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的住宅为民清时期徽派建筑,“无宅不雕花”,凝聚了万二村人的勤劳智慧和精湛的雕刻技艺。穿行其间,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反映了村人受儒道文化的影响深远。人物故事多为神话故事、戏曲典故、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动物图案多翻腾跳跃,有狮子、麒麟、马、鹿、蝙蝠等;花鸟图案品类繁多,有独枝花卉、缠枝花叶等。寄托了一代代村民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今的万二村,从“锁在深山人未识”的小山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依托自身的古村落生态环境和文昌古道红色旅游资源,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户外旅游、摄影采风为一体的业态。成功创建石头山寨旅游品牌,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共同签署了旅游扶贫合作协议并共创旅游扶贫合作基地,每年吸引游客超�万人;依托旅游红利,村民自办农家乐�家;脱贫户从村项目、基地带动下获得农副产品销售增值收益、居家务工收入不断提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94 -二维码 扫码观看精彩视频乡村振兴满天星例100歙县万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年攀升。江南林交所和阿里拍卖在万二村举办全国首场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竞拍直播云看样活动,峰值观看量累计达到���.�万次,万二村首批�栋闲...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的住宅为民清时期徽派建筑,“无宅不雕花”,
凝聚了万二村人的勤劳智慧和精湛的雕刻技
艺。穿行其间,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
雕,反映了村人受儒道文化的影响深远。人物
故事多为神话故事、戏曲典故、民间传说、生活
习俗等;动物图案多翻腾跳跃,有狮子、麒麟、
马、鹿、蝙蝠等;花鸟图案品类繁多,有独枝花
卉、缠枝花叶等。寄托了一代代村民对安居乐
业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如今的万二村,从“锁在深山人未识”的
小山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依托自
身的古村落生态环境和文昌古道红色旅游资
源,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户外旅游、摄影采
风为一体的业态。成功创建石头山寨旅游品
牌,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共同签署了旅游
扶贫合作协议并共创旅游扶贫合作基地,每年
吸引游客超�万人;依托旅游红利,村民自办农
家乐�家;脱贫户从村项目、基地带动下获得农
副产品销售增值收益、居家务工收入不断提
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 9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乡村振兴满天星例100歙县万二村
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年攀升。江南林交所
和阿里拍卖在万二村举办全国首场闲置农房
经营使用权竞拍直播云看样活动,峰值观看量
累计达到���.�万次,万二村首批�栋闲置农房
经营使用权在阿里拍卖平台成功竞拍,为村集
体带来��.�万元收入,此活动被《光明日报》称
为乡村振兴的“黄山样板”。
第102页
四面水口古韵浓
下坝村坐落在昌溪村东�公里的半山腰
上。阡陌纵横的石板路铺满村庄的每一个角
落,是村庄脉络清晰的“血管”;大多民居的屋
基皆由青石垒磅砌成,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半山
腰。站在村中,举目远眺,群山蜿蜒辽阔。
下坝村属昌溪太湖祠吴氏家族,距今已
有���多年的历史。解放前下坝村就建有学堂,
����年至����年间,昌溪村的吴淑林在下坝
以教书为名,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三友汰成为
共产党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村庄里��多幢百
年以上的徽派古建筑,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建设的黄色土楼掺杂在一起,黄白相间、层层
- 95 -
歙县昌溪乡
下坝村
徽州文化第一村
第103页
- 9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下坝村
叠叠,与村庄周边绿意盎然的古树林构成一幅
美丽的画卷。
下坝村是黄山市独一无二的“四面水口
村”。这源自村里的民间习俗:新嫁到村里来的
妇女,在入村的那一方位水口要栽一棵树。如
今村庄西面水口生长着两株千年树龄的银杏
树, 被村人称为“牛郎织女树”。
下坝是文昌古道昌溪段的起点,是文昌
古道上的“百佳摄影点”。����年下坝获评省级
美丽乡村示范村。下坝村依托昌溪徽文化、石
潭油菜花、深渡山水画廊、阳产土楼等乡村旅
游黄金圈,擦亮“安徽生态村”“四面水口村”
“石头村”等亮丽的名片,用木桶养殖生态鱼,
兴办农家乐,吸引游客来村里观光。乡村旅游
的不断发展,带动村民们的板栗、柿子、蕨菜、
竹笋等土特产品的销售日益兴旺,极大地促进
了村民的增收,古老的下坝村开出了幸福花。
下坝风光 下坝风光
第104页
葡萄藤上结满致富果
宋村有“吐鲁番葡萄甲天下,宋村葡萄沟
冠皖南”一说。
躬耕陇亩,背枕青山,宋村人很早就有种
植葡萄的传统,他们充分利用深山幽谷间昼夜
温差大的独特气候条件,挖掘蜿蜒沟渠引来丰
沛的布射河水,在山峦峰谷间结起了绵延不绝
的葡萄藤蔓,目前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多
亩,品种多达��余种。
夏季的宋村是最热闹的,慕名而来的外
地游客们置身于葡萄长廊,一边极目远眺飞布
山美景,层峦出岫、碧翠苍茫;一边抬手探藤采
摘压弯枝头的串串葡萄。紫色的、绿色的、绿中
带红的……五光十色,任你挑选;巨峰、夏黑、
美人指……晶莹剔透,任你品尝。你即使不是
尝遍山珍海味的老饕食客,也能恣意享受宋村
葡萄粒大、肉厚、汁多、甘甜、味美的特色,将农
家乐模式与葡萄采摘种植深度融合,是宋村葡
萄打响品牌战的一招妙手。近年来,宋村还多
次举办“葡萄摄影采风节”,进一步打响“宋村
葡萄沟”品牌,产品远销江、浙、沪等��个省市,
年产值超亿元。
- 97 -
歙县桂林镇
宋村村
为久居城市的游客们提供体验山水田园
时光的优秀基地,实现宋村村立村千年的历史
底蕴与葡萄品牌的成功嫁接,在文化产业拓展
上加紧深耕,宋村人正在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
