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顧景舟大師手製六方雪華壺,以豆青泥調砂摶製,六方壺式,二灣流、
耳形方把俱作六方。鈕形與器身上下呼應,鈕柱、鈕座結構分明,蓋面至
壺頸上下鑲合五塊泥片,折肩中虛而略高起,器身至中腹一改方折而為弧
線,飽滿蓄勢,下接六方圈足。自蓋頂俯瞰,可見雪花狀六方形自內而外
層層擴展至壺肩,師法雪花由內而外之六面結晶,極具美感張力。壺底鈐
印篆刻名家來楚生所刻「景舟手製」四字陽篆方章,蓋內鈐任書博所刻「顧
景舟」三字陽篆小章。
曲盡厥妙 直取天工
此件〈六方雪華壺〉乃已故紫砂泰斗顧景舟宗師上世紀七零年代初創制,
以鑲身筒技法嵌合成六方之式。方器工藝通常比圓器繁複,因為彼此嵌合
的泥片可能在經火收縮之後牽拉失衡,導致全器變形癱頹。〈六方雪華壺〉
全器以二十三塊泥片鑲接而成,兼且處處方中寓圓,其塑形又比單純的方
器更加複雜許多(圖 1)。
華者,花也。六方雪華壺即以雪花形狀為師,故器呈六方。不論俯看、橫
觀都能見到方中寓圓的造形結構。如鴿頸造型的壺六方流兼帶二灣,嘴口
外方而內圓;耳形方把亦呈多稜,同樣方圓並俱;又如六方身筒側視每面
皆蓄勁飽張,筒腹鼓而充盈,壺肩折而彌堅;最可觀處則在壺頸到壺鈕一
段,短短幾釐米間便堆疊了五層泥片,而每片的厚度、泥片間增泥修出的
收縮弧度竟是各有所司,意態紛呈,直線與曲面兼容並蓄;蓋頂壺鈕形狀
即為壺身之微縮,六方壺鈕上侈下斂,鈕珠、鈕柱、鈕座依序而下,結構
嚴謹,層次分明。望之有如莊嚴的七層寶塔,再從蓋頂俯視,又可見到層
層疊疊的六方泥片,恰如雪花結晶從中宮逐漸往外蔓延推移,全器規整挺
刮,卻不似尋常方器峻削板硬。能圓融於法度之間,正可窺見顧老馭泥功
力之深。
冰雪精魄 馭泥成壺
都說「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雪花」。顧老此式六方雪花壺,還有件軼
事值得一提。上世紀九零年代,宜興陶瓷陳列館正準備展出顧老作品前夕,
竟橫遭鼠竊,十二套四十一件作品不翼而飛,顧老只能緊急組織弟子,根
智圓行方 雪中之華
- 顧景舟六方雪華壺賞析
文 / 黃健亮
據自己的原始尺寸複製這批作品,壺底則鈐「景舟監製」為識。當時顧老
指定方器好手顧紹培專責承製六方雪華壺,他在點撥弟子成品時,指出八
項要旨(圖 2),茲臚列於下:
1. 身筒大致可以,注意下腹的飽滿度
2. 肩虛滿略平,可挺起點
3. 大只層厚要七毫米
4. 雲肩線太闊了一點,可以收進一線
5. 蓋片的厚度略薄一點
6. 嘴需裝得暢一點,線形能更流暢
7. 鋬的開擋可收一點,側角交結清晰,過度有微妙的效果
8. 的子效果較入樣,蓋面的金錢頂當心不能厚
這則製壺筆記反映出一代宗師對於六方雪華壺式的工藝要旨與美學要求,
也引領著鑑賞者更深刻的領會雪華壺「方圓並俱」的精妙之處。比如下腹
為何要飽滿?壺肩為何宜挺不宜平?大只(即構成壺頸的泥片)、蓋片、
蓋面金錢頂的厚薄,雲肩線的闊度等,為何有所講究?因為雪華式雖為方
器,卻如掇球式有意營造上下套疊的效果,只不過套疊之形由橢圓改為六
方而已。身筒為一疊,壺頸雲肩線以上到蓋面為一疊,壺鈕又是一疊,而
顧老上述的造型要求都切中到三疊彼此間的造形比例。細觀顧老此壺原作,
便能發現上下三疊並無失之太陷或過於高挺之弊,故整體氣度端莊安穩,
復以此壺泥料為豆青泥調砂,而方器形制又與金屬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乍一過眼,便頗似「規仿尊壺摹古博」,有雍容肅穆的青銅遺韻。總之,
此件六方雪華壺不只是具體造形,連抽象設計上都有著方圓同寓的思維,
這是此壺能夠成為顧老重要作品的獨到之處。
六方雪華壺創制之時,顧老已年屆耳順,此壺除有顧老一貫的嚴正精當,
還自然透顯出圓融之意。與顧老「智欲其圓,行欲其方」之題字並比,則
可見得六方雪華壺的方圓同寓並不只單純是為了造型美感,背裡或許還暗
含著顧老的人格追求,因此矛盾二元,便由顧老的藝術才情、人格懷抱調
和統一了。靜觀顧老雪華壺,想見其為人,所謂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不
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