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引领画册

发布时间:2022-10-1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1引领画册

同样坐落于浦东,小派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一群来自光学、显示、可穿戴技术、智能硬件开发领域的VR爱好者们创立。彼时国内PC VR游戏生态尚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国内用户对高价格产品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因此小派将目标市场放在消费能力较强、接受度更高的海外市场。2021年,小派科技累积出货量已经达到几十万台,全球用户已突破10万,覆盖72个国家和地区。谈到Meta等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小派创始人翁志彬认为,小派的优势在硬件性能。未来小派还会继续突破VR性能边界,追求硬件性能上的极致,不断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小派科技CEO任攀提到,未来公司会从高端消费人群逐渐向主流高消费力人群拓展。基于档案平台,创新中心联络专员可以第一时间知晓政策、与区域服务专员、赋能伙伴联动互通;区域服务专员根据档案匹配精准政策,提供针对性服务支持;赋能伙伴基于档案在金融、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支持;科经委服务专员承担组织开展创新中心申报登记,制定、发布并推进实施创新中心建设相关政策,组织、服务创新中心赋能合作伙伴,协调解决创新中心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实施区级层面创新中心重点活动、会议等。通过该工作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可动... [收起]
[展开]
2021引领画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同样坐落于浦东,小派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一

群来自光学、显示、可穿戴技术、智能硬件开发领域

的VR爱好者们创立。彼时国内PC VR游戏生态尚处于

相对初级阶段,国内用户对高价格产品的接受度相对

较低,因此小派将目标市场放在消费能力较强、接受

度更高的海外市场。2021年,小派科技累积出货量已

经达到几十万台,全球用户已突破10万,覆盖72个国

家和地区。

谈到Meta等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小派创始人

翁志彬认为,小派的优势在硬件性能。未来小派还会

继续突破VR性能边界,追求硬件性能上的极致,不断

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小派科技CEO任攀提到,未来公

司会从高端消费人群逐渐向主流高消费力人群拓展。

基于档案平台,创新中心联络专员可以第一时间

知晓政策、与区域服务专员、赋能伙伴联动互通;

区域服务专员根据档案匹配精准政策,提供针对

性服务支持;赋能伙伴基于档案在金融、技术、应用

场景等方面给予支持;

科经委服务专员承担组织开展创新中心申报登

记,制定、发布并推进实施创新中心建设相关政策,

组织、服务创新中心赋能合作伙伴,协调解决创新中

心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实施区级层面创新中心重

点活动、会议等。

通过该工作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可动态掌握创新

中心发展态势,了解企业需求,解决共性与个性问

题,进一步推动招商、安商、稳商、育商各项工作

形成精细化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后,政府相关部门

可以对创新中心发展实现可视化跟踪;对集聚各类赋

能合作伙伴,针对各类需求提供个性服务;在平台

上,也能与各类创新主体形成有效对接互动,赋能硬

核科技企业发展。

为构建覆盖全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工

作网络,浦东将通过创新中心“一企一档一专员”,

专员队伍由创新中心联络专员、区域服务专员和

科经委服务专员共同组成。档案则包括三类主体:

牌的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赋能企业,以及赋能合作

伙伴

一分钟读懂GOI

一企一档一专员

为每一家创新中心建立一套规范档案,配备一名专属

服务人员,提供针对性、精准化服务,形成赋能合

力。

PAGE 99

第102页

峰会上,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代表们讨论可

提供的服务内容、经验,以及在人才、场景、场地

方面相互赋能的资源融合。

据悉,百度飞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建筑面积约

3000平米,中心实体和同期揭牌的“百度飞桨人工智

能公共技术平台”,充分发挥和调动了百度飞桨在人

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生态资

源,用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上海地区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

“飞桨自成立开始就一直注重开源开放,因为技

术必须在应用过程中才能完善。我们有一系列共创的

计划,包括与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培养人

才、服务产业。”百度AI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介

绍,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先进技

术在上海重点产业的需求和应用,整合百度飞桨AI技

术服务、解决方案及生态资源,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

新,支持上海企业低门槛、高效率应用AI技术、AI资

源,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

奇迹点利用其对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痛点的理

解,整合了微创二十余年所积累的产学研资源、多元

门类的技术平台以及通往规模化量产与商业化市销渠

道等核心产业资源。围绕微创十二大业务领域,奇迹

点孵化器通过知识产权驱动式主动孵化、线站式产业

资源精准匹配以及联合式运营顾问深度服务这三大特

色保障这一孵化模式的有效落地,致力于孵化出越来

越多的细分领域公司,满足临床需求。

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普华永道-张江科

学城-陆家嘴金融城加速营等则是少数由投资机构和

咨询公司牵头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作为与投资联动的重要创新平台,红杉孵化中心

拥有一整套针对B轮以前企业的赋能体系,为企业提供

多元化、定制化赋能加速模块,支持企业成长发展,

从上下游产业订单对接、应用场景定制开放、开放展

厅成果展示、早期项目闭门对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培

训等方面提供孵化服务。

大企业有什么?

PAGE 100

第103页

通过加速营的形式,普华永道构建了广阔的、可

信赖的生态圈,里面有创新型的企业、政府、学术机

构、投资机构,也有普华永道的大企业客户。“各有

所需、有所供,技术和产业的需求才能够走到一

起。”普华永道-张江科学城-陆家嘴金融城加速营业

务总监肖利珍说到,“普华永道,就是两者间的桥

梁。在可信赖的生态体中,普华永道这样的第三方是

不可或缺的一环。”

峰会最后,上海小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涵

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

业代表与现场嘉宾交流企业的发展需求。

小零科技主要为各类消费品企业提供店内检查、

信息采集、基础理货、智能分析和商业咨询等服务。

为品牌提供了智能拓店、智能排程、智能识别、终端

观测、共享理货等服务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门店终

端管理把控难等问题。

在其原有众包稽查业务中,小零科技逐步从人工

审核切换到基于飞桨AI识图模型的智能审核。小零科

技的企业事务副总裁杨喆介绍,小零科技还成为了百

度的ISV合作伙伴,基于百度领先的AI技术能力,辅以

小零科技在消费品行业的经验,从技术赋能到解决方

案实施,共同打造低成本高精度的图像识别全流程服

务方案,能够帮助客户提升终端监管效率20-40%,

降低管理成本15-30%。“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参

加了百度AI架构师的课程。”杨喆说。

复亚智能是工业无人机全自动飞行系统解决方案

的研发和生产商,专注于工业无人机全自动飞行系统

研发,以MindSky系列自动飞行系统、MindCube系

列自动机场赋能安防、交通、基础设施巡逻巡检场

景,用低空全自动飞行工业无人机替代人力巡检巡

逻,解放人工赋能生产力。

复亚智能基于飞桨的端到端开发套件PaddleDe

-

tection和模型压缩工具PaddleSlim,专门针对电力企

业精细化巡检场景需求,研发出一套全自主电力杆塔

与通道巡检系统。系统通过地面站一键上传飞行任

务,可实现4分钟一级塔的全自主巡检,并且能综合考

虑到巡视人员水平不一、巡视质量参差不齐、变电站

分布分散的建模与路径规划困难等因素。通过电力全

自主巡检系统,预计人力成本减少50%以上,巡检时

间缩短30%以上。在飞桨技术支持下,该项目荣获

2021环球趋势案例“年度科技创新优秀案例”。

“如今,每一项技术都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种专

业性有时会成为交流的屏障,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

法可能就是如今天一样的深度交流。在GOI的生态

中,成员们可以形成互相支撑的体系,相信未来大家

可以携起手来助力浦东、助力上海的发展。”马艳军

说。

峰会最后,上海小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涵

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

业代表与现场嘉宾交流企业的发展需求。

小企业要什么?

PAGE 101

第104页

新 科

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开发一

种新药的平均成本为26亿美元;一种新药上市的平

均时间约为12年;大约只有10%的候选药物能从第

一阶段测试走向市场。研发费用高、研发周期长、

研发成功率低一直是压在制药企业身上的“三座大

山”。

在众多新兴技术中,人工智能技术受到了制药

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要表

现为七个场景,分别是:靶点药物研发、候选药物

挖掘、化合物筛选、预测ADMET性质、药物晶型预

测、辅助病理生物学研究和发掘药物新适应症

近年来,国际制药巨头纷纷通过与小企业建立合

作的模式入局AI医药新赛道。如阿斯利康与Berg,

强生与Benevolent AI,默沙东与Atomwise,武田

制药与Numerate,辉瑞与IBM Watson……其中不乏

浦东大企业开放中心计划(简称GOI)成员的身影。

A I +医药

G O成员频频出招I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份报告称

“AI辅助小分子药物研发浪潮已经来了”

去年生物制药领域融资TOP10榜单中

AI制药公司占了4席

技术突破、临床开发、融资热度……

市场陆续有针对全新靶点的AI药物

进入临床

为“AI制药”赛道释放了

鼓舞人心的信号

摘要:

AI+新药,GOI成员有何动作?

PAGE 102

第105页

在制药和生命科学中,数据是AI的关键。AI被应

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但若是数据质量不高,即

便使用非常可靠的算法,也不会取得好结果,反而会

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早在2016年,IBM就斥资26亿美元收购医疗数

据与分析服务提供商Truven Health Analytics。

时任IBM首席执行员罗睿兰(Virginia Romet

-

ty)表示,投资数据技术,尤其是对IBM旗下的

WatsonHealth业务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Watson Health深度学习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为客

户提供预测分析服务,而只有拥有更多、更全面的数

据,这种算法才能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优势

罗氏中国加速器重点关注制药、诊断和个体化医

疗领域,包括AI及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这些领域的

医学洞察、转化及早期研发。从基础设施、资深科学

家的指导到资金支持,罗氏中国加速器与初创企业的

合作方式非常灵活,合作方式取决于项目本身的需

求。“合作不是目的,是手段。合作方式千变万化,

目的是要把最有可能突破的研发成果尽早完成从实验

室到临床的转化,更快地惠及患者。”罗氏中国加速

器负责人唐秋嵩博士说。

罗氏在AI药物研发上主要聚焦于新药发现及临床

试验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罗氏及其旗下

公司与Owkin、Sensyne Health、Reverie Labs三

家AI公司在药物研发上展开了合作。此外,罗氏曾在

2018年耗资1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医疗大数据公司

Flatiron Health。

作为大企业,罗氏对项目技术、质量、市场的专

业把握,以及长期投入等优势,可以填补临床前早期

项目高投入、长周期造成的风险沟壑。有些项目涉及

罗氏非常感兴趣但风险很高的全新领域、靶点、机

制。通过加速器可以拓展罗氏的边界,让罗氏看到更

前沿、更大胆的方向,实现更大的自由度,避免受制

于内部研发的一些限制。

蔡伦路,原罗氏上海研发中心的旧址正在翻新改

造。这栋楼的新主人——罗氏中国加速器已于2021

年5月正式启动,这被视为从“引进全球创新”到

“本土孵化创新”的标志性转折点

2021年7月,IBM Watson Build人工智能创新

中心运营一周年之际,创新中心总经理李永正和沐恩

生医董事长王宇晨博士联合发布了协同研发的创新成

果——“智慧医疗AI工具”MAIA。这是一个自动深

度学习的软件工具,操作员可以简单地将成百上千的

图像和标签输入到MAIA中,然后MAIA将输出专属的

预测模型

相比传统软件工具,MAIA对硬件要求不高,在

普通电脑上即可运行操作,也可以部署在云服务器

中;只需50-100份数据即可训练达到98%以上的准

确率;无需编程,普通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即可完成模

型训练。

目前,MAIA已完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图

像检测、眼底图像青光眼检测、X线骨密度检测、

MRI检测前交叉韧带撕裂、CT肺结节检出声带病变

检测、手术中急性肾衰预测等多项医疗人工智能项

目,现面向本土医院、医生及医疗领域企业开放合

作。

IBM

罗氏

PAGE 103

第106页

2020年初,强生宣布与AI精准肿瘤企业

Concerto Health AI 在多种疾病的药物研发上展开合

作。

Concerto Health AI首席执行官Jeff Elton博士

表示:“我们全新的 Eureka Health 产品,为强生的

研究人员和数据学家在药物开发中带来帮助。作为精

准肿瘤领域医疗AI领导者,Concerto Health的使命

与强生在医疗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重点是高度一致

的。”�

在合作中,强生使用�Concerto Health AI 的研

究平台“Eureka Health 3.0”研究EMR现实数据。

Eureka Health属于SaaS平台(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具有灵活的微服务架

