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创新创业之星
创新促发展 创业赢未来
云南创新创业之星
创新促发展 创业赢未来
2023.NO.09
ISSN 1006-9682
总第 783 期
邮发代号 64-28
共青团云南省委
创新创业之星青年榜样
创新之星蔡云宏团队合影
产品展示区 创新之星组评委、选手合照 公证员宣读公证词
现场入驻入孵咨询区、金融服务咨询区 创业之星组评委、选手合照
创业之星苟玉琼展示猕猴桃
选手展品——多肉
选手现场沟通交流
选手合影留念
选手展品——咖啡文创
现场选手签到
3
前
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
会决策部署,助力推进云南 “3815”战略发展,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
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活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积极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社会氛围,不断推进“青年创业兴乡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谱写
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力量,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 16 家有关单
位共同举办 2023 年“云南创新创业之星”选树活动。
本届活动在选树程序、配套活动、支持政策等方面呈现了变化和升级,按照优中选优、
优中做强、扶优扶强的原则,选树 50 名创新创业之星,给予每人 10 万元奖励,除表彰奖
励外,对获评对象开展政策扶持、培育孵化、融资服务、推动上市等多项支持,组织获奖
者代表到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和交流对接,并组织有条件、有意向落地的
项目入驻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广大创新团队和创业企业奋楫扬帆、乘风破浪。
活动自 8 月启动以来,圆满完成了推荐报送、资格初审、复评、终评前集训、终评、
云南创新创业之星训练营等阶段活动,全省推荐报送和资格初审通过项目 500 个,经复评
共产生 100 个项目拟入围终评,通过核查参加终评项目 92 个,最终评选出 10 名创新之星、
40 名创业之星。
2023 年“云南创新创业之星”选树活动,彩云之南这片热土的缩影,以热忱拥抱海
外归国的学子、跨越海峡而来的台商、勇敢走出象牙塔的青年学生、奋斗在乡村一线的新
农人、离开部队建新功的退役军人、能顶半边天的创业巾帼……用情用力让他们扎根云岭
大地,服务他们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引领他们立大志、乘大势、创大业、担大任。无论
年龄、性别、民族、身份……各族青年在彩云之南共同奏响创业协奏曲,发出青春最强音。
本刊所有文字、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本刊选用了部分国内外资料图片,敬请作者与本刊联系,并领取稿酬
本期 人民币10.00元
2023 NO.09出版日期/2023.09.05 总第783期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邮发代号
广告营业许可证
主管
主办
社址
邮政编码
执行主编
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
美术编辑
实习记者
办公室主任
电话
ISSN 1006-9682
CN 53-1037/C
64-28
5300004000027
共青团云南省委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650032
陆 奕
张 倩
何 瑛 李 梓
杨金妹
张竞男 王 笑 蓝熙原
李 斌
63995419
青年思想先锋
2
公益广告
3
目录CONTENTS
创新之星— 王光进
创新之星— 王佳舜
创新之星— 伍虹睿
创新之星— 吴可彬
创新之星— 何敏杰
创新之星— 徐冰峰
创新之星— 郭顺成
创新之星— 梁嘉平
创新之星— 曾晓苑
创新之星— 蔡云宏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创新之星
4
评委寄语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创业之星— 丁玉梅
创业之星— 马天翔
创业之星— 马莹程
创业之星— 王 迅
创业之星— 王 昊
创业之星— 王曾华
创业之星— 王麟猛
创业之星— 冯 涛
创业之星— 母炳林
创业之星— 孙 爽
创业之星— 芮希波
创业之星— 李江涛
创业之星— 李树春
创业之星— 杨玉凡
创业之星— 杨玉德
创业之星— 杨永胜
创业之星— 何 锋
创业之星— 汪志哲
创业之星— 宋 菲
创业之星— 张文平
创业之星— 张 玉
创业之星— 张芮珲
创业之星— 张 杨
创业之星— 张松女
创业之星— 张 星
创业之星— 张晓浩
创业之星— 陈妙芬
创业之星— 苟玉琼
创业之星— 欧贤芹
创业之星— 罗志刚
创业之星— 周艺畅
创业之星— 赵雅梦
创业之星— 段 聂
创业之星— 施艺昕
创业之星— 贺雨露
创业之星— 袁小薇
创业之星— 高 榕
创业之星— 崔 晋
创业之星— 鲁芝敏
创业之星— 廖爱军
王铁军 孙黎明 李 凡 张 维 岳 露 孟庆毅 钱 雯
熊景杰 李彦锋 李永前 朱成峰 葛 蓁 高 霞 金东天
创业之星
58 创新之星组
61 创业之星组
5
创新之星 6
为解决边坡监测预警所面临的预测困难及防控等
难题,王光进带领“智测先锋”团队研发了具有“学习”
能力的末端智能、低成本、高精度矿山智能化监测设
