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4-1-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铁路计划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今之计,莫如终止进行为得策”[3](P241)。英国的反对,是日本最终放弃介入安正铁路的重要因素。日本势力虽然退出了安正铁路,但借日款而牵扯出诸多遗留问题,却因民初党争和政府对民营铁路的限制,不断被放大,民初政坛乱局由此可见一斑。二、北洋政府对管鹏起诉追款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不承认正安铁路向日本人借款一事。袁世凯认为日本策动了南方革命派的二次革命,借此作为对日本的报复。当时,社会上也风传该借款属于不合法的私约。“查该案系由邵兰秋等极少数私人在柏文蔚任内,并不经省会通过,擅行与日商三井洋行抵借日币,经旅沪皖人探悉,致函北京同乡会请向交通外交等就近交涉。”“约中所云省会及都督认可等语,柏文蔚已逃,无从证实。省会则并未预知,实系邵、管等虚诳之言,皖人坚不承认。旅沪皖商近复函驻沪张交涉使,请与日人交涉。至张使曾否与日人交涉及日人交涉及日人如何意见,刻尚未有眉目。”[6]1913年8月,北京政府称,电令安正公司停办后,发现管鹏等仍“假借名义招摇朦骗情事”,计划缉拿查办。同时,交通部还严令批斥令铁路发起者皖北正阳商总会,称管鹏向日本借款有违政府禁令,“商人不准自由借款... [收起]
[展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铁路计划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今之计,莫如

终止进行为得策”[3](P241)。英国的反对,是日本最

终放弃介入安正铁路的重要因素。

日本势力虽然退出了安正铁路,但借日款而

牵扯出诸多遗留问题,却因民初党争和政府对民

营铁路的限制,不断被放大,民初政坛乱局由此可

见一斑。

二、北洋政府对管鹏起诉追款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不承认正安铁路向日本

人借款一事。袁世凯认为日本策动了南方革命派

的二次革命,借此作为对日本的报复。当时,社会

上也风传该借款属于不合法的私约。“查该案系

由邵兰秋等极少数私人在柏文蔚任内,并不经省

会通过,擅行与日商三井洋行抵借日币,经旅沪皖

人探悉,致函北京同乡会请向交通外交等就近交

涉。”“约中所云省会及都督认可等语,柏文蔚已

逃,无从证实。省会则并未预知,实系邵、管等虚

诳之言,皖人坚不承认。旅沪皖商近复函驻沪张

交涉使,请与日人交涉。至张使曾否与日人交涉

及日人交涉及日人如何意见,刻尚未有眉目。”[6]

1913年8月,北京政府称,电令安正公司停办后,

发现管鹏等仍“假借名义招摇朦骗情事”,计划缉

拿查办。同时,交通部还严令批斥令铁路发起者

皖北正阳商总会,称管鹏向日本借款有违政府禁

令,“商人不准自由借款筑路,叠经政府严令,一体

饬遵,并通告外交团”[7]。

对于北京政府的这种态度,日本外相牧野伸

显于11月20日指示日本驻京公使山座,“事态发

展至此种程度,中国政府竟以一纸命令否认了该

铁路公司,结果使本合同归于无效。这是极端无

视过去事实、无视日本资本家利益的不合理措

施。”[3](P240)山座与森恪通过上海的安徽同乡会与

安徽都督倪嗣冲交涉,要求恢复合同,继续修筑安

正铁路,但未得应允[4](P269-270)。

安正铁路擅自借债,也成为北京交通部屡次

否决的重要理由。1916年3月,李瑞庆等禀请借

外债兴筑安颖铁路,交通部的回应称,“商办铁路

擅借外资,早经政府通告中外严重取缔。查阅来

禀专恃借款为惟一之资本,并无丝毫股分。不惟

向来民业铁路无此办法,且所陈种种,尤多支离闪

烁。”并严厉指出:“李瑞庆冒昧代表,希图尝试尤

属不合,应即申斥,如再哓渎,定予严究。”[8]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仍然不承认该公司。袁

世凯认为日本策动了南方革命派,以此举作为对

日本的报复。对此,日本外相牧野伸显于11月

20日指示日本驻京公使山座,此为“无视日本资

本家之利益的不当处理,命其研究如何挽救。山

座与森恪通过上海的安徽同乡会与安徽都督倪嗣

冲交涉,要求恢复合同,未得应允。”[4](P269-270)安正

铁路公司总理管鹏因属柏文蔚派遭通缉,安正铁

路在上海、安庆的筹备处也被交通部饬令取消。

1913年9月14日,交通部致电安徽督军倪

嗣冲,指出安正铁路可能会对英国控制的津浦、浦

信铁路利益“有分泻之嫌”,更因为“管鹏系因逆迹

昭著,由尊处呈准大总统严拿惩办之人。本部并

风闻管鹏数月以来,未奉部准设立公司,即假借安

正路招股名义,在各处招摇蒙骗”,所以“本部察度

情形,当然不能准予组织公司修筑”[9]。

9月23日,倪嗣冲又授意旅沪皖商代表致函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有吉明,正式告知日方“皖省安

正铁路公司有抵借日商三井洋行巨款一事,本省

议会未承认”[3](P239)。这实质上宣布了之前的中

日双方借款合同无效。倪嗣冲随后立刻撤销了安

正铁路公司,革命派苦心经营的安正铁路建设计

划至此彻底失败。这样,安正铁路修建计划因国

内时局动乱终结。

1913年10月,交通部致电安徽要求缉拿管

鹏,其理由是管鹏未获得中央批准,以安正铁路公

司名义招股:

本部察度情形当然不能准予组织公司修筑,

其所设筹备处并应即饬令取消。至管鹏系因逆迹

昭著由尊处呈准大总统严拿惩办之人本部。并风

闻管鹏数月以来,未奉部准设立公司,即假借安正

路招股名义在各处招摇朦骗,商民不悉眞际,难免

受其欺诈。应请俟拿到该犯一并讯究,有无上项

侵骗情事,从严讯追,以示政府保卫商民之意[8]。

在护法运动期间,为声援在南方的孙中山,安

徽都督孙毓筠组建安徽民军,反对皖系军阀。孙

毓筠通过宫崎滔天的介绍,向日本商人借款,为安

徽民军筹款。他曾将安正铁路公司在芜湖所存钢

轨、转盘出售。1918年2月21日,孙毓筠在致宫

崎寅藏的信中称:“查芜湖所存钢铁,全系铁道上

所用铁轨及转盘等物。据友人所调查,系安正铁

路公司所有之物,上年经交通部收回为政府产业。

除去年已卖钢轨外,目下所余钢轨等物,照上海时

价约值华金八九万元之谱。请公代觅日本资本

家,如有愿购此项钢铁路者,一月以内准可交货,

惟先交定金三万元,至少两万元,方敷办事之用。

马陵合:政局变动下民营铁路的厄运 95

第102页

事机迫切,千乞援手,不胜企祷之至。”[10](P8)

1914年4月底,管鹏受中华革命党之命在上

海活动时,在共租界元芳路三百六十七号被长江

缉私营侦探刘海鸣缉捕[11]。起初,拟以叛乱罪起

诉管鹏,但因“所控被告谋乱一层证据似欠充足,

自应取消。”[12]倪嗣冲与交通部认为管鹏等向日

本借款有违政府禁令,“商人不准自由借款筑路,

叠经政府严令,一体饬遵,并通告外交团。”[6]倪嗣

冲以安正铁路公司财产处理不清为由,试图加重

管鹏的罪名。“倪惧先生(指管鹏———引者)之出

也,复以亏蚀安正铁路事诬诉,并日夕运动引度,

实则路款数万元,因资助讨袁时义军之用,案牍凭

证俱在,计未获售。”[13](P1044)倪嗣冲利用商绅要求

将管鹏押回安徽审讯,“日前有该公司股东陈瀚泉

等迳赴皖巡按使公署,禀称公举代表陈澍芬赴沪

要求公堂将管鹏移皖审理。当奉倪巡按使批示,

略谓禀悉该股东陈瀚泉等公举代表赴沪,要求公

堂将管鹏移皖审理。”[14]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在

随后的审讯中,双方进行多次辩论。租界会审公

廨对管鹏进行两个方面的指控:一、“被告办理安

正铁路未奉政府命令,系属违法开办。”二、“被告

私借洋款二十万元之巨,将所办之安正铁路作抵,

私借外债。内有一部分之款,计洋九万七千一百

元并未供给铁路之用。”[15]北洋政府聘请的律师

高易则多次强调,管鹏曾通过上海庄为安徽都督

柏文蔚借款 64000 元,并代向恒丰公司借款

20000元,“均有被告亲笔证据”。但法庭认为其

与本案无关,不予采信[16]。

管鹏的律师德雷斯为管鹏作了多次无罪辩

护。其依据主要有二点:第一,管鹏并非安徽地方

行政长官,其只是商民推举的安正铁路公司总理,

不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原告所呈证据系指被

告借洋款为违法,然借款由安徽最高级之官长允

许,且经各机关之认可。被告仅一机关中之一份

子,由各机关公举。故即违法亦非被告一人独负

之责。”第二,借款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对地方

政府举债进行干预与控制,因而,安徽向日本举债

也当时时势所然。“当时各省皆有借款,如以为违

法,则恐同此违法之人甚多。然在中央有统治权

之能力,自应照一定之法律办理,但当时中央并无

统治权力。”[17]但在北洋政府和安徽地方政府不

断施加压力之下,德雷斯的无罪辩护并没有得到

认可。经过长达四个多月审理后,管鹏被判定私

借外款 20 万元与挪用公款 9 万余元,获刑一

年半② 。

刑满后,北洋政府拟再次对其追诉,“嗣经中

政府查得管尚挪用公款洋三万五千元,复提起公

诉。”[18]因管鹏身体欠佳,在律师申辩下,准其“交

保设法料理,中西官以被告律师所述系属实情,遂

判管鹏交一千元大洋,并保出外”[19]。1916年7

月,“接浙省某要人电约往杭州会议要公,故管君

于昨日下午偕同凌金二君,乘沪杭特别快车赴杭

接洽,借以考察浙省独立后之政绩。”[20]管鹏被拘

案在沪上曾引起不小风波,《申报》对审讯过程作

了连续报道。这一案件背后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借

此打击南方的独立势力。该案并非单纯的经济纠

纷案,“因被告反对政府所致然。”[17]在对待这家

有革命党人背景的民营铁路公司问题上,袁世凯

政府和安徽地方政府态度实为一致。

三、余 波

尽管筑路之事早已落空,但安正铁路与日本

的债务问题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1920

年7月,皖绅拟筹办安颖公路,其路线系在原安正

铁路基础上加以延长。他们担心“安正路所借日

款现尚未偿还,恐有外人干涉情事,有碍进行”,函

询程庆福该款是否结清。但程接函后迄未答复。

“现皖绅等以安正路借款一日不结束清楚,即一日

增加皖人负担。且程经手存放此款,已八九年。

即长年以六厘生息,已有五万余元息金,均被程

用,从未有人知其内幕者。故拟呈请官厅暨省议

会请饬程庆福将经手所存之款、历年账目,据实详

报,存案备查,以待设法清理。”[21]1921年12月

13日,安徽省长许世英咨文交通部,称1913年倪

前民政长知公司违章设立,兼有私借日债情事,当

将公司封闭,并经责成公司副理暨经手人自行清

理,免生纠葛,曾于1916年10月间将办理该案始

末情形先后函告。但是,日商“坚持磋商,未能就

绪”。直到1920年11月,安庆总商会呈转程庆福

声明,“日商允可毁约还款,并托各方面函请维持,

复经聂前任令其赶速完结,免误时机”。安徽省政

府要求程庆福“妥速前往办理,以期达到废约目的

为止”③ 。此案如何最终了结,尚无确切材料以资

查证。

最后,还应提及另一位与该案相关的人物洪

忠恺④ 。1913年1月22日,柏文蔚任命洪忠恺担

任安正铁路公司理事。当年,安庆举起讨伐袁世

凯旗帜,洪忠恺谋划组织青年军参与讨伐。8月,

讨袁军败,军阀倪嗣冲占领安庆。袁世凯命倪做

96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03页

安徽都督。洪即遭逮捕,关押于怀宁监狱。拘捕

理由也是清理路款[22]。管鹏在上海受审期间,倪

嗣冲曾计划将其“暂提出狱……押解赴沪,使与管

鹏对质”[23]。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下令

释放当年7月12日以前拘捕的政治犯,安庆乡绅

联名请求释放关押在怀宁监狱的7名政治犯。倪

嗣冲将其他 6 人释放,仍关押洪忠恺 “清理路

款”[24]。对于洪忠恺何时出狱,此后经历如何,尚

无确切史料,只能待考⑤ 。

注 释:

① 管鹏,1881年出生于寿县。字鲲南,谱名应鹏,别号乐定。

1906年与乡人张孟介创设“信义社”,其誓词与同盟会的相

同。1908年参加熊成基安庆起义,担任内外联络工作。失败

后退归淮上,复设农会,以为革命机关。武昌起义后,他解除

安徽巡抚朱家宝的卫队武装,宣布独立,任军武部长。孙毓筠

任安徽都督时,他率军攻颍州,大破河南布政使倪嗣冲军后被

推举为青年军总监,当选省议会议员及农会会长,二次革命

时,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逃亡日本,赞成孙中山创设的中

华革命党。1917年南下参加护法,被任为安徽宣抚使。1920

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兼安徽总支部筹备处

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他反对孙中山的联共政策。1925

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竭力反共。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被推为安徽省主席。不久,辞职

居沪。1930年在北京去世,时年50岁,著有《安徽革命实录》。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

会:《寿县文史资料》第1辑,1986年内部版,第52页。

② 此段时间,上海《申报》作为较为详细的跟踪报道。但因尚未

见到相关档案资料,对于案件审理背后的各方角力,尚无法进

行深入研究。但是,这一案件涉及问题比较复杂,颇有代

表性。

③ 关于宁广八属同乡会等电控程庆福藉安正路基私借日款一案

所有本署办理此案情形先行备文咨请查照一俟当事人办结呈

复后再行详达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北

京政府档案,馆藏号:03-05-074-03-031。

④ 洪忠恺,字孟揆,安徽怀宁人。生卒年不详。

⑤ 不同史料记载有冲突,且不完整。据《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安

庆卷》第5页李则纲写的《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一文中说,洪

遭倪杀害。1925年4月9日《大汉公报》登载的消息称,洪忠

恺以安徽省代表身份到北京出席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第

一次集会。同年也出现在京汉铁路总工会等团体发布孙中山

祭文中。4月22日,洪忠恺参加中国各省区工会联合会,并参

与拟定简章。1927年2月3日,吴佩孚在豫扩招军队,任命洪

忠恺为讨贼联军直鲁豫皖临时别动队司令。多年前,《安庆晚

报》发表的《安庆名人谱 洪忠恺:安庆电厂历史上的神秘人

物》(2011年8月21日,第9版(安庆传奇))一文中对相关文

献中出现洪忠恺一人,是否为同一人,也存疑。

参考文献:

[1]筹划安正支线[J].铁路协会会报,1913,2(10):3.

[2]请修皖省正阳铁路[J].铁路协会杂志,1913,2(8):33.

[3]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M].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2.

[4]俞辛焞.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2000.

[5]谢彬.中国铁道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6]安正铁路之黒幕[J].铁路协会会报,1913,2(11):85.

[7]交通部令皖北正阳关商务总会[J].政府公报,1914(600):9.

[8]交通部批第七六一号[J].政府公报,1916(71):28.

[9]交通部致安徽都督倪嗣冲电[J].政府公报,1913(489):45.

[10]宫崎寅藏存札[M]//章伯峰.近代史资料:第八十三号.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1]指拘之管鹏待认[N].申报,1914-04-27(6).

[12]研讯指拘之管鹏详志[N].申报,1914-05-02(6).

[13]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革命先烈先

进传[M].台北:国民党党史会,1965.

[14]请将管鹏移皖审理[N].申报,1914-07-14(6).

[15]管鹏又讯一堂[N].申报,1914-05-13(10).

[16]管鹏案尚须覆讯[N].申报,1914-08-07(10).

[17]继续审讯管鹏案详志[N].申报,1914-06-06(10).

[18]复讯管鹏挪用公款案[N].申报,1916-01-12(6).

[19]管鹏交保理债[N].申报,1916-01-19(10).

[20]管鹏挈伴赴杭[N].申报,1916-07-21(11).

[21]安正铁路之新波澜[N].申报,1920-07-01(6).

[22]洪忠恺被速之始未[N].神州日报,1913-09-22(5).

[23]管鹏与洪忠愷[N].神州日报,1914-05-24(4).

[24]政治犯出狱有期[N].神州日报,1916-07-28(5).

TheMisfortuneofPrivateRailwayAmidPoliticalUnrest

———InvestigationontheCaseofGuanPengintheEarlyYearsofRepublicofChina

MALinghe

Abstract:IntheearlyyearsofRepublicofChina,businessorganizationsinAnhuisetaboutestablishingAnzheng

RailwayCorporationtohuildtherailwayfrom Anqing,thecapitalcityfAnhuiProvince,toZhengyangguan.Forfund

collection,theydecidedtoborrowmoneyfromAsahiChamberofCommerceinJapan.AftertheSecondRevolution,the

thenPresidentYuanShikaideniedtheloanfromtheJapaneseandissuedanordertoarrestGuangPeng.Guanwaslater

thrownintojailinShanghai,incurringtrialdebatesandpublicopinionturmoil.ThefailureofBeiyangGovernmentoninterveningthetrialandraisingfundfortherailwayconstructionreflectedthetortuousfatetwistedbyvariousforces.

Keywords:AnzhengRailway;GuanPeng;privaterailway;railwayloans

马陵合:政局变动下民营铁路的厄运 97

第104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2-03-10

[作者简介]吴阳(1994—),男,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综合科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史。

近代会馆职能的延续与变迁

———以芜湖徽州会馆为中心

吴 阳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综合科,江苏 常州 213000)

[摘 要]会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性或业缘性组织。作为徽商重要的活动地点,徽州会馆是旅居芜湖的徽人的

活动中心。清末民初,徽州会馆作为徽州旅芜同乡会的代名词,继续延续传统的祭神、义举的功能,在保障徽州本土权益

方面亦出力颇多。与此同时,会馆也逐渐成为芜湖当地的公共活动空间,为地方军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芜湖徽

州会馆职能的变迁与延续,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会馆面对时代变化进行的自我调适,是对其时政府职能缺位的补充;是对

徽人间地缘联系持续性需要与当地社会需求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芜湖徽州会馆逐渐融入本土,徽人的会馆成为了城

市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会馆;职能;芜湖;徽州会馆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098-06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启了激烈的近代化进

程。各种传统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调适、变

革。会馆诞生于明朝前期,是我国传统社会各类

同乡组织的形式之一,在近代,亦经历了发展与变

迁。芜湖自明清以来即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

都会,是安徽省的贸易中心;凭借其自身优越的区

位条件,一直到近代,依旧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品

转输中心。流动的商贸带来流动的商帮,会馆成

为了他们在芜湖的共同精神家园。

一、学术史回顾

关于会馆的研究成果颇多。窦季良在1943

年发表的《同乡组织之研究》中,采用实地访问、查

阅文献及查填表格等方法多方收集材料,以重庆

地区的资料为主[1](P3),从乡土观念、组织演化、集

体象征、功能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同乡组织

研究提供了功能主义视角。而后内地研究受到时

代的影响,多倾向于将会馆置于资本主义萌芽的

研究框架下,对会馆的经济意义进行研究。随着

时代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功能视角作为分析框

架,把会馆看成一个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组织的

研究成果,重要的有:范金民《清代江南会馆公所

的功能性质》[2]、王日根《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

进的多维趋向》[3]、谢俊美《清代上海会馆公所述

略》[4]等文。

尽管对于会馆的研究相当丰富,但主要集中

在对北京、苏州和上海等大城市的研究,或是将全

国或某一个省作为讨论的对象,针对中小城市会

馆的专门研究数量并不多。1882—1891年的《海

关十年报告》统计显示,全国18个重要商业城市,

由各省商帮按地域组成的会馆、公所在数量上以

苏州和广州最多,次为芜湖、上海、沙市、汉口、福

州[5](P662)。芜湖在近代会馆众多,商业繁茂可见

一斑,而在芜湖诸多会馆中,又以徽州会馆最具有

代表性,该会馆在民国《芜湖县志》中被列为会馆

条目之首。鉴于此,以芜湖徽州会馆为论述中心,

窥视近代会馆职能的延续与变迁及背后的发展逻

辑,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徽州会馆的性质及其传统职能

徽人在芜湖经商由来已久,据王廷元考证,明

成化弘治年间,就有歙县人郑时贞与其弟“移商湖

第105页

阴,资积累千”[6](P2)。至清代,徽商数量更是庞

大,芜湖凭借与徽州山水相连的地理位置以及自

身的区位优势,成为徽人经商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随着徽人在芜湖的数量越来越多,为联系乡谊,便

利商业活动的开展,徽州会馆得以建成。芜湖徽

州会馆始建于康熙年间,嘉庆年间扩建[7](P183),是

芜湖规模最大的商业会馆,亦是徽人在芜湖的活

动中心。

芜湖在开埠通商后,尽管整体的经济结构有

较大的变化。但对于会馆而言,其以服务商业发

展的功能整体上没有改变。驻芜会馆的传统职能

如祭神和义举依旧不断延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又有一些新的变化悄然发生。

(一)祭神

会馆神灵是会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某种

意义上来看,也是某些地方性会馆之间得以区分

的重要精神符号。会馆的祭神职能并没有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消亡,它往往与会馆相始终,具有很强

的延续性。建于明末的山东会馆,初名护国庵,因

崇拜唐护国公秦叔宝故名。福建会馆又称天后

宫,其大厅即用来供奉妈祖神龛。始建于康熙十

九年的徽州会馆原名新安文会馆,会馆内祭祀文

昌、朱 子 及 新 安 诸 先 贤,后 主 祭 朱 子 神

位[7](P81-82,84)。据后人回忆,徽州会馆祭祀朱子的

传统一直延续到抗战前,“每年到朱夫子诞辰时,

都要进行严肃的祭祖活动”[8](P839)。

(二)维护商民利益

商业会馆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协调各方利益,

为同乡群体提供一个商业交流的平台,并在商民

利益受到侵害时伸出援手。1913年6月,有军队

军糈官向徽商宋某勒索不成,私自将宋某逮捕并

送往行政部门,对于此事件,旅芜同乡会登报谴

责:“何以一解职之军官竟敢私自逮捕商民并送行

政”,并召开紧急大会,“到者数百人,公议先行电

闻,乞主持公道,以保障人权。”[9]会馆在1924年

江浙战争时期,就浙江“盐斤加价,徽民担负过重”

的情况,向时任浙江督军卢永祥发电呼吁,希望他

能够“收回成命以顺舆情”[10]。

(三)实施义举

大多数驻芜会馆都在施善与教化上尽力而

为,集中体现在兴办学校与修建慈善设施两个方

面。晚清至民国期间,省内城市的会馆几乎都开

设有学校:徽州会馆开办了徽州公学;庐和会馆开

办庐和公立小学;泾县会馆开办泾县公学;太平会

馆开办仙沅小学;旌德会馆开办英华小学;合肥会

馆开 办 “肥 乡 小 学”;桐 城 会 馆 开 办 “桐 城 小

学”[11](P71)。省外会馆中,办学校的会馆也不在少

数:山东会馆在民国初年办国民小学一所,“以培

青年”;湖北会馆在光绪末年开办公立两等小学

校,供“侨遇芜湖的湖北官商各界”的“后起子弟”

