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文旅人

发布时间:2023-2-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最美文旅人

{{`发布时间:2023-2-20`}} | 云展网企业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最美文旅人
090城最大的特点和魅力,也是街区管理工作最大的难点和挑战。面对老城顽疾,何峰没有退缩,而是创新以“紫阳街限行令”为突破口,顶住工作开展初期老百姓不配合不理解的压力,坚持调研工作“走破鞋底子”,解释工作“磨破嘴皮子,仅用3个月时间逐步完成看似不可能的“限行工作”,凸显了5A创建工作的力度。啃下街区管理的硬骨头后,府城面临的另一个短板是业态发展水平滞后。如何破局?那就淘汰“低、小、散”店铺,从品牌标杆店入手。经过半年努力,2019年星巴克紫阳街店正式进驻,标志着台州府城业态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近两年,府城制定出台了业态发展实施办法和补助政策,共新增各类文旅业态企业200多家,概念书店、文创中心、特色咖啡馆等一批新型业态,新荣记、肯德基、瑞幸等高端连锁品牌店,形成多业态聚集的高品质步行街,带动客流量3年内实现翻番,店铺营收翻了五番。打造文旅融合“府城样板”2021年年底,《启航2022》央视跨年晚会首次走出北京,落地台州府城,引发全球18亿人次的关注,展现了临海承办大型活动的组织水平和保障能力,台州府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成绩的背后,是何峰团队每年多场高质量活动累积的汗水和经... [收起]
[展开]
最美文旅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一家专门做书的公司
文本内容
第101页

089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造,拆除不协调建筑6.5万平方米,立面改造8万平方米,建成紫阳街南段

历史文化展示区,平均4至5天就完成1个项目。即使遭受“利奇马”台风重

创,台州府城还能获得重生,继续发生着改天换地的变化,他获评2021年

度省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近年来,何峰带领集团大力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以“浙东

唐诗之路”和“宋韵临海”为主线,打造富有辨识度的府城文化IP,深度

挖掘巾之山、紫阳街等文化底蕴,投资约100多亿元,大力推进千年台州

府衙文化展示区、巾山诗韵、紫阳文化研究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建设浙东

唐诗之路长廊和台州府城·诗路文化体验馆,努力打造唐诗之路枢纽地核

心展示项目主题文化标识地;同时作为新荣记的老家,以新荣记为关键平

台,结合传统优秀饮食文化和精美小吃,举办中华民厨大赛活动,推进诗

路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后5A时代的篇章。

创新府城街区管理新模式

台州府城位于老城区内,仍居住2.8万户籍人口。主客共享,是这座古

第102页

090

城最大的特点和魅力,也是街区管理工作最大的难点和挑战。面对老城顽

疾,何峰没有退缩,而是创新以“紫阳街限行令”为突破口,顶住工作开

展初期老百姓不配合不理解的压力,坚持调研工作“走破鞋底子”,解释

工作“磨破嘴皮子,仅用3个月时间逐步完成看似不可能的“限行工作”,

凸显了5A创建工作的力度。

啃下街区管理的硬骨头后,府城面临的另一个短板是业态发展水平滞

后。如何破局?那就淘汰“低、小、散”店铺,从品牌标杆店入手。经过

半年努力,2019年星巴克紫阳街店正式进驻,标志着台州府城业态发展进

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近两年,府城制定出台了业态发展实施办法和补助政

策,共新增各类文旅业态企业200多家,概念书店、文创中心、特色咖啡馆

等一批新型业态,新荣记、肯德基、瑞幸等高端连锁品牌店,形成多业态

聚集的高品质步行街,带动客流量3年内实现翻番,店铺营收翻了五番。

打造文旅融合“府城样板”

2021年年底,《启航2022》央视跨年晚会首次走出北京,落地台州

府城,引发全球18亿人次的关注,展现了临海承办大型活动的组织水平和

保障能力,台州府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

成绩的背后,是何峰团队每年多场高质量活动累积的汗水和经验,是

文旅融合“府城样板”的生动实践。目前,台州府城立足“文化为魂、旅

游为体”,已构建“一月一集市”“一月一活动”,植入脱口秀、现代艺

术展览、话剧演出等新兴文化活动,并通过举办浙江省民间巧女秀、古城

第103页

091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何峰,197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临海市社会产业

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他围绕临

海市委市政府关于5A创建工作的部署,遵循“景城共建、

主客共享、文旅融合、品质发展”的理念砥砺奋进。荣获

2021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临海市争先创优先进个人,2022年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迎

新年特别节目《启航2022》服务保障工作个人三等功、创

5A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人物名片

文化节、柴古唐斯越野赛、台州府城公共艺术节等大型品牌赛事活动,为

传统景区赋能,唤醒了千年古城的年轻活力。同时,新建迎春里民宿,匠

心营造“24小时书店计划”、“城下乐事”露天演奏会、城市放风空间街

景车市集和临海城市LIVE秀等夜间沉浸式项目,打造“府城夜华”夜游品

牌,打响“古城下生活”品牌。

不忘初心,让梦回归,实现5A,是何峰的梦想。但这不是终点,让梦走

远,何峰的台州府城追梦之路永远在路上。

(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推荐)

第104页

092

杨克新:云和史前考古的拓荒者

从业29年来,杨克新始终把文博工作当做终身事业,持之以恒,坚定

信念,从懵懂中起步,从“在场”导向“入场”,从保护文物到投身考古

与文物“对话”,秉烛摸索,直到云和乃至瓯江中上游的文物考古工作绽

放芳华。

脚踏实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开头更没有结尾。杨克新在担任乡镇文化员(文

保员)开始就一直奔跑在文物保护工作的路上,对文物从陌生到熟悉再到

热爱,并在这条明媚的大道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热爱和成长空间。

2007年,杨克新被抽调到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

负责云和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此为契机,他用脚步丈

第105页

093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量了云和的每一个角落,地毯式地深入全县12个乡镇,行走了168个行政

村,600多个自然村,全方位掌握了县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资料,为今后

的文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杨克新到云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至今。他与文

物同行,在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任职期间,他勇挑重担,一路爬坡,

很少歇脚,一走就是三千多个日夜。期间,经手编制了文保单位“四有”

档案24处33个点;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及土木结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智慧消

防报警系统24处;实施文物修缮、异地保护工程50余处;古墓葬、古遗址

抢救性考古发掘10余项;并积极组织开展“两划”范围建设项目审核、报

批,协助文物违法案件查处,县公共博物馆、云和梯田博物馆的筹建,文

物保护网格管理体系建设等等多项工作。

执着热爱,投身史前考古工作

2019年,云和史前考古工作踏出了第一步。为解开云和史前文明的神

秘面纱,杨克新从多方面了解到云和史前考古工作基础情况,对现有遗址

进行了梳理分类,并逐一走访调查。凭借着一腔热情,这一年,他在走访

调查时采集到大量史前文物标本,为进一步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奠定了良

好基础。

2020年,杨克新又制定了周密的考古调查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推

进。为加快工作进度,他常常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等休息时间去考古现场,

在野外一呆就是一天,直至走遍云和盆地大大小小的山包、野壑,顺利完

成考古调查前期工作。

风雨兼程、披星戴月,还会一无所获,对杨克新来说,这是经常要面

对的事,支撑他的是对文物考古工作的热爱,也是这份初心让他更懂得了

责任和奉献。一年下来,他跑完云和县域内古文化遗址近100处,其中新

石器时期到商周遗址28处,岩画遗址70多处,制作古岩画拓片82幅,采集

到新石器时期到夏商周时期石斧、陶片等文物标本300多件,调查成果颇为

丰硕。

第106页

094

2021年,在上年度

的调查基础上,杨克新组

织了相关材料,向省文物

局递交了关于对云和县域

内开展史前考古勘探的请

示报告。在省文物局、文

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下,考古勘探工作顺利开

展。2021年12月7日至

2022年1月9日,云和县文保中心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云和盆地

进行了史前遗址的系统调查工作,共确认29处文化遗址点。这29处遗址除

一处属宋元时期之外,其余均属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2022

年5月1日至6月3日,再一次对云和盆地进行了补充调查,并将调查范围

扩展至瓯江云和段,新发现遗址25处,其中24处属新石器晚期至商周。至

此,在云和县区域共发现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52处(云和盆地内43处、

瓯江流域云和段9处)。两次调查采集到石器、陶瓷器标本260余件。

经过勘探梳理发现,云和县域内早期的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密集,为浙

江商周时期所罕见,其中面积最大的显圣湾遗址近10万平方米。而该遗址

地理位置正巧处于云和盆地的中心,文化堆积丰富,从采集的标本推测,

既有新石器晚期的遗存,又有夏商肩头弄时期的遗存,印证了云和丰厚的

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初心不改,把文博工作当做终身事业

在这个每天都发生变化的时代,杨克新以行动诠释不变与坚守,弥

足珍贵。与时间为伴,呈现每一个文化保护现场,“打捞”每一个被沉没

的文物,重拾每一个散落的文明。在考古勘探的基础上,杨克新还将“古

瓯”文明的考古和配合基础项目建设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梳理瓯

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和区域的文化体系。 

第107页

095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近年来,组织抢救性考古勘探、考古发掘项目10余项,在东山头东晋