备,形成了多源“空-天 -地”立体监测网和高精度监测
平台;建立了矿山岩土体失稳致灾防控模块化综合防治
体系,发明了边坡智能监测预警平台与模块灾害防治技
术,研发了监测-分析-动态评估的一体化协同控制的矿
山岩土灾害多级多尺度智能监测预警可视化平台,从源
头上降低矿山边坡灾害风险。担任云南省“矿山岩土灾
害与固废生态资源化”博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南太湖
精英计划“边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创业
创新团队负责人、“矿山边坡灾变机理及其防控”学科
方向团队负责人,昆明理工大学“岩土灾害与固废资源
化教学实验教研室”负责人,创建了“东南亚矿产资源
国际智慧平台”网站。他同时也是吴顺川长江学者负责
的云南省“高校金属矿山深部岩石力学与灾害防控科技
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从而为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开
展提供了良好的团队和人才条件。
王光进获得第一发明人授权国际专利1项,第一发
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 0项(其中授权14项);2020年
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2021年获重庆市科
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2 0 2 0年获发明协会发明成果
一等奖(排名1),2019年获绿色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
1),2 0 2 0年获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
名2),2 0 2 0年获绿色青年科学技术奖(排名1),2 019
年获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1);2017年入
选“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
人才”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
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20入选“南太湖青年
学者”称号。
王光进,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重庆大学,博士研
究生学历,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与固废资
源利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智测先锋”团队负责人。
王光进 /创新之星
第一导师指导的首位博士毕业照 南太湖精英创新团队 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高中到大学时期的王佳舜就是一个很独立和勤奋
的人,喜欢学习新知识和尝试新事物。2015年,在大二
期间王佳舜在宿舍成立了工作室,并组建了一个13人团
队。他们承接宿舍小卖部、外卖配送、快递代取、产品地
推宣传等任务,并通过所学软件技能开发了小程序以及
网页进行宣传赚取了第一桶金。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2021年他考上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硕士研究生,并加入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
方向选择了智慧医疗落地应用研究。
凭借着不怕吃苦、敢闯敢干以及丰富的专业技术,
王佳舜参与到肺部 C T影像癌症辅助诊断项目、云南电
网评标室异常行为检测项目,并一步步从成员努力奋斗
成为项目负责人,项目实现落地收获了广泛的好评,也
获得了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的好成
绩。这些积累也让他逐渐地接近量变引发质变的时刻。
在老师的鼎力支持下,云南大学抑郁症辅助诊断项
目迅速启动,“医语”团队应运而生。王佳舜与团队成
员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文献阅读、数据采集和技术攻
坚,开发出了基于面部情绪的抑郁症辅助诊断系统。团
队筹集了8 0万元的资金,购买了设备,将系统升级为多
模态数据的抑郁症辅助诊断。针对项目目标,他们还发
表了10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和2项
软件著作权。项目得到了100万元的投资意向,并在昆明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投入使
用。医院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医语”能够显著缩短诊
断时间,避免漏检,提高诊断效率,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在医生的推荐下,项目参与了云南省精神疾病普查工
作,承接了超过5 0万元的服务订单。获得了云南省互联
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并与澳门圣若瑟大学杜文才教
授团队合作参加了2023年澳门科技周暨创科成果展。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失败,屡败屡战,才能在机
会到来时牢牢的把握住。”这是王佳舜对创业的理解。
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进一步完善产品以及服务体
