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发布时间:2024-9-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73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第三天,敌军再次发起进攻,我们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起了十多次冲锋,但是无一例外都被我们成功地击退了。三天过去了,敌人还是没有任何的进展,我们这边伤亡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战友,但是敌人死伤的人数比我们多得多。敌人看着阵地实在是迟迟拿不下,只能继续加大火力,不仅发射了更多的炮弹,还派出了几十辆坦克参加战斗。和敌人的机械化部队相比,我们的装备还是明显不如他们,后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的伤亡就增加了,修建的防御工事也被破坏差不多了,阵地一度被敌军占领。但是,我们后来又动用了坦克,发起猛烈的进攻,夺回了阵地。夺回阵地后,敌人也试图发起强攻,但是他们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济于事,阵地始终牢牢守在我们手中。他们终于明白想要收复阵地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只能灰溜溜的作罢,最终马良山之战以我们志愿军大胜而告终。(据相关资料记载,此役志愿军成功地消灭了敌人 4000多人,击落了 14架飞机,击毁了 6辆坦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家都震惊了,英军总指挥还失声痛哭,就连远在欧洲的丘吉尔也哭了,没想到百年没有败绩的王牌军,竟被志愿军如此轻松地消灭... [收起]
[展开]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云南速盈印刷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地方志学会常务副会长单位,集编纂、出版、设计、印刷、装订为一体。专业承接党史、志书、年鉴、精美画刊等各类书籍的设计和印刷业务。我们以一流的技术、专业的团队、优质的产品真诚为您服务。
文本内容
第101页

73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第三天,敌军再次发起进攻,我们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他们在短短的时

间内,就发起了十多次冲锋,但是无一例外都被我们成功地击退了。

三天过去了,敌人还是没有任何的进展,我们这边伤亡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战

友,但是敌人死伤的人数比我们多得多。敌人看着阵地实在是迟迟拿不下,只能

继续加大火力,不仅发射了更多的炮弹,还派出了几十辆坦克参加战斗。和敌人

的机械化部队相比,我们的装备还是明显不如他们,后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的

伤亡就增加了,修建的防御工事也被破坏差不多了,阵地一度被敌军占领。

但是,我们后来又动用了坦克,发起猛烈的进攻,夺回了阵地。夺回阵地后,

敌人也试图发起强攻,但是他们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济于事,阵地始终牢牢

守在我们手中。他们终于明白想要收复阵地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只能灰溜

溜的作罢,最终马良山之战以我们志愿军大胜而告终。(据相关资料记载,此役

志愿军成功地消灭了敌人 4000多人,击落了 14架飞机,击毁了 6辆坦克。得知这

个消息之后,大家都震惊了,英军总指挥还失声痛哭,就连远在欧洲的丘吉尔也

哭了,没想到百年没有败绩的王牌军,竟被志愿军如此轻松地消灭掉了。)

没打仗的时候,我们没固定的住所,到处游动。大概第三年(好像是 1953

年)秋天,我又参加了高旺山阻击战。这次战斗,我没多大印象了。我刚参加

战斗不一会,打了 3个阵地,就被炮弹打中。我的双腿和背部多处被弹片打进

去,每一块弹片都有手指头那么大。当时被抬下阵地,在吉林就医、疗伤半年,

都没有注意腿里还有弹片。直到 20年后,腿部脓肿,到安顺检查才发现里面的

弹片,取出来后双腿才彻底没有经常痛的感觉。

在吉林出院后,我就退伍了。退伍后,陆陆续续的,在“142”地质队工作

了 2年,后调六枝矿区工作了 1年。1960年,“工业下马”后,就回家了。后来,

在生产队工作了 2年,家庭负担重了,觉得在生产队干,也难得养活一家人,

所以从那时起,彻底回家种地,做点小生意,还能养家糊口。

我11岁就开始挑煤炭,13岁就学会犁牛,所以做农活,是老把式了;我家在

土地下放的时候,8个人口,5个人分地,分得5分田、5分地,每年收成,对于口

粮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加上我还吆马车、赶乡场,经济上也没问题。退伍回家我

就结婚了,有3个儿子3个姑娘,现在可以说是儿孙满堂,算是幸福的一大家子了。

我们总体来说是幸福的,只是我的幺叔,比我还小几岁,我参军后的第二

年,他也入朝当了志愿军。只是,后来他战死在朝鲜战场上,到现在都杳无音

讯,是我们家一直以来的遗憾。

(李继成口述  罗铃整理)

第102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74

张心德:艰苦的抗美援朝经历

1929年 3月,张心德出生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陈旗村一个贫穷的农家。

由于兄弟姐妹多,家里穷困,父母无力供他读书,张心德从小就开始帮助家里

大人干农活,早出晚归,住的是泥草房,穿的是麻布衣,吃尽了人间苦头。

20世纪 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51年,22

岁张心德舍“小家”为“大家”,离开了新婚半年的妻子,自愿应征入伍中国人

民志愿军援朝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而战斗。

张心德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师三团三连,通过入伍高射炮短训两个

多月后,便跟随部队开赴东海岸。根据当时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部署,以一部

分兵力突破敌防御后,直向战争纵深发展进攻,割裂敌整个防御体系为主,然

后集中主力对预期歼灭之敌实施两翼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分割包围、阻止敌

军越过“三八线”。

部队刚到东海岸时,战火冲天,到处都是炸弹坑。前线穿插打得异常激烈,

伤员不断被转运下来,缺手、缺脚的伤员随处可见,看着战友们的牺牲,更加

燃烧了志愿军战士的满腔怒火。张心德回忆说:“战争是残酷的,流血牺牲是常

有的事,为了保家卫国,必须勇敢坚强。既然选择上前线,就早已将生死置之

度外了,并心中暗暗发誓不把美帝赶出朝鲜,护卫我们的国界线安全,绝不回

国。”此役歼敌甚多,消耗与缴获了敌大量物资装备,锻炼了刚入朝参战的部队,

成功的粉碎了敌人越过“三八线”的计划。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1952年 3月张心德所在部队再次驻守东海岸,

身为老兵的他,担任起带领新兵进行训练的任务,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联

合国军”提供了新的力量,为将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1953年初张心德被部队派到汽车连,担任汽车班副班长一职。为粉碎美国

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

负责为前线运输高射炮。为促进停战实现,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

战争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从 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

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让步,

直到 1953年 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朝鲜战争结束后,张心德仍在朝鲜待了四年,帮助朝鲜人民修路、架桥、

第103页

75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修砖厂、建民居,并参与修建志愿军办公大楼、志愿军烈士陵园、海防工事等。

为朝鲜战后重建奉献志愿军战士的热血和力量。1957年,张心德随志愿军撤回

中国。

1957年回国后,响应国家号召,在陈旗村担任基干民兵,并在粮食管理所

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以自己的经历为资本向组织

要待遇、提要求,也从不为家人搞特殊、谋私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回忆着那几年峥嵘岁月,不但残酷,而且也非常的艰苦,战场上只能在荒

郊野外卧着睡,或战壕里、防空洞里横七竖八地躺着打个盹。由于战事紧张,

后勤补给常跟不上,吃饭成了很大的困难,每天都是高粱、炒面干粮。特别是

在第五次战役那些天,附近水井和溪流河沟,都被敌人放了毒药,无法搞到饮

用水,又饥又渴的战士们没水喝,都喝自己的尿。电影《上甘岭》中战士们为背

水、送水被敌人机枪封锁扫射而牺牲并不是虚构的,而是我们的亲身经历。没

有吃的,就挖野菜充饥,敌人来了,饿着肚子也要拿起枪杆投入战斗。在攻打

汉城的战斗中,天上是敌人的飞机轰炸,但为了给战士们搞一点吃的,还是冒

着枪林弹雨推磨,将朝鲜百姓送过来的荞麦磨成面来充饥。

尽管老人听力不好,但记忆力却超强,入朝作战的每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

楚楚。现在他的身体不是太好,患有高血压,背上也长有碗口大的纤维瘤,但

并不妨碍老人的激动讲述。当村支两委要采访他时,已 91岁高龄的老人兴致勃

勃地向大家讲述了抗美援朝那战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大腿上的伤疤、手上的伤

疤,都是老人为国家做出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

张心德同志十分愿意将自己抗美援朝浴血故事讲述给后辈听,他们这代人

经历了很多磨难,打过仗,挨过饿,经历过生死。而我们出生在新时代,不愁

吃不愁穿,要感恩党和政府。老人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当听到老人说,

战争时,用装炮弹的箱子将牺牲的战友带回来,粮食紧缺,没有大米高粱就吃

嚼不烂的粟米时,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在今天这样一个好时代,更应该记住当

年牺牲的战友们,没有他们,就没有幸福的今天。

(张心德口述  普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第104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76

熊文政:回忆峥嵘岁月

熊文政,贵州省普定县人,出生日期为 1930年 7月。1951年 7月,刚刚满

21周岁的他响应祖国号召,光荣地加入了志愿军,同年 12月,入朝参加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作战,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章,圆了保家卫国的英雄梦。战争胜利

回国后,按照组织安排,先后在南京、上海、福建服役,于 1957年 10月 30日

退役回到家乡,勤勤恳恳从事个体经济,用传统的家风家规教育,保持着拥军

爱国、正直淳朴的本色和家风。

保家卫国,积极从戎。现年 90岁的熊文政老人,家乡在普定县鸡场坡镇,

自幼生活困苦,饱受了旧社会的剥削压迫。新中国成立后,感受到了中国共产

党的伟大力量和新生活的变化,在 1951年美国列强入侵朝鲜,把战火燃烧到鸭

绿江边,对我国形成威胁的时候,熊文政怀着一腔报国热血的激情,积极响应

祖国召唤,报名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 12月,跟随部队入

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高炮指挥连警卫班,负责保护团部安全。

坚守岗位,不怕困苦。“在战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战场,我虽然没有在前线

与敌人拼杀,但我深深的知道,我的岗位是组织安排,服从安排是军人的天职,

这个岗位关系着团部首长和团部的安全,我要坚守岗位,站好岗,为战争的胜

利贡献自己的力量。”熊文政每次回忆当年的情形时,真挚地说道。“刚到朝鲜

时正值冬季,天气很冷。为了不引起敌方的注意,站岗时都不生火的,我只能

走来走去的取暖。天上经常有敌机飞过,耳边经常响起枪弹的声音,我们警卫

要保持高度警惕,防空袭、防特务、防流弹是我们日常的工作。”从熊文政老人

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但是熊文政本人没有因当时艰苦卓绝

的条件而放弃为国效力,他一直坚守岗位,吃得苦,耐得劳,不怕牺牲,把每

天的工作做好,站好每一班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1952年 4月,他在

一次执勤中,被一颗飞来的弹片击中,班长准备安排他多休息几天,他说:“这

算什么啊,一点小伤,又没有伤筋动骨,不用休息”。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想法,

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他只是由医务人员稍作处理后,就回到了执勤岗位,用

这样的小事折射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勤奋学习,踏实干事。回国后,熊文政同志跟随四三四八支队九连、六连,

先后在南京、上海、福建服役,为空军通讯兵,仍然负责警卫工作。由于家境

第105页

77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贫寒,参军前没读过书,熊文政抓住部队举办学习班的机会,认真识字,勤奋

学习。同时,按照组织安排,从南京到上海、到福建,从无怨言,踏实干事,

认真完成每次执勤任务,多年来,没有因为一次工作疏忽被领导批评或延误任

务,得到领导的好评。1956年 1月,升职为班长。在担任班长期间,发挥带头

作用,主动为生病的战友站岗、主动落实领导安排的任务,彰显了一名合格军

人的本色。

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1957年 10月底,熊文政退伍回到家乡贵州省

普定县,在仔细考虑后,他放弃了安置在普定县公安局的工作机会,自行联系

在普定县手工业管理局皮革社工作,1961年转到普定县建筑公司董家庄砖厂上

班,1971年上半年回到皮革社工作,后因下半年皮革社解散,自行从事个体经

济(手工做鞋)直至年纪渐大结束。“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曾经是个军人。”熊

文政老人经常这样说,面对生活的困难,他没有发牢骚,秉承部队的优良传统,

自行艰苦创业,教育好子女。在面对多年前身边一些老战友、老同志不理解政

策,有牢骚怪话时,他及时制止,常常感叹“我是幸运的,能从朝鲜活着回来。

共产党是伟大的,让我们这辈人赶上了好时代、新时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啊,那是天和地的相比啊,大家要学会感恩,牢记党的

恩情。现在的政策这样好,大家要珍惜啊”他常常这样劝导别人,也这样教育

子女,保持了军人本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相信党的决策,从不发表和党不

一致的话语。

回顾峥嵘岁月,一次次平凡岗位上的站岗执勤、一件件看似很普通的事迹、

一桩桩真实的奋斗经历、一句句很接地气的话语,诠释着熊文政爱国爱家、拥

军爱民的情怀,展现了和平岁月里一个平凡退伍军人的淳朴本色。

(普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第106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78

易正祥:忘不了的战友情

易正祥,1931年出生于贵州省普定县定南街道抄子堡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现年 92岁。家中有兄妹三人,由于父母在其两三岁时就双双离开了人世,留

下年幼的兄妹三人,生活拮据,举步维艰,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经家中其

他长辈商量决定,将其妹妹寄养到普定县三棵树的一户人家。易正祥从小便

被迫接受家人的生离死别,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易正祥很小就开

始和哥哥一道为生活奔波劳累。只盼着有一天有能力了,将妹妹接到一起兄

妹团聚。

在易正祥还是一个孩童时,曾有一次,他自己也不记得是从哪里弄来了一

件国民党的衣服,觉得新奇便将其穿在自己的身上,于是便被不问青红皂白地

抓起来关进禁闭室,遭受无情的打骂,那是一个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中国,

国民党的暴戾行为让易正祥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后又亲眼看见国家被欺凌,

人民被压榨的惨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生活艰难,易正祥渴望寻求到救国

救民的出路。在无数的信仰交锋中,他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救民于水火之中,

于是便萌生了想要加入人民解放军的想法。1949年 8月,易正祥同志如愿以偿,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四十七师一四一团。在当时的平坝区经过几个月短

暂的集训,便被编排到二营营部的通信连,辗转到河北石家庄集训。

1950年,美军和韩军在朝鲜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

想借此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在毛泽东同志发出“必须火急准备粉碎敌人

登陆计划”的重要指示后,志愿军迅疾全面调整部署战场,加强海岸防御力量。

易正祥同志便跟随部队第一次入朝参加东海岸防御任务,与部队战友一起完成

了修建战用坑道、搭建木桥、建立基地等备战工作,此次入朝历时半年多,于

1951年初回国前往辽宁锦州义县整训,3个月后,易正祥所在的部队改装为半

机械化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军四十九师一四六团。

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有生力量,在战

士们高昂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歌声中前往朝鲜的新义州,易正祥跟随部队二次入朝。在上甘岭,志愿军为坚

