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一板一眼,为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的
人。笔者从未见过先母大笑,也极少看到
先母流泪。
相同的,一是为人诚信:先父是口无
遮拦,许多话脱口而出,但不打诳语;先
母则不多话,所说都信而有征。二是两人
都好客,喜欢朋友:笔者幼时家中经常有
一两位先父单身朋友居住,多半是在换工
作青黄不接之时,随时来随时走,时间有
长有短。我家从不很富裕,但先父是如果
有一块钱,就给朋友五毛。这些对于一个
家庭主妇是一件为难的事。但先母对这种
事,不但从无异议,而且和这些朋友都相
处极融洽。有一位于姓朋友,在天津、上
海、苏州都来住过我家。在我们初到台北时,还从天津来我家住了一阵子。他
称呼先母为“老嫂子”。三是都喜欢艺文之事:先父早年可以算是这个圈子里
的人;先母喜欢书画,已如前述。家姊及笔者小时,先母都督促我们写字,记
得我们小楷是临明·王宠的《洛神赋》帖。先母特别喜欢旧诗,她写给我们姊
弟两幅字都写的是旧诗,一是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之一;一为清·龚自珍
的“咏史”。左太冲那首诗“弱冠弄柔翰”,大约取其有励志之意;龚定庵那首
大概感触时事,取其“避席畏闻文字狱”那一句吧。
先父新闻记者的行业,是个繁忙的职业,白天采访,傍晚编报,监督排
印,常常通宵达旦。婚后一年多, 第一个女儿诞生随即夭折,此后家姊聆樱诞
生;随后又育一男亦夭折,之后笔者出生。我们小的时候,很少见到先父,都
是好婆和先母带着我们,一家五口虽不富裕,倒也其乐融融。我们家在天津几
度搬迁,到笔者懂事的时候,记得所住的地址是:英租界56号路福顺里13号。
笔者曾在培才幼稚园和耀华小学上过学,但不久就南迁。笔者2012年去天津,
导游已经不知道这地名的所在地,在旧英租界转了几个圈子,一无所获,怅然
而返!昔者丁令威有“城郭如故人民非”之叹,而此时则并城郭也变了。
三、天津-上海-苏州
到了1937年,日本侵华加剧,平津形势危急,家父就离开天津,赴上海任
图七 先父与先母的结婚照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