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书籍

发布时间:2023-3-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书籍

10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年 (694 年 ) 传入中国。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国号,遂驱逐信徒、毁坏寺院,摩尼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为仅存的珍贵史迹。80 年代初,此地曾发掘出宋代明教会的瓷碗,证实宋时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跃。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1991 年 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草庵后,认为它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草庵寺 1996 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 年日本“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也来到草庵考察,专家学者认为,摩尼光佛是世界上惟一保存最好的摩尼教遗迹。2011 年 8 月,晋江市政府投入巨资兴建草庵寺摩尼教遗址公园,公园范围包括草庵宗教游览区、书院文化游览区、古寨文化山林区和田园生活休闲区等。旅游小贴士草庵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摩尼佛像,是泉州港口开放的象征,也是宗教界的奇葩。每年的 ... [收起]
[展开]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书籍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泉州——古称“刺桐”,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宋元时期世界海洋贸易的东方中心。
文本内容
第101页

10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年 (694 年 ) 传入中国。

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国号,遂驱逐信徒、毁

坏寺院,摩尼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

成为仅存的珍贵史迹。

80 年代初,此地曾发掘出宋代明教会的瓷碗,证实宋

时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跃。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

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

佛教崇拜,保存完整。

1991 年 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

综合考察团参观草庵后,认为它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

现”。

草庵寺 1996 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 年日本“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也来到草庵考察,

专家学者认为,摩尼光佛是世界上惟一保存最好的摩尼教遗

迹。

2011 年 8 月,晋江市政府投入巨资兴建草庵寺摩尼教

遗址公园,公园范围包括草庵宗教游览区、书院文化游览区、

古寨文化山林区和田园生活休闲区等。

旅游小贴士

草庵景区是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

名的摩尼佛像,是泉州

港口开放的象征,也是

宗教界的奇葩。每年的 4—11 月为最佳旅游时

间,可乘坐市区至晋江

安海方向的班车到草庵

路口,步行 20 分钟到

达草庵景区。

第102页

10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最早称“娘妈宫”,是

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有“温陵天

后祖庙”之称;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除了保存较完整的大殿、后殿等

古建筑外,近年来又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

梳妆楼等多处建筑,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

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历史沿革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 年)。当时建的这

座妈祖宫规模已经很大,有三殿、山门、两廊、两亭。宋元明

历朝经常遣官致祭,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钦定春秋两祭,

此后,官祭便成定例。

元代,泉州港更为繁盛,和海外通商的国家多达 90 几个,

海上巨船入港有时达 300 多艘。元代帝王为了漕运、海运的顺利,

也多次诏封妈祖,以祈求妈祖的庇祐。元代帝王在蕃人云集的

泉州港多次御祭天妃,其影响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进入明代,泉州港仍然是全国的一个重要港口。洪武三年

(1370 年),泉州复设市舶司,专通琉球。当时明政府规定,

泉州天后宫

——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妈祖庙

第103页

10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凡是封舟必须安放天妃神像,开洋前正副使必须先到出发港口的天

妃宫祭拜。永乐年间,郑和第二次、第五次出使西洋时途经泉州,

依制祭拜妈祖祈求庇佑。嘉靖十九年(1540 年)郡人徐毓集资大修,

先修正殿五间,重建寝殿七间,凉亭四座,两厢三十间,东西轩及

斋馆二十八楹。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落成。

清代,靖海侯施琅奉旨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上书康熙帝

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八月十四日,

“以将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

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庙及湄洲祖庙致祭。自此,泉州天妃宫改称天后

宫。施琅将军为报答神恩,对天后宫进行重修和扩建。嘉庆二十一

年(1916 年)署泉州府事徐汝澜以栋宇漶漫,非复旧观,倡捐再

次重修。道光年间(1830—1850 年)清文宗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

泉州天后宫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清代,私商贸易和向东南亚各国及台湾的移民热潮在泉州港

进一步兴起,妈祖信仰也随着泉州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

播。泉州商人每到一处,必当建造会馆,并从家乡请来妈祖祀奉。

建筑风格

由于泉州天后宫重要历史地位,自建宫至今,已经先后进

行十四次比较大的修缮和扩建。如今,其规制完整,占地面积达

七千二百多平方米。

山门。原山门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 年 3 月由台湾鹿港

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

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

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

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

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

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

第104页

10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

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而且保留有宋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 635.5 平方米;筑于台基座,

高出地面 1 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

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

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

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

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

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

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

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

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

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

殿内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

表现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

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

两端五彩瓷雕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

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

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吉祥如意,

安康长寿,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旧

貌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

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 1 米多,两侧突出

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

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 米,进深 19.8 米,高 8 米许,

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

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

第105页

10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旅游小贴士

天后宫位于泉

州市区天后路,官

府常在此为出海商

船举行祭海大典。

妈祖名林默娘,是

北宋时湄洲岛的民

女,据说她出生的

时候,遍地生香,

瑞 光 四 射。 她 终

生行善济人,引导

乡人避凶趋吉。后

来她为了救护船只

遇到风暴的父亲而

遇难,百姓感念她

的美德,尊她为海

上 女 神, 立 庙 祭

祀,当地渔民出海

前都要到天后宫前

祭拜。市区乘 4、

24、624、824 路公

交车可到。

是明代翻修时移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

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

对台交流

明清时期,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把泉州的妈祖信仰也带到

了台湾,并在那里建庙奉祀,使妈祖成为台湾地区最主要的民间神

祇。建于明代天启四年的澎湖天后宫,现为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

到了清代,台湾各县市已普遍建立了天后宫。

泉州天

后宫以弘扬

妈祖文化为

核心,先后

数次组织和

参与访问团

体赴台进行

文物展览与

交流,在泉台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2 年 7 月,泉州

天后宫妈祖金身神像巡游台湾澎湖县,被誉为“创世纪的宗教盛

事”。泉州天后宫还连续举办多届澎湖“乞龟”民俗活动,接待了

众多前来谒祖进香的台湾信徒。

泉州天后宫修复以来,前来寻根谒祖和进香的台胞络绎不绝,

从泉州天后宫请走了妈祖神像数百尊。澎湖天后宫、彰化鹿港天后

宫、台南大天后宫等数百个宫庙,均与泉州天后宫有密切往来。从

天后宫建宫至今,到泉州天后宫谒祖进香、参观旅游的台湾同胞据

不完全统计达 200 多万人次。泉州天后宫已成为联结海峡两岸人民

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

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

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第106页

10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府文庙位于市区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地段,鲤城区

中山中路泮宫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泉州市主要文

化古迹之一。其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

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壮观,

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体现了宋代中原文化和闽

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历史沿革

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唐名为“鲁司寇庙”,址

在府衙城右。五代时改为“宣圣庙”。宋太平兴国初(976—

984 年)迁建泉州崇阳门外之东南,即今址。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年)迁建于育材坊,去旧学西北。大观三年(1109

年)复迁建于原址崇阳门外。绍兴七年(1137 年)就原址

重建左学右庙,增旧基高二尺余,中为先师殿(大成殿),

殿前东西庑。殿左为明伦堂,明伦堂后为议道堂,前为东西

泉州府文庙

——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第107页

10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两书斋。殿堂南面筑有方池、学池。前为藏书阁、廨宇、庖

廪悉备。又化赎庚门旧址门西向,门内凿河浚池以通巽流,

筑石桥以纳潮汐。嘉泰元年(1201 年)再建棂星门,辟武

齐。嘉泰四年(1204 年)增置官

书三千五百余 本。咸淳

(1265—1274 年)中

殿 毁, 后 又 重建。

元大德三年 (1299

年)重修明伦堂。 大德十年

(1306 年)整治学校, 修大晟乐。至

治元年(1321 年)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于棂星门前。至

正初(1341—1349年)造大晟,铸礼器。明嘉靖三年(1524年)

扩广泮池,浚堙塞以通潮汐,易濠南居民,辟路通通淮大街。

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地震,殿堂两庑圮又重修。万历

四十年(1612 年)改泮池为园如右官之制。清乾隆二十六

年(1761 年)大修大成门,内外及两庑前柱皆易以石,作

金声、玉振二门石匾,移建崇圣祠于礼殿东北。康熙二十七

年,雍正五年,乾隆三年共颁发“万世师表”、“生民未有”、

“与天地参”三匾,后又有嘉庆帝“圣集大成”,道光帝“圣

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光绪“斯

文在兹”等匾。

建筑风格

府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

面阔 7 间 35.3 米,进深 5 间 22.7 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

以 48 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 8 根,风格古朴,

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

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通

道、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

第108页

10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的泮桥,梁式石构,中部拱起,两边有石构护栏。大成殿前

