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温州市政府办公室(市“两个健康”办)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的意见》 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温州市政府办公室(市“两个健康”办)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的意见》 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温州市政府办公室(市“两个健康”办)
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前言
温州新时代 “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五年来,
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和制度措施,
得到了国家、省级层面的认可和肯定。2022 年,
国家层面正式将温州创建经验向 12 个地市试点
推广,浙江向全域推广,持续擦亮了“两个健康”
金名片。
为更好地展示创建做法,提供经验借鉴,温
州市“两个健康”办牵头各地各单位对历年案例做
了修改完善,并筛选了若干新案例,形成了法治护
航、政商政务、要素保障、商会改革、企业成长五
大类 100 个典型案例,供广大读者参考。
01
法治护航类
案例一 《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全国首部以“两个健康”为主题的促进型地方立法 003
案例二 新时代“两个健康”法治研究中心
——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汇集合力凝聚共识 005
案例三 探索涉企柔性执法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民营企业提供“容错”支持 007
案例四 全市首推“认罚轻处”制度
——温度执法为市场主体“减负” 009
案例五 首创涉企执法“三书同达”制度
——探索涉企行政执法服务化改革新路径 011
案例六 涉企执法“一码监督”
——数字赋能涉企行政执法智能监管 013
案例七 全国首创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
——让企业安心创业创新 015
案例八 创建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
——助力涉案企业脱困“重生” 017目录
◆
0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案例九 创新打造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
——为民营企业维权服务提供新的专设渠道 019
案例十 涉企“挂案”大清理大化解
——政法担当作为化解企业陈年积案 021
案例十一 规范企业合规 护航企业发展
——刑行衔接、多方联动助力民营企业守法经营 023
案例十二 推进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改革探索
——助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025
案例十三 率先制定生态环境服务机构行业性地市条例
——全国首例针对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的专门立法 027
案例十四 建设全国首家数据资源法庭
——瓯海区打造法治营商高地护航数字经济腾飞 029
案例十五 推进商协会共享法庭建设
——构建涉企解纷新格局 031
案例十六 深化破产重整机制探索
——高效推进脱困重整,助力企业破茧重生 033
政商政务类
案例十七 首创“两个健康”直通车
——政企同心合力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 037
案例十八 开展“三清单一承诺”专项行动
——双向规范 亲清政商 039
案例十九 创新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机制
——实现政策聚合提质增效 041
案例二十 创新“预拨付”机制
——实现产业奖补资金快速兑现 043
案例二十一 深化实践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045
目录 ◆
03
案例二十二 温州企业服务中心开设到镇街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048
案例二十三 “易企办”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商事登记领域改革的温州探索 050
案例二十四 电子营业执照创新集成应用
——赋能企业增值化服务 052
案例二十五 全省首个“僵尸企业”强制注销试点改革
——营造良性循环的企业生态环境 054
案例二十六 建立已注销企业遗留不动产联动处置机制
——破解“死循环”盘活“睡资产” 056
案例二十七 创新“信易批”改革
——打造信用审批改革“海岛样板” 058
案例二十八 初创企业免费基础记账代理服务
——点燃企业起步“新引擎” 060
案例二十九 有限度“自由经营区”
——为市场主体注入生命活力 062
案例三十 构建不动产营商环境集成优化体系
——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温州样本” 064
案例三十一 全国首创推行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
——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企业降本减负 066
案例三十二 深化探索涉企中介服务“一类事”改革
——加强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发展 068
案例三十三 “公优廉一体化”监管机制建设
——聚焦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070
案例三十四 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
——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快融资 072
案例三十五 探索制造业审批“新模式”
——“三促”改革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074
◆
0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案例三十六 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盟
——实现商业秘密保护协同作战 076
案例三十七 开展物业保修金保函制度改革
——破解资金“沉睡”困局、保障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078
案例三十八 精准响应企业诉求开展涉外商法服务
——助力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080
案例三十九 开展涉外商事纠纷调处改革
——护航外经贸企业“出海无忧” 082
案例四十 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工作
——信用修复激发市场活力 084
要素保障类
案例四十一 构建“数据得地”新机制
——从“跑腿要地”到“无感得地”的根本转变 089
案例四十二 创新打造产业链预警平台
——实现工业经济精准预警科学研判 091
案例四十三 探索企业“健康”诊断
——率全国之先数据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093
案例四十四 以“标准化”元素赋能民营经济评价
——率全国之先创建民营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095
案例四十五 创新编制应用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指数
——精准推动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质效 097
案例四十六 打造全国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先行区
——为民办教育制度建设和改革提供经验 099
案例四十七 加快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01
案例四十八 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建设
——打造“职教惠企”新生态 103
目录 ◆
05
案例四十九 深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示范区创建
——以优质金融服务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05
案例五十 全国首创民宿经营权抵押贷
——为企业“无形”资产作“有形”赋能 107
案例五十一 创新工业厂房“按份额抵押”模式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109
案例五十二 探索“全民共富资产授托融资”模式
——创新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新路径 111
案例五十三 创新农业生产投资模式
——文成县探索股份制乡村产业联合体改革 113
案例五十四 全国首创“科创指数”融资模式
——推动科技金融供给提档升级 115
案例五十五 创新“两个健康”积分贷
——强化金融赋能“两个健康”发展 117
案例五十六 首发“新乡贤指数贷”
——优化新温州人企业创业融资环境 119
案例五十七 税收信用“指数贷”
——税收信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121
案例五十八 深化首贷培育 普惠金融为民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123
案例五十九 创新推出“亩均信用贷” 助力共同富裕
——为企业“量身打造”惠企金融政策 125
案例六十 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助力企业融资迈上新台阶 127
案例六十一 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 3.0 版
