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津阁2024年春季拍卖会

发布时间:2024-6-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北京文津阁2024年春季拍卖会

金山与北固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为京口地区的典型标志。《京口三山全志》总序中说“今俗称谓率先金焦而后北固”,金山地理位置颇为奇特,地处长江和运河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上,且因“金山当润州之咽喉,渡江者苟好事必游焉”而得名更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江浮玉》,旧题签为李唐所作,也是最早的表现金山的绘画。南宋周必大曾言,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古南朝谓之浮玉山”,“浮玉”亦其古称也。南京博物院藏有几张和“京口三山”有关的作品,其中明宋懋晋《名胜十八景图册》中有一页为“金山”。画面中线条虽疏简,却完全表现出“寺裹山”之特点。另张宏《金山胜概图》中可见山上有塔傲然,系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 年)金山寺主持在北塔旧址复建的“慈寿塔”。清朝康熙年间 (1662-1722),清圣祖玄烨曾六次南巡江浙。其间,他曾多次至镇江,到过金山、焦山、北固山、竹林寺等处。《光绪丹徒县志》中所录康熙《南巡笔记》有具体说明:“(十月)廿四日,将由仪真幸江宁府。忽遇顺风,可以速达京口,遂乘沙船顺流而下。波恬浪静,瞬息七十里。……次早登金山。”按:康熙《上巳日再登金山》诗称“... [收起]
[展开]
北京文津阁2024年春季拍卖会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064

064

温永琛[1922-1995]观音大士像

立轴 设色纸本

诗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丙寅(1986年)秋日

温永琛敬书。钤印:永琛翰墨、鹤山温氏、心赏

题跋: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永琛制图,丙寅(1986

年)八月少昂题,时年八十二。钤印:赵、少昂

钤印:曾游三洋四海五州八十余国、鹤山温永琛六十

后所作书画

说明:一.赵少昂题跋。赵少昂[1905-1998],字叔

仪,生于广东广州,原籍广东番禺。著名国画

家,为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观音大士像左部之“线”,成“一炷香”

形,以微书书写《心经》全文,形式与画之题

材相合,可称温氏艺事之妙品。

三.温永琛[1922-1995],广东鹤山人。早年

家贫失学,投身商业,惟笃好书法,工余朝夕临摹,百练千锤,乃成绝艺。尤擅微书,有

“神眼”美誉,可在蟋蟀须上写百多字。曾在

上海举行书法展览,有“岭南神童”之称。

诗堂:37.5×54cm  约 1.8 平尺

本幅:95.5×54cm  约 4.6 平尺

RMB: 20,000-30,000

第102页

065

065

白雪石[1915-2011]梅花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戊辰(1988年)岁始,雪石。

钤印∶雪石、何须斋

出版:《艺海集珍》第十一辑第136页,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2年6月。

说明:白雪石[1915-2011],斋号何须斋,北京人。早年加

入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曾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

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又兼任北京山水画

研究会会长。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

画。

56×76cm  约 3.8 平尺

RMB: 20,000-30,000

[90 年代白雪石画梅图] [出版物]

第103页

066

066

吴子玉[1930-2017]茶熟香温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甲戌(1934年)九秋,小乘山房,子玉。

钤印:吴子玉、骛道人

说明:吴灏[1930-2017],字子玉,号迟园、迟居士、退园词

客,广东省佛山市人。先祖吴荣光,精鉴别,善书画。吴

氏师赵少昂、谢稚柳先生,行草书出入宋代米海岳、黄山

谷,小楷则本倪云林,冷峻峭拔。绘画上承宋元,下及石

涛、八大、大千等,数十年涵涌其间,故其功夫非等闲背

所能彷佛。精篆刻,绝不染时人习气,气息醇古。

31×133cm  约 4.0 平尺

RMB: 15,000-25,000

[局部]

第104页

067

068

067

黄宾虹[1865-1955]富春江山色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富春江上小景,花漫写意,仿佛似

之,宾虹。

钤印:黄宾虹

18×53cm  约 0.8 平尺

RMB: 180,000-250,000

068

蒋兆和[1904-1986]柳雀图

扇面 设色纸本

题识:叔羊同志留念,一九七三年春初,兆和。

钤印:兆和

扇耑:敬求法绘赐款,叔羊。钤印:羊

说明:一.沈叔羊旧藏并上款。沈叔羊[1909-1986],浙江嘉兴

人,沈钧儒之子。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二.蒋兆和[1904-1986],原名万绥,湖北麻城人,生于四

川泸州。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

19×53.5cm  约 0.9 平尺

RMB: 50,000-80,000

第105页

070

070

潘振镛[1852-1921]佳人赏春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乳燕似怜人寂寞,双双飞近海棠枝。巩伯仁兄大人清鉴雅声,

潘振镛写于梅泾寓舍之冰湖琴馆。

钤印:亚笙

说明:一.上款人“巩伯仁兄”即金城[1878-1926],浙江吴兴(今浙

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画家。与陈师曾同时享誉北京画坛。

二.潘振镛[1852-1921],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书画家。其

人物画与沙山春、吴嘉猷(吴友如)称为“三绝”。

18.5×53.5cm  约 0.9 平尺

RMB: 无底价

069

069

于非厂[1888-1959]临宋人小品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宋人小品临似,益轩仁兄大雅正之,乙亥

(1935年)秋九月,非厂。

钤印:非厂、于照私印

说明:于非厂[1888-1959],久居北京。工书,

擅瘦金体。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

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解放后任北

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

18×51cm  约 0.8 平尺

RMB: 50,000-80,000

第108页

《金山图》[局部·亭台楼阁]

第109页

《金山图》[局部·船只人群]

第110页

金山与北固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为京口地区的典型标志。《京口三山全志》总序中说“今俗称谓

率先金焦而后北固”,金山地理位置颇为奇特,地处长江和运河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上,且因“金山当润州之咽喉,渡江者苟好事

