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物 理
年级·上册
HY
3
8 物 理
年级·上册
HY
3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 1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 3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 5
1.4 尝试科学探究 ………………… 7
复习一 走进物理世界 ……………… 9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 11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 13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15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 17
复习二 声音与环境 ……………… 19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 21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23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25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 27
3.5 奇妙的透镜 …………………… 29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31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一课时)
………………………………… 33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二课时)
………………………………… 35
复习三 光现象 …………………… 37
复习四 透镜及其应用 …………… 39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 41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一课时)…………………… 43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二课时)…………………… 45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一课时)…………………… 47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二课时)…………………… 49
4.4 升华和凝华 …………………… 51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 53
复习五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 55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1 物体的质量 …………………… 57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 59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一课时)
………………………………… 61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二课时)
………………………………… 63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 65
5.5 点击新材料 …………………… 67
复习六 我们周围的物质 ………… 69
参考答案 …………………………… 71
1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性测试题第1页(共4页)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达标性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1.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 )
2.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 的是 (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
A.5.3cm B.5.25cm
C.3.45cm D.3.3cm
4.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
其中正确的是 ( )
A.0.6m=0.6×100=60cm B.5.8m=5.8×100cm=580cm
C.30min=30min×60=1800s D.2h=2×60=120min
5.下面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6.如图所示,某校八年级同学正在进行升旗仪式.该校旗杆的高度约为( )
A.4m
B.7m
C.10m
D.12m
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
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性测试题第2页(共4页)
8.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
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右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
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
A.2mm B.2cm C.6mm D.6cm
第8题图 第9题图
9.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
10.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哪次实
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 ( )
11.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前,通常要
做的工作是 ( )
A.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分析论证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12.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
的 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验证玛丽
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起你的自身经历,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 ,你
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性测试题第3页(共4页)
14.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
图甲、乙所示.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
15.图中量筒有三个观察位置,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量筒中液体的
体积为 mL.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图中手表所表示时刻为 时 分 秒.
17.通过学习物理,相信聪明的你不仅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还从众多的的科学家身上
学会了如何发现、探究问题的方法,其中对你影响最深的科学家是哪几位,他们的主
要贡献是什么,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1)科学家 ,贡献是 ;
(2)科学家 ,贡献是 .
三、作图题与实验探究题(18题7分,19题9分,20题18分,共34分)
18.某校八年级(1)班所有学生参加2020年体能测试,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他们的成
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B、C、D 四等,如下表所示,请你依据表中数据绘制人数与等
级分布的直方图.
等级 A B C D
人数 15 20 10 5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性测试题第4页(共4页)
19.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
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内的冷牛奶先结冰.由网友跟帖:热水比冷水结
冰快.后来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
的吗?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
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20.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甲图所示.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
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
呢? 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
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
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摆长l/m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周期T/s 1.1 1.3 1.4 1.5 1.7 1.8 1.9 2.0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 越 (选填“长”或“短”);
(2)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
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小测量误差?
(3)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达标性测试题第1页(共4页)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达标性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1.中国民族乐器笙、古筝、扬琴等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听众区分这些乐器主要依靠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远处隆隆的雷声 B.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
C.买西瓜时拍一拍 D.医生用听诊器诊病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的是 ( )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达标性测试题第2页(共4页)
6.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 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
声波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8.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9.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
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声音同一特性的是 (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
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还是超声
11.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12.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
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
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达标性测试题第3页(共4页)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 而产生的;
“客船”上的人通过 (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14.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 ;为了保护听力,声
音不能超过 dB.
15.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
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
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 太空真美啊!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
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 ;判断
依据: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16.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
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
哨音.哨音主要是由 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 (选填
“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对比可知,图 应为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图为男低
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你判断的理由是 .
18.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
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三、实验探究题与作图题(19题10分,20题12分,21题16分,共38分)
19.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
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
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实验三: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
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达标性测试题第4页(共4页)
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
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1) ;
(2) .
20.在“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实验中,我们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声音的响度与声源
的振动幅度是否有关? 现提供音叉、小槌、装水的玻璃杯等,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响度
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21.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
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
为 .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补偿性测试题第1页(共2页)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补偿性测试题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4分,共20分)
1.体育比赛中记录100m、200m 短跑竞赛成绩的计时工具是 ( )
A.摆钟 B.闹钟 C.停表 D.手表
2.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 )
A.测量工具的量程 B.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C.测量工具的零刻度线 D.误差
3.一根头发的直径约70 ( )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厘米
4.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测量方法不正确,结果有错误;测量方法正确,结果有误差
B.误差和错误是两回事,没有必然联系
C.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数值越准确,误差越小
D.请专家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也会存在误差
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6.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
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7.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 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
经历的时间是 .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补偿性测试题第2页(共2页)
8.小明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示数如图所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cm3,矿石的体积为 cm3.
9.用刻度 尺 测 物 理 课 本 的 长 度 需 要 多 次 测 量,多 次 测 量 的 目 的 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
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三、实验探究题(10题24分,共24分)
10.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观看比赛时,小雨发现有的同学掷得很远,便对“铅球的投掷距
离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铅球掷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铅球掷出的角度有关.
(1)请你就这一问题大胆提出不同于小雨的猜想:还可能与
有关;
(2)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小雨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
图所示,把弹射器固定在铁架台的一定高度处,能使小球以大小
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射出,小球射出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可
由固定在铁架台的量角器读出.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射出速度v/(m?s-1) 射出角度θ 射出的水平距离s/m
1 10 30° 10.1
2 10 45° 10.9
3 10 60° 9.2
4 15 30° 21.0
5 15 45° 23.4
6 15 60° 20.0
①在研究小球射出的水平距离与射出速度大小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
应比较实验序号1和 ;
②通过比较实验序号1、 和 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二是正
确的;
③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射出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射出方向与水平方
向夹角为 时,射出的水平距离最大.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补偿性测试题第1页(共2页)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补偿性测试题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4分,共20分)
1.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
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2.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 )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3.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
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4.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5.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
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补偿性测试题第2页(共2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6.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
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这声音
通过 传入听众的耳朵.
7.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声音的 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
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8.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
谁,这是依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
9.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
用 获得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10题8分,11题16分,共24分)
10.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向瓶子内吹气就可以
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吹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
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时,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
满了,这是因为 .
11.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的现象(如图所示);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
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
大,声源响度越 ;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
是 (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10页)
参 考 答 案
达标性测试题
第一章
1.D [解析]A、B、C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钟表是测量
时间的工具.
2.A [解析]A.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的高度与此
差不多,在3m 左右.故 A 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身
高在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
一半,在80cm=0.8m 左右.故 B 不符合题意;C.中
学生伸开手 掌,大拇 指指 尖 到 中 指 指 尖 的 距 离 大 约
18cm,物 理 课 本 的 宽 度 与 此 差 不 多,在 17cm=
0.17m 左右.故 C 不 符 合 题 意;D.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
1.6m左右.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4.B [解析]单位 换算时,每 一步 都应 是相 等的,A 中
0.6m≠0.6×100,C 中 30 min≠30 min×60,D 中
2h≠2×60,故选 B.
5.A [解析]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锅内的食物从中吸
收热量,温度升高,食物被煮熟,属于热现象,故 A 符
合题意为答案.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
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是光现象,故 B不符合题意.
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
速,不属于热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每年八月,钱塘
江口出现大潮,是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不属于热
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获取学生的身高与旗杆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八年级学生的身高约为1.6m,用
刻度尺测量后知旗杆的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4倍,旗
杆高约1.6 m×4=6.4 m,选 项 中 7 m 最 接 近,故
选 B.
7.A [解析]小明使用的刻度尺是毫米刻度尺,故记录
结果只能在毫米的下一位添加一位估计的数字,求平
均值时也应保留一位估计的数字同时还应遵循4舍5
入的原则,故 A 答案正确.
8.B [解析]一枚硬 币的 直径 大约是 2 厘 米,迷你“西
瓜”与一元硬币直径差不多,故迷你西瓜的长度也是
2厘米.
9.D [解 析]由 题 图 可 以 看 出,该 刻 度 尺 的 分 度 值 为
1mm,故 A 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故B错;图中铜丝线圈的总长度为15.00cm-10.00cm=
5.00cm,故C错.
10.C [解析]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一定得保证
物体全部浸没,用浸没后液体体积减去原来液体体
积,既得物体体积,因此 C选项没有必要.
11.A [解析]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通常要进行
猜想与假设.
12.D [解析]A、B 选项中由于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无
法控制变量,故 A、B选项错误;C 选项中,乒乓球所
处的高度不同,故无法比较弹性的大小;D 选项中乒
乓球所处的高度相同,直径不同,通过落地后反弹的
高度即可比较弹性的大小.
13.cm s
14.(1)0~10cm (2)乙 (3)3.80cm
15.B 4 60 16.10 9 37
17.(1)爱因斯坦 建立相对论
(2)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些科学家及他们
的贡献,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答案正确即可.
18.如图所示:
19.(1)两个相同的杯子、天平、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2)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
冷水和热水,同时放入冰箱内;
(3)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
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
20.(1)长
(2)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
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
(3)将钟摆的长度调短
第二章
1.C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
小,而音色表示每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 C正确.
2.B [解析]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远处
隆隆的雷声,根据雷声可以对天气情况作出判断;买
西瓜时拍一 拍,根 据 声 音 的 特 性 判 断 西 瓜 的 成 熟 情
况;医生用听诊器诊病,都是利用声音来获得信息,利
用了声音能 够 传 递 信 息 的 特 点.超 声 波 能 够 击 碎 结
石,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选 B.
