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紫砂专场

发布时间:2022-12-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浮生-紫砂专场

沙门茶宝—“寒灰老人茶宝”四方扁壶考略一、佛门茶事紫砂,是茶文化的衍生,因茶而生,由茶乃盛。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便有禅茶一味直说,紫砂壶自然而然也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紫砂壶的诞生之日起,其艺术内涵、生活哲学就与佛教思想融合在一起,丝丝入扣。从创始的始陶异僧的创始传说,到金沙寺僧和供春的传奇,紫砂文化的初创就与佛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仅如此,佛家子弟更是紫砂壶的忠实爱好者,如《阳羡砂壶图考》之《雅流》篇中,记录一位爱壶方外之人——释如曜。文中写道:“释如曜,字昱光,定海人。万历四十年住持普陀落伽山白华庵。……其徒性珠,字朗彻。弱龄入山,大朴不琢,……昱光、朗彻师徒,蓄金石、书画、文玩、茶具皆富。”释如曜师徒不但爱壶、藏壶,还定制紫砂壶壶。书中记述到一柄卧轮紫砂壶大壶。“盖内铭‘白华庵’阳文小篆方印,底刻楷书铭四行,铭曰:‘清人树、涤心泉、茶三昧、赵州禅。佛生日、丙申年、释如曜铭、赠天然’。”当然不仅如此,以佛门为题材创作的紫砂茗壶也是不胜枚举,如僧帽、百纳等等。可以说佛门与茶是最初文化的根源,修行者在品茶中感悟人生哲学,茶就成为必不可少之物,而紫砂作为茶具之首,加... [收起]
[展开]
浮生-紫砂专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综合性拍卖公司,成立于1995年,具备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中贸圣佳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层,并在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及北美多地区设有办事处。
文本内容
第101页

2259

80 年代·80 年代雪印青饼

数量:2 片

1980s·XUEYIN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130,000-150,000

说明:【 纯干雪印·市场难求 】

此雪印青饼采用 7532 配方,即以三﹑四级茶菁原料为主,一至三级铺面,为勐海茶厂条索最

细嫩的茶品。饼面多白芽,故得雅号“雪印”。幼叶经蒸压后胶质较重,故饼沈坚挺硬实,转化

较为缓慢,陈化后茶气刚强层次饱满,深受市场青睐。雪印青饼产量不多,此拍品为纯干仓存

储,更是一饼难求。

第102页

2260

80 年代·80 年代天字熟饼 8592

数量:4 片

1980s·8592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65,000-80,000

说明:同时期 80 年代的 8592 熟饼有两个版本,最早是由香港南天公司订制的,盖有紫印天字,

名为紫天熟饼;后有香港林奇苑订制印有红字的红天熟饼,此拍品变为后者的红天。特殊的版面

以及高品质的质量让它渐名闻遐迩。

第103页

2261

80 年代·80 年代 8582 商检

数量:1 桶

1980s·8582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1,000,000-1,200,000

说明:本拍品为八十年代的商检版薄纸 8582 青饼,最初是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向进出

口公司订制茶品向勐海茶厂订制;此茶干仓仓储,包装偏完整,堪称中期茶中的精品。

此茶采用五至八级粗壮新老茶菁拼配紧压,当中三、四级为面;五至八级为里茶尤以七、

八级为主,是陈茶史上知名度最广的茶品之一。

第104页

2262

1984 年·84 年雪印青饼(A)

数量:1 桶

1984·XUEYIN PU'ER TEA CAKE CIRCA(A)

RMB: 1,200,000-1,500,000

说明:俗称“雪印青饼”指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一批 7532 青饼,因饼面细芽多且白如冬雪,

故市场上称之为“雪印”,是承袭了七子黄印的七子饼茶,以三至六级茶菁原料混拼,面、裡茶

一致,是勐海茶厂青饼中最为细嫩的茶品,产量不多。因配菁细嫩芽头多,香气口感表现细致

幽雅,带有麦芽般香甜之味,堪称经典之作,颇具收藏价值。

第105页

2263

1980 年·80 年厚纸 7542

数量:3 片

1980·7542 PU'ER TEA CAKE IN THICK

WRAPPING CIRCA

RMB: 110,000-120,000

说明:这饼茶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厚纸 7542 青饼,饼型较

紧致,可见茶芽撒面,香气纯正持久,回甘生津,汤色黄亮,叶

底匀齐,自饮待客皆不失为佳品。

2264

1989 年·89 第一批八八青饼

数量:1 筒

1989·THE FIRST BATCH OF 88 PU'ER

TEA CAKE

RMB: 440,000-480,000

说明:陈期正盛及茶青干净优质的 88 青,来源于猛海纯

正野放大叶种,以经典生茶 7542 配方制作,饼形偏大,

以干仓储存,竹箬完整。经三十余年的陈化,拥有优质茶

底的八八青茶质愈见成熟。其茶气足,茶汤质感强劲厚重,

野香诱人,生津回甘快,茶韵变化无穷,具有普洱茶的天

然真味,即使多次冲泡,仍不减其明快悠扬的口感,深受

藏家追捧,是云南七子饼茶的一款超级经典标杆茶,品饮

和收藏升值潜力与日俱增。

第106页

2265

明末·陈用卿·陈用卿身筒(四香亭)

篆刻:四香亭 用卿

Late Ming Dynasty

Chen Yongqing

RMB: 250,000-350,000

说明:以紫砂抟制茶具,自明代兴起,至嘉靖、万历年间,逐渐从日用粗制陶器中独立出来,在工艺上讲究规整精巧,壶身体型也从大壶

逐渐向小壶转变。传时大彬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继儒、王时敏等品茶试茶之论,改小壶。陈用卿为与时大彬同时期的又

