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明】仇英《辋川山庄》(局部)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输入标题作品风格 王维的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所以其诗也有两种风格,以天宝初年即王维40岁左右为界。 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 后期,则由于生活上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他隐遁山林,笃志奉佛,其...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明】仇英《辋川山庄》(局部)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输入标题作品风格 王维的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所以其诗也有两种风格,以天宝初年即王维40岁左右为界。 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
后期,则由于生活上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他隐遁山林,笃志奉佛,其创作题材也转向了山水田园,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写出‘种清幽澄净的意境,寄寓着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有时甚至流露出一种冷寂凄清的色彩,形成一种空寂旷淡的艺术风格。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诗题解读积雨辋川庄王维晚年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点明了创作的地点。指连日阴雨,点出创作时的天气。100
第102页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生;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村夫野老,与世无争无人猜忌;海鸥疑心,何仍不信飞舞不停。田园生活自然景色幽居生活与世无争乐美静空译文主旨 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山水田园的优美风光(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生活,和对农村充满生机和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101
第103页
大秦岭综合实践课程王维:秦岭山中的诗哲隐士代表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 “诗佛”的称号。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l王维不仅以文章知名,还擅长音乐,尤善弹琵琶。因其一首《郁轮袍》大受公主称赞。又进诗若干首,都是人们素所诵读的诗篇,更令公主称奇。公主举荐他为解头,一举进士登第。l就在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万人垂涎的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之际,这位名震诗坛的大诗人却辞官远去,沉醉于秦岭的山光水色之中,每日里悠闲自得的王维谈禅赋诗,礼佛作画,过起了超然尘世的隐居生活。102
第104页
“平日茹素,不着彩衣,居室当中, 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一般的生活。 ”这时的王维,以松林明月作伴,与湖光山色为友,终日里赋诗作画。秦岭山中那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陶冶着他的性情,这一阶段,王维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至高境界。山居秋暝
l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l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l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l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正如影片《大秦岭》所说,一座秦岭山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足以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无论是隐居其间的王维,还是历届文学巨匠 …… 这些彪炳历史人物都与秦岭这座山脉有着密切的关联。 欣赏主题曲:终南阴岭秀,碧嶂插遥天。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秦岭愁回马,心事两悠然。
行到水穷处, 月出孤舟寒。
云横秦岭家何在? 试登秦岭望秦川。大秦岭.mp3103
第105页
终南阴岭秀《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https://www.ypppt.com/碧嶂插遥天《望终南山》李世民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https://www.ypppt.com/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登太白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https://www.ypppt.com/秦岭愁回马《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杜甫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https://www.ypppt.com/心事两悠然《雨夜赠元十八》唐白居易卑湿沙头宅,连阴雨夜天。共听檐溜滴,心事两悠然。把酒循环饮,移床曲尺眠。莫言非故旧,相识已三年。https://www.ypppt.com/行到水穷处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https://www.ypppt.com/
104
第106页
月出孤舟寒《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唐 ·岑参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https://www.ypppt.com/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https://www.ypppt.com/试登秦岭望秦川《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孟浩然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https://www.ypppt.com/ 《大秦岭》歌词集诸唐诗之精华,构思精巧;其意顺乎自然,无丝毫拼凑之痕迹,词曲意境幽远,穿越历史,我们 与巍巍大秦岭共融 相生。再会105
第107页