东西两侧筑有东庑和西庑,全长 112 米,宽 10 米。两庑前

正中为大成门三开间,二进深,左为金声,右为玉振,三门

联成一体,宽 60 米,深 10 米。门外为露埕宽 66 米,深 60

米,可容数千人,左右为礼门、义路。西面临中山街建有泮

宫门。庙东有明伦堂七开间,宽 36.8 米,五进深 21.4 米,

前有宽深 36 米的露庭,东西两书斋,庭前有方池宽 29 米,

长 43.8 米,中有 4 米宽的石桥,围以石护栏。外为育英门,

再往东原存有尊经阁和名宦、乡贤祠等建筑。

人文特色

府文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

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泉州府文庙

文物陈列馆”设在大成殿内,正中有孔子塑像,两旁有四配

十二哲画像。主要文物有传世祭孔乐器、舞器、礼器等。其

中六件青铜豆铸有“乾隆十一年台湾知府蒋元枢捐造,贡生

蒋鸿皋监制”和铸有“同治六年五月铸,州同御即造,训导

郑秉经郊行李树监铸”及“台湾北路淡水同知严金清谨制”

的铭文编钟,是研究泉州文庙与台湾文庙的历史渊源关系的

第109页

10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实物资料。“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设在文庙西庑,陈列有

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文化名人 38 位。这些人

物从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出泉州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在政治、

文化、经济、军事以及海外交通、国家统一等领域为社会以

至世界作出重大贡献。展品使用现代彩色腊像工艺制作,配

以精制的各时代服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对台交流

对于闽台两地儒学文化的传承 , 泉州府文庙功不可没。

明清以来,泉州府文庙培养出许多人才,他们东渡台湾后大

力推动台湾儒学的起步发展。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

蒋毓英被调任台湾首任知府,在任五年内修建了两座文庙,

这为泉台两地文庙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此后,台湾孔庙在

建筑形式和规制上就一直追摹福建孔庙,其创建与维修时往

往都聘请福建工匠主持,建筑材料也多取材自福建。例如,

第110页

10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台北孔庙创建时就请泉州名匠王益顺按闽南式建筑风格设

计,木石材料大都运自大陆,其中包括泉州白石及青草石,

雕刻十分精美。台南孔庙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重修时,

不仅购买泉州石材,还延聘泉州名师精雕细琢,再运到台湾

组合安装,并增设泮宫坊、府学署等,形制与泉州府文庙几

无二致,台南孔庙至此迎来了全盛时期。

台湾儒学得以发展后,反过来又与泉州府文庙保持紧

密的联系。时至今日,泉州府文庙与台湾各大孔庙之间的交

流依然十分热络。2008 年 10 月,台湾孔子文化节举办隆重

的开笔仪式,由泉州府文庙致赠台南孔庙的开笔石闪亮登

场;2009 年 12 月海峡两岸一百多名儒学专家和山东曲阜孔

庙、台湾台南孔庙等知名孔庙的代表汇聚泉州,参加“首届

闽台孔庙保护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泉州府文庙与台南

孔庙共同签订《海峡两岸孔庙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书》,这是

海峡两岸孔庙首度携手共同建立交流联谊机制。近年来,泉

州文庙与台湾各大孔庙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不断地将两岸

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文化认同推向新的高度。

旅游小贴士

走过高大伟岸的榕

树,路过波光粼粼的百

源川池,池西畔的文庙

广场,令人眼前一亮。

烫金的“文庙”二字在

大门牌匾上熠熠生辉。

雄伟的府文庙门楼在蓝

天白云下壮丽夺目,即

使在市区中心热闹的街

道上,也能感受到文庙

散发出的圣洁儒雅的光

芒。来到泉州,文庙是

您的必经之地,市区内

有到达府文庙景区的 1

路、3 路、18 路公交线,

非常方便。

第111页

11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泉州清净寺又名“麒麟寺”“艾苏哈卜清真寺”,俗称“清

真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中段,占地面积约 2500

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

教寺。1961 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

十大名寺”。

建筑风格

泉州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年 )——伊

斯兰历 400 年。元至大三年 (1310 年 ),波斯国设拉子城 ( 今

伊朗南海岸 ) 人艾哈默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重修扩建。

据中文石碑记,元至正十年 (1350年 )、明万历三十七年 (1609

泉州清净寺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第112页

11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年 ) 两次重修,是我国现存最早、独具古阿拉伯伊斯兰建筑

风格的一座清真古寺,也是国内惟一用花岗石和辉绿石建造

的典型阿拉伯中亚风格的清真寺。现存建筑主要有寺门楼、

奉天坛和明善堂。

寺门南向,临街,通高约 13 米,宽 6.6 米,用花岗石

和辉绿石砌成,分外中里 3 层,外中层上部均用辉绿石作圆

形穹顶尖拱门,里层上部作白色圆穹顶。顶部望月楼和塔,

早已倒塌。现存月台,为伊斯兰教徒望月决定封斋、启斋日

期之用。台 3 面筑“回”字形垛子,颇显威严。祝圣亭在

寺门东侧,只存台基。亭壁刻有元至正十年吴鉴、明万历

三十七年李光缙撰重修碑记。奉天坛在寺门西侧,东西长

24.6 米,南北宽 24.3 米,仅存墙体部分,但大量文物仍保

存下来。东墙壁有一尖顶拱型正门,门楣上方刻古阿拉伯文

《古兰经》句,西墙中部向外突出一讲经坛,坛正中一尖拱

型大壁龛。南墙外壁及坛内大小壁龛,均镶嵌古阿拉伯文《古

兰经》石刻,保存完好。明善堂,原址已废弃,现为两进式,

砖木结构,是穆斯林的礼拜堂。寺内保存明永乐五年 (1407

年 ) 所颁保护清真寺及伊斯兰教的石刻《上谕》一方。

旅游看点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三大教寺之一,

被列为世界回教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是泉州发展海外交通贸

易的重要史迹,是中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迄今仍是泉州回教徒礼拜或婚礼举行之处。

◎寺门门楼

临街的寺门为典型的中世纪阿拉伯建筑风格,由一面

立墙、一个带有双凹半穹顶的门廊,以及连接半穹顶的甬道

构成。原通高 13 米以上,后由于路面抬高约 1.5 米,故地

第113页

11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面到寺顶通高仅 12.4 米,门宽 6.6 米。门楼高耸挺拔,全

部用加工严整的花岗石和绿辉石砌叠而成。

门顶由四大拱门构成内、中、外三层。门顶成穹庐向

上尖拱,桃尖形曲线,拱门内半穹窿以放射线及蜂巢状图案

装饰,与我国古代建筑的“藻井”石雕图案类似。顶盖采用

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寺门内

有一块明永乐五年(1407 年)的《永乐上谕》石刻,是明

成祖朱棣颁发保护伊斯兰教寺院的敕谕,至今完好无损地嵌

置于寺北的墙壁上。寺门北面第三中门门楣上,镌有两块横

列古体阿拉伯文石刻。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门

楼后墙上两行阿拉伯文石刻,上面记载着清净寺的创建年代、

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

◎宣礼塔遗址

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

的光塔媲美,均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宣礼塔初建为石

砌,后圮;十六世纪初为木塔,1687 年又被飓风摧塌。

◎奉天坛

寺门门楼后西侧为奉天坛,又称“礼拜殿”,占地面

积约 600 平方米。殿的门楣部分,雕刻着阿拉伯文《古兰经》。

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大殿上

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于 1607 年泉州的一次 8.1 级大地

震中坍圮,迄今未能恢复,仅余 12 个石柱础及 9 根残柱。

殿内的设施和圆顶遗物仍深深地埋在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现

有地面增高了 1 米多。

殿西墙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墙上横嵌长列的阿拉伯

文石刻,墙中部凹入为“拜坛”,称“米哈拉布”,习称“壁

龛”,壁龛中浮雕着阿拉伯文《古兰经》经句,为讲经之所。

第114页

11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拜坛两侧有 6 个尖拱宝盖状石龛,均浮雕阿拉伯文;殿南墙

