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2-7-1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三、做法与经过基于主体,动力,制度三个维度,聚焦在安宁村2号点、4号点等农村居中居住式小区,以“绿色营造师”培育计划为抓手,以2号点垃圾分类及管理示范点作为课程设计基础,发挥示范点的环境教育性、垃圾减量功能性;配套村委资金、动员村民参与修建垃圾减量槽式堆肥池(垃圾分类及减量系统),寻找社区积极分子、设计生态环境治理相关课程、组建跨专业专家顾问团队,引入高校志愿者与村民一同参与社区活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稳固护水队团队;同时营造师培训采取优胜劣汰制,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让村民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自己家园的绿色“营造师”。 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梳理路径,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模式。营造师们主要以安宁村2号点位基地,从垃圾分类做起,目前已逐渐做到农废垃圾回收、社区堆肥、社区宣传,通过“绿色乡村营造师”培育课程,已有5名队员面向外来参访者进行了社区垃圾分类讲解等对外宣传工作。无论大家认为自己在参加志愿团队后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尊重和认可,得到了美好的环境,或得到了更多荣誉之外,至少还有一项每人都有的收获:学会了思考与表达,学会尊重,能把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整理并讲述。“志愿... [收起]
[展开]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乡村营造师队伍也就更稳固了。

● 社区花园共建

安宁村在社区垃圾分类与家园环境整治的推行下,村内整体居

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区居民看到了环保工作成效带给自身

的益处,调动安宁村村民共同参与社区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空闲土

地资源,一起将社区2号垃圾分类点外的社区花园建设起来,形成居

民休闲游憩的公众场所,另一方面,也能利用生态堆肥产出物,让

村民了解、认识到堆肥价值,提升居民获得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

村民认同、参与,建立社区花园制度后,村民参与社区花园共建、

垃圾分类、堆肥应用、生态农业实践等行动,培育2号点居民成为自

己家园的“营造师”

村委书记、党员带头进行环保实践工作,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村

民参与社区花园建设的积极性,这也是为安宁村村民坚持垃圾分

类、生态堆肥注入了精神力量。社区花园建设中居民共同完成土、

播种、施肥等工作,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协作,有利于社区

良好邻里关系的持续发展;初次厨余堆肥的实践指导由临石村有经

验的营造师为村民帮忙并指导。

95

--

安德街道安宁村

第102页

三、做法与经过

基于主体,动力,制度三个维度,聚焦在安宁村2号点、4号点

等农村居中居住式小区,以“绿色营造师”培育计划为抓手,以2号

点垃圾分类及管理示范点作为课程设计基础,发挥示范点的环境教

育性、垃圾减量功能性;配套村委资金、动员村民参与修建垃圾减

量槽式堆肥池(垃圾分类及减量系统),寻找社区积极分子、设计

生态环境治理相关课程、组建跨专业专家顾问团队,引入高校志愿

者与村民一同参与社区活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稳固护水队团

队;同时营造师培训采取优胜劣汰制,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让村民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自己家园的绿色“营造师”。 在这个过程

中总结经验、梳理路径,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生态环境有

效治理的模式。

营造师们主要以安宁村2号点位基地,从垃圾分类做起,目前已

逐渐做到农废垃圾回收、社区堆肥、社区宣传,通过“绿色乡村营

造师”培育课程,已有5名队员面向外来参访者进行了社区垃圾分类

讲解等对外宣传工作。

无论大家认为自己在参加志愿团队后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尊重

和认可,得到了美好的环境,或得到了更多荣誉之外,至少还有一

项每人都有的收获:学会了思考与表达,学会尊重,能把自己的希

望和要求整理并讲述。

“志愿者最难忘的教训是什么?”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被理解

不被支持。很多人说风凉话,很多人乱丢垃圾,不听劝,还嘲笑。

但是坚持下来,在做出成绩之后,就能收获更多理解和认同。

目前徐堰河安宁村的绿色营造师们在疫情期间主动参与到防控

工作,发挥志愿者精神,在防疫期间经常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在

环保活动方面,营造师们不定期在项目活动结束后带领参会村民们

一同进行河道清源和地面垃圾捡拾。在对外宣传倡导方面,队员们

在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和交流后,主动参与到外部团队参访安宁村2号

点垃圾分类示范点的接待工作中,为大家介绍2号点垃圾分类情况及

堆肥处理情况。

未来计划在区社治委和村委的支持下,继续培育营造师,设计

相应课程、链接合适的资源,对内可以调动村民参与社区公共事物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96

第103页

97

村民送来的花草 书记与党员带头,为花园筑一条花路。

书记与党员带头,为花园筑一条花路。 安宁村绿色科普教育基地(拟)

——安宁村2号点

--

安德街道安宁村

第104页

的积极性、体现个人价值,增强村民与村委之间的互动,建立有效

激励机制,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对外可以作为安宁村的名

片,向来访者介绍安宁村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生

态农业等多方面的内容。

四、成效与反思

经过成都河研会接近两年的工作开展,河研会已与村委、村民

共同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村委约束、分拣员宣传、河研会技

术指导的形式来动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其中“徐堰河安宁村营造

师”为主要执行力量,目前安宁村2号点90%的村民已经在践行垃圾分

类,其他垃圾清运量减少了60%,2号点小区的环境也随之整洁干净了

许多。同时,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到4号点与散居院落,让首个“成都

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示范效应覆盖到更多的小区,向“垃圾分

类示范社区”迈步。

营造师的培育是培训当地村民成为自己家园的“守卫者”,不

仅能成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讲解员、还能获得生态设施修建的技

能。在发展美丽乡村的同时,发挥村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

体性作用。

通过系列活动为社区培养人才,将社区人才变为社区资源:

村民个人能力成长 通过系列课程的工作坊培育以及外出的参会

参访,村民接收了不同内容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增长了见识,同时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擅长将自己的故事整理出来为来访者进行分享和

讲解。

村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外出参访和学习,村民们不仅看到

其他优秀的环保社区的案例,对自己的家园的环境治理有了愿景,

在有了环保意识后,村民主动关注到社区的公共环境的问题,并且

提出来想要持续改进的意愿和想法。

队伍从成立到建立 通过团队能力提升与个人能力提升的培训和

工作坊后,活动中充分体现村民的个人价值和个人意愿,让每个村

民都能有发声的机会,认识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从个人到团

队、再到家园共建,安宁村护水队成立后,已经逐步走向正轨,在

专家的帮助下,护水队梳理出来队伍职责和志愿服务内容,并在村

委、专家和河研会的见证下,作出承诺定下目标。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98

第105页

为社区培育技能型、实用性志愿者队伍,将培训课程总结梳理

出一套可应用于水源地社区的可复制的以村民参与为主的社区参与

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将生态技术、绿色人才、可

持续发展模式转化为社区资产,实现生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密度大的集中居住式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以2号点为

例):

村民前端分类、分拣员上门分拣、河研会技术指导、村委监督

管理。

动员村民进行前端分类,由分拣员定时上门收捡,分拣员到垃

圾分类管理中心后再进行二次分拣,分类进行投放,并将厨余垃圾

进行堆肥处理。

使用固定式的集中式厨余堆肥处理设施,定制了社区厨余堆肥

槽,堆肥槽设计有滤液渗透装置、通风孔、堆肥池盖等。固定式堆

肥槽配置有雨水收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便于循环雨水和处理堆

肥滤液,使其无污染化。

成熟的堆肥产品用于社区花园建设与堆肥区干物料替用。

人口密度小的集中居住式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以4号点为

例):

村民前端分类、村民自行自主进行垃圾费投放、队长监督、村

委定期管理堆肥框。

1. 动员村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进行前端分类,指导村民自主

投放垃圾,尝试单独投放厨余垃圾;

2号点垃圾分类管理示意图

99

--

安德街道安宁村

第106页

2.

