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 — 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发布时间:2024-11-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璀璨 — 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840清乾隆  白玉镂雕双龙盖瓶QIANLONG PERIODA White jade double dragon VASEH: 31cmRMB: 3,500,000-4,500,000此件双龙盖瓶,为和田白玉整料琢制而成,用材极佳而不惜工本,殊为难得。其用玉当为籽料,通身无瑕,质颇均匀,其色洁白如凝冰堆雪,如此白度之玉料不为多见,兼其质地清润细腻,赏之清心。盖瓶器壁厚而雕工甚精,多处镂空雕刻尤显玲珑剔透。器盖为盔形,顶镂雕蟠龙曲身回首与火珠相戏,身躯左右衔双环,其龙身婉转灵动,细处不容一指,颇为细腻。瓶身为扁壶状,直口阴刻回纹,束颈丰肩,深腹,其轮廓圆弧而渐下渐收,至底收为圈足。瓶身两侧,各用浮雕及镂雕激发,雕刻一爬龙耳。爬龙身躯自盖瓶腹底向上,后足踏祥云攀于瓶腹,前足攀附于瓶颈,龙首向外弯曲,口吐仙霞云气。其身形纤秀灵动,周身鳞片、虬鬃皆用阴刻表现而出,细节甚为丰富。且每侧爬龙所吐祥云处,皆琢一环。此瓶上下所琢刻活环计有六只,摇之璆锵而鸣,如此作法对镂雕工艺有极高要求,可谓不惜工本,但更为此器增添玲珑剔透之精巧气质。琢玉中的镂雕技法颇为费料,亦耗工时,此件白玉盖瓶用上佳和田白玉,整... [收起]
[展开]
璀璨 — 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综合性拍卖公司,成立于1995年,具备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中贸圣佳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层,并在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及北美多地区设有办事处。
文本内容
第102页

840

清乾隆  白玉镂雕双龙盖瓶

QIANLONG PERIOD

A White jade double dragon VASE

H: 31cm

RMB: 3,500,000-4,500,000

此件双龙盖瓶,为和田白玉整料琢制而成,用材极佳而不惜工本,

殊为难得。其用玉当为籽料,通身无瑕,质颇均匀,其色洁白

如凝冰堆雪,如此白度之玉料不为多见,兼其质地清润细腻,

赏之清心。

盖瓶器壁厚而雕工甚精,多处镂空雕刻尤显玲珑剔透。器盖为

盔形,顶镂雕蟠龙曲身回首与火珠相戏,身躯左右衔双环,其

龙身婉转灵动,细处不容一指,颇为细腻。瓶身为扁壶状,直

口阴刻回纹,束颈丰肩,深腹,其轮廓圆弧而渐下渐收,至底

收为圈足。瓶身两侧,各用浮雕及镂雕激发,雕刻一爬龙耳。

爬龙身躯自盖瓶腹底向上,后足踏祥云攀于瓶腹,前足攀附于

瓶颈,龙首向外弯曲,口吐仙霞云气。其身形纤秀灵动,周身鳞片、

虬鬃皆用阴刻表现而出,细节甚为丰富。且每侧爬龙所吐祥云

处,皆琢一环。此瓶上下所琢刻活环计有六只,摇之璆锵而鸣,

如此作法对镂雕工艺有极高要求,可谓不惜工本,但更为此器

增添玲珑剔透之精巧气质。

琢玉中的镂雕技法颇为费料,亦耗工时,此件白玉盖瓶用上佳

和田白玉,整料琢刻成器,可见其不惜工本。加之整器上下计

有三龙,皆五爪龙,可见其当非寻常日用器皿,当是供御之器。

此类装饰龙、凤的镂雕盖瓶,在两岸故宫皆留存有数例,但用料、

琢工、尺寸,能达到本品之程度者,可谓凤毛麟角,殊为难得。

第104页

841

清乾隆  白玉雷纹龙首鋬盉壶

QIANLONG PERIOD

A White jade pot

H: 17.5cm

RMB: 500,000-600,000

盉为流行于商代至战国的酒器。造型为大腹敛口,前有长流,后有鋬、

有盖,下多为三足。此件为玉盉,仿青铜制,为整块玉料精雕而成,

玉质温润,纯凈细腻,短流鼓腹,三足内敛,端庄雅致。腹部装饰

有条带状连续回纹,流上线刻会问与蕉叶纹,其余光素无纹,以彰

显玉质之佳美。柄做龙首状,盖钮为荷花形,刻饰精美。本件玉盉

意古而创新,即具古色,又现新意,雍容华丽。近似玉盉可见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玉龙凤盉”,器柄呈凤首状,参见《宫廷之雅·清