使用[7](P82)。江苏会馆在馆内开办“东吴江苏小

学”[11](P21);宁波会馆在开办“宁波小学”;等等。

各个会馆还在修建慈善设施方面多有表现,善堂、

育婴馆、义冢等设施的建立,不仅为旅芜同乡提供

基本的人道主义服务,也有利于增加地缘联系,提

升旅芜团体的凝聚力。

在这其中,徽州会馆因时间久远,徽人在芜湖

数量较大,所以在义举的践行上较其他更为突出。

会馆虽在咸同时期毁于战火,辛亥革命后,由在芜

徽人重新集资修建,并在遗址上建立徽州旅芜公

学和新安同善堂。旅芜公学早期对象是在芜徽人

子弟,后来也开始招收非徽州子弟。徽州会馆还

在今芜湖市体育场北建有义房,免费安放同乡的

灵柩[12](P76-77)。除此以外,那些先行富裕起来的徽

人也会对经商后进者或失败者提供基本的帮助。

这既是徽人乡土情结的体现,亦是该群体依靠族

党亲朋关系得以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在芜湖作

为徽商群体重要的聚集地,自然也存在救助同乡

的慈善机构。通过对一份在芜徽商“同善堂规则

章程”[13]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会馆此类义举的

特点。

……暂议规则章程,公同斟酌:

一议乐输厘头随人情愿,毋庸勉强。

一议收取厘头钱文,六邑之人,约分各行业

肆,公议或十位、或八位……。

一议来往同乡之中好善乐施,与夫寄居芜邑

欲种福田,不便零星厘头,另设捐簿,或银或钱,以

一两至百两,俱可入局登名……。

一议堂内公举一实持重之人看管,并带下役

一人,以便行使。

一议往来同乡亲友入寓住宿,必须局内之人

保举,方准入寓住宿,自带行李,自备伙食,议留三

个月为度,不得多住,候堂内充实,再为增益。

一议置造房屋,只要平平……。

一议有等游手好闲、来历不正之人,即局内保

举者,亦不准留住,如违,管寓之人,即行辞出。

吴 阳:近代会馆职能的延续与变迁 99

第106页

一议寓内住宿之人,无论冬夏,定以二更为

度……。

一议寓内住宿之人,各宜谨慎安分,倘有酗酒

斗欧[殴]以及嬉戏嫖赌等事,即交保举者领出

无辞。

一议寓内住宿之人,设立行簿,或立粉牌,以

便登名,并住何邑何乡,保送何人,记定日期进出。

一议同乡之人有身体不快者,进入寓内养静,

自备饭食调理,不拘月日,倘有风烛不常,听在寓

内装收,以作家庙办事。……。

一议堂内预备各样棺柩,照立号,倘有要用,

原价取用,免得临时吃亏。候建造工竣,稍有余

资,再议给送,以助贫家不足之便。

一议孝子贤孙,诚心带柩归乡,实有力不足

者,堂内酌议贴补资费。

一议建造长楹屋宇,以便暂寄棺柩,以三年为

度,如过期不带者,堂内即行编号,代葬义地。

一议堂内置买义地数处,以便埋葬,便于稽

查,不致错误……。

一议经手董事者,工竣后,每月以朔望二日入

寓查察银钱帐目等事……。

该章程开列了16条规章条款,具体来看,这

些规章条款共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募款。前三议,主要关于募款的注意

事项。

第二类:设施。第四、六、十四、十五议,关于

善堂的管理人员设置和硬件设施的修建。要求善

堂在人员设置和建筑规制方面尽可能简约,同时

义房与义地。

第三类:施善对象。第五、七议。包括对投宿

者在身份和道德上的要求,并规定时限。按照熟

人社会的传统,要有局内(即善堂内)人的保举才

可入住。同时,对游手好闲、来历不正之人全数排

斥。也就是说在进入善堂得到救助之前要经过三

重考察,分别是籍贯、保举和德行,三者缺一不可。

籍贯观念在清代较为兴盛[14](P11,13),对于籍贯和

善堂内保举人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善堂具有地缘上

的局限性。地缘切割的特点并不是落后的表现,

从逻辑上来看,它是徽人强烈的乡土意识在施善

时的表达,不能将其理解为某种公益组织的社会

性职能。尽管中国人的乡土关系界限范围时大时

小,与行政区划的层次相对应[1](P8),但仍有边界

意识。“边界”带来善堂与国家开办的公共设施二

者之间的本质差异:一个是对“私”,一个是对

“公”。而要求有人保举的做法往往和保护人或中

间人的概念互相联系。在传统中国农业经济中,

保护人与中间人是习惯法中的权威结构[15](P148)。

其具有促使契约有效的职能。这一概念不仅体现

在经济生活中,也存在于善堂这一慈善组织之中。

受助人与善堂签订契约:善堂提供给受助人基本

的服务,受助人履行善堂的规则。保举人出自善

堂内部,既和善堂有关系,也与受助人有关联。这

样就增加了受助人违约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善堂

的管理压力。同时,保举人的设置再次使地缘关

系得以确定,确保不会有外人或生人进入善堂。

对于受助人的德行要求,体现了自明末以来

慈善组织以“行善”为重点,即以施善人意愿为主,

受助人意愿为次。受助人的德行资质是需要进一

步审查的,善堂有选择受助人的权力。在德行上

有缺失的人不在救助范围,尽管他确实需要得到

救助。这一规定体现了施善人的意愿。由于大多

数徽人从事商业,对于德行十分重视,不仅体现在

对受助人的筛选上,对于生意上伙计的选择也能

体现这一点。按照来源来看,伙计分为两类:第一

类“或族党或亲朋”,另一类“外地短雇人手”。但

不论哪一类,招募的要求都及其严格。“或择于族

党,或选于亲朋,必须察其工夫,考其经纶,果不下

于者,便可托之。若身体有恙,性气偏小,衰老懒

惰之人,不可聘用。而赌博贪花、嗜酒闯祸者,虽

有十分手段,而终不可用也。但于外地短雇人手,

必须稽其来历,根脚明白,方可收用。其辛俸论功

升赏,斟酌给付,毋使人吃亏,毋恣意勒加,各安其

分,以待后明。”[16]

第四类:开展的善行与监管。第八到十三议。

第十六议。这其中第八到十议都是对“寓内住宿

之人”的规定。包括每日最晚进出时间为二更,如

二更不归者,寓内不准开门纳入。如果受助人有

酗酒斗殴以及嬉戏嫖赌等行为也被禁止。同时,

第十议是对第五议的要求具体化,对每一个受助

者要“设立行簿,或立粉牌,以便登名,并住何邑何

乡,保送何人,记定日期进出”。第十一到十三条

是对已经日气息奄奄的同乡提供的关怀,如常备

棺材以防急用,为没有经济实力的孝子贤孙“带柩

归乡”提供经济支持。除此之外,最后一议还强调

了对于善堂定期监管,确保不会滋生腐败。

10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07页

三、民国时期会馆职能的延续与新发展

芜湖徽州会馆主要是指驻芜徽州同乡会的活

动场所以及同乡会本身。这里需要对“徽州会馆”

和“同乡会”作简单的概念辨析。总体来看,两者

可以等价。检索《申报》相关内容,发现“徽州会

馆”一般作为“同乡会”开会地点,亦为“同乡会”代

称。在1929年4月22日《新闻报》公电中,新闻

标题为“徽州会馆紧急启示”,落款为“芜湖徽州会

馆暨徽州六县旅芜同乡会”[17],可见“徽州会馆”

能够代表“同乡会”。但落款中用“暨”字连接二

者,亦可管窥二者间的差别。不过,据徽商后裔胡

恩森回忆,徽州会馆就是徽州同乡会[8](P839)。二

者应当是可以互指的。“徽州会馆”可以作为会议

活动场所使用,本身即为一个在芜徽人的公共议

事地。故下文关于“徽州会馆”的职能既指“同乡

会”发挥的职能,亦指“徽州会馆”作为活动场所所

发挥的功能。

(一)保障徽州本土权益

徽州会馆最重要的职能在于和徽州六邑保持

联系,为徽州本土遭遇的种种混乱提供外部支持。

1922年8月,有小股粤军侵入徽州,并在徽

州本土与他部发生争端,严重影响徽州地区正常

的商贸发展:“屯溪市面冷落已极,绸缎布业概将

存货退回苏杭等处,以便作抵欠款。富绅巨贾业

已迁移一空,轿资每里已涨至一元有奇”。消息抵

芜后,徽州会馆在次日召开了六邑全体大会,“以

便推举代表回徽,商办善后。”[18]“公推徐声圃、汪

麟阁二人回徽,列席六邑公团联合会。公同讨论,

以期消弭战端。”[19]为降低徽州本土因战乱受到

的破坏,在芜徽商集合在徽州会馆中为乡擘画并

非个例,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常态。在民国时期,徽

州地区因处于皖浙赣交界地带,是各军事力量控

制的边缘交叉区域,军事冲突不鲜。1923年8

月,驻芜徽商听闻时任安徽督军马联甲将重兵入

徽之传言,旅芜徽州同乡会会长徐馨圃、吴兴周

“特召集同乡在徽州会馆开紧急会议。佥谓徽州

地处偏僻,民俗厚朴,当然无驻扎重兵之必要。公

决 除 电 马 力 阻 外。 并 电 请 各 埠 同 乡 一 致

严拒。”[20]

1926年,为解除徽属驻扎大军之苦况,旅芜

徽人在徽州会馆开会,“推吴兴周、朱晋侯等为代

表,晋谒军务帮办王普”,并“拟电孙传芳呼吁,又

因粮食缺乏,邻邑太平、泾县又复禁运。另电各长

官转令该两县弛禁供给,以维民命。”[21]除了拟电

呼吁外,会馆方面亦有其他实际举措。先是“组织

黟县旅芜兵差协济会,并推汪省轩、胡良存为赴宁

沪代表。舒子拔为赴省代表。向各同乡呼吁,一

致请愿,撤退大军”,同时“提存款三千余元为办兵

差之用”[22];随后在“徽州会馆开会讨论在芜办米

接济方法”[23]。由此可见,芜湖徽州会馆是徽州

本土对外联络,争取资源的重要窗口,尤其在徽州

本土发生无法简单克服的困难时,这一特点更加

明显。有时,徽州本土会同时向安庆(时为安徽省

省会)徽州会馆与芜湖徽州会馆求助[24]。这一特

点与芜湖自明代开始徽商大量聚集并形成一定势

力[6](P36)有直接的关联,且近代亦有不少徽商在省

内具有相当的地位(如吴兴周)。同时,晚清时的

徽宁池太广道、民国时辖皖南地区23县的皖南

道,驻地均在芜湖,且徽州本土均在管理范围之

内。而芜湖与当时民国政府首都南京距离很近,

其地缘政治优势不言而喻。

除为徽州本土提供外部支持,争取上峰及社

会各界关注外,徽州会馆还积极参与到徽州本地

的安全建设中。面对北伐战争带给徽州本土的混

乱局面,徽州会馆“开会讨论徽属各县联防办法。

除拟定联防大纲呈请省政府核示外,并决议将原

有警备队、民团、自卫团,加以团结。再招集本籍

居民充任团员,以增势力。”[25]1929年,朱富润“滋

扰”徽州地方,时任徽州祁门县长詹纯熙防御不

利,给徽州本土造成损失极大,故徽州会馆“即电

安徽省政府,请求迅派大兵。往徽镇摄,以免地方

再受糜烂。并请速任新县长,驰往维持秩序,以图

补救。原任之祁县长事前弃职潜逃,请予缉拿严

惩。”[26]可见,芜湖徽州会馆对于徽州本土具有一

定的影响力,能够参与到徽州本土的重大决策当

中来,比如制定联防大纲、充实自卫团、呼吁严惩

地方官员。除此之外,在徽州本土的公共设施建

设方面,徽州会馆也提供一定的支持。1925年杭

州到昌化的公路修成之后,屯徽地区商人拟打通

徽州本土的交通闭塞局面,修筑徽州到杭州的公

路。于是,旅沪、旅杭徽商发起筹建昌汽车路公

司[8](P449)。1926年,该公司在芜湖设置筹备分事

务所,由“徽州会馆会长邀集各徽籍侨商,并各业

业董会,同开一大会。选举一部份总理一员,付与

一部份完全代表职权。”[27]芜湖分事务所与上海、

徽州、安庆、苏州、南京、北京、汉口并列,亦可见近

吴 阳:近代会馆职能的延续与变迁 101

第108页

代芜湖是仍然徽州本土与外部世界沟通较为重要

的几个窗口之一。

(二)作为公共活动空间

会馆不仅是一个组织机构,也是一个实际存

在的活动场所。芜湖徽州会馆在近代,不仅由同

乡会使用,甚至直接作为芜湖市甚至安徽省地方

军事、经济的办公场所。

在军事方面,设置皖南“剿匪”指挥部于徽州

会馆内。芜湖自古以来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对建

都南京的政权而言更是如此。民国政府“以芜湖

为长江要隘,地方治安极关重要。特调首都卫戍

司令部吕学书团来芜接防。该团准今晚(1930年

4月12日)乘江大轮来芜,团部设徽州会馆。”[28]

而后,国民政府制定所谓的“皖省剿匪”计划,将皖

南———包括芜湖、宣城、南陵、当涂、繁昌、太平、广

德、郎溪、泾县、旌德等11县———编为“第六剿匪

区”,为协助吕学书“剿匪”工作的开展,派“新编补

充营杨震亚部,及迫击炮、机关枪各一连,乘大和

海轮到芜。团部仍设徽州会馆内。”[29]

在经济方面,徽州会馆开设邮政局、现代银

行,为全省农业经济研究会提供会址。“光绪二十

二年,总理衙门奏定,于通商口岸试办邮政局,由

总税务司责成各新关税务司兼办,芜湖亦于是年

设立。”[7](P222)而后在芜湖海关附近设置总局,在

长街徽州会馆和青山街等地设立分局[30](P7),芜湖

邮政局作为安徽省第一家邮政局正式成立。1935

年当局又在芜湖徽州会馆设立安徽地方银行筹备

处,经过两个月的准备,银行于1936年1月16日

正式成立[31]。地方银行成立后,为进一步促进安

徽省农业经济的发展,于1月30日和31日,省政

府在徽州会馆“邀请国内农业专家及银行界领袖、

在芜举行农村经济讨论会、以决定投资救济及生

产改良等方案。”[32]

以上是芜湖徽州会馆在民国时期的具体职

能,包括与徽州本土保持联系紧密,在危急时刻为

徽州奔走呼号;直接参与徽州本土的地方事务;维

护在芜或他地徽商的利益;为地方军事、经济事务

提供活动场所。除此之外,会馆依然发挥施善职

能,并为旅芜同乡会提供议事场所。

四、芜湖徽州会馆职能变迁与延续的背景与

原因

(一)延续之因:传统文化与社会需求

祭神与义举得以长存,取决于传统文化根深

蒂固的影响以及社会需求的稳定。徽州人通过祭

神与开展义举,不断强化徽人的地缘意识和团结

程度。这对于旅芜徽人的发展和权益的保护是有

益的。与此同时,自明末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主

要由私人团体主办。中国的慈善观念与西方福利

国家的观念截然不同,政府缺乏执行社会救济功

能的专门机构,社会对于救助和管理的需求是稳

定的。会馆恰如其分地承担了这一职能,维护在

芜和他地徽人的利益。

(二)变迁之势:战争年代与集权涣散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政局动荡。各

种军阀轮番登场,社会发展深受其害。徽州位于

安徽、江西、浙江的交界地带,处于吴佩孚、孙传

芳、卢永祥等军阀势力的统治临界区。且徽州多

山,对外交通多有不便,成为了地方土匪、帮派的

集合地。与此同时,中央集权涣散,徽州的地方政

府疲软,社会动荡不安。遇到无法由本区域力量

平定的事件时,徽州本土则向外界求援,芜湖徽州

会馆积极介入本土问题,多方筹措以纾难的原因

正在于此。徽州本土缺失的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

上由徽州会馆承担,这在乡土意识强烈的徽州人

看来也是应有之义。徽州会馆在近代时期职能内

容发生变化亦是大时代变迁下的产物。

五、结语:在地化及其启示

与旧有的会馆职能相比,民国时期的芜湖徽

州会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旧有的会馆虽然位于

城市的核心地段,坐落于繁华之间,但其区隔的功

能大于融合的效用。徽州会馆提供的服务(如善

堂、小学、场所提供)基本局限于在芜徽人群体之

间,其职能并不能划归为城市的公共职能,至多是

城市公共职能的某种补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

迁以及同乡会依托会馆而成立。会馆施善的对

象,议事场所的使用方,在范围上都有所扩大,逐

渐成为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开始逐渐承

担城市的公共职能。总体上看,虽然徽州会馆步

入近代,其在职能上仍有旧时的痕迹,但不同的时

代赋予其职能的不同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芜湖

徽州会馆开始向在芜徽商一样融入芜湖本土,参

与芜湖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它不仅是徽人的组

织,也渐渐成为城市的部分。尽管会馆等组织随

着时代的变迁,其地缘性特征被渐渐淡化。但是

背后反映出的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乡土情结,以籍

贯为身份特质之一的传统性格始终未变。随着时

10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09页

代发展,城市组织功能的完善与细化,会逐渐消解

以各个地域为单位的“团块组织”,将城市公共职

能剥离出地域性的团体。被剥离的团体,依旧会

在新的时期扮演更加专一、更富有社会责任感的

角色,这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窦季良.同乡组织之研究[M].重庆:正中书局,1943.

[2]范金民.清代江南会馆公所的功能性质 [J].清史研究,

1999(2):45-53.

[3]王日根.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进的多维趋向[J].厦门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9-86.

[4]谢俊美.清代上海会馆公所述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0(2):36-41,48.

[5]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 [M].北京:中华书

局,1995.

[6]王廷元.困学集:王廷元史学论文选[M].芜湖:安徽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9.

[7][民国]余谊密.民国芜湖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8.

[8]方兆本.安徽文史资料全书:芜湖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

版社,2007.

[9]徽州旅芜同乡会通告军人不法电[N].时报,1913-06-25(5).

[10]国内要闻二·芜湖近事[N].申报,1924-08-05(10).

[11]王东,董经飞.十大商帮与芜湖[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7.

[12]芜湖市地方志办公室.徽商与芜湖 [M].合 肥:黄 山 书

社,2013.

[13]王振忠.同善堂规则章程:介绍徽商与芜湖的一份史料[J].

安徽大学学报,1999(4):79-81.

[14]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7.

[15][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

[16]王振忠.太平天国前后徽商在江西的木业经营:新发现的

《西河木业纂要》抄本研究[J].历史地理,2013(2):144-165.

[17]徽州会馆紧急启示[N].新闻报,1929-04-22(7).

[18]国内要闻二·芜湖近事[N].申报,1922-08-13(10).

[19]地方通信·芜湖[N].申报,1922-08-14(11).

[20]国内要闻二·芜湖近讯[N].申报,1923-08-11(11).

[21]国内要闻·芜湖快信[N].申报,1926-12-03(11).

[22]国内要闻·芜湖快信[N].申报,1926-12-26(11).

[23]国内要闻·芜湖快信[N].申报1927-02-19(11).

[24]要 闻 · 皖 南 着 匪 迭 陷 县 城 之 经 过 [N].申 报,1929-04-

11(10).

[25]各社电讯二·芜湖快信[N].申报,1928-06-16(10).

[26]皖婺源县被陷经过[N].申报,1931-12-23(10).

[27]本埠增刊·屯昌汽车路之又一消息[N].申报,1926-06-

05(27).

[28]要闻·芜湖快信[N].申报,1930-04-12(9).

[29]要闻·皖南勦匪指挥部成立[N].申报,1930-08-16(10).

[30]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邮电志[M].合肥:安

徽人民出版社,1993.

[31]抗战期中之安徽地方银行[J].中央银行经济汇报,1943,

8(3):99-107.

[32]皖邀专家到芜讨论农村经济[N].申报,1936-01-31(10).

TheContinuationandChangeoftheFunctionsofModernGuildHalls

——— TakingWuhuHuizhouGuildHallastheCenter

WUYang

Abstract:Aguildhallisageographicalorindustrialorgan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sanimportantactivitylocationforHuizhoumerchants,HuizhouGuildHallistheactivitycenterofHuizhoupeopleinWuhu.Attheendof

theQingDynastyandthebeginningoftheRepublicofChina,theHuizhouGuildHall,asasynonymfortheHuizhou

TravelAssociation,notonlycontinueditstraditionalfunctionsofworshippinggodsandperformingrighteousdeeds,but

alsomadesignificantcontributionsinsafeguardingthelocalrightsandinterestsofHuizhou.Atthesametime,theguild

hallhasgraduallybecomealocalpublicactivityspaceinWuhu,providingsupportforlocalmilitary,economicandsocial

development.ThelogicbehindthetransformationandcontinuationofthefunctionsoftheHuizhouGuildHallinWuhu

liesintheself-adjustmentoftheGuildHallitselftothechangesofthetimes,whichisasupplementtotheabsenceof

governmentfunctionsintheeraofwaranddecentralization;ItisaresponsetotheneedforsustainedgeopoliticalconnectionsbetweentheHuipeopleandthelocalsocialneeds.Inthisprocess,theHuizhouGuildHallinWuhugraduallyintegratedintothelocalarea,becomingapartofthecityfromtheHuipeople’sGuildHall.