——打造财政金融资源支小助微的“温州样本” 129
案例六十二 打造全省领先政府助贷机制 助力民营企业融资畅通
——温州融资担保的创新做法 131
◆
0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案例六十三 探索深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
——多方联手系统性推进企业金融风险处置 133
案例六十四 开辟绿色金融通道助企化解风险
——帮助芙蓉印务从“濒临破产”到“涅槃重生” 135
案例六十五 个人债务集中清理
——率先探索破解金融债权豁免难题 137
案例六十六 杭温铁路“双示范”改革 助力民营企业战略升级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社会资本进入大型基础设施领域提供范本 139
案例六十七 打造“国企资源 + 市场机制”合作模式
——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141
案例六十八 围绕温州特色支柱产业的职称外延评审
——探索民企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合理评价 143
案例六十九 裁审合力助民企 规范用工促健康
——多渠道、全方位指导企业规范用工 145
案例七十 “科技副总”助推企业自主创新
——全省首创“科技副总”助燃企业创新之火 147
案例七十一 创新建立基层小微主体金融服务站
——激活民营经济“毛细血管” 149
案例七十二 小微企业园建设
——形成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温州样板” 151
案例七十三 千企智能化改造
——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转型升级 154
案例七十四 探索永兴小微园“共享助调”模式
——破解小微园区重大矛盾调节难题 156
案例七十五 引进社会资本办体育 土地集约利用再开发
——以桃花岛体育休闲公园为例 158
案例七十六 泰顺共富大搬迁众创园
——探索“生态搬迁 + 产城融合”新模式 160
目录 ◆
07
案例七十七 “先租后建 + 量身定制”模式
——破解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空间困局 162
案例七十八 瓯海区聚焦“三新标准”打造“零土地”技改新样板
——以德赛集团为例 164
案例七十九 强链、补链、延链、固链 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
——永嘉泵阀产业成全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66
商会改革类
案例八十 打造基层商会改革样板
——改革激发新活力 基层商会显担当 171
案例八十一 探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精准法治服务非公企业
——永嘉县“工商联 + 检察院”携手护航“两个健康”发展 173
案例八十二 “撤扩并”促进商协会“强筋壮骨”
——因地制宜整合盘活商协会资源 175
案例八十三 建立“三张清单”创建“清廉商会”
——着力打造清廉行业引领的商协会组织 177
案例八十四 打造“鹿力同心 · 亲清直通”工作品牌
——布局“1+14+4N”实体化服务平台矩阵 179
案例八十五 百会千企兴百村 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华昊无纺布有限公司助力乡村建设 181
企业成长类
案例八十六 青蓝新学
——打造年轻一代企业家培育模式新样板 185
案例八十七 设立民企新闻发言人制度
——政府牵线搭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 188
◆
0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案例八十八 坚持走“1 米宽、100 米深”精品道路 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以福达合金股份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达武为例 190
案例八十九 民营企业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以万洋集团为例 192
案例九十 探索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
——以和平国际医院董事长薛志辉打造社会办医标杆为例 195
案例九十一 星际控股探索军民融合新模式
——传承事业创新开拓 企业转型升级难能可贵 198
案例九十二 浙江三澳核电项目
——全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 200
案例九十三 盘活低效用地 助企招商回归
——以广西百菲乳业奶水牛液态奶加工厂项目回归为例 202
案例九十四 打造“侨家乐”民宿品牌
——探索旅游业乡村振兴新模式 204
案例九十五 青山控股集团跨国经营
——探索多产业协同“抱团出海”的境外投资新模式 206
案例九十六 共享发展新红利 抢抓 RCEP 新机遇
——推动外贸企业高速发展 208
案例九十七 重整企业信用修复
——帮助重整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210
案例九十八 探索企业“预重整”新路子
——促困境企业重焕生机 212
案例九十九 党建引领 暖心关爱
——编织“红色纽带”打造正泰幸福共同体 214
案例一百 深入实施“凤凰行动”
——全力打造上市“乐清板块” 216
法治护航类
◆
00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法治护航类 ◆
003
背景情况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先发地区 , 制定《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
(以下称《条例》),总结温州“两个健康”改革创新经验并以立法固化提升,是温州“续
写创新史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做示范”的生动实践。
主要做法
《条例》作为全国首部以“两个健康”为主题的促进型地方立法,有助于温州进一步在
全国打响“两个健康”品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立法保障。一是扎实立足
“两个健康”创建工作成果,实现经验入法提升示范效应。通过调研访谈、市外比照、合法
性评价等方法,首次探索尝试示范性经验入法,系统梳理我市“两个健康”四张清单工作经
验,总结提炼并吸纳入法。二是深度研究“两个健康”重要论述,确立“鼓励支持”“教育
引导”立法思路。遵循宪法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三次重要讲话
精神,既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又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三是突
出审慎包容发展理念,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尊重经济规律和新业态发展特征,不对非公
有制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设定过多强制性、制裁性规范。立法侧重引导、推进和倡
导,体现引导性和服务性。四是遵循最新政策精神,引导企业参与“共同富裕”“绿色低碳”
建设。本次立法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向上向善、推动共同富裕的
社会责任,是国内首次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承担共同富裕社会责任的立法探索。
《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全国首部以“两个健康”为主题的促进型地方立法
案例一
◆
00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明确了《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政府职责。
第二章要素保障。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市场要素,是企业的生命线。草案坚
持问题导向,密切回应本市非公经济组织的急难愁盼,规定了土地、人才和资本三类要素配
置的保障措施。第三章发展创新。从产业引导、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品牌驱动、绿色低碳、
企业梯次培育等六个方面鼓励支持企业内生创新、驱动发展。第四章政府服务。集成我市既
有“两个健康”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果,从提高依法行政、科学行政能力、优化政务服务
水平等角度规定了八个方面内容。第五章亲清政商。从健全政企恳谈机制、参与涉企政策制
定、落实企业精力减负、加强招商引资政务诚信、常态化理旧账机制、建立涉企紧急事态应
对机制、完善柔性执法、提供企业法治体检服务、实施“三清单一承诺”交往机制和破产联
动协调等九个方面作出规定。第六章规范引导。专章规定非公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规范引导措施。第七章监督检查。从评价指标建设、工作考核、政策评估和清理以及容错机
制等四个方面规定了监督检查制度和机制。
示范意义
2022 年 1 月 1 日,条例正式施行。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办第 15 期《改革情况交流》
专题刊发,入选了“新时代加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事件”提名名单。该项工作得到了全
国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2022 年,市发改委)
法治护航类 ◆
005
背景情况
一些民营企业对潜在的法律风险了解不足,疏于风险防范。通过搭建平台、凝聚
合力、强化理论支持,助力企业合规经营,有利于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有利于引
导和服务民营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主要做法
