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成果汇编(2017.9—2021.12)

发布时间:2021-12-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成果汇编(2017.9—2021.12)

—91—马说(课型:新授课)(2018 年西江中学初中部“开放日”暨县中学片区一“同课异构”课例)郁南县西江中学 陈虹霞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3.朗读文章,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教学过程一、自学生疑1.故事导入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3.背景资料《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 [收起]
[展开]
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成果汇编(2017.9—2021.12)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90—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 。

(4)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

是: , 。

四、教学反思

本文授课设计在于中考要会默写,不写错别字,能理解诗意,领会

作者情感,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并以此激励自己。课堂

上,能训练学生朗读,读出节奏情感,还有字体的认识,通过空书等方

法认清字形。在理解诗意时,紧抓诗眼“望”来领会诗人不怕困难、敢

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足

的是时间把握得不好,后面练习巩固时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

第102页

—91—

马说

(课型:新授课)

(2018 年西江中学初中部“开放日”暨县中学片区一“同课异构”课例)

郁南县西江中学 陈虹霞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

的写法。

3.朗读文章,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

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疑

1.故事导入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

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

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

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

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

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

想家、教育家,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

“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3.背景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 年)至十六年(800 年)之间。当时韩愈

第103页

—92—

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

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

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他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

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

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4.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

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

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

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5.梳理字音

祗.(zhǐ) 骈.死(pián) 食.马者(sì) 槽枥..(cáo lì) 外见.(xiàn)

二、探疑解惑

1.读懂文章结构,明确中心论点。

2.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

喻什么人?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

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5.韩愈曾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思是

指受到委屈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文本借千里马不得伯乐,

实际上是对人才流落不得赏识而鸣。因此,文中充满了受到不公对待的

委屈与愤怒。请仔细品读下面五个“也”字句,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

做出解说。

(1)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第104页

—93—

(4)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明确:(1)表示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2)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3)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

重危害;

(4)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的愤慨之情;

(5)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三、巩固拓展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四、教学反思

第105页

—9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型:新授课)

郁南县建城镇初级中学 姚瑞珍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言文。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

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

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

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

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篇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

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第106页

—95—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

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

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

计261章,约35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

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

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示范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顿。

2.学生试读。要读出文章的气势。

四、整体把握文意,译读课文

(一)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能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

句。

(二)对抗赛:本次比赛分两轮进行,两人(同桌)为一组,低分

为 100 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 5 分,直到扣完为止。

1.第一轮:翻译全文(看谁又对又快)

两人分别翻译课文,相互质疑、解疑。

2.第二轮:文言知识大比拼。(多媒体展示)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

(2)古今异义词

1 七里之郭.(外城) ②委.而去之(放弃)

③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④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结构助词“的”)

三里之.城(结构助词“的”)

之 以天下之.所顺环(结构助词“的”)

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天下顺之.(代词,代指“得道者”)

第107页

—96—

(4)词类活用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翻译句子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学生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再加上平时知识的积累,翻译

全文。

4.两人独自完成文言知识练习。并相互对照看,进行讨论分析。找

出错误之处,评分。

5.学生根据教师所点拨的内容,作出最后的判定,得出分数,并把

错误的地方订正。

五、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多媒体展示相关题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用了哪些论证

方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六、合作探究

1.孟子认为在作战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确实如此

吗?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文中选用了哪些事例?

战例一: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战例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

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第108页

—97—

2.第一个事例中,哪些地方能够突出说明攻城一方易攻难守。以此

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

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第二个事例使用什么句式和修辞?在表达和论证上有什么作用?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作者指出地利不足恃(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后,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后由战争引入到治国得出什么结论?这与“人和”

有什么关系?

整理课文提纲,形成背诵思路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中需要

防守——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域民

类推 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

结论 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5.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七、拓展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之.城/多助之.至 B、委而.去之/环而攻之而.不胜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河曲智叟无以.应

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自以为是.