一制壶名家,其身处于这个过渡时期,所做之器也主要以大壶为主,而其鲜有的品茗小器也仍旧保持了大壶的风格与制式。此件陈用卿壶

身便可见其制壶之功力,虽然壶体为其不常见的小壶,却依然小中见大,壶体结构上沿用了其擅长的短颈,三弯流尤显精气神,圈把亦是

把握的十分到位。选用的泥料更是极为精妙,色泽古雅,砂砾明显,层次感极为丰富。壶底刻有“四香亭 用卿”,虽为缺盖,但其制作工

艺之精研、气韵之高远可谓同时期所罕有。

河北正定清順治七年梁維本墓

出土的〈陳用卿製款圓壺〉

第107页

      

第108页

2266

清康熙·十六竹

容量:280cc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 BAMBOO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200,000-300,000

【展览传承】成阳基金会旧藏

      2008 年南京博物院展览原件

说明:文人爱竹、爱壶,清雅竹风也得到了制壶艺人的认同,以竹入壶,亦是紫砂艺人追求清高脱俗的艺术实践。清香之竹,与茶

香相合,以竹为题创意设计成紫砂壶,也是紫砂艺苑诸多的经典佳作。壶体十六节竹筒的镶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参差错落的十六

根竹筒,于自然竹林中源生创意,展现大自然中竹子排列的天然生动之美。三弯壶流由四节竹筒制成,流根粗壶嘴小,出水集束贲

发有力道。壶鋬方直,富有变化的壶之各部件,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和谐之美。整壶泥色纯净统一,红中透紫,表达了包浆深厚的古

竹之风貌,彰显了紫砂壶材质之美。

【出版著录】

《紫玉暗香》P197,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年

第111页

沙门茶宝—“寒灰老人茶宝”四方扁壶考略

一、佛门茶事

紫砂,是茶文化的衍生,因茶而生,由茶乃盛。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便有禅茶一味直说,紫砂壶自然而然也

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紫砂壶的诞生之日起,其艺术内涵、生活哲学就与佛教思想融

合在一起,丝丝入扣。从创始的始陶异僧的创始传说,到金沙寺僧和供春的传奇,紫砂文化的初创就与佛家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不仅如此,佛家子弟更是紫砂壶的忠实爱好者,如《阳羡砂壶图考》之《雅流》篇中,记录一位爱壶方

外之人——释如曜。文中写道:“释如曜,字昱光,定海人。万历四十年住持普陀落伽山白华庵。……其徒性珠,

字朗彻。弱龄入山,大朴不琢,……昱光、朗彻师徒,蓄金石、书画、文玩、茶具皆富。”释如曜师徒不但爱壶、

藏壶,还定制紫砂壶壶。书中记述到一柄卧轮紫砂壶大壶。“盖内铭‘白华庵’阳文小篆方印,底刻楷书铭四行,

铭曰:‘清人树、涤心泉、茶三昧、赵州禅。佛生日、丙申年、释如曜铭、赠天然’。”当然不仅如此,以佛门

为题材创作的紫砂茗壶也是不胜枚举,如僧帽、百纳等等。

可以说佛门与茶是最初文化的根源,修行者在品茶中感悟人生哲学,茶就成为必不可少之物,而紫砂作为茶

具之首,加上独特的文化的承载,与至朴的形态,从形与意上,都得到了僧人居士的认可,成就了紫砂与佛

门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寒灰老人

本件拍品也是明代晚期佛家人士的一件定制作品,他就是寒灰老人。慧喜(1563-1639),字心悦,号寒灰,

满城(今属河北省)刘氏子。少时从普济和尚出家,十六岁至盘山习禅,后相继师从于慈云、松谷、净渊等

大德。又至少林寺,得正道禅师教诲,于言下悟入,纳为法嗣,为曹洞宗第二十七世,掌少林寺法席,崇祯

六年(1633 年),主法于开封相国寺。崇祯十二年(1639 年)冬,辞归少林,寂于寺内,法嗣有海宽等。

门人为其立有《少林二十七代钦依传法住持寒灰喜公禅师碑记》。

《少林寺志·艺林·僧碑》([ 清 ] 叶封、焦钦宠原辑 施奕、焦如蘅补辑 ) 中载有焦源溥(万历四十一年(1613)

进士,明朝末期政治人物)所撰的《喜公碑铭》,其文中有:师名慧喜,字心悦,号寒灰,世籍满城,刘氏子。

淳诚企道,幼安禅,谒无言道公为弟子。蓄养深腆,缁素繫心。道公示寂,遵故事牒,授为少林住持禅师。

历代住持纪实镌珉鑿石竖碣,裁音播传 .....。

《五灯会元续略》([ 明 ] 净柱辑)亦有载:嵩山少室心悦慧喜禅师。保定满城刘氏子。始落发于普济。偶

阅传灯录,至僧问玄沙:如何是无缝塔?沙曰:者一缝大小。廓然省悟。遂谒无言禅师。久而彻证。言付以

偈曰:密法无法付,当传何以传;无传无付处,明暗妙同参。寻匿燕墅。会言示灭。登封令金台刘君请主少室。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和紫砂的代代传承如出一辙,慧喜禅师亦是佛门正统的传承者,其为第六十四(六十九)世、禅宗三七代、

曹洞宗二七代、少林寺曹洞宗第十三代、永化堂第二代。

有着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在中国佛学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禅洞宗由良价禅师

