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世界》2024年1期

发布时间:2024-1-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体育世界》2024年1期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一般采用专项课的形式 [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也是传统授课形式,导致课堂缺乏趣味性,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合作学习作为当代前沿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在改善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但在大学的课堂上很少运用,因此合作学习值得在大学篮球教学中进行尝试。1 大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课堂缺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课程会愿意投入更多,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在的篮球教学有着明显的竞技特征,体育教师总是直接将运动训练中的方法直接引入篮球教学,导致大学篮球课变成了运动员的训练课。普通的高校学生是大学篮球教学的教学对象,学生掌握日常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其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不要过分苛刻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篮球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于篮球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终身运动的观念。这就要求老师在篮球教学中丰富内容和方法,使用体育游戏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 [收起]
[展开]
《体育世界》2024年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体育世界》创刊于1972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体育类综合期刊之一。本刊为月刊,全年12期,国内统一刊号CN61-1019/G8,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2430。杂志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在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上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称号。
文本内容
第101页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一般采用专项课的形式 [1]。

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也是传统授课形式,导致课堂缺

乏趣味性,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合作学习作为当

代前沿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在改善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

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

果,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

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但在大学的课堂上

很少运用,因此合作学习值得在大学篮球教学中进行尝试。

1 大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缺乏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课程会愿意投

入更多,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在的篮球

教学有着明显的竞技特征,体育教师总是直接将运动训练

中的方法直接引入篮球教学,导致大学篮球课变成了运动

员的训练课。普通的高校学生是大学篮球教学的教学对象,

学生掌握日常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其

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不要过分苛刻技术动作

的准确性,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篮球的乐趣,激发他

们对于篮球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终身运动的观念。这就

要求老师在篮球教学中丰富内容和方法,使用体育游戏等

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提高。

1.2 缺少对抗性练习和比赛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学方法、

手段的规范性,同时在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的选择上也过

分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时间被消耗在“讲解、示范、

练习、纠错、巩固”的模式化程序里。而篮球运动中的身

体对抗、攻守转换、战术合作等这些最能体现篮球魅力的

内容在教学中却非常缺乏,导致学生在缺少对抗的环境下

掌握的技术不过是“花拳绣腿”,那些所谓的战术也经不

起实战的检验。因此,篮球教学要重视对抗,要求学生协

同合作、以赛代练,使他们在比赛中练习技术,培养敢于

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1.3 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篮球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技术达标考试和身体素

质达标测试为主,即学生将老师传授的篮球技能进行展示,

老师根据学生所展示出的熟练水平和准确性进行打分。这

样的评价方式虽然简单高效,但却是极其片面的,与现代

教育思想及体育教学目标相矛盾,并不利于学生篮球运动

能力、锻炼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合作学习应用于大学篮球教学的价值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目前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有以下几个

层面:(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活动为主

体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小组成

员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努力;(3)合作学习是以目标为导

向的活动,需要小组每个成员各司其职;(4)在合作学习

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整体

合作学习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

应用研究

为了解决当下大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对大学篮球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大学篮球教学中,发现合作学习

十分契合篮球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大学篮球;教学应用

前言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与训练 099

2024

第102页

成绩作为评价依据 [3]。以上概念内容对于篮球教学的价值

分析如下:

2.1 契合篮球运动的团队性

篮球作为一项团体项目,场上五名队员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履行着各自位置的任务。控卫负责串联球队,分位

负责进攻得分,中锋做好守卫禁区和保护篮板的任务,只

有场上的五名球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将篮球运动的

核心——团队合作发挥出来,这是一支球队获得成功的关

键 [4]。因此在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是与篮球运动的核

心完全契合的。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的专业理论和技巧,

还能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体会篮

球运动的真正魅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2 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

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和国家对于体育的重视,体育老师

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当下学习人数多,但师资不足

的环境下,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小

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会出现“水平高的成员担任辅导者

的角色,水平较低的担任被辅导者的角色”的情况。在篮

球教学的学习小组中,水平较低的学生通过小组同伴的帮

助,提高了篮球技能的水平。同时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进行

辅导时需要重新组织技能材料并抽取最重要的动作要领进

行讲解,这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互帮互助进

一步巩固了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在辅导中有

全新的感受和受益。同时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或者之前不愉

快的学习经历,会对教师有一些恐惧感,面对教师的监督

指导会放不开,从而影响他们上课和练习的状态,合作学

习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建立良好的生生和师生关系。

2.3 丰富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的篮球教学仅停留在技能的教学上,但

一味的技能练习会让篮球教学变得枯燥。合作学习可以利

用小组的形式开展篮球的战术教学和比赛。老师运用讲解

法和示范法传授篮球战术的知识后,让学生以赛代练,在

比赛中巩固篮球技能,增强其综合能力。

3 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中应用分析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运作理念和操

作方式上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老师除了要掌握合作学习的

观念、将学生作为主体等理念外,更要清晰地明白合作学

习从开始准备阶段到最后的评价阶段正确操作方式。如果

操作不当,合作学习就会变成空有合作的外壳而无法达到

真正的效果。下面就从篮球教学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

感知阶段、练习巩固阶段、评价阶段分析合作学习在篮球

教学中的应用。

3.1 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准备阶段的应用

3.1.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篮球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师要依据

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当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是基础的篮球技能学习时,老师就可以选择各种运球和基

础的投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该教学内容的授课主要是以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

当学习目标是篮球战术的应用或者合作能力的培养时,老

师就要先使用讲解法和示范法展示各种战术的使用和球员

在执行战术时的跑位,在学生掌握战术理论后就要小组成

员之间进行相互配合练习,熟练战术的执行,最后运用比

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1.2 科学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分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

分组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小组差异,由于小组成员之间具有

一定的差异性,小组成员的组成应具有多元性。依据这种

分组方式,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得到扩展,获得更多的观点。

同时老师还要以大学篮球课的特点为依据,根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保证每个

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5]。首先,老师要以学生

的初始篮球水平和体能作为依据,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

理的分组,使小组内部达到互补和均衡,以促进不同水平

的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进步并实现全面发展。同时还要选出

一名队长带领小组共同努力提高,增加团队凝聚力。其次,

各小组的整体水平必须旗鼓相当,保证组间对抗赛的公平,

引导良性的组间竞争。合作过程中各个小组的成员为了同

一目标而奋斗,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展示,促进

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综上所述,篮球教学的分组一

般以 6 ~ 8 人左右为一组,这样的人员配置可以使用篮球

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3.2 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感知阶段的应用

3.2.1 发挥教师的指导监督作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

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合作学习

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重视教师在过

100 1 期

2024

第103页

程中的指导、监督作用。老师在完成正确动作的示范和讲

解后,要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练习动作要领。在学生

练习的同时老师绝对不是完全脱离课堂的,而是要时刻关

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小组的合作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及时

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合作学习中的

教师的指导、监督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而为改善传统的师生、生生关系提供条件。

3.3 合作学习在篮球练习巩固阶段的应用

3.3.1 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合作练习

课后的巩固练习是熟练掌握各项篮球技能和战术的基

础。同时小组的合作也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小组的各个成

员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组内

的互帮互助。课后的练习固然重要,但也要记得结合篮球

本身的特点进行巩固。篮球不仅是一项团队运动,还是一

项以身体素质和体能为基础的运动。所以在此阶段,要增

加学生的体能和力量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篮球技能的呈

现效果,更能提高小组成员的身体素质,以应对后续组间

比赛的生理疲劳。因为课堂练习的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在

课后以合作小组的形式组织这类训练,让学生们相互监督、

彼此帮助,如力量训练时同伴的辅助和保护、体能训练时

同伴的激励都是完成这些练习的重要保证。

3.4 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评价阶段的应用

3.4.1 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

合作学习具有很多优势,但绝不完美,实践过程中难

免会出现问题和矛盾,因此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非常必要。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根据反馈认识到自己教

学中的不足并及时作出调整,提升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6]。

3.4.2 进行综合性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认

识到不足并继续练习提高。评价方式要综合化,老师要将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诊

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习前的准

备情况和篮球水平,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

是指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能帮助老师了解

教学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老师还要把评价结果及时

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进行调整来达到练习标准。终结

性评价是教学结束时进行的评价,主要指学生通过学练后

达到的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评价时要使用合理

的考核方式,如利用组间的对抗赛来评价各个小组的战术

掌握和团队合作情况。要注意比赛的输赢不能作为评价的

最终标准,老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在执行战术时的意识和跑

位。同时还要结合诊断性评价时每个学生的最初水平,更

多地去评价学生的进步幅度以增加学生的自信。

4 结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和篮球教学非常契合的教学方式,

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大学篮球课堂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提高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篮球教

学的最终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竞争拼搏

精神,以满足学校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合作学习对

其有着显著的效果。

文 / 孙明辉(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作者简介:孙明辉,男,山东临沂人,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参考文献:

[1] 周兴伟 . 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3):389-391.

[2] 王坦 . 合作学习简论 [J]. 中国教育学刊 ,2002(1):32-35.

[3] 王坦 .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J]. 教育研究 ,2002(2):68-72.

[4] 许松 . 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8(16):4+6.

[5] 雷石锋 . 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7):173-174.

[6] 张强 . 合作学习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青少年体育 ,2016(6):81-82.

体育•教学与训练 101

2024

第104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的功能也开始愈发独

立,教授者往往更注重课程的本体性功能而忽视了其内在

衍生价值,特别是课程的育人功能,这就使“传道授业解惑”

的目标从教育整体中割裂开来。为了将课程的本体性功能

和衍生功能重新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就强调

学校各类课程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调

效应,随后,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便拉开序幕。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

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工作应

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等独特功能,而体育课由于其形

式的独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着其他科目无法

媲美的独特育人价值 [1]。由于“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并

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和形象化思维阶段,

游戏恰好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历史文献

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借助体育游戏探究小学体育

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为小学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

践路径。

1 游戏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耦合价值

“游戏”一词来源许久,素有“模仿起源说”“劳动

起源说”等不同的争论。北师大教授张燕指出,游戏的实

质是儿童自主性的发挥,是儿童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发起

或参加的一种活动。早在 15 世纪,阿里耶斯就在人文主义

者们反对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察觉到游戏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在

游戏中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游戏对儿童的育人功

能以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便凸显出来了。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政策文件,

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体育课程思政”

的建设也由此提上日程。简言之,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在体

育课程中,将道德思想的教育与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整合,

从而达到以体育人、以德健人、以文化为目标的课程思政

教育理念。

游戏与体育课程思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耦合价值。其

一,体育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目的是充

分挖掘“真善美”,而游戏由于自带的育人功能,以及它

是快乐和自由的代名词,使其成为儿童力所能及的社会实

践活动 [2]。在这种实践活动中,“真善美”的标准得到充

分发掘,儿童在游戏中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其二,

体育课程思政本身具有直观性,与传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有

较大差别,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而游戏本身是儿童自主的

社会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在实施路径上有着一致性;其三,

游戏视角下小学生体育课程

思政建设的研究

体育学科思政的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相同,都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体育课程思政是

依托体育教学来实现的,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课程的形象性和实践性更加突出。然而,小学阶段自身的特

性使得该阶段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本文借助历史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学生身

心特点和游戏本身属性出发,分析游戏自身的独特优势,从体育游戏角度探究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为小学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路径。

体育课程思政;体育游戏;体育教学

前言

关键词

102 1 期

2024

第105页

体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元素悄无声息地贯穿到整堂课

程中,对学生的人格、情意、体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游戏作为一种开放的、无灌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在

游戏情境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达

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游戏在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势

2.1 游戏具有临场直观性

在日常教学中,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思

想政治理论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缺少直观性与形象性,较为抽象,而理论知识又晦涩难懂,

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但体育课程思政具有直观性、趣味性、

实践性等特点,特别是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恰好具备

上述所有的特征。游戏的直观性、趣味性给教学创造了天

然的思政教育环境,文字虽然可以准确表达出晦涩的思想

政治理论知识,但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无法让学生身临

其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共情能力减弱,而游戏本身自带

的属性可以把抽象的课程思政变的具体形象化,游戏为体

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选择路径。

2.2 游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

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与认知。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发展

中阶段,该阶段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时间短,思维处于

感性认识和形象化阶段,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因此,对

于该阶段的学生,运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健

体”“育人”的功能。而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既能够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

效果,又可以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大大提

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效率。

2.3 游戏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

游戏作为一种开放的、无灌输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

在游戏情境中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自我调整。在游戏中,

游戏主体会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与矛盾,从而达

到自我教育的效果。例如,学生在游戏中扮演警察,就有

“除暴安良”的责任;扮演医生就要有“救死扶伤”的精

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赋予游戏一定的故事情节,让

学生从中体味不同的角色,使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

化地受到思政熏陶,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实践行为,这比传

统的说教模式更有说服力,体育游戏正是将这种传统的说

教行为转化为游戏中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代入感更强,

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亲力亲为的实践 [3],进而无意

识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模

式对学生的影响力更为深刻。

2.4 游戏蕴涵丰富的思政元素

游戏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人类社会实践

的高度总结与概括,游戏的规则性、公正性、集体性等原

则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首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

是游戏就必须有规则。在学生体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

规则意识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制意

识和诚信意识,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像

拔河运动、球类运动等通常需要以集体的形式来实现,为

了赢得游戏比赛的胜利,学生需要团队协作,相互鼓励。

小学阶段是亲社会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游戏的集

体性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进程,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和竞争意识。

3 游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探究

3.1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对课

堂主体内容的把控。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首先要使其摒弃

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体育游戏,挖掘体育的思政价值,

了解体育课程思政的本质,真正做到将先进的育人理念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缺乏内在的育人动机,体育课程

思政的效果将会弱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把思政教育知

识和游戏功能结合起来,寻找“游戏”与“育人”的契合点;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创新水平,通过各种培训、

会议,强化教师对课堂游戏的组织把控能力,将游戏与思

政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2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学生权利

游戏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活动,在游戏中,学生会经历

“自我考评”“自我驱动”“自我监督”“自我超越”四

个自我教育阶段。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切活动只有围绕

教育主体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要以学

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尊重并不是放任不管,

而是有节制的引导,让学生由内心深处寻觅其与外在道德

观念的契合点,进行价值澄清和选择。只有学生对这个过

程感兴趣,课程思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充分给

体育•教学与训练 103

2024

第106页

予学生权利,尊重学生主体性才能使体育课程思政的效益

最大化。

3.3 对体育游戏加以筛选和改编

体育游戏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的游戏都具有思政教

育价值,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游戏进行收集整理,达到

一定的规模后再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游戏的性质、学生的

身心发展特点和其思政的功能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根

据实际情况,对游戏的内容规则形式进行改编或创编,教

师根据不同的游戏素材,充分挖掘该项目中的思政元素,

与此同时,可以和学生共同创编游戏,制定规则,增强学

生的参与度,从而使学生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3.4 注重游戏后的反馈

游戏的内容选择重要,游戏的组织实施更应不容忽视。

在游戏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游戏的规则方法,

强调游戏安全,在游戏过程中需不断提醒学生遵守规则,

教师还需对游戏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执裁。游戏结束后

的评价反馈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执行者极容易忽视

的部分,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充分评价,

特别注重个性化评价,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孩子进行区别化

的点评,提高教学效果并巩固学生行为习惯,使学生更有

动力去感知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游戏在体育课堂中

的思政教育功能。

3.5 避免体育课堂教学过度游戏化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及稳定性差,

一般教学活动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

学过程中,游戏教学法是多数教师的选择,但是在教学过

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游戏的淘汰老化、缺乏新鲜感等,特

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往往以游戏贯穿一堂课始终,形

成了“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模式,这违背了体育课的初衷,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为了避免过度游戏化,达

到体育教学目标,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功能,教师需要在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挖掘游戏中的思政元素。

4 结语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承担着重大

的思政教育任务,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初始

阶段,体育课堂不仅要增强他们体质、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还要重视对小学生体育思政的教育。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

运用体育游戏教学,为体育课程思政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

障。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赋予学生权利

的同时,还需不断深入挖掘游戏的思政价值,为体育课程

思政建设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文 / 朱裕恒(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作者简介:朱裕恒,男,江苏南通人,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参考文献 :

[1] 王超,杜春华 .CIPP 教育评价模式与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高质量发展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3,41(2):68-72+78.

[2] 马得平,张君孝 .“ 寓德于体 ” 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审思、现实困境、路径抉择 [J]. 浙江体育科

学 ,2022,44(2):62-66.

[3] 程青青,吕赟 . 课程思政视角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价值与应用路径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3,13(9):122-126.