第109页

—98—

2.本文作者为了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主

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背诵全文。

八、教学反思

第110页

—99—

语段压缩之“一句话概括材料”解题指导

(课型:复习课)

郁南县西江中学 傅燕玲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常见误区;

2.把握一句话概括语段的解题方法;

3.能运用所学技巧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运用)

考纲阐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

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和概括材

料的能力。

题型分值 非选择题,分值 2 分。

压缩语段考点分析

通过对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

概括信息的目的的一种题型。2018 年广东新考纲试题示例中出现了给语

段中的概念下定义、拟写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一句话概括语段内容并

做对联宣传三种考查形式;2018 年中考则考查了“一句话概括语段内容”。

二、自学生疑:你的答案得几分?

(一)试卷真题再现: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 分)

第111页

—100—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

剧。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每折用同宫调的北曲和宾

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城冤》等。散曲是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

有宾白的戏曲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主要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2 分)

小组讨论:如何给下面的答案打分,评分依据是什么?

A、

B、

C、

D、

E、

F、

总结以上答案存在问题

1.压缩后的句子主语(即陈述对象)残缺或不准确,如答案 A

2.主要信息(指分类、事件或行为)概括不准(不全),如答案 BCDE

3.用词不准确或写错别字,如答案 F

第112页

—101—

评分量化表(满分 2 分)

标准

得分 主宾语 信息要点 字数

2 准确 齐全 不超

1 较准确 不全 不超

0 不准确 直接抽取某句话 超出

(二)真题探究 1——2018 广东中考真题

【2018 广东】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 分)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

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

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

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

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 30 字。(2 分)

明确答案:内容和价值各 1 分——得分标准,结合以上评分量化表

给自己的答案打分

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

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

响深远。

(二)真题探究 2——2019 广东中考真题

【2019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 分)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

集放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

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第113页

—102—

1699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 8 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

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

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 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

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

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6 个字。(2 分)

明确答案:2 分,每超过 1 字扣 1 分,扣满 2 分为止——扣分标准,

结合以上评分量化表给自己的答案打分

示例一: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三、探疑解惑:总结解题思路

由 2018、2019 年的广东省中考真题均围绕新考纲要求,新增考点进

行了新的设计,新题型由材料和两个问题组成,要求阅读完材料后,按

要求作答。第(1)小题考查的都是“压缩语段”,题干关键词均为“概括

材料内容”,总结以上习题得知解题的最佳方法是:

(一)明表达,抓内核:每个语段都有一个中心,即内核(主体对

象),压缩语段首先要确认语段内聚的核。

(二)分层次,抓信息:1.划分层次;2.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3.

综合:将各层大意归纳整合。

从考题来看,本题考查难度略有增大,要答好这类题应以读懂材料

为要,并善于分析归纳,掌握好压缩语段的方法。

四、拓展巩固:练习比拼,看谁的答案更恰当

1.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30 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

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 7 月 1 日至 8 月 1 日,将 211 名在京作

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第114页

—103—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 5 月份

开始对全市 1990 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

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查出的 1000 余名在

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指导解题思路:依据新闻导语的作用,从第一段中找出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等要素,将其整理串联起来,得到答案为:

7 月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 211 名。(或:

“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 7 月份缉捕逃犯 211 名。

总结:一句话概括新闻应该注意什么?

1.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宾)句——“什么是怎么样”或“谁做了什

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

述式 。

2.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

3.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分类等)。

4.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

5.连同标点在内,切忌超字数。

总之:在表达形式上以单句为主。内容上包含以下要点(可以取舍,

不需一一而足) :时间,地点,陈述对象(人物、事物),事件(过程、

结果),原因、目的、方法(措施、手段、途径)等;又因是“一句话”,

要言简意赅。

2.给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 10 字。

激光造雨就是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研究表明,利用

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

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

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

第115页

—104—

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

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

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五、教学反思

第116页

—105—

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2018 年 1 月郁南县复习课课型研讨活动示范课)

郁南县西江中学 谢燕婷

学习目标

1.了解中考文学类文本考点,准确审题,学会判断考点。

2.学会“分析某句段作用”和“品味语言”两个考点的答题方法。

3.从文学类文本里汲取良好的精神涵盖自己。

学习重点

1.准确审题,学会判断考点。

2.学会“分析某句段作用”和“品味语言”两个考点的答题方法。

学习难点:从文学类文本里汲取良好的精神涵盖自己。

教学过程

一、预习资料:整理近几年该专题的中考真题命题情况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5、根据小说的情节,

