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指引(实体篇)

发布时间:2023-12-3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青岛市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指引(实体篇)

- 96 -可不受角度限制。17)立管管件承口外侧与墙饰面的距离宜为20~50mm。18)当排水立管在中间层竖向拐弯时,排水支管与排水立管、排水横管连接,排水支管与横管连接点至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m,排水竖支管与立管拐弯处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6m。19)管道穿越墙壁和楼板的预留孔洞尺寸,当设计未规定时,可比管材外径大 50~100mm;楼层管道系统的安装宜在墙面粉刷结束后连续施工;当安装间断时,敞口处应临时封闭。20)埋地 UPVC 管的管沟(槽),应底面平整,无突出的尖硬物,一般可做 100~150mm 砂垫层,垫层宽度应不小于管径的2.5 倍,坡度与管道的坡度相同,灌水试验及验收合格后,须用细土或砂填至管顶以上至少 200mm 处。21)塑料管道穿越楼板处为固定支承点时,管道安装结束应配合土建进行支模,并应采用 C20 细石混凝土分二次浇捣密实。第一次捣至楼板厚的 2/3 处,强度达到 1.2MPa 以后,再将防漏环用水泥砂浆窝实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浇捣。并结合找平层或屋面施工,在管道周围筑成厚度不小于 20mm,宽度不小于 30mm 的阻水圈。22)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 [收起]
[展开]
青岛市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指引(实体篇)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01页

- 95 -

④屋顶有隔热层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塑料管道穿越屋面,应设置防水钢套管。

图 5.2.2-6 屋面通气管安装12)安装未经消毒处理的医院含菌污水管道,不得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13)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及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

14)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应采用45°三通或 45°弯头连接,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置清扫口。15)排水立管仅设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排出管管底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下表。

表 5.2.2-3 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排出管管底的垂直距离建筑层数 垂直距离(m)≤4 0.45

5~6 0.75

7~12 1.20

13~19 3.00

≥20 6.00

16)由室内通向室外排水检查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应高于排出管或两管顶相平,并有不小于 90°的水流转角,如跌落差大于300mm

第102页

- 96 -

可不受角度限制。

17)立管管件承口外侧与墙饰面的距离宜为20~50mm。18)当排水立管在中间层竖向拐弯时,排水支管与排水立管、排水横管连接,排水支管与横管连接点至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m,排水竖支管与立管拐弯处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6m。19)管道穿越墙壁和楼板的预留孔洞尺寸,当设计未规定时,可比管材外径大 50~100mm;楼层管道系统的安装宜在墙面粉刷结束后连续施工;当安装间断时,敞口处应临时封闭。20)埋地 UPVC 管的管沟(槽),应底面平整,无突出的尖硬物,一般可做 100~150mm 砂垫层,垫层宽度应不小于管径的2.5 倍,坡度与管道的坡度相同,灌水试验及验收合格后,须用细土或砂填至管顶以上至少 200mm 处。

21)塑料管道穿越楼板处为固定支承点时,管道安装结束应配合土建进行支模,并应采用 C20 细石混凝土分二次浇捣密实。第一次捣至楼板厚的 2/3 处,强度达到 1.2MPa 以后,再将防漏环用水泥砂浆窝实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浇捣。并结合找平层或屋面施工,在管道周围筑成厚度不小于 20mm,宽度不小于 30mm 的阻水圈。22)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度三通或 45 度四通和 90 度斜三通或 90 度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应采用两个 45 度弯头或曲率半径不小于4 倍管径的90 度弯头。23)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相关规定。5.3 卫生器具安装施工

5.3.1 卫生器具材料检验

1)卫生器具进场后对外观进行检查,马桶、浴缸、洗脸盆注满水

第103页

- 97 -

后蓄水检查是否有漏水,排水是否顺畅。2)其他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5.3.2 卫生器具施工前工作面要求

1)墙地面砖铺贴合格、无空鼓,阴阳角方正。2)预埋给水管口凸出墙面宜在 0~5mm 范围内,易于角阀安装。3)下水管位置正确,通畅。

4)浴缸冷、热水的预埋线管高度宜高出浴缸150mm。5)主体施工完成通水后,要保证冷、热水连通保水。图 5.3.2-1 对卫生洁具进行精确定位 图 5.3.2-2 卫生器具安装5.3.3 角阀安装

1)洁具的给水管连接处均需安装角阀,角阀无渗漏。2)角阀安装时,注意“左热右冷”。5.3.4 蹲便器安装

1)安装蹲便器时,请先测量产品尺寸,并按尺寸预留安装位。安装位内采用混合砂浆填心,严禁用水泥安装,否则水泥的凝结膨胀可能挤破便器。

2)凡带存水弯的蹲便器,下水管道不应再设置存水弯,否则会影响冲水功能;不带存水弯的蹲便器,则应在管道上设置存水弯。

第104页

- 98 -

3)蹲便器一切与混凝土接触的局部要填上沥青或油毡等弹性材料,否则因水泥收缩招致便器开裂。

4)注意蹲厕安装好后,不要马上试水,否则可能搀和水泥影响安装效果。待水泥沙浆干过后在试水,若无异常即可利用。5)安装蹲便器应该严格依照相关利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施工,不然也轻易造成蹲便器呈现分裂,蹲便器的进水冲刷装配首要有球阀、高水箱冲刷、电磁感应冲刷阀、延时冲刷阀、手动冲刷阀等,安装之时需要一一对应好,才能到达良好的利用结果,在安装和利用蹲便器之时要注重避免猛力撞击。

图 5.3.4-1 蹲便器安装 图 5.3.5-1 座便器安装5.3.5 座便器安装

1)预留位置宽度宜大于 900mm,满足功能的正常使用。2)给水连接紧密,无渗漏。

3)排水应采用橡胶垫片的排水栓,与下水管结合处要密封。4)马桶宜采用“白水泥+胶”的座浆方式固定,橡胶垫等材料密封。

5)注意对防水层的保护。

5.3.6 浴缸安装

1)浴缸下水管处必须设置检修口,有裙边的浴缸裙边应采用活装,

第105页

- 99 -

便于拆装。

2) 浴缸底座坐落地面结合处,宜采用硅酸酮胶封闭。3) 浴缸与砌筑的平台接口处,贴砖面应比浴缸略低3~5mm。4) 浴缸的排水管不宜采用软管,尽量使用铜质材料,排水与排水管连接应牢固密实,且便于拆卸,连接处不得敞口。5.3.7 打胶收边

1)宜采用中性防霉硅酸酮,不得使用酸性胶。2)胶体干透时间≥24h,在胶体干透前不得沾水。卫生器具安装完成后,表面平整度、接缝直线度、接缝高低差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图 5.3.7-1 浴缸安装