必游焉”而得名更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江浮玉》,旧题签为李唐所作,也是最早的表现金山的绘画。南宋周必大曾言,

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古南朝谓之浮玉山”,“浮玉”亦其古称也。南京博物院藏有几张和“京口三山”有

关的作品,其中明宋懋晋《名胜十八景图册》中有一页为“金山”。画面中线条虽疏简,却完全表现出“寺裹山”之特点。另张

宏《金山胜概图》中可见山上有塔傲然,系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 年)金山寺主持在北塔旧址复建的“慈寿塔”。

清朝康熙年间 (1662-1722),清圣祖玄烨曾六次南巡江浙。其间,他曾多次至镇江,到过金山、焦山、北固山、竹林寺等处。《光

绪丹徒县志》中所录康熙《南巡笔记》有具体说明:“(十月)廿四日,将由仪真幸江宁府。忽遇顺风,可以速达京口,遂乘沙

船顺流而下。波恬浪静,瞬息七十里。……次早登金山。”按:康熙《上巳日再登金山》诗称“晴和逢上巳,况在大江滨。正是

回銮日,挥毫记此晨。”诗作于“回銮”至金山时。康熙帝留下了“朕率扈从诸臣,历览诸胜,江山之奇,未有逾此者”的感慨,

可见金山之奇之胜。一则荡气回肠的“水漫金山”故事,更让金山名满天下,吸引无数文人雅士前来参禅礼佛、吟诗作画、把酒临风,

留下了众多有关金山的诗文图画。

金山最早进入图画是在南宋时期,后至明清两代,描绘金山之风渐盛。本幅作品与《金山志图》中的金山版画插图非常相似,两相比较,

因《金山志图》为志书插图,相对严谨准确,图中记录了金山东朝阳洞侧有金山住持正性和尚建的多宝塔。南侧高台上是重檐高

楼江天阁。这种版画插图通常会在重要景观旁边用小字标记上名称,具有导览作用。

本幅作品绘制即是金山西面景观,金山山体虽不大,却呈现出了布满辉煌庙宇的“寺裹山”景象。寺庙依山而筑,殿宇楼阁层叠,

佛塔直指云霄,山寺浑然一体。此幅手绘本与石印版插图相较,运用了更加细腻的表现手法,将画中的建筑、船只、人物等更多的

细节清晰毕现。例如,金山山体上建筑的数量、布局,江面各类船只的形制和人物的形态动作。如图慈寿塔与妙高峰,石印版画(此

页为金山南部取景图)中的塔楼简洁单调,而手绘本的塔楼详尽写实,极细地图绘了塔层的塔檐、门柱,生动自然。另藏经楼与妙

高台(又称晒经台)在石印版画中,金山山体上的亭台屋舍矮小可爱,好像积木般排列组合;而在手绘本中,房屋遍布山体,名迹

藏经楼甚至可以从主前门清晰辨识出窗户上的装饰图绘和屋内的小景物件,可见画家作画功力之精湛深厚。

[王翬《康熙南巡图》局部] 《丹徒县志》

[慈寿塔、妙高峰] [藏经楼、妙高台]

第111页

071

071

佚名[明] 金山图

镜框 设色绢本

鉴藏印:傅申

展览:“纵横千古—谢稚柳、陈佩秋、傅申、陆蓉之作品及藏品展”,文化和旅游部人

才中心主办,故宫博物院,2018年11月16日至11月30日。

出版:一.《水墨风华》第3页,张忠义,孙劲松主编,文物出版社,2015年10月。

二.《纵横千古—谢稚柳、陈佩秋、傅申、陆蓉之作品及藏品展》第203页,郑欣

淼主编,故宫出版社,2018年10月。

说明:傅申旧藏。傅申[1936-2024],出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曾担任台

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以学术成就为艺术史学

界、书画鉴定界熟知。为国际知名的书画鉴赏家,亦是张大千先生书画鉴赏的权

威,成就斐然,世界所公认。现任美国国立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美国耶

鲁大学副教授,之前担任台湾大学艺研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普林斯顿

大学研究员、副教授等职。

245×110.5cm  约 24.4 平尺

RMB: 1,000,000-1,500,000

[出版物]

[2018年于故宫博物院,

“纵横千古”展览现场]

清末金山之景

可见金山始与陆地相连,清光绪五年《丹徒县志金山图》中亦

可见此,金山开始告别江中洪流。

现金山图景

其上大雄宝殿、藏经楼、妙高台等系 1948 年大火烧毁后重建。

今日之金山,古刹焕新颜。

第112页

072

郑板桥[1693-1766]兰竹双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晋宸老世姪挟凌云之志,似竹;抱风雅之质,似兰;与之论文,颇能脱洗

尘凡,不作桃李浮荣,朝花夕萎,真吾党也!偶作兰竹一幅相赠,亦复打

破藩篱,独标新异,文耶?画耶?知音者当两得之,板桥居士郑燮。

钤印:郑、燮、书被催成墨未浓

鉴藏印:留生审定

出版:《见大草堂藏古代书画选》第191页,文物出版社,2014年。

说明:梁留生旧藏。梁留生[1903-1989],号井翁、双宜馆主,广东人。著名

书画家,精鉴赏,富收藏。早年拜胡佩衡为师,交游甚密。山水画上追元

明诸家,墨笔、青绿古雅沉静。

97×53cm  约 4.6 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世言清代艺事,未有不艳称“扬州八怪”者,其中又以板桥先生郑燮名声最著,为官清廉、创“六分半书”

等等典故,溢满街巷、脍炙人口,可谓“现象级书画家”,有清三百年一人而已。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