大秦岭综合课程之秦岭与历史一.导论“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 ”1.地理秦岭:区位和地理意义•南方与北方•黄河与长江•一月份 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了南下的冷空气和北山的暖空气一.导论“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 ”2.人文秦岭:名称、人文分界•水田与旱地•南稻与北麦(粟)•窑洞与吊脚楼•南船与北马 《山海经》、《禹贡》、《诗经》未有“秦岭”之名,而是终南、南山、昆仑。班固《西都赋》第一次出现秦岭之名。“晞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 ”。•关中/巴蜀/中原/荆湘3.课程规划:第一课:滋养——文明的兴起第二课:跨越——帝国的龙门第三课:隐居——精神的归宿第四课:宗教——秦岭与宗教一.导论“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 ”关中文化区巴蜀文化区荆楚文化区中原 文化区羌藏 文化区第一课:滋养——文明的兴起106
第108页
一、中华文明之源(一)神话传说与文明起源盘古女娲神农燧人氏黄帝大禹 太史公曰: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 处……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 首。 ——《史记·五帝本纪》1.传说盘古——伏羲/女娲——神农/燧人/有巢——炎帝/黄帝/蚩尤——尧/舜/禹族内婚农业/熟食/定居部落联盟与战争权力传承 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经一代代人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的。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的传说,大体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历史》(一)神话传说与文明起源2.传说的价值 在文字发明之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只要加以科学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可考的历史资料。——樊树志《国史概要》“咕噜的一天” 早上,强壮的咕噜带着木棒和老爸瓜哥去丛林捕驯鹿,妹妹小伊也跟来,驯鹿非常机警,他们一无所获。 中午,小伊想要吃蜂蜜,怂恿咕噜爬树采蜜,咕噜眉间被蛰跌落在泥潭。 下午,饥肠辘辘的三人回到山洞,只带回五个鸟蛋。还好,妈妈巫嘎采集到了许多坚果和块根,还捉到一只蜥蜴。 3.体验口耳相传过程中信息传递的特点(一)神话传说中的文明起源4.神话传人物与秦岭 黄帝生于陕北黄土高原,炎帝生于今宝鸡市姜水一带。黄帝和炎帝部落曾经顺河移动,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后来成为华夏族。——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华胥镇天水·伏羲宝鸡·炎帝女娲《山海经·内东经》 “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始作八卦”“结绳为网以渔”“伏羲氏作瑟,造‘驾辨’之曲。”《太平御览》“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一)神话传说与文明起源 古人对他们之前发生的事了解甚少……相比之下,我们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加注重历史……我们比古人知道的还多。 而且,地质学、考古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每年都在丰富着我们有关我们祖先的知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72年出土自英国约克,具有1000年历史的人类粪便化石。分析表明,它的主人主要靠肉类和面包维持生存,而数百个寄生虫卵的存在表明他 /她患有肠蠕虫病 。1.考古的意义:史前文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二)考古与人类起源2.秦岭的地位:古人类遗址的集中分布区 蓝田人生活在约 115万年之前,早期直立人,是陕西地区最早的 “原住民”,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历史密码(二)考古与人类起源107
第109页
大荔人,距今约 15万-20 大荔人头骨万年,早期智人化石。 “大荔人”头骨化石总的特点是粗壮、厚实、骨质较厚,头长目低矮,其面部特征与现代的黄种人比较相似,应是正在形成发展中的黄色人种。——中国历史密码2.秦岭的地位:古人类遗址的集中分布区(二)考古与人类起源3.蓝田人和大荔人的重要意义100万~400万年直立行走200万年前+制造工具200万~20万年前+使用火25万-4万年前+人工火、语言4万年前也称之为现代智人(二)考古与人类起源(1)填补了古人类研究的空白(二)考古与人类起源3.蓝田人和大荔人的重要意义(1)揭秘人类历史方面存在无限可能 过去四十年来对中国化石的分析使人类起源学说变得更加复杂,令非洲直立人到现代人的直线演化论蒙上疑云。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在 90万-12.5万年前,东亚活跃着一些人族,他们所具备的特征将令其成为介于直立人和智人之间的人族——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吴新智 在此之前,人类只是食物采集者,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生产者。耕种土地、饲养家畜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间或剩余。这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无论如何估价都不过分。——樊树志《国史概要》(三)考古与中华文明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思考: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对人类会带来什么影响?新石器时代聚落想象图 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这个核心像滚雪球一样地逐步扩大,将周围地区不断地汇入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之中,同时也将周围地区的优秀文化因素不断地吸收到中国古代文明之中。——李先登《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
(三)考古与中华文明的起源2.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秦岭:华夏文明的源生地n秦岭:华夏文明的源生地108
第110页