徐氏家族墓地、中医院迁建等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东晋青铜

六面印章、青铜镜、青瓷虎子,唐代三彩孔雀角杯、宋代湖田窑影青小碗

等珍贵文物50多件,普通文物标本近1000件。其中东山头东晋墓地考古

发掘项目入围2021年浙江省“十大”重要考古发现评选。2022年4月底,

完成云和高胥门前山西周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西周早期墓葬15座,

另出土器物堆17处,出土原始陶瓷器、石器、纺轮等文物近百件以及大量

商周时期的文物标本。10月底,完成了显圣湾遗址第一期考古发掘任务,

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墓葬、灰沟、柱洞等遗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标

本,尤其是大量石镞半成品的发现,表明了该遗址石器作坊的可能存在,

在淘洗过程中还发现石钺残片、绿松石片、玉管珠等重要文物,说明该遗

址内应存在好川文化时期的贵族墓葬,此外还首次在该遗址内发掘到肩头

弄文化的灰坑、柱洞等文化遗存。显圣湾和门前山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云和

县乃至浙西南地区新石器晚期至商周的考古空白。

“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把文博工作当做终身事业来做,坚定信念,

持之以恒,要甘于坐冷板凳,不被看见,更不能被困难和问题困住脚

步。”29年,杨克新用坚定的信念,让云和的文博事业绽放芳华;29年,

杨克新用不变的初心,开启云和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推荐)

杨克新,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和县文物保

护中心主任(文物文博馆员)。自1993年从事文化工作以

来,先后在云和县黄源乡、大源乡等乡镇任文化员(兼职

文保员),已在文化(文物)一线工作29个春秋。2006年

获浙江省优秀业余文保员、2017年获浙江省第一次可移动

文物普查先进个人,多次获评县级“先进个人”等荣誉,

2022年因工作业绩突出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

人物名片

第108页

096

“有戏可演是一种幸福。”这是杨霞云对婺剧的热爱,她是个把生命

融入戏剧事业的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学艺开始,她的青春都

在练功房度过。15岁考入浙江婺剧团,主攻刀马旦,她深知要想在艺术上

有所收获只有勤学苦练一条路,没有捷径可走。所以,她的勤奋刻苦远超

常人,对自己几近苛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31岁终于摘得中国

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戏比天大,精益求精

每天清晨5点开始吊嗓子,从早到晚除了学戏就是训练,跌扑滚翻的

毯子功、刀枪剑戟的把子功,扎大靠、穿厚

底、文唱武打,540度旋转僵尸、3米高台

筋斗落地、连续10多个空手翻,身手矫健,

潇洒飘逸,许多男同学都难与之相比。

在剧团,杨霞云的“拼”劲是出了名

的。不是练功就是演出,她连双休日也很

少休息,始终保持着“出战”状态。在排戏

中,再高难度的动作,她也丝毫不打折扣。

凭着一股倔劲,勤练、苦练、巧练。如今在

中国婺剧院的练功房,还时常能看到她那浸

透汗水的美丽倩影。

杨霞云:超越自我,婺剧之花绚丽绽放

第109页

097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杨霞云精湛的技艺深受观

众的喜爱。对她来说,一年200

天外出演出不算多,虽多次在演

出、排练中受伤,但她都没放在

心上。不论是送戏下乡,或出省

出国演出,她从不推辞。一次

排练时,她在舞台上意外晕倒

了,被送到医院检查完没等结果

出来,她就立刻返回剧院继续

排练,晚上是她主演的《穆桂

英》,演出票早已售罄。杨霞云

说,如不参加演出就对不起买了

票的观众,在她的再三要求下,院里只得联系医院,安排救护车在剧院门

口待命,以防不测,即便身体十分不适,杨霞云还是咬牙坚持为观众呈现

完美的演出,演出结束后便由救护车送到医院治疗,一个礼拜后医院诊断

是甲亢。还有一次演出,翻跟斗时意外扭了脚,她咬牙演完所有高难度动

作,第二天脚肿成了“馒头”。她却说,演员在演出中受伤是常事,不能

让慕名前来看演出的观众失望,这是做演员的本分。

“演员的成长一定在舞台上,多实践才会越来越好。”杨霞云很享受

这样有戏演的状态。她说,一个刀马旦,艺术生涯的黄金期相对更短,因

而,她就拼了命地绽放,把价值体现在舞台上。

“说她是戏痴,一点也不为过。”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

团)院长王晓平说,每编排一个新戏,她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从角色的造

型、动作到内心,不停地揣摩。灵感一来,就拉着同是“梅花奖”演员的

丈夫楼胜探讨,入戏时两人就直接表演起来。

擅长“文戏武做”的杨霞云,在传统婺剧基础上加入大量高难度动

作,同时大胆吸收现代舞、艺术体操、杂技等现代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艺术风格。

第110页

098

近年来,她主演的青

春版《穆桂英》《白蛇传》

等红遍大江南北,走进了数

十个国家,在当代戏剧舞台

掀起一场青春风暴。 她常

在思考,如何能让婺剧这门

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青

春”,圈粉更多年轻观众。

“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是因这日复一日的苦练和

付出,杨霞云修养与功力日

臻成熟,在同代人中脱颖而出。她27岁就成了浙江省最年轻的一级演员,

31岁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杨霞云总是给人一种静心守业的质朴美感,她的戏特别有情味、有

骨力、有内涵和境界,更有一种物我相融、人戏合一的意态。如婺剧《断

桥》,曾获“天下第一桥”的美誉。杨霞云充分运用婺剧武旦大开大合的

“稳、准、狠、险”表演特色,既追求技巧新奇、高难的绝招,又着力于

人物的性格塑造,将剧中的小青演得维妙维肖,把咄咄逼人的蛇妖和心怀

道义的侠女形象融为了一体。

婺剧名家陈美兰扮演的《穆桂英》,誉满剧坛。要接演这出婺剧经典

剧目,有相当的难度。杨霞云知难而上,在剧中扮演穆桂英,在继承的基

础上有所创新。在陈美兰老师指导下,她深刻分析人物,牢牢把握“技艺

为塑造人物服务”这一宗旨,不仅表现岀人物率真和野性的交织,也表现

出豪情和柔情交融。

新编历史剧《铁血红颜》,是杨霞云艺术青春三部曲之一,讲述了渔

姑英子和村民们成长为抗敌英烈的故事。杨霞云主演的渔村姑娘英子,本

第111页

099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是为抗饥寒而女扮男装,最终战死炮台。正是这种激越悲歌,使该剧饱含

生命的深意与内涵,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这是杨霞云担任主演的第一

部现代戏,该剧的成功也使她的艺术青春之路完成了从传统戏向现代戏的

跨越。

一个个角色的成功扮演,使她破茧成蝶,她相继荣获浙江省戏曲基本

功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新松计划”全省戏曲青年演

员大赛冠军、首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

艺术奖主角奖榜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表演奖、第五届巴黎中国

地方戏剧节女演员评委会大奖、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诸多奖项。

德艺双馨,榜样示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霞云信念坚定,勤于学习,始终保持奋发有为、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紧贴时代步伐,通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廉洁自律,自觉遵

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青年演职员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杨霞云说得最多的是德艺双馨,始终记得恩师陈美兰教她的:先做

人,再演戏。她生活简朴随和,对名利得失不计较。在艺术追求上尽善尽

美,精益求精。获得梅花奖后更是人淡如菊,没有明星演员的架子和矫情

造作。有外地院团来婺剧院演出,食堂服务人员人手不够,杨霞云常自觉

去端盘子,“这在浙婺是很平常的事情”。

她每年要完成100多场演出,其中八成以上在基层。有人以为她这样

的当红演员可以挑选条件好的地方演出。但她从来都没“搞特殊”,越是

偏远的山区、条件艰苦的农村,她越争着去。为何这么“拼”?杨霞云

说:“观众翻山越岭赶来,为了看一场戏,在台前一坐就是一天,他们对

婺剧的热爱,我怎么能辜负?”