进士。工书法、善诗文,尤擅画兰竹。

虽然历来学习写意花鸟多从撇兰写竹入手,但文人雅士却还是每每发出“半生竹一生兰”的慨叹,须知

兰竹乃是文人写意画之最高境界,寥寥数笔,最见精神,非品行高洁、志趣高远者不能办此。此轴纯用

水墨,似淡实隽,写丛竹蕙枝,青拙同存,成曲尺状分布。其中一竹冲霄,数竹相从,又悬空布置兰草,

与竹枝向上的势头相承接,另有清兰与曳竹相随,真可谓一副远离尘世、朋主尽欢之态,极为萧飒。双

清搭配使得整个画幅结构完满,神完气足,必是其晚岁变革之作。款识以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体书写,高

古奇崛,融端庄流丽于一炉,杂刚健婀娜于一体,风格独具,气息超绝。

观其文可知,本幅是板桥居士为其晋宸老世姪所作,款中亦有映衬画面之内容:“挟凌云之志,似竹;

抱风雅之质,似兰”,一方面是与画面相合;另一方面也是板桥先生对其老世姪人格品质的肯定。后言“颇

能脱洗尘凡,不作桃李浮荣”“真我党也”等句亦可见此,板桥先生亦借此来表达自我的做人处世态度,

所以题与为其知音的老世姪分享。所谓“打破籓篱,独标新异”,正可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

二月花”一联相对照,确实是郑板桥为人、为学、为文、为艺的最终目标及真实写照。此作曾经广东梁

留生收藏,名作难得,用俟钜眼。

[出版物]

第113页

072

第115页

073

073

虚谷[1823-1896]松鼠戏竹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仿解弢馆笔。壬辰(1892年)初冬,虚谷。

钤印:虚谷书画、三十七峰草堂

说明:一.虚谷[1823-1896],原名朱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

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今安徽歙县人。清代

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与任伯年、高

邕之、胡公寿、吴昌硕、倪墨耕交。以擅花果、禽鱼、山水著名。

二.此画画松鼠竹间嬉戏,竹以白描手法勾勒,敷以淡彩,淳朴秀雅;松鼠

形态各异,而又各尽其态,整个画面静中有动,生意盎然。

37×130cm  约 4.3 平尺

RMB: 100,000-150,000

第116页

074

074

彭玉麐[1816-1890]暗香疏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藐姑仙本住琼楼,谪落红尘不计秋。任历冰霜操不改,一

腔幽怨为春愁。游遍山猥又水隈,篷窗月下任低佪。清风

徐动横斜影,暗送幽香入鼻来。癸亥(1863年)秋,作于

江南水师军次,雪琴彭玉麐。

钤印:彭玉麐印、雪琴

说明:一.读画楼旧藏。

二.彭玉麟[1816-1890],字雪岑,号雪琴,谥刚直,安

徽安庆人。与何栻曾同为曾国藩幕僚,官至两江总督兼南

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

奠基人,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

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参与镇压太

平天国、捻军起义,并定长江水师营制。军事之暇,绘画

作诗,以画梅名世。

164×44cm  约 6.5 平尺

RMB: 20,000-30,000

第117页

075

075

朱陖[清]松荫问道

立轴 水墨笺本

题识:朱陖。

钤印:别字仲方、亭亭物外

鉴藏印:完颜继贤珍藏书画之章

出版:《播芳六合—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1月。

说明:一.完颜继贤旧藏。完颜继贤,号松屏,为松风画会成员。

二.朱陖[清],苏州府吴县人,字望子,号亦巢。与万寿祺友善。擅山水,得黄公望笔意。

41×25.5cm  约 0.9 平尺

RMB: 20,000-30,000

[出版物]

第118页

《圣祖南巡图》卷的绘制大概算是康熙朝最耸动天下的丹青

故事了,而与绘诸人中最特出的也许要算石谷的高足杨晋

了。这位山水入石谷之室的妙手,却以界画名家;更奇特的

是,他虽然是名名副其实的宫廷画家,但人们公认最拿手的

却又是农牧题材,尤擅画牛,多写意,画卷之中,夕阳芳草,

郊牧之风宛然在目,极得天真野趣—难怪他自号为“谷林樵

客”“鹤道人”,甚至径署“野鹤”。此卷《柳林放牧图》

尤可见之。

卷子分为三段,由三个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三个情景组成:

出牧、牧中、归牧。卷首以巨石起兴,绘二大一小三条牛匆

匆入卷,一牧童跪坐于牛背,挥臂直呼,似乎是此场牧事的

迟到者,迫不及待加入之心极为生动传神,令人不禁莞尔。

卷子中段是这场牧趣的高潮部分,满绘大小 18 条牛,或游或

浴,或角斗,或哺乳,或就地旁观,或立地犟鼻;又绘 12 个

小儿,或坐地观牛,或就水搭架,或群殴,或对干,各个角

度各个动作都有如机器摄入,情态极为婉转,备极生动自然。

卷末则绘三小儿坐骑于牛上,或吹笛,或唱歌,悠然归去。

又以“一尺千里”法,将卷子结束于一派平远中,似乎含意无穷,

又与卷首巨石遥相呼应,匠心别具。

此卷另一得处是杨晋将之前《圣祖南巡图》卷的绘法与他擅

长的农村风情的完美结合。卷中巨石的刻绘、勾勒、皴涂明

显出于《南巡》,但绘入此卷,却丝毫不觉突兀,反将所绘

的牧趣衬映得格外天真,充满野趣。

第119页

076

076

杨晋[清]柳林放牧图

手卷 设色绢本

题识:侬住谷林西畔,紫门恰对湖田,临湖一抹绿杨烟,遮却波

光半面。何处牧童驱犊,行来渔父矶边,笛声呜咽夕阳

天,吹落红霞万斤。杨晋画并题《西江月》一阙。

钤印:晋字子鹤、谷林樵客、从吾所好

鉴藏印:宗明过目、蒋氏仲友鉴赏、楚沣蒋定诩藏、张湘衡

题跋:杨子鹤为王石谷高弟,工于画牛,偃仰降饮于绿杨芳草

间,风致宛然,唯世鲜流传,在湖以南,尤不易觏。此卷

原藏临沣蒋氏,壬午(1882年)岁余,宰长沙古玩商曾持

以求售,置案头数日,因论值未成,取去,余迄未忘怀。

辛巳(1941年)春自郴卸篆归,不意刦历红羊。此卷尚在

人世,私心窃喜,迺备重金购藏,殆亦所谓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耶。辛巳(1941年)重午张翰仪识于思蓴轩。钤