(一)抓基地建设,搭建对外展示宣讲平台。目前已接待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及民营企
业等各类参观团队 112 批 2900 余人次,为企业提供涉企普法、风险防范等服务。新时代“两
个健康”法治研究中心获评 2022 年度全省检察理论优秀研究基地。
(二)抓智库论坛建设,联合扩大对外影响。2020 年在该中心成立后即邀请“人民教育家”
荣誉获得者高铭暄、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等 9 名全国知名法学家为首批专家智库成员,
并承办“涉企刑事司法与营商环境优化”研讨会。2021 年,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浙江大
学设立的“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王敏远教授,成立
“王敏远专家团队工作室”。2021 年 6 月,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温州召
开,法治研究中心检校合作相关做法在会上作交流发言。2023 年 5 月,检察理论研究经验
在 2022 年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作交流。
(三)抓联动专题研究,为检察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在市鞋革协会等设立企业合规建设
检察联系点,委托工商联和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作为检察机关作出处理的重要
新时代“两个健康”法治研究中心
——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汇集合力凝聚共识
案例二
◆
00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参考。其间,在宽严相济政策指引下建立教育监管机制获浙江省检察院领导点赞。2020 年,
组织两级检察业务骨干编写《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治理的法律锦囊》专著,为促进企业合规
建设提出意见建议。2021 年,“涉众型经济犯罪涉案财物统一处置机制研究”获省法学会重
点课题立项,“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管机制”课题获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应用研究课题立项,
有序推动相关机制出台。2022 年,一家基层检察院获评进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工商联
授予的全国 100 对检察院工商联沟通联系典型事例。2023 年 5 月,牵头推进的行业合规示
范探索试点入选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名单》。
示范意义
新时代“两个健康”法治研究中心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微评价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又
一检察品牌”,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向全国推广的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
(2023 年,市检察院、鹿城区)
法治护航类 ◆
007
背景情况
“涉企柔性执法一件事”是温州打造“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又一次敢为人先的尝
试和探索。在坚守司法底线的前提下,在行政执法中融入柔性举措,主动为行政相对
人提供“容错”支持,平衡了执法中的“尺度”和“温度”,营造了良好的政企互信
关系,获得民营企业(家)一致好评。
主要做法
(一)从“一罚了之”向“首违免罚”转变,发布涉企免罚“一张清单”
2019 年 2 月起牵头梳理全市“涉企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目录”,截至目前,已梳理形
成 4475 项内容涉及 842 项行政处罚事项的“涉企免罚清单”,覆盖市本级有关单位,还拓
展到税务、消防、海关等省部级在温“垂管单位”。根据清单,已对 28000 余起首次涉企轻
微行政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慎用强制措施案件 103 起。
(二)从“单一免罚”向“靶向施教”转变,开展服务企业“一路指导”
制定了《温州市深化涉企行政指导实施方案》,要求行政机关根据部门职能、管理内容
和企业需求,对企业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优先采用行政指导的方式,予以政策辅导、行政建议、
警示告诫、规劝提醒、走访约谈、说服教育、示范帮助等措施。目前,全市梳理 2190 项行
政指导事项目录,在各行政机关门户网站公开。
(三)从“见子打子”向“标本兼治”转变,探索企业信用“一键修复”
探索涉企柔性执法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民营企业提供“容错”支持
案例三
◆
00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执法机关梳理涉企不良信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
定个性化修复方案,实行清单化管理。目前全市 1565 家企业完成修复,行政处罚信用修复
服务获全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最佳实践”项目。
(四)从“管罚分离”向“互采互认”转变,完成柔性执法“一揽子交接”
随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推进,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管和违法处罚的主体产
生分离,由此产生行政处罚前的“监管真空”地带,并暗含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的隐患。针
对上述情况,该局要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改革事项划转前已发布的免罚
慎罚事项、指导事项、信用修复条件三大类柔性执法措施,划转后要继续实施,做到“信息
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五)从“单打独斗”向“融合共管”转变,构建亲清执法“一码通联”
一是全省首推涉企执法“亲清码”。入企检查前,执法人员对检查事项、依据等信息备
案后生成“亲清码”;持码检查后,企业可通过评价短信匿名评价投诉举报;该项工作在龙
湾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两大领域试点,已向 600 余家企业赋码授牌,备案执法 30 余次。二
是试行“督纪联动”提升执法威慑力。该局联合平阳县纪委县监委、县考绩办等部门,在
“千人评议”活动中单列行政执法单位案卷评价(分值占比 10%),累计评查涉企案卷 639
件,查出执法问题 1900 余个,发出《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35 份,移送纪检部门线索 5 条。
该局与县纪委县监委联合开展涉企执法检查“双备案”,已备案 2000 余份、涉及企业 6000
余家次。
示范意义
我市涉企柔性执法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相关经验做
法被《行政处罚法》吸收采纳。
(2023 年,市司法局)
法治护航类 ◆
009
背景情况
鹿城区市监局对“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制度进行探索性补充,在全区系统
推行“认罚轻处”制度,以法治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生存环境,不断激发市场
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主要做法
(一)转变理念,让革新“有速度”
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特别小微企业、个体工商
户经营十分困难。而这类市场主体多处于发展初期,合规意识和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违法违
规行为。“认罚轻处”制度回应了市场主体需求,以法治手段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制度创新,使处罚“有尺度”
一是明标准。该制度规定,若当事人如实陈述违法事实、主动提供相关证据,承认所认
定的违法事实,自愿接受处罚并承诺履行缴纳罚款义务,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成立“认罚”。
在“轻处”的把握上,区别不同情形,结合裁量基准综合考量。原则上均可从轻处罚,若适
用从轻处罚,对当事人的处罚依然过重,过罚不当的,可以减轻处罚。该制度可以适用于辖
区所有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处罚案件,但对社会危害性大、危害后果严重、社会普遍关注的
重大敏感案件等案件需审慎适用,并不得突破《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擅自
放宽或者变更适用条件。
全市首推“认罚轻处”制度
——温度执法为市场主体“减负”
案例四
◆
01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二是细执行。当事人符合条件的,在案件调查阶段提交《违法事实确认书》,在告知(听
证)阶段认罚提交《自愿认错认罚承诺书》,便可依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当事人认罚后又
反悔或不积极配合调查、纠正违法行为,将在排除认罚因素后,根据查明的违法事实依法对
当事人作出处理,并在该当事人今后的案件中慎重适用。
(三)宽严相济,促执法“有温度”
一是执法效率得到提升。“认罚”和“轻处”的条件清晰明确,操作流程简单明了,为
执法人员提供了统一的处罚尺度,给予明确指引,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往执法人员不敢轻罚、
