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拍卖2023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发布时间:2023-9-2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保利香港拍卖2023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3057清十八世紀  紫檀雕夔鳳西蕃蓮大蓋盒一對來源保利香港,2013年4月7日,編號750此對蓋盒用料碩大,極盡奢華,以上好紫檀雕製而成,木紋疏朗,色澤細潤,盒為制,子母口蓋,緊密天成,歷經百年磨摩,包漿瑩亮。盒蓋滿工雕刻雙夔鳳西番蓮紋,番蓮枝葉捲曲飽滿、富麗婉約,有如西洋大理石雕塑般的立體感極具巴羅克風格的異域格調,整體上給人以繁花似錦、氣度威嚴的震撼力。此于高硬度的紫檀木料上純以手工刻就,線條細密如縷不見絲毫崩茬。工藝精准,不厭其煩,看有清宮造辦處之功,宮廷味十足。鏟地浮雕西番蓮,靈動自然,設計圖案明顯出自如郎世寧等宮廷藝術家之手,和圓明園內的西洋建築風格相同,是清代皇帝熱衷於西洋藝術的又一佐證。L 29cm H 30cmHK$ 250,000 - 350,000US$ 32,000 - 45,000A PAIR OF ZITAN 'KUI PHOENIX AND FLOWER' BOXES AND COVERS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PROVENANCEPoly Auction Hong Kong, 7 April 2013, lot... [收起]
[展开]
保利香港拍卖2023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作為保利拍賣的重要一員,保利香港致力為海內外藏家提供藝術精品、專業諮詢和優質服務。
文本内容
第101页

3057

清十八世紀  紫檀雕夔鳳西蕃蓮大蓋盒一對

來源

保利香港,2013年4月7日,編號750

此對蓋盒用料碩大,極盡奢華,以上好紫檀雕製而成,木紋疏朗,

色澤細潤,盒為制,子母口蓋,緊密天成,歷經百年磨摩,包漿瑩

亮。盒蓋滿工雕刻雙夔鳳西番蓮紋,番蓮枝葉捲曲飽滿、富麗婉

約,有如西洋大理石雕塑般的立體感極具巴羅克風格的異域格調,

整體上給人以繁花似錦、氣度威嚴的震撼力。此于高硬度的紫檀木

料上純以手工刻就,線條細密如縷不見絲毫崩茬。工藝精准,不厭

其煩,看有清宮造辦處之功,宮廷味十足。鏟地浮雕西番蓮,靈動

自然,設計圖案明顯出自如郎世寧等宮廷藝術家之手,和圓明園內

的西洋建築風格相同,是清代皇帝熱衷於西洋藝術的又一佐證。

L 29cm H 30cm

HK$ 250,000 - 350,000

US$ 32,000 - 45,000

A PAIR OF ZITAN 'KUI PHOENIX AND FLOWER'

BOXES AND COVERS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Poly Auction Hong Kong, 7 April 2013, lot 750

第102页

3058

清咸豐  銅鎏金二龍戲珠燭臺一對

款識:「大清咸豐年造」

來源

1. 法國私人收藏

2. 保利香港,2013年4月7日,編號755

燭臺做為一種實用器物歷史悠久,進入清代,特別是宮庭器物,成為實用

與裝飾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此對燭臺器型分五個層次,最上端為圓平沿

盤形的檯面。二層短束頸,三層接寶瓶式立柱,四盞托式燭托,五為倒鐘

式底座。通體鑄雲龍紋,龍身皆以鎏金為飾,再配以用回紋、雲肩紋作邊

飾;中柱和底座浮雕五爪九龍紋飾,從龍紋上已可以看到晚清龍紋特徵的

端倪。整個燭臺透露出莊重典雅、富麗堂皇的神氣。足上落「大清咸豐年

造」單行楷書款,已知落咸豐款器物多見瓷器,銅器落此款識且精者甚

少。此件鑄造技藝高超,圖案紋飾細膩,龍身金彩絢麗豐富,鑄款工整有

力,應為宮庭造辦處所督造之物,高雅華貴。

H 49.5cm

HK$ 600,000 - 900,000

US$ 77,000 - 115,000

A PAIR OF RARE GILT-BRONZE 'DRAGON CHASING

PEARL' CANDLESTICKS

XIANFENG PERIOD, 1851-1861

PROVENANCE

1. A French private collection

2. Poly Auction Hong Kong, 7 April 2013, lot 755

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826,成交價2272萬港幣

款識 Mark

9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04页

3059

清嘉慶  銅胎掐絲琺瑯方勝「大吉」葫蘆瓶

此瓶因葫蘆諧音「福祿」,且形狀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葫蘆主體

紋飾以掐絲填琺瑯飾紅黃藍白各色組成的幾何紋為主,葫蘆主體方勝形開光,

內有大吉二字。倫敦古董商Roger Keverne曾收藏有一件相似作品,展覽著錄於

2010年《夏季展覽》,R.Keverne著,頁94,編號69。

H 28.3cm

HK$ 80,000 - 120,000

US$ 11,000 - 16,000

A CLOISONNE ENAMEL DOUBLE-GOURD VASE

JIAQING PERIOD, 1796-1820

9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05页

3060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雙象耳三足爐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英國Drue Heinz (1915-2018年)舊藏

2. 倫敦佳士得,2019年11月5日,編號167

H 33cm W 30cm

HK$ 450,000 - 650,000

US$ 58,000 - 83,000

A PAIR OF CLOISONNE ENAMEL 'FLORAL'

ELEPHANT-HANDLED TRIPOD CENSERS AND

COVER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Drue Heinz (1915-2018), United Kingdom

2. Christie's London, 5 November 2019, lot 167

款識 Marks

此品成對,子母口, 肩部左右各設有一鎏金象耳, 斜直腹下斂,

底接鎏金象鼻形三足,以天藍色琺瑯為地,腹部以銅胎掐絲編織纏

枝蓮紋,並填入紅、深藍、綠等色琺瑯。爐蓋有三層,層層收束,

底層和中層為鏤空卷雲紋,蓋頂作象鈕,象呈俯臥回首狀,背負鞍

墊及寶瓶為鈕,瑞象卷鼻垂尾,佩戴瓔珞,寓意「太平有象」。正

面口沿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楷書款。

「太平有象」與河清海晏、民康物阜之意象相關聯,故此類裝飾母

題常見清代宮廷陳設器物。紫禁城中即有多座宮殿陳設相關主題琺

瑯器。查閱《活計檔》,太平有象母題熏爐在雍正時期即有記載,

例如雍正三年記「太監杜壽交……景泰琺瑯象鼎一件,琺瑯象鼻爐

一件……」。乾隆時期掐絲琺瑯產量更大,幾乎每年造辦處琺瑯作

均有大量產品,並且皇帝會親自審核設計稿後再下令製作,例如

《活計檔》乾隆十年記「首領吳書持去……掐絲琺瑯馱寶瓶象爐紙

樣一張,持去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對其掐絲琺瑯象爐做時腿

子放醋寫,亦照樣準做一對欽此」。足見其在乾隆皇帝心目中地位

之高。

第106页

3061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八吉祥獸足香薰蓋爐一對

此對香爐形制極為特別,爐身呈八方形,盤口外侈,束頸,圓弧腹,器身其中

四面設銜圓鋪首,下承四足。爐蓋隨爐身作八方形,每面皆鏤空雕佛教八吉祥

紋,開光外為纏枝卷草紋,頂鈕圓大,尖頂圓身,形如肥棗,八面皆飾拐子龍

如意紋,下承蓮托。爐身頸部飾蕃蓮紋,肩飾如意紋一周,腹身每面皆飾纏枝

蓮紋,蓮上托佛教八吉祥紋,即寶傘、雙魚、法螺、寶瓶、蓮花、盤長、法

幢、法輪。身足相接處為高浮雕銅鎏金獸首,神情兇猛,造型寫實,足身以掐

絲琺瑯工藝飾以如意紋組成的變體獸面紋,仿古之餘又有獨特的創意。底面飾

四隻蝙蝠,圍繞佛教「卍」字紋而飛。八吉祥及蓮花紋乃佛家常見紋飾,此與

清宮廷信奉藏傳佛教息息相關,此品或為宮廷寺廟用具。

H 52cm

HK$ 800,000 - 1,200,000

US$ 102,000 - 153,000

A PAIR OF CLOISONNE ENAMEL 'BAJIXIANG' CENSERS

AND COVER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9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08页

