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观止——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发布时间:2021-11-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十面观止——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5424 乾清仿 「汝 大 隆 釉 清 如 乾 意 隆年 耳 制 汉壶 」 款 尊 本品出版 A RARE RU-TYPE GLAZED VASE,ZUN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H 29.5 cm RMB: 3,200,000 - 5,200,000 备注: • 鸿池男爵家旧藏 • 《鸿池男爵家旧藏》,东京拍卖,2015年9月3日,编号434 展览: • 《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2017年9月30 日... [收起]
[展开]
十面观止——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2页

88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04页

5424 乾清仿 「汝 大 隆 釉 清 如 乾 意 隆年 耳 制 汉壶 」 款 尊 本品出版 A RARE RU-TYPE GLAZED VASE,ZUN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H 29.5 cm RMB: 3,200,000 - 5,200,000 备注: • 鸿池男爵家旧藏 • 《鸿池男爵家旧藏》,东京拍卖,2015年9月3日,编号434 展览: • 《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2017年9月30 日-12月3日 出版: • 首都博物馆编,《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 展》,文物出版社,2018年,编号28 5424(mark) 90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06页

本品形直口鼓腹,颈部贴塑双如意绶带耳,通体施仿汝釉,釉 清乾隆 仿汝如意绶带耳汉壶尊 层平滑滋润,器身光素不事雕饰,色泽青灰,苍雅静穆,光泽 北京保利,2012年12月5日,编号5511 厚润柔和,由于釉水流淌,双耳及口沿出釉层较薄,露出褐色 胎体,极富天然韵致,釉层布满稀疏开片,尤显温婉尔雅、风 成交价:RMB 5,692,500 韵隽永。底足圆润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效果,观之古意盎 然,犹可辨赵宋遗韵。清文件记载分析,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 清乾隆 仿汝釉双绶带耳汉壶尊 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本作底款青花篆书「大清乾 瑞士玫茵堂旧藏 隆年制」,为典型乾隆早期风格,正是此时典型之作。 据《清档》记载,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 十三年以前,其时常将内府旧藏汝窑实物或制样发至珠山御窑 厂让唐英临摹,本器即是当时作品的典型代表。乾隆四十一 年(1776年)高宗皇帝曾赋诗赞当时仿汝器物:“赵宋青窑 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 浮”。雍乾二帝品味精雅,于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为钦 慕,唐英在雍正十三年在《陶成纪事碑》中所载新创仿古采今 之各式釉色五十七种,如此件之釉色即为其中所称“仿铜骨鱼 子纹汝釉”。 本品应自雍正朝绶带耳尊化裁而来,雍正时期作品腹部更为 敦厚,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雍正窑变釉尊,录于《故 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1999年,页201, 图181。乾隆时期绶带耳尊存世更为罕有,另见近似例见瑞 士鲍尔爵士收藏之乾隆御窑茶叶末釉作品,录于《The Baur Collection Vol.2》,John Ayers,1999,页196,图版296。 与本品相类例看,见瑞士玫茵堂收藏,与本品一致,著录于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 编号1791,后售于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8日,编号5041; 另有铁骨大观例,售于北京保利,2012年12月5日,编号 5511。 清乾隆 茶叶末釉灵芝耳尊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92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08页

鸿池家族 山中幸盛 塑像 鸿池新六 画像 本品配精美日本木盒,盒上题签书“宁窑灵芝耳花瓶”。据考, “宁窑”,实为“年窑”,指雍正时期,年希尧于景德镇督陶期 间烧制的官窑瓷器。“年窑”一词传入日本后,因发音相近,讹 为“宁窑”。时迁事移,“宁窑”渐渐成为雍正朝官窑的代称, 后来则开始泛指清朝历代烧造的各类青釉瓷器。此件为乾隆御制 仿汝器,当属泛化后的“宁窑”范畴。 本品为鸿池男爵家旧藏。鸿池财阀,成立于日本江户时代,十六 世纪末主要经营清酒生意。据传,日本最早制作的清酒是浑浊 的,直到鸿池家才造出如现在晶莹透明的清酒。此后以鸿池善 右卫门家为中心,发展成当时日本最大的财阀。幕府末期甚至 用“日本财富的百分之七十在大阪,大阪财富的百分之八十在今 桥”来形容鸿池家组的财产。明治维新之后,鸿池作为男爵位列 于日本华族之列。其与三菱、住友都因为被封爵而进入新贵族阶 层。 鸿池善右卫门家历代当主,极为重视茶人以及文人趣味,代代当 家均是有名的茶道爱好者、庇护者、中国古美术品和茶道具茶器 收藏家。他们秉承日本传统收藏倾向,以风雅和博古为主调,自 文字、仪式、宗教、艺术,至日常生活趣味,将每一种美一一珍 藏,体味诠释着具象中展现的哲思与美学。其 家族收藏颇丰,大阪历史博物馆曾为其家族举办展览《豪商鸿 池》,大阪美术俱乐部官网上特设版块介绍“鸿池家的历史”。 鸿池旧藏一吉州窑凤纹瓶被评为日本“重要美术品”,后为临宇 山人旧藏,于2016年9月15日在佳士得纽约上拍,编号709 大阪鸿池新田会所,由第三代鸿池善右卫门宗利建立,至今仍保留江户时代风格 本品木盒题签 94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10页