在鲜花和掌声背后,杨霞云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和做“老百姓的文艺工

作者”的责任。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她更是告诫自己不负重托,不辜

负党和群众的信任。“这次能参加党的二十大,作为浙江省文艺界唯一的

第112页

100

党代表,我万分荣幸,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路走来,我遇到了好

老师、好领导、好时候。”她说,艺无止境,只有在艺术上不断进取,不

断在舞台上塑造出人们爱看的艺术形象,才是本分。“台上台下,不忘初

心,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杨霞云说,自己能做的就是珍惜每场演出,

多演更精更优的好作品。

不忘初心,传承婺剧

杨霞云热爱婺剧,自觉担负起婺剧的推广和传承的重任,在文化交

流及推广婺剧知名度方面不遗余力。她参加文化走亲、婺剧展演活动,将

《白蛇传》《穆桂英》等剧目带到全国各地,为当地观众送去一场场婺剧

盛宴。并先后赴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演出,累计演

出300余场。多次参加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等重要演出,为推广宣传浙

江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在接好演出接力棒的同时,杨霞云也一直在认真传承着婺剧传帮带的

优良传统。她十分注重婺剧青年人才培养,为青年演员做表率。为了帮助

新人成长,她甘当配角,不遗余力传授经验。

90后李烜宇刚进婺剧团3年,就有包括杨霞云在内的20多名一、二级

演员来给他当配角,让他一举夺得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

第113页

101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杨霞云,198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婺剧艺术

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一级演员。中共二十大代表、浙江

省第十四次和十五次党代会代表、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

年英才、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

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

年入选“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名录。从艺二十余年

来,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昆仑女》《白蛇传》《铁血

红颜》《信仰的味道》等。

人物名片

角奖榜首。

2012年首届“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拿了冠军后,杨霞

云主动提出把下一届参赛机会让给师弟师妹:“让更多年轻人有出彩的机

会”。这几年,杨霞云已帮20位新人排戏、配戏,让他们站上省级、国家

级大赛舞台。

如2022年的“新松计划”大赛,她帮着王醒醒、张莹等多位参赛者排

戏。00后“龙套演员”孙诗斯也是在杨霞云的鼓励下参加了大赛。“你只

管演好戏,别的让我来。”杨霞云“大包大揽”帮她挑选了新戏,又帮她

编戏、排戏,联系作曲,从出场、台步开始手把手教她。

在她的带领下,全院形成了青年演员勤学苦练的学习氛围。“院领

导常跟我们说要有‘一颗菜’精神,胸怀‘大婺剧’,前辈们都是这样做

的,作为青年党员,我更应带头。”杨霞云说,浙婺有一大批老艺术家甘

当绿叶,乐于给年轻演员配戏,随时指点帮助年轻人成长,帮扶支援兄弟

院团和民营剧团。他们满腔热忱为婺剧事业作奉献,成为振兴婺剧的重要

力量。手把手教学,倾囊相授,这不仅是艺术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她深信,只要婺剧从业者不断努力,婺剧这个古老的剧种就会熠熠生辉。

(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推荐)

第114页

102

在美丽富饶的东海之滨乐清,有一位毕生执着于中国民间工艺的匠

人,他家族代代相传的首饰龙技艺,在他手中发扬光大。他这一代,乐清

首饰龙不仅获国家级非遗项目殊荣,还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他潜心钻

研,在首饰龙的机关结构、道具形象上进行大胆创新。他,就是出生于乐

清首饰龙和细纹刻纸手工艺世家的林家首饰龙灯第五代传人林顺奎。

60年坚守,矢志不渝

8岁那年,林顺奎在父亲林邦栋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细纹刻纸,这一做

就是近60年。在父亲精心栽培下,他不但将传统技法运用自如,又另辟蹊

径、破旧立新,用流畅的线条刻画出内容更加丰富的画面。

看林顺奎的作品,细则如发丝,大又气势磅礴。细纹纸刻作品《水浒

一百零八将》长118厘米、宽60厘米,是林顺奎酝酿五年、耗时四个多月

刻制完成的。他打破常规细纹刻纸规格,采用大型纸张创作。水浒一百零

八将个个栩栩如生,其中37匹马活灵活现,刀刻细腻,层次分明,布局错

落有致,曾在首届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荣获天工奖,被浙江省博

物馆永久珍藏。

大型细纹刻纸作品《五十六民族》,刻画了民族人物86人,人物的头

像在3至5毫米之间。技法上采用了阴刻和阳刻相结合,人物的头像、花草

树木、动物的毛皮都生动地体现出来,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大团结

林顺奎:

六十年坚守,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

第115页

103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的象征意义,祝福祖国明天更美好。2021年6月,文旅部与上海文旅局举

办中国非遗日展览,乐清细纹刻纸《五十六民族》受邀在上海宝山国际民

间博物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

2022年1月,迎来了在杭州梦栖小镇举行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

评。时隔一年,让乐清首饰龙被更多的人们所认知,并承认这门古老的技

艺,是林顺奎心底的愿望。在焦急等待过程中,终于有了好消息,乐清首

饰龙灯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是林顺奎人生中含金量最重的奖项,

让年过花甲之年的他倍感欣慰。

2022年6月那个炎热的夏季,乐清首饰龙有幸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民

俗博物馆选中,永久进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民俗博物馆。同年金秋,温州

龙舟基地亚运会分会场办了龙舟博物馆,乐清首饰龙灯作为中国龙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受邀进驻博物馆永久收藏。在2022年的中国世界进口博览

会上,由于首饰龙体庞大,不能进入场馆展示,但是林顺奎把乐清细纹刻

纸带入了进博会。博览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浙江省省长王浩、商

务厅副厅长朱军和温州驻上海办事处主任郑海洁先后到展位上参观乐清细

纹刻纸,均被乐清细纹刻纸的细腻精致深深的吸引。外国友人看了,直呼

不可思议。

第116页

104

草根艺术,飞向国家级殿堂

林顺奎清晰地记得首饰龙第一次登上国家级舞台的场景。2007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乐清首饰龙应中

国艺术研究院之邀参展。花灯璀璨的乐清首饰龙成为最高舞台上的“明

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让中外游人赞赏不绝。展览结束,乐清

首饰龙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这次展览后,乐清首饰龙的知名度一下子

打开了,国家、省市级媒体纷纷向林顺奎抛来橄榄枝。

2016年,林顺奎再次带着首饰龙进京,参加央视一套《我有传家宝》

栏目。登台亮相后,在灯光的照射下,乐清首饰龙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当

评委和观众近距离观赏时,看着首饰龙上舞动的场景,深深地被林顺奎精

湛的技艺折服。作为评委,蒙曼老师现场点评:“像您这条首饰龙特别

好,我觉得就是第一。”在北京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节

目《传承者》中,乐清首饰龙再次来到现场,又震惊四座。著名演员陈道

明评委说:“一条首饰龙包罗万象,有着整个社会结构,简直是天上人

间。这样的工艺太难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几年,央视和省级媒体记者成了林家的常客,央视《探索发现》栏

目、央视《远方的家》栏目、浙江卫视《手艺人》栏目均来拍摄采访他。

上级媒体的频频关注,让林顺奎很自豪,创作热情也更高涨。从草根走

来,飞向国家级殿堂,林顺奎深深懂得,只有扎根这片热土,用心用情创

作,乐清首饰龙才会飞得更远。

第117页

105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传承技艺,作为一生的事业

这门传统技艺,在林顺奎的手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林顺奎也因首饰

龙,得到了诸多的荣誉。“祖先留给我们的绝技并不是从天而降的神来之

笔,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而是在艰苦漫长的劳动中累积的经验,

日复一日雕琢换来超越平凡。”林顺奎说,“这些绝技传承至今,是传统

文化的宝贵财富,而祖先留下的这些智慧都不是炫技般的存在,而是古老

的中华民族始终不曾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抱着初衷和使命,林顺奎常年在破旧的老房中耐着高温潜心创作。

“我们林家的首饰龙,现在传到了我女儿、女婿这一代已是第六代。但是

想要继续发扬光大,不是一时半会的工夫。”林顺奎说。首饰龙技艺涵盖

“百工”,一个工匠学一门技术容易,同时学好几门却是难上加难。

一条首饰龙,光零部件就有上万个,全手工制作,却没有一张图纸,

全凭师傅一生的经验规划不同船型和运动方式。“我们制作首饰龙的,可

以说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只要看到龙骨就像看到了一整条首饰龙。就

算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徒弟,光是学会基本的搭配和雕刻就得五六年。”对

于传承,林顺奎有自己的考虑,现在不少传统工艺都是父传子式的家族传

承,其实应该打破传统的“一脉相承”,把手艺传给更多年轻人,让传统

手艺走得更远。

60来年,任凭大浪淘沙,而他却独处一室,与一纸一龙相伴。林顺奎

用自己的专注与热爱,向人们讲述乐清首饰龙和细纹刻纸的魅力故事。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推荐)

林顺奎,1956年6月出生,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

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灯彩艺术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省民协非遗保护协会理事、省纸艺扇艺专

委会副主任。他坚守非遗传承近60年,作品多次荣获国家

级金、银奖项,并被多个国家博物馆、非遗馆收藏。

人物名片

第118页

106

贾晋妍,作为浙江省文博队伍的一员,从事文物保护及其安全管理逾

15年。她全力守护文物安全,获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她深入基层开

展文物普查,对文物家底了然于心;她立足实际深入思考,推动文保政策

机制不断完善;她助力文物活化利用,让特色遗产融入百姓的生活。

不遗余力开展普查,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2007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杭州市余杭地域广阔、

地上地下资源丰富、普查时间紧任务重,刚工作1年的贾晋妍迎难而上,毅

然挑起了余杭区文物普查队副队长的重担。从省里培训回来,立马行动,

她和领导同事共同探讨,编制普查方案,多方搜集线索,组织动员培训,

组建普查队伍,安排每日行程。

在她的带领下,实地调查、文字记录、GPS定位、拍照、测绘、数

据登录、校对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由于事情繁杂,她经常工作到凌晨,

贾晋妍:文物安全的忠诚守护者

第119页

107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甚至通宵不眠。两年来,她跋山涉水、走村串巷,无论严寒酷暑、日晒雨