Keywords:guildhall;functions;Wuhu;Huizhouguildhall

吴 阳:近代会馆职能的延续与变迁 103

第110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3-02-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潘玉良绘画作品的现代性研究”(SK2021A0548)。

[作者简介]范本勤(1977—),男,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美术史。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呈现

———以潘玉良绘画为中心的考察

范本勤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摘 要]潘玉良是民国时期知名女性画家之一,与同时代的女性画家相比,她的绘画体现出了更明确的性别意识

的觉醒,这使其成为研究早期中国“女性艺术”有意义的对象。文章还原历史语境,将潘玉良的绘画与其人生际遇联系起

来,通过自画像中的自我认同、人体画中的叛逆及自我隐喻、情节性绘画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层面的考察和辨析。研究

显示,潘玉良的绘画体现出了性别认知、生命体验、权利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多种维度的女性意识,并以绘画的委婉、

隐晦的方式传达出来。

[关键词]潘玉良;女性绘画;人物形象;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04-06

现代人文语境下的女性意识,包含了女性的

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前者是女性在生理、心理

和社会学层面的自我认知和体验;后者是女性在

性别意识的前提下,作为主体,以自主的途径和方

式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满足自己需

求的意识。女性意识既是对男性权力和男性经验

的积极否定,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觉醒、体悟,甚至

自我批判。

贾方舟将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发展归纳为三

个阶段,即女性意识的萌动、女性经验的展开、女

性主义的崛起,并认为,“女性意识的萌动就是从

潘玉良开始”,“潘玉良的意义在于她是一个较早

具有性别意识的女性艺术家,……从女性艺术这

个角度看,潘玉良这个角色很符合中国女性发展

的最初阶段。”[1](P12)所谓女性艺术,并不泛指“女

性的艺术”,而是出自女性的视角,以女性的身体

感觉、体验,呈现出的文字画面,这是女性艺术的

前提。潘玉良在20世纪早期的“洋画运动”中成

长起来,与当时活跃在画坛的女性画家(如方君

璧、关紫兰、丘堤等人)类似,从写实性的绘画基础

起步,尝试探索各种现代性画风,形成相对稳定的

绘画风格。从绘画本体的造型技巧看,潘玉良并

不能独占鳌头,但是,潘玉良有着其他女画家所没

有的曲折传奇的人生经历,而她的绘画又与自身

经历息息相关,时时透射出对自己性别身份和人

生际遇的思考,彰显了其性别意识的觉醒,这是活

跃在民国画坛的其他女性画家难以媲美的。也因

此,潘玉良的绘画,在溯源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

代的过程中男性图式体系的解构、女性主义的萌

发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文本。

一、镜中人:自我审视与自我认同

肖像画的功能在19世纪中期以前大致相当

于现代的照相,所以肖像作品大多是由赞助人及

其家族私藏的,一些画家也创作自画像,但也基本

限于自藏。19世纪下半叶以来,包括自画像在内

的肖像画逐渐成为公开的展品和流通的商品,在

这种情形下,画家的自画像就不再只是“自我欣

赏”的私密性作品了,而是兼有了与观众对话的中

介功能,这样,画家在创作自画像时,必然就要考

虑向观众展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画家通过自我

第111页

形象设计———包括姿态、角度、神情、服饰和道具,

以及光线、背景、色彩、线条等等艺术要素———最

后形成的,是带有各种象征性符号和意味的、重塑

性的自我叙述,而这种自述,往往是(或期望是)直

面观众的审读的。“我是谁”“我希望我是谁”“我

期望你认为我是谁”———画家内心的自我形象、自

我意识、自我身份的认知,都会通过自画像流露出

来。换言之,自画像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研究艺

术家内心世界的最好文本。

潘玉良(1895—1977)出生在扬州,本名张世

秀① ,未满周岁父亲去世,8岁母亡,由亲戚抚养,

后流落到安徽芜湖,寄身妓院,以婢女或艺伎的身

份活到18岁,直至遇见陈独秀和潘赞化,在陈独

秀的撮合下,潘玉良嫁与潘赞化为妾,人生命运由

此转变。22岁时,跟随安徽籍画师洪野学西洋画,

开启了艰辛而绚烂的艺术生涯。“虽然潘玉良的

社会地位与个人身份随着其艺术道路的开阔而逐

步提升,但是悲惨的出身、讳莫如深的经历与为妾

的现实,还是成为了阻碍其得到更大发展空间、收

获平等友善关系的根本性因由。”[2](P19)在遇见潘

赞化之前,潘玉良的人生是卑微的,而在嫁与潘赞

化后,虽然丈夫疼爱有加,物质上也有保障,但

“妾”的身份仍是不愿与外人道的。这种“讳莫如

深”的隐痛不仅伴随终生,且不时地被揭开伤疤,

遭受冷眼甚至粗暴的对待。

潘赞化在1955年写给她的家信中所说:“你

一生不解(讲)究装饰,更有男性作风。少年骑马

射箭,都是好手。”[3](P23)与潘玉良交往过的友人们

对潘玉良的性格特征也有一致的印象:“此人豁达

大度,性格豪放,说话大嗓门,能喝酒,会划拳,爱

唱京戏,女唱男,唱黑头,须生……她这个人在当

时是属于思想解放的一类,爽朗的很。”[4]这种性

格表现,既是天生所赋,也与其早年寄身青楼、见

识太多的人情世故有关,更不容忽略的是,其间有

自我保护、刻意男性化,以及积极跻身男权社会、

获取身份认同的复杂心理因素。在人前的喧嚣,

无法掩盖独处时的痛楚。时常面镜而观,自我审

视“我是谁”,并通过自画像呈现出来,借此达成自

我认同。在潘玉良的存世作品中,可以查阅到绘

于不同时期的自画像至少有19幅,其中多数创作

于异国他乡。容貌平平的潘玉良如此热衷于创作

自画像,除了对自己容颜的自怜之外,上述心理诉

求应是可以蠡测的重要诱因。

图1 《自画像 》潘玉良1924年 图2 《自画像 》潘玉良1940年

图1、图2两幅自画像分别作于1924年、

1940年。潘玉良创作前者时,尚在法国跟随西蒙

学画,绘画手法还较为稚嫩;而潘氏创作后者时,

已是再次回到法国寓居的16年之后了,历经归国

10年教学和创作生涯,艺术水准已有长足进步。

共通之处是,两幅作品中,作者对自己的容貌都有

一定程度的美化,尤其后者,刻意润饰的用意是显

而易见的:温暖柔和的光线下,浓妆艳抹,姿态优

雅,娇艳盛开的瓶花更加衬托出人物的妩媚。

图3 潘玉良肖像 (摄于1920年) 图4 《自画像 》潘玉良1945年

潘玉良年轻时的照片(图3)中呈现的容貌,

与影视作品中的演绎相差很远。旅美画家林蔼是

潘玉良的挚友,她在回忆潘氏的容貌时说:“真正

的潘玉良,外表是丑得不能再丑的女人,她的身材

矮胖,她的脸庞既不白里泛红,也没有酒窝,而是

黧黑,而五官的奇特,令人注目,她的声音,不是莺

声呖呖,而是像虎啸猿啼,她那过厚的嘴唇,使人

怀疑她的祖先好像来自非洲。”[5]林蔼的说辞并不

是为了揶揄潘玉良,也不是完全客观的描述,其真

正用意是提醒世人,勿以为潘的人生成就是靠美

貌带来的。不过,林蔼的言语可以侧证,潘玉良的

容貌即使不很丑陋,也与“漂亮”无缘。

这两件跨越16年的自画像表明,潘氏在此期

间是欲以世俗美感示人的,这种心态与传统社会

中的普通女子并无二致。然而,在此后若干年的

范本勤: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呈现 105

第112页

几幅自画像表明,潘玉良的内心世界有很大转变,

不仅在形象上从附庸男性审美观转变为真实地展

示自我,而且在精神上有刻意呈现坚毅冷峻、孤独

沉思的自我状态之趋势,女性主体意识的表达逐

渐明晰起来。图4、图5两幅自画像作于1945

年,画面构思异曲同工。人物立于窗前的自然逆

光下,身体的姿态已无柔弱温婉之感,上肢与手的

动势甚至有些男性化倾向,衣着朴素,肤色沉着,

容貌平庸,自我美化的匠心已了无痕迹。与1940

年所创作的自画像相比,瓶花、半身人像的素材组

合几近一致,但画面所呈现的视觉感受判若云泥,

作品已从“被观赏”(尤其是男性的观赏)的预设情

境转向女性“自我诉说”的精神图式。图6是两年

后(1947年)的自画像,取胸廓以上形象,躯体、动

态等反映性别的特征似乎已无关紧要,去除了瓶

花,背景做平面化处理,用特写的方式,对人物的

面部作重点刻画。怪异的发型、宽广的额头、深陷

的皱眉纹、折叠的下巴不仅真实反映了50岁出头

的年龄,更着重刻画出了纷乱而凝重的情绪,尤其

是直面观看者的眼神,带着凛冽的审视意味。如

同赫伦·谢夫贝克、凯绥·柯勒惠支那样,用 “不

美”的自我叙述,模糊了性别界限,突出了精神表

达和思想张力。

图5 《自画像 》潘玉良1945年 图6 《自画像 》潘玉良1947年

造型果敢、用笔刚劲,潘玉良的绘画很早就呈

现出男性绘画的气质,但她早年在创作自画像时,

却小心的将自己包装起来,以温婉示人,这种矛盾

体现了复杂的心态。一方面,生活的经历使其缺

乏安全感,潜意识里处处模仿男性以获得某种心

理补偿;另一方面,在描画自己的形象时,又把自

己回置到男性观众的对面。这种矛盾随着时间的

推移逐渐消失。20世纪40年代以后,自画像中

性别特征的逐渐弱化、精神面貌的着意表现,体现

出潘玉良已形成不受观看者左右的主体意识。

二、女人体:叛逆与隐喻

纵观潘玉良的存世遗作,人体画占有最大篇

幅。早在上海美专学习时期,潘玉良就已开始人

体题材的绘画创作,虽然石楠在《潘玉良传》中关

于潘氏以自己为人体模特创作油画并公开展出的

说法缺乏证据支撑,但刘海粟主持的美专西画教

学中,注重人体模特写生的训练方法,初步培养了

潘玉良对人体题材的兴趣,应是题中之义。尔后,

潘氏又出洋学画,西方学院里的训练更是以人体

写生为中心,长期严谨的训练使得潘氏具备了扎

实的人体画写生、创作的能力。但是,这些并不是

潘玉良终其一生坚守人体题材的充分理由。以人

体为媒介,对自己的情思进行隐喻性表达、对男性

权威进行无声的反抗,是在实践艺术技巧和表达

审美观念之外,促使潘玉良专注于人体画的重要

因素。

色粉画《顾影》是潘玉良早期人体画的代表

作,在1929年全国美展中展出。画中描绘一女子

正向而坐,手持镜而自顾,面部流露出的忧郁的神

情。李寓一评曰:“女士此作,于愁苦怅惘、爱惜、

郁闷等,似与惆怅相近,而亦未曾明示于观众,盖

亦人间之大迷也。女士心性耿直,胸无点尘,……

无一 幅 一 笔 一 点 之 间,不 为 其 忠 诚 心 灵 之 表

白。”[3](P102)显然,这是一件有隐喻意味的作品:其

一,画中女子容貌普通、身材健硕、肤色沉着,与民

国早期通俗绘画(如布景画、月份牌等)中体现出

的流行审美观不同,而与潘氏自己,倒是十分相

像;其二,顾影自怜,面露怅惘之色,与其说是精心

设计的艺术构思,倒不如说是潘玉良在那个时期

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潘氏1928年回国,随后即

受聘于上海美专,担任西画系主任,开始了10年

教学生涯。上海美专是潘玉良学画经历中的重要

一站,但潘氏在美专学习期间遭遇的歧视,让她对

美专有着复杂的情感,加之现实之中又受到丁远

(美专总务长)等人的排挤,历史的隐痛和现实的

艰难叠加在一起,使得潘玉良的内心压抑苦闷,这

种情思在《顾影》中可见一斑。潘玉良在此次画展

中的参展作品,除《顾影》外,还有《黑女》《歌罢》

《酒徒》《灯下卧男》,共五件之多。积极地公开展

示自己的作品、参与社会活动,是潘玉良一贯的作

风。其在归国后精心策划了大型个展,引起了文

化界不小的轰动。归国后,参加的画展不计其数,

各大艺术社团、组织,也常见其身影。这些社会行

106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13页

为,一方面是出于对艺术的酷爱,如潘氏自己所

说:“生性喜欢美术的我,对于音乐、雕刻、绘画都

曾经做过相当的练习,但自绘画上的色彩把我引

诱成了一种嗜好之后,音乐、雕刻在事实上就只得

牺牲了。”[3](P94)另一方面是要雄心勃勃地在男性

社会争取成功,以绘画的成就证明自己“不让须

眉”,让人们淡忘自己的出身,最终获得平等的对

待和公允的评价。理想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目的

纠结在一起,不易分辨,但其中“平权”的女性意识

之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潘玉良作为女性,其出身和作画题材,使得那

些坚守旧(道德)观念、对潘氏颇有微词的人,自以

为获得“呈堂证供”,更加肆无忌惮地予以攻讦。

这种广受非议的情形应是潘氏可以预料的。然

而,正是这些攻讦激发了她的叛逆心理,越是困难

越要坚持,将人体画当作回击旧道德、彪炳新观念

的宣言;同时,她在艺术理想上不愿妥协,在现实

功利和艺术理想之间,宁可牺牲前者而成就后者。

人体画题材的坚守,生动体现了潘玉良作为特定

女性个体的反抗意识以及坚贞不屈的品格。

“潘玉良以女体做对象的作品,似乎都有一种

‘自画像’的隐喻,潘玉良不一定是一个刻意表现

潜意识隐喻的画家,但是,她的隐喻却耐人寻

味。”[3](P114)如《顾影》中,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

有观照自身的意味。若将潘玉良的人体绘画分为

写生与创作两种类型,可以明显地看到,在创作型

的人体画中,人物形象的营造,包括面部形体和妆

容、人体的整体性特征,甚至肤色都有以自己为蓝

本的倾向。这一倾向,在其20世纪50年代以后

的彩墨画中愈发明显。如果说写生中的人物形象

会较多受到客体(模特)的掣肘,对于潘玉良(所能

驾驭的绘画技能)来说,主观化的改造存在一定困

难,那么,在离开模特进行创作(或在写生的基础

上再创作)的时候,潘玉良的造型是相对自由的。

恰是这种自由状态下的造型,最真实地反映了潘

氏的某种艺术观:追求真实之美、健康之美,强调

了女性的身体自主意识,否定了男性对女性的“物

化”。这其中,也暗含了对自身———一个有着类似

形象的普通女子———的积极肯定。《着上衣的女

人体》(1959年)、《海边浴女》(1959年)、《坐姿双

人体》(1963年)、《戴帽女人体》(1963年)等,是这

类绘画的代表性作品,从中不难发现,画中人物有

着几乎千篇一律的饱满脸型和五官、细长眉线、偏

暗的肤色、健硕的体型。

三、多彩情节:温暖的女性世界

在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在纯粹的用

于训练绘画技能的写生以外,潘玉良通常都会在

画面中精心营构情节,以实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

题。潘氏写实的、文学性的绘画,是古典艺术传统

的延续,与她所处时代的“先锋”艺术理念有较大

出入。对潘氏绘画的评价,新旧各派褒贬不一。

蔡元培、徐悲鸿对其赞许有加,而有现代派色彩的

“决澜社”先锋庞薰琹对其却不以为然:“一九三○

年,……她在上海美专时教油画,在艺苑画模特

儿,属于法国学院派的画法。她似乎没有想追求

什么新的创作风格,她只是规规矩矩地画,没有显

示出特殊的才气。”[6]无论如何认定潘玉良的艺术

才能,其文学性的绘画都是作为女性画家(用以重

建现实的)较有价值的选择,同时,也为我们在今

天探幽其心灵世界打开方便之门。如西蒙娜·波

伏娃认为:“当她们用自己的话语重建现实时,她

们才能获得表达个人经验的权力。而女性艺术家

一旦将探寻的目光转向自身、转向个人经验的呈

述和心灵事件的表白,这些深潜的情感领域便成

为建构女性话语的理想境地。”[7](P99)家庭、母爱、

思乡、闲逸等都是潘玉良情节性绘画中常见的主

题,围绕这些主题展开的具体情节,呈现出了丰富

多彩的女性世界。

《我的家庭》创作于1931年,自传式的描写了

家庭生活:潘玉良坐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一副知识

青年的模样,对镜写生,在她身后站立的是潘赞化

和儿子(正妻之子),他们专注地看她作画,看起

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和谐美满。张道藩称赞

道:“一张很有趣很难得的画……观众们能不羡慕

潘女士家庭的快乐吗? 整幅画的结构和色调的分

配都很好。”[8]其实,将家庭以美满的面目呈现在

世人面前,只是潘玉良美好心愿的倾诉方式而已。

这一时期,虽然潘玉良的公开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但在家庭中,潘氏却尴尬地在教授与侍妾的身份

之间不停转换,所受屈辱是一言难尽的。将潘的

正妻排除在画外,体现了潘玉良对传统婚姻关系

和道德观的反抗。新旧观念相互纠缠、身份错位

而无力改变,是促成潘氏再度远赴欧洲的深层原

因,只有“出埃及”才能摆脱现实痛苦、维护内心的

尊严。“旧女性”向“新女性”的跨越,由一次出走

标志性的完成了。

范本勤: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呈现 107

第114页

潘玉良一生未育,其原因扑朔迷离,但如普通

女性一样,也是期盼母亲角色的。《我的家庭》是

这一心迹的真情流露,而从潘玉良的书信以及潘

赞化后人的回忆录中,也可以有力地证实这一点。

在此后留法岁月的画作中,真实的家庭欢聚情节

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虚构的母子嬉戏、哺乳等情

节,彩墨画《母与子》(年代不详)、油画《哺乳》

(1961年)是其中最精彩的代表作。在《母与子》

中,潘玉良描写的是母子嬉戏的情节,婴儿躺在小

床上,似乎刚刚从美梦中醒来,欢快地呼唤母亲,

母亲匐下身来将孩子搂入怀中,母子亲昵的情境

被营造得真实而感人,而母子身形的夸张对比,又

有强调安全感的用意;在《哺乳》中,一位身材丰腴

的母亲躺在沙滩上,婴儿满足的吮吸着乳汁,母亲

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远处背景是蓝色海洋,

衬托出母爱之纯净、博大。虽然潘玉良的此类作

品有很多未署日期,但从时间可考的作品中可以

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作的高峰期,此时

的潘氏已是暮年,老而无子,无法释放、无处安放

的母爱只能倾注于画中。与早年不同,暮年潘玉

良营构的母爱情节更加富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

义,树荫下,花丛中、碧海蓝天,母与子在自在的天

地嬉戏,专注于自身处境的“小我”已经悄然让位

于观照普遍母性的“大我”了。

对亲人和故土的眷恋,是离乡万里的潘玉良

无法拂去的情绪。但潘氏在画作中宣泄思乡情绪

的方式是委婉的,常常借助歌舞、游戏等母题,进

行隐喻性的情节设计,以实现排解离愁、抒发心灵

归宿的目的。《放风筝》(1956年)描写了一个穿

着民族服装的女孩孤身一人放飞风筝的情节。风

筝常被用来象征情思羁绊,一线牵连、漂浮不定,

随时有断线飞去的危险。而此作中的情节另有所

指,风筝似乎暗喻潘氏本人,风筝的主人则象征着

故土,无论漂泊多远多久,那根线永远牵在故国家

园。《玩扑克的女人》(1957年)中的隐喻更值得

思考:1956年,潘玉良因思念家人申请回国,但被

拒国门之外;而在同年稍后,张仃、吴冠中邀请她

回国任教,她却婉言谢绝了。可见,对于自己在异

乡的去留,潘玉良内心充满矛盾。“她无法给自己

一个答案,于是创作了这幅作品,借用玩扑克的女

人这一图像符号来传达她对未知的迷惘、对命运

的叩问,也反映了面对世事无常,画家凄惶无助的

心情。”[9]此类作品很多,所借助的情节(或符号)

也是多样的,如《双人舞》(1955年)、《双人扇舞》

(1955年)、《劝酒》(年代不详)、《采茶女》(1953

年)等等。

探询潘玉良内心的女性世界,其绘画中的各

种休闲情节的描写是不可忽略的。春游、戏水、沐

浴、露营、垂钓、玩牌、聊天等各种休闲活动充斥于

潘玉良的作品中,就单个作品看来,这些情节往往

没有特别的意涵,但总体观之,却是能清晰地展现

潘氏的生活观和价值观的。19世纪中后期,印象

派的崛起不仅改变了绘画的审美范式,也极大的

改变了绘画的内容,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户外

休闲生活,成为印象派画家们热衷的绘画情节。

这种转变的缘由,是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改变传统生活形态,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

工作时间以外的多彩的闲暇生活,成了人们的精

神居所。与同样长期寓居海外的其他画家(如常

玉、唐蕴玉、赵无极)相比,潘玉良在作品中对现代

性的闲暇生活投入了更多的笔墨,究其原因,除了

潘氏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度过,受现代生

活文化的浸染,从而心向往之以外,其自身独特的

生命体验和女性意识也是不可忽略的。潘玉良自

幼被拐来卖去,两次改姓,在婚姻中也是低人一等

的侍妾身份,早年被命运摆布的生活,使得潘玉良

对人身自由和人格独立有着刻骨铭心的向往和珍

视。晚年,思乡心切的潘玉良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回国,正是这一心迹使然,就如张仃回忆,“我问潘

玉良是不是也想回来,她很爽快,说:‘说实在的,

国内生活我恐怕过不惯。’这可能是她没有回来的

主要原因。”[4]轻松浪漫的休闲生活情节被反复吟

咏,体现了潘玉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其自由和独

立精神的映射。

四、结 语

通过对潘玉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绘画情节

的简要梳理和剖析,可以发现性别认知、生命体

验、权利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多种维度的女性

意识,被有意或无意、或明或暗地嵌入其中。这些

女性意识是混沌初开的,并没有发展为激烈的女

性主义,更不类同于当代的女权主义。但是,与苏

珊娜·瓦拉东、赫伦·谢夫贝克、凯绥·珂勒惠

支、弗里达·卡罗这些活跃在20世纪不同时期、

不同类型的女性画家一样,“她们意识到自己是

108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15页

‘女人’,就在于她们意识到有她们自己的视角,有

她们自己的经验领域和判断标准,有她们自己特

别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而且她们对于这个世界

的感知方式、经验方式与思维方式也与男性不尽

相同。”[10]基于独特的生命体验,潘玉良以自己的

方式,描画了自己,也描画了那个时代。

注 释:

① 关于潘玉良的本名及出身,尚无孩童时期的原始证据可考。

《上海美术志》记录其本名为陈世清,生于扬州。桐城潘家楼

《木山潘氏宗谱世壁卷》记载潘玉良原姓陈,本名为世秀,字玉

良。潘玉良在上海美专学籍档案中的名字为潘世秀,而在与

潘玉良往来的书信中,友人们都称呼其为“潘张玉良夫人(女

士)”。基本可以确定的事实是:潘玉良本姓张,在父亡后随母

改姓陈,嫁与潘赞化后随夫姓潘,世秀是曾用名。此外,关于

潘玉良在芜湖妓院中的身份问题,王玉立、董松、曹子达等研

究者通过考证,均认为,其身份应为婢女或陪唱歌女,而非

妓女。

参考文献:

[1]贾方舟.女性意识的萌动从潘玉良开始[M]//彭锋.流动艺

术:女性艺术的自我镜像.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曹子达.被“裹挟”的女性意识:潘玉良的人生与艺术研究

[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1.

[3]范迪安.潘玉良全集8:文献卷[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

社,2014.

[4]常任侠,郁风,黄苗子,等.我所知道的潘(张)玉良[J].新观

察,1985(5):85.

[5]林蔼.《画魂》与潘玉良的真面目[N].国际人才交流,1993-

11-27(4).

[6]姚玳玫.守护自我:潘玉良与她的画作(1928—1937)[J].文

艺研究,2012(12):129-137.

[7][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8]张道藩.潘玉良女士的油画展览会[N].中央日报,1935-05-

03(3).

[9]李京.潘玉良绘画作品中的静物符号及其隐喻意味[J].铜陵

学院学报,2021,20(1):84-88.

[10]贾方舟.女性艺术四题[J].西北美术,2000(1):3-5.

ExploringPanYuliang’sFeminineConsciousnessFromthe

CharacterFiguresandEpisodesinHerPaintings

FANBenqin

Abstract:PanYuliangwasoneofthewell-knownfemalepaintersin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Compared

withotherfemalepaintersofhercontemporaries.Pan’spaintingsreflectastrongerawakeningofgenderconsciousness,

whichmakesitthemostmeaningfulobjecttostudytheearly“femaleart”inChina.Byrestoringthehistoricalrealmand

connectingPanYuliang’spaintingswithherlifeexperience,analysisisconductedthroughtheinvestigationofherself-identificationinself-portraits,rebellionandself-metaphorinbodypaintings,andthefemaleworldinnarrativepaintings.

ItcanbeconsideredthatPanYuliang’spaintingsreflectwomen’sconsciousnessinmanydimensions,suchasthegender

cognition,lifeexperience,awakeningofrightsandtherealizationofself-worth,whichwerepresentedinaeuphemistic

andobscureway.