系,将诊断到治疗的低价便捷服务提供到个人,保障每
个人的精神健康。
王佳舜,199 6年出生,共青团员,云南大学硕士在读,
“医语”团队负责人。
王佳舜 /创新之星
进行抑郁症设备诊断 技术攻坚问题讨论 团队在医院开展需求调研
8
产业对接会等活动中交流和分享 火把节担任动态展的讲解员 拜访“火草麻布纺织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21年,伍虹睿带领团队开始对家乡彝绣发展的探
索,在充分了解现状与困境后,用“互联网+”的思维,
探索非遗彝族刺绣创新发展新模式,并创立楚雄市兹玛
格尼刺绣工作室。先后走访楚雄州36个乡镇,拜访150 0
多位绣娘,共拍摄19 0 0多个小时的摄影记录,收集 563
件原生态彝族服饰,归类整理了15 6 9类不同支系的彝
族纹样,建成了元素IP库。她将彝族刺绣与现代元素相
结合,把现代美学融入到传统彝族刺绣中,令彝族刺绣
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年轻人的视野中,将彝族刺
绣大众化。2023年她的部分设计理念登上了“米兰时装
周”,相关产品陈列在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其
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入选省级重点支
持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立项,在“互联网+”“挑战
杯”“创客中国”等比赛中获11项省级奖项。
她在校内创办创新创业基地,校外打造“彝绣车
间”。三年间,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10余项技术难题,申
请了软件著作权3项,累计开展彝族刺绣培训160余次,
培训绣娘60 0 0余人次,带动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相关事
迹在新华社、学习强国、央广网等媒体报道,浏览量上
亿,特别是在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产生了广泛的
社会影响。
伍虹睿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全面发展。先后荣获
2 0 2 2年度“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
2 0 2 2年云南省“优秀大学生”“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2 0 2 3年度“国家奖学金”,2 0 2 3年云南省“最美大学
生”,第2 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优秀裁判
员”。2 023年伍虹睿被选为楚雄州彝族“太阳女”暨楚
雄文旅形象大使。
伍虹睿先后在楚雄州妇女联合会、楚雄州文化和
旅游局、楚雄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实习;2 0 2 1年打造
“七个专项行动”系列栏目,被评为“志愿先锋”;参与
COP15系列活动,作品《绿“话”楚雄》受到新华社等媒
体转发。2022年参加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体验活动,被评
为“优秀志愿者”;2023年与云南大学“乡音”团队共同
打造“让艺术成为改变乡村的新引擎”项目,顺利进入
国赛;分年龄段打造的研学课程体系,让更多青年共同
助力乡村振兴。
伍虹睿,2001年出生,中共党员,昆明城市学院大学本科在
读,“兹玛格尼”项目团队创始人。
伍虹睿 /创新之星
9
从高二开始,吴可彬家中的菲牛蛭养殖厂成了她最
常去的地方。从开始畏惧这吸血的动物,到能熟练分辨
出每一只幼虫、成虫的生长状况,她在帮助家人养殖的
几年间逐渐成为一名养殖行业内的“小专家”。然而,菲
牛蛭的繁育率过低,病死率过高,优品率过低却让家里
的经济蒙上阴霾。为了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吴可彬查阅
了大量资料,从菲牛蛭的生长习性入手,希望能打破多
年来传统养殖模式下无法实现的超模态高密度养殖。
来到云南,吴可彬便开始了她的创业。在学校孵化
园的帮助下,她结识了学校的双创导师,联合几个同学
共同组建蛭行生物团队。从刚开始听到蚂蟥的恐惧,对
水蛭养殖产业一无所知,到亲身接触并深入了解,他们
踏上了一条创新道路。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团队成员不分昼夜,查阅了上百份资料,深入天津市宝
坻区刘庄村水蛭养殖基地、云南省曲靖市礼驰菲牛蛭
G A P养殖基地进行交流学习,开展技术合作。随着知识
的积累,团队逐渐克服了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对养殖产
业的探索渴望。怀揣着这份渴望,初创成员迎难而上,
让项目从理念变为现实。在克服无数困难和挑战的过程
中,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富有激情和创造
力的团队。蛭行生物旨在打造一家以提高菲牛蛭产量和
养殖效益为使命的企业,并打造一种生态模拟来养殖
菲牛蛭的新型养殖模式,为中医药行业提供水蛭素含量
更高的菲牛蛭,切实有效地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吴可彬主持并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国家级1项、省级1项、校级2项;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个人事迹曾被中国日报、中国