3.D [解析]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强弱(或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A 错 误;B.音
色是由发声 体 自 身 特 点 决 定 的,是 判 断 发 声 体 的 依
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 B
错误;C.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没有声音传播需
要的介质,所以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于可以在真
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 C 错误;D.用超声
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
4.B [解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Hz~
20000Hz,超过20000 Hz的声波就称为超声.超声
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能量很大,另一个是沿直
线传播.可以用来为硬质材料做切割、凿孔等,也可以
用来清洗等.小 孩 对 着 山 壁 喊 话 是 声 波 的 反 射 即 回
声;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是利用超声测定距离;工
人用电钻钻墙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路旁安
装隔音 壁 是 利 用 声 波 的 反 射 减 少 噪 音.故 B 选 项
正确.
5.A [解析]A.运动员在水中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10页)
说明声音可 以在 水中传 播,液体 能传 声,故 A 正 确;
B.演奏古筝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
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音调,故 B错误;C.医生
用 B超查 体,说 明 声 音 可 以 传 递 信 息,故 C 错 误;
D.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
故选:A.
6.A [解析]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
动产生声音,故 A 正确;B.空气中,声音 的传 播速度
约为340m/s;故 B 错误;C.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
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 C 错误;D.朗读者的声音
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很大,响度大,故 D 错误;故
选 A.
7.C [解析]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
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
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8.A [解析]“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9.D [解析]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
播;“掩耳盗铃”是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
铛,使自己听不到铃铛产生的声音,堵住自己的耳朵,
是阻断声音的传播;“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响度;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震
耳欲聋”说明声音比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 D.
10.B [解析]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
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这里应用了转
换法,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故选 B.
11.A [解析]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
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故 A 符合题意;B.敲
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
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 的音 调越低,故 B
不合题意;C.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
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
调,故C不符合题意;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
动的频 率 不 同,音 调 不 同,故 D 不 符 合 题 意.故
选:A.
12.B [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
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
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
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
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
么也没听见,故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振动 音色 [解析](1)“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
生的.(2)人通过音色辨别出是钟声.
14.音调 90 [解析]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
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
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
16.空气柱 向上推 [解析](1)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
引起塑料管内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发声.(2)用嘴吹
管时,向上推活塞,塑料管内空气柱减小,空气柱振
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17.乙 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女高音的音调
高,男低音的音调低
18.350 能 [解析]频率是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
率是350Hz,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故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
19.实验一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析]音叉在发声时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时
振动.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瓶内的空气受热
膨胀被排出一部分,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
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原因是
介质减少,传声效果减弱,没有介质,声音就不能传
播,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车轮的转动引起纸片
的振动,车轮转动越来越快,纸片振动越来越快,纸
片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来越高.
20.先用小槌轻敲音叉,听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并立即
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有水花溅出.将音叉拿出
来使其停止振动后,再用力敲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变强,并将其再次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水花溅出更
多且水的振动幅度更大.
21.(1)③⑤ (2)④⑤ (3)20 0.5 [解析]探究声音
的音调的影响因素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猜想一是探
究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则琴弦的长
短、横截面积要保持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可以选
③⑤进行实验;猜想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
长短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
变琴弦的长短,可以选④⑤进行实验;猜想三是探究
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
材料和长短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用①②时,
长短都应是20cm,所以②的横截面积应为0.5mm
2.
第三章
1.D [解析]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折
射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 平
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不符合
题意;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
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晴
空“日环食”属于日食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
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而形成的,属
于光的直线传播,故 D符合题意.故选:D.
2.D [解析]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属光的折射
现象,故 A 错误;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故 B错误;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
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
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
光的色散形成的,故 C错误;景物水中形成“倒影”,属
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正确.故
选:D.
3.A [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
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故 A 正
确.故选:A.
4.B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
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图 A 中人和像都偏向同侧,
图 C、图 D人和像大小不相等,只有图 B 符合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
5.A [解析]图甲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像成
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应该
佩戴凹透镜矫正;图乙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
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
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由此可知,A 正确,B、
C、D错误.故选:A.
6.B [解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符合
题意;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光的折射
形成的,故 B符合题意;镜中生花是指花在镜子中成
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C不符合
题意;水中捞月是指月在“镜子”中成像,属于平面镜
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不符合题意.
7.B [解 析]根 据 从 空 气 斜 射 入 玻 璃 中 时,入 射 角 为
60°,折 射 角 小 于 入 射 角.故 B 正 确、ACD 错 误.故
选:B.
8.D [解析]在玻璃板上滴一滴小水珠,则凸起的小水
珠相当于凸透镜,由题图可知,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3页(共10页)
的虚像;在玻璃板平行于书面并逐渐远离书面的过程
中,书面可能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或以外的某一地方,
故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可能成放大或缩小或等
大的实像,故 D正确.
9.B [解析]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 A 错误;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
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成
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 B 正确;如果要让像
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
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 C错误.手机摄像头
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
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 D错误.故选:B.
10.C [解析]A.假如焦距是10cm,由图可知,物距u=
20.0cm=2f,像距v也应该=20.0cm,而图中像距
v=30.0cm,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
于物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或幻灯机,故 B错误;C.将凸透镜移至60cm 刻度线
处,此时的物距为u=30.0cm,像距为v=20.0cm,
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故 C
正确;D.仅将蜡烛移至20cm 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
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与近
视眼的成因是相同的,故 D错误.故选:C.
11.B [解析]A.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
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A 错误;B.光被物体遮挡后,在
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是光的直线传
播形成的.故 B正确;C.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
射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 C错
误;D.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发生反射,然后射入
人的眼睛,不属于平面镜成像,故 D错误.故选:B.
12.C [解析]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
进行研究,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安装一个硬纸板
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故 A 正
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
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 B正确;光从空气中斜
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
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 C 错误;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
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 D 正
确;故选:C.
13.53° 44° [解析]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
角,则入射角为90°-37°=53°;反射角为53°;则折射
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83°-37°=46°,折射角为90°-
46°=44.
14.白 漫 [解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三种色光
混合后形成白光;由于光射到光屏上时,人们从各个
方向都能看到光,所以光在屏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15.不会 变暗 [解析](1)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
到了凸透镜时,手指没有在一倍焦距以外,光屏上不
会有手指的像.(2)用手指遮挡凸透镜,手指遮挡了
入射光线,导致折射光线变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
答案为:不会;变暗.
16.2 不变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体
大小相等,所以人远离穿衣镜时,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将不变.
17.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
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
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
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8.(1)靠近 笔 量角器 (2)在同一平面内
19.(1)方便确 定蜡 烛所 成像的 位置 (2)大小 相同
(3)甲 (4)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解析](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原因是
玻璃板不但能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
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
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为了比较
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两支同样的蜡烛,只有当
同样大小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其与镜
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才能说明像与蜡烛的大小
相等;(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寻找蜡烛甲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面观察;(4)为了
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必须与桌面竖直(垂直),否则
所成的像会过高或过低,使得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
重合.
20.(1)同一高度 (2)5 (3)缩小 照相机 (4)能
(5)近视
[解析](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
度上;
(2)由图象可知,u=v=2f=10cm,所以f=5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为15cm,焦
距为5cm,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能
在光屏上 得 到 一 个 倒 立、缩 小 的 实 像,其 应 用 是 照
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
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
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
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
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
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
(5)将老师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
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
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则为凹
透镜;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
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
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1)同 一 高 度;(2)5;(3)缩 小;照 相 机;
(4)能;(5)近视.
期中
1.D
2.B [解析]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
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②使正在发声的音
叉轻轻插入水里,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
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说明音的音
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
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
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②④ 符合题意,①③ 不合题
意.故选:B.
3.B [解析]粗而矮的量筒虽比细而高的量筒稳度大,
但在测定同样体积液体的情况下,截面积越大,高度
就会越小,量筒上每毫升的间隔就会越小,精确程度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4页(共10页)
低,所测的结果不精确.细而高的量筒截面积小,这样
液体在量筒中就可以形成较大的高度,量筒上每毫升
的间隔就大,精确程度高,从而使读数更精确.
4.C [解析]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前面是准
确值是相同的,则12.75cm 是错误的,取平均值减小
误差作为物体的长度,所以物体长度为
12.34cm+12.35cm+12.36cm
3
=12.35cm.
故 C正确.
5.A [解析]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
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
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故选 A.
6.D [解析]0.5t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相比,海豚的
质量小,则 发出声 音的 音调 高;蓝鲸 的质量 大,音 调
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比较甲、乙
两图,乙图振动的频率大,则音调高,甲图振动的频率
小,则音调低.
7.B [解析]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错
误;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的,故 B正确;人透过水球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
光的折射现象,故 C 错误;水中的勺柄好像在水面处
折弯了,是由 于 光 从 水 中 射 向 空 气 时 发 生 折 射 形 成
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 D错误.故选:B.
8.A [解析]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
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声音的大小,即控制响度,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9.C [解析]人在水面下看到岸边景物,是景物反射的
光由空气射到水面上发生折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由
光的折射定 律 知,折 射 角 小 于 入 射 角,故 A、B、D 错
误、C正确.故选:C.
10.A [解析]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 视网 膜的后
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
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
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 A.
11.A [解析]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故 A 正确;水中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错误;“摄影”用的照相机是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故 C错误;电影院的
荧幕做的很粗糙,光线射到上面能发生漫反射,使坐
在电影院的任一角落里,都能看清屏幕上的图像,故
D错误.
12.A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3cm,
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的实
像与“F”左右相反,上下颠倒,但因为是从透镜一侧
看,所以只有上下颠倒形状为“ ”,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13.3 38.3 [解析]停表由大小两表盘组成,其中小表
盘显示的是分钟,大表盘显示的是秒,而大表盘有两
圈刻度值,究竟读哪圈要由小表盘指针的位置决定:
若小表盘指针在两刻度间没有超过半格时,大表盘
读小刻度值(0~30s);若小表盘指针在两刻度间已
经超过半格时,大表盘读大刻度值(30~60s).本题
中,小表盘指针指在3、4之间而且超过了半格,所以
小表盘读3分,大表盘读 38.3秒,故该停表所示的
时间为3min38.3s.