构体系,可以优化快速操作性能、比较跨不同数据集

的队列并集成到现有工作流中的能力。

去年7月,强生JLABS@上海成为首批浦东大企

业开放创新中心之一。9月,强生与Owkin达成协

议,共同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在涉及真实世界数

据源的临床试验中估计治疗效果。

2020年,默克集团宣布与AI医药研发公司

Insilico Medicine 达成合作,将用于全新分子设计的

产品Chemistry42生成化学AI平台,整合到默克集

团的高性能计算(HPC)基础设施上,提供定制化

的服务。

Chemistry42是InsilicoMedicine旗下

Pharma.AI药物发现平台的核心部分,将人工智能

和机器学习方法与医学和计算化学领域的专业技术相

结合,能够设计出具有特定物理化学特性的新型小分

子。Chemistry42平台是可扩展的分布式网络应

用,能在数小时内同步完成多项任务。通过容器编排

和工作流管理,平台可实现跨硬件预测资源分配,在

云或本地HPC基础设施上均可提供服务。

“AI在改变药物发现过程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这

个生成化学AI平台旗舰产品就是明证。”默克集团医

疗业务部门全球研究负责人Joern-Peter Halle表

示。

去年,默克与CytoReason牵手,通过机器学习

平台构建的细胞模型,推进肿瘤免疫疗法的药物研

发。“默克中国创新中心是对默克研发中心的重要补

充,将在现有医药健康、生命科学、电子材料三大业

务基础上,寻求在人工智能+、生物电子、类器官等

新兴科技领域跨界创新的机会。”默克中国创新中心

总监李翊说。

强生

默克

RWD360TM:用于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结构化

数据;

Patient360:用于针对5种肿瘤类型的经过深度

精选、即时可用的研究级数据的,以及结合

临床见解和临床实践;

Genome360TM: 以及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的下

一代测序突变。

EUR EKAHEA ITH可即时访问的专门设计的

CONCERTO HEA ITHAL数据产品:

新 科 创

PAGE 104

第107页

2020年9月,一家名为“百图生科”的生命科学平

台公司宣布成立。百图生科是中国首家生物计算技术

驱动的生命科学平台公司,致力于用高性能生物计算

和多组学数据技术加速创新药物和早筛早诊等精准生

命科学产品的研发,力图让更多疾病可预警、可控

制、可治愈。

该公司表示,其使命是用生物计算技术驱动生命

科学发展。在业务方面,百度方面也明确表示,百图

生科将与百度底层深度学习算法平台飞桨建立深度战

略合作,飞桨将为百图生科提供世界水平的AI底层技

术和开发工具。同时,双方将基于百图生科及其客户

的需求迭代,不断推出新的算法和工具。

百度

百度飞桨与百图生科共同表示,将快速构建生物

计算行业的开源平台,为整个生物行业提供更多开

源、高效、精准的研发工具。

不过,与其说这是一次双方合作,不如说,这是

百度试图以自己的AI能力切入生物科学领域,某种程

度上也是对百度AI落地的一个尝试。实际上,在生命

科学领域,百度已经有所积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百度研究院宣布开放线性

时间算法LinearFold。据官方说法,LinearFold算法

可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

缩短至27秒,提速120倍。

2020年8月,百度研究院又宣布成立生物计算实

验室,期望通过AI和计算技术,深化学术界和生物制

药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基因、DNA、RNA、蛋白

质分子结构等人类生命密码,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

低新药研发成本,提升药物和疾病匹配的精准度,发

现基因和疾病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精准医疗。

今年1月,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宣布达成战略合

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进针对多个靶点的AI药物研

发(包含已经确定的QPCTL项目)。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传统药企对AI制药

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

说:“我们希望,在2022年,能多做几个这样的案

例,这不仅是促进英矽智能自身的发展,也会带动整

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有朝一日,这样的合作成为一个

常态,那就说明,国内的传统药企对AI制药的接受度

已经很高了。”

据悉,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张江已经成立了张江AI

新药研发联盟,包括英矽智能、美迪西、晶泰科技、

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在内的AI初

创企业、CRO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成为首批15家联

盟成员单位。

PAGE 105

第108页

“推动制度供给、推动规则约束从边界向边界后

延伸、推动开放形态从在岸为主向在岸离岸统筹发展

演进。”“今年,两大区域(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

区)要在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上,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两会期间,全国人

大代表、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临港新片区

管委会主任朱芝松在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中如是说。

两会期间媒体聚焦浦东的几个问题:今年,浦东

引领区要重点“引领”什么?临港新片区又要聚焦哪

些领域当好“探路尖兵”?

答案是制度型开放!所谓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

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而言的新表述,简单来说,就

是主动对标和对接国际先进的市场规则

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出口

加工区、第一个自贸区……在制度型开放引领示范方

面,浦东这个90后已经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尤其是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领域。

浦东生物医药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30多年创新改

革,内外相互交织碰撞产生的动力。

从全国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到最近的

生物医药立法,浦东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畅通制度枢纽。

初春,刚刚启用不到一年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

物制药基地二期的生物制药合同开发生产

(CDMO)车间里,3条2000升一次性不锈钢生物

反应器生产线“火力”全开,上海本土创新生物制药

企业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肿瘤抗体药物“百泽安”,

将从这里走向翘首以待的病患。

中国仿制药向创新药迈进阶段,许多生物医药中

小企业受制于资金和生产条件限制,很多新药项目大

多停留在临床II期,面临不得不“卖青苗”的窘境。

“张江推动了一个医药方面的‘宪法级’改革,

也为中国医药创新环境赢得了一个绝佳的制度保

障。”2014年,罗家立加入勃林格殷格翰,而他负

责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在张江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制造

服务平台,为这里的研发企业提供委托生产的服务。

这就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试点的开

端。

2013年,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与勃林格殷格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浦东建设世界

水平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2014年,勃林格殷格翰为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

免疫肿瘤新药提供生物制药生产代工服务,即中国首

例生物医药合同生产(CMO)试点项目正式开始,也意

新 科

跨国药企:

这个9后能处0有事儿他真上,

世界东方,春潮已至

黄浦江水奔流入海

温湿的海风掠过一片滩涂

将浦江东岸孕育成科技创新企业

集聚生长的茂密森林

浦东张江,名副其实的中国药谷

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

已有7家在张江

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浦东这个90后恰是风华正茂

摘要:

开放的浦东,不愧是你

制度型开放,

浦东创新药早已领先一步

PAGE 106

第109页

浦东站在高水平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

区的起点。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在其中扮演举足轻

重的角色。

浦东创新药瞄准世界级产业集群,如何进一步通

过向内改革、向外开放协同参与全球价值链?大企业

开放中心对于制度破冰有着多样期待。

2021年7月,浦东大企业创新中心计划(Group

Open Innovation,以下简称GOI)发布,包括罗

氏、维亚、强生、勃列格殷格翰等在内的跨国药企创

新中心成为首批成员,也是浦东创新药奔向全球赛道

的重要节点,将成为连接国内外技术、人才、市场等

要素流动的重要枢纽。

罗氏中国加速器已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这一

年是罗氏入驻张江的第27个年头,罗氏中国加速器的

启动被视为从“引进全球创新”到“本土孵化创新

的标志性转折点。

跨国药企对浦东引领区

有何期待?

味着将生物制药合同生产这一创新的业务模式引入中

国。

2017年,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基地(一

期)启用。同年10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

案征求意见稿)》,在总则后增加了第五条规定:

“国家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

持有人对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承担法律责

任。”

2019年底,勃林格殷格翰为百济神州生产的肿

瘤抗体药物“百泽安”成功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

上市许可持有人采用合同生产模式并获得上市批准的

创新生物药。

随后,MAH制度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

内复制推广,成为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试验区改革

举措的上海经验之一。

制度破冰给产业接壤国际轨道提供先决条件。如

今,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分工模式和生产要素通过张江

“药谷”的窗口与世界接轨,浦东创新药产业也借助

跨国孵化平台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价值链一环。

基因治疗、肿瘤免疫、AI+新药研发等领域将引

领下一波生物医药产业风口,包括罗氏在内的许多跨

国企业已在全球开始布局。罗氏中国加速器相关负责

人反映,在基因、细胞治疗方面,一方面外商投资负

面清单中,有禁止外商投资基因治疗技术的规定;另

一方面,在临床研究中使用生物样本方面面临严格的

政策监管。

罗氏中国加速器负责人唐秋嵩希望,浦东引领区

独立立法探索中,给予类似罗氏这样的风险可控的跨

国研发机构便利政策,方便其在中国开展基因治疗研

发,以更快将全球领先技术引进中国市场。

罗氏中国加速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例如是否探

索免征临床研究的药品进口环节税?这样能极大降低

像罗氏这样的跨国药企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的成本,

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加快创新产品进入中国的进程。

此外,浦东实现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

策,将帮助像罗氏这样求贤若渴的企业招募和保留住

人才,让高端人才能够在浦东发挥更大价值。

PAGE 107

第110页

据悉,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目前浦东已梳

理出一批符合我国开放方向、符合浦东和临港新片区

实际、适应企业需求的改革开放诉求,涉及外资准

入、市场开放、数字贸易、跨境数据流动、人才制度

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等等方面

此次朱芝松代表在两会上提出,希望国家部门给

予浦东更大支持,加快推进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在

制度型开放上的先行先试。

对于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而言,上述提议的通过并

加快落实,尤为迫切。2021年年底,首部聚焦产业

促进的地方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

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下称《规定》)出台,为

浦东乃至整个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包括多元化主体投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研究

及产业化(《规定》第七条)、进口特许药械定点使

用(《规定》第十二条)、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

研发用物品便利化通关“白名单”制度(《规定》第

十五条)等条款,无不攸关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

而这些条款正对应了前述提议中的“外资准入、

市场开放、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等”。换言之,

生物医药制度型开放的重点就落在《规定》具体条款

的突破落地上。

据悉,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目前浦东已梳

理出一批符合我国开放方向、符合浦东和临港新片区

实际、适应企业需求的改革开放诉求,涉及外资准

入、市场开放、数字贸易、跨境数据流动、人才制度

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等等方面。

此次朱芝松代表在两会上提出,希望国家部门给

予浦东更大支持,加快推进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在

制度型开放上的先行先试。

对于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而言,上述提议的通过并

加快落实,尤为迫切。2021年年底,首部聚焦产业

促进的地方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

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下称《规定》)出台,为

浦东乃至整个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利

好。

先行先试,浦东未来可期 包括多元化主体投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研究

及产业化(《规定》第七条)、进口特许药械定点使

用(《规定》第十二条)、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

研发用物品便利化通关“白名单”制度(《规定》第

十五条)等条款,无不攸关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

而这些条款正对应了前述提议中的“外资准入、

市场开放、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等”。换言之,

生物医药制度型开放的重点就落在《规定》具体条款

的突破落地上。

作为浦东发布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

首批成员之一,强生持续投资中国本土医疗产品高端

供应链能力的建设,支持浦东政府产业链升级工作,

打造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2021年强生全球创新研

发投入超过147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营收约16%,位

居行业前列。

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表示: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

环境,持续拓展对外开放范围、领域和层次,给世界

经济发展增加一抹亮色,也为包括强生在内的外资企

业继续深耕在华发展提供了重要信心和强大动力。对

此,我们感到备受鼓舞,干劲十足,做好准备与中国

市场共同迎接新常态下的挑战和机遇。”

“浦东见证了我们在中国逐步发展的历程,勃林

格殷格翰也见证了浦东的开放、包容与创新精神。”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表

示,在新的战略定位与配套政策的引导下,勃林格殷

格翰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携手各方伙伴参与到浦东

的发展进程中来,助力中国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

PAGE 108

第111页

新 科

研发资金不足是横亘在许多科技型初创企业面前

的难题。疫情当前,越发艰难。但坚持就是胜利,春

天虽迟总会到来!@浦东企业,有一份科创“优惠

券”待领取,浦东已为疫情后的加速奔跑做好了准

备!

成立于张江的和径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和径医药”)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治疗性

单克隆抗体,泛素化蛋白降解和传统小分子新药的创

新型制药企业,在研发投入高、暂时未有收益时得到

了浦东创新券的支持。2021年,和径医药的“EGFR三突变肺癌PDX模型体内药效实验”项目完成84.13万检测费用,其中浦东创新券资助了20万元,加速了其新药研发的进度。

@

共度疫情“倒春寒”

浦东企业有张“优惠券”待领取

疫情“倒春寒”突袭申城

企业也面临巨大的考验

但他们背后总有坚强的后盾守护

同心协力 共克时艰

激发浦东企业的科创活力

5年来

浦东创新券惠及759家企业

累计3亿多元服务金额

撬动了近4倍的社会科研投入

为企业加速奔跑注入源动力

为科创企业分担创新风险

为科创资源搭起共享桥梁

摘要:

5年759家!

