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古籍善本专场

发布时间:2021-12-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万卷—古籍善本专场

Lot6082-Lot6130 为古琴相关专题61236123丹云楼琴谱清钞本1册  纸本  线装钤印:武进陶涉园收集景印金石图籍字画墨迹储存丛书之印,观鱼提要:钤陶湘收藏印,尾有题跋一则:“右丹云楼琴谱一卷,凡三曲,明吴兴刘嵩泉先生辑,山阴钱元泰校。市肆未见刊本行世,仅有钞本传世。庚辰岁次秋,客镇洋县署,得见是谱即抄录之,使其得以流传而不至亡佚矣。华亭张其宝识于敬一斋”,并钤张其宝印。29.8×17.5cmRMB: 25,000-30,00061246124萝补草堂琴谱清钞本2册  纸本  线装24.5×15cmRMB: 25,000-30,0006125梅庵琴谱民国南通梅庵琴社印本1册  纸本  线装提要:此书为民国间徐立孙根据王燕卿《龙吟观琴谱》残稿及梅庵所传整编而成,是梅庵琴派根基之作。梅庵琴社,古琴家王燕卿创办于1929年,当时王燕卿在南通教书,因此琴社以南通为中心。梅庵琴派影响极大,当今古琴界尚有多名梅庵传人,是古琴重要一支。此谱印量极少,时至今日,已经难觅踪迹,以致诸家书目均未载录,遍查全国公藏单位,竟无一家入藏。30×17.9cmRMB: 11,000-12,00061... [收起]
[展开]
万卷—古籍善本专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综合性拍卖公司,成立于1995年,具备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中贸圣佳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层,并在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及北美多地区设有办事处。
文本内容
第101页