网、环球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团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本科生第一名的成绩获
得云南省总季军、云南省金奖;创客中国创客组云南省
第一名;“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暨云南省创新创业大
赛大学生专项组二等奖;团队受邀参加清华大学创新训
练营。
吴可彬, 20 02年出生,瑶族,共青团员,云南财经大学金
融学院本科在读,“蛭行生物”团队负责人。
吴可彬 /创新之星
蛭行生物前往天津水蛭基地交流学习 团队在水蛭池旁 在实验室 10
辛勤工作 活跃在国防宣传第一线的 团队负责人
团队合照
何敏杰成长于一个红色家庭,他从小就对神秘的
军队充满了向往,大二时他选择了参军入伍,用自己的
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革命军人的责任与担当。退役复学
后,因为任务强度高的军队对比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
带来的强烈落差感,使得刚退伍半年的他陷入迷茫。
这时昆明理工大学接到云南省军区在校内创建“国防
后备营”的任务,相关负责人找到了他,结合其在部
队的经历邀请他担任国防后备营组织部部长,同时兼
任改革重组后的校国旗护卫队(现更名为“国旗仪仗
队”)队长。
这个大型学生社团的建立充满了挑战,在他与校
内其他退役士兵及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国防后备营先后
承办三届退役士兵欢迎大会、数十场军队征兵宣讲活
动、两届军事技能竞赛,校国旗护卫队承担学校每周一
常态化升国旗仪式、校师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第一方
阵、校大型活动礼兵,经他与后备营全体成员的共同努
力,昆明理工大学“国防后备营”在两年时间内成为学
校内成长进步最大的学生组织,并于2 021年经校团委
推荐参与“全国百强社团”评比。
何敏杰在校园内召集起三十余名退役大学生士兵
组成了昆明理工大学“国防后备营战剑研学连”,该团
队针对大学生思政教学和科技研发两大问题开展重点
攻关,不仅在环境科研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团队成员
共发表SCI论文总计38篇,申请专利34项,在云南省第
七届和第九届“互联网+”比赛中共获得三个云南省金
奖,现何敏杰所负责的一个项目即将代表云南省前往
天津参加全国总决赛;同时在大学生国防教育领域取
得突出成绩,团队所在的昆明理工大学国防后备营探索
出了一套五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共培训在校大学生超
过两千人。
从团队初创到成熟,何敏杰带领团队一直在践行部
队的队魂——越是困难越向前,越是艰苦越昂扬。路在
脚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必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何敏杰,1998年出生,共青团员,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在读,
昆明理工大学国防后备营战剑研学连团队负责人。
何敏杰 /创新之星
11
云南绿然环保科技团队以高校教师和专家为主,负
责人徐冰峰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三十多年,主持或参
与数十项课题研究,拥有多项专利和论文,获得教学成
果奖国家级2项、省级2项、校级7项,获得云南省首届女
职工创客大赛二等奖、全国高等院校学生 BIM - CIM创新
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17个奖项。
团队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依托,走“产 -学-研”相结
合的发展道路。一是“利废制炭、变废为宝”,聚焦云南
大量存在的咖啡渣、核桃壳、稻壳、松球、烟杆等多种
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化学/物理+微波的组合活化炭化方
法来研究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生产出价格低、能耗低、
效果好的绿色吸附材料及衍生产品,创新性地实现了资
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目标。二是“以废治废、节能减
排”,将吸附材料应用到水处理、冶金、化工和医药等
行业。产品用于污废水处理,Cr6+去除率达到95.23%、
回收率82 %、实现重金属循环回收,总磷去除率97.7%、
总氮去除率 8 3.6 %、硝态氮去除率 9 2 .17 %、结晶紫去除
率96.52 %;用于锌电积溶液有机物净化,实现锌片增产
10 %~12 %,电积效率提高超过 8 8 %,锌片节能74 kW·h /
t;用于碳浆法黄金生产,黄金回收率提高2 %;用于磷化
工尾气深度净化,效率达到99%,创造很好的生态效益,
助力了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在项目的研发和推进过程中,团队也遇到过许多问
题,但大家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前后多位科技工作者
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形成了完备的
知识产权体系、丰富的创新实践成果和奖励。作为高校
团队,他们一直将教育、创新、就业相结合,向社会输送
大批优秀专业学科人才,育人效果显著。
徐冰峰,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硕
