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柏源 等·橡胶加工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77
3.1 课题的来源与积累
从 1820 年代最早出现开炼机以后,橡胶工业一直采用开炼机炼胶。由于开炼机炼胶时粉尘飞扬,不但工
作条件恶劣,而且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在经过一个世纪于 1916 年美国人(Banbury)本伯里发明设计了具有
压砣和卸料门的椭圆型转子密炼机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炼胶设备向着“高质、高效、低耗、低成本”
方向发展。炼胶设备的功率从几十千瓦发展到 3300KW,容量从几升发展到 800 多升,转速从 20rpm 发展到
80rpm 以上 ;为了提高炼胶设备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密炼机从原始的裸机发展到下辅机、上辅
机。密炼机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几乎达到极限的水平,但至今尚未突破间歇工作问题。在这过程中,许多
中外专业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和大型橡胶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连续混炼技术的研究,虽然
尚未突破连续混炼技术问题,但中外专业科研工作者对连续混炼都有以下的共识 :①从间歇混炼转变成连续
混炼能有效保证炼胶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提高炼胶效率 ;②能节省大量的能源,据有关资料介绍连续混炼可节
省能源 50% ;③能改变间歇混炼设备复杂的空间布局实现平面布局的联动生产线,能有效节省占地面积和建
筑空间 ;④密炼机在加料后,尤其是超微粉粒的炭黑,在上顶栓加压时,混炼室体积急剧减小,瞬间形成高
压导致炭黑等物料从间隙中外逸,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而在连续混炼中物料是均匀连续进入密闭的系统中,
没有物料外逸的污染问题 ;⑤在相同截面的纯胶制品中或纯胶的单件橡胶制品中,可以通过连续硫化配套设
备或一步法注射设备实现从原材料到生产制品一次连续完成,奠定了无人化工厂的技术基础 ;⑥连续混炼设
备易于实现联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能有效的促进橡胶工业实现 4.0 的目标。因此,橡胶工业迫切要求连
续混炼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笔者在大学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单螺杆橡胶连续混炼机设计”,当时 1965 年在毕业设计时做了粉料的
定量输送实验,然后就按普通单螺杆与定量输送装置,简单组成了“橡胶连续混炼机”,虽然是假题假做,但
橡胶连续混炼技术却一直深藏在我的思维中。随后,在 1971 年的“单螺杆橡胶连续塑炼机三结合设计小组”(沈
阳橡机厂、青岛橡胶二厂、青岛化工学院),我成为三结合设计小组的一员,同时负责设计塑炼挤出机的螺杆。
通过前期河南风神轮胎厂使用的螺杆塑炼机塑炼胶料的对比,观察到新设计较小规格和较大长径比的塑炼挤
出机,其塑炼效果较好,“夹生”的胶料有较大的改善,这促使我对连续混炼技术的成功增强了信心,并认识
到螺杆构型是连续混炼关键部件 ;在随后指导研究生的选题也着重连续混炼螺杆构型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如
强制喂料技术、多组份定量喂料技术、复合螺杆构型对混炼的影响等。在 2006 年开始把复合螺杆构型的原理
应用在“废旧轮胎连续复合脱硫”的中试样机上,取得了明显的脱硫效果,首次实现了在脱硫过程中生产出
高强度、高伸长率的絮状再生胶,其实此脱硫过程的机理基本就是连续混炼过程的机理,只要适当调整脱硫
温度和螺杆构型,就可以获得质地均匀与致密的胶料。通过对脱硫螺杆构型的分析,升华到脱硫过程的四个
机理。
3.2 连续混炼技术机理的突破
(1)自强制喂料机理
原先的连续脱硫机是采用了螺旋强制喂料技术,是一种正位移的喂料技术。但通过使用,对粉料的喂料
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产生设备故障,生产能力在额定转速下也只能接近 300kg/h,生产效率太低了。最终
高机研究了一种自强制喂料技术的机理,在放弃螺旋啮合喂料装置后,设置了自强制喂料装置,这种装置可
以对物料运动自动产生推进物料作快速的输送运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吃料能力达到了大幅度提高产能的目的,
根据生产现场验证,原来产能不到 300kg/h,现在可以稳定达到 700kg/h,甚至达到 860kg/h。
(2)传热强度与传热总量机理
每一单元的物料要达到脱硫或混炼的目的,其自身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需要的温度,因此,在混炼系
统中,必须对物料产生足够的传热强度和足够的总热量,否则物料就得不到有效的脱硫或混炼。我们根据物
料在整个连续脱硫或混炼过程中,所需传热强度与传热总量的机理,设计最快速度的传热和获得传热总量关
键件的构型和配件。根据这一机理,我们设计出由动态脱硫需 2 ~ 3h 传热时间,我们缩短为 13 ~ 17min ;同
时由多螺旋的总长度的 30m,缩短到长度 7m。
(3)剪切强度与剪切总量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