14.6.50 15.音色 20
16.会聚 二倍焦距 靠近 [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
作用;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物距
应大于二倍焦距,即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应大于二倍焦距;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即
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减小,即将照相机的镜头
靠近石碑.故答案为:会聚;二倍焦距;靠近.
17.直线传播 色散(或折射)
18.如图所示:
[解析]从入射点作垂直于水面的直线作为法线,根
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上箭头表
示方向;连接入射点和光斑,并标上箭头,即得到折
射光线.
19.如图所示:
20.钢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 振幅 控制变量
[解析]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在本实验中只
需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钢尺的
振动快慢;实验中需注意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即需
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同,这是初中物理中最常用
的控制变量法.
21.(1)A (2)相同 (3)刻度尺 (4)A
[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虚像,还
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故 A 正确;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
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需
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
(3)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
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
距的大小,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4)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 蜡烛发出的
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
睛在 A 蜡烛所在这一侧.
22.(1)下 (2)放大、实
(3)①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成像稳定、形状直
观、亮度高、减少污染等(合理即可);②便于比较像
的大小.
第四章
1.D [解析]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应先确认零刻度线的位
置和分度值.题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 ℃,A 项中温度
计示数为-2 ℃,B项中温度计示数为8 ℃,C项中温
度计示数为18℃,只有 D项中温度计示数为-8℃.
2.B [解析]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
现象;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
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草叶
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
晶,属于凝华现象;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
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B.
3.B [解析]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5页(共10页)
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 A 不合题意;把盛有
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
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 B 符合题意;将玻璃板上的水
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
蒸发,故 C不合题意;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
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
故 D不合题意.故选:B.
4.D [解析]海波是晶体,在熔点48 ℃时,海波的状态
有三种可能:(1)固态,(2)固液共存态,(3)液态;故 D
正确,ABC错误.故选:D.
5.A [解析]A.河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
程吸热,故 A 正确.B.河面上形成雾,是 空气 中的水
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 B 错
误.C.草地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
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
热,故C错误.D.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
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
程放热,故 D错误.故选:A.
6.A [解 析]易 拉 罐 中 冰 与 盐 水 混 合 物 的 温 度 低 于
0 ℃,与易拉罐的底部接触的水蒸气变为 固体,由 气
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故选 A.
7.A [解析]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
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故 A 符合题意;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
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 B不符合题意;C.北方
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
“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
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
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B [解析]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是由固态直接
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需要吸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直接变成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凝华现象需
要放热;冰晶下落变成雨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液化现
象需要吸热.故 B答案是错误的.
9.D [解析]该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
冷缩性质制成的,故选项 A 错误;普通温度计读数时
不能离开液体,否则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
化,故 B错误;该温度计的最小测量值在零摄氏度以
下,所以测量范围是-20~100 ℃,故 C 错误;此时温
度计的示数在零上,为32 ℃,故 D正确.
10.D [解析]气温为-50 ℃时,水银已经变为固态,温
度计无法正常工作.
11.C [解析]水沸腾是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12.C [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
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 A 错误.B.雪是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 B错误.C.霜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
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 D错误.故选:C.
13.35~42 37.5 14.蒸发(或汽化) 液化
15.晶体 80 吸收 [解析][1][2][3]从图象中可以
看出,在第10到25分钟温度是保持不变的,说明此
时此物质在熔化,此时物质的温度80 ℃即此物质的
熔点,此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16.蒸发 吸热 17.不变 晶体 18.蒸发 节水
19.(1)水的表面积 (2)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20.(1)由下到上 秒表
(2)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不变 (4)c
[解析](1)在该实验中,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
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且便于利用酒精灯
的外焰加热;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
要用到秒表.(2)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
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3)由
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改变水的质量,水的沸点不变,只改变加热的时
间,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21.(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
关(其他合理说法均可)
(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其他合理说法均可)
22.(1)② (2)-6 (3)晶体 [解析](1)由图乙知,
①俯视,读数会偏大,③ 仰视,读 数会 偏小,② 平视,
读数方法正确.温度计上10 ℃之间有10个小格,所
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
值为1 ℃;液柱最高处在0 ℃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
为-6℃.(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需要记录冰在加
热相同的时间间隔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该温度
下冰的状态,表 格 中 还 需 要 记 录 的 内 容 是 “状 态”.
(3)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为
晶体.
第五章
1.B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
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B
3.D [解析]室内火灾发生时,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
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毒气体
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
火场.故选:D.
4.C [解析]光敏电阻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5.C [解析]石墨烯具有“极强的拉力,优良的导电性和
导热性,硬度最大,熔点超过3000℃等”,则它的保温
性能不好,所以不适合做保温材料,所以选 C.
6.C [解析]由图象知道,在4 ℃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故 A 正确;由图像知道,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
密度越大,即体积越小,所以在0~4 ℃范围内,水具
有热缩冷 胀 的 性 质,故 B 正 确;因 为 水 的 凝 固 点 是
0 ℃,所以当河面结冰时,冰 接触 的河水 即冰 水混 合
物,所以温度应为0 ℃,故 A 点为0 ℃,故 C错误;因
为有水的反常膨胀,所以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
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
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
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
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 ℃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
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
很难越冬,故 D正确,故选 C.
7.D [解析]三种液体质量相等,密度最大的水体积最
小,密度最小的汽油体积最大.
8.D [解析]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是等静止,二可
以指针左右摆的幅度相同.
9.D [解 析]AB.由 图 象 可 知,当 Va =Vb =Vc =2×
10
-3 m
3时,ma=1kg,mb=2kg,mc=4kg,ma <mb <
mc,所以 三 者 的 密 度 关 系ρa <ρb <ρc,故 A、B 错;
CD.因为密度是物质 本 身 的 一 种 特 性,其 大 小 与 质
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b的质量减半,b的密度不
变;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
3 m
3,它的密度不变,故C
错误、D正确.故选:D.
10.A [解析]电视机集成电路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用半
导体材料制成的,故 A 正确;光盘是利用光来进行工
作的,它在光驱中利用激光头发出的光来读取信息,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6页(共10页)
没有用到磁性材料,故 B错误;现代建筑物上的避雷
针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故 C错误;橡皮泥发生形变
后不能 恢 复 原 状,不 是 弹 性 形 变,故 D 错 误.故
选:A.
11.C [解析]A.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用手向右
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故 A 错误;B.测量时为使
横梁平衡,可通过增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不能移动平
衡螺母,故 B错误;C、D.水的质量:
m水 =m总1-m烧杯 =132.2g-32.2g=100g,
由ρ=
m
V
可得,水的体积
V水 =
m水
ρ水
=
100g
1g/cm
3 =100cm
3
烧杯的容积
V=V水 =100cm
3;
待测液体的体积V液 =V=V水 =100cm
3;
这只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
m总 =100g+10g+2.2g=112.2g,
待测液体的质量
m液 =m总2-m烧杯 =112.2g-32.2g=80g,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
m
V
=
80g
100cm
3 =0.8g/cm
3
故 C正确,D错误.故选:C.
12.B [解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 m杯 ,液体的密度为
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
3时,液体和杯
的总质量 m总1=m1+m杯 =40g,
则由 m=ρV 可得:ρ×20cm
3+m杯 =40g,-①
当液体体 积 为 V2 =80cm
3 时,液 体 和 杯 的 总 质 量
m总2=m2+m杯 =100g,
可得:ρ×80cm
3+m杯 =100g,-②
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
3,故 CD错误;
将ρ=1g/cm
3代入①解得 m杯 =20g,故 A 错误;
(2)当液体的体积V3=40cm
3,则液体的质量:m3 =
ρ×V3=1g/cm
3×40cm
3=40g,故 B正确.
故选:B.
13.(1)g (2)kg 14.7.9 2.7×10
3
15.由大到小 移动游码
16.变小 变小 [解析](1)充满氧气的氧气瓶用去瓶
内氧气的一半后,则瓶内所含的氧气变少,即氧气的
质量变小;(2)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小一半,但氧气仍
然充满整个 氧 气 瓶,即 剩 下 氧 气 的 体 积 不 变;根 据
ρ=
m
V
可知,当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时,密度变小.
17.小 大 [解析]因为战斗机质量小有利于飞行和节
能,在体积一定时,密度小的物质,其质量小,所以战
斗机在选材时,既要选择牢固、硬度大的材料,同时
也要考虑密度小的物质,其重力也小.而电风扇底座
的作用是为了增加稳度,使风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
很稳定,这就要求底座的质量大一些,自然就选用密
度大的材料来制作.
18.偏大 偏小 [解析]在测量铅球体积的方案中,当
铅球从水中取出时,铅球表面不可避免地沾有水,故
导致加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大于铅球的实际体积,质
量的测量值准确,根据ρ=
m
V
可知,测出的密度值会
偏小.
19.(1)游码归零 (2)41.6g (3)多次来回拉动细线
使鹅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 (4)2.6
[解析](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游码归零,然
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鹅卵石的质量:m=20g+20g+1.6g=41.6g.
(3)用细线拴住鹅卵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
体积时,发现鹅卵石上附着有气泡.为了排除气泡,
多次来回拉动细线使鹅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使气
泡排出.
(4)鹅卵石的密度:ρ=
m
V
=
41.6g
16cm
3 =2.6g/cm
3.
20.(1)右 (2)B (3)40 (4)62 (5)0.9 纯酒精
[解析](1)调节天平在水平台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
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指针偏向分度盘
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当小明将磁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
指针仍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调节游码,即向
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 B正确;
(3)由图可知,量程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40mL=
40cm
3;
(4)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木块的
质量:m=50g+10g+2g=62g;
(5)倒 入 量 筒 中 酒 精 的 质 量 为:m=98g-62g=
36g,
酒精的密度为:ρ=
m
V
=
36g
40cm
3 =0.9g/cm
3;
由于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
3,所以需要添加
密度小的纯酒精.
