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冠与倚坐姿势来源于印度佛典记载的弥勒菩萨的原始神格特征。
印度弥勒的履历和功用在《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有详细
记载。他出生于古印度婆罗门家庭,原来信奉婆罗门教,后皈依释
尊。他生性慈悲,慧根锐利,深得释尊器重,释尊授记他将继承佛
位。他先于释尊入灭,上升到兜率天宫。兜率天为欲界六天之一,
庄严无比,众妙具足,佛经称之为“兜率净土”。弥勒在兜率天将
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下生人间,成佛作
祖,转大法轮,度尽众生。由佛典记载可知,弥勒实际具有两种身
份,即现在的菩萨和未来的佛陀。此尊大肚弥勒的天冠即标显了弥
勒现在菩萨的身份特征,而倚坐姿势也继承了印度弥勒常见的坐姿
形式,因为在印度佛教图像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弥勒菩萨头戴花冠
和倚坐姿势的标准图像(附图3)。
很显然,此像最特别的地方是第三组特征,即二童子与三只老
虎。这组特征在印度弥勒菩萨和中国布袋和尚身上都找不得到一点
蛛丝马迹,但在弥勒菩萨在中国另一个化身傅大士身上可以发现明
确的关联。傅大士(497-569年),名翕,字玄风,南朝梁陈时婺州义
务(今浙江义乌)人,又称“善慧大士”。他一生未出家,是以居士
身份修学佛道。16岁娶刘氏女妙光为妻,生二子,即普建和普成。
24岁遇天竺达摩大师,达摩对他说:“我与您过去在毗婆尸佛前
同发誓愿,现在兜率天宫还保存有你我的衣钵。”达摩又教他临水
观影,他如此而行,果然看到自己头上有圆光和宝盖瑞相。由此而
顿悟前缘。他继续问达摩,何处可以修道?达摩指着松山山顶说:
“此可栖矣。”于是舍宅为寺,白天躬耕,晚上修行,如此修炼了
七个春秋。后来有一天,他在定中看到释迦、金粟、定光三位佛祖
放光照在他身上,他自言得到“首楞严定”。从此开始便以“双林
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自称,对众开演佛法。梁大通六年(534年)
和大同五年(539年),两次至金陵,与梁武帝讨论佛法,深得梁武帝
敬重。陈太建元年(569年)示寂,世寿七十三。
从傅大士的生平事迹可见,傅大士是一位早于布袋和尚300余
年中国汉地出现的弥勒化身,而且在当时及后来的我国江南和日本
影响极大,其事迹和神格特征完全具备重塑弥勒形象的资质。在傅
大士生平事迹及历代信仰形式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老虎和童子的踪
迹。其中,老虎与傅大士关系尤为密切。他一生有多次伏虎的经
历,很多史料记载此事。如《善慧大士录》记载:“大士居松山,
云黄两处,林麓葱蒨,其中多有猛兽,人常畏之。大士常以余食饲
之,自兹伏匿。”又明代成书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又
图4-1、日本京都大报恩寺藏室町应永25年(1418年)院隆作傅大士与二童子像
图4-2、院隆作傅大士与二童子像在日本北野经王堂轮藏前供奉原貌
图5、日本岩手县祥云寺转轮藏殿供奉
傅大士三尊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