掐絲琺瑯器皿自明代宣德以來,備受皇家器重,尤其是在景泰

年間,景泰藍的製作得到提升,且受外域工藝美術影響,製作

細膩,圖案華麗,設色豐富。掐絲琺瑯器皿在明清兩朝為皇家

重器,與琺瑯瓷器一樣,鮮有賞賜予臣子,是皇權的至高象

徵。

本品工藝結合鏤空、掐絲、鏨刻浮雕技法,且掐絲均勻,紋飾

清晰,填琺瑯料不出界,質地細密,製作精美,非宮廷工藝所

能及。鎏金金水鋥亮,燁燁生輝,無論是銅胎體還是鎏金都用

盡上等材料,乃清乾隆時期的精品,而且成對出現,為賞玩收

藏之上品。

另一面 another view

9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10页

3062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花卉紋瓶

展覽

1.《五個世紀中國琺瑯珍品展》,法國巴黎盧浮宮,2003

年9月

2. Art sous les Arcades,新加坡,2009年

3.《錯金鏤採—法國皮埃爾·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絲琺瑯器

特展》,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1年9月

4. 《乾隆皇帝的古與洋》,溫哥華,溫哥華保利藝術館,

2016年11月30日至2017年2月28日

出版

1.《Chinese Cloisonné Enamels: Art sous les Arcades》,

Asian Art Singapore, 2009, no.45

2.《錯金鏤採—法國皮埃爾·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絲琺瑯器

特展》,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1年,圖048

此瓶造型高挑秀雅,平口長頸,折肩直腹,下承外撇圈足。器身頸

部兩側各出三朵如意雲紋圖案作耳,線條圓轉捲曲,靈動清逸。其

與沿口、圈足紛以鍍金裝飾,上下呼應,呈現華美高貴氣質。器身

通體施琺瑯彩繪,自上而下分繪倒置藍釉如意紋飾、紅釉花卉,雙

色蕉葉,腹身施繪纏枝蓮紋。藍釉底色清新雅麗,花卉釉彩鮮豔,

整部花枝勾繪清晰,線條流暢。瓶上施色多為靜雅清寧一路,以藍

綠冷色居多,此類器具應為揚州工坊精細所製。

H 17cm

HK$ 50,000 - 100,000

US$ 7,000 - 13,000

A CLOISONNE ENAMEL 'FLORAL'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EXHIBITION

1. The 1st Paris Salon du Collectionneur, Carrousel du

Louvre, Paris, September 2003

2. Art sous les Arcades, Singapore, 2009

3.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Bronze and Cloisonné Enamel

Wares from the Pierre Mercier and Overseas Collections,

Poly Art Museum, Beijing, September 2011

4. The Antiques of the Qianlong Period, The Past and The

West, Poly Art Museum, Vancouver, 30 November 2016 –

28 February 2017

LITERATURE

1. Chinese Cloisonné Enamels: Art sous les Arcades, Asian

Art Singapore, 2009, no. 45

2.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Bronze and Cloisonné Enamel

Wares from the Pierre Mercier and Overseas Collections ,

Poly Art Museum, Beijing, 2011, pl. 048

9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11页

3063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硯台盒

展覽

1.《五個世紀中國琺瑯珍品展》,法國巴黎盧浮宮,2003

年9月

2. Art sous les Arcades,新加坡,2009年

3.《錯金鏤採—法國皮埃爾·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絲琺瑯器

特展》,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1年9月

4. 《乾隆皇帝的古與洋》,溫哥華,溫哥華保利藝術館,

2016年11月30日至2017年2月28日

出版

1.《Chinese Cloisonné Enamels: Art sous les Arcades》,

Asian Art Singapore, 2009, no.48

2.《錯金鏤採—法國皮埃爾·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絲琺瑯器

特展》,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1年,圖065

清代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工藝全面興盛,形成內府造辦處、廣州、揚

州、蘇州等多處工藝製作中心,此件琺瑯彩繪硯盒即出自於揚州工

坊製作。硯盒整器為長方形製,通體扁平,下作四足,邊棱以鍍金

工藝勾框為飾,器間各面則均以天藍色釉為地施染琺瑯彩繪裝飾紋

樣。盒蓋頂部裝飾最為精細繁密,其上四周先以深藍色拐子紋環飾

一周,拐子紋飾方折硬朗,彎轉直挺,畫面中間描繪纏枝花葉圖

案,綠色枝葉分深淺兩色,蜿蜒盤繞,向外伸展,其形婉轉柔美,

捲曲翻折,與外周拐子紋形成剛柔鮮明對比。畫面中央四如意雲紋

組成的開光內,作十字對稱花卉圖案裝飾,花朵紛以黑、紅、綠、

白交錯分層施染描繪,齊整雅觀,簡約大氣。盒身器壁主要以拐子

紋勾勒裝飾,用以映襯盒頂邊紋,搭配相宜,與整器方形樣製相得

益彰,展現硯盒之藝術價值。

L 11.2cm

HK$ 100,000 - 150,000

US$ 13,000 - 20,000

A CLOISONNE ENAMEL INK STONE BOX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EXHIBITION

1. The 1st Paris Salon du Collectionneur, Carrousel du

Louvre, Paris, September 2003

2. Art sous les Arcades, Singapore, 2009

3.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Bronze and Cloisonné Enamel

Wares from the Pierre Mercier and Overseas Collections,

Poly Art Museum, Beijing, September 2011

4. The Antiques of the Qianlong Period, The Past and The

West, Poly Art Museum, Vancouver, 30 November 2016 –

28 February 2017

LITERATURE

1. Chinese Cloisonné Enamels: Art sous les Arcades, Asian

Art Singapore, 2009, no. 48

2.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Bronze and Cloisonné Enamel

Wares from the Pierre Mercier and Overseas Collections ,

Poly Art Museum, Beijing, 2011, pl. 065

第112页

3064

清早期  竹根雕達摩像

達摩是南天竺香至國的王子,南北朝時入中國弘法,開創禪宗一派,是中國佛

教史上的宗師人物。此坐像以竹根圓雕而成,刻畫達摩倚坐於一塊嶙峋木臺一

側,曲眉虯髯,雙目圓睜,身著僧衣,雙手交握於袖內,足尖翹起。此像雕工

傳神,取倚坐之姿,十分罕見,亦像人物性格、姿態躍然雕出,毛髮、衣褶、

骨骼等細節刻畫一絲不苟,特別是選取竹根斑節部位狀寫山石塊磊多穴的體

貌,構思甚為巧妙。包漿潤澤,為清中期竹木圓雕中的精品。

H 14.1cm

HK$ 150,000 - 200,000

US$ 20,000 - 26,000

A CARVED BAMBOO ROOT FIGURE OF BODHIDHARMA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10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13页