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的洞山创宗,其弟子曹山本寂在宜黄吉水(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原来叫吉水))

的曹山寺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后道场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的真如禅寺。

禅的特色在于“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洞宗也不例外,但由于有以上哲学理论为基础,

其禅法也显得很独特,曹洞宗风在以坐禅向上一路,以探究学者心地为接机之法,即所谓“曹洞用敲唱”,师

家应学人之敲而唱之,其间不容毫发。自称其法门不论禅定精进,仅须了达佛之知见即是‘即心即佛’;心佛众生,

菩提烦恼,名异体一。

纵观曹洞宗之发展,其中充满了曲折离奇,有辉煌也有孤独,其佛学在坚持禅宗的见性成佛基础上,又坚持

实修的默照禅,在中国佛学史独树一帜,对于促进中国禅学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后代禅宗的发展

模式在许多方面与曹洞宗是分不开的,并且禅宗所遗留的圣迹中有许多是曹洞宗所留下的,曹洞宗在中国禅

学发展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明代文坛有着极高地位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与慧喜禅师的交往中,对于曹洞宗的禅宗思想交流颇多,

对于其《六祖坛经节录》一书的编录起到了非常大对推动。

明末余杭高士严调御在《袁中郎坛经节录 > 序》文中说道:...... 从吴中得读中郎所摄宗镜,则甚快已,又从

寒灰老和尚得读中郎所莭《坛经》,则又大快。盖老和尚之于中郎,如元禅师之于坡老,皆以心宗相游戏。

每见余赞欢中郎,必曰:子见其书,未见其人,其人摩天俊鹘也,其所搏击,直断物命根,区区印板上物,

何足竟中郎哉。一日,手一编摩娑竹窻间,则中郎《坛经节录》也。余戏曰:师亦爱印板上中郎耶?师大笑

回曰:此余曩所抄著囊中者,偶法侣馮去佞见而悦之,遂至流布 ......。

从以上的序文可知,严调御是从寒灰老和尚那里读到《坛经节录》的;而寒灰老和尚与袁宏道则是非常好的

朋友,就好比宋代之时的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的关系一样,两“皆以心宗相游戏”;袁宏道的《坛经节录》

成书之后,寒灰老和尚当时手抄了一份,后又有道友冯去佞见而欢喜,进而刻板印刷流行,严调御为之而作《袁

中郎坛经节录序》。正是由于袁宏道有心及用心的编录,《六祖坛经节录》一书得到了当时的禅门高僧慧喜

禅师等人的高度认可及推广,加上严调御等诸人的努力,此书终于流布天下并流传至今。

从袁宏道尚存的作品中亦可管窥其与慧喜禅师的交往。他在《潇碧堂集》卷十三《游德山记》记有“甲辰(万

历三十二年(1604))夏月 , 余与衲子寒灰、冷云、雪照、及居士张明教、小僧习之、弟小修 , 习静荷叶山中。”

袁宏道在《游少林寺记》一文中也曾提及慧喜禅师的师父正道禅师。

第115页

三、沙门茶宝

明代中晚期作为紫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涌现了一批紫砂巨匠,当然也由于历史或者其他诸多原因,

他们的有些作品往往未留下自己的名款,这也是在明代的紫砂遗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惊为天人的无款佳作。此

作寒灰老人茶宝四方扁壶更是明代遗作中的翘楚佳作。

纵观整个紫砂史,明代紫砂一直给人以浑朴大气之印象,偶见研秀精雅之作。而细观紫砂方器的发展,历经

时大彬、李仲芳、邵文金等名家的演绎,方器工艺已经日趋成熟,所见明代方器气韵极佳,后世之方器发展,

虽工艺日渐精致,然气韵格调却总略输明人风骨。而此作观之,无论是工艺细致,亦或是气韵格调,均是翘

楚之作,是明代所见方器中罕见的佳作。

此壶形制上与四方虚扁相似,以紫泥所制,胎质细腻,色泽古雅。壶身鼓腹,上下收敛,处处细捶精工,壶

纽浑方,四面昂藏。壶嘴壶把,前缩而后垂延,具迈奔之姿,动静可观。整器简洁大方,工艺尤为精湛,壶

底刻有“寒灰老人茶宝”。

当然寒灰为世人所熟知还是寒灰抄经的典故:一日寒灰在天皇寺抄写《金刚经》,用的笔墨都极为讲究,抄

写到第十六分时,天色渐暗,但寒灰和尚精力集中,忘记了点灯。他用楷书极为工整地抄写经书,直到半夜

抄完,突然想起禅房内没有点起灯烛,这时才感觉眼前一片黑暗。于是赶忙叫人点来灯烛,只见抄写完毕的

经文,字迹工整,与平时并无二致。有人说寒灰抄经是心诚则灵,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年复一年的肌肉记忆,

就像一代代紫砂人,勤勉而专注,为我们呈现了一件件在紫砂历史里永远熠熠生辉的千古佳作。

第116页

第117页

2267

明末·寒灰老人款四方虚扁壶

篆刻:寒灰老人茶宝

尺寸:L:13 H:5.5

容量:130cc

Late Ming Dynasty

A SQURE HANHUI LAOREN MARK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5,200,000-6,000,000

【展览传承】日本春园茶寮旧藏

说明:紫砂,是茶文化的衍生,因茶而生,由茶乃盛。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便有禅茶一味直说,紫砂壶自然而然也与佛教文

化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紫砂壶的诞生之日起,其艺术内涵、生活哲学就与佛教思想融合在一起,丝丝入扣。从