5425 乾清仿 「汝 大 隆 釉 清 镂 乾 空 年隆 穿 制 琮带 」 款 瓶式 A RARE RU-TYPE GLAZED WITH OPEN-WORK VASE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H 23.3 cm RMB: 3,000,000 - 5,000,000 备注: • 日本关西藏家旧藏 • 保利香港,2012年11月25日,编号778 5425(mark) 96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12页

清乾隆 仿汝釉琮式瓶 红山文化 青黄玉鸮 香港佳士得,2015年6月3日,编号3108 故宫博物院藏 成交价:HKD 6,040,000 本品圆口,方身,直腹,圈足,口与足大小相若,因形似玉琮 关。琮的内圆外方表示天圆地方,中间贯穿则表示天与地之间 而得名“琮式瓶”。全器满施仿汝釉,釉质肥厚,工艺考究, 的沟通。因此,琮也被视为一种宗教用具,是中国古代世界观 不为多见。瓶背上方有两组对称的象鼻穿眼,两侧足墙留有方 和通天行为的一种很好的象征物。琮式瓶脱胎于玉琮,承袭了 形穿带,仿古器原为穿绑皮带固定之用。高濂《遵生八笺》于 其外方内圆的特点,通过不大的体积,将中国上古时代时期以 「瓶花之忌」一文中称,「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 来的世界观包括在其中。纵观历史,最早的瓷质琮式瓶出现于 皮条系于几足,不令失损。」。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 南宋时期的官窑器和龙泉窑器。到了明代,此类造型多施以月 六字三行篆书款。 白色釉。清代以后,琮式瓶器身的横线纹装饰渐渐演变为八卦 纹,因此,清后期又将其称为“八卦瓶”。其造型上下对称, 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窑和龙 古朴典雅,表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泉窑制品最为知名。清乾隆朝盛行摹古之风,唐英《陶成记事 碑记》所记“仿铁骨大观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本品 此件琮式瓶之象鼻穿眼,据考证可能来源于红山、良渚文化玉 即是后者,极力仿制宋代制瓷艺术风格与美学高度。宋代艺术 器中“象鼻穿”的制作工艺。随着对玉器实用性的追求加工工 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是分不开的。宋代艺术追 具的发展,此时期玉器工艺出现了在一个平面上钻一对穿孔之 奉的创作原则是“台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的最佳境界是 工艺,两面对钻磨刮而穿,早期良渚玉器上的穿孔,以仅能穿 “天工与清新”,甚至皇家御苑也“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过一根不粗的绳子为标准,这是典型的实用性特性,见北京故 “。基于此,在乾隆皇帝与其倡导的仿古美学影响下,当时景 宫博物院藏【青黄玉(岫岩玉)鸮】及【玉兽头玦】。此种工 德镇御窑厂在遍临宋代名窑瓷器之后,尝试将古韵今意融于一 艺与用途很可能被清朝宫廷的仿古艺术所效仿,从而产出了既 体,仅借鉴宋瓷某一特点而加以变化,创烧了一些新品种。这 有实际穿绶带之用途,又极其具有装饰意味的穿眼设计在清宫 件琮式瓶便为当时宫廷御用精品,整件器物为仿古造型,作琮 仿古的御用瓷器制作之中。 状,拍品通体施仿汝釉,釉面温润如玉,汲取了宋汝瓷的特 征。其器形方形器身,圆足,象征天圆地方;瓶身以八卦纹和 带穿眼的琮式瓶极为罕见,暂见另一例子,器形与尺寸与本瓶 穿带纹装饰,同类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炉钧釉琮 一样,施仿哥釉,同样有两组象鼻穿眼及乾隆篆书款,2002 式瓶】此件拍品瓶身一侧上方有两组对称的象鼻穿眼,穿眼内 年4月29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665号。另外有两件乾隆 缘的积釉在出窑后曾予打磨修整,以确保通畅,这两组象鼻穿 仿官釉琮式瓶,器上模印纹饰与本瓶一样,但瓶背没有穿眼, 眼和圈足两侧的方形孔洞,应为穿绑绶带固定之用,线条挺 一件为卡尔.坎普旧藏,2011年12月15日于巴黎苏富比拍 括;且尺寸小巧,胎薄体轻,宜于赏玩。 卖,拍品98号;另一件2011年6月7日于巴黎苏富比拍卖,拍 品197号。此瓶器形及纹饰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青釉 琮式瓶的原型为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 琮式瓶大致相同,惟台北例子尺寸较小及不带穿眼,见2014 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的重要礼器之一。据战国《周礼·春 年台北出版《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图版II-09。器形 宫·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 亦与北京故宫所藏炉钧釉琮式瓶相似(参见《中国陶瓷全集 天,以黄琮礼地。”一般认为,玉琮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 15—清》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图115)。 98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14页