长 23 米,高 6 米,中开 8 个大窗,使奉天坛更显得开阔、雄伟。

◎明善堂

由于无法复建主礼拜大殿的圆顶,1609 年穆斯林在寺

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即明善堂。明善堂在奉天坛的北面,

是现在讲经的地方。明善堂屡建屡塌,现存建筑系近代改建,

是一座东西向二进三开张传统中国民居式的砖木结构建筑。

堂前矗立着一个精雕的宋代“出水莲花”石香炉,原是奉天

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教徒们便移到明善堂作

礼拜,香炉也移置于此。石香炉高约 1 米,直径约 35 厘米,

以叶蜡石(寿山石)雕制而成。

◎祝圣亭

祝圣亭的亭壁嵌立两块巨碑:一方是明初翻刻元至正

十年(1350 年)三山吴鉴撰写的《重建清净寺碑记》;另

一方是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的李光缙《重修清净寺

碑记》。前者尤为重要,它记叙了元时“泉造礼拜寺增为六、

七”,说明当时的穆斯林在泉州人数众多以及他们的宗教活

动情况。

旅游小贴士

这里最有价值的是

寺庙的建筑风格和寺内

的一方石刻。不过,一

个“老”字就已经能让

许多人眼前一亮。寺内

藏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

(1470 年) 颁 发 的 保

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

《敕谕》石刻一方,是

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市中心乘 3 路、4 路、

5 路、6 路、7 路、8 路、

12 路、16 路、18 路、

19 路、20 路、26 路、

31 路、32 路、602 路

公共汽车到关帝庙下

车,步行几分钟即可到

达。

第115页

11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泉州法石真武庙俗称“上帝宫”,是福建省文物保护

单位,位于市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寺庙供奉水神玄武,

宋时作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为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

迹。庙供玄天上帝,是北极玄武星君化身,又称“真武大帝”。

建筑风格

真武庙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 3000 多平方米,距今已

有 1000多年历史了,被称为“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有“小

武当”之称,在福建道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建筑,由山门、四角亭、殿堂组成,

建筑面积 400 多平方米。大殿为真武殿,砖木结构,殿柱上

有清道光进士翰林庄俊元撰写的对联。殿中奉真武大帝,披

发仗剑,铣足踏龟蛇,神龛上有巨匾“掌握玄机”,系乾隆

年间提督马负书所书。左旁原建有观音堂,今圯。山门为牌

坊式,砖石建筑,竖匾“武当山”,两侧嵌有闽南砖刻太上

老君、瑶池王母以及八仙等人物。

旅游看点

法石真武庙依山面海,东边便是举世名闻的古刺桐

泉州真武庙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

第116页

11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港——后渚海港,西距泉州城区不过里许,南与晋江市隔江

相望。法石真武庙在泉州海外交通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兴盛。宋代尊崇道教,所以

每次航海,郡守都要到这里祭祀海神,求真武大帝庇佑。真

武庙自宋以来历经五个朝代,香火长盛不衰。明代嘉靖年间,

在庙前立有“吞海”石碑,意思是说真武势盛,气可吞海。

这里胜景天然,古木森森,山门前有一眼明代古井,名叫“三

蟹龙泉”,泉水清冽甘甜。山门有一副石刻对联“仰之弥高

大观在上,过此以往联步而升”,是清代翰林庄俊元手书。

1991 年 1 月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来泉州,见证了真

武庙是海上丝路“祈风”保航的另一重要遗迹。

对台交流

奉祀玄武大帝的宫庙堂遍及台湾的乡镇村,其中不少

都是从泉州真武庙分灵过去的。真武庙是对台宗教文化交流

的重要活动场所,与台湾各地宫庙有着较为频繁的文化交流。

1997 年真武庙神像首次跨越海峡,前往台湾巡游全境

42 天,这是泉州最早出巡台湾地区的一座宫庙。此后泉台

两地以“真武”文化为平台,开展了多次交流活动。

近年来,台湾接天宫和真武庙的交流活动频繁、联系

密切,先后到真武庙交流近 20 次。2013 年 12 月,台湾宜

兰外沃接天信众来泉,不仅为了交流两岸的宗教文化,还送

回了真武庙此前送往台湾“巡游”的玄天上帝神像。台湾云

林县斗六市朝龙宫管理委员会多次率团参访泉州真武庙,希

望在两地举办真武大帝学术文化论坛。

2014 年 4 月,金门县县长李沃土、议长王再生带领

1200 多人组成的大型进香团到泉州真武庙祭典,这是近几

十年来最隆重、最高规格的一次盛事。

旅游小贴士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

建筑,坐北朝南,依山

拾级而上,两旁扶栏石

柱皆雕石狮,十分古朴,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景区就在泉州市

区,所以银行、加油站

等服务设施都很齐全。

沿海大通道离真武庙有

2 ~ 3 公里,附近有很

多海鲜排挡,是享用海

鲜的好场所,各个消费

档次都有。在泉州市区

乘坐 1 路、5 路、21 路、

30 路、44 路到现代广

场站下车,再步行前往

真武庙。

第117页

11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泉州府城隍庙位于泉州市区北门模范巷与县后街交界

处(今新村小学址)。庙前通道旧称城隍口街。“城隍”原

指可以抵御野兽和外族入侵的城池,古时被人们奉为城市的

守护神而加以崇拜。

历史沿革

泉州府城隍庙,祀

韩琦为城隍神,俗称“大

城隍”,以别于晋江县

城隍庙(俗称“小城隍”)。

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嘉

祐二年(1057 年),初

名明烈王庙,原址在明

代泉州卫西侧(今泉州

六中附近)。明洪武三

年(1370年)改称城隍庙,

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

泉州府城隍庙

——古泉州的城市守护神

第118页

11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明永乐、正统、正德年间相继修葺。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

城隍庙迁建于资寿寺废址(即今所)。清乾隆年间(1736—

1795 年),修建中殿、前殿、东西两庑及六贤祠、山门。

道光十年(1830 年),邑中士绅因庙宇朽蠹,乃募捐重修,

使整个城隍庙形成了山门、前殿、中殿及后殿的庞大建筑群,

占地 10 余亩。其规制同府衙,甚为雄伟壮观。山门对面有

照墙,正中是“麒麟壁”,雕嵌工艺精湛,是件不可多得的

文物珍品。

二十世纪 50 年代,府城隍庙逐步破损,1972 年拆庙创

办小山小学(现新村小学),1974 年麒麟壁移至泉州开元

寺西塔东北侧加以保护。

泉州城隍庙为泉州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历来庙内常

常举行降雨、祈晴等斋醮法事,清代官方增加春、秋两祭,

城隍信仰深入民间。此外,泉州府属各县城隍庙,每年均要

到泉州府城隍庙内谒祖请香。

现府城隍庙为原来建筑群的后殿,占地面积约 600 平

方米,建筑面积约 300 平方米,包括原后殿及左右厢房各一

间,后殿为二进三开间,供城隍神金身及其他配祀神像。

第119页

11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1992 年经市政府批准登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 年登

记为道教活动场所,成立管理委员会。2007 年因殿宇梁柱

朽坏,管委会募资修葺,重塑城隍神金身。现庙内常住道士

和工作人员计 15 余人,仍然香火不断,在泉州及台湾具有

较大影响。

建筑风格

城隍庙原为前殿的硬山顶、五开间无堵墙结构。中殿

为重檐歇山顶,内部斗拱出挑有精美的飞天乐伎,殿顶棚设

平拱天花。后殿建筑规则与前殿略同。

城隍庙的山门宽约 30 米,重檐歇山顶结构。山门对面

照墙高 5米、宽 19米。墙分三堵,正中用交趾陶镶嵌麒麟一只,

龙首牛尾、麟身偶蹄、步云回首顾盼状,下配嵌砖雕的元宝、

如意等吉祥物。左右两堵各嵌砖雕的灵芝、牡丹、鹿、鹤等。

暗喻福、禄、寿俱全,雕嵌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整个城隍庙形成了山门、前殿、中殿及后殿的庞大建筑群,