21.解:ρ=
m
V
=
1150g
500cm
3 =2.3g/cm
3,
查表可知,烟灰缸的密度在玻璃的密度范围内,所以
该烟灰缸是玻璃做的.
答:制作该烟灰缸的材料是玻璃.
22.解:(1)由ρ=
m
V
可得,桶的容积为:
V=V水 =
m水
ρ水
=
20kg
1×10
3 kg/m
3 =2×10
-2 m
3
(2)桶中沙石的体积为:V0=V=2×10
-2 m
3,
沙石的密度:
ρ=
m0
V0
=
52kg
2×10
-2 m
3 =2.6×10
3 kg/m
3;
(3)由ρ=
m
V
可得,沙石的总质量:
m总 =ρV总 =2.6×10
3 kg/m
3×400m
3=1.04×10
6 kg,
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
至少要运:
n=
m总
m车
=
1.04×10
6 kg
4000kg/车=260车.
答:(1)桶的容积是2×10
-2 m
3;
(2)沙石的密度是2.6×10
3 kg/m
3;
(3)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
少要运260车.
期末
1.A [解析]A.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
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
种类.所以我们分辨出长笛和二胡声音,是根据音色
来区分的,故 A 正确;B.隔墙有耳,说明墙(固体)可
以传声,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故 B错误;C.“公共场
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小一
些,而不是音调要低一些,故C错误;D.用超声波除去
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
选:A.
2.B [解析]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该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读数应是1.60cm.
3.D [解析]蜡烛燃烧流出的泪是熔化过程,树叶上的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7页(共10页)
霜是凝华形成的,河水结冰是凝固过程,“白气”是由
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D [解析]由题图知:A 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
烧杯底部.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C
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得太少.D 图中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
器底或容器壁.故选 D.
5.C [解析]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线通过,然后沿平行方
向射出,光线不会分散;光照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
射,不能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凹透镜对光线有发
散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凹透镜,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
发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凸透
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故选 C.
6.D [解析]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
温,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凝华而成的;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选 D.
7.D [解析]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
一直线上,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线而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的应用;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
射形成的,故 A 不合题意.B.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
成像,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故 B 不合 题意;C.水 中
“折筷”,是光 线从水 中斜 射 入 空 气 中 发 生 折 射 的 缘
故,故C不合题意;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故 D符合题意.故选:D.
8.A [解析]甲、乙的频率、振幅相同,音调和响度相同,
故 A 正确;甲、丙的频率不同,振幅相同,音调不同,响
度相同,故 B错误;乙、丁的频率相同,振幅不同,音调
相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故 C 错误;丙、丁的频率、
振幅不同,音调、响度不同,故 D错误.
9.D [解析]如图,u=50cm-20cm=30cm,v=80cm-
50cm=30cm,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u=v=2f=
30cm,所以f=15cm,
将蜡烛 移 至 40cm 刻 度 处,u′=50cm-40cm=
10cm,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
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像.故选:D.
10.D [解析]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
量变小,但体积不变,由ρ=
m
V
可知 密度 变小,故 A
错误;B.一只气 球受 热 膨 胀 后,球 内 气 体 的 质 量 不
变,体积 变大,由ρ=
m
V
可 知密 度 变 小,故 B 错 误;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成倍的
变小,由ρ=
m
V
可知密度不变,故 C 错误;D.一块冰
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 不变,由ρ=
m
V
可
知密度变大,故 D正确.故选:D.
11.A [解析]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 C919 大型喷
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
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
就是密度 很 小.所 以 这 种 材 料 的 优 点 是 密 度 小.故
选:A.
12.D [解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
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 A 错;B.由图象可知,当甲
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2g),乙物质
的体积较小,故 B 错;CD.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
质量 m甲 =2g时,V甲 =4cm
3,V乙 =2cm
3,
ρ甲 =
m甲
V甲
=
2g
4cm
3 =0.5g/cm
3
当乙物质的质量 m乙 =4g时,V乙 =2cm
3,
ρ乙 =
m乙
V乙
=
4g
2cm
3 =2g/cm
3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4,故C错;体积
为V′乙=5cm
3的乙物质的质量:m′乙=ρ乙V′乙=2g/cm
3 ×
5cm
3=10g,故 C错、D正确.故选:D.
13.汽化 放热
14.体积 1.6 2.5 [解析](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已知瓶中可装水的质量为:m水 =2kg,
由公式ρ=
m
V
可知,瓶子的容积为:
V瓶 =
m水
ρ水
=
2kg
1.0×10
3 kg/m
3 =2×10
-3 m
3,
故瓶中可装酒精的质量为:
m酒精 =ρ酒精V瓶 =0.8×10
3 kg/m
3×2×10
-3 m
3=1.6kg;
(3)已知瓶中需装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 =2kg,
由公式ρ=
m
V
可知,瓶子的容积至少为:
V瓶 =
m酒精
ρ酒精
=
2kg
0.8×10
3 kg/m
3 =2.5×10
-3 m
3=2.5L.
15.红、绿、蓝 半导体
16.倒立 实 远离 减小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
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
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
又给她拍全身照,此时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
大了物距,所以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
晰的像.所以应该缩短照相机暗箱长度.
17.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 O 关于
水面的对称点,即点光源 O 在水面的像O′,由于反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O′,连接 PO′,与水面
的交点就是入射点 M.分别连接 OM、MP、MA,可得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18.(1)同一高度 (2)放大 投影仪 (3)靠近 (4)变暗
[解析](1)为了实验的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将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必须放在同一水平高度
上,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
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
影仪;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是8cm 的凸透镜,保
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要
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减小像距,即光屏应向靠
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4)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
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
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因为此时凸透镜会聚光线的
数量减少,所以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
暗一些.
19.(1)较小 (2)晶体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固 (4)A
[解析](1)固体颗粒越小,加热过程中受热越均匀,
测量温度更准确,因此固体颗粒小一点好.乙图线中
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8页(共10页)
的熔化特点;(3)在第3min时,冰还没有开始熔化,
故此时处于固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
找冰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的普遍规律.
20.左 52 2.08×10
3 [解析](1)使用天平时,将天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因
为指针偏右,所以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矿石的质量为 m=50g+2g=52g,
矿石的体积为V=45mL-20mL=25mL=25cm
3,
矿石的密度为
ρ=
m
V
=
52g
25cm
3 =2.08g/cm
3=2.08×10
3 kg/m
3.
21.解:由ρ=
m
V
,可知合金的体积:
V=
m合金
ρ合金
=
1.2×10
5 kg
6×10
3 kg/m
3 =20m
3
气凝胶的体积:V=V合金 =20m
3
气凝胶的质量:m=ρV=3kg/m
3×20m
3=60kg
答: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合金材料,需要“全碳
气凝胶”的质量为60kg.
补偿性测试题
第一章
1.C
2.B [解析]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分度值,分度值
越小,测量越精确.
3.B [解析]一根头发非常非常的细,故70厘米和毫米
太大,70nm 无法用肉眼看到,不符合实际,一根头发
的直径70μm=0.07mm 比较符合实际,故选 B.
4.C [解析]A.测量方法不正确,结果有错误;测量方
法正确,结 果有误 差,错误 可以 避免,误 差不 可 以 避
免,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误差和错误是两回事,
没有必然联系,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读数时,估
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因为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
的,估读更多的 位数 是没 意 义 的,故 C 错 误,符 合 题
意;D.误差不可避免,请专家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测量
长度也会存在误差,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
5.C [解析]选项 A 的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
物体;选项 B的刻度尺没有沿所测长度放置;选项 D
的被测物体左端没有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选项 C
的测量方法正确.
6.0~10 不正确 [解析](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
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由图知此刻度尺的量
程为0~10cm;(2)由图知,在1cm 之间 有10个 小
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此刻度
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应该读到0.01cm,故记录结果
为5.170cm,是错误的,应读作5.17cm.
7.5min10s [解析]停表的读数规则:大圈表示秒,小
圈表示分,图中小圈指在第5 格,大圈指在第 10 格,
读数为5min10s.
8.20 20
9.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6.42cm 26.00cm
10.(1)铅球掷出的高度,力的大小等(答案合理即可)
(2)①射出角度或θ角度 4 ②2 3 ③45°
[解析](1)铅球的投掷距离还可能与铅球掷出的高
度、力的大小等有关.只要答案合理即可;(2)①本实
验应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小球射出的水平距离与
射出速度大小关系时,应保持射出角度不变.实验序
号1和4中,射出角度相等,速度大小不同,符合研
究目的;②在探究与铅球掷出的角度关系时,应保持
射出速度不变,改变射出角度,则序号1、2、3符合研
究目的;③从实验数据表格中可以看出,当射出速度
相同时,射出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射出水
平距离最大.
第二章
1.A [解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发声体都在振动,
说明的问题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得出
结论的方法叫做归纳法.
2.C [解析]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A 选
项错误;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所
以频率不变,B 选项错误;声音在均匀空气里 传播过
程中响度变小,振幅减 小,C 选项 正确,D 选项 错误.
故选 C.
3.C [解析]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不变,即响度不
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
声音的音调变高.故选 C.
4.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正确;B.考场外禁止
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分别用
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
调,故 C错误;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
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 D错误.故选:A.
5.C [解析]倒车雷达利用的是红外线感应.
6.空气柱 空气 7.音调 响度
8.响度 产生 音色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
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这
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
音就可判断 对 方 是 谁,这 是 通 过 声 音 的 音 色 进 行 判
断的.