104 1 期

2024

第107页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以

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内

容正在扩大。除了传统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身体素质外,

新课标还增加了“专项运动技能”这一板块 [1]。该板块包

括田径、球类、体操、冰雪运动等中华传统体育。新课标指出,

水上运动除了具有与其他运动项目相同的育人价值外,还

具备帮助学生适应环境、提高体能和培养心智等独特价值。

游泳不仅是运动技能,更是重要的求生手段。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约 5.7 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

人数占总溺亡人数的 56.04%,而 5 ~ 9 岁儿童溺水的高发

地点主要集中在水渠、池塘和水库等地 [2]。至此,我们可

以深刻意识到水中安全教育以及游泳技能普及的重要性。

1 小学游泳开展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游泳作为一种

普适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起到关

键作用。首先,系统的游泳训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心肺

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其次,游泳是全身性的

有氧运动,可全面锻炼肌肉群,并消耗大量热量,有助于

减脂和塑造体形;最后,水的浸润感和流动感可以有效缓

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带来放松的感觉,帮助其调整

情绪状态,摆脱压力困扰。

1.2 体育教学需求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水平二(3 ~ 4 年

级)、水平三(5 ~ 6 年级)、水平四(7 ~ 9 年级)阶段

开展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标准指出,水上运动项

目(如蝶泳、仰泳、蛙泳等)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

的育人价值外,还应发展学生适应水环境的能力,提升学

生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位移速度等体能,培养学

生自救、救人的能力以及勇往直前、不怕挫折的体育精神 [1]。

2. 不同游泳教学方式分析

2.1 线下游泳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是现在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主要以教

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既是传授

者、发起者,也是课堂纪律的监督者。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接受着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而学习的内容则不一定是其

感兴趣的,网络、多媒体等工具则承担着辅助作用。传统

线下教学作为应用时间最长的模式,具有不可替代性,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

2.1.1 线下游泳教学的优势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线上线下

混合式游泳教学浅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同时,新课标也将游泳专项技能

的学习纳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本文对小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游泳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混

合式游泳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可在课前通过视频教学进行预

习,课上主要进行技术重难点的讲解,给学生与教师留更多时间进行技术练习与动作纠错,并通过多维度

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小学;游泳;混合式教学

前言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与训练 105

2024

第108页

相比其他运动教学,游泳教学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

如水环境的浮力、阻力以及缺乏陆上救生用具等。传统教

学模式可以对场地环境、设施和救生用具进行筛查,减少

危险的发生。即使出现危险情况,教师也能应用自身的技

能和知识及时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此外,教师可

以利用现场教学方法,系统地教授游泳技能和知识,并根

据学情合理调节教学节奏。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和主

导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游泳的整体技术动作和要领。最后,

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能够在学

生训练疲惫,感受到心理压力时,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来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

2.1.2 线下游泳教学的劣势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能根据自身的知识与技

能储备进行教学,小学教师常常一专多能,但在专业技能

教学的深度方面却略显不足,这也使得其在游泳专业的知

识与技能方面略有欠缺,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强人

意。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班级的整体教育,

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及重视,无法因材施教,使得学生

难以发挥自身特长,逐渐丧失对游泳项目的喜爱。

2.2 线上游泳教学

1996 年,美国的《培训杂志》首次提出了线上教学的

概念 [3]。随着信息网络愈加完善,线上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

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线上教学主要依靠

信息网络实施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更加方

便快捷的方式给予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仍有不足之处。主要分析如下:

2.2.1 线上游泳教学的优势

首先,在线上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

教学信息,提升教学能力;学生也能通过线上教学获得平

等的教育机会,开阔视野,发掘兴趣。交流方式也不再局

限于课堂,而是更加广泛,学生对游泳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能力大幅提高;其次,线上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自身短板与课程目标,自行选择

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依据自己对游泳技术的掌握合理调节学习进度。

2.2.2 线上游泳教学的劣势

游泳运动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体育运动技

术学习中,只进行理论学习而缺乏实践是不够的。然而,

初学者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溺亡的情况并不少见,因

此,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

在首位,如何在线上游泳教学中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一

个重大问题,也是线上教学模式的主要劣势之一。此外,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外界、网络仍会对

其注意力造成影响,这进一步影响了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掌

控能力。最后,线上游泳教学的评价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

询问,然而学生的答复相对真实情况来说存在偏差。即使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录制视频的方式检验其运动技术的正

确程度,仍可能因拍摄角度的问题,造成对学生评价的不

准确。

2.3 混合式游泳教学

通过对线上线下游泳教学的优劣势分析,发现这两种

教学方式具有互补性,为混合式游泳教学提供了参考。因此,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综合两者优势,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纠正学生的问题。用传统线下教学方式

系统地教授和评估学生的游泳技术,可以拓展教学时间与

空间,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混合式游泳教学的意义

3.1 整合教育资源,弥补教学短板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水上运动的基本技战术、

应用方法,还需理解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比赛规则,能对其

进行简要评价。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常把重

心放在基础技术教学上,对比赛规则和评价内容关注不足。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依托强大的网络信息技术,游泳课

程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筛选出最适合学

生认知阶段的资料,帮助他们掌握运动技术及理论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自己和学生游泳的小视频来辅助

学生进行学习和技能巩固,使学生可以复习正确的技术,

并直观地发现自己动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3.2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混合式游泳教学模式中,视频教学对于水平二、三

阶段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动态视觉媒体通过直

观生动的形式,将复杂信息真实全面地展示给学生,从而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

上传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

在课堂上运用视频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混合式游泳教学模式采用多维度评价,它能准确反

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减少对其学习动力的打击。

106 1 期

2024

第109页

4 小学混合式游泳教学分析

4.1 学情分析

教学主体为水平二至水平三阶段的学生,游泳运动技

术的普及度较低,学生的注意力与自控力相对较弱,部分

学生存在恐水心理,此类现象对教师的教学把控具有一定

的挑战。但此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机械记忆更

为突出,能够较好地学习教师所教授的运动技能。

4.2 教学目标分析

游泳课程目标在《新课标》专项运动技能中进行了详

细阐述,《新课标》规定,游泳课程应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体能、技战术运用、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和观赏

与评价六个方面,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依次进行运动难度

的提高,在提高肌肉力量、心肺耐力、位移速度等体能的

同时,达到磨炼品质的育人价值。

4.3 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混合式游泳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

节:课前准备、课堂练习、课后巩固和教学评价 [4]。在课

前准备与课后巩固两个阶段中,应由师生共同参与,家长

适当参与。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内容,与教师互动,以获得

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家长的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

线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堂练习中,教师应重点

讲解动作要点与难点,缩短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时间

进行练习。在教学评价方面,应采用多维度、多角度的评

价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合理、公平和公正。

4.4 教学内容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混合式游泳教学应该采取线上理论

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线上教学可以通过视频讲解、图片

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游泳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和技术

要领,帮助他们初步认识游泳。同时应设置相关的测试,

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把控教学进度。

此外,还应及时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师生、学生间的

学习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

也进行游泳相关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兴趣

与安全意识;其次,线下实践作为混合式游泳教学的核心,

应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教师

可以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

织游泳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其掌握游泳比赛规

则,并学会对比赛进行简单评价。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

生的需求和水平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4.5 教学评价分析

混合式游泳教学评价需全面覆盖多个环节,确保评估

学生学习效果的公正性。评价应从课程伊始至结束,主要

由教师负责,并从学生的预习、练习、复习、运动成绩、

运动技术五个方面进行评估,使评价结果更科学。

5 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游泳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一定

要求。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游泳教学时,应紧密围绕教学目

标和学生需求,选取优质教学资源,整理、设计符合学生

学情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需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结果。学生

需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参与线下练习,并按时完成线上课

程任务。混合式游泳教学模式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游

泳教学模式仍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以进一步完善其内容。

文 / 刘峰源(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作者简介:刘峰源,男,辽宁大连人,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EB/OL].http://www.moe.gov.

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2] 世界预防溺水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J]. 防灾博览 ,2022(4):22-23.

[3] 宋康康 . 混合式教学在体育院校游泳课上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 [D]. 济南 : 山东体育学院,2018.

[4] 余洋,蒋玲,张璐等 .“ 互联网 +” 混合式游泳教学构建研究 [J]. 陕西教育 ( 高教 ),2022(1):30-31.

体育•教学与训练 107

2024

第110页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

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健康中国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旨

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健康中国”视

角下的学前教育是以实现全民健康为中心的教育实践,在

该视角指导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 PE-PCK 需要具备一

定的体育健康教育知识和实践能力。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

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和健康锻炼行为。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 PE-PCK 方

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我们需要找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

师范生 PE-PCK 水平的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健康中国”建

设的需求,为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下一代作出贡献。

2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水平现状分析

2.1 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对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教育

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全面。在校学习的相关健康教育理

论课程在体育学科方面的理论知识仍不够深入,学生缺乏

系统性的学习。这主要体现在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体育学科

的相关概念、理论模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

全面,不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同时,由于学校

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局限,学生对内体育教育的理论模型和

教学方法内容的掌握也不够充分。因此,为了提升学前教

育专业师范生的 PE-PCK 水平,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体育学科

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可以通过增加相关课程的方

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性教

育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体育学科的学

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2 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体育教育知识体系的相

关理论和方法掌握不够全面。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师范

生对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的概念和原则有一定的了解,但

缺乏对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的合理应用,学前教育专业师

范生在实践中缺乏系统、深入的认知,对于如何将健康教

育有效地融入体育课程中存有疑惑和不确定性;其次,学

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运用所学教学知识来设计和实施体育

与健康教育课程时,存在一定的理论转化困难。虽然师范

生在体育课程中学习到了一定的教学知识,但在实践中却

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他们

缺乏设计课程的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地运用教学知识来

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需求的健康教育课程。此外,培养学

“健康中国”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提升策略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学前教育专业

师范生对 PE-PCK 的认知和实际运用情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学科

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体育学科实践运用能力有待提升。最后,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水平的策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课程设置与“健康中国”

视角相契合;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 PE-PCK 水平,并为提高学前教育

专业师范生的体育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为培养健康、积极

向上的下一代作出贡献。

健康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PE-PCK;提升策略

前言

关键词

108 1 期

2024

第111页

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水平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教

育体制的束缚限制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

养,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与“健康中国”视角相契合的教

学内容,使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多样化的实践和教学

资源,限制了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

3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的策略

3.1 加强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 PE-PCK 水平,需要加

强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

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开设实习课程、

组织实践活动等。通过实践锻炼,师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

体育课程的教学知识,并能够有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

相结合。

3.1.2 强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师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不同

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因此,

高校课程设置应与“健康中国”视角相契合,增加相关课

程如教学设计、健康教育理论等,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学

习资源,培养其教学设计能力。

3.1.3 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提升师范生 PE-PCK 水平的重要

手段。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应接受系统的教师培训,提升

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此外,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也非常

重要,师范生可以参加相关研讨会、学习培训课程等,不

断更新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

3.1.4 加强师范生队伍建设

师范生队伍建设是提升 PE-PCK 水平的基础。学校和教

育部门应加强对师范生的选拔和培养,吸引优秀学生加入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队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优化教

育培养模式。同时,需要关注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为

他们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激发其职业动力和教育激情。

3.1.5 加强师范生自身素养的培养

师范生自身素养的增强对于提升 PE-PCK 水平也很重

要。师范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成为“健

康中国”建设的示范者和引导者。此外,师范生还应不断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

能力等,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

3.2 调整课程设置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水平不足的问题,调

整课程设置是提升其教学能力,丰富其理论知识的有效策

略之一。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3.2.1 增加健康教育相关课程

学校应根据“健康中国”视角的要求,增设和扩展学

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如“儿童发展与

健康”“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等。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

师范生能够全面了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

将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3.2.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或虚拟学习平台,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专业书籍、学术期刊、教学视频等,

以便师范生能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此外,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进行学术交流,

拓宽师范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3.2.3 引入项目案例学习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或实地观察等方式引入项目

案例学习,师范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实践应用的技巧。项目案例学习不

仅可以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团队合作和

沟通能力。

3.2.4 强化实践性培训

学校应加强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培训,为师范生提供丰

富多样的实践基地,如幼儿园、社区健康站等,让师范生

能够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与实践导师进行互动和反

思。通过实践性培训,师范生可以加深对健康教育实施的

理解,提升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的能力。

3.2.5 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提升师范生 PE-PCK 水平的重

要手段。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相关培训和研修机会,组

织专业师资对学生进行培训,帮助师范生深入理解并正确

应用健康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可

以通过学习班、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进行。通过调整

课程设置,能使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接受系统、全面的健

康教育知识,提升其 PE-PCK 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健

康中国”建设需求,为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下一代作出

贡献。

体育•教学与训练 109

2024

第112页

3.3 加强学科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

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 PE-PCK 水平,应加强

学科能力培训和坚持继续教育计划,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

师范生提供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教学技

能和知识水平。具体策略如下。

3.3.1 加强教学培训,推进研修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

学培训,推进研修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包括开设专门的课

程和培训班,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组织专

题研讨会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师范生有机会与其他教

育专业人员分享经验,在沟通交流中学习成长。

3.3.2 建立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设立导师制

度、建立师资培训中心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指

导。导师制度可以帮助师范生和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帮助提升师范生自身的教学技能和

知识水平。师资培训中心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和研讨

会,帮助师范生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3.3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参加各种体育教育活

动的主动性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线上线下体育

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能力,主

动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学术会议等,获取最新的教学资

源和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参加在线学习课程、使用教育专业社交平台等。

3.3.4 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应该注重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除

了为师范生提供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外,还应该提

供实践教学和项目参与的机会。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以

通过参与实地实习,提前接触实际体育与健康教学环境,

熟悉教学实践操作和教学设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体育课程教学知识(PEPCK)的提升方面存在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理论知

识掌握不够牢固,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不

全面,实践能力不强,无法有效地运用所学教学知识来设

计和实施健康教育课程。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教育体制束缚、培养模式单一

等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体育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4.2 建议

第一,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

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高校课程设置应与“健康中国”视角相契合,

扩展课程的多样性,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第三,鼓励学生参与线上、线下体育教学活动和培训

也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PE-PCK 水平的重要手段,使

其具备更全面、深入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知识。

文 / 朱贺萌,熊德(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常德 415000)

作者简介:朱贺萌,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熊德,男,湖南常德人,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参考文献 :

[1] 张燕子 . 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4(16):57-58.

[2] 张鹏,蒋荣辉,何为 . 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要素构成与培养路径 ——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J]. 陕西学前师范

学院学报 ,2018,34(11):39-44.

[3] 崔革,陈奇 .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23(2):61-65.

[4] 马华,阚会梅 .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课程能力结构的开发与培养 [J]. 职教通讯 ,2022(4):82-87.

[5] 高游,程秀兰 .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教育能力的层次、内涵和培养路径研究 —— 基于 TPACK 视角 [J]. 幼儿教

育 ,2018(18):24-27.