(六)建筑电气工程施工6.1 室内电气照明安装施工

6.1.1 施工要求

配合土建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施工,各道施工程序及时向监理部门报验,切实做好各项隐蔽工程记录。1)在土建基础施工初期,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配合土建施工做好预设、预留管、洞、沟工作,预留工作完毕后,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及

第106页

- 100 -

时向监理人员报验。

2)配合土建施工预设、预敷好进、出工程的各种线管及完成基础避雷接地装置的安装工作。完毕后报经监理部门检查、认可,方可进行土方回填工作。回填所用的砂、土须经监理人员许可,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3)工程主体施工期间,须配合土建专业做好以下工作:①基础完工后,须做好标记,于离地0.5m 处做好接地电阻测试点的连接及接地装置的连接,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②随着工程主体施工的进行,配合土建专业,认真做好各种线管的预埋、预留。除设计文件要求须从墙体内穿行的线管外,其他线管不得随便埋入墙体内。须剔槽敷设的线管,敷设时每层须做好隐蔽工程记录。③暗装于结构墙体部位的箱、盒,必须随工程进度预埋或预留孔洞,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好各种箱、盒的标高及位置,箱、盒口与墙体、柱、顶棚等饰面应平齐。为使面板固定牢固、方正,并保证安全起见,凡缩进饰面 20mm 以上的箱、盒必须加套盒处理,套接应处平整,不得空鼓裂纹。

图 6.1.1-1 预埋线盒

④暗装于木结构等易燃装饰面内的箱、盒,为防止火灾隐患,箱、盒口必须与装饰面平齐,不得缩入木结构等易燃装饰面。⑤应特别注意:如箱体、盒体与其面板的尺寸值不一致,在预设或

第107页

- 101 -

预埋箱体、盒体时,这一数值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可能产生箱、盒安装高度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工程主体施工期间,所有暗设的线管敷设、箱(盘)体及盒体安装必须完毕。

4)墙体抹面结束后,进行穿线工作,穿线时须分清回路颜色,A、B、C(黄、绿、红),零、相、地均不得有死线现象。5)所有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送电试运行,并记录准确、报验及时。

图 6.1.1-2 面板安装 图 6.1.1-3 户内箱安装6.1.2 线管敷设

1)配线工程使用的管卡、支架、吊架等为非镀锌金属附件时,均应刷防锈漆;直通丝吊筋与膨胀螺母拧紧后,必须加平垫再用螺母锁紧。交叉敷设在混凝土现浇板内的线管,不应出现三层及三层以上叠管现象;平行敷设在混凝土现浇板内的线管,管与管之间应有5cm左右的距离。

2)敷设于以下部位的各种配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敷设于可上人吊顶内,不封闭的电气竖井内的配管一般按明配管要求施工,配管应横平竖直,支架间距符合规范要求,位置正确,固定牢固,不得将配管固定在吊顶的龙骨上。灯头盒、接线盒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并加盖板封闭,盖板螺丝齐全紧固,各种导线不得在吊顶内裸露。

第108页

- 102 -

②消防线管一般不宜明配,具体做法以设计文件为准。个别明配的消防线管,其表面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③敷设于不可上人固定封闭吊顶、轻钢龙骨板墙内、固定封闭的电气竖井内的配管,仅线管走向可按暗配管要求施工。3)配电线管应离开烟道不小于 20cm,以免导线受热,小于20cm时,必须有隔热措施。

图 6.1.2-1 明配电线管4)线管的保护层厚度及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埋入建筑物内的电线管路,离墙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在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强度不低于 M10 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插座及一般照明电线导管保护层厚度≥15mm;疏散照明电线导管保护层厚度≥30mm;消防报警电线导管保护层厚度≥30mm。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线缆保护导管最大外径不应大于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一,敷设在垫层的线缆保护导管最大外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二分之一。②线管的弯曲段,不得使用水管弯头;线管的分支处,不得使用水管三通。

③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A.明配的线管,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 倍,当两个接线盒之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 倍。

第109页

- 103 -

6.1.2-2 成排明配的电气导管煨弯做法 图 6.1.2-3 预埋线管B.暗配的线管,当埋设于混凝土內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 6 倍;当埋设于地下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④配电线管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应适当加装过线盒或加大线管管径。

⑤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线管应按国家、地方标准图集中有关作法施工。

6.1.3 管内穿线及导线连接

1)管内穿线工程宜在建筑物的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为配合工程同步竣工,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管内穿线工程允许提前进行。2)导管内穿线时应符合以下要求:①阻燃电线电缆、阻燃耐火电线电缆的阻燃级别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不得随意变更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的种类、型号及阻燃级别。②配线工程的电线线芯截面面积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电线、电缆必须复检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中。

③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不同回路的电线不宜穿于同一导管内。

④穿线时应在管口上套护口帽,防止导线划伤,杜绝先穿线后套护

第110页

- 104 -

口的做法。配管内导线的总截面面积之和(包括外保护层)不应大于配管内截面面积的 40%,且电线总数不宜多于8 根。⑤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导管内。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如为链吊式安装,其链吊安装部分的电源线不得穿蜡管敷设,应穿镀锌金属软管敷设,且金属软管不得包有塑料外皮。

3)导管穿线后,导管内不得有积水及潮气侵入,并进行绝缘测试,必须保证导线的绝缘符合规范要求。

4)导线连接

①使用锡焊法连接铜芯导线时,导线应清除氧化层,并缠绕紧密。锡焊应饱满,焊剂无腐蚀性。焊接完毕后,应清除焊接时所产生的杂质及多余的焊剂。导线绝缘包缠均匀紧密,不得降低导线绝缘强度。②使用安全型铜导线压线帽连接铜芯导线时,压线帽质量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压线帽规格与导线截面应匹配,并清除导线及铜压线帽的氧化层,压接牢固可靠。

③电线接头应设置在盒(箱)或器具内,严禁设置在导管和线槽内,专用接线盒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检修。

5)竖向线管内导线的固定方法及固定点间距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第111页

- 105 -

图 6.1.3-1 导线连接

6.1.4 照明配电箱(板)安装

1)配电箱应安装端正,位置正确,部件齐全,固定牢固。暗装时箱体四周砂浆密实,其板面四周边缘应紧贴墙面,箱(板)涂层应完整。进入配电箱内的配管排列整齐,长度一致,箱体开孔与线管管径适配,应一管一孔,严禁用电、气焊割孔,同一建筑物中同类箱体暗装高度一致。

2)箱(板)安装应牢固,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照明配电板底边距楼地面高度不应小于 1.8m,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有明显标识。3)箱体的接地