印:翰仪

引首:柳林放牧图。子鹤先生妙墨,甲戌(1934年)暮春月,长

沙汪诒书题耑。钤印:汪诒书印、闲止翁

题签:杨子鹤《柳林放牧图》,神品,思蓴轩珍藏。

来源:此为1985年落实“文革”查抄物资政策时的退还作品,得

自张翰仪先生后人。

说明:一.张翰仪旧藏。张翰仪[?-1952],字若荪,号莼安,

醴陵人。民国初寓居湖南长沙,曾任湖南湘潭、湘乡等县

长,抗战时期任福建省政府秘书。生平喜收藏图书字画,

藏品丰富。张湘衡为其后人。

二.汪诒书题引首。汪诒书[1865-1940],字颂年,晚号

闲止老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十八年二甲进士,

历任翰林院编修、广西提学使、山西提学使、山西布政

使、广西学政、湖南省长沙关监督。是元司户参军汪琪的

二十世孙。

三.杨晋[清],字进也。江西宁都人。约1730年前后在

世,康熙乙酉(1705)岁贡。为清初“四王”之一王翚高

徒,性坦易,而中介如石。诗文天然秀异。著有《缑山遗

稿》三卷。

引首:24×105cm  约 2.3 平尺

画心:24.5×241cm  约 5.3 平尺

题跋:30×21cm  约 0.5 平尺

RMB: 无底价

第120页

077

077

郎世宁(款)[1688-1766]八骏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题识:臣郎世宁恭绘。

钤印:臣郎世宁

鉴藏印: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

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

石渠定鉴、宝笈重编、鞏伯平生真

赏、松声阁

题签:郎世宁八骏图立轴,神品,思蓴轩

珍藏。钤印:湖南省中国画馆所藏

来源:此为1985年落实“文革”查抄物资

政策时的退还作品,附退还签条,

得自张翰仪先生后人。

说明:一.金城鉴藏。金城[1878-

1926],名绍城,字拱北,一字巩

伯,号北楼,又号藕湖,浙江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画

家,原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原为

清前法官,醉心艺术,文物收藏甚

丰。民国后筹建古物陈列所。擅长

山水、花鸟、人物,与陈师曾同时

享誉北京画坛。

二.湖南省图书馆旧藏。

三.张翰仪旧藏。张翰仪[?-

1952],字若荪,号莼安,醴陵

人。民国初寓居湖南长沙,曾任湖

南湘潭、湘乡、衡阳、益阳等县

长,抗战时期任福建省政府秘书。

通文史、通诗词,生平喜收藏图书

字画碑帖,藏品丰富。

四.郎世宁[1688-1766],意大

利美朗诺市人。于康熙五十四年

(1715)来华传教,时年27岁,召

入内廷为画院供奉,历仕三朝。画

法参酌中西,善写生,人物、花

鸟,奕奕有神,尤工画马,如百

骏图、名马图、武功图至今有声世

界。

130.5×66cm  约 7.7 平尺

RMB: 无底价

[题签]

[签条]

第121页

078

078

佚名[清] 佛像

立轴 设色绢本

165×85cm  约 12.6 平尺

RMB: 无底价

第122页

079

079

慈禧(款)[1830-1908]梧桐八哥

立轴 设色绢本

题识:光绪甲辰(1904年)小易下浣,御

笔。

钤印:芝、田、慈禧皇太后之宝、大雅斋、

如玉之嘉、春晖晋寿

题跋:百子千孙福最奇,九如柏茂咏同诗。

八方谈喜齐歌舞,四季清和晋寿卮。

李文田敬题。钤印:敬书

说明:李文田题跋。李文田[1834-

1895],字畲光、仲约,号芍农、若

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清代著名

蒙古史专家、碑学名家。咸丰九年

(185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放江

苏、浙江、四川乡试主考,提督江

西、顺天学政。入直南书房,官至礼

部右侍郎兼工部右侍郎。工书善画。

慈禧太后作画,常命为之题志。

140×68cm  约 8.5 平尺

RMB: 无底价

第123页

080

080

慈禧[1835-1908]花卉对屏

立轴 设色绢本

钤印:慈禧皇太后之宝

来源:2009年中贸圣佳十五周年庆典艺

术品拍卖会—清代宫廷御笔

专场Lot1108。

169.5×41cm×2  约 6.2 平尺(每幅)