Lot6082-Lot6130 为古琴相关专题

6123

6123

丹云楼琴谱

清钞本

1册  纸本  线装

钤印:武进陶涉园收集景印金石图籍字画墨迹

储存丛书之印,观鱼

提要:钤陶湘收藏印,尾有题跋一则:“右丹

云楼琴谱一卷,凡三曲,明吴兴刘嵩泉

先生辑,山阴钱元泰校。市肆未见刊本

行世,仅有钞本传世。庚辰岁次秋,客

镇洋县署,得见是谱即抄录之,使其得

以流传而不至亡佚矣。华亭张其宝识于

敬一斋”,并钤张其宝印。

29.8×17.5cm

RMB: 25,000-30,000

6124

6124

萝补草堂琴谱

清钞本

2册  纸本  线装

24.5×15cm

RMB: 25,000-30,000

6125

梅庵琴谱

民国南通梅庵琴社印本

1册  纸本  线装

提要:此书为民国间徐立孙根据王燕卿《龙吟

观琴谱》残稿及梅庵所传整编而成,是

梅庵琴派根基之作。梅庵琴社,古琴家

王燕卿创办于1929年,当时王燕卿在南

通教书,因此琴社以南通为中心。梅庵

琴派影响极大,当今古琴界尚有多名梅

庵传人,是古琴重要一支。此谱印量极

少,时至今日,已经难觅踪迹,以致诸

家书目均未载录,遍查全国公藏单位,

竟无一家入藏。

30×17.9cm

RMB: 11,000-12,000

6125

第102页

Lot6082-Lot6130 为古琴相关专题

6126

6127

6126

得道自在琴谱等三种

民国钞本

3册  纸本  线装

提要:内收得道自在琴谱、永丰观琴谱、永丰道院琴谱三种。

尺寸不一

RMB: 9,000-10,000

6127

霓裳羽衣谱二卷

民国钞本

2册  竹纸  线装

提要:《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汉族宫廷乐

舞。唐玄宗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全曲共36

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

(十二段)三部分。

23.9×13.3cm

无底价

第103页

Lot6082-Lot6130 为古琴相关专题

6128

6128

人寿室曲选

民国钞本

15册  纸本  线装

提要:昆曲谱,原装,虎皮宣面,封面题“人寿室曲

选”,书根题书名及每册曲目。部分曲目标注唱法,如

“此剧净旦统念苏白/不可间杂别音”等;又部分曲目标

注出处如“显魂杀嫂两 系昆班沈锡卿拍正”;征引文献

如“昆曲大全”“荣氏三乐堂本”“增辑六也曲谱”“集

成曲谱”“昆曲粹存”等。全书每册首有册次及目录,计

存第二至第十六册,人寿室未考何人。内文小字誊抄极

工,通篇朱笔圈点。

册内收录多种昆曲稀见折目,如《渡海》《缘始》《抢

周》《撮合》《就婚》等。渡海一折,演述述达摩在扬

州救下一书生名筲(萧)生,因算筲生还有二十年功名

富贵及一段姻缘未了,便在北海岸边兴法力,以一枝芦

苇作船,亲送筲生回乡,途中师徒二人遇见南海龙王,

见到海市蜃楼等种种异景,不一会已到彼岸,师徒惜

别。《渡海》书口注明《牟尼合》,又言“此剧向禾

郡乐工抄来,惟内中别字稍有,未敢更动也”,考禾

郡为嘉兴旧称,而荣和奏所在的嘉善亦属嘉兴,则此

《渡海》一折或为嘉兴当地昆班常演之戏,而别处少见

搬演。缘始一折,演述昆仑仙、杏叟仙等众仙聚会,遇

到西池金母驾下许飞琼、阮凌华、范成君、段安香四仙

女,仙人提及下界唐伯虎、周文彬作诗文讥笑仙家,众仙十分恼怒。青莲

仙人建议月老为唐伯虎、周文彬与秋香、王玉英牵下红线,让二人“鬻身

为贱”,以示惩罚。此曲在全国可谓家喻户晓,记录“杭州书”一脉的昆

曲曲谱十分少见。此书收录部分杭州书折目,十分难得。抢周一折,本剧

演述周文彬与祝枝山打赌,男扮女装,被杭州兵部王老虎强抢回府,暂寄

在王老虎之妹王玉英房中。撮合一折,本剧演述周文彬男扮女装,住在王

玉英房中,为王玉英识破,二人互相爱慕。此时传到王府老太太处,老太

太问清原由,又得祝枝山从中撮合,周文彬与王玉英定下婚约。除此书外

未见著录。就婚一折,本剧演述周文彬、王玉英定下婚约,元宵节王家招

赘周文彬为婿。本折极短,仅三面,两支曲牌。除此书外未见著录。

23.4×12.9cm

RMB: 130,000-150,000

第104页

Lot6082-Lot6130 为古琴相关专题

6129

6130

6130

橘中秘四卷(明)朱晋桢辑

清咸丰三年(1853)味根斋刻本

3册合订1册  竹纸  线装

22.5×12.5cm

无底价

6129

泉南指谱重编

民国元年(1912)影印本

1夹6册  纸本  线装

提要:此书是中国福建南音曲谱集,简称《泉南指谱》,林鸿编订。林鸿,字霁秋,福建厦

门人,酷爱南音,兼擅南音琵琶,能书画,为厦门南音团体集安堂成员。在税局任职

之余,以近20年之力,旁搜博采,编纂此集,于1912年冬完成。是较早的南音谱集,

其选曲、分类、订谱、注音及附说等均甚精审,为学习及研究南音者所珍视。

26.5×17cm

RMB: 9,000-10,000

第105页

6131

6132

6131

宋史存四卷(元)脱脱修

元刻明印本

1函1册  竹纸  包背装

提要: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大黑口间有白口,双鱼

尾,四周双边。版心有写工“潘能、汤惠”,

存卷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六十四,厚册包背装,

原签。元代纂修的宋辽金三史,均交由杭州刻

6132

监本春秋公羊注疏卷第十二

元刻本

1册  黄麻纸  线装

提要:此书墨色凝炼,字迹清晰,为较早印本,半版十行十七

字,注双行二十三字,白口左右双边,自宋刊十行本而

出,是《春秋公羊传》最早的注本,亦是阮元重刻

十三经之底本,由于宋刊十行本久佚,此元刻成为

最接近原版之本,为世所重,瞿氏铁琴铜剑楼、刘

氏嘉业堂、傅增湘双鉴楼均宝藏有此本。

20.4×16.8cm

RMB: 26,000-28,000

板完成,尚有南宋浙本遗韵,

历来被藏家称善。明初将西湖

书院所藏宋元旧版全数运到了

南京国子监,后南监将这些雕

版加以修补并行印刷。

27.8×18.1cm

无底价

第106页

6133

6133

养生杂纂存卷六至十(宋)周守忠撰

元刻本

1函2册  黄麻纸  线装

提要:《养生杂纂》又名《养生类纂》《养生延寿书》

《杂纂诸家养生至宝》等,是南宋周守忠所撰养

生类著作,全书二十二卷,分养生部、天文部、

人事部、毛兽部、草木部等十四部。原书古本

难寻,明万曆中胡文焕仅据残本整理成二卷,缺

失了原书卷八至十五之八卷内容。据《中国中医

古籍总目》记载,此书现存五本,著录名目俱作

《养生类纂》,刻本以明成化最古,次万历《寿养丛书》《格致丛

书》本。据著录,清华大学藏本为卷一至十七,中医科学院藏本为

卷六至十八,上图藏本为二卷本,公藏寥寥。成化本序称“年远书

亡,世无传者,学道之士良可叹焉。迨我国初藩府虽有刻本,奈何

字迹微若粟粒,中间多所模糊,不便于览者。”藩府本今已无传,

而据成化本行格与序文所称“字迹微若粟粒”推测,藩府本也当是

十二行本,狭行细字,不便观览。此件拍品印纸纤维密布,是元麻

纸,字体有赵字风格,半页八行也是宋元时期刻书的习用行格,当

是元代刻印孤本。

24.1×13.5cm

RMB: 45,000-50,000

第107页

6134

6134

李氏丛书十一种(明)李贽撰

明刻本

9册  竹纸  线装

提要: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末著名思想家、文

学家,泰州学派宗师。历官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曆中为姚安知府。旋

弃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

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有《藏

书》《焚书》《史纲评委》等。李贽著作数次遭到禁毁,传本罕见,此本签

题“李氏丛书”,内收道古录、心经提纲、庄子解、孙子参问、墨子选等

十一种。

27×16.8cm

无底价

第108页

6136

6137 6138

6136

诗法五卷

明嘉靖刻本

1册  白棉纸  线装

钤印:太平苏氏,继卿,东岩,五老,安定徐氏,竹溪,席

佑鉽印,景泰

提要:半页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末有嘉靖癸

未年“诗法源流后序”。《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

条目有二,一《诗法》五卷,国图一家藏;一《诗法

6137

笔畴二卷书品一卷

明万曆刻本

2册  竹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明初无锡王达(字达善,修《洪武实录》)著

作,八行,十八字,四周单边,白口,后附陈继儒《书

品》一卷。

26.1×16.5cm

RMB: 4,000-5,000

6138

清笤集 越吟二种(明)王穉登撰

明万曆刻本

1册  竹纸  线装

钤印:虞琴秘笈

提要:明代书画家王穉登诗文集,竹纸方字初印,目录首页钤

民国书画家姚虞琴藏章。姚虞琴(1867-1961),号景

瀛,原籍浙江仁和,久居上海市,以诗画书法之长而驰

名艺坛。

27.3×17.2cm

RMB: 4,000-5,000

五卷诗法源流三卷》,国图藏残本,天津藏一本。二者俱

是嘉靖间刻,均有前后跋文,行格相同。又《四库总目》

著录《诗法源流》三卷,疑是二书先后刻成,各自单行。

此本为诗法五卷全,洞庭席氏、近代学者苏继卿递藏。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诗文评P1814。

25.3×14.5cm

RMB: 13,000-15,000

第109页

6139 6140

6139

前后汉书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

5函44册  竹纸  线装

提要:含前汉书一百卷,后汉书存九十卷。

28.2×17.7cm

无底价

6140

张河间集二卷

明张溥刻本

1函2册  竹纸  线装

提要:竹纸初印,卷端题“明太仓张溥校”,书内收张衡赋、

疏、策、书、表等篇目,书品佳。

29.7×17.4cm

RMB: 5,000-6,000

6141

6141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

明万历长洲许自昌刻本

11册  竹纸  线装

钤印:太仓毕氏静逸庵图记,经训堂书画印,傅氏藏书

提要:许自昌(1578-1623),吴县人,字元祐,号霖寰,又号

去缘。构梅花墅,聚书连屋。又好刻书,所刻有韩柳文

集及《太平广记》等。自撰唐杜甫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

即此书。据书内钤印,此本曾为毕

沅收藏。

27.5×17cm

RMB: 28,000-30,000

第110页

明嘉靖沈藩刻本《孔子圣迹图》略说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赵前

    自汉武帝初期“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后,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两千年以降,

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孔子,则一改生前淹蹇困顿

的遭遇,成为历代尊崇无已的圣人。自汉平帝元始

元年(公元元年)追封为“褒成尼宣公”之后,直至

清代,孔子的地位被抬高到无以复加。“文宣王”

(唐)、“至圣先师”(明)、“万世师表”(清)这样

的称谓,加诸一个仅仅位至诸侯国相(孔子曾摄鲁

国相)的学者身上,这种情况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

上,可以说绝无仅有。

    于此相对应的,对万民百姓负有“教化”之责的

统治者以及士大夫阶层,开始采用“圣迹图”这种图

文并茂的方式,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和《孔子家

语》《孔丛子》等较为真实的史料,以及一些带有神

异色彩的传说,将这位圣贤的生平事迹展现出来,

以导扬休美,传之久远。这种大致依据先后顺序、

将多个独立的故事配图合并呈现的《圣迹图》,在明

代开始出现;而此时,中国古代版画发展黄金时代的

序幕,也正缓缓拉开。时代风气和尊孔传统,在此

时有了彼此融合的绝佳契机。

    前人对于《孔子圣迹图》的版本有不少研究,

并将其主要形式分为石刻、木刻、彩绘三种。明代最

早有文献记载的《孔子圣迹图》,当为正统间张楷所

刻,它也是后世多种踵事增华《圣迹图》的蓝本。因

此,我们需要首先澄清前人对张楷刻《圣迹图》的

一些误解。

    这个版本习惯上被称为“明正统九年(甲子)