①配电箱体及二层金属履板的保护接地应可靠,并应与其专用的接地螺丝有效连接。

②配电箱、板的金属盘面的保护地线应与盘上不可拆卸的螺丝有效连接,其截面应符合要求。

③桥架、金属导管、配电箱等不同金属材料之间连接处,应做可靠的接地跨接。配电箱箱壳的接地必须从接地排上直接接出。

第112页

- 106 -

图 6.1.4-1 配电箱箱体接地跨接 图 6.1.4-2 桥架接地跨接④安装在室内的配电箱为室外照明及用电设备供电时,宜在电源出线开关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装设浪(电)涌保护器并可靠接地。4)导线的压接

导线压接应牢固,多股导线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孔者除外),如必须穿孔顶丝压接时,多股导线应涮锡后再压接,压接导线时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图 6.1.4-3 配电箱安装及压接 图 6.1.5-1 并列灯具开关安装实例6.1.5 开关、插座、风扇安装

开关、插座的安装位置及标高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开关、插座不得安装在门、管道、暖气片后等影响方便使用和安全的位置。插座离煤气管道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cm,离散热器片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cm,离墙角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0cm;电源插座与有线电视插座并排安装时,其水平间距不应小于 5cm,与其它信息接口(插座)并排安装时,水平间距不应小于 20cm。开关距门框15~20cm,并在门的开启侧。

第113页

- 107 -

6.1.6 常用灯具、专用灯具安装

1)常用灯具安装

①大(重)型灯具安装

灯具重量超过 3 公斤的要在结构内预埋吊钩或螺栓,预埋件必须埋设牢固,严禁直接将灯具固定在装饰吊顶饰面上,特别主要场所和大厅中的大型花灯的吊钩应有结构设计,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施工,预埋件应防腐良好,并有隐蔽验收记录。

质量大于 10kg 的灯具,其固定装置应按5 倍灯具重量的恒定均布载荷全数做强度实验,历时 15min,固定装置的部件应无明显变形。②安装在易燃结构、装饰部位及木制家具上的照明灯具,其灯具周围必须通风散热良好,并做好防火隔热处理。图 6.1.6-1 灯具安装

标有倒三角符号且符号内印有F字母或标有倒三角符号且符号内虽印有 F 字母,但倒三角外上端还印有“︹”形状标志的灯具,可以直接安装在普通可燃材料的表面。

③在砌体和混凝土结构上严禁使用木楔、尼龙塞或塑料塞安装固定电气照明装置。吸顶安装的灯具,考虑安装效果美观及节省材料,灯具底座在 20cm 以上时,可不加装木台。

除敞开式灯具外,其它各类灯具灯泡容量在100W 及以上者应采用瓷质灯口;安装在公共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采取防止玻璃罩坠

第114页

- 108 -

落或碎裂后向下溅落伤人的措施。

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设备及裸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灯具与裸母线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1m。

④为保证吊链日光灯吊挂安全,双管吊链日光灯不宜使用铝质材料的吊链,宜使用镀锌铁(钢)链。

⑤软线吊灯的软线端头在进入灯头盖之后经过盘扣、搪锡再与灯具接线端子压接,吊线长度应一致;为保证使用安全,住宅卫生间的灯具,不应安装在 0、1 区内及上方,宜安装在卫生间门的正上方,灯具底边距门框宜为 20cm,灯具应使用瓷质灯口;当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

图 6.1.6-2 灯具吊装

⑥嵌入装饰顶棚的装饰灯具应设专用支吊架或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筒灯除外),不应使吊顶龙骨承受灯具荷载,灯具电源线不应贴近灯具外壳,灯线在灯头盒内应留有余量,灯具边框应紧贴在顶棚上。图 6.1.6-3 吊顶内灯具居中对称安装

第115页

- 109 -

⑦Ⅰ类灯具的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保护接地线(PE)可靠连接,且应有标识。PE 线与相线应同线径、同材质。⑧二次装修时,应注意: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超过 25 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超过25A,光源数不超过 60 个;连接高强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超过 30A。

引向单个灯具的电线线芯截面积应与灯具功率相匹配,电线线芯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应小于 1mm

2。

6.1.7 建筑物的防雷接地

防雷装置使用的金属件应热镀锌,且锌层均匀。1)接闪器

①建筑物的防雷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屋面避雷网(带)针的安装,若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其网(带)的安装均按规定施工,避雷网(带)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将避雷网(带)本身弯成弧状作为补偿。②高于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管道、爬梯等均应与避雷网(带)连成一个整体。

③高出屋面避雷带、避雷网的非金属突出物体,如烟囱、透气管、天窗等不在保护范围内时,应在其上部增加避雷带、避雷网或避雷针保护。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④避雷带宜安装在屋顶的外沿和建筑物的突出部分,且应闭合成为一个环状整体,不应甩头。

⑤避雷带应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 5kg 的垂直拉力。避雷带在女儿墙或屋脊上敷设时,支架间距不大于 1m,转弯处不大于 0.5m。

第116页

- 110 -

⑥当利用金属栏杆作避雷网(带)时,拐弯处应弯成圆弧状弯;两页栏杆不管是平直对接还是拐弯对接,其两页栏杆的上端横梁及下端横梁均应可靠焊接在一起;栏杆规格不应小于对标准接闪器所规定的规格。

当利用室外由金属管焊接成的栏杆做避雷带时,金属管栏杆壁厚应不小于 2.5mm(不锈钢金属管栏杆除外)。作为避雷引下线或连接线的镀锌圆钢不管是与金属栏杆的上端(上横梁)焊接还是下端(下横梁)焊接,其镀锌圆钢的端头焊接部分,均应弯成 L 形状,与金属栏杆的横梁及竖向立柱同时进行焊接。整个焊接长度为其镀锌圆钢引下线直径的 12 倍,且双面焊。图 6.1.7-1 铸铁通气管防雷接地做法 图 6.1.7-2 避雷带搭接焊接做法⑦屋顶避雷带的转角处应为弧形,不得直角转弯和留有尖锐终端。焊接均采用搭接焊,焊接长度为其圆钢直径的8 倍。焊接处敲掉焊渣,进行防腐处理后,再刷两遍银粉漆。

⑧屋顶避雷带连接网格不大于 20m×20m 或24m×16m。⑨防侧击雷的均压环接地要求见电气设计文件说明的相关部分。防侧击雷的一般做法是:建筑物高度在 45m 以下时,每三层做一次均压环接地;建筑物高度在 45m 及以上时,层层做均压环接地。⑩防侧击雷金属门、窗、阳台金属栏杆的接地:当金属门、窗,阳台金属栏杆的宽度<2m 时,一个接地引下点,宽度≥2m 时,2 个接地引