5426 雍清仿 「官 大 正 釉 清 蕉 雍 叶 正年 纹 制 铺首 」 款 尊 5426(颈部蕉叶纹局部) A RARE GUAN-YUPE GLAZED VASE WITH HANDLES Yongzheng Period, 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H 25.2 cm RMB: 3,200,000 - 4,200,000 备注: • 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编号803 5426(mark) 100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16页

清雍正 仿哥釉铺首尊 清雍正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 北京拍卖,2020年12月3日,编号2801 故宫博物院藏 成交价:RMB 6,210,000 本品撇口,束颈,肩部起凸弦,两侧置对称铺首耳,弧腹及底 釉瓷器之钟情。更值得关注的是,雍正御窑仿哥,“师古而不 内收,下承圈足。口沿下方模印蕉叶纹,与釉色相融,颇生晦 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在雍正皇帝个人审美理解下,融合 秘之感。足端施酱色护胎釉,以呈“铁骨”之态。通体施仿哥 多种艺术元素,创制出独具雍朝魅力的仿古瓷器,为后世所仰 釉,釉色苍穆古雅,清怡厚润,并伴生冰裂纹片,内又兼生淡 慕。 黄游丝细纹,颇具宋哥釉“金丝铁线”质感。底部中央以青花 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载:“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 尊罍,……与堂相宜”。另据张谦德《瓶花谱》载:“尚古莫 据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载:“近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 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而世绝无之,官、哥、宣、定为当 可不细辩也。”由此“哥窑”一词便出现在世人面前,并散发 今第一珍品。”作为文化修养极高的雍正皇帝,自然对前人之 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有明一代,哥釉便成为景德镇御窑慕制的 语有着深刻的领会,于是别出心裁,以周汉铜尊之形为体,以 对象之一。雍正皇帝倾心慕古,尤对宋器颇为钟情,并以宋人 哥釉为衣,创制出此类旷世精品。 审美为自身品位追求的标准。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 自然也成为雍正皇帝想极力再现的重要品种。至清代雍乾二 查阅公私收藏,见有一例为张宗宪旧藏,售于香港佳士得, 朝,仿哥釉成就甚至超过了前朝,而且品质不输于宋哥釉瓷 2005年5月30日,编号1488;另见有一饰弦纹例,售出于北 器。 京保利,2011年4月16日,编号0091,均可以资参考。与本 品相类不饰蕉叶纹者,见北京拍卖,2020年11月27日,编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铁骨 2801,成交价RMB 6,210,000。但目前所见类品均不见饰以 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旧器色泽”。碑记中仿哥釉 蕉叶纹,本品疑为孤品,殊堪宝藏。 位列第二,排在“仿汝”之前,“仿官”之后,足见雍正对哥 102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18页