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以修建的坑道为基础,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

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战士们白天在战壕

第107页

79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里修身养性,晚上出去搞突袭,每天都有战友没能回到战壕里,就此长眠在异

国他乡,这样的状态坚持了半年。每天都有新的兵源上山,每天都有战友牺牲,

身边已记不清牺牲了多少战友,只记得当时的战壕里横七竖八地躺着身负重伤

的战友。山上经过长期的轰炸,地面已然看不见植被,只有裸露的石头在风中

呜咽。在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 2米,岩石被炸成 1尺多厚的粉末时,志

愿军仍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阵地,创造了依托坑道进行防御作战的坑道战术。

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

进攻,为战役大反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真实的战场远比电影里展示出来的场景更残酷、更血腥。在上甘岭的那段

时间,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坑道内弹、粮、药品等物资越来越缺乏,阳光、

水、食物……都稀缺到使人难以生存的地步,要想得到补给,甚至要付出生命

的代价。战士们从刚开始吃树叶啃树皮,到后来吃泥土。没有水喝,便是靠着

雨天和着牺牲战友身上流下来的血水解渴。很多战友端着接来的血水不忍下咽,

实在渴得不行了才含泪咽下。边喝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胜利,一定要将

牺牲战友未完成的使命完成,一定要把战友们带回家!战士们克服常人难以想

象的艰难困苦,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军的战机每天像乌鸦般在天上盘旋,轰炸营地及侦察兵,在敌军长期猛

烈的炮火轰炸下,战士们所栖身的坑道就犹如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

强烈的冲击波撞击着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破了舌头、嘴唇。渗入鲜红的血液,

更有甚者被震聋,从此听不见外界的声音。当时易正祥所在的通信连总的有 42

人,仅有 3人活着回国,其余的 39名战友都在突破封锁线时牺牲。其中回来的

有一名织金籍战友四肢皆被炸断。尽管如此,在访谈中,易正祥老人明确且坚

定地告诉我们,在那一刻,心中从未畏惧,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那就是

一定要打胜仗,要粉碎敌军的奸计,要救民于水火。

易正祥表示已经不记得自己接到过几次送情报的任务,从五圣山通过战壕

再上上甘岭,总路程有七八公里,没有可隐身藏匿的地方,仅仅是依靠着夜色,

在敌军放松警惕后紧赶慢赶,将情报送出。在执行任务中曾有 5次与敌军交涉,

其中 3次处于危急境地,为了不至于泄露情报,硬生生将情报嚼碎了吞到肚中。

这就是志愿军所处的环境,战士们就是在那样万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生活、

坚持战斗的!满山尽是被烧焦了的秃树桩子和被打碎了的山岩,树桩子里嵌满

弹头、钢片。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并没有被赶下阵地,一批英雄倒下了,另一批

勇士又顶上去了,那一个个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高喊的“生是中国人,死是

中华魂”造就了历史上不可复制的永恒!

第108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80

终于,在漫长的坚守和谈判中,我军迎来了胜利的号角。敌方战败,与中

朝签订了停战协议。易正祥所在部队撤下来,便到朝鲜新义州短暂休整后,回

到辽宁的海岸边的一个小县城内休养。这个小县城叫什么也记不清了,只记得

旁边有个飞机场。

1957年7月,易正祥离开部队回到了家乡发展,离开的那天,他站在海岸边,

向着朝鲜的方向驻足、敬礼,告别战友,告别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兄弟。说

到这里,易正祥哽咽了,他忘不了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他忘不了与他并肩

作战的兄弟同胞,他忘不了那延绵生命的战友血水,忘不了……

易正祥回乡后分配到当时的农产品采购局工作,一年后,农产品采购局与

供销社合并后任供销社股长。1961年,接到部队时任兵团副司令、时任新疆军

区副参谋长的号召,前往新疆军区尼勒克军马场七连工作,一去就待了几十年。

如今,老人儿孙成群,但那一段岁月却永远铭记心中!

(易正祥口述  胡尔萍整理)

第109页

81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向文学:弱冠年华投戎去  鲐背之举启后人

向文学,贵州普定人。1931年 1月生,1952年 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

年 11月入伍,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六团三一九连战士。入

伍期间曾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多次获得部队通令嘉奖,1956年 1月退伍。

1950年 11月,时年 19岁的向文学,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为新中

国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梦想,选择了一身戎装,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伍

后的向文学,深受部队文化熏陶,学会了舍己为人、天下为公道理,为了能够

冲在最前面,向文学选择积极加入共产党。

由于战争时期需要,向文学所在的志愿军部队进入朝鲜作战。1951年 2月,

向文学随部队离开祖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在朝鲜东海

岸一带积极准备反登陆作战和夏季反击战,每日繁忙地修建隧道及栈道工事。

1952年 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进行改装,向文学随部队回国改装。1952年

除夕夜,正是万家灯火团圆时,凛冽的寒风拂过脸颊,像针刺一样,向文学所

在部队再次接到命令,从辽宁省庄河县进行二次入朝,需要快速前往朝鲜上甘

岭阵地。进入朝鲜后,时值 1953年 1月,向文学随部队连续背负武装徒步 13个

日夜到上甘岭阵地换防。在一次执行通信任务的过程中,他为了完成任务,不

顾敌机地毯式的连片轰炸,坚持户外作业,后被敌军飞机炸弹碎片击中太阳穴、

颈部等多个部位,从而陷入昏迷……,当他醒来时,已经过了一天一夜。

今年快 90岁的向文学,还能够清晰记得当时的作战画面,他称自己是幸运

的,跟他一起的战友们,很多人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想起种种往事,向文学老

人不禁泪流满面。在朝鲜作战期间,生活极其艰苦,向文学和无数志愿军英雄

一样,没有军粮,野菜就是军粮,没有水,雪花含进嘴里就是水。“1953年 2月,

山上堆着积雪,冰冻的路面很滑,一天傍晚天变黑的时候……”向文学老战士

回忆起从军生活时他眼睛再次湿润了:“现在是共产党让老百姓吃饱饭了,以前

我们吃野菜,野菜还不好找,找不到嘛,要打仗,要生活,野菜我们都吃过,

挖到都吃,我们都吃过野菜,都过着一口雪一口炒面的生活,现在好了,共产

党好,共产党好”,从向文学接连说共产党好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在一次自告奋勇领取奖励军粮面粉的返程途中,天公不作美,突降倾盆大

雨,又是夜晚,向文学为了保证军粮面粉不受雨水打湿,他将衣服脱下裹着面

第110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82

粉,全身裸露潮湿的情况下在外露宿,第二天将面粉送到部队时,他再也撑不

住昏迷过去。

由于长期过着衣服潮湿就地露营的日子,经常卧在雪堆里,他得过雪盲症,

也染上了到现在都没好的风湿,现在上了年纪就得靠轮椅度日。

为了集体利益,他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积极奉献出自己一切,先后得到

过师、团、连等多次通令嘉奖。朝鲜战场停战协议签订后,向文学随部队退到

朝鲜顺川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向文学积极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带头

帮助几十户朝鲜人民修建民房。从战场退到朝鲜经济建设上,向文学积极面对,

不畏艰难,继续在朝鲜人民家园建设上发挥作用,直到 1956年 1月从朝鲜顺川

退伍回家。

1956年从部队退伍后的向文学回到老家普定县猴场乡,退伍不褪色,先后多

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继续用勇毅、勤奋、坚守续写地方建设的新篇章。

1957年 5月起,向文学任猴场乡、西北乡、谷毛乡、猛舟乡 4个乡邮电所

负责人。后因工作调整,几经辗转,向文学从邮电所离开,到猛舟乡参加办铁

厂。退休以后,向文学回到家乡普定县猴场乡杉树冲村,担任林场场长,带领

杉树冲村全村人民办林场,大力发展林场经济。他说:“我也没有多大能力,我

就是想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带头嘛。”

退伍后,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在部队多年,深受党和部队的培养和

教育,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祖国建设工作,一直心系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一直以来,向文学老人以身示范、勤俭节约、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影响和

教育家庭的每一代人。向文学之子向明宽说每次家庭小聚四世同堂时,老人都

会这样说:“孩子们,做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党和国家要忠诚和懂得感恩;做

人做事要认真敬业;对社会要多做贡献,传递正能量;对他人要诚信友善。希

望你们做好身边的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好事,不管自己过得怎么样,都得

咬牙挺着,不给国家和社会增加负担。”

现在,向文学老战士 90岁,每天他仍然坚持学习,坚持看新闻联播,当他

不知道的事,都会主动缠住儿子向明宽进行追问,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国家大事。

子女们都希望他保重身体,他却说:“人老了,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老。”

所有这些,只因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身披戎装,勇往直前;告别军旅,

本色不改。他把部队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地方上来,在平凡岗位上继续做出了

不平凡的事迹。

(普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第111页

83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鄢仕良:曲折人生路  报国参军志

鄢仕良,又名李(鄢)德煌,生于 1929年 1月 3日,现年 91岁,贵州省安顺

市普定县补郎乡翁卡村(原翁卡乡)人,老人现在满头银发、戴着一顶军绿帽,

走起路来依然是很稳当,只是记忆力减退了。

鄢仕良是补郎乡翁卡村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曾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入朝 2年多。鄢仕良同志于 1934年至 1938年在补郎乡翁卡村(原翁卡乡)在家

放牛,务农。1948年 2月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逮去,在国民党伪军部队担架连

当兵,后跟随伪军部队担架连至浙江金华,后来鄢仕良及其当时被抓壮丁逮去

参加国民党伪军的部分同志摆脱了国民党对其的束缚,于 1949年 5月在当地参

加东北健康八团一营三连人民解放军,鄢仕良同志是一名战士,时年 21岁,随

后一直随部队北上,参加解放战争。通过在部队的坚强勇敢、不畏牺牲等英勇

表现,所在部队东北健康八团一营三连提升其担任副排长职务,在部队期间作

战次数 4次,负伤 1次。

鄢仕良同志于1950年跟随一〇四团二营四连作为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一〇四团二营四连任副排长,他英勇作战,身先士卒,身边的战友有的倒下,

有的负伤,他自己也负伤严重,但是仍然冲在一线前沿。其英勇战斗,冲在前

沿,不畏牺牲的精神得到了部队的赞扬和认可,1952年 3月 20日得到一〇四团

的马叶林、聂从学等战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经过上甘岭战役时,敌方

不停的投掷炮弹、大型航空炸弹,敌方投掷炸弹杀伤力极强,将鄢仕良所在

部队守的山头炸平了几米,由于敌方火炮太过猛烈,鄢仕良所在的一〇四团

二营四连被炮弹炸伤惨重,队友们一个个倒下,一个个被炸伤,战斗进入白

热化,看见战友死的死,伤的伤,战斗情况已经较为严重,鄢仕良同志悲痛

流泪,越发坚强,他咬牙坚持,勇猛冲在前面,鄢仕良同志及所在部队打退

敌人三次,双方战斗非常焦灼,但是鄢仕良同志及所在部队通过顽强的抵抗,

在同部队战友与敌人拼死搏杀,在经过一番较量之后,志愿军取得胜利,成

功守住了山头。

1953年 4月在“三八线”附近准备作战挖战壕时,鄢仕良被石头从高处滚落

压在腰上,打在脚跟部,后病情严重返回贵州陆军医院疗养。疗养出院后,转

至三五所教导队任职学员。为了加强国家建设,鄢仕良积极主动申请到国家建

第112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84

设中来,于 1954年 10月转业回乡参加工作。那时的国家刚建国不久,一切都是

百废待兴。鄢仕良脱下军装,可是军人退伍不褪色,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参与到

地方建设上来,他事事处处都为群众起到带头作用,这样一干就是几十年,转

业后先是安置到普定县翁卡乡(原)任职乡长秘书,之后又任职翁卡乡乡长,工

作勤勤恳恳,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工作吃力,又转至农村信用社工作,工作期

间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之后又转业至补郎供销社工作至退休,在供销社工作

期间,工作积极,为民所思,为民所想,为民所服务。

鄢仕良同志一直偶感头部疼痛,一直持续到 2017年,最后在医院发现头部

右颧骨下方仍然留有一块弹片,至今都无法取出,因为鄢仕良同志现年已经 91

岁高龄,经不得头部手术。这块弹片正是其所参加上甘岭战役中被敌方的猛烈

炮弹碎片击中。

(普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第113页

85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赵德云:上甘岭战役中的机枪手

我叫赵德云,今年 93岁,属马,冬月生。我是一名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如

今在老家鸡场坡镇肖家村岩丫口组养老。

1948年,地下党员高克敏在郎(岱)普(定)织(金)边区发展游击队员,组

建郎普织边区游击队,积极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同地主豪绅作斗争,同时宣传

人民解放军政策,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那年我 18岁,家里生活条件差,

听说参加游击队又有吃的又能和坏人作斗争,我和邻村和几个伙计就跑去六枝

的仲处龙场,经人介绍,加入了高克敏领导的游击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

1949年 11月底,普定县城已经解放。高克敏队长接到通知,带着游击队去

普定。我还记得,来到普定县城,我们先没进城,高克敏身披大红布,进城和

解放普定的解放军队伍交涉,回来后带着我们在县城往白岩方向的一个扎营地

驻了三天。这三天里高克敏队长去安顺,上级委任他为普定游击队大队长。他

回到普定后,办好交接手续,就带着我们进城,先编入县大队,后又编入十七

军四十九师一四六团。我在二营六连二排,营长姓李,名字记不清了。整编过

后几天,高克敏带着我们从普定赶往鸡场坡,继续剿匪。

我个子壮实,参加游击队不到一年,队长就让我当机枪手,一直当到退伍。

机枪比步枪重,但扛习惯了也不觉得。入朝前的剿匪,我们跑遍了织郎普边区,

经历了大小几十场战斗,参加了土地革命,很多人家分到了土地,我自己也分

到了田地。

普定解放后,织郎普边区匪患仍没完全消除,我随一四六团一个连,继续

在织郎普边区追剿土匪,搞土改,奋战了一年多,织郎普边区基本平定。1952年,

才过完年不久(后来查实是 1951年 2月 25日),一四六团奉命调往安顺集结。我

们到达安顺后,又转到平坝参加集训,统一改编为四十七师一四一团,集训一

个多月,同年4月坐火车前往河北,在河北集训了一个多月,我仍然编在机枪连,

6月开始开赴朝鲜。

我还记得,从河北出发,火车一路经过沈阳,过鸭绿江,到达一个叫摩天

岭的地方,火车变成有轨电车,是用两台绞车将火车带上山的。翻过摩天岭,

在摩天岭住了十几天吧,转到金化。一路上边走边提防敌人轰炸,后来才知道

我们进入了五圣山一带,去参加上甘岭战役。

第114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86

我们到达上甘岭时,战斗已经打响。上了阵地,不用指战员提醒,我们个

个都精明得很,自觉找掩体。敌人不轰炸的空档,我们就地挖战壕挖坑道。

1952年秋天,我跟随部队入朝作战时用的机枪,是战友在辽东战场从日本

鬼子手中缴获的转盘机枪,抗美援朝中转盘机枪派上了用场。到达朝鲜后,我

们开往金化一带,参加最为激烈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是连片的岩山,有的山头有水,有的没水。我大体还记得,上甘