与科创企业共度疫情“倒春寒”

浦东科技创新券从实际出发,为企业的创新活动分担

成本,降低了企业科研风险,大大提高了企业科技创

新的积极性。

自2017年发放以来,已有759家企业使用了浦东创新

券,服务金额达3.4397亿元,合计资助8939.98万元,

撬动社会3.85倍的科技研发投入。

PAGE 109

第112页

PAGE 110

科技创新券是一种财政补助方式,用以支持科技

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向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降低

创新创业成本。

2017年,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先后推出科技创新

券政策。

在浦东,创新创业企业既可以申请上海研发公共

服务平台发放的上海市创新券,也可以申请浦东新区

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经汇发放的浦东创新

券。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创新券与浦东创新券是两

种独立的“优惠券”,没有配套或隶属关系,企业如

采购的科技服务同时符合两个政策条件,可以分别申

领资助

浦东科技创新券支持的服务包括研究开发,如研

发设计服务、委托研发服务、基础应用研究与试验发

展服务、科研设施使用服务等;检验检测认证,如检

验检测分析服务、技术类资质认证服务等;技术转

移,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试和技术熟化集成

服务等;科技咨询,如科技查新等。

在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带雨林”中,优质的服务

机构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位”。浦东科技创新券

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的同时,也

扶持、促进了一批科技型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为提

高本区科技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明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

码生物”)承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组学和蛋

白组学等相关业务,致力于运用高品质数据和应用产

品服务于精准医学。明码生物科技拥有通过

ISO15189认证的实验室能为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

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多组学研究和精准医学应用的

整体解决方案。

2017年,经多方评委层层筛选、严格审核,明

码生物成功登记成为浦东创新券服务机构,完善的

NGS检测平台(如NovaSeq 6000、HiSeq X Ten

等)、先进的自动化仪器操作系统(如Agilent、

Hamilton等),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站式检测服

务,降低了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同时借助

浦东科技创新券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明码生物的服务

市场持续壮大,自入驻平台以来,明码生物每年通过

平台引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40%增长率稳定涨幅,

每年通过平台创收的业务量也在以20%~30%的增

幅持续上升。

诚益生物也通过浦东新区创新券平台牵线搭桥,

同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美迪西生物

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润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睿

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服务机构进行了深入

的合作,涉及到化学合成、动物模型、体外实验、毒

理实验等药物临床前研究的全部项目,共兑现创新券

额度5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管线研发进程,为新药的

早日研究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8年,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诚益生物”)成立之初,与其它创业公司一样面

临不少困难,比如研发资金不足、研发外包服务机构

参差不齐等等。在创新券平台的关怀下,诚益生物从

2018年到2020年连续三年都申请到了10万元的浦东

创新券,用于支付FTE(化学合成全时雇佣岗位)的

年度费用,节省了很大的研发开支。特别是2021

年,诚益生物申请到的浦东科技创新券额度达到了20

万元,一下子覆盖掉了近50%的FTE费用,从而进行

了更多其他的外包研究,极大地缩短了研究管线的实

验进程。

“一券在手”

企业科创不犯愁

“牵线搭桥”

科创资源不浪费

如何申请浦东科技创新券?

借助科技创新券“搭桥”,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 服务机构实现了双赢。

有需要申请创新券的企业,可访问浦东创新券服

务信息网站(https://pdcxq.org.cn/)或浦东新区财

政科技投入专项综合监督服务平台(https://czkjzx

-

.pudong.gov.cn/web/),通过法人一证通密码登

录,并进入“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申报”系统。点击

“创新券申请”,即可跳转至受理页面;随后在线填

写《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券申请表》,相关证明材料作

为附件上传,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创新券。

其中,可使用的创新券额度不能超过合同金额的

40%,年度累计不超过20万。

从2021年起,浦东科经委进行流程优化,企业

无需提交任何书面申报材料,只需在线进行申报,大

大方便了企业办理。

当然,除了企业收益,各类服务机构也可通过创

新券找到合作伙伴。加入浦东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本市或长三角区域的独立法人或组织;

能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技

术转移等专业化科技服务;

具备相关创新服务能力和资质证明,注册1年以

上,专业人员有相关业务经历;

有明确的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收费标准,无信

用不良记录。

第113页

PAGE 111

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 精 特

有专家称,近两年将会是中国碳纤维的重要转折

点。

在上一轮发展中,我们解决了碳纤维“从无到

有”与“从小到大”的问题,构建了工业应用碳纤维

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可以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

企业。且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全面与系统的国产

化,大部分技术已经进入了自主研发与正向设计的较

高水平。下一步,碳纤维领域的提质增效依然有巨大

的技术进步空间。

晋飞碳纤科技是一家碳纤维产品及工艺解决方案

提供商,主要提供碳纤维原材料、碳纤维中间产品、

碳纤维制品等,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轨道交通等

领域;同时导入预浸布生产线,应用于钓鱼竿、高尔

夫球杆等体育休闲产品、轮椅等医疗介护产品、医疗

影像诊断设备产品、大型工业制造装备等各种领域。

2021年12月,浦东新区临港中运量氢动力数字

轨道胶轮电车下线,中车公司联合晋飞碳纤科技开发

了纤维复合材料司机室和操作台,不仅降低了车身重

量,而且优化了司机室结构,大幅提升了舒适性。

1 9家浦东企业亮相8 2 0 2年度1

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碳纤维产品已应用于

氢动力电车的晋飞

拿到超10亿元E轮融资的纵目科技

集成电路老牌企业灿芯半导体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锱云科技

出现在各个社区门口的清美

AR行业风向标亮风台

�细胞银行原能生物

科创板CRO第一股美迪西

引领中国TAVR行业的心通医疗

……

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浦东有哪些企业上榜?

摘要:好多熟悉身影。

5月19日,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公

示,浦东新区入围企业达198家。

第114页

PAGE 112 05

科创大潮澎湃 产业动能奔涌

专 精 特 新

第115页

PAGE 113 06

专精特新

第116页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锱云(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灿芯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专 精 特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通过在算法、算力和

传感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持续创新,构建从辅助驾

驶到自动驾驶,从低速自动驾驶到全速域自动驾驶系

统的全栈能力,并通过灵活的商业模式与战略伙伴深

度合作,赋能主机厂商,致力于推动中国自动驾驶产

业持续发展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加速量产落地。

今年3月28日,纵目科技宣布完成超过10亿元人

民币的E轮融资。4月,纵目科技与北京鉴智机器人

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纵目科技副总裁、CTO王凡表示:“汽车智能

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纵目科技作为最早进入智

能驾驶领域的引领者,具备从基础研发到量产应用的

完整产业链。未来,纵目科技将继续坚持以产品和技

术为出发点,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探索行业领先的汽车

智能化技术,持续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智能驾驶产品和

体验。同时希望能推动高级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实

现智能驾驶产品解决方案的迭代升级和量产落地,赋

能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

灿芯半导体成立于2008年,2010年因中芯国际

投资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成为中芯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是产品公司和中芯国际之间的桥

梁。”灿芯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庄志青明确表

示,“除了中芯国际自己,没有人比我们更熟悉和理

解中芯的工艺和技术。”

目前,灿芯半导体的“YOU”系列IP和YouSiP

(Silicon-Platform)解决方案,经过完整的流片测

试验证,可广泛应用于5G、AI、高性能计算、云端

及边缘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消费类电子

等领域。其中YouSiP方案可以为系统公司、无厂半

导体公司提供原型设计参考,从而使其快速赢得市

场。

“头部企业数字化交付的核心诉求其实在于产品

质量缺陷分析,一旦发生质量缺陷,通过数据链条,

可精准定位到车间、产线、设备,以及设备主要工艺

参数瞬间状态。”张澄宇表示。目前,锱云针对工厂

设备采集的性能、维修和产品三个维度的数据就可以

给制造业企业带来这种数字交付能力

在数字化改造趋势下,制造业下游客户的需求正

在发生明显变化。以前工业互联网一般靠政府补贴来

推动。如今,制造业核心客户也产生了数据交付需

求,这成为供应链企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动力。

锱云科技CEO张澄宇早在2019年的下半年就感

受到了这种变化,他将其视为供应链交付的规则发生

了改变。尤其是苹果、华为、特斯拉这样的电子信息

制造业巨头,不仅要求订单实物完成交付,还要求对

方交付产品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

PAGE 114

第117页

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

有限公司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生鲜零售供应链技术的最底层是农业生产技术改

造。

在生鲜电商争相占领线下门店的同时,清美开始

踏上全产业链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但与电商平台数

字精准营销不同的是,清美首先要打破农业生产、食

品加工、物流配送、门店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

据孤岛,实现订货、配送、农业生产的在线实时交

互。在清美农业基地,土壤修复、施肥、播种、收割

全部数据化、机械化作业。上海气象局在这里建立了

观测点,清美甚至可以拿到今年夏天的台风预测。

“当虚实完全融合,物理世界能够方便地访问虚

拟世界,虚拟世界可以控制物理世界。我相信,AR

是通向元宇宙的一个物理入口。”亮风台创始人、董

事长兼CEO廖春元说。

亮风台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首批增强现实

(AR)专业公司,被称为“AR行业风向标”,拥有

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智能交互等人工智能核心技

术。

5月17日,“亮风台AR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正

式上线,该方案基于HiAR超实境智慧安全服务平

台,以增强现实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

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党政军及各企事

业单位,提供安全生产、安全防范、人车管控、安保

巡逻等涉及安全管控类的一套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具有AR实景融合、AR巡逻巡检、

AR智能监控、AR图像增强四大核心功能,辅助基层

人员实现高效、便捷的安全管控,提升基层治理水

平。

清美线上的销售很少,对清美来说,线上模式只

是一种提供便利的辅助手段。凭借二十多年的口碑经

营,清美核心销售场景还是社区周边线下门店体验。

而数字化转型最大的考验在于清美对一二三产业跨部

门的整体协调能力,而这同样也是它与其他电商平台

相比最大的优势。

如今清美以自身的业务作为试验场,利用现代化

信息技术探索适合在生鲜行业示范推广的技术解决方

案。比如利用物联网芯片,从生产到门店销售进行全

程跟踪。

PAGE 115

第118页

海原能细胞生物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原能生物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张江药谷,

公司致力于先进细胞生物自动化低温存储装备的技术

研发、产品设计与制造,以自动化、智能化的深低温

生物样本存储设备为核心重点,直击前沿生物医药产

业上下游的生物样本冻存痛点,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依托集团在低温冷冻及细胞制备领域

的雄厚技术实力,可提供整体生物样本库/细胞库的规

划、建设、管理、运维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日前,原能生物创始人董事长瞿建国表示,“原

能生物历经近7年的研发创新投入,以及5年多对产品

的验证使用,产品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基础都已

非常扎实,正处于扩大市场宣传与产品布局的重要发

展时期。”

美迪西是一家集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活性筛选、

结构生物学、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毒理学

评价、制剂研究和新药注册于一体的符合国际标准的

综合技术服务平台,也是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

CRO企业。

CRO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起源。按

照工作性质,CRO大致分为临床前研究(Pre-Clinical)CRO和临床研究(Clinical)CRO。而美迪西

聚焦于临床前研究这一分支,成为国内第一个引入动

物实验室并达到国际标准的一站式综合研发外包服务

商。

2003年,美迪西创始人兼CEO陈春麟来到浦东

张江的碧波路考察,并于2004年在张江创立美迪

西。当年,国内能够提供动物实验的CRO企业不

多,美迪西显然找准了切入口,也是挑选了CRO产

业链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在外科手术发展的近200年历史中,心脏手术始

终是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风险也最高。其中,心

脏瓣膜的病变直接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严重者甚

至危及生命。相比于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新

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微创伤

手术,手术时间通常仅为一到两小时,手术风险较

小、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2021年8月,心通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TAVR

产品VitaFlow Liberty™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上市,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电动可回收经导管主动脉

瓣膜系统,VitaFlow Liberty™带领中国TAVR行业进

入了电动可回收时代。

“中国的TAVR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随

着国产瓣膜的上市,尤其是心通医疗的VitaFlow入局

之后,这一术式在各大省级医院普及的速度更快

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

张瑞岩表示,微创是国内少数几家愿意在研发创新上

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它在心脏领域的产品布局是相

当全面的,临床医生对这个品牌十分熟悉也非常认

可。

专 精 特 新

PAGE 116

第119页

2021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公示名单

浦东新区

PAGE 117

第120页

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皓元医药的招牌十分

显眼。作为一家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与产业化

应用的平台型高新技术企业,皓元医药致力于小分子

药物发现领域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究开发,

以及小分子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技

术改进,为全球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从药物发现

到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规模化生产的相关产品和技

术服务。

从最初的定制合成起步,逐渐形成高技术难度、

高附加值的分子砌块与工具化合物,进而转化为原料

药和中间体,在毫克到吨级的量级变化中,皓元医药

正在为国内“医药长城”不断添砖加瓦。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

化、特色化、创新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国家级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