本”,其成说的原因是,有张楷在正统九年七月十五

日为此书写有一跋。郑振铎先生在编印《中国古代

版画丛刊》时,使用了自己曾收藏的一部明刻本影

印,因此本书衣上题有“正统本《圣迹图》”,且仅

有张楷跋,而未见其他跋文,故径以“明正统九年

刊本”题之。

    实际上,正统九年绝无木刻的《孔子圣迹图》

诞生,而是石刻。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

原作者张楷的生平说起。

    张楷,《明史》卷二百十三附其事于《金濂传》

后,较略。明杨守陈《杨文懿公文集》卷七《南京右

佥都御史张公行状》《明文海》卷四百五十吕原《南

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公墓志铭》、明焦竑《国朝

献征录》卷六十四李贤《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

公楷神道碑》嘉靖《宁波府志》卷二八《列传》三光

绪《慈溪县志》卷二六《列传》三等文献,述其生平

履历极详。现据明杨守陈撰《南京右佥都御史张公

行状》选录如下:

    公讳楷,字式之,世为宁波慈溪人。曾大父好

古、大父叔中,皆隐不仕。父惟哲,以公贵,赠监察御

史。与其季皆工诗,有《联璧集》传里中。公少颖异,

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二能属文,十四名闻,通守召试,

补邑庠生。习《诗》暨《书》,复从郑解元维垣习《礼

记》。十七中乡举,后登永乐甲辰榜进士。例赐荣归,

大肆力于古文辞。……其学自经史至天文、医卜、小

说、释老之书,无不涉猎。文章浩澣无涯涘,能行草

隶篆,尤耽于诗。平生凡百一,于诗焉发之,而幼耆

穷通,夷险缓急,未尝一日或废。常口占走笔,顷刻

数首,或数百言,群莫能逐。而壮豪赡丽,新意溢

岀,亦非拘挛琐屑而锻炼者所可及。尝和《选》诗,

和李谪仙乐府古诗,和杜少陵七言律,和《唐诗正

音》,和许浑《丁卯集》,和高季迪《缶鸣集》,和本

中峰《梅花百咏》,和《草堂诗余》,累数百卷。余若

《陕西纪行》、若《轻侯集》、若《百琴操》,创意自

作者尤多。海内之士,皆耳熟其名而口腴其诗。朝鲜

日本之使,俱市其和唐音以归。其他所著有《四经糠

粃》《大明律解》《律条撮要》《增广事物纪元》,编

集武经、小学,又尝集《孔子圣迹》,凡三十四,各为

图赞,镌石于家。守陈为公通家子,辱知爱最深,详

闻其文学事业。今镇抚扶柩将归,请状公行,义不

可辞,为述梗槪,以俟巨公宗儒采择焉。谨状。

    另外,光绪《慈溪县志》卷二六《列传》三云其

“号介庵,更号守黑子”,《明文海》卷四百五十吕

第111页

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公墓志铭》云其生于

“洪武戊寅(1398)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天顺庚辰

(天顺四年,1460)十一月七日”“享年六十有三”。

也可以作为《行状》的补充。

    我们从杨守陈所撰的《南京右佥都御史张公行

状》中,看到了“又尝集孔子圣迹,凡三十四,各为图

赞,镌石于家”这样一条记载,而并没有提到木刻

本。无独有偶,史树青先生曾谈到国家博物馆(原中

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明正统十年(1445)张楷石刻的

墨拓本,前有该年四月张楷的友人和上司陕西按察

使(时张为陕西按察副使)邓棨的跋文,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事情的真相:

    余友张君式之笃学尚文,志希圣道,尝取《史

记》所载夫子出处之迹,择其有关大节者,得二十七

事,兼取《家语》所录征在祷于尼山及《孔丛子》所

述夫子泣麟二事,绘而为图。每事摘《史记》全语,

著于其上,各述一赞,以揄扬圣征,将命工勒石,以

贻永久,征余识其末。……式之……故特绘图以彰

之,陈辞以赞之,勒石以永之,使天下之含齿戴发、

凡囿于圣化之中者,瞻斯图、诵斯赞,皆知吾夫子之

汲汲于斯民,切切于行道,屡挫不能改其志,屡沮

不能易其节,因画而求其迹,因迹而求其心,莫不稽

颡崇教于目睹耳闻之间,存诚致思于神会心得之

表……式之名楷,四明燕溪人,与余同登春榜进士

第,今同职陕右宪台。正统乙丑仲夏吉日。嘉议大夫

按察使盱江邓棨益扩谨述。

  邓棨跋文作于正统十年,却一语未及木刻本。

这很清楚的表明,正统九年张楷辑《圣迹图》之

后,截至正统十年夏,只有石刻本,而绝无木刻本。

至于此后张楷本人是否曾将《圣迹图》付之枣梨,目

前仍缺乏实物或文献依据加以证明。

    近日,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征得一件明嘉靖

二十七年(1548)沈藩朱胤栘刻本《孔子圣迹图》,

此书为册页装,开本尺寸为:36×30.8cm。全册共计

四十五开,其内容顺序:《史记世家》(汉司马太史迁

撰 宋朱文公熹纂)三开;《圣迹图》三十九开(多为

左图右文);嘉靖二十七年(1548)沈藩南山子《刻

孔夫子圣迹图跋》一开;明正德元年邓文质《圣迹图

跋》一开;明正统九年(1444)七月张楷《孔子世家

一通》一开。

    此本共有图三十九幅,原无题名,根据文献记

载,依次可将其命名(当然还可以有大同小异的其他

命名)为:先生小像、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

老、钧天降圣、俎豆礼容、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

司乘田、学琴司襄、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

修诗正乐、化行中都、夹谷会齐(二图)、礼堕三都、

诛少正卯、子路问津、因膰去鲁(后图)、匡人围攻、

丑次同车、宋人伐木、微服过宋、适卫击磬、西河返

驾、楛矢贯隼、灵公问兵、因膰去鲁(前图)、在陈绝

粮、子西阻封、返鲁受迎、删述六经、天降黄玉、西狩

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

    根据嘉靖二十七年(1548)沈藩刻《孔子圣迹

图》中,有明正德元年(1506)邓文质《圣迹图跋》

称:“…吉府贤王复加增益至三十有九,虽未能悉纪

夫子神明之迹,而其颠末,概可见矣。”可见,嘉靖

二十七年(1548)沈藩刻《孔子圣迹图》三十九图,

当与吉府增益本有关。

    根据文献记载,《圣迹图》《尚书》《新书》

三书,正是受封“吉简王”长达七十一年的朱见浚

(1456-1527)曾经刊刻、最为喜爱的书籍。

《明史》卷一一九本传云:

    吉简王(朱)见浚,英宗第七子,生于南宫。天

顺元年(1457)封,时甫二岁。成化十三年(1477)就

藩长沙,刻《先圣图》及《尚书》于岳麓书院,以授

学者。嘉靖六年薨。

    目前,传世的嘉靖二十七年(1548)沈藩刻《孔

子圣迹图》并不多见,且大多藏于公馆,民间所藏可

谓凤毛麟角。望收藏者珍之、爱之!