110 1 期

2024

第113页

2024 年

世界体坛重要赛事赛历

2024 年

世界体坛重要赛事赛历

Calendar of 2024 Major World Sports Events

1 月 12—— 30 日

1 月 12 日—2 月 10 日 亚洲杯

地点:卡塔尔

1 月 14 日—1 月 28 日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地点:澳大利亚墨尔本

1月19 日—2 月 2 日 第 4 届冬青奥会

地点:韩国江原道

1 月 30 日—2 月 4 日 花样滑冰四大洲锦标赛

地点:中国上海

2 月 02—— 27 日

2 月 2 日—2 月 18 日 世界游泳锦标赛

地点:卡塔尔多哈

2 月 3 日—2 月 10 日 举重亚洲锦标赛

地点: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2 月 13 日—2 月 18 日 羽毛球亚洲锦标赛 ( 团体 )

地点:马来西亚雪兰莪州

2 月 16 日—2 月 25 日 乒乓球世锦赛 ( 团体 )

地点:韩国釜山

2 月 17 日—2 月 27 日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地点:中国内蒙古

3 月 01—— 31 日

3 月 1 日—3 月 3 日 室内田径世锦赛

地点:英国格拉斯哥

3 月 7 日—3 月 10 日 速度滑冰世锦赛

地点:德国因采尔

3 月 12 日—3 月 17 日 全英公开赛

地点:英国伯明翰

3 月 15 日—3 月 17 日 短道速滑世锦赛

地点:荷兰鹿特丹

3 月 18 日—3 月 24 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地点:加拿大蒙特利尔

3 月 31 日—4 月 11 日 举重世界杯

地点:泰国普吉岛

4 月 05—— 28 日

4 月 5 日—4 月 7 日 花样游泳世界杯首站

地点:中国北京

4 月 9 日—4 月 14 日 羽毛球亚锦赛 ( 单项 )

地点待定

4 月 19 日—4 月 21 日 F1 中国大奖赛

地点:中国上海

4 月 19 日—4 月 21 日 跳水世界杯超级决赛

地点:中国西安

4 月 28 日—5 月 5 日

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

地点:中国成都

4 月 国际乒联男子、女子单打世界杯

地点:中国澳门

5 月 10—— 28 日

文 / 本刊编辑综合组稿

体育•竞技 111

2024

第114页

5 月 10 日—5 月 26 日 冰球世锦赛

地点:捷克

5 月 14 日—5 月 19 日 世界女排联赛

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

5 月 26 日—6 月 9 日 法国网球公开赛

地点:法国巴黎

5 月 28 日—6 月 2 日 世界女排联赛

地点:中国澳门

6 月 11—— 29 日

6 月 11 日—6 月 16 日 世界女排联赛

地点:中国香港

6 月 14 日—7 月 14 日 欧洲杯

地点:德国

6 月 20 日—7 月 14 日 美洲杯

地点:美国

6 月 29 日—7 月 21 日 环法国公路自行车赛

地点:法国、意大利

7 月 01—— 26 日

7 月 1 日—7 月 14 日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地点:英国伦敦

7 月 26 日—8 月 11 日 巴黎奥运会

地点:法国巴黎

8 月 26—— 28 日

8 月 26 日—9 月 8 日 美国网球公开赛

地点:美国纽约

8 月 28 日—9 月 8 日 巴黎残奥会

地点:法国巴黎

9 月 17—— 25 日

9 月 17 日—9 月 22 日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

地点:中国常州

9 月 25 日—10 月 6 日 中国网球公开赛

地点:中国北京

10 月 02—— 18 日

10 月 2 日—10 月 13 日 上海网球大师赛

地点:中国上海

10 月 18 日—10 月 20 日 游泳世界杯上海站

地点:中国上海

11 月 03—— 29 日

11 月 3 日—11 月 10 日 WTA 年终总决赛

地点:待定

11 月 10 日—11 月 17 日 ATP 年终总决赛

地点:意大利都灵

11 月 19 日—11 月 24 日 世界羽联中国大师赛

地点:中国深圳

11 月 29 日—12 月 1 日 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

地点:中国北京

11 月 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

地点:中国成都

时间待定 举重世锦赛

地点:巴林麦纳麦

12 月 06—— 29 日

12 月 6 日—12 月 8 日 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

地点:中国北京

12 月 11 日—12 月 15 日

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

地点:中国杭州

12 月 29 日—1 月 7 日

2024 年联合杯网球混合团体赛

地点:澳大利亚珀斯、悉尼

( 来源 / 本刊编辑部)

112 1 期

2024

第115页

在青少年举重运动当中,力量训练是有效提高青少年

举重运动员成绩、有效促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制胜的关键。

而快速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重要方式,在促进青少年举

重运动员举重成绩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青少年

举重运动训练当中教练员要高度重视快速力量训练,要根

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科学、

高效、合理地对青少年进行训练,要采用多样化、科学化

的方式,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开展快速力量训练,以有效

促进青少年举重运动训练的效果,为青少年运动员举重效

果的切实提高,奠定坚实有力的基本运动基础。

1 快速力量训练的相关研究概述

快速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

调动运动员神经性以及肌肉系统运动潜能,让运动员可以

在最短时间内表现出最大力量,所以快速力量训练被人们

称为速度性力量训练。屈瑾,李文静,孙焱等(2023)通

过对膝骨性关节炎女性快速力量训练前后的肌肉 MRI 定量

进行研究,发现经过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后,膝骨性关节炎

女性肌肉结构、功能及 KOA症状都有了改变[1]。刘彦豪(2023)

通过对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女子划艇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影

响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划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的组成

当中,快速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

其是在划艇运动员的起航阶段和划艇运动员最后的冲刺阶

段,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2];谈安然(2022)通过对快速

力量训练对越野滑雪运动员速度素质影响的进行实验性研

究,认为通过对越野滑雪运动员进行上肢快速力量训练,

不仅可以提升越野滑雪运动员上肢快速发力的效果,还可

以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上肢的输出功率,从而加快越野滑

雪运动员上肢撑划的动作速度 [3]。罗忠证(2020)通过对

10 ~ 12 岁业余跆拳道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进行研究,认为:

快速力量训练是可以促进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良好

的竞技状态,有效发挥出超强的跆拳道技战术水平,以及

能掌握好跆拳道比赛主导地位的基本保障 [4]。虽然在不同

的运动项目当中,不同学者对于快速力量认定会有所不同,

但是大家对于快速力量训练的方式以及效果是比较认可的,

足以证实快速力量训练在运动训练当中的重要性。

2 快速力量训练在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应用的

意义

力量是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运动训练的基础,

尤其是快速力量训练不但有助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举重运

动技术的掌握,而且有助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运动速度以

及灵敏性和爆发力等方面的提高,可以说快速力量训练是

能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关键要

关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

快速力量训练研究

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来说,发力的速度以及运动的协调性有较高要求。为了提升运动成绩,青少年运动员要

在短时间内将速度与力量同时爆发出来。这需要青少年在举重训练当中,进行科学的快速力量训练,才能起

到较好的训练效果。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展开研究,

旨在通过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开展科学的快速力量训练,有效促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举重运动技术以及技能

的提升,全面推进我国青少年举重运动训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举重;快速力量;训练方法

前言

关键词

体育•竞技 113

2024

第116页

素 [5],也是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中之重。每个

青少年力量与速度都是天生就有,但必须通过后天不断地

努力进行训练,并结合科学的、合理的快速力量训练方法

才能不断增长。青少年时期举重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快速成

长的最佳时期 [6],在这个时期根据青少年举重运动身体成

长发育的规律以及生理特点等,来进行快速运动训练,可

以有效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力量训练的效果,提高其专项

成绩。

3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实施方法

3.1 注重专项垂直力量的训练

在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专项垂直力量性训练当中,

要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下肢支撑为着力点,进行垂直力量

性训练 [7],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掌趾和踝关节的力度以及

两臂的垂直伸举动作,是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举重技术

的重要点,教练员要高度重视科学开展训练,才能有效提

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爆发速度。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六角杠跳、弹力带离心释放弓箭步跳、弹力带助力跳、卧推、

负重引体、双哑铃登台提膝等。

3.2 注重定点发力的训练

在举重过程当中,抓举速度主要是依靠青少年举重运

动员在发力的瞬间能否促进肌肉动源能力的提高。而青少

年举重运动员肌肉动源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青少年举

重运动员的下肢肌肉以及腰部、腹背部,还有青少年举重

运动员的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用力高度的协调性等 [8],

这些就是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举重运动中,以下肢着力点

为轴的身体伸展向上屈伸的爆发力以及制动力。所以在青

少年举重运动训练当中,教练员要注重提高运动员下肢的

力量以及对抗肌和相应肌群的肌肉动源能力训练,要以培

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下肢为轴的快速伸展抓、推举力量为

核心目标,不断地去促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工作肌群间的

高度协调能力,并以爆发能力提升为目标,不断提升青少

年举重运动员的举重专项能力。

3.3 注重掌趾和踝关节退让训练

在实际举重训练中,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需要通过迅速

收腿,使身体下降到最佳位置,并将脚掌稳定地着地。只

有这样,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重量抓

起,完成动作。因此,注重掌趾和踝关节的退让训练对青

少年举重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训练可以提升青

少年举重运动员脚掌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加运动时的掌握

力,从而在抓举动作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在训练过程中,

需要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平衡板或者稳定球来加强运动员

掌趾和踝关节的退让能力,以增强脚掌的肌肉控制力。此

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踝关节灵活性训练,如踮脚尖、

踩单脚板等,以提高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3.4 注重上肢推举力量训练

举重运动中,上肢推举力量是完成抬举动作的基础,

直接影响举重运动员的抬举能力和技术水平。只有拥有强

大的上肢推举力量,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更好

地控制举重杆,提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从而使成绩得到

提升。上肢推举力量的训练还可以增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

的肌肉协调性和稳定性,使肌肉群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从而更好地完成举重动作。总的来说,上肢推举力量的训

练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举重成绩提升至关重要。因此,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应该将上肢推举力量训练作为训练计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以重视。在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

练计划中,适合上肢推举力量训练的方式有:哑铃推举、

卧推、肩推等。这些项目通过刺激肩部、胸部和上臂等肌

肉群的发展,有效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上肢推举力量。

3.5 注重躯干承受力训练

举重运动是一项竞技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对于运动

员的力量以及技术要求很高。在青少年举重运动当中,青

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身体躯干是承受负荷的核心,因此在训

练中,教练员要注重对青少年举重队员进行身体躯干核心

力量训练。通过快速力量训练,来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

身体躯能与下肢传导以及上肢力量有机进行协调 [10],才能

让青少年完成举重的最终动作。可以通过对青少年举重运

动员进行腰腹肌、腹内斜与腹外斜方肌肌肉力量训练,来

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身体躯干承受力。

3.6 注重爆发力量训练

举重运动项目的比赛时间很短,因此除了要求运动员

的爆发力要强之外,还要求其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爆发强大

力量。所以说举重运动本身就是以爆发力为主的运动项目,

注重爆发力训练是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爆发力训练,可以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肌肉力

量加强,从而让产生巨大的爆发力。在对青少年举重运动

员进行快速力量当中,教练员要高度注重对爆发力的训练。

为了能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运动爆发力,可以实施

40 ~ 50RPM 的速度性肌耐力训练,如可以以每周 3 天,每

天 12 项,每项 6 ~ 12 次为标准,先选好一定重量的杠铃

114 1 期

2024

第117页

让运动员举 6 次,再设法以要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以最快

速度进行,当运动员次数可以从 6 次进步到 12 次时,要重

新调整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训练的量,增加杠铃的重

量,再从 6 次开始让运动员进行训练,通过依次不断地增长,

来逐步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运动爆发力。

3.7 注重神经系统的培养

为了促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支配肌肉神经中枢机能能

力的调整和改善,教练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除了基础

的力量训练和技术练习外,还应该强化刺激运动员大脑皮

层的训练活动,以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神经反应速度

和协调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练员可以通过创意小

游戏和激励方式来激发运动员参与举重训练的兴趣。例如,

可以设计一些与举重相关的任务和挑战,如比赛中要求青

少年举重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举重动作,或通

过设立目标和奖励机制来激励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还能提高青少

年举重运动员的集中力和注意力,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

训练中更加专注和投入。此外,教练员还可以利用技术手

段来辅助神经系统的培养。例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

以创造出仿真的举重场景,让运动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

练,以增加其运动感知和反应能力。同时,使用生物反馈

设备也可以帮助教练员更好地了解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神

经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并给予个性化指导。

4 结语

对青少年举重训练来说,力量训练是最根本的基础性

训练,而快速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教练员要高度地注重快

速力量的训练。在对动员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时,要根据青

少年举重运动员成长发育的规律以及身心特点来进行训练,

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快速力量训练计划,切实提高运动员

举重训练的效果,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能取得更高的竞技

运动成绩。

文 / 江宝玉(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上海 200120)

作者简介:江宝玉,女,福建南平人,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中级教师,研究方向:青少年举重训练。

参考文献 :

[1] 屈瑾 , 李文静 , 孙焱 , 等 . 膝骨性关节炎女性快速力量训练前后的肌肉 MRI 定量研究 [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3,46(4):390-

395+401.

[2] 刘彦豪 .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女子划艇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影响研究 [D]. 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3.

[3] 谈安然 . 快速力量训练对越野滑雪运动员速度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22.

[4] 罗忠证 .10-12 岁业余跆拳道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方案设计及实验研究 [D]. 天津:天津体育学院 ,2020.

[5] 毛媛 . 星状平衡训练对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 [D]. 西安 : 西安体育学院 ,2023.

[6] 张鹏飞 . 功能性训练对女子举重运动员核心力量影响 [J]. 新体育 ,2022(6):27-29.

[7] 余强苗 , 胡彬彬 , 张海婷 .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女子举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 [A]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

文摘要汇编 —— 墙报交流(体能训练分会)[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22:2.

[8] 孙丞 . 少儿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原则与方法探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1(16):84-86.

[9] 陆浩 . 如何提高举重运动的力量训练效果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9):25-26.

[10] 王静 . 浅谈举重训练中的借力推对上挺的作用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1(11):50-52.

体育•竞技 115

2024

第118页

排球运动中,队员在移动过程中需要依靠身体各个部

位的力量来维持身体平衡,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

体素质和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排球运动中队员的移动

能力,同时也是保障运动员安全完成移动的关键因素。

1 核心力量训练是现代排球发展的必然趋势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技巧性、对抗性和团队合作为一体

的高强度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进行快速

移动、起跳扣球、传球和拦网等各项技术,每一个环节都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在排球比赛过程中,

运动员要完成快速移动的目标,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腿部力

量之外,还需要拥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为支撑。核心力量

是指人体躯干部位与骨盆部位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一

种整体发力形式,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由核心肌群(包括腰、

髋部肌群和盆腔肌群)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平衡的关键力量。

其主要功能是:增加身体运动时肌肉控制能力和肌肉合力

(即人体力量),能使运动员在快速移动中保持身体姿势

的稳定,在起跳、落地时能维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减少动

作过程中重心旋转导致的损伤 [1]。

现代排球比赛中,排球技术动作的完成度越来越依赖

于身体核心部位的力量和稳定性,其技术特点为:身体躯

干的稳定性是保证各种技术动作正确发挥和顺利完成的前

提条件;“核心”部位的力量及稳定性是决定和影响整体

动作技术好坏的关键环节;“核心”部位具有强大的能量

供应能力,其主要功能是对身体提供稳定性、动力传导、

支撑作用等。因此,在排球运动中,要实现快速移动、有

效配合,运动员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力量,才能保证人

体在各种运动中不会因“动力链”断裂而影响各技术动作

的完成。只有通过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才能使排球运动员具

有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其力量、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

2 核心力量训练与排球技术之间的关系

排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每个部分都会承担

不同的任务,肌肉也是如此。排球运动中身体重心的移动、

起跳、空中控制和落地是一个相对复杂和不稳定的过程,

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这些环节保持身体平衡,

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有利于改善

运动员关节活动范围,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姿势和动

作模式,减少身体受到不必要的压力,并最大程度地提高

运动能力。核心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在动作过程中加入更多

核心部位的肌肉来增强控制能力和身体稳定性,从而降低

运动损伤和受伤概率。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通过提高肌肉工作效率而有效避

免肌肉疲劳的方法。当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身体各部位

论核心力量训练

对排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年来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在排球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

动作稳定性、运动技能掌握的准确性、专项反应速度,使运动员能够适应多种移动方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

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排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

运动员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改善排球技术动作中肌肉的用力结构,提高动作速度、力量、稳定性等,

是一种全新的竞技体育训练理念和方法。核心力量训练必须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核心力量;体育领域;排球技术

前言

关键词

116 1 期

2024

第119页

会更稳定地发挥作用来保持平衡状态。通过不断增强自身

肌肉力量,加强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弹性势能并保持运动

中所需的控制力。通过合理调节身体姿势与力量训练可以

使身体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进而增强身体整体稳定性和

平衡性。运动员可以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增强自身肌肉控制

能力和动作稳定性,让自己在高速移动时保持良好的身体

姿势,避免肌肉疲劳。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力

量训练方法,是一种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

的有效措施。

3 核心力量训练对排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核心力量是排球技术训练的关键。排球的基本动作通

过腰、肩、髋、膝、踝的运动来完成,而核心部位是由人

体躯干上部的腹部、腰背部以及髋部和膝关节等部位的肌

肉和韧带所组成的。其中,腰部是人体运动中力量传递的

枢纽,它处于人体躯干与下肢之间,连接上下两个关节,

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腰部肌肉还可以控制上肢

和下肢的运动,使身体成为一个整体 [2]。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移动来适

应比赛规则。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发展运动员控制躯干的

能力,即在移动中维持身体平衡,使肌肉达到最大工作能力,

产生最大收缩力量,减少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由于肌肉体积

缩小造成的疲劳,并使肌肉在动作过程中保持稳定。在排

球比赛中,运动员跑动过程中需要迅速改变方向与位置,

要求排球运动员具有较高的专项反应速度及灵敏性,即核

心力量素质。因此,加强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

排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1 核心力量训练是排球运动快速、灵活和多变的

重要保证

排球运动是一项以快速、多变、灵活的技术为主要特

点的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有较好的力量、

速度、耐力和灵敏性,但这些素质在排球比赛中并非均衡

发展,而是需要区分重点、薄弱环节,因此需要对排球运

动员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力量训

练对于提高核心部位肌肉群以及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排球运动员的核心部位肌群主要包括:腹直肌、腹