士研究生学历,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云南绿然环
保科技团队负责人。
徐冰峰 /创新之星
团队开展科学实验 团队日常研讨 指导学生 12
查看种苗生长情况 查看育苗情况 查看幼苗生长情况
郭顺成的家乡云南省新平县,地处哀牢山中段,高
原立体气候典型地区,坐拥全省6个气候带,这也让新
平成为国内柑橘核心种植产区。2021年,郭顺成步入大
学,学习电子商务,从淘宝、天猫到拼多多,从公域流
量到私域流量,他开始思考家乡柑橘产业的发展。疫情
反复,让家乡的柑橘彻底滞销,看着寨子里的父老乡亲
心急如焚,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创业,通过电
商把柑橘卖出去”。他联合当地30余户果农,开设10个
淘宝店群,曾创下当天销售20余吨、成交额达到7万元
的佳绩,他因此被授予“新平县助农大使”称号。
他原以为通过电商将水果卖出去就可以改变果农
的现状,但是传统冰糖橙3.5元/kg的单价,让他意识到
“薄利多销并不能让新平果农走向致富”。为了解消费
者的口味需求,他数十次前往上海、广东等柑橘核心消
费地区,发现酸甜适中且口感优质,果大无籽的冰糖橙
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接受。2 0 2 3年,团队与中国农科院
沃柑之父江东、新平县农业农村局、西南大学共同研发
出具有高甜低酸风味的无籽冰糖橙“新冰 3 0号”,在
种源繁育的节点上,获得了新平县区域公用品牌“新平
果业”“新平橙”独家授权,并与褚氏农业(褚橙)共
同制定柑橘地方标准化种植流程,不断提升新平县柑
橘产业竞争力,带动果农实现经济增收。
目前团队已加入中国果协,研发技术已申报3项国
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郭顺成
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
金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云南
省最佳带动就业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
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云南省最佳创业奖,第十二届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云南
省二等奖。
郭顺成,2001年出生,傣族,群众,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本科
在读,“成芸果业”生鲜品牌创始人。
郭顺成 /创新之星
13
梁嘉平于2021年11月因昆明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
引进计划进入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青年项目、昆明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基础研究专项青年项目、长安大学
重点科研平台开放基金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
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第
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金奖。
项目团队由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五位不
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其中青年教师4人,青年教授1
人,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涵盖了农业水土工程、农田水
利、环境生态、农业信息化4个专业,同时聘请中国工程
院康绍忠院士和云南省三七研究院崔秀明院长作为技术
顾问为项目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团队成员结构配置合
理,能相互取长补短,团队对绿色种植技术研发和推广
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七是生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重要原料,市
场需求量高、潜力大。作为中国三七主产区,云南仍面
临优品三七生产难度大、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的
难题。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团队于2 012年启航,探索创
新三七种植核心技术体系。历时12年,源头创新三大技
术,全国首创标准化野生三七驯化优质新品种技术,制
定三七种、苗国际标准2项,培养了优品种苗,发病率降
低了2 5 %;生态化三七“水-肥-药-光 -温”精准管控仿
生栽培技术,三七品质大幅提升,完全符合高端药企用
药标准。研发的机械化智能化三七“播种-移栽-收获 -
分拣”全方位生产技术与装备,使播种、移栽效率提升
了5倍,收获效率提升了60倍,分拣效率提升了135倍,人
力成本降低 5 0 %,解决了该领域三七生产难题。团队已
与云南白药、七丹药业等四家医药企业初步建立合作关
系,致力于做中国自己的药,用高端三七原料、突破优品
三七原料“卡脖子”难题。
梁嘉平,1990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历,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 业工程学院讲师、院长助
理,“土中黄金”团队负责人。
梁嘉平 /创新之星
大栗树村优品三七高效栽培技术服务 三七生长特性研究 三七智能精准化“水-肥-温-光 -湿”