不会轻罚的问题,有效消除执法办案的顾虑,从而提升执法效能。
二是行政争议有效预防。该制度“处罚而不惟罚,轻处而不纵容”,对在相同情节下当
事人是否诚恳悔过进行区分,为当事人提供了新的可选项。而切实减轻罚款的结果是当事人
实打实得到的“减负”效果,能使当事人做好处罚的心理预期,从而从源头上预防行政争议。
在近期适用的一起使用未经检验叉车案中,该局结合当事人及时改正、承诺悔改守法且叉车
后经检验合格等情况,对其作出罚款 1 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与行政处罚告知书拟罚款金额
相比降低金额 2 万元,降幅近 67%。
示范意义
制度实施以来,已在 39 个案件中得到适用,为市场主体减免处罚金额 209.06 万元,
罚款主动履行率达 100%,取得积极反响。
(2022 年,鹿城区)
法治护航类 ◆
011
背景情况
重点针对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政府行政指导缺位、过失触犯法律等发展阵痛
问题,创新推行“三书同达”文书改革,探索行政指导和信用修复融入行政处罚制度,
协助和辅导企业健全行政合规体系,推动监管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
主要做法
“三书同达”是指行政执法部门向违法企业制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向企
业送达“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
(一)以文书改革带动理念转变。2022 年 10 月 21 日,在全国率先以区政府名义印发
《关于在全区推广实施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的通知》(温龙政办发〔2022〕60 号),
形成全国首创性制度成果。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模式,由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适用指
导,面向全区行政执法机关推广执行,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视违法情节向企业送达《行政处
罚决定书》的同时,配套送达《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
(二)以合规指导压实监管职责。行政执法机关针对企业的具体违法行为与涉法风险,
采取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规劝提醒、走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引导企业建立内部合规管
理制度。在作出行政处罚时,要根据企业业务职能、管理内容和需求,紧扣企业行政管理过
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及普遍性问题制发《行政合规建议书》,为违法企业提供改正建议,
避免再次发生违法行为。对已纳入涉企免罚清单的轻微违法行为,则以《行政合规建议书》
首创涉企执法“三书同达”制度
——探索涉企行政执法服务化改革新路径
案例五
◆
01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代替行政处罚。
(三)以信用修复助力企业发展。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机关以《信用修复告知书》
的形式,主动告知违法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网站、失信行为类型、公示期、修复流程等内
容。并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复管
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要求,加强涉企不良信息修复工作,鼓励企业主动及时开展失信救
济,消除不良影响,重回市场竞争赛道。
示范意义
目前,龙湾“三书同达”机制已在全市推广。2023 年 6 月份,龙湾区“三书同达”执
法服务化改革项目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8 月 28 日《浙江省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上,省司法厅厅长宣布全省推广“三书同达
做法”。
(2023 年,龙湾区)
法治护航类 ◆
013
背景情况
针对执法部门可能存在的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报复性执法等问题,龙湾在
推行涉企执法备案制度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技术迭代升级,探索试点行政执法“码上
监督”。
主要做法
(一)优化监督路径,打造亲清护企新场景。一是云端备案可追溯。行政执法人员在涉
企执法检查工作前,一律在“龙湾亲清码”执法备案系统报备企业名称、执法依据、起止时
间、执法人员等内容。二是亮码通行“知进退”。为区内“四上企业”定制“龙湾亲清码 ·幸
福直通车”公示牌,执法人员进入企业前通过扫码核对执法人员、执法时间及被执法企业三
要素,获取“绿码”进入企业,后台实时留痕。在非紧急情况下,如执法人员扫码后出示的
为“灰码”,企业可投诉举报。三是闭环评价促规范。设置企业评价模块,企业可通过评价
短信对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情况进行匿名评价,评价结果实时汇聚到数据大脑,形成在线监督
机制。对无执法证人员实施行政检查、非行政检查事项实施检查等违反规定检查的,还可在
事后投诉举报。截至目前,已对全区 10 个街道 700 余家“四上”企业赋码挂牌,实现全区
32 家执法单位部门 981 名执法人员全覆盖。
(二)深化协同监督,构建风险防控新网络。一是两大指数警示风险。开发“企业烦
恼指数”和“执法人员亲清指数”两大模块,设置条件核查、限制执法等 10 类预警事
涉企执法“一码监督”
——数字赋能涉企行政执法智能监管
案例六
◆
01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项,实时预警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对执法人员按照执法过程是否文明、有无耐心指
导纠正等 5 大维度行为形成“亲清指数”。对执法人员“亲清指数”排名靠后的,及时提醒
扯袖。二是日常监督纠正偏差。综合运用线上抽查执法备案、执法时间记录和线下抽查执法
案卷、执法记录仪影音资料等方式监督执法合法性,对违规问题发放《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
责令限期纠正。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项行政执法监督 31 次,发放监督通知书 12 份。三是
专项治理重拳整治。着力查处一批执法不严、以权谋私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问
责执法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 44 人。
(三)强化机制保障,激发长效治理新动能。一是高位统筹,构建责任共同体。组建分
管区领导任组长的“清廉执法”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班 + 小组”模块化衔接
落实机制和节点式推进机制。二是严明纪律,出台执法“十禁令”。向辖区企业、行政执法
部门普发《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提醒单》1000 余份,宣传“十条禁令”及涉企执法正反
面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作用。三是创新载体,激发社会参与度。聘请乔顿服饰、温兄控
股等 11 家首发赋码企业代表担任龙湾区首批“亲清观察员”,收集并反馈执法部门及工作
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有效发动社会力量为涉企执法
数字监督建言献策。
示范意义
属全省首创,这项工作得到了《学习强国》《中华工商时报》、浙江新闻 APP 等中央、省、
市主流媒体的点赞肯定和大篇幅报道。
(2022 年,龙湾区)
法治护航类 ◆
015
背景情况
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侦查打击难、部门协同难、企业服务难等现实需求,温州市公
安局全国首创成立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推出联合执法中心“1+N”亲
联警务举措,构建“打击 + 联动 + 服务”三级联动模式,打造成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的“联
盟共同体”,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智保护、严保护”工作格局。
主要做法
(一)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开展实体化运行。制定出台中心实体运行方案,市、
县两级联合执法中心进行实体运行,其他成员单位按照不同模式入驻,开展交流合作、情报
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优化“两法”衔接机制。在空港小微园、省电气协会、市汽摩配协
会等建立多个知识产权警企服务站点,在龙湾、平阳建立知识产权警官工作室,实现多层级、
全覆盖、立体式保护。
(二)构建数改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场景。牵头开发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知鹰”平台,
通过平台一舱三端五板块的场景建设,集成侦查打击、部门协同、服务企业功能。以企业服
务端为例,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服务浙里办应用端,实现集侵权受理、咨询服务、普
法宣传、快速维权于一体的护企直通道。推出企业商业秘密智慧保护服务,指导企业开展风
险体检,涉密人员健康等级评定等工作。
(三)发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易受侵害重点企业保护名录。建立以三大科创高
全国首创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
——让企业安心创业创新
案例七
◆