第112页

    在中国古代,孔子是被当作“圣人”崇奉的。《孟子·万

章》云:“孔子,圣之时者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

后,“圣人”一词更成了孔子专享。汉司马迁撰《史记》,称之

为“至圣”,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垂宪

万世等等尊崇褒美之词,纷纷加诸其一身。《圣迹图》即是根

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及宋儒朱熹纂辑的孔子事迹,

绘图、叙事、题赞的连环画读本,亦即孔子的画传,图文并

茂、雅俗共赏的孔教宣教书。

    在中国古代,《圣迹图》大致通过三种方式制作、传播,

即:石刻、绘画、版画,其中尤以版画为大宗。盖版印可以化

一纸为千百,行众及远,自然成为通过《圣迹图》来传播孔

子思想、事迹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版印《圣迹图》所起

甚早,有人说在印刷术的初起阶段唐代就有了,阿英先生在

《中国连环画史话》中说:“孔子传记连环图画《圣迹图》,

据说宋朝已经有了,只是我还没有见到”。不过,对这些语

焉不详,即无实物遗存佐证,也不见文献记载的“据说”,姑

妄听之也无不可,实在认不得真。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

三载,元大德年间(1297-1307),孔子第五十三代孙孔津编

刊了一部《孔圣图谱》,共三卷,首卷为图,这应该是有明确

记载的最早的刻本《圣迹图》,但书已不传,难明究竟。

    本文述及的这套《圣迹图》(书为中贸圣佳任国辉先生

携来共赏,以下即简称“中贸本”),框纵34.8厘米、横67厘

米。经折装。卷首冠《史记世家》一文,书题下刊“汉司马太

史迁撰,宋朱文公熹纂”。第四页起为图,首“先圣小像”一

幅 ,继为绘写孔子“圣迹”的图画,始于“孔子母徵在祷于

尼山而生孔子”,迄于“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祀焉……太牢之

祀百代伊始”。总37图,图后有沈藩《刻孔子圣迹图跋》、邓

文质《圣迹图跋》和张楷《右孔子世家一通》各一篇。书被

当初的持有者重新装裱过,《右孔子世家一通》似本应接续

在卷首《史记世家》一文之后,图画之前的,却被误装到了书

末。沈藩《跋》云:“惟皇御历垂统,适嘉靖戊申春孟吉旦,

潞痒姚生正贡之期,西还得《圣迹图》一册,谒余以献。……

斯图也,梓之,岂载擅美而传远,亦将报本于万一也”,末署

“皇明亲王沈藩南山子熏沐并书”。知刊于嘉靖戊申(嘉靖

二十七年,1548)。各图皆无图题,图右刻文略述本图所绘事

迹,文后有赞。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存世的《圣迹图》本

子中,与此本有关联或出自同版的本子有三:

    一是1958年,郑振铎先生辑录《中国版画史丛刊》时,

将其旧藏现归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部《圣迹图》影印出

版,在为这部《圣迹图》撰写的跋语中,先生说:这部《圣迹

图》“是明正统九年(1444)刊本。今所见的诸本刻本《圣迹

图》,无早于这个本子的了”。先生的依据,大概是图前《右

孔子世家一通》署“正统甲子秋七月望日四明张楷盥手谨书

于西台公署”。张楷(1398—1460),字式之,永乐二十二年

(1424)进士,官至南京佥都御史,彩绘《圣迹图》长卷,图

二十九幅(存,藏孔子基金会),并以之为刻石、镌木之粉

本。石刻曾置于上海青浦大盈孔庙启圣祠中,今已不存,(有

拓本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木刻本已佚,今人已经看不到了。

明万历前所刻《圣迹图》,几皆以正统本为母本,《右孔子世

家一通》也照刻不误,故署款时间和其间某一版本的梓行时

间并不见得一致。 1963年文物出版社印行的《西谛书话》发

现了这个问题,并为之正误,言郑藏本实为明嘉靖二十七年

沈藩朱胤栘据正统九年本的翻刻本,亦即应与本文所述嘉

靖本同版。但取两本详加勘对,却发现有很大不同:

    其一,两本有部分图版如《先圣小像》《退而删定诗

书》全同,但也有部分图版存在较大差异,如“先圣未生时

有麒麟吐玉书”一图,中贸本左半部分画面繁复,国图本将回

廊、花木,地面的草丛全部略去;“先圣诞生之夕,有二龙绕

室,五老降庭”一图,画面上弥漫的云气,殿阁旁葱郁的林木

全然不见;“孔子学琴于师襄”一图,人物形象、服饰、站位、

动态、表情基本相同,但布景几乎全被省略,松树的画法也

大不相同,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兹不一一列举。大致是国图

本仅保留了沈藩本的主要故事情节,作为场景烘托的细密、繁

复的背景描绘则多被略去。至于线刻的运用,中贸本柔韧、细

密、生动,国图本粗糙稚拙,更有云泥之别。

孔圣风采  千古如见

      —记一部最早、最好的《圣迹图》

首都图书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版画研究专家/周心慧

国图本《孔子学琴于师襄》 中贸本《孔子学琴于师襄》

第113页

    其二,题赞皆为楷书,中贸本行距整齐,字体清秀,雕镌工

整,国图本行距歪斜,字划潦草。另前冠《史记世家》,虽然都占

六个折面,行款格式也大不同。

    其三,国图本无邓文质《圣迹图跋》和沈藩《刻孔子圣迹

图跋》二篇跋文,而此两文恰恰是鉴定版本的最重要也是最

直接的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国图本与中贸本绝非同版,而是出自

不同刻家、不同画家、不同镌手的别本。细审国图本全书,并

无片纸只字可以证明其为嘉靖本的文字材料,不知定为嘉靖

二十七年沈藩刊本,所据为何?或曰郑先生之所以判断有误,

是国图本沈藩跋和邓文质跋皆佚失所致。但两书既非同版,又

何来“佚失”之说?沈藩名朱胤栘,封宪王,封地在山西潞州,

薨于嘉靖二十八年,即书刻成之后一年,不可能在死前一年刻

成不同版本的两种《圣迹图》,也没有哪怕是蛛丝马迹表明其

和国图本有任何关系,亦即国图本应本无此跋。进而言之,以中

贸本之跋,毫无来由地去佐证一个并非同版书本的梓行时间,

岂非南辕北辙?当然,国图本画风古朴,应也是《圣迹图》的早

期刊本。

    二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嘉靖二十七年沈藩刊本,2017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了这个本子。与中贸圣佳本两相

比较,图画、行款、字体绝无二至,出自同版无疑。然亦有两

点不同:一是北大本缺第十二图,非为全帙;中贸本为完璧;