协同调控技术指导
14
曾晓苑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青年拔尖科
学家,是一名向上、向善、求真、求实的新时代少数
民族青年典范。她放弃多所知名高校的优厚待遇,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参议和西部地区脱贫攻
坚等号召,随军人丈夫投身边疆科教事业 8年,切实
践行立德树人,潜心学术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科研
成果。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科
协战略发展部“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云南省首
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云岭国门“好警
嫂”等多个荣誉称号,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云
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主持及参与
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
2部,获国际授权专利2件,中国授权专利6件。带领团
队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带领学生获国家级竞
赛奖励7项,省级奖励7项,为西部地区高校扩大影响
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
贡献。
针对目前国内柔性电池发展面临的安全性差、机
械强度低、能量密度低等技术难题,她带领团队深耕
柔性电池领域多年,开发出多级微纳结构柔性自支撑
电极材料可控规模化制备技术,采用流延制膜技术、
单面涂覆工艺和ALD表面调控技术创新性的引入柔
性 Ja n u s凝胶电解质,提出“三明治”式一体化全柔
性解决方案,保证了电池各部件的柔性,开启了“可
穿戴电池”低研发成本的新时代。项目成果可更好地
服务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填补省内
柔性电池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空白,助力智能设备的
集成化、可穿戴、轻量化创新技术突破,推动新能源
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晓苑,1988年出生,瑶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华南理工大
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锂离子电池及材
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先进电
池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滇能科技团队负责人。
曾晓苑 /创新之星
项目培养学生毕业 项目团队在读研究生 做实验
15
2 0 21年10月,蔡云宏成立了“磷碳”创业团队,他
带领团队持续推进项目的产业落地和商业转化。提起
这段商业转化经历,蔡云宏说这是一段饱含心酸但成
长快速的经历。
初建团队时,队员们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空有专
业理论知识,缺乏产业认知和创业经历,不会写报表、
不会找专业的行业数据,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团队。
在诸多的不成熟和不确定中,队员们却有着最清晰、最
一致的目标:要以学生团体的身份去完成实验室产品
的商业转化。
作为负责人,蔡云宏担起了“碰壁者”和“领头
羊”的角色。为了让队员们搞清楚商业实操的逻辑,他
只能自己先进行历练。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媒介枢
纽,一面和企业、政府等外部资源进行信息交互,一面
把外界信息传递给队员们,和不同学科背景的队友们
一起探讨更优、更细化的方案。
从成绩优异、科研出众的大学生,到成为处处碰
壁的创业者,蔡云宏在落差中经历着新的尝试和磨炼,
也逐渐转变了思维,把客户的实际需求带回实验室,选
择用新材料迭代工业界原有的材料,从而完成整个产
品升级。“磷碳”团队自主研发五大核心技术,通过除
杂、改性等手段,将有害的大宗固废转化为绿色安全
的磷石膏抹灰砂浆、砌块等新型建材。大幅降低成本,
并在自洁、疏水、耐久、强度等多方面性能显著优于传
统建材。不仅实现了磷石膏的高值化利用,亦减少了对
天然资源的消耗,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蔡云宏连续两年综测年级第一,获得国家励志奖
学金、云南大学一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已授权专利3
项,申请专利6项,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
竞赛三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
奖,云南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
级金奖。
蔡云宏,2002年出生,共青团员,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本科在读,磷碳团队负责人。
蔡云宏 /创新之星
创新之星现场 进行实验 互联网省决赛团队合照
16
创业之星
17
丁玉梅2010年毕业后从事多年的财务类相关工
作,于 2 0 1 9年 8月创办了云南光影互动智能科技有