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

成下列表格。(4 分)

15、根据选文内容,按

要求填空。(4 分)

15、老刘“命好”体现

在 哪 里 ? 原 因 是 什

么?(4 分)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

笔的手法,请举一例,

并分析其作用。(4 分)

16、简析第④段在内容

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

作用。(4 分)

16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分)

17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

列句子在加点的词语,

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17 下面两个句子写出

了“我”老婆的“不

平衡”产生的原因是

什么?(4 分)

17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

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第117页

—106—

18、“集中营的课堂”

有什么深刻含义?文

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

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 分)

18、有人认为,小说的

标题“平衡”独具匠

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

“锁”作为标题耐人

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

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18、文章结尾写“一缕

阳光”正好照在父亲

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5 分)

二、自学生疑

1.自读复习资料上的考点指津,画解题思路关键词。

2.谈谈你获得的启示,或有疑问的地方。

三、探疑解惑

(一)中考链接:考查句段作用

1.解题方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小结答题要点:内容上+结构上

2.操练:评价同学们答卷,归纳错因:不具体,不全面等等。

3.具体答题

(1)内容上,概括该句段内容:谁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2)结构上,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起……作用

注意文体:记叙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揭示行文线索、突出人

物特点、表现人物情感)

散文(表现人物情感、表达作者独特感悟、揭示文章中心)。

结构上(文中的位置):开头(总领全文…… );中间(承上启

下…… );结尾(总结全文…… )

(二)中考链接:考查品味语言

1.学习方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小结答题格式:

这词是……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突出了……。

第118页

—107—

本句通过比喻,把 XX 比喻成 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表达了作

者 XX 的感情

本句通过人物描写,对人物的 XX 描写,突出表现人物的 XX 特点,

深化了 XX 主题。

……

2.操练:评价同学们答卷,归纳错因:角度错,没词解等等。

3.具体答题

(1)内容上,这句话/这段话写了……

(2)结构上,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起……作用

本句通过比喻,把 XX 比喻成 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表达了作

者 XX 的感情

本句通过人物描写,对人物的 XX 描写,突出表现人物的 XX 特点,

深化了 XX 主题。

答题要领——答题要规范,术语要牢记。

四、拓展巩固

练习:阅读《黄裙子,绿帕子》,完成 16、17 两题。(10 分钟)

16.简要分析第⑨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 分)

(考点: )

17.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情,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

要求作简要赏析。(4 分)

A、她十八九岁,个子中等,皮肤黑里透红,长发在脑后用一条绿色

的帕子,松松地挽了,极像田埂边的一朵小野花。天地阔大,她就那么

随意地开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B、她偶尔也惩罚不听话的孩子,却从不喝骂,只伸出食指和中指,

在那孩子头上轻轻一弹。看着那孩子笑道:“你好调皮呀。”(从人物描写

的角度赏析)

学生完成后分享解题方法,互相点评。

第119页

—108—

教师总结:掌握答题技巧,抓住得分点,拿下每一分。并通过做题

领悟文本的 精神涵盖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精神的人。

五、课堂总结

1.我们要熟悉考点,准确审题,学会判断考点;

2.记住“分析某句段作用”和“品味语言”两个考点的答题方法。

六、教学反思

第120页

—109—

文言文翻译教学专题复习

(课型:复习课)

郁南县建城镇初级中学 姚瑞珍

教材分析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

直以来是文言阅读的重点。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

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教学目的

1.熟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2.指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快速、准确翻译中考文言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巧解难词难句。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课内文言文,本班学生已经基本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一些

方法与技巧,掌握了部分常见文言字词的含义。但是,据平时习题和段

考情况发现大多数同学们在词义的准确度表达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面

对浩如烟海的文言字词,一个一个的去识记的确难度太大,那么指导同

学们掌握几种常见文言翻译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过程

一、试卷真题引入

例: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分析:此句中踩分点为“寻”字,有“寻找”的意思,也有“不久”