5427 清霁 康红 熙釉 铺 首 耳 汉 壶 尊 5427(base) A RARE RED GLAZED VASE WITH HANDLES,ZUN Kangxi Period, Qing Dynasty H 16 cm RMB: 300,000 - 400,000 备注: • 香港苏富比,1979年5月21日,编号92 • 北京保利,2013年6月4日,编号7589 104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20页

清雍正 霁红釉铺首天球瓶 清康熙 霁红釉铺首尊 上海文物商店藏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本品造型丰润饱满,摹自周汉铺首铜壶,盘口束颈,丰肩硕 法,而至康熙时才使鲜红釉得以重现,如豇豆红、郎窑红正是 腹,肩之四周各堆贴模印铺首衔环,视之古雅悠然,通体敷施 彼时之佳作,本品发色妍美自然,乃为当时窑工成熟掌握稳定 鲜红釉,器口内外唇边形成“灯草边”,红白相衬娇妍无比, 的铜红釉烧成技术之历史见证。 器身釉质厚腴滋润,釉色亮丽,娇而不俗,初看一致,然细察 则内部变化多端,隐见大千世界之幻象,予人遐想无穷。四铺 对于康熙以来鲜红釉制作再度在景德镇流行的状况,乾嘉时期 首以白瓷土模印饕餮纹而成,下衔圆环,上覆浆白釉,清透滋 南昌学者龚轼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在《景德镇陶歌》中如此记 润,微泛青色,坚致似玉,为康熙中后期典型的白釉特征。底 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 部无釉置以浅圈足,中心微见内凹,斑驳的护胎粉清晰可见下 一样抟烧百不同。”诗中强调鲜红釉的烧制依然非常不易,耗 一道道修坯旋痕,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费巨大,但结果绝非人力可控制,最终还由复杂又微妙的烧窑 气氛来决定。本品敦实沉稳,古趣盎然,釉色妍美滋润,深具 康熙一朝,上承晚明好古之风,于瓷业方面表现尤为显著,彼 永宣宝石红釉遗韵,诚为康熙时期一例成功的鲜红釉器皿,弥 时景德镇重视临摹历代名瓷,成就斐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则 足珍贵。 是成功恢复了失传数百年之久的鲜红釉。通体高温鲜红釉的瓷 器始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朱明洪武继之,定为祭祀之礼器,后 检阅当今公私典藏,与之最为相近者唯见戴维德爵士旧藏,典 至永宣时期技术达到顶峰,烧出鲜妍夺目的红釉瓷器,受世人 藏号为A506,参见《东洋陶瓷大观》第7卷《戴维德中国艺术 宝爱,被冠以鲜红、宝石红、霁红等名,诚为旷世名品。明人 基金会》黑白图版237。二者虽在造型、釉色、铺首等细节上 王世懋《窥天外剩》谓:“我朝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 存在各自鲜明的特点,但是烧造年代皆属于康熙一朝当属毋庸 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 置疑。戴维德爵士旧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寄托款,更好说 宝。”可见,明后期永宣鲜红釉器已为珍罕之物,常人难睹真 明此色鲜红釉系以宣红为摹造对象,折射出彼时好古阶层对宣 容。后世虽多有仿制,但因用料、窑温、技术等之囿故不得其 红的追慕之情。 106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22页

5428 雍清霁 「红 大 正 釉 清 玉 雍 壶 年正 春 制 瓶 」 款 A RARE RED GLAZED VASE,YUHUCHUN Yongzheng Period, 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H 24.3 cm RMB: 1,000,000 - 1,500,000 备注: • 旧金山邦瀚斯,2011年6月21日,编号8321 5428(mark) 108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24页

清雍正 霁红釉玉壶春瓶 清雍正 霁红釉玉壶春瓶 上海文物商店藏 香港苏富比,2015年10月7日,编号3679 成交价:HKD 1,875,000 本品侈口,束颈,溜肩,圈足,外壁整施霁红釉,色调沉着光雅,釉 层肥厚滋润。瓶体因由变化的弧线构成而显示出柔美匀称的装饰美 感。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玉壶春瓶创烧于北宋,因宋人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原为酒器, 后因其线条优美,适于陈设欣赏,而受世人激赏。清代官窑玉壶春瓶 以高八寸者为标准器(约28厘米),此瓶高为七寸,为小尺寸玉壶 春,仅流行于雍正朝,后世少见。历来即为藏者所重。 霁红釉是雍正帝极为重视的一种釉色,为提高其呈色质量多次下旨监 督。《清档》载:雍正七年八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 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得甚薄,不知是何原故,著伊照此 破瓷釉水烧造,钦此。”故雍正霁红釉是在康熙郎窑基础上,经过雍 正督办和年希尧、唐英等的努力下才获得成功的。 本品釉色鲜红亮丽,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风韵,而施釉之均匀, 颜色之纯正,超过前朝。底釉较薄,有康熙浆白釉特点,可知其作于 雍正初年。清人龚询诗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 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谓红釉烧造不仅依靠人工,更赖 气候天成。 110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26页