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背阔肌、腰方肌以及臀部肌

肉等。加强排球运动员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可有效提高核

心部位肌肉群对人体动作稳定性和控制能力,并在完成各

种技术动作时将身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如扣球时,通

过提高手臂与手腕部的爆发力、腰腹力量和下肢蹬地蹬力

来增加球的旋转速度,使球在空中形成良好的旋转 [3]。通

过核心部位对腿部肌肉群力量及爆发力的有效控制与协调,

既能在移动中准确地触球,又能灵活地调整击球位置。

3.2 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速度

运动员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时,核心部位是控制身体

平衡和保证人体稳定性的主要环节。在排球运动中,运动

员的移动需要调动全身肌肉参与,通过核心部位肌群与腰

部、臀部、腿部等肌群协调配合来完成动作。在移动过程

中由于运动员核心部位力量薄弱造成运动轨迹不稳定,难

以保持身体重心时,很容易使身体失去平衡,影响动作完

成的质量。所以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核

心力量才能保证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稳定,保证技术动作

的完整性。

例如:运动员在网前接发球时,需要用手将球扣到网

前。从理论上来说,运动员应该在球落到网前的瞬间开始

起跳并用身体最快的速度和爆发力完成击球动作。但实际

上运动员由于核心部位力量和稳定性较差造成身体重心不

稳而使整个动作完成不佳,这时就需要借助腰部、臀部和

腿部的力量来控制身体平衡并完成击球动作。因此在排球

运动中,核心部位的力量及稳定性是保证动作技术顺利完

成的重要因素。

3.3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重心移动和控

制能力

排球运动中的快速移动是运动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

前提,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快速移动中的稳定

性,并能使身体重心移动至指定位置,这对提高排球运动

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快速移动中运动员身体的重心移

动主要由稳定的核心肌群来完成。人体在快速移动时,由

腰到骨盆再到髋关节整个身体的活动轨迹,主要通过脊柱

及髋关节和腹部肌肉群来完成。因此,排球运动员在快速

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身体的平衡以及运动能力不受影响,

要将身体重心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防止在快速

移动过程中身体出现失衡。核心肌群力量强大并且具有较

强稳定性和灵活性,能提高运动员重心移动速度和移动的

稳定性。

在快速移动中,发球、垫球等技术动作需要运动员具

有强大的核心力量来维持人体稳定性并提高技术动作成功

率。在比赛中要想使对方发球扣球成功,首先要求运动员

把身体重心控制、稳定住了才能扣球。因此排球运动员只

体育•竞技 117

2024

第120页

有具有强大的核心力量才能在快速移动中保持身体平衡并

准确地将力量传至手臂。对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

排球运动员快速移动中重心控制能力与力量传递速度。

3.4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排球运动员上体力量和

抗压能力

在排球运动中,上体力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扣

杀、拦网、挑球等,都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上体力量。

而核心力量训练,通过专门针对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能

够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使上体力量得到显著提升。首先,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升抗压能力具有显著效果。抗压能力

在排球运动中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

稳定性和持久性。其次,上体力量和抗压能力还关系到运

动员的防伤能力。排球运动中的扣杀、拦网等动作对上体

力量要求高,如果上体力量不足,运动员很容易因力量输

出不足而导致伤病。同时,强大的抗压能力可以使运动员

在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态,有效防止因压力过大而出现错

误。因此,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增强排球运动员的上体

力量,提高抗压能力,还能帮助预防运动伤病。

3.5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发力和撞球的准确性

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如扣球、发球、挑球等,都需

要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快速、准确地发力。而核心力

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增强肌肉群的协

调性,从而使运动员在进行技术动作时能更好地发力。排

球是一项需要精确控制的运动,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

动员的肌肉感知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只有准确地撞球,

才能使球按照预设的轨迹飞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攻击效果。

其次,强大的核心力量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接触球的瞬间

产生足够力量,增加球速,扩大飞行距离。这种在短时间

内产生高力量的能力,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足够的肌肉力

量,更需要具备高度的肌肉协调性。因此,核心力量训练

对于增强排球运动员的发力和撞球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因素直接影响排球运动员的比赛表现,是排球运动员

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比赛成绩的关键。

3.6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促进排球运动员耐力和体能

的提高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有力的体能训练手段,通过强

化腹部、背部等核心肌群的力量,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

的耐力和体能。首先,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核心力量的增强,可以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动

作,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高质量的运动状态;其次,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也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核心力量作为身体力量的源泉,其强弱程度直接影响人体

的各项体能。在排球运动中,提升核心力量,对提高扣球、

接球、发球等动作的力量表现,提高运动员的移动速度、

跳跃高度等有直接的影响;最后,核心力量训练还可以改

善运动员的运动协调性,提高运动效率。强大的核心力量

能够更好地连接上下肢,使运动员的动作更加流畅,提高

运动的效率,优化运动员的赛场表现。

4 结语

排球运动是一项以力量、速度和灵活性为主要特征的

运动项目,排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

素质,尤其是核心力量素质,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运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排球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 / 王珏(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江苏徐州 221121)

作者简介:王珏,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韦静依,袁芳,刘明倩,等 .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生排球垫球技术效果的实验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12(10):4.

[2] 张戬 .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4):161-162.

[3] 周大尉 . 核心力量在排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J]. 体育风尚 ,2022(11):79.

118 1 期

2024

第121页

近年来,学校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

层面上兴起的全民健身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从单一项目

到一专多能发展。为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体育人才,高校在

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做了诸多工作。本文提出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本学

科的教学或其他比赛。以各类比赛为背景将“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融入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探讨“以

赛促教、赛教融合”的理论框架。为保障“以赛促教、赛

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与人

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各类相关专业的平台。实施“以

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能力,开辟健美操教学的新途径。

1 制定“教学、自学、创新、比赛”一体化

教学模式的改革计划

1.1 创新教学模式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考察、了解阶段主要分五个方向:第一,针对已

就业从事体育教学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育下,学生工作中进行组织、教学与

健美操相关的活动中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是否有效

果、如何应用等问题;第二,对在校已经学过健美操课程

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传统模式和新模式的教学情况、优

缺点及对自身的影响,后期有没有继续再学习等问题 ;第

三,针对在校准备开始学习健美操课程的学生进行课前调

查,了解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认识和需求,提出如果采用

新的教学模式会不会造成学习困难等问题;第四,将两个

班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跟踪整个学期,进行对比性

研究,学期后进行总结;第五,对校内健美操相关教师和

其他专业教师进行访谈,询问采用“以赛促教、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和改变教学课堂效果。

1.2 制定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通过对前期阶段的调查结果分析得知,毕业后的学生

认为通过自主创编、比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实现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有效地加强学生合作的

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走向工作岗位可

以学以致用。在校学生非常认可通过自主创编、比赛的形

式改变传统模式的教学。相关专业教师认为在不改变教学

计划和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

“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理念下

高校健美操课程实践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为实现高校健美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教学、自学、创新、比赛”一

体化教学模式的试点工作,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专业技术技能,引导学生

借用网络资源,合理分组,搜集、录制、剪辑与本专业相关内容创编的成套动作,参加由个人策划、组织、

管理的比赛,在组织比赛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挑战自我。借

助抖音、西瓜视频等网络平台将比赛推广出去,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为今后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模式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价值。

以赛促教;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前言

关键词

体育•竞技 119

2024

第122页

式,为后续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制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规划

对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自学、创新、比赛”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计划。考虑健美操课程的专业特点,

思考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学生课内外自主学

习的能力、如何在教学课堂中将比赛内容融入进去。要根

据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以赛促学、以赛

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首先,从专

业教师入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建立专业团队,打造创新的专业课程;其次,借助网络平

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自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本专业

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改变观念,完成从被动学习到

主动学习的转变。

1.4 实施阶段的具体内容

1.4.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取消原有教学计划中规定套路的教学任务,由负责该

项目的专业教师团队强化健美操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技能

的教学及创编,加入自主创编内容,强化创编创新教学。

创编教学是高校健美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根据

教师在课堂教授的专业基础技术和课后互联网上的学习,

结合自己对健美操项目的了解与兴趣方向创编自己喜欢的

健美操内容。创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自

信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健美操基础技术,一边

学习一边思考,达到与教师的合作模式。

1.4.2 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健美操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学生的

被动学习,集体跟学模仿的过程,改革是要让学生学习的

被动转化为主动。“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主要是为比赛

打好基础,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健美操课程时就做好比赛的

准备,通过在教学课堂进行分组、分层、分项、分类等形式,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敢尝试健美

操课程的应用性。课上以团队小组学习、练习、阶段性竞

赛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课下以固定团

队练习为主,可根据团队的兴趣爱好结合团队成员的专项

特点进行教学和自主学习,延续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效巩

固教学效果,

1.4.3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加入合

理引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最大限度地给学生

提供展示学习效果的机会和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产生激励作用。向学生教授技能知识的基础上,让学

生互助学习与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带领团队

进行健美操的练习。从示范动作的准确性、口令如何调动、

提示、简单讲解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内

容与素材,以便学生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认知、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发展。

1.4.4 考核方式的多变性

健美操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试点阶段进行了两个

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将健美操课程考核方式调整为比赛

的形式,邀请具有健美操二级裁判资格的教师担任评委。

组织小型的健美操开幕式和各个团队的特色展示活动,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重视程度。

1.3“以赛促教、赛教融合”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

革反馈评价

经过调查访谈阶段和改革实施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

总结经验,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创编困难。

由于多数学生在学习健美操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项目,

在创编中没有思路,较难入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

等平台,广泛收集积累相关健美操项目的动作素材,为健

美操成套的创编提供丰富的内容,包括动作、类型、音乐、

造型、队形等,经过自己的创造加工成为具有特色动作的

健美操。如果自己的创编能够得到团队的认可、教师的肯

定,在创编的过程中一定会找到新的乐趣,实现自身的价

值;第二,团队合作的问题。每个团队都有比较被动的成

员,一套成套健美操需要每个学生统一的动作、队形、造

型才能完成。由于部分学生的惰性和不配合就很难让一个

团队完成成套的动作。开始组队时,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团队之间要相互了解。教师在此时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搭建合作平台,引导团队如何沟通,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

兴趣爱好,帮助团队合理地分配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自

己较强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

每个团队不断地磨合和完善;第三,有比赛就应该有激励,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比赛获

奖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宣传,与校

外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社区、协会等平台进行交流,

校内的宣传部和各系院的合作将健美操比赛的人数和规模

扩大。将“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程

中全面推广实施。

120 1 期

2024

第123页

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

2.1“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形成学生和

教师共赢的局面

健美操教师通过“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模式,注重

把专业技术与综合能力、学习过程与教学方法、团队合作

与体育精神有机融合。课前认真查看学生的个人基本专业

技术动作和团队创编的组合动作;课中帮助学生和团队找

出一些他们不易发现的技术问题和团队协作出现的分歧,

积极给予沟通和疏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课

后布置作业,团队成员自编小组合、发布视频相互学习,

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更深层次展开学习。

2.2 通过“以赛促学”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实施情况:一是学生可以借

助互联网平台的海量学习资源库进行辅助学习,由被动学

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喜欢这门课程。查找与健美操相关

的课程,结合健美操教学课堂中的动作要点,进一步提升

学生的能力。

二是健美操教师采用课堂团队分组竞赛,有效地促进

了“以赛促学”。每个团队的学习状态取决于团队成员之

间的积极协作精神。

2.3 学期考试能有效地测评学生的实际学习、应用、

应变能力,客观地检验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学期末健美操比赛中,学生各自展示团队风采,相

互呐喊助威,学习交流。比赛带来集体荣誉感,也使学生

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

就是很好地利用健美操比赛平台为健美操教学进行改革、

为学生学习创造机会,为健美操项目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推

动效应。

3 结语

“赛教融合”是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一

种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堂中引入竞赛的形式,来培养学

生的实操能力,这也是应用“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理念

的核心价值。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让学

生在竞赛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参赛自信心。通过自主创

编的形式,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健美操项目,学会在健美

操基本步法的基础上,融入其他风格的元素,创编出新的

内容,学会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它项目课程考试基

本上是以个人为主,而健美操课程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

团队合作能力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备职业素养。提高学生

专业应用水平,为后续学习、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

学质量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

文 / 都红梅,袁春,薛贝贝,孙悦(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新疆昌吉 831100)

基金项目:2023 年昌吉学院教科研项目《“ 以赛促学 ”:体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研究》(KYWK059)

作者简介:都红梅,女,青海西宁人,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薛贝贝,女,河南淮

阳人,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孙悦,女,江苏泰兴人,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助教,研

究方向 : 体育教学。

通讯作者:袁春,男,河北石家庄人,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参考文献 :

[1] 虞年君 . 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以赛促教、赛学相长的探究 [J]. 教育科学 ,2014(3):163-164.

[2] 金宗安,项莉萍,李棚 .“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 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5(3):1-3.

[3] 王占仁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7):75-78.

[4] 杨庆 .“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 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J]. 人力资源管理 ,2018(5):188.

[5] 张建平 . 水利职业院校 “ 赛教结合,以赛育人 ”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教学改革 ,2018(6):56-59.

[6] 姜小丽,阎伟红,姜旭霞 .“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 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0):15.

体育•竞技 121

2024

第124页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健康水

平,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塑造体型,增强自信。在高校教育中,

游泳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能训练是游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游泳成绩和掌握游泳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体能训

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和耐力,改善身

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游泳技能的形成和提升。在高

校游泳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游泳技巧,提高游泳成绩,增强自信心和兴趣,

培养积极向上的运动态度。因此,研究高校游泳教学中的

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游泳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内容

1.1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是游泳教学中最基本的体能训练之一,主要

包括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

1.1.1 有氧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是指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通过有

氧代谢产生能量的训练。在游泳教学中,有氧耐力训练可

以通过长距离游泳、慢速游泳、水中健身操、水中游戏等

方式进行。这些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水中的耐力和持

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游泳技巧。

1.1.2 无氧耐力训练

无氧耐力训练是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无

氧代谢来产生能量的训练。在游泳教学中,无氧耐力训练

可以通过快速游泳、间歇性游泳、水中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等方式进行。这些训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水中的冲

刺能力和耐力,帮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1.2 力量训练

1.2.1 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是游泳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肌肉

力量的提升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强壮

的肌肉可以帮助他们在水中更加有效地推动自己的身体。

在肌肉力量训练中,主要关注的是核心肌肉群和四肢

肌肉群的力量。核心肌肉群包括背部、腹部、腰部和臀部

的肌肉。这些肌肉在游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

帮助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四肢肌肉群包括大腿、

小腿、手臂和肩膀的肌肉,这些肌肉在游泳中提供主要的

动力。

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使用器械进行负重练习是一

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哑铃、杠铃、健身器械等都是常见

的负重工具。通过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重复次数,可以

使肌肉得到不断的刺激和强化。此外,利用自身的重量进

行练习也是不错的方法,如俯卧撑、引体向上等 [1]。

高校游泳教学中

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游泳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体能训练基本要素的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等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高校游泳教学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体能训

练的方法,包括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组合训练法等。通过研究表明,体能训练在高校游

泳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而掌握游泳技能和提高游泳成绩。

高校游泳教学;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前言

关键词

122 1 期

2024

第125页

1.2.2 爆发力训练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在

游泳中,爆发力对于游泳的速度和推进力至关重要,因此,

爆发力训练也是游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爆发力训练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弹性

能量进行练习。例如,使用弹力带或橡皮筋进行快速拉伸

手臂或腿部的练习。此外,利用身体自身的重量进行快速

跳跃、俯卧撑拍手等练习也可以增强爆发力。

1.3 速度与敏捷性训练

1.3.1 游泳速度训练

游泳速度训练是游泳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速度

是指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移动的快慢程度,对于游泳运动员

来说,提高速度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游泳速度训练中,主要关注的是划水技巧和呼吸技

巧的运用。划水技巧包括划水路线、划水速度和划水力量

的控制。呼吸技巧包括吸气和呼气的频率和深度。此外,

身体姿态和平衡性也是影响游泳速度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游泳速度训练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

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进行短距离冲刺练习。例如,进行 50米、

100 米等短距离的快速游进练习。此外,进行变速游、间歇

性练习等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游泳速度。

1.3.2 敏捷性训练

敏捷性是指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快速移动和改变方向的

能力。在游泳中,敏捷性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敏捷性训练中,主要关注身体姿态的控制和协调性的提

高。身体姿态的控制包括头部位置、身体姿势和手臂动作

的控制,协调性的提高包括四肢动作的协调和呼吸与动作

的协调。在进行敏捷性训练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其中一种常用方法是进行水中游戏。例如,进行水中追逐

游戏、水中翻滚练习等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此外,进行水中专项练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游泳运动员的