制定安宁村4号点垃圾分类投放奖惩制度:依据投放情况每

月进行公布并设置奖惩;

3. 定制厨余堆肥框,定点设置堆肥框,指导村民进行厨余堆

肥,村委定期维护管理;堆肥框是可移动的,后期维护时,出现问

题便于管理。

(堆肥框的制作初步制定两种:一种是全木料板材,木板之间

留有2厘米左右的缝隙;另一种是加大木板的间隙,中间填充钢丝网

的方式。堆肥框规格为1m3。这种小的4号点的厨余堆肥有成熟堆肥做

干料促进发酵,对后期堆肥有着很好稳定作用。)

4. 向村民发放厨余垃圾桶,签署垃圾分类承诺书,鼓励村民在

家分类;

(村民们在家进行前端分类,将分类出的厨余垃圾投放置厨余

垃圾堆肥框,后经村委进行定期管理、翻堆,使其正常堆肥,以此

减少其他垃圾的产生和堆积。)

散居院落的垃圾分类管理模

式(以李家院子为例):

村民自行将厨余垃圾、农田

有机质垃圾投放置堆肥框,覆盖

干物料,自愿不定期进行翻堆,

院落志愿者进行监督和维护。堆

肥装置为可移动式简易堆肥框。

李家院子是安宁村散居院落

第一家试点垃圾分类与厨余堆肥

的农村院落,位于徐堰河边,院

落住户共计三十余人,是相当传

统的林盘院落,2021年秋,在河

研会带领下参观了安宁村2号点垃

圾分类示范点,积极主动开始进

行垃圾分类与厨余堆肥尝试。现

李家院子门口的垃圾桶配合厨余

堆肥框,李家院子居民已经开展

实践行动。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00

第107页

五、经验与启示

以徐堰河安宁村绿色营造师为例,社区环境治理工作不仅由上

至下,关注到村民本身,在提升村民的能力同时,强调村民参与环

境治理的重要性、主体性,提高村民环境治理的参与能力,与村

委、村民一同健全社区参与环境治理激励机制,协调村委、协助村

民解决公共空间脏乱差的问题,最终培育一支由村民志愿者组成的

“绿色乡村营造师”队伍,将社区人才变社区资源,最终转化成社

区资产,为生态环境治理发挥村民主体性作用。

工业化背景下的全球气候的变化,人口增多,工业发达,工业

产品的碳排量增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让冰山融化,海

面上升,但庄稼种植面积变少,森林砍伐严重。

绿色即低碳 绿色就是低碳,绿色植物越多,空气就越好。这也

是环境治理工作的意义,我们在生活中垃圾分个类,减少排碳,不

仅让家里和社区环境变好了,实际上也是在为全世界做贡献。

乡村即发展 安宁村处于水源地保护区内,安宁村的村民们住在

水源地,有水源保护的责任。那为什么以前在往河里倒东西,也吃

河里的水,并不觉得脏。现在往河里倒东西,河水就变脏了呢?是

因为垃圾的类型不一样了,人口的数量不一样了,垃圾的量也不一

样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行动,减少其他垃圾产生,循环厨余与农

田废弃垃圾,变废为宝,不仅助力国家双碳计划,也有益于家园环

境建设,有益于村民们的生活健康。

营造师即行动营造师,就是守护者+宣传员,不仅自己做,还

要喊大家一起做,不仅要行动,还要学讲述。堆肥怎么做、垃圾怎

么分、水源怎么保护,都是故事。农村跟城市不一样,农村要管生

活和生产,城市只需要管生活,农村是怎样让生活和生产都变得很

好呢?还是需要靠村民自己转变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

自己的家园自己守护。

在2021年营造师培育过程中,积极组织营造师外出参加各类型

会议,参与社区花园共建,参加“成都平原淡水健康研讨会”并积

极发言等,获得了各方的认同。

河研会积极引入外部资源,2021年度安宁村接待武候区、青羊

区、成华区、金牛区等10个城市社区来访,接待郫都区各城市社区

领导团来访,主要参访学习环境治理与垃圾分类模式等;带领高新

101

--

安德街道安宁村

第108页

科技企业团建,融合科技+环保+护水+林盘文化传播,开展“Green

Day水源地之行公益活动”;开展“碳”秘垃圾的一生研学营活动;

开展林盘调研公共科学家活动;接待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乐活

堆肥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建环学院等科研机构来访,交流安宁村的

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生态设施和运行原理。

河研会项目组也将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蓉城智碳生态

环保科普教育创新项目”(河研会申报的此项目获得一等奖)的实

施点选在了安宁村,使得安宁村的营造师们能有对外“操刀”的机

会,同时也优化了安宁村绿色科普的课程内容。另外,河研会根据

营造师培育以及环境治理成效、社区花园共建等工作正在积极向成

都市科技局申报安宁村为“水源地社区绿色科普教育基地”。

在岷江流域中游、成都市水源地生长型社区安宁村的探索轨迹

为例,通过对安宁村两个居民点的生态技术、村民治理与传统价值

结合模式三条路径,搭建一套水源地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及垃圾减量

模式,实现了安宁村2号居住点垃圾减量50%-60%的良好效果;通过

村民自组织“徐堰河护水队”构建起村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主

体;通过培育“绿色乡村营造师”,协助村民重拾传统、认知家

园、讲述家园,最终实现乡村文化复兴。

案例评语:

案例以徐堰河安宁村的绿色乡村营造师为主线,从挖掘招募、

培训培育、参访学习以及“手把手”式的带动居民参与,居民的参

与积极性和对环保的知识面也得到很好的提升。案例的撰写方式从

问题及需求分析、计划以及实际操作过程、反思等,写的很详尽,

案例撰写中,多次用到居民的对话和情景再现的过程,同时还运用

到知识的普及这一方式,这一案例为以后开展绿色环保的公益机构

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和工作思路。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02

第109页

觉醒与改变:

一名冰毒滥用者的创伤经验与复元行动

成都市⼤同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一)服务背景

许某,男,35岁,初中毕业,目前系“社戒社康”人员,自述

从2004年开始吸食冰毒,2007年开始贩卖毒品,2013年由于贩卖毒

品被查获判刑一年,刑满释放后在工地待过一段时间,2015年与前

女友非法同居生育一女,2016年双方因为感情不和,前女友独自出

走,许某一气之下持枪去寻找前妻,又因为非法执枪的罪名被判刑

一年,2018年因吸食冰毒成瘾被判处强制隔离戒毒,2020年回归社

区进行社区康复。服务对象目前与其母亲、女儿一同居住,一家三

口每月依靠患有疾病母亲的社保进行生活支出,但是马上面临女儿

升入小学的读书费用,母亲每月的医药费开支及生活开支,服务对

象需要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

服务对象感慨:“自己已经荒废了太长时间,内心十分愧对

自己女儿和母亲,如果再次吸毒这辈子就完了。”生活是不易的,

人性是复杂的,服务对象经历挫败后仍会向往晴空万里,但前进过

程的阻碍与心酸可能会动摇自己改变的决心,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同

时也在经历着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而作为有心人的社会工作

郫都区

103

第110页

,应对他们投注耐心的目

光,以不急躁的态度认识与

“我”不一样的“他”,这

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读懂人情

生活里面的温暖与价值,看

到服务对象是如何真实地活

着,并灌注希望与其一同成

长。

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图如下所示:

(二)需求分析

通过服务对象本人与其母亲、社区居委提供的资料信息,并结

合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观察与分析,对服务对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诊断,主要归纳为以下需求。

1

服务对象曾有多次吸毒、贩毒及在监狱服刑的过往经历,通常

是刚刚开始上手某项工作就由于个人过往经历被告知停职,在寻找

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感觉无奈又迷茫。一方面服务对象面临着

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迫切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另一方面服务对象难

免将自己处境与同辈朋友作比较,形成一种强烈的落差感,心理也

会产生一些自卑、不良情绪与认知,例如在自身无法拥有一门工作

技能的现实情况下期望找到一份收入不错、朝九晚五、周末双休、

社保齐全且比较自由的工作。

2

在日益增大的生活经济负担下,服务对象表示自己想去申请低

保或是政府临时补助,以缓解生活的一些压力。但经过与工作人员

的沟通,服务对象是不具备申请低保和其他临时补助的相关条件。

服务对象的心态也在经历种种失败的行动中慢慢变的消极。他也向

社会工作者表示,自从从强戒所出来感觉到社会的不友好对待,始

终融入不了社会的正常生活状态中来。

3

服务对象吸食冰毒长达十几年,曾经几次想过戒断,都没能成

功,而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两年是脱离复吸的最长阶段,现在回归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04