3065

清早期  竹根雕壽星童子像

壽星老人頭部向前隆起,朵頤豐顙,龐眉深目,笑容可掬。寬衣大袖,衣褶層

迭垂然而下。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攬持童子,身下童子活潑可愛。身上飾仙

桃,寓意「多子多壽」。雕刻刀法以圓雕、高浮雕為主,刀工諳熟。

H 30cm

HK$ 160,000 - 200,000

US$ 21,000 - 26,000

A CARVED BAMBOO ROOT FIGURE OF SHOULAO AND BOY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第114页

3066

清乾隆  剔彩洗硯圖寶盒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洗硯寶盒」

盒呈蒸餅式,有蓋,子母口,圈足。以剔彩工藝雕刻紋飾,備紅、黃、綠三

色。蓋面圓形開光,萬字錦地上雕洗硯圖,圖中蒼松虯松,溪水淙淙,几案臨

水而置,高仕倚案遠眺,一個童子正蹲在溪邊小心翼翼地刷洗著一方石硯,另

一個小童則在火爐邊烹茶,半空中仙鶴翩然飛舞,與地面另一隻仙鶴對望。此

情此景正如一幅名聯所描繪的意境:「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此器雕刻

自然,製作精細,給人以高雅脫俗之感。

蓋及盒壁斜格錦地上各飾四組開光,內分別雕格式吉祥紋樣。器內壁及圈足內

髹黑漆,底中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蓋內壁刻「洗硯寶盒」

四字款。此盒雕工繁複,層次清晰,工匠運刀如筆,犀利準確,細緻出色。

D 18.4cm

HK$ 180,000 - 220,000

US$ 23,000 - 29,000

A CARVED POLYCHROME LACQUER 'WASHING THE

INKSTONE' BOX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 Marks

10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15页

3067

清乾隆  剔紅瑤台祝壽圖倭角蓋盒

此盒構圖豐富,漆層厚潤,雕工精湛,呈六瓣式,蓋頂開光內錦地上雕蒼松梧

桐、山石,西王母身穿大袖長袍,頭帶鳳冠,神色安詳,身後祥雲瀰漫,身旁

仙女掌扇,手托蟠桃,二仙肩背靈芝、長青前來祝壽,一羽仙鶴飛舞祥雲之

下,一頭仙鹿奔向王母,一派仙氣繚繞。側面開光飾秀石花卉圖,足牆雕回

紋,底髹黑漆。此盒造型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美觀典雅。雕琢精細,花紋形

像生動,構圖嚴謹有序,充滿吉祥喜慶的氣氛。

瑤池乃西王母之寓所,而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

為道教所信奉。傳說她是豹尾湖齒而擅嘯的怪物,後來演變稱為年約三十歲、

容貌絕世的女神,並把三千年結果的蟠桃賜給漢武帝。如此葵口式的作品,兩

岸故宮均有收藏,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剔紅嬰戲圖八瓣盒,定年十八世

紀,著錄於《龢光剔彩:故宮藏漆》,台北,2008年,圖156號。故宮博物院

藏另一件剔紅山水人物圖八瓣盒,定年清中期,著錄於《中國漆器全集》,卷

6,清,福建,1993年,圖224號,可作比較。

D 24.3cm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A CARVED CINNABAR LACQUER BOX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第116页

3068

漢  銅錯金鳳紋方豆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豆,盛食器和禮器。出現於商代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作為禮器常與

鼎、壺配套使用,《周禮·掌客》載:「凡諸侯之禮,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

二,子男二十有四。」至漢代逐漸淡出。

本器四方形,子母口,下承短柄方足,器身及蓋嵌金絲裝飾,每面裝飾兩組四

夔鳳組合圖案,形似幾何圖案。器身銅質呈現水銀古狀,與金絲相映成趣。

H 11cm

HK$ 60,000 - 90,000

US$ 8,000 - 12,000

A GOLD-INLAID BRONZE SQUARE FOOD VESSEL AND

COVER, DOU

HAN DYNASTY, 246 BCE-220 CE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10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17页

3069

戰國晚期  青銅筒形器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筒形器,淺弧蓋,呈瓦稜狀,蓋上設三環鈕,蓋、器子母口,器體

為口大底小的筒形,器壁略弧,底足略微外撇,呈矮圈足。此器的

形制較為少見,常見於戰國,一直沿用至西漢時期,原應為多件一

組的套裝器,此器為套裝筒形器的最外層一件,其內部所套筒形器

則形似杯,形制相同,大小漸次遞減,通常整體素面無紋,套裝

後,整體嚴密規矩,顯示出了早期金屬鑄造工藝的高度精密性,是

戰漢之後器物套裝規範的伊始。

此件筒形器是較為典型的戰國中期偏晚之器型,其器型可參考1990

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之戰國水晶杯,以及2006年甘

肅馬家塬遺址出土之戰國晚期連珠紋琉璃杯,尤其後者的連珠紋之

裝飾方式顯示出這一器型或可為西來之物,其頎長流暢的器型與外

撇之圈足影響了戰漢及之後不同材質的杯具器型,此件筒形器即為

這一器型以金屬為材之代表。

而以青銅為材者亦不多見,同類可參考2002年湖北棗陽九連墩1號

墓出土之戰國中晚期銅套杯,以及出版於《首陽吉金——胡盈瑩範季

融藏中國古代青銅器》之戰國中晚期五套筒形器。從出土之筒形套

杯可見,此種青銅器物在鑄造技術上較一般的單件器皿精度更高,

同時在鑄造完成之後仍需要配合類似車削的工藝進行打磨,以保證

套杯與套杯之間的良好接觸,所以在杯體內部會產生類似同心圓之

弦紋,其工藝原理應受到陶藝的啓發,是中國早期金屬工藝中常被

忽略但卻十分關鍵的一環,影響了北朝至唐代的金屬鑄壓工藝。

H 16.7cm

HK$ 70,000 - 150,000

US$ 9,000 - 20,000

AN ARCHAIC BRONZE VESSEL AND COVER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E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戰國晚期 水晶杯

©杭州博物館藏

戰國中晚期 銅套杯

©湖北省博物館藏

第118页

3070

漢  銅鳳鳥盤口燈

來源

法國私人收藏

鳥形燈座在漢代十分流行,蓋因社會喜好神仙方術,承燈的鳥即為神鳥朱雀,沈

括《夢溪筆談》曰:「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故而司燈。

鳳鳥昂首,嘴銜燈盤,下有一足,足璞下有一葉形座。凸雕鳳鳥五官及身側羽

毛,寥寥數筆,盡顯鳳鳥神氣的情態刻畫得活靈活現,鳥足有四爪,呈勾狀抓

地,燈盤盤口,內設環狀鏤空凹槽。本件作品造型優美,形象生動,結構合理,

且燈體較爲厚重,注重平穩實用。與本品相似的作品可參考1968年河北滿城陵山

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的西漢中期朱雀燈,在鳳鳥的

造型上可茲參考。鳥足則可比較1992年山東臨淄出土的西漢晚期雁足燈。

可參考紐約佳士得2008年9月17日,編號556,秦/漢 青銅雁足燈,以21.8萬美元

成交;亦可參考本司於2014年10月7日,編號3461,漢青銅單足鳥形燈,兩張造

型一致。

H 54.3cm

HK$ 250,000 - 450,000

US$ 32,000 - 58,000

AN ARCHAIC BRONZE 'PHOENIX' CANDLE HOLDER

HAN DYNASTY, 246 BCE-220 CE

PROVENANCE

A French private collection

秦/漢 青銅雁足燈

©紐約佳士得,2008年9月17日編號556

漢 青銅單足鳥形燈

©保利香港,2014年10月7日,編號3461

10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20页

3071

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簋

來源

1. 2000年3⽉18⽇購於法國⾥昂Galerie Archaïa(畫廊)