112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28页

5429 雍清宝 「石 大 正 蓝 清 釉 雍 观 年正 音 制 瓶 」 款 A RARE BLUE GLAZED VASE,GUANYINPING Yongzheng Period, 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H 38.2 cm RMB: 5,000,000 - 8,000,000 备注: • 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9日,编号267 • 香港苏富比,1998年11月2日,编号313 • 香港苏富比,2010年04月8日,编号1801 •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编号1931 • 香港佳士得,2014年11月26日,编号3267 5429(mark) 114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30页

清 郎世宁 《乾隆岁朝行乐图》轴(局部) 清乾隆 霁蓝釉观音瓶 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撇口,收颈,敛胫,平底。外壁施霁蓝釉,为雍正御窑仿 宣德宝石蓝釉烧制而成,属唐英《陶成纪事碑》中“仿古采 清雍正 霁蓝釉橄榄瓶 今”的五十七种釉色之一。色泽匀亮,器内白釉,口沿作灯草 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编号3001 边。底白地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成交价:HKD 16,340,000 蓝釉始于元代,为明清官窑的重要品种,清代御窑将此釉色 专称为「霁青」,取光风霁月,澄雅宜人之意。雍正十三年 (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见“仿宣窑霁青,色泽泛 红,有橘皮棕眼”记载。本品之存在,可说明年希尧督陶期 间,御窑厂就已开始烧制仿宣窑霁青瓷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著录于《清宫生活图 典》,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224,图3659,中有与此 瓶相似器皿陈设于清宫御花园中,尤显珍贵。本品之釉色与天 坛祈年殿瓦色一致,亦为“礼天”之器,是为宫廷陈设贵重器 皿,常用作宫廷花器,气质尊贵深沉。今北京故宫藏绘于乾隆 早期之《雪景行乐图》中,乾隆皇帝身后条桌上陈设之蓝釉长 颈瓶,可见雍乾父子对此品之珍。 查阅公私收藏,相类之器型仅见。见一雍正粉青釉观音瓶例, 展览并出版于《明万历·清雍正瓷器》,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8年11月,后售于北京保利,2015年6月6日,编号6334; 另见有雍正霁蓝釉橄榄瓶例,释出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 8日,编号3001,均可以资比较。 116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32页

118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34页

5430 乾清茶 「叶 大 隆 末 清 小 乾 鸠 隆年 耳 制 尊 」 款 清乾隆 茶叶末釉鸠耳尊 北京保利,2014年12月3日,编号5725 成交价:RMB 3,680,000 A RARE TEA-DUST GLAZED VASE WITH 本品出版 HANDLES 本品形仿汉铜壶造型,直口微敞,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颈部凸起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弦纹一道,肩部贴饰鸠耳衔环,鸠首造型古朴,双环扁平。尊内外 Qianlong Six-Character Mark 壁通施茶叶末釉,釉色滋润失透,青色中闪烁黄黑斑点,灿若晨 H 15.7 cm 星,典雅高贵,耳环起棱处微露胎骨,足际涂有褐色护胎釉,底心 模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RMB: 1,600,000 - 3,600,000 鸠耳尊器形创烧于雍正时期,原形类似宋代王黼《博古图录考证》 备注: 中著录“周高克尊”。乾隆一朝,国力强盛,国君推崇提倡,摹古 • 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 之风更盛,造办处所辖各种器皿作坊及景德镇御窑厂纷纷将古代铜 出版: 器原型,作为器形的蓝本,瓷、玉、铜、珐琅器等工艺品种,均有 •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1990年,图156 临古铜器的佳作。乾隆一朝,国力强盛,摹古之风更盛,此件乾隆 茶叶末釉鸠耳尊是景德镇御窑厂仿制古代铜器的典型作品,是一件 5430(mark) 少见的乾隆宫廷陈设重器。 120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本品为乾隆鸠耳尊形制中体型小者,较为罕见;传世与馆藏实例中 多见此种仿官釉、仿汝釉、茶叶末釉等等,均高30cm以上。上海文 物商店藏有一例,为乾隆时期此种鸠耳尊之较大型之类,高48cm, 可见《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148,图186。此种 较小一型一例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售出,lot1523。一件青 花黄彩暗刻云龙戏珠纹鸠耳尊,成交价为人民币2400万,售于纽约 苏富比2013年3月21日,lot1183,尺寸亦高达19.7cm。