的意思,很显然这里是后者,重在考查“一词多义”。

第121页

—110—

译文:没有结果,不久就生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询问桃花源的

人。

2.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分析:本句踩分点为“异”字,有“奇怪”的意思,也有“感到奇

怪”的意思,显然这里用后者更通顺,重在考查“词类活用”。

二、明确文言文的翻译的要求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三、指导运用各翻译方法

(一)留:留的内容包括:国号、朝代名、年号、官名、人名、地

名、器物名称、一般名词,都不要译。例: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二)删

1.只表达语气的助词,如“焉”“其”,可以不译。例: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其如土石何?

2.只表示停顿的助词,如“者”只凑足音节时,如“之”无实在意

义时。例: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怅恨久之。

3.句首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时,如“夫”。例:夫战,勇气也。

(三)换:将文言词语替换成与它意义相同或相当的现代汉语词语。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古今异义——古义,通假字——本字,词类

活用词——活用后的词)。例: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将军身被坚执锐。

第122页

—111—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归纳: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运用这三个方法,基本能做到“字字

落实”了。

(四)调:文言文中倒装句翻译时要作调整,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语

序一致。如“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1.何陋之有? 2.战于长勺。 3.蒙辞以军中多务。

(五)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根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

意完整。例:

1.( )见渔人,乃大惊。2.( )必以分人。

(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首先要“直译”(留

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

就是所谓的“意译”。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

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

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

的。

三、练习:快速、准确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南洋刘子骥,高尚士也

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6.一鼓作气,再而衰。

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二)阅读练习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

第123页

—112—

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谓.先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将军宜枉驾顾.之/元芳入门不顾.

C.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将军岂愿见之.乎/辍耕之.垄上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3.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

字,用自己的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①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

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

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

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

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书舍:书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童子苟.有志 (2)凡得.学者 (3)于是遂就.书

第124页

—113—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

一项是( )

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

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

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

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文言文翻译的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通假古本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 教学反思

第125页

—114—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思路要清晰

(课型:作文写前指导)

(本课例获云浮市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二等奖)

郁南县西江中学 傅燕玲

教学目标

1.回顾经典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发现基本的行文顺序。

2.编写提纲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思路清晰对于表现主题的重

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行文顺序,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学课时:2 课时(连堂)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思路清晰”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可

是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现在就让我们重温经典课文,开启思路的发

现之旅吧!

一、自学生疑(温故知新)(10 分钟)

(一)请选任务一或者任务二表格完成(分小组完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思路。

任务一: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写

作顺序)。

主要内容 写作顺序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1887.03.03)

第126页

—115—

莎莉文小姐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第二天早晨)

莎莉文小姐教“我”区分大小关系 (有一天)

莎莉文小姐教“我”区别“水”和“杯” (这天上午)

莎莉文小姐用水唤醒了“我”的心灵 (那一天)

作者思路:

任务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说说作者的思路。

主要内容 写作顺序

1913 年“我”偶遇牧羊人

借宿时目睹其生活,深为敬慕 (初遇)

亲见牧羊人仍在种树

战后重访,见牧羊人仍在种树 (再见)

最后一次相见,高原已大为改观 (最后一次相见)

作者思路:

(二)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展示交流。

(三)明确作者思路,体会思路清晰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示例,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体

会行文顺序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引入学写提纲的环节。

任务一: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结合表格,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我”的教学由浅入深,突出

表现莎莉文小姐充满爱心和善于教育。

任务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结合表格,试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通过牧羊人种树前后生

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赞扬牧羊人坚持种树的创举,引发读者的思考。

第127页

—116—

二、探疑解惑(确定写作顺序,理清思路)(25 分钟)

(一)有什么方法能让作文思路清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请阅读教材P85“朱光潜谈构思”,说说该怎样列提纲。

技巧提炼:1.明确题目要求,确定主题 找题眼

2.“自由联想”相关内容 明中心

3.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选材料

4.理出线索和顺序 确结构

(二)牛刀小试

1.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主题,请你编写提纲。

方法指导:(1)“自由联想”材料。

(2)围绕主题筛选材料。

(3)按照顺序排列材料。

预设: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排列顺序: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归纳思路: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