2. 法國私人收藏

青銅簋侈口外撇,深腹,直壁,兩耳下各有一小勾珥,高圈足,下緣一寬闊邊

條增加高度。頸部下飾一周雷紋地、器頸前後各鑄一半凸起的獸頭,器腹外壁

無紋飾,兩獸首耳,圈足外飾一周雷紋。無刻銘文。該簋銅鏽以深紫褐色為

主,翡翠綠、褐色斑駁交錯。

《禮記 · 明堂位》云:「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殷之六瑚,周之八

簋。」此禮記篇章《明堂位》敘述先秦兩漢時期一項重要的禮儀祭祀建築,該

建築名為「明堂」。「敦」是盛穀物等飯食得器皿,造型由鼎、簋結合發展而

成;簋是祭祀、宴會用到的重要炊食器,此《禮記》篇章正確認簋在周代帝王

舉行祭祀的建築——明堂內的代表性。

D 18cm H 13.5cm

HK$ 250,000 - 350,000

US$ 32,000 - 45,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RITUAL FOOD VESSEL,

GUI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1050-771 BCE

PROVENANCE

1. Purchased from Galerie Archaïa, Lyon, France, 18 March 2000

2. A French private collection

10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22页

3072

商晚期  青銅饕餮爵杯

銘文:「丁▯尊」「▯母」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此件青銅爵杯為典型的商代晚期殷墟地區三足卵底爵,其高度達21公分,屬於

同類器形中尺寸極大者,整體器壁、雙柱、扉稜、鋬等厚重均勻,鑄造工藝精

湛,細節處打磨仔細,紋飾、器形端正大氣,族徽與銘文皆不見於著錄,為商

代晚期較為典型的高等級禮器用爵杯,稀見。

此爵,流、尾上翹,雙菌柱位於流轉折近鋬處,杯體與腿足比例相當,腹深、

腹底卵形飽滿,三菱形足外撇,線條優美,鏨厚重上飾獸首,杯體帶扉稜,流

口下方三角紋飾與腹身一周雲雷地獸面紋皆主紋突出,綜合判斷其時期與殷墟

四期爵之樣式更為接近,應為商代晚期青銅鑄造工藝極為成熟,時代風格臻於

典型的代表作品,同類可參考中國社科院考古研所舊藏1972年河南安陽鋼鐵廠

1125號墓出土之商代殷墟四期父辛戈大青銅爵。

目前發現的商周銅爵,以無銘者居多,此件銅爵則在流口下方及鋬內有清晰銘

文多字,極為稀見。其流口下方應為族徽,字形雖複雜,然字口清晰,肖形感

強烈,鋬下銘文多字,掩於鏽跡之間,參考此爵之體量,可見其兩處文字應為

族徽及器物屬人稱號,應為商代晚期殷墟地區高等級貴族所使用的禮器。

爵為商代重要的酒器,是顯示貴族身份和等級的核心器物之一,《禮記·禮器》

即言明:「尊者獻以爵,卑者獻以散。」這一器形存續時間長,形制、紋飾隨

地域及時期變化豐富,造型結構複雜,需要運用到中國早期青銅鑄造工藝中幾

乎全部的技術核心,是商代青銅禮器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器物類型。此爵整體氣

韻挺拔剛勁,通體紋飾清晰,鏽跡斑駁參差,包漿展現出早期收藏的特質,族

徽與銘文皆不見於著錄,具有極高的藝術性與學術性價值。

H 21cm

HK$ 300,000 - 500,000

US$ 39,000 - 64,000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JUE

LATE SHANG DYNASTY, 12TH-11TH CENTURY BCE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銘文 inscription

商代 殷墟四期父辛戈大青銅爵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所舊藏

1972年河南安陽鋼鐵廠1125號墓出土

11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24页

三代彝器之考古,始於漢、倡於宋,而盛於清。漢家元鼎之故實,天水三

古之圖錄,勝朝西清之四鑑,俱藏中秘,以為祥瑞。私家藏彝器,莫先於

南朝劉之遴,蓄百器於荊州。宋嘉祐中,劉原父踵其後,得古器數十,作

《先秦古器記》,此私家藏器著錄之權輿。至於乾嘉以逮光宣,藏器者百

餘家,著作林立。若濰之陳、吳之潘,所藏富而精,遠邁前代。然民國以

降,內府之秘藏、故家之舊蓄,殷墟周原之盜掘,巧取豪奪鬻於海外者,

車載斗量。於我證經補史之殷周文字、於彼徒增博雅之異域風情爾。前有

學者陳夢家,遍訪美之公私藏彝器,著成《美國所藏中國青銅器集錄》。

七十年來,人事代謝,或歸於公藏、或輾轉拍場,或晦而不顯,物存與不

存,命也。余自壬寅夏,留意散落海外之彝器,專心蓄收。雖非歐陽子所

謂有力之彊,一年之間,昆仲合力,幸得九器,七有善銘而四有著錄,無

一偽器偽銘孱廁其間,頗可自矜。余雖不敏於學,師友西山郝君、滬上朱

君,相與商榷,亦美事也。姑就器銘考證一二,匆匆草此,學有不逮,雖

不免覆瓿之譏,亦實錄耳,東山癸卯五月初一識。

廣濟劉氏 蓬勃齋主人自序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Lot 3073-3081

11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26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73

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伒冊亯(享)」觚 一對

銘文:「伒冊亯(享)」

來源

1. 霍布金斯(1887-1969)收藏,1931年以前

2.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編號313.40.a, 312.40.a

3.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展覽

借展於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波士頓,1931年,展品編號

313.40.a,312.40.a

出版

1. 陳夢家, 《美國所藏中國銅器集錄》,北京,1947年,

手稿編號A513, 514及R103,104

2. 陳夢家,《美帝國主義掠奪的我國殷周青銅器集錄》,

北京,1962年,編號A513,A514

3. 陳夢家,《殷周青銅器分類圖錄》,東京,1977年,編

號A513 A514(圖片)及R103 R104(銘文)

4. 巴納(Noel Barnard),張光裕,《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

所摹金文彙編》,台北,1978年,編號1447,1448

5.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補》,台北,1980年,編號

103,104

6. 嚴一萍,《金文總集》,台北,1983年,編號6177,

6178

7. 林巳奈夫,《殷周青銅器綜覽》,卷一(圖版),東

京,1984年,觚172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殷周金文集成》,中華

書局,1984年,編號07167,07168

9.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卷18,上

海,2012年,頁346,347,編號9658,9659

10. 曹大志,《論商代的糧儲設施,㐭、亯、京》,《古代

文明》第13卷,2019年,頁181。

H 22.2cm H 21.9cm D 13.9cm

HK$ 800,000 - 1,200,000

US$ 102,000 - 153,000

A PAIR OF ARCHAIC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S, GU

LATE SHANG DYNASTY, CA. 1600-1050 BCE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P.S. Hopkins (1887-1969), prior to 1931

2.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accession no. 313.40.a,

312.40.a

3.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EXHIBITION

On loan to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1931,

accession no. 313.40.a, 312.40.a

LITERATURE

1. Chen Mengjia, Chinese Bronzes in American Collections:

A Catalogue an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hinese

Bronzes , Beijing, 1947, manuscript nos. A513, 514 and

R103, 104

2. Chen Mengjia, Mei Diguo zhuyi lueduo de woguo Yin

Zhou qingtongqi jilu [Looted Chinese Archaic Bronze Vessels

in America], Beijing, 1962, nos. A513, A514

3. Chen Mengjia, Yin Zhou qingtongqi fenlei tulu [Catalogue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Shang and Zhou Bronze Vessels],