崭新道路。宋村界内,“徽州十景”飞布山既有
“龙雾洞”“岳飞追秦桧”等引人入胜的景观传
说,也还保留着“五猖庙”“观音庙”“江氏宗祠”
等极有价值的文物古迹,“舞板龙”“叠罗汉”等
传统民俗也得到了保护传承,勤劳勇敢的宋村
第105页
- 9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宋村村
人正在依靠青翠的葡萄,连结起一串串晶莹剔
透的宋村明珠,悠久的种植历史,将对葡萄的
热爱深深镌刻在宋村人的灵魂深处。而在乡村
振兴的滚滚浪潮中,扑簌簌滚动的葡萄,也为
宋村人铺就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第106页
蜈蚣岭村发展兴
璜田乡蜈蚣岭村,一个近千年历史的传
统村落,千亩梯田、醇香白茶、红色文化是该村
响亮的“三张名片”。
清晨的微风,吹开了环绕山间的层层迷
雾,揭开了蜈蚣岭梯田的神秘面纱。阡陌交错,
青山环绕,石砌茶园里盛开的朵朵桃花,为梯
田茶园镶上了一道花边,似妙龄的少女迎茶香
起舞。��年前,这里曾是一个良田稀少、人迹罕
至的荒凉之地,“松脂点灯,辣椒当盐”是当年
的穷困生活的写照。面对陡峭的山峦,时任大
队书记方佛先带领蜈蚣岭人民,经过��载春
秋,用他们的铁手掌、铁肩膀治山治水,造就了
如今千亩梯田的壮阔景观。
倘若说,巍峨屹立的梯田是蜈蚣岭人民
的铮铮铁骨,那么嫩绿的白茶则是铁汉掌心的
温暖。早在���多年前,蜈蚣岭人程道仙在海拔
���米的高山上,培育成功了��株白茶母树。
����年蜈蚣岭人开始发展白茶种植,繁殖的苗
- 99 -
歙县璜田乡
蜈蚣岭村
第107页
- 10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蜈蚣岭村
穗都是从��棵白茶母树上剪的桠枝进行扦插。
在蜈蚣岭人民精心呵护下,通过玄幻地剪枝育
苗,����年底全村种植白茶已达���余亩,成
为增加百姓收入的“金叶子”。
沿着梯田拾级而上,蜈蚣岭大队部旧址
改建的村史馆,如今已是网红打卡点。我们不
能忘记,半个世纪前,就是在这里,大队妇女主
任丁富娣,带领妇女突击队,商讨治理上坦岭
“三跑地”治山治水良策;就是在这里,为了使
生泥变成熟土,胡尚棣同志主动向村民请缨,
愿当一名饲养员,吃住在牛栏,受伤不下火线;
就是在这里,大队长方摇林面对少数干群“里
四坞开茶园,收入不知哪一年”的畏难情绪,以
“莫让子孙后代饿肚子”为主题,召开群众大
会,使大家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就是在这
里,蜈蚣岭党支部全体党员,召开了热烈的讨
论,为顾“大家”舍弃“小家”,退回了上级拨给
的当时可谓“天文数字”的����元补助款……
村史馆里陈列的历史物件,默默诉说着那段艰
难岁月 “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顽强精神。
如今的蜈蚣岭,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蜈
蚣岭村以党建促金融,以农业带旅游,以红色
促发展,在“徽州天路”上,积极探索一条“红
绿”融合的发展之路,����年蜈蚣岭人均纯收
入突破�����元,再次书写了乡村振兴产业发
展的新篇章。
第108页
水墨南屏 旅游胜地
歙县徽城镇南屏村地处新安江缓湾之
处,因南岸山势逶迤如屏而得名。
南屏村是新安江百里大画廊上重要节
点,“皖浙一号旅游风景道”穿村而过;新安江
古徽商外出水上交通要道,为南屏村平添了徽
文化的神韵。沿江步道上,香樟树影婆娑,江水
碧波荡漾,无处不体现出“烟雨徽州、田园徽
州、村落徽州”的魅力。因其自然风光秀丽、人
文气息厚重,南屏一直被誉为新安江畔一颗璀
璨明珠,是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 101 -
歙县徽城镇
南屏村
新江村汪塘埂
南屏樟树下 鬲山景区
南枇杷熟了
第109页
产业发展模式,在每年烟雨如画的丰收季节,
让枇杷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果子。
随着生态环境、信用环境越来越好,“信
用村+旅游+信用户”的民宿旅游业发展模式也
逐渐成熟,多家民宿企业落户南屏投资兴业,
民宿旅游行业也随着烟雨徽州的江南风韵在
南屏落地生根。
如今的南屏村,山好水好,村民经济收益
好,一派悠然见南屏的美景。南屏村正以独特
的古典与现代融合质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
客到此踏足,成为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屏村人一
改古时徽商沿江而下寻求商机的传统,他们通
过网箱退养、渔民退捕、岸线生态修复等等治
理手段,重新描绘山清水秀的美好画卷。同时
他们借助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加大沿江
污水排放治理和农村改厕力度,构建起沿江生
态护岸,倾力维护“绿水青山”,保护一江新安
水成为村民共识。
南屏村还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引入了金
融活水,浇灌出千亩枇杷种植园、枇杷大棚示
范基地,以及新安江畔民宿群。信用能人领办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信用户的土
地,建立枇杷专业化种植基地,实行标准化、规
范化管理。近年来枇杷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经
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在销售上下功夫,村股
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收购、销售社员和信用户生
产的农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
值。“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信用户”的枇杷
- 10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南屏村
蔬菜基地
第110页
问政山有色 清风拂翠篁
歙县城东问政山村,千亩竹林荡漾如海,
三百余户人家散落在幽篁碧波中,清风徐来,
如诗如画。恰应了五代时诗人黄台《问政山》诗
所言: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
据资料记载:问政山又名华屏山,唐歙州
刺史于德晦为其从兄于方外在华屏山筑问政
山房,邑人聂师道少师事之,后为吴国师,亦号
问政先生,遂名问政山。
问政山还有一场更为著名的问政故事。
据记载,元至正十七年(����)秋,朱元璋带领
十万大军经宣州来到徽州,特驻扎在问政玉屏
山宝相寺,在那里召见故老耆儒,问以政事,被
召古歙儒士有朱升、唐仲实、姚琏、凌庆四、郑
居贞等。朱元璋亲自向故老耆儒讨教平乱治国
良策,朱曰:“丧乱以来,居民失业,其心望甚于
饥渴,吾深知之。”又曰:“尔能博通今古,必谙
成败之道,若汉高祖、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
- 103 -
歙县徽城镇
问政村
第111页
世祖此数君者平一天下,其道何如?”朱升献策:
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些治国平乱稳天
下的军政方略深受朱元璋赏识,当即授其尊酒、
束、帛,还特邀请老儒士们进京做客,力举参议国
是。
问政因竹而兴,特产之中,本地人最为津津
乐道的就是问政竹笋,清乾隆年间被下旨列为贡
笋,为当地赢得了“问政山笋甲天下”之美誉。
满山的竹园不仅保留了极佳的生态,更为
村民提供了富足的生活。近年来,村庄着眼生态
保护、深挖传统文化,在问政竹海里,建起了贡笋
冻库仓库,开办了问政贡笋节,把藏在深山的春
笋、冬笋、笋干、鞭笋以及竹篮、竹筐等竹制品推
向市场。小小的贡笋,绘就做活竹文化、拓展竹资
源的山居画卷。
以贡笋为中心的饮食文化,以千亩问政竹
- 10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问政村
海为特色的旖旎风光,不断吸引八方游客,餐
饮和民宿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通过挖掘
“天子问政”“刺史问政”“斩尾龙祭母”等历史
典故和神话传说,问政村以积极向上的廉政
文化和孝道文化,探索智慧乡村发展模式,打
造景区建设、运营一体化品牌,不断丰富村落
景区建设内容。
问政村以绿色竹园成为乡村振兴的抓
手,正逐步实现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的完美
蜕变。
徽城镇问政村
第112页
红歌嘹亮唱古今
柔川是一个有着长长历史的小山村。通
往山外的古道,虽已不复存在,总长一公里的
石板路早已淹没在了蒿草丛生的山林之中。齐
路而建的三座牌坊,均为贞节坊,双柱三楼,楼
阁式,均为清坊,年代从康熙沿至咸丰,足足
���余年。
柔川出过诸多先贤。这样一个藏在新安
江腹地的秀丽村子,孕育出了一个名叫张曙的
后生,他满怀爱国之情写出了一首首抗日歌
曲,嘹亮歌声响彻祖国大江南北。后不幸死于
日寇的野蛮轰炸……����年�月�日,在重庆
召开追悼张曙逝世的纪念会上,周恩来在讲话
中说:“张曙先生和聂耳同为中国文化战线上
的两员猛将……给全民的抗战起了很大的推
动作用……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可磨灭的。”
这是对张曙一生作出的高度评价。
- 105 -
歙县坑口乡
柔川村
第113页
张曙故居为明代设计,占地���多平方
米,至今���多年历史。近几年来,乡村振兴改
善了村庄环境,省市县有关部门筹资��多万元
对故居进行了维修保护,重现了昔日光彩。村
庄围绕“清”“建”“红”三字全面推进古村落保
护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
完善。
柔川村近年来不断深入挖掘张曙抗日救
亡歌咏活动等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
- 10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柔川村
筹办张曙音乐会,推动村庄红色记忆活动开
展,接待了游客����人次;开展“两优一先”“文
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
动,弘扬向上向善乡村乡风。
第114页
坐观云起处 四季花海情
坡山村位于海拔���米的半山腰上,徽派
民居掩映在绿树翠竹间,昌源河蜿蜒而过。常
年云雾缭绕,被誉为“雾里乡村,梦幻坡山”。森
林覆盖率达��%以上,气候凉爽湿润,空气清
新宜人,堪称“天然氧吧”。
整个村庄常年沉浸于绿色的海洋,景色
优美。村内古树成群,有数百年银杏树,也有奇
珍异木。农家小院遍布花草景观,浓密的松竹
葱葱郁郁,屹立山野。夏天满山的向日葵,一排
排矗立在山腰,向着游客招手。这里民风淳朴、
植被完好、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
一处天然的氧吧,受到无数游人的青睐。
坡山以壮阔的云海见长,配以春天的油
菜花、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贡菊花、冬天的雪
景、油茶花等,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是绝美风
光。云海掩映下的坡山村,静谧、安详。徽派建
筑和云雾、蜃景像对孪生姐妹一样,一静一动,
一文一武,风情楚楚,让人流连忘返。
- 107 -
歙县杞梓里镇
坡山村
杞梓里镇坡山村
第115页
����年,央视新闻联播黄金时间报道了
坡山的云海奇观,坡山开始被世人所熟知。
����年乡村休闲、摄影旅游游客达��万人次,
成为山村的支柱产业。
坡山村借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东风,先
后投入资金����多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完善旅
游设施;流转了��亩土地成片种植金丝皇菊、
- 10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坡山村
徽州紫菊,既吸引游客,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116页
三阳村全景
“东方小瑞士” 三阳换新颜
林语堂说,“瑞士的山村,简直和这里一
样,不过人家稍为整齐一点,山上的杂草树木
要多一点而已。”
����年,郁达夫、林语堂、潘光旦等一批
留学归来的学者,从杭州出发,开始了西游之
旅。当车过昱岭关,盘旋而下,进入处于大盆地
中的歙县三阳村时,美丽的山村景致令学者们
惊叹不已,郁达夫即兴作诗一首:“盘旋曲径几
多弯,历尽千山与万山。外此更无三宿恋,西来
又过一重关。”此后,三阳村便有了“东方小瑞
士”的称号。
三阳村在南宋时建村,原有王、胡二姓。
明天顺元年,洪姓迁入,衍为村中大族。因其坐
落在徽杭古道及老徽杭线上,自古商贾云集,
十分繁荣。现在的三阳村,不仅有徽杭高速出
入口,更是黄杭高铁三阳站所在地。
三阳村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
色资源。����年�月,党组织在旱南地区举办
过培训班,其中一期��人就在三阳参加了培
训。三阳村还是著名哲学家洪谦、一代名角洪
- 109 -
歙县三阳镇
三阳村
第117页
梅溪书院 洪氏宗祠
雪飞的故乡。洪谦是维也纳学派唯一的中国成
员。洪雪飞在现代京剧《沙家浜》扮演阿庆嫂,
名满全国。
国保单位洪氏宗祠,建于康熙年间,现保
存完好。在重阳节、春节等节庆日,村人均要举
办“古稀宴”,品“一品锅”,尊老敬老风尚代代
承袭。
三 阳 村 最 富 特 色 的 传 统 民 俗 是“打 秋
千”。此民俗源于明末,至今已有���年历史。村
人为祈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每逢农历闰年二
月便举行打秋千民俗活动,热闹非凡,万人空
巷。
- 110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三阳村
站在白虎岭头观景台,偌大的三阳村尽
收眼底。观景台塑有大文豪郁达夫先生像。郁
先生在《出昱岭关记》中,用浓墨重彩的笔墨盛
赞三阳,三阳人又怎么会忘记他哩。
可以想见,三阳村通过传统村落的保护、
利用,不仅激发了乡村发展新活力,更为描绘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