RMB: 80,000-120,000

此对屏为设色绢本,各盖钤印“慈

禧皇太后之宝”,均无款,符合清

代帝后绘画习惯。所绘花卉草石,

用色讲究,秀逸清雅。图中绘有数

种花卉,凌霄花,鸡冠花,夹竹桃

等生长在不同地域的各种花卉混然

于绢上,使人眼前豁然一亮。

画中最称道是岩石的画法。自古画

家画花卉草虫大多离不开画石,石

头在一张画面里起到了补充、调节、

统一画面的作用,它可大可小、可

方可圆,可重可轻,一张画如果没

有石头作为补充,它的完整性就不

好把握,画面就很容易显得单薄。

写意画里的石头大多都以线为主,

少许皴擦,大片留白,大多不着色,

线条非常洗练、灵动,有内涵。而

工笔画里的石头是线面相结合,主

要用线,赋以重彩,反复匀色。而

此幅花卉对屏里的石头慈禧太后则

先勾后染,勾出了石头的参差棱角,

染出了石头的前后阴阳,使石头与

花卉形成分庭抗礼之势,难分轻重。

集各色花卉,绘别样灵石,使得老

套题材富有新意,是此花卉对屏成

功之处。

第124页

081

081

祝允明(款)[1461-1527]临怀素法帖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

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法,若有所得也。

律公好事者,前后数度,遂发怀素小兴也,可深藏之箧笥也,怀素。

题识:临唐怀素《藏真》《律公》二帖,允明祝枝山。

钤印:允明、枝山、兰陵、

鉴藏印:蒋天寅印、韡韡斋、阳羡尹氏、渭璜章氏、吴家麟印

展览:“尺幅千里—读画楼藏名人名家书法展”,北京读画楼、孔艺工作

室、中国画出版社联合主办,2017年3月。

著录∶《尺幅千里—读画楼藏名人名家书法展》第16页,北京读画楼、孔

艺工作室、中国画出版社联合主办,2017年3月。

说明:一.蒋天寅旧藏。蒋天寅[清],号韡韡斋,清代书法家,江苏金坛

人。王澍弟子。富收藏,精鉴赏。

二.吴家麟旧藏。吴家麟,海上名家之一,曾于1862年在豫园创办

“萍花书画会”。

三.附展览现场照片。

四.尹瘦石旧藏。尹瘦石[1919-1998],江苏宜兴人,原名尹锦龙。

先后结识柳亚子、田汉、徐悲鸿等,尤擅画马,笔墨洒脱,形神兼

备。兼擅书法。曾任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主席、北京画院副院长、中

国文联副主席等。

五.读画楼旧藏。

六.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号枝山、枝山道人、枝指道人,

江苏苏州人。明朝文人、书法家,弘治五年举人。正德九年授广东惠

州府兴宁县知县。嘉靖六年迁应天府通判,故人称“祝京兆”。工书

法、诗文,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

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代表性书法家,称“三大家”。

211.5×55cm  约 10.5 平尺

RMB: 30,000-50,000

第125页

082

082

周顺昌[1584-1626]草书《山居秋暝》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周顺昌。

题识:周顺昌。

钤印:周顺昌印、景文、敬以收心

鉴藏印:大风堂珍藏印

说明: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历

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进士,历任福州推官、吏部稽勋主事、文选司员外郎。

与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并称“后七君子”。工

画墨兰,间写山水,神韵天成。传世作品有《牧马图》轴,著有《烬余集》。

200.5×48.5cm  约 8.7 平尺

RMB: 180,000-250,000

第127页

083

083

杨文骢[1596-1646]书法唐诗三首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放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题识:文聪。

钤印:杨文骢印、龙友

鉴藏印:文石藏弆

题跋:一.纵横超逸,极见名士风流,公与瑶渊同擅书画名,而人品悬绝,致此幅传流皆

知珍重。

二.丁酉(1897年)来津捡敞箧得此帧,龙友先生书画负盛名,真品致不易得,此

丙申(1896年)游后,时偶步土街,于荒摊中以千钱购得者。先生虽与马阮有旧,

然群而不党,且晚殉国难,尤可尚也。叔默。钤印:李葆恂印

说明:李葆恂旧藏并题跋。李葆恂[1859-1915],清朝文人,原名恂,字宝卿。辛亥(1911

年)复改名理,字寒石,号凫翁,又称孤笑老人,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

132.5×32cm  约 3.8 平尺

RMB: 100,000-150,000

杨文骢[1597-1646],字龙友,号山子,贵阳人,天启四年(1624)

奉母移家金陵。作为复社早期社员,杨龙友与复社领袖张溥及后称“复

社四公子”中的陈子龙、吴应箕等交好,并与陈继儒、董其昌、倪元

璐等名士交游甚密。

杨龙友诗、书、画皆擅,堪称三绝。《明史》本传记载:文骢善书,有文藻,

好交游,干士英者多缘以进。其为人豪侠自喜,颇推奖名士,士亦以

此附之。他曾说:“余生长万山中,而家大人又癖嗜山水,故名山大川,

往往性情相习,亦往往机缘相凑,所谓得之习惯,亦根之胎骨也。”

吴梅村《画中九友歌》,将杨龙友与董其昌、王时敏等名家并列“九友”。

明代文人画家,无一不是诗、书、画兼工的。而书法高下对画之成就

有绝大之影响。故论杨文骢应先论其书,其画作传世较多,而书法真

迹较为罕见。杨氏作品传世不多,以吴湖帆当时所见,龙友真迹亦不

过三事而已,乃知书画长物,实可遇而不可求之。

杨文骢早期书法受董其昌的影响。如 1629 年《雁荡八景册》对开题诗,

就是典型的董体行书,字字独立、虚和圆净。在 40 岁前后已形成面貌,

此幅即为之代表。纵观此件行草立轴,用笔果断,笔力奇崛刚劲,长

枪大戟而又不失自然之态。结字修长,上下绵延不断,字势开张,擒

纵自如,笔画向右上横势盘绕,绵密处似与黄道周书风类似,有种傲

岸翘拔的韵味。通篇任笔书写,墨色通透自然,颇有晚明浪漫书风之

遗趣。观其用笔钩折分明,与董其昌有着明显区别,与陈洪绶行书有

近似处。此大字行草能在董风之外自出机杼,表现出更为博大的气象,

更是殊为难得。作品左右两则题跋提及杨文骢书画久负盛名,且将杨

与同时期书画名家对比,气节格调高下立判。题跋中对其人品推崇备至,

又从侧面证明了此作真实可靠且流传有序。所谓“书以人贵”,杨氏

以身殉国,大义凛然,亦是此作被人珍视宝藏的重要原因。

[题跋]

第128页

084

第129页

085

084

杨法[1696-1748后]

书法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

题识:毓老学长,已军杨法。

钤印:杨大、已军

说明:杨法[1696-1748后],字已军,号孝文、

孝稚,又号白云帝子,江苏南京人,寓居扬

州。工篆籀,亦善隶书、草书,受当时扬州

画派影响,书风别具一格,有自己面目。与

金农、汪士慎、高翔等人素有交往,为“扬

州八怪”之一。

118.5×32cm×2  约 3.4 平尺(每幅)