殊属难得。二是北大本为在墨线图上的手工敷彩本,中贸本

原汁原味,未做任何人工涂饰。我浸润古版画有年,经眼之

敷色本多矣,坦而言之,我是不大喜欢此类画片的,原因无

他,唯在即使色彩绚丽,设色妥帖,灿烂之观,也是徒增眼

目之娱,却在很大程度上遮盖了木刻画的原始韵味。

    是沈津撰《〈圣迹图〉版本初探》,(沈津:《〈圣迹图〉

版本初探》,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1期,第100页。)言北

大图书馆藏有明正德本《圣迹图》,也是一个人工敷彩本,

为现存最早之本。不知其言是否系据中贸本邓文质《跋》

署“正德元年”而言。实际上此跋原为明正德元年孔公才

扬州江都刻本的跋。跋中有“吉府贤王复加增益至三十有

九”“江都尹公才实宣圣云裔,偶有得其善本,谓然叹曰:‘先

祖圣迹,反有赖藩王都宪’” 等语,亦即吉藩得张楷本,增

绘至三十九图,(1995年嘉德拍卖会现吉藩绘本,今不知藏于

何处),孔公才“讵敢惜俸资不为先德侈焉”,因刻印行世。

沈藩本当源于孔公才本,故附刻其原序于后,沈文以之作为

嘉靖本刊梓年代的依据,是张冠李戴了。正德本亦佚,笔者

以之请教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李云先生,先生亦言北

大不藏正德本,“正德本”云云,是对沈藩本的误记。

    由上述可知,就现今存世之《圣迹图》而言,嘉靖二十七

年沈藩刻本已是存世之本中最古者。

    郑振铎先生曾言:“所有这些《圣迹图》,在考古学、历

史学上的价值并不高”,诚哉斯言。盖古人作《圣迹图》,并

不在于对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考察,而是“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艺术创作。明清两代,《圣迹图》刊版甚

伙,版本之多,如过江之鲫,我经眼就不下二十种。众所周

知,明嘉靖时期是古代版画“光芒万丈的万历时期”(郑振

铎语),达于极盛的前夜。此本构景造意法度谨严,背景描

绘细腻,界画严整,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孔圣温、良、恭、

俭、让,睿智含蓄的形态特征尽现于画图,至圣先师,千古

如见。用线细劲流畅,细密精微,图纹高雅,即使较之于晚

明徽版名工所镌,亦无少逊,且更多了几分大气、恢宏的气

韵。藩府拥有雄厚的财力、物力,“时称沈藩多才焉”,亦即

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府亦不乏高手画工、镌手,遂成

此佳刻。与之相比,国图本虽也是早期刊本,但构图因繁

就简,用线也略显稚拙,更多的是民间艺匠的特色。后世

之私、坊所刊,亦无可与之并美者,称之为明清版刻《圣迹

图》之第一神品佳构,绝非溢美。

    北京大学图书馆李云先生在《孔子“圣迹图”绘刻与收

藏初探—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圣迹图”》(载:《长沙大学

学报》第19卷第1期。2005年1月。)一文中,曾赞誉北大藏本

为“现今大陆所存最早最好的《圣迹图》”。就中贸圣佳本而

言,我想在最早、最好的考语上,还应加上绘镌最精、保存

最为完整、最能反映木刻画原貌的珍稀善本。鲁迅先生在

《“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说:“中国的《孔子圣迹图》,只

要是明版的,也早为收藏家所宝重。”先生此论,距今已逾

近九十年,何遑今日?世之博雅君子,当知宝而重之。

第118页

6142

第119页

6142

第120页

6142

第121页

6142

圣迹图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沈藩朱胤栘刻本

1函1册  白棉纸  折装

提要:《山东通志》著录元大德间孔子五十三代孙孔泽刻《孔圣图谱》三卷最

早,已佚。

沈津:明代版本最早著录的是正统九年刻本、弘治吉藩刻本,皆不存。

2017年北大彩印本序称,正统九年张楷辑成《圣迹图》三十幅,并撰序赞刻印传

世。成化二十一年衡阳太守何廷瑞令人新增九图,有序无赞,连同张楷本共计

三十九图(不知何据),弘治十年吉藩据之刻印。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著录:明正德元年刻彩印本,误,2017年出版说明已更正为

明嘉靖沈藩本,墨印后手工填色。《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误作“正德”。共

四十四页,前三页《孔子世家》,第四页起图,中缺第十二图,第十三图标作

“十二/十三”,实共三十八图,沈津误作“四十二幅图”。后三页依次正统甲

子张楷跋、正德元年扬州知府邓文质跋、嘉靖沈藩跋。

郑振铎藏本

著录作正统九年刻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影印。

调看实物比对:

1.郑藏本北方棉纸印,天头地脚裁切,多页左右边框裁切。版画线条僵硬,构图

简单,刻工粗糙,墨色似晚期坊刻。

2.孔子世家缺末页,行格与沈藩本不同,世家后正统甲子张楷跋。

3.P4缺左半页、P5缺右半页、P19缺左半页、P32缺左半页、P33缺右半页、P36缺

左半页、P37缺右半页、P40缺左半页、P41缺右半页。

4.郑藏本P23-P31依次顺延,等于沈藩本P24-P32。P32等于沈藩本P23。P33-P41

等于沈藩本P34-P42。

5.沈藩本P33对开全图、无序赞,为郑藏本所无,郑藏本全图38幅。

沈津:郑振铎著录作正统本是因《孔子世家》后有正统甲子张楷跋,实际正统本

已佚,郑振铎藏本是正统本的翻本。1963年文物出版社《西谛书目》更订为“明

嘉靖二十七年(1530)沈藩刻本”。2017年北大彩

印本序言称,与1958年影郑藏本对照,明显与沈藩

本不同。1994年徐孝宓称郑藏本是“弘治十年何廷

瑞新增九图本”(不知何据)。

沈藩本

沈津称国图有两部。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一部,国图藏。

《西谛藏书善本目录》正统本后有沈藩本,应在国图。

调阅的国图沈藩本首《孔子世家》书口下缺‘既反

而弟子益’几字,开本32×29.7cm,装帧稍弱,册

页装散开,四周磨损成圆角,无郑振铎章,不知是

否郑振铎藏本。

综上

沈藩本 北大一部,手工填色,缺第十二图

国图一部,世家缺字,品稍弱。

沈津称国图两部,不知何据

中贸本

36×30.8cm,比调阅的国图本大

正统张楷序“楷辑是图/每事则取《史记》所载”

正德邓文质序“甬东张中丞(张楷)即夫子诞生之

始/迄葬祭之终/釐为斯图/凡若干/而序赞之/吉府贤

王复加增益/至三十有九图/……江都尹公子才寔宣

圣云裔/偶有得其善本……遂绣樨以行。”(弘治吉

府增益三十九图,那么弘治以前不可能有三十九图

本,正统本不成立)

嘉靖戊申“潞(沈藩封地潞州今山西长治)庠姚生

正贡之期/西还得圣迹图一册/谒予以献/……皇明亲

王沈藩南山子……”

36×30.8cm

RMB: 900,000-1,000,000

沈藩本P24 沈藩本P23 沈藩本P33(郑本无此页)