01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地、高新制造业、重点引资项目、本地驰名品牌为重点的温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名录,
筛选确定全市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共 210 家,建立知识产权警务快速联络机制,
制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指南,为企业知识产权刑事维权提供途径指引。
(四)推出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公安保护力指数。建设以知识产权打击成效、基础建设、
社会满意度、追赃止损等因子构成的指数体系,实现动态精准感知。
(五)构建温企知识产权侵权线上快速打击机制。加强与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电商平
台的合作。协助推进龙头企业入驻阿里电商保护联盟,并与温州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部
门建立合作渠道,进一步提升企业维权成效。
(六)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专业队伍。构建“走企警官团”“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专业智库”“知
识产权保护警企联络员”“办案人才库”,提高保护服务专业水平。
(七)开展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护企系列宣传活动。拍摄制作“亮剑护航亲清政商”宣传片、“解
密食药侦”等微视频、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案件“一查两告”制度,定期开展风险预警推送,
助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犯罪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同治理格局。
(八)做强重大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案件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联合整治,
联合督办,联合查办等内容,对重大疑难复杂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实行联合督办,及时解决侦
查、诉讼难题。联合多部门明确企业异地被侵权案件本地管辖保护意见,和异地温商建立常
态合作保护,保护涉外温商知产权益。
(九)培育县级联合执法分中心亮点工程。在瓯海、龙湾、乐清、苍南、平阳等 5 地建
成普法教育培训、警企共享、共享合作等特色功能分中心。
(十)推动建立商业秘密犯罪保护快捷通道。开通商业秘密保护热线,在浙里办上线“温
知保”应用,推出健康指数查询、商秘体检等惠企功能,指导企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和
制度防的相关措施。
示范意义
该中心成立以来,共侦破各类知识产权类案件 690 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477 人,破
获温商案件 93 起,提供企业指导服务 900 余次,打击成效列全省第一。并荣获全国知识产
权保护工作突出集体,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中心做法入选公安部
创新行刑衔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典型事例,并得到央视新闻专题报道。
(2023 年,市公安局)
法治护航类 ◆
017
背景情况
积极探索企业合规建设新路径,构建“涉案企业合规 + 行政合规 + 行业合规”的“三
规合一”工作体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主要做法
(一)注重系统谋划,机制体系、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会同市委深改办、市“两个健康”
办、市司法局、市工商联等出台建设方案、运行办法,联合市中院签订合规服务合作框架协
议。4 月 13 日,首个企检服务中心在鞋革行业协会成立;5 月 18 日,中国(温州)数安港
企检服务中心成立;6 月 26 日实现五大传统支柱行业设立全覆盖;瓯海、龙湾、永嘉、平阳、
泰顺等地迅速跟进。目前全市已设立企检服务中心 19 个,形成了覆盖市县两级的服务网络。
(二)注重协作联动,“三规合一”的工作架构初步成型。联合公安、法院在鹿城、乐清
等地试点全流程刑事合规,已在 5 家涉案企业试行,形成“启动越早、整改越好、处置越宽”
的合规导向。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检察监督,监督纠正行政处罚不当 36 件。与税务机关
联合办理全省首例合规刑行衔接案件。市司法局编制 54 部合规行政指导清单。定期在鞋革、
电气等企检服务中心进行驻点服务,出台全省首部行业事前合规标准指引,联合上线“企业
合规通”“助企 e 点通”等服务应用;市司法局推动五大支柱行业协会与五大律所签署“千
所联千会”协议;市工商联指导行业协会发挥自律、自治功能,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合规意识。
(三)注重实体运作,助企惠企的成效逐步显现。共对 108 家涉案企业启动合规整改,
创建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
——助力涉案企业脱困“重生”
案例八
◆
01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47 家已整改合格并被作不起诉处理。如鹿城区某科技企业合规整改被不起诉后,全年营收
超 1.4 亿,较合规整改前增长 35%。开展了一连串富有实效的法治体检活动。如乐清某电
气企业体检后,按照合规检察建议,逐一化解法律风险点,“数据得地”15.5 亩,年产值增
速保持 10%。
(四)坚持法治思维,编制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市司法局牵头编制鹿城鞋革行业、乐清
电器行业、瑞安汽摩配行业、龙港印刷行业、苍南棉纺织行业等 6 部重点产业合规指引,
并配套出台《企业自主合规操作指南》。协调税务、应急管理、纪检监察 等部门推动发布财
务税收、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用人用工 4 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指引 8 部。整理收录涵盖
2190 个事项的行 政指导目录 , 目录包含常见违法行为、法律依据、违法责任、合规建议等
内容,编制 54 部具有合规性质的行政指导清单、指引清单。
示范意义
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相关经验做法在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督查工作信息上刊发,
入选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
(2023 年,市检察院)
法治护航类 ◆
019
背景情况
市工商联对企业维权服务平台进行了整合优化,研究制定了《温州市民营企业维
权服务平台工作方案》,以便更加便捷地服务企业,助力构建政企良性沟通的政务环境。
主要做法
实体办公,专人落实。成立市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中心,由 3 个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专门负责企业维权受理督办。将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作为民营企业维权专线受理相关咨询
投诉,同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设立温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民营企
业维权服务平台)邮箱受理民营企业网上咨询投诉等,线上线下协同受理,扩宽民营企业维
权通道,让企业“投诉有门,求助有道”。
条块结合,分级分类。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对登记受理的问题进行甄别判断,按事
权归属分级分类梳理汇总,形成投诉维权问题清单,督促各地各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协调解决,
无论可不可办都要及时答复维权当事人,形成一个工作闭环,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
落,事事有回音”。
创新载体,设接待日。将每季末的周五设为“企业维权接待日”,明确主题,聚焦行业
发展的共性问题,以圆桌会议形式邀请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沟通交
流,破除信息壁垒,收集案件线索,听取意见反馈,打造一个高效解决企业问题的平台。
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建立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
创新打造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
——为民营企业维权服务提供新的专设渠道
案例九
◆
02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组组长担任,成员由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信访局、市发改委、
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司法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人组
成。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重大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落实。
示范意义
截至目前,维权平台收集办理各类诉求 738 件,其中重点办理 25 件,咨询件 489 件,
涉疫问题及诉求建议 224 条,实现企业维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工商联改革情况》