RMB: 100,000-150,000

085

赵秉冲[清]楷书节录《东峰记》

镜心 水墨笺本

释文:山风飗飗,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下。向背殊状,晦

明易色。指遥青而点黛者,则某山某岩。指远白而曳练者,

则某洲某渚。高深互呈,心目相旷,飘若象外,意若天成。

题识:节唐冯宿《东峰记》,臣赵秉冲敬书。

钤印:臣赵秉冲、敬书

出版:《梅斋藏书画集》(上)第4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

8月。

说明:赵秉冲[清],字谦士,号研怀(一作字砚怀号谦士),

又号仲起,室名“赐石斋”,赵文哲次子。上海人。乾隆

四十七年(1782)钦赐举人,官户部右侍郎。博学嗜古,工

篆隶,能摹印,尤好金石书画之学。

62×74.5cm  约 4.1 平尺

RMB: 30,000-50,000

第131页

086

此件郑板桥《江晴》为其自作诗,着意描写了伴随

着阵阵雷雨之声,沉重的乌云渐渐沉压下来,对岸

的群山峰峦逐渐被遮去,群山在雨雾之中渐渐消失

了。江雨初停,在云雾之中一抹夕阳穿过云隙,夕

阳半露照射在群山之上的望江楼,风吹雾散,此时

的望江楼就如同从雨雾之中降临一样。此诗的诗眼

即一个“晴”字,在“晴”与“疑”的对比下,江

上的初晴显得格外壮丽。郑燮通过夕阳初照之前与

之后的景象,表现了山川晴雨的奇特景致,从山川

晴雨的变化中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两种情景

之下,寄托了郑燮厌弃阴暗、向往光明的情绪,通

过雨晴雨后两种的意象表达,将板桥先生对于清代

官场的腐朽黑暗映托出来。

郑板桥的书法以汉隶八分杂入楷、行、草,而独创“六

分半书”,人称“板桥书”, 影响极大。此件《江晴》

古意浓厚,奇崛潇洒,横斜疏放,愈不整齐,愈觉妍妙,

以藏锋内秀的线条、沉稳不激的行笔、奇正相生的

结体、平稳冲和的布局,表现宁静释怀的抒情之感,

须想江晴之妙境,据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

后人赞誉其书有“秋风落叶”之感。

086

郑板桥[1693-1765]书法《江晴》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

江楼。

题识:板桥绝句,书寄高僧,贴古松流泉石屋中也。

钤印:六分半书、郑燮之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

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第1454页,第50号

“六分半书”,上海博物馆,1987年。

106×43cm  约 4.1 平尺

RMB: 300,000-500,000

[出版物] [六分半书印]

第132页

087

郑板桥[1693-1765]书法《论苏轼书》

镜心 水墨纸本

释文:苏翰林作字,用宣城诸葛氏齐锋散卓笔,疏疏密密,随

意缓急,而字间妍媚百出。古来以文章擅天下者,例不

工书,所以子瞻翰墨尤为世人宝贵。今日市人持之以索

善价,数百年想见其流风余韵,当万金购藏尔。

题识:乾隆戊寅(1758年)春日,板桥郑燮。

钤印:郑燮印信、丙辰进士

169.5×93.5cm  约 14.3 平尺

RMB: 400,000-600,000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

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扬州八怪仅有郑板桥一人有入仕经

历,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之后辞官在扬州卖画。他的诗书画,

被称为“三绝”。

在书法中,郑板桥的“怪”主要体现为,隶书里掺有行书、草书、

楷书的笔法,即“六分半书”,摒弃了当时以工整秀丽的馆阁体

为主流的书法艺术,通过艺术上的创新,表达自己不同于奉承、

媚俗之辈的追求,成为当时勇于探索、超卓不同凡俗的艺术家之

一。本幅作品创作于 1758 年,属于郑板桥晚年时期的佳作。隶

书中兼杂行楷,结字大小、长扁相间,似正反奇,错落有致,于

灵巧中交织着超脱,呈现出强烈的律动感,充满浑厚朴拙的意韵。

郑板桥通过赞扬苏东坡的书法,疏密有致、变化万千、自成意趣,

提出了历代书法大家都不工整拘谨书写的主张,借以批评当时束

缚艺术家创作和思想自由的馆阁体。

第133页

087

第137页

088

第138页

[出版物] [著录]

[题跋]

第139页

088

邓石如[1743-1805]楷书乐天故事册

册页 水墨纸本

释文: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

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有图书歌舞者,靡不

观。自居守洛川众布衣家,以宴游召者,亦时时往。每良

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过,必为之先拂酒罍,次开

箧,诗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过。

(节录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

素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数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

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

气随,外适内舒,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

然,不知其然而然。(节录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高峰

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辞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欲

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录陶弘

景《答谢中书书》)

