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 明永乐 青花枇杷缠枝花卉纹莲子碗
说明:本品外壁饰回纹与莲瓣纹,口沿内壁饰波涛起伏的海水纹,腹内壁绘缠枝花卉,碗心绘折枝枇杷纹。纹饰炫丽明快,青花
色泽浓艳,并有晕散现象。因碗底心有鸡心样突起,故曰“鸡心碗”。另因器形似莲子,又名“莲子碗”。该式碗系明永乐、宣
德年间流行的碗式之一,存世颇为罕见。
明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统治者对信仰伊斯兰教采取宽松政策,郑和下西洋和陈诚等出使西域在海陆方面
都加强了同伊斯兰世界的联系,双方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盛况。此件青花莲子碗,其纹饰风格便是伊斯兰文化与永乐御窑瓷
器融合之典范。其丰满的青花纹饰,以菊瓣、缠枝西番莲、枇杷纹饰,充盈整只碗身内外壁,这种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器物
造型、纹饰在迎合永乐大帝兼容并蓄的大国风范之外,也符合了西亚伊斯兰文化区域内民众的审美与使用习惯。
此类永乐莲子碗见有大中小三种尺寸,常见大小两种,本品为大尺寸者,尺寸纹饰类同着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之一例。
明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统治者对信仰伊斯兰教采取宽松政策,郑和下西洋和陈诚等出使西域在海陆方面
都加强了同伊斯兰世界的联系,双方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盛况。此件青花莲子碗,其纹饰风格便是伊斯兰文化与永乐御窑瓷
器融合之典范。其丰满的青花纹饰,以菊瓣、缠枝西番莲、枇杷纹饰,充盈整只碗身内外壁,这种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器物
造型、纹饰在迎合永乐大帝兼容并蓄的大国风范之外,也符合了西亚伊斯兰文化区域内民众的审美与使用习惯。此类鸡心
碗除作贡御之用外,另有一部分被送至近东,伊朗阿德比尔神庙亦见有此类瓷碗。
在明代宫廷中,此式大碗亦有考证应贡茶道之属。明初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四朝之宁王朱权,有著《茶谱》一书,继
承唐宋茶风,开启明清写着茶书之风气。其自述“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以巨瓯大碗点茶,其后分
茶于“啜瓯”饮用,并于“茶瓯”条内以推崇茶碗以“饶瓷为上,注茶则青白可爱”。
烧造用料方面,本品之青花发色光泽犹如宝石蓝,凝重古雅,乃由外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烧制。其瓷器亦甚特别,可见表
面布满开片,尺寸虽大却十分轻盈,全因其是用浆胎烧制而成。永乐浆胎瓷器、茶器存世量极少。全世界仅存三件完整器
的永乐压手杯有一只明显亦是浆胎,其表面和本品一样布满开片。
据刘新园著《高岭土史考》从文献记载来看,景德镇制瓷原料被朝廷独占并宣布为“御土”始于元。明代把麻仓土作为官土,
必从元代继承而来。明代的所谓“官土”就是元代的“御土”,含义相同,仅字面差异而已。由此推知,此件青花墩式碗的制胎
原料应是麻仓土,而不是高岭土。麻仓土的特征是白而不细,有很多气孔。制作浆胎时,不过是在基胎里外施以泥浆,形成“浆
衣胎”,“浆衣胎”好比内衣。阴干后,勾描青花图案,再罩上透明釉即可入窑烧成。烧成开窑过程中,由于基胎和薄浆的收
缩率不同,就形成粹美的纹路。民国时期出版的《饮流斋说瓷》其文曾几次提到“浆胎”瓷器。本品正可与文献印证。
而本品的折枝花果纹饰以最上等苏麻离青钴料描绘,内口沿绘青花双线圈,碗心单圈绘折枝菊花;外口沿绘青花单线圈,
壁绘折枝花果纹,辅以双层莲瓣,圈足仅饰一道弦纹,非常简洁。绘画笔法流畅,色调明快、蓝白相映,典雅秀丽,给人
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明太宗实录》载永乐四年十月丁未:“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谴还。谓尚书郑赐曰 :‘朕朝夕所用中国磁器,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其中朱棣对于“回回”进贡之玉碗表达出不屑之态度,
可见在永乐心中,由御窑厂所制的如本品之类的青花瓷碗更为“适于心”,更受其宝爱。
参阅:明永乐 青花菊瓣纹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 10.3 厘米,口径 21.2 厘米,足径 7.6 厘米。清宫旧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压手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莲瓣纹莲子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20.5 cm. D
RMB: 1,800,000 - 2,800,00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