占地十余亩,建筑技术高超,在八闽大地屈指可数。1974 年,

麒麟壁移至泉州开元寺西塔东北侧加以保护,如今庙宇内仍

保留着清道光年间重修后的规制,从中依稀能感受到原府城

旅游小贴士 隍庙的恢宏大气。

技艺精湛的重檐和

歇山顶是泉州府城隍庙

建筑群的主要看点,亦

可在寺庙中参拜神像,

在承载着岁月的古老榕

树下休息乘凉。城隍庙

全天开放,市区乘坐公

交 24 线、37 线到外国

语中学站下,徒步前往

便可到达。

第120页

11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花桥慈济宫位于泉州市中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自宋以来已拥有近千年历史。花桥慈济宫建筑的琉璃瓦

屋面,在其周围建筑群中显得光辉夺目。步入悠久历史的花

桥亭,抬眼望见宫大门上方的石匾,上面镌刻的正是明代大

书法家泉州人张瑞图所书“真人所居”四字,熠熠生辉。

历史沿革

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 年 )。祀

北宋泉州名医吴夲,闽台尊称吴真人、大道公、花桥公、保

生大帝。据史志载,其一生“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救物为念,

而义不取人一钱”,“业医无贵贱,按病授药,如矢破的”。

花桥为其生前行医故址。

清光绪四年(1878 年), 泉州绅士及商民于花桥宫内

倡设泉郡施药局 , 博采药源 , 广施民众 , 以弘扬吴真人业医

济世、扶危济困之精神。光绪六年(1880 年)改称“泉州

府施药局”。

泉州花桥慈济宫

——保生大帝的开基祖庙

第121页

12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 泉郡鼠疫猖獗 , 花桥宫施

棺舍药、恤孤扶贫 , 做了大量救死扶伤、济困赈灾公益善举。

是年 ,改称花桥宫善举公所。施药局隶属善举公所下辖单位 ,

以赠药施医为主 , 兼办施棺、度岁(年关救济)、平粜赈灾

等慈善事业。百余年来深获社会各界善信、热心家和海内外

侨胞、港澳台同胞及宗教界人士支持赞助 , 常年不断捐款送

药奉献爱心。上世纪 50 年代 , 曾易名泉州市爱国赠药处。

1978 年恢复花桥旧名 , 称为“花桥赠药处”。1985 年 3 月

18 日恢复义诊 , 则沿用今名为“泉州花桥赠药义诊所”, 赠

药施医迄今已历 120 多个春秋。

对台交流

明代后期及清代,泉、漳人成批涌入台湾开垦。台湾

早为瘴疠之地,疾疫流行,于是保生大帝的信仰也随开垦者

在台湾落足,并成为台湾最有影响的神灵之一。其中,台南

学甲慈济宫,是台湾保生大帝的开基祖庙,位于台湾台南市

学甲区内。于康熙四十年建造,坐北向南,共三进,为前殿、

正殿和后殿,正殿供奉保生大帝为主神。庙宇香火鼎盛,每

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信众大都在此向大陆遥祭

师祖,尤其近四十年来,人们思乡之情愈演愈炽。

几百年来,随着泉、漳人不断移居台湾,保生大帝的

信仰也不断扩大。在台湾,保生大帝是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

信仰。目前,全台湾有 600 多座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大多

为大陆的分灵。

1991 年,台湾信徒捐资重建了三层现代样式的“赠药

义诊楼”,常年聘请名医在此坐诊。近年来,泉台交流日趋

频繁,每年都有大批来自台湾的保生大帝信众到泉州花桥宫

朝拜,并热心为赠药义诊所捐助,使保生大帝慈济众生的精

神,得以代代传承。

旅游小贴士

花桥慈济宫是北宋

泉州名医吴夲生前行医

的故址。吴夲一生以医

名天下 , 以济人救物为

念 , 是个义不取人一钱

的好医生。泉州市区乘

坐 24 路在水门巷口站

下,然后步行 260 米左

右即可到达。

第122页

12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铜佛寺位于鲤城区中心百源川池西北侧,寺前绿榕垂

荫,水光潋滟;东为工人文化宫,西邻泉州府文庙、明伦堂

等古建筑,1962 年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铜佛寺原名“百

源寺”,始建于明崇

祯 年 间(1628—1644

年),为泉邑进士杨

元锡献宅为寺,清乾

隆十七年(1752 年)

施琅曾孙施国宝重修

时易今名。1936 年被

洪水冲垮后重建。

因洪水冲击,或

因时局动荡、战乱纷

起,铜佛寺屡遭毁坏。

清朝的志存及民国时的性愿、觉澈、觉愿法师还在此举办过

“觉华佛学苑”、“佛教义诊施药局”等。以后铜佛寺又屡

泉州铜佛寺

——泉州佛教圣地之一

第123页

12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有修缮增建。近代高僧弘一大师曾于 1941 年冬,1942 年 3

月在此挂锡弘法。为寺门撰联曰:“教门千百喻如梵网,佛

道本源其唯戒光”,百源寺名藏于联中。

近几年来香火日趋兴盛,来此观览参拜的游客信士络

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为“绕佛日”,各地香客齐聚寺中,

梵呗之声不绝于耳,钟鼓之音响彻云霄。这里是泉州市的佛

教胜地。

建筑规模

泉州铜佛寺现存大殿为三开间宽 18 米,五进深 19 米

的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 400 平方米。内供

奉清顺治年间(1644—1661 年)铸造的铜佛 16 尊,佛像高

四五尺,雕技精湛,以此著名。

近年又于大殿之后新建双层楼阁式歇山顶弥陀殿一座。

大殿前露庭曲栏、东侧曲桥跨池,紧接百源川池,绿木成荫,

风光绮秀。

旅游小贴士

每月初一、十五各

地游客都齐聚寺中观赏

参拜“绕佛日”的场面,

也是最佳的旅游时间。

公交:从泉州汽车站,

坐 5 路、16 路、601 路

到百源路站下车,步行

300 米左右可到达(全

程约 20 分钟,共 4 站),

首末车时间:6:00

18:30,全程最高票价

2 元,多为无人售票。

自驾车:从泉州汽车站

向西北方向出发,沿泉

秀街行驶 160 米,过右

侧大洋百货直行 20米,

过麦当劳转右进入温陵

南路直行 530 米,在通

淮桥左转,沿涂门街行

驶 760 米进入百源路直

行可到达(全程约 2.1

公里,10 分钟左右车

程)。

第124页

12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泉州富美宫,位于晋江下游富美古渡头之畔,南门水

巷末端。富美宫供奉我国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俗称“萧

阿爷”“白髯公”。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爷 24 尊。原为属地

保护神,后逐步发展成为泉州惟一的“王爷行宫”,是海内

外的王爷信仰朝拜的古迹和游览胜地。

历史沿革

泉州富美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年),距

今已有近 500 年历史。在这期间,有过多次重修,规模不断

扩大。泉州民间王爷崇拜由来已久,富美宫被称为“泉郡王

爷庙总摄司”。

清光绪辛巳(1881 年)里人鉴于宫濒临江畔,屡遭洪

水淹没,于是发起择地重建于现址,规模比以往略有扩大。

重建后,供奉萧太傅为主神,配祀廿四司,还奉祀文武尊王,

苏、柳、李三夫人。延续至今。耗巨资聘名师巧匠精雕细琢,

建筑之精美冠于泉州同类庙宇,举人曾振仲等名士为其撰写

多副楹联、匾额。

泉州富美宫

——两岸王爷信仰发祥地

第125页

12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庙宇先后被用为工场、老人

活动场所。1988 年 5 月重新组成董事会,恢复活动。1991

年 1 月于宫左购民房一座,改建为四层楼房,作董事会办公、

接待之用。

建筑风格

现存庙宇为清代建筑,庙中檐椽斗拱雕刻精美。宫主

体建筑二进,中有拜亭,西侧为夫人妈宫。大殿面阔三间、

进深三间,硬山式。主祀西汉名臣萧望之(萧王爷),配祀

文武尊王张巡、许远和二十四司,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

司”,其殿内殿外的木雕、石雕均甚精美。

富美宫在“文革”中受损,1988 年重修茸。富美渡尚

存旧貌,近年又略有修缮,系用花岗岩石砌筑。

人文特色

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口之一。为

连接内地与出海货物集散的重地,邻近的“聚宝街”在宋元

时是外国商贾经商贸易之所,因此得名。明代永乐三年(1405

年)在附近的车桥村,建有“来远驿”,专为接待国外使者、

客人之用。清代、民国期间城南仍是泉州经贸金融活动的中

心。明代中后期,泉州屡遭各种灾害,特别是瘟疫的肆虐,

为抗御灾祸、摆脱恶境,民间纷纷建立小祠,供奉保护神,

岁时典祭,祈求神灵保境安民。在沿江沿海地带所设的小祠

则多奉祀“王爷”,认为王爷有赏善罚恶,司瘟驱疫,降灾

赐福的职能。因此,民间对王爷甚为虔信。

萧(望之)太傅生前是我国西汉时一代儒宗,历位将相,

功标麟阁,因其高风亮节,深受人民所敬重。故择为富美宫

主神。随着泉州先民移居海外谋生,萧太傅信仰也同时传人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第126页