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

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

业。

皓元医药

为医药长城

”添砖加瓦

导读: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上海皓元医药股

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此前,皓元医药曾

多年入选“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

誉称号。

摘要:

填补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空白

专 精 特 新

PAGE 118

第121页

以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为例,国外竞争对手进

入这一行业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这些跨国龙头企

业面向全球布局,产品线几乎覆盖了基础研究、医疗

诊断和生物制药生产链的各个环节。

在新药创制的关键环节——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

域,其科研试剂的供给端基本被国际巨头垄断。在国

内市场上,若干家大型国外源头供应商通过直销、授

权给独家代理或区域代理的方式,占据了90%的国内

市场。中国企业则更多地集中在初级产品分装和技术

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复制、组装等中低端市场,规模

较小、技术传统、品类单一。

打破国外原料试剂垄断

2006年,国内本土药企还基本以仿制药为主,

随着一批海外人才归国,国内创新药产业开始起步。

如何让创新从源头上就能得到保障、加速实现?当时

刚从港大毕业回来的皓元医药董事长郑保富决定要做

药物研发的服务者、助力者,为帮助其解决研发初期

的难点和痛点,选择了分子砌块与工具化合物赛道,

并落地浦东。十多年过去,以皓元医药为代表的国内

医药企业正在填补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业务的空

白,并有望成为促进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的领军

者。

分子砌块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设计和构建药物活性

物质而研发的小分子化合物,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物料

之一,是生产原料药的中间体。按照化学药的产业

链:起始物料→高难度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制剂,

分子砌块属于起始物料之下的关键原料。

工具化合物是具有明确生物活性的分子,在药物

机制研究中不可或缺。如果说靶点蛋白像是一把锁,

那么工具化合物就是它的钥匙,它通过与蛋白的结合

改变其结构,进而引起下游信号网络的改变。利用工

具化合物等科研试剂研究这些靶标如何相互作用和调

控,帮助研究者明确治病机理和化合物作用机制,助

力药物研发。

PAGE 119

第122页

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领域,目前皓元医药形

成了包含47500多种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特色产

品,其中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超过

10000种,助力了国内外超过4000家科研机构和医

药企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药物发现。此外,皓元医药

已完成工艺研发并延伸为原料药及中间体的产品超过

100种,其中90个产品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产品涵盖

了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

病治疗领域,其中不乏高难度、高技术壁垒的复杂性

药物。

在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领域,皓元医药是国内最

具研究开发能力的高难度化学药物合成技术平台之

一。依托公司技术平台研发的维生素D衍生物系列、

艾日布林、曲贝替定、巴洛沙韦等核心产品都是业内

公认的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品种,不但实现进口替

代,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功出口海外,受到境内外

客户普遍认可。

以艾日布林为例,它主要用于转移性乳腺癌和晚

期脂肪瘤的治疗,但由于其合成难度极大,一直制约

在创新药领域,皓元医药也是国内较早开展

ADC药物开发研究的企业,在ADC药物化学相关的

研发、工艺优化、工艺验证、注册申报、产业化环节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研发经验,并已在

关键技术上申请了多项专利。今年6月9日,荣昌生

物研发的我国首个申报临床ADC一类抗癌新药已成

功获批上市。作为荣昌生物ADC药物产品的长期合

作伙伴,皓元医药功不可没,在RC48研发过程中提

供化学部分的早期技术攻关以及后期工艺优化、质量

研究服务,并承担

随着药物开发和有机合成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小

分子药物出现了化学结构复杂化的趋势,伴随而来的

是工具化合物的合成难度变大、开发周期变长和费用

增加等特点。

攀登药物合成领域的

“珠穆朗玛峰”

其造福更多患者。艾日布林具有19个手性中心,共

需约60步反应合成,合成过程中对手性中心的控制

和对手性异构体的定性定量分析都是业内公认的技术

难题,因此被誉为“化药合成界的珠穆朗玛峰”。其

产业化生产能力是衡量医药企业化学合成以及工业化

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家药物研发企业技术能

力和研发实力的绝对体现。目前全球范围内攻克艾日

布林合成和工业生产难题的企业仅有极少数的几家公

司,皓元医药便是其中之一。

专 精 特 新

PAGE 120

第123页

今年,皓元医药成功叩响科创板“大门”,是

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皓元医药董事长郑保富表

示,这离不开浦东创新环境的支持。

郑保富说,皓元医药的起步始于孵化器,随着

公司发展壮大,企业需要新的场地。2019年,艾日

布林、曲贝替定产品终于进入到了试申报阶段,企

业已经搬离孵化器,而客户注册申报时的地址却还

在孵化器,如果客户的申报被迫中断并调整供应商

生产场地,这将严重影响整个注册申报的进程。

在听了皓元医药的诉求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

协调,解决了这个“两难之局”。“如果不是浦东

跟随浦东一起成长

政府的政策如此包容灵活,我们的产品研发可能就要

止步于此,更别提后来我们在艾日布林、曲贝替定上

做出的成果了。”郑保富感慨说,“这给我们身在浦

东的企业的感受就是,浦东新区的各个政府部门是开

放包容的,服务是前瞻性的。浦东不仅能孵化当初皓

元那样的初创企业、小微企业,也能助力、扶持发展

壮大后的企业,浦东新区科经委对创新研发、产业推

进等的政策配套也是不断升级的,不同时期满足企业

的不同需求,始终都是我们强有力的支撑。有了浦东

对坚持创新理念的认同,和政策上对科技创新的坚定

扶持,我们企业跟着一路成长、一路升级,所以我们

也对浦东有了非常深厚的情感联结。”

PAGE 121

第124页

从传统外科手术到TAVR

在外科手术发展的近200年历史中,心脏手术始

终是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风险也最高。其中,心

脏瓣膜的病变直接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严重者甚

至危及生命。 “在很长的时间里,根治主动脉瓣疾病的传统方

法一直是通过外科手术开胸换瓣,然而临床上有部分

患者由于高龄、身体虚弱、合并症多、风险高而不能

进行外科开胸手术,失去了治疗的机会。”上海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张瑞岩表示,过

去这些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进行保守治疗,死亡率相

当高。

相比于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是一

种微创伤手术,手术时间通常仅为一到两小时,手术

风险较小、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2002年,世界首例TAVR手术在一家法国医院

完成,尽管第一例患者当时就有心源性休克,伴严重

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多种共病症,手术仍然获得了成

功,TAVR的可行性得到了证实。

微创首席技术官兼心通医疗董事长罗七一关注着

这场改变心脏介入发展历史的手术。“虽然微创在

TAVR诞生早期就开始关注这一创新术式,但当时我

们还不敢去着手尝试。TAVR的手术方式虽然与心脏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

巨人”名单中,心通医疗凭借其在心脏瓣膜高端介

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优势赫然在列。

心通医疗:

带领中国T A V行业进入电动R

可回收时代

8月30日,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心通医疗”)自主研发的新

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以下简称

“TAVR”)产品VitaFlow Liberty获得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作为中国首个

获批的电动可回收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

统,VitaFlow Liberty将带领中国TAVR行业

进入电动可回收时代。

摘要:守护患者“心门”

专 精 特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左图)

手术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右图)

手术创口对比

PAGE 122

第125页

不止于研发创新

同年8月,葛均波为一位70岁高龄的男性患者成

功植入了VitaFlow主动脉瓣膜,完成了该产品上市后

的首例植入

“VitaFlow是国内首个获准上市的自膨胀式牛心

包生物瓣膜,其通过创新性的双层‘裙边’设计能够

VitaFlow瓣膜系统并不是最早在国内上市的人工

心脏瓣膜,但它从孕育的第一刻起就被深深打上了微

创“一个属于患者和医生的品牌”的烙印。

VitaFlow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

理构造。TAVR兴起于欧洲,但我国主动脉瓣膜狭窄

患者的特点明显有别于欧洲患者。心通医疗的研发工

程师在对中国的主动脉狭窄病群研究过程中发现,中

国患者的二叶瓣比例相比欧美更高,同时中国患者的

瓣膜钙化程度也显著高于欧美,这给器械开发带来了

极大的挑战

“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需要有更强的支撑力来撑

开钙化瓣叶。”心通医疗总裁陈国明介绍,为了能撑

开重度钙化的病变,研发人员在保持导管直径不变、

满足血管入路要求的情况下,极限地增强了径向支撑

力。“VitaFlow使用的混合密度网格镍钛支架,使瓣

膜能够有效撑开钙化瓣叶,并且在释放过程中具有优

异的同轴和定位性能。”

此外,VitaFlow瓣膜系统的价格比国内市场上的

现有产品优惠30%以上,显著降低了TAVR手术的整

体费用。“微创研发产品的初衷就是让更多患者能够

用得起我们的高科技医疗产品,因此上市前我们做了

许多市场调研,从患者的支付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

以及社会效益出发,制定了现在的价格。”罗七一

说。

“中国的TAVR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随

着国产瓣膜的上市,尤其是心通医疗的VitaFlow入局

之后,这一术式在各大省级医院得到推广和普及的速

度更快了。”张瑞岩表示,微创是国内少数几家愿意

在研发创新上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它在心脏领域的

产品布局是相当全面的,临床医生对这个品牌十分熟

悉也非常认可。

支架植入相似,但瓣膜比心脏支架要大很多,其技术

难度和壁垒要高得多。”罗七一回忆道。

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

TAVR手术,开国内之先河

几乎同一时间,微创正式在心脏瓣膜介入领域布

局,启动了VitaFlow瓣膜系统的自主研发。在之前的

数年里,罗七一和团队对全球开展TAVR的情况进行

不断观察和跟踪,他们觉得时机到了。

“虽然当时全球学术界对这一新技术的争论还很

多,而且我们既没有销售数据证明其市场前景,在国

内也找不到技术领军人物,但我觉得微创不能再等

了。”2010年开始,正式进入心脏瓣膜介入领域的

微创,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学习。

事实证明罗七一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几年,

TAVR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增多;2019年之后,TAVR

在中国市场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就在当年7月,

历时9年自主研发,心通医疗自主研发的VitaFlow经

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

注册证成功上市

更有效的降低术后瓣周漏;根据国外研究,瓣周漏是

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这款产品采用的国

内首创的电动输送系统,也提高了手术操作中释放的

稳定与精准性。”手术后,葛均波对VitaFlow瓣膜系

统给出了高度评价。

PAGE 123

第126页

“一切经营活动的理念和动机皆源自于患者,为了患

者和用之于患者;一切创新的想法皆取之于医生,为

了医生,并归之于医生。”这是“微创系”的经营理

念,也是它的生存之道。

二代VitaFlow大升级

相较于主动脉瓣膜,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的发病

率更高,研发难度也更大。“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市场

很广阔,心通医疗背靠微创这艘航母,我们的机会更

多。”罗七一介绍,2019年,微创的研发费用同比

增长44.5%,占全部营收的19%。远超国内同行平均

水平。截至今年6月份,心通医疗专利申请总数350

余件,其中授权的专利总数172件,授权的发明专利

94件,授权的实用新型71件,授权的外观设计7件

但心通医疗对于产品布局的关注并不止于研发创

新阶段。

“开展TAVR光有主刀医生的技术是不够的,它

是一项多学科协作的手术,因此其在国内的推广和普

及需要一定的时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

科副主任周达新介绍,TAVR的操作非常复杂,而且

需要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医学影像科室、麻醉科、

护理团队等多科室的团结协作,事先制定周密的术前

规划,因此,国内目前能够开展TAVR的医院并不

多。

自2019年8月VitaFlow进行上市后首例植入开

始,心通医疗在市场教育和医生培训方面持续进行了

大量工作。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

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器

械主营收入达7200多亿元,同比增长12%。我国医

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加

速涌现,将有更多创新医疗器械获准注册上市。这与

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先进技术的敏锐度和决断力的提升

密不可分。

一线的临床医生们对此已迫不及待。一代产品

VitaFlow没有办法回收和重新定位,这导致医生在手

术过程中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VitaFlow

Liberty是心通医疗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升级产品,其

电动手柄在实现回收、重新定位时能给予术者更好的

操控体验。

VitaFlow Liberty瓣膜继承了VitaFlow的设计,

仍然采用了内外双层裙边、混合密度支架的结构,并

继续使用牛心包做为瓣叶材料。VitaFlow Liberty的

可回收输送系统创新性地配以电动手柄,实现快速稳

定且较为精准的释放及回收。

同时,VitaFlow Liberty可回收输送系统是目前

中国市场上唯一可实现瓣膜段360度弯曲功能的输送

系统,其较好的柔顺性可减少对血管损伤并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

欧洲临床研究专家Darren Mylotte表示:“可回

收功能将很大程度地解决定位难的问题,满足介入手

术在精准度方面的需求。在价格优势之下,第二代

VitaFlow将在国际市场受到欢迎。”