第117页

- 111 -

下点。

⑪屋顶共用电视天线,不应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引下的电视馈线必须采用双屏蔽电缆或穿金属管保护,其两端应与防雷系统连为一体,并应在电视引入馈线上,加装电涌保护器。⑫屋面接闪器(避雷带)的做法详见图集做法。在过建筑伸缩缝处应作伸缩缝处理,详见图集做法。

6.1.7-3 避雷带过伸缩缝与引下线连接做法2)引下线

①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同一根柱子内必须保证不少于两根主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钢筋直径≥16mm 时,应利用两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B.当钢筋直径≥10mm 时,应利用四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C.不管是高层建筑物还是多层建筑物,每三层均应用一根(两根)直径≥10mm 且弯成 U 形状的钢筋对其两根(四根)作为引下线的主筋做一次对角沟通焊接或绑扎连接,以保证防雷引下线电气导通的可靠性。D.引下线在施工中应做出标记,且应有隐蔽验收记录。②用于引下线的柱子钢筋接头连接是绑扎还是采用搭接焊,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运作。当设计文件要求绑扎连接时,就不得采用搭接焊连接;当柱内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时,其接头处不用再进行其它工序处理。

第118页

- 112 -

除设计文件要求外,承力建筑钢结构构件上,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固定电气线路、设备和器具的支架、螺栓等部件;且严禁热加工开孔。除设计文件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

③高度不超过 40m 的烟囱可设一根引下线。高度超过40m 的烟囱应设两根引下线。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相连,连接主筋不得少于两根。构件应用防腐材料或作防腐处理。烟囱上有航空障碍灯等金属构件时,应与引下线相连接。④断接卡及测试点的部位、数量均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按下列要求设置:

A.建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含环状水平接地体)可不做断接卡,只设测试点。

B.建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体均要设断接卡。C.断接卡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并便于测试。

图 6.1.7-4 成品避雷点箱体安装实例D.测试点标高距室外地坪 0.5m,断接卡标高距室外地坪1.8m。明设断接卡其卡下沿 5cm 至地坪部位的连接导体应用角钢或钢管保护。3)接地装置

第119页

- 113 -

①接地体的埋设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跨越建筑物入口或人行道时,应在接地装置上做均压处理,具体要求见设计文件。②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其焊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 2 倍,且至少三个棱边焊接。B.圆钢的搭接长度为其圆钢直径的 6 倍,应双面焊。C.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D.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钢管弯面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③扁钢接地线做 T 型连接时,暗设可扭弯焊接,明敷时应采用90°立弯搭接焊接。

④接地体(线)焊接及防腐:焊缝应饱满,不应有夹渣、咬肉、气孔等缺陷,埋入地下的应在焊接处刷两遍沥青防腐。⑤避雷接地装置的环形接地体为裸铜线,接地极为不锈钢材质实心圆锥体,其连接时应使用配套的专用连接件。⑥钢结构单独设计施工的,其相关部分的防雷接地设计,专业设计单位出具设计方案后,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⑦在地下禁止采用裸铝导体作接地极或接地导体。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应采用热浸镀锌钢材。⑧接地装置的做法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接地电阻的测试应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参加,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中。

6.1.8 等电位联结

1)总等电位箱、局部等电位箱的安装位置及要求见设计文件;总等电位箱和局部等电位箱一般应使用带铜端子排的成品标准等电位箱,

第120页

- 114 -

不得使用接线盒等替代。

2)金属管道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管道接地预埋板相连接。多层建筑物、高层建筑物的金属水暖主管道及消防主水管应每三层做一次等电位连接。

3)从接地干线引出 40×4 镀锌扁钢至变压器室或高压配电室的等电位接地线不得少于两条。所有配电间、空调机房、水泵房、进(排)风机房、消防控制室、广播室内均应敷设接地线和安装等电位箱。图 6.1.8-1 总等电位箱安装 图 6.1.8-2 接地干线搭接及弯头做法4)强电及弱电的进、出电线(电缆)穿越墙体的金属导管应做等电位接地连接。

5)电力电缆的铠装保护层两端均应做等电位接地连接。对其接地导线的相关要求。

6)当配电系统为三相五线制时,电源进线的PE 线必须做等电位接地连接。

7)金属门、窗,阳台金属栏杆的等电位联结做法应符合要求。8)金属吊顶龙骨等电位联结做法应符合要求。9)轻钢龙骨隔墙等电位联结做法应符合要求。10)防静电地板的等电位接地要求见设计文件。

第121页

- 115 -

6.2 室内防爆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要点6.2.1 防爆电气设备的验收、安装检查1)防爆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及时作下列验收检查:①包装及密封应良好。

②开箱检查清点,其型号、规格和防爆标志,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附件、配件、备件应完好齐全。

③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④防爆电气设备应有“EX”标志和标明防爆电气设备类型、级别、组别、环境条件以及特殊标志的铭牌,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防爆电气设备的铭牌中,必须标有国家检验单位发给的“防爆合格证号”。⑤防爆电气设备宜安装在金属制作的支架上,支架应牢固,有振动的电气设备的固定螺栓应有防松装置。

⑥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接线紧固后,裸露带电部分之间及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规范要求。⑦防爆电气设备的进线口与电缆,导线应能可靠地接线和密封,多余的进线口其弹性密封垫和金属垫片应齐全,并应将压紧螺母拧紧使进线口密封。金属垫片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2)隔爆型电气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①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铭牌及防爆标志应正确、清晰。

②设备的外壳应无裂纹、损伤。

③隔爆结构及间隙应符合要求。

④接合面的紧固螺栓应用于齐全,弹簧垫圈等防松设施应齐全完好,弹簧垫圈应压平。

⑤密封衬垫应齐全完好,无老化变形,并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第122页

- 116 -

⑥透明件应光洁无损伤。

⑦运动部件应无碰撞和摩擦。

⑧接线板及绝缘件应无碎裂,接线盒盖应紧固,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符合要求。

⑨接地标志及接螺钉应完好。

3)增安型和无花型电气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①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铭牌及防爆标志应正确、清晰。

②设备的外壳和透光部分,应有防松措施,无松动和锈蚀,接线盒盖应紧固。

③保护装置及附件应齐全、完好。

4)正压型电气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①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铭牌及防爆标志应正确、清晰。

②设备的外壳和透光部分,应无裂纹、损伤。③设备的紧固螺栓应有防松措施,无松动和锈蚀,接线盒盖应紧固。④保护装置及附件应齐全、完好。

⑤密封衬垫应齐全、完好,无老化变形,并符合产品的技术条件的要求。

5)充油型电气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①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铭牌及防爆标志应正确、清晰。

②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无裂纹、损伤。③电气设备油箱、油标不得有裂纹及渗油、漏油缺陷。油面应在油标线范围内。