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夕阳西下,暮色深沉,夜空中的星星,灿
烂而皎洁。远处文昌塔上星星点点的灯火,整
个三阳村笼罩在一种乡村祥和的宁静中。
非遗打秋千 红色三阳展示馆
第118页
“叠罗汉”出圈的叶村
叶村坐落在皖浙交界处的群山万壑之
中,东临白岳,狮岭回峰,官帽冠顶,石门驻马,
风飘罗带,清溪环绕,绿树浓荫。村头有徽杭高
速道口,村尾是杭黄高铁三阳站,地理位置十
分优越。����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叶村自
古贤能辈出,历史遗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集
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祠堂文化、状元文化为一
村,文化底蕴深厚。
非遗民俗叶村叠罗汉,堪称徽州一绝。
����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大年
元宵节,叶村就会举行规模宏大的叠罗汉驱邪
祈福还愿活动。谱式造型有宝塔连、仙人桥、饮
酒侍宴、六柱牌坊等��套,寓六六大顺之意。其
中六柱牌坊由十八罗汉��人一气呵成,气势磅
礴,凝聚了古徽州人民智慧,演绎至今已有六
百多年历史。“叠罗汉”多次参加徽州民俗文化
节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
叶村现在保存完好的祠堂有省保“洪氏
宗祠”、国保“敬本堂”、“敦本堂”等十几座,是
三阳镇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叶村被誉为状元
故里,洪烈一门高中五进士,有洪经纶、洪汉
高、洪文衡等。
叶村的文化、旅游、经济在不断融合中集
聚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入挖掘文化史料,依托
民俗文化与名人文化,利用旅游资源,开拓旅
游市场,增加村民收入;文化旅游的日益兴起,
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仓储保鲜分拣中心项目
正在实施之中。����年�月叶村与在云南创业
返乡人才吕巍巍达成协议,计划投资����万
元,在叶村新建����平方米仓储保鲜分拣基
地,打造集加工包装、产品展示、电商销售、冷
链仓储为一体的生产销售中心。项目通过集体
资金建设,客商承租方式合作。目前合作协议
已签订,项目已启动建设,计划于����年�月
底投入运营。
如今,叶村美丽乡村麒麟街石板路已铺
就,水口湿地公园投入使用,国保洪氏宗祠已
修缮等,一个崭新的叶村脱颖而生。
- 111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歙县三阳镇
叶村村
省宝叙伦堂
第119页
- 112 -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歙县
叶村村
叶村非遗叠罗汉 国保敬本堂
非遗表演
瑶干村新风礼堂 年猪饭活动
第120页
远山葱茏眼含黛
千年古村寄乡愁
竹铺村最早于南宋设有铺递,村落形成
于明朝洪武年间(����年左右),距今约���
年,由叶村洪氏二十五世祖奇同公迁居老竹
铺,延绵繁衍至今。
竹铺村是中国十大名茶老竹大方茶原产
地,故称茶香竹铺,是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坊间一直称之为“老竹铺”。村口的银杏,静静
- 113 -
歙县三阳镇
竹铺村
水榭改造成宝岛
徽杭古官道穿村而过
第121页
面馆的院子里,晒满了一帘帘的纱面,让人回
想起小时候去乡下奶奶家,在田埂上玩累后,
吃上一碗奶奶做的热腾腾的纱面汤,那种幸福
感油然而生。
如今的竹铺,正以自己独具的风采走向
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伫立在竹铺村徽杭古官道旁,一架水车吱呀呀
地随着水流转动,见证着这条古官道的沧桑,
诉说着变迁中的竹铺故事。
走进村里,顺着青石板铺的小巷里,时光
似乎一下子就慢了起来。“叮咚叮咚”,这是竹
铺村里的打铁匠人正在打铁,火花飞溅,炉火
通红,一块块烫红的铁变成了农民伯伯手上锄
头镰刀,穿越这漫长的时空隧道,唤起了儿时
的记忆,放着这场岁月轮回的电影。路边石头
归整齐后绘上了非遗特色“傀儡戏”脸谱,濒临
倒塌的众屋摇身一变成了富有童趣的老宅迷
宫,充满了孩童欢乐的笑颜。善山酒馆内,本地
自酿的酒香让你驻足,故事与酒,良辰美景,是
一场未知的遇见。用立体画还原旧时老建筑,
空白的院墙上挂上了与“竹”有关的藏头诗,谁
见了都抑制不住好奇来猜一猜是谁写的诗。
竹铺的花伞街是最色彩斑斓的。走在街
上,太阳映照留下斑驳梦幻的倒影,小孩子们
穿梭表演着傀儡戏,门口安安静静的小黑狗,
岁月静好。村中的木匠师傅正在修复这里的老
祠堂,竹铺古祠堂顺应时代的需要改造成了集
村史馆、农耕馆、大方茶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馆。
走进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茶香
- 11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猪栏改造成月亮湾 非遗傀儡戏
大方茶亭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竹铺村
第122页
红色岩源 再著华章
����年,歙北上丰乡岩源革命老区增添
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黄进舍村口的一方天然
岩石上,刻上了“ 红色岩源”四个大字。
岩源村与绩溪、旌德、太平三地交界,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岩源人民用鲜血和
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岩源村各村之间的山路崎岖难行,不少
贫困户家住山头上。几年来,岩源村驻村工作
队的同志们踏着晨雾而去,踩着月色而归,用
- 115 -
歙县上丰乡
岩源村
第123页
与“红色美丽村”建设。推出岩源特色红旅品
牌,让客人来了有看头,留得住,还愿来。
勇于引进创新。岩源村引进谢裕大茶叶
股份有限公司在黄进舍组建立茶叶加工厂,直
接增加贫困户的茶叶收入;与黄山皖里仁香榧
食品有限公司达成香榧基地合作协议,采取
“农户+基地”的形式,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参与,
打造千亩油茶基地和千亩香榧基地。
扶贫攻坚,砥砺前行。����年岩源村实现
脱贫整村出列,����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
贫。����年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现如今,岩源村已经由一个贫困村嬗变为一个
产业有谋划、品牌有战略、村民有信念的致富
村。
双脚走出了一条艰辛的脱贫帮扶之路。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岩源村驻村工
作队通过遍访贫困户,坚持思想先行,高度引