刊发相关做法,得到全国工商联的肯定。
(2022 年,市工商联)
法治护航类 ◆
021
背景情况
“挂案”现象是指案件办理过程中既不了结又不向前推进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
影响着企业正常生产经营。2021 以来,市委政法委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涉企诉讼“挂
案”难题,主动担当,开展大清理大化解行动,努力打好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组
合拳”。
主要做法
2020 年至今,全市共排查发现涉企“挂案”316 件,已全部清理,清理率 100%,抓获 80 人,
累计帮助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 4 亿元。
(一)开展地毯式排查,建立滚动式清单库。市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市开展历年来范围最
广的涉企“挂案”排查。每月动态梳理,将所有长期未结的涉民企案件纳入排查范围,按照
刑事、民事、行政等类别分类,形成滚动式案件清单,逐案确定计划结案时间。针对其中影
响更大的刑事类“挂案”,专门出台方案,明确范围、标准,汇总人身强制措施情况、滞留
环节、未办结原因等案件详细信息。共排查确定涉企刑事“挂案”91 件、民事“挂案”119
件、行政“挂案”50 件,涉及企业 340 家、企业人员 333 人、财产 7.25 亿元。
(二)采用逐案评查,找准症结出实招。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以最严标准对排
查出的涉企刑事诉讼案件、涉民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涉民企人员取保候审案件等重点“挂
案”,开展交叉或集中评查,从办案速度、强制措施适用、调查取证、后续侦查取证等维度,
涉企“挂案”大清理大化解
——政法担当作为化解企业陈年积案
案例十
◆
02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开展逐案审查。发现错案或办案质量较差的,依法纠正或弥补,并按规定追责。全市在“挂
案”评查中共发现问题 51 个。
(三)分类精准施策,确保挂案清理实效。根据评查结果,将“挂案”按清理难度、查
证必要性、案件类型等分类分级,分别制定清理方案,确定阶段目标,有序推进清结。对清
理难度较小的案件,区分案件查证的必要性;对有继续侦查可能的,集中力量侦查;对不足
以证明犯罪且无查证必要的案件,通过终止侦查、解除强制措施、撤案等方式,及时有效清理;
对长期未结的疑难复杂案件,分别组建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和执行等攻坚指导小组进行
“会诊”,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采取“销号式”案件清查管理,逐级
跟踪催办督办。截至 2021 年 7 月,瑞安已清理涉企“挂案”115 件;龙湾、洞头、苍南等
7 个县(市、区)实现清零。
(四)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及时提炼总结“挂案”清理经验;对涉企“挂
案”清理活动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牵头开展建章立制,从源头防止“挂案”现象
“回潮”。针对案件处理不及时、流程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无纸化快裁快执流程,对长期未
结案等情形细化管理,严格审批延长审限、中止审限、扣除审限等程序,避免隐性超审限情
况,并督促完善案件预警、定期通报等机制。针对衔接沟通机制不畅通等问题,完善线索移
送机制,明确线索移送标准。同时,通过加强初核工作,慎重立案,减少对确实存在犯罪事
实的案件,及时在立案之后开展侦查。
示范意义
该项工作成效居全省首位,相关经验做法全国推广,在《浙江信息》、全国教育整顿办《工
作交流》等刊发。
(2022 年,市委政法委)
法治护航类 ◆
023
背景情况
2021 年企业合规管理被写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十四五规划纲要之中。永嘉县检察
院作为试点单位之一,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方
案》等文件精神,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常态沟通、相互协作,着力推动民营企业合
规建设,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主要做法
(一)主动入企调查,精准评估企业状况。永嘉县院出台《涉案企业综合评估暂行办法》,
明确入企调查的程序、内容和办法,针对社会危害性、企业社会贡献度、发展潜力等 5 项
评估指标。主动邀请工商联入企调查,系统梳理评估案件情况,提出不起诉、企业合规建设
可行性。进一步结合认罪认罚制度,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办法试行以来,共对
32 家企业、3 名涉案自然人、8 家关联企业作出综合评估,及时探索落实“企业小合规”举
措,100% 作出不起诉处理,引导完成合规建设流程 1 家。
(二)凝聚多方合力,规范企业合规管理。永嘉县院联合县工商联通过第三方考察小
组,共同选定专业独立监管人,进驻企业指导合规建设,并提交评估报告,由第三方考察
小组出具评估意见并进行公开听证,并坚持“一案一组”,根据行业和地域特点选定考察
成员单位。如在浙江中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中引入属地政府、县局
协会等主体,指定税务师和律师事务所为独立监管人,并就该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管
规范企业合规 护航企业发展
——刑行衔接、多方联动助力民营企业守法经营
案例十一
◆
02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理、合规内控管理体系等提出专业意见。该院还会同其他部门建立每月入企检查工作机制,
通过人员谈话、台账检查、项目对比等方式,客观评估具体实施情况,提出企业长远发展建
议。永嘉县院联合县工商联主动对接税务等行政执法机关,提出予以行政从轻、减轻或暂缓
执行的检察意见。对涉案企业作出不起诉决定后,联合县工商联择期开展回访,督查合规制
度落实情况,防止企业出现“纸面合规”或“形式合规”。
(三)开展听证会商,强化办案警示教育。在浙江中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
用发票一案中,永嘉县院及时对案件召开企业刑事合规公开考察会,邀请市、县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县政法委、县工商联、县国税局、教玩具行业协会负责人到场听证,
通过公开通报案情、对启动刑事合规建设背景及理由充分释法说理,由企业详细汇报合规承
诺及整改系列动作,再由两位独立监管人和第三方考察机构对企业的合规整改监督考察情况
进行评估汇报,最后由参会的听证员对案件进行评议。
(四)创新法治宣传,护企服务长效运行。永嘉县院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检护讲堂”,根
据县域内民营企业犯罪大数据分析情况,针对性推出“两个健康检护讲堂”系列微课。联合
县统战部、县工商联不定期召开涉案企业合规工作座谈交流会,并邀请县有关行政机关、街
道相关负责人,县相关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参加。联合县工商联出台《永嘉县涉案企业合规
工作细则(试行)》,提炼企业“共性问题”,督促其自我检视、增强合规意识。今年以来,
已召开涉企业合规听证 6 次,开展“法治体检”活动 30 余次,防范处置各类风险点 113 个。
示范意义
永嘉县院聚焦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深化与县工商联的协作联动,在入企综合评估、
助企合规经营、护企法治宣传方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联合县工商联出台的《关于建立
健全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沟通联系及相互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入选全国工商联、最高检 100
对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
(2022 年,永嘉县检察院)
法治护航类 ◆
025
背景情况
温州市始终坚持“预防性”工作定位,聚焦合规体系构建、合规治理保障和合规
服务供给,实现合规从“事后整改”到“全程防控”、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
的转变,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品牌,帮助企业在
合法合规中提高竞争能力。
主要做法
(一)坚持法治思维,编制重点产业合规指引。一是编制产业合规指引。系统梳理县域
鞋革、服装、泵阀、电气、汽摩配等 5 大传统支柱产业,印刷、教玩具等 7 大特色产业,数据、
文化等 2 大新兴产业的重点产业专项法律、行政法规,摸排行业高发行政和民商事法律风险,
编制鹿城鞋革行业、乐清电器行业、瑞安汽摩配行业、龙港印刷行业、苍南棉纺织行业等 6
部重点产业合规指引。二是发布专项合规指引。协调税务、应急管理等部门推动全市发布财
务税收、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用人用工 4 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指引 8 部。三是升级行政
指导清单。整理收录涵盖 2190 个事项的行政指导目录 , 目录包含常见违法行为、法律依据、
违法责任、合规建议等内容,编制 54 部具有合规性质的行政指导清单、指引清单。
(二)坚持系统思维,搭建三级合规阵地。一是合规基地统一标准。联合中国政法大学
打造企业合规培训基地,开设财税规划、劳动用工风险等多项课程供企业“点学”,目前已
开展合规讲座 60 余场 , 覆盖企业 2300 多家。分行业模块制定产业合规有效性评价标准、合
推进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改革探索
——助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案例十二