敏捷性,例如,进行水中蛇形游进练习、水中交叉游进练

习等。这些方法可以使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更加灵活和敏捷。

1.4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的伸展能

力。在游泳中,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帮助游泳运动员增大动

作幅度、提高游进效率,同时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1.4.1 肩部柔韧性训练

肩部柔韧性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肩部

关节的运动直接影响到游泳动作的幅度和流畅性。肩部柔

韧性训练主要关注的是肩部关节的前后、内外和旋转方向

的活动能力。

在进行肩部柔韧性训练时,主要的方法有主动和被动

两种。主动方法包括进行肩部关节自我拉伸和专项动作练

习。例如,可以站在墙前面,将双手尽量向上伸展,然后

向下屈伸,或者进行肩部绕环练习等。被动方法包括借助

他人或器械来增加肩部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例如,

可以借助毛巾或健身器械进行肩部拉伸练习,或者让教练

员帮助进行肩部拉伸练习等。

1.4.2 腰部柔韧性训练

腰部柔韧性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

腰部关节的运动直接影响到身体的稳定性和游泳动作的流

畅性。腰部柔韧性训练主要关注的是腰部前后、左右和旋

转方向的活动能力。在进行腰部柔韧性训练时,主要的方

法有站立体前屈、站立体后屈和俯卧后伸三种。站立体前

屈是指将双手双脚伸直,向下弯曲腰部,尽量使手指和脚

趾接触地面。站立体后屈是指将双手双脚伸直,向上弯曲

腰部,尽量使头部和臀部接触地面。俯卧后伸是指将双手

双脚伸直,向后方拉伸腰部,尽量使面部和腿部后侧接触

地面。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游泳运动员增加腰部的活动范围

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 高校游泳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方法

2.1 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一种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运动员以相

对稳定的强度进行持续练习的方法。在游泳教学中,持续

训练法可以用于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体能水平。通过长时

间的稳定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

耐力和有氧运动能力。在游泳训练中,持续训练法可以通

过长时间的游泳练习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实现,

如慢速游泳、水中游戏等。通过持续的训练,可以提高运

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进而提高游泳成绩。同时,

持续训练法也可以帮助运动员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身体

素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总之,持续训练法在游泳教

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

动员的耐力和体能水平,促进游泳成绩的提高 [2]。

2.2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短暂的休息或

体育•竞技 123

2024

第126页

者不完全恢复,然后继续进行练习的方法。在游泳教学中,

间歇训练法可以用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通过短

时间的高强度练习和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身

体的代谢能力和快速供能能力。

具体来说,间歇训练法通常包括高强度练习和短暂的

休息时间。在游泳训练中,高强度练习可以是快速游泳、

全力冲刺等,短暂的休息时间可以是几十秒或几分钟。通

过重复进行高强度练习和短暂休息的循环,可以帮助运动

员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快速供能能力。例如,在 4×50

米全力游泳练习后,进行 1 ~ 2 分钟的休息,然后继续进

行下一组练习。

此外,间歇训练法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的耐力

和有氧能力。虽然每次高强度练习的时间较短,但是由于

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较短,可以让运动员在不增加运动负

担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量。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运

动员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有氧能力,进而提高游泳成绩。

2.3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一种将多种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在

一起,使运动员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练习的方法。在

游泳教学中,循环训练法可以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全面体能

和协调能力。

具体来说,循环训练法通常包括多种不同的练习项目,

如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等。这些练习可以按照

一定的顺序编排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在指

定的时间内,运动员需要完成所有的练习项目,并且每个

练习项目之间的休息时间较短。这样可以增加训练的强度

和难度,帮助运动员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的

协调性和灵活性 [3]。

通过循环训练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的

代谢能力和有氧能力。由于多种不同类型练习的组合,可

以让运动员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锻炼,提高身体的耐

力和有氧能力。同时,循环训练法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

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游泳动作更加流畅、自然。

2.4 组合训练法

组合训练法是一种将不同类型的练习组合在一起,以

达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表现的训练方法。在游泳教

学中,组合训练法可以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全面体能和竞技

能力。

具体来说,组合训练法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练习项目结

合起来,例如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这些练习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

的训练计划。通过多种练习的组合,可以帮助运动员全面

锻炼身体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

组合训练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的代谢能

力和有氧能力。由于多种不同类型练习的组合,可以让运

动员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有

氧能力。同时,组合训练法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的

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游泳动作更加流畅、自然。

通过组合训练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运动员培养良好的

运动习惯和提高身体素质。多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激发

运动员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

中来。同时,这些不同类型的练习也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发展,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结语

体能训练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不同

的训练目标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

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而提高游泳成绩

和掌握游泳技能。因此,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该注重体

能训练的实施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

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游泳技能。未

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体能训练与游泳技巧的结合方式,

以及如何更有效地监控和反馈体能训练过程。同时,还可

以研究不同体能训练方法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影响,以提供

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文 / 韩尚书,郝维,喻家宾(辽宁财贸学院,辽宁兴城 125105)

作者简介:韩尚书,男,辽宁葫芦岛人,辽宁财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游泳教学理论与研究;郝维,男,辽宁兴城人,辽

宁财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喻家宾,男,河南濮阳人,辽宁财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下转 127 页)

124 1 期

2024

第127页

经常性地参加一些篮球运动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

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

各大高校可以积极开展有关篮球运动项目的活动。篮球运

动会出现一些比较激烈的动作,运动员一不注意就会造成

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

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活动时,要注意采取针对

性的预防措施,做好防护,在提高学生体能训练效果的同时,

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1 高校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弊端分析

1.1 对体能训练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都会有专业教练员进

行全方位的辅助指导,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提升体能训练

效果。而在高校中,通常是由体育教师来完成这一工作,

同时也是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 [1]。

但是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过多地关注篮球技能传授,反

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定期的体能训练,使大部分的学生在

篮球运动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机体损伤,有部分体育教师

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

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提升。

1.2 体能训练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篮球体能训练没有采取科学有

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使得体能训练负荷处在一个不良的

状态中 [2]。并且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能训练手段过于落后和

单一,训练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难以有效将体能

训练控制在合适的负荷状态中。同时我国部分高校篮球运

动体能训练存在盲目性,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力量和实际

情况缺乏了解,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进行训练。

也没有对体能训练方式进行合理改进和创新,导致无法有

效保障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也无法有效保障运动员身

体素质的增强,难以达到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目的。由

于体能训练中的起跳动作和起跳次数出现频繁,更易导致

运动员身体疲劳和肌肉拉伤。

1.3 不能有效把握篮球运动的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对于篮球运动项目的主要特征和

制胜规律认识不到位,在体能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上过于

片面化、单一化,导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低下,不能

满足比赛的需要 [3]。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法国篮球队就

曾深入研究和总结现代篮球竞赛中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就是

篮球战术和运动员体能,但是高校篮球运动并没有充分认

识到这两个关键因素,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运动员

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没有得到有效

增强,进而导致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的一系列奔跑、起跳

和投篮等动作缺乏有效的保障。

1.4 体能训练中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进行一些有关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对预防

高校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

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娱乐性、竞技性、激烈性和挑战性的综合体育运动项目,深受高校学生的喜欢。但是在

运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体能,有时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有效降低篮球运动带来的损伤,高

校运动员需要定期的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本文将详细分析和探讨篮球运动造成的机体损伤及体能训练对预

防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进行篮球运动。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身心健康

前言

关键词

体育•竞技 125

2024

第128页

的体能训练,但是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使得高校篮球运动中的体能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科

学性,并同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再加上大部

分学生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使得他们在没有进行

体能训练或是体能训练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直接参

与到激烈的篮球运动活动中,在长时间运动中运动员的身

体机能逐渐下降,稍不注意就导致身体机能损伤。与此同

时高校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内容雷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和身体机能制定针对性地训练计划,导致训练效果不

佳,体能训练也无法完成相应的课程需要。

2 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中机体损伤的预防作用

2.1 身体形态训练的预防作用

身体形态训练是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

学生的身体、体重,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保障学生

的身体素质能够很好地满足体育运动的要求。因此体育教

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身体形态训练,有效保障篮球运

动员的体重始终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

有效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关节灵活度并减少骨骼压力,进而

减少一些关节慢性损伤和关节劳损,使篮球运动员能够正

常地发挥出其运动体能 [5]。与此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体能

测试,如柔韧性测试、协调性测试等,通过运动员具体测

试表现与反馈,及时修正、完善身体体态训练方案,为每

一位运动员量身制定身体体态训练计划。比如,体育教师

可以带领运动员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形态训练,颈部和头

部可以做低头、摆头、转头等动作;肩部训练时可以采取

提肩、压肩、前后转肩等动作训练;手部和手臂训练可以

进行上下连续拍打;腿部训练可以训练跑跳动作。长期进

行这些体能训练,可以很好地塑造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减轻部分人员的体重,不断刺激运动员骨骼的骨化中心,

改善身体血液的循环情况,减少体内留存的多余脂肪,增

强肌肉的收缩功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2.2 耐力素质训练的预防作用

耐力素质训练是篮球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能

很好地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素

质,对于篮球运动取得优异成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般

将耐力素质训练分为专项耐力训练和一般耐力训练两种,

专项耐力训练主要是指运动员为获取胜利而激发自身身体

机能上限的一种方式,一般的耐力训练是指对运动员进行

各种长时间的体能训练,将其身体的各个部分组织和器官

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6]。再者,为了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

耐力素质训练,可以将趣味田径活动融入对应的训练活动

之中,如在专项训练中增设抛铅球、青蛙跳以及跨栏短跑

项目,在一般耐力训练中增设长跑、接力跑、投掷标枪等

活动,丰富训练活动内容的同时,有效地提升运动员耐力。

体育教师需要针对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奔跑、起跳、投篮

等动作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比如制定一个层次性的奔跑目

标,规定运动员在 10 分钟内奔跑 3 千米,然后不断地增加

到 30 分钟奔跑 12 千米;周二进行间歇奔跑、周四进行节

奏奔跑、周日进行长距离奔跑等耐力训练,以此有效避免

训练中造成损伤的危险;进行肌肉的耐力素质训练时,可

以进行“快脚训练”,不用将膝盖抬得很高,只需要抬得

快速,同时用力地摆动手臂,反复地进行 8 组训练,每组

训练之间进行短暂的休息;隔两天需要在柔软的场地上进

行单独跳、双足跳一级高抬腿训练,每个训练进行 5 分钟,

如此反复地进行 8 组训练,其间可以稍作休息,以此对运

动员进行耐力素质训练。通过耐力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

减轻运动员在篮球运动时受到的膝关节损伤、踝关节超重

负荷,有效地缓解膝盖的疼痛,胫腓骨疲劳等,进一步增

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避免篮球运动带来的损伤。

2.3 协调性和灵敏度训练的预防作用

对运动员进行协调性训练可以有效地将其身体的各个

部位、各种组织以及各种器官进行更好地协调和配合,进

而高效地完成一系列的篮球运动。进行灵敏度训练则可以

让运动员灵敏地感知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身体

的方位和转换身体动作,进而不断提高自身随机应变的能

力,因此,教师需要针对篮球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协

调性和灵敏度训练 [7]。比如可以进行单个动作系列的重复

训练:一只臂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划圆摆动;双脚并

拢手弯向上跳、向前跳和向后跳,之后再进行 180 度转向跳。

还可以进行动作组合式训练:立卧撑跳起转体 360 度、全

身波浪起、身体不协调动作组合训练(上右步的同时举左手、

上左步的同时举右手、右步后退左手叉腰、左步后退右手

叉腰)。在进行这些训练的时候需要加快速度,有效地进

行协调性、灵敏度和速度的体能训练,增强运动员上下肢

体的协调性及脑部中枢神经的灵敏度。良好的协调能力能

够有效管理和控制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的平衡,进而有效

防止篮球运动中造成的意外伤害。

2.4 柔韧素质训练的预防作用

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自

126 1 期

2024

第129页

身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完成各种高难度转球、

运球、投篮等动作。篮球运动员的关节柔韧度能够帮助其

完成更多更高的动作难度,还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运动员

各个关节的损伤。柔韧素质主要是指运动员各个关节活动

幅度的大小、胯关节肌腱、表面皮肤、肌韧带的收缩性强

弱等,较强的柔韧素质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更好地肌肉收

缩和伸展,减少和预防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 [8]。同时柔韧

素质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运动员的关节软骨灵活性,协调

身体各个部位,更好地预防篮球运动带来的损伤。学校在

进行柔韧素质训练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入一些如踢腿、

摆腿等具有较高动力性的动作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坐在瑜

伽垫上,双腿伸直并拢,前胸向膝盖靠拢,真实地感受到

拉伸感后停留 20 秒左右;横叉坐位,用两手在身体的前面

伏地,两腿分开到自身最大承受角度,但是慢慢地向地面

俯卧,真实地感受身体各个部分的拉伸感,反复进行训练。

这种动静结合的训练方式可以取得好的训练效果,让运动

员的肌肉可以有恢复的时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员在进行高校篮球运动中经常会

出现各种身体部位机体损伤,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时刻

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运动反应,及时发现运动员机体

的损伤,并及时调整和优化体能训练计划,进而有效地减

少和预防篮球运动造成的机体损伤。高校教师必须要充分

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

方案,充分发挥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才能有效

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文 / 刘波,田德林,张福生(昭通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

作者简介:刘波,男,云南永善人,昭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田德林,女,云南永善人,昭通学

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张福生,男,吉林双辽人,昭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慢性病的运动防治、体

育教育。

参考文献 :

[1] 罗魁 . 体能训练对预防高校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分析 [J]. 体育风尚 ,2020(4):18.

[2] 王凡 . 体能训练对预防高校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分析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5):184-185.

[3] 刘海龙 . 浅析体能训练对预防高校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 [J]. 农家参谋 ,2018(16):273-274.

[4] 于嘉 . 体能训练在预防高校篮球运动损伤中的价值探索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0(13):10+12.

[5] 殷勇 . 高校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对预防损伤的作用分析 [J]. 当代旅游 ,2018(9):200.

[6] 申小宝 . 体能训练对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 [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21(3):151-152+173.

[7] 王卫平 . 试析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预防中体能训练的作用 [J]. 体育风尚 ,2019(7):8+19.

[8] 杨鹏 . 高校篮球运动中进行体能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效果探析 [J]. 体育时空 ,2015(18):156.

(上接 124 页)

参考文献 :

[1] 赵岚 .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拳击与格斗 ,2023(3):12-14.

[2] 汪军锋 .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1(27):38-40.

[3] 黄秀风,汪巧琴 . 高校游泳教学中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研究 [J]. 青少年体育 ,2020(12):87-89.

体育•竞技 127

2024

第130页

任嘉懿

每个人都是不可代替的一束光

—— 专访全国射击总决赛冠军

文 / 杨莹莹

2024

128 1 期

第131页

时隔两个多月,任嘉懿回想起夺

金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2023 年 10

月 25 日,2023 年全国射击总决赛(步、

手枪项目)的决赛现场,陕西射击运

动员任嘉懿凭借稳定发挥,以十轮对

决 38 中、平亚运会决赛纪录的好成绩

夺得女子 25 米运动手枪金牌。本期《体

育世界》杂志走近这位年轻有为的射

击选手,聆听她与射击的故事。

初生小将,与射击结缘

2002 年,任嘉懿出生于西安。最开始接触

射击运动,源自她中学时期的一次偶然机会。

十五六岁时,她在学校接触到了射击,因为觉得

射击运动比较新颖和帅气,便逐渐开始产生兴趣。

那时的任嘉懿并不知道,这种源于好奇的兴趣,

将会成为她日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像“一

束光”照进了她的人生。

在接触射击没多久后,任嘉懿就站上了赛

场。2016 年的西安市射击锦标赛,是她参加的

第一场大规模赛事。虽然当时的细节记忆已有些

许模糊,但第一次比赛的感受依旧清晰:“第一

次站上赛场,好像是应了那句‘初生牛犊不怕

虎’,反而比现在参加比赛更加松弛,紧张情绪

没有现在那么强烈。也是因为当时拿到了比较好

的名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开始热爱射击

这项运动。”从那之后,每一次的瞄准和扣动扳

机,都会让她收获独一无二的成就感。

2018 年 8 月,任嘉懿拿下陕西省省运会冠

军,顺利从西安市队进入陕西省队训练。射击对

她来说,不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运动,而逐渐变

成对自我挑战的过程和一份长期奋斗的事业。她

在射击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也在射击靶场上找

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

专注训练,逆风而上

运动员的训练日常总是辛苦、枯燥的。除

了每天固定 6 小时的射击训练外,射击运动员还

要进行体能训练。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射击比

赛中运动员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为什么要

如此重视体能训练?任嘉懿告诉我们,其实良好

的体能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进行冷静判断的基础,对于射击项目更是如此。

2024

人物专访 129

第132页

持枪手的任何一丝微小波动,对于比赛结果

的影响都很大,是真正的“失之毫厘,谬以

千里”。

在最开始进行训练时,任嘉懿也有一段

不习惯的“磨合期”。在 25 米运动手枪项目

中,需要单手并长时间持枪,枪的重量达两斤,

因此手臂力量的训练十分重要。任嘉懿现在

还能想到刚开始接触射击运动时,边哭边做

俯卧撑的情景。“练好射击就像要做好生活

中的事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怕失败

的心,和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的韧性。”