创始的始陶异僧的创始传说,到金沙寺僧和供春的传奇,紫砂文化的初创就与佛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仅如此,佛

家子弟更是紫砂壶的忠实爱好者,如《阳羡砂壶图考》之《雅流》篇中,记录一位爱壶方外之人——释如曜。文中写道:“释

如曜,字昱光,定海人。万历四十年住持普陀落伽山白华庵。……其徒性珠,字朗彻。弱龄入山,大朴不琢,……昱光、朗

彻师徒,蓄金石、书画、文玩、茶具皆富。”释如曜师徒不但爱壶、藏壶,还定制紫砂壶壶。书中记述到一柄卧轮紫砂壶大壶。

“盖内铭‘白华庵’阳文小篆方印,底刻楷书铭四行,铭曰:‘清人树、涤心泉、茶三昧、赵州禅。佛生日、丙申年、释如曜铭、

赠天然’。”

本件拍品也是明代晚期佛家人士的一件定制作品。此壶形制上与四方虚扁相似,以紫泥所制,胎质细腻,色泽古雅。壶身鼓

腹,上下收敛,处处细捶精工,壶纽浑方,四面昂藏。壶嘴壶把,前缩而后垂延,具迈奔之姿,动静可观。整器简洁大方,

工艺尤为精湛,壶底刻有“寒灰老人茶宝”。

慧喜(1563-1639) 字心悦,号寒灰,满城(今属河北省)刘氏子。少时从普济和尚出家,十六岁至盘山习禅,后相继

师从于慈云、松谷、净渊等大德。又至少林寺,得正道禅师教诲,于言下悟入,纳为法嗣,为曹洞宗第二十七世,掌少林寺

法席,崇祯六年(1633 年),主法于开封相国寺。崇祯十二年(1639 年)冬,辞归少林,寂于寺内,法嗣有海宽等。门

人为其立有《少林二十七代钦依传法住持寒灰喜公禅师碑记》。关于慧喜禅师,更是有着“寒灰抄经”的典故。

第118页

第119页

2268

清早期·子俊·子俊款方壶

篆刻:丁丑仲冬日 子俊

容量:190cc

Early Qing Dynasty

A ZIJUN MARK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50,000-100,000

说明:壶体色泽娇艳,作四方坦然造型,虽为缺盖,却让人联想其全貌。壶身方中寓圆,四面圆平向外鼓出,

在柔和的弧线中隐含着棱角的曲张,呈现出一种中和之美。四方弯流和壶把透露出蓄势待发的张力,整器造

型严谨工整,又添小巧精致之韵味,古朴中带有灵动,简洁典雅,素净大方。壶底刻有“子俊”二字,款识俊雅。

子俊 所见作品落此名款者皆工艺精良,按此推测应为康熙时期制壶名家。

第120页

2269

清雍正·紫砂心经钵

钤印:心经

尺寸:L:15.5cm H:9.2cm

Yongzhe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 REDWARE BOWL SIGNED HEART SUTRA

RMB: 90,000-100,000

说明:整体呈扁圆球形,鼓腹,圜底。泥料温润如玉,呈暗紫色,朴拙古雅,整器气度稳然。器身通体阴刻行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字体遒劲,

笔触流畅。雍正帝崇佛,一生修行体悟,编著佛教典籍,兴建佛教寺庙。并在文化艺术方面造诣精深,尤对素雅温润的紫砂格外倾心。据《雍正

十一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正月二十一日,司库长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奉旨,着照宜兴钵样式另寻宜兴钵一件,交与烧造瓷器处仿样,将钧窑,

官窑,祭青,祭红钵各烧造些送来,其钧窑的要紧。钦此”。据此可知,此类紫砂钵在雍正朝亦是御窑各类颜色釉钵的祖本,其形制甚为雍正帝所欣赏。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密多紫砂心经钵】带有“拈花寺”刻款,为清宫旧藏,拈花寺是在雍正十二年重修,这般心经佛钵大

多为同期御作的宫廷定制紫砂。而通过此器,又能印证此物与景德镇御窑的相互关系。

【参阅】

《紫砂器》P178,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年

《宜兴陶器图谱》,P99,南天书局有限公司出版,1982 年

第121页

2270

清康熙·段泥洒红浆香妃竹节壶

容量:500cc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 BAMBOO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260,000-300,000