◆
02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规示范企业评级和验收标准,已累计协助各产业合规中心培育认定合规人才 286 人,认证
合规示范企业 ( 园区 )30 家。二是合规中心集成引导。在世界鹿城人家园、瑞安汽摩配行业
协会等建立 12 个合规中心,提供合规指引编制、合规体检申请、合规专员指派等模块化服务。
三是合规驿站细化服务。由全市 100家律师事务所遴选资深律师牵头,吸纳高校教授、会计师、
环评安评专家等行业人才建立智库团队。在全市 15 个合规服务点开展梳理企业管理架构、
预判法律风险、解决运营难题等“个性化法治体检”服务,目前已累计为 11800 余家有需
求的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解决问题 750 个。
(三)坚持融合思维,集成配套合规服务。一是合规激励实质化。制定实施《温州市重
点产业合规激励政策暂行办法》,发布第一批 32 项“合规激励政策清单”。对通过合规验收
评级的企业,审慎适用行政强制措施,并在法定范围内酌情降低执法检查频次,提供商标、
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指导帮扶,在全社会营造“合规者得实惠”的正面导向。如市监、人社、
卫健等 11 家行政执法部门共同推出“4+X”柔性执法模式,减免合规企业行政处罚 2700 万元。
二是合规平台数字化。开发上线“企业合规通”并在浙里办上线,组建 546 人的法律专家
服务团“一站式”提供企业合规体检、合规咨询等线上服务,累计为 1035 家企业开展线上“合
规体检”,提供合同违约风险、债务追偿等领域 360 条专项整改建议,为企业节省法律顾问
费 3000 余万元。三是合规指导双向化。在政府端同步建立产业发展涉法问题归集和合规研
判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和行政行为合规双向发展。延伸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触角,在民营
企业、商会、合规中心(合规服务点)等地增设 100 余家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今年以来,
已研究解决涉企执法线索问题 300 个,入企执法检查频次同比下降 20%。开展“涉营商环境”
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行动,修改、废止与营商环境优化导向不符合、不适应、不衔接的行政
规范性文件 338 件,推动文件总数减少 25.4%。
示范意义
相关工作在全省工作推进会作典型经验交流,获国家、省级领导批示肯定,国务院办公
厅刊物《政务情况交流》予以刊载。
(2023 年,市司法局)
法治护航类 ◆
027
背景情况
近年来,随着环保中介准入的全面放开,温州市场上生态环境服务机构日趋增多,
但此类机构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为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服务机构从业行
为,加强生态环境服务过程质量控制,强化服务机构的统一监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和企业、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生态环境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以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市场“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制定实施全国首部关于环境服务机
构管理的地方立法——《温州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为全国生态环境服务业提供了“温州样板”。
主要做法
(一)加强生态环境服务过程质量控制。《条例》立足问题导向,确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表)编制主持人踏勘现场、样品采集专用识别标识系统建设和专用识别标识使用等创新
性举措;明确污染治理服务、环境监测等设施运维服务相关要求,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服务的
全过程质控力度,并授权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责,推进数字化监督管理并开展行业
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二)创新建立生态环境服务可追溯机制。依据《条例》要求,制定“全程监测录像”“样
品码”等 2 个配套制度,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服务机构规范记录、保存生态环境服务过程中产
生的各类数据、录像等资料,创设检测监测关键服务环节视频记录创新性举措;并参照《生
率先制定生态环境服务机构行业性地市条例
——全国首例针对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的专门立法
案例十三
◆
02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态环境档案管理规范 · 生态环境监测》等有关标准,规定 10 年保存期限,为根治生态环境
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这一顽疾补好制度性漏洞。
(三)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服务管理水平。依据《条例》要求,打造温州市生态环境技术
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类信息收集、查询、分析 - 大数据预警 - 精准监管 - 跟踪反馈等闭
环管理。创新制定第三方技术评估制度,对生态环境服务机构及其服务活动、服务能力开展
技术评估,奖优罚劣。成立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协会,以“规范提升、引领发展”为目标,签
订公约并开展履约核查,强化行业自律。
示范意义
《温州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条例》,作为全国首例针对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的专门
立法,为全省乃至全国该领域立法先行先试做出了样板,为温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提供
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国环境报》《竞跑者》等也对温州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做了专题
报道。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数量增加两倍多,2022 年行业总营收达 27.08 亿元,
同比增加 22.59%。在今年的全省监测技术比武中,我市获社会监测机构第一名、个人第二名,
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2023 年,市生态环境局)
法治护航类 ◆
029
背景情况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
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
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
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可见,数字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而我国关于数
字资源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相关案件“立案难”“取证难”“裁判难”问题层出不穷,
制约数字经济的合规发展。温州法院在这一背景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的重要指示
精神,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数字赋能,于 2022 年 5 月 18 日,在温州瓯海成
立全国首家数据资源法庭,集中审理全市涉数据资源案件。
主要做法
(一)夯实制度机制保障。出台《关于深化推进数据资源审判“三合一”工作的指引》
等制度文件 10 余份,确定包含 7 大案由、24 个关键词的受案范围,明确全市涉数据资源案
件由数据资源法庭集中管辖,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归口审理,对案件的甄别移
送、部门协作配合等事项予以规范。累计审理数据资源类案件 446 件,涉及虚拟币、非法
代充游戏道具、作品信息网络传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多个前沿领域。
(二)加强审判能力建设。构建“5+4”专业审判团队,即择优选任 5 名年轻骨干法官
建设全国首家数据资源法庭
——瓯海区打造法治营商高地护航数字经济腾飞
案例十四
◆
03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组成审判团队,由 4 名刑事、民事、行政等条线审判经验平均十年以上的法官进行办案指导,
推动知识优势与经验优势互补融合。聘任 18 名专家学者担任专家陪审员、专家证人和专家
咨询库成员,联合专家开展前沿问题研究、共同探讨法律适用分歧、梳理类案裁判规则。
(三)共促数据安全合规。助推出台服务保障中国(温州)数安港建设 20 条意见等制度,
与园区建立常态联络机制,开展座谈交流,参与审议、推动园区前期合规建设,协助制定出
台相关制度文件 12 份。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等部门及数据合规领域专家学者定期召
开数据安全合规论证会,结合审判实践编撰典型案例、发送司法建议,定期召开企业合规体
检座谈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服务。累计开展涉企合规法律咨询服务 32 次,发布
涉企典型案例、司法建议 42 件,获拼多多等知名网商平台积极反馈并承诺及时整改。
示范意义