Tokyo, 1977, nos. A513, 514 (images) and R103, 104

(inscriptions)

4. Noel Barnard and Cheung Kwong-Yue, Rubbings and

Hand Copies of Bronze Inscriptions in Chinese, Japanese,

European, American, and Australasian Collections, Taipei,

1978, nos. 1447, 1448

5. Zhou Fagao, Sandai jijinwen cunbu [Bronze Inscription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Taipei, 1980, nos. 103, 104

6. Yan Yiping, Jinwen Zongji [Corpus of Bronze Inscriptions],

Taipei, 1983, nos. 6177, 6178

7. Hayashi Minao, An Overview of Bronze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Volume 1 (colour plates), Tokyo, 1984, no. 172

8.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ASS, ed., Yin Zhou jinwen

jicheng [Compendium of Bronze Inscriptions from Yin and

Zhou Dynasties], Zhonghua Book Company, Beijing, 1984,

nos. 07167, 07168

9. Wu Zhenfeng, Shangzhou qingtongqi mingwen ji tuxiang

jicheng [Compendium of Inscriptions and Images of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vol. 18, Shanghai, 2012,

pp. 346, 347, nos. 9658, 9659

10. Cao Dazhi, ‘Implements for Food Storage in the Shang

Dynasty: Lin, Xiang and Jing’, in Ancient Civilisations, vol.

13, 2019, p. 181

銘文 inscription 拓片 Rubbing

出版於林巳奈夫,《殷周青銅器綜覽》,卷一(圖

版),東京,1984年,觚172

11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28页

此觚小器大樣,觚體較粗,喇叭口,長頸鼓腹,高圈足沿下折,形成較高的

邊圈。腹部飾牛角獸面紋,並飾以弦紋。圈足內有銘文「伒冊亯(享)」三

字。此觚形制、尺寸、花紋為商代晚期青銅觚中最為罕見的一類,林巳奈夫

歸為殷墟三期。除此器外,我司於2014年春季拍賣, 編號3565商晚期青銅

亞古父己觚,范季融《首陽吉金》 「 」觚(第22)類似。

本對青銅觚1931年以前由霍布金斯收藏。P.S. Hopkins (1887-1969) ,中

文名賀清,1887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遵化,其父中文名賀慶,Nehemiah

Somes Hopkins(1860-1953),為匯文大學堂醫道館教習,美以美會傳教

醫師,1906年為協和醫學院創始人之一。賀清本人曾任上海電氣局總經

理。)此對觚1931年借展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觚內足有博物館編號no.

313.40.a, 312.40.a。

銘文依照陳夢家的著錄,訓為「伒冊亯(享)」,應為族徽。伒,如人負刀

「斤」。「冊」《說文》:「冊,符命也。諸矦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

一短、中有二編之形。」「亯」,吳大澂,《說文古籀補》:「象宗廟之

形。」由於宗廟為祭享之所,故用為祭享字。參考張懋鎔《試論商周青銅器

族徽文字獨特的表現形式》,「冊」的族徽,應該是身為作冊的作器者署

名。根據曹大志《「族徽」內涵與商代的國家結構》統計,各種有「冊」字

的青銅器有279件。

市場上成對傳世的古董並不多見,瓷器偶有見到,青銅器成對傳世極為罕

見。本品不僅成對,且經名家遞藏,波士頓博物館舊藏,有明確的1949年

之前的出土記錄,來源清晰,著錄豐厚,極為罕見,實為重器,藏家不可不

寶之。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頁346,347

11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30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74

商晚期/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蕉葉紋「弔(叔)子」觚

銘文: 「弔(叔)子」

來源

1. 倫敦蘇富比,1989年12月12日,編號107號

2. Mr. Sydney Stevens收藏

3.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本品造型古雅,器頸修長,配合樸麗紋飾,相得益彰。觚圓體,形似喇叭,侈

口,細頸,高圈足,腰、足部均有凸稜。頸部飾蕉葉紋,腰飾獸面紋,腰與足之

間有十字鏤空孔二及弦紋。器身作陰線紋飾於饕餮之上,雷紋襯地精細,硃砂填

身,三層花,飾以饕餮、龍紋,有稜,銅鏽碧綠如瓜,紋飾保存完好,尤為難

得,實為美品。商代後期的青銅觚比前期觚高,口部逐漸增大,器身變細,十字

孔變小,腰部、足部常有凸稜。本器乃安陽青銅禮器發展末期之典型,器身紋飾

細密立體。實屬同類高古青銅器之臻品佳作。銘文「弔(叔)子」二字在足內壁

上,或為作器者名。

「弔」: 金文中「弔」常用作「叔」。金文「弔」象人身纏繞著以絲繩綁著的

箭矢,一說疑「弔」是「繳」(繫箭用的絲繩)的初文。「弔」、「繳」古音相

近。本義為射取鳥獸的矰矢。吳大澂認為繫箭而射是男子的事情,所以「弔」被

借用作「叔」,作為男子的美稱。楊樹達、郭沫若、洪誠則認為「弔」、「叔」

純粹是音近假借。叔弔,兩者聲母相近,韻部爲入陰對轉。應以楊樹達、郭沫

若、洪誠之說為確。「子」:是家族族長的稱謂,根據曹大志《「族徽」內涵與

商代的國家結構》統計,各種有「子」字的青銅器有368件。

H 28cm

HK$ 400,000 - 600,000

US$ 51,000 - 77,000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GU

LATE SHANG DYNASTY, CA. 1600-1050 BCE /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CA. 1600-771 BCE

PROVENANCE

1. Sotheby’s London, 12 December 1989, lot 107

2. Collection of Mr. Sydney Stevens

3.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銘文 inscription 拓片 Rubbing

11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32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75

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亞醜父辛簋

銘文: 「亞醜父辛」

來源

1. 清宮舊藏(傳)

2. 羅振玉舊藏

3. 黃濬 (1880-1951)舊藏,尊古齋

4. 馮洛侯(1902-1989)舊藏,鐃齋

5. Dr. Ernst Hauswedell & Co.,漢堡,1958年5月5日,編

號3

6. 德國私人收藏,1958年入藏

7.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出版

1. 黃濬,《尊古齋所見吉金圖卷》,卷1,北京,1936,圖

版47

2.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6,北京,1936,圖版

17

3. 黃濬,《鄴中片羽·三編》,卷1,北京,1942年,圖

41

4. 艾鍔風,《鐃齋吉金錄》,北京,1943年,圖版XI a-d

5. 殷之彝(張長壽),《山東益都蘇埠屯墓地和\"亞醜\"銅

器》,《考古學報》1977年第2期,頁23-33,頁24,圖

5, 頁25

6. Vadime Elisseeff,《塞努奇博物館藏中國古代青銅

器》,卷1,巴黎,1977年,頁141

7. 嚴一萍,《金文總集》,卷3,臺北,1983年,編號

1049

8. 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東京,1984

年,頁94,編號113

9. 傑西卡·羅森,《賽克勒所藏西周青銅禮器》, 卷1,華

盛頓,1990年,頁362,圖38.1

10. 考古學報,1997年2期24頁,圖5

1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殷周金文集成釋

文》,卷3,香港,2001年,頁58,圖3332

12. 山東省博物館,《山東金文集成》,濟南,2007年,頁

262

13.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2012

年,編號03989

W 31cm H 15.6cm

HK$ 4,800,000 - 5,500,000

US$ 612,000 - 701,000

AN ARCHAIC BRONZE 'TAOTIE' RITUAL FOOD

VESSEL, GUI

LATE SHANG DYNASTY, CA. 1600-1050 BCE

PROVENANCE

1. The Qing Court collection (by repute)

2. Collection of Luo Zhenyu

3. Collection of Huang Jun (1880-1951), Zungu Zhai, Beijing

4. Collection of Hans-Jürgen von Lochow (1902-1989)

5. Dr. Ernst Hauswedell & Co., Hamburg, 5 May 1958, lot 3

6. A German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in 1958

7.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LITERATURE

1. Huang Jun, Zungu zhai suojian jijin tujuan [Catalogue

of Archaic Bronze Vessels handled by Zungu Zhai], vol. 1,

Beijing, 1936, fol. 47

2. Luo Zhenyu, Sandai jijin wencun [Bronze Insription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vol. 6, Beijing, 1936, fol. 17