9.次声 超声
10.(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长度越
长,音调越低)
(2)水快倒满时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
音调也越高
11.(1)反复弹开 (2)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3)振幅 振幅 大 (4)转换法
[解析]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
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通过实验
可以看出,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大,也就是 音 叉 的 振 幅 越 大,这 说 明 响 度 与 振 幅 有
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本实验探究是将不易观察的
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是一种转换的思
维方法.
第三章
1.A [解析]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沿直线
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物体,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
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暗区形成物体的影子,故 A 符合
题意.故选:A.
2.D [解析]物体通过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同学
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m,则镜中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也是1.5m,所以镜中像与该同学相距3.0m.
3.B [解析]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从空
气斜射入水 中 时,折 射 光 线 与 入 射 光 线 分 居 法 线 两
侧;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故 B正确.
4.B [解析]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9页(共10页)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
所以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
5.C [解 析]已 知 凸 透 镜 焦 距 为 10cm,保 持 透 镜 在
50cm 刻度线处不动,将 点 燃 的 蜡 烛 放 在 光 具 座 上
35cm 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5cm=15cm,则此
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
呈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
C正确.
6.折射 反射 [解析]人看到的鱼儿是鱼反射外界光
线由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
射形成的虚像.
7.直线 左 不变
8.丁 乙 [解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甲图中
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模型,需要佩戴发散
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如丙图.丁图中像
呈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模型,应佩戴会聚透镜
矫正,即凸透镜,如图乙.
9.如图所示:
10.(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反射角和入射角
(2)不发生 (3)可逆的 (4)50° 变大
[解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光源能发出带有
颜色的光,利用白色纸板容易看清光的传播路径,即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也容易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
和反射角的大小;(2)反射光线的路径是由入射光线
和反射面决定的,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所 以 反 射 光 线 的 位 置 也 不 会 发 生 变 化;
(3)当让光线沿着FO 的方向射 向镜 面,会发 现反射
光线沿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 射现 象中 光可以
沿原路返回,即光路是可逆的;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
入射角为50°时,反 射 角 也 等 于 50°;当 入 射 角 增 大
时,反射角也增大.
期中
1.A
2.C [解析]由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和长笛振动
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
度相同;它 们的波 形不 同,所以 发声 体不同,故 音 色
不同.
3.D [解析]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A 错误;声音在
真空中不能传播,B 错误;戴防噪声耳罩可以 防止噪
声进入人耳,C错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
有次声波产生,D正确.
4.C [解析]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
和入射角均为75°,所以 A 错;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
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 B错;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
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所以 C正确;入射角增大5°时,反
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的夹 角增 大 10°,所以 D 错,本 题
选 C.
5.D [解析]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30cm,则焦距f=15cm,若
将蜡烛移至40cm 刻度处,则物距小于焦距,因此所
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无法承接,故选 D.
6.29.0 [解析]题中刻度尺上所标的单位是cm,每一
大格代表1cm,每一大格又分10小格,由此可知该刻
度尺的分度 值 为 1 mm;B 点 对 应 的 刻 度 尺 读 数 为
1.00cm,E 点所对应的刻度尺读数为3.90cm;所以
BE两点之间的长度为3.90cm-1.00cm=2.90cm=
29.0mm.
7.振动 响度 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而产生的;塑料尺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改变塑料尺振动的
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8.凸透 大于二倍焦距 倒立 [解析]摄像头和照相
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9.如图所示:
10.(1)确定像的位置 (2)重合 相等 不能 虚
(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解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了玻璃的透
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由于是两支大小相同
的蜡烛,且是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大小相等.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用光屏代替
蜡烛B,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3)由于平面
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在玻璃板和蜡
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样便于探究
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
1.B [解析]A.雾淞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固态,是
凝华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B.草叶 上有 露珠,是 水
蒸气由气态变成 液态,是液 化现 象,故 B 符 合 题 意;
C.浓雾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 化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
熔化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A [解析]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
下都会发生蒸发.故 A 正确.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
量,温度不变.故 B错误.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
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故 C 错误.用
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
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
于液化现象.故 D错误.故选:A.
3.C [解析]A 属于液化,放热;B属于凝华,放热;C 属
于升华,吸热;D属于凝固,放热.
4.B [解析]沥青为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持续
升高,直到完全变为液体为止,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由图像可知选项 A 为晶体的熔化图像、B为非晶体的
熔化图像,选项 C、D为凝固图像,故选项 B正确.
5.D [解析]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
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6.0.1 38.5 7.汽化 低 液化
8.熔化 液化 [解析]放在碗里的冰糕由固态变为了
液态,所以碗中的水越来越多,这一过程属于熔化,熔
化吸热使碗壁温度降低;碗壁上的水珠是由于碗周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碗壁发生的液化现
象,液化放热.
新课标(HY)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参考答案第10页(共10页)
9.(1)使冰受热均匀 (2)晶体 [解析](1)利用烧杯中
的水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目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2)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
以是晶体.
10.(1)A 处向上 (2)减少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3)乙 (4)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
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 A 处向上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
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水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底部少部分水汽化
为水蒸气冒出时,一部分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
层温度较低的水,放热液化,所以气泡变小,因此图
丙是沸腾前的情形;水沸腾时,容器中不同深度水温
相同,不同部位的水都会汽化为水蒸气,气泡上升过
程中变大,故图乙是沸腾时现象;
(4)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7 ℃,且水在沸腾过程
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第五章
1.B [解析]发泡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冬天捆扎在
自来水管外面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自来水管因
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故 B正确.
2.C [解析]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余下半瓶,含有的
物质变少了,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仍是水,所以密
度不变.故选:C.
3.C [解析]从题图知,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密度
最小,b物质的密度为1.0×10
3 kg/m
3,A、B 错误,C
正确;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体 积越大,D
错误.
4.C [解析]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说明
左盘质量较大,即右盘砝码质量不足,此时可将游码
向右移一 些.在放 物体 后,不可 再调 节平衡 螺 母.故
选 C.
5.B [解 析]A.当 物 体 发 生“热 胀”时,物 体 的 体 积 变
大,故 A 错误;B.物体的体积变大,物体的质量不变,
由ρ=
m
V
知,物体的密度变小,故 B正确;C.质量是物
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当物体发生“热胀”时,物体的质
量不变,故 C 错误;D.由分析知,物体的体积、密度发
生变化,故 D错误.故选:B.
6.5 1.5×10
3 [解析]物块的体积V=30mL-25mL=
5mL=5cm
3,物块的密度为:ρ=
m
V
=
7.5g
5cm
3 =1.5g/cm
3=
1.5×10
3kg/m
3.
7.等于 小于 [解析](1)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
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此时的游码归零,横梁仍然
平衡,则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即
两个瓶及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完全
相同(两瓶子的质量相同),所以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
瓶液体质量;(2)两个瓶子中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
知,甲瓶中的液体体积大一些,由ρ=
m
V
可知甲瓶液
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8.大于 大于
9.(1)右 (2)手拿砝码 (3)27 (4)10 (5)2.7×10
3
[解析](1)用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
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
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
右端移动,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用手拿砝码容易腐蚀砝码,导致砝码的质量会发
生变化,测量值会产生误差.
(3)石头的质量:m=20g+5g+2g=27g.
(4)石头的体积:
V=40mL-30mL=10mL=10cm
3.
(5)石头的密度:
ρ=
m
V
=
27g
10cm
3 =2.7g/cm
3=2.7×10
3 kg/m
3.
10.解:(1)柑橘排出水的质量:
m排 =m总 -m剩 =360g-240g=120g;
(2)排开水的体积:
V排 =
m排
ρ水
=
120g
1.0g/cm
3 =120cm
3
柑橘的体积:
V=V排 =120cm
3
柑橘的密度:
ρ=
m
V
=
114g
120cm
3 =0.95g/cm
3=0.95×10
3 kg/m
3
答:(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120g;
(2)这个柑橘的体积是120cm
3,密度是0.95×10
3 kg/m
3.
期末
1.A [解析]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故 A 正确.
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 B错误.C.人体
体温的变化范围35~42℃,故C错误.D、人体的密度
与水接近,约为1.0×10
3 kg/m
3,故 D错误.故选:A.
2.A [解析]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老花眼镜、照相
机、近视眼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3.D [解析]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
4.A [解析]春天的大雾、空调出风口的“白汽”、花草上
的露珠,这些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
水滴,这是液化现象;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
白色的 霜,是 水 蒸 气 遇 低 温,发 生 凝 华 形 成 的.故
选 A.
5.B [解析]测量小石块的质量的步骤:②将托盘天平
放置在水平 工 作 台 面 上;① 将 游 码 移 至 标 尺 左 端 的
“0”刻度 线 处;④ 调 节 平 衡 螺 母,使 天 平 横 梁 平 衡;
③在天平的左盘放入小石块;⑤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
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⑥正确读出砝码和游码
的示数.故选 B.
6.半导体 ③ 7.先凝固后熔化 减小
8.倒立、放大 投影仪 能 [解析]物距大于像距,凸
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光屏
与蜡烛的位置对调,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
9.(1)-2 (2)3 晶体 固液共存 吸收
[解析](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齐
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故其中正确的是 B,此时温度计
的示数在0 ℃以下,分度值是1 ℃,其示数是-2 ℃;
(2)由图象可知,冰从第2 min开始熔化,到第5 min
完全熔化,共耗时5min-2min=3min;冰熔化过程
中吸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第4min时,冰处于熔化
过程中,以固液共存态存在.
10.解:地沟油的密度:
ρ=
m
V
=
0.46kg
0.5×10
-3 m
3 =0.92×10
3 kg/m
3
由于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
所以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答:该地沟油的密度是0.92×10
3 kg/m
3.不能,因为
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
物 理
年级·上册
HY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阳光出版社
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知识点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3:物理学的召唤.