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7 年,

图版 19。

对于盉的功能,王国维的《说盉》中载:“盉乃和水于酒之器,所

以节酒之厚薄者也。”郭沫若在《长安县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

解释道:“金文‘盉’从禾者,乃像意兼谐声。故如《季良父盉》,

字像以手持麦秆以吸酒。”一说,调五味之器,见《广韵·平戈》。

参阅图:清乾隆玉雕龙凤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106页

842

清乾隆  白玉绳纹提梁卣

QIANLONG PERIOD

A White jade hand WARMER

H: 21.5cm

RMB: 500,000-600,000

白玉,带盖,长颈,弧腹,椭圆形足。器上部光素无纹,颈两侧有耳,

耳内套一活环状提梁,可以转动。器腹部饰雕刻精细的绳纹,绳

纹彼此互相连接延伸至器底。盖为椭圆形素面,盖钮为椭圆形珠钮。

此器由一整块白玉琢制而成,造型高雅古朴,玉质精良,玉光润泽,

纹饰细腻优美。整器取三代彝器之古貌,又不拘泥于旧物造型,

结合清代器物特点,是一件乾隆朝仿古玉器佳作。

乾隆皇帝钟爱古玉,也大力提倡仿古玉,一生吟诵玉器的诗篇多

达八百余首。仿古玉多以先秦青铜器为蓝本,如觚、爵、尊、壶、

提梁卣等,这些仿古玉器往往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清代宫廷玉

器制作风貌的直接展现。卣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除圆形、椭

圆形、方形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等,有盖和提梁,

便于携带,流行时间不长,战国后期逐渐消失。

纪录:香港佳士得,2009年,编号2004。

参阅图:白玉提梁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110页

843

清乾隆  白玉浮雕商山四皓图插屏

QIANLONG PERIOD

A White jade ‘figureS’ TABLE SCREEN

W: 12.5cm, H: 17.8cm

RMB: 400,000-500,000

此方插屏取整料白玉,裁作四方屏状,其用料甚为厚重,

持之沉坠。玉质莹润清透,局部带棕褐色玉皮,古雅可

赏。玉屏双面作高浮雕装饰,正面刻深山栈道,亭阁古松。

近景见三名老者拄杖立于松旁,下方石路上一老者随童

子而行,其景致高低、远近错落,虽浮雕于表面,仍极

具层次感与立体感。人物衣衫纹理、面容神态亦皆丰富,

雕琢殊为细腻。

此屏典故,当为商山四皓之典,所言即秦朝末年唐秉、

崔广、吴实、周术,因“焚书坑儒”之祸,隐居于商山

避世。后代文人往往引据此典故,追慕隐逸自在的文人

风骨。乾隆帝自幼接受传统文人教育,赏玩器物中也不乏此类具

有文人气韵的纹样。

清代玉器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多种传统做

工及历代艺术风格之大成,发展出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

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极高的艺术造诣。此件插屏当即摹宫

廷画师之画意而作,这种反映山林野逸情趣的画面也反映了皇帝

本人的寄情山水的传统文人情怀。其代表了乾隆朝制玉的审美意

趣与高超的工艺水准,是乾隆皇帝对于文人士大夫精巧雅致生活

的向往和希冀仁寿康乐的精神寄托,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件经典佳

作。

第112页

844

清乾隆  白玉双舟渔乐图摆件

QIANLONG PERIOD

A White jade carving OF figureS

H: 12.5cm, L 17.3cm

RMB: 1,600,000-1,800,000

此件摆件由白玉整雕而成,质地匀净细腻,其巧用镂雕、圆雕技法,

雕出双舟之上忙碌的工作场景,船桅、绳索皆细刻而出,且用整

玉雕出两条锁链船锚,实为不惜成本的精工巧作。其呈现场景为

一只工船,船尾一工匠躬身撑橹,似要帮船稳定,另一人站于船头,

将一根大木桩徐徐放置在船中,三两孩童怡然自乐,一宠物小犬

亦坐立围观。人物形姿、动势皆雕刻的唯妙唯俏,颇具画意。

乾隆时期玉料充足,宫中玉雕题材甚为丰富,此类渔舟题材的玉

雕摆件亦时有所见,清宫档案中有载,嘉庆七年十一月内廷西路

重华宫区重华宫中璆琳笥百什件就有一青汉玉船一件(口缺铜镀

金座座下刻诗甲)内盛青汉玉鱼,可见此类摆件就是专呈宫廷放

入百什件中赏玩之器。但常见皆为单船造型。本品特别之处在于,

雕刻了两船上众人劳作、休憩的形态,细节之生动几如《清明上

河图》中的一景。工艺之巧,耗费工时、物料之巨,实仅乾隆宫

廷玉作所能琢成。

与本品题材相近者,可参照故宫博物院藏和田青玉船一例,录于

《中国玉器全集·6》第 191 页,图二七四。彼件亦为乾隆玉作

之妙品,与本品同为双舟题材,但其船上有蓬,虽细节亦丰富,

但人物、场景之刻画不若本品生动,且本品雕刻船锚、纤绳勾连

纤巧,可谓将乾隆玉雕的精巧生动表现淋漓。

来源:1.美国纽约Mrs. Christian Holmes旧藏;