淋,始终坚守在野外工作最前线,走遍了全区1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20个

镇街、350多个村(社区)的角角落落,登录6大类型1000多处文物,全

区家底基本摸清。余杭区文物普查队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

阶段突出贡献集体奖。

普查的目的是保护。普查过程中,贾晋妍看到许多文物资源的安全状

况堪忧:有的残破不堪,有的被改得面目全非,有的墙上写满“拆”字,

有的坍塌殆尽,有的湮没于乱草丛中……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利用实

地调查契机,贾晋妍向镇街、村(社区)工作人员及当地百姓了解每处文

物的历史沿革、产权关系、使用现状、近期远期规划,以及保护管理存在

的问题和困难等内容,与领导、同事深入交流探讨,思考后续的抢救保护

问题。她认真梳理普查资料,在普查结束后的10余年间,一方面综合考

虑文物的价值高低、轻重缓急等因素,拟定全区文物保护修缮行动计划,

协调有关部门、镇街有序推进实施文物抢救保护项目,让岌岌可危的文物

重新恢复生机;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推荐申报,编撰出版《余杭文物志(重

修)》等书籍,让数量越来越多和类型越来越丰富的文物资源纳入法律保

障体系,余杭区新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87处。

在她的努力下,鸬鸟镇山沟沟村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实现了全区

历史文化名村零的突破。

想方设法规范管理,让安全屏障“牢”起来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基础,也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

多年来,贾晋妍一直勤于学习思考,勇于探索实践,想方设法为全区文物

资源不断筑紧、筑牢安全管理屏障。

她认真研究文物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

同时立足余杭本地实际,积极主动谋划,力求文物安全管理有突破、有创

新、有成效。她先后牵头或参与草拟、修订并提交余杭区委区政府出台

《余杭区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余杭区文物

第120页

108

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全区文物保护政策机制不断完

善,形成区委区政府、区级部门、镇街(平台)、村(社区)四级联动

的文物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逐级签订工作和文

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确保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国有博

物馆、文物修缮和考古工地等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完成率达到

100%。

为确保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贾晋妍牵头制定计划,委托专业资质单

位,会同全区各镇街、村(社区)和有关单位,逐地逐处开展文物健康和

安全管理状况评估,逐处“会诊”并提出可行性和针对性强的整改完善措

施;协调各镇街、有关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章太炎故居、仓前

粮仓、安乐塔等文物平安工程,完成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

设,努力织就严密的文物安全防护网,推动文物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效。

余杭区文物资源点多面广,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贾晋妍明白,

光靠文物部门单打独斗是做不好文物工作的。因此,她积极参与数字化改

革,依托智慧园文等文物安全管理数字化平台,带领科室人员一起开展文

物汛期、节假日和日常不定期安全检查巡查。同时,将文物安全管理工作

情况纳入对各镇街、有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针对文物“法人违法”现象突出的难题,贾晋妍积极开动脑筋想办

法,和局领导,文物保护科、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同事以及镇街有关人员

一起商讨,通过与区规资等部门对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文物本体及

其保护区划内相关保护要求;通过参加区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方案论证会、

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规划方案论证会等途径,面对面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管

理要求,尽力从源头上杜绝文物违法行为;同时,相互协同配合,认真对

待并严肃查处文物法人违法案件。

竭力推动申遗,让中华文明标识“靓”起来

良渚古城遗址、大运河是中华文明标识,也是余杭最具特色的文化资

源。贾晋妍怀着对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的深深热爱,积极投身到世界文化

第121页

109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遗产申报中去。

2006年,大运河申遗提上议事日程。为理清运河历史脉络,贾晋妍跟

随省市文物专家或与同事一起,顶着烈日,不辞劳苦,多次往返于运河航

道和沿线村镇开展地毯式调查,登录各类资源145处,为国家和省市《大运

河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保护运河遗产,她积极推

荐申报,63处珍贵资源纳入法律保护;督促指导相关部门、镇街实施完成

雷家桥古纤道等90余处运河遗产保护利用项目。为改善周边环境,她邀请

省运河保护专家明确整治标准,编制《余杭区大运河申遗整治工作实施方

案》,并协调交通、林水等部门和镇街抓好落实。因任务繁重,她常常无

暇照顾年幼的孩子,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战斗在第一线。2013

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评估予以充分肯定。2014年,大运河申

遗成功,余杭有了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2017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进入攻坚阶段。贾晋妍及时推荐良渚古城

外围水利工程遗址列为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认真组织开展并完成

有文字记录档案、有标志说明、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四有”工

作;加强保护区划内建设管控,协调处理其他建设事项24件,其中17个项

第122页

110

目获省文物局批准;通过集中宣讲、举办展览、编印宣传读本等多种途径

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申遗氛围。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余杭迈入“双世遗”时代,但她的脚

步没停歇,她指导有关单位、企业修改完善建设方案,确保世界遗产本体

安全及周边环境风貌协调;参与编制《余杭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

划》,持续推动后申遗时代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踔厉奋发实施保护,让美丽乡愁“浓”起来

贾晋妍深知,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能够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地下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历来是一对矛盾。贾晋妍立足本职,主动

作为,严格落实土地储备考古前置政策,与规资等部门、平台形成良性互

动,协同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审核地块资料、实地踏看和沟通协调,使文物

考古工作化被动为主动,既有力保障了杭州西站枢纽等重大项目落地,为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打下良好基础,也使大量珍贵的地下文物得到保护。

2008年至今共完成200余宗地块、逾1500万平方米的勘探发掘,清理古墓

葬千余座,出土文物万余件(组)。

每处文物的保护利用都牵动着贾晋妍的心。她主动融入全区中心大

局,参与大径山旅游开发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方案论证,使文物保护利用

成为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内容。她认真梳理全区文物资源状况,拟定《关

于加强美丽余杭建设中文物保护的意见》,面向镇街、村(社区)及有关

部门宣讲文物保护政策

法规,服务指导靓城行

动、乡村振兴、西部

富美等行动中的文物保

护利用,为美丽余杭建

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

撑。期间曾多次遭遇

第123页

111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贾晋妍,198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杭州市余杭区

良渚遗址文物监察中队中队长。她从事文物保护逾15年,

曾获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个人、大运河浙江段

申遗工作先进个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先进个人等荣

誉。2022年被评为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人物名片

不被理解、不肯配合等情况,但她不急不躁,充分利用自己从事文物工作

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法规、文物资源价

值内涵、文物保护利用成功案例、文物违法案例等方面,诚心、耐心、细

心地向项目建设单位有理有据地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得到了对方思想和行

动上的理解和支持。而今,整治后的仓前老街、闲林老街都已完成华丽蝶

变,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她和领导、同事一起,协调督促有关镇街、部门有序推进实施文物保

护利用工程。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忠烈祠旧址等革命文物通过保护修

缮,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燕担山碉堡等3处荣获省市优秀修缮利用

项目,新四军在余杭线等线路获“我最喜爱的红色线路”。余杭双塔、荀

山庙、铁岭关古道、杜甫桥、骑坑村祠堂、半山大队大会堂等公共建筑通

过保护修缮,成为地标建筑、宗教场所、乡村文体活动场所,东坞礼堂建

成融设计图书馆后更是成为“网红”景点。正是她1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

得200多处文物得到活化利用,融入百姓生活。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推荐)

第124页

112

鲍鑫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了十多年,曾担任红蜻蜓集团海外负

责人。因心中浓浓的故乡情,2020年他放弃了稳定的职业、丰厚的薪酬,

怀揣着把家乡打造成“理想乡村”的梦想回到安吉县夏阳村。他毫无保留

地将多年来积累的人脉资源、营销经验等用于家乡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

“领头雁”。

凝心聚力,深耕惠民共享之路

过去的夏阳村因地理位置原因一度成为“空心村”,村民增收致富

难。鲍鑫回到村里任职后,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村里的垃圾,修复生

态。他始终把提升村民幸福感放在心上,把抓好抓实民生事业放在首位。

为了更好地护美绿水青山,在鲍鑫推动下,夏阳村与相邻安徽三村开

展“浙皖环库区”党建联建,上下游共同守护水生态,实行“谁达标谁受

益”的生态补偿机制。跨省联动护水、保护生物多样性,鲍鑫成功引得中

鲍  鑫:回乡创业,引领百姓共同致富

第125页

113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央环保项目落户,争取到65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生态修复和水质提升。