导、宣传教育,营造了“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
劳可耻”的浓厚氛围,引导失志贫困户丢掉
“等、靠、要”思想,积极参与脱贫致富的行动中
来。
发扬红色传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岩源
人民为革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今天,这样
的精神也激励着岩源村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采取
“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产业脱贫”的红绿融合
发展模式,让岩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政
德教育示范基地,也让红色资源转变为红色经
济。安徽省徽商集团第八批选派帮扶驻村工作
队,会同乡村两级干部,带动党员群众主动参
- 116 -
上丰乡岩源革命历史陈列馆
上丰乡岩源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岩源村
第124页
和平村的“平和”
歙县绍濂乡和平村人性格温和,富有爱
心,邻居之间、村民之间,讲究和顺,和睦相处。
从和平乡到和平大队,再到和平村,优良的村
风一直得到传承,爱心接力从未间断。
和平村是热爱故乡、情满青山的全国劳
动模范鲍彩鸾的家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省
委省政府发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
的号召,时任妇女主任的鲍彩鸾,带着振兴家
乡的夙愿,振作精神,带头响应,率领��户姐
妹,在杂草丛生的虎形坑创办“和平村三八林
场”,誓把荒山变青山。历经拼搏,她带领村民
绿化山场、承包茶园���多亩,处处绿荫成林,
茶果飘香。����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鲍彩
- 117 -
歙县绍濂乡
和平村
村口标识
和平村古窑
第125页
茶果有了大发展,特别是近些年大力发展“舒
茶早”等优质早茶品种���余亩,村民年增加收
入近百万元。该村黄山茗雅茶叶有限公司开发
的“莲心茶”,荣获“陆羽奖”,为绍濂乡名优茶
闯出市场新路。
转身眺望四周,山上树木茂盛,茶棵墨
绿,毛竹苍翠;低头看泽溪,潺潺清流,清澈见
底,水草漂浮,鱼儿畅游。是的,树木多了,涵养
水分,清流不息。人们善待自然,自然定有丰厚
回报。
鸾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和平村党支部书记,随
后带领全村村民,打响植树造林、发展村级经
济的战斗。她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
农民女状元”等荣誉称号。
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鲍彩鸾回想起壮年
时拼命种树的行为,就像提到自己的小孩一
样,充满着慈爱之情。乡干部介绍说:“打造劳
模展示馆,主要是宣传劳模精神、学习劳模精
神、弘扬劳模精神,全村人团结一致,把家乡建
设得更加和谐美好。”
和平村注重“和”字,不但是人和、邻居
和、村庄和,人与自然也讲“和”,比如这三十多
年来,在鲍彩鸾的影响下,村两委带领全村村
民,一届接着一届干,植树造林,绿化青山,林
- 11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歙县和平村
和平村喜事馆
和平村徽州天路口 和平月牙池
第126页
古风新韵清溪村
清溪村位于绍濂乡政府西南角。解放前
村名为富溪,与小溪村毗邻,因溪水澄清,一九
五六年建社时改名为“清溪”。
清溪村依托“富贵双全一龙川,三门四埵
五大房”,由八世祖祖先项延寿、项延宁、项延
庆养育着三千多炎黄子孙。村口红豆杉、礼仪
杨、古银杏等葱茏茂盛,有着近���年历史的古
石桥和观音亭安然健在。
清溪村能人项家胜����年毕业于歙县绍
濂中学,几经打拼,五年就任企业高管,十年有
了自己的公司,不到二十年管理更大的企业。
他接二连三地把村民带出去工作,至今已超
���人,使众多村民回村建起新房,走上脱贫致
富道路。而在清溪村民的眼中,他最大的成功
之处,就在于热忱回报家乡。
清溪村村史馆就是项家胜、项家健两兄
弟投资建设的。该馆占地面积约 ��� 平米,以
馆藏照片、资料图文、多媒体运用等手段,重点
展示了公元����年到现在清溪村不同时期发
展的历史脉络和深刻变化。村史馆给后世子孙
留下一笔历史文化遗产,让后世子孙受到教
育,得到启发,追求更好的发展。
清溪村两委全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实现
旅游富民、打造“山水田园”示范区增添光彩。
清溪村通过发展蔬菜收购销售产业链、茶叶加
工、清水养鱼等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鼓起了
- 119 -
第127页
村民的钱袋子。
清溪村还进行了研学堂建设。以中华传
统节日为依托,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通过对徽州历史、徽州文化、徽州食材、徽菜烹
饪工艺的结合研究和尝试,创造出适应当下环
境的徽州菜肴。让徽州的文化,徽州的食材,徽
州淳朴的民生,徽州最美的精髓真正传播出
去,并且一直传承下去。
- 12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清溪村
清溪健身广场
清溪村广济桥
第128页
共建共治共享的样板
深渡社区的大茂,个头不显,外人少知。
历史上,大茂村村貌与美丽的新安江格格不
入。
如今大茂人有了自己的领头人和自身发
展产业,而且名头也越来越响亮。
新时代、新风尚。新安江一路蜿蜒曲折,
随物赋形,至深渡镇大茂社区时,终于激荡出
了一曲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年,村民姚顺武临危受命,挑起了村
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上任伊始,他的第一把火
就烧向了干部的作风。当干部就得俯下身子,
就得有百姓情怀,就得时时处处为民着想、为
民办事。天天办公室里坐着点人头拿工资,哪
像为民办事的人?
姚顺武把村两委“赶出”了村委会,“赶
进”了百姓家。村民们都说,这一届的村干部变
了。脸笑了,脚勤了,架子没了,关心百姓的需
求了,与百姓心贴心了。
掌握第一手资料很重要,了解群众的需
求更重要。为中坑源自然村建桥,百姓进出要
- 121 -
歙县深渡镇
大茂社区
第129页
省去好几公里路;因妻子脑瘫而滑入贫困的村
民姚福利,村干部帮他发展起了养蜂产业;村
道窄,脏乱差,杂物多,进山道路要硬化,不是
牵扯东家就是牵扯西家,怎么办?户主会上一
条板凳拉家常,大家都有发言权,主人翁地位
彰显。自己做了主人,还有什么事情不好商量
的?于是乎,一条原只有�米宽的村中大道,硬
生生建成了��米宽的柏油路;进山村道征地�
亩多,百姓没一人向村里要补偿,为村集体节
省了��多万元;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村民通
过信用等级向银行免抵押贷款,解决发展瓶
颈。一个个踏石留痕的行动,结出了硕果!