说明:此壶以束竹一捆为壶体,壶流三弯,壶把若耳,盖为嵌入式,盖纽、壶流、壶把都是仿湘妃竹子造型。整壶呈现出竹

文化之意韵,令人读壶思竹,品茶品壶亦品竹。壶体采用洒红浆为装饰,晕化的红泥色彩,宛若斑斑珠泪,表达了斑竹之仿

生特色。整壶古朴雅致,静穆稳健,禅意浓浓,为文人雅士收藏佳品。

【出版著录】

《闲砂辑略》P71--P72,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4 年

第122页

第123页

2271

清·大彬·平盖钵盂壶

钤印:大彬

容量:300cc

Qing Dynasty

Dabin

A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300,000-400,000

说明:壶身呈钵盂式,紫泥为胎,色如深栗。此壶平盖短颈,器式度典雅,观来甚有习习古风,

直流昂扬,圈把长虹括起,气韵壮硕轩昂,仅以流畅的线条变化展现器式的优美,以达“不务妍

媚而朴雅坚粟”之境。窑火烧结坚实,器表温和润泽,映衬出紫泥少有的肌理、质感之美。壶底

刻款“大彬”。

第124页

第125页

2273

清晚期·玉成窑·东石秦权壶

钤印:底款:石林何氏 把款:心舟

篆刻:秦权 东石仿鸣远制 复堂李鱓

容量:650cc

Late Qing Dynasty

Yu-Chengyao

A QINQUAN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200,000-250,000

说明:此壶创意源于量具“秤砣”。其形似砣,因秦代始皇统一度量衡时所用之权为形,而名之曰“秦权壶”。此壶形似柱,上部以圆形收于纽底。

桥形纽顺着钟形盖面微微拱起,便于提拿。壶盖半圆,以截盖式与壶口相密合。壶鋬环耳形,造型稍长,便于手握。壶流一弯,独孔短流

向上微曲,出水爽净有力。壶身将紫砂的光素造型之美与文墨之美相结合,是文人壶之佳品。于书房清供,雅士赏用,怡然自适。壶体颜

色赭红,胎质温润,型制朴素敦厚,线条简约流畅,工艺制作精细,设计装饰得体,古朴稳重。壶体以篆书陶刻装饰,章法得体,布局疏

密有度。壶身一面阴刻竹叶图,构图精妙。另一面则刻有“秦权 东石仿鸣远制 复堂李鱓”。陶刻技艺精湛,刀法颇具金石雅趣。壶把钤“心

舟”印款,壶底钤印:“石林何氏”。

何心舟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制壶名家。心舟,字石林,号曼陀华馆,浙江绍兴人。工书法、篆刻,所制茗壶工艺精当,形制简巧,取法自

然,善用黄泥制器。何氏与海上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曾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据记载

及传世品所见,浙宁玉成窑出品多有文人雅趣,令人百读不厌。

王东石 别号“苦窳生”,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的制壶名手,所作之壶造型别开蹊径,独具一格,常为文人雅士制壶及文房具。曾与何心舟相

善,一起到浙江宁波创建玉成窑。王东石制壶甚得古法,造工细致,技艺超群,铭刻亦佳,随时风所兴。喜用本山绿泥制壶,烧成白中泛

黄,脂如玉色,宛若珠绯。王东石善于广交书画界同仁,有胡公寿、任伯年、梅调鼎等名士。

【参阅】

《宜陶之旅》,P202,李祐任陶艺公司出版,1995 年

《宜兴茶壶精品录》P43,国立历史博物馆,1989 年

第126页

第127页

2274

70 年代·70 年代黄印同期美术字内飞 7542

数量:1 桶

1970s·7542 ARTISTIC CALLIGRAPHY PU'ER TEA CAKE CIRCA

RMB:1,200,000-1,500,000

第128页

2275

1970 年·70 年代七子饼

数量:6 片

1970·QIZI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500,000-600,000

第129页

2276

50 年代·50 年代大字绿印

数量:1 片

1950s·LVYIN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450,000-480,000

说明:与红印蓝印等同列印级茶之列的大字绿印青饼,系出名门,陈期达七十多年,仓储品相较

完整。大字绿印青饼是勐海茶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延续无纸绿印的茶品,采用了蓝印青饼

的包纸,惟没有印上“甲、乙级”字样及没有蓝色手工盖印。在这段时期,大字绿印圆茶是勐海茶

厂普洱茶生产的重点茶品之一;其所用茶菁来源范围广,使其品质多样化,分别有兰香、樟香、

清香等,变化丰富。

第130页

2277

50 年代·50 年代大红印

数量:1 片

1950s·HONGYIN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700,000-800,000

说明: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始制于 1940 年范和钓创办的佛海茶厂。茶饮的外纸正面印着

“八中茶”的标志。红印普洱圆茶除了其身世价值外,质量亦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此茶使用

古老制作工艺,旧式压模制造,具有茶菁肥硕,条索饱满,颜色栗红,茶汤透亮及叶底柔软新鲜等

质量,且具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红印青饼,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批普洱茶品,象征着红色江山生

生不息,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

第131页

2278

50 年代·50 年代黄印同期(热蒸发酵)

数量:6 片

1950s·HUANGYIN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200,000-250,000

说明:五十年代大黄印是勐海茶厂 50 年代末所产,其外包纸标记八个红色中字组成的圆圈中“茶”字为黄色,而

内飞记为绿色“茶”字。茶饼条索肥硕、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厚酽,药香味十足,饮后舌底鸣泉。

第132页

2279

民国·同昌号

数量:1 桶

The Republic of China·TONGCHANGHAO PU'ER

TEA CAKE CIRCA

RMB: 1,800,000-2,000,000

第133页

2280

清道光·朱石楳·供碗一件

尺寸:L:21.6cm H:9cm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Zhu Shimei·A FINE REDWARE BOWL

RMB: 60,000-80,000

说明:此贡碗以为胎,内施绿釉,全器制作精美,大方典雅。高足碗,又称靶碗,有中空足封闭底印和不封底两种。弧壁,瘦底,下承

以喇叭状中空高足。盘壁一周刻有篆书和楷书,刀法细腻,洒脱利落,款落“石梅”。高足碗是明代瓷器在西藏地区最为常见的器物造型。

其一般使用于宗教仪礼当中,成为像神供奉的圣物,通常用于盛装鲜奶、酥油、青稞酒、清水等供品。

朱坚 清代嘉庆、道光间(1796-185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石梅,一作石楳,又作石眉、石某。工鉴赏,多巧思。与沈存周