心通医疗营销副总裁吴国佳介绍,心通医疗会在

各地中心举办科室培训会议、培训班,与术者合作开

展动物实验,邀请国内精英术者举办各种学术活动,

持续为推广VitaFlow系统使用经验、中国TAVR疗法

甚至TAVR适应症的拓宽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VitaFlow瓣膜置入及释放示意图

VitaFlow瓣膜创新性的双层“裙边”设计

有效降低术后瓣周漏

微创心通自主研发的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

PAGE 124

第127页

胜利路836路17幢50号,12个人一起走到公司

门口,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笑容,在镜头前留下青涩

率真的面孔。转眼十年过去,这个当初的小团队如今

发展到超过600名员工的隐形冠军企业,并且已登陆

科创板满一年。

2011年交付首款非晶硅平板探测器、2014年发

布首款无线产品以及首款乳腺产品、2016年数字X射

线摄影系统(DR)平板探测器销量位居国内第一,

2020年9月18日,奕瑞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

时隔一年,奕瑞科技凭借自身科技创新实力获得

的荣誉接踵而至,2020年12月奕瑞科技获“科创板

硬核奖”及“最佳人气科创板公司”奖项;今年5

月,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奕瑞科技第四

次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6月被授予“科创板价值

50强”;7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专 精 特

奕瑞科技:

登陆科创板一年后

在浦东入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名单上,成

立于2011年的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奕瑞科技)已位列科创

板上市企业阵营。

摘要:国产平板探测器从无到有

PAGE 125

第128页

不久前,奕瑞科技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度报告

显示,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公司达成营业收入

5.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4.32%。

奕瑞科技的主要产品是数字X线探测器,是全球

为数不多的、掌握全部主要核心技术的数字X线探测

器生产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与治疗、工

业无损检测及检查领域。公司量产的产品包括平板探

测器和线阵探测器,并已掌握非晶硅、IGZO、

CMOS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

与此同时,创业初期,奕瑞科技要从无到有研发

一款国内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产品,面临着种种困难。

据奕瑞科技相关负责人回忆:“创立之初,奕瑞科技

研发团队曾经在1个月内,基本每天会烧掉两台探测

器的核心部件TFT,相当于烧掉两台探测器成本的一

半。这段时间非常艰辛,几乎到了快要关门的程

度。”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数字X线探测器可以分为

医疗与工业两大类,其中,医疗是当前数字X线探测

器主要的应用领域。

奕瑞科技从2011年左右开始与飞利浦、西门子

品牌接洽,面对他们对产品的严苛测试以及对研发供

应体系的严格要求,奕瑞科技花费了两年时间,逐渐

达成产品指标及流程制度与国际大型整机企业的接

轨,最后于2013年左右顺利进入这些国际品牌的供

应商体系。之后更多的国外知名影像设备厂商如柯尼

卡、锐珂医疗、富士医疗等,选择采用奕瑞科技的核

心技术和产品。

如今奕瑞科技的产品已经获得上海联影、万东医

疗、东软医疗等国内主要医疗影像整机厂商的认可,

成为国内的行业老大。全球不到20家的数字化X线探

测器生产厂家中,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并达成

稳定量产的不到10家,奕瑞科技位列其中。

平板探测器,

数字X线影像系统核心部件 从零做到细分行业单项冠军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在于供给侧补

链强链,解决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而奕瑞科技

的数字X探测器就是这一类产品。

数字X线探测器是医疗数字X线影像系统的核心

部件。在X射线影像系统中,当人工X射线光源照射

十年前奕瑞科技首次前往美国芝加哥参加行业最

大的北美放射学年会时,面对一家来自中国的年轻公

司,不少厂家还是嗤之以鼻的态度——中国人来做什

么?能做什么?当年奕瑞销售带着模型样机去拜访客

户时,他们很难相信中国的企业会做出平板探测器。

2011年奕瑞科技成功研制国产非晶硅平板探测

器,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使

数字X线探测器市场价格降低到十几万。此举不仅完

成产业链由发达国家向中国大陆的转移,而且降低了

医院放射科医疗设备数字化升级的成本。

人体,数字X线探测器就会收集穿过人体后衰减的X

射线光子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包含诊断信息的数字图

像。通俗来讲,数字X线探测器相当于数码相机中的

感光元器件,直接影响拍片的清晰度、图像获取速度

等。

在整个X光机产业链中,球管、发生器和平板探

测器占据最上游,下游则是整机组装企业。在奕瑞科

技成立之前,中国大部分企业只掌握整机组装,国内

市场一度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整机厂进口一块探

测器需要几十万人民币,而一台X光机总的成本为

120万元左右,下游厂商根本没有议价权。医疗器械

高昂的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病人看病的价格。

PAGE 126

第129页

作为数字化X线影像系统核心部件赛道上不断提

速的中国籍选手,奕瑞科技极为重视科技创新的投

入,不断加强“硬技术”的开发。数字X线探测器在

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差异巨大,需要多种技术予以满

足。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数字X线探测器朝着更灵

敏、更低噪声的方向发展,同时CMOS、IGZO及柔

性基板等技术也是业内的研发方向;从客户需求看,

数字X线探测器朝着低辐射剂量、实时快速成像、锥

束CT成像和3D渲染、轻薄便携及智能化等方向发

展。

作为数字化X线影像系统核心部件赛道上不断提

速的中国籍选手,奕瑞科技极为重视科技创新的投

入,不断加强“硬技术”的开发。数字X线探测器在

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差异巨大,需要多种技术予以满

加大研发投入,

持续领先国产数字X线探测器市场

此次疫情,让国人更加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掌握

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领

域,奕瑞科技生产的普放无线平板探测器保证了医疗

影像设备供应链的稳定。

奕瑞科技的下游客户主要为X线影像系统整机厂

商,移动DR(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也是此次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临床早期诊断及筛查的设备。去年疫情

中,奕瑞科技积极参与抗疫第一线,“雷神山”等前

线医院使用的部分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的核心

部件就来自于奕瑞科技。疫情爆发初期位于江苏太仓

的生产基地提前开工,2020年第一季度,奕瑞科技

向境内客户发出超1900套普放无线系列产品,为缓

解局部地区医疗设备极度紧缺的状况做出了贡献。

奕瑞科技不仅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国内产

业链降低成本,还积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9年,奕瑞科技牵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

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非拼接式大面积低剂量闪烁

体平板探测器”项目,该产品将对高端影像治疗X射

线机、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研发领域的大规模应

用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PAGE 127

足。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数字X线探测器朝着更灵

敏、更低噪声的方向发展,同时CMOS、IGZO及柔

性基板等技术也是业内的研发方向;从客户需求

看,数字X线探测器朝着低辐射剂量、实时快速成

像、锥束CT成像和3D渲染、轻薄便携及智能化等方

向发展。

在确保非晶硅探测器技术优势的同时,奕瑞科

技加大对IGZO、CMOS和柔性基板等传感器技术和

产品的投入。仅2021年上半年,奕瑞科技研发投入

就超过50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78%,并

新增各类型 IP登记或授权共计33项,其中发明专利

授权17项。

目前,奕瑞科技旗下医疗静态产品实现稳定增

长;工业及齿科等新产品延续第一季度的良好销售

态势,保持较快增长。此外,奕瑞科技还继续积极探

索X线影像设备新核心零部件及原材料如高压发生

器、陶瓷闪烁体等,并取得一定进展。

奕瑞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产创新的浪潮

中,奕瑞科技将不断以专业实力和行业经验,把核心

技术和产品做专做精,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

国际空白等方面发挥好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助力推

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

第130页

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

家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

离子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主动安

全+监测预警+被动安全”的全面智慧安全防控

闭环解决方案的厂商,是行业内第一个采用液

体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进行温度管理与火灾抑

制、唯一一个被市场批量采用、热失控抑制效

果最好并且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产品。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理解还不够,

应该提升到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这不是主

观臆想,而是大家眼睁睁看到的事实。”哲弗

智能董事长李飞认为,电池安全管理需要一个

从热控制、预警到火灾抑制的闭环系统“电池

安全气囊”。

哲弗智能:

首创液体灭火冷却降温, ,

为锂电池加装安全气囊“ ”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

迅速成长壮大,但电池安全问题始终是悬

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摘要:

哲弗国内市场占有率已高达65%。

专 精 特

PAGE 128

第131页

联合产学研攻关电池安全

锂电池天生就是“爆”脾气,意味着电动车没有

百分百的安全。新能源动力电池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是,目前业内还没有掌握锂电池的起火规律。在没有

掌握锂电池着火的规律前,把控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和

长寿命的平衡关系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业内认为,电动车起火跟过度追求电池能量密

度,导致电池热失控相关。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热失

控的概率和热失控能量就越高。

李飞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必须加大电池安全的

重视程度,因为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可以延伸至停车、

充电、行驶场景,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能

力。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似乎才刚刚起

步。

哲弗智能产品的展厅前台摆放着一匹马的雕塑,

象征着研究开发的步履稳健与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我们戳破了行业内‘皇帝的新装’,涉及到行业安

全的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拥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

李飞称,哲弗在热管理系统与电池火灾防控系统的车

规级应用上做了很多正本清源、引领行业技术的事

情。

哲弗聚焦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的痛点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问题,联合行业专家设

立了国内首个动力锂离子电池“哲弗热失控管理技术

研究院”,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

点实验室”合作成立了“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

能源火灾消防试验基地”,与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

领衔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实验室”合作建立“哲弗智

能-清华大学电池燃烧安全测试基地”,共同探索锂

电池热失控机制,建立一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富

有经验的专业研发团队,致力于解决动力锂离子电池

寿命短、冬季续航里程低、热失控起火爆炸等问题。

哲弗已开发形成了适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客车、

卡车、物流车、氢燃料商用车及储能设施的三大产品

系列:泽福

®锂离子电池智能热管理系统、泽福

®锂离

子电池复合型火灾探测器、泽福

®锂离子电池火灾抑

制装置。乘用车产品目前正与国内主流乘用车厂匹配

验证,商用车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

杭州、天津等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公交集团、氢燃料物

流车企业以及宇通、比亚迪、金龙、中车等主流客车

厂。

PAGE 129

第132页

“降温是王道”

李飞介绍说,电池的热失控管理分为从热失控抑

制、热失控预警到热失控蔓延抑制这样一个递进过

程,行业技术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不同车辆行驶环境

下,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对电池温度的控制范

围;被动安全环节中,热失控预警系统传感器的可靠

性、抑制系统抑制剂与抑制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性

及可靠性。

早在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之前,凭

借对新能源行业的认可以及对动力电池的专业精准把

控,李飞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

是动力电池技术和电池安全,要实现动力电池热失控

安全防控,降温是王道,而液体是实现强制降温的最

有效解决方案。

针对温度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李飞提出,电池寿

命延长的关键在于延长电池的青壮年期,即提升电池

的抗衰老能力。哲弗在2015年首家提出采用液体散

热来控制电池温度,此后业内逐渐采用该技术路线进

行温度控制。“以前是通过风来散热,液体散热能力

和均衡性比较有优势。”电池温度在25℃-35℃区

间,电池电芯寿命维持在1700到6400天左右。哲弗

可以做到将温度控制在25±1℃。在此基础上对系统

的重量、能耗、体积方面进行优化。

新能源汽车的热失控预警系统需要达到车规级的

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业内车辆预警系统传感器以及

灭火装置大多是民用级别,传感器使用寿命只有3-5

年,灭火装置只有2-3年使用寿命。车规级的可靠性

要求更高,哲弗采用复合型传感器的方案,可以根据

不同的电池特性传递预警信号。预警系统同时也是火

灾抑制系统的触发装置,就像行车驾驶上的“安全气

囊”。探测器一旦捕捉到预警信号,车辆的火灾抑制

装置会马上启动。哲弗第一个在业内提出用降温方式

进行灭火。业内普遍以为电池灭火应该采取隔离氧

气,而李飞认为,灭火是民用灭火的概念,工业上应

该讲抑制。“电池热失控蔓延抑制的首要应该是降

温,外部吸热能力大于电池放热能力。”