题识:完白山人邓石如书于韩江寓庐。

钤印:邓石如字顽伯

鉴藏印:宴池珍藏

题签:邓石如楷书册。钤印:长风醉墨

引首:顽伯山人中楷精品。庚子(2020年)冬雨中,八十五翁傅

申题。钤印:君约、傅申、修身

题跋:完白山人为清代大家,其篆书及篆刻尤为特出,其书四体

皆善。此册楷书为其中晚年精作,自成一体,历年皆以此

册为其代表作品,出版甚夥。其书自成一体,刘墉曾赞甚

(其)书为当朝第一,亦为徽派篆刻之创始人,影响深

远,且一生不以名利为图,与鹤为伍。朝显爱藏此册索

题,絮絮不能自已,君约傅申敬题。钤印:傅申、吉祥

展览:“邓石如逝世百八十年、包世臣逝世百三十年纪念展”,

日本谦慎书道会,1985年5月23-28日。

著录 :《邓石如逝世百八十年、包世臣逝世百三十年纪念展观图

录》第80页,日本谦慎书道会,1985年5月。

出版:一.《邓石如楷书隶书三种合册》,民国有正书局。

二.《邓石如楷书隶书三种墨迹》,民国有正书局。

三.《邓石如书法集》第261-268页,黄山书社,方绍武

编,1990年。

四.《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卷一》第208-215页,安徽美

术出版社,1993年。

五.《古代书画精品录·五》第320-328页,长城出版社,

2004年。

六.《豫德堂藏书法集》第53-54页,长城出版社,2004

年。

七.《邓石如书法编年图目·下》第92-95页,文物出版

社,2010年。

八.《历代书法真本集成·清代民国卷 54》:《邓石如楷

书隶书三种墨迹》第9-16页,沈鹏主编,山西人民出版

社,2013年。

九.《中国书法》第8期,陈智《邓石如楷书取法及其意

义》第122-123页,2017年。

说明:一.凌宴池旧藏。是册册首钤有“宴池珍藏”,即民国年间

藏家凌霄凤。凌霄凤[1892-1965],字宴池,斋号夕熏

楼。原籍江苏镇江,寄籍江苏海门。入江南高中两等商业

学堂,从学劬堂先生(柳诒徵),能诗善画。1916年与陈

师曾、汤定之、姚华组织“四宜社”,于中山公园四宜轩

作画,成为当时北平书画界的一道风景。解放后居沪上泰

安路。

二.傅申题跋。傅申[1936-2024],出生于上海,1948年

随父母迁居台湾,曾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主要研

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以学术成就为艺术史学界、书

画鉴定界熟知。为国际知名的书画鉴赏家,亦是张大千先

生书画鉴赏的权威,成就斐然,世界所公认。曾任美国国

立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

台湾大学艺研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普林斯顿

大学研究员等职。

三.本册页所书内容分别节录自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庐

山草堂记》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四.邓石如《楷书乐天故事册》,初由有正书局于民国年

间分别以《邓石如楷书隶书三种合册》《邓石如楷书隶书

三种墨迹》出版发行,册中附有清人题跋四则,详细记录

了其流传经过。《三种墨迹》中分为大、小隶书二种及乐

天故事楷书册,其四篇跋文前后勾连,据其文意推测应原

附于大字隶书册后。是册先由旌德姚配中所藏,后赠予山

人同乡赵席珍,再由沈用熙珍藏。1845年,沈用熙分嘱其

师包世臣及邓石如之子邓传密作跋,据此推测,三种书册

合为一册或为沈用熙所为。沈用熙(1810-1899),字薪

甫,一字石坪,晚岁自号石翁。安徽合肥人。岁贡生,官宁

国训导不就。学书于包世臣,为邓石如再传弟子。后《楷

书乐天故事册》单独释出,其裱工、样式、书风与现藏无

锡市博物馆之《赠肯园四体书册》楷书册如出一辙,据其

中行书册后邓石如自跋云:“来邗已浃旬矣,僧庐寂坐,

偶检韩山朱公座右,遍录数十条作四体书之,持请肯园太

老先生教之,完白山人邓石如。”且二楷书册落款处同为

“书于韩江寓庐”,据此可知,《楷书乐天故事册》应与

《四体书册》同作于嘉庆己未(1799年)孟冬时节,邓石

如时年五十七。

五.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

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

徽安庆)人。清代干、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

弱冠谒江宁梅镠,梅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与石如,使专

摹习。客梅氏八年,学既成,又客于两江总督毕沅幕府。

三年后辞归。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

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

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

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

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

引首:37.5×42.5cm×4  约 1.4 平尺(每幅)

本幅:30.5×16.5cm×8  约 0.5 平尺(每幅)

题跋:37.5×42.5cm×4  约 1.4 平尺(每幅)

RMB: 800,000-1,200,000

第140页

089

089

包世臣[1775-1855]书法八言联

立轴 水墨笺本

释文:品歧怀虚临风咏古;

气清质洁刻竹题诗。

题识:朴庵亲家教政,安吴包世臣。

钤印:世臣私印、包氏慎伯

鉴藏印:大江过目

说明:一.上款人“朴庵亲家”或为张琦

[1764-1833],初名翊,字宛邻,号

翰风,江苏阳湖(今属常州市)人。嘉

庆十八年举人,道光初官山东邹平、章

邱、馆陶等知县。嗜书,与包世臣交游

并齐名。嘉庆五年包世臣赴南京参加岁

试,与张琦识于号舍。二人后来成了亲

家,包世臣之子包诚娶张琦之女,跟张

琦学医,包世臣之女也嫁与了张琦之

子。

二.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

诚伯、慎斋,晚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

游阁外史、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

人。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清代

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吴熙载的老师)。

北宋名臣—包拯二十九世孙。师邓石

如学篆隶,晚习二王,自拟为“右军第

一人”。学书30年,为书家大宗,论书法

尤精,所著《艺舟双楫》为中国书学理

论重要著作。

169×36cm×2  约 5.5 平尺(每幅)

RMB: 60,000-80,000

第141页

090

090

何绍基[1799-1873]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人影不离春水舫;诗情都在夕阳山。

题识:子贞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说明: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

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

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

家,书法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

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

修。历充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

武英殿总纂等,曾充福建,贵州,广

东乡试正副考官。何绍基学识渊博,

才华超群。经史皆通,尤精小学,旁

及金石考证。书法有“清代第一”之

誉。

129×29.5cm×2  约 3.4 平尺(每幅)

RMB: 20,000-30,000

第143页

091

091

宝熙[1871-1942]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笺本

释文:官职旧参荀秘监;风流好继谢宣城。

题识:沈庵宝熙。

钤印:长白宝熙、太子少保

题签:宝太傅七言联。御用织龙贡缎精品单款。上。

宝太傅七言联。御用织龙贡缎精品单款。下。

钤印:杨组云六十以后书画(2 次)