除此之外,他结合发展需求,积极跑资源、争取资金,牵头成立孝丰

镇慈善分会夏阳慈善工作站,吸收乡贤捐款30余万元,除了每年向70岁以

上老人发放200至600元助老金外,还增加了贫困家庭救助金、残障家庭助

残金和贫困学子助学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大胆探索,开拓合作共建之路

鲍鑫依托村中赋石水库优质生态资源,联合相邻的赋石、赤坞两村抱

团成立赤夏赋强村富民公司,与赋石水库管理局开展“一库三村”党建联

建,通过发展共谋、资源共享、规划共绘、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大力发

展户外露营产业,带动村均增收超50万元。为了让村庄获得更多的红利,

村里还添置了近百套专业的户外精致露营装备,供游客租借,用周到、优

质的服务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2021年,夏阳村集体

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32.2万

元,较2020年增长了4倍,

实现了“弯道超车”,村强

民富驶入“快车道”。护美

生态带来的初期成效,让夏

阳人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带来的甜头。随后,

在鲍鑫的带领下,夏阳村开

办旅游公司,开发了近200

亩的8个特色主题露营营

地,吸引了不少业内知名品

牌的合作运营。

同时,鲍鑫通过自营夏

阳村“小杭坑掌柜”运营账

第126页

114

号,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展示推广村庄,获得流量与关注,从此打开了

夏阳的“流量密码”。

主动求变,走实党群共富之路

为了让村民们享受到改革红利,鲍鑫创新性地实施村民以资产、资源

量化入股,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两入股三收益”模式,推动农民

利益与村庄发展深度联结。他积极对接市县文旅、水利等部门开展“村游

富农”党建联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鼓励村民将闲置房屋、山林、茶园

等入股村集体,参与村集体经营。

与此同时,鲍鑫还大力扶持村民创业就业,引入专业团队帮扶指导,

推动闲置农房变身精品民宿,闲置土地变身风景景区。如今,“等风来”

咖啡屋、榴夏民宿和6家村民共享餐厅已成了小杭坑新潮打卡点。

短短两年时间,发展了10个营地,引入6家露营品牌,全面打响“生

态露营村”品牌。同时,夏阳村还成功承办了长三角露营大会分会,吸引

小红书总部、携程露营培训学院等落户。村里的旅游收入近300万元,村民

年均增收超2万元,人均收入增长了27%,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他们生动诠

释了“一顶帐篷,富裕一方百姓”的故事。

(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推荐)

鲍鑫,1986年4月生,中共党员,安吉县孝丰镇

夏阳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贤回归青年,他坚持党建

联建,通过浙皖联动守护绿水青山,同时打造顶流露

营营地,借助“村游富农”造福一方百姓,筑梦“理

想的乡村”。

人物名片

第127页

115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为助推“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她主创演越剧《红玉》,以艺术铸

魂传递民族精神;为推广越剧艺术,她在民盟浙江艺术团副团长任上,携

《梁祝》等经典片段,为推广“中国越剧之乡”留下美名;为助力诗画浙

江,她主演诗画浙江戏曲雅集《诗路行吟》,以唐朝女诗人“李冶”形象

吟唱《相思怨》,为浙东唐诗之路代言;为聚焦浙江绿水青山,展现美丽

“越文化”,参演原创“飞入寻常百姓家”越剧党课,庆贺建党百年;她

积极带队公益送戏、送教到大中小院校和乡村,助力“诗画江南,活力浙

江”建设大局。

她,就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花旦演员章益清。

以至诚之心展现美丽“越文化”

2022年,章益清入选文旅部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章益清

说,热爱越剧让生活更有意义。她对专业的追求始终饱含热情,为传统戏

剧事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勤恳奋斗的精神。在改编自日本名著《春琴抄》

的《春琴传》中,章益清创新传统戏曲表演样式,原创一个突破传统戏曲

程式、演绎异域时尚的全新舞台角色“春琴”。《春琴传》最讲究意境上

的净和静,“入乡随俗”,这出戏大要素的情节都由演员“跪”着表演。

这份“跪”功,就要靠平时功课练出来,章益清为了“跪”的真、“跪”

的静,每次排演前,都提前让自己跪着“进入角色”,即使绑上护膝,排

章益清:唱响生命“越”章

第128页

116

戏期间膝盖也都是青肿瘀血

的,但她把谷崎润一郎先生笔

下的这个集美貌与才华,却因

残疾而自卑、扭曲、极端的盲

女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并凭

此获得了戏曲最高政府奖“文

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新人

主角奖、浙江戏剧节“优秀表

演奖”等荣誉。

她还曾临危受命,救场正

在拍摄电影的新版《梁祝》,

饰演祝英台一角。从接到任

务,到第二天进片场,从唱

腔到表演,用剧组无法想象的惊人表现,出色完成了电影拍摄。虽是临时

顶角,但人物表演娴熟、台风扎实稳健,可见在没有聚光灯的幕后她付出

了怎样的艰辛与努力,也足以证明她作为一位优秀表演人才的资质。祝英

台于章益清还有“戏比天大”的见证,“台湾浙江文化节”确定演出《梁

祝》,临出行前,章益清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她毫不犹豫的漂洋到台湾,

怀孕初期踩着高靴唱九妹。台湾回来,《梁祝》要进京演出,章益清就怀

着孩子直演到实在不能演为止。章益清将深爱的越剧舞台融入生命,用热

爱传承传播传统戏曲文化。

以戏曲自信展现诗画浙江

紧扣时代脉搏,章益清作为新一代小百花的领军人物之一,积极助

推“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寻找千年宋韵中的当代价值,主创演越剧

《红玉》,塑造了一个两宋年间的巾帼英雄“梁红玉”,着重刻画梁红玉

作为一代巾帼运筹帷幄的智勇形象,她的智勇、她的谋略,都来自于她的

胸怀和大爱,来自于那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所孕育时代人物感,以此

第129页

117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让文化传承观照现实,“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

去”。

章益清自觉把艺术创作放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新思潮里,

主演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创作推出的《诗路行吟》,展示诗画浙江广袤大地

上丰富的戏曲样式与诗路气象;主演拍摄浙江小百花《水路·戏路》纪录

片,宣传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她不仅在舞台上通过诗词吟唱,以女诗人形

象吟唱《相思怨》等名诗名篇,为浙东唐诗之路代言,还在小百花校园爱

越基地、校园戏曲大赛、“越游越有礼”戏曲郊游会等大型项目中以“领

航人物”为越剧的传承发展、为文旅融合的实践做出积极贡献。

以赤诚之心助力社会文化公益

心系文化公益,不忘初心、行稳致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者,章益清一直致力于普及传播传统文化魅力,弘扬正能量。积极主动的

参加 “课桌行动”爱心义演、“两岸心手相连水灾义演”赈灾义演等公益

性活动,并时常以一个公众人物的身份呼吁社会,力所能及的为公益事业

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赋予公

益活动以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因

素融入文化教化普及及社会关怀,

将会发挥出积极作用。“一颗未来

心”,除了进校园公益演出外,章

益清一直坚持到小百花的校园爱越

基地开展不定期的施教工作,期望

把越剧的薪火传承到校园中去,把

传统文化种到孩子的心田里去;她

每年持续公益送戏下乡和进社区演

出,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

务农村。

第130页

118

以职责使命助力“窗口”建设

从艺以来,章益清出访过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世界戏剧节、德

国威斯巴登五月国际艺术节等众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把越剧之美带到异

国他乡,用浙江声音、中国表达,传递中华戏曲文化博大与精深,体现了

一个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

为推广越剧艺术,章益清在民盟浙江艺术团副团长任上,积极为各类

文艺演出、文艺下乡活动出谋出力,始终聚焦文化文艺领域建言献策;为

更大平台输出,章益清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及戏曲春晚、湖南卫视

《天天向上》节目,以越剧人的身份在大流量平台上,实现越剧元素的现

代化传播和体现;为推动浙江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章益清携经典越剧

片段参加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文旅部戏曲百戏(昆山)盛

典等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做好文化输出,用戏曲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艺术性

扩大浙江地域文化影响力,为推广“中国越剧之乡”扬美名。

“越音袅袅,香远益清”,人如其名,章益清以一颗初心努力践行文

艺人的责任义务,以使命担当投身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致力于普及传播

传统文化魅力,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在高质量推进“两个先行”建设中

贡献力量。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 推荐)

章益清,1981年1月出生,民盟盟员。浙江小百

花越剧院一级演员。从艺31年,她成功塑造众多经典

舞台角色,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创新,以至诚之心展现

美丽“越文化”。先后获得戏曲最高政府奖“文华表

演奖”、上海白玉兰新人主角奖、浙江戏剧节“优秀

表演奖”等荣誉,2022年,章益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人物名片

第131页

119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这十年,浙江文艺从觉醒走向繁荣,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行,用真

情倾听时代发展的足音,用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实践。薛雷,赶上了好时

代。他于2012年进入浙江歌舞剧院,始终坚守民族歌剧的舞台,不忘筑梦

初心,不忘赓续接力;在浙江音乐的土壤上打磨角色,在舞台奔赴中国歌

剧的春天。

逆境或光环,是鼓励也是鞭策

舞台上,薛雷总是以沉稳、笃定的形象演绎着男一号的风采。小学四

年级的时候,鞍山市少儿艺术团为进京比赛在全市甄选声音条件好的童声

苗子,有唱歌天赋的薛雷一下子就被选中了。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第一

次住进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对于音乐的喜爱,让这个懵懂的少年连同着

薛  雷:承文艺使命  歌时代之声

第132页

120

“中国首届童声合唱节”的奖杯一起带回了家。

儿时的梦想推动着薛雷走向中国音乐学院的大门,而梦想总比现实残

酷,连续两年艺考失利,薛雷在彷徨中坚持,不愿意放弃对梦想的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鞍山走出了一位声乐状元”,2003年一则新闻在鞍