第123页

- 117 -

④排油孔、排气孔应通畅,不得有杂物。6)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①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铭牌及防爆标志应正确、清晰。

②外壳应无裂纹、损伤。

③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关联电气设备产品铭牌的内容应有防爆标志、防爆合格证号及有关电气参数。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与关联电气设备的组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7)防爆电气设备资料审查中应审查:①制造厂所提供的资料是否能够确切和完整地保证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性。

②还应审查电气设备在图纸上是否遵循了GB3836 标准的规定和相应防爆型式专用标准的规定。

③应确认制造厂提交进行型式试验的电气设备的样机或样品,与制造厂提供的上述审查合格的资料是否相符等。8)工程竣工验收时,尚应进行下列检查:①防爆电气设备的铭牌中,必须标明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发给的防爆合格证号。

②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应符合设计。③防爆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无裂纹、损伤;油漆应完好。接线盒盖应紧固,且固定螺栓及防松装置应齐全。④防爆充油型电气设备不得有渗油、漏油;其油面高度应符合要求。⑤正压型电气设备的通风、排气系统应通畅,连接正确,进口、出口安装位置符合要求。

⑥电气设备多余的进线口,应按规定作好密封。

第124页

- 118 -

⑦电气线路中密封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规定。⑧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配线工程、其线路走向、高程,应符合设计;线路应标有天蓝色的标志。

⑨电气装置的接地或接零、防静电接地,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接地应牢固可靠。

防爆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毕后,试运前、试运中、交接时除应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应的检查项目及要求进行检查外,还应按照防爆电气设备验收标准进行检查。

第125页

- 119 -

第三章综合管廊工程(一) 基坑工程1.1 一般规定

1.1.1 施工准备

1)临近建、构筑物及管线情况,根据与道路、管线等专业对接,结合工程对现状管线进行迁改,施工前与相关权属单位进行对接,确定场区周边环境、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对施工无影响后方可进行施工。2)按施工进度计划或现场情况组织材料进场的时间,材料的堆放位置根据施工要求及场地情况沿线分散堆放,避免集中堆放在一起造成二次搬运。

1.1.2 施工放样与定位

1)将施工区域控制点标明并经过复核无误后加以有效保护。2)定桩位:按顺序标明钢板桩的具体桩位,洒灰线标明。1.2 基坑支护及降水

1.2.1 钢支撑及围檩施工质量控制

1)内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必须遵循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

2)钢支撑的架设必须准确到位,并严格按设计图要求施加预应力。支撑钢管的连接采用法兰盘连接。

3)钢围檩的制作、安装必须保证其稳定、强度、变形的要求。施工中防止碰撞,钢支撑上不得堆放材料或任何其他重物。4)支撑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

第126页

- 120 -

5)宜采用超声探伤等无损方法检测。6)钢管支撑由活动端、固定端和中间标准节三部分组成,管节之间采用法兰盘高强螺栓连接。钢围檩采用双拼工字钢加工,用角钢支架支托钢围檩。

图 1.2.1-1 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7)支撑安装的容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支撑截面尺寸:+8mm,-5mm。

②支撑中心标高及同层支撑顶面的标高差:+30mm,-30mm。③支撑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 20mm 及支撑长度的1/600。④支撑挠曲度不大于支撑长度的 1/1000。⑤支撑与立柱的轴线偏差不大于 50mm。⑥支撑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 30mm。

8)支撑拆除顺序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拆除前应制定专门施工方案,拆除过程中加强监测,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恢复内支撑体系。1.2.2 围檩体系的安装

围檩架设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要求和施工方案准确到位,尤其要保证围檩下部托架的稳定性,所有焊缝均采用连续满焊。钢围檩的制作、安装必须保证其稳定、强度、变形的要求,施工中防止碰撞,钢围檩和围护结构间隙采用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填实且需保证密贴。

第127页

- 121 -

图 1.2.2-1 钢围檩安装 图 1.2.2-2 钢支撑及围檩体系1.2.3 钢支撑安装需符合下列规定:1)钢支撑的规格必须按设计文件要求选用。每根钢支撑的配置按总长度的不同,配用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中间段采用标准管节,钢支撑吊装采用两点吊装。

2)钢支撑架设具有时间性和协调性,控制支撑架设的时间、位置及预加力的大小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

3)支撑安装前,需在钢腰梁上焊接斜支座,同时要保证两个斜支座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4)先在地面进行预拼接钢支撑以检查支撑的平直度,经检查合格的支撑按部位进行编号,人工配合吊车整体吊装就位,钢支撑轴线要与钢围檩轴线垂直,最后施加预应力。

图 1.2.3-1 钢支撑吊装示意图1.2.4 支撑轴力施加

第128页

- 122 -

1)千斤顶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施加预应力的设备应专人负责,且应定期维护,如有异常及时校验。

2)施加预应力后,应再次检查并加固,其端板处空隙应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

图 1.2.4-1 钢楔锁定支撑 图 1.3.4-1 支撑系统1.2.5 临时移撑

1)基坑内侧每 4~6m 设 1 道钢支撑,同时存在预制段时,在吊装过程中如果构件下方位置有钢支撑影响,则需将钢支撑移至临近位置,以不影响吊装。

2)主体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允许强度后,方可拆除钢支撑,即把由钢管横撑所承受的侧向土压力转至永久支护结构或其它临时支护结构。

1.2.6 施工降、排水措施

1)基坑周边不设止水措施,坡顶设置截水台,基坑内集水明排。施工时应认真做好基坑内地下水和施工废水的降排水工作。地下水丰富处需设置降水井(泄压井)进行泄压。

2)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围环境等要求,制定施工降排水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129页

- 123 -

①降排水量计算。

②降排水方法的选定。

③排水系统的平面和竖向布置,观测系统的平面布置以及抽水机械的选型和数量。

④降水井的构造,井点系统的组合与构造,排放管渠的构造、断面和坡度。

⑤电渗排水所采用的设施及电极。

⑥沿线地下和地上管线、周边构(建)筑物的保护和施工安全措施。3)降水井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沟槽两侧应根据计算确定采用单排或双排降水井,在沟槽端部,降水井外延长度应为沟槽宽度的 1~2 倍。②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可加密,在地下水排泄方向可减少。4)降水深度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抽水试验,以验证并完善降排水方案。