3.仰韶文化——华夏文明的主干前身【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命名。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5000年至前3000年,以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著称。(三)考古与中华文明的起源4.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典型(1)概况p时代:距今6000年新石器时代p类型:仰韶文化p发现:1953年p成就:彩陶p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三)考古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西安半坡博物馆(三)以半坡遗址为例看新石器时代(2)半坡人与生态环境 在发掘的动物骨骼中,有猪、牛、羊、斑鹿、麝等,肉食类的还有狗、狐、獾、狸等,啮齿类有竹鼠、田鼠、兔形类有兔、短位兔,还有鱼类及鸟类骨骼。——秦岭简史(三)以半坡遗址为例看新石器时代(3)聚落:• 功能分区• 集体生活• 注重防卫半坡遗址模型 旧石器时代先民以山洞作为居室 , 先民从丘陵地区进入盆地平原 ,已无洞穴可以栖身 ,于是仿照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用石器、木器等工具在黄土地带向地面挖掘 ,出现了地穴式、半地穴式的居室。 黄土是极细的矿物质砂粒 ,垂直节理发达 ,直立性很强 ,由人工开凿为壁立状态不易崩塌 ,人们利用黄土的这种优越性质 ,构建生活空间。——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地学解析(三)以半坡遗址为例看新石器时代(4)房屋半地穴式,便于避风御寒【红陶尖底瓶】 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半坡人最常用的汲水器,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思考:该瓶有何特点,分析它的优点和不足。(5)陶器4.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典型109
第111页
【人面鱼纹盆 】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5)陶器4.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典型未来扩展:凤鸣岐山 ——周人的兴起框架p农业之神——后稷、现代传承p周原立国——遗址p制礼作乐——周公p周代青铜p石鼓文110
第112页
第二课:跨越——帝国的关口(一)秦岭:地方性文化区的分界线一、跨越秦岭的意义关中文化区巴蜀文化区荆楚文化区中原 文化区羌藏 文化区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无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礼记·王制》 1.地理环境与人文风俗(一)秦岭:地方性文化区的分界线2.语言分界一、跨越秦岭的意义 五方之民,言语不同,嗜好欲望不同——《礼记·王制》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常然矣。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北朝·颜之推(一)秦岭:地方性文化区的分界线3.人群的地域差异一、跨越秦岭的意义 秦时将军白起,郿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宫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 ”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汉书·赵充国传山西出将,山东出相崤山天水以勇武显闻长安五方杂厝,风俗不纯民有先王遗风,好稼墙,务本业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成都柔弱褊厄“川若直”一、跨越秦岭的意义(二)秦岭:分裂时代的天然边境线公元前 316年战国割据形势图公元前 405年春秋分裂形势图一、跨越秦岭的意义(二)秦岭:分裂时代的天然边境线西晋灭吴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111
第113页
南北朝形势图:东魏、西魏与南朝梁一、跨越秦岭的意义(二)秦岭:分裂时代的天然边境线南北朝形势图:北周、北齐与隋灭陈形势图与南朝陈五代十国形势图宋金对峙形势图一、跨越秦岭的意义(二)秦岭:分裂时代的天然边境线(三)秦岭:帝国建立的关口一、跨越秦岭的意义 秦淮-长江边界的边防设施以据点组合式为主,其拥有秦岭、淮河、长江等天堑,以及沿江淮修筑的城池,造成南北双方在江淮地区形成拉锯的态势,任何一方都难以从军事对对方造成致命的打击。(一)跨越秦岭的道路二.跨越秦岭1.蜀道:p岐山道p陈仓道p褒斜道p傥骆道p子午道(一)跨越秦岭的道路2.楚道p武关道二.跨越秦岭(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1.起源:皇帝后裔,殷商时期的贵族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娶少典之女(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史记·秦本纪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泾渭之间,马大蕃息。”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史记·秦本纪》2.西周时,善于驯马,周之附庸112
第114页
(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3.建国:BC771秦襄公建立秦国公元前771年 烽火戏诸侯(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秦国早期都城 ——庸• 重用百里奚、蹇叔• 染指中原:秦晋之好• 烛之武退秦师• 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崤之战秦军大败4.冲出秦岭的初次尝试,大败而归(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 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子和儿女)。
——《史记·商君书》 • 经济上:奖励耕织、开荒,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革除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113
第115页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军事上: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 政治:实行连坐法,轻罪 用重刑;普遍推行县制;迁都咸阳;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相秦不以百姓事,残伤民以峻刑。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5.翻越秦岭,吞并巴蜀:帝国奠基 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 ”,“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 ”——《战国策·秦策》(二)跨越秦岭与秦的崛起一、秦国的起源和崛起公元前 316年战国割据形势图5.跨越秦岭:秦楚战争一.导论“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 ”114
第118页
(二)秦岭名字从哪里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关于秦岭名字的由来,普遍认为源于古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 直到司马迁在著名的 《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 ”,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三)秦岭的范围117