   2.显赫欧洲私人收藏,由前藏家祖父母获得并由其家族继承

纪录:1.Parke-Bernet Galleries,1956年11月1日-2日,Public

Auction Sale,Lot.212;

   2.香港邦瀚斯,编号40。

纪录:Parke-Bernet Galleries,

1956年11月1日-2日,Public

Auction Sale,Lot.212;

第114页

845

清  翡翠龙钩

QING DYNASTY

A GADEITE dragon hook

L: 8cm

RMB: 1,500,000-2,000,000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也就是现在的腰带扣。带钩多为青铜制造,

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于战国至秦代广为流传,在魏晋南北朝之后逐渐消失。从战

国起,带钩就成了王公贵族的一种集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饰物。带钩的制作往往

十分考究,形式则千变万化。除了束系腰带之外,它还可以装在腰侧面用以佩刀、佩剑、

佩镜或其它装饰品。

带钩的质地多种多样,传世以青铜和玉质为多,而翡翠质地的带钩,则比较少见。

翡翠于元末明初由缅甸进入中国,到了清朝开始流行,清朝康熙年间在腾冲为清廷订

做的官印用的是高档翡翠,更加使翡翠闻名于世。到慈禧太后时,因东宫能佩带红宝石,

而西宫只能佩带绿宝石,慈禧出于西宫,因而翡翠得到更高垂青。清代的翡翠主要在

北京、苏州、扬州等地加工,被做成各种翡翠制品,最好的玉料用来做朝珠、扳指儿、

翎管、龙钩、别子、上好的手镯、戒指。

此带钩为老坑种翡翠,翠色碧绿,存世难寻可相媲美者。尤其翠色呈上深下浅之式,

翠色处浓似欲滴,白色处又净洁似雪,可谓是难寻佳料。正是当时最上等的翡翠料所制,

用来供奉宫廷之用。带钩为如意式,钩呈龙首状,苍龙教子样式。钩背有椭圆带扣一个,

可系于腰带扣眼上。清宫旧藏有形制、尺寸与此相近的翡翠龙钩,可资比较。

参阅图:翡翠龙钩 荣禄墓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第116页

846

明  螭龙纹玉璜

MING DYNASTY

A CARVED jade dragon

L: 17.7cm

RMB: 250,000-300,000

此件玉璜用白玉为材,浮雕镂刻而成。其玉色润白,周

身染金黄沁色,有油润清透之质。玉璜形制特别,两端

分别作龙首、鹰首造型,表面浮雕出其周身线条,并以

极浅的细阴线在其身躯各处雕出菱格纹、雷纹,以作装

饰。远观其装饰纹样,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具战汉古

玉之意趣。《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

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

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是为“六

器”。玉璜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是重要的祭祀礼器,

后形制多有改变,而基本保持了礼玉的地位。

此类两端以龙首、凤首形象为饰的玉璜,存世时有所见,

多为双侧同为龙首,或同为鸟兽的样式,两端分饰龙凤

的则相对少见。

本品存宫廷原配木盒,状态光洁如新。其依照此件玉璜

形制,随形雕就,用之甚为合宜。盒上照玉璜纹饰,依

样浮雕龙凤纹,琢工颇恭谨,可见内廷之风。

本拍品原配木盒

第118页

847

明  黄玉鸳鸯

MING DYNASTY

A CARVED yellow jade mandarin duck

L: 11cm