12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对台交流

泉州富美宫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分灵遍及

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其中仅台湾就多达 2000 余处。富美

宫成为台湾萧太傅信仰的祖庙,深深扎根于广大台胞的心中,

每年到泉州进香的台湾宗教团体络绎不绝。富美宫也成了泉

台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

乾隆四十年 (1775 年 ),台湾云林县麦寮乡光大寮百姓

从水边捡回刻有“富美宫萧太傅”字样的沉香木料 ( 王船构

件 ),雕塑萧太傅神像供奉。

嘉庆元年 (1796 年 ),台湾新竹县百姓拾到富美宫王船,

船上萧、潘、郭三王爷被请回供奉。

嘉庆十年 (1805 年 ),台湾台中县大安乡百姓建和安宫,

供奉停靠在海滩上的富美宫王船中的金、吉、姚三王爷。

第127页

12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1924 年 4 月,台湾嘉义东石港先天宫黄传心等 19 人专

程到泉州富美宫进香,迎请萧太傅和五府干岁回台湾奉祀。

1925 年,富美宫放出的王爷船保存于台湾嘉义县东石

港先天宫内。1928 年,该宫董事会又组团到富美宫拜谒,

富美宫赠送“威镇麦津”匾额。

新中国成立后,两岸交流一度中断。1988 年 6 月 17 日,

台湾嘉义市朴子镇镇安宫 21 人到富美宫谒祖,为新中国成

立后台湾首批进香团。

1991 年 10 月,台湾高雄市数十名萧太傅信徒特意乘小

船跨越台湾海峡直达富美宫进香,在海峡两岸引起轰动。

1993 年,富美宫董事长率团访问台湾 30 多座分庙,被

台湾媒体评为“对提升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甚有助益。”

1995 年 12 月 23 至 24 日,第一次泉台萧太傅学术研讨

会举行,两岸代表共 146 人,其中台湾代表 36 人。提供论

文 36 篇。1997 年 12 月 8 日至 10 日,第二次泉台萧太傅学

术研讨会两岸出度会议的代表共 203人,其中台湾代表 88人。

提供论文 28 篇,与会代表热烈发言,交流学术经验,是泉

台学术交流的一次盛会。

2001 年 6 月 7 日,富美宫分灵的台湾云林聚宝宫信众

385 人,从高雄经金门直航厦门,到富美宫进香。航运界人

士将其视为“大三通”的试航。

2009 年 4 月 29 日至 5 月 1 日,台湾嘉义市仙天宫的

60 名信众到泉郡富美宫进香、交流。

拒不完全统计,1988 年以来,先后到富美宫进香的台

湾宫庙有云林县的聚宝宫、集安宫、聚保宫、泰安宫;新竹

县南密里富美宫、堑港富美宫、东隆宫、镇安宫三王府;嘉

义县东石港先天宫、朴子镇镇安宫、北门口先天宫等数十多

个宫庙。其中有不少宫庙不只来过一次,与祖庙保持了紧密

的联系。

旅游小贴士

本宫供奉我国西

汉名臣萧(望之)太

傅,俗称“萧阿爷”“白

髯公”配祀廿四司、

文武尊王等。原为属

地保护神,后逐步发

展成为泉州惟一的“王

爷行宫”,香火兴盛,

分灵遍各地。是旅游

的圣地。市区乘坐 12

路、105 路 公 交 车 在

南门水巷站下车即可。

第128页

12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宿燕寺位于泉州紫帽山东面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在宋代海岸寺废墟上建造,坐

北朝南,前案峰峦连绵,后背山峦围护,地形似“燕子归巢”,

故名。山巅有老子骑青牛景象。近几年经过改建扩建,建成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及两廊,附有 4 个亭、莲花池及

花园、功德堂赠药处等,景观一新。

历史沿革

北宋至和年间,老君山上曾建有佛寺,名曰“海岸庵”,

鼎盛之时有五百尼众住寺修行,惜毁于元朝兵火,寺宇荡然

无存。现存有比武石、舍利塔、千年大红茶树等古迹。

清同治年间,亭店孀妇杨嘉姑,于高峰山上结茅苦修,

奉佛持斋。四方善信感于其志行精严,遂广集净资,于光绪

年间兴建殿宇,使高峰山再次成为佛门圣地。相传其时有双

宿劳燕筑巢于房梁之上,被视为吉兆,遂名其为“宿燕寺”。

杨嘉姑的外孙女广仁尼师幼年亦在宿燕寺出家。1958

年,广仁尼师南渡菲律宾,协助其表姐文莲姑在菲岛推展宿

燕寺法务,使宿燕分灯光大于海外。上世纪 80 年代,宗教

泉州宿燕寺

——泉州郊区著名旅游胜地

第129页

12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政策得以落实,广仁尼师屡次回泉州,见祖庭年久失修,殿

舍狭小破旧,实难敷用,遂发愿筹资重建。1995 年秋,恭

请瑞今法师主持动工仪式,兴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

敬塑诸佛菩萨圣像。1997 年夏,重建工程告竣。

旅游看点

新建的宿燕寺布局紧凑,环境清幽,栋宇巍峨,佛相

庄严。每日梵呗悠扬,香烟缭绕。再加上山色苍翠,鸟语花

香,登临此地顿感超然方外、尘念渐息,诚为清修静养的人

间净土,已成为泉州郊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王殿

天王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殿内正中金漆雕龙

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坦胸露腹的弥勒佛。大殿紫气涌莲。

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脚踏鬼怪,

镇压邪魔,慈护天下。大肚弥勒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

甲的护法神将韦驮。

◎大雄宝殿

第130页

12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

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

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

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三大士或海岛观

音像。

◎大悲殿

大悲殿即大悲观世音菩萨殿。殿内供奉着二十四臂观

世音菩萨塑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故称大悲殿。

大悲殿的殿门之上除“大悲殿”匾额外,尚有“普渡迷津”

四个大字匾额一块。殿门两侧有楹联两副,殿内正面及两侧

墙壁,皆有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彩绘的壁画。壁画内容是释

迦牟尼佛应化事迹图。

旅游小贴士

宿燕寺位于泉州紫

帽山之东,距泉州市区

四公里。从泉州市区乘

坐 18 路、25 路、27 路、

31 路、38 路、47 路、

48 路公交车到达亭店

即可。

第131页

13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慧源禅寺位于石狮市永宁镇郭坑村观音山上,供奉观

音菩萨。历年香火鼎盛,为海内外诸多善信所虔诚敬仰。

慧源寺由来已久。相传数

百年前,西天观世音菩萨云游天

下,驾往南海普陀山,取道闽东

南沿海,曾歇足于此山。后人取

名“观音山”,并在山上建一观

音宫以祈菩萨普渡众生。

由于老庙宇日久失修,旅

居海外及港澳台的侨亲,因思国

怀乡情结,倡议重建慧源禅寺。经历十载,慧源禅寺第一座

寺宇“大悲殿”建成,此后相继兴建“天王殿”、“大雄宝

殿”、“藏经阁”及“功德堂”5 座寺殿禅堂;以及“五百

罗汉长廊”、“讲经堂”、“养齐堂”、“土地堂”附属建

筑。寺宇占地广阔,规模宏大,融合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建筑

设计特色,钟灵毓秀,气势雄伟,且四周环境优美。目前,

已逐步建成东南沿海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石狮慧源禅寺

——东南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第132页

13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旅游看点 ◎大悲宝殿

前 殿“ 大 悲 宝 殿”