Keywords:PanYuliang;feministpaintings;characterportrait;womenconsciousness

范本勤: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呈现 109

第116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2-08-13

[作者简介]吴希希(1982—),女,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钢琴表演和艺

术学。

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在新媒体上的跨媒介互动

———以 AppREWORK 为例

吴希希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人文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7)

[摘 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极简主义的出场,深远影响到了许多艺术领域。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极简主义音乐

在“少即是多”“重构与解构”“重复性”方面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App

REWORK从“音乐与色彩”“运动与节奏”“音乐层次与空间”三个方面,使极简主义视觉艺术与极简主义音乐实现了新媒

体上的跨媒介互动,为视听跨媒介互动提供了实践依据。AppREWORK为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在新媒体上跨媒

介互动体验系统提供了实践范例,为用户在新媒体视听互动创作系统提供了典范;有利于音乐的推广和提升用户的参与

度,也为其他风格的视觉艺术与音乐互动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极简主义视觉艺术;极简主义音乐;AppREWORK

[中图分类号]J1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10-06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在经济、文化、政治等

领域经历了大的变革,这一变革也影响到艺术领

域,极简主义音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极

简主义音乐强调人类内心对理性的回归。不少学

者探讨了极简主义音乐的美学特征,认为“重复”

是其最基本的特征[1]。除此之外,极简主义音乐

也积极地突破自身的界限,尝试与其他艺术类型

融合。于子涵指出,极简主义艺术家认为将一切

多余的元素去除,就是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2]。

极简主义艺术家通过严苛的创作规则,利用有限

和极少的素材(少),描绘勾勒出无限丰富,令人遐

想的艺术作品(多)[3]。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深入了

解极简主义音乐和视觉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

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现有研究较少涉及极简

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的跨媒介互动。Tristian

Evans

[4]提供了视觉艺术和音乐在新媒体中交互

应用的具体实例,但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探讨,阐释

极简主义视觉艺术与音乐结合的理论依据和

意义。

近年来,多种艺术的跨媒介展览被艺术家和

观众所关注。艺术家通过将不同艺术媒介进行融

合,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这种展

览形式追求的是多样性和跨越界限的艺术表达,

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给观众带来了一种

全新的艺术体验。但是这种跨媒介融合如何成为

可能? 有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如果有特定

的理论和方法,将可为之后的视听软件的开发者

和用户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分

析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极简主义音乐,探寻两者

的美学共通点,以及利用新媒体中的实例 App

REWORK,分析极简主义视觉艺术与音乐结合

何以可能。

一、极简主义的美学特征

极简主义艺术是1960—1975年间始于西方

的一场艺术运动,其涉及的艺术领域不仅包括视

觉艺术中的建筑、雕塑、绘画、装置艺术等,对音乐

和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有极大的影响。现代主义艺

术产生之初,艺术家们就摒弃了艺术作为再现的

第117页

表现手段,诠释现代主义的艺术精神。极简主义

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可以消解艺术

家借助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感和作品中文本和

符号存在的强制感。极简主义作为开放的艺术形

式,不仅消解具体形象和抽象传达意识的可能性,

同时使观者可以自由加入作品并对其进行建构。

极简艺术表面的平静、精准、条理和冷静客观,也

“泄漏了要为世界带来秩序与控制的艺术家们所

感到的内在紧迫。”[5](P419)极简主义音乐无论从技

术手法,还是材料的运用上以及理念的展示中都

体现了极致的“简”的新音乐形式。首先,极简主

义音乐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永恒”的大门。极

简主义音乐家拉蒙特·扬提出建立一个与人们生

活并行的音乐创造空间,作品只有延续与停滞,没

有起始,永恒的持续。为此,他建立了“永恒音乐

剧院”[6]。另一位极简主义音乐家格拉斯认为,这

种音乐被放置于通常的时间尺度之外,取而代之

的是以一种非叙述的及伸展的时间观念[6]。这种

永恒时间概念可以说是超越历史和叙事的,将“现

实”“停滞”“永恒”相统一。其次,极简主义重视节

奏。这种节奏并不是传统音乐中人工复杂节奏

型,而是一种回归本源的人类生理本能的节奏特

征。在当时先锋音乐对音乐传统的极度的反叛,

和因此给听众所带来的困扰,使得极简主义对于

最原始的回归成为一种必然。极简主义音乐家在

亚非民族仍然留存的使人产生愉悦的原始节奏律

动中得到启发,在极简主义音乐创作中体现出这

种原始节奏所引发的快感,并将这种节奏加以模

仿(重复),从本质上说极简主义音乐从本源性上

揭示了音乐美。最后,极简主义音乐重视听众的

参与。传统的音乐那种将作曲家意图注入乐曲,

听众通过聆听与发掘,再将意图发掘出来,这在一

定程度上剥夺了听众的自由创造。而极简主义音

乐希望为听者带来开放性的感受,在聆听的过程

中扩展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极简主义对音乐的非

叙事性,对音乐时间的永恒性,以及不确定性,恰

恰为听者的参与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一)“少即是多”

极简主义强调艺术品本身与观者之间的互

动,为了形成这种互动,就需要消减一切不必要的

因素(情感、客观性等),使其更加纯粹。这种倾

向,就使得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创造,在绘画中消减

各种关系,用极少的色彩和形象简化画面。卢西

奥·冯塔纳的作品《空间概念“等待”》中,一道斜

线穿透单色的布面油画。看似简单的画面,实则

使观者不仅仅观看画面,而是将他们带入到画面

中,并产生空间感。在雕塑艺术中,唐纳德·贾德

作为极简主义艺术主要倡导者,倡导去除一切无

关的元素,从绘画转向三维的雕塑,才可以消减画

框与画面对观者的干扰[5](P422)。贾德的雕塑作品

《无题》,是用不锈钢、铝合金有机玻璃的成列固定

在墙上的十个矩形构成,他的材料运用单一,建构

简洁,作品统一为单一而又无所不包的整体。在

装置 艺 术 中,卡 尔 · 安 德 烈 的 作 品 《等 量 物

8》[5](P426),是由120块耐火砖叠加摆放成的两层

大型矩形。作品直白简洁,引导观者进入艺术品

本身,更加关注与艺术品本体的互动。在极简主

义音乐创作中,从技术创作角度,体现为对音乐材

料的极端精简,强调简化节奏、音型和声,同时也

展现出音乐的“静态”特征。极简主义音乐家拉蒙

特·扬的《弦乐三重奏》和《纯律钢琴曲》中都运用

了“长音”和“嗡鸣”单一持续的音乐材料。这种单

一材料的简单运用,一方面给人带来音乐不流动

的静止感,另一方面也体现音乐时间的延续性和

无限性。通过对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的分析

可以看出,无论是极简主义在视觉艺术中材料的

精简、色彩的单一化、作品构建的简洁性和在音乐

中展现的音乐材料的精简,都体现了“少”的美学

特征,但是“少”的特征,却突破了传统视觉艺术对

色彩、形象、画框和对传统音乐结构和声的依赖,

这种不设限的“少”,无限延伸了艺术创作的可能

性,同时,为观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极简主义

的简,正是体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1}的美学

特征。

(二)“解构与重构”

“解构”是20世纪中后期由德里达所提出的

哲学思想,用开放结构排斥“完整统一”的观念,强

调多样性和非确定性[7](P185-186)。“解构”的理念艺

术的发展中体现为,从追求有序、整齐划一、意义

的单一性,转向对现实的多样性寻求和突出意义

实现的多样性方面。极简主义的视觉艺术和音

乐,从三个方面,对传统艺术进行“解构”。首先,

“去中心化”[7](P189)。在德里达看来,结构主义最

主要的特征就是对中心的坚持。西方音乐自有调

性以来,一直遵循调中心的理念,传统曲式结构从

单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到奏鸣

吴希希: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在新媒体上的跨媒介互动 111

第118页

曲式,无不体现“I-V-I”这样的和声功能,乐曲的

结束必定统一到调式的主音“I”。虽然到了印象

派,全音音阶的使用,弱化了调查中心的作用,但

是还没有完全脱离调查中心的概念。到了20世

纪的无调性音乐,虽然调性彻底瓦解,但是另一套

中心“序列”,成为了新的中心。而极简主义音乐

用开放性的结构去创作音乐,不再找寻中心,消除

了中心材料在作品中的地位。极简主义的视觉艺

术则通过对传统艺术传递唯一意义的反叛,试图

用开放的结构,引领观者获取多种艺术体验。其

次,“消解主体”[7](P190)。传统艺术创作中,作曲家

和艺术家占据主导地位,对作品有绝对的控制权

和解释权,观者和听者只能有选择权和接受权。

但在极简主义的解构视域里,艺术家与作品的依

附关系被解构,艺术家不再是权威的解读者,他们

主动邀请演奏者、听众、观者参与到创作、表演或

展览中,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者与观众的界限,从

而 消 减 了 主 体 的 概 念。 最 后,“消 解 二 元

性”[7](P192)。在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世界的运

动就是“对立统一”。体现在艺术中就是主调与副

调、线性与非线性等的二元性原则。而极简主义

试图利用非确定性、无序性、偶然性等来打破这种

二元性的平衡。反对艺术中高度的秩序性,用开

放的结构避免艺术因绝对的理性化而走向消亡。

极简主义艺术通过“去中心化”“消解主体性”

“破除二元性”的解构方式,破除传统艺术的结构。

这种“解构”运动并非一种否定、破坏性的运动,正

如德里达自己所说:“解构的运动首先是肯定性的

运动,解构绝不是消极的破坏,而是通过把握一个

‘整体’是如何构成的并最终重构它。”[8](P58)因此

解构实则是发掘更多的可能性,达到重构的目的。

(三)重复性

重复性是极简主义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之

一。首先,需明确极简主义的音乐重复性,以区别

于传统音乐的重复。其传统音乐中的重复,是带

有指向性、带有目的性地引导听众回忆。而极简

主义音乐的重复性,是一种持续的反复,无叙事性

和指向性,但是可以使得听者思维并非如传统音

乐一样被创作者所带领,被动地接受,转而使听者

进入多维、发散的聆听状态。其次,极简主义的重

复性在音乐创作中,不断的单音或者一个乐句的

不断重复,一种音型的不断复制,使其音乐没有传

统音乐中完整的动机和走向,甚至消解了音乐这

个元素,使其音乐产生“复制”[3]的形态。极简主

义重复性美学特征显然带有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

的理论特征。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理论一方面

认为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的消失,包括艺术品创

作的偶然性,以及观赏、展览的场合唯一性的消

失[9]](P111)。但另一方面本雅明也不否定“复制”所

带来的艺术品在多场景下的复活,也使艺术品在

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束缚[9](P121)。最后,极简主义

的重复性,并非静止,而是在每一次的重复中带入

新的生命体验。正如本雅明所说:“故事不能消耗

自己,故事保持并凝聚其活力,时过境迁仍能发挥

其潜力。”[9](P61)在每一次的故事重复中,都有新的

“灵韵”加入。这也使得极简主义艺术在重复中不

断前行。

二、AppREWORK 上极简主义视觉艺术与

音乐跨媒介互动体验

在当今艺术多角度多维度发展的背景下,艺

术家也在多种艺术的相互融合中寻求艺术发展的

更多可能性,其中视觉艺术与音乐的联系,也不断

被艺术界所重视。在极简主义风格中,“少即是

多”使得极简主义艺术和音乐的艺术家在创作中

精简一切不必要的元素,这更易于被观众理解和

接受。“解构与重构”消减了创作者与观众的二元

对立,打破了传统创作者与观众的界限,使得观众

可以走进艺术。“重复性”这种无叙事性、无指向

性的引导,使得观众成为艺术的引领者,更有利于

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基于视觉艺术与音乐有着这

些共同的美学特征,两种艺术拥有融合的基础,并

使得用户或观众乐于参与视觉艺术和音乐创作

中。但是具体的互动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究。尤

其是在当今艺术的传播和创作以新媒体为主流的

方式,在新媒体语境中,视觉艺术与音乐又如何使

结合成为可能?

极简主义音乐家格拉斯和贝克共同发行了

AppREWORK,其中包含格拉斯已有的12部作

品,并由12位艺术家进行重新改编,将曲目播放

与图形的可视化相结合,使得音色与色彩、图形材

料的结构运动与节奏,以及音量与空间之间的参

数交互,为研究视觉艺术和音乐之间的交互提供

了现实的依据。

(一)音色与色彩

在极简主义艺术中,无论视觉艺术还是音乐

中,都体现出了“少”的美学特征。具体到极简主

11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19页

义的视觉艺术中色彩运用的简洁化,趋向于单色

系。在极简主义音乐中“少”体现为音乐材料的简

化,乐句的不断重复、长音的运用上。在 App

REWORK中,每首乐曲对应的视觉图像,都是以

单色调[10]为主,音乐配器上每首乐曲各自也都趋

于单一统一的音色,这种单色调与单音色的统一,

使视听产生和谐统一的状态,也符合极简主义的

美学 特 征。 例 如 在 AMON TOBIN 改 编 的

WARDA’SWHOREHOUSE视听作品中,一开

始的重复乐句与一组随着节奏运动的一系列白色

小矩形汇聚而成,但在中段不断重复的乐句改变

了音色,这些白色矩形跟随变化的音色而变成热

情的红色,较之前出现的白色的重复乐句,红色对

应的乐句节奏加快,力度也有所增加,体现的情感

也更加热烈,所以红色也更加适宜。虽然在 App

REWORK中运用的是极简主义的艺术形式,色

彩和音色都趋向单一化,但是音色与色彩的统一

性,所能带来的和谐统一,也为视听跨媒介互动提

供了音色与色彩交互的方向。

(二)运动与节奏

运动与节奏的交互,也是视听跨媒介中最为

自然的一种交互方式。因为节奏与运动都体现了

时间的流动性。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由节拍、重

音、休止等相互结合,产生的有规律的快慢和强弱

的变化,称之为节奏。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位置

上的变化。在视听交互中,视觉图像的运动与节

拍、重音、休止等相结合,使得图像与音乐无论从

视觉角度还是听觉角度都保持了时间上的一致

性。从对 AppREWORK 中的视听结合实例分

析中,可以看到乐曲的节奏决定着图像结构运动

的速度及幅度。乐曲中速度的快慢决定图像运动

的速度。在 MyGreatGhost_Musicin12parts,

Part1中,整个乐曲的视听图像是以线条图像构

成。在乐曲开始的音乐段落,是由平稳节奏的重

复乐句构成,所对应的图像也是屏幕上不断出现

的平均流动的线条。当出现的线条占满了整个屏

幕空间,图像又跟随乐曲的重音拍点重新改变运

动方式,每一次重拍的出现,都激发一次线条之间

的碰撞。之后作品家将不断重复的乐句,改为节

奏更加紧凑的小乐句,对应的视觉画面也更改为

一系列短小的线条,在屏幕上不断上下,左右地加

速运动。由此可以看出,在视听交互中,保持音乐

的节奏与视觉图像运动的一致性,将音乐中的速

度与图像运动速度交互,也可将音乐的重音拍点

与运动中的碰撞交互,为视听跨媒介提供运动与

节奏交互的方向。

(三)音乐层次与空间

极简主义音乐创作的特征之一是附加音高,

基于一个重复的乐句,音乐不断地在重复乐句基

础上叠加,在重复乐句的内部也会通过在每个小

节增加音形成递增再递减的过程,类似细胞复制、

分裂,不断“生长”的过程。这样的技术手段就形

成了音乐的层次,不断地叠加和拆解。在 App

REWORK视听融合的乐曲中,当乐曲在演奏重

复单声部乐句时,视觉图像的运动倾向于左右的

平面运动,而当声部不断叠加,视觉图像多呈现立

体的 多 维 度 图 像 的 上 下、前 后 的 运 动 轨 迹。

TYONDAIBRAXTON乐曲的重复乐句所对应

的视觉图像是一张由63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网格,

随着新的音乐材料不断地加入,网格背面有如同

彩色球状物的物体试图突破网格,以至于使原本

平面的网格呈现出在空间中延伸的三维状态。极

简主义视觉艺术空间感的体现在新媒体上更易于

实现,极简主义音乐的空间感是在创作中经常使

用混响、均衡、延迟等技术手段,这能使听众在聆

听过程中产生远近的空间感。基于数字技术的新

媒体,在视觉中不仅可以模拟现实的空间,也可以

建构虚拟空间,这也使得视觉图像在新媒体中更

易于建立空间感。视觉艺术与音乐通过“扩张”和

“悬置”手法生成一个想象性空间。通过音乐的声

音的扩张与视觉图像远近大小的比较,达到空间

建构的效果。在 AppREWORK 中,艺术家们将

音乐材料的叠加-声音的“扩张”与视觉图像所营

造的立体纵深感相结合,构建了整体的视听空间

感。同样,艺术家在乐曲开头或结尾,经常采用

“悬置”手法,也就是中断一切声音,视觉图像在开

头逐渐显现或在乐曲结尾逐渐显现,这样手法的

运用往往给人带来神秘感和悬念的心理空间感。

所以,通过将音乐层次的运用与视觉图像远近大

小相结合,可以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物理空间感。

而将音乐的“悬置”与图像的渐入与渐失相融合,

可以营造神秘、悬念的心理空间感。

通过对 AppREWORK 在新媒体上视听互

动分析,基于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具有共通

的美学特征,给视听的跨媒介互动提供了理论基

础,同时,通过将音色与色彩、节奏与运动、音乐层

吴希希: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在新媒体上的跨媒介互动 113

第120页

次与视觉空间相结合,又为视觉艺术与音乐跨媒

介互动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三、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在新媒体上的

互动创作

观众是作品的一部分,他们在欣赏作品的过

程中体验着不同的视角,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期许、

记忆、时间、走动和观看。这和欣赏一幅画作完全

不同。作为观众和听众参与到艺术作品其中,也

是极简主义艺术家努力消除的艺术界限。一方面

极简主义艺术家去除多余的部分,使艺术作品简

洁地展现,消除艺术高高在上所产生的与观众的

距离感;另一方面,因为极简艺术的“易懂”,使得

观众乐于参与其中。

(一)新媒体上视听交互创作系统的创建

极简主义音乐家BrianEno提出为自己用户

生成发展的宣言。他认为将来用户不会购买艺术

家的作品,而是购买制作原创作品的软件[4]。

BrianEno的想法初步实现,他的 AppBloom、

AppTrope和 AppScape提供了在新媒体上可视

化音乐互动的方式。因为发布的年代较早,受限

于当 时 计 算 机 发 展 的 技 术,在 App Bloom、

Trope、Scape上能给予用户的创作空间较为有

限。首先,视觉图像是固定的图形,无法呈现运动

画面;其次,每个图像对应的音乐是固定的,无法

改变音高或速度;最后,画质和音响效果都无法与

AppREWORK相比较。但是,BrianEno为视觉

艺术与音乐的结合开创了新纪元,为之后新媒体

上的视听融合提供了范例。

(二)AppREWORK 上的 GlassMachine跨

媒介互动创作

在 AppREWORK 上,除了12首极简主义

音乐家格拉斯视觉与音乐交互作品外,还提供了

“GlassMachine”[4]程序系统,这个系统功能允许

用户按照格拉斯早期作品的风格创建音乐。该系

统基于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共同美学特征

“重复性”建立,互动系统是由两套预设的不断重

复的背景音乐分别对应两个圆形图像展示在系统

上,用户通过调节两个圆形图像中的小型圆盘的

大小和位置改变音乐的速度和音高,也就是通过

“运动和节奏“的方法,创作自己的极简音乐。在

新媒体中,设计一套用户体验互动系统,使艺术更

能为大众所接受。在这套创作系统中,因为音乐

的可视化,使得即使没有接受音乐训练的普通用

户,也可以体验到艺术家音乐家创作的乐趣。这

套系统通过改变图像的位置和大小,而改变音乐

的速度和音高,以创作属于用户的独一无二的交

互体验。在感知者与被感知者之间建立一种更易

于联系的形式,增加了感知者对于极简主义艺术

的参与度。

(三)新媒体上视听交互系统的意义与展望

新媒体上的视听交互体验系统,一方面,增强

用户的艺术体验感,在听觉和视觉双重的体验中,

提升用户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新媒体上预设的

视听交互创作系统,易于操作,更有利于提高用户

的参与度。

在 AppREWORK视听交互创作系统“Glass

Machine”上,开发者虽然用了较为简单的系统建

造,但是可以为未来开发此类视听交互系统提供

理论和实践的案例。随着5G、AI、物联网等技术

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上的视听交互系统将会更加

智能、高效。

四、结 论

本文基于极简主义视觉艺术和音乐共同的

“少即是多”“重复性”“解构与建构”的美学特征,

通过对 AppREWORK的探讨分析,视觉艺术和

音乐可在“音乐与色彩”“运动与节奏”“音乐层次

与空间”等方法上将视觉与听觉艺术在新媒体上

融合,形成可视化的音乐互动方式。一方面,音乐

的可视化会增加音乐的可理解性和趣味性,一定

程度上消弭艺术作品与用户的距离感。另一方

面,视听交互系统具有简便和易操作性的特征,激

发了用户的参与,将音乐与图像对应,并且无需特

殊训练和练习就可以完成自主创作,为热爱音乐

的用户提供了“成为艺术家”的便捷途径。

当今新媒体成为艺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媒

介,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新媒体上的视听交互系统,

是艺术家和计算机工程师面临的新机遇。同时,

基于极简主义的美学特征,已有创建成功的案例

(REWORK),基于其他风格的视觉艺术和音乐

交互,是否具有类似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悦.同一与重复:谈极简主义对当代的影响[J].北方美

术,2013(3):27-28.

[2]于子涵.探析极简主义绘画与音乐的关系[J].大观(论坛),

2018(1):48-49.

(下转第136页)

114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21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2-12-19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句法—语义界面调适下英语边缘虚词的语法化研究”(AHSKY2021D152)。

[作者简介]张宏国(1977—),男,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演变和语用功能;王庆

(1999—),女,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

“爆了”的语义演变与语法化

张宏国,王 庆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文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爆了”的语义演变及其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爆了”的语义从具体“破裂义”

泛化为抽象“破裂义”,最终演化为极限程度义;句法功能从谓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逐步演变。文章进一步挖掘出“爆

了”语法化机制和成因,主要有语义泛化和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主观化、句法位置,及双音化等。

[关键词]爆了;语义演变;语法化;认知隐喻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15-05

一 、引 言

在现代汉语的共时平面上,“爆了”有若干种

用法。在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检索出含有“爆

了”的几个例句:

(1)路边有一辆撞坏的小汽车,一只轮胎爆

了。一个面色惨白、泪流满面的男孩坐在前座。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2)飞艇肚皮下挂着两枚大炸弹,一枚掉在生

产队的打谷场上,一枚被烧爆了。(莫言《飞艇》)

(3)他感到头顶的太阳已经从天下掉下来,落

在了他头上,脑袋都快要热爆了。(路遥《我为我

心爱的人儿》)

(4)《GTA5》必是明年销量最高游戏什么游

戏内武器啊,这些限量版都弱爆了! (微博)

根据语义和句法功能,本文将上述例子中的

“爆了”分为三种,分别标记为“爆了1”“爆了2”“爆

了3”。

例(1)、例(2)为“爆了1”,前者“爆了1”在句子

中做谓语成分,表示“轮胎的实际破裂”;后者“爆

了1”在句子中做结果补语,表示“炸弹被烧导致破

裂”,同样发生了实际破裂。这里“爆了1”均是具

体破裂义。

例(3)为“爆了2”,这里的用法比较特殊。“热

爆了”有两种解释。一是“热爆了”可以分析为“物

体受热膨胀发生破裂”,“爆了”做结果补语;同时,

这里的“爆了”并没有发生具体事物的实际破裂,

是抽象破裂义。另一种解释则是“爆了”在句中表

示“非常热、极其热、热到不能忍了”,做程度补语。

例(4)中“爆了”在句子中做程度补语,“弱爆

了”结合句义,表示“早已经过时了”。“爆了”本身

实际上是一种程度,表示一种极限,过了这个极限

就会发生“爆”的行为。“爆了”从该“破裂义”能够

推导出其隐藏的“极限义”,用来表示完全或极端,

并无具体含义。这样具有极限程度义的用法被标

记为“爆了3”。

需要说明的是,在例(3)和例(4)中,“爆”本来

是单独作补语,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联系更加

紧密,“了”只是为使句子完整的语气助词,构成

“动词/形容词+爆”+“了”的用法,“爆”和“了”并

不在同一个层次的句法位置上,属于“跨层结构”。

然而随着“爆”与“了”的共现频率增多,且前面所

修饰的动词和形容词常常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省

略,“爆”与“了”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靠拢,逐渐

凝固。

根据以上分析,“爆了”可分为三种用法,这三

种用法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样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122页

“爆了2”是“爆了1”语义进一步延伸的结果,而“爆

了3”是“爆了2”语义完全发生虚化的结果。这是

“爆了”语义演变的三种不同形式,同样也是其语

法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本文主要以“爆了1”“爆

了2”“爆了3”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 BCC语料库的检索,从

“爆了”的历时发展角度入手,探讨“爆了”这一组

合形式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阐明其发展机

制和动因。

二 、“爆了”的语义演变

(一)“爆了1”:表具体破裂义

《说文解字》中对“爆”的解释为:爆,灼也。从

火暴声[1](P579)。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检索到“爆”

最早出现在汉代,此时“爆”做动词单独出现,后接

宾语,具有及物性,表示“具体事物的燃烧”之意:

(5)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中爆竹、燃

草,以辟山臊恶鬼。(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动词“爆”与助词“了”连用形成“爆了1”与学

界关于动词和助词“了”连用时间的判断保持一

致,见例(6)。有学者认为助词“了”由“完成、了结

义”动词“了(liǎo)”语法化而来。太田辰夫指出,

“了”附着在动词后面的例子从唐代开始能见到,

但和动词结合得还不紧[2](P211);吴福祥认为动态

助词“了”产生的确切年代应该在宋代[3]。

“爆了1”由动词“爆”与助词“了”构成,该结构

有两种具体的用法。第一,“爆了1”作动词短语,

由核心谓语动词“爆”和表示完成的体标记“了”组

合而成,用以陈述主语所产生的行为动作已经发

生,意思不再表示“具体事物的燃烧”之义,而发展

为“具体事物的破裂”之义,表现为较强的不及物

性,常不接宾语。如:

(6)因伺其复至,乃于刺字皮姓之中,题诗授

之曰:“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爆了水中揉。一包

闲气如长在,惹踢招拳卒未休。”时人以为日休虽

轻俳,而仁绍亦浮薄矣。(北宋《太平广记》)

第二,“爆了1”整个结构在句子中不做谓语成

分,而是接在动词后面做结果补语,构成“动词+

爆了1”结构,表示小句主语(受事)遭受了某一动

作而发生了“爆”的行为,仍然存在“具体事物的实

际破裂”。这里的“爆”本身仍旧是动词含义,但与

另一个动词发生竞争,并且竞争失败,降级做核心

谓语的补语,修饰中心谓语,与谓语动词构成动补

结构。该用法最早出现在以下例句当中:

(7)一见敌舰有逃避之意,慌忙从水底发出几

个炸弹来,将这几艘潜水鱼雷艇,一并轰爆了,然

后直指瓦格地方前进。(清代《新纪元》)

因此,“爆了1”表“具体破裂义”,不仅可以充

当谓语,也可以充当结果补语,语义具有明显的指

向性,所指为具体事物,此时的事物均可以发生

“破裂”的实际行为。

(二)“爆了2”:表抽象破裂义

“爆了2”的语义进一步扩展,作谓语的用法逐

渐弱化,做补语的用法逐渐扩大。从语义上看,

“爆了2”表达抽象破裂义;从语法功能上看,“爆

了2”主要用作结果补语,但在特定语境中,也可以

解析为程度补语,或存在从结果补语向程度补语

进一步演化的趋势。

(8)这是一家供应酒和简单食物的小酒馆。

店面不大,来二十多个客人就要挤爆了。(村上春

树《1Q84BOOK2》)

例(8)中,“挤爆了”是核心谓语动词“挤”加上

结果补语“爆了”构成的动补结构。此时的“爆了”

仍保留着本身的“破裂”含义,但句中并没有发生

具体事物的实际破裂,所以例中的“爆了”表达的

是抽象破裂义。该抽象破裂义表明动作“挤”带来

的可能结果,同时也暗含“店面拥挤”的程度。

(9)国际足联宣布中国队赴韩国比赛后,浙江

球迷打爆了旅行社的咨询电话。(新华网2001年

11月30日)

同样,在例(9)中,“爆了”显然不是表达“旅行

社破裂或爆炸”的具体含义,而是抽象地表达了动

作“打(电话)”给旅行社带来了忙忙碌碌的结果。

同时,“爆了”也表明打电话的火爆程度,整个语义

浮现出浙江球迷近似“疯狂”状态的画面。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近现代“爆了2”的用法

较古汉语中有明显差异,语义泛化的特征逐渐显

露出来。就结构而言,“爆了2”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发生了变化,由谓语成分变成了非谓语成分,“爆”

由核心谓语动词变成谓语动词的补语,其动词性

功能不断减弱,句法功能转移为补语的用法。因

而“爆了2”不再局限于做核心谓语的使用,常接在

小句中心词之后作其补语,此类中心词大多是动

词。就语义而言,“爆了2”结构中“爆”本身所表达

的破裂之义发生语义泛化,从表达“具体事物的实

际破裂”演变为“具体事物的抽象破裂”,破裂之义

由实到虚,逐步发展成为表示程度的含义。

116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23页

从“爆了1”到“爆了2”的语义演变有迹可循,

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爆了2”的用法继承并

发展了“爆了1”的第二种用法,在其基础上进一步

语义泛化。“爆了2”可解析为结果补语和程度补

语,反映了语言演变在语法化过程中存在并存原

则和渐变原则[4]。同时,由于“破裂义”的抽象语

义残留,所以“爆了2”的结果补语用法显著于其程

度用法。

(三)“爆了3”:表极限程度义

随着“爆了”的句法位置不断后移,“爆了3”的

用法不断增多。在现代交际中,“爆了3”常接在小

句中心词之后作其程度补语,此类中心词不仅仅

是动词如“挤”“打”,更多则是形容词如“萌”“美”

“冷”“弱”等,“爆了”这一组合用作小句中的述补

构式的结构明显增多。此时的“爆了3”语义已经

基本虚化,无具体所指,表达极限程度意义。

(10)我可没有你们女生这么苗条啊啊啊~~

~ ~ ~ ~ 不 行 呀 ~ ~ ~ ~ ~ ~ ~ ~ 撑 爆

了!!!!!!!!!!!! (微博)

(11)三个人各种呆萌有木有萌爆了!!! (微

博)

(12)期待套图啊! 好棒! 美爆了!! (微博)

(13)今天骑车上学放学骑得我快疯了冷爆

了!! (微博)

从上述例句可以发现,“爆了3”的结构多以

“形容词+爆了”这种构式出现,常跟一个甚至多

个感叹号连用作为结尾。在语义上“爆”的动词含

义已经完全失去,“爆了3”在句子中做极性程度补

语,表示所修饰词的程度已经到达了一种极点,具

有唯补词特点。“唯补词”这个新的汉语词类是由

刘丹青在1994年提出来,他认为唯补词全都是谓

词虚化成附着在动词或者形容词上做补语的词,

并且这些词保留了其谓词性的部分用法,它处于

由实到虚这个复杂过程的中段,有可能会继续发

生虚化[5]。

正如引言部分对例(2)、例(3)和例(4)的分析

所述,并结合例(10)至例(13),“动词/形容词+爆

了3”结构原本应该解析为“‘动词/形容词+爆’+

‘了’”的结构,亦即“爆+了”是跨层结构。但是,

随着“爆+了”共现频率增加,“动词/形容词”在特

定语境下有被省略的可能,加之唯补词用法的驱

使,使得“‘动词/形容词+爆’+‘了’”被重新分析

为“(动词/形容词)+爆了3”。因此,“爆了3”作为

唯补词,具有较高凝固性。

至此,可以总结出“爆了”的语义演变路径:

“爆了1”表具体破 裂 义 (作 谓 语 或 结 果 补

语)—“爆了2”表抽象破裂义(作结果补语)—“爆

了3”表极限程度义(作程度补语)。

三 、“爆了”的语法化机制及成因

语法化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实词演化为

一个表达一定语法功能的虚词;二是松散的篇章

组织固定成一种语法结构[6]。本文的研究对象

“爆了”在演变中发生了语法化现象。“爆了”起初

是动词“爆”和动词“了”组成的动词短语,是两个

独立的字,两者发生竞争;随着“了”开始发生虚

化,变成表示完成的体标记词,附着在动词“爆”之

后,使得动词“爆”竞争成功,成为了中心谓语,“爆

了”演变成动词和虚词的结合,此时“爆了”的语法

化过程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爆”的语法化过

程;随着“爆”在口语和网络平台上作补语的用法

逐渐增多,“爆”本身的基本含义已经开始发生虚

化,“爆”和“了”二者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导

致“爆了”最终虚化成一个表达一定语法功能的唯

补词或程度补语。

(一)语义泛化和认知隐喻

泛化是指语境变化造成一个实词的语义成素

部分消失,从而造成自身适用的范围扩大[7]。语

义泛化是指某些概念的语义由具体到抽象的过

程,而隐喻与人的认知能力息息相关,是用一个具

有相似概念的抽象义来表达之前的具体义,隐喻

的基础是二者具有相似性。从概念来看,语义泛

化和认知隐喻是密不可分的。词汇的语法化进程

往往伴随着这两个机制的共同作用。

“爆了”连用时,“了”就已经发生虚化,因而

“爆了”的最初含义取决于动词“爆”的基本含义。

之后,“爆了”在句中,不再做单一性谓语成分,其

他谓语性成分占据了核心位置,致使“爆了”谓词

性减弱,作为谓语时的基本含义也有所减弱。用

作结果补语,尤其是程度补语之后,“爆”作为谓语

时的部分基本含义有所抛弃,新增了作为虚词性

成分的含义,语义不再局限于具体事物,而是进一

步扩大到更为抽象的事物。随后,“爆了”的语义

进一步抽象化,可以用来表达极限程度义,原来指

具体的事物因受热或气体压力的程度超出极限,

后来发展为指更加抽象的人的某种感受在性状程

度上超出极限。

张宏国,王 庆:“爆了”的语义演变与语法化 117

第124页

同样,隐喻在“爆了”的语法化进程中也发挥

了重要作用。“爆”的基本义中涉及“猛然炸裂或

迸出”,这种在“某种极点”上产生的“爆”的动作,

与“爆”做程度补语时所表达的极限义具有相似

性。动词“爆”与做程度补语的“爆”都有一种量达

到极致的体验,并以此为基础从“动作域”投射到

“性状域”,构成表达程度义的“动词/形容词+爆

了”这一构式[8]。这种含义的使用一直在增长,此

类表达也更加大众化、普及化。

(二)重新分析

重新分析是指“一个结构式在不改变‘表层形

式’(surfacemanifestation)的情况下‘底层结构’

(underlyingstructure)发生了变化”[9]。Hopper

等提出,重新分析是两个成分的边界消失,逐渐融

合、凝固成一个[10](P40-42)。重新分析作为语法化机

制的主要内容之一,简言之,是把语言重新切分,

重新理解,表达一个与之前含义不同的行为过程。

根据上述历时分析,可以发现重新分析在“爆

了”的语法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爆了”

以这一组合形式出现,并不是一个整体的语义组

合,“爆”往往是主谓结构的谓语成分,“了”跟在任

意动词之后均可表示动作的完成,如“吃了”“睡

了”等;之后出现了“了”用在句尾充当语气助词的

情况,仅仅起到在结构上使得句子更加完整和通

顺的作用。

随着“爆了”可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做结果补

语,“爆”与“了”的结合逐渐变得紧密起来,此时的

“爆”同前面的谓语发生竞争,结合语义,“爆”竞争

核心谓语失败,降为核心谓语的补语,而“了”与之

前的用法也略有不同,不再表示动作的完成。

随着近现代“爆了”在口语化表达中充当程度

补语的频繁使用,“爆了”不仅可以修饰核心谓语,

同时也可以接在形容词后面作极性程度补语。

“爆了”从作为谓语动词或名词发展成动词乃至扩

大为形容词的补语的现象,促使了“爆了”发生语

法化。至今,两个成分的边界逐渐消失,“爆”和

“了”不断融合成一个固定的语言使用结构。

(三)主观化

“爆了”的语义从具体义向抽象义虚化的过

程,也是客观义转向主观评价义的过程。主观性

程度不断增强,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言语表达自

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沈家煊将主观化定义

为“语言为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性(即在说话时表现

出的立场、情感或态度)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

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11]。

“爆了”最初在古汉语中的使用都离不开“爆”

本身实际的基本含义,是客观的,不掺杂任何个人

主观情感和判断的。在现代交际中,“爆了”因受

到“爆”基本义的影响,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

修饰语的程度,通俗易懂,口语色彩较浓,因而一

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的表达需求。因而“爆

了3”这一新的用法在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中使用

数量相当多,主要在网络用语或口语或是其他非

正式的语体当中使用。同时,用作程度补语的“爆

了”更能凸显说话人的态度和意识。说话人在对

程度量的高低深浅进行评价时带有“自我”的印

记,表达了对事件态度的主观评价义。其中,“了”

的使用更加表明了说话人对这种极性程度的肯

定,该组合形式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12]。

(四)句法位置

解惠全指出:“实词的虚化,要以意义为依据,

以句法地位为途径”,“一个实词由于经常出现在

某个适于表示某种语法关系的位置上,从而逐渐

变成了专门(或主要)表示这种语法关系的虚

词。”[13](P208)“爆了”的句法位置主要有三种,经历

了两次位置变化。

首先,“爆了”作为核心谓语,由动词“爆”后接

体标记“了”组成,是一个松散的语义结构,具有及

物性,可接宾语,结构表现为“主语+爆了+宾

语”。其次,之后较多的用法仍然作核心谓语,但

一般不接宾语,结构表现为“主语+爆了”,位置发

生后移。再次,“爆了”出现在“动词+爆了”构式

中,在核心谓语动词之后充当补语,“爆了”的语法

功能开始弱化,结构上表现为“主语+动词+爆

了”。最后,“爆了”出现在“形容词+爆了”结构

中,该结构在句子中的位置往往靠后,导致“爆了”

在句子中的位置进一步后移,此时“爆了”的语法

功能已经完全虚化,结构表现为“主语(+动词)+

形容词+爆了”。“爆了”的发展演变是其句法结

构不断扩展的结果,尤其是在处于后两种句法位

置时,更是促进了“爆了”的语法化进程。

(五)双音化

吴耀根等指出“双音化是中古时期汉语发展

中出现的特定现象,是汉语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

也是汉语韵律句法研究最重要的起点之一”[14]。

通常认为双音化是个很简单的现象,即两个音节

118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25页

的连缀,是汉语词汇的主要形式。”吴为善认为,双

音化指的是“两个音节构成基本韵律单元(音步)

的倾向,在这个韵律单元的作用下,两个紧邻出现

的单 音 节 词 就 有 可 能 ‘复 合’成 一 个 语 言 单

位”[15]。

在本研究中,“爆了”最初由两个单音节词

“爆”和“了”构成动补结构,在韵律促动下,形成

“动词+体标记”的结构。之后受到汉语双音化趋

势的影响,两个音节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复合成

一个语言单位,虚化为唯补词;同程度副词意义相

当,表示程度高,或表示某事物或行为达到了极端

或出乎意料的程度,具有强调、加强语气的作用。

双音化机制会使得语言表达流畅、简洁,语义更加

清晰。

四 、结 语

本文基于语料库检索,从历时角度对“爆了1”

“爆了2”“爆了3”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过程进行了

描写与分析,并探究了“爆了”这一组合形式发生

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在历史进程中,“爆了”中

两个独立的词连接逐渐紧密,并最终融合成为一

体,“爆”的动词义虚逐渐虚化为副词义,谓语位置

后移至补语位置。在这一语法化的过程中,“爆

了”在语义泛化和认知隐喻、重新分析、句法位置、

双音化和主观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固

定的语言使用形式,被较多地用在网络平台上和

口语中,表达了某种极限义,满足了说话人传达心

理情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下[M]//柴剑虹,李肇矩.中国古典

名著百部:语言文字类.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2][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吴福祥.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

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8(6):452-462.

[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17-24,80.

[5]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3):23-27.

[6]石毓智,王统尚.语法化对汉字变异的影响[J].汉语学报,

2022(3):53-67.

[7]周树江,王洪强.论话语标记语的语法化机制[J].外语教学,

2012,33(5):41-44,108.

[8]安琼.“哭了”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

报,2022,41(1):133-135.

[9]吴福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J].古汉语研究,2005(2):

2-14.

[10]HOPPERPJ,TRAUGOTTEC.Grammaticalization[M].

沈家煊,导 读.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剑 桥 大 学 出 版

社,2001.

[11]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268-275,320.

[12]代丽丽.网络流行语“X爆了”的主观量[J].辽宁工程技术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944-947.

[13]解惠全.谈实词的虚化[C]//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论

丛》编委会.语言研究论丛:第四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1987.

[14]吴耀根,吴为善.汉语双音化效应再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3):106-112,175.

[15]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

2003(2):8-14.

SemanticEvolutionandGrammaticalizationof“Baole”

ZHANGHongguo,WANGQing

Abstract:Thisstudyexploresthesemanticevolutionandgrammaticalizationprocessof“baole”fromadiachronic

perspective.Researchhasfoundthatthesemanticsof“baole”havebeengeneralizedfromconcrete“break”toabstract

“break”,andultimatelyevolvedintoextremedegreemeaning;Thesyntacticfunctiongraduallyevolvesfrompredicate,

resultcomplement,todegreecomplement.Andthemainmechanismsandmotivationsforthegrammaticalizationof“baole”aresemanticgeneralization,cognitivemetaphor,syntacticalposition,reanalysis,disyllablization,andsubjectivization.

Keywords:“Baole”(爆了);SemanticEvolution;Grammaticalization;MechanismandMotivation

张宏国,王 庆:“爆了”的语义演变与语法化 119

第126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2-12-31

[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特色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视角下东北官话语法研究”

(L22BYY018)。

[作者简介]张明辉(1979—),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张影(1998—),女,大连市

第四十四中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汉语方言量词研究述评

张明辉1,张 影2

(1.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2.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辽宁 大连 116013)

[摘 要]在方言研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方言量词研究稳步推进,成果增多。目前,所有方言区都已经有成果问

世,描写法和比较法广泛应用,类型学、语法化等理论也与方言量词研究相结合。但在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方法方面还

存在一定的可发展空间,在系统性描写、共性与差异比较、发展演变规律等方面对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方言;量词;共时描写;深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20-07

量词是汉语的特征性词类,数量丰富,种类多

样,量词的共时和历时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些年,汉语方言量词因其特色的研究对象受到

关注,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

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总结了汉语方言量词研

究的现状,并对各个方言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

色等进行评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成果的不足提

出了研究方向的展望。

一、汉语方言量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汉语方言量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著作、论

文。本文尝试对国内汉语方言量词研究的著作和

论文进行梳理。

在“超星读秀”数字图书馆进行检索,发现方

言量词研究著作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一是包含

在方言研究著作中,如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李

永明“湖南方言系列”丛书、钱乃荣《当代吴语研

究》;二是包含在方言志中,如《长治方言志》《潍坊

方言志》《宁阳方言志》;三是包含在方言语法研究

著作中,如付新晴《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张

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乔全生《晋方言语法

研究》。专门描写方言量词的著作较少,具代表性

的著作有陈小明《粤方言量词研究》,崔山佳《汉语

方言数量词特殊用法研究》。

以“方言量词”分别为主题、篇名和关键词,在

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并且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章进

行了进一步的限定,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最

终选取有关论文共计198篇。从所选论文的资源

类型分布来看,论文来源包括学位论文、论文集和

期刊论文。

从发表时间 看,研 究 成 果 呈 现 上 升 态 势。

1981年,陈庆延发表的《稷山方言的量词》成为汉

语方言量词研究的开端。不过方言量词研究并没

有就此迎来上升期,1999年后,研究成果呈现逐

年递增的态势。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是2019年,共

有18篇文献发表。整理统计如图1。

从研究对象的方言分区看,研究呈现全方位

发展的态势。本文把搜集到的文献成果按照《中

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所列方言分区进行了整

理,统计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西南官话研究成果最丰富,其次

是湘语和闽语;北京官话、徽语、胶辽官话、东北官

话、兰银官话、客家话、平话和土话等研究成果相

对较少。

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方言量词研究中与本体

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理论、研究

角度等方面的内容,选定能够构建可视化文献计

第127页

图1 汉语方言量词研究成果年份分布

表1 汉语方言量词研究成果方言分区统计

官话研究 数量(篇) 所占比例(%)南方方言研究 数量(篇) 所占比例(%)总体及跨区研究 数量(篇) 所占比例(%)

东北官话 3 1.6 赣语 9 4.7 总体研究 16 8.3

北京官话 1 0.5 晋语 14 7.3 跨区研究 10 5.2

冀鲁官话 5 2.6 吴语 15 7.8

胶辽官话 2 1.0 闽语 20 10.4

中原官话 13 6.8 客家话 3 1.6

兰银官话 3 1.6 粤语 5 2.6

江淮官话 7 3.7 湘语 22 11.4

西南官话 40 20.8 徽语 1 0.5

平话和土话 3 1.6

合计 74 38.6 合计 92 47.9 合计 26 13.5

图2 汉语方言量词研究成果关键词统计

量网络的软件工具 VOSviewer,对所选文献进行

统计分析。分析主要选择的数据类型是“关键

词”,分析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方言量词的研究方法不限于单

点研究,同时还有比较研究,比如不同方言之间的

对比、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现代方言和古代汉语

的对比等。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不只有比较

法,但是比较法是现有研究成果在使用方面较为

突出的研究方法。据统计,超过40篇文献涉及了

比较研究,所占比例超过五分之一。除了研究方

法,“语法”和“词汇”都是占比较大的关键词,由此

可以看出方言量词的主要研究内容,既有“专门研

究”,即专门对方言量词进行研究;又有“部分研

究”,即把量词研究作为方言研究(如方言语法研

究、方言词汇研究)的一个章节。据不完全统计,

“专门研究”数量较多,共计139篇,所占比例约

70%;“部分研究”数量较少,共计59篇,所占比例

约30%。“重叠”和“量名结构”也是占比较大的

关键词,由此可以看出方言量词的研究角度。涉

及量词重叠的文献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涉及

量名结构的文献所占比例超过五分之一。关于研

究理论,“语言类型学”“语法化”“认知语言学”等

张明辉,张 影:汉语方言量词研究述评 121

第128页

理论都应用到了方言量词研究中。另外,方言量

词研究还涉及了词缀、定指、儿化、韵律、演变、语

义图、3个平面等研究内容或研究角度。

二、汉语方言量词研究的主要成果

对相关研究成果按方言区进行整理,具体分

区标准参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在此基

础上,分别对官话量词、南方方言量词、总体及跨

区方言量词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

(一)官话量词研究

官话包括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

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

话。总体来看,官话量词研究成果分布不平衡,各

个官话均有研究成果,但研究较为集中,都集中在

官话下面某个方言区甚至某个方言小片,而其他

部分研究很少甚至没有相关研究,如东北官话偏

重哈阜片,江淮官话偏重黄孝片等。各官话区在

研究成果数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西南官话

成果丰富,文献数量占所有官话量词研究总数的

一半以上,超过了其他官话区的数量总和。以下

分不同官话具体讨论。

1.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量词研究起步晚,成果数量少,且都

集中在哈阜片。所有研究成果均为单点方言特有

量词的描写,在描写的基础上,重视从词汇化、主

观性等角度进行解释。同时重视对“数量名”结构

和跟量词相关的类范畴的分析,如王聪以参考语

法为框架,以类型学理论为依据,对计量单位词和

分类词进行分类并描述了每一个量词的句法功

能,还对量名结构的衍生形式进行了分析[1](P65)。

2.北京官话

北京官话量词研究在官话八区中研究成果最

少。何维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进行了调查,了解

现阶段北京话中常用量词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

者现有态度,并尝试预测北京言语使用特点和变

异规律,以及北京方言词语的发展趋势[2](P44)。

3.冀鲁官话

冀鲁官话量词研究集中在沧惠片、石济片和

保唐片,且集中于河北和山东二省境内。从研究

对象和范围来看,既有对单点方言中具有方言特

色且使用频率较高的量词的专门研究,也有选取

某一小类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此外,冀鲁官话

量词研究还包含在方言语法或方言词汇的系统研

究中。

总体来看,量词重叠问题是冀鲁官话量词研

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其方言量词本身具有儿

化、重叠的特点不无关系。

4.胶辽官话

胶辽官话量词研究成果数量少,各片成果数

量相对均衡,山东省较辽宁省多。研究方法涉及

比较研究,还有对量词系统的梳理和对特色量词

的描写。

5.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量词研究成果数量少,集中于河西

片和北疆片,但分散在3个省份,具有一定的多样

性。研究主要包含在方言词汇或方言词法的系统

研究之中。除此之外,还有对具有方言特色的量

词进行的描写研究。

6.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量词研究起步较早,时间跨度较大,

研究视角多样,主要集中于黄孝片,其他片区有零

星成果。重视从词汇学、语料库、共时历时结合等

角度进行解释。研究对象方面,既有选取某一小

类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也有对方言量词特殊用

法的专门研究,还有包含在方言语法或方言词法

的系统研究中的。如汪化云认为黄冈方言量词可

以单用,也就是在口语中,量词前无须数词(限于

“一”)或指代词[3]。

量词重叠这一视角是江淮官话量词研究中主

要的研究视角,许多学者选择以此为切入点进行

研究,如姜莉依据收集整理的语料库,参照词汇学

方法,从共时和历时两种角度,对连云港方言词汇

进行了分析,包括构词特点、语义场和重叠形式等

方面,而 在 重 叠 形 式 部 分 就 重 点 介 绍 了 量 词

重叠[4](P117)。

7.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量词研究起步非常早,时间跨度长

达40年,成果相对较多,分散在多个省份,研究较

为充分。研究对象方面,既有对方言量词特点进

行的总结,也有选取某一小类方言量词的专门研

究,还有直接选取部分独具特色的方言量词做详

细例释的。如陈庆延讨论了稷山方言量词的特

点,并介绍一些有方言特色的量词[5]。量词变化

形式、主观量等角度也是研究切入点。

“个”是中原官话秦陇片非常有特色的方言量

词,多位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王双成选择在西

宁方言中有独特用法的“个”进行研究,其特殊性,

12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29页

一是“个”和名词组合的时候有两种语序:“个+

名”和“名+个”,且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不同

时,表有定和无定的情况也不同;二是名量词“个”