RMB: 900,000-1,200,000

此件鸳鸯以黄玉为材,质地细腻润泽,其色栗黄似蒸栗,

局部带有沁色。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即载 :“玉以

甘黄为上 , 羊脂次之。盖黄玉不易得 , 故为正色。白玉

时有之 , 故为偏色。”此鸳鸯色甘黄浓郁,兼带部分深

褐沁色,用料即属上佳黄玉。

此器采用圆雕结合阴刻浮雕手法,造型相对抽象,整体

较扁,颇似先秦玉钺。其较窄一端为鸳鸯首,鸳鸯曲颈,

目似水滴,喙作三角形,长翎蜿蜒直至背部。其身躯愈

渐放宽,自头至尾成一斧形。鸳鸯背部用细阴线琢翅部、

尾部之羽毛,曲直长短,随性施刻,刻画精细而不带一

丝呆板匠气,气韵甚为古雅可赏。其难得之处在于底面

亦用阴线琢刻出鸳鸯双足及蹼,能在日常目光所不及的

地方刻出此般细节,亦能见琢玉者之妙思。

鸳鸯为华夏珍禽,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民间

比作夫妇,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句:“得成比目何

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

不见?”可谓名篇。有鸳鸯荷莲的纹饰俗称“鸳鸯卧莲”。

此件黄玉鸳鸯,气韵古朴雅致,无论从用料还是雕琢工

艺来看,都是难能一见的玉雕禽鸟佳品。

第120页

848

明  镂雕螭龙纹宜子孙出廓璧

MING DYNASTY

A PALE CELADON AND RUSSET JADE PENDANT

L: 9.8cm

RMB: 2,000,000-2,500,000

此式宜子孙出廓璧,为汉玉最经典的器式之一。佩为青白玉质,

局部有黄褐色沁。整体呈扁平片状,双面雕琢,璧上出廓,正

中透雕“宜”字,周围环绕双螭纹。下部为璧形,中央有一小圆孔,

孔上下透雕“子孙”二字,两侧饰双螭纹,螭身卷曲,造型生动,

雕琢精致。

此佩特色之一是以吉语“宜子孙”三字作为纹饰的一部分,周

围螭纹环绕包围。“宜子孙”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宜尔

子孙承承兮”的诗句当中,两汉时期便以此作为纹饰出现在铜镜、

瓦当以及玉器之中。1997 年江苏扬州邗江区甘泉老虎墩东汉墓

曾出土“宜子孙”透雕玉佩,透雕纹饰,璧上出廓透雕回首凤

纹,凤下腹透雕“宜”,璧孔中轴上下透雕“子”、“孙”二字,

两侧透雕双螭纹,体态弯曲,似正在游动,是汉代玉雕中的精品。

此璧上出廓改凤纹为双螭纹,壁面纹饰则基本相同。 参阅图:东汉 宜子孙出廓玉璧 扬州博物馆藏

第122页

Lot.849-853为小孤山馆藏器

第124页

题识:琼林独宴 桂子秋香

文具盒,取黄花梨木精料制作。长方式,上盖、下身之

口缘缀饰错银丝回纹一周;盖顶有弧度,阴刻凹槽,镶

嵌螺钿、珊瑚、虬角、蜡石、椰壳、玳瑁等珍贵材料,

组合成五彩斒斓的梅竹春燕图案。古梅树干瘦皱为形,

以椰壳勾勒树皮纹理,极为肖似;梅梢稚嫩,用蜡石装点。

单瓣梅花,磨砻细腻,仰扬向背,顾盼生姿。横枝斜立

白羽祥瑞之春燕,全身以白色珠光贝阴刻丝理规整的羽

毛纹;乌角为燕喙,目嵌朱色珊瑚珠,栩栩如生。白羽

祥燕,仪态万千,舞升春风,嬉戏双清。古梅有修竹为

伴,竹枝用珠光贝所制,竹叶以蜡石为饰,色泽清雅与

梅花相辉映。左侧错银丝琼林独宴篆书四字为题。盒盖

背又作折枝桂花图;椰壳为枝干,蜡石为叶,蜜黄色珠

光贝钩勒桂花瓣;右侧错银丝桂子秋香篆书四字。构图

以宋代花鸟写生小品画为立意,生动传神、气韵清逸,

百宝嵌色泽净素高雅,与黄花梨恬穆的质感,合谐统一;

意匠经营,堪称绝技。

整器藏用得当,保存甚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黄

花梨木百宝嵌石榴绶带纹盒”,与本器同属明代百宝嵌

艺术中,别具清新秀丽风格的精品。

来源:1、翦淞阁旧藏;