第111页

社区康复,服务对象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毅力在三年社区管控期内做

到不复吸。但是自己也坦言冰毒给人造成的“心瘾”是很强的,戒

断的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如果三年管控时间一到,自己如果把持

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服务对象而言,自己的女儿和母亲是其戒毒旅程中做到

“不复吸”的重要动力,他多次谈到只要想到女儿的未来,自己戒

毒的意志就会变得更加坚定。

4

服务对象在女儿刚出生一年,就被判刑入狱,前前后后的入

狱、入所让自己陪伴在女儿和母亲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心中充满

了对他们的愧疚,现在虽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时常会感受到女

儿和母亲已经有了一套习惯相处的模式,而自己也是一个不善于表

达的人,有时候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修补、改善及维护与亲人之

间的关系,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具体的行动。

服务对象说道自己和女儿在家中都是各玩各的,由于自己文化

程度不高,也缺乏教育女儿的一些方法,面对有时候女儿不听话,

自己也没什么办法,同时内心对女儿充满了内疚感,所以亲子教育

和家庭互动中就比较纵容女儿。

二、思路与计划

(一)服务思路

1.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找到工作的信心,协助其链接就业资源。

2.协助服务对象获取应有的社会福利保障。

3.每周完成服务对象对自己情绪状态及戒毒操守的自评。

4.每周与社会工作者分享自己与女儿相处的一件小事。

(二)服务目标

1.能够透过工作上的成长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会调整自己

的负面情绪。

2.增强服务对象不复吸的决心与改变的动机,成功维持三年的

戒毒操守。

3.增进与女儿的亲子关系,调整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改善其女

儿日常的一些不良行为,与女儿建立良好的相处模式。

郫都区

105

第112页

三、做法与经过

(一)初识差异——积极同理倾听,建立专业关系

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是进行个案服务的首要环节。在初次

见面时,服务对象就表示从十几岁就开始步入社会,由于交友不慎

与自身的性格特点,沾染上了毒品,进而走上了贩卖毒品,也造成

了家庭破碎的悲剧。和大多数人的经验和轨迹不同,服务对象一次

次地离家与归家,十几年来被毒品缠绕于身,经历了各种生命起伏

与转折。这个时候,服务对象说起这些让人感觉风轻云淡,但是他

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不与社会工作者对视,似乎在掩盖着内心的

复杂情绪。

社会工作者在了解了服务对象的生命故事及一些特殊情况时,

需要积极关注到服务对象的话语表达的真实意图,以细致敏感的角

度去肯定服务对象的表达与其现阶段产生的情绪状态。而在服务对

象掩盖情绪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式地发问:“在经历这

件事情后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观察

者和倾听者,社会工作者首先要观察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认真倾

听、尊重接纳服务对象,及时给予同理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

是被关注地,从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二)磨合共进——展开关怀行动,获取服务对象信任

由于最开始的接触仅仅是停留在双方的会谈,彼此之间的信任

关系还未深入构建。怎么样寻找契机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工作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06

第113页

关系还未深入构建。怎么样寻找契机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工作

者是可以信任的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社会工作

者是真正在关注到他生活的点滴小事的,真正的关系就建立在那些

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时期,服务对象未能就业,经济压力比较

大,如果能帮助服务对象获取到一些社会福利补贴,那就是满足了

他的一项迫切需求。

在初次会谈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就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充当

了资源链接者和倡导者的角色,与当地救助站联系,反映服务对象

的诉求,确认符合服务对象申请补助的类别,并和服务对象在线上

说明情况,指导服务对象去指定的地点进行情况比对。而在接下来

的会谈中,服务对象开始用眼神与社会工作者交流,社会工作者也

与服务对象回顾了这个共同行动的过程,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表

达了真诚地感谢,社会工作者也在这个协助申请的过程中,更加了

解了服务对象地特质,之后的会谈过程中,服务对象更加愿意去分

享生活的故事和曾经的经历。

(三)寻迷解忧——引导自我认知,缓解情绪困扰

服务对象几次和社会工作者坦露自己希望找到一份工资不错、

时间比较自由的工作,社会工作者也十分理解服务对象这样的想

法。一方面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里面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让自

己有个事情做,整天待在家,自己烦躁,家里人也焦虑。服务对象

谈到找工作时,都忧心忡忡,十分无奈。

社会工作者以理性情绪疗法为基础,开始引导服务对象去进行

自我认知,通过向服务对象分析目前所处的环境、自身所拥有的工

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及目前能够努力的方向等,让服务对象能够开始

慢慢地改善自己一些不清晰地认知。同时,社会工作者表示不是只

有服务对象一人会经历就业困扰,包括社会工作者本身也曾遇到

过,让其认识到这些是正常的情绪,并通过互相交流分享,寻找到

适合自己负面情绪宣泄的方式。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分析表示认同,一边叹气一边说;

“自己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看到身边朋友有工作或是过得不

错,自己就会经常做对比,自己的心态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地

方”。服务对象也表示愿意在接下来的时间与社会工作者定时分享

自己的情绪状态,做好有效及时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

郫都区

107

第114页

者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让服务对象能够认识到自身处

在怎样的就业位置,能够适应怎样的环境,以此更加完善和清晰自

己的就业计划的目标。

(四)搭桥助力——链接就业资源,重建就业信心

社会工作者认为为服务对象链接就业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去与

服务对象一同做出努力与尝试这才是个案服务的价值所在。最初,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就业专干进行对接,并未发现合适的工作机会。

后面,经过工作人员的推荐,我们了解到一些公众号的的招聘信

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同浏览公众号,并谈自己对于浏览到

工作的感受,最终发现还是不大适合。

针对社会工作者和就业局链接的求职登记方面,服务对象也表

示委婉拒绝了。此时,服务对象告诉社会工作者经过朋友介绍,他

决定去KTV当前台接待人员。一方面这个工作能够马上上岗,另一方

面,这个工作环境他相对于比较熟悉,自己到许多工作环境都感觉

很压迫、也会自卑,在这可能会比较自在一点。同时,服务对象表

示自己也是思考了一段时间才决定告诉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尊重并理解服务对象的选择,正因为与服务对象共

享了就业资源,服务对象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未来行动表达给

社会工作者,而作为社会工作者或许会有担心和顾虑,但服务对象

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们能够做的是给予他一个舒适自在的环

境,从而改变自己,有所成长。如果一味地去挤压服务对象的生存

空间,他更不能在个案服务这个过程学习的东西链接到现实情况

中。而对于高危情境的出现,在某种角度说,可以让服务对象与社

会工作者历经更强大的考验。服务对象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接受

社会工作者的监督,并表达了自己坚定不复吸的决心。

(五)进阶探寻——增进亲子互动,修补家庭关系

服务对象每次谈到自己女儿时,神情姿势都会不自主地放松,

也会给社会工作者分享给女儿拍摄的生活互动小视频。但是谈起与

女儿的相处方式,服务对象说由于自己之前很少陪伴在女儿身旁,

自己对于女儿比较溺爱,有什么不好的行为也不会很严肃地教育,

但是随着女儿年龄日益增大,马上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还是觉得

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存在困扰。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08

第115页

郫都区

109

第116页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阐述女儿在其心目中的特征,并积极

询问其与女儿的相处模式,发现服务对象与女儿平时的互动比较

少,没能找到能够一起互动的方式去进行交流沟通。然后,社会工

作者利用社区托班资源与服务对象女儿相处后,了解服务对象女儿

拥有自己想法、十分独立、比较好强且很听从老师的话语。

后来的会谈中,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也

向服务对象表明了其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而面对女

儿在家不听招呼,到点不按时吃饭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则表示可以

从老师教导这一方面来改善其行为,利用中间角色去达到教育女儿

的行为。而服务对象也表示今后要多以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

一概不说,也不能对着干,这样反而没什么效果。社会工作者也对

服务对象的想法给予了肯定与支持。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

当了辅导者的角色,以尊重、真诚、接纳的原则,为服务对象提供

亲子关系辅导,协助服务对象保护和谐的家庭关系。

(六)强化潜能——对话责任空间,坚强戒毒信念

由于吸食毒品时间较长,服务对象也想社会工作者表明自己存

在“心瘾”,如果三年管控时间一到,自己又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信

念,维持好自己的操守呢?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的话题表示自

己也深受感触,因为这不仅代表着服务对象现在戒毒的决心较强,

还表明他对未来是有一定的展望的,是有强烈改变动机的。

社会工作者以“责任”的概念入手,利用空白的纸张勾勒出家

庭责任感的空间,引导服务对象说出家庭责任感是什么,而自己希

望看到的具有家庭责任感的未来画像是什么?如果这个家庭责任感

消失,那自己的女儿和母亲又会遭受什么?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

者的引导,都积极地回应了,让服务对象知道了家庭责任感的重要

性及自己如何去承担家庭责任。

社会工作者还为服务对象提供了自我行为状况自评表,可以把

自己一周为家里做的事情、产生情绪变化等记录下来。服务对象也

说道:“感觉自己不仅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还结交了一个可靠

的朋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当了使能者的角色,通过

对话责任空间,帮助服务对象澄清和坚定其戒毒的信念,肯定了服

务对象有充分实现价值的优势与坚强的决心。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10

第117页

、成效与反思

利用观察式评估与满意度评估结合的方式,了解服务对象情绪

状态的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调适、自身就业的信心与规划及看待复

吸的长远认识等,从而评估服务成效。

(一)获取新的工作,建立未来规划

在认识到服务对象的优势、尊重服务对象的选择及与服务对象

共同的协商行动下,服务对象选择了经朋友介绍的工作,并在那里

收获了来之不易的第一个月薪水。同时,表达了自己在这先赚取一

部分钱,一步一步地再寻求更为稳定的工作机会。

(二)有效认清自我,情绪问题得到改善

在持续的个案跟进会谈服务过程中,通过服务对象的自评及社

会工作者的观察,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在找到工作后有了明显的改

善,也认清到自己在环境中的角色及努力的方向。

(三)改善亲子教育方法,家庭关系得到调适

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充当了服务对象与女儿之间的连接

者,启发了服务对象运用第三人的方式间接教育女儿,并对女儿加

以鼓励的方式进行行为教育,在女儿表达出对爸爸的依赖时,服务

对象现在也会主动回应。

(四)成功维持戒毒操守,加强戒毒信念

到目前为止,服务对象按照规定定期到去做常规尿检与毛发检

测,已维持戒毒操守近一年,并在开展个案服务的后期,多次表达

了自己坚决的戒毒信念,明确告诉社会工作者:“我只要想到我的

女儿,只要想到女儿的未来,其他的我什么都不会多想。”