3. Huang Jun, Ye Zhong pian yu, sanbian [Treasures from

the Ye [Anyang] Series III], vol. 1, Beijing, 1942, fol. 41

4. Gustav Ecke, Sammlung Lochow: Chinesische Bronzen,

Beijing, 1943, pl. XI a-d

5. Yin Chih-yi, 'Shandong Yidu Subutun mudi de Ya Chou

tongqi', in Kaogu xuebao, 1977 (2), pp.23-33, p. 24, fig. 5

and p. 25

6. Vadime Elisseeff, Bronzes Archaïques Chinois au Musée

Cernuschi, Archaic Chinese Bronzes, vol. I-Tome 1, Paris,

1977, p. 141

7. Yan Yiping, Jinwen zongji [Corpus of Bronze Inscriptions],

vol.3, Taipei, 1983, no. 1049

8. Minao Hayashi, In Shū Jidai seidōki no kenkyū: In Shū

seidōki souran [Research on Bronze ware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okyo, 1984, p. 94, no. 113

9. Jessica Rawson, 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vol.1, Washington D.C., 1990,

p. 362, fig. 38.1

10. Kaogu xuebao [Acta Archaeologica Sinica], 1997, issue

2, p. 24, fig. 5

11.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ASS, ed., Yin Zhou jinwen

jicheng shiwe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pendium of Bronze

Inscriptions from Yin and Zhou Dynasties], vol.3, Hong

Kong, 2001, p. 58, fig. 3332

12. Shandong Museum, Shandong jinwen jicheng

[Compendium of Bronze Inscriptions in Shandong], Jinan,

2007, p.262

13. Wu Zhenfeng, Shangzhou qingtongqi mingwen ji tuxiang

jicheng [Compendium of Inscriptions and Images of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Shanghai, 2012, no.

03989

銘文 inscription 拓片 Rubbing

出版於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東京,1984年,

頁94,編號113

12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34页

1958年拍賣紀錄,Dr. Ernst Hauswedell & Co.,漢堡,1958年5月5日,編號3

艾鍔風,《鐃齋吉金錄》,北京,1943年,圖版XI a-d

黃濬,《尊古齋所見吉金圖卷》,卷1,北京,1936,圖版47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著錄

《山東蘇埠屯墓地和\"亞醜\"銅

器》,殷之彝(張長壽),《考

古學報》1977年第2期關於本器

的考證

出版於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

文暨圖像集成》,上海,2012

年,編號03989

12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36页

簋皮殼厚重,呈黑漆狀,與清宮舊藏青銅器皮殼相似。侈口束頸,

鼓腹,高圈足,獸首半環耳,有耳珥,頸部和圈足均有夔龍紋,輔

以弦紋,頸前後增加浮雕虎,腹部前後增飾獸面紋,與故宮所藏堇

臨簋紋飾類似。器內底有銘文「亞醜父辛」。

同銘器另可見傳世尊、爵、觥、罍等,此類銅器的特色多為方形,

紋飾華麗。 為商代晚期的族氏銘文,一般讀為「亞醜 」,目前可

知的亞醜銘文銅器約有一百餘件 。大部分為傅世器 ,並且多數收錄

於乾隆時期的銅器國錄中。另有十幾件於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此

處應為亞醜族氏墓地,規格最高的大墓主人可能是商王朝在當地的

軍事首領。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組帶有銘文「亞醜」的銅器,共12件,包括4

鼎、1甗、1斝、1方尊、1方罍、1觚、1簋、1卣和1矛。台北故宮

博物院也有一組這樣的銅器,共22件,大部分也是清宮舊藏。這

些銅器形制雄偉,工藝精湛,而同類器物的風格也都相似。從著錄

情況來看,它們的出土時間較早。在18世紀中晚期編纂的「乾隆

四鑒」(《西清古鑒》《寧壽鑒古》《西清續鑒甲編》《西清續鑒

乙編》)中,就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而民國以來的青銅器著錄書

中,這類銅器又大量湧現。據統計,著錄過的這類銅器共有一百餘

件。本器鏽色同故宮舊藏亞醜群銅器相同,加之同銘蓋為西清古鑒

著錄,疑為清宮舊藏。

殷墟所出銅器,民國時琉璃廠古董商黃伯川經手最多,達一百餘

件,皆錄於其所編著之《鄴中片羽》中,朱鳳瀚先生在《中國青銅

器綜論》第45頁提到「此書刊載了經其手出售的殷墟青銅器及甲骨

等遺物編輯而成,三集共收青銅器133件……除上卷所著蟠螭鐘非

殷器亦不出於殷墟外,其餘皆可信為殷墟私掘出土器,對於研究殷

墟青銅器有重要價值……」。《鄴中片羽》著錄之器,因公認皆為

殷墟所出,學術地位重要,故歷來備受世界各大博物館之重視。據

不完全統計,其著錄132件殷墟銅器中至少已有103件入藏中外19

家博物館。

其中,中國65件,分別為:故宮博物院32件,上海博物館8件,台

北故宮7件,國家博物館6件,遼寧省博物館3件,旅順市博物館3

件,清華大學圖書館3件,首都博物館1件,河南安陽博物館1件,

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1件。歐洲24件,分別為:大英博物館8件,

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6件,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館5件,斯圖加特林

登博物館3件,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2件。美國14件,分別為: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4件,堪薩斯納爾遜美術陳列館4件,舊金山亞洲

藝術博物館3件,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3件。此外僅餘29器,其間或

有已入館藏而未統計到者,亦或有散佚者,目前可知私藏寥寥,遇

之當屬有緣。

本器經羅振玉、黃濬、鐃齋等名家遞藏,著錄豐厚,來源清晰,雪

藏60餘年,重新面世,藏家不可不寶之。

本件青銅簋由黃濬購自羅振玉,而瑞典東方博物館藏亞醜父辛簋

蓋得自J.G.Andersson,從購買記錄中可知,1927年由羅振玉賣給

J.G. Andersson,由此可知兩件皆得自於羅振玉。張長壽在1977年

的文章里認為,從紋飾、銘文及尺寸來看,現存瑞典東方博物館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in Stockholm)的亞醜父辛簋

