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资金支持体系尚不完
善,资金来源单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四是产学
研合作不够紧密。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
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一些高校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机制
不够灵活、合作层次不够深入等,影响了科技成果
的转化效果。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研发资金投入有限
文创设计类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期投入,
包括市场调研、设计研发、原型制作、宣传推广等
各个环节(图1)。由于这些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
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往往
对其持谨慎态度,导致融资难度增加。尽管高校
通常会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
这些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文创设计类项目的大规
模需求。
图1 文创设计类项目初期投入研发各环节
(三)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的差异化鸿沟
显著
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上的成功产品或服
务的过程中,高校往往面临市场需求判断不准确
的问题。科研人员可能对技术非常精通,但对商
业运作、市场营销和消费者需求了解不足,导致科
技成果难以有效地商业化。此外,即便有了合适
的技术,也需要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来将其推向
市场。高校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更注重创新性和
艺术性,追求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而科技
成果转化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市场价值,追求技术
的商业化和应用。这种创新理念的差异在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二者的融合。此外,高校文创设计类
成果的转化模式相对灵活多样,可以选用多种方
式实现商业价值,而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则相对
固定,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流程。
这种转化模式的差异也增加了融合难度。
(四)人才培养体系与科技成果转化匹配度稍
显不足
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推动社会进步
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驱动力。目前在我国,这
两者之间的匹配度却稍显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转化效率。高校内部往
往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但在成果转化过
程中,这些人才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
选择留在学术界,或被其他高薪职位吸引,从而流
失到校外。同时,创业环境和文化的创建尚未完
全融入高校的核心使命中,导致科研人员和学生
更倾向于从事纯粹的学术研究而非创新创业活
动。在现实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
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文创设计
类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
节;教师开展此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
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
指导帮扶不到位、文创设计类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另外,高校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通常要
求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社会影响力,这并不
是每个学校都能够达到的。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在
初期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市场调研、研
发、原型制作等,但创业支持体系尚不完善,缺乏
系统的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
四、高校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
化的融合路径
为了促进高校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与科技成
果转化的融合发展,需要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融
合模式。本文通过对高校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与
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
下路径:
(一)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融合
高校可以设立文创设计与科技成果转化融合
中心(图2),负责协调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之间的
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鼓励文创设计类
学生与科技类专业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培养
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融合发
展提供人才支持;“以发展朋辈教育为主,结合专
业教师指导咨询、学业发展辅导、专家专业引领
等,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互动。”[7]作
为高校职能部门,应积极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将科
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纳入科研评价体系,鼓励
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文创设计类项目的研发和推
广。一线创新创业学科的教师,应将科技成果转
化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市
场意识。高校可以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同搭建文
李利军:高校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