岭下面有一块大坝子,坝子与岩山间有一条小河。小河这一面的一连串岩山,

就是我和战友们战斗的各个山头;坝子和坝子那边的山,是美国为首的联合

国兵。

我们赶到上甘岭,才知道同美国兵和联合国军打仗,比打土匪何止艰难万

倍。上甘岭的山头,看不到一棵像样的树,树大都被敌军轰炸掉了。当时我们

不知道敌人为什么猛烈进攻,后来才晓得,那年 10月中旬,敌人发动“金化攻

势”后,想企图夺取我们的防御要点五圣山,缓解他们谈判上的劣势,对上甘

岭地区集结进攻。

敌人的火力太猛,机枪连的主要任务就是吸引敌人火力。机枪连火力虽然

比较强,但在敌人面前仍然不够看。每天,成百架飞机在我们头顶投炸弹,几

百门大炮向上甘岭泼炮弹,炸弹炮弹排山倒海,我们的阵地被无形的高温热浪

扫过一次又一次。我和战友们抢时间改挖坑道,躲避炮火。很多战友,在敌人

疯狂的轰炸中倒下。最惨烈的是,个别战友被炮弹炸中,骨头都不剩一块,只

有破布巾巾到处飞。

为了吸引敌人火力,机枪连的战友,大家都高度隐忍,在敌人火力覆盖时,

我们到处找掩体。当敌人听不到我们的枪声,在火力掩护下进攻时,我们听到

命令,再也不隐忍,开足火力向敌人扫射。每一次,当看到冲上来的敌人,在

远处一排排倒下,我就有一种为牺牲战友报仇的快慰。休息时,我和连队的战

友发誓,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要让恶毒的敌人尝尝机枪的滋味,也要与万恶

的侵略者血战到底!

有的时候,我们冒着危险,在岩洼或坑道后隐藏好,等敌人靠近小河,突

然痛击敌人,打退敌人后抓紧返回高地,重新挖坑道。每当看到敌军的坦克横

冲直撞,敌人的飞机、大炮耀武扬威,战友不断倒下,我们除了打坏一挺机枪

又换一挺,拼命向敌人扫射,恨得牙痒也无济于事。

我所在的高地没有名字,就在 597.9高地的侧面。打退进攻的敌人,大家就

找一个掩体,赶紧休息。在树脚、岩旮旯,随处都睡满战友。气温太低,冰天

雪地,树脚、岩石旮旯被睡满了,大家就扯开油布,铺在雪地上直接睡。那个

第115页

87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时候雪一直下,我希望自己变成炮火不侵的钢铁战士,在战场上一拳一个,把

敌人耀武扬威的坦克、大炮砸个稀巴烂。

我知道,虽然只是幻想,但我敢肯定,我的每一个战友,都有这样的热血,

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都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开着飞机、坦克,与敌人硬

碰硬。我们甚至希望,有朝一日,祖国强大起来,那些野心狼和侵略者,再也

不敢在我们国土边上耀武扬威。

当机枪手,子弹喷射出去,后坐力大得很,我两手握紧转盘,与我配合的

战友喂子弹。外国兵装备好,随时点燃战火,运送弹药特别艰难,我们的弹药

少,很多时候只能忍气吞声,在敌人强攻时,或者敌人强行推进到山头上时,

我们才发射。

机枪连的战友,也不时被敌人的炮火掩盖。上了上甘岭,最后活下来的战

友,没有一个不是九死一生。

我们阵地的山后有水,尽管山头挨敌人反复轰炸,很多地方炸掉了一米

到两米,甚至炸矮了两米多,那股泉水总算还在,我们那个小阵地上的战友

们,就没有忍受缺水之苦。没有水的阵地可惨了,敌人连续轰炸,下山取水

牺牲太大,战友们人人都在拼命,只得忍受着干渴。好多战友,嗓子干哑了,

干得挨不下去,不得不喝自己的尿;最残酷的是,屙不出尿,不得不用牺牲战

友的血水滋润嘴唇。后来一想到这些场景,我不由老泪纵横,老伴在时说我

糊涂,儿子也说我糊涂,好在我媳妇儿、孙女孙子,知道我经常流泪的原因,

不但不骂我糊涂,在我流泪时时常安慰我,不是递给我一条手帕,就是递我

一张纸巾。

我们所在的那一排山头的阵地,敌人的炮火很密集。后来才知道,那一排

排阵地中,就有 597.9高地和 537.7高地。当时不明白,后来才晓得,这两个阵

地,遭受敌人的炮火最多。怎么说呢,打个比方,我所在的阵地,岩山被敌人

炸矮一尺,597.9高地和 537.7高地就会被炸矮一尺二三。你们没见过那个阵仗,

应该见过放炮炸石头吧。一排排炮弹飞过来,一时间天摇地动,前一秒还在的

岩包包,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光是岩头不见了,刚才还在身边的战友也不见

了……他妈的侵略鬼子!只要炸不死老子,老子就和他们拼命到底!

打了一段时间艰苦卓绝的僵持战,大概在秋天,敌人攻势太猛,对我们制

高点 597.9高地和 537.7高地轮番进攻,两个高地变成战友与敌人拉锯战战场。

每天都有不少战友牺牲,又有新的战友从后面赶来支援。如果我当时分在 597.9

高地和 537.7高地其中的一个阵地,你们今天哪能看得到我。

唉,你们不晓得,手上没得像样的家伙(武器),气归气,急归急,一听到

第116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88

飞机声大炮声,你不知不觉马上找掩体。要等到敌人飞机、大炮炸过几遍,敌

兵从四面八方涌上阵地,进入射程范围,所有还没牺牲的战友,才一跃而起,

喊声动地,万枪齐发,杀向敌人。

敌人的火力实在是太猛了,很多时候,我和战友们只得忍气吞声在坑道中

躲藏好。敌人炸过一阵,我们就急忙挖坑道,最大限度减少伤亡。但不管怎么

躲避,最让人悲痛的是,有的战友才上阵地,还没放一枪就牺牲了,他们都是

百战不败的英雄哪……后来我就想,在那种时候,你打一发子弹,敌人打一百

发,你拿什么跟敌人比火力?当时,我们连的战友就商量就决定,火力弱,就

提高命中率。我们暗下决心,暗暗比赛,争取在自己手头,一挺机枪打出敌人

十挺机枪的威力!

我入朝作战时间不足半年,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几个月,我最难忘的一场

战斗,要数黄继光牺牲的那一场。当时的情况太危急了,敌人攻下597.9高地后,

很快修筑了工事,战友们抢占 597.9高地时,敌人火力太猛,我们只能眼睁睁看

着高地下面的战友被一片一片射倒。突然间敌人工事上的机枪声小了,同时听

到战友们大喊“黄继光!”,又听战友说黄继光扑住了敌人的机枪眼。紧接着又

听到战友们悲痛的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

你们不晓得,听到喊声,我和战友们一样,心如刀割,万分悲愤。在强攻

597.9高地时,我扛着机关枪跟着战友跑,恨不得多杀几个敌人。在那个武器不

如敌人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不要说黄继光,换成我们任何一名战士,遇到黄继

光的处境,也会毫不犹豫扑向敌人碉堡下的机枪口。

就在黄继光牺牲当天,我们攻下了 597.9高地。敌人被打退后,还活着的战

友,开始清理牺牲战友的尸体,缺胳膊缺腿的战友还好一点,有的战友,已在

炮火中灰飞烟灭,只能找到他们用过的枪支……

黄继光牺牲后一段时间,好像是援兵到了,上甘岭战斗全面打响,不管敌

方炮火怎么猛烈,就是攻不下上甘岭。有一天早上听上面说停战了,那时好像

是早上 9点左右,大约是冬天吧。虽说停战了,我和活着的战友,心里一点也

不轻松,我只知道敌人没有攻破阵地,我们就胜利了。清点战友时,我们班的

战友只剩 4个人,其他连队的战友,一连一连全牺牲了。

上甘岭战斗后,停战了将近一年。这段时间,我们守在三八线以北,经常

换班,不站岗时,就与朝鲜当地的老百姓一起种地,一起生活,学习简单的朝

鲜话。当时,还有战友和我开玩笑,让我在朝鲜安家。我心里挂念着老父老母,

归心似箭,只盼望早点回家,好好为父母尽尽孝。

守了一年多的三八线,接到回国的通知,我们又不相信又欢天喜地。接到

第117页

89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命令的当天,我们就按要求乘坐火车,一路过鸭绿江,过黄河,再过长江,经

上海,任火车拉着我们回家。

回到贵州,我归心似箭。有首长动员我留在省里、地区或者县里,说留下

帮助训练新兵,一段时间后肯定会解决工作。父母只剩下我一个孩子了,我实

在放心不下父母,拒绝了首长的好意,一路回到老家。

回家后,我结婚,成家,陪父母十几年,把他们送上山。村里也请我帮他

们做些事,但我识不得几个字,只是遇到大事参加村里开的会。也有人讲我憨,

不会向政府要点好处,他们晓得哪样,不是共产党,会有人拿一口饭给你吃,

有人拿你当人?

哪样最贵?一百个人,90个都会讲命才贵。在我看来,命都不算贵,穷人

翻身做主人、没人敢拿老百姓不当人,老百姓过上自在的日子,这样的社会才

珍贵!

唉,老啰,记性不好啰。平时我没什么大毛病,新冠那阵也没受感染,就

是脚杆不听话,眼睛见风就流泪控制不住。不是吹牛,我这身体,只要没有怪

病,再活十来年应该没问题,超过一百岁也不稀奇。

怪得很,在家乡打过土匪,在朝鲜打过联合国军,按理说大仗小仗打几百

次,做梦时应该会梦见。但一到夜里,做梦就梦到战友们跑来我所在的高地喝

水,陪我们一起在溪水中逮鱼下锅,一起打闹……到现在,我还时常梦见上甘

岭,梦见我们班坚守的那个山头。有时候,我梦见我端着机枪,跟着战友们向

597.9高地冲锋……

(赵德云口述  周树平整理)

第118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90

王昌明:军营里的文职兵

我叫王昌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戛打人。1932年12月生于布依人家。

我的军旅生涯,让我这辈子无怨无悔,很多习惯至今没有改变,终身受益。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

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不管是看电视,还是听

广播,每当听到这首曲子。我都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思绪就会不自觉回到

那战火已纷纷、男儿必酬志的岁月。

非常感谢国家给机会,让我参军服役,让我亲历朝鲜战场,让我一辈子身

体好,精神好。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了。非常重视军队的发展建设和退伍军人

的安置养老工作。我一辈子经历了成百上千次升旗仪式,成百上千次敬礼。每

当国歌响起,每当看见升旗,每当听见起床号和进军号,我都热血沸腾,都会

起立,都会敬礼,情不自禁,形成条件反射了。

我是一名军人,我把青春交给国家,此生无悔。

19岁那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

我先来说一说我与西南炮兵学校的缘分。1938年年初,毛主席下达命令组

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1949年,二野进驻重庆铜梁,其中有一支 1000人左右的

特科支队成立西南炮兵学校;1951年 1月,在特科支队基础上组建新型、正规

化的西南军区炮兵学校,就在今天重庆沙坪坝,学校后来迁往陈家桥,改名为

“第二炮兵学校”。我是 1951年 2月进入西南炮校的,一同前去的还有我们云贵

川的 800名学员。同年 4月,我顺利学完全部课程,经过毕业考试和实弹射击,

顺利毕业。1951年4月23日,中共安顺地委干校,给我们颁发了干部轮训纪念章。

我们一起毕业的学员,一部分学员留校任教,一部分学员开始组建准备入朝参

战的炮兵团。我就是属于准备入朝的炮兵团成员。

我 1951年 7月被调入东北,由于我在军校的表现较为突出,加上我有点文

化,根据部队需要,我被调入军区二〇三部队后勤二处办公室,当时属于副排

级领导职务。1952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做文职人员,1953年11月回国。

1958年全村受火灾,我的全部证件被大火烧毁。现在唯一剩下的念想,就

是当时部队上配发的羊皮袄,马甲型的。每年冬天,我都会做一件事,把手洗

干净,慢慢从箱子里把衣服翻出来。每一个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的,怕弄伤弄

第119页

91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坏了它,仿佛无法忘怀的军旅记忆。敬好军礼,再拿出这件衣服,穿在身上,

很温暖,抵御寒冷。这件事,每年都做,年年如此,至今保持 70多年了。这是

一件白色的羊皮袄。上面保留着三百多针缝制的黑色缝衣线头。还有四五个破

洞,清晰可见。一针一线,无不透露着劳动人民的鱼水之情;一洞一眼,多少

心酸回忆,多少悲欢离合。

每每看到这件衣服,我会情不自禁想起,送我远离家乡亲人奔赴前线时,

父母深陷的噙满泪水的眼眸。情不自禁想起那些活着的战友,更会想起那些为

打跑美帝国主义牺牲的战友们。我会永远记得他们,他们以热血献给苦难的祖

国,他们以壮志激励继往开来的人。

1954年,我被调到福建门参加解放金门岛,1955年 10月转业回乡,后来担

任过播仁乡乡长。1956年1月,调化处供销社任职。1958年,调普定县百货公司。

1959年,转到普定商业局。1966年至 1973年,任大队会计。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今日的和平生活,快速发展,是因为无数的革命先

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一直对孩子们这样说,也是这样教育他们的。

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可以倒在血泊中,但决不能跪下,中国人,是有脊梁

骨的。我希望,现在的青年人,要有仗剑走天涯、为国洒热血的精神壮志,随

时准备为祖国的亮剑、抵御外辱奉献青春,甚至生命。

我希望祖国越来越好,早日实现两岸统一,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我会好好

活着,活得好好的,请人民放心,请党中央放心。

(李发凯整理)

第120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92

李家福:当兵是做什么的

1949年 11月 22日,十七军四十九师一四六团奉命进驻普定剿匪,一四六

团武工队的一支警卫部队住进了朱官村的回龙寺。

每天清晨,回龙寺里传来阵阵的喊叫声,“嗨——哈,嗨——哈”。门外,

一个高瘦的少年好奇地向寺里张望,直到战士们晨练结束。

这个少年叫李家福,15岁了。他已经读完高小,整天无所事事,伙同一群

男孩在屋后的树林里扔石头打鸟,比眼力劲,鸟被惊飞了,就打树叶。李家福

记得,当时是打一只小鸟的,结果鸟没打着,反而打中一张巴掌大的树叶,被

石子击碎的树叶迎着阳光纷纷扬扬,于是他提议,打树叶,看谁的眼力好,谁

的力气大。为了能在伙伴面前逞能,他在山里砍来绵扎的构皮树枝,像大拇指

那么粗,做了一大一小两个弹弓。

每当看到回龙寺的战士在瞄准飞镖,李家福就跑进家里,拿出弹弓,捡起

一把小石子,瞄准寺外那棵梨树的叶子射去,啪啪啪声响后,碎叶飞舞。一个

军官模样的人从寺里走出来逗李家福,“来,咱们比一比,看是你弹弓厉害还是

我的枪厉害。”还问他:“小伙,你想当兵不是吗?”