第136页

122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38页

5431 元青 花 莲 瓣 火 珠 纹 盏 托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38 本品出版 《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的回忆》,2012年,页294,图版297 本品出版 A RARE BLUE AND WHITE 'FLAME' CUPSTAND 本品折沿,浅腹,平底,沙底无釉,可见斑驳火石红。正面口沿绘卷 草纹一周,中心凸起一圆环,圆环内绘一带有山状火焰的火珠,圆环 Yuan Dynasty 外绘莲瓣八枚,每枚莲瓣内各绘火珠一颗。整体纹饰明快利落,青花 15.4 cm 发色紫妍,尤其盘心凸起圆环的形制颇为少见,甚为难得。 RMB: 1,200,000 - 1,500,000 前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政府于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司 烧造一事,朝廷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蒙元之世,朝廷 备注: 与中西亚地区政治经贸往来最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后,两地 • 埃斯肯纳齐旧藏,伦敦 文化互动交流成就斐然。彼处先进工艺亦为中原所汲取,其中瓷器 • 玫茵堂旧藏,瑞士 一项尤为显著。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九“马合马沙碑文”载: • 北京保利,2018年6月19日,编号5138 “西域有国,大食故壤,地产异珍,户饶良匠。匠给将作,以实内 出版: 帑。”此文献揭示当时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参与瓷器的烧造, •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 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此时在波斯陶器上广泛使用已逾三百年之久 卷2,编号638 的钴蓝料传至景德镇,与本土得天独厚的烧瓷技术相结合,遂成享 • 《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的回忆》,2012年, 誉四海的元青花瓷器,铸就中国陶瓷史上璀璨夺目之华丽篇章。 页294,图版297 元青花瓷器最初烧造多应波斯地区(西亚伊利汗国)王公贵族之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 需,造型、纹饰、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风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纤 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往往以器形巨硕雄健著称,然而本品却 延续前宋之风,隽美清雅,甚为鲜有。目前仅见玫茵堂所藏另一莲 124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瓣纹盏托例,著录于《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 2010年,卷4,编号1616,后释出于北京保利,2018年6月19日,编 号5137。

第140页

126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42页

5432 元青 「花 玉 龙 」 纹 款 高足 靶杯 元 事林广记“把官员盏”版画 A RARE BLUE AND WHITE WITH MOULDED 'DRAGON' STEMCUP Yuan Dynasty 10.2×11.5 cm RMB: 3,500,000 - 4,000,000 元伊尔汗国大汗登基典礼细密画及大汗、王妃手执高足杯饮酒图(局部) 德国国家图书馆藏 备注: • 山中商会(1940年1月,£ 38) • R.H.R. Palmer(1898-1970年)收藏(编号 539); • 香港佳士得,1989年1月17日,编号561 ; • 香港徐氏艺术馆藏品(静观堂); • 瑞士玫茵堂旧藏; • 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日,编号542 ; • 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17; •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409 出版: • 哈里·加纳爵士:《东方青花》,伦敦,Faber & Faber出版社,1954年,图版2A • E.E.Bluett:《Chinese Works of Art in English Collections:The Collection of Mr.and Mrs.R.H.R. Palmer》,第1部分,《Apollo》,1958年4月, • 第160页,图VIII • 敏求精舍:《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香港,1990年,第57页; • 《徐氏艺术馆》,香港,1991年,图版57; • 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619; • 《Orientations》,2013年1月~2月,第88页; • 保利艺术博物馆:《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编号007,2020年 展览: • “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香港,1990~1991年,编号121 • “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20年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128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44页