限公司。主要服务于政府、企业、文旅景区、特色小
镇、主题公园以及各类大型活动等视觉创意项目,
公司核心业务板块 包 括文 旅创兴、数 字科 技 展 厅
等。公司主要开发沉浸式夜游产品、文旅视觉创意、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呈现形式和商业领域应用,服务
于沉浸式山水夜游、沉浸式古城夜游、沉浸式乡村
夜游、沉浸式主题公园四大服务生态。拥有知识产
权 2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项。
在数字文旅多年来的研发成果,将传统文旅的
走马观花,游山玩水的方式进行改革,进行景区品
质升级。例如金梭岛龙宫、野象谷数字化博物馆、梦
回石林光影秀剧场、阿诗玛的故事、耿马傣族王子
的故事、清华洞神话重临,将神话故事与民族文化
进行提炼,利用全息沉浸式光影秀的技术手段,实
现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更
好的传播。经过不断发展,公司成为了上合组织国家
数字平台数字文旅发展部发起单位之一,将上合 2 6
个国家(成员国、对话国、伙伴国)与云南2 5个少数
民族相融合,致力于利用数字化文旅服务好云南,
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公司初步完成审核,公司将致力于数字化乡村
振兴的建设和推进,将数字化与农文旅相结合,以
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将云南旅游大省的优势全面扩
大提升,打造独特的数字文旅优势,为客户及云南文
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
丁玉梅,198 4年出生,群众,毕业于西南科 技大学,大学
本科学历,云南光影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玉梅 /创业之星 民族村项目现场考察 昭通龙宫项目团队 野象谷博物馆工作现场 18
马天翔于2 016年毕业,在校期间曾获校级一等奖
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党员、优
秀毕业生等荣誉。曾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曾任职于全球
顶级咨询公司,多次为国内企业提供大额融资组合产
品,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娱乐集团提供整套管理咨询解
决方案并获得企业的高度评价,为国内基金公司提供
托育行业专家咨询方案并促成投资交易。
公司是一家集婴幼儿早教托管、线上育儿社区、父
母线上课堂、线下家庭教育咨询、婴幼儿师资培训、婴
幼儿健康大数据分析、日托园区信息系统开发、日托园
区设计装修、0-3岁教具研发、餐食供应、亲子旅游、母
婴用品贸易为一体的全新互联网托育平台。稚屋深耕
中国中西部地区,致力成为中西部地区最专业的0 -3岁
婴幼儿早教托管综合服务平台。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公司以陈鹤琴先生倡导的
“活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皮克勒提出的以“尊重”
为基础的回应式照料,同时充分研究中国式家庭教养
需求和如何营造适合婴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环境,自主
研发出一套遵循中国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的教养体
系——《稚屋日托四季托育课程》。
企业获得云南省省级示范托育机构A A A A、2022年
度昆明市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2 0 21年云南省创新创
业大赛企业成长组二等奖、西山区第二届青年科技创
新大赛创意组三等奖、第四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
大赛初创组优秀项目奖等多个奖项。
马天翔,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
硕士,云南稚屋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马天翔 /创业之星
深入教师日常工作 深入一线教师岗位与幼儿互动 用爱感染幼儿双向快乐成长
19
马莹程来自曲靖市陆良县,2 016年退役,服役
期间多次参加重大军演和救灾任务,荣获过“优秀
士兵”“优秀士官”“朱日和勇士”等殊荣,多次受
嘉奖通报表彰。2 017年回到家乡自主创业,2 0 21年
联合哥哥创办了云南军之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
后投入 8 5 0万元。主要从事肉兔养殖、屠宰、销售等
业务。
公司立足于当地、着眼于产业,采用“公司+基
地 +农户 +销售”的经营模式,进行种兔、肉兔的综
合开发,侧重于规划扶植养兔示范户、示范村建设,
在乡村办规模化联营饲养场。公司提供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解决种兔、技 术、防 疫、产品销售等问
题,养兔户自行生产,自负盈亏,以大场带小场,小
场联营各饲养户,若干小饲养区域联合成为大的生
产集团。公司养殖厂区现占地面积约 3 0余亩,总建
筑面积6 0 0 0余平方米,现存栏种兔5 0 0 0余只,年出
栏商品兔 2 5万余只,年销售额达 15 0 0万元以上。养
殖生产严格按照欧盟标准,配备有车间自动化恒温
控制、自动化清洁饮水、自动清除粪污等先进自控
系统,生产效率比传统养殖提高3 0 %。公司下设云南
军之梦陆良公司和四川军之梦商贸有限公司,其中,
云南军之梦陆良分公司主要负责全省范围内肉兔的
屠宰,年屠宰量达 10 0万余只,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