“当兵是做什么的?”

“当兵打敌人”。

“去”。

李家福就这样在家门口当了兵,成为回龙寺里最年轻的新兵,每天清晨,

李家福有模有样的跟着老兵们学习。

1950年 10月 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

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

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 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

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普定县警卫营部分人员奉命调离普定参加抗美援

朝,李家福跟着一四六团的部队,离开了回龙寺,离开了家乡去广西,然后到

武汉坐火车去抗美援朝的前线。

入朝后,李家福在后勤警卫团,保卫生活物资。

“我们到朝鲜的时候,天气很冷,部队给发棉衣给我们穿,唯一的一件

第121页

93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牛皮大衣,轮岗的时候换着穿,外面实在是冷”这是李家福到朝鲜的第一

印象。

回忆起当年的岁月,李家福神采飞扬,精神矍铄。他说,只要听到“雄赳

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他心里充满无穷的力量,眼中的神态,好

像是他 1950年的样子。

在朝鲜战场上,李家福听到了飞机的轰炸声、机枪大炮声,也看到了一具

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李家福从来没有想到过死亡和畏惧,他端着枪,在仓库四

周来回巡视。他的耳里满是这样的话:你的眼睛要像鹰一样,能观察到很远很

远的动静,你的耳朵要像狗一样,能听到几百米外的声音,粮食被炸了战士没

有力气打仗,棉被棉衣被炸人被冻坏就没有人打仗了。

1952年初夏的某一天,时间是下午 3点左右吧,李家福一如既往,端着枪

在仓库四周来来回回,仓库在山坳里,四周一片寂静,山间的灌木丛反射着初

夏的阳光,一片油亮。

突然,李家福听见异样的声音隐隐约约而来,他竖起耳朵,“隆隆”的声音

由远而近,接着,他看到了一架敌机在距离仓库不远的上空像鹰一样盘旋。李

家福架好高射机枪,找好提前量的点,瞄准,哒哒哒哒哒,一阵扫射,敌机左

“翅膀”受伤,在空中奋力挣扎,打了一个滚掉下来。那一年,李家福 18岁,

那一年,李家福当了高射机枪班班长。

李家福在连队击落敌人的一架轰炸机,保卫了仓库,获一等功。消息从战

场上传到普定,普定武装部给当时的朱官公社李家福所在的生产队奖励了一头

壮实的大黄牯。

1953年,战事平息,千千万万的抗美援朝战士踏上回国之路。有的直接退

役回到故乡,有的回到所在部队继续当兵。李家福去了大连,在大连学习政治、

军事等知识。1957年,李家福退役回到了自己的朱官公社。

立了一等功的李家福被安排在当地公安局当副局长,呆了两个月,他选择

回家务农,左邻右舍亲朋们都来劝他。

“在公安局多好啊,以后我们找你办事多方便。”“在公安局吃闲饭(有铁饭

碗的意思)总比你回家来当老农民强百倍。”

“你这几年兵是白当了,还说你给朱官人争脸了。”

“我们想进都得不到,都不得资格去,得了个好单位你都不要。”

亲朋左邻散后,李家福父母又劝他:“得个工作不容易,有个正式工作又好

找媳妇……”

“如果我在公安局继续呆下去,把我害了,也把大家给害了,村里的人去

第122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94

找我办我不该办的事,以我的性格,你们说我办还是不办,不办我得罪他们,

办了我就犯错,危害国家。”

回到家的李家福坦然多了,赶着他用生命危险换来的那头大牯牛,一起为

生产队犁地,为自己挣工分,大黄牯陪伴了李家福三年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现在,李家福 89岁了,儿孙绕膝。他还住在回龙寺旁。战场上的枪炮声听

多了,他的耳朵不太好使了,要是谁想问他是怎样打落敌机的,要凑近他的耳

朵,大声地问:还记不记得你是怎样打敌人的?然后他挺挺身子,干咳几声,

开始自顾自地讲述山坳里的故事,89岁的他眼中全是自己战场上雄赳赳气昂昂

的模样。

(袁春灵整理)

第123页

95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邵永昌:在朝鲜的一点回忆

邵永昌是我第一个采写的抗美援朝老兵。按照提供的线索,本应到龙潭村

去,结果电话咨询后,才发觉这老人距离我居住的地方不远。

七月天的下午,阳光无比热烈,在普定最早的客车站旁,穿过几个巷道,

走进了一个清爽的小院。院墙下的鸡笼关着几只鸡,它们并没有因人的到来

而受到惊扰,各自啄食。鸡舍旁边有几盆花草。听到脚步声,一个中年男人

迎了出来。“老人在哪?”我问。他指向对面的一间小屋。他是邵永昌的儿子邵

正荣。

走近敞着门的小屋,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西斜的阳光把屋里照亮,

老人沐在阳光中。也许,在我还没到来之前,老人就一直这样寂寂地坐在轮椅

上,目光穿过这道门,观看院墙下啄食的鸡和那些翠绿的花草,对于我的到来,

他一脸平静,不惊不喜,平淡地看着我。

小屋逼仄,邵永昌连同他的轮椅把门“堵”住,我拿着邵正荣递过来的凳子

不便挤进屋去,就把凳子摆放在院子里,隔着高出院子的门槛,与老人交流。

听说我的来意和问题,邵永昌波澜不惊,那些艰苦、奔波的日子,就像这

安静的午后,沉淀在他的脸上。

脑梗的沉疴,导致邵永昌的表述含糊不清,听不明白的时候,邵正荣在一

旁补充或解释。邵正荣说,他父亲年轻时,爱摆这些事,他们哥弟几个对父亲

参加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自然很清楚。

邵永昌出生在 1932年 3月,老家在马官的老潭堡。3岁那年,父母病逝,

被过继给安顺城边邵家庄的族人。14岁那年,邵永昌进入普定民营企业家伍效

高先生在贵阳办的陶瓷厂当学徒。

“1950年9月的一天,伍效高把厂里有手艺有力气的人叫到一起,告诉我们,

准备推选我们去参加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什么意思我们不知道,只听说是去

打仗。我们一共有 13人。出发那天,伍效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床毯子。”邵永

昌回忆说:“到达哈尔滨后,就被分在不同连队去学习,邵永昌被分配去学习汽

车修理和驾驶。13人一起从贵阳出发,后来只有我一个人生还。”

10月的哈尔滨,苍苍莽莽,无边无际的广场上,白天夜晚,邵永昌都在学

开车。那时的汽车是用木炭和酒精当燃料,一旦车辆发动,不能熄火,气温低,

第124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96

再重新点燃困难大损耗也大,所以,邵永昌没日没夜的学驾驶,集训一个周后,

他会开车了!

到达哈尔滨一个月后,邵永昌所在的连队从安东(今丹东)行军入朝,行军

人员的背包上都有一块木板,休息时,各连队的文化教员就教他们识字、写字,

木板的一面用来学习写字,一面写着战士的姓名籍贯和所在连队番号,如果战

死,人和木板一同掩埋,木板就是墓碑。

到达朝鲜,邵永昌被分到了运输班,专门有一个朝鲜兵在车上给他带路。

邵永昌驾驶的车每天负责运输粮食到后勤去,然后又到战事点运输伤员到医疗

点,或运输牺牲的战友到隐蔽地方并掩埋他们。

“我们很害怕,不忍心把他们埋在那里,我们一边埋一边哭。”邵永昌歇了

很长时间,说出了这句话:“后来我们来不及害怕和哭,要忙收尸。”

鸭绿江大桥被炸,邵永昌被临时增派到现场抢修,焊接桥梁,在桥梁上工

作,就是一整天,饭是用吊绳吊上去吃,有高粱米,压缩饼干、蛋黄,在运输

连也是吃这些,有时候,当地的群众也会拿些蔬菜泡菜来跟他们换着吃。

1952年,战事转入战略防御。初夏的某一天,在高旺山附近的某营地,战

士们很想吃到家乡饭菜的味道,特别是那些北方战士,很想吃饺子。他们分工,

不会包饺子的南方战士到山上去捡柴烧火煮饺子,会包饺子的北方战士留下包

饺子。突然,在山林中捡柴火的邵永昌听到一声巨响,他急忙跑下山。包饺子

的战友们没有了,饺子不见了,在旁边演出的文艺队伍也不见了,绿茵茵的草

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他的战友们。

邵永昌跑进躺下的人群中找寻,他要找一个人。被敌人炸弹炸松动的泥土

如灰尘般掩盖在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上,看谁都一个样。邵永昌着急地扒开

尸体,一个个地辨认也没找到。不远处,有细碎的光斑在邵永昌眼前晃动,邵

永昌朝光斑走去,光斑从一棵树上闪耀而来,走进它,原来树杈上挂着一个血

淋淋的头颅,耳朵上的耳环在阳光中闪着银光。

耳环是邵永昌在安东入朝时买给恋人的。这位亲密的恋人、亲爱的战友是

他在陶瓷厂的师傅的女儿。

邵永昌忍着心痛,小心地取下头颅,找到身躯,就地掩埋了心爱的恋人。

空气凝重,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91岁的邵永昌哭了,他瘪着无牙的嘴,

闭着眼,表情疼痛,就像往心里吞咽难吃的东西似的,没有哭声,没有泪水。

邵正荣说,他是第二次看到父亲哭。第一次是 2021年的一天,邵永昌在电

视栏目里看到有一批掩埋在朝鲜的战士的遗骸被迁回辽宁本溪的烈士墓掩埋,

他哭了,他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抽抽搭搭地哭。

第125页

97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几分钟后,邵永昌平复心情。我小声地问:“您还记不记得她的名字?”

“张—大—美”邵永昌声音颤抖沙哑。

1955年,邵永昌被分到福建惠安的一个部队,支援当地群众搞农业生产和

修船。

邵正荣拿出他父亲收藏的一个小匣子打开,里面有兵役证、功劳证、复员

军人证明书,红色的塑料壳子依然完好,还有一份入党申请书。申请书已发黄,

被蚁虫咬了几处洞,打开这份 1956年填写的入党申请书,“请组织帮助我,把

最艰巨的工作和任务交给我来完成,我有什么缺点请党及时给予指示”的字样

有力而醒目。在申请书中获悉,邵永昌的服役经历:战士、看护员、助手、汽

车修理工、汽车司机,1952年到 1954年期间,他立过一次一等功,四次三等功。

1957年,邵永昌带着在惠安结识的妻子回到普定,他被分配到普定农业综

合部当修理工,一个月几块钱的工资,后来,他的孩子们相继出世,微薄的工

资收入养不活一大家子人,邵永昌辞去了工作,靠着在部队练就的一身真本领,

开了自己的修车铺。

邵永昌说:“我最后的心愿就是去安东一趟。”

“为什么?”

“自己有个人在那里。”

邵永昌眯着的双眼一下子光亮起来。

(袁春灵整理)

第126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98

张忠后:为国而战  为爱守候的志愿军战士

1955年 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还沉浸在春节深厚氛围的鸡场坡乡骂若村刘家

寨吴德秀家突然闯进了一名男子,进门就大声问吴德秀还在不?打破了这户仅婆

媳相处家庭的平静,也使刘家寨这个小寨子沸腾起来,这不是五年前去参加抗美

援朝的张忠后吗?怎么回来了?看着仅结了几天婚就挥手而别的妻子吴德秀,腼

腆的张忠后想去拥抱一下又缩回了手,潮湿的眼眶里涌现出了许多往事。

1925年 8月,张忠后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左右,父亲张永安

撒手离开了人世,让这个本就困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年少的张忠后依旧

生性耿直,爱打抱不平,看不得仗势欺人的现象。1949年 11月 22日,普定解放,

人民翻身做主人,张忠后在村里当民兵,他积极投入人民政府各项工作,为巩

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服务。

1951年元月,乡政府有干部到寨中宣传抗美援朝,号召年轻人参军入伍,

保家卫国,张忠后动了当兵的念头。大家认为他刚结婚几天,马上要过春节了,

当兵只是说说而已,谁知这当兵的念头在张忠后的脑海里一经闪现,便像野火

燎原一样不可遏制。他悄悄报了名,并参加了体检。2月 4日,张忠后与老母亲

和妻子提前吃了年夜饭,看着妻子一边泪如雨下,一边默默地为他准备行装,

母亲也在不停地抺着眼泪,张忠后只能安慰道,妈,德秀,你们放心,我一定

会回来的。

1951年 2月 5日是除夕,各家各户都在放着鞭炮、围在一桌吃着年夜饭,庆

祝新春佳节的到来。刚刚离别母亲和妻子的张忠后却到了解放军一四六团,成

为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随即投入了紧张的作战训练中。2月 25日,部队奉命

调往安顺集结,接着开往河北整训,是年5月,张忠后被编入人力运输三团五连。

6月,随部队从安东鸭绿江大桥入朝,徒步上千公里的急行军,每人发 6斤炒面

就着河沟里的水或路边的雪充饥,走 6天休息 1天,不时还要躲避敌机的轰炸和

侦察,山坡上、树林里既是行军路线,也是休息睡觉的地方。部分同志因水土

不服,连续吃炒面而拉肚子,浑身无力,战友们帮忙寻找苦生根熬水喝,克服

困难,终于赶到了金城地区。张忠后那时虽然体力较弱,但还能够帮助战友,

共同完成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在金城主要担负防御任务,参加 1951年秋

季防御战和反击战。

第127页

99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接着部队移至洗浦里地区休整,担任第二十兵团预备队。在洗浦里,张忠