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占地

450 平方米,为五开间三

通门重檐结构,仰视藻井,

别致美观。进门可见 “大慈大悲”“佛光普照”“妙相庄严”

金匾。大悲宝殿供奉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因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故称大悲宝殿。菩萨法像后

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浮雕。以佛祖形象、珍禽异兽、琼花

仙草等题材堆制而成,法相庄严,陈设典雅。正中端座一尊

释迦牟尼像,左右两边的“香音之神”呈现飞天造型。整个

画面祥和美好,构成了一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圣境。

第133页

13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大雄宝殿

正殿“大雄宝殿”整体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占地

1100 平方米,为五开间三通门重檐硬山顶建筑。大雄宝殿

前廊是一排 6 根大理石盘龙柱,殿内供奉三世佛金身塑像。

大雄宝殿的两侧为十八罗汉,后面为观音和随侍的善财童子、

龙女群塑图。观音脚踩鱼龙,立在山海之间。观音上下左右

有许多小像,排列有序。

第134页

13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藏经阁

“藏经阁”占地 800 平方米,为三层飞檐二层结构,

美轮美奂、雅致有加。二层带有阳台,可从高处一览寺院全

景。藏经阁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卧像,呈侧睡姿态置于床榻之

上,双腿伸直,左手平伸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全身部

位匀称,体态自如,面部安详,表现出了“大彻大悟心安理

得”的内心世界。卧佛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涅磐时,向弟子嘱

咐后事的场景。众弟子环聚周边,神情或欣然或哀伤。二层

中央有神龛留辉溢彩,供奉释迦牟尼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

萨。阁中经柜若干,藏经万卷。

旅游小贴士

慧源禅寺位于石狮

市永宁镇,距离石狮中

心市区 8 公里。永宁镇

是闽南侨乡重镇,也是

石狮著名的历史古镇,

具有 600 多年历史的古

卫城,至今仍保留着非

常完整的古街道。

游客乘坐石狮至永

宁的公交车,到达永宁

站后,向东北 2.2 公里

即可到达。

第135页

13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晋江安海龙山寺,古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

俗称“观音店”。因位于安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故名“龙

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被列入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历史沿革

相传该地原有一巨樟,浓荫盖地,夜发祥光,时人崇之。

东汉时高僧一粒沙认为这是一棵异树神木,于是请工匠把它

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隋皇泰年间(618—619 年)

始建寺奉祀。明代天启三年(1623 年)重修。

龙山寺现存建筑物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由靖

海侯施琅等捐资修葺。康熙五十七年又扩建,以后历有修葺。

近年又再增修扩建,总占地面积 4250 平方米。寺坐北朝南,

由放生池、山门、钟鼓楼、前殿、拜亭所组成。东西两侧祠

庙、斋厨、禅房……鳞次栉比,疏落有致。整座寺宇给人幽

深而开阔的感觉。

建筑风格

放生池位于寺前,与寺同建。山门两旁华表高耸,在

庭前明万历进士苏琰立的一块镶嵌入壁的大石碑上,刻着“龙

晋江龙山寺

——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第136页

13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山宝地”四个大字。周围墙壁上镌有无数浮雕,精工细琢。

庭院左边的钟楼顶端横架着一根檀香木,悬挂一只千斤重的

古钟,古钟造型古朴,横腰镂刻着苍劲有力的楷书“天竺钟

梵”四个字,“天竺钟梵”是安海的八景之一。

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立两石狮子,门上方悬

着住持僧开慈撰写的“一片慈云”鎏金匾额,前檐石柱楹联

题云:“现丈六身开汉代,备千百手援闽疆。”屋脊正中雕

一颗火焰宝珠,两旁一对青龙奔向宝珠,表示双龙抢珠,激

浪霖雨,降压火祥之意。殿内供奉四尊巨大的泥塑金刚。前

殿后院两侧,长廊通连。东廊供奉伽蓝主宰,龛前有“依法

为家镇安海,护持寺事守龙山”对联。西廊供奉达摩祖师,

龛前题有“密示不传之指,元空无性之心”。

正殿是龙山寺的中心,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

11.3 米,面积 493 平方米。朱檐红墙,飞檐重叠,屋脊正

中雕一座五层小宝塔,一对瓷雕龙朝向宝塔,取双龙护塔,

镇邪摄吉之意。大殿三大门并列,正中门上端悬挂“圆通宝

殿”的鎏金匾额。殿前筑有亭榭,叫天坛,是供进香的善男

信女摆设香案的地方。

第137页

13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殿前清代重修时配置一对八角形透雕辉绿石龙柱,左

右相峙而立,石龙俯身盘旋而下,头部却昂然翻腾而上,状

若腾云,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龙爪

合拱,分别捧出一磬一鼓,用细的铁条轻轻敲打,磬显磬音,

鼓传鼓声,造形传声,铿然有致。如此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不愧为闽南独特的石雕工艺杰作。

大殿内陈设格外辉煌。上方高悬明代大书法家、邑人

张瑞图题写的额匾“通身手眼”,正中龛台内供奉着木雕千

手千眼观音。观音佛像矗立在石雕莲花台上。全像通高 4.2

米,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围又雕有众多戴花冠的

小佛首 , 层层叠作帽状,千手观音面部圆润,眉目清秀,堕

第138页

13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耳垂目,显得端庄慈祥。整座两米多高的立像,镂刻得既繁

复入微又层次清晰。千百年来,历尽无数艰难浩动,这尊佛

像却安然无恙保存下来,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殿即为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堂龛内正中

供奉着丈余高的释迦牟尼金身。

龙山寺还存有诸多名人墨宝、真迹:前殿大门联“为

甚十二个时辰憎枷爱纽尘缘不断,果然五百双手眼溺拯扶危

佛法无边”系清庄俊元真迹,殿北檐下巨匾“绍隆佛种”为

弘一法师真迹,天坛上有赵朴初亲题的“龙山寺”匾及宋朱

熹真迹“普现殿”,宰相李文祯题、举人柯琮璜书写的“镇

国佛”匾等。

对台交流

龙山寺殿宇巍峨宏观,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唐宋以来,

安海龙山寺的香火便随着安平商贾的足迹传播海外。安海龙

山寺观音菩萨的分灵遍布台湾各地,共达 400 多座。其中最

著名为鹿港龙山寺、台南龙山寺、艋舺龙山寺、凤山龙山寺、

淡水龙山寺,是为台湾五大龙山寺。

据安海《龙山祖庭释氏传灯录续辑》载,清顺治十年

(1653 年),龙山寺僧人肇善雕塑了一尊观音佛像,欲北

渡普陀山朝圣,不料船于海上遇风失控,漂至台湾鹿港,遂

就地结庐,草创鹿港龙山寺。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

肇善率领僧俗弟子百余名,乘船回安海龙山寺谒祖进香,重

新恭迎观音佛像分灵鹿港。

清乾隆十八年(1753 年),晋江县邑泉州移民陈邦光

发起扩建鹿港龙山寺。整座庙宇的布局和建筑工样完全仿效

安海龙山寺,并由闽南能工巧匠负责施工,直接从晋江运去

杉木和红砖,历时 30 多年才建成。现在,寺中还挂着明代

大书法家张瑞图为安海龙山寺所题写、于清乾隆三年(1738

第139页

13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年)传入台湾的“通身手眼”匾额。

肇善的入室弟子在台湾各地建造(或主持)了多处奉

祀安海龙山寺观音的寺庙;浮云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

协建艋舺龙山寺,并入主该寺;浮莲于三十年(1691 年)

创建凤山观音院;妙正于雍正十二年(1734 年)草创台南

龙山寺;妙玄于乾隆元年(1736 年)草创东大墩天竺寺;

妙戒于乾隆二年(1737 年)卓锡诸罗普现殿;妙智于十年

(1745年)卓锡半线(即“彰化”)观音堂;妙慧于十三年(1748

年)主持竹堑龙山庵;普行于二十年(1755 年)草创沪尾

普现寺;普明于三十年(1765 年)创建观笼天竺庵;普成

于三十四年(1769 年)草创澎湖龙山亭;普净于三十五年

(1770 年)建造恒春龙山岩观音阁。

旅游看点

安海龙山寺中素称有三宝:

第一宝是千手千眼观音,相传取用原本庙前整株巨樟

雕刻而成,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众多小佛首,

叠作帽状;主手合十,两侧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

列如团扇,姿态各异。如今千手千眼观音堪称珍稀国宝,举

世无双。

第二宝是龙山寺殿前一对青草石柱相峙而立,雕刻巨

龙绕柱,形若腾云,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一双鳞甲相间的

龙爪,分别捧出一磬一鼓,如用细铁条轻轻敲打,磬显磬声,

鼓传鼓声,真乃出神入化,巧夺天工,为闽南独特的石雕工

艺杰作。

第三宝是前殿有整板樟木大门扇,钟楼有整木凿空大

鼓,系隋代制作。此外,正殿还高悬明代大学士著名书法家

张瑞图题写的“通身手眼”匾额,更是弥足珍贵。寺内外古

木参天,芳草处处,景色非常迷人。

旅游小贴士

晋江安海龙山寺,

又名“天竺寺”,俗称“观

音殿”,是闽南千年古

刹。该寺传布广远。现

台湾有龙山寺多座,都

从安海祖寺分炉。每年

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前

来观光。从泉州汽车站

乘坐到安海镇的班车,

到了安海镇后乘坐当地

的摩的前往龙山寺,方

便快捷。

第140页

13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南安雪峰禅寺,又称“小雪峰”,坐落于南安康美杨梅山,

始建于唐乾宁元年(894 年),曾为福建省佛教协会会址所

在地。寺庙依山而建,与大多数庙宇一样,分前后殿堂,前

殿为单檐歇山式,两旁建有钟鼓楼。后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

式。主殿两边也因地形建造层楼,规模阔大。整座寺宇,高

低错落,极为壮观。

历史沿革

雪峰禅寺开山祖师义存禅师,俗姓曾,南安涧亭村梅

山下人,被唐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并随赠紫袈裟。后高僧

遍游名山宝刹,并开山闽侯雪峰寺,今又称“大雪峰”。天

下龙象,多出其门。曹溪下,若云门、若法眼,禅门五宗,

师传其二。师笃念父母,晚年归里,葬亲于风水宝地杨梅山,

并结茅棚守坟三年,俗称“白马坟”。南宋淳佑癸卯年 (1243

年 ),樗拙和尚慕真觉之道,依山筑庵,上安诸佛菩萨,下

列祖师。再经历代扩修,遂成丛林,取名“小雪峰寺”,以

别于闽侯雪峰寺,后人简称“雪峰禅寺”。

南安雪峰寺

——泉南禅宗祖庭

第141页

140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地以人重,人以地传。依山势而建的禅院僧舍,历经

修扩,构成而今重檐叠阁、雄崇宏大的规模。寺中僧众代

有名禅高僧辈出。宋代大儒朱熹来游时,曾以“地位清高,

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一联书赠雪

峰禅寺。近代曾有佛教三大法师弘一、太虚、芝峰会聚此寺

谈禅释义,书诗写悟,留下墨宝镇寺。其中,弘一大师于

1929 年、1940 年两度游住此寺,所以寺中处处可见大师独

具一格的题镌。1984 年广净法师特倡建“晚晴亭”于寺左

竹林边,并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楹联“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

风月伴高僧”。此外,寺内至今仍悬挂着明代大书法家张瑞

图为雪峰寺题写“法界藏身”匾额。清代博学鸿儒洪世泽也

曾为雪峰寺撰写碑文。

民国初年,雪峰禅寺为闽境禅宗佛院输送不少住持高

僧。世界佛教僧伽会正副会长瑞金、妙灯老法师均担任过雪

峰禅寺住持或监院。寺内四周更有诸多名人题刻、碑记,亭

榭,各具风格的历代高僧舍利塔点缀在寺宇周围和葱翠林木

之间,为雪峰寺增辉添色。

第142页

141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高僧辈出的雪峰禅寺留下了唐光化二年皇帝“应天广

福”的题匾,留下了朱熹的楹联,留下了《瘦松集》和《雪

峰寺志》,更留下了千古传扬的神奇传说和名山佳话。

南安雪峰寺于 1981 年动工重建,1988 年竣工,现为福

建南安市佛教协会会址,寺务由僧人统一管理。

建筑风格

南安雪峰寺经历代多次修缮扩建,已基本具备了丛林

格局。南安雪峰寺内目前有大雄宝殿、祖师殿、观音殿、华

严殿、护法殿、方丈室、般若堂、钟楼、鼓楼、禅堂、六和

室、功德堂、居士楼、瑞今和尚纪念堂等,非常完善。寺旁

古来墓塔很多,像佛化如幻和尚墓塔、性觉同归塔、普同塔

等即是。而白马坟(祖师父母坟)则在寺庙主殿之后面山坡

上,此处左青龙,右白虎,远朝僧帽峰,近俯案山(即胡僧

礼佛),据说这种山形可使此地每一百年出一位高僧。

寺庙山门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名,觉路外、

山道边的苍松翠柏间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名的“光

前亭”。

第143页

142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因受山势限制,南安雪峰寺只有一进,双层楼阁式建筑。

放生池建于主体建筑之前,放生池前又建有一座拜亭。寺门

石刻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

常在掌中看。”这对楹联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游览雪峰

寺时题刻,原为木刻竖匾,年久失落,近年重修该寺时镌刻

于石。

寺庙进门为前殿“万福堂”,明亮宽敞。堂内正中题

匾书“是什么”。二层为后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观

音大士等十多尊大佛象。方丈室在阁楼一旁。寺内还建有藏

经阁。寺院的最左侧,依山建有禅堂,可经山路与大殿等建

筑相通,于繁盛之外另寻幽静之处,为静坐禅修的方便之所。

寺庙右山上有“朝天亭”,“朝天”两字系清朝乾隆

年间福建观察使马负书题。寺有古松曰“瘦松”,相传宋代

罗汉所植,又云清初如幻上人所种。月夜的雪峰寺,山光月

色交融,空灵隐逸。古诗云:“露冷秋空净,楼高碧月娟。

何须仙隐去,此际直超然。”

旅游看点

南安雪峰寺人文名胜有白马坟、万福堂、藏经阁、五

僧朝佛、虎啸岩、太虚洞、九洞崆等。自然风景有雪峰四景

和雪峰八趣。四景即:洗心泉、缓步径、芭蕉坂、山月楼。

八趣为:一是晴窗晓日——“开窗当日晓,倚槛听莺鸣”,

写晨登山月楼之趣;二是花坞晚霁——“林间风色动,冉冉

落花香”,写暮行缓步径之趣;三是薜萝凝烟——“峭碧倚

岩阿,松筠挂薜萝”,写山间岩壑赏景之趣;四是北牖凉

风——“清风开户牖,晚气自生凉”;五是苔阶浥露——“披

襟深夜坐,松露浥青苔”;六是山楼夜月——“凉风盈殿阁,

皓月满山楼”;七是石窦鸣泉——月夜于洗心泉静心听流之

趣;八是香庭蕉雨——赞美芭蕉阪之趣。

旅游小贴士

雪峰寺位于福建泉

州南安市康美镇。

乘坐火车至福州

火车站后,由福州汽车

北站换乘大巴至泉州客

运总站;再乘坐泉州至

洪濑班车于洪濑桥头下

车。

乘坐飞机至厦门机

场,再由厦门松柏汽车

站换乘汽车至泉州洪赖

雪峰寺路口下车。

乘坐动车至泉州

站,从泉州站出站口乘

坐 33 路、203 路 公 交

到潘山市场站,换乘坐

泉州至梅山班车在洪濑

桥头下,再乘坐梅山—

南安班车到雪峰路口。

第144页

143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安溪城隍庙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 年)。庙中

供奉“清溪显佑伯主”(俗称“城隍伯主”),并祀城隍夫

人(俗称“城隍妈”)。庙宇原建于县治东,今有旧庙与新

庙各一座。建筑风格独特,装饰富丽堂皇,香火四时鼎盛,

在闽台及东南亚等地均有较大影响。

历史沿革

1000 多年来,安溪城隍庙历尽沧桑,几经修葺、重建、

迁址,现存建筑为清初遗物。

据史料记载,位于城关富民街县实验小学边的安溪城

隍旧庙,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 (956 年 ),后周显德七

年 (960年 )竣工。明洪武元年 (1368年 )至乾隆二十年 (1755

年 ),多次重建重修。

1941 至 1986 年,安溪城隍庙多次被迁被拆 , 今旧庙的

建筑物仅存二至四殿。1988 年 12 月,安溪城隍庙被县人民

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 年 1 月,

在旅居新加坡侨亲陈美英女士倡议及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择地于东岳寺东侧,依照原庙规制,兴建安溪城隍新庙,并