齐名,以精锡制成茗壶,沙胎锡壶是其创制。著有《壶史》,嘉、道(1796-1850)以来名士题咏殆遍。能画,善墨梅,亦具苍古之致,

兼长人物花卉。篆、隶、行、楷,均劲逸有风致。尤精铁笔,竹、石、铜、锡靡不工,卒年七十余。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2281

清道光·杨彭年·山水诗文石瓢

钤印:把款:彭年 底:小安乐窝主人

篆刻 : 石可袖 意可漱 云身满瓢

    饮者寿 作为秀 生三兄 大人玩 彭年

容量:310cc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Yang Pengnian·A REDWARE POEMS TEAPOT AND COVER

RMB: 300,000-400,000

说明:紫砂进入嘉道年间,由于一批文人的参与其中,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石梅、乔重禧、郭频伽等金

石书画家在紫砂壶上的书画创作,诗文铭刻,给本来日常的茶具注入了文思雅韵,并影响了晚清的紫砂铭刻风气,兴起了

“文人壶”的风潮。嘉道文人壶中的制作者,杨彭年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与其合作的文人颇多,乃至中年以后的杨彭年书

写刻绘均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此件石瓢便是杨彭年文人壶的又一件佳作。

此壶为石瓢形制,形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壶流、壶口、

壶把三点形成水平直线,观赏端庄敦穆。壶身铭“石可袖 意可漱 云身满瓢饮者寿 作为秀生三兄大人玩 彭年”,另一面则

刻绘一幅水墨山水。壶底钤有“小安乐窝主人”印,把下钤“彭年”小章。

杨彭年 字二泉,清乾隆、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大师。杨彭年弟杨宝年、妹杨凤年,都是当时的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

名闻一时他善于配泥,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第137页

2282

清道光·万泉·莲子壶

钤印:万泉(盖)

容量:660cc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Wanquan·A LOTUS NUT SHAPED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260,000-300,000

说明:古莲子壶式是紫砂器型中的经典造型,壶为圆口,壶盖顶出扁圆钮,短颈鼓腹,内起卧足。肩上出一古峭短流,壶把

作如意形,尾端环卷贴于下腹,俏丽可爱。壶身外壁光素无纹,作红褐色,色泽光亮饱满,尤显砂质细腻。整器简洁古朴,

于端正中透出灵动,颇合清代紫砂自然天成之真趣,令人爱不释手。

蒋万泉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方壶尤佳,壶流难以仿效。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

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第138页

第139页

2283

近代·黄玉麟·供春壶

钤印:盖款:玉麟

容量:700cc

Modern Period

Huang Yulin·A REDWARE GONGCHUN TEAPOT AND COVER

RMB: 250,000-350,000

说明:黄玉麟所制供春,被紫砂爱好者视若拱璧,是为紫砂壶中之上品。观此壶,段泥为胎,形似树瘿,取瓜蒂为盖,做茎瓣于盖身,壶

身通体细纹缭绕,并随形轻微凹凸,好似天成,看似无章,却寄独具之匠心于其中,拙中见精,巧夺天工。整器饱满丰腴,大气沉稳,持

握手感极佳。此壶盖内钤“玉麟”二字方印。

黄玉麟(1842-1914) 原籍丹阳,宜兴蜀山人。年十三从乡里邵湘甫学陶艺。其制壶技艺较为全面,方器圆器皆擅长,以供春、鱼化

龙等壶式为代表,从其传世作品看,黄玉麟选泥考究,调配精湛,所制壶流最能显出其个人风 格。吴大澂及顾潞先后延聘其制作茗壶若干。

吴大澂富收藏,玉麟从而得观商周彝鼎及古器物,艺事大进,声名益高,深得吴大澂重视,吴大澂手镌印章赠之。晚年,每制一壶必精心

构思,积日月而成。

【参阅】

《紫砂器》P11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年

《茶的文化》,P93,国立历史博物馆,1997 年

《宜兴紫砂珍赏》,P139,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1 年

《中国紫砂茗壶珍赏》,P15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

第140页

第141页

2284

民国·裴石民·悟奇壶

钤印:悟奇所作(底)

容量:200cc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i Shimin·A REDWARE TEAPOT AND COVER

RMB: 30,000-40,000

说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魔术师与老艺人莫悟奇的合作,成为沪上佳话。他们合作的作品更是天马行空,

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成型工艺,都有着诸多的变幻。此壶便是莫悟奇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此壶采用盘筑法

成型,壶身呈瓮形,造型如蚕蛹;短直流、横把;压盖式、桥梁钮。因此款壶为手塑成型,故用泥稍多,壶偏重。

整器造型别致,极具视觉冲击力。壶底留款“悟奇所作”。

莫悟奇(1887-1959)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南派魔术创始人,酷爱紫砂艺术,约在 1924 年时,聘请紫砂名师

裴石民为其制陶。两人因志同道合称为挚友,常在一起研讨、制作各种紫砂珍品。裴石民老艺人在其逝世后,创

制形似“蚕蛹”,底款为“悟奇所作”的系列壶式来纪念莫悟奇先生。

【参阅】

《紫砂名品》P162—P163,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2011 年紫砂器

《紫砂器》P232, 故宫博物院出版,1995 年

第142页

第143页

文 / 黄健亮

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期成为茶事要角之后,历经三百余年发展,至廿世纪初频遭战乱摧残,尤其太平天国

与日本侵华两次动乱,更严重破坏宜兴陶业,一度几近人亡艺绝。宜兴紫砂历经社会动荡和经济不振后,

终于在政府支持下,于 1954 年建立生产组织“紫砂生产工厂“(亦即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拨款改造设

备,邀请当时流散在外的紫砂艺人归队,招收培训艺徒,将这项珍贵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其中又以任淦