后在阵地上积极参与加强工事、向后构筑交通沟、囤积粮弹、准备火力、设置

反坦克障碍,形成了一套能战、能防、可屯粮、屯弹、屯兵的完整防御体系,

让部队主动出击抢占缓冲地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配合部队打好阻

击战,配合十二军打好攻击战。

1952年 6月,张忠后编入十二军后勤部担架营二连。穿插至上甘岭地区,

在克伏岭一带隐蔽,部队要求战友们先熟练掌握从敌人手里缴获的多管炮。10

月 14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张忠后目睹了战友们百炮齐发,摧毁了敌人

的铁线网、阵地、雷区。敌人的侦察机白天黑夜都在行动,战友们隐蔽在坑道

里,屁股后面随时都有炮弹在爆炸,稍不留神,就有战友牺牲。在这一个多月

里,战友们衣裤未脱,脚未洗,火药味盖过了脚臭味,但虱子在身上爬来爬去

令人心烦,只能用部队发放的敌敌畏洒在上面,等虱子熏死后又重新穿上。由

于缺少维生素,部分战友的眼睛看不清物体甚至暂时性瞎了,部队紧急协调苏

联的眼药水进行医治。

1952年 12月,张忠后被编入六十七军担架营二连,随部队参加了金城一带

的战斗。1953年 7月,为配合停战谈判,我军在横向 25公里的阵地上,突然对

敌发起猛烈攻势,攻入敌方 15公里,毙敌俘敌 6.13万余人,收复土地 167平方

公里,促使敌方接受停战。1953年 11月,张忠后再次被编入六十七军二〇〇师

五九九团一营八二连,担负瞄准任务。

张忠后先后参加过四次激烈的战斗,虽然寥寥数语就能概括,但那种艰辛、

那种悲壮和痛楚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张忠后目光望着远方,眼角潮湿红润,

言语几近哽咽。

据他回忆,战斗中,排炮齐射后,硝烟未散,战友们奋起冲锋,占领阵地。

排炮一处接一处地轰炸,步兵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拼夺,随着炮火不断前移,

不断向敌纵深持续扩展。当然,敌人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也在组织力量不断

地进行反击,炮火甚至比我军更为猛烈,更为准确的炮火覆盖我军的所有阵地,

战斗打得惨烈无比,阵地上空硝烟弥漫,尘土伴随炸飞的人体升空,地面尸横

遍野,血流成河,满眼都是倒地的伤亡战士。

更严重的是,敌人的飞机封锁了我运送物资的道路,部队急需的弹药一

时间运不上来,我军补给线几乎陷入瘫痪,缺医少药、缺少弹药,况且我们

的迫击炮射程、手榴弹投掷达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在

修好的工事里吃饱喝足后又开始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没有吃的,战士们饿

着肚子咬着牙全凭保家卫国的对敌作战精神挺着,没有弹药,战士们可不能

第128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00

凭着拳头对抗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后勤补给成为我军决定战争胜败的

关键。

为了保障后勤补给,张忠后所在的担架营悄悄撤离阵地,赶往后勤补给线

援助后勤补给运输部队,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的攻击抢运补给物资。一车车战略

物资在张忠后所在部队战士们的拼死抢运下,及时将补给送到前线连队的战士

们手中,出色地完成了运输补给任务,张忠后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谈到后勤,张忠后又想到了朝鲜人民,附近的劳动力基本全上战场,男的

抬担架,女的当起临时护士,简单地包扎伤员,好多朝鲜儿女倒在了后勤保障

的岗位上。

1954年 9月,六十七军奉命从朝鲜撤回祖国,驻扎山东青岛,12月 31日,

张忠后被批准复员回到家乡。1955年 2月,被安置到粮食局工作的张忠后,由

于没有多少文化,加之想念家中老母、妻子,提出要回骂若,不曾想回到家后

就没有去单位了。张忠后与妻子先后生育女儿张朝飞,儿子张朝兴、张朝良,

1962年底妻子去世时张朝良才几个月,由张忠后与母亲一道将几个孩子拉扯大,

1976年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战友中,织金人居多,都老了没联系方式了,经常来往的只有坪上小河的

周恩龙,当时他继续在部队服役,当上了海军排长后转业到重庆工作,现已离

休在家。如今,张忠后帮助照看孙子、孙女,不时讲讲那些远去的故事,颐养

天年。

(张忠后口述  叶孟整理)

第129页

101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刘洪超:抗美援朝的漫漫长路

我叫刘洪超,1930年腊月十八出生于六枝岩脚区仲楚龙场(现六枝特区龙

河镇)上米底,现居住普定县鸡场坡支家寨。我从小家庭困难,看不惯地主恶

霸、乡长、保长、甲长欺压百姓,年少的我常常与他们耍小“聪明”反而被打得

遍体鳞伤,从小在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49年 1月,中国共产党地下武装在郎岱、普定两县的边界一带发展成员,

发动郎岱“三·三”暴动失败,7月下旬,在普定波治成立“郎普织边区人民游击

军”。我参加了龙场方宗应支部,开始时我们有 27人开展地下活动。1949年 11

月 22日普定解放,高克敏队长带领部队跋涉了五天经普定到达安顺吴家关,途

中高队长只身一人披着大红布,进普定县城对接协调,队伍住了三天就返回普

定,训练几个月后编入解放军十七军四十九师一四六团,我安排在二营六连一

排任步枪手,班长叫李道品,是个山东人,对我们的训练可严格了,经常用一

些战场上的经验来教育、指导我们训练。

1951年,接到命令,部队要开赴朝鲜。兄弟营被编入一四一团或其他部队,

我们营一直属于一四六团。部队开往广西河池住了两天,再坐火车赶往武汉汉

口,在城中东关小学住了两天后,转湖南株洲,赴河北茅头赵家圈,训练了几

个月,往天津经山海关入朝鲜。

在鸭绿江边,原来的大桥已被炸毁,是用火车枕木搭建的浮桥,进入朝鲜

后,1951年 9月到达定平附近的新兴里,满目荒凉,树桩是黑的,石头是黑的,

看上去全像炭一样,一问才知道有兄弟部队在这里打了大仗。我们部队是来这

里换防并驻扎的,我主要负责通讯工作,传达命令和情报,没经历过大的战

斗。但部队纪律十分严格,一名通讯兵在房门外撒尿,因屋内有女同志,被

关了三天禁闭。部队执行的是反敌登陆任务,我虽然在国内经受过枪林弹雨

的考验,但朝鲜战场的惨烈程度还是超出想象。为躲避敌机,部队都是夜间

开进,可在一天早晨营地还是遭到敌机偷袭,美军十多架“油挑子”先扔炸弹

后进行机关炮扫射,一些战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听到友邻部队都受领了任

务,在战场上打得敌人抱头鼠窜,立功受奖,我们都心痒痒的,每天纠缠着

连、营领导问何时才领到战斗任务,何时让美军也尝尝我们的厉害,但这个

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第130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02

1951年 12月,部队调回辽宁玉县七里河集训,回防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口,

没多久就给我们发放和平纪念章,换衣服复员返乡。回到老家六枝上米底居住,

经人介绍普定鸡场坡那芮支家寨的支绍英,俩人就结了婚。1962年搬到支家寨

照顾岳父岳母居住至今,生了五个儿子。我一生中最遗憾的是没有真正地与美

国佬真刀真枪的干过,不过真的干上的话给我的结果就两个:英雄或烈士,想

想九泉之下的战友,不管是解放战争、剿匪还是抗美援朝的,唯有好好活着,

替他们再看看日益繁荣富强的祖国,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刘洪超口述  叶孟整理)

第131页

103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叶本学:忆峥嵘岁月  沐英雄之光

2023年 7月 1日下午,和项显良老哥在原下坝小学门口与洪刚兄汇合后,

他一边带领我们往东边的巷道钻,一边介绍说:“叶本学老人今年已 96岁,除耳

朵有点重外,身体其他机能都很好。”

前行两百余米后,抵达叶本学老人家。屋子长三间,仅有一层,看样子是

由原来的瓦房捡平尖子后,用混凝土浇筑的屋顶。房子堂屋的大门敞开着,有

几根木枋搭在堂屋地面和门槛之间,看样子是用来方便开车进出的。堂屋南墙

下的椅子上,叶本学老人正在闭目养神。

洪刚兄走到门口,就大声喊:“老人家,这两位老师是普定城里来的,他们

想采访一下您老抗美援朝的经历。”

听见有人喊,老人睁开眼睛望向我们,立刻微笑着与洪刚兄打招呼。看来

他们已是老相识。听明白我们冒昧前来拜访,是准备采写他在朝鲜战场的经历

时,老人立刻起身与我们握手,精神抖擞地回忆起来:“1949年普定解放后,我

1950年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1年,我跟随部队从我们贵州跋山涉水,奔赴

朝鲜战场……”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 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

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迅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叶本学记得,自己是 1951年随部队奉命入朝作战的。

“作为一名普通战士,我一直以服从命令听指挥为天职,部队开到哪里,

我们就跟到哪里。直到进入朝鲜后,我也才得知部队到了朝鲜,要跟美国人打

仗了。我是卫生连二排八班的战士,所以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现在年纪大了,

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老人有些遗憾地对我们说。

“那您在朝鲜的行军过程中,有没有印象较深事情?”我小心翼翼地询问。

“印象较深的啊。有。就是在前进的路上,朝鲜无论是城头还是乡下,都

是残破不堪,一片荒凉。时逢难遇的能看见一些朝鲜妇女背着娃娃在种地,老

年人们赶着牛车往地头拉粪。后来才晓得,年轻小伙子们大都去打仗了。”

“您老还记得参加过哪些战役吗?”

“战役啊,马良山、高旺山和上甘岭。”老人回忆了一下后,悠悠说道。

“那您老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三仗中,您是怎么做的?”

第132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04

“在朝鲜的每一次战斗,都非常惨烈。战斗一旦打响,阵地上瞬间火光漫

天,浓烟四起,炮弹到处溅落,子弹四处乱飞;枪炮声过后,阵地都会安静一

会儿,接着就是‘卫生员、卫生员’的喊声响起。听到喊声,我们马上朝喊声跑

去,开始对伤员进行急救、包扎、止血、缝合、截肢。”

“由于敌军的武器先进,我军伤亡人员数量很大,因此,救治任务非常繁

重。不论白天和晚上,都有伤员需要从战场运送到野战医院。由于我军后勤战

线长,医疗条件落后,物资供应不足,止疼麻醉和消炎药品常常供不应求,有

些伤员在医治过程中,疼痛得嚎哭不止。更有一些重伤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

药物救治,我们卫生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痛苦中死去。”说到这里,叶本

学老人浑浊的眼里,流出了两行清澈的泪水。

“无论是马良山,还是高旺山,作为一名卫生员,我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

然而我们男性卫生员的任务,一点也不次于战斗系列的危险。在战斗的时候,

我们要在阵地上来回跑,准备随时抢救伤员,把伤员或背或抬到后方进行更好

的救治;战斗间歇期间,男卫生员们得悄悄摸出阵地,把战友们的遗体搬运回

来。因为我们不能不管我军烈士遗体。当然了,抢遗体的时候,多是晚上。在

没有照明设备的情况下,识别和抢运遗体非常困难,两个卫生员,一个观察警

戒,一个用摸鼻梁、摸衣帽等办法识别我方烈士遗体,识别后迅速或抬或背运

回阵地,同时搬运回来的,也有一些战利品。”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战斗啊,当属上甘岭的抢水战了。很多人都晓得,上

甘岭战役打得很惨烈。但只要是战争,哪有不惨烈的?然而很少有人晓得上甘

岭战役与其他战役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上甘岭缺水。无论是敌军还是志愿军,

都面临着没有水喝的难题。没有水喝,就难以生存,双方为了生存,都在拼命

地抢水。”

“两座山夹着一个长冲,长冲中有一个小村庄。只有这小村庄的长冲中有

水,双方为争夺这长冲中的水源,都发了疯似的打,不要命似的打。只要看见

对方有人冲向水源,就会炮火全覆盖。都希望能用炮火压制对方,让对方抢不

到水,而希望己方能够抢到水,抢到生存权。在这次抢水战斗中,双方都不怕

牺牲,组建自己的抢水敢死队,十有八九都倒在了对方密集的炮火中,再也没

有起来。就算那些得以活命退回阵地的,水桶也多被射穿,水多半也淌丢了。

抢水的代价太大了。实在口干的没法后,有战士舔阵地坑道渗出的水珠,有战

士直接‘解手’来喝。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解决喝水难的问题,后来有人想出

办法,以萝卜和苹果代替水。然而就算以萝卜和苹果代替水,要把它们运到阵

地上,也是很困难的。战斗结束后,这两座山都被打掉了八九尺高,有的连队

第133页

105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活着。你们可以想象这个战斗的激烈程度。记得当时

曾有这样一道的命令:‘凡送一筐苹果进阵地者,记二等功。’”

“战争胜利回国后,我才知道这场抢水的战斗是上甘岭战役的一个战斗,

那两座山就是 597.9和 537.7高地,山中夹着的小村庄叫上甘岭村。”

“1953年 8月,签订停战协定后,我万万没想到自己能活着随军回国。1956

年 3月,我复员回家,跟随大家一起参加劳动,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相比其他入朝参战的众多志愿军战士,我是很幸运的。”叶本学老人感慨地说。

采访即将结束时,我问:爷爷您还能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吗?鲐背之

年的老人微微一笑,整了整衣衫,坐直身子后,开腔唱道:“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孙守红)

第134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06

杨作云:在上甘岭战斗中

我叫杨作云,贵州镇宁人。1950年 10月 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

妄图把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中国人民志愿

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同年 12月,我和我们镇宁县的 500多名革命青年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

军,1951年部队整编,我编到步兵一〇五团二营连当战士,开赴朝鲜前线。

美帝侵略者在朝鲜前线遭到中朝人民军队的沉痛打击后,被迫于 1951年 7

月 10日在开城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但敌人并无和谈诚意,不断进行军事挑衅,

致使谈判时断时续。1952年 10月间,侵朝美军集中兵力向中朝人民军队坚守的

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发起进攻,企图攻占上甘岭两侧高地,夺取五圣山,迫使

中朝人民军队后退,以造成其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我志愿军发扬了英勇顽强

的战斗作风,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上甘岭战役。当时,坚守上甘岭东侧 618高地的就是我们团。

我讲的就是这次战斗的一个片段。

1952年 10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五连接到攻占 618高地的战斗命令。晚饭后,