元 青花模印赶珠云龙纹高足杯 元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史蒂芬·琼肯三世旧藏 上海博物馆藏 吉林省博物馆藏品 本品圆弧壁,侈口,高足外撇,有竹节凸棱。杯心绘青花折枝菊 享用,至于普通人只能是因陋席地而食,带有高足的杯碗显然 花,内壁模印四爪逐珠游龙成双,一龙前方有「玉」字,口沿缀 更便于持握。 青花卷草纹一周。杯外另画青花三爪行龙,张嘴欲噬火珠。 本品碗壁模印纹饰清晰,其制作工艺颇为考究,融汇诸种装饰 高足杯盛行于元代,也称马上杯,是为满足马背民族善骑喜饮 工艺于一体,其中模印工艺颇为精巧。运用此法,先需做出雕 的习俗而作。本品撇口鼓腹,下承高足式把柄,有竹节凸棱。 饰行龙纹的阴模,在杯体印模成形且外模未除之前,趁坯体表 碗外壁绘赶珠龙纹,龙身修长矫健,张嘴欲噬火珠,气势威 面半干状态对准内壁覆上阴模,再于模印纹饰以外的坯体上绘 猛,颇具动感。口沿绘卷草纹一周,内壁模印四爪逐珠游龙成 画纹饰,至此方成。 双,首尾相接,杯心绘青花折枝菊花,工艺上集青花绘画与模 印于一身,时代特征明显。 查阅公私收藏,有饰龙纹或凤纹者,参考一龙纹高足杯,出土 于内蒙古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见陈永志编,《内蒙古集宁路 陶瓷高足杯在中原文化中很早即已出现,目前所见最早实物为 古城遗址出土瓷器》,北京,2004年,图版46,或三件凤纹 湖南长沙南朝墓出土的青釉高足杯,但大量出现应是元代,见 高足杯,见图版42-4,亦有见数杯出土时整齐置于一瓷罐内, 有青花、卵白釉、釉里红等多个釉色和景德镇、龙泉等不同窑 参见页12。另有一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汪兴祖墓出 口所产,并且有杯口大小、撇口直口等不同样式的区别,可见 土物,现藏南京博物院,载于汪庆正,《青花釉里红》,香 当时社会对这一器形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为生产量最大的一 港,1993年,图版33。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也存一例,展于 类。关于此式高足杯之用途,学者多有考证,有酒器、茶器、 《江西元明青花瓷》,江西省博物馆,南昌,2002年,编号 盛果器等多种说法,如刘新园先生最早援引《事林广记》版画 1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于足处环饰叶纹,也可资对比, 插图和《格古要论》的记述,认为元代高足杯有「靶盏」之 录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上 称,作为「胡元饮器」或祭器使用,并指出其同时被当作酒杯 海,2000,图版12。 和盛放糕点、水果的容器。酒器一说可从德国国家图书馆藏的 一套珍贵的元朝蒙古细密画得到印证,其表现的是伊尔汗国大 大英博物馆另藏一例,录于霍吉淑,《Ming Ceramics in the 汗登基典礼的盛况,其中一幅大汗和王妃手中执白色高足杯,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编号1:24。还有两件相 杯中盛红色液体,正是古人文献所记葡萄酒的柿漆色。 若器例,分别属O.Harriman夫人及Cunliffe勋爵典藏,曾于 1953-4年东方陶瓷学会假伦敦The Arts Council Gallery举行之 此类高足器物的仅于元代流行,推测其原因当与蒙元游牧民族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14th to 19th Centuries》 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从前述版画及细密画可以看出,元人因 特展中展出,编号11及12。第四例先后为R.H.R Pamler和静 游牧流动性大,日常生活桌椅配备有限,即便是贵族宴饮,虽 观堂珍藏,多次于拍卖会售出,包括玫茵堂珍藏专拍,香港苏 配少量桌子、椅或凳,但并不围桌用餐,而是靠侍从奉至手中 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17。 130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46页

5433 元青 花 牡 丹 孔 雀 梅 瓶 元 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 徐展堂旧藏 北京保利,2018年6月19日,编号5148 成交价:RMB 16,675,000 A RARE BLUE AND WHITE 'PEONY AND 元 青花孔雀穿花纹铺首尊 PHOENIX' VASE,MEIPING 上海博物馆藏 Yuan Dynasty H 39.5 cm RMB: 8,000,000 - 10,000,000 备注: • 纽约蓝理捷(JJ Lally & Co.) • 纽约佳士得,1997年3月20日, 编号146 •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珍藏 • 英国牛津大学热释光鉴定报告,编号866c83 展览: • 蓝理捷,中国艺术品特别展览,1988年5月/6月,编号54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132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48页