五、经验与启示

(一)“家庭式”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

家庭是服务对象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服务对象接触社

会生活的基础,本案例运用了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方法去进行了实际

郫都区

111

第118页

的个案服务。以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家庭危机入手,把危机看作服务

对象能够发生改变、坚定戒毒信念的契机。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

者把握了家庭成员需求满足的原则,运用观察技巧、聚焦等技巧让

服务对象明白如果自己不改变,那么家庭的危机也会随之到来的不

利情况。

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秉持家庭治疗的解决方法,强调了服务

对象的家庭角色和关系的调整,以促使家庭功能能够正常的发挥。

在工作理念上,社会工作者关注到服务对象与其女儿的互动方式,

注重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开展服务,与其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

服务关系,并提供一些启发性及实质性的协助。

(二)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部门需要完善职能分工

社会工作机构和项目实施地政府部门的目标常常有所不同。作

为被购买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机构,其目标是以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去

服务于社戒社康人员,促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更强调服务的深

度。而当地辖区政府的目标则是以管控为主,降低社戒人员和社康

人员的复吸率,维护好当地的秩序。因此,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

由于目标带来的不同会造成一些服务理念和服务实施的一些偏差。

完善职能分工是对社会工作者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具有益处,这

样能够更加明确自身及对方的角色分工,在有限的空间内,互通资

源、协商共进。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让社戒社康人

员更好地融入社会,改变成长;另一方面也能让辖区政府有效落实

管控及防控工作,从而达到齐力并进、互惠互利的美好愿景。

(三)同理心在建立关系的重要性

在面对社戒社康人员,他们的过去可能是你无法想到,常人的

经验可能也不一定适用于他们。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始前就

需要做好心理建设,去对这些差异与自身经验的矛盾做好准备。在

服务过程中,我们不应该焦躁地去处理表明的问题,而是应该把自

身带入服务对象的框架,去设身处地去感知他们做出行动的背后的

原因,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为需要的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什么是真正的同理呢?社会工作者只是给服务

对象是一些选择,真正的决定需要服务对象自己去做的,做出的选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12

第119页

择可能不符合社会工作者的期待,但是社会工作者一开始需要去放

下一些所谓的期待,去察觉服务对象做出每种选择背后的原因,这

不仅能够更好地同理于服务对象,而且还能够与服务对象建立长期

的信任关系。

(四)共同行动下的个案服务

在进行具体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明白自己最主要的

不是“一揽无余”地帮助服务对象去解决困难,而是经过彼此的共

同计划、共同协商与共同行动来完成的。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工作者

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也充分体现了“助人自助”良好

的价值观。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最初的会谈目标中,就让服务对象

主动来选择希望完成的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让整个服务顺

利进行的有效动力。其次,在每一节会谈开始前,社会工作者会向

服务对象表达会谈大致内容,在结束后也说明接下来我们各自需要

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会让整个服务有比较清晰的方向与使命感,

服务对象也能感受到一步一步地前进与成长,社会工作者也能根据

现有的计划及突发情况进行调整应对。

督导评语:

觉醒与改变:一名冰毒滥用者的创伤经验与复元行动这一案例

从个案工作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递进式的描述个

案开展过程,详实的描写了案主和社工之间的对话与服务场景,社

工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服务计划,以促进案例的成功开展,

案主的有效变化。案例主要撰写了服务实施过程,以及专业反思,

作为专业社会工作项目,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案例中描述不仅

有数据支撑和依据,也有社工的专业反思;成效总结中从具体的事

件和细节中提炼,提炼也有深度。整个案例逻辑思维较强、撰写思

路流畅。

督导:李莉

郫都区

113

第120页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成都府河源蜀绣⼯艺有限公司

和绣坊让社区蝶变

郫都区犀和社区幸福公社微治理模式

从94年开始管理着上千绣娘的张传蓉,因为企业98年遭遇金融

危 机 , 也 因 此 离 开 公 司 , 但 对 于 蜀 绣 的 挚 爱 从 来 没 有 变 过 , 从

2004年到2018年一直经营着绣坊,带领上千名绣娘共同富裕,后来

自己也成立公司,目前公司有1 5名全职员工,其中就有6名残疾绣

娘,2020年也被认证了社会企业,2021被评为“十佳社会企业”,

是郫都区目前3家社会企业之一,年产值400多万,因为她的韧性和激

情让她所在的社区发生了一系列的蝶变......

从蜀绣坊到蜀绣工艺公司,府河源蜀绣工艺有限公司一直致力

于解决社会问题、帮扶弱势群体、提升公众福利,表现出了作为一

家社会企业的责任与担当。面对着犀和社区不同人群存在的多元化

的需求,府河源依托“和绣坊”公共空间,通过孵化培育自组织、

打造专业化的公益性团队,连接社区和群众,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

区治理当中,对六类人群提供了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

营造了社区的新经济消费场景,实现了犀和社区的蝶变。

一、 背景与需求

(一)社区情况

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和社区位于317线以北,紧邻双铁换乘站和西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14

第121页

南交通大学,沱江河绿道自西向东贯穿社区,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

功能区、经济聚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产业服务、校地共建的

服务配套区域、商务活动、居家生活聚集融合的发展型城市社区。

(二)社区资源

犀和社区具有如下优势资源:

犀和社区和悦汇邻里中心占地4 2

亩,有2层楼的综合服务空间、6个功能服务空间和广阔运动场以及前

广场,可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其中包含了成都府河源

蜀绣工艺社会企业(以下简称“府河源”)运营的“和绣坊”空

间。

犀和社区东与国宁村相连,南与317线双

铁站点紧靠,西与大都会社区相近,北与西南交大相邻。旁边有双

铁换乘站、有轨电车站等,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犀和社区有丰富的资源,辖区内有1 3个小

区、润扬双铁广场、石犀里、龙城半岛等商圈资源,辖区内大小企

业、事业单位、幼儿园各种商家店铺428家,沱江河绿道自西向东贯

穿。

秉承开放、包容、支持的

态度对待合伙人,引进了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社区合伙人参与到

社区联合发展治理。

15社区内在册党员99人,流动党

员428人,小区院落13个,常住人口3.6万余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

周边居民及就近大学生5万余人,外籍人士400余人,常住人口5万余

人,服务人口超过10万。

包含了中青年白领人士、老年人、

全职妈妈、外籍人、残障人士及高校大学生。

府河源

致力于以生活美学为依托,植入社区,整合社区内生资源,共建共

享营造消费新场景,用企业的商业模式解决社区发展问题,帮助社

区六类人群,包括低收入家庭、低技能者、失业者、中老年人、残

障人士和大学生灵活居家创就业,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实现助人自

助,共同推动社区发展治理。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15

第122页

(三)居民需求

社会企业成都府河源蜀绣工艺有限公司入驻犀和社区以来,通

过前期社会招募志愿者进行院落走访调研发现,现阶段社区居民具

有强烈的生活多元化需求,如青年人的交友需求、中年人的会客需

求以及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居民具有一定消费基础,也更加注重有

品质的生活,但犀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另

外,通过线下小区走访发现,社区居民有意愿参与一些付费的社区

活动,包括亲子关系、教育改善、手工工坊等活动(可接受金额在

200元以内)。因此,以建设服务型国际化社区为契机,犀和社区坚

持以党建为引领,寻求社区合伙人,打造社区新消费场景,活化社

区空间,打造具有国际范的生活消费新场景。社会企业府河源本着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开放共赢,平等合作;热心公益,服务社