副连长带领各排排长和正副班长到前沿阵地看地形,队伍按一、二、三排顺序

一路行进。我们走出连指挥所就下山,到山脚有我军一个防坦克班阵地,阵

地前是个山沟可通金城。我们通过山沟开始沿着战壕往 618高地上爬,到半山

腰,敌人打来一排炮弹在我们队伍前头爆炸了,大家就地卧倒,几分钟后敌

炮击停止,清点人数,发现一、二、三班长和一班副班长牺牲了,还有两个

受轻伤,副连长指挥大家把牺牲同志的尸体抬回坦克阵地上。沉痛地对我们

说:“我们四位班长牺牲了,但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前进,观察

好地形,歼灭更多的敌人,为牺牲的同志报仇”。队伍又重新沿着战壕往高地

上爬,半个钟头才摸到敌阵地下,各人选好位置紧挨铁丝网进行观察,看完

地形,我们沿旧路往回走。到防坦克阵地上,连长派人把牺牲同志的尸体抬

回连队,我和四班长、三班副班长负责抬我们二班长的尸体,他的头被炮弹

炸掉了,整个上半身都是血糊糊的,我抬上半身走在后边,上坡时,从喉管

颈部流出的血还不时滴在我身上,这时我觉得班长的一滴滴血就像一把把复

仇的烈火在我胸中熊熊燃烧,我在心里发誓,“班长,安息吧!我一定多杀敌

第135页

107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人为你报仇”!回到连队已是半夜两三点钟,我通身衣裤被汗水血水浸湿,心

里一直不平静。

看过地形的第 3天下午,部队已作好战斗准备待命出发,连长和指导员从

营部回来就集合部队,连长下达命令,说:“昨晚,战斗已打响,我军已拿下

617、618等高地,但敌人仍拼命反扑,我团坚守的 618争夺更激烈,部队伤亡

很大,上级命令我们五连去接四连阵地(即 618),三排为第一梯队,二排为第

二梯队,一排为第三梯队”。这时我已调三排九班任副班长。大约七点钟天擦黑

了,我们一梯队由副连长带领,成一路纵队急行军向 618高地出发,当穿过山

沟往高地上爬时天已黑尽,部队仍沿着战壕前进,到半山腰,战壕已被炮弹

炸得残缺不全了,有的地方只有半腰深,有的地方则已被炸为平地,已辨不

清哪是战壕了,部队就拉大距离慢慢摸着往上爬。摸到四连阵地,副连长带

七、八班往左侧坑道走,我们三排长带着我们班往右侧坑道走,待前面两个

战斗组进入坑道后,排长站在坑道口对我说:九班副,你带两个人到敌阵地

下潜伏,观察敌人动静,随时向我报告,我二话没说就带着一个姓李的山东

老兵和一个姓何的四川兵(都记不起名字了,就叫大老李和小何)走下阵地往

618对面小山头摸去,我连阵地与敌阵地只隔一个山坳,也不过百来公尺。我

们三人刚走下阵地二三十米,敌人就有一排炮弹打来,我们以为已被敌人发

现,就赶紧往回跑,但一到坑道口就被排长拦住:“谁叫你们回来的?这是敌

人盲目打炮,不用怕,赶快回去!”我们三人掉头就走,这回没遇到麻烦,顺

利地摸到阵地铁丝网下,三人分散隐蔽观察。这里有一条战壕直通我连阵地

下面,原来敌人多次向我四连阵地反扑都是从这条战壕走的。我们潜伏到半

夜二、三点钟,我听到敌阵地有嘈杂声,就发暗号把他两人叫到我身边,问

他们听到动静没有?都说听到了,分析可能是敌人在准备反扑。我就派小何

去向排长报告,我和大老李继续观察。不一会,小何带回排长命令,叫我们

严密注视,随时报告,并扛来一箱手榴弹。3个人又分开到各自的隐蔽点,我

把几十颗手榴弹的盖子都揭开,大老李和小何也都做好战斗准备,借着月光,

眼睁睁地盯着敌战壕。又守到大约四点钟,我连阵地上战斗打响了。敌人从哪

里来的呢?原来前几次反扑中,敌人从这条战壕通过时吃过大亏,这次它不

走战壕而从左侧下山经山坳向我阵地进攻,所以我们 3个都未发觉。听战斗打

响后,我朝山坳看,只见敌前队已接近我阵地,后面部队还源源不断地从敌

阵地左侧钻出来。敌人未发现我们 3个。我们聚到一起,我问:“怎么办”?大

老李说:“敌人未发现我们,我们就插在敌队伍中间去,看有机会就打,没有

机会就混过去。”我说:“就这么办!”因我们的解放帽已洗得发白了,容易暴露

第136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08

目标,就把帽子摘掉,并规定行动暗号:“如有机会要打时就撒土通知”。于是

3个人紧跟着夹在敌人中间走。这时月色很好,可以看到 30多米外我阵地上人

影晃动和子弹手榴弹发射爆炸的闪光,喊杀声都听得很清楚,我阵地下的一

个岩脚处却密密麻麻地聚集着一大群敌军,大概有两个排,可能是进攻我阵

地的二梯队,我们走近他们身边都未发现,我想正是进行突然袭击的好战机,

立即抓把土往后撒,随着就是一梭子冲锋枪往敌群扫射,小何跟着就扔出几

颗手榴弹,大老李的美制自动枪则猛烈地向后边的敌人开火,这一突然袭击,

敌人还未辨清枪弹来路就已被打死好几十敌人,余下的和后队敌人就本能地

呜呜拉拉往回跑,我们趁敌人混乱溃逃之机,很快往上冲,到我阵地前一看

又是一群敌军正逼近我班坑道口,看样子我们班已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情况很

危急,而在面前两三尺处有个敌指挥官正用手中的卡宾枪指挥我们往前冲(他

还认为我们是他的兵),我一看敌指挥官的凶样,忽然觉得我们班长牺牲时的影

子在我眼前一晃,复仇的烈火顿时涌上心头,猛地对准敌指挥官的后脑勺就是

一梭子,敌人应声倒下,我过去再补上两脚,就从他手里提过卡宾枪,我看他

的头虽未掉下来,但已开了花。我们三个急步跳进我阵地,集中火力向紧逼我

坑道口的敌人开火,又打倒了十几个敌人,剩下几个敌军连哭带叫地滚下山去

了。有个被打昏了的敌军正头朝下屁股朝上地往一个弹坑里钻,小何上前去踢

他一脚还哼哼两声,接着朝他头上一枪砸下去,就伸长了腿。这一仗,在山下

打死的敌人至少有五、六十个,阵地上打死的二三十个,我们三个却连皮都没

有破一点。当然,阵地上我班的伤亡也很大,除了几个伤员,就剩我们排长一

个战斗力。当打退敌人的这次反扑后,大老李和小何到副连长阵地去了,我和

他俩就从此分开,后来再没有见过,也可能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排长和我把

坑道口清理了一下,他就把守阵地的任务交给我,自己进入坑道。大概是下半

夜五点钟,敌人又连续两次对我阵地进行反扑,都被我用机枪、手榴弹打下去

了。天快亮时,我连二排上来增援,由于一路战斗,到阵地时也只有十几个

人,二排长也不见,所以我们排长仍是阵地的指挥员。都进入阵地后,排长

命令我带两个战士去占领山顶(这是 618高地最高点),反击敌人。阵地离山顶

有 20来米,我们三个各扛一箱手榴弹,我还加上一个反坦克手雷和一个炸药

包,再加上冲锋枪和装满子弹的四个弹盘,是够重的。当我们很吃力地爬到

离山顶约十来米时,敌人从山后投来几颗手榴弹,在我们的前面爆炸了,我

们急忙卧倒,估计敌人未占山顶而是从山后的阵地投来的。于是,我们各人

选好地形,利用弹坑和把死尸堆起来作掩体,就把手榴弹往山后扔。敌我双

方隔着山顶对投手榴弹,都不用枪。我们不停地投,排长也不断地派人运来,

第137页

109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这样战斗了半个多钟头,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个牺牲,一个负了重伤,我叫送

弹药上来的人背下去,山顶上就只剩我一个人。又打了一阵,战斗暂停下来。

此时,天已大亮。我回头往山下看,只见从山顶到山脚都是一片灰土,残存

的一些树桩和树枝都被沙土盖上厚厚的一层,间或也见点点黑烟。从九班阵

地到我身边,横七竖八地摆着数不清的死尸、弹药箱以及燃烧过的木炭头。九

班阵地上一点动静也没有,整个高地死沉沉的,这种空气反倒令我紧张起来,

排长和战友们都到哪里去了?莫非都牺牲了?但我阵地上又不见一个敌人,这

说明阵地还在我手里。想到这里,心里又踏实了一些。我得坚守住山头,我们

的坑道和整个阵地才守得住。于是,我连忙把剩余的几个手榴弹、手雷、炸药

包都集拢到身边,又拉几个敌死尸堆起来加高掩体,防备敌人再次反扑。大

概又过十多分钟,敌人从山后扔过来几颗手榴弹,我同样回敬几颗。这一下

可坏了,敌人已从我投手榴弹的数量和间隔时间判断出我方的人数不多,便

放大胆子端起枪由山顶向我喊话:“东木,交枪的不杀,”我一看,有十几个敌

人正向我逼来,我凭借用死尸堆成掩体,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敌人死了几

个,其余的就地卧倒没有退下,我忙换过弹盘盯着刚站起来的几个敌人又是

一梭子,敌人又卧倒,喊话仍然不停,我把已拧开盖子的几颗手榴弹接连往

山顶扔去,一阵爆炸夹着敌人的几声叫喊后;便静了上来,可能敌人死的死,

不死的也退下去了。可我的手榴弹打光了,冲锋枪弹只剩下一个弹盘,再就

是一个手雷和一个炸药包,怎么办?我刚想走出掩体去搜集弹药,敌人又一

次从山顶喊话,又是十多个敌人端着枪在向我威逼,我一搂扳机一梭子弹又

撂倒几个,随着把仅有的那颗手雷扔在敌群中爆炸,敌人一阵哭叫又退了下去。

还没等我缓过气来,敌人第三次向我扑来,他们估计我已没有武器,便更猖

狂地边喊“交枪的不杀”边向我压过来,我看十多个敌人都挤在一堆,便把最

后的一个炸药包扔进敌群,轰的一声,只见破布和钢盔四面飞起,一阵哭叫

后又静了下来,这一次又被我打退了。这时,我一件武器也没有了,拿什么

守阵地呢?还是进坑道固守为好,我把冲锋枪一抱往下一滚,很快进入坑道。

坑道里还有三个人,其中有两个伤员,另一个就是我们排长,他没有受伤,

我也没有伤,排长又把守坑道任务交给我,这样坚守到天黑,这一天敌人曾

有过几次整班整排的反扑,都被我击退。天又黑了,增援部队仍不见来,排

长说他要亲自回连汇报,就把阵地和两个伤员交给我,背上我缴获的卡宾枪

走出了坑道。

排长走后,我才感到自己的责任多么重大。我军浴血奋战两昼夜夺来的

618高地,如今交给我,左侧副连长的阵地,早已不见动静,可能已失守,那

第138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10

么,整个 618高地就只我一个战斗力了,能守住吗?面对山上、山后几个山头

至少是一个营的敌人,而且是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我一个人能对付得了吗?

但想到战前部队首长交代的任务,说 618高地能否为我占领,对整个战役有极

重要的作用,又想到两天来为争夺高地我军付出的代价,想起牺牲了的班长

和战友们,便感到这个重大责任非担当起来不可。618高地非守住不可,“人在

阵地在!”我一定拼命坚守到援军到来。我忙将坑道内所有的枪支弹药统统集中

到坑道口,叫两个伤员给我压子弹,拧开手榴弹盖,又修整了坑道口,便坐在

坑道口内侧,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也不知过了多久,阵地上已被月光照得可

以看清楚东西,估计是半夜一、两点钟,只听敌人打来一排炮弹在阵地上爆炸

后,接着就是手榴弹的爆炸声、枪声和敌人咿哩佤啦的叫声,凭经验判断可能

是敌人一个排的进攻,我等待敌人跳进我阵地后,才一把扔出三颗手榴弹,跟

着就是一梭子轻机枪,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慌忙退出阵地,相隔个把钟

头敌人又来进攻,我再次打了回去,直到天亮,共打退敌人的四次反扑。到了

白天,敌人进攻次数少了,但炮击仍不停,我一直紧张地准备着,一分钟也不

敢休息,虽然肚子饿了、口又干,感到很难受,但打起仗来什么都忘记了。就

这样,我一个人坚守阵地三天三夜,共打退敌人的十七次反扑。到第四夜的下

半夜四、五点钟时,我团六连的一个排才上来。见到增援部队,就像长久离家

的孤儿见到家中的亲人一样,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拉着带队的排长的手向他

汇报阵地的情况,把阵地交给他们,想马上回连,我是多么想念连长、指导员

和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呵!但是排长却说我情况熟悉希望我留下,我把我已 3天 4

夜没有吃饭、没有喝水、没有睡觉的情况给他说,这才同意让我走,于是我和

两个伤员,走下阵地,因辨不清方向走错了路,摸到一个敌阵地下,不小心踩

滚一块石头,敌人打了一阵枪,我们等到敌人射击停止,乘着照明弹看准方

向,才找到原路返回。拂晓前到营指挥所,营长和营参谋长问我们从哪里来?

我说:“从 618来”。“坑道还在不在?”“在!”首长很高兴地拉我们坐下,叫通

讯员抬水来洗脸,整饭来吃,这时已顾不上吃那热腾腾的馒头和香喷喷的肉,

而首先抓住水壶就喝水,我三人整整喝了一铁桶水,饭可吃不多了,美美地睡

了一觉,可能已是上午 10点钟左右,营首长才叫醒我们,叫我们随团担架连一

起回连。回到连队才知道,连长负重伤送后方治疗去了,副连长和一、二排长

已牺牲,全连只剩 12个人,其中只有指导员,三排长和我没有伤。不久我连回

到二线补齐了兵源,又投入新的战斗。

补充兵源后十几天,团里通知我(这时是班长)和四连的一个副班长回国准

备报考军校,并告诉我说,连营根据我在这次 618高地战斗中的表现已写材料

第139页

111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报到团政治处为我请功,叫我回国安心学习,待批准后即通知。我们回到安东

(丹东),在军部参加考试,被录取到石家庄第九步校。1953年 3月正式入学。

一个月后,原部队寄来立功喜报和立功证明书,证明书上写的是:杨作云在金

城前线的 618战斗中,英勇顽强,坚忍沉着,一人击退敌人十七次反扑,坚守

阵地三昼夜,起了很大作用。特批准荣立二等功壹次,批准机关:中国人民志

愿军步兵第一〇五团政治处。

(杨作云口述  吴文忠整理)

第140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12

丁云富:难以忘却的记忆

我叫丁云富,贵州关岭人,1931年 11月生。我的家离区政府只有几里地,

经常跑到永宁街上去玩。1950年冬,永宁刚解放,区里还驻有部队。朝鲜战争

爆发以后,各乡村都开展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活动。驻军三连的张

连长在各种会议上都在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性,动员年

轻人报名参军。张连长还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不是目的,而是作为跳板,

再来侵略中国。现在战火已经烧到伟大祖国的大门口了,有血气的青年们应积

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拿起枪杆子,把美帝国主义打出朝鲜去。我们村里的年轻

人听了后议论纷纷,说张连长讲的不错,大家心里都很激动,但谁都没有表态

去不去。转眼到了 1951年 3月,开始正式动员报名参军,村里的小伙们都看着

我。当时我是农会的武装委员,家里有七十高龄的老母亲,她裹过脚,脚小且

尖,走路要拐棍,做事困难,我又是刚结婚半年,长得秀丽的妻子才 20岁,能

同意我去吗?我好几个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妻子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便主

动问我:“想去参军吗?”我回答说:“有点想。”我接着又反问她:“同意我去吗?”