郑振铎藏本P23 郑振铎藏本P32 郑振铎藏本正统序言

沈藩本局部 郑振铎藏本局部

第122页

6143

第123页

6143

6143

庐山莲宗宝鉴十卷(元)释普度撰

明宣德四年(1429)刻本

1函4册  白棉纸  金镶玉

提要:《庐山莲宗宝鉴》为元代僧人普度于大德九年(1305)所作净土宗著述,又称《庐山优

昙宝鉴》《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书内叙述历代净土教义沿革,着重阐述茅子元

净土莲宗正统教义。全书十卷,分念佛正因、念佛正教、念佛正派、念佛正信、念佛

正行、念佛正愿、念佛往生、念佛正报、念佛正论。编纂之旨在“探賾先宗,编集要

言”,故而这种语录性质的文体使许多著述得以流传,因而对净土文献的保存有突出贡

献。普度生年不详,卒于1330年,俗姓蒋,丹阳人,号优昙和尚,二十岁在庐山东林寺

出家,修行念佛三昧,后往妙果寺。至大元年武宗禁白莲社,普度忧心净土教派,潜心

研习后编选净土高僧要言作《庐山莲宗宝鉴》上呈元仁宗,仁宗允许复兴净土莲宗,并

任命普度为净土教主,赐号“虎溪尊者”。此书元明刻本极为罕见,诸家书目均无著

录。现传以国家图书馆藏孤本元刻残二卷最早,此外,国内仅上海图书馆藏清钞本。国

外见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本两种,再下仅光绪刻本。此本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五字,

黑口,四周双边,行间无格,序文、目录、正文、跋文相连不分页。书内卷前依次皇庆

壬子优昙普度序、延祐甲寅希陵序、延祐甲寅大中德合序、大德九年优昙普度《庐山莲

宗宝鉴叙》、庐山莲宗宝鉴纲目、目录。卷末附大德八年明州天童圆应叟净日、大德乙

巳婺西峰宗信等名德题跋十一章,最末宣德四年僧录司右讲经古并沙门序。此本印纸绵

韧,纸色灰白,字体尚有赵字遗风,展卷即是明初风貌。尾跋又有“幸闻佛祖正传,得

获莲宗宝鉴,坐阅行批,欢喜踊跃,是以鸠集同志,谨舍净财,命工刊印流通”之语,

故当为所署宣德四年本年刻印。国图藏元残本只卷一至二,半页十行十六字,白口,左

右双边;日本内阁文库嘉靖本半页十一行十九字,白口,单边。公藏两本各篇序跋正文

独立不连,嘉靖本卷末名德题跋十一章后为嘉靖本年跋记。两本行格板式、字体内容俱

与此本不同,可以断定此本是公藏数本以外另一体系的版本。孤本明刻,识者宝之。

37×21.9cm

RMB: 300,000-400,000

第124页

6144

6145

6145

宝颜堂秘籍十七种

明万曆沈氏尚白斋刻本

2函13册  竹纸  线装

提要:含南唐近事、化书、新书、枕中书、道德指归论、后山谈丛、靖康缃素杂记、罗湖野录、山海经

图赞、佩觹、籁纪、尤射、林下偶谈、周髀算经、演繁露、补笔谈、王氏谈录,十七种十三册。

26.4×17cm

RMB: 38,000-40,000

6144

诸子品节五十卷

明万曆刻本

12册  竹纸  线装

提要:《诸子品节》为明人陈深从先秦两汉诸

子百家中撮其精要而成,分内外小品三

类,编者之意在于赏析文章以为临场一

助耳,全书五十卷,方字精刻,

书眉刻评。对于考评秦汉时代的

哲学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杂家类

P1024。

27.5×17.7cm

RMB: 120,000-130,000

第125页

6146

6146

春秋繁露十七卷附录一卷(汉)董仲舒撰

明天启五年(1625)花斋刻本

1函6册  竹纸  线装

钤印:杨毓峰印,介臣珍藏,杨氏梓玉藏书

提要:评者孙鑛,万历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南

兵部尚书,封太子少保。此书为孙氏评本首

次刊行,九行二十字,白口单边,版

心上方刻书名,下镌“花斋藏版”。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春秋类

P102。

25.5×16.8cm

RMB: 28,000-30,000

6147

6147

五伦书卷五十一

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

1册  白棉纸  线装

钤印:广运之宝

提要:此书为明正统司礼监名刻,开本宏阔,字

大如钱,为明内府刻书之冠。此本为白

棉纸精印,卷首钤明内府“广运之宝”

印。

37.7×23.2cm

RMB: 13,000-15,000

第126页

6148

第127页

6148

唐书二百卷(明)沈桐校

明嘉靖十八年(1539)闻人诠刻本

5函40册  白棉纸  线装

提要:《旧唐书》又称《唐书》,与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

书》对称,改用《旧唐书》。初刊于北宋咸平三年,明

嘉靖时余姚闻人诠以宋残本互补重刊,书复得以流传。

此书北宋刻本已属凤毛麟角,世人无缘以睹其芳容。明

嘉靖刻本《旧唐书》是我们目前所见《旧唐书》最早也

是最为精善的刻本。其文物价值、历史史料价值已不言

而喻。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称:“明人刻书其实精

刻亦不少……余姚闻人诠(刻《旧唐书》,有名),知

名于世。”首册为同版本配本。

27.5×17.9cm

RMB: 200,000-300,000

6148

第128页

6149

第129页

6149

6149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

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本

60册  白棉纸  线装

提要:《资治通鉴纲目》是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学巨著,其

门人赵师渊于樊川书院续编完成,共五十九卷。内容注

重严分正闰之际、明辨伦理纲常,并注意褒贬春秋笔

法。朱熹修订了司马光的正统观,加入了浓厚的道德信

念和解释。此本白棉纸印,大开本,半页八行十八字,

小字双行二十一字,粗黑口四周双边,首成化九年御制

序,《善本总目》著录。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编年P265。

32.2×20.2cm

RMB: 300,000-400,000

第130页

6150

第131页

6150

6150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宋)真德秀撰

明嘉靖六年(1527)司礼监刻本

2函20册  白棉纸  包背装改线装

提要:《大学衍义》是真德秀对《大学》一书思想的阐释和发

挥。全书分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六部分。《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其“为之有节次,行之有实际,非空谈心性,即可坐而

致者”。此书为元、明、清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元仁宗

就曾评价:“治天下者,此一书足矣”。明嘉靖六年内

府司礼监刻本是此书的重要版本。嘉靖六年,嘉靖帝朱 厚熜没有按照“盛暑辍讲”的惯例暂停经筵进讲,而是

要求大臣们专门讲授真德秀所著《大学衍义》一书,并

规定每月逢三、逢八日进讲,遇有疑问则当面质询。后

来,嘉靖皇帝又认为“是书板在内局者,写刻俱未精,

爰定新式,楷书成帙,命司礼监重刻之以传”。还亲自

撰写序文列于书前,并责成大臣撰写后序,“以昭一代

君臣之制,以垂示后之人”。嘉靖帝如此的重视和亲力

亲为,使得司礼监本《大学衍义》成为明中期内府刻书

的精品。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儒家类P797

2.《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04435号。

29.8×18.6cm

RMB: 380,000-500,000

第132页

6151

第133页

6151

6151

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三十一种(明)顾元庆编

明嘉靖阳山顾氏家塾刻本

2函12册  白棉纸  线装

钤印:高唐王府图书

提要:内含清夜录、听雨纪谈、谈艺录、君子堂日询手镜、今

雨瑶华、詹曝偶谈、金石契、宝椟记、吴中往哲记、苏

谈、霞外杂俎、大石山房十友谱、蚕衣、景仰撮书、阳

山新录、海槎余录、新倩藉、病逸漫记、夷白斋诗话、

读书笔记、集异记、悠闲鼓吹、小尔雅、资暇集、云林

遗事、近言、茶谱、稗史集传、西征记、存余堂诗话、

皇明天全先生遗事,计三十一种。部分卷末有牌记“嘉

靖己亥埭川顾氏刻梓于大石山房”“阳山顾氏刻梓家

塾”“埭川顾氏家塾梓行”“阳山顾氏文房”“阳山顾

氏十友斋宋本重刊”等。《中国出版通史》(明代卷)