5)采取明沟排水施工时,排水井宜布置在沟槽范围以外,其间距不宜大于 150m。

6)施工排水终止抽水后,降水井及拔除井点管所留的孔洞,应及时用砂石等填实,地下水静水位以上部分,可采用黏土填实。图 1.2.6-1 集水井示意图

第130页

- 124 -

1.3 土石方工程

1.3.1 施工准备

1)基坑开挖从上到下依次进行,严禁超挖。土体开挖到支撑下0.5m时做支撑,施工完成后方可继续开挖。基坑开挖至基底垫层设计标高后应即时平整基坑,疏干坑内积水,并进行基坑验收。2)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周边外 1~2 倍的开挖深度内,进行土体垂直节理和裂缝调查,分析其对坑壁稳定性的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3)开挖基槽时应严格控制机械开挖深度,接近基底时采用人工清槽,同时应注意对基底与侧壁岩土层及时清渣打垫层或喷浆封闭。4)施工时应认真做好基坑内地下水和施工废水的排水工作。雨天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挡疏水措施,同时加强排水,并加强对基坑的监测。1.3.2 明挖基坑施工方法

明挖基坑开挖采用“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先支后挖”的开挖方法。1.3.3 开挖前准备工作

1)按设计文件要求加工、购置钢支撑及钢围檩,备好出土、运输和弃土条件,确保连续开挖。

2)配备足够的开挖及运输机械设备,做好机械的检测、维修保养等工作,确保机械正常作业。

3)在基坑开挖前,先布置好每个基坑的测量网点,放出各轴线位置及地面标高,以保证支撑的及时安装和控制挖土标高。4)有旋喷桩加固的部位,需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再开挖。1.3.4 主体基坑开挖

1)在基坑开挖阶段,及时可靠地架设支撑系统并对支撑系统施加预应力,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和位移。

第131页

- 125 -

2)基坑开挖时要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进行施工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及时支护和施作主体结构,以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确保周边环境稳定。土方开挖严格遵循先探后挖的原则,检查开挖深度范围内接缝是否有漏水情况。下层土方开挖在钢支撑安装并按设计文件要求施加预应力撑紧后,方可继续挖土。基坑纵向放坡开挖,随挖随刷坡,严格控制纵坡的稳定性。

3)在开挖前应将分层位置、深度、各道支撑标高作图示意,以控制挖土深度,严禁超挖。

4)如遇积水,应设集水井,并应迅速排除坑内积水,使基坑始终处于无积水状态。

5)当机械挖土离坑底标高 300mm 范围时,改用人工修整坑底,并及时排除积水,保证底板垫层能铺在原状土上。6)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垫层沿纵向按6~8m 分块浇筑,快速组织施工,充分发挥垫层抵抗基坑变形的作用,并在一周内完成底板结构。 (二) 现浇综合管廊施工2.1 现浇管廊主体结构施工

现浇管廊主体结构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参照场站篇主体结构施工部分。

第132页

- 126 -

图 2.1-1 管廊底板钢筋绑扎2.2 现浇管廊质量控制要点

2.2.1 底板施工缝处理

1)抗渗混凝土墙体一般只设水平施工缝,其位置不应处于剪力与弯距最大处,下部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面或梗斜以上250mm 的部位,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底边缘不宜小于300mm。2)墙体施工缝采用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材料、止水方式,在底板倒角以上 250mm 处设置,水平位置在侧墙中间。3)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得小于2.5N/㎡;按施工方案进行处理,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2.2.2 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施工

变形缝止水带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固定牢固;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间隔施工,不得同时浇筑;在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毕,止水带经检查无损伤和位移现象后方可进行另一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仔细振捣,使混凝土紧密包裹止水带,并避免止水带周边骨料集中。2.2.3 墙身内模及顶板模板支设

1)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设计图的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

第133页

- 127 -

符合模板设计文件要求,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2)内模安装时水平和垂直支撑采用可调支撑,控制侧墙、顶板标高。

3)模板接缝缝隙较大区域用细海绵胶条填实,防止漏浆。4)管廊直墙侧模,应用两侧带橡胶锥垫且带有套管的定型穿墙螺栓固定,安装螺栓的数量与布局应经过计算确定。拆模后剔除橡胶锥垫,抽出螺栓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塞孔压平,或将螺栓留在混凝土中只将橡胶锥垫内的螺栓切除,用微膨胀水泥砂浆补孔压平。5)矩形管沟的直墙侧模不采用螺栓固定时,其两侧模板间应加设临时支撑杆,浇筑应随混凝土面接近撑杆时,将撑杆拆除。6)模板接缝处应紧密吻合,可以用胶条嵌缝,如果缝隙过大应重新加工或修改模板尺寸。

7)管廊顶板的底模,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 时,其底模应预设适当的拱度,其起拱宜为全跨长 2‰~3‰,当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执行。8)变形缝:①止水带应与端部支撑同步完成。②架立止水带的钢筋应预先制作成型。③止水带接头宜用热接,并由经过培训的熟练技工完成。④止水带宜用专用卡具固定,不得用铁钉、铁丝穿透止水带进行固定。⑤现浇混凝土管沟变形缝的止水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安装应牢固、与变形缝垂直、与墙体中心对正。图 2.2.3-1 墙板模板支架搭设示意图

第134页

- 128 -

说明:图为中1--对拉螺杆,一般为直径12的圆钢加工;2--螺杆端头双螺帽;3--圆台形橡胶塞,厚度为钢筋保护层厚度,直径50mm;4--模板限位件,一般用直径小于12的短钢筋头焊在螺杆上,长度20mm;5--止水环,用厚度为3mm的钢板裁成,直径50mm,中心孔与螺杆满焊。2 3 4

1

5

图 2.2.3-2 对拉螺栓大样图2.2.4 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

1)一般要求

①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底板接茬处均匀浇筑一层30mm~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②墙体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 500mm。

③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 2m,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

④墙体分层浇筑时,上一层混凝土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两侧墙体应同步对称浇筑,高差不应大于300mm。⑤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而定,一般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最大不超过50cm。⑥混凝土浇捣后,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终凝前压实抹平,表面采用人工配合磨光机进行收面,边角处采用人工进行收面。2)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次层混凝土浇筑压茬时,应设置施工缝。侧墙与顶板应一次浇筑,但在浇至墙顶后,应间歇1~1.5h,再继续浇筑顶板。

3)混凝土养护要求混凝土浇筑完后,在12h 以内加以适当覆盖浇水养护,正常气温每天浇水不少于 2 次,同时不少于7d,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冬季养护可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方式防止混凝土

第135页

- 129 -

受冻。

4)模板拆除: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自上至下的原则。模板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图 2.2.4-1 侧墙回弹法检测(三) 预制综合管廊施工3.1 预制综合管廊管节的吊装