区;诚信经营,有序进退的原则,以“蝶变和绣坊”为依托联合社

区合伙人参与到犀和社区的社区治理工作中。

二、 思路与计划

(一)和绣坊推动社区蝶变的思路

和绣坊推动社区蝶变就是希望通过和绣坊这样一个传承非遗文

化的空间找到共识的人与资源,用以打造特殊人群的幸福公社从而

实现共生共荣。

1

通过犀和党总支相关会议、征求居民代表意见等方式,制定以

打造“蝶变和绣坊”特殊人群的幸福公社为主题,以党建引领、自

组织发力、社区居民参与为框构,以孵化和培育自组织为抓手的行

动思路,旨在服务社区的六类人群以及解决一系列问题,实现社区

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目标。核心在于,用三年时间,孵化

培育由社区居民组成的自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组织成员的数量,提

升成员能力,发挥自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驱动力作用。

2

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为基本,重点孵化培育社区

邻里互助、文化发展、卫生维护、社区环境营造以及社区自组织协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16

第123页

会等5类自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组织,创建

自组织孵化工作坊,并通过在服务过程中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理

清自组织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社区蝶变构念图如下:

(二)和绣坊推动社区蝶变具体行动计划

第一年,调查摸底。由社工动员党员、居民骨干、积极分子、

楼栋长、小组长,根据群众需求的不同分类,孵化培育不同的自组

织,形成社区自组织雏形。

第二年,重点放在发展自组织规模,完善自组织工作制度流程

方面。具体通过自组织培训与学习为主,开展赋能性培训活动,提

供参访学习机会,提高自组织团队参与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理论水

平,并通过开展自组织发展经验分享会来提升自组织团队的实务操

作能力,推动自组织成长。

第三年,致力于高效合理地发挥自组织团队在社区治理中的作

用和职能。推动自组织去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的热情,实现

自组织与居民以及社区的联合共治,并针对社区的环境改善、弱势

群体帮扶、邻里关系融合来开展具体工作。

三、 做法与过程

(一)听党话,跟党走

党建引领下,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和绣坊”新经济消费场

景,促进社区商业发展,推动社区共建共享共治,从而构建15分钟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17

第124页

①为少儿们提供美术绘画,书,手

工课等活动

②组织残疾人参加比赛,阳光帅气

的叶强荣获奖项

③提供各种多样活动丰富 社区文

化生活,为建党100 周年献礼

④银铃人员时装秀,旗袍秀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18

第125页

①“盘扣·旗袍上的文化绽放“活动

②自媒体技能培训,成都纺专认真学习自媒

体网上课程

③各种手工技能培训中

④疫情中社会企业的志愿者服务队

⑤经验总结交流,为蝶变中的幸福公社助力

⑥用生活美学托起特殊人群的幸福公社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19

第126页

犀和社区生活服务圈。通过党课学习和党建活动,学习党的思想和

历史融入到美学生活的培训当中,实现了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和

精神境界,在活动中了解党的领导政策和方针举措。

(二)团队孵化,助人自助

孵化培育了一支认同社区发展治理的社区自组织,建立了一个

认同社区发展治理且愿意帮扶六类人群的资源库,发展了一群认同

社区发展治理的志愿者,以“和绣坊”为中心,围绕打造社区新消

费场景、提升社区生活品质为主题,整合社区资源,引导他们参与

到对六类人群的帮扶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如蜀绣、钩

针、盘扣、优雅礼仪、自媒体的赋能性技能培训,实现了帮扶人群

和被帮扶人群在精神、生活、技能、美学上的全面提升。

四、成效与影响

(一)社企合作,互利共生

通过社企府河源的孵化培育,成功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生活美

学的社区自组织,打造了一个以“和绣坊”为品牌的居民休闲娱乐

购物的新经济消费场景,社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得到有效回应。实现

与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联动共同推进绣坊蝶变。如与成都纺织

高等专科学校,西南交大,成都极清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大同社会

服务中心合作在社区做常规性服务,与大珍堂博物馆合作进行非遗

文化宣传课堂沉侵式体验与培训,与伊莎贝拉社区居民形成日常生

活美学式社区活动,与成灌高速收费党支部联动为职工们提供福利

性工会活动等共同合作的企业达到十多家。

(二)专业团队,扎根社区

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中,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孵化培育了5支公

益性团队,包括文创设计人才孵化队伍,能创未来帮扶小组,钩针

织梦学习小分队,优雅礼仪团和自媒体营销小队,现已能够自发组

织相应学习活动,服务于社区居民。

(三)与弱势群体共进退

使六类人群在精神上、生活上、技能上和美学上得到了全面提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20

第127页

升,不仅改善了六类人群居家就业困难的现状,增加了其收入,提

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文化需求,并且他们在活动中

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转化为影响其他社区居民的有效力量;

依靠轮椅代步的叶强和侏儒症的贾春梅同学已经用志愿者的方式长

期参与蜀绣非遗文化中,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着他们的身边人,

感受非遗文化,感受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四)疫情防护,义不容辞

在社区疫情的特殊情况下,组织党建引领下的志愿者服务队,

动员30多名志愿者,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区疫情

防控,协助社区为社区居民发放物资,协助核酸检测、协助入户排

查、防疫政策知识宣传及测温、扫码等工作。

(五)社企合作,共创未来

社会企业商业加公益的双轨制运营模式,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

率,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是社区治理新方式的探

索。

五、经验与启示

和绣坊推动社区蝶变就是府河源造福于当地社区的重要实践,

是“商业+公益”双轨制运营模式的新探索。其关键在于府河源支撑

着和绣坊整合社区的资源,通过为六类人群提供社会服务、提升知

识技能,找到当中理念相同、志趣相投的人,联合他们一起参与到

社区治理当中,一起为打造一个具有更好的经济、生活、人文、环

境水平的美好社区共同努力。当然,这是以党建引领为前提,党领

导下的区委社治委、街道、社区一直致力于打造更美好稳定和谐的

社区居住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体验,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

展,从而像府河源这样有社会担当和责任心的企业才能有机会参与

到社区的联合治理中来。因此,这种社区治理模式本质上就是以府

河源这家社会企业或者说和绣坊为桥梁,通过连接相关部门和社区

居民,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实现居民自治自建与自享,具

体而言,和绣坊通过解决社会问题获得了在居民眼中的良好形象,

然后社治委再通过引领和绣坊让其推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

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府河源的商业模式能够解决社会问题。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21

第128页

因此,通过以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为切入口,企业可

以将这种“商业+公益”双轨制运营模式推广到更多具有相应资源的

社区,根据资源建立相应的帮扶小组或者自组织,协助社治委和企

业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治理。

案例点评:

“和绣坊让社区蝶变”是社会企业府河源蜀绣在社区践行“商

业+公益”双轨制运营模式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尝试,企业发挥核心

技术与产品优势,以非遗进社区,以企业服务居民为基础,在服务

中动员居民,孵化培育社区自组织,既能回应居民需求,也能调动

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既有经济收益回报,也有社会公益

责任的展现,是经济社会下的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是多元参与共

建共治共享的可视化体现。

经验成效

党建引领,推组织共建(党建活动)

资源互补,促社区发展(与社区合伙人合作)

传授技艺,帮扶促就业(技能培训)

挖掘骨干,凝党性力量(组建团队)

督导:张勇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22

第129页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成都聚⼒社会⼯作服务中⼼

一、 背景与需求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在社区发展治理转型过程中,各地不断探索形成了一

系列治理机制,郫都区迫切需要围绕具体问题,探索新的更具实效可行

性路径——社区合伙人模式。“社区合伙人”模式在国内外学术界

缺少统一解释,郫都区委社治委结合近年来公益实践经验,为“社区

合伙人”模式做出明确解释:“社区合伙人”模式是坚持党建引领,以

建立“商业+公益”的执行方式,引进有利于社区发展治理基础服务的

个人、社群、商企等,旨在为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产品,营造“人

人参与公益,人人享有公益”的良好氛围,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专业

化、个性化、多元化社区服务。

犀和社区成立于2 0 1 2年8月,位于红光大道以北,紧邻双铁换

乘站和西南交通大学,沱江河绿道自西向东贯穿而过。辖区面积

1 . 0 1 8平方公里,有9个小区院落,总居住户数6 5 4 9户,常住人口

20000人左右。社区党总支有在册党员116人,纳入登记管理流动党

“和益共创,奔向未来”