第119页
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 ——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婉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 —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三)秦岭的风光118
第121页
一是在石块存在裂隙的情况下,水分渗透进裂隙,并发生冻结膨胀作用,岩石受撑裂风化成很多小块。 二要有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地热涨冷缩,造成岩石破裂。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就形成了石海。120
第124页
作为古老褶皱断层山地的秦岭山地,其北部在 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接受剥蚀,而南部却淹没于海水中,承载了古生代时期的沉积。(三)秦岭地形概览123
第126页
秦岭的地理影响划南北 “到底哪里是南方,哪里是北方?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地方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参照物 ——对于广东人来说,南岭以北,皆是北方;在东北人心里,山海关往南,就算南方。然而,放眼中国 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只有一条山脉能够成为 14亿中国人共同的 “标准参照物”。划南北划南北 在地理学家眼中,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它与它的延长线淮河,缀连成中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带),全国“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涝北旱”的地理格局皆出于此。在气象学家眼中,这条线又与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大致重合。秦岭时常会以 “一山之力”,阻挡住北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的步伐。划南北划南北125
第128页
造江河 如果以秦岭为轴,周边的地理环境仿佛存在某种“对称性 ”——中华文明的两大母亲河,黄河与长江,一北一南浩荡东去;它们各自最大的支流、同样发源于秦岭的渭河与汉江,一北一南奔涌而出;两条河先后孕育出两大 “天府之国 ”,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一北一南遥遥对立。造江河汉江安康段灞河段造江河造江河127
第129页
依靠秦岭水源的哺育,关中平原率先成为“天府之国 ”。早在6000多年前,生活在浐河与灞河冲积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就在这里种植了关中平原上最早的粟和油菜;而与半坡人不谋而合的是,生活在西秦岭(主要在今甘肃天水)的大地湾人,也在距今 8000年以前,开始以黍为辅助食物了。128
第130页
四川盆地,则依靠秦岭山系的阻隔,屏蔽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寒流。根据气象学家林之光的说法: “在冬季,每当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把霜冻区一直推进到位于热带南海之滨的广东时,由于秦岭的屏蔽,远在广东之北800多公里的四川盆地竟可以无霜无冻。秦岭,让四川成为了一个比南方更南方的大暖盆。 ”孕大国 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先秦时代,支脉众多、绵亘千里的秦岭曾一度被称为“昆仑”;后来,因为秦岭矗立在周、秦都城之南,所以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来自黄土高原的周人,最先在秦岭之下、渭水之畔的岐山(今宝鸡岐山县)一带落脚,而后又迁都丰、镐二京。他们用“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出自《诗经·小雅·天保》)来祝福君王——今天我们庆生时用的“寿比南山”便来源于此,其中的“南山”指的正是城市不远处的终南山。此后,依托着秦岭 “天下之大阻 ”的险要地势,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王朝——秦与汉在秦岭南北相继崛起。五台山孕大国 公元前221年,占据秦岭北麓、渭河流域的秦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在这个大一统王朝的背后,站着秦岭庞大而绵长的身躯。 一方面,它以略带弧形的走势将富饶的关中平原揽入怀抱,将其打造成被山带河、安全稳固的 “四塞之地”,使得这片土地易守难攻,让人高枕无忧;另一方面,秦岭另一侧的成都平原,在秦人的开发之下成为 “第二粮仓”。关中平原的小麦,加上成都平原的稻谷、果蔬,源源不断地充实着秦人的仓禀,为其提供了后勤保障。129
第131页
如果说秦人依靠的是秦岭的 “阻”,那么在秦岭南麓、汉江流域发家的汉中王刘邦,则擅长利用秦岭的“通”。 公元前207年,和项羽结盟推翻秦王朝的刘邦,攻克武关,沿秦楚古道乘势北上,从蓝田翻过秦岭,率先攻入咸阳,占领了先机;此后又在楚汉争霸中,假装重修褒斜道,背地里从陈仓道奇袭项羽,夺回关中,在秦岭古道间玩了一手避虚就实、声东击西的经典打法。 不论秦岭南北经历多少战火的洗礼,这条遮天蔽日的巨大山脉,始终是隐逸者、修行者们的乐土。130
第132页
相传当年老子出函谷关,受尹喜之邀在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驻足,留下 《道德经》洋洋千言;而终南山,也成为了长安城内儒生们的一条退路——“兼济天下 ”不成,就去终南山隐居修道 “独善其身”,甚至能达到以退为进的效果,在山里被皇帝们点名,继而入朝为官,是为 “终南捷径 ”。 至今,终南山上传说仍然住着许多隐士,过着遗世独立的生活。 “ 试登秦岭望秦川 ”,对于见惯岁月沧桑的秦岭来说,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像是发生在其山脚下、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样。养生灵 秦岭,是一座极为立体而生动的山脉 ——它不仅横贯东西、划分南北,在垂直方向上也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以太白山为例,海拔 32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区犹如“冷酷仙境”——山体多陡峭岩壁,气候寒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积雪,秦岭的高山湖泊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以及玉皇池都坐落于此,更有秦岭四宝中的羚牛,以及金雕等耐寒动物在此出没。131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3d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3d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