   2、小孤山馆藏器

849

明晚期  黄花梨木错银百宝嵌琼林独宴图文盒

LATER MING DYNASTY

A CARVED HUANGHUALI BOX WITH book

L: 13.8cm, W: 10.8cm, H: 7cm

RMB: 800,000-1,200,000

第128页

题识:老干含春意,践枝吐玉花。酒阑明月上,移影卧

窗纱。雪居。

孙克弘花鸟似徐熙、赵昌、黄荃。此件黄花梨百宝嵌盖

盒是他的经典之作,应该是他绘画、设计,好友孟仁父

制作的。

明汪珂玉《珊瑚网》:“汉阳(即孙克弘)写生,古则赵昌、

黄荃父子,近则沈石翁、陆叔平,皆能抗衡。至于文房

诸玩,随意拈写,不肖不止,十指间真有陶冶,虽宋画

苑名手未能梦见也。所居东郊草堂,多列法书名画于秋

琳阁中,盘礴觞咏,客至如归,退则游戏为此,无纤尘

留于胸中。此卷尤其得意壮年之笔,今广陵散矣。” 汪

珂玉描述的是雪居的绘画,此件盖盒不论出自谁手,都

有可能是秋琳阁旧物。

同类盖盒见过一些,木器、竹器、漆器皆有,黄花梨嵌

银丝、嵌百宝的仅此一件。四围镂空卍字,制作精致细腻,

方正平稳。底部四足镂空,空灵剔透。盖盒可盛文房诸

玩或酒杯之类物品,让人有“盘礴觞咏,客至如归”之感。

孙克弘的艺术品位,制器标准,完美表现在此件盖盒上。

可以想象,置放它的几案一定也是我心中的“神品”家具。

黄花梨盖盒和雪居的铭文一样,充满诗情画意:“老干含

春意,践枝吐玉花。酒阑明月上,移影卧窗纱。”落款“雪

居”。

来源:小孤山馆藏器

850

明晚期  孙克弘款黄花梨百宝嵌梅花图盖盒

LATER MING DYNASTY

AN INLAID HUANGHUALI BOX

L: 35.2cm, W: 26.4cm, H: 10.5cm

RMB: 800,000-1,200,000

第132页

清新爽朗的不多见,受材料限制,很多有点匠气。

嵌银铭文:“文章星斗,气节云龙。”文章超群如天上

星斗。元代魏初《满江红·为双溪丞相寿》:“元自有,

谈天口。初不负,经纶手。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

人的志气与节操是“气节”,文章讲气节。南宋陆游《有

所感》诗句:“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盖内嵌银铭文重要,有具体年、月、日、人物:“崇祯

辛未仲夏端阳日,许念敬识。”许念敬是明代东林书院

文人,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在东林党一案中,被太监

魏忠贤迫害。此盒是许氏遭难之后题识,他已经远离官

场,心中仍旧怀念“文章星斗,气节云龙”的抱负,文

化人的悲哀。

来源:小孤山馆藏器

851

明崇祯辛未年(1631年)  许念敬款紫檀百宝嵌云龙纹长方盒

MING DYNASTY CHONGZHEN PERIOD

AN INLAID ROSEWOOD dragon BOX

L: 14.8cm, W: 12.4cm, H: 8.6cm

RMB: 800,000-1,200,000

题识:1、文章星斗,气节云龙;