曾记顾元庆刻书“精编细校,务求精审”。文明书局

《广四十家小说》云“小说丛刻明代为多,芜杂割裂乃

其通病,惟顾元庆氏审别最明,其《四十家小说》风行

已久,此则选辑尤精,坊间所无。”据《丛书综录》,

此书国内仅上图、山东等三家公藏全帙,此外别家并无

零种收存。

28.5×17.3cm

RMB: 350,000-400,000

第134页

6152

第135页

6152

6152

六臣注文选六十卷

明万曆六年(1578)刻本

4函30册  白棉纸  线装

提要:卷前有徐成位长篇刊记,提到此书由来,先称“邑郡旧有六臣注文

选”,指嘉靖年间潘惟时、潘惟德刻本。文选本以六臣注本最佳,

唐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所注,潘氏所刻即六臣

注,附载吕廷祚进呈表、李善进书表,是《四部丛刊》底本,南宋建

本的特征,因此嘉靖潘氏本是宋建本传承而下。但刊刻记写道,潘本

“刻久而残失”“山东崔大夫领郡重为剞劂”,此版指万历二年崔孔

昕本,徐成位认为“但校雠者鲁莽,中多讹缪”,观者不忍睹,因此

徐氏亲自上阵,“凡正一万五千余字,庶几复见古文之旧”,并补入

昭明太子小传及文选叙各一篇。拍品开卷类似嘉靖潘氏本,可见崔氏

当时刊刻时即有仿刻之心。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总集P1717。

28.3×17.3cm

RMB: 200,000-300,000

第136页

6153

第137页

6153

大明一统志九十卷(明)李贤等修

明万寿堂刻本

8函40册  黄棉纸  线装

钤印:光山、金容元章

提要:此书为明代官修全国总志,九十卷全,全书以行政区划

为纲,分述全国各地自然、社会、历史、现状等,兼及

邻国。内收“大明一统图、京师畿内地图”及山陕、湖

广、江浙、云贵等各省详图十六幅。郑振铎《劫中得书

记》称其自藏本“其印时则已入清,故凡大明二字均挖

改为天下二字,书名亦作《天下一统志》”。此本为黄

棉纸印,标题未剜,为万寿堂初刻初印精本。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地理P500。

27×16.9cm

RMB: 350,000-500,000

6153

第138页

6154

第139页

6154

6154

新安文献志一百卷先贤事略二卷(明)程敏政辑

明弘治十年(1497)祁司员 彭哲等刻本

32册  白棉纸  线装

提要: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首目录上下二卷,后附缮写

校对人姓名,正文一百卷全,其中卷三十七至四十五补抄一册。卷末弘治

十年王宗植跋,跋后附乐助人名及刻工姓名,刻工为黄、仇两姓。按王宗

植跋,是书原稿止于永乐,凡得文一千八十七篇、诗一千三十四篇,宗植

等参与校勘,因以类增入宣德以来先达文五十一篇,诗五十九篇,遂成今

本。《四库总目》称其“征引繁博,条理淹贯,凡徽州一郡之典故汇萃极

为赅备,遗闻轶事咸得籍以考见大凡,故自明以来推为巨制”。据《中国

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此书前后两刻,弘治一万历一,此本即弘治白棉纸

印。全书写刻上版,刻印俱精,传本少见,流传至今已算极难得的珍本。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地方艺文P1652

2.《中国善本书提要》P486

3.《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六集部总集P1552。

26.3×15.9cm

RMB: 650,000-700,000

第140页

6155

6155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

明万曆二十四年(1596)北京国子监刻本

10函60册  竹纸  线装

提要:此书综合魏晋时期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

著的《后汉纪》而成,简明周详,叙事生动。版心上端

刊印“万历二十四年刊”字样。镌刻精工,版式疏朗。

国子监,亦称国子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

和最高学府。明代南京、北京都设立国子监,所刻印之

书称南监本、北监本。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纪传类P205。

30×17.6cm

RMB: 30,000-50,000

第141页

6156

6157

6156

诗经大全二十卷诗序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撰

明万曆十三年(1585)书林王智泉刻本

2函20册  竹纸  线装

提要:卷末有“万历乙酉岁冬月书林王智泉梓行”牌记,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黑、白

口间行,四周双边,字体刊刻极近明中早期刻本,尚有赵字遗风,或为旧版补刻再

印。《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有万历三十三年书林余氏本,而无此万历十三年书

林王智泉本,二者行格相同,余氏本或为王智泉本翻刻。《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贩书偶记》等均未著录此本,极为希见。

23.6×15cm

RMB: 50,000-60,000

6157

石墨镌华八卷(明)赵崡撰

明万曆四十六年(1618)赵崡自刻本

1夹4册  白棉纸  线装

钤印:秋好轩主人岳小琴珍藏书画金石书籍印,小琴金石,岳氏家藏,小琴平生最赏识者,

岳氏小琴,秋好轩金石文字,岳琪,秋好轩藏书印,小琴审定石刻文字,秋好轩金石

题跋文字之章

提要:赵崡字子函,陕西周至人,万历十三年举人,性喜收集古碑石刻,常自携纸墨访而拓

之,积三十余年后,所蓄旧碑颇富,久而撰就是书,录碑刻两百五十三种,多有欧阳

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所未收之旧拓。其体例则仿陈思《宝刻丛编》,每

碑目录之下注明其地,颇为详备。另有元蒙古字碑,皆依样描之,兼以双钩笔法摹绘

碑上所刻之年月,复注以汉字释文,为金石学类重要著作。爱新觉罗岳琪,字小琴,

室名秋好轩。同治四年进士,富藏古籍碑版,精于鉴赏,有《秋好轩石刻目存》。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金石P748。

26×16cm

RMB: 55,000-60,000

第142页

6158

6158

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三卷

清嘉庆三年(1798)金阊书业堂刻本

120册  竹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儒家十三部重要经典注疏合集,内含《春秋左传

注疏》六十卷、《论语注疏》二十卷、《孟子注疏》

十四卷、《周易注疏》九卷、《礼记注疏》六十三卷、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仪礼注疏》十七卷、《毛