庭(1889-1968)、裴石民(1892-1977)、吴云根(1892-1969)、王寅春(1897-1977)、朱可心

(1904-1986)、顾景舟(1915-1996)、蒋蓉(1919-2008)等七位艺人最为关键。无疑地,紫砂能有

今日的辉煌,实赖这七大艺人振衰起敝,在新中国成立后倾力作育后进与持续创新,而朱可心尤其是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

朱可心本名朱凯长,十四岁拜宜兴制壶好手汪生义(? - ?)为师习艺,敏而好学,善于师古而不拘格套,

锐意求新而不失之刻意造作,故作品古朴、清雅兼具,花货尤其生动脱俗,恍若以泥巴写生。1931 年朱可

心受聘于“江苏省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担任老师,在职期间首次突破紫砂传统一师一徒的封闭性传艺,

改为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这种传艺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宜兴紫砂工艺厂,年轻陶人不再

囿于门户之见,而能大大开拓其技术、艺术视野,由此培养出如汪寅仙(1943-2018)、徐汉棠(1932-)、

徐秀棠(1937-)等第二代紫砂名家好手。

正因怀有这等开阔胸襟,朱可心与他同代的艺人才能走出“熔古出新”的艺术创作道路。所谓“熔古”,即是指

七大艺人在其习艺过程中,不少皆曾借仿古提升其工艺、审美与眼界。朱可心其中一件最著名的事迹,便是

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上级指派仿制南京博物院珍藏的〈圣思陶杯〉。据朱可心高徒汪寅仙追述,当时为了保

护原件,朱可心的仿制工作并不适合在大工厂里进行,只得在家里仿制,但当时家庭条件差,没有取暖设备,

朱可心只能穿棉袄,外面披一件旧棉大衣,用一条长围巾双层搭在颈肩上,起早带晚忘我地工作。到深夜又

冷又疲劳时,便用一块豆腐乾,过一小盅白酒暖暖身,提提神,接着再做,常常是做到深夜十二点,有时直

至鸡鸣,如此辛勤地持续四个多月,终于完成使命,仿制成功,作品几可乱真。而朱可心不忘带着年轻的汪

寅仙在一旁观摩仿制,朱可心边做、边品赏,边讨论,边对原件赞叹不绝,推敲着如何才能仿得像,做得好。

汪寅仙也由此深有领悟,对于日后的紫砂技艺助益甚大。

所谓“出新”,则可以此件朱可心〈云龙壶〉为绝佳示例。朱可心是一位紧跟时代步伐而不断变化的艺人,他

一生中创作了数十种(套)紫砂器,其中〈鱼化龙壶〉最能窥其精湛陶艺,而“鱼化龙”式里的鱼一跃,便化

成了“云龙”之式,于艺术层面又更上了一层楼。据汪寅仙回忆,〈云龙壶〉创制于朱可心任教“省宜陶”之时。

事实上,朱可心在 1932 年也凭另一件云龙题材的作品〈云龙鼎〉荣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特级优奖,使紫砂

一举跃升到国际舞台,可见云龙题材在朱可心的艺术怀抱里酝酿已久。

云龙壶形制传统上称“鱼化龙”。中国自古便有鱼、龙可以互变的说法,西汉刘向(B.C. 77- B.C. 6)所着《说苑》

有“昔日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之语;北宋陆佃(1042-1102)《埤雅》则有“鱼跃龙门,过而为龙”之说。

伸爪出目云中龙—朱可心制云龙壶

第144页

第145页

古人即象取义,鱼化龙便转化成一种吉祥意象,比喻士子寒窗苦读,一夕荣登富贵,声价百倍;进而被陶手

吸纳,转化为紫砂筋纹器的经典创作题材。

目前有实物留存的最早传世鱼化龙壶为清中叶紫砂名工邵大亨(1796-1850)所制,而李景康(1890-1960)

在《阳羡砂壶图考》中则指出,邵大亨的鱼化龙壶“或亦摹仿仲美遗器也”,并有诗云:“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昔闻仲美像鱼龙,夸奇欲把心肝呕。”周高起(1596-1645)《阳羡茗壶系 · 神品》记载

陈仲美(? - ?)“好配壶土,意造诸玩⋯⋯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搭配李景康之语,可推周高起所见之

“龙戏海涛,伸爪出目”,应即鱼化龙式的前身。

宜兴紫砂史上不乏带有龙纹装饰的产品,清初以欧洲贵族为对标市场的销欧壶更是精工已极,然而多数贴花

龙纹乃全龙毕见,并且经由图案化的提炼,工则工矣,但失之呆板,不见龙的灵气。邵大亨以降的鱼化龙式

则泰半采蛟龙半探于云水纹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构图,而云水纹或以半浮雕手法塑成,或以线纹压印示意,

