山黑陶以

「黑、薄、光、紐」為特徵,黑指它有烏黑的色彩;薄

是指器體很薄,所以又有「蛋皮陶」之稱。光是指它有

光澤的器表;紐是器物多有穿繩或手持的器物耳或蓋

紐。黑陶杯完美地體現了上述特點,代表了新石器時代

晚期鮮明高超的製陶技術。

來源:雲中居舊藏,台北

HKD: 60,000-80,000

USD: 7,600-10,200

1690

第150页

AN ARCHAIC BLACK POTTERY

'EGG SHELL' STEM CUP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21.5 cm (8 1

/2 in.) high

Provenance:

Chang Wei-Hwa & Co., Taipei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1691

文化期·黑陶杯

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已經掌握了封窯技術,陶窯也有很大的改進,例如

火口很小,有窄深的火膛,這能增加窯室的溫度,也便於在燒時封閉而使

之還原,提高器物的燒成硬度,並產生灰或黑的色彩效果。這些因素,形

成了黑陶工藝的特殊藝術效果。黑陶的陶胎灰黑色,用紅黑彩進行裝飾,

不易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由於這種局限,黑陶工藝在造型上卻是別具一

格。如果說彩陶工藝是以彩繪裝飾見長,黑陶工藝則是以造型取勝。此杯

造型複雜,分為三部分:上端為鐘形杯身,器口微微外撇,下接杯柄,杯

柄上有竪長條鏤空裝飾,杯柄呈圓柱形,下承圓底座。整器樸素無華,使

人感到一種節奏的美。

來源:雲中居舊藏,台北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