今年,任嘉懿参加了三次全国性的射击

大赛,前两次都未进入决赛,但她并没有因

此失去信心,而是越挫越勇,坚信自己终能

站在最高领奖台。在此次全国射击总决赛上,

任嘉懿不仅首次进入了决赛,还高水平发挥

拿下了冠军。正是因为任嘉懿的坚持和努力,

才换来了这枚宝贵的金牌。“这也得感谢平

时训练里教练们对我的高标准严要求,还记

得卢教练常说,训练不止在训练场上,更是

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意志品质的磨炼。”任嘉

懿说道。

荣耀之余,心怀感恩

问及此次比赛夺冠时的心情时,任嘉懿说:“这个

比赛也是我参加过规模比较大的赛事,能拿到这么好的

成绩也比较惊喜,算是对我这么久射击生涯的一份肯定,

未来我也会激励自己做到更好。”

这是任嘉懿第一次参加全国射击总决赛。上半场,

她因发挥一般,开始紧张起来。“在打下半场之前,王

倩教练一直在默默地鼓励我,跟我说了好多可以激励到

我的话,才让我后半场静下心来好好专注于自己的每一

发射击。”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她放空大脑,抛却一切

情绪,只想着当前这一发怎么去打,如果说这发打出去

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下一发该怎么去调整自己,弥补上

一发的失误。带着这样的决心,任嘉懿在下半场稳扎稳

打地逆转局势,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在面对众人的祝贺时,任嘉懿最感谢的就是一路陪

她走来的教练和队友。“像我的启蒙教练黄彦华教练,

2024

130 1 期

第133页

还有到省队以后遇到的卢刚教练、张虹教练和王倩教

练。特别要感谢的是张虹教练,从市队到省队,这一

路都是她一直陪伴着我、鼓励着我,在我状态不好的

时候,也是他告诉我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获得成功,感

谢张教练让我变得越来越好。”

教练们对她的殷切期望、家人们对她的支持鼓励

和队友们的相互扶持,让任嘉懿在数年如一日的射击

训练中坚持不懈,在逆境中鼓足信心,带着身边人的

美好祝愿,继续勇敢前行。

展望未来,直挂云帆

“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一束光”是任嘉懿最喜

欢的一句话,就像黄彦华教练对她说过的: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被问及射击运动给她带来的最大

收获时,任嘉懿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最大的收获就

是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让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

和擅长的事物,只要坚持,定会有所回报。”

如今,作为西安体育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平衡

学业与训练至关重要。任嘉懿坦言:“这挺难的,因

为你需要在不同的领域都尽力做到最好。当我在训练

场上时,我全心投入于射击;而在课堂上,我则专注

于学习。”她认为,虽然两者看似相互独立,但实际

上是相辅相成的,训练中学到的东西可以帮助她更好

地理解大学课程,而大学课程的学习则能够提升她在

射击上的理论知识。

任嘉懿谈到,她的偶像是陕西省射击运动管理中

心的郭文珺主任。郭文珺是中国女子射击队运动队

名将,曾蝉联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女子 10 米

气手枪金牌。“这么多年来,郭主任一直坚持自己

的梦想,她身上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引领着她拿

下多个冠军,我觉得我要向她学习。”任嘉懿对偶

像的崇拜溢于言表,羞涩的笑容中,有着坚毅的眼

神。

在谈到未来时,任嘉懿充满了憧憬和决心。她

表示,希望能在新的一年专注训练,为全国大赛打

好基础,未来的目标是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不仅

要为省争光,也要为国争荣。“我知道这是一条不

容易的路,但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在训练之余,

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多地去体验生活,去了解这个

世界。21 岁的任嘉懿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期待她

在射击场上继续闪耀光芒!

(来源 / 本刊编辑部)

2024

人物专访 131

第134页

林敏:

滑板+徒步近1.5万公里,

打卡中国大陆三大极点

林敏自幼儿园开始接触滑板,其后,一发不可收拾。凭借滑板 + 徒步,走

过中国大陆最东、最北和最西端。2011 年,他用 157 天,从福州走到拉萨;

2013 年,他用 144 天,从福州走到漠河。今年,他从西藏拉萨到新疆乌恰,用

38 天,穿行 3 千公里。

途中,有多位淳朴村民给他塞钱,还有好心人捎他一程。与路上的美景相比,

他更在意人与人间神奇的相遇和缘分,交换彼此的故事,成为他热衷的乐趣。

文 / 中国探险协会

132 1 期

2024

第135页

去户外旅行,大多数人会选择徒步、骑行或自驾。但

也有人竟另辟蹊径,踩着滑板,以滑板 + 徒步的方式,从

西藏拉萨一路行至新疆乌恰,历时 38 天,行程 3 000 公里。

他就是林敏—— 一位滑板拥趸和探险玩家。谈及选择滑板远

行的原因,林敏提到两点:一是他的朋友曾在 2008 年,用

80 天,从福州滑到北京,给予他很大的启发。再一是他从

幼儿园时代就与滑板结下不解之缘。

“很多人看到后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选择滑板这么

累的方式?”林敏说:“滑板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

最喜欢的一项运动。所以,它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我的交通

工具?”12 年来,他滑板徒步近 1.5 万公里,位于中国大

陆最西端的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成为他打卡的第

三个极点。2011 年 4 月 1 日至 9 月 5 日,他用 157 天,从

福州滑到拉萨。2013 年 4 月 22 日至 9 月 13 日,他用 144

天,从福州分别滑到中国大陆最东端——黑龙江抚远市的黑

瞎子岛,以及中国大陆最北端黑龙江漠河市的北极村。如

今,仅剩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的南

极村,尚未打卡。林敏表示,他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期

间完成打卡。

2011 年从福州滑到拉萨

打卡中国大陆四个极点的想法,始于 2011 年。那一年

的 4 月 1 日,林敏正式开启第一次滑板旅行——从福州到拉

萨。本来,他情绪高昂,相当亢奋。但正应了那句俗语,

万事开头难。刚出发不到一小时,他就险些打起“退堂鼓”。

当时,他滑到一段新施工的道路,路面有许多碎石头。尽

管小心翼翼,还是摔了跤。他本能地用手肘撑地,导致一

粒小石子卡进他的手肘里。忍痛将石头抠出,血随之喷射

而出。林敏顿时慌了,在原地坐了五六分钟,整个人都懵了。

“当时我在想,刚出发就遇到这样的事,未来还会遇

到什么呢?”林敏说,“要不,干脆别去了,直接回家?”

随着血基本止住,林敏也调整好心态,不再犹豫。

“第一次出发,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吧?”,林

敏卸下约 30 公斤的背包,他拿出急救包,给自己进行简单

包扎,然后继续上路。这是他滑板旅行生涯中首次产生放

弃的念头,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在前进途中,碰到

较陡的上坡路段或路面实在不好的情况,林敏会放弃滑行,

选择徒步。因此,他的旅行以滑板为主,以徒步为辅。

滑着滑着,林敏幸运地在路上遇到两位志同道合的朋

友,三人决定结伴而行。他们走的是滇藏线,一边滑,一

边随意交谈、交流。很快,一个有趣的策划逐渐成型——打

卡中国大陆四大极点。原本到拉萨后,他们可以沿新藏线

去乌恰先完成中国大陆最西端斯姆哈纳村的打卡。无奈林

敏没那么多空闲时间,钱包也即将见底,只能放弃。

重启打卡中国大陆最西端计划

2013 年,他从福州启程,完成打卡中国大陆最东端——

黑龙江抚远市的黑瞎子岛和最北端——黑龙江漠河市的北极

村。但“打卡中国大陆最西端 \" 的计划,却一搁置就是 12 年。

他原本计划约上第一次旅行时结识的两位朋友,完成这场

运动与健康 133

2024

第136页

“十年之约”,一起滑行到乌恰。但新冠疫情来了,计划

再次搁浅。直到今年(2023 年)9 月 21 日,林敏终于将计

划付诸行动。

可惜的是,因生活羁绊,那两位朋友未能随行。而且,

这一次,他没有从福州出发,而是从拉萨直奔乌恰,等于

在接续 12 年前的路线。出发后,林敏的心态相当放松。用

他的话说:“就是一种旅游的心态。”而 12 年前的他则像

一个愣头青,总想用力证明自己“可以”。当然,他的确

做到了,也证明了自己。但这一次的旅行,他想用更放松

的心态去应对路上的一切——比如,并不介意去搭顺风车。

“反正就是各种玩,搭车又怎么样呢?”林敏说。从

拉萨到乌恰,一共 3 000 公里。林敏原计划用 60 天走完,

但最终只用了 38 天。路上的每一天,林敏都会用视频记录,

但他不喜欢刻意为之。“我不太喜欢把一些装备拿出来,

放在那里,拍完再回头去拿。”林敏说,“我过去了,就

是过去了,不想再回头。而且背包也比较重,我不想浪费

这个体力来回折腾自己。”所以,争议也随之而来。一些

人质疑道:“是真的在滑吗?为什么没有人和滑板同框的

画面?”对此,林敏的回应很直接:“我其实不是想拍出

来给人家看。我觉得开心就好了,我自己省事了就行——因

为这个路是我走的,不是你走的。”

“对我来讲,我是用滑板滑了就可以,我不在乎他们

怎么想。因为你再怎么讲,大家都会有很多的话要讲、会

有很多的想法。比如,你是不是有车队什么的。如果去在

乎这些的话,我觉得我就没必要走了,还不如在家里待着。”

其实,对林敏来说,拍视频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

给家人和朋友看,算是报平安;一是给自己的旅行留下记录,

供以后回忆、翻看。与少数人的质疑相比,更多的网友则

是好奇:脱离了正常的运动场景,用滑板在新藏线上滑行,

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整个人感到很放松,空间感

也很广阔——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那种。”林敏说:“然后,

我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因为所处的空间太大了。”

淳朴藏民屡屡给他塞钱

从拉萨到乌恰,林敏一直很随性,虽计划每天滑 50 公

里,但也不强求,可能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于是,最

多的一天滑了 70 公里。像很多人一样,他也会被壮美的雪

山所震撼,但更多时候,他对沿途的风景并没那么在意。

他更感兴趣的是沿途遇到的人。“路上遇到愿意帮助你的人,

你可以跟他们聊天,交换彼此的故事。”林敏说。最让林

敏印象深刻的还是淳朴的藏民。有一天,他正在路上滑行。

一位藏族大爷,开着三轮车停在路边,喊他过去。一开始,

林敏以为大爷需要帮忙,就过去问:“有什么事吗?需要

我帮忙吗?”然而,大爷可能不会普通话,一直在说藏语。

正在他迷惑之际,大爷从包里掏出 50 块钱,硬要塞给他。

那一刻,林敏直接懵了:“这是要干嘛?”然后,他很快

就回过神来,大爷可能是想帮他,让他去买点吃喝的东西。

“我觉得这很震撼。因为他不会询问你太多,他只是

真心想帮助你。”林敏说,“他的目的也明确,我就帮你,

这个钱就给你。这是一种很朴实的助人为乐。”但林敏没

要大爷的钱。到了下一个村庄,他在路边吃午饭。一位老

奶奶看到他,便过来找他聊天。老奶奶会讲普通话,林敏

自然打开了话匣子,跟她聊了很多。随后,又过来两位老

奶奶,她们从第一位奶奶那里知道了林敏的事。跟那位大

爷一样,这两位老奶奶也开始掏钱,想塞给林敏。“她们

可能觉得钱是能帮到我的最直接方式。”林敏说,“这是

我觉得她们特别淳朴的地方,这让我蛮感触的。”“我倒

没有很在意沿途的风景,我觉得人才是我更关注的点”在

他看来,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机缘。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缘分,我觉得很神奇。”林敏说:

“因为,我如果不走这一条路,而且,我如果不是选择今

年走这条路,我肯定不会遇到他们,我也不会遇到这趟路

上所有的人。所以,应该刚好是时间对上了,然后又对上

这个事情——这是我觉得很神奇的地方。”

转山冈仁波齐 + 闲逛喀什古城

正因为对沿途风景没那么在意,所以,整趟旅程下来,

林敏几乎一直在赶路,很多地方都是匆匆而过,包括珠峰

134 1 期

2024

第137页

大本营。除了珠峰大本营,他还曾徒步去冈仁波齐转山。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乃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印

度传统宗教之一的耆那教,共同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尽管个人体会不到神奇的宗教感,但林敏还是被神山和圣

湖打动,沉浸在为大自然的神奇而叹服中。

林敏说:“我感觉很震撼,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

而藏民的虔诚,更让他震撼。在天还没亮的情况下,藏民

们甚至都不带手电筒,摸黑走。要知道,转山的路,不仅

不太宽,还没有护栏。普通人如果摸着黑走,一不小心走歪,

就可能掉下去。而那些藏民,好似自带“导航”一样。林敏说:

“如果把手电筒关掉,我感觉自己都瞎了。”在当日的自

拍视频中,林敏拿着手电筒,照到一位女性藏民。不管有

没有光,她似乎丝毫不受影响,始终坚定地往前走。“可

能是他们已经在这里转了成百上千次,沿途已经非常熟悉,

都成了肌肉记忆。”林敏说,“这种虔诚,让我觉得特别震撼。”

不过,林敏真正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

古城。去乌恰的路上途经,他在喀什古城待了两天。返回

的路上,又待了几天。喀什古城历史悠久、风情独特,是

古丝绸之路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

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

的美誉。“那里的建筑,很像中东地区的城堡。”林敏说,

“而且,当地居民也确实还都住在里面,这让我觉得保留

得特别好。”喀什古城虽然有很多游客,但无论古城的氛

围还是游客,皆体现出“悠闲”二字。这种悠闲,恰好契

合他本次旅行的心态,更折射出他个人的气质。抵达中国

大陆最西端后,林敏在终点扎了个帐篷,悠闲地泡茶、喝茶,

给自己这趟旅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是一种仪式感吧。”

林敏说,“喝茶的同时,看看月亮,看看日出和日落,哪

怕外面吹了一晚的大风,也还是觉得开心。”

滑板是他人生最好的注解

在喀什古城,林敏体会到的是悠闲;在喀什叶城,他

却经历了一次颇为有趣的偶遇。当时,他正在叶城闲逛,

走到一个小巷子,看到一个小孩正在玩滑板。一看到滑板,

林敏就来了劲,忍不住上前跟小孩子搭话,顺便还给上了

一堂关于滑板技巧的课。如果不是小孩子妈妈急着出门,

他可能还会花更多时间教这个小孩。“可能是职业病犯了。”

林敏说,“看到小朋友玩滑板,我就想教两下。”滑板早

已是林敏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像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

液里的东西。

说起林敏与滑板的缘分,要追溯到他幼儿园时代。那时,

隔壁邻居家有一块滑板,他曾坐在上面滑,把它当成推车

一样地玩。后来,父亲给他弄来一块与邻居家一模一样的

滑板,他便开始拿着它到外面去滑。从自学、自研,到与

人交流,再到持续练习,林敏慢慢成为滑板高手。不仅如此,

他还将个人爱好也带到工作当中,并成为一名手工艺者——

将回收的滑板重新发挥作用,制作成摆件、花盆、项链等

日常物品、手工艺品。“这是一个重新打造的过程。”“其实,

很早的时候我就想过,滑板能变成什么东西?它能不能变

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直有关联的东西。”林敏说,“我后

来看到国外的一个艺术家,用滑板做了非常多的东西,然后,

我就从他那里得到启发,开始做这些东西。”——摆件、花盆、

项链、耳环、戒指或钥匙扣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形式。

2017 年,林敏开了一家滑板店,既售卖滑板,也教小朋友

滑板。当时,店铺的面积只有 26 平。2021 年圣诞节,他开

了新店铺,面积达 1 000 平。

回看这一切,林敏的人生,始终都围绕两个字——滑板。

不过,从拉萨滑到乌恰之后,他已决定不再进行长途的滑

板旅行。当然,这不代表他会放弃打卡中国大陆最南端的

南极村。“体力跟不上了。而且,这种长途的过度运动,

可能会给我的膝盖造成严重损伤,导致我以后都没法玩滑

板了。”林敏说,“短途的话,会比较好一点——不仅心态

放松,身体也会更轻松一点。”

“因为,我还想继续玩滑板。我想,这辈子都能玩滑板。”

运动与健康 135

2024

第138页

科学冬泳怎么游?