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2.思路清晰训练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周记提纲,请你应用所学,评判一下是否做到了

思路清晰。如果没有,请你帮他修改一下,并说明理由。

主题:母爱

第128页

—117—

(1)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却经常注意我与

什么样的人往来。

(2)每天下班回家,母亲都会询问我当天的学校生活情况,还会为

我准备丰盛的晚餐补充营养。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

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修改建议:三件事都可以表现母爱,但是三件事的顺序缺乏条理性。

可以按照递进的顺序重新编排这三件事,达到突出“母爱”主题的效果。

理由说明:母爱的境界为:照顾──教育──尊重,递进的层次。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编写提纲,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理清思路。

三、巩固拓展(写作实践)(50 分钟)

以《XX二三事》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1.确定主题,编写提纲(5 分钟)。

2.同学相互点评,提出修改建议(5 分钟)。

3.第二节课完成习作(45 分钟)。

【设计意图】1.学会布局谋篇,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2.注意行文线索,体会条理清晰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

第129页

—118—

中考写作复习结构篇——照应

(课型:作文教学)

郁南县西江中学 廖玉鸣

一、思考什么是照应?

二、经典课文再现

(一)《紫藤萝瀑布》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再别康桥》

开头: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

的云彩。

结尾: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

片云彩。

思考: 照应?

(二)《背影》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

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思考: 照应?

(三)《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照应

第130页

—119—

1、“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

了,是不是?”

2、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妈妈今早的眼睛为

什么红肿着?

3、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

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思考:什么是照应?

三、堂上训练

(一)幸福,在那楼梯的两头……

每当我放学,按响 502,都期盼那头是父亲,因为他总是在我还没

上到二楼时,就已经冲下来,替我接下书包,牵着我的手,半喘息着说:

把咱家宝贝累坏了!我跟在父亲后头,摇晃着父亲的大手,走到五楼!

就在这楼梯的两头,总有一双大手轻抚着我被风撩乱的发絮,轻抚

着我心中的躁乱,使我如沐春风,沉浸于无尽温柔。那就是我的父亲。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飞逝,转眼间,我已升入初中又面临毕业了。

就在那天,当我在楼道里挪着步子,等待父亲的大手时,我突然感到一

秒又一秒竟然如此漫长!感应灯出了故障,一闪一闪的,在昏黄的灯光

下,我看见父亲那匆忙的神情,听见他那夹杂着剧烈心跳的喘息声。我

黯然地站在那儿,猛然感到父亲的苍老:两鬓已经花白,眼中布满血丝,

脸上也已沟壑纵横……这一切都在刺着我的眼睛我的心。我双手紧紧地

握住书包带。他伸出大手说:爸爸帮你拿!太沉了!我牵住他的手,说:

不用。爸,不沉!一直走到五楼……

从那以后,每当我按响门铃,就快步向楼梯的那头跑去,这样,父

亲接我的地点从二楼到三楼,又从三楼到四楼……回到家,我把爱运在

手掌,轻抚着他的白发。看着父亲的面庞,昔日的美好都展现在眼前,

可他现在却如此苍老!不禁心酸冲鼻!好着泪水总算没有掉落下来。

现在,每当父亲买菜回家,我都飞奔下楼,抢过他手中的重物,托

第131页

—120—

起父亲的大手,说太重了。爸,以后让我来做这些!我知道,父亲眼中

的感动!

女儿,你长大了!……一直到五楼。

1、寻找文章中形成文题照应的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的作用。

作用分析:

2、请为本文加一个结尾,能与开头形成照应,并能深化中心。

(二)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

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

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

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

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

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

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

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

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

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

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

第132页

—121—

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

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

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

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

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 2008,也是我们的 2008!”