      2、崇祯辛未仲夏端阳日,许念敬识。

以孙克弘款黄花梨百宝嵌梅花图盖盒为百宝嵌的标准,

选择难而纠结。百宝嵌容易富贵庸俗,艺术家过于专注

在镶嵌工艺上,盒子的造型往往做不到位。反复品鉴所

藏的几个盒子,此件紫檀盒的造型毫不逊色。盒身、盒

盖边沿镶嵌银丝,与孙克弘款盖盒异曲同工。整体造型

厚重淳朴,边缘线起伏,微妙的转折,是艺术家的功力

所在。美与不美差在丝毫之间,盒盖面上边沿线及四角

边缘上下收窄的弧度,最能体现造型能力与神韵之美。

盖内侧、盒底部整木挖凹,典型明代做工。

盖上百宝嵌云龙图,紫檀如墨如镜,托出横向卷云,小

环境之中展现宇宙大空间,“飞龙在天”栩栩如生。“云

龙相得起,风雷一时来。” 百宝嵌设计如此文雅生动、

第136页

852

清  卢葵生百宝嵌双骏图文具盒

QING DYNASTY

AN INLAID ROSEWOOD horses BOX

L: 22.6cm, W: 12.2cm, H: 4.3cm

RMB: 200,000-300,000

款识:卢葵生制

此黑漆方盒,作长方形,内设一屉层,可置小件笔墨、

印章等文具,因而可充文具盒之用。文具盒外壁满髹黑

漆,漆层乌黑,且推光细腻富于光泽,其盒盖正面作嵌

宝装饰,用螺钿、玉石、骨角等珍材,嵌作古木枫叶,

上紫藤缠绕垂生,下双骏饮水歇憩。整幅画面意境相合,

且富于文人意趣。如此骏马图样,在清代宫廷制器中亦

有所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卢葵生款戗金彩漆双骏

图长方文具盒,画样即与本品颇似。

卢栋(?-1850),字葵生,江苏扬州人。祖父映之,父

慎之均为制漆名手,葵生传家法,擅漆器制作,尤以漆

砂砚闻名天下,所制漆砂砚,轻巧耐磨,清新雅致,并

配以自制的漆盒。存世多以卢葵生所制之漆砂砚最负盛

名,而卢氏之砚盒亦颇雅致,常用的漆色为黑、灰黑、

朱红、赭、暗紫、暗绿等,在这些深沉的漆底上以百宝

嵌成图案,或浅刻纹样,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汪鋆《扬

州画苑录》卷二记卢葵生:“先生为人醇谨谦恭,不苟

言笑……尤擅六法,优能入品,交游多文学之士……异

日必更值米芾,高似孙之伦,或以史,或以笺,表而章之,

大显于世”。可见卢葵生并非单纯的匠人,而是有自己

的文人素养,能在其器物中融入自己审美理念的设计者。

来源:小孤山馆藏器

第138页

853

明  紫檀嵌玉马上封侯笔舔

MING DYNASTY

AN INLAID ROSEWOOD washing brush

L: 9.3cm, W: 9.3cm

RMB: 120,000-150,000

此笔舔形作四方,以色黑如漆的紫檀整木制成,用料厚实,其

质缜密。呈圆角正方形,形制小巧,颇清秀雅致。笔舔镶一方

形盖,与器身以短榫连接,可开合。紫檀木盖面微隆,正中嵌

白玉雕饰一马上封侯形象,刀法拙朴而富于古韵,明风浓郁。

器内中间挖正方形砚堂,

边棱四周皆打磨作圆润的凸棱,器虽小而制作规矩,别具秀雅

气质。

此类造型轻便的笔舔通常为随身砚,整器小巧玲珑,精工细作,

置于案头颇添雅趣。存世见得几例,多为明末清初之物且作嵌

宝装饰,此件紫檀用料上佳,琢磨工艺亦精,兼嵌玉独具明代

风韵,属颇为清雅别致的一例。

来源:小孤山馆藏器

第140页

854

清乾隆  紫檀刻“散氏盘铭”长方盒

QIANLONG PERIOD

A CARVED ROSEWOOD rectangular box

L: 37cm, W: 27cm, H: 11cm

RMB: 260,000-350,000

此盒以紫檀为材,呈规整的长方形,天盖地式,座宽平仅四角起柱。

盒盖五面皆镶紫檀芯板,质地颇佳,表面牛毛纹密布,木纹变幻如烟

霞水波,素雅可赏。其每面皆用阴刻技法作工整繁密的书法雕刻,篆

文、行书、草书备具。落诸家名款。识之为散氏盘铭拓片及各家题款。

其“散氏盘铭”四字篆书左侧:“秋谷所得,沂孙题。”知此盘铭拓

片为潘康保旧藏,杨沂孙为之题名。其下方及方盒侧面,诸家题跋计有:

陆恢题:曾见吴愙斋中丞临此盘铭至数十过后,大小任意而位置不移,

且铁笔而易以毛锥已为难事,安得如是之自然合度耶。总之,金石文

字能窥见古人用笔之所在,乃能摹拟,不然无当也。叔同宗兄属题,

聊记数语以质之。廉夫弟恢。

潘祖荫题:吴子苾丈有缩本,精极。祖荫识。

史致谟题:盘文秀劲有类岐阳猎碣,己巳春二月,史致谟记。

此外有杨沂孙释文并题记、吴俊考释题记、胡澍题记、张荫桓、吴让

之题记等。

此诸般铭文及题记,围绕一西周晚期青铜礼器散盘,其乾隆年间出土

于陕西凤翔,现藏台北故宫。散盘内部有铭文 357 字,记录了夨人付

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佐证。在晚清金石学鼎

盛之时,此难得刻有长铭德西周重器,成为了金石圈里炙手可热的名

物,诸家金石学者无不以能得一篇散盘拓片为乐事。

存世散氏盘拓,有多个名家庋藏题跋版本,此紫檀方盒所刻诸家题跋,

当为照潘康保(秋谷)、陆叔同(陆心源之子)递藏本所摹刻。其上

陆恢、潘祖荫、史致谟、吴俊等金石名家考释题记,蔚为清末金石之

雅事,更为本器增色不少,使之增添了不少金石藏古之韵味。

第144页

855

清早期  邓渭制白菜图行书诗文竹笔筒

EARLY QING DYNASTY

A CARVED BAMBOO BRUSHPOT INSCRIBED

BY DENGWEI

D: 14.5cm, H: 17cm

RMB: 600,000-800,000

笔筒取细密坚实之竹段,形体端庄隽雅,细巧制作,器

表包浆晶润,可见竹质纹理丝丝密密。器身圆润,沿边

处理精到,壁面较厚,腰部微束,下具三矮足。器壁一

面以陷地深刻法刻划白菜两棵,菜叶舒卷有致,外无轮

廓,有书画没骨之意,表层磨光棱边,与下陷之菜心部

分的深峭刀法形成对比,加强了纹饰的表现力,白菜根

部衬以花卉小草,枝叶末节等细微之处亦是经营有度,

极见功力。另一面以刀代笔,阴刻行楷句:“东坡云,

吾借王参军地种菜,不及半亩。而吾与过终年饱菜,夜

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

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乃出自苏

轼《撷菜》之并引,末属“云樵山人制”款,刻字清隽

洁净,刀法细腻圆顺。“云樵山人”是清乾隆时期嘉定

竹刻第一高手邓渭之号。

邓渭,字得璜,号云樵山人,嘉定人,其父邓孚嘉字用吉,

叔邓士杰号贯伦,皆以刻竹名世。自幼师承家学,工薄

地阳文,善镂花卉、人物,尤长于浅刻行楷小字,秀劲

雅饬,为当时第一。张廷济曾云:“嘉定竹器刻字,乾

隆朝云樵山人邓渭为最。”《竹人传》称其:『善镌印章、

笔筒、秘阁,行草得羊欣法度』。所镌笔筒拓本为《清

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所收录。其性嗜酒,非极乏时不轻

奏刀,偶有所作,世人皆珍如拱璧。上海博物馆藏有数

件邓渭竹雕笔筒,可做对比考证。此品竹质坚密熟旧,

运刀婉转如意,物象简练,陷地刻法与“薄地阳文”相对,

一凸一凹,一阴一阳,摒去底纹和空间环境繁复的描绘,

均以素面为地,突出主题。此种技法多用于表现白菜和

荷花,体现出古时士大夫标举清白和清廉的思想追求,

加之刻字潇洒畅快,颇具法度,文图相得益彰,俨如名画,

意蕴深湛,实为邓渭竹刻之佳作。

此件邓渭所制白菜诗文笔筒,综合了邓渭之陷地浮雕白

菜,与长篇行楷书法,颇为典型。上海博物馆藏一例邓

渭白菜诗文笔筒,与本品风格相类,但尺寸不及本品,

可作参照。

参阅图:邓渭竹雕白菜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第147页

856

清康熙  吴之璠制松下高士图竹臂搁

KANGXI PERIOD

A CARVED BAMBOO ‘FIGURE’ arm rest

L: 22.3cm

RMB: 500,000-600,000

款识:之璠

臂搁以竹为材,质理细腻顺直,色棕红且质地光润有泽。

器作覆瓦式,形制颇规矩,表面作层次丰富的浮雕纹样,

画面布局清新有致,见山石松坡之上,古松繁茂,针叶团

簇成伞,高士倚坐松根之旁,膝侧一方形小几上置瓜果,

童子侍立于旁侧。高士着宽松的罩袍长衫,扶膝仰首而视,

见空中层云相错,日轮高悬,一派清幽景致。松干旁侧角

落,落“之璠”二字阴刻款。

此件臂搁雕刻颇细腻,虽为平面浮雕,而层次不稍减,近

景高士、童子及身后的松树,隐起颇高,松针、松鳞、衣

纹等细节雕刻入微,有目临实景之感;远景则有云山缥缈,

空中祥云、日轮,尽皆浅浮雕而成,且深刻表现山峦轮廓,

更与近景人物形成对比。此般以深浅浮雕,表现画面景致

错落的竹雕技法,显清早期嘉定竹刻之风貌。中亦可见吴

之璠“薄地阳文”的影子。吴之璠竹刻,存世多件笔筒,

臂搁则相对少见。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活跃于清康熙时期,工画

人物花鸟,书法秀媚犹劲,尤以竹刻擅名。早年在故乡刻

竹,师法“三朱”,金西厓、王世襄誉为三朱之后嘉定竹

刻第一名手。所作“薄地阳文”竹雕最为精绝。鲁珍的作

品在康熙朝时已被选贡入宫廷收藏,乾隆四十年(1775),

高宗皇帝在内府中获观〈东山报捷图黄杨笔筒〉,大为激赏,

并亲自做了三首御题诗,鲁珍的声名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第148页