这些知识要知道

文/本刊编辑综合组稿

随着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喜欢冬泳的人们已经作好了在寒冷的大海、湖泊里畅游

的准备。冬泳有着“血管体操”之称,是具有全面健身价值的冷水锻炼。近年来,冬

泳运动在我国逐渐发展,掀起冬季体育健身的热潮,许多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参与其中,

同时也吸引了一些跃跃欲试的人投入到冰天雪地的运动中来。那么,冬泳爱好者要注

意一些什么问题,以确保自己在冬泳中真正受益呢?

冬泳运动益处多

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

冬泳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回流,改善心脏供血情况。

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冬泳时,冷水的刺激可以使外周血管关闭,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

供应增加,促进氧气及时输送到脑细胞,改善神经系统的疲劳。

促进代谢:冬泳锻炼能增加机体能量代谢,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

增强免疫力:冬泳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改善心理健康:冬泳能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冬泳时间要选好

由于冬季天寒,每次冬泳的时间宜相对固定,最好选择上午 10 时至下午 3 时,

136 1 期

2024

第139页

以中午游泳为最适宜。此时日光充足,气温相

对偏高。同时,忙碌的上班族利用午间休息时

间进行冬泳也比较方便。但注意饭后冬泳活

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影响消化。通常而言,

14 摄氏度水温以下为冬泳,一般可游 14 分钟

左右。水温每降低 1 摄氏度应同步减少 1 分钟

冬泳时间。

冬泳运动要注意

评估身体状况:在冬泳前,应该评估自己的

身体状况,确保没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

严重疾病,避免因冬泳引起意外。

热身准备:在开始冬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

准备,比如进行一些全身性的运动,如快走、

慢跑、跳跃等,以增加身体的温度和血液循环。

逐渐适应:冬泳的初始水温不宜过低,应该

逐渐适应,从温暖的水域开始,逐渐降低水温,

以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

避免剧烈运动:在冬泳过程中,应该避免剧

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引起身体不适。

注意保暖:在冬泳后,应该注意保暖,尽快

将身体擦干,穿上保暖的衣服,以避免感冒和

其他不良影响。

遵守规定:在进行冬泳时,应该遵守相关的

规定和安全提示,确保游泳过程的安全。

虽然冬泳运动有诸多益处,但是由

于冬泳是在极其寒冷的特殊条件下的健

身锻炼,所以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条

件要求相对较高,提醒大家在凛凛冬日

科学冬泳,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

适时体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

而行,确保自身的安全。

(来源 / 本刊编辑部)

运动与健康 137

2024

第140页

在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下,高中体育教育不仅关乎学

生的体育技能培养,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并养成健

康的生活方式。学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其终身幸福和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体

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以适应当今健康意识不断

增强的社会环境。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师的积极作用

以及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推动学生在全民健身浪潮中更

加积极地参与和享受健康生活。

1 身体教育课程设计

1.1 课程内容的优化

课程内容的优化是确保学生接受全面身体教育的关键。

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往往侧重于竞技和体能训练,应更广

泛地包括健身知识、体育文化、运动心理等多个方面。通

过扩展课程内容,学生将更全面地认识到身体健康的多维

性。此外,课程内容的更新也非常关键。随着健康科学的

不断发展,需要确保课程内容反映最新的健康建议和研究

成果 [1]。例如,介绍最新的锻炼方法、营养知识和生活方

式建议,以确保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健身指导。

1.2 多样性的活动选择

多样性的活动选择有助于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每

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体育教育课程应包括

各种不同的运动和活动,如篮球、足球、游泳、瑜伽、登

山等,以满足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求。此外,多

样性的活动还有助于防止学生对体育教育失去兴趣。通过

定期改变运动项目,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参与

和学习动力 [2]。

1.3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体育教育中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增加

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其中,游戏化教育和竞赛是极具吸

引力的方法之一。通过将体育活动变成富有趣味性和挑战

性的游戏或竞赛,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动力,

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此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

主选择权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参与课程

设计和活动规划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选

择 [3]。这种主动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投入感,还使他们

感到更有掌控力和责任感,从而更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

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际案例、体育明星和成功事迹来激

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

求卓越的动力。

1.4 健康知识的融入

健康知识融入对体育教育课程优化至关重要。学生应

全民健身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中

学生健身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和推广,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系列策略,

旨在帮助教师和学校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通过优化身体教育课程设计,包括内容的优化、多样性的

活动选择、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健康知识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对健身的认知和兴趣;其次,教师在其中扮演

关键角色,不仅要成为健身的榜样,还要指导与激励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其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家庭与社会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包括家庭支持、社会资源的整合、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以及健康教育的

普及。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全民健身;高中体育教学;学生健身意识

前言

关键词

138 1 期

2024

第141页

该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包括营养知识、休息和睡眠的重要性、

运动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健康知

识的融入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运动和健康之间的密切联

系。通过积极参与运动,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

自身生活质量并降低患病风险。

2 教师角色

2.1 健身榜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地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并

将其展示给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还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注重健康,可以定期参加

各类体育活动,如晨间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以示范

积极锻炼的态度;其次,教师还应该关注饮食习惯,选择

健康的食物,保持适当的体重,以便与学生分享正确的饮

食观念;再次,教师可以在健康方面与学生建立亲密的联系,

分享自己的锻炼计划和生活方式,可以向学生分享自己每

天的锻炼成就、健康目标以及克服挑战的经验,分享亲身

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追

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加

体育活动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或户外徒步活动。教师可

以通过亲自参与和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为学生提供

锻炼和娱乐的机会。这种合作性的体育活动可以拉近师生

关系,增强学生对健身的兴趣。

2.2 指导与激励

教师在体育教育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

的指导者和激励者。他们应该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确保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技巧。通过个人指导

和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表现。此外,

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克服挑战,树立健身目标,并相信自己

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积极的鼓励和认可能提高学生的自信

心,鼓舞他们在体育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2.3 个性化关注

个性化关注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健身意识方面不可或缺

的要素,它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差异,确保他们

能获得最有效的支持和指导。首先,教师应该建立与每位

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定期的个别会谈来了解学

生的体育兴趣和目标,提供机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疑虑和

问题 [4]。通过建立开放和信任的沟通渠道,教师能更好地

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支持。也

可通过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进步,使教师可以

了解每个学生的强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学生设计针对性

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体能水平并实现他们的健身目

标;同时,教师还可以跟踪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在体育

领域不断取得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记录学

生的体育活动历史,包括参与的项目、成绩、运动习惯等。

通过对学生的进度进行跟踪发现潜在问题,如缺乏锻炼的

连续性或运动技能的不平衡发展,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纠正

这些问题。这种个性化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关心,鼓励他

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2.4 鼓励自主学习

教师的角色还包括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除了传授

知识和技能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

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制定健身计划、设定个人目标,

并学会自我评估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有责任感,

能在没有教师直接监督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健身活动。这不

仅有助于学生持续关注健康,还培养了他们终身学习和自

我管理的重要技能。

3 家庭与社会的合作

3.1 家庭支持

在培养学生健身意识方面,家庭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首先,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健身榜样。当父母积

极参与体育活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向孩子传

递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此外,父母还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

参与孩子的体育比赛、锻炼活动等,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

传递信心和勇气。当父母表达出对孩子在体育方面的兴趣

和进步的关注时,孩子们会更有动力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2 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宝贵补充,它们扩展了学

生在体育领域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体验。首先,体育俱

乐部是一个多样化的运动体验平台。与学校的体育课程相

比,体育俱乐部通常拥有更广泛的项目选择,例如足球、

篮球、游泳、网球、田径等。学校通过与体育俱乐部合作,

可以让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项目,满足个性化的兴趣和需

求。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特定项目上发展技能,还可以鼓

励他们尝试新的运动,培养广泛的体育兴趣。其次,健身

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锻炼设备和专业的健身环境。这

运动与健康 139

2024

第142页

种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安全、设备齐全的场所进行锻炼,有

助于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学生受益于健身中心专业教练

的指导,了解正确的锻炼技巧和计划,不仅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锻炼效果,还能够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健身活动。

此外,专业教练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

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体育指导。

与专业教练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技能水平,深

入了解运动规则和战术,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专业教

练还可以充当激励型的导师角色,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参

与竞赛和锻炼。同时,社会资源丰富了学生参与体育比赛

和锻炼的场地选择。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有限,但社会

资源能提供更多的比赛场地和锻炼设施,如室内体育馆、

游泳池、田径场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比赛、锻炼

和表现自己的技能。多样性的场地选择有助于学生更全面

地发展体育兴趣和技能。

3.3 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学校与地方政府、体育组织和健康机构的紧密联系对

于确保学生享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至关重要。这种合作可

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资金支持、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体育赛事的组织等。这种合作不仅能提供更多体育资源和

机会,还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健身计划和政策,以满足学

生的体育需求。通过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学生能更广泛地

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培养健康的生

活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社交技能。此外,社会合作还

可以促进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增加社会对学生体育活

动的支持,包括家长、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

3.4 健康教育普及

学校应该积极普及健康教育,将健康知识融入课程中,

包括健康饮食、运动知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

课堂教育、健康教育课程和健康宣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

如何维持健康生活方式。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合作,

邀请健康专家和医生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健康咨询和培训。

通过健康教育的普及,学生和家庭能够更好地理解健康的

重要性,从而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全民健身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

学生健身意识的策略,强调学校与社会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教育体验,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

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他

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期望各方能积极合作,共同为学生的

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文 / 杨晨(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甘肃靖远 730699)

作者简介:杨晨,男,甘肃靖远人,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

[1] 杜文一 . 新课标下西安市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D]. 西安:西安体育学院 ,2023.

[2] 武雯雯 .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 [J]. 拳击与格斗 ,2023(6):57-59.

[3] 刘贵群 .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5(11):116-117.

[4] 罗前龙 . 我的高中体育教学观 [J]. 新课程 ( 下 ),2011(11):103.

140 1 期

2024

第143页

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意思是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一种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间歇交替

的训练方式,主要用来练习心肺功能、冲击速度,其特点在

于短时间内运动强度较大,每次都要达到或至少接近最大

的运动能力,并且可以通过间歇期间的低强度运动来避免

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相对于长时间的有氧运动,HIIT

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并完成训练。MICT(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是指中等强度持续训练,这

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训练方式,

通常持续 30 ~ 60 分钟,通过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运动来

增强心肺适能和有氧氧化能力。MICT 的好处对长期的血糖

控制有更加稳定、明显的效果。并且已有多项权威实验表明,

以跑步为代表的 MICT 除了能让身体释放出内啡肽和脑啡肽,

还可以释放一种内源性大麻素,有助于调节疼痛感、情绪、

食欲、记忆力和生殖力。因此在改善身体长期代谢水平方面,

中等强度连续运动有着很高的价值。

代谢组学研究表明,代谢产物堆积是引起肥胖的重要

诱因 [1]。由于机体能量代谢处于超平衡状态时,机体能量

摄入大于机体消耗量所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分布异常是

形成机体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证实,肥胖是多种

炎症因子诱导产生的一种反应状态,而慢性炎症则是引起

机体产生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2]。近年来,人们比较常用

的减肥方法是通过饮食控制和中等强度 HIIT 相结合来控制

体重。但是研究表明,HIIT 对血糖控制能力的提升会在运

动后 24 小时下降到原有水平,如果运动者一周进行 HIIT

的次数超过三次,过大的训练强度可能会增加体内炎症的

产生,对于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都不利。HIIT 在改善有氧

健康和心血管健康方面更加有效,而 MICT 在长期血糖控制

方面更好。短时高强度提高当下健康,中等强度建立长期

健康。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运动科学博士肯基·多马

通过对比实验和跟踪研究发现,HIIT 和 MICT 结合,不仅

可以加强骨骼硬度、提高关节稳定性,还可以通过增加瘦

体重(肌肉体积)、减少体脂来改变身体成分,从而加快

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身体的机能。通过研究与实验表明

HIIT 和 MICT 结合在一起才是对身体健康最好的运动方式。

现如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

病率在大学生群体日渐增高,由于大学生长期摄入高热量、

高油脂食物,且“快餐文化”和饮食结构单一化导致大学

HIIT结合MICT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

及血压、血脂的影响

本文探讨 HIIT 结合 MIC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血压、血脂的

影响。选取 30 名肥胖大学生进行 10 周的 HIIT 结合 MICT 干预,每周 3 次,每次 10 组 MICT,高强度

为 75% ~ 80% 心率储备(HRR)持续时间 1min,间歇强度为 50% ~ 60%HRR 持续 1min,HIIT 强度为

60%HRR 持续 5min,无间歇;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测试血压、血脂和身体成分指标。将完成 HIIT 干预方

案的 30 名受试者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受试者 BMI、体脂 %、腰臀比、舒张压(DBP)、收缩压(SBP)、

低密度脂蛋白(LDL)、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值均显著下降,身体骨骼肌质量、高密度脂蛋

白(HDL)显著上升。结果说明 10 周 HIIT 结合 HIIT 干预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血压、血脂有明显改善作

用,有效地改善了受试者的健康水平。

HIIT;MICT;身体成分;大学生体质

前言

关键词

运动与健康 141

2024

第144页

生肥胖率逐年增高。如何通过“管住嘴、迈开腿”来降低

肥胖率及提升大学生群体健康质量具有重要现实研究意义。

关于 HIIT 在短时间内消耗能量较大的研究已经开展较多,

但在肥胖大学生中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发现,HIIT 训练

对肥胖人群的 BMI 和高血压有改善作用 [3]。但关于 HIIT 结

合 MICT 对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其诸多

代谢通路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以肥胖大学生

为研究对象,通过 HIIT 结合 MICT 的干预研究,探讨其对

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高血压、血脂代谢的影响,为其选

择适宜的减肥方法提供更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与分组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中国参考标准进行

肥胖筛查和体重指数分类,经过 BMI 指标筛选,选取符合

肥胖标准的福建省某高校大学生 30 名作为本次试验的受试

者,男女比例 1:1,各 15 名,平均年龄为 20.3±1.6 岁,

按照体重指数 BMI= 体质量(kg)/ 身高(m),选取 BMI:

27 ~ 29.9,男性大学生体脂率> 25%,女性大学生体脂率

> 33%。筛选标准为:(1)排外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

严重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

近两个月内体重基本稳定;(3)平时运动无规律或少动 ;

(4)同其本人和父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身体成分指标测定

要求学生清晨空腹、穿轻薄衣服、光脚称重。测试仪

器统一用 HCS-200RT 型体重秤进行测量,以 kg 为计量单位,

误差不超过 0.01kg。身高使用立柱式身高计测定,腰围、

臀围使用软皮尺,以 cm 为计量单位,误差不超过 0.01cm。

身体成分测量使用 Inbody3.0 人体成分分析仪,测试完成

后记录下 BMI 值、体脂率(%)、骨骼肌量、腰臀百分比结果。

1.3 血压和脂代谢指标测定

运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采集血液和测量

血压。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江苏鱼跃医疗设备公司制

造),在受试者安静状态下超过 5min 后测试右上臂肱动

脉血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连续测试 3 次,每次间隔

1min,取后 2 次血压平均值。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5ml,静置

15~ 30min后,3000rpm/min4℃离心 10分钟后取血清,-80℃

保存,用日立 HITECH 727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低密度脂

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进行检测。

1.4 运动方案

运动方案采用 10 周的跑步机跑台训练,每周运动 3 次。

运动前先进行 15min 的准备活动,心率控制在 100 ~ 120

次 /min;高强度间歇运动,每次 10 组间歇训练,高强度为

75% ~ 80%HRR 持续时间 1min/ 组,间歇强度为 50% ~ 60%HRR

持续 1min/ 组,HIIT 强度为 60%HRR 持续 5min/ 组 [3,4]。每次

干预运动后进行 5 ~ 10min 的拉伸放松活动。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 和 Excel201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运动干预前后结果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运动干预前后受试者身体成分指标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HIIT 结合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后,受试

者体重、BMI、体脂 %、腰臀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

(71.32±0.76—75.23±0.12;24.22±1.33—27.46±1.49;

31.26±2.52—35.14±2.23;0.81±0.21—0.84±0.32;

P < 0.05);与干预前相比,腰围和体脂率明显下降,差

异 具有显著性(81.33±2.24—88.19±2.31;31.26±2.52—

35.14±2.23,P < 0.05)与干预前相比,骨骼肌质量明显增

加(22.3±1.22—19.5±1.17;P < 0.05,表 1)。

表 1 运动干预前后身体成分指标分析

HIIT 结合 MICT 组(n=30)

干预前 干预后 P

体重(kg) 75.23±0.12 71.32±0.76* 0.05

腰围(cm) 88.19±2.31 81.33±2.24* 0.05

臀围(kg) 105.13±3.12 99.32±2.86* 0.05

BMI(kg/m2) 27.46±1.49 24.22±1.33* 0.05

体脂率(%) 35.14±2.23 31.26±2.52* 0.05

腰臀比 0.84±0.32 0.81±0.21* 0.05

骨骼肌质(kg) 19.5±1.17 22.3±1.22* 0.05

注:*P < 0.05 与干预前相比

2.2 运动干预前后受试者血压、血脂指标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HIIT 结合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后,受试