重点:物理现象的辨析,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物理现象的解释.
1.(7分,知识点1)物理学是研究 、 、 、 、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 的一门科学.
2.(2分,知识点1)1752年, 做了一次“风筝实验”,捕捉到了雷电.
3.(4分,知识点2)17~18世纪,人类社会进入 时代;19世纪,人类社会进
入 时代;20世纪,人类社会进入 、 的高科技新时代.
4.(3分,知识点3)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 的来源,经历
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的 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弄清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会应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5分,2021?徐州)今年5月15日,我国首辆火星探测车“祝融号”成功降落在
火星表面,它将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下列探究不属于“祝融号”探究任务
的是 ( )
A.火星命名的缘由 B.火星磁场的变化
C.火星土壤中存在水的证据 D.稀薄大气对火星表面的影响
6.(3分,知识点3)万有引力定律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李四光
7.(3分,知识点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
中,要观察许多物理现象.在观察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观察 ,要注意发
现引起变化的 和 .
1
8.(4分,2020?重庆)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
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为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物理学中用他的名字作
为 (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9.(5分,重点、难点)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如果分为两类,其中哪一个与其它三个不
能划为一类 ( )
10.(5分,重点)取一个放大镜,通过它看看近处纸上写的字,再看看远处的房屋树
木,你会发现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 ( )
A.都比原物体要大一些 B.有时会看到比原物体小些
C.都和原物体一样 D.都和原物体一样是正立的
11.(4分,重点)以下有关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的物理现象属于电现象的是 ( )
A.吃冰棒时感到凉 B.天黑时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起
C.买来的大米搬回家里 D.用 MP4欣赏音乐
12.(5分,重点、难点)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
判断这一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
A.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B.该领域其他科学家的意见
C.该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物理
概念的来源,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
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概念和规律,并
会应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和测量.
知识点2:测量误差.
知识点3: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重点:长度、时间的测量.
难点:刻度尺、停表的读数.
1.(3分,知识点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测
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2.(2分,知识点2)物理学中,把 与 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3.(2分,知识点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4.(8分,知识点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8m= mm= km;(2)80μm= nm= cm;
(3)1.5h= min= s;(4)360s= min= h.
5.(6分,2022?十堰)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
度值是 s,停表读数是 s.
6.(4分,知识点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
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 PM2.5颗粒
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 )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7.(4分,重点)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
8.(2分,2021?常德)图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 s.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9.(4分,2022?枣庄)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所用刻
度尺的分度值是 .
10.(4分,知识点1)如图所示,N95型口罩是 NIOSH 认证的9种颗粒物防护口罩
中的一种.N95型口罩可以对空气动力学直径物理直径为0.075μm 的颗粒的
过滤效率达到95%.其中0.075μm= m,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100nm,所以 N95型口罩对新型冠状病毒 (选填“能”或“不能”)起到
防护作用.
11.(4分,2022?常州)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
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 ( )
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
12.(4分,2021?牡丹江)(多选)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测量工具未按要求使用而造成的错误是必须避免的
B.实验时细心操作,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可减少误差
D.误差不是错误,无论怎样,误差都不可避免
13.(3分,2022?福建)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
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
A.地球 B.月球 C.火星 D.太阳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知识点2:体积的测量.
知识点3: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重点: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3分,知识点1)测量很小物体的长度(如一张纸的厚度)时,可采用“
法”;测量弯曲物体(如曲线)的长度时,可采用“ 法”或“ 法”.
2.(3分,知识点2)在实验室里常用 或 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
积,读数时,视线要跟液体 相平.
3.(3分,知识点2)在量筒或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为V1;把物体轻轻放入量
筒或量杯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读出示数为V2;则物体的体积是V= .
4.(3分,知识点3)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
5.(4分,2020?枣庄)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的测出90cm3的酒精,请你在下列四
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 )
A.量程是100mL,分度值是1mL B.量程是200mL,分度值是2mL
C.量程是50mL,分度值是1mL D.量程是50mL,分度值是2mL
6.(4分,知识点2)如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
积的一种方法.由图可知,该物体的体积为 ( )
A.50cm3
B.60cm3
C.10cm3
D.110cm3
7.(5分,2022?营口)下列物体长度最接近20cm 的是 ( )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 B.课桌的高度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 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
5
8.(6分,重点、难点)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个直角三角板测量小钢球的直
径,其测量方法是:
(1)测出 ;
(2)通过计算,用 得出一个小钢球的直径,图中小钢球的直径
为 cm.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2题图
9.(3分,2022?湘潭)如图所示,被测纽扣的直径是 cm.
10.(4分,知识点3)某同学脉搏1分钟跳 m 次,则他的脉搏跳1次需要
秒.若在一段时间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为n次,则这段时间大约为 秒.
11.(4分,2022?河池)小娟走路的步长约为40 (填适当单位),她从篮球
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 m.
12.(3分,2022?威海)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
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更接近实际的是 ( )
A.1.5m B.2.5m C.4.5m D.5.5m
13.(5分,2022?青岛)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
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
的距离最接近 ( )
A.1mm B.1cm C.1m D.1km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如测量一张纸的
厚度、细铜丝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2)平移法.如
测小球、硬币、圆柱等物体的直径等.(3)化曲为直法.如
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4)化直为曲法.用已知周长
的滚轮在较长的线段(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
用周长乘以圈数.
6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1.4
尝试科学探究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探究摆的奥秘.
知识点2: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6分,知识点1)小明等同学探究摆的奥秘,他们从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对
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 有关,而跟
无关.摆的这个运动特性,叫做摆的 原理.
2.(4分,知识点2)科学的核心是 ,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
探究.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3.(4分,知识点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
中,猜想是以自己的 和 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4.(5分,知识点2)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与制订
计划、 、 、 、评估七个要素组成,其中
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5.(5分,2021?北京)小丽在中国科技馆“会发电的衣服”的展台区,进行了如下探
究实验:用脚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发电纤维抖动,LED 灯被点亮;增大踩动踏
板的速度,发现被点亮的 LED 灯的数目增多.请你根据小丽的实验步骤及现
象,写出她所探究的问题: .
6.(4分,知识点2)在科学探究中对“交流与合作”这一环节你的看法是 ( )
A.应该回避,资料保密 B.应该大力提倡,资源共享
C.可有可无,不影响探究 D.有困难才要交流
7.(5分,2022?成都)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
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
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7
8.(6分,2021?衢州)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
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①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9.(6分,2022?盐城)如图甲所示,细线上端固定,线按同一方向绕在轻质纸筒上,
将纸筒从一定高度水平释放,发现纸筒在下落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小明认为
纸筒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与细线缠绕的圈数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现设计了图乙
所示的①②③④四种方案,实验时细线的长度相同且均匀密绕在相同纸筒上.
四种方案中能验证猜想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0.(5分,知识点2)小东在实验能力考查
练习时,发现“速度”实验中,在路程相
同时,自己的小车比小宇的慢很多.通
过观察他认为问题出在斜面的组装方式不同,如图所示.根据这一现象他提出
下列四个科学问题,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
A.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B.坡度越大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否越快
C.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与斜面坡度的关系
D.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与斜面坡度是否有关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当一个问题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时需要分
别控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这个
因素对问题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探究摆
的奥秘时,我们就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复习一
走进物理世界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物理学及其学习方法.
知识点2:长度、时间、体积的测量.
知识点3:科学探究的要素.
重点:长度、时间、体积的测量.
难点:科学探究的要素.
1.(4分,知识点1) 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
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2.(5分,2022?德阳)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8分,知识点2)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其中甲表叫 ,它的最
小分度值是 ,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 ;乙表叫 ,它的最
小分度值是 ,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 .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
400m跑的时间,应用 表;若要观测一场电影的放映时间,就用 表.
4.(6分,知识点2)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分度值是 ;
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
大”“偏小”或“相等”).
5.(6分,2022?柳州)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
6.(6分,2022?岳阳)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9
7.(5分,2022?益阳)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
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
A.3.9cm B.3.90cm
C.4.90cm D.3.90
8.(5分,知识点2)学校跳远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若没将卷尺拉直,则
( )
A.测量成绩会比真实成绩大 B.测量成绩会比真实成绩小
C.测量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同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5分,知识点3)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
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
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
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
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质 反弹高度/cm
1 #7 120 木质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质 8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 的两组数据进行
分析;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 、
有关,与 无关.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使用的物
理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即通过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得到物体的体积.
1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声速.
知识点3:人怎样听见声音.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难点:声波的理解,显示物体振动的方法.
1.(4分,知识点1)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物理学中,把正在
的物体叫做声源.
2.(6分,知识点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
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
3.(6分,知识点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它可以是气体,
还可以是 或 .
4.(2分,知识点3)人耳听到声音时,外界是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
振动.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 将信息传入 ,这
样就产生了听觉.
5.(6分,2020?乐山)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
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6.(4分,2022?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
传播速度最慢 (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11
7.(4分,2020?湘西)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
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
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8.(6分,2022?鄂州)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
该起床了!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9.(4分,重点)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有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0.(8分,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
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
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
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
现象作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推理法.
1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音调.
知识点2:用波形比较频率.
知识点3: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知识点4: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和能接收
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重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用波形比
较频率.
难点:影响音调和弦乐器音调因素
的探究.
1.(4分,知识点1)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 ,
音调 ;声源振动的频率 ,音调 .
2.(4分,知识点2)男、女同学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发声频率较高的是 同
学,音调较高的是 同学.
第2题图 第5题图
3.(3分,知识点3)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
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
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 .
4.(4分,知识点4)人发声的频率范围是 ,人接收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是 ,超出人耳能接收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5.(4分,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
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
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
“右”)端音调越高.