山市大街小巷掀起波澜,薛雷终于得偿所愿考进中国音乐学院,拜声乐泰

斗金铁霖门下,接受金铁霖和马秋华两位专家的精心培养,薛雷兴奋、忐

忑、憧憬着未来。在音乐学院里男学生鲜少可见,会唱歌、爱表演、学习

刻苦的薛雷自然成了学校里的香饽饽,但凡有歌剧的排演他总能拿到角

色;稳扎稳打的学习生涯让薛雷在毕业大戏民族歌剧《伤逝》大放异彩。

两个演员两个小时,《伤逝》将民族歌剧的力量刻进薛雷心底。

毕业伊始,薛雷先后受邀主演,参加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

文工团第五代歌剧《江姐》、中央民族乐团大型民族管弦乐歌舞剧《仰欧

桑》、宁波歌舞剧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等多部歌剧的创排演。他,总

是沉浸在角色里打磨演技,等待一个中国歌剧的春天;那时的他腼腆地介

绍自己是“金铁霖老师的学生”,心里期待着老师能为自己自豪。舞台,

从不会辜负一腔热情,在“人间天堂”杭州,薛雷寻梦而来。

男一号,是主角也是配角

2017年开始,浙江歌舞剧院连续推出多部歌剧作品并以歌剧《青春之

歌》打开序幕。有歌剧创作经验的薛雷,首当其冲成为了民族歌剧《青春

之歌》男一号备选人,而成为“卢嘉川”经历了一番波折。

歌剧《青春之歌》由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是浙歌六十周年庆典的原

创巨作,备战过程艰苦而漫长,许多参与者忐忑地登上了进京的列车,能

成功吗?走台当天,现场气氛压抑而紧张,薛雷为了更贴近革命人物角色

形象,一个半月内减肥爆瘦近三十斤,而更重大的消息在排练现场炸开了

锅。晚上就要演出,导演现场调整了一段达七分钟的核心戏份,这对于出

发前才敲定的男一号“卢嘉川”来说压力倍增。排练场上一次次破音,太

多次的修改调度,人们为他捏了一把汗。也许是毕业时老师那番话激励了

第133页

121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年轻的心,登上舞台的薛雷放下包袱,与角色融合;青春,就是舞台上最

令人期待的色彩。民族歌剧《青春之歌》一举成名,薛雷成为了当之无愧

的男一号。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浙江推出了以人民的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为

创作原型的民族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而在光南先生短短的四十九年

人生中,就曾创作过两部民族歌剧,其中有一部就是敲开薛雷歌剧梦想的

《伤逝》。“也许是光南先生在指引着我,选择歌剧,选择浙江,选择为

人民而歌”,首演前,化作施光南的薛雷这样告诉自己。带着初心,他登

上了“红船”,来到了边疆,带着歌剧,他走过浙江的城市乡村,去到北

京、新疆、山东、江西……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作为革命“红船”诞生地,举

全力打造大型歌剧《红船》献礼建党百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这是浙江歌

剧演员亮相国家舞台的重要时刻。这部前后历经四年的精品力作,薛雷从

最初的文本打磨阶段就被吸引了。著名导演黄定山在排练厅妙趣横生、运

筹帷幄,吸引薛雷观察每一个角色。在献礼版的歌剧《红船》舞台上,薛

雷饰演的党代表李达;又因是献礼作品,首演结束巡演推出,从经典版的

“李达”到巡演版的“毛泽东”,薛雷接替而上、用三天消化了核心角色

“毛泽东”的全部戏份,保障演出顺利完成。在薛雷心中,哪里有观众哪

里就是舞台。首演结束后,薛雷在朋友圈中有感而发:“内心有了,人物

第134页

122

就有了!我要做一名能在舞台上放光的演员。”

同步创作的歌剧《畲山黎明》、音乐剧《一抹红》再次将浙江故事推

上舞台,在两部剧中薛雷分别扮演男一号红军战士“刘挺”、浙西南革命

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刘英”。作为国内少有的民族唱法的歌剧演员,薛

雷在不断的打开自己、打磨角色,创作人民期待、具浙江属性的歌剧表演

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部作品摘回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圆梦奖”优秀剧目奖,薛雷也摘得个人艺术表演奖。

五年时间,五部歌剧,一部音乐剧,两部歌舞剧,作为歌剧演员的

薛雷成长、蜕变、也转型着。“当我在台上的时候,就像年轻演员心里的

定海神针,他们是我们浙歌的年轻人,也是中国歌剧的未来;虽然我是男

一号,为他们助力,也是我的责任”。摘得桂冠之后,薛雷回到了排练厅

用一种全新状态参与到作品创作中去,在作品中教后辈、育新人。载誉而

归、洗尽铅华的他,甘愿为“前浪”在民族歌剧的舞台上携手“后浪”,

共创新天地。

沃土浙江,共创新的天地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薛雷还活跃在社会各界,用音乐的纽带推动

浙江文艺发展。跟随浙江文艺的脚步,从下基层、进海岛,文化轻骑兵活

动,到进校园和课堂、文化艺术课堂,薛雷在身体力行地传播中国歌剧和

中华文化、民族自信。

薛雷在舞台实践的同时,积极推动着浙江声乐发展,担任社会合唱

团、艺术团顾问,普及声乐知识,讲台上的他充满着活力和干劲。浙江残

疾人特殊学校是为特定人群提供与社会接触的重要平台,当薛雷第一次来

到这里,视觉障碍、行动障碍的学生对他表露出对歌唱的喜爱,这让薛雷

很感动。

2016年5月,由薛雷为主要执行的首届《唱响浙江》声乐、合唱大赛

举办,活动一经发布,吸引了社会上近万名男女老少专业非专业、各行各

业的参赛选手,在全省上下引起了不小轰动。经选拔,通过这个平台,选

第135页

123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手们表露着对音乐的喜爱,还有借此机会圆梦专业舞台的选手。

音乐是唤醒内心、表达真情的重要渠道。《唱响浙江》大赛已成功举

办两届,不约束、不设限,为的是让每一个人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个

舞台让每一个平凡人完成了舞台梦。“有一抹红,在天边在你我左右。有

一群人,为祖国的未来未雨绸缪。”音乐剧《一抹红》以“浙南刘胡兰”

郑明德为原型人物,描绘了浙江省“一大”的红色革命主义精神。年仅

十六岁的女主角郑明德扮演者林姿娴,正是从《唱响浙江》走上了专业歌

剧舞台的获奖选手,而与她搭档男主角刘英的正是薛雷。为了让青年演员

在舞台上更快的成长,男主角薛雷总是要求戏份少一点再少一点,重要的

是自己在舞台上给青年立个“中心”。

谈及成绩,薛雷心怀感恩,而他也在向更大的梦想努力着。长期以

来,浙江地区专业赛事不多,能够作为全音乐领域的交流平台更少,未

来,《唱响浙江》比赛除了音乐比赛部分,还将纳入原创作品库搭建、原

创音乐的推动,围绕音乐重心,在浙江沃土上书写属于浙江的音乐之声。

扎根中国歌剧领域的十年里,薛雷获得了业内肯定和观众好评;面对

奖项和荣誉,薛雷以平常心看之。面对机遇和挑战,薛雷深知一切来之不

易。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段人生,而属于薛雷的人生,则是从期盼中国歌剧

的春天开始,在坚持和勤奋中不断书写着四季。

(浙江演艺集团 推荐)

薛雷,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演艺集团

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

员、浙江音协声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荣获中宣

部第十三届、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

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优秀剧目及个人

艺术表演奖、浙江音乐奖、第十四届浙江省戏剧节“兰

花奖”特别大奖、个人优秀表演奖、第十一届中国音乐

金钟奖浙江赛区民族唱法金奖等荣誉。

人物名片

第136页

浙江最美文旅人推荐 第三届浙江“最美文旅人”推荐

华抗美  杭州市临安太湖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 芳  杭州市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黄夏冰  杭州乾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 翔  杭州黄龙饭店党委书记、总经理 

李 晶  浙江达人旅业股份有限公司部门总监、高级导游 

李 健  浙江阿拉的海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祥贵  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周建明  温州永嘉楠溪书院院长 

陈蓬蓬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倪琦根  平湖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吴清江 海宁市周王庙镇人民政府人大副主席,海宁市周王庙

镇博儒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 

孙晓东  浙江云上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海根 德清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黎明  绍兴市新昌县梅渚镇梅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 

蔡治平  绍兴金沙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荣平  金华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第137页

徐成斌  浙江田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 伟  衢州柯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产业发展科科长 

张海峰  开化国际大酒店董事长 

杨 顺  江山婺剧研究院二级演员 

郑 波 舟山旅游集团朱家尖旅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 

张瀚云  舟山市定海区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吴法林  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党支部书记 

张觉平  台州市黄岩区财政局退休干部 

叶丽斌  浙江那云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秉元  浙江音乐学院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实验室主任

张 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一级演员 

吴樟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一级演奏员   

韦小良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 

刘 剑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主任 

谢培亮  浙江省文化馆馆员 

周 锋  浙江美术馆财务部主任、党总支组织委员 

楼署红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 

陈明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副主任、良渚工作站站长 

傅 玉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二级演员 

王恒涛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演员 

第138页

126

20多年来,华抗美助力临安旅游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其

中,太湖源景区是国内最早打出“生态”牌的旅游景区。在景区旅游经营

管理与品牌推广过程中,这是较早确立一套新的“哲学营销”模式,被业

界和专家们总结为“华抗美模式”或“太湖源模式”。而华抗美本人被誉

为“哲学营销第一人”。

产业发展,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华抗美不仅是临安生态旅游“始祖”,同时也是“临安旅游第一个吃