入选 2022 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和联动创新区优秀
案例,相关做法被写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报告 , 并获省高
院常务副院长周招社、副院长朱新力、政治部主任何震等领导批示肯定,人民日报、法治日
报等数十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省发改委、浙江大学、上海数据交易所、无锡中院等省内外
20 余批次领导、学者、行业机构来温考察学习并充分肯定。
(2023 年,瓯海区)
法治护航类 ◆
031
背景情况
2021 年 9 月以来,在市委政法委统筹领导下,依托遍布各地各领域各行业的共
享法庭,形成“异地温商 + 驻温外商 + 本土商企 + 服务中心”的一站式、全方位、
专业化的涉企解纷服务体系,将优质的法治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送到企业家“心
坎上”,让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更加安心放心地生产经营。
主要做法
(一)强化合力共建,打好多方联动“组合拳”。一是建立配套保障机制。推动市两办出
台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市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工商联等 18 家成
员单位组成的共享法庭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解决涉企调解工作难堵点。争取当地党政部
门、行业协会和驻外商会支持,线下打造 145 家涉企共享法庭,每家共享法庭配齐配足办
公场地、信息化设备等基础设施,并争取年度财政专项经费作为庭务主任奖金补贴。二是优
化诉调对接机制。升级联合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建立的“1+1+N”诉调对接机制,在每家涉
企共享法庭配备 1 名资深法官、1 名庭务主任和多名特邀调解员,并引入工商联干部作为“亲
清联络员”参与调解。三是完善考评管理机制。聘请温商联络处主任、商会会长等担任庭务
主任,出台庭务主任管理、培训、考核办法,细化人员选任、工作职责、奖补和考评标准。
开展“示范共享法庭”“优秀庭务主任”等评比活动,全面提升庭务主任履职积极性。
(二)聚力服务优化,跑出联调解纷“加速度”。一是明确调解流程促规范。出台促进涉
推进商协会共享法庭建设
——构建涉企解纷新格局
案例十五
◆
03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企调解工作细则等制度规范 11 项。诉前阶段,指派共建商协会提前介入,提供咨询指导、
矛盾调解等服务;诉中阶段,委托商协会及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诉后阶段,因案制宜
推送推送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等,加强判后答疑、提高息诉服判。二是配强解纷队伍壮力量。
聘请商会会长、知名企业家等 90 余名在外知名人士为特邀调解员,并吸纳律师、公证员等
专业人员,共同推进各商会分片区对涉企纠纷开展“属地调解”。联合调处涉企纠纷 4304 件,
争议标的达 2.26 亿元。三是借力数智平台提效能。研发“共享法庭数据驾驶舱”管理系统。
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浙江解纷码”等数字化应用系统,为在外商会及会员企业实时
提供线上调解、网上立案、在线开庭、普法宣传等服务,实现涉企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商会
化解。已开展线上诉讼活动 3000 余次,平均化解周期缩短 20.5 天。
(三)深化源头治理,传好联防联治“接力棒”。一是“拉网式”科学研判。由法院、工
商联领导带队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各商会,梳理涉企纠纷调解中遇到的难点与共性问题,实
行台账式销号管理,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已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和个案
诉求 88 件。二是“靶向式”精准普法。开展法治文化进企业系列活动,线上举办依法治企、
合规管理等专题培训,整理形成《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护航中小微企业典型案例》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指导手册》等 13 个手册,累计开展法律咨询 744 人次,受众企业
超 3000 家。聚焦合同纠纷、劳资纠纷等成诉比例较高案件,提供“菜单式”庭审直播和点
播清单,由商协会或非公企业自主选择并组织成员观看,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三是“立
体式”广泛宣传。依托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联动全国异地温州商会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积极展示商会或联络处共享法庭的服务功能、典型案例、实际成效,自主选择商会调解纠纷
的企业数增加 83.6%。
示范意义
“共享法庭”商人纠纷商会解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
(2020-2022)”,相关经验做法两次在最高法院简报刊发,在《中国审判》刊登,并获得省
高院领导批示肯定。
(2023 年,市中院)
法治护航类 ◆
033
背景情况
破产重整制度具有债务清理和企业拯救的双重功能。温州法院主动发挥司法职能,
积极开展破产重整司法保护,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有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主要做法
(一)府院联动打破企业重整困局。一是行政机关先行引导。立足有重整需求企业(以
中小制造业为主)的实际,首先由行政机关对其进行审查并引导启动预重整程序,根据不同
企业的规模、产业性质、风险程度等,推动属地党委政府牵头组建工作专班,通过府院联动
机制,有效引入行政力量补齐司法短板,切实提高重整成功率。二是属地政府规范参与。由
属地政府参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在征求债务人和主要债权人的意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破
产管理人。以浙江瑞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预重整案为例,政府邀请全省管理人名册中温州中
院辖区的中介机构报名竞争,并成立由管辖法院、处置办、属地街镇、主要债权人、债务人
等组成的预重整管理人评审小组。三是前后程序有序衔接。创新建立预表决机制,预重整管
理人可依据预重整方案拟定重整计划草案,内容基本一致的,债权人对预重整方案的同意视
为对重整计划草案表决的同意。经过预重整的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为 1.5 个月,办案效率得到
极大提升。
(二)多措并举助推企业涅槃重生。一是对生产要素进行“松绑”。在重整程序中,尽可
能推动破产不停产,最大程度维护企业资质、商誉、供应网络等无形资产及核心资产商业价
深化破产重整机制探索
——高效推进脱困重整,助力企业破茧重生
案例十六
◆
03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值。三虎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期间,营业总收入达到约 1.38 亿元,毛利率达 7.7% 左右,
实现了资产价值最大化。二是对新旧动能进行“过滤”。在合并破产重整案中,通过“分离
式处置资产”模式,将与企业核心业务相关资产作为重整范围的资产,再以公开竞价方式招
募重整投资人。乐清市宝乐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在促成 2.3 亿元债权 100% 清偿的
同时,创造保留就业岗位超 300 个,有力保障超 10 万居民用气需求未受影响。三是对有效
资源进行“重装”。法院主动挖掘重整价值,积极引导管理人预先开展投资人招募工作。文
成县亨哈山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案中,管理人在清算程序中发布投资人招募公告,最终
成功招募到一家公私合营投资人,使企业实现重生。
(三)延伸服务切实化解重整难题。一是解除重整企业不良信用记录影响。出台全国首
个解决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的地方性会议纪要,使得企业重整前所开立的基本户得以顺利撤销
且后续可以重新开立,隔断银行征信系统中原失信记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等。二是缓解重整
企业税费负担。针对实践中面临非正常户导致相关事务处理障碍、清税证明无法出具影响企
业注销等问题,法院、税务部门联合出台三个会议纪要,建立破产重整纳税评价机制、创新
预征企业所得税退税机制、改变破产财产处置税费承担模式、明确税收债权的清偿顺位等。
三是挽救诚信破产企业家。推动出台关于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公职管理人制度
的府院联席会议纪要等文件,解决金融协调、费用保障、信用修复、防范逃废债等系列个债
清理程序衍生的难点问题,帮助诚信破产企业家获得重生。创设公职管理人制度,合理运用
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以低成本方案解决破产管理人履职问题。
示范意义
温州作为全国首个出台解决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的地方性会议纪要的地区,已累计促成破
产企业重整成功 97 件,庄吉集团四家公司破产重整案被评为全国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相关试点经验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报道肯定。
(2023 年,市中院)
政商政务类 ◆
035
政商政务类
◆
03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