PAGE 130

专 精 特 新

第133页

从油画保护剂中

汲取灵感

于哲弗的锂电池液体灭火方案,还有个有趣的小

故事。

为了寻找最佳电池灭火解决方案,李飞回忆起早

年留学法国时的一个经历。闲暇时,李飞喜欢去卢浮

宫,徜徉于艺术的天堂感受古往今来艺术家的风采。

有次,看到一幅来自中世纪的油画时,他对油画能得

到如此完整的保护而充满惊叹与好奇,便与卢浮宫安

防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到卢浮宫油画保护抑制剂的

强大功效。

基于此他大胆假设,认为该抑制剂或许能成为解

决动力电池热失控的有效方案。

于是,在2015年便带领哲弗团队,研究油画保

护抑制剂的各项性能,并对它进行了二次开发和验

证,将此先进的抑制剂创新应用于锂电池火灾抑制,

创造性地研发出了锂电池液体灭火抑制装置。

该抑制剂无色无味不导电,持续吸热能力大于电

池热失控蔓延后的产热能力,能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

灭火,有效抑制电池热失控并防止复燃,喷放后不会

对电池/电气部件造成二次伤害。

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一半的新车将会是

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管理集中

在主动安全,即对电池温度控制的热控制系统。同时

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

电池的需求量将是车辆电池需求的10倍以上,哲弗的

闭环安全系统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哲弗产品在同

类产品中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65%,李飞相信,未来

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一定会输出强势品

牌,依托中国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哲弗也有希

望成为其中之一。

PAGE 131

第134页

疫情无疑是新技术落地、传统行业加速转型的催

化剂。疫情中转危为机得到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集

中体现了浦东专精特新企业韧性

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对商业清洁机器人

需求进一步提升,高仙机器人的销售进展稳中有增

尤其针对疫情而推出的75、50系小型化产品销量最

高。乘着市场的东风,高仙机器人在国内占有率已超

80%,海外市场占有率也已超过60%。

目前,成立于2013年的高仙机器人企业规模已

突破了1000人,其自研自产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已经

形成了成熟的6大产品线,涵盖大中小场景商用清洁

到超大规模市政环卫全领域

高仙机器人在清洗行业技术赋能方案押中了时

下新技术革命和传统产业转型的时代命题:新

技术方面,无人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

场景落地;传统产业转型方面,清洗环卫行业

从劳动力密集型走向无人化、数智化,清洗类

装备制造向智能化、新能源转型。

高仙机器人:

清洗机器人押中后疫情时代命题

工信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示名单中,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仙机器人)榜上有

名。

摘要:

服务机器人,疫情催生的新风口

专 精 特

PAGE 132

第135页

高仙机器人最大覆盖面积的产品为L4级别无驾

驶环卫车。

首台无人驾驶环卫车问世前,高仙“摸爬滚打”

好几年,已具备全场景移动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可实

现3厘米左右的定位精度;基于多传感器融合自研算

法与深度学习,可完成地面分类分割、垃圾污渍识

别,并实现了自动实现路沿提取,贴边清扫等功能。

高仙机器人从成立之初就选定了清洁机器人这一

领域。“那时候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显露,以物业为

代表的基础劳动力重镇,或早或晚,势必会暴露出劳

动力紧缺问题。”�高仙机器人CEO程昊天表示。

但彼时国内机器人核心技术及部件还处于初发

期,市场也不太成熟。服务类机器人因 “伪需求”

广受诟病。而新加坡素来有“花园国家”的美誉,对

环境清洁的程度要求较高,推广相对容易。程昊天首

选落地新加坡的战略考量成功助其避开了国内市场的

“泡沫期”。

从“伪需求”到“刚需”的转变需要新兴技术企

业与传统行业转型痛点相结合,实现技术场景落地的

过程。其实质是传统行业经验与具体场景需求产生的

技术、数据、算法相结合。

就在高仙在为落地场景探寻下游应用需求时,清

洗环卫类装备制造行业也在需求无人智能转型,两家

车辆设备商——海德汽车与徐工环境的出现恰逢其

时。

海德汽车专业从事环卫、市政和公路养护用车辆

及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也是山东省“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其扫路机、餐厨垃圾车、车厢可卸式

垃圾车、垃圾桶清洗车、无泄漏垃圾压缩车等系列产

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产品批量出口亚、

欧、非、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立于2015年的徐工环境为国内机械工程龙头

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子公司,是国内环保产品型谱

最全的企业,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三位。

联合行业龙头,

清洗设备从无人驾驶做到

无人工干预

高仙机器人CEO程昊天

这两家企业在环卫专用汽车制造与研发领域拥有

资深且领先的经验,对环卫场景具备深刻而全面的业

务理解,拥有成熟的线控技术和环卫结构设计,两两

结合,几乎是“无人驾驶技术+环卫业务场景”的最

佳CP。

从清洁机器人到无人驾驶环卫车,高仙机器人仍

然面临很多“坎”。环卫车的工艺设计与制造需要注

意什么?环卫领域真正的业务需求是什么?怎样将既

有的经验与数据更好地“嫁接”到这个领域

高仙机器人CTO秦宝星分析到,从已落地的无

人化环卫车辆与设备产品来看,所谓“无人”,仅仅

在解决车辆设备的无人清扫单一环节。“然而,对产

业落地来说,环卫领域需要的‘无人’是真正意义上

最大化做到无人工干预,才有可能解决因人口老龄化

而带来的劳动力困境等一系列行业问题。”

高仙全新的无人驾驶环卫车产品,正是致力于最

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干预程度,因此,就上层业务应用

方面,高仙设置了三个阶段的清晰目标:

●�第一阶段,基础系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率先

实现了自动定位垃圾箱、垃圾自动倾倒等应用;

●�第二阶段,升级系列产品将实现自动回站充

电补给,从而真正实现全程无人化应用;

●�第三阶段,完成车路协同,让环卫车正式上

路作业。

三个阶段的目标设置实现了清洗机器人从“伪需

求”向“刚需”的跨越,也划定了无人驾驶、人工智

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清洗行业合作生态的边界

PAGE 133

第136页

疫情催生清洗服务机器人

市场需求爆发

疫情的无人化作业市场需求可以说为清洗行业即

将面临的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问题做了提前预演。

无人设备以高效无休的属性和“零接触”� 的服

务,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帮手”。诸多医院及

其他公共场所开启了机器人自动巡航地面消毒工作。

疫情爆发后,高仙机器人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

长近4倍。从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解

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湘雅医院等医疗机构,到上海

外滩、兴业太古汇等地标,高仙的清洁机器人频频现

身。

“此前机器人多被广泛应用与工业领域,这次走

上一线的智能机器人参与了抗疫的不同环节,让更多

人更直观的感受到机器人对于社会的价值,原本‘慢

热’的市场开始火热起来。”程昊天表示。

工业覆盖门类繁多,工业车间、仓库、厂房等场

景的地面清洁同样纷繁复杂。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

具备自主清扫、洗地、尘推、去油污功能,满足工业

场景的清洁需求;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超声传感

器等多传感器融合,动态避障,可与AGV设备交互。

高仙Scrubber 75、Scrubber 50商用清洁机器

人已广泛适用于卷烟厂制丝、卷包车间,垃圾发电厂

卸料大厅、除尘车间,工厂组装车间,物流车间,核

电站,3C电子无尘车间,高粉尘打磨车间,食品、

药品、纺织车间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场景中。现在

在武汉卷烟厂、北京奔驰汽车厂、上海宝钢、西门子

开关厂、天津迪卡侬等工厂中都能看到高仙机器人的

身影。

在国内,高仙机器人在上海兴业太古汇、静安嘉

里中心、SOHO中国、万达广场、龙湖地产、广州天

环广场、天津恒隆广场、杭州湖滨银泰、南京德基广

场等全国多个城市的商综落地应用。

在国外,澳大利亚卡琳福特购物中心、卡塔尔商

业中心、新加坡星耀樟宜JEWEL、韩国乐天玛特、

加拿大BCC购物中心、芬兰Karisma购物中心等世界

各国的商综都能看到高仙机器人的身影。

火车站、地铁、机场等交通枢纽是高仙机器人的

重要落地场景之一,交通枢纽有着人员流动大、每日

开放时间长、公共区域广的典型特征,因而需要的清

洁工作时间长,通常需要轮班制。清洁机器人的引

入,可以完成展台、候车厅、候机厅、停车场等大空

间的清洁,且能在夜间作业,提升清洁效果和效率。

目前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卡塔尔多哈机场、北京大兴

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昆明长水机场等都能看到高仙

机器人的身影。

PAGE 134

专 精 特 新

第137页

核心技术闭环形成产品的

快速迭代网络

短时期内的市场爆发考验着企业的反应速度,技

术产品的快速迭代、产业链的无缝衔接无疑是跑赢这

场战争的关键。高仙机器人的迅速发展依赖技术的

“硬核”。

消毒、清洗类场景应用首先不能忽略的就是快速

精准的定位建图能力。高仙SLAM在构建地图面积这

一关键指标上业界遥遥领先。

当业界平均仅几万平米时,高仙已经可以处理百

万平米级的地图构建任务;当业界着手突破10万平米

时,高仙已经可以实现最高百平方公里级别建图,甚

至可以说,只要硬盘空间足够大,高仙就可以做到无

限尺寸建图。一直保持最大的速度奔跑,才能真正在

残酷的竞争中守住优势。

在实际应用层面,高仙也在不断地考量与精进。

自动回装的充电桩、水电一体化的续航工作站,每小

时1千米到10千米的可调控的清扫速度……高仙无人

驾驶环卫车在整机智能体验的功能开发上“独领风

骚”。

对于下一步应用层面的技术突破,秦宝星表示:

“要想办法把我们所有产品的充电桩、续航工作站统

一配置,做到一台供给装备可以赋能多种类型的产

品。要达到更长时间的续航能力,同时也要逐渐完善

自动垃圾分类这样可以提升整个清洁领域效率的应用

功能。”

仿真平台进行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检测,同时搜集

用户的真实反馈及与业务层相关数据,基于此数据作

为其下一迭代产品需求的来源。与此同时,完备的作

业管理与监控手段可以获取每台机器每时每刻的作业

状态,成熟的远程运维系统也支持产品在线升级

OTA、数据实时传输与异常预警等功能。

前端数据反哺后端研发,后端升级精进前端应

用,这是一张各类新技术场景应用都需要竭力编织的

技术迭代网络。

不仅是技术的闭环,更是整个产业链的闭环。为

了实现加强沟通、缩短迭代周期,高仙在2017年底

就有了自建工厂的先见之明。2019年,高仙又转战

张家港设立了新工厂。这让高仙在收到市场反馈时能

进行快速反应和迭代。比如疫情爆发,高仙新增加了

消杀背包功能,一个月即完成了研发上市。在时间就

是金钱的商场,拥有自有工厂的高仙相当于拥有了更

大的主动权。

高仙机器人在国外市场的商业进程似乎都要比国

内来得更快一些。要想在国内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

化,工艺与技术成本的降低是一个关键要素,这几乎

也是所有无人驾驶初创企业的产品迟迟不能规模化走

向市场的症结所在。

未来,在诸多复杂的落地场景中,除了成本,依

旧存在着各类长尾问题。追根究底,这些问题的改善

和解决都需要依赖相关底层理论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高仙机器人CTO秦宝星

PAGE 135

第138页

成立于2003年的上海海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海能科技”)早先以冶金、化工产品

为主,主要为冶金行业提供钢水液面控制等相

关产品。2010年公司重组,国家电网技术专家钱

之银和一直在西门子从事电力设备工作的刘富

利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加入到海能科技。从此

海能科技开始进军电力科技高端市场。

海能科技:

安全高效运行

物联网技术赋能电力系统

多年后当电力系统市场诉求

转向安全和经济效益兼顾

便验证了海能科技当年的选择

提前洞察市场痛点

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

减少电力系统设备投资

提高运行效率

这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海能科技的成长秘诀

摘要:

从热量的角度研发变压器负荷智能

管理系统,全国只此一家

专 精 特

PAGE 136

第139页

海能科技的技术创新来源于对市场需求的超前预

期。早年间,电力系统市场对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还没

引起重视,海能科技率先敏锐捕捉到未来智能化电网

的发展方向。

海能科技董事长钱之银早年在国家电网工作25

年,曾是主管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专家组成员。他发

现,按照当时的国家标准,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等设备

存在运行容量不能完全达到最大运行效率的问题。于

是他果断提出将来产品开发的方向——除了开发输变

电设备综合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外,重点开发负

荷智能管理系统。

刘富利清楚地记得,2011年底,变压器负荷管

理系统产品在由中电联组织进行的鉴定会上,专家们

认为海能科技的设备研发思维远远超过当时认知的5

到10年

刘富利解释,电网运行标准都是按照最苛刻的环

境条件,而实际情况下,设备日常运行的90%时间条

件要比极限环境下好很多。电力系统通常是控制在最

严苛环境条件下最大运行负荷,这就限制了线路和设

备的运行效率。而海能科技则是通过温度感知及模型

计算,实时动态给出当前环境下输变电设备的最大允

许运行负荷,从而提升输变电设备的输变电能力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技术思维赢得市场先机