由陈美英女士独资兴建一至三殿。新庙重建工程于 1992 年

安溪城隍庙

——福建省最早兴建的城隍庙之一

第145页

144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1 月 5 日完工。此后,新加坡韭菜芭、杨桃园两地侨亲捐

资续建四、五殿,继而又有诸多分炉及信众陆续捐建配套

设施。

建筑风格

旧庙坐北朝南,宫殿式建筑,规模为五进四天井。大

门内一进左右有连接盖顶的两房,中留人行通道。步过大门,

即达庙内大埕,埕两边各有古榕一株,交遮成阴。

二进为两厢,分立塑像,其左厢为稽查、考功、赏善三司,

右厢为速报、地狱、罚恶三司,其塑像魁梧,令人敬畏。

三进为正殿,前含拜亭,后连寝舍,面宽五间,进深三间,

重檐式,抬梁架,彻上露明造;殿外有盘龙石柱,雕琢精巧,

灵活壮观。殿正中有穹窿藻井,外向为透孔金饰圆形棂窗,

雕梁画栋,庄严瑰丽;殿中供奉城隍伯主正身,座后则立有

高大的城隍伯主镇殿塑像,黄袍金冠,端庄严肃,令人肃然

起敬。

殿堂外翼有东西两厢,各有宽阔走廊,其东厢吊挂大

钟一口,钟下塑直符使者,后立护法韦驮、阳判官;西厢安

架大鼓一面,旁立值日使者、主簿、阴判官。两廊有门通第

四进大埕,厅上奉城隍伯主及夫人并坐塑像,俗称城隍妈厅。

第146页

145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厅后第五进为僧舍。

新庙与东岳寺并肩联臂,为五进殿堂,顺山势递升兴建,

南北向。占地面积 2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1100 平方米。

1999 年 1 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新城隍庙竖立文物保护

标志。

对台交流

安溪城隍庙历经千年兴替,蜚声鹤远,著称海内外。

早在明末清初,安溪先民即将香火带入台湾,嗣后分炉到台

北、台南、高雄,直至全岛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台

湾各地共有自安溪城隍庙分炉 200 多座,东南亚亦有分炉庙

宇。每年农历五月廿八日是安溪城隍诞辰日,海内外信众均

组团至安溪城隍庙进香、朝拜,参观访问,有效地增进了海

内外及海峡两岸情谊,促进了历史宗教文化的交流。

旅游看点

安溪城隍庙历史悠久,现存有城隍伯主之印、“示谕”、

“造船碑记”、拜亭古联、名匾佳联等诸多文物古迹。

第147页

146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城隍伯主之印

珍藏庙内的城隍伯主之印,据传系宋代皇帝所赐,玉

质方形,边长 7.5 厘米,高 5 厘米,印文为“敕封清溪显佑

伯印”繁体篆书,印座上雕有一头上有“王”字纹的卧蟾蜍,

寓赞安溪城隍解理阴阳、灵显威赫之意。新庙门前挺峙的一

对辉绿岩龙柱,原为旧庙所立,系出自前代名匠之手。

◎“示谕”及“造船碑记”

庙内现存“示谕”“造船碑记”两块古碑刻,立石于

清嘉庆十二年 (1807 年 ) 二月,由知县夏以槐撰。

“示谕”碑长 44 厘米,宽 70 厘米,碑文为“安邑敕

封显佑伯城隍尊神,理阴赞阳,每年季春,士民仿效古礼,

设醮迎傩”。

“造船碑记”碑长 210 厘米,宽 110 厘米,记载当年

为解决每年春斋醮迎傩之资,置造溪船两条,自泉州运盐至

安溪,并免收税费,“取其余息以为醮费”。

◎拜亭古联

城隍新庙的拜亭有一副古联:“宠锡袍冠八闽第一;

第148页

147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褒封伯爵五邑无双。”传说安溪城隍伯主自宋代以来,由于

曾为宋太后治愈顽疾,得帝赐御龙袍,又是邻近原五大县 (即

南安、安溪、晋江、同安、惠安 ) 的保护神,护佑百姓免受

旱、涝、风、虫、兽灾之苦,因此两次受到朝廷敕封,宋帝

赐金冠、龙袍、玉印,褒封显佑伯;清道光皇帝敕赐“钦加

普护清溪显佑伯”圣旨一道。

◎名匾佳联

古往今来,风流名士有感于安溪城隍庙之灵秀,大发

豪性诗情,留下不少名匾佳联。有明张瑞图题的“阴骘下民”、

清知县叶绍芬题的“燮理阴阳”,黄宅中题的“是梦觉关”、

李钰题的“保我黎民”,庄成题的“真英灵”等古匾;有明

进士秦钟震作的“为恶不灭,祖宗有馀德德尽必灭;为善不

昌,祖宗有馀殃殃尽必昌”、清状元庄俊元作的“功德秀河

山,前龙津,后凤麓,十八里归依福地;声灵昭纶綍,东阳

钟,西鳄鼓,第一长詹拜公门”、清庠生陈子瑞作的“神所

凭依将在德;尔于幽独毋自欺”、“看彼世人诡谲心肠,莫

怪此公吐舌;睹斯色相黑混面目,真令我辈惊心”等古联。

旅游小贴士

安溪城隍庙素有

“八闽第一,五邑无双”

美誉,是安溪重要的道

教景点和旅游目的地。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

灵,四季宜人,是乌龙

茶铁观音的故乡。每年

农历五月廿八日为城隍

爷诞辰日,每年清明节

前后都会举行春巡迎傩

盛会,海内外善信近万

人参加,盛况空前。乘

坐安溪专线车可到达目

的地。

第149页

148 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

戴云寺位于戴云山南麓的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为德化

县四大名寺之一,是德化县境内最早的一座古寺,也是福建

省历史最悠久的古寺之一,在闽台两地和海外香火远播,信

徒众多,1961 年被列为德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远离

人间烟火,环境清幽,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

史载,南北朝时就有僧人到此修行。唐时泉州僧人释

智亮,因仰慕戴云山高雅,到戴云修行。后梁开平二年(908

年)在戴云山腰南坡建戴云寺,寺背高耸入云、势如屏障的

戴云雄峰。因此奉释智亮为该寺鼻祖。戴云寺乃闽中地区规

模较大且年代悠久的名刹之一,历代邑宰多年在此祷雨。至

今犹珍存明万历年间进士、官居建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少师衔、

大书法家张瑞图题识的“豪余精舍”等匾额。

建寺后历代维护修葺,殿宇宏大。戴云山寺历经千载

风雨沧桑。北宋端拱二年(989 年)僧怀整募资扩建。南宋

淳祐四年(1244 年)在寺前建石板桥。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修建大殿。乾隆十三年(1748 年)及嘉庆十年(1805

德化戴云寺

——德化县境内最早古寺

第150页

149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泉州特辑Haixia Liang An Zongjiao Wenhua Lüyou · Quanzhou Teji

年),先后部分修葺建筑物。1940 年,马来西亚华侨陈助子、

戴云居士陈伯章邀同叶、郑、许等姓信士捐款重修复,格局

规制形成于此。1998 年,永春籍台湾僧人传斌法师又募捐

巨资重建。

建筑特色

现在的戴云寺为 2000 年重建,寺庙总面积 3000 多平

方米,为白墙红瓦、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由大雄宝殿、祖

师殿及禅房等附属建筑组成,正面外墙为七开间,寺内两侧

为厢房、饭堂等,大雄宝殿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

师佛,祖师殿供奉慈感祖师、袒膊祖师,左右两室供奉地藏

王、观音。

对台交流

戴云寺在闽台两地和海外香火远播,信徒众多,1997

年 11 月,台湾省台北县金海禅寺释传斌法师及德化旅台里

人郑点金等人到戴云寺进香,并捐献 1.3 万元美金修建主殿。

台胞魏煜挑更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台

湾南投县举家迁徙到德化安家落户,在此投资种植高山云雾

茶 1500 多亩。这道宽阔的绿色风景线,将戴云山和阿里山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