可以用作动量词,且语序表达为“动+个”[6]。

词缀和重叠是中原官话量词研究重点关注的

内容,吴云霞从词法角度描写了万荣方言中量词

的重叠形式及其语义特点和功能,还有特色的

“屹”头词、“嘟”尾词、“儿”尾词等[7](P33)。杨笑笑

重点分析了量词重叠式的语法、语义功能,并且讨

论了“数量名”结构和“指量名”结构[8](P59)。

8.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量词研究起步相对较早,时间跨度

较大,成果非常丰富,是官话区中研究比较充分的

方言区。近10年成果格外显著,受关注度较高。

田野调查、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对比研究等方法被

广泛应用。

在研究角度方面,研究方言量词语法特点的

成果较多。还有结合语法和其他方面的共同研

究,如丁崇明研究中了量词的特殊组配,以及量词

短语的一些比较特殊的重叠形式[9](P132)。在研究

对象方面,主要有4种情况:一是包含在方言词汇

系统研究中的,二是包含在方言语法系统研究中

的,三是对单点方言中具有方言特色或使用频率

较高的量词的专门研究,四是对某一具体方言量

词的专门研究。

研究者尝试从主观性、感情色彩、生命度制约、

变化形式等特色视角进行解读。量词重叠问题也

是西南官话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除了重

叠,儿化和数量结构也是量词研究常见的特点。

(二)南方方言量词研究

南方方言主要指赣语、晋语、吴语、闽语、客家

话、粤语、湘语、徽语、平话和土话。南方方言的研

究成果与官话区相比数量更多,是汉语方言量词

研究的主要部分。南方方言和官话一样,研究成

果数量上存在差异,尽管差异度相对官话来说较

小,但仅从数量而言,差异仍然存在。其中,闽语

和湘语成果数量占比突出,徽语、客家话、平话和

土话、粤语、赣语等成果数量占比较少。以下分方

言区具体讨论。

1.赣语

赣语量词研究起步很早,但发展较为缓慢,成

果有限,却分散于5个方言片。绝大多数研究只

针对量词本身,既有对某一具体方言量词的专门

研究,又有选取某一小类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还

有对单点方言中具有方言特色的量词的专门研

究,还有单点方言特殊量词研究。如汪国胜从两

个方面说明了大冶话物量词的特点,一是大冶话

里特殊的物量词,二是大冶话物量词的特殊用

法[10];万献初讨论了通城话的量词“隻”,描写了

其与名词的广泛搭配,分析了“隻”的指代和表数

功能[11]。但是没有包含在方言词汇等系统研究

中的内容,研究角度相对而言有局限性。有少量

涉及到了语法化等前沿理论。重视从重叠、词缀

等角度进行解释,如胡绵绵对德安方言的量词和数

量词的重叠现象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并将其与昌都

片及赣方言其他方言点的量词的重叠式进行横向

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12](P38)。

2.晋语

晋语量词研究集中于山西、河南和河北三省

境内,其中山西的成果丰富。在研究对象和范围

方面,有对某一具体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也有选

取某一小类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还有包含在方

言词汇或方言语法等系统研究中的内容。绝大多

数晋语量词研究都提及了重叠这一问题,重叠在

山西方言中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如尹国梁对山西

方言的重叠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重叠式量词是

构形手段的表现,某些还具有可以作补语等普通

话没有的用法[13](P55)。除了重叠,还有儿化视角

的研究。偶有出现语言地理学等新鲜视角。

3.吴语

吴语量词研究时间跨度非常大,集中于江苏

和浙江二省境内,但浙江的成果远多于江苏。研

究角度方面,吴语量词研究多选取量名关系、搭

配、结构等进行研究,如石汝杰等提出苏州方言量

词可以单独、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14]。再

如魏业群等认为诸暨方言属于“量词发达型”方

言,量词可以直接与名词组合成量名结构,探讨了

这类量名结构出现的语法条件及其表达出的语义

特征,并 且 对 能 进 入 该 结 构 的 量 词 进 行 了 考

察[15]。金龙等在研究台州方言的过程中,揭示了

量词功能发展的新一条路径,即“量词朝词内语素

发展”,成为“量名结构”中量词发展的第3条路

线[16]。除此之外,还有量词定指用法的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对单点方言中具有方言特色

的量词的专门研究,也有选取某一小类方言量词

的专门研究,还有包含在方言语法系统研究中的

张明辉,张 影:汉语方言量词研究述评 123

第130页

内容。重叠等方言量词常见的研究视角在吴语研

究中也有所展现。研究重视从语法化等角度进行

解释。

4.闽语

闽语量词研究起步很早,集中于广东、福建和

海南三省境内,海南成果相对较少。从研究对象

和范围来看,既有对单点方言中具有方言特色或

使用频率较高的量词的专门研究,也有选取某一

小类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还有的量词研究包含

在方言词汇的系统研究中。从研究角度来看,既

有对量词小称的研究,又有对量词结构的研究,也

有对量词语法特点的专门研究,还有专门讨论定

指用法的研究。如施其生指出汕头方言的量词有

小称,且小称量词是由普通的量词加上小称后辍

构成的[17];再如陈捷从语音、句法和语用3个方

面分析了广东澄海方言中存在的的量词独用表定

指的现象,并以这3个方面的差异为依据将独用

定指量词分为“独用 A式”和“独用B式”,同时还

就澄海方言中独用定指量词的句法来源问题做了

简单的研究[18]。数量较多的研究是选取某一具

体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闽语方言量词研究有少

数成果重视运用类型学、认知等理论进行解释。

5.客家话

客家话量词研究集中在粤台片、粤西片和汀

州片。研究对象和范围比较有限,一是对某一具

体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二是包含在方言语法系

统研究中的内容。

6.粤语

粤语量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勾漏片,发展状况

呈上升趋势。已经出现了分类法、比较法等方法

的运用,最新的成果还运用了语言类型学、历史语

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多种理论。主要成果包含在

方言语法或方言词汇系统研究中。除此之外,还

有针对特殊量词或量词搭配的研究,如陈艳妍以

粤方言中很有特色的全称量词“冚唪唥”作为研究

对象,分析了“冚唪唥”在语用、句法、语义、使用演

变等方面的特点[19](P31)。

7.湘语

湘语量词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期,成果数量

多,覆盖所有方言片。其中,娄邵片的研究较为深

入,存在研究集中于某几个方言点的现象,如宁

乡、邵阳、辰溪、祁阳等。从研究对象和范围来看,

既有对单点方言中具有方言特色或使用频率较高

的量词的专门研究,也有选取某一小类方言量词

的专门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既有对量词词缀的

研究,又有对量词结构的研究,也有对量词语法特

点的专门研究。

数量更多的研究是选取某一具体方言量词的

专门研究。还有大量关注度聚集在量词重叠问题

上。湘语方言量词研究有少数成果重视从类型

学、主观性等角度进行解释。

8.徽语

徽语量词研究在南方方言中研究成果最少。

方清明把浮梁话常用量词与普通话量词系统进行

比较,得出了“个”泛化运用、浮梁话量词孑遗现

象、有特色量词、没有复合量词等特点[20]。

9.平话和土话

平话和土话量词研究集中于湖南和广西二省

境内,成果较少。已有成果都是包含在方言语法

或方言词汇系统研究中的内容。

(三)总体及跨区方言量词研究

除了专门针对某一片区的方言量词进行专门

研究外,还有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和跨方言比较

角度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研究汉语方言的整体情况,针对全部汉语方言,主

要为了探求其共性或阐述某种理论,可称其为“总

体研究”;另一部分研究跨方言区的量词,往往涉

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方言区,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方

言区在相同方言量词使用方面的共性或差异,称

之为“跨区研究”。

1.总体研究

面向汉语方言整体的研究比较困难,需要考

虑多方面的情况起步较晚,主要是近十年的研究

成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

究等,涉及了类型学、语义图、语言接触等理论。

研究的具体对象集中于3类:(1)对某一类或某一

个方言量词的专门研究,既有选取特殊方言量词

的专门研究,又有选取某一个方言量词的专门研

究;(2)对量词重叠的研究;(3)对量词结构的研

究。如蒋协众考察了量词重叠现象在汉语方言中

的内部构成、地域分布和表义功能,在汉藏语言背

景下,讨论了相关的类型学问题[21]。

2.跨区研究

比较研究是方言研究的重要方法。跨区研究

就是对不同方言区的方言用法的比较研究,多集

中于方言区的边界地带,因为这些地区互相接触,

124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31页

容易造成语言或方言上的相互影响。方言量词的

跨区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处边界地带:(1)闽语和客

家话边界地带的跨方言量词研究;(2)湘语和赣语

边界地带的跨方言量词研究;(3)客家话和赣语边

界地带的跨方言量词研究;(4)中原官话和其他官

话(包括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兰银官话)边界地

带的跨方言量词研究。

三、汉语方言量词研究的成就、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成就

1.研究对象

汉语方言量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有

方言区都已经有成果问世;某些角度的研究已经

比较丰富,如量词重叠、量名结构等;针对方言区

某类特殊量词或某一个体量词的研究较为常见,

特殊性是受关注的角度。从研究内容来看,单独

进行汉语方言量词研究的成果占绝大多数,还有

一部分方言量词研究是包含在语法研究和词汇研

究中的。

2.研究方法

通过对已知成果进行统计,发现汉语方言量

词用到的方法多是描写法和比较法,特别是比较

法,既有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也有不同方言间的

比较。如闽语和客家话的比较、客家话和赣语的

比较、赣语和湘语的比较、官话区内部不同官话的

比较等等,均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3.研究理论

大多数成果采用了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

理论,但以此为基础,已经有研究者开始把“语言

类型学”“语法化”“原型范畴”“隐喻与转喻”等新

理论融入到方言量词研究中,为汉语方言量词研

究提供了新视角。绝大多数理论是近几年才开始

出现,很小一部分理论的应用时间接近20年,算

不上“新”,但是这些理论使用的学者数量较少,应

用范围不够广泛。

(二)研究不足

自汉语方言研究起,方言量词研究受到一定

的重视,取得的成果也毋庸置疑,无论是研究的起

步阶段还是如今的继续探索阶段,重叠一直是研

究的焦点。其中类型学、语法化等新的理论也为

学者开拓了新方向,进一步促进了方言量词研究

的发展。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1.研究对象

汉语方言量词研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

象,有的地区研究成果丰富,如西南官话;有的地

区缺少研究成果,如粤语除勾漏片以外的所有片

区。从量词本身的研究来看,缺少单点方言量词

小类的研究,导致难以进一步研究共时平面的比

较或历时层面的演变等问题。不平衡是汉语方言

量词研究中突出现象,力求地域、方言区研究的平

衡,以及方言量词内部小类研究的平衡将是今后

研究的重点。

2.研究内容

量词特性研究存在差异,重叠研究最为充分,

其他量词特性研究较少;量词个案研究较多,例如

个体量词、通用量词受到较多关注,量词系统研究

较少;量词结构中,名量结构研究较多,其他结构

研究较少。

3.理论方法

一是共时平面研究多,历时平面研究少。描

写与解释是在共时平面中进行的,主要展现了各

方言点量词使用上的独特用法。而历时层面的方

言量词研究却很少,在已有的历时研究材料中,研

究重点基本是在对某一量词的溯源上,具有局限

性。由此可知,现有研究中缺乏更加系统全面地

对每一种类型的量词进行总体的历时探究,需要

进一步从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揭示汉语方言量

词的发展规律。二是共时平面描写多,对现象的

解释少,共时比较也较少,缺乏系统性。对于方言

量词使用情况的解释,需要引入新理论,完善共时

研究。尽管比较法已经是仅次于描写法的方言量

词研究方法,但是比较研究成果主要是将某一方

言区的方言量词与普通话进行对比,或者将不同

方言区的量词进行比较;有对异同点的简单总结,

没有上升到方言量词系统。因此,注重历时平面

的演变研究,重视共时平面的比较研究,是汉语方

言量词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三)研究展望

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方言量词的发展提

出如下展望。

第一,加强汉语方言量词的全面调查。目前

大量方言点语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开展方

言量词的专门调查工作,因此,需对各汉语方言点

量词展开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各方言小片及

方言大片的量词进行深入考察,并对具有方言特

色的量词进行详细描写和充分解释,从整体上揭

示汉语方言量词的区域划分和主要类型。这是汉

张明辉,张 影:汉语方言量词研究述评 125

第132页

语方言量词研究的首要任务。

第二,加强汉语方言量词的深度调查。在全

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点如多

方言交界地带、与少数民族语言接触区域、体现不

同历史层级的方言片区等,展开深度调查。运用

语言类型学理论,总结汉语方言量词的蕴含共性

与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全面揭示汉语方言同

一片区内部以及不同方言片区之间汉语方言量词

的过渡性与差异性,描绘汉语方言量词地图。

第三,加强汉语方言量词的共时描写,构建汉

语方言量词的概念空间。在全面调查与深度调查

的基础上,撰写量词词条,对特殊量词的用法加以

描写。参照各方言点量词的多功能用法,应用语

义图理论,构建若干个汉语方言量词的概念空间

及关联模式。

第四,加强汉语方言量词的历时解释,运用语

法化框架和语言演变理论,进一步构建汉语方言

量词的动态语义图。结合共时平面汉语各个方言

点方言量词的多功能用法,以及跨方言比较的结

果,利用近代汉语和汉语方言历史文献,从语言演

变视角探究方言量词的源头及演变路径,从而构

建汉语方言量词的动态语义图,并从人类认知和

语言使用角度解释汉语方言量词演变的动因和

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聪.新民方言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

大学,2019.

[2]何维.北京话常用量词使用与社会差异研究[D].北京:中央

民族大学,2012.

[3]汪化云.黄冈方言量词的单用[J].语言研究,1996(2):

74-81.

[4]姜莉.连云港方言词汇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5]陈庆延.稷山方言的量词[J].语文研究,1981(2):142-144.

[6]王双成.西宁方言量词 “个”的特殊用法 [J].中国语文,

2015(5):402-407,479.

[7]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8]杨笑笑.乡宁方言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研究[D].大连:辽宁师

范大学,2019.

[9]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0]汪国 胜.大 冶 方 言 的 物 量 词 [J].语 言 研 究,1993(2):

114-121.

[11]万献初.湖北通城方言的量词 “隻”[J].方言,2003(2):

187-191.

[12]胡绵绵.德安方言量词重叠现象研究[D].南昌:南昌大

学,2017.

[13]尹国梁.山西方言重叠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14]石汝杰,刘丹青.苏州方言量词的定指用法及其变调[J].语

言研究,1985(1):160-166.

[15]魏业群,崔山佳.诸暨方言量名结构的考察[J].语言研究,

2016,36(1):67-72.

[16]金龙,史文磊.说台州方言一类特殊的量名结构[J].语言研

究,2019,39(4):52-60.

[17]施其生.汕头方言量词和数量词的小称[J].方言,1997(3):

233-236.

[18]陈捷.广东澄海方言的量词独用表定指现象[J].方言,2019,

41(3):317-324.

[19]陈艳妍.粤方言全称量词“冚唪唥”的多角度研究[D].广州:

暨南大学,2014.

[20]方清明.浮梁话与普通话量词比较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

报,2005(1):90-92.

[21]蒋协众.汉语方言量词重叠的类型学考察[J].南开语言学

刊,2018(1):107-117.

AReviewoftheStudyofChineseDialectalClassifiers

ZHANGMinghui,ZHANGYing

Abstract:Againstthebackgroundoftherapiddevelopmentofdialectstudies,thestudyofdialectalclassifiershas

beensteadilyadvancing,withanincreaseinthenumberofresults.Atpresent,resultshavebeenproducedinalldialect

areas,thedescriptiveandcomparativemethodshavebeenwidelyused,andtheoriessuchastypologyandgrammaticalizationhavebeencombinedwiththestudyofdialectclassifiers.However,thereisstillsomeroomfordevelopmentinterms

ofresearchobjects,contentsandtheoreticalmethods,andnewchallengeshavebeenposedtoresearchersintermsofsystematicdepiction,comparisonofcommonalitiesanddifferences,andlawsofdevelopmentandevolution.

Keywords:dialects;classifiers;synchronicdescription;in-depthresearch

126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33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3-09-2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2022AH0503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家庭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策略

研究”(20YJCZH163)。

[作者简介]江伟(1982—),女,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人格与心理发展;王淑燕

(1980—),女,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

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

江 伟,王淑燕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为了探讨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在两者中的作用,文章采用家庭累积风

险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以及长处和困难量表,对772名初、高中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显示:家庭累积风险对问题行

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心理资本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对问题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家庭累积风险与问

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降低家庭累积风险和培育家庭心理资本,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家庭累积风险;问题行为;心理资本;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27-05

一、引 言

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s)是指影响个体

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包括内化和外化问题行

为[1]。内化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问题,

如孤独、焦虑、抑郁等;外化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

外在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敌对、退缩、社交不良、

自杀、犯罪等[2]。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危害性较大,

是影响个体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的重要隐患。

大量研究表明,各种家庭风险因素与青少年

问题行为的产生均有密切联系。如单亲家庭、离

异家庭的青少年容易出现孤独、社交不良、退缩、

敌对、焦虑、抑郁等问题行为[3];家庭贫困、家庭经

济不佳等能显著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4],父母

受教育水平低、失业等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

产生不良影响[5];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不佳等,会使青少年出现更多的内化问题行为[6];

高冲突家庭的青少年易出现抑郁、绝望和问题行

为,幸福感和自尊更低[7]。此外,来自低家庭亲密

度环境中的个体,其抑郁水平更高[8]。由此可见,

家庭风险因素复杂多样,且广泛影响青少年的问

题行为。

但是,目前研究主要关注某种家庭风险对个

体问题行为的影响,忽视了家庭风险因素的累积、

叠加作用。根据累积风险模型[7],各种家庭风险

因素通过不断累积的方式作用于个体,青少年经

历的家庭风险越多,产生的问题行为可能越严重。

家庭累积风险能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当家

庭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青少年的自伤行为迅速

增长[9]。此外,家庭累积风险还能正向预测贫困

儿童的情绪问题[10]。除了家庭累积风险的研究

较少之外,研究者侧重关注抑郁等内化问题,在全

面考察内化、外化问题行为方面有所欠缺。因此,

有必要从风险累积的角度,全面探究家庭累积风

险对青少年内化、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即使青少年经历相同的家庭

风险,其行为反应也会存在较大差异[11]。根据心

理韧性过程模型,个体面对生活事件时,会调动诸

多保护性因素与其对抗,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各

样的变化[12]。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psychologicalcapital)是个体具有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

第134页

括乐观、希望、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简称心理资

本[13]。心理资本不仅能负向预测个体的问题行

为,而且还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心

理健康等有正面影响[14-16]。根 据 自 我 损 耗 理

论[17],个体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当个体应对各

种家庭风险时会消耗心理资源,导致个体更易出

现问题行为。心理资本水平较高者有更多的心理

资源应对家庭累积风险,但心理资本水平较低者

更易遭受家庭累积风险的伤害。据此推测,心理

资本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可以缓解或削弱家庭累

积风险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

假设:心理资本在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的问题

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对于高家庭累积风险的

青少年来说,心理资本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

够降低问题行为的产生。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风险的不断累

积会对个体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本研究在心

理韧性过程模型和累积风险模型的框架下,从积

极心理学理论视域出发,探究家庭累积风险对青

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在两者中的

作用,为降低家庭累积风险、提升心理资本水平、

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提供一定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安徽省淮北

市3所中学的初、高中生为被试对象。在征求班主

任和学生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813

份,删除无效问卷后得到772份有效问卷。其中,

男生364人(47.15%),女生408人(52.85%);独

生子女 467 人 (60.49%),非 独 生 子 女 305 人

(39.51%);高中生322人(41.71%),初中生450

人(58.29%)。被试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为

15.27岁(SD =0.83)。

(二)研究工具

1.家庭累积风险问卷

依据前人研究[18],选择以下3个问卷评估家

庭累积风险。

第一,家庭结构风险问卷。根据青少年和哪

些家人一起居住评估家庭结构风险,只有1个测

验项目[19]。根据测量结果将被试编码为0(无风

险)或1(有风险)。

第二,家庭资源风险问卷,包括3个方面:一

是父母的学历水平,共2个项目[20];二是家庭经

济困难程度,使用家庭经济压力量表,5级评分,

有4个题目,被试得分越低说明家庭经济压力越

小[5],本 研 究 中 问 卷 的 Cronbach’sα 系 数 为

0.87;三是亲子分离,包括2个项目,主要考察过

去6个月中,是否存在父亲或母亲长期外出工作

不能团聚的情况[19],根据测量结果将被试编码为

0(无风险)或1(有风险)。

第三,家庭氛围风险问卷。采用家庭亲密度

与适应性量表中的家庭亲密维度进行测量,包括

16个项目,5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家庭亲密度越

高[21]。本研究中问卷的 Cronbach’sα系数为

0.85。根据测量结果将被试编码为0(无风险)或

1(有风险)。家庭累积风险指数是被试在家庭结

构风险、家庭资源风险和家庭氛围风险上的得分

之和,分值范围为0~5分。

2.问题行为问卷

采用修订的长处和困难问卷[22],共20个条

目,3级评分,其中,“情绪问题、同伴交往”两个维

度属于内化问题行为,“多动注意不能、品行问题”

两个维度属于外化问题行为。被试得分越低说明

问题行为越少。本研究中问卷的 Cronbach’sα

系数为0.75。

3.心理资本问卷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23],共26题,7点计

分,其维度包括韧性、希望、乐观和自我效能。被

试得分越低说明心理资本水平越低。本研究中量

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7.0软件以及PROCESS

4.1宏程序插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采用 Harman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

结果发现,首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0.88%,低

于临界标准40%,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二)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

对家庭累积风险、问题行为和心理资本3个

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

1。结果表明,独生和非独生青少年在家庭累积风

险、问题行为上,均差异显著(P <0.05);初中生

和高中生在家庭累积风险、问题行为上,均差异显

著(P <0.01)。

128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35页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M±SD)

人口学特征 家庭累积风险 心理资本 问题行为

性别 男 2.79±1.46 120.10±19.29 10.26±4.53

女 2.65±1.77 118.98±19.60 10.15±4.42

t 1.15 0.74 0.30

是否独生 独生 1.85±1.65 117.97±18.45 10.81±4.73

非独生 2.96±1.61 119.73±19.80 10.00±4.35

t -7.95*** -1.05 2.15*

学段 初中 2.52±1.64 119.64±20.69 9.78±4.46

高中 2.99±1.73 118.80±17.44 10.83±4.37

t -3.83*** 0.58 -3.21***

注:* 代表 P <0.05;** 代表 P <0.01;*** 代表 P <

0.001;下同。

(三)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累积风险与心理资

本显著负相关(P <0.01),家庭累积风险与问题

行为显著正相关(P <0.01),心理资本与问题行

为均显著负相关(P <0.001),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

(四)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Process4.1宏程序插件,采用Bootstrap

法(N=5000)检验心理资本在家庭累积风险和

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见表3、表

4和图1。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是否独生、学段

的条件下,家庭累积风险显著正向预测问题行为

(β=0.67,P <0.001),并显著负向预测心理资

本(β=-2.15,P <0.001)。当家庭累积风险和

心理资本同时预测问题行为时,家庭累积风险和心

理资本的预测作用均显著(β=0.38,P <0.001;