螃蟹的人”。2010年他突发奇想将浙西大龙湾景区门口荒野的山溪改造成

杭州地区首家峡谷皮筏漂流景区。充满刺激的龙井峡漂流一上市场,就火

爆江浙沪,成为华东地区最受欢迎的漂流之一。

20多年来,作为临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表率,华抗美一直秉承着

“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运作方式,旅游景区开发到哪里,哪里的村民

就有90%投入三产服务业,如宾馆、饭店、农家乐、土特产市场等。靠旅

游吃饭,靠旅游致富。带动当地农民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的意识

大转变,农民们都把青山绿水看作金山银山。随着旅游景区旅游人气的增

长,企业自身做强做大,周边农家乐乡村旅游也发展迅速。

华抗美为了鼓励乡村旅游发展,不仅积极投身于当地社区公益事业的

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还选择性地对发展农家乐积极性较高的农户,给予

每户垫资启动资金和输送客源的模式,让先从旅游业中致富的农户来带引

当地农民发展从事旅游产业,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如今,仅太湖

源景区的白沙村,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和民宿就有近200家,接待床位超过

5000张。因发展乡村旅游,白沙村赢得了“太湖源头第一村”的品牌,成

华抗美:敢为人先,创新生态旅游模式

第139页

127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为全省著名的农家乐示范村和“生态致富”的典范,也是“两山理念”的

实验区和体验点。

2017年太湖源景区建成了杭州地区首座玻璃悬空桥,网红玻璃悬空桥

再次引爆华东市场,游人纷至沓来,引来周边景区纷纷效仿。

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

华抗美一直将发展旅游业与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紧密结合,不断提升

景区旅游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融合共同发展,努力挖掘周

边地域文化内涵,并将周边山村中的一些非遗项目挖掘后与景区产品融合

推向市场,使当地一些山村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太湖源

景区山村非遗文化先后被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评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旅游景点”和“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旅游景区”。

同时,华抗美还时刻把农民共同致富放在心头。2019年10月,60多

岁的他又引领公司运营团队托管运营了红叶指南村景区。在村落景区运营

中,他要求公司运营团队要熟悉农民、了解农民、理解农民、帮助农民、

致富农民,并将此作为运营红叶指南村落景区的工作指导方针,以让农户

致富为己任来搞好景区的旅游发展和运营作为最终经营目标。

第140页

128

从事旅游20多年的华抗美,为临安旅游的发展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图

画,为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的他,仍在为当地乡

村振兴、共同富裕而努力谋划和默默奉献着。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推荐)

华抗美,1953年12月出生,杭州市临安太湖源

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华抗美从省级

机关离职转战商场,开启了临安生态旅游的里程。

自开发临安瑞晶洞开始,即与临安生态旅游结缘。

1998年成功开发推出临安生态旅游的典范之作“太

湖源”。2006年托管经营八百里景区,2007年对浙

西大龙湾景区进行升级改造。2010年与2012年又相

继开发了龙井峡漂流和月亮湾漂流。

人物名片

第141页

129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胡芳展现了奋战在文旅一线的党员干部拼搏与

奉献、专业与敬业形象。近年来,她带领团队积极投身文旅系统数字化改

革,打造“一键借阅”图书馆线上服务新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提

升市民获得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推进杭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勇于担当,践行“干在实处”

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化改革热潮,随后杭州提出了建设

“数智杭州”的目标,杭州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革由此展开。在杭州市文化

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杭州图书馆从提升服务入手,启动了“一键借阅”

数字化改革项目。

作为分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工作的领导,胡芳毅然承担起这项

胡  芳:

“一键借阅”让图书馆成为市民书房

第142页

130

改革任务。为了有效推进数字化改革,胡芳借鉴省市相关部门的做法,成

立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胡芳作为专班组副组长,全面负责整个项目的实

施。她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倒排计划表、周汇报和月度例会

等方式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可控。一方面带头深入一线进行业务调

研,了解“网上借书”相关业务流程和运行现状,了解读者的使用体验,

从项目数据收集、指标确定到拟定项目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她都与专

班组的工作人员干在一处,早出晚归,周末加班成了她的工作常态。在

专班组工作时,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站在读者用户的角度多想想、多试

试”,正是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每个业务环节她都亲自参与

测试,从不放过任何细节。经过近3个月的奋斗,从软件升级、业务流程

再造入手,成功推出了全新的“一键借阅”服务,通过简化操作步骤,真

正实现“一键下单,图书快递到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胡芳及时与上

级领导汇报项目工作进展,取得上级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她还主动与市委

改革办等部门沟通联系,让他们了解、熟悉“一键借阅”项目,为项目的

推广争取资源。她敬业的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领

导的关心支持和专班组的团结协作下,项目一经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反响。2020年“一键借阅”的下单量、文献借还量较原服务同比分别增长

77.6%和162.5%,项目荣获“改革在身边·浙江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新闻

行动”2020年11-12月份亮点项目、2020年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

例,“一键借阅”项目还被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敢于创新,践行“走在前列”

“创新”是“一键借阅”成功的秘诀之一。2020年杭图打造“一键借

阅”项目时,胡芳根据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和读者调研结果,提出将“数

字阅读”作为“一键借阅”特色服务之一,实现“纸电资源”的融合供

给,通过进行供给侧改革,让读者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送书到家”服务,

还能随时随地享受免费的数字资源。从项目推出后的读者反响来看,她的

这一提议是正确的。项目的成功推出,并没有让胡芳停下脚步,她认真学

第143页

131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习省市数字化改革的相

关政策文件,在对全市

13家区县图书馆进行

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2021年她又大胆提出

联合区县图书馆,共同

打造覆盖全市的线上服

务一体化平台,把杭图

的“一键借阅”打造成

杭州的“一键借阅”。“一键借阅”一体化平台采用市级馆统建,区县馆

共享的方式,实现数字化项目区域一体化建设;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大

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探索了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平台实现图书

馆与书商、物流等上下游行业共建,这些实践性探索,开创了图书馆线上

服务新模式,在文旅行业、在图书馆业界都属创新之举。

因“一键借阅”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革中的突出表现,项

目入选浙江省发改委“关键小事智能速办”项目,也是杭州市首批接入浙里

办50件“关键小事”之一;浙江省委改革办《竞跑者》专题推广“一键借

阅”建设经验;入选浙江省数字赋能新业态新模式典型平台;入选全市“民

呼我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获品牌杭州·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年度事件。

由胡芳领衔的相关研究课题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库,项

目成功的背后,是胡芳敢于创新的决心及团队深耕业务的干劲。

不断进取,践行“勇立潮头”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只有不断学习、进取方能

勇立潮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胡芳时刻不放松学习充电,她清醒地认识

到,数字化改革是一个全新领域,不能仅仅依赖以往的经验做法,必须要

学习新的东西,做法、理论、技术一样都不能落下。她深入一线向一线工

作人员学习;查阅书籍、资料,不断学习了解微服务架构、大数据分析等

第144页

132

胡芳,197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杭州图书馆副馆

长。第十届中国图书馆学会未成年人图书馆分会委员;浙江

省图书馆学会第九届学术委员会未成年人分委会副主任;杭

州市图书馆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人物名片

新技术;关注和研究业内图书馆立库建设等领先项目;钻研“一键借阅”

平台建设背后的理论支撑。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通过学习钻研,她从一名

数字化改革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文旅系统数字化改革的尖兵,同事们称她

为“一键借阅”百事通。

2021年,“一键借阅”项目入选全国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案例,

胡芳受邀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一键借阅”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

行的认可;同年,在中国-中东欧图书馆联盟馆长论坛上,胡芳作为杭图

代表介绍了“一键借阅”项目,她的发言引发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兴趣,有

多家国外图书馆联系杭图希望进一步了解“一键借阅”项目。在项目取得

了诸多荣誉后,胡芳继续着“一键借阅”的迭代升级,在不断地精益求精

中让“一键借阅”变得越来越好。

在紧抓平台建设的同时,胡芳还注重建设经验的总结,在她的带领

下,专班组总结经验,进行制度重塑,编制出台《“一键借阅”杭州地区

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一体化平台使用指南》和接入“一键借阅”平台的准

入机制。确定平台建设数据标准和安全标准,为“一键借阅”平台的标准

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杭图的“一键借阅”项目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文旅

系统数字化改革的优秀典型。2022年项目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

实践十佳案例。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推荐)

第145页

133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1998年的一个凌晨,经过9个小时盘山公路的车程,黄夏冰第一次来

到杭州参加那次书法比赛。从此,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

亦奇……”让她一直魂牵梦萦。

在杭州立足,追求篆刻艺术

2000年的元月,因为对诗意江南的向往,对杭州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

渴慕,黄夏冰的人生第一次归零,带着母亲的叮嘱只身从家乡来到举目无

亲的杭州求学,立志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实现她修习书法篆刻的梦想。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面前,经浙江大学汪永江老师点拨:“建议先在