3.1.1 管节出舱时吊装

预制综合管廊管节通过专用吊具进行吊装,使用鸭嘴吊具与吊钉连接紧固。

图 3.1.1-1 管节及吊具示意图 图 3.1.1-2 管节及吊具效果图

第136页

- 130 -

图 3.1.1-3 鸭嘴吊具与吊钉 图 3.1.1-4 装车吊装示意图3.1.2 卸车翻转吊装

管节卸车后,放置在机械翻转架上,利用吊具下方吊点,通过履带吊进行翻转。

图 3.1.2-1 现场吊具实拍图图 3.1.2-2 机械式翻转过程示意图3.1.3 管节吊装入基坑

管节通过吊具上方吊点,利用履带吊进行吊装入基坑。

第137页

- 131 -

图 3.1.3-1 管节吊装入基坑 图 3.1.3-2 管节吊装就位3.1.4 吊装质量控制

1)管节装车时先在车厢底板做好支撑与减震措施,以防管节在运输途中因震动而受损,如装车时先在车厢底板上铺两根100mm×100mm的木方,木方上垫 15mm 以上的硬橡胶垫或其它柔性垫。2)管节运进场地后,应按规定或编号顺序有序地摆放在规定的位置。

3)堆码管节时,木方摆放位置要上下对齐,受力点要在一条线。4)所有管节采用平运法,不得竖直运输。5)预制综合管廊管节通过液压翻转架将其由立放转为平放,装车时管节平放,避免管廊倾覆。

图 3.1.4-1 管节吊装示意图 图 3.1.4-2 管节吊装示意图3.2 预制综合管廊管节转运安装

3.2.1 预制综合管廊管节安装工艺流程1)预制构件厂采用龙门吊,通过专用吊具起吊,需合理设置吊点位置。

第138页

- 132 -

2)管节放置在液压翻转架上,将管廊固定在平板上,在液压反作用力下结构物随平板翻转 90°,使端面平放。3)通过龙门吊,利用专用吊具吊装平放的管节装车,装车前采取减震措施,并保证管节悬挑部分对称,专用吊具随车运输至安装现场。4)管节到达现场指定地点后,通过履带吊利用专用吊具卸车,下放到机械式翻转架上。

5)采用履带吊通过钢丝绳捆绑翻转,机械式翻转架随着管节翻转而转动,从而保护管节边角完好无损。

图 3.2.1-1 翻转示意图6)管节翻转完成后,采用吊具通过吊钉吊入基坑,下基坑时注意防止管节与钢板桩、钢支撑磕碰。

7)管节吊装到位后,检查四周内外止水胶条位置,安装好后,检查管节拼接密实,无错台、无缝隙,进行张拉。8)张拉前检查孔、周边,张拉时,采用穿心式张拉千斤顶,单端张拉工艺,一端固定锚端,一端张拉锚端,分三次张拉,先同时张拉底部两侧张拉孔道,其次张拉中间张拉孔道,最后张拉上部张拉孔道。9)张拉完后对张拉力进行二次检查,张拉力不足的进行补张。张拉结束使用砂轮机对钢绞线切割,并封锚。

第139页

- 133 -

图 3.2.1-2 张拉孔位示意图图 3.2.1-3 预制管廊吊装就位 图 3.2.1-4 预制管廊内部实拍图3.3 预制综合管廊施工控制要点

3.3.1 预制段综合管廊管节安装

1)在管节之间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防水,完成一节吊装后需跟进完成四个角点的精轧螺纹钢张拉施工,角点张拉施工需同步、同应力张拉。

2)施工接缝防水处理,管节间除了在节段之间预塞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外,在接缝迎水面还需采用防水卷材环绕接缝贴铺,之后采用20mm 厚防水砂浆对侧墙及顶板进行防水施工。

第140页

- 134 -

图 3.3.1-1 遇水膨胀止水条槽口处理 图 3.3.1-2 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3.3.2 基坑回填

1)基坑回填应在综合管廊结构及防水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2)墙体的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其回填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3)综合管廊两侧应对称均匀回填、分层压实,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3.3.2-1 压实度要求

检查项目

压 实 度

( % )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范围 组数绿化带下 ≥90 综合管廊两侧按 50

延米/侧·层;顶板以

上按 1000m²/层,压

实度取大值

1(3 点)环刀法或灌砂法人行道、机 动

车道下

≥95 1(3 点)环刀法或灌砂法注:①表中回填土压实度皆以轻型击实标准试验获得最大干密度为100%。②如管廊位于快速路及主干路下,路槽底以下80cm 范围内回填土压实度应≥98%。

4)基坑支护结构的内支撑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基坑填土压实高度达到支撑底高度或采取换撑措施后,方可拆除该层支撑;采用板桩支护时,拔出板桩后的孔洞应及时填实。5)综合管廊顶板上部1000mm范围内回填材料应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大型碾压机不得直接在综合管廊顶板上部施工。6)基坑回填应达到设计高程,表面应整平,并利于排水。

第141页

- 135 -

7)基坑回填前应清除基坑内的建筑垃圾、杂物,将积水排除干净。8)回填时应检验回填土的含水量,保证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回填;基坑四周被破坏的土堤及排水沟应及时修复,雨天不宜填土,应注意现场排水,防止管廊漂浮。

9)基坑回填后,应保持原有的测量控制桩点和沉降观测桩点,并应继续进行观测直至确认沉降趋于稳定。(四) 管廊防水工程4.1 材料要求

4.1.1 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2)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即 Na2O 当量不得大于3.0kg/m³。3)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粗细集料、水、外加剂等)中引入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4)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4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不应大于 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4.1.2 防水砂浆

1)水泥应使用现行国家规范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严禁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2)聚合物乳液的外观应为均匀液体,无杂质、无沉淀、不分层。

第142页

- 136 -

图 4.1.2-1 聚合物防水砂浆4.1.3 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适用于需增强防水能力、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工程的卷材防水层,并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或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和内衬之间。

图 4.1.3-1 各式防水卷材4.1.4 防水涂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通过载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与基层混凝土形成整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防水,与混凝土具有极好的相容性。

图 4.1.4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第143页

- 137 -

4.2 底板、顶板、侧墙防水涂料施工流程4.2.1 无机防水涂料施工前,基层表面应干净、平整、无浮浆,基面充分润湿后,不得有明水。有机防水涂料基层表面应干燥,当基层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结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4.2.2 底板、顶板

底板、顶板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采用干撒压入法施工,即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初凝与终凝间,将防水涂料干粉撒于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一起抹平压光。

图 4.2.2-1 水泥基渗透结晶示意图4.2.3 侧墙

1)侧墙在模板拆除后防水涂料采用涂膜防水施工。基层处理完成后采用刮板、半硬性棕毛刷用力往返涂刷,也可用滚筒滚涂。2)待表面涂层初凝达到足够强度后,立即进行喷水养护,并保证涂层处于润湿状态,但不得用水浸泡或用压力水冲洒养护。4.3 防水涂料施工注意事项