诗注疏》二十卷、《尚书注疏》二十卷、《春秋公羊

注疏》二十八卷、《孝经注疏》 九卷、《尔雅注疏》

十一卷、《春秋谷梁注疏》二十卷。内封镌“汲古阁原

本/十三经注疏/金阊书业堂重雕/嘉庆三年仲冬”。黄

丕烈曾于嘉庆四年以同书交换书商的宋刻《圣宋文选》

三十二卷本,后注“时阊门书业堂新翻汲古阁《十三

经》,每部需钱十四两”(《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

六),足见本书价值。

23.3×14.9cm

RMB:45,000-50,000

第143页

6159

6159

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三卷

明崇祯十二年(1639)毛氏汲古阁刻本

15函200册  竹纸  线装

提要:汲古阁刻本以《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津

逮秘书》《六十种曲》影响最大,传播最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汲古阁板,至今

流布天下”,所刻诸书均为明末刻本精华。此

件《十三经注疏》完整无缺,难得一见。汲古

阁为常熟毛氏刻书、藏书之所。毛晋(1599-

1659)出身豪门,一生嗜书如命,先后购藏宋

元本及其他善本达八千四百册之多。购书同

时,刻书亦能用心,重金购藏善本书籍,方便

刻书,为购以致辞用之典范。聘请学者校勘,

募集刻工,自家出产特制纸张,俨然江南第一

“书坊”。

25.2×15.8cm

RMB: 45,000-50,000

第144页

6160

6160

资治通鉴附释文辨误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102册带箱  白纸  线装

提要:原书二百九十四卷附释文辨误十二卷,此件拍品缺卷

四十九至五十一、卷三十七至三十九。《资治通鉴》是

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清嘉庆二十年胡克家依据

元大德年间文署刊影刻,著名刻工金陵刘文奎、文模、

文楷三兄弟操刀。后因太平天国战乱,书板缺损,难觅

全本。此本为崇文书局据胡本重校刻,白纸印。

29.4×17.4cm

RMB: 45,000-50,000

第145页

6161

6161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释文辨误十二卷

清同治江苏书局修补胡克家覆元兴文署本

9夹90册  竹纸  线装

钤印:陈寅恪藏书

提要:清嘉庆胡克家覆元兴文署本资治通鉴为著名善本,金陵

刘文奎、文模、文楷三兄弟操刀,精刻精印,后因太平

天国战乱,书板缺损,清同治间莫友芝任职江苏书局

时,以胡刻旧版修补重印,字体仍见胡刻风貌,版本内

容一如其胜。此本为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旧藏,原装厚

册,品佳。缺第九函卷二百四十一至卷二百七十。

28.3×17.5cm

RMB: 55,000-60,000

第146页

6162

6163

6162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编

清乾嘉间镇洋毕氏刻同治八年(1869)江苏书局

重修本

6夹60册  竹纸  线装

钤印:陈寅恪藏书

提要:此书毕沅生前仅刻成百三卷,付刻未

半,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

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及未完板片,

6163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清)孙诒让撰

民国二十年(1931)笛湖精舍刻本

6函60册  白纸  线装

提要:清代朴学大师孙诒让,被誉为三百年来朴学之殿。其所撰《周礼正义》为清季群经新疏

最后成之一种。其搜采宏富,考证精详,论者谓集汉唐以来诸儒注是经之大成而,洵绝

业也。孙诒让,字仲颂、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六年举人。专攻学术,融通

旧说,校注古籍,著书三十余种。此书方字精刊,版印整饬,白纸印就,书口下镌“楚

学舍本”原装未衬,书品上佳。

25.6×14.7cm

RMB: 40,000-50,000

补刻成全帙二百二十卷。《续资

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

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

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

书实成于众人之手。梁启超对该

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

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28.5×17.6cm

RMB: 35,000-40,000

第147页

6164

6164

今古奇观图

明末清初刻本

2册40页  竹纸  线装

提要:今古奇观四十回,题明抱瓮老人编次,是一部白话短

篇小说选集,内容主要选自冯梦龙、凌蒙初“三言二

拍”,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留存着消

6165

6165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存二卷

明万曆金陵唐富春刻本

2册  竹纸  线装

提要:金陵版画盛于明代,在当时三山街一带集中了许多书坊,其中较为著名者有唐富春的富春堂、胡

正言的十竹斋以及芥子园等。所刻小说插图人物突出,线条豪放,颇具特色。此本存卷五卷六两

册,书末有残缺,版画约五十余幅,卷端题“金陵三山对溪唐富春校梓”。

22.8×13.8cm

RMB: 32,000-35,000

极和庸俗的旧意识,其中也有一些描写神仙道化、宣扬

封建伦理纲常和描写色情的成分。此件拍品为原书四十

回每回卷前所附版画,全书四十图全。

29.5×16.5cm

RMB: 28,000-30,000

第148页

6166

6167

6167

精选古今诗余醉 玉堂椽笔录二种

明刻本

5册  竹纸  线装

提要:精选古今诗余醉三册,存卷八之十,明崇祯胡正言十竹

斋刻本;新刻经世馆课玉堂椽笔录二册,存卷十一、卷

十三,明万曆绣谷周曰校刻本。

尺寸不一

RMB: 5,000-8,000

6166

楚辞存一卷(汉)王逸章句

明隆庆五年(1571)豫章夫容馆刻本

1函1册  竹纸  线装

提要:目录后有牌记“隆庆辛未岁豫章夫容馆宋板重雕”。

《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载“隆庆辛未豫章王孙

夫容馆重刻宋本/佳/九行十五字”,首王世贞序称“豫

章宗人用晦得宋楚辞善本,梓而见属为序”。《中国善

本书提要》载“用晦名朱多煃,宁献王六世孙,封奉国

将军,与世贞为友……”,又“与正德间高第黄省曾校

刻本同出一源,亦善本也”。

25.3×17.6cm

RMB: 28,000-30,000

第149页

6168

6169

6168

通鉴博论存卷上(明)朱权编

明永乐刻本

1册  白棉纸  线装

提要:此书以洪武二十九年九月表上,盖奉太祖敕撰者。原书三卷,前二卷论历

代史事大略,后一卷仿史家年表,名之为《天运记》。据《中国古籍善本

总目》,此书明刻仅洪武、万历两板,俱为半页八行本,此本半页十五

行,行二十八字,黑口,双边,行格与著录不同。《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

本书目》著录涵芬楼旧藏残二卷永乐本,与此本同,传本少见。

33×18.5cm

RMB: 38,000-40,000

6169

二酉园文集存六卷(明)陈文烛撰

明万曆蒹葭馆刻本

3册  白棉纸  线装

提要:原书十四卷,此本存卷首至二、卷八至九、卷十三至末,计六卷。首隆庆

壬申王世贞序、隆庆庚午归有光序、万历己卯汪道坤序、茅坤序,卷末有

“蒹葭馆校梓”一行。万历蒹葭馆本是此书初刻,不见公藏,国图天启本

是此本续修。

25×15.5cm

RMB: 9,000-10,000

第150页

6170

6171

6170

鲁斋遗书存一卷(元)许衡撰

明万曆二十四年(1596)刻本

2册  白棉纸  线装

提要:首万历二十四年张泰徵序、江学诗序、怡愉序、万历丙

申郑道兴跋,目录下题编辑者及校刊者姓名,版心下方

刻有“吏房贴书陈华写”一行。

28.5×18cm

RMB: 5,000-6,000

6171

夏书禹贡广览卷上(明)许胥臣编

明崇祯六年(1633)许氏学殖苑刻本

1册  竹纸 

提要:原书三卷,此本存卷上一册,崇祯本为此书初刻,公藏

见上图、天一阁、北大三家。此本卷前附蓝印书名页,

牌记“学殖苑藏板”为各家所无,可补版本项所缺。

26×16.6cm

RMB: 8,000-10,00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