6.(6分,2020?甘孜)如图所示,将一把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
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
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3
7.(4分,2020?安徽)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
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越高.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
8.(6分,2022?徐州)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
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
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
器中的 归为一类.
9.(5分,难点)甲声音波形如甲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
波器,乙声音波形是乙图中的哪一幅 ( )
图甲 图乙
10.(6分,2022?济南)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
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
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1.(4分,知识点1)要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
A.增大拨弦的力度 B.改用更粗的琴弦
C.增加发声部位的琴弦长度 D.减小发声部位的琴弦长度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在探究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时,要控制拨动钢尺的力度
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1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响度.
知识点2:用波形比较振幅.
知识点3:音色.
重点:响度和音色.
难点:用波形比较声音的特性.
1.(3分,知识点1)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
大,产生声音的响度 ;振幅越小,响度 .
2.(2分,知识点1)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其
符号是 .
3.(2分,知识点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响度相同
的是 .
第3题图 第5题图
4.(5分,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
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5.(6分,2022?成都)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
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15
6.(6分,2022?重庆)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
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
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 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
筝弹奏的.
7.(6分,2022?泰州)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
中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 产生
的,观众能听出是小号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8.(6分,2022? 牡丹江)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 音 调 相 同,
的响度相同.
9.(6分,2020?北京)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0.(8分,重点、难点)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
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
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
“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
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锯条,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物理学中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
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者
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转换法.
16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声音与音乐.
知识点2:声音与建筑.
知识点3:听不见的声音.
知识点4:噪声.
重点:超声、次声与噪声.
难点:超声与次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声波传递信
息与传递能量的区分.
1.(2分,知识点1)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2.(3分,知识点2)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利用声音的 ;邮
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玻璃能较好地
声音;专业录音棚的墙壁上有很多类似窗户的小孔,其目的是
声波来减少杂音的干扰.
3.(4分,知识点2)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
示65,这个数字的意义是 ;若此时有一辆汽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
显示的数据将 (填“增大”或“减小”).
4.(4分,知识点3)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利用了 (填“超声”或“次
声”),在此利用这种波是为了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地震会产生
(填“超声”或“次声”),利用这种波能传递 (填“信息”或“能
量”)的特点可制造武器.
5.(4分,2022?桂林)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6.(5分,2020?邵阳)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
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7
7.(5分,2022?盐城)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它的作用主要是减
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属于 (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8.(5分,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9.(6分,2020?眉山)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10.(6分,2022?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
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
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11.(6分,2022?枣庄)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
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利用声波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运动或发生物理变化,都属于
声音传递能量;凡是通过人耳或仪器接受声音来作判断
的情况,都属于声音传递信息.
1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复习二
声音与环境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3:噪声的控制和利用.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噪声的控制.
难点:声音特性的判断.
1.(4分,知识点1)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
然后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朵.
2.(4分,知识点2)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
来识别的.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 大.
3.(6分,2020?咸宁)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
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
因为声音能在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
得越重,声音的 (选题“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4.(5分,2022?宿迁)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5.(5分,2022?聊城)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
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
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6.(5分,2020?深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19
7.(5分,2022?青海)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
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5分,知识点1、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5分,2022?株洲)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
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0.(6分,知识点1)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
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
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
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
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填“能”或“不能”);理由: .
精要提炼 解答反思
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声音完全无关的两个特征,
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20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声 光 热 力 电 规律 物质结构
2.富兰克林
3.蒸汽 电气 智能化 信息化
4.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 方法
5.A [解析]“祝融号”降落在火星表面将进行一系
列的探究活动,希望在一个火星年,能够对火星的
地形地貌、空间,还有它的次表层雷达的探测数据
全覆盖,包括火星磁场的变化、火星土壤中存在水
的证据、稀薄大气对火星表面的影响等等有关 火
星的资源数据,而火星命名的缘由是因为用天 文
望远镜观测到的火星,是通红的,像 燃烧的 火球,
故这不属于 探究 任务,故 A 符合 题意,BCD 不 符
合题意.故选 A.
6.B
7.目的 条件 原因
8.牛顿 力 [解析]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伟
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总结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
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
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
静止状态,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物理学以牛顿的名字命名力的基本单位.
9.B [解析]A、C、D属于自然现象中的光学现象,B
属于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10.B
11.B [解析]吃冰棒感到凉是因为冰棒熔化吸热,
属于热现象;路灯同时亮起属于电 现象;把大 米
搬回家要用力,属于力现象;用 MP4欣赏音乐属
于声现象.
12.D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米 m 刻度尺 2.测量值 真实值 3.秒 s
4.(1)2.8×10
3 2.8×10
-3 (2)8×10
4 8×10
-3
(3)90 5400 (4)6 0.1
5.2.50 0.1 338.5 [解 析][1]如 图 甲,为 刻 度
尺,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2.50cm.[2]如图乙,
为秒表,秒针盘每1s平均分成了10等分,故分度
值为0.1s.[3]如图所示,5min过半,说明秒表盘
读第二圈,读30s开外,故读数为5min,38.5s,合
338.5s.
6.C [解 析]PM2.5 是 指 空 气 中 直 径 小 于 或 等 于
2.5μm 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A.一粒米
的长度在2mm 左右.故 A 不符合题意;B.柳絮的
直径在250μm 左右.故 B不符合题意;C.细菌的
直径在2.5μm 左右.故 C 符合题意;D.原子的直
径小于1nm.故 D不符合题意.故 C选项正确.
7.D [解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
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
器的使用 规 则,读 数 时 粗 心 造 成 的,是 不 该 发 生
的,是能够避免的.因此 D项正确.
8.135 [解析]停表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为
min,所以停表显示的时间是135s.
9.17.57 1mm [解析][1]用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
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所以求四次
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l=
17.58cm+17.57cm+17.56cm+17.57cm
4
=17.57cm
[2]测量物体长度时,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即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就是分度值所
在的位,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10.7.5×10
-8 能
11.C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读数需要 估 读 到 分 度 值 的 下 一 位,所 以 长 度 为
2.00cm,故 ABD 不 符 合 题 意,C 符 合 题 意.故
选 C.
12.ABD [解析]A.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
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
71
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故 A 正确;B.实验
过程中细心操作,选择精密的测量 工具,可以 减
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 B正确;C.长度测量
时只须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计几位数字并不能减
少误差,故 C错误;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
间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无论怎样,错误可以避
免,误差都不可避免,故 D正确.故选 ABD.
13.D [解 析]根 据 生 活 常 识 可 知,地 球 的 直 径 为
12756km,月球的直径 约 3476.28km,火星 的
直径为6779km,太阳的直径为1392000km,
综上可知,太阳的直径最大,因此星球 空间尺 度
最大 的 是 太 阳,故 ABC 不 符 合 题 意,D 符 合 题
意.故选 D.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累积 化曲为直 滚轮
2.量筒 量杯 凹形液面的底部 3.V2-V1 4.C
5.A [解析]要求较准确的测出90cm
3 =90mL 的
酒精,所选的量筒量程不能比被测液体小,故 CD
不符合题意;所选测量工具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
越精确,故 A 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解 析]由 题 目 中 的 图 示 可 知 量 筒 的 量 程 为
100mL,该物体的体积为量筒内水和物体总体积
与水的体积之差,即为60mL-50mL=10mL=
10cm
3.
7.C [解析]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跟中学生的
食指宽度差不多,而中学生的食指宽度在1cm 左
右,故 A 不符合题意;B.课桌的高度跟中学生的身
高的一半差不多,而中学生的平均身高在160cm
左右,因此课桌的高度在80cm 左右,故 B不符合
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
距离在20cm 左右,而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跟它
差不多,故 C符合题意;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跟
中学生的两个食指宽度差不多,即2.5cm 左右,
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8.(1)n个小钢球直径的总长度;
(2)总长度除以n 0.47
[解析]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中的两种特殊方法,
辅助法和测长算短的方法,前者是测量一些形 状
不平直的 物 体,如 测 圆 锥 体 的 高、测 球 体 的 直 径
等,使用该方法测量时,将被测物体、两块三角板、
直尺构成一个矩形,根据矩形对边相等间接测出
所测物体的直径.
9.1.13
10.
60
m
60n
m
11.cm 28 [解析][1]普通中学生正常走路的速度
约为1m/s,即100cm/s,每秒钟约走2步,所以
每步长度约为40cm.[2]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
一端共70步,由此可估算篮球场的长度为70×
0.4m=28m.
12.B [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m 左右.由图可
知,返 回 舱 的 高 度 大 约 是 成 年 人 的 身 高 的 1.5
倍,返回舱的高度约1.5×1.70m=2.55m,故 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3.C [解析]依题意得,规定中的1“步”的距离为现
代表达中两步的距离,约为2×50cm=100cm=
1m,故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 C.
1.4 尝试科学探究
1.摆长 摆重(摆动的幅度) 等时性
2.探究 提出问题 3.经验 知识
4.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
5.发光小灯的数量与踩动踏板的速度是否有关
6.B [解析]在科学探究中,交流与合作贯穿整个探
究过程,要善于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错
误,少走弯路,体现集体智慧的力量.
7.C [解析]A.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 下落,快
达到地面时,速度较大,动能较大,如 果落 到人的
头上,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故 A 错误;B.一层楼高
约为3m,乒乓球从三楼落下,高度约6m,选择量
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高度,刻度尺的量程过
小,故 B 错误;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
调零,如果不调零,测量的时间不准确,误差较大,
故 C正确;D.测量的平均速度表示乒乓球从三楼
到地面这段 路 程 的 平 均 快 慢 程 度,故 D 错 误.故
选 C.
8.D [解析]①直接相信,不属于获取证据,②属于
提出假设,③ ④ ⑤ 去 求 证,都 属 于 获 取 证 据,故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 D.