4.3.1 新浇的混凝土表面在初凝与终凝之间可采用干粉法施工,终凝后可采用涂刷方法施工。

4.3.2 涂层施工后,应避免受到狂风、爆晒、雨淋以及受冻,涂层不粘手后可喷水养护,72h 后才能进行其它工序施工。

第144页

- 138 -

4.3.3 施工期在炎热的夏季并且露天施工时,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施工,防止涂层过快干燥,造成表面起皮影响渗透。4.3.4 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 30mm~50mm。

4.3.5 涂料防水层的甩槎处接槎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

4.3.6 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胎体的搭缝应错开 1/3 幅宽,且上下两层胎体不得相互垂直铺贴。4.3.7 涂料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4.4 防水卷材施工

4.4.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基层清理→涂刷专用基层处理剂→细部附加层粘贴→弹基准线→铺贴大面自粘卷材(底板宜空铺)→搭接缝处理→检查、验收→保护层施工。

4.4.2 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设预铺式防水卷材时,平面部位采用空铺法铺设,立面采用机械固定法铺设。

4.4.3 基面处理要求

1)铺设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平整度应满足:D/L<1/50(D 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大深度,L 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小距离)。并要求凹凸起伏部位应圆滑平缓。

2)任何不平整部位均采用 1:2.5 水泥砂浆圆顺地覆盖处理。3)所有阴角均采用 1:2.5 水泥砂浆做成5×5cm 的钝角或≥5cm圆

第145页

- 139 -

角,阳角做成 2×2cm 的钝角或≥2cm 的圆角。图 4.4.3-1 阴阳角半圆弧角处理4.4.4 防水层施工工艺

1)阴、阳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卷材采用单层预铺式卷材,宽度为 50cm,厚度同作为防水层的单层卷材厚度。转角两侧各25cm,加强卷材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大面防水层应满粘固定在加强层表面。

2)当有管件等穿过防水层时,应先铺设此部位的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卷材采用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大面防水层也应满粘固定在加强层表面。

3)防水层采用预铺式卷材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密贴面的隔离膜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撕掉。

4)防水层采用机械固定法固定于垫层上,配合垫片将防水层牢固地固定在基层表面,垫片直径不小于 2cm,避免浇筑混凝土时脱落。5)相邻两幅卷材有效搭接宽度为 10cm(不包括钉孔)。要求上幅压下幅进行搭接。搭接时,搭接缝范围内的隔离膜必须撕掉。短边搭接缝应错开 1m 以上。

6)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在所有施工缝、变形缝部位骑缝铺设加强层,施工缝加强层宽度 50cm,变形缝加强层宽度1m。其中施工缝加强层与防水层自粘满粘,变形缝两侧各 10cm 范围内防水层表面的隔离膜不应撕掉,其它部位满粘粘结。

第146页

- 140 -

7)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除掉卷材的隔离膜,并立即浇筑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图 4.4.4-1 底板防水混凝土保护层 图 4.4.4-2 顶板防水混凝土保护层8)防水层破损部位应采用同材质材料进行修补,补丁满粘在破损部位,补丁四周距破损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cm,补丁胶粘层应面向现浇混凝土。

4.5 防水卷材施工注意事项

4.5.1 铺贴卷材不得在雨天、雪天、五级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 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在施工过程中下雨或下雪时,应做好已铺卷材的保护工作。

4.5.2 任何搭接缝部位均不得出现翘边、空鼓、皱褶。4.5.3 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 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4.5.4 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粘剂应涂刷均匀,不得露底、堆积。2)根据胶粘剂的性能,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3)铺贴时不得用力拉伸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贴牢固。

4)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皱折。

第147页

- 141 -

5)卷材接缝部位应采用专用胶粘剂或胶粘带满粘,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 10mm。

图 4.4.4-3 阴阳角加强层处理 图 4.5.4-1 搭接缝的粘贴4.5.5 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火焰加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加热不足或烧穿卷材。2)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粘贴牢固。

3)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皱折。4)卷材接缝部位应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胶料,并粘贴牢固、封闭严密。

图 4.5.5-1 热熔法施工4.5.6 自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铺贴卷材时,应将有黏性的一面朝向主体结构。2)侧墙、顶板铺贴时,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贴牢固。3)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皱折和起泡。

第148页

- 142 -

4)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将卷材端头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5)低温施工时,宜对卷材和基面采用热风加热,然后铺贴卷材。4.5.7 卷材接缝采用焊接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接前卷材应铺放平整,接缝搭接准确,结合面应清扫干净。2)焊接时应先焊长边搭接缝,后焊短边搭接缝。3)控制热风加热温度和时间,焊接处不得漏焊、跳焊或焊接不牢。4)焊接时不得损害非焊接部位的卷材。4.5.8 铺贴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配套的聚合物水泥防水黏结材料。2)卷材与基层粘贴应采用满粘法,黏结面积不应小于90%,刮涂黏结料应均匀,不得露底、堆积、流淌。

3)固化后的黏结料厚度不应小于 1.3mm。4)卷材接缝部位应挤出黏结料,接缝表面处应涂刮1.3mm厚50mm宽聚合物水泥黏结料封边。

图 4.5.8-1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4.5.9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宜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宜单层铺设。

2)在潮湿基面铺设时,基面应平整坚固、无明水。3)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粘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互错开。

第149页

- 143 -

4)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mm~20mm 内,每隔400mm~600mm 应进行机械固定,并应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5)浇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损伤防水层。图 4.5.9-1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4.5.10 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机械回填时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时不宜小于50mm。2)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3)侧墙宜采用软质保护材料或铺抹20mm 厚1:2.5 水泥砂浆。4.5.11 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2)临时性保护墙宜采用石灰砂浆砌筑,内表面宜做找平层。3)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施工;卷材与临时性保护墙或围护结构模板的接触部位,应将卷材临时贴附在该墙上或模板上,并应将顶端临时固定。4)当不设保护墙时,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接槎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5)混凝土结构完成,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槎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6)铺贴卷材需要临时固定时,不得损伤主体结构。

第150页

- 144 -

4.6 变形缝防水

4.6.1 综合管廊结构应在纵向设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纵向刚度突变处以及上覆荷载变化处或下卧土层突变处,应设置变形缝。

2)变形缝的宽度宜为 20mm~30mm。图 4.6.1-1 顶板、侧墙、底板变形缝做法大样4.6.2 现浇段变形缝处的防水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变形缝衬垫板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并用低发泡塑料板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处理。

图 4.6.2-1 钢边橡胶止水带 图 4.6.2-2 背贴式橡胶止水带4.6.3 变形缝用止水带、填缝材料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