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

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

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

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1.这篇文章用到了哪些照应的方法?并思考这些语句的作用。

2.此文是 2008 年上海市唯一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作文题是命题

作文“他们”。你还能从这篇考场作文中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四、学以致用

请以“班里那点事儿”为题,完成以下练习。

1.写一组互相照应的开头和结尾。

2.请在已写好的开头和结尾中,再加入几个能够互相照应的句子,

可以用文题照应,也可用伏笔照应或其他照应方法。

第133页

—122—

3.请以此为题,在作文本上完成这次习作,尽量做到结构严谨,照

应精巧。

开头: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结尾:

五、教学反思

第134页

—123—

细微之处显真情

(课型:作文指导)

郁南县平台镇初级中学 林美玲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于细微处显真情。

2.树立细节意识,在凡人小事中表达丰富情感,表现人生思

索。

教学重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点拨、评析、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关于细节

的作文指导课《细微之处显真情》。

二、读老师文章,品感人细节

请看学案,这帮老师点评随笔《幸福满屋》(另见阅读材料)

学生自由点评

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当初就是这么想的。回到娘家,看到

家里的人、事、物,都让我感到温馨、幸福。于是,我就把这些生活细

节描绘下来,把这份温馨、幸福深藏心底。

三、你做小老师,教我学写作

可是,这篇随笔的第六段,老师有一句处理的不好。即“母亲已干

完活,坐在南窗下,笑着,眼睛愣愣的看着我。”我想细致的描绘母亲

看我时的神态,表现母亲对女儿的爱,但想不出更好的语句。请大家帮

老师修改一下,行吗?

第135页

—124—

学生修改作文

交流,评点,灵活引导,学习三种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读学生小练笔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想把一个动作

写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动作细细分解,用慢镜头将瞬间延长,

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个方法就叫做——细化

动作,延长过程。

如何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是同事

帮我修改的。(看屏幕)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分明感觉她的目光在我

的头发上抚摸,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

漫上了我的眼,似乎找寻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

的艺术品。母亲的目光下滑,滑到了……

大家齐读:

这位同事把母亲看我的动作进行了细细的分解,用慢镜头将一瞬间

延长,写母亲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

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更能把母爱表达的淋漓尽致。母亲的目光正

往下滑呢?接着,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什么呢?你

来写一写。

学生写作、展示(三或五名学生)

(二)运用修辞,添其神韵

1.读学生练笔,点评:XX 的句子很生动,他运用了什么手法?

修辞。恰当的运用修辞,能使我们的描写形象生动,让我们的文章

神采飞扬。这是一种常用的细节描写方法,即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2.练习:仿照画线句子,说一个句子,给大家 1 分钟,看哪个同学最

先起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3.围绕即兴主题练习口头表达

第136页

—125—

(过渡)同学们写的比老师还好。运用修辞,是最简单的一种,也是

最容易操作的一种。希望大家写作中有意识的使用修辞,扮靓细节,点

亮文章。

(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一)例文《XX 写的真好》运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变换角度,增加

层次

(二)欣赏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问:1.鲁提辖打了几拳?(三拳)

2.作者描写这三拳的角度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拳,味觉;第二拳,视觉;第三拳,听觉。

强调:三拳三个角度,调动了三种感官,层次多样,内涵丰富。)

(三)看《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的句子

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水的清澈?——正面侧面相结合。

(四)还记得《背影》吗?朱自清先生细致描写了父亲爬月台买橘

子的艰难,从而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不仅如此,他还写到了自己几次

流泪,从自身感受角度写出父爱的深沉、感人。

一个事物,总会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我们在描写细节时,要善于

变换角度,从不同方面加以描绘,文章内涵会更丰富多彩。

(五)看图片写片段:他吃的真香啊!。

温馨提示(多媒体展示):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来写,也可以

正面侧面相结合着来写。

小结:刚才,同学们帮老师修改了一段文字,同时,我们也学到了

三种细节描写的方法。请同学板书,其他同学记诵。

四、牛刀小试

开展一个小活动。要求: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抓住一个最

触动你心弦的瞬间,准备写作。

从刚才的一幕中,我观察到很多细节。一朵艳丽的玫瑰花飞上了羽

洁的脸庞;雪飞抿嘴微笑,如静花照水;学东则低头偷着乐……我能感

第137页

—126—

受到快乐在他们心中跳跃。我也能感受到一些羡慕、一份渴望、一股不

服输在教室里悄悄流动……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赶快拿起笔,(多媒体展示)抓住最