她没有明确表态。我知道年轻人认识提高快,觉悟高的特点,便积极地做妻子

的工作。很快她就想通了,表态同意我去,她在家等我回来。母亲有她奉养、

照料。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但还有母亲的工作不好做。于是,我把听来的那些

大道理讲给母亲听,她先是沉默不表态,后来母亲说:“让其他人去就行了,少

你一个会做哪样?你刚结婚不得好久,我还没有见到孙子呢!”母亲的意思我明

白,还是不想让我去。没办法,我就经常给母亲讲一些道理,妻子也在一旁帮

助劝说,后来,她老人家知道我不会改变主意了,也就不再反对了。

我第一个报名参军,村里还有潘洪章、曹兴牵、王永富、杨清发、徐显昌、

王兴牵六位青年也报了名。大家都很兴奋,在一起议论,当兵要打仗的啊,打

仗会死人的,我们能否回得来?有的说:“命长不怕家乡远,命短死在灶门前。”

有的又说:“讲倒是这样讲的,打起仗来子弹不长眼,这就很难讲了。”到赶场天,

我们就去找张连长,谈了各自的思想。张连长听了大家讲的,他给我们讲战斗

故事和他本人当兵时的想法,把大家都讲笑了起来。我们也初步懂得“先有国

后有家”的道理,当兵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了。

1951年 5月 16日,各乡各村报名参军的到永宁区集中。有的乡让参军青年

第141页

113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戴上大红花,骑着大马送到区;有的组织秧歌队,吹起唢呐送到区里。我们乡

离区里最近,早就到区里等待。人到齐后,区领导给参军的青年每人戴上一朵

大红花,给家里一朵小红花表示光荣。领导简单的给大家讲几句鼓励的话,就

带我们步行到关岭县城集中。我新婚不久的妻子也陪我到关岭。第二天,老母

亲也拄着拐棍来县城看我,见到就哭。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好歹才不哭了。

我们到关岭县城集中后,100多名新兵安排住在民房和庙宇的空房子里,

接兵干部和县民政局的领导分别给大家讲话,表扬大家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

同时,还安排我们到附近去拾些柴来烧火做饭。在关岭县城待了 20天,有人感

到生活苦,就跑回家去了。

在关岭短暂集中后,我们来到平坝县的天龙镇。各县的新兵全部集中在这

里,有一千多人,每天按正规部队的要求,进行队列训练,学习三大纪律、八

项注意,进行阶级教育,忆苦思甜,召开忆苦大会,控诉旧社会的罪恶。阶级

斗争的教育课收效很好,大家提高了觉悟,坚定了大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决心,三个月的训练就这样结束了。

大约是九月份的一天,接兵部队来了一百多辆军用卡车,停在天龙镇的公

路边,像一条长龙,当地的干部群众都跑去看汽车,人山人海,很是热闹。接

兵部队的首长对我们说:“同志们,从明天起,你们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二野战军补训十师四十六团。你们前段学习教育都不错,但为了适应战争的需

要,能打仗,打胜仗,明天要往东北去训练了,路途有些远,大家要有思想准

备,克服困难,顺利到达目的地。”第二天早晨,我们按照班、排顺序,到指定

的车辆,由班长领着上车。车上是面对的两排木座椅,各班分两排坐好,车辆

按顺序出发。一路天气很好,晴空万里,由于车子多,距离又比较近,汽车碾

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一个个全身上下都是灰尘,只见眼珠子转。我们一个看到

一个笑。经过长途汽车的颠簸,我们到达广西的金城江。当晚住在江边,气温

高,天太热,一个个汗流浃背,头上的帽子、身上的衣服、脚上的袜子鞋子都

被汗水浸透了。因为有规定,我们是新兵,又不敢脱衣服,只好硬撑着。我们

住的地方是竹子搭的简易房子,竹子铺的床,上半夜太热,不能入睡,下半夜

江边有些凉气,气温下降了,我们才抓紧时间睡几个小时。我们从金城江坐火

车到武昌,由武昌坐轮船到汉口,我们到汉口又住了一晚上,然后从汉口坐火

车到东北的辽西,驻在十三站达子营。

到达子营驻地是下午五点钟左右,班长带着我们,安排住在当地的老百姓

家里,每一家只能住几个人。那里的老百姓觉悟很高,热爱当兵的,他们让出

自己最好的热炕床给我们住。我们接受过“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教

第142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14

育,老百姓对我们那样热情,我们放好行李后就帮助打扫院子,看水缸里有没

有水,争着找事情做。晚上,班长召集大家开会,宣布放假三天,大家洗衣服、

被子等,还要在三天内找高粱秆或木头做成一杆枪的样子,准备训练用。部队

正规训练开始了,我们一个连在一个大操场训练,以班为单位,各自背上自制

的假枪进行训练,有木的,有高粱秆捆扎的,五花八门。一跑步,捆不好的假

枪就散架了,闹了不少笑话。每个班只有三支三八式步枪,由班长和老战士负

责保养,是专门用来给教员教新兵怎么打枪,怎样瞄准用,教大家拼刺刀的刺

杀动作。平时各班自行练习,每天早、晚都能听到“杀、杀、杀”的喊声。再就

是队列操练,每天都是“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的动作,要求动作整齐、迅速、

标准。除了这两方面的训练外,还要学习时事政治。阶级斗争和战争形势的教

育也是要经常不断的进行,为什么要当兵,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些道理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们在达子营近一年的时间。

一天晚上 3点钟左右,全连紧急集合,连长、指导员亲自带领大家夜行军,

不准吸烟,不准照电筒,不准掉队,进行假设敌人偷袭和插入敌后打击敌人的

训练。以后这样的演习训练进行了很多次。不久,我们被编入北京军区炮兵

五一五团,调往北京南宛机场。在机场附近的炮兵阵地练习对空作战训练,主

要是利用机场飞机的起飞、降落,我们学习如何捕捉目标,迅速瞄准,抓住时

机射击的方法。白天还好办一点,晚上也要练习,捕捉目标难度大,各炮手之

间的协调配合,如何做到快、准、狠。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并经过检测,我们

经上级批准,可以入朝参战了。

1952年的冬天,我们炮兵团正式入朝参战,主要是我们五一五团要去接

五一三团的炮兵阵地。我们从北京坐火车到中朝边境的安东(今丹东),当天黑

了,就在那里住了下来。晚上十一、二点钟的时候,我们听到炸弹的爆炸声,

而且声音很大,大家议论纷纷,说敌机又不知道炸什么地方?第二天清早,我

们坐汽车经过安东大桥以后行驶了约 30公里,就看到路边不远处一个较大的村

庄被敌机炸得乱七八糟,好些房子被炸毁,有些房子还在燃烧着。我们看到村

庄里有一些人,老老少少都有,好像在挖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挖他

们被炸的亲人,有的头炸不见了,有的双腿炸毁了,还有的整个身体都炸碎了,

真是惨不忍睹。这个村庄在公路边,过路的车辆都可以看的得见,首长也让大

家看,还说:“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看到此情此景,大家恨的咬牙切齿,都

想赶快到达阵地,狠狠地打击那些侵略者,为遇难的人们报仇。我们车子开到

五一三团的炮阵地时,天快黑了,连长下命令,叫大家迅速放好行李,赶紧进

行交接手续。五一三团的手续交接完后,还给我们介绍了敌机的活动规律,怎

第143页

115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样打敌人的飞机等。我们的任务就是保卫清川江大桥不被敌机炸坏,保障铁路

畅通,使前线所需要的物资能够及时送到,保证战役能够取得胜利。

我们的炮阵地在清川江大桥四面的山头上,每个连有四门炮,我们连有一

门炮接防时被敌机炸坏,只剩三门。我们连主要是 37炮,我是四炮手,任务是

瞄准飞机。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各炮手进入阵地,对自己所操作的部位进行

了详细的检查,擦拭,做好战斗准备。根据五一三团的经验,统一作战方案,

随时准备打击来犯的敌机。当天下午,我们刚吃晚饭不久,几架敌机就来了,

大家立即各就各位。当敌机进入火力范围之内,大小炮一齐开火,不让敌机接

近清川江大桥。敌机见是我们几处的炮火一齐猛打,怕被打中,乱炸一通就飞

走了,整个战斗约 15分钟就结束了。我们班长王义田下令“炮后集合。”大家迅

速站好队,不知班长要干什么?他走到大家面前站着不讲话,过了几秒钟,突

然问道:“我们今天刚刚接过炮兵阵地就打了第一仗,你们怕不怕?”当然,大家

回答:“不怕”,他停了一会又问:“你们到底怕不怕?”回答仍是“不怕”,“你们

既然两次回答不怕,我要检查一下,是怕还是不怕!”大家都不知道他怎么检查,

思想有点紧张。只见他从排头兵一炮手开始,摸每个人的胸口跳不跳。当时我

想,要是检查我的胸口还跳,会不会受处分?于是大家都老实鼓劲,让胸口别

跳,结果适得其反,越鼓劲越跳的老火,干脆听天由命吧。班长检查完后,有

好一会儿没讲话,大家反而心跳加快了,各自心里想着心事。隔了一会儿,班

长的声音变得很平和:“同志们,你们说不怕,那是假话。经我检查一个二个胸

口都跳得吹吹的,能说不怕吗?”班长顿了顿:“同志们,你们打第一仗心跳是正

常的,我当侦察兵时打第一仗后心跳的比你们凶,多打几次后,不但不跳了,

还想经常有仗打,天天打呢!”听到这里,大家悬着的心落了下来,还会心地笑

了。班长继续讲:“你们大多数是新兵,第一仗打的不错,还没有见到一个因害

怕而失职的,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好,要保持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既然参战,

有的是打仗,更艰苦、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头,作好思想准备吧!”大家齐声回

答:“有你这样的好班长领导指挥,我们不怕。”

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班长,他是侦察排长下来当班长的。有一次,他带

领侦察排去完成一次侦察任务,被敌人发觉了,一挺机枪扫射,两名战士当场

牺牲,他心如刀绞,本要冲上去消灭敌人,为两名战士报仇,但他的任务是侦

察敌情。于是他忍着悲痛完成侦察任务,大部队因此而打了胜仗。当我们的战

士押着俘虏走到路上的时候,排长想到牺牲的两名战士,怒不可遏,提起他的

自动步枪,一梭子打死了 6名战俘。事件发生后,上级知道他打死俘虏,违犯

军纪,关他 10天禁闭,撤了排长职务,下班当战士。后来考虑他多次完成侦察

第144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16

任务好,有一定功劳,就安排他到我们五一五团三营九连九班当班长。我们也

觉得他是一名有胆有识的好干部。

打完第一仗后,敌机有时三五天来轰炸一次,有时一天来两三次。总之,

敌机是想方设法要炸毁大桥。敌机来的次数越多,我们的警惕性越高。白天,

敌机有时是低空飞行,想突袭目标,我们就用小炮一阵猛打,组成火网,敌机

难以得逞。如果敌机从高空来,我们就用高炮,反正就是不让敌机接近目标。

开始的时候,敌机来得比较频繁,我们的作战任务也很紧张。后来,我们的飞

机多了起来,晚上还不时地看到我们的空军与敌机在我们阵地的上空激战,看

到被击中的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斜着向地面冲下来。我们每打完一次仗,都

要把炮认真擦拭干净,然后给炮穿上炮衣。有的时候还要把炮伪装起来,不能

等敌机发现我们高炮阵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有一个连的 4门 85炮,

有一门被敌机炸坏了,短时间内修不好,敌机来犯时,火力就会受到影响。擦

炮是一项很辛苦的体力活,特别是夏天,天气又热,炮身刚发射炮弹后也是热

的,尽管汗流浃背,全身都湿透了,我们还是要坚持把炮擦完,做好下一次战

斗的准备。

1953年的春天,部队接到上级命令,为防止敌人夏季攻势,要我们各自准

备三个月的干粮,在驻地周围挖防空洞,防止敌人大规模的空袭。大家紧急行

动起来,有的准备干粮,有的去挖山洞,当然也有人坚守炮兵阵地,只要敌机

不轰炸,我们在那里搞的轰轰烈烈,各自按照分工,努力做好一切准备。偶尔

开会的时候,部队首长也会把前方作战胜利的捷报念给我们听。只要听到前线

部队消灭多少美国鬼子,缴获多少武器的消息,大家都很受鼓舞,更加坚定我

们战胜美帝国主义的信心。从五月份以后,敌机对我们所保卫的目标轰炸次数

明显增多,有时一天来几次,每次敌机数量都比以前多了,最多的一天有 100

多架次。

7月 20日,这一天战斗最为激烈,听说敌人出动近千架次飞机,对朝鲜的

很多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我们守卫的清川江大桥是敌人轰炸的重点目标。从上

午就不断地有飞机来空袭。中午时分,一部分敌人的飞机从高空袭来,首先吸

引我们高射炮的注意力,然后一些轰炸机低空飞行,企图偷袭大桥。我们几个

山头的所有炮兵一齐开炮。这时,飞机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高射炮的吼声,

公路、铁路上运输车辆的马达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似乎要把整个大地掀

翻似的。到处是火光在闪,腾起的烟雾和气浪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敌机也看

不清要轰炸的目标,我们眼睛也难以睁开,连长、排长的命令也听不太清楚了,

只听班长发布命令。突然一架敌机向我们的炮阵地冲来,基本上能看清敌机上

第145页

117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的五角星和飞行员的穿戴。眼看就要撞上我们炮阵地了,只好把炮压低一阵乱

