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
清康熙 郎窑红釉三足炉
A TRIPODIA FURNACE WITH LANG KILN RED ENAMEL MADE DURING KANGXI
REIGN PERIOD IN QING DYNASTY
说明:郎窑红这种特殊釉色的器物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
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康熙年间刘廷玑《在园杂志》中
记载郎窑仿成宣之惟妙惟肖,“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
比摹成、宣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认。”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
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
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
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
郎窑瓷器中最为珍贵也是烧造难度最高的品种当属宝石红釉郎窑瓷器,以至于当时民间有谚云:“若
要穷,烧郎红。”宝石红釉瓷器历来难烧,自明初永乐、宣德年间创烧以来,至明代中叶工艺即已
失传。《大明会典卷二〇一》载:“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为深矾红。”出版于万
历十九年的《事物绀珠》也载:“嘉靖窑回青盛作,鲜红土断绝,烧法亦不如以前,惟可烧矾红色。”
到了嘉靖二十六年,有江西布政司呈称:“鲜红桌器均获高匠,重悬赏格,烧造未成,欲照嘉靖九
年日坛赤色器皿改造矾红”。可见,当时在朝廷重赏之下都无法烧好鲜红器,只能将用于日坛祭祀
的红釉祭器改为低温的釉上矾红器,烧造高温铜红釉之难可见一斑,郎窑的杰出贡献正在于成功恢
复了早已失传的宝石红釉瓷器的烧造,达到“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本拍品撇口,束颈,扁圆腹,三足。为康熙郎窑红釉器物之精品,造型俊雅,胎质细腻,通体满施
郎窑红釉,釉色鲜艳悦目,近足处垂釉,称玻璃质感,故乾隆御题诗中有“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
宝石致难同”的吟咏,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大英博物馆亦有类似藏品可供参阅。
参阅:1. 北京故宫博物院,郎窑红釉三足炉,文物号:故 00147054(附图 1)。
2. 大英博物馆藏清康熙郎窑红釉三足炉(附图 2)。
D 9.5cm/H 7cm
RMB: 120,000-160,000
附图1:北京故宫博物院,郎窑红釉
三足炉,文物号:故00147054
附图2:大英博物馆藏清康熙郎窑红
釉三足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