村民们不敢相信眼前的变化,如同做梦
一般,可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知道自己庄
严的一票,选出了村中的“宝”。
如今的大茂村大力发展茶叶、枇杷产业,
引进外资建起了枇杷膏加工厂,投产后村集体
一年的分红就有��多万元。
百里新安美如画,画里大茂更好看。让绿
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村民的信用变成真金
白银,大茂村做到了。
- 12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大茂社区
枇杷加工厂
大茂社区
大茂村新貌
大茂信用好生态美超市
第130页
网红土楼村
阳产地处歙南,依山就势的“U”形深山
村,皖南地区鲜见的土楼群村落。
阳产的地名源于方言发音。村民说,村庄
地势高,朝阳,房子均建在山势险峻的地方,歙
南人念“陡”音为“巉”(陡峭之意),因巉产同
音,故得现名。
土楼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千姿百态、错
落有致,屋舍与自然融为一体。无论是单栋土
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都体现出独特的
画境、意境和气势。
��年前的阳产,山高路险,山多地少,村
民经济来源主要靠打工,留守老人多、空心化
现象严重。���多人的村庄,实际居住不到百
人,人均收入不足����元。
在阳产,郑小河很受人尊敬。不仅因为他
书法好,还因为他是土楼保护的发起人。郑小
河今年��岁,高中毕业后当兵,退伍后教书,招
工去了马钢, ��年间做过工人和管理者,����
年退休回乡。为了保住土楼,他给市里写信,市
领导组织调研,阳产保护提上日程。
郑阳辉是地道的阳产人,夫妻经营的徽
香农家乐曾是村里最早的农家乐,首位客人是
江西表侄,当时没有床,就用两个板凳搭块板
给侄子住。从当初��块钱到现在每天���—
���元不等/间,收入大增。����年郑阳辉拿到
驾照,从事景区的换乘服务,生活更加红火。
阳产农家乐通过近��年发展,从����年
的�家,发展到����年的��家。人均收入也从
当初的不足����元增长到现在的�.�万元。村
庄有了新面孔、年轻面孔,曾经的“空心村”成
了“网红村”。
阳产土楼是徽州祖先留下的珍贵建筑遗
产,是黄山市保护最为完好、数量最多的土楼
建筑群。随着黄山市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
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阳产土楼被更多人
所关注。因此,保护、利用、良性、健康、可持续
发展是新的历史使命。
夕阳见证土楼历史,篁竹掩映土楼情怀。
山水,阻隔不了文明的脚步;歙南之巅,阳产土
楼在风雨中守望,继续阐释并推动乡村振兴战
略实施。
- 123 -
歙县深渡镇
阳产村
第131页
- 124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歙县阳产村
阳产游客
阳产农副产品
阳产土楼 阳产人文活动
第132页
唱不完的绵潭戏
绵潭,因新安江水流经此处,江水绵长平
稳,而村前又有深不见底的水潭,故得名。
绵潭村是新安江畔著名的文化村,文化
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先后荣获“中国幸福村”
“省级文明村”“市百家摄影点”和“旅游示范
村”等荣誉称号。绵潭村是“三潭枇杷”主产地
之一,享有“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
绵潭村依山傍水,村子以“唱不完的绵潭
戏”出名。数百年来,绵潭人白天荷锄南山,晚
上结伴看戏,一直将绵潭戏唱到了今天。唱戏、
- 125 -
歙县深渡镇
绵潭村
第133页
听戏、看戏的风俗年年不断,月月不停;船一近
岸,就能听到咿咿呀呀的戏曲声。如今绵潭戏
成了新安江山水画廊著名的旅游景点,唱戏不
仅是村民们的娱乐方式,更是对传统民俗文化
的发扬继承。
绵潭村作为闻名中外的“三潭枇杷”主产
区,抓住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和美丽乡村
建设契机,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乡村面貌
大为改观。
在绵潭你还可以观赏令人震撼的九姓捕
鱼表演,表演者原来都是渔民,自从歙县实施
新安江退捕渔民上岸政策,渔民在政府就业帮
扶下,成功转型为民俗表演者,从此吃上了“旅
游饭”。
将军埠、鱼鹰表演、绵潭地方戏等景点吸
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传承弘扬民俗文化,使其
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带动绵潭村集体经济
走上快车道。
画中新安江,梦里古街巷,绵绵戏曲声
……一江新安水述说着历史往事,讲述着现今
绵潭的幸福生活。
- 126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绵潭村
绵潭九姓捕鱼 绵潭九姓捕鱼
绵潭戏
绵潭剧场
第134页
新安江畔的九砂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
村外水如环”,诗中的画面,便是九砂的美景,
一个让人心醉的水上山村。
九砂村依山傍水而建,村落呈玉带型分
布,阶梯形错落。村中主干道临新安江畔,道路
两旁种植油菜花,而村落中间,盘缠古道连接
八方。村中大部分的住宅都是徽式建筑,白墙、
黛瓦、马头墙,交织成一片简单素雅的宁静。村
中���年的古樟树,见证九砂村的历史变迁;高
耸的土楼,诉说道不尽的历史故事。
老祠堂变身网红“咖啡馆”。位于村东的
九砂村祠堂,解放后这里成了晒谷场,祠堂也
成了秋收冬藏的仓库,如今新时代的新农村,
九砂村与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公司共同开发创
意运营,将老祠堂打造成网红“咖啡馆”,成了
一个百姓议事、村民看书、游客坐歇、农副产品
展示的场地,为百里画廊水上旅游增添了亮
点,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 127 -
歙县深渡镇
九砂村
第135页
- 128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九砂村
“万贯门”附近的污水处理站,是九砂村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村庄污水治理工
程,结合村庄地势,采取AAO一体化智能净化
槽工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
运行成本低的特点,站点接入污水云管护平
台,可实现故障实时报警,远程监管。同时处理
后的污水不直排入新安江,采取植物渗滤的方
式接入土地,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微循环。
四月的九砂,油菜花开满山野,黄灿灿的
一片,一层一层顺着山坡蔓延而上,油菜花淡
淡的花香,携着九砂古老的味道,问候每一位
来访或远观的朋友。
金秋的九砂,五彩缤纷的丰收图与粉墙
黛瓦的明清徽派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与众
不同的徽州晒秋场景:辣椒、柿子、玉米等各种
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用金色玉米为底色,
用红辣椒拼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
个大字赫然醒目,好不壮观。山水画廊里的别
样秋天,定然是游人们最深切的记忆。 九砂园艺景观
九砂晒秋
九砂晒秋农产品
第136页
红绿融合 狮石振兴
狮石村坐落在歙县最南端,“一脚踩两省
三县”,东连浙江省淳安县中洲镇,西接休宁县
白际乡。威风岭、啸天龙等十余座海拔千米以
上的高峰携手低岭的地理环境,注定其历来为
兵家必争之地。“徽州天路”,宛如天上的一条
彩带,连接着大山的里外。
狮石村是革命老区。早在����年,方志敏
同志领导的工农武装一千多人,就到狮石开展
农民运动,随后几年红军和闽浙赣省委都派人
到狮石茗坑开辟游击革命根据地,并在����年
创建了下浙皖特委和苏维埃政权,����年�
月,中共狮石村党支部在蝙蝠洞建立,同年底
发展红军���余名,狮石因之被誉为“百红村”。
狮石的红色资源极其丰富。送驾岭战斗
遗址、英烈潭、红军蝙蝠洞、红军战壕、中共茗
坑区委旧址、美国空军飞虎队坠机旧址……红
旗、红星、红墙装扮着红军路,红灯笼、红展板、
红楹联装饰着革命村史馆,路边那棵千年红豆
杉,也向我们表达着当年的红色故事。
狮石的绿色资源极其丰富。村周边有海
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数十座,这在皖南独具特
色。辖区有����亩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
��%,还有数万亩的竹海,深加工利用前景十
分可观。最值得一提的是硫磺温泉,矿化比达
��.��%,超出一般普通温泉,旅游卖点和开发
价值很高,目前已经引进了“温泉居”农家乐,
今年温泉村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另
外,这里有一条徽州盆地经白际山脉通往江浙
沪的重要商道⸺大连岭古道,休闲旅游价值
极高。
优异的生态资源,为狮石的绿色农产品
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村里大力培育高山
生态猪、生态鸡和特种石鸡养殖及天然香菇、
野生木耳、石耳、葛粉加工等产业链,打造 “狮
峰”系列品牌,全方位打造“后备箱”经济。该村
还有全市质量最优、产量最高的箬叶产地。目
前,这项产业已接替笋干和茶叶,成为村民的
又一条致富路子。
一个崭新的狮石伫立在我们眼前。红色
狮石革命村史馆已建成,红军路、红军洞、烈士
纪念碑已修建,烈士墓和下浙皖特委机关旧址
修复完成。狮石村正阔步走在保护、传承和利
- 129 -
歙县狮石乡
狮石村
第137页
- 13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狮石村
用好红色资源,激发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勤劳
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带动村民致富的大道上。
狮石村有了新时代发展印记。干群们正
以昂扬的精神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发
展的飞跃而奋斗!