说明:一.宝熙[1871-1942],爱新觉罗氏,字瑞

臣,号沉盦。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历

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总理禁烟事务大臣、

理度支部右侍郎等职。入民国后,任总统府顾

问、清史总纂等职。在清宗室中诗文、书法皆

有佳誉,精鉴赏,一生嗜好收藏,古籍充栋。

二.杨组云题签、旧藏。杨组云,名寿机,江

苏无锡人。活动于清末民国,与吴观岱、胡汀

鹭、诸健秋等书画家交往甚密。与其兄杨味云

组成雄踞北方的华新纺织资本集团,公务之余

以点染翰墨为乐事。

三.作品所用材质为淡粉色云龙边宫笺,此笺

在装饰上避免了通笺遍饰,采用装饰边栏的表

现形式,乃其特色所在。从故宫博物院现藏纸

张分析,此类云龙边栏纹样笺纸在清代中期开

始出现,及至清代晚期沿袭使用。

147×30cm×2  约 3.9 平尺(每幅)

RMB: 60,000-80,000

[题签]

第145页

092

092

张伯英[1871-1949]楷书八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妙思六经,逍遥百氏;浊醪夕引,

素琴晨张。

题识:辛巳(1941年)冬仲,张伯英。

钤印:张伯英字勺圃、东涯老人

说明: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

字少溥,徐州铜山县人。书法家、

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清末民

初,张伯英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

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

并称书法四大家。开创了“彭城书

派”。

169.5×40cm×2  约 6.1 平尺(每幅)

RMB: 100,000-150,000

张伯英是近代书法大家,书法自成一体,

世称“彭城书体”。其书法艺术,深受

北碑之影响,同时又汲取了苏黄的精髓,

形成了行草为主、篆隶为辅的独特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个性十分鲜明,笔力凝

重而气韵洒脱,多为篆隶之古法用笔,

几无侧弱。这一点在出现类似走之底等

含有侧锋之处就有很好的体现,多圆笔,

少方笔,中锋裹笔,行至毫端。此八言

联字形以方扁为主,其中横画无论长短

都略有波挑,呈尾部上扬之态,颇多隶

书韵味。有的点画,却也呈现出一种干

练,利落的境界,诸如转折之笔,表现

的就十分明显,这种方折的处理方法,

更加突出,个性十足。在线条上,也有

粗细对比,且十分强烈,尤其是横笔,

相当来说,比较纤细,而竖笔比较粗重,

这一点,似乎也是深得颜楷的笔意,并

且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线为铺锋行,却

不单薄,如“百”之横,有隶意碑感;“琴”

之撇捺,有大篆之圆浑,些带提按;“张”

之弓部,寥寥几笔却有六个面的转换,

亦不失苍茫与金石之气。

第146页

093

093

张伯英[1871-1949]书法戴叔伦诗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

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疏花。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题识:己卯(1939年)清明,张伯英。

钤印:张伯英印、勺圃

说明: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徐州铜山县人。书法家、金

石鉴赏家、诗人、学者。清末民初,张伯英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

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开创了“彭城书派”。

130×31cm  约 3.6 平尺

RMB: 20,000-30,000

第147页

094

094

载泽[1868-1929]行书自作诗

立轴 水墨绢本

释文:指点青山一粟青,螺惟滉瀁入沧

溟。忽看碧落红霞起,旭日升天

拥万灵。

题识:丙午(1906年)春日,载泽。

钤印:载泽、进德修业、山水清音

题签:堂幅,上公天作法书,永井久一

郎,字禾原敬请。

说明:一.载泽[1868-1929],初名载

蕉,字荫坪。晚清宗室大臣,立

宪派的重要人物,满洲正黄旗

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六世

孙,愉恪郡王爱新觉罗·胤禑五

世孙。光绪三年(1877年)袭封辅

国公,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镇

国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

月十六日,清廷特派载泽和其他

四位大臣为出国考察政治,是为

“五大臣出洋”。

二.汉学家永井久一郎旧藏。永井

久一郎,永井荷风之父,幕末诗

魁森春涛门下三高足之一。

135.5×64.5cm  约 7.8 平尺

RMB: 10,000-15,000

[题签]

第148页

弘一法师出家后,诸艺皆废,唯书法不辍。把书法作

为了弘法的方便,“书写佛语,令人喜见,以种净因”。

自 1930 年前后决定专修南山律宗以来,致力于书写

佛教经典,以此作为传教弘法事业的另一个重要方

式,从而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从作品的主题内容

看,一方面是书写整篇的佛教经典;另一方面是从《华

严经》等佛典中摘取偈句集为联语,这幅书法七言联

就是如此。此时楷书结体已经成型,修长为形,疏朗

其体。点画锋芒,销熔净尽,运笔舒缓,涩行之意明显,

浑然已入人书俱老之化境。敬观这件书作,或如面碧

潭秋水,平淡恬静,安祥冲和之气沁入心底,胸次间

烦恼渐涤殆尽;或如聆听这位由儒入佛的高僧从容不

迫的谆谆开示,温婉恳切,质朴离俗,如春雨润物,

不知不觉地入其境界。实有去瞋恼,生慈心之功效。

第149页

095

095

弘一[1880-1942]书法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众生有苦皆令灭;如来处世无所依。

题识:《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集句,慈风院。

钤印:弘一、肖形印(佛)

说明:一.朵云轩旧藏。

二.弘一[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

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

霜,别号漱筒。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

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

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

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

法师。

93.5×17cm×2  约 1.3 平尺(每幅)

RMB: 800,000-1,200,000

第150页

096

096

严复[1854-1921]书法十一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时人缪说,有得美人缘无慕;我生好癖,但觅来禽便有余。

题识:姪孙以群出纸索书,老眼昏花不能作庄楷细字矣。为录一联

以赠,时在辛酉(1921年)秋分,几道。

钤印:侯官严氏、几道私印、槁木死灰

说明: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

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曾担任京师大

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

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

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

的中国人”之一。

133×21cm×2  约 2.5 平尺(每幅)

RMB: 20,000-30,00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