本品俊秀挺拔,胎质厚重坚致,釉质温润泛青。其肩部装饰孔 共同治理云南地区。元代对云南的统治领域较之后历朝都更为 雀穿牡丹花图案,一面绘雄孔雀回首收翅,恰好落地的瞬间, 广阔,而南方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原地区,文化 另一面则是雌孔雀俯首翔飞,与雄孔雀相呼应。所绘孔雀翎羽 的交融带给艺术品以无限的生命力。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 清晰,神韵尤佳,周围缠枝枝牡丹翩翩展姿,妍态尽见,此处 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就以「鸟」为图腾,这种被原 纹饰布局与安徽繁昌县新港街道元代窖藏出土「元 青花孔雀 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 纹兽耳罐」的主题纹饰一致,笔法疏朗清秀,如出一人之手。 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据推断,孔雀开屏的华美足 令彼时的人们惊艳与震撼,故尊其为「神鸟」亦属情理之中。 腹部绘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但见牡丹花开正浓,妍美饱 《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 满,仰俯有姿,枝蔓舒展轻盈,布局疏朗清新,笔意酣畅洒 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 脱。纵观本品上下之装饰有别元青花常见繁密之风格,清雅可 「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亦云: 人,其牡丹枝蔓均以细笔绘就,灵空舒畅,尽显纤巧之柔美, 「鸾鸟,凤皇属也」。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 犹见风姿之典雅。青花之色,苍翠妍丽,深入胎骨,兼有丹青 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 之妙。底部涩胎,泛瓦红色,留有明显的垫烧粘结高岭尾砂的 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 痕迹,为元青花装烧工艺的重要特征。 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梅瓶,原为古时承酒用器,流行于宋代,亦称「经瓶」,其后 除了本品以外,存世所见以牡丹纹为主题纹饰的元青花梅瓶一 因瓶「口径之小仅以梅之痩骨相称」(参见民国许之衡著《饮 共十件,装饰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肩部的纹饰,常见为缠枝 流斋说瓷》),而得名梅瓶。元代梅瓶,造型一改宋代修长秀 花卉和云肩式图案两种,分别为香港葛氏天民楼藏品、香港佳 美之形,营造出浑圆丰厚风格,延传至明初,进而奠定了清三 士得2003年春拍第640号拍品和江西高安窖藏两件出土品,它 代官窑梅瓶形制之基础,影响深远。元青花梅瓶,造型、肩与 们的肩部装饰皆为云肩式图案。其中伊朗阿迪比尔神庙旧藏两 腹部之一周卷草纹装饰及下部莲瓣纹,与上海博物馆藏品皆极 件器皿则与本品纹饰布局最为相近:一为「元 青花缠枝牡丹 为相似,著录于《青花釉里红》,上海博物馆及两木出版社, 纹梅瓶」,只是肩部少了双孔雀。另一为「元 染付灵兽牡丹 1987年,页37,图21。 唐草文梅瓶」,肩部装饰则为缠枝莲与天马麒麟,胫部为卷草 仰莲瓣纹。 孔雀产于热带,在我国仅见于云南,不仅可供观赏,其羽毛亦 为极美的装饰品。汉司马相如有《长门赋》:「孔雀集而相 另还见有香港徐展堂收藏一例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带盖梅瓶, 存兮,玄猨啸而长吟」;汉刘向亦在《说苑·杂言》中云: 收录于《海内外徐展堂中国艺术馆藏品选粹》,2010年曾现 「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身拍场,以1600万元成交。此梅瓶与本品器形尺寸、青花画 1254年(蒙哥四年),忽必烈自大理北返,留大将兀良合台 工、胎釉工艺特征均极为接近。均可以资比较。 戍守云南,并任命刘时中为宣抚使,与大理原来的统治者段氏 134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第150页

5434 明青 永花 乐折 沿 花 卉 纹 大 盘 A RARE BLUE AND WHITE 'FLORAL' PLATE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D 40.5 cm RMB: 2,600,000 - 3,600,000 备注: • 香港邦瀚斯,2015年6月4日,编号27 136   十面观止 — 十面灵璧山居诸家藏元明清珍瓷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的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