者 SBP、DBP 明显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131.72±5.33—

142.13±4.15;80.22±3.50—92.13±3.04;P < 0.05);受试

者 LDL 明显降低(2.09±0.27—2.62±0.33;P < 0.05);受

142 1 期

2024

第145页

试者 HDL 明显上升(1.77±0.71—1.39±0.42;P < 0.05);受

试者 TG、TC 明显下降(0.87±0.33—1.01±0.20;3.82±0.53—

4.22±0.74;P < 0.05,表 2)。

表 2 运动干预前后血压、脂代谢指标分析

HIIT 结合 MICT 组(n=30)

干预前 干预后 P

SBP(mmHg) 142.13±4.15 131.72±5.33* 0.05

DBP(mmHg) 92.13±3.04 80.22±3.50* 0.05

LDL(mmol/l) 2.62±0.33 2.09±0.27* 0.05

HDL(mmol/l) 1.39±0.42 1.77±0.71* 0.05

TG(mmol/l) 1.01±0.20 0.87±0.33* 0.05

TC(mmol/l) 4.22±0.74 3.82±0.53* 0.05

注:*P < 0.05 与干预前相比

3 讨论

3.1HIIT 结合 MICT 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科学和合理的运动能有效的降低体脂率,改善身体成

分。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研究表明,HIIT减肥效果明显,

选取该方式减肥的人群数量在增加 [4]。有关 HIIT 对肥胖者

的干预研究已证实:长时间中低强度 HIIT 能达到较好的减

肥效果。研究表明,HIIT 能有效刺激脂肪消耗,加速减肥。

相比较单纯中低强度 HIIT 减脂效果更明显 [5]。本研究表明,

相比干预前,HIIT 结合 MICT 对受试者 BMI 值、体脂百分比、

腰臀比均有明显降低,有效提高受试者骨骼肌质量含量,

进一步验证了 HIIT 结合 MICT 可以有效达到减肥效果。

3.2HIIT 结合 MICT 对肥胖大学生血脂的影响

研究表明,长时间 HIIT 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中 LDL、

TG、TC 和 SBP、DBP 水平,升高 HDL 含量 [6]。有学者指出,

每周超过 2 小时的 HIIT,血清中 HDL 含量才会发生变化,

SBP、DBP 有下降现象,而单次 HIIT 运动时间达到 20min 后,

血清 HDL 也能达到前者的效果,且 SBP、DBP 下降明显 [7]。

本研究结果显示,HIIT 结合 MICT 干预后血脂各项指标发

生明显变化,且用时较单纯的 HIIT 效果更佳且耗时较短,

HIIT 结合 MICT 可以改善肥胖机体血脂、血压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HIIT 结合 MICT 对改善肥胖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良好

的促进作用。HIIT 结合 MICT 可以减少肥胖大学生 BMI 值、

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提高骨骼肌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

的发病风险。但是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肥胖学生

大学生个体要区别对待,合理选取锻炼方式和方法。

文 / 周玉川,马傅毅(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福建省城市社区老年人 “ 体医融合 ” 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FJ2021B138)

作者简介:周玉川,男,福建三明人,福建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马傅毅,男,福建龙岩人,福建师

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

[1] 张艳涛,陈黎,朱一冰,等 . 学龄期肥胖儿童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19(11):4-10+15.

[2]Rodrigues A,Gonçalves A,Morais J, et al.Diet-Induced Microbiome's Impact on Heart Failure:A Double-Edged Sword[J].

Nutrients,2023,15(5):1223.

[3] 蔡明,王丽岩,杨若愚,等 . 短期 MICT 减少隐性肥胖女大学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堆积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26(12):1472-1478.

[4] 赵蕾 .MICT 法对高中肥胖男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22,22(2):86-89+100.

[5] 牛银涛,朱美英,汪宇峰,等 .MICT 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超重 / 肥胖青年女性人群干预效果比较的 Meta 分析 [J]. 体育

科技文献通报 ,2021,29(12):215-220.

[6]da Silva RP,de Oliveira LF,Saunders B,et al. Effects of β-alanine and sodium bicarbonate supplementation on the estimated energy

system contribution during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J].Amino Acids,2019,51(1):83-96.

[7]Vasconcelos BB,Protzen GV,Galliano LM,et al.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 Combat Sports: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J Strength Cond Res,2020,34(3):888-900.

运动与健康 143

2024

第146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关键发展时期,

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其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在许多

传统教育模式中,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看作是

两个独立的部分,缺乏有效的整合,而事实上两者之间存

在深厚的内在联系,且可以相辅相成。因此,探讨初中体

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寻求两者的有效融合,已

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1 初中生健康心理品质的简述

1.1 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此时,他们的身体

快速增长,肌肉和骨骼发育迅速,性激素分泌增多,开始

出现第二性征。同时,他们的营养和能量需求相应增加,

对运动和体育活动也产生更强的需求。此外,初中生可能

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或自恋情绪,这与他

们对自身外貌和身体功能的认知有关。

1.2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对独立性的追求、

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以及对同伴关系的高度重视。此时,他

们的认知能力逐渐成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但面对挑战

和压力时仍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初中生开始对未来产生

规划,对自我价值和地位有更加明确的认知,但同时也容

易产生焦虑和不安。

1.3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健康的

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反之亦然。同时,心理压力

和焦虑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消化问题以及心血管疾病;

另一方面,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

等物质,帮助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保持两者的平衡对于初中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2 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重

要性

2.1 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体育教学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与他们的心理

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体育锻炼,初中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

领导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他们未来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此外,面对比赛的胜负,学生会学习到如何

处理失败、如何调整心态和如何建立自信,这些都是对他

们心理成长至关重要的经验 [1]。

2.2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正面效益

体育活动已被广泛认为是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运动可以促使大脑释放“快乐激素”,如多巴胺和内啡肽,

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体育活动也为学生提

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交互作用的思考

本文探讨了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关键发展期,

因此,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性原则,以及创造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当前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初中体

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初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对策建议

前言

关键词

144 1 期

2024

第147页

供了一个释放日常压力、与同伴互动和建立友谊的平台。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

压力,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并增强自我认同感。

2.3 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加强与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的维度。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后,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设计体

育课程,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例如,对于那些可能存在

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他们参加某些能够放松和

调整心态的体育活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为体育教学

提供了理论支撑,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反应和行

为,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3 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基

本原则

3.1 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人体验与感受

在教育领域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逐渐

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这一理念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

识的传递,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情感表达和实践

能力的过程。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而

言,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与感受尤为关键。具体体现在以

下几点:第一,尊重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

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兴趣、才能和经验背景。教育过程应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

学习和锻炼。第二,体验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往往不是通

过听或看来的,而是通过实际体验得到的。教育者应设计

更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如团队运动、

户外探险等,以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三,

情感的引导与关心。青春期的学生情感变化复杂,容易受

到挫败和困惑。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运动表现,

还要关心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解

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第四,反馈与互动。有效的学习往

往需要及时、积极地反馈。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在体育和

心理健康教育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与教师和同学进

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第五,培养自主性与责任感。鼓励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活

动,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

为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3]。

3.2 整合性原则:身心健康的整体教育

整合性原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身

心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超越传

统、孤立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体育教学

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

均衡的教育体验。第一,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体育教学不

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更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将这些

技能与心理健康知识结合起来,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缓解

压力、提高情绪等。第二,跨学科的合作。鼓励体育学科

与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合作,开设跨学

科的课程和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体验身心

健康的重要性。第三,情境式学习。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

如团队比赛、心理健康工作坊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

境中体验和实践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第四,生活化的

教学。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在

课堂之外,如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五,持续地反思与改进。鼓励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地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育

者也应定期评估和改进教学策略,确保整合性教育的有效

性和适应性。第六,个性化的教学路径。每个学生的身体

状况、心理状态、兴趣和需求都是独特的,教育者应根据

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整合性的教学路径。

3.3 环境适应性原则: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教学

环境

环境适应性原则强调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它要求我们

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需求,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发

展的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第一,

物质环境的适应性:确保学校和教室提供了足够的体育设

施和器材,满足学生的锻炼和活动需求。同时,考虑学生

的心理需求,如提供舒适、宽敞的学习空间、设置休息区域、

绿色植物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放松的学习氛围。第二,

社交环境的适应性: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

个积极、和谐的社交环境。例如,组织团队活动、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在与他人交往中培养自己的沟通

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情感环境的适应性:教育者应关

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困惑和

问题,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情感教育活动等,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心。第四,文化环

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文化观念如健康饮食、定期

锻炼、合理休息等,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健康成为学

校和社区的共同价值。第五,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考虑学

运动与健康 145

2024

第148页

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教学、

体验式学习、情景模拟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发展。第六,技术与数字环境的适应性。

利用现代技术,如数字化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

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4 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存在的

问题

4.1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隔离

尽管两者在理论上被认为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实际操

作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视为两个独立板块。

学校和教师分别为这两个领域设置不同的时间和资源,导

致两者缺乏有效的交互和整合。这种隔离不仅降低了教育

成果,也错过了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全面的学习体验机会。

4.2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

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然而,现行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

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体需求,这导致一部分学生可能在

体育活动中感到失落或挫败,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感到无

聊或不被重视。

4.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校的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分配不均匀。有些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来提高体育成绩,而

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些学校则因为缺乏资

源而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4.4 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待完善

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受过专业的培训,但他们在体育和

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此

外,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采用更为先

进和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5 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要确保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体

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目前,虽然已有对于体育

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但深入、系统的研究仍

然不足。学校、教育机构和政府应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

支持和鼓励学者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

更深入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

学、有效的指导。第二,需提高培训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

教师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要确保体育与心理健康教

育的有效整合,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不可或缺。因此,教

育机构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他们在这两

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开展融合式

的教育。第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体验。传统的教

学方法可能不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教育者应该努力创新,

尝试采用更加活跃、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

习。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实地考察等方法,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到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四,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单一学科的研究可能很

难全面地探讨复杂的问题,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可以提供

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帮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理解体育与

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学校和教育机构应鼓励不同学科教

师和学者进行合作,共同探索这一领域的最佳实践和方法。

6 结语

综合考虑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仅是

一种理论探索,更是对青少年教育的深度关注和创新实践,

这种整合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平衡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

的价值。期望未来的教育实践能更加注重融合,让每位学

生都能在健康的体验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实现健康成长。

文 / 屠强(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辽宁沈阳 110400)

作者简介:屠强,男,辽宁沈阳人,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 梁文俊 .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20):114-116.

[2] 施乃强 .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 [J]. 新课程 ,2023(8):73-75.

[3] 高亚军 .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J]. 体育风尚 ,2023(3):134-136.

146 1 期

2024

第149页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

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

身健康决策的能力 [1]。2008 年,《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对水平三(5—6 年级)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

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

险这五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2022 年的《义务教育

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确立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健

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课程总目

标。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广泛深入推进,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主阵地的

作用不容忽视 [2],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生健康素养的培

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体育健康教育在转变青

少年体育健康观念、培养体育健康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等

方面有着积极效益 [3]。可见,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学习的重

要场域,肩负着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最

近一项涉及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的 Meta 研究发现,

我国中小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仅为 21.0%,远低于美国

52.0%[4]。还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也与人口学因

素、家庭、学校、地域等社会环境以及健康教育模式密切

相关 [5.6]。鉴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框架中,健康教育主

要涉及体育与健康、生物、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而体育与

健康课程是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实施健康教育

的重要平台 [7]。因此,如何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小学生

健康素养水平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

一项重要工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和南京

四个地区各选择一所小学,再从每所小学的五、六年级中

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共计 8 个班级 388 名学生。此次共

发放调查问卷 388 份,删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

卷 359 份,问卷有效率 92.53%。其中,男生 197 人,女

生 162 人;五年级 170 人,六年级 189 人;学生年龄介于

10 ~ 12 岁之间,平均年龄 10.94±0.47 岁。调查对象均在

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填答问卷。

1.2 研究方法

采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量表、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量

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水平三的小学生进行调查。

1.2.1 研究工具

(1)《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量表》

由国内学者郑兵 [8] 等人编制,本研究节选该量表的运

动督导(5 个条目)、健康教育(5 个条目)、体育教学(6

个条目)三个分量表,共 16 个条目。量表采用 Likert5

级评分法,由 1“完全不符合”到 5“完全符合”表示,

得分越高表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水平越好。研究先期进

“双减”政策下体育健康教育

与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关系

本文探索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与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关系,分析体育锻炼习惯的中介作用,采

用方便抽样法对 4 所小学 359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小学生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体育锻炼习惯的

情况。结果表明:女生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水平优于男生,男生体育锻炼习惯好于女生;体育健康教育、

健康素养、体育锻炼习惯均呈正相关;体育锻炼习惯在体育健康教育影响小学生健康素养中起不完全中介作

用。体育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小学生健康素养,还可通过体育锻炼习惯间接影响小学生健康素养。

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小学生体育锻炼

前言

关键词

运动与健康 147

2024

第150页

行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2.855,GFI=0.933,

CFI=0.928,TLI=0.926,SRMR=0.058,RMSEA=0.061。本研

究中总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 0.863。

(2)《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

由国内学者贾碧波 [9] 等人编制,包含健康行为与生活

方式(20 个条目)、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6 个条目)、

心理健康(5 个条目)、疾病预防(6 个条目)、安全应急

与避险(11 个条目)五个分量表,共 50 个条目。量表采用

Likert5 级评分法,由 1“完全不符合”到 5“完全符合”表示,

得分越高表明水平三的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越好。研究先期

进行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3.026,GFI=0.917,

CFI=0.906,TLI=0.911,SRMR=0.065,RMSEA=0.077。本研

究中总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03。

(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由日本学者桥本公雄编制、国内学者梁德清进行了修

订 [10],主要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三个方面综合

考察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 强度 * 时间 * 频率,

最低为 0 分,最高为 100 分。本研究中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746。

1.2.2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23.0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

Harman 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

差异比较;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探讨各变量间的关系;利

用 PROCESS 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所得数据有可能存在

共同方法偏差,因此,需要采用 Harman 单因子法进行检

验。将三个量表共计 69 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

了 12 个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最大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

27.13%,小于 40% 的临界标准,这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

方法偏差问题。

2.2 水平三学生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体育锻

炼习惯的比较

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小学生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

体育锻炼习惯的得分差异后发现:不同性别小学生的体育

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体育锻炼习惯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P<0.05),女生群体的体育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得分明

显优于男生,而男生群体的体育锻炼习惯得分明显优于女

生;不同年级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维度得分存

在显著差异(P<0.05),六年级学生高于五年级,见表 1。

表 1 水平三学生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体育锻炼习惯的比较

变量 男生 女生 T 值 五年级 六年级 T 值

A0 体育健康教育 4.15±0.46 4.32±0.51 3.317** 4.25±0.48 4.31±0.52 1.132

A1 运动督导 4.01±0.51 4.17±0.57 2.805** 3.98±0.60 4.07±0.58 1.444

A2 健康教育 4.21±0.47 4.36±0.55 2.786** 4.29±0.63 4.34±0.65 0.738

A3 体育教学 4.33±0.42 4.46±0.45 2.826** 4.37±0.42 4.44±0.49 1.445

B0 健康素养 3.46±0.53 3.59±0.48 2.413* 3.52±0.59 3.55±0.54 0.498

B1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3.44±0.57 3.65±0.68 3.183** 3.54±0.53 3.58±0.60 0.670

B2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3.20±0.47 3.38±0.51 3.475** 3.24±0.52 3.37±0.51 2.378*

B3 心理健康 3.49±0.60 3.58±0.46 1.568 3.53±0.54 3.56±0.52 0.533

B4 疾病预防 3.59±0.62 3.63±0.55 0.640 3.57±0.56 3.66±0.50 1.590

B5 安全应急与避险 3.74±0.66 3.58±0.63 2.333* 3.58±0.60 3.69±0.63 1.690

C0 体育锻炼习惯 26.43±18.72 20.98±15.37 2.972** 21.17±16.79 23.06±17.88 1.029

注:**P<0.01,下表同

2.3 水平三学生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体育锻

炼习惯的中介模型检验

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体育锻炼习惯的皮尔逊相

关分析表明:体育健康教育总分与三个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

关(r 介于 0.66 ~ 0.75,P<0.01);健康素养总分与五个

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 介于 0.63 ~ 0.74,P<0.01)。

同时,体育健康教育总分与健康素养总分、体育锻炼习惯

得 分 均 呈 显 著 正 相 关(r=0.49、0.47,P<0.01); 健 康

素养总分与体育锻炼习惯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7,

P<0.01),即这三者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见表 2。

148 1 期

202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