江村生态长廊 沿路篱笆
村规民约 村史馆
第138页
为有源头活水来
考坑、桃岭、桃坑三个村溪水奔流相聚于
芽塘下,然后便有了如今这心旷神怡“桃源
村”。
桃源村里人家,由多个自然村组成,大多
掩映在大山里。沿着溪大公路进山坞,路外,只
见丛林间山峦上散落着三五户人家,便是考坑
了;车到山顶岔路口右转,眼前的十余户人家
的村落是银窝;在银窝俯瞰,山脚下是桃坑村。
继续前行,是中店。
中店村名的由来源于一个故事。元末时,
朱元璋带兵路经此地,在驿店歇息,见这里距
离不远,连开三爿旅店,他便随口封驿店为“中
店”,稍外一点的潘家店为“外店”,里面的桃岭
为“里店”。从此,中店村名沿用至今,村中水口
林有数百年的樟树、银杏,还有红豆杉。
桃源村历史文化悠久。坐落在半山腰的
桃岭村程家约于元朝中期落户于此,当年开设
旅店,曾被朱元璋封为里店,逐渐繁衍至今成
为一个大村落。村祠堂“敦睦堂”的排行是:“岩
尚赐文光,慕良嗣继昌,熙廷重国士,永垂万世
芳。”河南承二圣,太守仰家风,百代桃源接,祯
祥记宝斌,现在已经衍及“万”字辈。
- 131 -
歙县溪头镇
桃源村
第139页
- 13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桃源村
桃源村有一个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流
传几百年的传统民俗保熟节,每年农历六月初
一,村民们做各色各样的包子、蒸糕,端上看家
好菜,开桌设宴,邀来亲朋好友共同品尝美食,
祈求丰收到来。
桃源村,汇聚了多个自然村的力量,在芽
塘下开始新的征程。桃源村是曾经的省级贫困
村,近年来,镇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
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桃源荷花基地”
“柴火灶农家饭”“百佳摄影点”等的不断建设
和推广,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村子美起来,土地活起来,老百姓富裕起
来。随着“歙县蓝田·桃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落
户,芽塘下村口开阔地建造了“农产品交易中
心”;极佳的生态环境,千亩高山茶园气势壮
观,高山蔬菜连片种植;亟待开发的古道等历
史遗存,都将为桃园村注入发展活力。
第140页
鱼灯嬉出汪满田
布射河穿过汪满田村,村民分居河两岸,
整个村庄的布局像“卜”形。汪满田村名古称
“松源”,明代大畈支汪氏伯二公传二世,子孙
数十人,在村河对面“田干”买下土地建房扩
居,名其地为“汪满田”,至明隆庆三年,因此支
七世同居受官府褒扬。“汪满田”名声大作,“松
源”村名逐渐淡化。
汪满田建屋,多是木质结构,时常有火
患。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日,以鱼灯游村,以水
克火,当地人称“嬉鱼”。
关于汪满田的故事从历史到现今都在不
断涌现。
����年�月,方志敏带领北上抗日先遣队
- 133 -
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
第141页
长期以来,汪满田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农
民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如今,当地加大发展香
榧菊花产业,逐渐探索出一条新兴产业富民
路。鱼灯美名,更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年,
村民利用农闲扎制小鱼灯,在抖音淘宝上售
卖,已超过��万元。
在汪满田西山降与国民党陆军��师补一旅发
生激战,团长王吉山等��名将士牺牲。����年
��月,歙县人民政府在村尾的松源桥头,在对
岸修建汪满田红军烈士纪念碑。老村支书汪在
君,成为最美守墓人,����年,他荣登中央文明
办、中国文明网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年,汪满田大队因开山造田筑茶园
而成为安徽省的典型模范大队,被评为“大寨
式”生产大队。����年汪氏宗祠雍睦堂列入安
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年��月,嬉鱼灯参加黄山市国际旅
游节暨歙县民俗文化节活动,获“最佳表演
奖”。解修远拍了部汪满田嬉鱼灯的纪录片《不
嬉不行》,获评����年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
盛典“最佳文化传承纪录片”。从此,嬉鱼灯已
然成为汪满田的一张名片。
汪满田人汪智利,远赴上海做木匠,敢于
追求,拥有了全国知名茶叶品牌“汪满田”滴水
香。更有茶叶专家木岭后人汪芳生,从揉茶中
获得灵感,研制成闻名于世的名茶“黄山绿牡
丹”“海贝吐珠”等名茶。
- 13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歙县汪满田村
第142页
古村四季“花”袭人
在“书画之乡”霞坑镇的十里深谷尽头,
坐落着一个隐世而居的古村落群,全国第三批
传统村落⸺石潭。这里松竹四季常青,涧水终
年潺潺,从太平峰升起的袅袅炊烟已绵延九百
余年。近年,石潭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打造“四季花海”,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业界已
声名鹊起,被誉为“休闲胜地”“摄影天堂”。
据村史记载,自����年建村以来的近九
百年间,一代代吴姓子孙以石潭为中心向四周
山区不断发展,开山辟地,建村立业,形成了以
石潭为中心的“九坑十八汰”四十三处村落。从
空中俯瞰,村落间往往仅一条羊肠小道相连,
犹如串在山巅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 135 -
歙县霞坑镇
石潭村
第143页
百梁厅里看家族兴衰、青石巷里触摸历
史年轮、太平桥边倾听沉封记忆、观景台上望
沧桑巨变……石潭从千年时光中走来,依然魅
力四射。在“以花为媒”的花海经济持续投入
下,石潭逐渐形成了以“菜花闹春、葵花争夏、
红叶醉秋、红梅傲冬”为特色的四季美景,每年
吸引��万游人打卡观光。村集体通过提供摆渡
车、卫生服务等年增收六十余万元。寻花而来
的游人带火了古老乡村,民宿、农家乐如雨后
春笋般相继兴办起来,石潭村逐渐从单一农业
转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彻古村石潭,氤
氲玉带里,层峦耸翠间,绘出了一幅如梦如幻
的水墨画。入眼所见,坡塘、古桥、古祠堂的皖
南风韵缠绕着清风,与夏日的恢宏气势融为一
体。
石潭晒场上,村民三三两两地穿梭着,忙
碌地收集油菜籽……再细听,村口的制茶车间
也早已机声隆隆。
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石潭村现代化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扮靓了乡村“颜值”,开启
了“美颜”新时代。
- 13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石潭村
第144页
走古稔 说丰年
古稔,或从谷稔所化,取五谷丰稔之意,
位于小川乡东北隅深山坞中,最早的村民由吕
氏一族在清帝入关时迁入,至今���多年历史。
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在过去很多年限制了古稔
村的发展。
古稔村这些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
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与村
民吕佛才息息相关。
吕佛才是古稔元正村村民,��岁时背着
一只蛇皮袋闯荡天涯,后在厦门安家。十余年
来,吕佛才用于捐资助学和资助村中老人的款
项达到了���余万元。����年,吕佛才返乡当
起了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接手村两委工作
以来,他妙招频出。一个落后贫困的小村落在
经济能人的操持下,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
少到多,逐渐壮大。
吕佛才带领村“两委”班子一道,充分利
用本村的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新
- 137 -