打,敌机猛地又窜上高空,班长下命令“追着敌机屁股打。”大家赶紧按照班长

命令一阵猛打,因为目标后来有些模糊,也不知道究竟打中没有。夜幕降临时,

敌机飞走了,一天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大家都十分疲倦和饥饿,这时连长才下

命令,撤出战斗,准备开饭。炊事班长老王赶紧说:“同志们,快来吃饭了,我

知道你们饿了,我们炊事班多次组织人送饭,但因敌机轰炸,无法送到,现在

来迟了,对不起大家。”炊事班送来的有馒头、花卷、包子、西红柿鸡蛋汤。有

的吃得狼吞虎咽,有的勉强吃点包子,有的只喝点鸡蛋汤。吃完晚饭,各班进

行武器检查,清理弹壳,擦拭火炮操作归位,穿好炮衣,炮手报告,打出炮弹

135发。我们最后把炮全部用树枝伪装起来。班长对一天的战斗做了小结,肯

定我们今天打得好,发扬不怕苦和不怕死的精神,要继续发扬。不一会儿,山

上的指挥部来电嘉奖,我们团在今天的战斗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一共打落敌机 7架。

同样在 7月,敌机的轰炸没有达到目的,就采取更为毒辣阴险的做法。那

晚我们好像听到敌人的飞机声音,但没听到投弹。第二天一早,天亮后发现我

们炮阵地周边的山上、树上,到处一片白色,用手一触摸,都是白色的粉末。

后来报告上边,确定是敌人使用的细菌弹,妄图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我们丧失战

斗力。好在老天有眼,当晚下了一场大雨,没有使敌人的阴谋得逞。战士们听

后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愤怒地说道:“美国鬼子真坏,连老天都不容啊!”一计

不成,敌人又施诡计。也是一天晚上,敌人用无声飞机在我们阵地周围投下许

多“风雷弹”。这是战士们起的名字。我们班补进的两名新战士,他们每天要去

采树枝来做伪装。那天他们修松枝时,发觉地上有一个像大碗似的铁玩意,半

边张着口,里面油黑发光,觉得很新奇,结果就用刀去叼一下,一动就马上爆

炸,当场炸死一个,炸伤一个,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后来上级派人来,在阵

地周围发现数百枚这样的炸弹,打上标记,在有炸弹的侧边挖一个坑,人趴在

坑里,用一根长杆去引爆。这种炸弹连大风都能吹动爆炸,战士们就叫它做“风

雷弹”。

在朝鲜,我们作为炮兵,吃住都在山上。朝鲜的气候春夏和秋天都比较热。

夏天,我们操练、瞄准、擦炮以致打炮,真可谓水深火热。到了晚上,上半夜热,

坐着都冒汗,阵地离江边不远,但不敢擅自行动,基本上无法入睡。到下半夜

天气凉爽了,才能睡上两三个小时。到了冬天,漫山遍野白雪茫茫,最冷时

达到零下二十多度,我们好些是南方人,没有见过这么冷的天气。晚上站岗

放哨,冷的难受,在一个地方站上十多分钟,不注意脚底下就会被冻住,只

第146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18

有不停地走动,但不能发出声响。我们戴着护耳帽,将耳扇拉下来遮住耳朵,

否则耳朵会被冻掉。呼出的热气被冷风一吹,有时胡子和眉毛都会结上冰凌。

刷牙时动作慢一点,牙刷就会被水冻得刷不成牙。尽管如此,我们都没有人

叫苦,大家心里都清楚,和前线作战的步兵比较起来,我们这点苦就显得微

不足道了。

入朝参战将近一年,我们先后对敌作战 80多次,保障了清川江大桥的畅

通,前线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大桥运送到前方需要的地方。终于,以美

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认识到这场战争最终他们必将失败,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达成停战协定。我们入朝作战,开始半月不能写信回家。部队的通信信箱是:

四五二〇支队三分队九小队。在朝鲜,我接到母亲在我参军半年后请人写的一

封信,内容大致如下:云富吾儿,见信之音,儿去半年未见一信,不知是何原

因。“鸟有反哺之意,儿有念母之恩”,不见儿的音信,母时时挂念在心,收信

后望急回音……。我给母亲回了一封信,说道:母亲大人收信知情。儿是母的

心肝,母挂儿是人之常情,儿能理解母心。儿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远离母

亲。美国鬼子在朝鲜横行霸道,祸国殃民,国家遭难,人民遭殃之事一言难

尽。母亲是知理之人,能理解儿心,总有一天,把美国侵略者打出朝鲜,儿

自然回家孝敬母亲,望母亲保重身体,等儿回来好好孝敬。妻子的回信告诉

我,家里的老母亲身体很好,当地政府对军人家属非常关心和优待,由农会

组织人员帮军属代耕,不会误了种庄稼。我们在部队听到家乡的好消息,感

到莫大的安慰。妻子的第二封信向我提出了挑战,看谁首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时我们都很年轻,都积极地要求进步。我回信给妻子,表示应战。妻子在

1954年春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我也在妻子入党后不久,在部队加入了党组

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妻子后来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并出席

省的劳模大会。她的进步对我鼓励很大,我后来在部队因指导、帮助新兵成

绩显著,提为班长,还被评为积极分子,出席全国防空军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立三等功一次,获奖章一枚,喜报一张。部队把喜报寄到家乡,当地农会组

织敲锣打鼓地把喜报送到家里贴好,妻子和母亲都很高兴,我们就这样互相

鼓励,共同进步。

停战以后,我们仍继续留在朝鲜一段时间,每天坚持训练,直到 1954年春

天,部队接到命令,秘密地撤出朝鲜。我们连人带武器从阵地撤下来,要把炮

和弹药都要运去装火车。一路上还下起雨夹雪,天比较冷,半路上汽车抛锚了,

在雪地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我们几乎变成了雪人。直到另外找到零件把车修好

才继续上路。火车是闷罐车,不准讲话,就这样过安东大桥后,才开点门窗透

第147页

119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气。我们炮兵部队一直坐了好长时间火车,到达江西的上饶,驻防一个多月后,

部队又奉命调到天津,不久又开往北戴河,据说是保卫中央首长。最后,我被

调往北京故宫驻防,担任保卫北京、保卫中南海的任务。我也从入伍时的普通

新兵,成长为一名副排长。

1957年,我和我们一起参军的潘洪章、王永富、杨清发四人一同复员回到

家乡。当时乡里安排我到安顺农校学习三个月,回来在高级社搞分配。1958年

在永宁区办的鸡蛋坡煤厂当支书,煤厂停办以后,我又去办造纸厂。1960年停

办后到永宁区的农业检查组工作,1963年到安隆公社办公室搞材料,1965年正

式录用为国家干部。1966年 3月,我被调往关索区新场公社任书记,“文革”中

被批斗。1970年我到新铺公社当书记,1971年到康寨乡任书记,后来又到永宁

区供销社、永宁区学办担任支部书记,1983年调永宁区任宣传干事,1986年调

县老龄委办公室工作,1991年 7月退休。

参加革命工作四十余年,经历的事情可谓不少,但入伍后在朝鲜抗美援朝

的时间才短短的两年,但经历的日日夜夜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成为我一生中难

以忘却的记忆。

(丁云富初稿  黄盛忠整理)

第148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20

陈定邦:难忘的激情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做中国

好儿女……”每当这首志愿军战歌响起,白发苍苍的抗美援朝铁道兵陈定邦,

就会想起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当年在朝鲜战场为保卫铁路畅通所经历的激情

岁月,想起那些长眠在冰天雪地里的铁道兵战友,想起和自己并肩战斗的铁道

兵们。

“1951年 3月,我从家乡关岭花江镇文山乡报名参加志愿军,5月到达安东

(今丹东),要过鸭绿江时,才发现过鸭绿江远非想象那么简单,鸭绿江畔全在

敌人炮火之中,整个安东城硝烟弥漫,空气中飘散的全是浓浓的火药味,战士

们在志愿军战歌的鼓舞下,恨不得马上飞过鸭绿江投入战斗,就这样一路躲闪

着炮火,一路小跑,艰难的通过鸭绿江。”陈定邦说,过江途中,敌机时而在头

上盘旋,时而向我们俯冲,投掷下来的炸弹激起浪花百米高,战士们为了躲避

炸弹,一会儿卧倒,一会儿小跑,有时还要同向前进,只有千米长的大桥,整

个部队通过花了近一个小时。

“美军叫嚣,要炸断我们的运输线,冻死、饿死我们。为了早日到达目的

地,我们只能利用夜晚敌机停止轰炸的空隙,连夜急行军,整整走了一个晚上,

鞋子都走断了底,才到达朝鲜北道顺川郡浮白里。在那里,部队改为铁道兵团

八五〇二部队,我所在的连属于六支队四营十二连。主要任务是保护铁路桥梁

运输通畅。”陈定邦接着说,从鸭绿江大桥至开城的铁路这条运输线,美军数百

架飞机白天夜晚轮番轰炸,就想打断铁路运输,不让供给上前线。11月的一天,

美军飞机炸断了 316—319这节铁路线,这一年,朝鲜连遇数十年未有的洪水泛

滥,敌机轰炸和洪水灾害给线路造成严重的破坏,虽然只有 4公里的铁路,但

在洪水的泛滥下,已经看不见原有的路基。11月的朝鲜气温很低,很多地方已

经冰天雪地,战士们跳进水里,摸索用枕木堆垛做桥墩,再用钢轨做梁,半个

身子全浸在冰水里,冻得直打颤,仍然咬着牙关,按照施工要求架桥墩,铺铁

轨,四公里的铁路线,整整花了四天才完成。由于浸泡冰水时间长,战士们被

拉上岸后,裤子与大腿连在一起,整个下半身完全失去知觉。我的战友关岭籍

上关镇的李 xx,花江文山的江友强,两人双腿严重冻伤,后送国内治疗,再也

上不了朝鲜战场,只能靠轮椅走路了。说到这里,陈定邦的声音有些哽咽。

第149页

121

血火烽烟——部分老兵口述回忆、参战老兵名录

朝鲜战场是一场立体战争,不分前方,不分后方,让所有参战的志愿军战

士受到水与火的考验,教他们在战争中学会战争。1952年元月,陈定邦调到营

部担任警卫,负责保护工程师柳寿康。这个年轻的工程师才从铁道学院毕业,

就参加志愿军,因为有技术,战士们都很尊重他。陈定邦除了照顾柳工程师的

生活,还要随时注意敌机的空袭,在第一时间内保护柳工程师躲开飞机轰炸,

因为人机灵,他和柳工程师躲过好几次敌机丢下的炸弹,时间长了,两人的战

友感情加深了。柳工程师知道陈定邦上过私塾,就教他数学乘除法,数学圆周

率,后来又教勾股定理,还教他怎样识别敌机,测量弹坑。每次敌机丢下炸弹

飞走后柳工程师都带着他一起跳进弹坑,一边测量,一边记录,然后再计算方

量。抢修铁路就是同敌人争分夺秒,算好土方量,就是让战士们尽快备好料,

晚上用草袋背石头填坑,抬枕木铺架铁轨,为战斗节省时间。

陈定邦还讲述了他掩护战友的经历:1952年 7月,我从营部调到十连担任

守护清川江大桥。7月 12日夜,一架美军 B29轰炸机在清川江上空被我军高炮

击落,我们俘虏美军机组人员 9名。1953年元月 1日到 3号,敌机不间断的轰

炸清川江大桥,第一天出动飞机 86架次,被我军三七炮、高机枪步枪击落 32

架,俘虏跳伞驾驶员 6人。第二天,美军出动飞机 106架次,又被我军击落 56

架,第三天美军变本加厉派出飞机 124架次,整个清川江都被炸弹炸红了。一

位江西籍姓王的新战士,看见敌机丢了两颗炸弹,他拔腿就开跑,我一看不好,

赶紧向他扑去,用身子死死的盖住他。炸弹在我扑上去的那一刻炸响了,炸开

的泥土将我们完全埋住。我的耳朵嗡嗡直响,根本听不到战友的呼喊。战斗结

束后,我们才被战友们从泥土堆里刨出,除了一身泥,我们毫发无损。好险啊,

敌机丢下的两颗炸弹,离我们仅十多米远,炸开的土坑,足有两个囤箩大,战

友们都说我们命大,回忆当年的情形,陈定邦显得很兴奋。

在朝鲜的几年里,陈定邦学会了很多朝鲜话。采访中,他很高兴地教我们

说朝语“志愿军”,脱口说了一段顺口溜:中国沙拉米(人),来到朝鲜地,买个

沙瓜(苹果)吃,不得朝鲜币,阿巴结,阿妈妮来慰问,两国撒啦米是兄弟。陈

定邦说到这里,从兜里取出一个笔记本,这是用废旧朝鲜地图制作的笔记本,

只有巴掌大,虽然年代已久,封面上用毛笔写的“和平万岁”还是那么醒目,随

着他的手一篇一篇的翻开,我们仿佛跟随他走到朝鲜战场。经陈定邦老人同意,

我们摘录了他的四篇日记。

日记一则——我们幸福的誓言

1. 谁要是脚踏实地,谁就不会有摇摆的痛苦。

第150页

安顺抗美援朝实录

122

2. 老是想着自己越想越空虚,想着大伙儿,心里就踏实了。

3. 饱满的麦粒,自然落入深厚的土壤,空瘪的稻子,却喜欢漫天飞扬。

4. 我们比常青树更常青,我们不用年轮计算年龄。

5. 诗人像耕地的牛,要跨出一步,就得翻起一块土。

6. 生活就是付出,幸福就是付出的喜欢。和平幸福万岁,人类美好生活

万岁。

于朝鲜清川江畔 1953-10-25抄

日记二则

1953年 3月 5日这一天,美军用空降兵袭击清川江大桥,被我志愿军打死

33人,打伤 44人,活捉 51人,消灭美军空降兵 128人。这天我也负伤了。

日记三则——战斗机的种类与轻轰炸机

1. 轻轰炸机,野马式

F—s1型式

时速 720公里,耐航 8.05小时,机枪 6挺,火箭炮 6—10门,炸弹 500磅 4枚,

驾驶员 2人。

2. 战斗轻轰炸机,喷气式

F—80型式

时速 870公里,耐航 3.20小时,机枪 6挺,火箭炮 6—8门,炸弹 1000公斤,

(500公斤 2枚)工作人员 1人。

F—84型式

时速 960公里,耐航 1.30小时,机枪 6挺,火箭炮 8门,炸弹 1000公斤,(500

公斤 2枚)工作人员 1人。

这两种飞机名叫油挑子翅上有双油桶两个……

日记四则——母亲颂

月亮出来望见她喂奶,太阳出来望见她洗尿布。

只有星星能比她,熬来熬去不说累。

说到心肝宝贝,她的话像长流水。

儿还在她怀中睡,她早望见儿能跑能飞。

她像山来不自高,她像地来不自卑。

儿被伤害她心碎,她比雷霆威更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