杭州立足,再追求艺术。”后经西泠印社许晓俊老师引荐,她进入西湖孤

山的一家编辑部工作,同时向西泠印社的姚建杭、陈墨老师开始学习书法

篆刻艺术。

很多见过黄夏冰书法的人都认为和她外表不像,为什么她不着力于

秀丽的晋唐小楷。黄夏冰说,书法审美是自我内在心性的对话,她喜欢在

开阔、古朴、苍茫、浑劲、奇绝、飞逸、超脱的古代法帖中感受艺术的真

谛,寻找自我生命的价值。黄夏冰将书法艺术的爱好融在了血液里,虽不

能全身心的修习,但她将书法艺术的追求与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工作

中努力学习和不断成长

缘起缘生,文创事业再出发

2002年编辑部转型解散,黄夏冰的人生又一次归零,站在人生的十

字路口踌躇难行,幸运的是在西泠印社余正老师、中国美术学院王冬龄老

黄夏冰:认真书写赏心悦目的人生

第146页

134

师、《中国钢笔书法》王正良老师

和其他师友的帮助下,同年创立了

专门服务书画家作品集出版的夏冰

工作室;2004年由中国辞赋家协

会副主席王翼奇老师命名,创立传

播文化艺术的市场主体——杭州乾

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7年创

立展现古典与现代融合的空间——

乾嘉书房;2019年注册运营倡导

现代都市女性生活美学的杭州嘉小

姐品牌管理公司。

22年心无旁骛创业的过程中,黄夏冰说,数不清多少个太阳升起地平

线的时候她还在伏案工作,记不清多少次疲惫到只想靠着马路边墙壁合眼

一会,多少次累得趴下,一个人躲在角落大哭后继续努力的日子。从“夏

冰工作室”到“杭州乾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到“杭州乾嘉书房”再到

“嘉小姐的品牌”。

乾嘉书房,不仅是心灵栖居地

黄夏冰说,支撑她往前走的力量之一是信念。很多人都会问她为什

么创建乾嘉书房?其实,创立乾嘉书房的初衷是出于她自身的求知理想与

读书乐趣。乾嘉书房于她而言,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心灵栖居

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相信很多人的生活都未必是自己喜欢的,

但她更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将当下的生活过成诗一般的美好”。如她,艰

辛的创业过程无人可诉,她就在书房里进行自我对话、自我说服、自我激

励;用读书来滋养心灵,找寻前进的明灯。所以她创建“杭州乾嘉书房”

和大众一起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分享宋韵古典文人书房风雅处处是

平常的生活美学。有一次黄夏冰在外打车回书房,上车时司机职业礼貌的

和她打招呼,得知她去乾嘉书房,司机立即很兴奋地问:“您是乾嘉书房

第147页

135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人物名片

黄夏冰,1978年4月出生,民进会员。打造文化艺

术空间、推广旗袍文化的乾嘉书房创始人。2019年她被

评为杭州市青年文艺人才;2020年被选树为杭州市百名

新时代巾帼先锋;2021年当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杭州市文旅新势力代表之一;2022年当选浙江省青年书

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主任。

工作人员吗?”当得知是书房创始人时,司机立刻尊敬地和黄夏冰说他有次

无意之间到过书房让人心灵宁静,之后在他每每感觉烦闷或者压力很大时就

会到书房转一转坐一坐。黄夏冰说每次自己亲身经历或得知那些因乾嘉书房

而让读者感受生活在杭州的温暖,她觉得那就是乾嘉书房存在的意义。

经过自身和团队伙伴的努力经营,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乾嘉书

房成为“杭州书房”的一员和杭州图书馆“宋韵分馆”,这样的成绩是

这座城市和人们对黄夏冰的肯定,是对乾嘉书房运营理念的认同。至此

黄夏冰将个人的理想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融合,乾嘉书房作为民营书房品

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结合现代儒商精神,通过营造“书香”“书

房”“宋韵”独特格调的书房文化,集图书、文创、展览、雅集、文化、

休闲为一体的多样化多角度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探索运用传统文化赋能

公共文化服务,以“乾嘉讲堂”“乾嘉雅集”形式定期举办公益讲座、文

艺演出、艺术公开课,组织中国古代记录文字演变、书籍装帧展及当代书

画、篆刻等常设性艺术展,助力杭州文化富民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杭

州书房·乾嘉”体验到不一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举目无亲到收获友情,从一叶孤舟到安居杭城,从徘徊迷茫到坚定

自信。黄夏冰说,这个时代给了自己追求梦想的机遇,是母亲和家乡台州

给了她追逐梦想的精神,是杭州给了她实现梦想的舞台,是家人和相识的

人们给了她无限的力量,这一切是她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推荐)

第148页

136

黄龙饭店三十多年来,不声不响,不争不抢,却已然与城市融为一

体,没有黄龙饭店的杭州,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就像少了和平饭店的上

海,少了半岛酒店的香港,它们都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地标。黄龙饭店见证

了杭州许许多多家庭的悲欢离合,和这座城市一起迎接大时代的变化,一

起获得山水滋养,一起悠然成长,它已然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宝库。

作为杭州这家足够经典的酒店总经理,程翔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定力

和心性,时代风云、人海沉浮,站在城市一线服务窗口的他,了然于心,

稳健于行。市场的好好坏坏,黄龙一直出类拔萃,他和黄龙的气质和气场

已融合为一,成为杭州文旅市场的定心丸。

担当之美:与时俱进

程翔作为黄龙饭店党委书记,创建黄龙党委新品牌“黄龙铁军筑堡

垒,创先争优促发展”,凝聚力量打造线下党建红色阵地“5H”空间,荣

获杭州市商旅集团最高五星党建阵地,开创线上“黄龙天地”红色宣传公

众号,连续发布“匠心”“公益”“品质”等系列文章,积极宣传红色基

因,传播黄龙正能量。

开创“党建与经营”融合发展新模式,与9家不同领域企业,如中国

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天目新闻、杭州市西湖区

文旅局等,围绕联建共创、经营发展、模式创新、服务提升和社会公益等

板块,开启项目合作,开创党建工作新格局。尤其在2022年,在“共同富

裕”的联乡结村项目上,主动联合各家企事业单位,突出企业自身特点,

通过健康结对、消费帮扶、产业发展等帮扶之路帮助饭店结对乡村(淳安

县瑶山乡琅洞村)扎实走向富裕之路,此帮扶项目也获得人民日报的报

程  翔:

黄龙饭店掌舵人  致力打造城市记忆宝库

第149页

137

CHUNHUAQIUSHI·春华秋实

道,“共富之路”也是程翔未来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始终坚持公益事业,这体现了程翔所肩负的社会使命,30年如一日地

向儿童福利院、杨绫子学校的儿童送去关爱,在酒店业首倡“拒绝鱼翅上

桌”、开创“地球一小时”环保公益活动、资助困难学生圆梦大学、积极

与临歧镇吴峰村和琅洞村、西藏那曲做深度的结对共建,帮助其绿色农产

品上桌。2020年,积极响应国家“反对餐饮浪费”的号召,制定专项行动

指南,此具体实施办法获得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CCTV-1)报道。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禁塑令”号召,将餐饮与客房

部分物品替换成环保纸质产品或是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并在客房放置禁塑

倡议书,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塑料产品的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让酒店业陷入了困境,程翔以疫情防控安全为首要任

务,坚决按照省市政府及文旅厅的防控要求,切实保证在客房总数3700多

间,员工总数超过1500多名(含管理项目及租赁)的黄龙项目管理体系

中,无一例疫情事故。

2022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主要接待饭店,在

严格遵守闭环管理的条件下,程翔带领467位员工始终以高涨、饱满的情

绪;严谨、专业的技能;温馨、细致的服务保证了接待工作的圆满完成,

会议结束后,饭店获表扬信272封,更是获得大会秘书组的高度肯定。

第150页

138

同时,他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带领饭店内的干部与党员投身于供保单

位、疫情社区、周边居民、核酸监测点等地进行支援,展现出作为酒店管

理人员强大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奉献之美:稳定品质

在程翔亲自带领全体黄龙人通过不懈地努力下,杭州黄龙饭店以全国

的最高分511分,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五星级饭店。还相继荣获“品质饭店

金桂奖”,“品质标浙江服务”和年度十佳旅游企业、浙江省饭店业年度

(2021)经营卓越奖等奖项,尤其在今年第八届全国饭店职业技能竞赛中

取得了金牌佳绩。

主动寻求商机,及时调整策略,强化产品品质,稳健管控风险,在后

疫情时代,勇抓契机,转变观念,逆势突破,新黄龙成立以来,总体营收

与净利润呈逐年递增的良好趋势。尤其在2021年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

实现饭店归母净利润2346万元,创黄龙饭店开业以来最佳的好成绩,以高

标准推动饭店“二五”规划开局各项工作。

在全面战略谋划下,做大做强做优黄龙产品,率先推出高档次的自助

餐和婚宴产品,释放了杭州作为“创新活力”之城可观的消费实力,“黄

龙自助餐”已然成为杭州高端餐饮的金名片,一直保持杭城第一的头衔。

同时,程翔提出的“金钥匙服务”“全程管家服务”,挖掘了最高净值人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电脑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