犀和社区合伙人孵化实践探索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23

第130页

员660余人。有大小企业、事业单位、幼儿园和各种商家店铺300余

家。

犀和社区基于“1 3 5 7”社区治理体系,打造智和、景和、文

和、邻和、生和、家和、业和七大场景。犀和社区综合体于2020年

升级打造和悦汇·邻里中心,引入天府市民云智慧平台,回应智和

场景打造。引进合伙人叮当开设社区曲艺剧场,回应社区文和场

景,低偿开放式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引进合伙人邹友根团队开设

球迷俱乐部、足球主题酒吧打造特色消费街区,实现“生和”场景

营造。探索“社区伙伴” + “3331+”发展定位,促进社会资本有效

参与,建立良好的优选和退出机制,现阶段已有7家合伙人11个项目

在犀和落地。

(二)问题分析

1

社区合伙人空间功能单一,社区合伙人经营的关联性不强。社

区合伙人空间大多数都是文娱休闲、教育学习、文化传播等功能,

合伙人都是独立运营,缺少联动,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日常缺少系

统性的合伙人媒体宣传与推广。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24

第131页

2

社区现有商企合伙人4个 ,公益合伙人2个以及个人合伙人1个,

共有11个合伙人项目,目前社区合伙人还无法满足社区七大场景中

的“邻和”、“家和”与“业和”品牌服务。社区社会组织的主体

意识未激发,社区承载过重的维护精力和成本,无法提供更多元的

品牌服务。

3

社区已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社区合伙人,但依旧无法满足社区居

民多元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自身本职工作,无法花费更多的

时间培育孵化更多的社区合伙人。同时,缺少专业管理社区合伙人

运营团队,影响社区合伙人发展。

二、 思路与计划

需 求 服务目标 理论基础 介入策略 社工角色

社区缺乏合

伙人系统性

品牌推广

社区已有合

伙人无法满

足居民多元

需求

社区合伙人

运营缺乏日

常管理模式

加大合伙人

知晓度与宣

传推广

引进、培育

多元合伙人

梳理合伙人

日常管理办

社会系统

理论

马斯洛需

要层次理

生态系统

理论

引进不少于商业合伙人、社

区自组织合伙人,孵化高校

志愿者合伙人与青少年合伙

人,满足当前社区居民多元

需求。

支持者、

协调者

资源链接

服务提供

开展“和”伙人品牌推广

活动,支持社区合伙人定期

微信公众号宣传与实施线

下社区合伙人展示空间区

打造,增加宣传力度,形

成品牌效应。

以社区+社工+合伙人三方

联动,形成社区合伙人日

常管理办法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25

第132页

三、 做法与经过

(一)立足多方合作共识,打造合伙人品牌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

素: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

一个共同目的。因此,—个组织的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

愿、共同的目的。

犀和社区共计引进11个合伙人项目,以“公益+低偿”的服务模

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合伙人希望为更多居民提供多元服务

提升经济效益,社区居民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得到满足,

社区需要合伙人弥补社区发展治理中专业服务短缺。在项目实施前

期,犀和社区合伙人知晓范围较窄,社区居民对合伙人认识存在偏

差,将合伙人与商业经营混淆。社工通过整合社区合伙人资源,开

展“点亮社区美好生活——犀和社区合伙人进社区”活动,将社区

合伙人理念送到家门口,将“公益+低偿”运营模式植入居民思想

中,区分“社区合伙人”和商业经营概念,既能达到社区合伙人品

牌推广,满足社区合伙人运营发展需要;又能让居民有机会体验高

品质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共享社区发展治理的成果。

(二)精准定位群体需求,培育多类合伙人参与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

求越是低级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相似;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

所特有。同时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当一个人满足了

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即需求层次。结合犀和

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犀和社区居民群体大部分为“新市民”和“集

体单位退休”和其他类型居民构成,前两大类人群已满足生理及安

全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过整合犀和社区丰富商业、社区骨干的资源,充分发挥犀和

社区群团优势资源,培育“红色合伙人”和“青年合伙人”。红色

合伙人——以犀和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犀和社区文明劝导队为

主,在组织培育前期,以党员亮身份、建党100周年活动为契机,吸

纳辖区“红色细胞”,激活社区“红色细胞”能量,在“中高考”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26

第133页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27

第134页

冲刺阶段与防疫攻坚时期发挥作用。“青年合伙人”以高校大学生

为主,开展“犀幼寄”托管班、“萌娃计划”、“夕阳再晨”老年

智能手机学习小组等服务活动,为辖区双职工家庭缓解“上有老、

下有小”压力。社工在合伙人培育过程中,以小组工作方法为基

础,注重提升合伙人工作能力,及时复盘合伙人服务过程,链接更

多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关注合伙人丰富社会实践需要与自我

价值实现的需求,将社区合伙人公益效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三)创新合作方式,优化发展环境

社区合伙人发展沿用了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栖息地”和

“生存空间、活动范围”的概念。犀和社区通过梳理合伙人进入-退

出机制,为合伙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机会,塑造良好的合伙

人生存空间,以增进社区合伙人的认知、发展。给予社区商家、团

体、个人获取资源的机会,以“公益+低偿”运营方式坚持公益理念

不动摇的基础上借鉴市场化手法,将公益效益最大化。梳理社区合

伙人“3331+”合伙人运行机制,引导社区合伙人主动的、有目的和

目标的发展,让社区居民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

四、成效与反思

(一)整合社区资源,探索高品质服务

合伙社工机构提供合伙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机会、合伙公益组

织的孵化培育、合伙居民骨干的能力提升等,重视社区资源整合和

公益活动良性循环,让公益服务跳出“低品质、低层次”的刻板印

象,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社区服务,激发社区公益活力,营造社区

公益良好氛围。

(二)精准对焦群体,联动多元协同发展

“社区合伙人”模式,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法充分调动了社区资源

主体活力,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多方联动,为了相互利

益的合作而开展的行动。如合伙高校与社区社会组织合伙人落实志

愿者服务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商企合伙人落实社会责任开展便民利民

服务,通过合伙人项目链接5个意向商业合伙人,开展10场公益活动。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28

第135页

红色合伙人公益服务时间不少于4个月,并得到社区两委、小区居民

的高度赞扬。青少年合伙人单人公益服务时长超220小时,服务辖区

150余名居民。

(三)坚持服务人民,共享服务成果

社区合伙人模式打破传统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公益服务相互

渗透,将商业经营理念与公益服务精神相结合,通过政府的监督与

引导,让居民更容易获得既有品牌实力、高质量的服务。社区发挥

与居民信任优势,让更多盈利性、服务性的组织及个人助力社区治

理,实现从社区服务“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凝聚资源主体参

与社区公益服务,为商业合伙人提高企业形象、获得居民认可提供

途径,在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打

造和谐宜居的未来生活社区。

案例点评:

犀和社区合伙人孵化项目是充分调动辖区商业、高校、组织等

资源,以公益+低偿的方式,通过孵化社区合伙人,以多形式高品质

服务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之中,既回应了居民多样化需求,也为服

务提供方带来经济收益,是一种双赢的探索和尝试。社工机构作为

资源链接者、协助者和服务提供者,在社工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社

区实际,搭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商业、高校等多方沟通协作

平台,建立合作运营机制,发挥和盘活社区空间资源优势,既能够

吸引居民“聚人气”亦能增加公共收益“添效益”,为社区自组织

发展、公共服务及其他方面的治理提供支撑和保障。

犀和社区合伙人孵化是在犀和实施社区合伙人第一次的探索和

尝试,通过社工机构的努力,搭建了协调沟通机制和运作模式,初

具成效。但也希望机构及时梳理总结,做出进一步谋划,提炼出可

推广和复制的经验,争取在其他社区进行实践,形成郫都社治“社

区合伙人”特色品牌。

督导:张勇

犀浦街道犀和社区

129

第136页

书院社区“1121”

社区合伙人培育模式

郫筒街道书院社区成都市⼤同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成都市《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提出了“人

人都拥有参与治理、共建共享的归属认同”目标要求。社区作为社

会生活的基本单位,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社会治理情况,多元主体

参与协助社区治理成为一种趋势。社区合伙人以其具有能紧紧扎根

社区、更好地运用社区资源、增强社区凝聚力等特点,成为其中的一

个重要角色,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活力。

书院社区服务于郫都区郫筒街道东南新城,幅员面积1平方公

里,住户17769户,近31890人,作为最早尝试社区合伙人模式的社

区之一,书院社区现有漫漫小蜗、几人小馆、水天一叶等发展较为

成熟的社区合伙人,承担着社区治理的合作者、公共服务的承接

者、公私资源的联结者等多种角色。在社区合伙人参与社会治理创

新的同时,其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社区合伙人之间、行业

之间的交往与联系较弱, 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导致社区合伙人行业影

响力不足,资源无法被充分运用。

社区经济发展较传统,行业之间的交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30

第137页

往与联系较弱,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培育社区合伙人符合社区经济业

态发展需求。

社区合伙人资金来源形式单

一,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导致社区合伙人利润率较低,因规模较小、

成立时间较短,难以获得政府购买服务。

二、思路与计划

从搭平台、建模式、谋发展、提能力、造氛围5个维度出发,通

过 结 对 联 创 、 共 创 会 议 、 公 益 课 堂 、 微 公 益 项 目 等 活 动 , 建 立

“1121”社区合伙人培育模式——搭建1个平台、完善1套方法、探索

2种发展模式、设计1系列课程的社区合伙人运行模式,拓宽社区合伙

人的参与渠道,提升社区合伙人的经营能力,以期促进社区合伙人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做法与经过