触动你心弦的动情点,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份心情,一份感动……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运用刚才所学的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细

致地描写这一幕吧!(50 字左右)

自由写作——小组内交换朗读——推荐出最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全班交流点评

点评引导:你认为,他写的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从他抓住的动情

点和具体的描写这两方面考虑。

五、课堂总结

语言大师吕叔湘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

今天,我们以《幸福满屋》为例,学习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再现动情点,

从而去学会

表情达意,达到“细微之处显真情”的目的。

六、推荐作业

师(多媒体展示推荐作业):下一节课,请大家对你刚才写的精彩

片段,或补充或扩展,整理成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让这些生动形

象的细节描写,点亮你的文章,抒写你的真情。

七、结束语(教师赠语)

师生齐读: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会遗忘在时间的河里,但常有一

些不起眼的瞬间依然鲜活如初。而浓的化不开的情感,往往蕴藏在这些

生活细节中。那就让我们“树立细节”意识,观察、感悟、描绘原汁原

味的生活细节,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八、教学反思

第138页

—127—

《繁星》《春水》导读

(课型:新授课)

(本课例在 2017 年获云浮市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优秀课例征集评选一等奖)

郁南县西江中学 谢燕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内容,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内容,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学习难点:掌握品读诗歌,感悟内涵的方法。

自学资料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

童文学家,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 》、《 春水》;短篇小说集《超人》;散文集

《寄小读者》、《 归来之后》、《 樱花赞》、《 小橘灯》等.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

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

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

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

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风格特点)。

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拥而出,这

样的一种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春水体”或“冰心体”。

《繁星》《春水》是姊妹篇,《繁星》由 164 首小诗组成,《春水》由

182 首小诗组成。

第139页

—128—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母爱、

童真,自然,共同构筑成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作品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

一起,营造出一个充满纯真,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

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自学检测)

1.冰心原名 现代著名 , , 。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 》

的影响下写成的。

3.冰心诗歌的创作的方式被称为“ 体”或“ 体”,

语言特点 。

4.《繁星》由 小诗组成,《春水》由 小诗组成。

二、朗读探究:读下列诗歌,选你最喜欢的一首,谈谈你喜欢的理

由(可从主题、用词造句、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谈)

示例:我喜欢的是(读诗),这首诗的主题是 ,理由是(从

主 题 、 用 词 造 句 、 写 作 手 法 、 篇 章 结 构 等 自 选 一 个 角

度) 。

(1)

母亲啊!

(2)

母亲啊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天上的风雨来了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第140页

—129—

(3)

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4)

婴儿

是伟大的诗人

在不完全的言语中

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5)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6)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洽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7)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8)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9)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诗歌阅读方法总结:

五、拓展巩固:读下列三首诗歌,写出你的鉴赏

1.《繁星 二四》

第141页

—130—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了自己。

诗人通过 的感受写 的傲骨。 出水前和出

水后, 有不同的感觉。尤其是写 出水后, 自

惭形秽,被 的傲骨所折服。这一拟人化的描写分别了两种不

同的人格,由此看出诗人的价值取向。

本诗的主题是 ,体现了冰心诗歌 的

艺术特色。

2.《繁星 八 0》

母亲呵!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本诗用 作为比喻,更显现出母亲那数不尽的温柔如丝

的爱, 的亲昵举动,说明了女儿对母亲的爱戴与感恩。

用丝丝发丝来表示母亲的爱,以及对母爱的感恩,体现了

艺术特色。

3.《春水 一一》

南风吹了,

将春的微笑,

从水国里带来了!