歙县小川乡
古稔村
第145页
建村集体茶厂,建成高山有机茶生产线,发展
山核桃特产和泉水养鱼。����年底古稔村全面
脱贫,����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在初尝发展甜头后,古稔人的眼光也放
得更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完成上庙
坞至关山路口�米宽的主干道扩建,�个村民小
组均建设了通组道路、晒场、停车场和公共厕
所。同时,以“百步阶梯”攀登、映山红观赏、蔬
果采摘和古民居休憩等形式打造休闲徒步健
康游模式,全面建成“石马山”旅游自然景点,
通过乡村游增加村民收益。
古稔打造的泉水鱼养殖基地是“皖浙�
号”自驾游线路上最大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增
加了垂钓、烧烤、瓜果采摘、高山茶叶手工制
作、土特产品品尝和农机具展示体验等项目。
沿古稔河一线种植柳树���多株,打造沿河道
- 13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古稔村
路柳树带,引领游客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感觉。
为了让老百姓住得好、面子新、精神足,
����年以来村里投资建设了���平方米的文
化活动中心,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好去处。元
正组原破损的小学校舍被改造成古稔村村史
馆,为留住乡愁、传承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
台;新建歙县首座村级电影院,为老百姓无偿
播放电影,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146页
宰相故里话雄村
雄村村位于雄村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
城�公里,晋朝建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这里因出过清代父子尚书曹文埴、曹振镛而被
雅称为“宰相故里”。雄村坐落在新安江主源浙
江江畔,这里明清古建随处可见,街巷纵横,古
朴典雅。青砖黛瓦马头墙,由黑白二色勾勒出
来的雄村,浑如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国保
单位竹山书院无疑是这幅画中最浓墨重彩的
一笔。
竹山书院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为
曹氏族人讲学之所,并具有教化之责。清代名
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
- 139 -
歙县雄村镇
雄村村
第147页
书院占地约����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
米,现存大部分建筑为原构,留存较好。竹山书
院作为书院代表,培养了诸多人才,被誉为“江
南第一古书院”。
竹山书院园林保持了宋、明以来园林的
简远、疏朗、天然、雅意特色。书院的房舍为老
式徽派建筑,不论是从选址、设计、造型,还是
从结构、布局和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
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保持
着融古雅、简洁和富丽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风
格。
后院桂花厅,为曹氏子侄读书场所。厅前
原有古桂花树��余株,为曹氏子侄中举后所
植,寓意蟾中折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曹氏
一族十分重视教育,注重良好的家风传承。
竹山书院前便是有着“十里红云”之称的
桃花坝。一到春天,桃花坝上桃花开,芬芳四
溢,美不胜收,全国各地游人慕名而来,沐浴在
宰相故里自然风光和人文传承中。
- 14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歙县雄村村
近年来,雄村社会事业如农村教育、卫
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取得
了显著发展。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雄村
村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底蕴深厚的文化传
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景区年接待游客逾��
万人次,当地农副产品茶叶、杨梅及旅游手工
业产品等年销售收入���余万元。
来雄村,这儿的村民们都会自豪地告诉
你,咱村里出过一个宰相,名字叫曹振镛。皇帝
出巡时,让他留守京城代君处理了三个月的朝
政。这就是“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佳话
由来。
第148页
江南一枝梅 香遍千万家
卖花渔村地处歙南,紧邻新安江南岸,距
屯溪约��公里。知名漫画家老树曾写过一首白
话小诗来如此形容:“曾去卖花渔村,鸡犬之声
相闻。花深不知归路,岭上都是白云。”
卖花渔村本名洪岭,登临山顶鸟瞰全村,
村头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如鱼尾。村
人多姓洪,喻水体浩淼,鱼得水则活。于是“洪”
姓家族遂将鱼字加上“三点水”偏旁,期望“洪”
姓家业能如鱼得水。村庄自此兴旺发达,又因
村民自古以盆景为业,故“卖花渔村”名声渐
振,远近闻名。
每年春节前后,卖花渔村的梅花争奇斗
艳,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渔村循环公路
����年��月建成通车,缓解了每年赏花旺季
时的交通拥堵,解决了制约渔村发展的瓶颈。
还在山脚新建了大型停车场,为游客停车提供
方便。
有别于中国大地上很多逐渐远去的乡
- 141 -
歙县雄村镇
卖花渔村
第149页
村,卖花渔村招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
业,全都得益于梅花产业的带动。很多人早年
在上海打工,因为家乡花事渐盛,毅然从城市
回到乡村,和家人共同经营盆景,创立了淘宝
店铺和微商店铺,再通过抖音、快手等方式引
流,从而吸引全国各地的顾客,现在年收入在
二十万左右。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乡村的未来有期待,
比起大城市,乡村也有广阔天地,年轻人同样
能在这里大干一番、大有作为。随着盆景修剪
技术的输出,卖花渔村可谓是黄山乃至安徽头
一家。
卖花渔村名气愈响,村中的盆景师傅愈
发吃香。几十年来,他们足迹踏遍广东、广西甚
至泰国等地,创新性地将传统盆景制作技艺和
外来技术相结合,不但提升了本村盆景制作水
- 14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歙县卖花渔村
平,也带出很多外地徒弟。多人获评省市非遗
技艺传承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卖花渔村虽紧
邻新安江,但村民们却不打鱼只卖花,家家户
户、祖祖辈辈以花为业,已逾千年。一个富有诗
意的小村依靠传统特色产业,在新的时代花俏
枝头,成为黄山市乃至全国闻名的盆景村。
第150页
千年文化润许村
许村村源于东汉,繁衍至今逾千年,成为
徽州名村。村中现存有明清古建筑���处,仅国
保文物单位就有��处,几乎涵盖了徽派古建筑
的所有样式。����年许村镇被安徽省评定为首
批千年古镇。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赞誉:这里
是古徽州不可多得的一处古建筑集中地,可以
称得上是一座明清建筑的博物馆。
许村人重视教育,设家塾,建书楼,延师
教子,历朝进士��人。南宋的家塾双桂堂,出现
了五子登科的盛举。其中,载于志书的就有��
- 143 -
歙县许村镇
许村村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可视化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可视化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