海能科技副董事长刘富利

“当时没有什么研发人员,公司和西安交通大学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刘富利回忆,当时他和四个

研究生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开发出了样机,随后在内

蒙古地区进行挂网试运行。

多年后,国家电力系统从重点考虑安全性转向安

全与经济效益兼顾。2019年12月,国家电网下发

《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这被行业

内视作电力相关产业链战略转型的标志。减少设备投

资、提高运行效率,智能电网的风口来了。

“这就为我们开发的变压器负荷智能管理系统及

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在未来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刘富利说到。

其实在这之前,国内部分地区局域电网就已经在

减少设备投资、提高运行效率产生需求。海能科技输

电线路负荷动态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就是根据客户对

增加输电容量的诉求而设计的。

2017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刚刚建成了50万伏电

压等级输电线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经过数年运行

后发现输电线路按照标准运行容量根本不够,电业局

不得不向省局报告要求更换线路,而更换刚刚建成的

输电线路将需要巨额投资。

此时,海能科技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已经在

多条线路上安装使用,获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鄂尔

多斯电业局获得信息后主动找到海能科技,将公司产

品在最短时间安装在输电线路上。

海能科技每天提供给电力局输电线路最大运行数

据。最终运检和调度管理部门通过热稳定限额的动态

化管理手段,可提升输变设备的带载能力、高峰月可

多输送电能1300万度

“按照经济用电量需求,马上更换现有的输电线

路造价很高,有可能会达到上亿的投资,而通过海能

科技的设备可以帮助电网延缓投资或者减少投资。”

刘富利总结道。

PAGE 137

第140页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海能科技将技术创新视作企

业特色化路线的核心竞争力。

海能科技的核心技术是从热的角度对设备进行监

测,从而对输变电设备运行效率及寿命进行精细化管

理。可以说,国内从热量的角度研发变压器负荷智能

管理系统的公司在全国只有海能科技一家,产品服务

具备真正的特色化

目前海能科技已为27个省的各市电力公司提供过

设备,华东电网、河南省电网、内蒙古电网都安装了

海能科技的局域电网负荷动态安全经济调度管理系

统,给当地局域电网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运行,海能科技针对变压器和输电线路

运行效率研发的动态智能管理系统已经被国网公司纳

入新技术推广应用目录。最近两年,海能科技也迎来

跨越式发展,公司从几年前五六千万营收规模迅速增

长到2019年超过亿元。

在基于热量的角度相继研发出上述两款产品之

后,海能科技几乎每年都会针对电力系统设备如输电

线路、变电、配电网局域电网等推出新的产品。

从2011年的变压器负荷智能动态管理系统,

2012年研发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到2015年又

开发的输电线路故障诊断系统,这三款产品作为公司

目前的主打产品。此后又相继开发了输电线路防外力

破坏智能警示装置、配变负荷智能监控及防烧预警管

理系统等等。

随着公司整个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海能科技未

来的研发将把单一功能的产品,逐渐集成为一个局域

电网动态经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为电力系统安全高

效运行提供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

2021年国家电网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

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加

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这一

由单一功能走向综合集成管理

技术方案独具特色,

迎来跨越式增长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建设规划的提出,意味着国家

电网将在风、光等新能源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这一战略规划的逐步实施,使电力设备针对新能源

的输变电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极大地推动

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等输变电设备的市场需求,将为

传统的电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提升电网规划的

合理性,提高电网现有资产的利用率,在这方面还

有很多技术等着我们去研发。” 刘富利表示,例如

主要电力设备的综合在线监测设备还不全面,配电

网在线监测及管理也没有开发。未来海能科技紧抓

电力物联网建设机遇,研发局域电网动态负荷智能

管理系统,为智能电网提供可靠管理系统。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及诸多学科和行业,同时,能源互联网没有现成的

经验可供借鉴,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电力系统行业

又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海能科技面临基础专业

研发人才短缺的困境。刘富利表示,为了完善产品

链,海能科技还与专业团队成立合资公司,利用其

在电力电缆系统的技术优势开发电缆故障诊断系

统。

PAGE 138

第141页

专 精 特

通用电焊机:

幕后的隐形冠军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无论是奔赴宇宙太空的神舟飞船

翱翔天际的国产大飞机C919

还是奔轶绝尘的高铁

驰骋江海的航母、潜艇

都离不开焊接工艺

推动技术创新

致力产业报国

生产中国第一根电焊条的

老牌焊接企业

蜕变为一流的焊接全产业集团

摘要:神舟飞船背后的神秘力量

创业于浦东的上海通用电焊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通用电焊机”)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集研发、

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年前,这源于通用公司收

购了成立于1951年的原上海电焊条总厂。

如今,通用电焊机已经成为集电焊机、焊材、焊接机

器人、焊机技术研究与焊接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焊接全

产业集团。

这不仅是一家民营制造企业的产业延伸,更意味着中

国第一根电焊条有了新的血脉传承。

PAGE 139

第142页

粗中有细,

通用电焊机的数字化之路

在工业领域,一条焊缝的工艺水平决定着一架飞

机或是一艘轮船的机械性能,是一个国家基础工业能

力的写照。

例如,对于熔点较低的铝板来说,电焊机需要精确

控制焊缝的温度,太高的温度会瞬间烧穿薄薄的铝板。

而通用电焊机的脉冲铝薄板电焊机,可以在0.36毫米

的厚度(相当于5张A4纸)上,实现精准焊接,好似

“张飞绣花”。这也让过去培养一名拥有经验和手感的

优秀焊工,成了一项艰难的工作。那些顶尖焊工调试的

参数,常常是一家制造企业的最高级技术秘密。

在通用电焊机大展拳脚的舞台上,值得一书的是

南极科考“泰山站”的钢结构焊接工作。相关钢结构

首先在上海被焊接完成,被打包装船运到南极后再重

新组装。这些钢结构焊接部位即便面对极低温度,依

然不会发生裂开的情况。通用电焊机卓越的焊接水准

得此证明,而这一切得益于通用从2014年开启的焊

接数字化战略。

用数字处理器芯片替代传统电路,用触摸屏替代

原有旋钮开关操作,用一键设置工作模式替代不断调

整参数……数字化引领电焊机走向了更精准控制和更

简单操作的时代。

过去顶尖焊工的技艺,能够被掌握了数字化电焊

机的新手们完美复制,这也助推了中国制造业不断向

高品质迈进。通用电焊机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项目

研发及设备更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

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018年,通用电焊机完成了研发中心的改造,

完善了数字化逆变焊机研发中心、焊接工艺试验室等

项目建设,为公司深入数字化焊接技术研究提供了更

加坚实的基础。

2019年,通用电焊机又对焊接技术研究所进行

了升级,研究所设有机器人焊接系统、高能束焊接、

系统集成与控制、数值分析与虚拟工程、焊接质量保

证、新材料及表面技术等六个研究室,一个焊接检测

中心,以及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激光焊机和数控加

工系统等。

连云港石化管道的焊接服务则体现了电焊机数字

化的另一个特色。当时,施工人员希望电焊机能够实

施连续断弧的焊接作业。公司技术人员赶到现场之

后,用笔记本电脑对电焊机进行重新编程,实现了焊

接工艺的调整。施工人员使用之后,兴奋地表示,这

就是他们需要的电焊机。

对于传统电路控制的电焊机来说,要想重新设定

焊接工艺,大多需要更换器件,耗时费力。而数字化

的电焊机不需要更换任何一个零部件,只需要修改程

序就能实现符合施工现实需求的专用功能,无疑极大

地提升了效率。

有趣的是,通用给普通电焊机进行了专用编程

后,形成了面向行业痛点的专属电焊机。它们通常会

在通用电焊机型号名称之后加上一个汉语拼音,如专

用于电力行业的产品则会加一个“D”。而这些专用

电焊机获得了行业的青睐,也给通用电焊机带来了一

大票订单。

PAGE 140

第143页

上天入海,

如何适应严苛的施工环境?

布局未来,

数字化向绿色化、智能化进阶

每当新闻联播开始,通用电焊机的品牌经理们常

常会全神贯注地去看看有没有重大施工项目的报道,

因为在工地现场经常会出现通用电焊机的产品。

有一次,在新闻报道雪域高原建设“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时,眼尖的经理一眼就看到了通用电焊

机那一抹醒目的橙色。有趣的是,通用自己也不清楚

哪一家施工单位在海外使用了自己的电焊机。

但可以肯定的是,通用电焊机之所以能亮相条件

艰苦的施工现场,主要原因在于它从研发一开始就从

客户的角度考虑:在工地上,电焊机所需的工业电源

并不是随处都有的,而通用电焊机的焊把线可以拉长

到200米并且电流不衰减,由此形成了一个直径400

米的施工圈,足以应对恶劣的施工环境。

类似的新闻联播中的“免费广告”,还出现在雅

鲁藏布江大桥等多个重大项目施工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电焊机还参与到了神舟飞船

的建造中。面对国家需求,通用电焊机不仅不计成本

电焊机产业在数字化之后,将迎来智能化、绿色

化、自动化转型。

在数字化基础之上,配套机器人焊接手臂,将推

动电焊机走向自动化焊接领域;而在充分收集各种材

料的焊接数据基础之上,电焊机可以对焊接工艺做出

智能决策;第三代碳化硅、氮化镓半导体技术水平的

提升,可以让电焊机开关频率从20kHz提高到

200kHz,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焊机的性能并降低

能耗,达到绿色低碳的效果。

面向未来,通用电焊机将建立健全的云智能焊接

管理系统、全渠道品牌营销一体化软件、供应商管理

平台等创新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实现研发、设计、

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库存等业务在线协同,提

升业务效率。

公司还将加强数据资源共享、提升智能制造水

平,通过对相关工序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生产

线,实现公司精益生产、精细管理。

通用电焊机总经理陈振刚

地提供针对特种钢材的电焊机及焊接材料,设计一整

套解决方案,还派人员常驻现场,随时提供技术支持

服务。对于公司来说,这些项目即使利润微薄甚至是

不赚钱,也会积极参与其中。

此外,在中老国际铁路通道、川藏铁路、中国商

飞C919、招商局集团、秦山核电站、振华重工集

团、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大庆油田、杭州锅炉

厂、北盘江大桥、南极科考站、上海迪士尼、中国核

工业二三建设、杭州奥体中心、杭州影剧院、杭州地

铁、武汉地铁等重点工程项目中,也活跃着通用电焊

机的身影。

PAGE 141

第144页

“2+4+X”:

指引企业生产、防疫两手抓

“动物房的实验进展我最熟悉,还是继续由我来负

责吧。”近日,位于张江“药谷”的和黄医药实验

室内,正逐步恢复往日紧张而忙碌的节奏。自3月下

旬逆行进入实验室以来,已坚持在一线近两个月的

和黄医药药代动力学部门科研人员王岩,刚刚谢绝

了公司让他轮岗休息的建议。随着公司近期返岗同

事的逐步增加,王岩觉得,和大家在一起干劲更足

了。

从5月4日递交首批复工人员审核表,到5月18日

64名员工返岗,作为浦东“创新药”企业的和黄医药

研发工作已逐渐恢复常态。在浦东“2+4+X”工作指

引体系的指导下,新区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也在持续

推进,复工复产范围在持续扩大

小布最新从浦东新区科经委获悉,截至5月19

日,全区在生产重点企业1157家,在厂总人数约

13.8万人

疫情对工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带来停产及原

材料部件供应困难等问题。1至4月数据显示,浦东新

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46.63亿元;区属工业

总产值完成1963.5亿元,增长2.8%

复工复产超

浦东重点生产企业

1 1 0家0 !