858

明 朱三松制对弈图竹笔筒

MING DYNASTY

A CARVED BAMBOO ‘FIGURE’ BRUSHPOT

INSCRIBED BY ZHUSANSONG

D: 8.3cm, H: 14cm

RMB: 200,000-300,000

款识:三松制

笔筒取竹节为材,圆体,形制周正,竹理顺直,筒身下

承三矮足。笔筒外壁使用浮雕并镂雕、阴刻等多种技法。

画面镂空作一窟,并于窟前刻山石古松,其松枝苍劲虬

曲,松针栉比而列,团簇如伞。松荫下,见三名高士集

于一石台周围,两人正于石台上举棋对弈,一人立于旁

侧观棋,旁侧一童子捧瓜果点心而立,整幅景致颇有幽

谧闲适的山林野趣。其竹刻表现力颇强,尤其镂空人物

轮廓,将其从背景中突出来,兼雕镂层次分明,前景人

物对弈,中景松枝蟠曲,后景重岩叠嶂,皆现于竹上。

人物面容精致清晰,近似圆雕。此拍品用刀圆润劲力,

疏密变化间具质朴浑厚之风,为明代嘉定竹刻之格。画

面另侧留白处,阴刻落款“三松”,笔意挥洒自若,多

可与存世三松刻竹之款识相比较。存世器中,可见上海

博物馆藏朱三松竹雕高士图笔筒,其亦用镂雕、浮雕技

法,松枝、人物的雕刻风格与本品相类,可资参照。

朱三松,名稚征,号三松。上海嘉定人。生卒不详。祖

朱松邻(名鹤,字子鸣),父朱小松(名缨 , 字清父),

都是当时竹刻的杰出能手,并称“嘉定三朱”。明末竹

雕世家“嘉定三朱”间以朱三松之技最臻绝妙,故《对

山书屋墨馀录》有“人谓小松出而名掩松邻,三松出而

名掩小松”之说。

参阅图:朱三松竹雕高士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第150页

即类本例。

佛龛以木为胎,为三联亭楼式。三亭顶部为方形宝顶,

下设垂柱,龛门三开,顶部及龛门外围透雕花板,下承

须弥座,座上设栏杆、望柱,间透雕海棠花形栏板。器

底髹黑漆。佛龛通体以识文描金工艺装饰,龛门内为以

金为地,隐起堆银彩饰缠枝西蕃莲纹。中门内四莲心托

四蒂如意,寓有事事如意,连绵不绝之意,金地银光间

华贵非常。龛门框面堆绫锦地上泥金,四柱浮云气纹,

增添了缥缈神妙之感。背板为缠枝莲纹内饰宝瓶、华盖、

双鱼、灵芝、法螺、吉祥结、尊胜幢和法轮佛教八宝。

两侧开方形窗格,其间透雕缠枝西蕃莲纹,与下方识文

描金的西蕃莲纹一虚一实,形成巧妙的对比。

整器造型庄重典雅,装饰华贵富丽,内外金彩呈现微妙

色差,层次分明,类彩金象之工。纹饰凸起似浮雕,蜿

蜒生动,由漆面金彩脱落处可以看出漆灰隐起圆滑自然,

纹饰线条流畅。花纹用金色勾出文理,为《髹饰录》中“识

文描金…或金理,或划文,比描金则尤为精巧”的“金理”

手法,是更为考究的做法。细看纹饰堆起是先用朱红色

稠漆勾出纹理,再打金胶,上泥金,又见佛龛背面金彩

未经严重磨损,几乎满金。能想见佛龛早年应是全身金

光,下堆起暗花,璨璨间不失华严庄穆,令人远远望去

便生敬畏之心。可与故宫所藏保存完好的识文描金实例,

避暑山庄百韵册页盒对照(参见《中国漆器全集 第 6 卷

清》,福建美术出版社,1993 年,页 143,图 157)。

859

QING DYNASTY

A BL A C K L A C Q U E R G I LT- PA I N T E D

nichefor Buddha

L: 68cm, W: 22.5cm, H: 64cm

RMB: 600,000-800,000

“识文描金”是传统漆器制作的一种特殊工艺,“识文”

是指在漆器表面上高于平面的花纹,用漆灰在平面上做

出有浮雕效果的纹饰,凸起部分高低起伏圆滑自然的又

叫“识文隐起”。“描金”即在花纹堆成的漆面上,或

用金屑、或泥金粘著。识文描金在春秋战国至汉代就已

出现,唐代传入日本,于日本平安时代(794 年 -1192 年)

被改制为莳绘。宋以后识文描金在中国逐渐没落,清雍

正、乾隆时期,清宫引入日本洋漆工艺,内府工匠在借

鉴日本莳绘漆器的基础上,创作出更为精美的符合皇室

审美的识文描金漆器,清宫档案记载这类工艺名有“堆”、

“拱花”、“洋漆”、“仿洋漆”等。

中国传统的识文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既有相同之处,同

时又存在差异,传统识文描金在木胎表面以灰堆或雕刻

工艺制成凸凹不平的纹饰图案,其后再施金覆盖。其 [文 ]

可由肉眼观看,亦可在触摸中感知器物表面的凸起。而

日本莳绘注重器物表面艺术效果的整体性,以块面结构

来再现自然山水、花卉、动物,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装

饰纹样以完整的画面为主。

识文描金作为清宫漆器中的内廷工艺,凭借装饰的华丽

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养心殿造办处档案的制作记载中,

没有“识文”、“隐起”等名称,一概称之为“堆”。

其间记录了雍正时期做黑漆佛龛一件:“雍正七年六月

十四日,做得楠木胎,黑漆堆暗花画洋金节节双喜、岁

岁平安佛龛。”所谓“堆暗花”、“画洋金”的黑漆佛龛,

清雍正 识文描金缠枝西蕃莲纹托八宝纹佛龛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籍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