β=-0.14,P <0.001)。这说明心理资本在家

庭累积风险与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资

本在家庭累积风险与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的

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为[0.17,0.43],该区间

不包含0,说明心理资本在家庭累积风险与问题

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达到显著水平,直接效应占

比为56.72%,中介效应占比为43.28%。

表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N=772)

家庭累积风险 心理资本 问题行为

家庭累积风险 1

心理资本 -0.16** 1

问题行为 0.22** -0.62*** 1

表3 心理资本的中介模型检验

回归方程

预测变量 结果变量

拟合指标

R R2 F

系数显著性

β t

常数

性别

是否独生

学段

家庭累积风险

问题行为 0.28 0.08 16.68***

9.55 9.70***

0.30 0.88

-1.67 -4.36***

0.91 2.79**

0.67 7.00**

常数

性别

是否独生

学段

家庭累积风险

心理资本 0.19 0.04 6.97***

121.29 27.48***

-1.84 -1.19

4.32 2.52*

-0.49 -0.33

-2.15 -5.03***

常数

性别

是否独生

学段

家庭累积风险

心理资本

问题行为 0.65 0.42 110.68***

25.99 1.10

0.05 0.19

-1.08 -3.55***

0.85 3.26***

0.38 4.88***

-0.14 -21.16***

表4 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项目 Effect SE LLCI ULCI 效应占比

中介效应 0.29 0.07 0.17 0.43 43.28%

直接效应 0.38 0.08 0.23 0.53 56.72%

总效应 0.67 0.10 0.48 0.86

四、讨 论

(一)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本研究在累积风险模型和心理韧性过程模型

图1 中介效应模型

的框架下,考察了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问题行

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独生青少年的家庭累积

江 伟,王淑燕: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 129

第136页

风险得分显著高于独生青少年,说明非独生青少

年的家庭累积风险更高。根据资源稀释理论[24],

家庭资源是有限的,子女数量越多,家庭资源被稀

释得越厉害,每个子女得到的资源就越少。与非

独生子女相比,父母可以给予独生子女比较充足

的时间资源、经济资源、心理资源等各种家庭资

源,独生青少年的家庭累积风险更低。另外,研究

发现,高中生的家庭累积风险得分、问题行为得分

均显著高于初中生,说明高中生的家庭累积风险

高,问题行为多。其原因可能在于,与初中生相

比,高中生经历家庭事件的时间久,且高中生正处

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不仅要应对学业压力和冲突,

还要应对家庭和学校等各种压力事件,高中生累

积压力大,容易致使其陷入困境,出现问题行为。

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有正向预

测作用。这说明家庭累积风险越高,青少年的问

题行为越多。依据家庭压力模型[25],家庭风险会

增加父母的压力,致使其情绪、行为、态度等发生

变化。家庭累积风险较低的青少年,易获得父母

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其心理更

加健康、问题行为较少;而家庭累积风险较高的青

少年,其父母可能使用体罚、攻击等教养方式,导

致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26]。因此,家长和教师要

多关心学生,尽量降低各种家庭风险的产生,对学

生进行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人际交往的策略指

导,从而最大化地避免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出现。

(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家庭累积风险显著负向预测心

理资本,心理资本显著负向预测问题行为。根据

自我损耗理论[17],家庭累积风险会严重消耗个体

心理资源,导致心理资本水平下降。心理资本水

平较低的青少年,在成长中难以感知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自我评价低,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也较

低[27],故其问题行为更多。鉴于此,家长可以适

当减少青少年对家庭累积风险的接触,并考虑孩

子对各种家庭事件的承受力和应对能力,以尽量

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出现。

研究还发现,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在家庭累积

风险与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

效用的43.28%,说明家庭累积风险不仅可以直

接作用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心理资

本间接作用于问题行为,这一结果验证了研究假

设。依据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28],积极情

绪能缓冲负性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个体的认

知、行为等进行拓展。因此,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

极心理品质,使个体处于乐观、自信、高韧性、充满

希望的积极状态,心理资本水平较高者面对家庭

累积风险时,能够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采用更有

效、新颖的措施来应对,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可

见,心理资本对个体具有积极作用,能够缓冲家庭

累积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即使处于累积

风险较高的家庭环境,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青少

年也能积极面对,保持良好的自我效能和乐观心

态,积极努力地实现人生目标。因此,积极培育心

理资本是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建议

在实际情境中,家长、教师和学校要协同发挥

作用,尽最大努力降低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的

不利影响。第一,要注意尽量降低青少年对各种

家庭风险的接触,最大化地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

的产生;第二,对于经历较高家庭累积风险的青少

年,除了给予帮助和支持外,还要注重对青少年方

式方法的指导;第三,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资

本,增强青少年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升其自

我效能,使他们能乐观地学习和生活。总之,通过

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共同作用,充分发挥心理资本

的保护性作用,纾解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的负

面影响,最大程度地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徐文明,方烨仪,叶彩霞.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对青少年内

化问题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38(6):793-803.

[2]MULLOLAS,BROOKS-GUNNJ,NOTTERMAN D A.

Earlychildhoodpsychosocialfamilyrisksandcumulativedopaminergicsensitizingscore:Linkstobehaviorproblemsin

U.S.9-year-olds[J].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21,

28:432-441.

[3]王玉龙,汪瑶,易明,等.家庭关系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路

径:一项序列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6,36(3):

251-256.

[4]DOOMJR,VANZOMEREN-DOHMAA,SIMPSONJA.

Earlyunpredictabilitypredictsincreasedadolescentexternalizingbehaviorsandsubstanceuse:Alifehistoryperspective

[J].Developmentand Psychopathology,2016,28(4):

1505-1516.

[5]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

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2-32.

13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37页

[6]GANX,XIANGGX,LIH,etal.Cumulativefamilyrisk

andinternetgamingdisorderamongadolescents:aserial

mediatingmodelofpersonalgrowthinitiativeandgratitude

[J].FrontiersinPublicHealth,2022,10:336-349.

[7]EVANSG W,LIDP,WHIPPLESS.Cumulativeriskand

childdevelopment[J].PsychologicalBulletin,2013,139(6):

1342-1396.

[8]孙娟娟,王英杰,翁婉涓,等.母亲温暖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的关系: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2,30(6):1398-1402.

[9]葛海艳,刘爱书.累积家庭风险指数与青少年自伤行为分析

[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5):698-705.

[10]袁言云,王志航,孙庆,等.累积家庭风险与贫困儿童情绪问

题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

38(1):100-108.

[11]李茜,张国华.心理资本对家庭累积风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系的双重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9):

1365-1370.

[12]RICHARDSONGE.Themetatheoryofresilienceandresiliency[J].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2002,58(3):

307-321.

[13]LUTHANSF,YOUSSELFCM.Human,socialandnow

positivepsychologicalcapitalmanagement:Investinginpeopleforcompetitiveadvantage[J].OrganizationalDynamics,

2004,33(2):143-160.

[14]银小兰,周路军,朱翠英.学校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

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

发展与教育,2023,39(4):497-504.

[15]孟新雨,凌冬莲,吴旻.中国背景下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

关系的 元 分 析 [J].赣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2022,43(5):

135-140.

[16]王晗宁,王晴.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5):403-407.

[17]BAUMEISTERRF,VOHSKD,TICED M.Thestrength

modelofself-control[J].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

Science,2007,16(6):351-355.

[18]鲍振宙,李董平,张卫,等.累积生态风险与青少年的学业和

社交能力:子女责任感的风险补偿与调节效应[J].心理发

展与教育,2014,30(5):482-495.

[19]熊俊梅,海曼,黄飞,等.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关系: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

育,2020,36(1):94-102.

[20]GERARDJ M,BUEHLER C.Cumulativeenvironmental

riskandyouthmaladjustment:Theroleofyouthattributes

[J].ChildDevelopment,2004,75:1832-1849.

[21]费立鹏,沈其杰,郑延平,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

“家庭环境量表”的初步评价:正常家庭与精神分裂症家庭

成员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5):198-

202,238.

[22]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上海常

模的制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3-5.

[23]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

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1):58-64.

[24]BLAKEJ.Familysizeandthequalityofchildren[J].Demography,1981,18(4),421-442.

[25]BENITO-G0MEZM,FLETCHERA,BUEHLERC.Youth

parasympatheticfunctioning moderatesrelationsbetween

cumulativefamily risk andinternalizing behaviors[J].

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019,48(11):2307-2322.

[26]傅雪薇,孙佳宁,肖家乐,等.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对儿童问

题行为的影响:父母心理攻击和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

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38(5):635-647.

[27]袁雯雯.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影响:生命意义

感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多重中介作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0,19(6):24-30.

[28]FREDRICKSONBL.Theroleofpositiveemotionsinpositivepsychology:Thebroaden-and-buildtheoryofpositiveemotions[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8-226.

TheEffectofFamilyCumulativeRiskonProblemBehaviorsamongAdolescents

JIANGWei,WANGShuyan

Abstract:Inordertorevealtherelationshipoffamilycumulativeriskandproblembehaviors,andtheroleofpsychologicalcapital,772studentswereinvestigatedthroughtheFamilyCumulativeRisksScale,thePositivePsychological

CapitalScaleandtheStrengthsandDifficultiesScale.Theresultsshowedthatfamilycumulativeriskhasasignificant

negativepredictiveeffectonpsychologicalcapital,andhasasignificantpositivepredictiveeffectonproblembehaviors.

Psychologicalcapitalhasasignificantnegativepredictiveeffectonproblembehaviors.Psychologicalcapitalplayedamediatingrolebetweenfamilycumulativeriskandproblembehaviors.Theresearchresultscontributetoadeeperunderstandingofthemechanismoffamilycumulativeriskonproblembehaviors.Byreducingfamilycumulativeriskandcultivating

psychologicalcapital,wecaneffectivelyreducetheoccurrenceofproblembehaviors.

Keywords:familycumulativerisk;problematicbehaviors;psychologicalcapital;adolescents

江 伟,王淑燕: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 131

第138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2-11-21

[作者简介]徐寒梅(1971—),女,安徽中医药大学校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高校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问题与对策

徐寒梅

(安徽中医药大学 校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2)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亟待关注。当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中仍存在以下具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机制不全、课程落实不到位、专业人才不足、工作

开展不平衡、心理健康监测不规范、心理预警干预不完善,以及家校社协同不充分。针对上述核心问题,文章提出五点对

策建议: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注重教育宣传,强化源头预防;注重问题排查,强化干预化解;注重基础建设,强化

条件保障;注重督导考核,强化责任落实。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32-05

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的

趋势,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大至大中小学生群

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

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

计划(2023—2025年)》,旨在健全健康教育、监测

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

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

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1]。在该专项

行动计划的引领及指导下,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心

理健康工作实施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探

讨,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问题与成因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中国

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对8446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8.5%有抑郁倾

向,4.2% 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 有焦虑倾

向[2](P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14.8%的人

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需要有效干预和及时

调整[3](P235)。另一项对11716名大学生进行的心

理测 查 结 果 显 示,总 的 心 理 问 题 检 出 率 为

42.47%。其中大学生一级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

8.49%,一级心理问题即严重心理问题(幻觉等严

重精神病性症状和自杀行为与意向);二级心理问

题的检出率为13.44%,二级心理问题即一般心

理问题,包括内化心理问题(抑郁、自卑、敏感、焦

虑、社交恐惧、偏执、躯体化)和外化心理问题(依

赖、自伤行为、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进食问题、睡

眠困扰、敌对攻击);三级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

20.53%,三级心理问题即发展性困扰(学业压力、

学校适应困难、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人际关系困

扰)[4]。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没有树牢“健

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思

政德育工作全过程做得不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

举”促进心理健康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学校心

理健康工作更多停留在守底线、保安全,关注心理

危机预防处置,较少关心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和成

长需求,“治未病”、未雨绸缪的源头预防有待加

强。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时

期,学校未能切实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

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认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个

人的私事,不必过多干涉,且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是

小概率事件。

第139页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顶层设计不明确,健康教育与监测预警、咨询服

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

系不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

机制不健全。例如,有的高等院校将心理健康教

育拆分为三部分,教务处主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教学工作组织实施,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要

负责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处主要负

责定期开展心理活动。这三个机构因隶属于不同

部门,“九龙治水”,相互之间缺乏默契,难以形成

工作合力。另外,学校及管理单位、精神卫生医疗

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网信公安等部门的具体职能

不明确,各自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三是课程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未按照国家

标准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不了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其在每年安排教学课程

时,通常会将重心放在专业课上,较少为学生设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一些高校大班授课、

线上教学较多,教学效果难以保障。部分高校为

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会让辅导员或思政教师负

责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由于每个院系学生人

数众多,仅仅依靠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无法及时发

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中,尤其是传统且偏重专业的课程中,学生难以

找到心理健康辨别方式和问题处理方法,使得心

理健康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是专业人才不足。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

础性研究,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

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5]。近年来

随着新的招生政策推行,高校学生人数骤增,师资

不足。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许多高校缺

乏专业师资力量。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

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能无法向专业教师求助,导

致心理问题恶化,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业及健康

成长。

五是工作开展不平衡。高校心协联盟对我国

东部地区比较发达城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机构的构建情况调查发现,36%的高校尚未建立

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机

构,71%的西部地区高校尚未建立专门专业的大

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5]。总体看,相较于公办

高校,有些民办高校的工作存在“宽松软”的问题;

一般高校的工作不如重点高校。有些高校心理健

康测评体系较为完善,有些高校测评工作起步晚,

未建立定期测评工作长效机制。专职心理健康教

师配置比方面,民办高校明显落后于公办高校。

六是心理健康监测不规范。调研发现,有的

高校使用健康测评工具和量表选用不规范,没有

经过权威专业部门认证。有的高校重监测、轻研

究,缺乏专业人员加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仅仅

依靠量表机械比对。有的高校仅仅在新生入校后

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一张量表管毕业,没有适

时增加测评频次,没有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健

康档案。有的高校没有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

护机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七是心理预警干预不完善。有的高校心理咨

询服务平台建设不到位,“学校、院系、班级、宿舍

(个人)”四级预警网络存在“中梗阻”和“最后一公

里”问题,难以形成“一个管道”的闭环工作机制。

有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的工

作机制落实不到位,辅导员、班主任有时虽“身入”

但未做到“心入”,没有真正走入学生心田。院系

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的工作机制也不到位,大

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沟通机制不顺畅、不及时。特

别是当面临学业成绩不理想、就业形势不乐观、家

庭经济困难及变故、生活环境变化、个人情感危

机、校园欺凌等风险来袭时,他们也时常未能受到

关注。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的应急心理援助、有效

安抚、疏导和干预等未能建立有效的机制。共同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部门协同机制不健

全,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不顺畅,及时转介、诊

断、治疗不到位,致使一些大学生错失良好的诊疗

和救助机会。

八是家校社协同不充分。部分家长病耻感

强,缺乏心理健康常识。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关

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长不承认、不接纳孩子

有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与家长沟通大学生学习情

况的多,交流心理问题的少,家校共育缺失;家长

学校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面向家长开展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到位;医疗机构与学校之间

的心理危机干预合作不紧密。高校和社区心理服

务平台专业力量不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

务不专业。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的科普

力度不够,出版社、网络游戏、网信、短视频等不良

信息不能及时被有关部门发现、清理、查处。全社

徐寒梅: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问题与对策 133

第140页

会重视支持、宣传、包容、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

工作的氛围稀薄,各类媒体和公共场合引导弘

扬社会新风、树立健康心理的宣传形式有限,部

分大众看待心理问题有戴“有色眼镜”,贴“标

签”等现象。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是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课程学习、考

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

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二是人际关系,大学生

在校园中需要与同学、老师、室友等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可能会影响他们

的心理健康。三是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

经济状况、父母关系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四是恋爱关系,恋爱关系对大学生的

心理影响较大,失恋、感情纠纷等问题可能导致他

们产生心理困扰。五是就业压力,随着毕业的临

近,大学生需要面临就业问题,对未来的担忧和不

确定性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六是网络成

瘾,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如沉迷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七是生活习惯,不

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八是个性特征,个性内向、敏

感、缺乏自信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

响。九是生活事件,大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

一些突发事件,如亲人去世、朋友背叛等,这些事

件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创伤。十是社会环境,

社会竞争压力、价值观冲突等社会现象也会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发挥省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明确并落实联

席单位的职责,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

重大问题。每年召开现场会,统筹推进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高校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

制。二是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全面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制定

贯彻落实方案,进一步优化实化政策措施,建立

“纵横联动”的工作机制,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家

校社同步化,常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常识宣传,扩

大心理健康常识普及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各方面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度、配合度和参与

度,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能落地落实。三是

加强业务指导。发挥省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指导委员会、省级指导和发展中心的作用,统筹指

导全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好省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和各类援助热

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筑牢防火墙。

(二)注重教育宣传,强化源头预防

一是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将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

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全过程、各方面。结

合高校实际,深入开展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以

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

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筑牢学生身心健康之基。

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国家课

程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

划,规范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

盖,确保国家课程开足开齐,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

有特色、受欢迎、有效果。充分调动大学生课堂参

与热情,让他们能在轻松愉悦的课程氛围中掌握

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

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6]。三是创新教育教学方

法。每年开发一批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课程,推进

小班化教学,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

行为训练、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健

康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和学生社团活动,着力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

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发挥学校共青

团、学生会、社团与班级的团体优势和朋辈教育互

助功能,开展主题班会、团体辅导和社会实践等活

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情绪、应对压力。比

如,建立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引入艺术疗愈、园艺

疗愈法。四是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和咨询

服务。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全国大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心理健康主题

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与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在开

学季和毕业季等特殊时间节点,面向师生及家长

开展公益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高校要强化心理

咨询服务条件建设,建立心理发展辅导室、团体活

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等,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辅

导,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

服务。要不断完善常态化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创

造条件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网络预约专线

和咨询邮箱,做好经常性心理咨询服务。

134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41页

(三)注重问题排查,强化干预化解

一是建立常态化研判、排查制度。学校要发

挥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学生干部等作用,以班级

为单位建立研判和心理问题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定期测评筛查制度。高校要

使用规范量表,每年全覆盖式组织开展学生心理

健康测评筛查,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

应用,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通过新生心

理健康状况普查、老生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方式,

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完善定

期研判、家校沟通、重点帮扶等制度,做到学生心

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三是健全家校共

育机制。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引导家长

理性把握对孩子的预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

家长预防、识别心理问题能力,有效化解因家长焦

虑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四是健全医教协同机制。

省级教育与卫健部门要建立心理问题学生信息互

通机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关爱帮扶。推动

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医校合作关系,畅通渠

道,及时转介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学生。强化学

校、医疗机构信息沟通,完善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科

学识别、快速处理的预警反应机制。五是建立清

单和包保台账。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清

单,对重点关注学生要建立包保台账,书记校长带

头包保,示范引领,推动干预化解各项措施落地见

效。学生因心理问题在学校发生意外事件,学校

要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

长,在教育、公安等部门指导下妥善处理,及时对

危机事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提供心理辅导。

(四)注重基础建设,强化条件保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高校要统筹编制保障,

确保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全面达标。组织研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与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

专业发展制度体系,推动单设心理健康教育职称

系列,畅通教师发展渠道,保障兼职教师待遇,稳

定队伍。加强师资培训,面向高校辅导员、研究生

导师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

技能全覆盖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

精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二是保

障经费场地。高校要按标准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纳入预算管理。加快推进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站建设,提高使用率。

三是完善社会服务。办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

育指导平台,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

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拓展服务内容,增

强服务能力。

(五)注重督导考核,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压实高校党委书记、校

长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

责,实施“一把手工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

部署、亲自推动,抓紧抓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

是加强督导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专项督导调研,建立问

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整改到位。三

是加大考核权重。在高校党建考核和发展考核以

及领导班子及年度考核中突出考核重点,加大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权重,并充分运

用好考核结果,以考促建、以考促管。四是强化责

任追究。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高校,要加大通

报、调度、约谈力度。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

凡是因心理问题导致学生极端事件发生的,一律

倒查原因,追责问责。

三、结 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状

况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

千万家庭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关系到国

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

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

观念,提高政治站位的高度,加大工作推进的力

度,拓宽工作辐射的广度,织牢工作网络的密度,

增强人文关怀的温度,提升工作落实的效度,为培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

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教体

艺 〔2023〕1 号 )[A/OL].(2023-04-20)[2023-12-19].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5/content

_6857361.htm.

[2]傅小兰,张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3]傅小兰,张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徐寒梅: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问题与对策 135

第142页

[4]刘丽,曹倩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

2022,20(6):433-439.

[5]林欣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规范化研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6):34-35,41.

[6]庞辉.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探

索[J].成才之路,2023(11):37-40.

CurrentImplementation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for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Work

XUHanmei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thegrowingenvironmentofstudentsisconstantly

changing,andthementalhealthproblemsofcollegestudentshavebecomemoreprominentandcriedforurgentattention.

Atpresent,therearestillspecificproblemsintheimplementationof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workincludinginsufficientattention,incompleteworkingmechanisms,inadequatecurriculumimplementation,insufficientprofessionaltalents,unbalancedworkimplementation,irregularmentalhealthmonitoring,incompletepsychologicalearlywarningintervention,andimperfecthome-schoolsocialcoordination.Inresponsetotheabovecoreissues,thisarticleputsforwardthe

followingfiv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irst,top-leveldesignandoverallcoordinationshouldbeintensified;second,educationandpublicityshouldbestrengthenedforsourceprevention;third,probleminvestigationshouldbedoneto

strengtheninterventionandresolution;fourth,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mustbefortifiedforbetterpreconditionguarantee;fifth,supervisionandassessmentmustbeinplacetoimproveaccountability.

Keywords:newera;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

?????????????????????????????????????????????

(上接第114页)

[3]韩江雪.简约主义音乐“重复”特征的文化释义[J].人民音

乐,2018(9):76-80.

[4]崔斯坦·埃文斯.“开放”的互动? 对极简主义音乐、造型艺

术和新媒 体 的 探 讨 (英 文)[J].符 号 与 传 媒,2014(1):

108-122.

[5][英]威尔·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M].王烁,王同乐,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6]王今.简约派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4(4):

64-69.

[7]姜蕾.解构与重构:20世纪音乐中“开放结构”的观念及实践

[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8]杨冬.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9.

[9][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

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0]赵宁宁.极少主义的色彩观[J].流行色,2022(2):62-64.

TheCross-mediaInteractionofMinimalistVisualArtandMusiconNewMedia

———TakingAppREWORKasAnExample

WUXixi

Abstract:Inthe1960sand1970s,thefieldofartunderwentchanges.Theemergenceofminimalismbrokethetraditionalartisticthought,andthethoughtofminimalisminfluencedvariousartisticfields.minimalistvisualartandminimalistmusicsharecommonaestheticcharacteristicsintermsof“lessismore”,“reconstructionanddeconstruction”and“repeatability”,which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thecombinationofthetwoarts.Inrecentyears,thelatestAppREWORKhasenabledtheminimalistvisualartbetweenminimalistmusicandminimalistmusicintermsof“musicandcolor”,“movementandrhythm”and“musiclevelandspace”,providingapracticalbasisforaudio-visualcross-mediainteraction.AppREWORKprovidesnotonlyapracticalexampleforthecross-mediainteractionbetweenminimalistvisualart

andmusicinnewmedia,butalsoamodelforuserstocreatemusicsystemindependentlyinnewmedia.Itisnotonlyconducivetothepromotionofmusicandthepromotionofusers’participation,butalsoprovidesopportunitiesforother

stylesofvisualartandmusicinteraction.