疫情防控与生产两手抓“ ”力保产业链畅通,

供应链不畅、原材料不足、企业员工流动困难

……浦东企业复工复产任务重,需求迫切,防疫保障

措施不可松懈。浦东新区科经委从复工指引体系入

手,完善顶层设计,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两

手抓,加速产能和供应链恢复。

针对复工复产的重要产业领域和工作环节,浦东

新区科经委完善顶层设计,形成“2+4+X”的系列工

作指引体系

据新区科经委介绍,2是指对生产研发类企业及

科研机构的工作指引;4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

车及装备、软件信息服务业四个产业领域的疫情防控

和闭环管理方案编制指南;X当前包括车辆通行证申

报、人员返岗证明等一系列指引。

根据“2+4+X”指引体系,按照最小必需的原

则,由企业向生产所在地属地管理部门申请复工复

产,经属地管理部门审核后,区职能部门备案。各开

发区、街镇根据自身疫情情况及区域重点产业导向,

进行方案核查和现场勘查。

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集成电路制造在整个产

业链起到“压舱石”的作用。针对集成电路等特殊行

业特点,新区正按照“不停产、轮番采、全覆盖、点

对点、不聚集”的方式,确保企业的连续生产。一些

企业采用“厂区+生活区”两点一线的封闭动态管

理,核酸检测统一手势、统一要求。

在产能恢复方面,浦东新区科经委指导企业做好

疫情防控与生产“两手抓”,扩大产能,尤其是上汽

通用等汽车制造龙头企业,从用电、用工、用料等方

面予以保障。

聚焦物资运输、供应链、员工用工等环节,全力

帮助企业畅通复工复产之路。如在复工困难的仓储领

域,保障疫情安全底线下,加快全产业链复工,确保

PAGE 142

第145页

力保产业链畅通

创新企业复工复产成果迭报

据新区科经委介绍,浦东有313家规上企业在疫

情期间一直保持连续生产。区内工业百强企业有93家

在产,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近50%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浦东外资企业集聚,外

资生产型企业复工复产关系到全球供应链稳定。针对

外资企业,浦东新区科经委帮助外资生产型企业顺利

复工复产。罗氏制药成为全市首批启用复工码的企业

之一。此外,浦东推动特斯拉、巴斯夫、ABB、索广

电子、日东光学等尽快复工复产。

统计显示,浦东新区已有204家生产类外资企业

复工复产,产能达到疫情前的30%以上。西门子医

疗、申美饮料、恺博座椅等企业产能恢复80%以上,

巴斯夫、莫仕连接器、ABB等企业产能恢复70%。

对未纳入市“白名单”、但产业地位等比较重要的企

业,经属地管理部门审核符合疫情防控条件,列入区

“白名单”,协调解决车辆通行、人员返岗等方面问

题。

新区科经委表示,将密切关注外资龙头企业产业

链上的重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如围绕特斯拉、苹果

的需求,推动安靠、日荣、岱美等产业链企业复工复

产。

供应链畅通。针对物料运输障碍问题,帮助企业

取得相关区域运输通行证;为企业开具复工码,并逐

步启动复工复产员工有序轮换工作,协调保障企业用

工需求。

在新区“2+4+X”的系列工作指引体系下,浦东

各产业园区也正全力以赴,协助企业复工复产。

位于浦东外高桥的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累

计已有11家企业进入前三批上海市复工复产白名单。

“我们很早便成立了园区疫情防控工作组,企业服务

中心、物业中心、工程部等团队,30余人主动报名留

守园区,做好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工作。”上海自贸壹

号生命科技产业园疫情防控组执行组长、园区工程建

设部负责人赵源介绍说,“目前,园区已严格落实浦

东新区防疫规范,做好分栋场所码张贴及应用等。”

浦东创新型企业也逐步恢复研发与生产工作。5

月20日,专注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药明巨诺向小布透

露,在制定并完善了封闭式研发与生产防疫保障方

案,首批员工于5月7日、16日分批返回张江研发中

心、外高桥生产基地,开展防疫保障和运营恢复的前

期准备,随后顺利通过了现场检查。在区科经委、属

地管委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5月20日,共有

20多位员工已分批次、分别入驻外高桥生产基地及张

江研发中心,开启封闭式研发与生产经营活动。

复工复产中,浦东不少创新企业一直坚持抗疫研

发“双在线“,一线科学家克服各种困难埋首实验

室,成果迭报。和黄医药近日就收到两个好消息:获

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的重磅创新药

HMPL-523成功完成新适应症的IND临床申报;首款

大分子新药CD47单抗HMPL-A83注射液也获批临

床。

目前,浦东新区科经委正运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

产 “小程序”、场所码等手段每天实时跟踪企业防控

和生产动态,要求属地政府在审批环节加强现场核

查,监督企业做好分区及应急隔离措施,推动企业防

控常态化。

PAGE 143

第146页

摘要:

满血复活,指日可待

随着上海新冠疫情整体趋稳向好

“复工复产”也按下了“快进键”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消息

沸腾了朋友圈

鼓舞了广大上海市民

魔都满血复活,指日可待

浦东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产业链领

域生产线重点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为上海

市经济恢复正常运转提振信心!

按下复工复产

浦东新区重点企业

加速键“ ”

集成电路,力稳工业“压舱石”

集成电路企业备受关注,其实在白名单出来之

前,上海不少半导体企业一直在进行闭环生产。数据

显示,上海核心半导体晶圆制造企业的总体产能维持

在正常时期的60%左右。

从芯片设计到晶圆代工再到芯片的封装测试,乃

至芯片材料和设备,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企业力

保工业粮食“压舱石”稳定供应生产。

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半导体公司在3月底上海

宣布分区封控后便开启了全封闭管理,员工驻厂作

业,尤其如中芯国际、华虹等晶圆制造厂因其工作环

境特殊,晶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仅需少部分身穿

全封闭防尘服的工作人员,存在较少的传播、感染风

险,此类企业实施闭环生产能保障国内半导体产业链

的稳定。

从3月17日晚上开始,6000多名华虹集团员工陆

续选择“逆行而上”,返岗驻扎在华虹集团工厂。3

月18日,中芯国际就开始实施张江厂区和两个生活园

区同步一体化闭环管理,闭环内员工总数占上海员工

的60%以上,有力地保证了疫情期间的稳定运营。格

科微的研发人员及办公室员工通过远程协作的方式居

家办公,其晶圆厂也于近日正式复工。

国内刻蚀机龙头中微半导体在上海疫情之下,持

续处于运营状态,这得益于该公司有一套针对封控

前、封控期间、后期预案的疫情防控管理方案。

PAGE 144

第147页

药械板块,全力以“复”

浦东医药及医械板块企业复工,对于整个产业链

的恢复将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浦东,自上海复

工复产政策发布后,很多药企及器械厂商立刻行动了

起来。

作为GE医疗在中国的五大工厂之一,GE医疗药

业工厂全力以“复”,“积极抗疫”和“有序生产”

两手都要抓。

“目前,复工人员进厂前需满足自主隔离48小时

并进行抗原检测和两次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后才能进

入厂区参与生产工作。为保证驻厂员工的生命安全和

健康,复工人员返厂后,实行驻厂闭环管理,厂区内

也加大日常消杀力度,定期对复工人员进行抗原检测

和核酸检测。”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

说。

三生国健是一家抗体药物商业化生产的制药企

业,企业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停产。目前,三生国健也

积极响应上海市复工复产的要求,通过返岗电子通行

证实现点对点逐步接收员工返岗,并且以上海市经信

委发布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为指导

原则,完善公司的疫情防控措施方案。

三生国健方面表示,在逐步复工复产后,随着返

岗人员增多,后续会有序增加生产批次安排,进一步

保障产品的出货需要;部分物料的采购也尽量试图通

过更多的渠道,与供应商、物流商强化沟通,努力解

决供给和发运问题。

君实生物、美迪西、复星凯特、和元生物等公司

则多数在封控期便已在核心环节进行闭环运营管理

以保障重点领域持续运营,保证相关项目能够持续开

展。

因研制新冠特效药而备受瞩目的上海君实生物

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一直在尽全力实现公司

经营活动正常推进。据了解,3月以来,君实生物对

可能受到防疫政策影响的实验室和工厂部门做了一系

列人员安排,如:提前安排人员进入闭环管理,开展

异地协作支持等。

韦尔股份、晶晨股份等浦东的芯片设计公司则大

多保持员工线上远程办公,基本保持公司的正常运

转,其产品直接从封测厂商发出,公司库房存货物流

基本不受影响。

据了解,该公司在封控前,便进入“战疫运营”

模式,实行“闭环运营”的准备工作,包括与园区管

委会和属地政府部门沟通“闭环运营”管理方案,联

络附近酒店制定紧急入住计划,联系各供应商进行后

勤保障物资的储备。在供应商的支持和员工们的日夜

奋战下,中微公司一批机台于4月11日夜间,经过严

格的消杀程序,准时交付客户。

半导体企业闭环生产

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生产车间

PAGE 145

第148页

汽车产业链协同复工“跑起来”

上海作为汽车产业重镇,2021年的汽车产量约

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通过以龙头企业为牵引,

以点带链、以链带面,越来越多的汽车等工业企业恢

复生产。

在研发方面,该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4个研发中

心在疫情之下共同协调和承担在研项目各阶段的研发

工作;在生产方面,其上海生产基地提前安排员工驻

场,实行闭环管理,根据防疫政策弹性化调整生产节

奏,与此同时苏州生产基地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保障药品供应。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行业的领头羊美迪西

在3月中旬就开始对研发项目中需要的原辅料、试

剂、实验动物等提前进行了备库。据了解,3月27日

晚,该公司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部分研发部门副总裁

带队,研发部门各层级员工大部分连夜赶到公司并驻

守至今,在确保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保证了

研发项目稳步推进。

拥有中国首款获批CAR-T细胞疗法益基利仑赛

的复星凯特,作为生产企业,在上海疫情之初就安排

了部分员工驻厂。公司给驻厂员工安排了第三方上门

核酸检测,同时在物资方面提供充足的保障。

美迪西研发实验室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复工

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特斯拉四家

整车企业全面复工,基本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每天下

线整车约2000辆,带动上下游1100多家零部件配套

企业恢复生产。

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于4月正式复

工,4月30日下线复工以来的第1万辆整车。

据了解,4月19日上午电池车间和电机车间率先

逐步复工,下午则正式启动了整车生产,第一天以正

常速度的80%到90%进行生产。这家超级工厂目前

已有约8000名员工到岗,工厂对到岗的员工实行每

天核酸检测,划分了网格化的生产和生活区域。同

时,在生产办公区域严格进行消毒,严格做好防疫工

作,确保安全生产。

作为首批白名单企业,上汽集团在4月18日已开

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并于4月19日完成首台整车下

线。

浦东临港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在压力测试前

制定了防疫防控、健康筛查、闭环管理、准备保障和

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方案,还成立了包括安全、应急、

后勤、消杀等在内的8个专业小组,全面落实疫情防

控措施,对生产区域、物料区域、生活区域等消杀,

严格进行网格化管理。

PAGE 146

第149页

作为上汽集团与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成

立的造车新势力,智己汽车虽然恰逢上海疫情遭遇生

产与交付上的挑战,但仍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连锁反

应,并在疫情初期,第一时间形成了一套风险评估。

4月17日,智己L7正式上市。智己汽车供应链总

经理王建峰表示,3月上旬疫情初露端倪的时候,智

己汽车管理层第一时间针对疫情可能蔓延的风险评

估,作出快速响应和应急决策,组织部分研发和生产

线员工有序返厂进行闭环生产,同时以线上、线下协

同办公的方式继续推动每一个环节。

智己汽车正在按照上汽临港智能工厂复工复产的

节奏,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平稳推

进智己L7产线的复工复产,目前已恢复小规模生产,

并且正在努力调动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产业链条长,“少了一个零

部件主机厂都无法开工”,因此,上海汽车业的复工

离不开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支持

据悉,近段时间,苏浙皖三省和各重点城市组建

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

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

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跨省市运输,支持重点

企业持续生产。比如,江苏泰州支持帮助上汽集团、

特斯拉公司在当地的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并办理运输

通行证。

畅通物流血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日前长三角重

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

推动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省际重要生产物资进站流

通,打通长三角区域货运血脉,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物

资跨区域互联。物流“畅起来”,让产业链协同复工

“跑起来”!

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多来,汽车行业、生物医药,

尤其是半导体领域,常常因为疫情在内的种种原因,

产业链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也促使行业在疫情恢

复后,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在平时就做好疫情封控管

理保障机制预案。

当前,上海各界稳生产、保供应链,必将给当前

经济形式带来稳定性。据5月16日上海举行的市疫情

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

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

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

在全面恢复之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面对新的明

天,如何危中寻机,加强韧性,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复工复产

长三角重点物资杭州中转站启动

PAGE 147

第150页

复工复产进行中

浦东高端医械企业

微创手术器械及影像设备的高端医械企业

复工

不仅关系到医院客户订单的稳定供应

一些生产关键核心器件的企业产能恢复

还会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稳定

在浦东各部门复工复产引导下

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正陆续恢复生产

订单、物流、供应链等难题也正逐步得到

解决

摘要:

逸思、心玮、微创、凯利泰、

英诺伟……

高端医械产能恢复中

PAGE 1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籍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