十余字写出严冬过后,迎来新春的喜悦。用 的手法,清

丽的文字,写出了春意的浓郁,春风的和煦,春景的滋润,的春天渲

第142页

—131—

染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本诗体现了冰心诗歌 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总结

《繁星》《春水》的主题: 。

两诗集的艺术特色: 。

我们的阅读方法是: 。

七、课后作业

1.记下你思想中三言两语的小感悟。

2.仔细读读这本书,挑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看谁背的又多

又好。

3.推荐阅读《泰戈尔诗选》。

八、教学反思

第143页

—132—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课型:新授课)

郁南县西江中学 廖玉鸣

教材解读

《海底两万里》 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代表他丰富多

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特色。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

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音生动有趣,即是艺术的语

言,也是科学的语音,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

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

时以有益的启发。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它最具价值的意义,一方面是

他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创造出了“潜水艇”“电灯”等事物,以及博物

学家的视角介绍了诸多新奇的事物,激发人们对科学追求的欲望。潜

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

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

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另一方面在于凡

尔纳通过惊险刺激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向人们展示了海底世界的奇

妙,引发人们对海洋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

经调查,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阅读过这本书,他们上了初中之后

开始接触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对科幻类的作品也比较感兴趣。

希望通过《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科幻作品以及尝

试创作科幻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

2.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交流阅读感受,了解科

第144页

—133—

幻小说的特点。

3.通过学生猜想阅读以及创作科幻作品的体验,开启想像之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不同角度进行阅读赏析,养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科幻小说科学性和幻想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看地球仪(世界地图),地球可以称为“水球”,海洋占地球面积

70%以上,海底世界是广宽而神秘的。浩瀚的宇宙、辽阔的海洋都激

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也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1866 年,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阿罗纳克

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孔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内德•兰德,受美国海军

部的邀请,参与清除“海怪”的活动。结果三人却成为“怪物”俘虏。

原来“海怪”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潜水艇。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

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他们便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

行……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初步感知,正是人类的幻想和探索

欲望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二、奇思妙想读科幻

(一)请学生介绍本书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插播《土著人围攻》小视频。

(二)小组之间交流阅读感受。(每个小组推选 3 人)

1.情节:这里有_精彩刺激的探险故事 。(精彩回顾)

例:①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

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

②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

第145页

—134—

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 10 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③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

肉搏战,一船员惨死;

④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

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

⑤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

条凶恶的巨鲨。

2.人物:有复杂神秘的、个性鲜明的各色人物

指导表达格式:从原著“ ”语段中,可见 (谁)

是 的人。

(1)尼摩船长

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表面看来,

他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

炽热的感情,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

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

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

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

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2)阿龙纳克斯教授

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

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

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

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罗纳克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

的种种奇观呈现出来。

(3)康赛尔

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

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

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

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

第146页

—135—

(4)尼德兰

他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

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

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

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3.主题(概括表达训练)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

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

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

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

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小结:《海底两万里》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

意料。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具有永恒的

魅力。

三、关于科幻小说

本书写于 1870 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真正实用的潜水艇,

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小说发表 27 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

现代潜水艇。

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 :“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

指导”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发明的人。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

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预见和想象。

大家有兴趣回去也写一个《星际迷航》。

四、巩固拓展

(一)抢答题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被誉

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第147页

—136—

2.与《海底两万里》合称其三部曲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

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3.一条巨鲨袭击采珠人时,是谁把那条鲨鱼杀死了?(尼德兰)

4.尼摩船长用(热水)解除了被困在冰层中的危机。

5.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

6.鹦鹉螺号是用(电)击退了土人的进攻。

7.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人类进步的实在是

太慢了。”

8.鲸鱼用(肺)进行呼吸

9.大章鱼的血液是(蓝色)的

10.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做成的

11.《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鹦鹉螺号)

12.尼摩船长会说(四)种语言,分别是(法、德、英、拉丁)语

13.书中是以(尼摩)的名义命名了南极大陆尼摩

14.鹦鹉螺号最后的结局是被(卷入旋涡)

(二)展开幻想,即兴创作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来写《海底两万里》,你如何设计

“鹦鹉螺号”的惊险遭遇呢?试着动手写一个小片段。(5 分钟)

(学生创作并展示) 教师点评。

(三)阅读题(另见专题练习)

五、作业布置

展开幻想,即兴创作:如果你来写《海底两万里》,你如何设计

“鹦鹉螺号”的惊险遭遇呢?试着动手写一个小片段。(5 分钟)(学

生创作并展示) 教师点评。

六、教学反思

第149页

云浮市傅燕玲名师工作室

成 果 汇 编

之四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