Keywords:minimalistvisualart;minimalistmusic;AppREWORK

136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43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3-02-0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21jyxm1094)。

[作者简介]高群(1971-),女,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于项目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高 群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 要]在项目化理论背景下,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建设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的“课程体系+项目领

衔+竞赛跟进”模式,坚定认证“主线+底线”理念,实现毕业要求,培养具有“一轴两翼七要素”的核心素养,即以立德树

人为核心,具有政治素养、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必备品格及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沟通合作、学习反思等关键能力的中小

学语文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

[关键词]项目化;人才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37-06

一、项目化的理论背景与研究概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项目化研究逐渐实现

由零星向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语料

库,启动搜索引擎,选择“主题:项目化”进行检索。

截至2023年10月28日,文献总量为18661篇,

最早研究成果出现在1962年。其中,21世纪以

来的文献总量高达18636篇,研究热度在2013

年前后达到峰值,年度发文量超过1500篇。研

究主题集中在“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改革”

“项目化管理”“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人才培

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1-6],分别从理论和实

践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初步搭建“项目化”理论

体系。这说明借助项目化视角观察人才培养体

系,搭建课程网络,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等是行之有

效的思考。学术界对项目化的认识逐渐明晰,夏

雪梅论述了“设计教学法”逐步发展为“项目化学

习”的过程,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项目化学习浪

潮“延续了杜威对于教育和学习的理解但又体现

了新的学习理论和素养追求,指向个体和社会价

值的整合、核心知识的深化和思维迁移,并通过寻

求项目与学科核心知识的内在关联,解决分科与

综合、知识与能力的矛盾。”[7]她在“做语文项目诗

歌集的时候用到了美术绘画知识”[8],又提出跨学

科项目化学习理念,拓展了研究范畴。我们深受

启发,将结合项目化理论,以阜阳师范大学国家级

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个案,尝

试寻找项目化推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的内在动力和实施保障路径。

二、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目标

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的教

育理念,立足皖北、服务安徽、辐射全国,培养适应

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具有高尚的师

德与教育情怀,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过硬,具

备文化传承、实践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中

学及其他教育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的优秀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应当达成如下预期:

目标1:师德高尚,情怀深厚;

目标2:视野开阔,学养丰富;

目标3:乐学善教,技能卓越;

目标4:精于协作,科学育人;

目标5:善于反思,持续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师

德高尚,情怀深厚”“视野开阔,学养丰富”“乐学善

教,技能卓越”“精于协作,科学育人”“善与反思,

第144页

持续发展”等5个方面。围绕总目标展开的5个

分目标,体现了“一践行三学会”的认证理念,其内

在体系比较完备,边界比较清晰。汉语言文学专

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

为以下3点。

1.坚守师范初心,服务引领地方基础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 1978 年阜阳师范大学

(原阜阳师范学院)创校首批招生的专业之一,专

业积淀深厚。本专业注重立德树人,立足皖北,面

向安徽,充分挖掘和凝练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特

色与优势,为皖北、安徽及长三角地区输送了1万

多名优秀人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

对基层教育支持力度的渐次加强,学生到基层从

教的意愿也在逐年增强。多数毕业生对工作条件

和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较高,说明本专业培养

毕业生执教意愿坚定,也体现了服务区域教育发

展的责任担当。

2.坚持三全育人,彰显实践育人办学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师资数量充足,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拥有全

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高端人

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高。办学过程

中,创设实践育人平台,强化实践育人保障,学生

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长三角、安

徽省等各级各类师范生赛等社会活动,成果丰硕。

“地方高师院校‘六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理论

创新与实践探索”获 2014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

等奖。

3.强化科研创新,传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立足皖北区域文化特色,在

老庄和管子思想传承、三曹与建安文学普及、皖北

方言研究、淮河文化资源挖掘等方向成果丰硕,有

力支撑人才培养与服务皖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的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在学院,为了保证人才培

养目标的实现,进行积极探索,尝试推动融合理论

研究与实践推广的“课程体系+项目领衔+竞赛

跟进”模式的实施。

三、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的“课程体系+

项目领衔+竞赛跟进”模式

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的课程体系,按“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

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的的模式

予以建构,课程结构体系见图1。

图1 汉语文学(师范)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既关注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又

强化教师教育拓展课程,指向语文教育教学素养

的部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分别为“与中学语文教

育的桥梁课程”“语文教学素养拓展与提升课程”。

同时,为兼顾学生考研需求,按文学文化、语言文

字两个方向开设,特色课程为“地方文化与文学”

“文学素养拓展与提升”“语言素养的拓展与延伸”

“文字素养的拓展与延伸”。方案着重职业素养发

展与提升,满足学生求职等职业发展需求。课程

体系比较合理,课程类型清晰,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与渐进关系,先修后续的关系明确。

为了保障专业宏观设计在课程结构体系过程

中得以实现,必须调动教师、辅导员、学生实践等

各方力量,在学院整体调控下,采用融合理论研究

与实践推广的“项目领衔+竞赛跟进”模式,设计

专门课题强化教师理论研究,辅导员参与实践推

广,学生参与竞赛,用项目领衔的方式,集中发力,

实现预定计划。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立3类

招标课题,具体见表1。

招标课题从学院预算到执行结项形成闭环。

课程思政类项目强调课程培育,帮助建设思政课

程和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课程,持续发力,实现

专业所有课程的全覆盖。专业认证类项目以满足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认证需求的相关改革实施

方案为主,内容需要围绕认证报告中提出的问题、

整改的目标、整改的初步成效、依然存在的问题及

整改计划等方面。研究成果用于专业认证整改,

让更多老师参与进来,改进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

究,体现师范类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理念。学生实

践类项目要求有实践活动的通知、策划方案和小

结。项目的活动能力养成目标与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活动能力养成的具体要素

指标参考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认证相关资料。

具体实践活动由项目组成员设计并组织开展,所

有参与活动的学生需完整填写《文学院汉语言文

学专业教育实践活动评价手册》,结合学生参与活

138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45页

动情况认定实践活动学分,并上传系统,做好材料

归档。项目参与人员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其中活

动中的指导老师可以由项目组指定,也可以由学

生自行联系。学院超前谋划,项目化实施,聚合教

师、辅导员和学生3支队伍,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

后,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结合,打造出清晰的实现

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

表1 汉语言文学专业招标课题

项目 招标课题

课程思政

类项目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思政研究

立德树人视角下“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思政研究

“中国文学史”课程思政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写作》课程思政探索项目名称:

与创新实践研究

专业认证

类项目

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

价报告

师范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研究与实践

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合作与实践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支持条件研究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质量保障研究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发展研究

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三

个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研究

学生实践

类项目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文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文学院专项活动

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文学院专项活动

文学院2022年夏季趣味运动赛

大学生审美素养培育实践提升五育并举实效研究

公益劳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项目

基础教育教师基本功培养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教师理论素养提升实践研究

四、坚定师范专业认证“主线+底线”理念,实

现毕业要求

我们坚持将学生中心、结果导向及持续改进

思想落到实处,先明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

程目标”3个主线目标,再反推课程体系建构,用

底线的“三个达成”促成“三个目标”的实现。用底

线的3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达成度评价机制”

“毕业要求持续改进机制”,落实主线的3个支撑

“课程教学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接毕业要

求”“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从而实现:培养目

标,回应需求,找准定位,明确预期;毕业要求,覆

盖标准、支撑目标,可衡量;课程目标,对接毕业要

求,引导课程教学。

毕业要求主要包括4大模块和8项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具备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政治立场、法

律知识与师德认同,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奠定良好的基础。

(1)政治立场。政治立场坚定,积极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其在校学

习过程中的日常表现及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过

程中的行为表现中,能够看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有深刻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

认同。

(2)法律知识。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党和政

府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熟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在

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过程中,能够看出有较为

明确的依法执教、规范执教等相关意识与行为。

(3)师德认同。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

同,并落实为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过程中的理

想师德行为,立志成为“四有”好教师。

2.教育情怀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

观,具备较强的从教意愿,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师职

业认同,关爱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

引路人。

(1)职业认同。能初步完成“师范生”角色向

“教师”角色的转变,具备较强的从教意愿,在教育

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出形成

了较为合理的教师职业认同,乐于从事教师工作。

(2)专业精神。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及以

中学语文教师为代表的教育教学工作,均有较为

深厚的职业情怀,并体现为见习、实习、研习等实

践教学过程中的外显行为,初步树立“以专业知识

从事专业工作”的专业精神。

(3)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教师观和学生观,能在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

学过程中,表现为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有耐心与

责任心等相关行为表现,乐于成为学生健康成长

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1.学科素养

较为全面地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高 群:基于项目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39

第146页

与基本理论,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功底与较为宽

广的学科视野,并能初步转化为中学语文教学的

相关能力。

(1)文学素养。熟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

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

念与学科发展脉络,并能作出较为精确的解释与

较为合理的评价。熟知文学概论、文学批评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学科发展脉络,并

能作出较为精确的解释与较为合理的评价,并能

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常见的文学、文章作品进行较

为合理的解读,进而形成相应的语文教学能力。

精读不少于 50 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具备较为

扎实的文学素养,并能将其初步转化为中学语文

教学的相关能力。

(2)语言素养。熟知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

言学概论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学

科发展脉络,并能作出较为精确的解释与较为合

理的评价,进而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学生的语言学

习与发展进行初步解释,进而形成相应的语文教

学能力。熟知写作活动的内涵、特点与一般性规

律,及叙述、描述、阐述、论述等常见语篇类型的写

作要求,并据此对中学生的写作学习与写作能力

发展进行合理解释,进而形成相应的写作教学

能力。

(3)融通素养。能够及时了解历史、社会、哲

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通识性知识及自然科学领域

的常识性知识,以及这些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进

而从中汲取自我发展与教学能力发展的有用养

料,并同汉语言文学方向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

通,顺应“大文科”“新文科”的相关理念,养成较为

宽广、较为灵活的综合素养。

2.教学能力

熟悉中学课程方案及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

比较深入地理解基础教育语文学科的内涵、功能、

一般性规律及发展脉络,能够初步做到基于“标

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相关

工作。

(1)教学设计。能在综合考虑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材、学生学情、信息技术及其他资源的基础

上,选择较为合宜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之匹配的教

学活动,并以相对合理、规范的方式予以呈现,设

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流程。

(2)教学实施。能够基于教学设计,在实习、

研习等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做到有条理、有针对

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采用信

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据此

进行必要调试,对课堂教学进程及先前的教学设

计进行必要反思。

(3)教学评价。能够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学

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据此采取合理方式对学生学

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设计评价方案并予

实施。能够有效采用信息技术记录学习轨迹,采

集评价数据,并在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学生学情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

进行初步解释,据此调试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改

善学生学习。

(三)学会育人

1.班级指导

理解班级组织与班级活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

规律,理解学生发展与班级组织及班级活动之间

的关系,掌握常见的班级组织与班级活动开展的

相关方法,在活动中育人。

(1)品德教育。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比较深入

地理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原理与常见方法,并落

实为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班

级管理及语文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相关行为

表现。

(2)班级建设。能从班委组建、班规制定、学

生组织、学生评价、家校沟通等方面入手,掌握常

见的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等相关技术,并能在见

习、实习、研习等活动中,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灵活

开展班级活动,有创意地开展工作。

(3)心理辅导。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中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能

在见习、实习、研习及日后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全

体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对心理发展存在困境的学

生进行重点关注,并利用班级日常管理、语文学科

教学及有针对性的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合理引导

的外在行为表现。

2.综合育人

比较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与

一般性规律,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规

律亦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在学科教学、环境建

设、实践指导等多种环节的有效组合中综合育人,

引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文化育人。对学生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

系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重视文化传承对学生发展

的深远影响,并能通过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

14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47页

学平台,在学科教学、环境建设、实践活动等环节,

有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相关的典型做法或行为表现。

(2)学科育人。对语文学科的内涵、特点与一

般性规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在见习、实习、研

习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等语文教学领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

透与发展指导,并有典型做法或可见行为表现,实

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的。

(3)活动育人。对学生发展与实践活动之间

的关系亦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重视班级活动、校园

活动、研学、游学以及其他社会实践对学生发展的

深远影响,并落实为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

过程中,视本校、本班所拥有的资源及其他条件,

有效、有序、有目的地开展相关活动相关行为表

现,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

(四)学会发展

1.学会反思

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与研究意识,能对语文

教学、学生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等与语文教师职业

有关的领域进行反思,反思目的相对明确,反思方

式相对合理,并以比较合理的方式呈现反思结果。

(1)反思意识。对语文教学、学生发展、自我

发展等与语文教师职业有关的领域比较敏感、比

较好奇,能时刻抱持“为什么”的姿态开展相关工

作,反思意识比较敏锐,反思内容比较具体,并能

通过论文写作、教学反思等途径予以外显。

(2)反思方法。能根据反思领域与反思内容,

比较合理地采取日常反思、教学日记、教育叙事、

教研论文、教研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反思方式进行

反思,并形成相对具体的反思成果,据此改善学科

教学、学生指导乃至自我发展等相关工作。

(3)持续改进。能够基于反思内容、反思形

式与反思结果,对语文教学、学生指导、自我发展

等相关工作进行必要调试,进而再实践、再调试,

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并通过论文写作、教学

反思等途径予以外显。

2.沟通合作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

能够根据学科教学、学生发展、自我发展等方面需

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同事、同行等不

同群体进行比较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并对沟通协

作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效反思。

(1)团队意识。有较为明确的团队意识,能够

意识到语文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与同事、学

生、家长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保持有效沟通与良好

合作,并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及其他途径,有较

为明显的行为表现或典型表现。

(2)沟通方式。能够基于特定目的,就语文

教学、学生指导、自我发展等相关工作,采取相对

合理、相对灵活的沟通方式,并落实为见习、实习、

研习等实践过程中,与学生、家长、同事、同行及其

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行为表现。

(3)有效合作。能够基于特定目的与特定工

作,就语文教学、学生指导、自我发展等相关工作,

与学生、家长、同事、同行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

有效合作,并以典型案例或典型行为等方式予以

呈现,营造利于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

本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高度一致,8项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形成了很好的支撑。毕业要

求1“师德规范”与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对应了

“师德高尚、情怀深厚”培养目标。“师德规范”描

述了师德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政治素养、职业道德

的培养影响毕业生从教后的师德意识,形成的师

德观直接影响毕业生从教后教书育人和班级管理

工作;以此目标形成的师德观影响到毕业生未来

的成就发展,为毕业生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

“教育情怀”描述了正确的教师观、教育观和学生

观,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从教后的教育信念、教育动

机以及教育教学态度、教育教学方法,影响着毕业

生从教后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及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对应了“视

野开阔、学养丰富”及“乐学善教、技能卓越”的培

养目标。一方面描述的具有结构化的语文专业知

识及其应用能力要求直接指向“学高为师”,对教

学能力提高起到基础支撑和推动作用,对毕业生

从教后胜任中学语文教学有着支撑作用,为其终

身学习做好了学科知识储备,为反思研究奠定了

基本功。另一方面,所描述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

计、评价、反思和研究能力影响着毕业生从教后优

良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对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

等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着毕业生从教

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情况适应能力与终身学习能

力。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及毕业要求6“综合育

人”对应了“精于协作、科学育人”的培养目标,所

描述的掌握德育工作的原理要求影响着毕业生从

教后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方法的掌握。掌握德

育工作原理、班级建设与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着毕

高 群:基于项目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41

第148页

业生从教后的育人能力,也影响其能否胜任中学

管理、能否成为卓越教师。毕业要求7“学会反

思”与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则对“善与反思、持

续发展”形成了较好的支撑,是对“专业能力全面”

“发展潜力强劲”等培养目标内涵的具体阐释。

在认证的“主线+底线”理念指导下,细化毕

业要求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毕业要求与其他要素关系图

专业毕业要求实现了对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标

准“毕业要求”的全覆盖,一方面融入了“新文科”

“一流专业建设”等理念与精神,另一方面也充分

考虑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从而使其体

系更为合理,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了具体化,

以增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突出本专业的办

学特色。在完全达到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在广度、

深度或程度上有进一步拓展:“师德规范”强调了

政治立场、法律常识与师德认同;“教育情怀”突出

职业认同等合理价值观的形成;“学科素养”增加

了在立足文学素养、语言素养的基础上,顺应新文

科建设等相关要求,突出了融通素养的发展需求;

“教学能力”按照教师工作的实践逻辑,从“教学设

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思路进行设定;“班

级指导”突出了活动设计、心理辅导等与当前基础

教育教学改革紧密关联的相关要求;“综合育人”

强调了活动设计、活动育人等相关要求;“学会反

思”及“沟通合作”均按“意识-方式-目的”的思路

进行设定,强化毕业要求的可操作性与落地转化,

藉此将要求内容具体化。

五、结 语

阜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项目化理论

背景下,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的“课程体系+

项目领衔+竞赛跟进”模式,坚定认证“主线+底

线”理念,要求毕业生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理念和

优良的师德修养,熟悉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头表

情达意的言语交际能力,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

承与发展能力,拥有“一轴两翼七要素”的核心素

养,能够在以中小学为主的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

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我们依据立德树人、精办教

师教育和学校“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

的办学定位,培养师德为先、素养为本、教书育人、

终身学习的具有为人师表潜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和教育管理人才,助力教育振兴。

参考文献:

[1]陈家建.项目化治理的组织形式及其演变机制:基于一个国

家项目的历史过程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7,32(2):150-

173,245.

[2]安富海.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J].上海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4):119-125.

[3]徐年华.论基于项目化教学下的任务单导学模式[J].山西财

经大学学报,2012,34(S5):52.

[4]林志东,王忠,谢春晖.以“项目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

才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3):36-37.

[5]叶佩玉.项目化·体验型:化学名师培养模式初探[J].教师

教育研究,2010,22(2):60-65.

[6]马建荣,李凤.构建学科竞赛“四化”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实

践创新创业能力[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145-148.

[7]夏雪梅.从设计教学法到项目化学习:百年变迁重蹈覆辙还

是涅槃重生? [J].中国教育学刊,2019(4):57-62.

[8]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

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0):78-84.

TheStudyofProfessionalTalentCultivationSystemBasedon

Project-oriented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Major

GAOQun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project-orientedtheory,theChineselanguagemajorofFuyangNormalUniversity

buildsthemodeof“curriculumsystem+projectlead+competitionfollowup”whichintegratestheoreticalresearchand

practicepromotion,firmlyauthenticatestheconceptof“mainline+bottomline”,realizesthegraduationrequirements,

andcultivates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Chineseteachersandeducationalmanagementtalentswiththecorequalityof

“oneaxis,twowingsandsevenelements”,thatis,moralcultivationasthecore,essentialqualitieslikepoliticalaccomplishment,standardteacherethics,educationalfeelingsandkeyabilitiesincludingeducationandteaching,practiceandinnovation,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learningandreflection.

Keywords:project-oriented,talenttraining,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major

14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第149页

2023年第6期

第25卷(总第142期)

淮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23

GeneralNo.142,Vol.25

[收稿日期]2022-11-11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2021年度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现代常用汉字的构形与职用研究”

(SK2021ZD0013);安徽大学2023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现代汉语词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

实践”(2023xjzlgc299)。

[作者简介]徐福坤(1980—),男,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高校

海外孔子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徐福坤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安徽高校需要评估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的具体成效,检视孔子学院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借鉴长三角其他省市“先进孔子学院”的建设经验,在发展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职业培训、构

建互动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加强多方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安徽

高校支撑能力建设;借助孔子学院建设,提升安徽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孔子学院;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23)06-0143-06

一、引 言

孔子学院是开展海外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平

台。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有变强,

初步实现了全球布局。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的现

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孔子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

就。经过17年的发展与完善,孔子学院网络遍及

五大洲,广泛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1]。孔子

学院打造的各个品牌项目已深度融入并影响着所

在国的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2]。越来越多的国家

将汉语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3]。不断创新办学

模式,积极推进“中文+职业教育”项目[4]。孔子

学院在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帮

助世界了解中国方面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其次,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

多挑战。近年来,孔子学院发展速度明显放缓[5]。

孔子学院数量增长过快,办学质量与管理体系出

现一系列问题[6]。师资短缺状况仍然突出、课程

设置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本土化适用教材匮乏、

资金和资源供给较为单一[3][7]。这些问题与挑战

反映出孔子学院粗放型发展模式存在弊端,长此

以往将会影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新时代孔子学院建设应当在使命担当、

发展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相应转变。孔子

学院建设需要从“全球治理”的根本任务出发,获

得新的发展动力[5]。强化质量意识和规划意识,

加大资金投入和“三教”改革力度。建设一支数量

充足、素质较高、国内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编写

一批针对性强、灵活多样的海外本土教材,探索适

宜当地习俗文化和不同人群的教学方法[7-8]。

既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孔子学院建设进行了

较为充分的考察。不过,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应然

角度进行的宏观分析,较少基于具体考察进行实

证研究,缺少孔子学院建设转型前后对比分析的

一手资料。目前,中国各个省市孔子学院的建设

理念与办学实践各有所长,但注重挖掘区域特色

和亮点的成果不多。

安徽位于长三角腹地,与中国经济发达省份

第150页

和边境地区相比,在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方面具有

一定劣势。当前,安徽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目标要求,紧紧抓

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深入推进重点领

域一体化建设。借鉴其他省市“先进孔子学院”建

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安徽高校海外孔子学院建设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该省在国际中文教育

方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彰显孔子学院

建设的地域特色。

二、研究对象

(一)安徽高校所设的7所孔子学院

截至目前,安徽共有3所高校在6个国家设

立了7所孔子学院。其中,安徽大学4所:智利圣

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

孔子学院、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白俄

罗斯布列斯特国立普希金大学孔子学院。安徽师

范大学2所: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孔子

学院、乌克兰扎波罗热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合肥

学院1所: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孔子

学院。

本文以这7所孔子学院及其中方合作高校为

考察对象,评估安徽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的空间布

局、使命担当及其办学特色。

(二)长三角其他省市所设的“先进孔子学院”

根据中外语言合作中心发布的相关信息,在

最近5次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全球孔子学院大

会(2015—2019)上,长三角其他省市共有6所高

校先后13次被评为“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其中,

复旦大学1次(2019),江苏师范大学1次(2018)、

温州医科大学1次(2018)、上海外国语大学2次

(2018、2015)、华东师范大学 3 次(2019、2017、

2015),浙 江 师 范 大 学 5 次 (2019、2018、2017、

2016、2015)。

目前,这6所高校在21个国家设立了32所

孔子学院。在最近5次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全

球孔子学院大会(2015—2019)上,共有8所孔子

学院被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孔子学院(2019)、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

(2019)、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2018)、莫桑比

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2018)、意大利都灵大

学孔子学院(2017)、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

孔子学院(2017)、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

学院 (2017)、美 国 迈 阿 密 达 德 学 院 孔 子 学 院

(2015)。

本文以这8所孔子学院及其中方合作高校为

考察对象,对“先进孔子学院”的建设特色、推动大

学国际化的成效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安

徽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在孔子学院建设方面存在的

差距和不足,探讨差异的具体成因及其建设路径。

三、长三角其他省市“先进孔子学院”的建设

成效

(一)“先进孔子学院”办学规模快速增长

2004年11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签

署协议。这是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长三角

地区高校合作建设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006—

2007年,江浙沪地区海外孔子学院建设规模迅速

扩大。2006年合作建设3所孔子学院。2007年,

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达到12所。其中,复旦大学

合作建设5所,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建设4所,浙

江师范大学合作建设2所,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

设1所。中文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需求使得孔

子学院大量建立,短短4年,江浙沪高校合作建设

的孔子学院网络已辐射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和大洋洲。

200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应进一

步增强现有孔子学院的办学实力,适当控制孔子

学院的数量[9],全球孔子学院建设开始进入平稳

增长阶段。树立孔子学院品牌形象、加强孔子学

院能力建设、提高孔子学院教育质量成为合作双

方着力追求的建设目标。这一年,江浙沪地区新

建的孔子学院仅增加1所。2009年增加3所,其

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建设的秘鲁天主教大学

孔子学院是江浙沪地区在南美洲建设的第一所孔

子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合作建设的泰国东方大学

孔子学院是泰国第一所引入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

孔子学院。2010年增加两所,其中,美国迈阿密

达德学院孔子学院是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第

一所孔子学院。截至目前,该地区海外孔子学院

已经达到32所,在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

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方面做出了重要

贡献。

(二)“先进孔子学院”办学质量日益提升

经过18年的不断耕耘,长三角地区海外孔子

学院办学质量日益提升,在汉语教学、教师培训、

教材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根据教育市场和社

144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