蓋與此器為原配,清宮著錄《西清古鑑》(卷28,器16)中將此蓋

與其他簋誤認為一套。

黃濬(1880-1952),字百川,號齋衡,湖北江夏人,後居北京

宛平縣,清末民國年間著名文物鑒藏家。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

年),黃濬在北京琉璃廠開設尊古齋古玩輔,經商之余,對文物進

行著述研究,所撰《衡齋金石識小錄》《鄴中片羽》《尊古齋所見

吉金》等,鑒識精道,收羅豐富,為學界所推崇,多為今石研究學

者徵引。

馮洛侯 (Hans Jürgon von Lochow,1902-1989),德國鐵路工程

師、收藏家,1921-1955年居住在中國,熱衷收藏,齋號為鐃齋。

其大部分藏品購於北京古董商Otto Burchard (1893–1965),並由同

在北京的德國學者艾鍔風編寫藏品圖錄《鐃齋吉金錄》。1955年,

馮洛侯獲准將鐃齋藏品運回德國,馮洛侯歸國之後,馮氏所藏《饒

齋吉金錄》中的22件青銅器中,大部分藏品都捐贈給了科隆東亞

藝術博物館。至今只有極少數仍為私人珍藏,亦有少部分藏品流入

市場。如2019年3月,紐約佳士得鐘鳴鼎食 - 歐洲顯赫私人珍藏青

銅禮器專場,編號1506勺方鼎(《鐃齋吉金錄》第五號),北京

保利2022年秋拍編號5708青銅獸面紋斝(《鐃齋吉金錄》第十九

號)。本品亞醜父辛簋為《鐃齋吉金錄》第十一號,集真、精、

稀、生、傳承為一體。

商晚期 青銅亞醜父辛簋蓋

©瑞典東方博物館藏

西清古鑒對商晚期青銅亞醜

父辛簋蓋的記載

J.G. Andersson購自羅振玉的

清單中A5為青銅亞醜父辛簋蓋

12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38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76

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伯逑」觶

銘文:「伯逑乍宮公寶尊彝」

來源

1. 南加州G.S.Chen舊藏,得自洛杉磯

2.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出版

1. 吳鎮烽,《商周金文資料通鑒》編號30735

2.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頁524,編號

0735,該書記載銘文有誤

觶侈口,束頸,鼓腹下收,圈足,足微外撇,有蓋,蓋面隆起,上有半環形

鈕,並飾以一道弦紋。蓋沿和器頸飾夔龍紋。龍紋垂冠回首,尾下卷作刀形。

圈足飾以兩道凸弦紋。銘文「伯逑乍宮公寶尊彝」位於蓋內壁及器內底。

觶為飲酒之杯,是中國古代傳統禮器的一種,《禮記·禮器》:「宗廟之祭,尊

者舉觶, 卑者舉角。」青銅觶盛行於商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消失。此器鑄

造規整,紋飾簡約大氣,銹色自然堅實。與1974年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公仲觶,

首陽齋所藏第23號( )觶類似。宮、公、寶、尊等字應為西周初期康、昭王

風格。首都博物館藏庶觶亦可供比對。故宮博物院藏商代晚期山婦觶,紋飾雖

略有不同,但與此器器型、尺寸相近,可資比較。

H 18.4cm

HK$ 350,000 - 500,000

US$ 45,000 - 64,000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AND

COVER, ZHI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1050-771 BCE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G. S. Chen, Southern California, acquired in Los

Angeles

2.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LITERATURE

1. Wu Zhenfeng, Shang Zhou jinwen ziliao tongjian [Compilation of

Documenting Records of Shang and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 no.

30735

2. Wu Zhenfeng, Shangzhou qingtongqi mingwen ji tuxiang jicheng

xubian [Compendium of Inscriptions and Images of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Supplement)], p. 524, no. 0735, the inscription

recorded in the book is incorrect

銘文 inscription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

續編》,上海,2012年,頁524,編號

0735

12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40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77

西周  青銅鳳紋鼎

來源

1. 瑞士私人舊藏

2. 購自巴黎蘇富比

3.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本器口微斂,平折沿,鼓腹,圜底,下承三蹄足。腹外壁飾竊曲紋及鳳鳥紋,

間以弦紋。此件青銅鼎的風格與芮公鼎類似,鼎耳脫落,器表自然紅斑綠繡,

有薄蠟,應為傳世器。

鼎原為食器,用以烹煮、盛放肉食,《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

之寶器也。」鼎乃古代宴饗、祭祀時的重要禮器之一。「鐘鳴鼎食」所描述

者,即為貴族擊鐘奏樂、列鼎而食之奢華場面。鼎自二裡頭文化時期出現,一

直沿用至明清時代,是青銅器中流行時間最長之器型。常見三足圓鼎,亦有四

足方鼎。此鼎造型雄渾厚重,花紋粗獷流暢,是典型的西周時期青銅鼎。

L 22cm

HK$ 150,000 - 300,000

US$ 20,000 - 39,000

AN ARCHAIC BRONZE 'PHOENIX' RITUAL FOOD VESSEL,

DING

WESTERN ZHOU DYNASTY, 1050-771 BCE

PROVENANCE

1. A Swiss private collection

2. Purchased from Sotheby’s Paris

3.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12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42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78

商晚期  青銅「 (舉)父己」鬲鼎

銘文:「 (舉)父己」

來源

1. 哈特曼伉儷珍藏,1980年代

2. 紐約私人收藏,1990年代

3.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此件鬲鼎造型特殊,造型在鼎、鬲之間。《三代吉金文存》稱鬲、陳邦懷稱

鼎。此器應為商晚期,西周早期器。腹有弦紋,侈口,上有對稱雙立耳。束頸

較高,其上裝飾兩條弦紋。頸部向下延膨鼓作三袋狀腹,底部緩緩而聚,轉為

三柱足。西周早期鬲的式樣與商代晚期基本相同,惟形體向低矮方向發展,

頸部多呈弧形或直圈形收縮。器表光素無紋。素器多見於西周初,或曰國初甫

定,工匠銅料均不足,以樸為美,姑存一論。分襠袋足鬲式,承早期青銅鬲之

遺緒。口沿內腹有銘文「舉父己」。

「 」,馬敘倫《讀金器刻詞》,釐定為舉字。根據曹大志《「族徽」內涵與

商代的國家結構》,安陽、山東長清、費縣都出土過署名 的成組青銅器,或曰

舉族為商人大族,以往多認為是舉族四處遷移。但曹大志認為, 實際為「伯仲

叔季」的季字另一種早期寫法。參考宋華強《由楚簡「北子」「北宗」說到甲

骨金文「丁宗」「啻宗」》,李學勤《長子、中子和別子》,以江陵萬城出土

的北子甗為例,將 字上部分訓為北子,北、別音轉義通,別子,為支系子,或

與曹大志季字說相合。

H 22.7cm

HK$ 250,000 - 350,000

US$ 32,000 - 45,000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FOOD VESSEL, LIDING

LATE SHANG DYNASTY, CA. 1600-1050 BCE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1980s

2. A New York private collection, 1990s

3.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銘文 inscription

130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44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79

春秋  青銅螭龍紋獸足蓋鼎

來源

1. John B. Kendrick II(1931-2021)收藏,美國,科羅拉多,丹佛,

購於1965-1990年,Kendrick II為懷俄明州第九任州長John B. Kendrick

之孫

2.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與山西渾源李峪、及太原趙卿墓出土類似,侯馬風格,春秋時期,蟠龍紋大鼎,