象浓云层掩,又似怒涛回卷,又好似放大版的鱼鳞。壶盖则嵌入一活动式立体圆雕龙首,倾茶时会自动伸出,

置平又会缩回,十分新奇有趣,但整体造型的象征性祥瑞意味较重,并未着力于仿生的精神气韵。

朱可心此件〈云龙壶〉力求熔古出新,吸收过往鱼化龙式真髓,将旧式翻新,而更见精绝。鱼化龙式原来的

云水纹在朱可心手里转化成纯粹云纹,风卷云缭,上通壶盖,蔚成如意云纹摘手,旁伸壶把、壶嘴,蔓衍成

别具特色的壶把飞扣,望之有如将军的肩章,气势昂扬。汪寅仙追述其师为了揣摩云的动荡卷舒,曾在蜀山

北鹿大桥上看了一整个夏天的云彩,创作时也常常点香,边抟砂,边揣摩烟雾的升腾变化。细观此件〈云龙

壶〉,便不难发现壶身的云纹特别流畅生动,带有一种烟气蒸腾的微妙动感。

此件〈云龙壶〉的另一创新处,在于舍弃了鱼的元素,不再白龙鱼服,而是龙翱九天。且朱可心在设计过程

中吸取石刻、绘画的意蕴,采用虚实掩映的布局手法,在云遮雾绕间雕塑出一条狮头、鹿角、鹰爪、鱼鳞特

征的神龙在行云布雨,构图也较过往仅“伸爪出目”,露出半截龙身的鱼化龙式更为复杂。另一条神龙则潜于

全壶造型之中,仅在壶盖、壶把处露了首尾,故不言“鱼化龙”,而曰“云龙”。得益于朱可心曾委请画师画龙,

以便心度手摩龙的矫健,此壶壶身的半浮雕龙纹与壶盖的立体圆雕龙首较前人作品更为精致,箕爪龇牙,须

鳞涌动,鼻目偾张,龙的型态、气韵、精神,无一不备,在光影交错之际观赏此壶,赫然与一双在暗处露光

的铜铃大眼对视,更可不经意为龙的威严所慑。此又另一朱可心远超前人之所也。

汪寅仙曾多次近距离观摩朱可心使用民国绿泥、紫泥、红泥等各色泥料抟制鱼化龙壶式,并于日后撰文透露,

朱可心鱼化龙壶式的鉴别要点便在壶盖龙头。若是朱可心真迹,倾壶倒水时,舌头会比龙头更快伸出;放平

壶身时,舌头也会比龙头收得快。并且龙头如用手轻轻一拉一放,会存在着彷如弹性的伸缩力,这正是朱可

心〈云龙壶〉、〈鱼化龙壶〉妙到颠毫之处。

此壶另有二件云龙杯组成套组,纹饰不似云龙壶繁复,却仍栩栩如生,贴花、泥塑、压刻,俱见不苟。杯内施白釉,

因年久而自然开片。此套组曾着录于《当代紫砂名陶录》、《紫砂陶艺收藏展》,并附汪寅仙亲笔鉴定证书。

据悉朱可心一生只制作两件〈云龙壶〉,另一件藏于南京博物院,形制较圆,而此件拍品形制较扁。总而言

之,此件〈云龙壶套组〉正可体现朱可心的创作精神与其艺术特点,与历代名家名作并列于紫砂之林,亦可

毫无惭色。正如汪寅仙所言:“云龙壶设计夸张大胆,显示出作者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加上他的精雕细琢,

在紫砂花货技艺史上是罕见的,这件作品应该是创作史上的杰出代表。”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2285

近代·朱可心·鱼化龙套组

钤印:底款:朱可心 底款(杯):可心 盖款:可心

容量:550cc

Modern Period

Zhu Kexin·A SET OF REDWARE TEAPOT AND CUPS

RMB: 600,000-800,000

说明:此朱可心制绿泥鱼化龙套组壶,砂质细腻温润,呈暗绿色。壶身通体作海水波浪云纹,壶身两侧各塑一鱼一龙浅浮雕在浪花中腾跃,

神韵灵动,栩栩如生。特别是正面的龙纹,尤如猛然冲破云层,腾空而出,极俱生气。壶盖有一活动龙首耸出云端,龙舌随注茶而伸缩吐

注,妙趣横生。配以龙尾执把,浑然一体。流、钮、盖、把与壶身整体结构自然,协调匀称。此壶设计巧思,寓意吉祥,造型华美大方,

形制丰满。而一鱼一龙隐现其间,刻画精细,且块面清晰简洁,线条流畅明快,极富艺术表现力。

朱可心 1904 年生于江苏宜兴。1919 年从师于紫砂名工汪升义。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作茗壶,

法度皆宜,生趣盎然,神韵俱佳。

【出版著录】

《中国紫砂茗壶珍赏》P211,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年

《紫砂陶艺收藏展》P172,国立历史博物馆,1999 年

《当代紫砂名陶录》,P51,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6 年

《紫玉暗香》P82—P83,成阳艺术基金会,2008 年

附汪寅仙证书

第149页

2286

近代·蒋蓉·荷叶

钤印:盖款:蒋蓉

容量:600cc

Modern Period

Jiang Rong·A LOTUS LEAF SHAPED TEAPOT AND COVER

RMB: 180,000-200,000

说明:此壶为荷叶壶式。创意取自江南荷塘荷叶属花式器创新之作。壶体以两片荷叶自然合成,壶流嘴由一嫩荷叶巧然生出,壶鋬由叶梗

自然弯曲而成,一片圆圆的嫩荷叶作壶盖,叶梗弯曲成环,便于提拿。绿泥而作,彰显昂然生机。以荷花为创意题材,蒋蓉大师所创多种,

除此之外,亦有相似造型。如,壶纽设计成小蛙,壶身设计成绽放的莲花等。以自然界花卉为题材,展现了蒋蓉大师对自然的热爱,童心

童趣,藏于作品内涵之中。

蒋蓉 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洛林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她在仿生类紫砂艺术方面的造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1940 年,由

伯父蒋燕亭带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1956 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1993 年,由国务院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称号。

【参阅】

《当代紫砂名陶录》,P76,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6 年

《宜兴紫砂珍赏》,P206,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1 年

第150页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3d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