(一)搭建1个社区合伙人资源共享平台

为提升社区合伙人的行业影响力,加强社区合伙人之间的合作

联系,使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效益扩大化,通过走访调研、

意见征集、商讨、修改完善等过程,建立书院社区合伙人交流平

台,同时制定《书院社区合伙人资源共享平台合作章程》,确定社

区合伙人的加入、服务开展、评估、退出等运行规则机制,营造多

元共融的社区环境。章程的确定给书院社区合伙人搭建了自我管

理、相互交流学习、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发展,创新创造的平

台,也为社区合伙人的规则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壮大了社区合伙人

体量。

(二)完善1套社区合伙人孵化培育方法

坚持“政府倡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各级政

府、部门资金撬动,整合企业、社区合伙人等多方资源,以全周期

理念推动多方资源高效协同,以共建共治共享凝聚高质量发展合

力,带动社区合伙人融入社区高质量发展,将废弃的样板间引入企

业资源,孵化培育了几人小馆、水天一叶、弗叶甜品、漫漫小窝生

活美学坊、舒心港湾情绪管理小组等集生活美学、妇女技能培训、

郫筒街道书院社区

“1121

131

第138页

绪疏导功能的社区合伙人。

同时依托“社区合伙人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优势,以“结对

联创”的方式在社区、小区中开展“共创活动”、“梦享集市”

30余场,形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社区新消费场景、小区

公共空间、磨底河绿道为支点的沉浸式社区合伙人服务新场景

2000余平方米,加强与合伙人的交流,提升社区合伙人质与量,带

动居民参与,增强社区经济发展动力。

(三)坚持2种社区合伙人发展模式

针对社区合伙人资源短缺和居民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

需求的问题,一方面开展活动设计、能力提升等专业培训,另一方

面结合社区合伙人的不同特点,为漫漫小蜗、几人小馆、舒心港湾

情绪管理小组等社区合伙人梳理了生活美学、解忧小馆、和谐邻里

等服务品牌,推动社区合伙人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通过普惠性公

益服务+品质化商业模式的方式,提升社区合伙人自我造血功能。

结合社区合伙人服务开展情况、内部管理等指标,对社区合伙

人进行评估。以“微公益项目提案”的模式回应社区合伙人的不同

需求,鼓励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拓宽社区合伙人的资金

渠道,以“微基金”激发社区合伙人发展活力。

(四)设计1系列合伙人培训课程

结合社区合伙人在运营过程中社会企业影响力、空间运营、社

区场景下的业务拓展、社群运营等不同阶段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培

训课程,提升社区合伙人的专业服务水平、强化其社区治理理念,

促使社区合伙人逐渐向更专业化地承接服务、自主运作的方向靠

拢,营造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四、成效与反思

(一)坚持公益实践,创新合作方式

通过市场主导的公益合作方式,强调开放社区市场,发挥社区

与居民的天然桥梁与信任优势,让更多具有特殊优势的盈利导向型

主体有机会走入居民,如弗叶甜品、天奕围棋等。社区合伙人将商

业服务所得资金按照要求注入社区公益发展基金池,用以开展公益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32

第139页

郫筒街道书院社区

“1121

133

第140页

服务或支持公益事业。

(二)坚持公益理念,创新效益分配

书院社区“1121”社区合伙人培育模式的经济效益分为三类:

一类是纯商业性收益反哺公益;二类是低价服务的半商业性收益;

三类是纯公益性零收益。在第一类中,社区与合伙人之间签订契

约,强制将商业利润按照一定比例纳入社区公益发展基金,如公共

空间的租赁使用;第二类中,由政府部分兜底,社区与合伙人约定

提供低于市场价高于成本价的准公益服务,如各类便民服务;第三

类中,社区是合伙人天然的、必要的受众,社区与合伙人均不需要

付出额外成本,就能产生经济效益,如社区与高校志愿者团队合

伙。

书院社区“1121”社区合伙人培育模式注重社会效益的互补提

升,重点表现为:通过对合伙人公益理念和党建引领的思想宣贯,

提高个人国家意识和奉献意识;通过动员合伙人发挥特色优势,按

照契约精神开展公益服务,提高社区服务品质,满足多元化需求;

合伙人通过社区公益服务能更好的提高自身形象,赢得居民信任,

实现传统商业向社区商业新消费的转型;合伙人模式强调对各类特

殊人才、特殊技艺的激发与培育,有利于实现社区领袖培养和社区

自组织培育。

(三)坚持服务人民,优化合作价值

社区服务精准化是当前社区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即由

过去粗放型、指令式的社区服务模式转向集约型、精细化的社区服

务模式。“书院社区合伙人”模式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允许和鼓

励“合伙人”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良性竞争,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

的生产与供给效率,打破社区服务只能由政府来生产和提供的思维

定式,构建有效的社区服务主体协同机制。

同时在社区中存在着各类市场型资源,社区要成为“精明的买

主”,既要减少治理成本,又要实现最大化的服务供给能力。商业

组织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参与提供部分公共产品,尤其针对那些

宣称社会责任的社会企业,本身具有迫切的社会服务要求,与该类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34

第141页

型企业达成合伙关系不仅可以优化社区公益服务,更能进一步培育

商业企业的公益理念。社区中不乏有公益意识的个人,以个人合伙

的方式开展社区服务,一方面赋予商业个人公益服务的合法身份,

另一方面也降低社区服务的成本开支,有利于培养社区公益骨干,

营造社区公益文化。

五、经验与启示

社区合伙人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社

会治理“小政府大社会”转型、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等系列因素应运

而生。是指坚持党建引领,争取区域内外所有符合社区发展治理原

则的个人、团体、组织、商业体,以资金、人力、场所、信息数据

等资源与社区共建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具品质的专业化、个性化、

定制化社区服务,激发社区公益活力,营造“人人参与公益,人人

享有公益”的良好氛围的一种模式。

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社区可以利用空间优势、社群优势

开展组织孵化,注重激发动员社区骨干力量、市场力量,倡导引导

居民参与和延伸辖区公益服务活动,不断深化院落自治管理和创新

社区服务的内涵,在辖区内发展壮大更多本土社会组织,以为社区

减负找到载体,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多元化的治理机制。结合社区

实际情况,对本土组织、个人进行孵化与培育,为社区合伙人的发

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社区合伙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郫筒街道书院社区

“1121

135

社区居委会 社会组织 服务平台 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居民

社区合伙人

其他街道、

社区

监督

引入 搭建

微公益项目

能力提升培训

能力提升 品牌化

低偿服务

低偿服务

公益服务

公益服务

第142页

案列评语:

案例对社区合伙人培育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搭建平台、共商

规则、整合资源、品牌服务,发挥了社区多元化主体作用,拓展了

社区合伙人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督导:谢磊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36

第143页

场景理论在公共空间当中的实践与运用

犀浦街道犀浦村成都市⼤同社会⼯作服务中⼼

——以犀浦村公共空间为例

一、背景与需求

近年来,成都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城市转型战略

抉择,并通过构建“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

市。为了深入推进“场景营城”工作的开展,郫都区将进行岷江街

区整体规划、连片改造——按照“公园+”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活布局

模式,建设和形成集文创孵化、艺术潮玩、网红餐饮、社交娱乐、

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创意设计主题社区消费新场景。

郫都区犀浦街道犀浦村辖区人口约11581人,2495余户。近年来

在社区治理探索中逐渐明确了打造文创型主题社区的工作思路。随

着文创社区打造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如何挖掘、梳理本土文化元

素和内容,整合统筹社区资源(童心读书会、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

6支 社 区 自 组 织 队 伍 和 校 — 社 联 动 机 制 下 的 高 校 志 愿 者 服 务 力 量

等),营造新的社区场景内容,在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40、50”妇

女(占现户籍人口的18.7%,大部分没有工作或正式工作)日益增长

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同时,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居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进行拆迁,村民的归属感随着地理位置的