徑48.3釐米,高35.6釐米,重13.5公斤。覆盤式蓋,蓋面有3個環形鈕,鈕頂附

有突起的圓餅。弇口,唇沿內斂以承蓋,方形附耳外撇,深鼓腹,小圜底,三蹄

足。此類螭龍紋鼎應為春秋時期列鼎制度中較大者,多見於晉系。美國國立亞洲

藝術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立藝術館及休斯敦藝術博物館

均有藏類似鼎。此鼎與休斯敦藝術館所藏無論是紋飾,尺寸均較為接近,似為一

對。鼎蓋上之三環鈕為春秋時期鼎的重要特徵。故宮博物院藏蟠虺紋鼎亦可作為

參考。姑列數例,以資比較。

W 48.3cm H 35.6cm

HK$ 350,000 - 500,000

US$ 45,000 - 64,000

A LARGE ARCHAIC BRONZE 'CHILONG' RITUAL FOOD

VESSEL AND COVER, DING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5 BCE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John B. Kendrick II (1931-2021), Denver, Colorado,

USA, acquired 1965 to 1990, grandson of John B. Kendrick, Wyoming

governor and US senator

2.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春秋 青銅獸足鼎

©休斯敦藝術博物館藏

13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46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80

春秋  青銅兒敄與之饙鐙(豆)一對

銘文:「兒敄與之饙鐙(豆)」

來源

1. Mandala Fine Arts, 香港,1998年

2.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L 21.2cm H 26.6cm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64,000

A PAIR OF ARCHAIC BRONZE RITUAL FOOD

VESSELS, DENG (DOU)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5 BCE

PROVENANCE

1. Mandala Fine Arts, Hong Kong, 1998

2.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豆成對,鼓腹,連蓋,合為球形,兩側附雙環耳,束腰,高足,蓋

頂有平捉手,蓋器同銘「兒敄與之饙鐙(豆)」。

豆是中國先秦時期的食器和禮器。大汶口遺址已有陶豆出土,流行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時用於盛放黍、稷等穀物,後用於盛放醃菜、

肉醬等調味品。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

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豆,漢族古代盛食器和禮器。源於新石器時

代的同名陶器,出現於商代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豆作為禮

器常與鼎、壺配套使用,構成了一套原始禮器的基本組合,成為隨

葬用的主要器類。用豆之數,常以偶數組合使用,故有「鼎俎奇而

籩(biān)豆偶」的說法,但是也有使用奇數組合的。

本器與寶雞(弓魚)國出土兒器風格類似,器表素而無紋,為明

器。器內多結晶藍銹,斑斕可愛。得自香港。兒務與無考,應為春

秋時,郳國貴族,本器或對郳國(小邾國)世系有史料意義。

此器銘文最後一字,或有斷為鋷者,非也。應從豋,說文, 豆

部:禮器也。從廾持肉在豆上。讀若鐙同。本銘省豆,從金,今同

鐙。《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

之登。」

銘文 inscription

拓片 Rubbing

134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48页

Lot 3073-3081為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3081

戰國  青銅車軎

來源

1. John B. Kendrick II(1931-2021)收藏,美國,科羅拉多,丹佛,

得自科羅拉多,購於1965-1990年,Kendrick II為懷俄明州第九任州長

John B. Kendrick之孫

2.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軎青銅質,圓柱狀,內口沿平伸外折,由內口向外口器體逐漸縮小,是古代馬

車上的配件,套在車軸兩端。軎外壁一周螭紋,中間凸稜紋,凸稜至外口沿素

面。近內口處對穿長方形轄孔。車轄保存完好,為扁條形,貫穿兩端轄孔,一

端裝飾獸頭,插入軎上和轄孔內,從而使軎不致脫落,也防止車輪脫出。此對

軎轄鑄造精良,造型簡潔,紋飾古樸流暢,乃戰國車飾之佳品。

H 6.6cm

無底價

NO RESERVE

A PAIR OF ARCHAIC BRONZE AXEL FITTINGS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E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John B. Kendrick II (1931-2021), Denver, Colorado,

USA, acquired in Colorado 1965 to 1990, grandson of John B.

Kendrick, Wyoming governor and US senator

2. Collection of Pengbo Zhai

136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第150页

3082

宋  銅錯金錯銀鳳首方盉壺

銘文:「雍橐泉宮。金盉盎容二升重十六斤八兩第五。」

來源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至西周,主要作用是盛玄酒(水)以調和酒味濃淡

的,與爵配套可以盛酒,與盆配套亦可盛水,常用於貴族祭祀、宴饗等禮儀性場合。盉

在各時代形制有所區別,商代盉多數是款足(空心足),周代盉就是款足折口,而多四

足盉,春秋戰國出現了圓腹,有提梁盉。

此件青銅盉是宋代金石學盛行之時,仿秦漢製品,製作十分的精美,分為上下兩部分構

成,其上為蓋呈覆鬥狀,蓋頂之上有天雞神鳥俯臥其上,巨尖喙、圓眼、厚重的眉尾端

上卷,尖桃型立耳,雙翅上翹,昂首挺胸器宇軒昂。蓋上錯金銀夔龍紋飾十分的華美。

下部為盉身,方平口,口沿外展,束頸,器身圓鼓。一側有流,為鳳首型,長嘴上唇上

卷,圓目凸出其上嵌金,上方眉毛厚重尾端長而上卷,尖立耳,髭鬣上揚,昂首挺胸,

雙翅外展鋪於盉身之上,十分的精美,雙足外探,如破壺而出,威猛而雄健。另一側為

盉把,龍造型,但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其頭頂的一對巨型彎角,螭龍張口,口中如吐出一

泓清泉,下部與盉身連接形成器物的把,構思新穎別具匠心。器身之上做繩紋裝飾,惟

妙惟肖,繩索盤結美觀而寓意吉祥,在繩紋劃分出的區域內錯金銀夔龍紋飾,繁縟而精

美。器身之下,四角分別有四隻熊狀瑞獸,躬身屈膝以肩背抗著器身,是此件銅盉的四

足,足見構思之巧妙,也凸顯王的威儀。底部鏨刻銘文「雍橐泉宮。金盉盎容二升重

十六斤八兩第五」。橐泉宮,是秦宮殿名。《史記·秦始皇本紀》《正義》引《廟記》

雲:「橐泉宮,秦孝公造。」《漢書·地理志》雍縣注同。秦之橐泉宮,漢代仍沿用。

《長安獲古編》卷二載有橐泉銅銷銘云:「橐泉銅一斗銷,重三斤,元康元年造。」

此件銅盉的工藝技法種類很多,從而大大加強了其裝飾藝術的表現力,豐富了它的工藝形

象。大體技法有:焊接、刻划、鑲嵌、金銀錯、鎏金、鏤空(一般使用失蠟法)等;造型明

顯突破商周以來那種威嚴、凝重的特徵,變得清新活潑起來。整個器物造型獨特,鑄制

考究,紋飾繁密,周身鏽色青綠,斑紋自然,古樸典雅。此件銅盉從形制及金銀錯的工

藝來看,應當為宋代慕古之作。宋代盛行金石學,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風靡一時。台

北故宮博物院曾藏有一件,風格與本件盉壺相似,唯本件作品在製作時偽刻了秦代小篆

銘文,增加了本件作品的傳奇色彩。同樣,此臆造銘文的出現,也說明瞭宋代曾有秦代

同類盉壺傳世,可做參考。

與此器形制,裝飾紋樣均相似的作品可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以後嵌金銀三角雲紋

盉,獸首立雕及器上錯金銀紋飾皆與本品相若,唯本品呈方形,更顯大氣規整。另一例

由193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出土,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戰國後期鑄客盉,亦可茲參考。

H 24cm L 28.2cm

HK$ 1,000,000 - 1,200,000

US$ 128,000 - 153,000

A GOLD AND SILVER-INLAID BRONZE PHOENIX-SHAPED

SQUARE VESSEL, HEHU

SONG DYNASTY, 960-1279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Lot 3082-3096為同一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銘文 inscription

原木盒

南宋至明 錯金銀提梁盉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38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