72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9.D [解析]①两个纸筒高度、细线缠绕的圈数都不
一样,不符 合 控 制 变 量 法 的 要 求,故 不 能 验 证 猜
想,故①不符合题意;②两个纸筒高度一样,细线
缠绕的圈数不一样,可研究纸筒偏离竖直方向 的
距离与细线缠绕的圈数是否有关,故能验证猜想,
故②符合题意;③两个纸筒高度不一样,细线缠绕
的圈数一样,可研究纸筒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 与
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故能验证猜想,故③符合题
意;④两个纸筒高度、细线缠绕的圈 数都一 样,不
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不能验证猜想,故④不
符合题意.故选 D.
10.C [解析]AC.在小东和小宇的图中,斜面的长
度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没有其他因素可控制,
故可以提出可探究性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 度
与斜面坡度的关系,故 C 符合题意,A 不符合题
意;BD.由题意 可知“速 度”实 验 中,在 路 程 相 同
时,自己的小车比小宇的慢很多,即坡 度越大 的
物体到达底端的的速度越快,物体到达斜面底端
的速度与斜面坡度明显有关,故 BD 的探究问题
没有现实意义,故 B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复习一 走进物理世界
1.观察 实验 2.3.10
3.秒表(停表) 1s 1h 钟表(时钟) 1min
12h 甲 乙
4.mL 2mL 偏大 [解析]由题图可知,量筒是以
mL 为 单 位 标 度 的,相 邻 两 刻 度 线 间 的 体 积 是
2mL,故分度值为2mL,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
的底部相平,故如图中方法读数读出的液体体 积
比真实值偏大.
5.B [解析]A.量角器是测量角度大 小的,不能 测
量长度,故 A 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
在2m 左右,卷尺的分度值是1cm,长度约5m,
可以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故 B符合题意;C.中学
生立定跳远成绩在 2m 左右,直 尺的 量程 约 0~
20cm,量程过小,不能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故 C
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m 左右,
三角板的量程约0~10cm,量程过小,不能测量立
定跳远的成绩,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6.B [解析]一根筷子的长度大约为25cm,初中物
理教科书的长度和筷子的长度差不多,所以长 度
约为25cm.故选 B.
7.B [解析]由图可知,在1cm 之间有10个小格,
所以每个小 格 代 表 1 mm,即 刻 度 尺 的 分 度 值 为
1mm,测 量 时 起 始 端 不 是 从 0 开 始,而 是 从
1.00cm 处作为测量的起始端,读出末端的示数为
4.90cm,因 此 橡 皮 擦 的 长 度 为:L=4.90cm-
1.00cm=3.90cm,故选 B.
8.A [解析]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让卷尺的刻度和
跳远距离等长,如果卷尺拉不直,在一定 长度 内,
卷尺卷缩了更多的示数,会使得测量的结果偏大,
测量成绩会比真实成绩大,故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选 A.
9.(1)2 3
(2)下落的高度 地面材料 球的型号
[解析](1)要验证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的高度
有关,必须保证篮球的型号、地面的材料 相同,而
下落高度不同,因此应选用序号2、3的两组数据
进行分析.
(2)由1、2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篮球反弹的高度与
地面材料有关;由2、3的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篮球
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有关;由1、4两组数据可
以看出,篮球反弹的高度与篮球的型号无关.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振动 发声 2.空气 声波 回声
3.介质 固体 液体 4.听神经 大脑
5.水(或液体) 510 [解 析]声 音 可 以 在 固 体、气
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 听到 音乐,说
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
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
的时间t=
1
2
×3s=1.5s,由v=
s
t
得,小华距山
崖的距离为s=vt=340m/s×1.5s=510m.
6.A
7.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锣、鼓和唢
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故 A 正确,BCD
错误.
8.A [解析]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
不振动不能发声,故 A 正确,B错误;C.声音靠介
73
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 C 错误;D.空气中光的
传播速 度 大 于 声 音 的 传 播 速 度,故 D 错 误.故
选:A.
9.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 能在真 空
中进行传播,故 A 错误;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
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 音
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快,故 B错误;C.声音是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故 C正确;D.只要有振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
质,我们就不能听到声音,故 D错误.故选 C.
10.(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 真空 (3)传声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越高 越高 越低 越低 2.女 女 3.音调
4.85~1100Hz 20~20000Hz
5.空气柱 右 [解 析]声 音 是 由 物 体 的 振 动 产 生
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
产生的.从 左 往 右 瓶 内 空 气 柱 长 度 逐 渐 减 小,所
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
音调最高.
6.D [解析]由题意可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
长度,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增加,其伸出部分质量
增大、体积增大,钢尺的振动会变慢,振 动频率 会
逐渐变小,音调逐渐变低,故 D正确,ABC错误.
7.音调 [解析]音叉振动的频率越大,则音叉发出
声音的音调越高.
8.振动 音调 笛子 [解析]从管口吹气,吸管内
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拉动棉签,
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 气
柱振动的 快 慢 不 同,频 率 不 同,音 调 就 会 发 生 变
化.“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
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 振
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根据声源的
差异,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9.B [解 析]音调 与声 源振 动 的 频 率 有 关,频 率 越
高,音调越高;乙声音的音调比甲高,则 其频率 比
甲高,即波形更密集一些.故选 B.
10.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上”、“下”指的是声音
的高低,即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 的音调 不
同,故 B正确.故选:B.
11.D [解析]A.增大拨弦的力度,会让琴弦振幅增
大,响度增大,音调 不变,故 A 不 符合题 意;BC.
改用更粗的琴弦、增加发声部的琴 弦长 度,这样
会让琴弦振动变慢,音调就会变低,故 BC不符合
题意;D.减小发声部位的琴弦长度,会让琴弦振
动加快,音调就会变高,故 D符合题意.故选 D.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1.振幅 越大 越小 2.分贝 dB
3.甲和丙 [解析]甲和丙中的振幅相同,故声音的
响度相同.
4.D [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正在发
声的琴弦,在振动,A 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声 音 不 能 在 真 空 中 传 播,B 不 符 合 题
意;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琴
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只能说明它们振动
频率一样,但 不能 说明 响度相 同,C 不符 合题 意;
D.琴和瑟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分出琴和瑟,D 符合题意.故
答案为:D.
5.D [解析]A.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能观察到
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 正确,不
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
传到人的耳朵里的,B 正确,不符合 题意;C.敲音
叉的力越大,声音的振幅就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
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
振动频率有关,与声 音的 振幅 无关,D 错 误,符合
题意.故答案为:D.
6.振动 音 色 [解 析]声 音 是 由 物 体 的 振 动 产 生
的,故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
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听到琴声能根据音色
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7.振动 音色 [解析]一起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所以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色由发
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人
们能听出小号声音是因为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
音的音色不同.
8.ABD ABC
9.C [解析]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
的音色不同.故 ABD错误、C正确.
10.变大 变大 振幅 声音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74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解析]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弱,即声
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大,声音
强,即声音的响度大.当锯条伸出桌面 超过一 定
长度时,锯 条 振 动 的 频 率 会 变 低,当 频 率 低 于
20Hz时,人耳就听不到声音了.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振动 音调 2.反射 反射 吸收
3.噪声为65dB 增大
4.超声 信息 次声 能量 [解析]检查胎儿在母
体内的发育情况即做 B 超(是应用超声波可以传
递信息的特点),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制造武 器
是利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
5.D [解析]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属于乐音,没有
影响他人,不是噪声,A 不符合题意;B.教室里的
读书声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不是噪声,B不符合
题意;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
声,C不符合题意;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会影
响别人的学习和生 活,属于 噪声,D 符合题 意.故
答案为:D.
6.C [解析]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后面 的
学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不是解决办法的根源,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
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
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
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
符合题意;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
贝,但 不 能 减 弱 噪 声,选 项 错 误,不 符 合 题 意;故
选:C.
7.B [解析]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
处减弱,如 摩 托 车 加 装 消 音 器;在 传 播 过 程 中 减
弱,如在高 架 道 路 两 侧 加 装 隔 音 板;在 人 耳 处 减
弱,如工厂用防噪声耳罩.因此 A、C、D 不符合题
意,只有 B正确.故选 B.
8.D [解析]A.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
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的主要 优
点是:①隔热,②隔声;A 正确,不符合题意;B.长
期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有可能损伤 鼓
膜,致使听力下降,B正确,不符合题意;C.驰名中
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
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 利
用声音的反射形成的音响效果,C正确,不符合题
意;D.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而不是利用
次声波,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9.A [解析]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
“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 A 正确.B.高
速公路两 旁 装 有 隔 离 带 是 在 传 播 过 程 中 减 弱 噪
音,故 B 错误.C.声音从发出到反射面 的时 间为
t=
1
2
×0.1s=0.05s;人离反射面的距离为s=
vt=340m/s×0.05s=17m,故C正确.D.我们之
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媒介传到我
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
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 D错误.故选:A.
10.A [解析]A.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士
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
点,可以提前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 蹄声,做好准
备.A 符合题意;BC.马蹄声的音调、音色是由声
源决定的,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 在地 上,并不
会改 变 马 蹄 声 的 音 调、音 色,BC 不 符 合 题 意;
D.士兵的听力是士兵自身的一种能力,士兵枕着
皮制 的 箭 筒 睡 在 地 上 并 不 会 改 变,D 不 符 合 题
意.故答案为:A.
11.A [解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
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
耳处减弱).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
声源处减 弱 噪 声,故 只 有 A 符 合 题 意.故 答 案
为:A.
复习二 声音与环境
1.振动 空气 2.音色 响度
3.音色 空气 响度 [解析]口技演员可以发出各
种各样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
音的音色;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现场观众欣赏
听到的口技艺人模仿的各种语音是通过空气传播
的;醒木拍得越重,桌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B [解析]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和特 色,与发
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
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A 不符合题意;B.声音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