切割逐渐减弱),积极融入岷江特色街区的社区消费新场景中。

犀浦街道犀浦村

137

第144页

二、思路与计划

项目以场景理论为指导,通过利用现有空间场所,挖掘本土文

化内容,梳理文创型主题社区实践需要的元素,规划和打造社区博

物馆、社区文创馆和社区演艺中心场景,并推动社区居民和社区资

源参与其中,享受场景服务内容,或是成为场景服务内容提供者之

一,逐步构建社区居民共同价值,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一)总目标

基于犀浦村特色街区打造的背景,开展公共空间的运营,激发

社区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历史文化场景,以推动社区品牌的建设,

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亲近感。

(二)分目标

1、规划建设社区博物馆场景,梳理挖掘社区文化内容,营造文

创社区建设氛围;

2、规划建设社区文创馆场景,一是为40、50人员培力,推动其

参与到岷江特色街区的社区消费新场景中;二是汇聚资源,开发新

的场景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3规划建设社区演绎中心场景,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内

容的挖掘、梳理与新的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中,激发和塑造社区共

同意识,增强对社区的认同。

三、做法与过程

(一)挖掘空间运营资源

项目团队在项目初期,在对项目的空间运营资源、空间优势与

劣势、空间运营的重点需求、现有空间内容以及根据社区主题社区

打造拟增加的空间运营内容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后,逐步梳理出了犀

浦村公共空间运营资源库。资源库包含企业、社会企业、社会组

织、社区自组织、志愿队伍等。

(二)搭建空间场景内容

在本阶段,项目团队同村两委、村民骨干以及犀浦村公共空间

内的各方资源,经过多次联系、碰头和商议后,一同进行空间场景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38

第145页

内容的建设,并逐步确定拟在本年度内重点推进的三个重点公共空

间场景内容:社区博物馆、社区文创馆和社区演绎中心。

(三)提供场景内容服务

1、社区博物馆。一是通过访问、征集等形式,收集涉及社区建

设、历史变迁的照片300余张,故事6篇;整理后,筹备开展了线上

+线下的《您好犀浦》主题展;二是为村民提供文化场景内容服务,

即利用空间内现有的乐器,链接古筝专家资源搭建古筝教学服务场

景——传统文化小课堂,让村民可以在闲余的生活中去尝试新的东

西。再就是利用图书馆空间和妇女儿童中心搭建课后延伸服务场

景——国学朗诵,以推广优秀国学文化,培养终身阅读习惯,营造

社区文化氛围;三是根据博物馆场景服务内容和未来规划,培育一

支由村干部、村民骨干、高校学生以及社区合伙人组成的导赏团,

负责社区博物馆内容的讲解、维护和传播,增加场景服务内容的可

持续性。

2、社区文创馆。项目团队相继招募社区40、50人员19名,组建

文创小队。链接成都市蜀绣非遗传承人张老师为村民教授蜀绣、团

扇、流苏等技艺。并开办文创小分队沙龙活动,同拥有多家文创品

制售公司的老师沟通交流,推动文创小分队在社区文创馆内进行创

新创业,从而逐渐形成一支以历史传承、文化传播(即根据村上挖

掘 、培育和保护的文化内容,吸收创新转化为文创产品)为主要业

犀浦街道犀浦村

139

第146页

务活动的村民队伍,以此反哺社区公共空间运营,增加场景内容的

丰富性与层次性;

3、社区演绎中心。项目团队围绕空间和犀浦村辖区特色资源,

依托社区挖掘、培育和保护的文化内容,链接编导、编舞资源同犀

浦村村民一同开展犀浦村文艺作品编排和演绎活动,在推动犀浦村

村民参与社区场景内容搭建的同时,成为场景内容服务的提供者,

增加了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丰富了社区公共空间的内容。

(四)场景制度化建设

在推动场景内容服务的过程中,项目团队与参与场景服务的服

务对象、场景服务的提供方、村民骨干、村干部等一同合作,逐渐

搭建了犀浦村空间场景内容的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为空间场景内

容的运营和持续丰富保驾护航,为新的空间场景的搭建和公共空间

的规范运营提供经验。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40

第147页

犀浦街道犀浦村

141

第148页

四、成效与反思

(一)基于社区实际和发展的新场景搭建

在项目初期项目团队通过深入的调查以及分析,根据社区引入

资源和打破隔阂的需求,逐步搭建起基于社区需求和社区历史文化

的“社区博物馆”、“社区演绎中心”和“社区文创馆”场景内

容,并为场景内容提供更加新颖的内容清单,村民可以根据自己需

求选择是否全程参与、什么时候参与、参与什么场景内容以及怎样

参与场景内容,更加开放的场景活动内容意味着更强的包容性,更

加丰富的场景内容意味着多样性,而基于犀浦村自身传统文化的场

景内容则意味着归属感、骄傲感。而经过一年的建设和运营,项目

场景内容直接服务1797人次。

(二)空间内容的定位与体系化

项目初期,根据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挖掘与和当下紧挨成都纺织

高等专科学校的地理位置,经过多轮讨论和抉择后,最终决定了场

景内容以“织绣”为核心在第一个阶段利用当前空间进行社区场景

内容的体系化搭建,并相继延伸出基于蜀绣技艺和文创的社区文创

馆场景服务内容、基于蜀绣故事的社区演绎中心服务内容以及基于

增加场景内容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社区博物馆场景服务内容。为了保

证空间运营更加顺畅,项目团队根据前期梳理的空间运营资源清

单,拟运营的场景和服务内容,逐步梳理出了犀浦村场景服务内容

支 持 体 系 , 讨 论 与 建 设 出 了 犀 浦 村 公 共 空 间 运 营 制 度 体 系 ( 试

行)。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42

第149页

(三)资源的链接与聚集

项目团队在本年度的空间运营过程中链接企业、社会组织、社

会企业和个人资源十多个,从空间体系建设到场景内容服务、从活

动物资赞助到村民团队建设,资源价值总计4万元。并且在项目执行

过程中,实现了三个场景的三只队伍的多元化,即参与场景队伍的

不止有村民,更有高校老师、社区骨干、高校团队等的参与。

(四)媒体成效

由于在团队进驻之前以场景内容为核心的报道较少,所以项目

团队比较重视空间场景内容影响力的扩散。经过项目团队一年以来

的运营和努力,相关场景内容获得区级以上媒体报道近30次,各级

公众号推文200余次,浏览量7000余人次,较大地扩大了项目的影响

力和影响范围。

(五)场景内容搭建过程中的反思

场景的搭建跟空间内存在的设施以及活动息息相关,体系化的

建设和营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本案中同时推进三个空间

场景内容的建设与运营,对项目团队和社区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运营公共空间,为社区

居民保质保量且稳定地提供社区服务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点。项目团

队为此尝试建立了空间场景服务披露机制,此机制一是利用社区公

告渠道(公告栏、展架、微信群以及公众号等)宣传场景服务的内

犀浦街道犀浦村

143

第150页

容、服务开展的时间、服务开展简报、服务活动预告等;二是跟社

区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即及时沟通空间场景内容开展的情况、下

一步规划以及疫情防控下的社区活动开展新要求等,在可控、保质

地范围内做好空间的运营以及场景内容服务的提供;三是访谈空间

场景内容参与对象,及时反馈和梳理社区居民对于场景内容的新需

求,并披露给社区和项目执行团队,以推动空间场景内容的持续完

善和进步。

五、经验与启示

场景内容的创新性。在原本的场景理论中,基本以各种各样的

舒适设施和活动的不同排列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场景,赋予城市生活

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而在本案中,一是项目团队引导和推动

参与空间场景内容的搭建——社工与村民一同将村上现有的空间内

容和资源梳理出来,并进行了体系化的建设和营造,重新将之组合

成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场景内容。二是推动服务对象挖掘社

区传统并成为空间内容的提供者。这使得空间场景内容更接地气的

同时,激发村民的归属感,培养村民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责任感,

例如社区演绎中心场景——在《犀浦记忆之蜀绣》舞台剧排练中,

舞蹈组居民因为受伤(非排练引起)无法继续参与排练和演出,她

专门又找了一个擅长舞蹈的阿姨前来完成剩下的部分,在亲自为新

来的阿姨一个个的讲解舞蹈动作的同时,又请舞蹈组其他的阿姨私

下指导与练习,最终完成了舞台剧的排练和表演。

案例点评:

本案例运用场景理论为社区公共空间与居民重新链接和深度融

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通过对社区博物馆、社区文创馆

和社区演绎中心的营造,把特定的内容置于空间集中呈现和展示,

彰显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吸引着多样性的人

群和组织前来参与、体验、感知,实现从“活动空间”到“文化场

景”的转化及文化价值的更新迭代。

督导:肖玲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4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线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