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军之梦商贸有限公司主要负责
肉兔在四川省内的销售,年销售额达30 0 0万以上。
公司发展三年以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订
单农业,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在全省共带动合
作社 6个,优秀农民工养殖基地 18家,精准扶贫户8
户,实现每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马莹程,19 9 4 年出生,预备党员,毕业于四川轻 化 工 大
学,大学本科学历,云南军之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业之星
马莹程 接待四川省自贡市商务考察团 肉兔养殖人工授精技术示范 讲解和传授肉兔养殖技术 20
30年前,王迅在昭一中上学的时候,和小伙伴相约
爬上凉风台山,虽然过程很艰辛,但站在山顶眺望远处
风景真的非常美丽,令人难忘。勇攀高峰之后别有洞天
的经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精神不断激
励着他们到外面的世界去追求梦想。创立公司时,王迅
以凉风台山为名,希望凉风台的精神时刻鞭策公司员
工,王迅很自豪地告诉员工和朋友:凉风台是我家乡的
一座山,这是家乡情怀,也是家乡精神。
“亮风台”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本,
坚定不移地长期贯彻赋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路线,
为“融智入实、以虚强实”的理念而努力。经过十年的
发展,公司组建成了世界一流的AI团队,是国家和上海
“专精特新”企业,在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数量、市场
占有率等方面均为行业第一。
在外创业多年,王迅和其他创始人始终心系家乡,
希望有一天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2 019
年王迅回到昭通成立了昭通亮风台。昭通亮风台公司
依托亮风台(上海)总部多年的技术深耕和昭通高速
强大的实体产业支撑,以昭通本地特色服务为应用场
景,以标准化产品为业务基础,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
网、大数据、A R / V R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渗透昭
通特色场景,实现产业链闭环联动,深度参与昭通数
字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建
设,同时引入百余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服务昭通产业
发展。
昭通亮风台公司始终坚持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已建立起一支9 0余人本地团队,其中研发人员5 0
余人,研发人员主要来自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和人工智
能企业,本地化产品研发队伍技术能力已经是云南一
流水准。昭通亮风台积极参与到本地的项目与产业建
设当中,在交通、文旅、城市管理等领域提供了优质的
产品和服务。经过三年的发展,公司入选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军民融合示范企业,完成大
量的知识产权积累,已成为当地龙头科技企业。
王迅,1974年出生,九 三学 社社员,毕业于昭通 财 校,大
学专科学历,昭通亮风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之星
王 迅
员工外训结业颁奖 参与一线项目推进工作 公司成立1周年庆
21
王昊2 0 21年创立“云墨”品牌,同年 3月成立云
南云墨文化有限公司,以中国制墨技术全面超越日
本为奋斗目标,带领公司科研团队历时5年,经过上
万次实验,突破日本树脂胶技术封锁,独创“骨胶
改性技术、烟料改性技术、特有中草药绘墨技术、
特有无苯酚防腐技术、纳米级分段混合式剪切研磨
技术”等五大技术,在大幅度还原了传统中国古墨
生动性和层次感的基础上制成首款无毒健康中国墨
汁,墨色、墨韵、保存时间上全面超越日本墨,价格
仅为日本产品的 1 / 10,成为世界首家“动物胶 0苯
酚”无毒中国墨汁供应商。
他带领公司不断打造多维度产品,通过 I S O 认
证,成为全国三家通过认证的墨汁企业之一,公司获
专利14件,获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 0 2 3年
公司进军文创领域,首创国潮文墨、墨汁盲盒、书法
拼图等受到市场欢迎,不断探索文化自信的丰富表
达方式。公司成立至今,直接带动就业 5 0余人,间
接带动10 0 0余人,占据西南地区超 2 0 %市场份额。
公司持 续回馈社会,为各学 校 提 供免费墨汁 赠 送
十万余瓶。
项目获 2 0 2 2年第五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
赛云南省一等奖,2 0 2 2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初创
组一等奖,第七届春城创业荟二等奖。
王昊,1989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大学,硕士,云
南云墨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 昊 /创业之星 春城创业荟访谈 微差大红墨液饱和度调整中 使用自己生产的墨汁进行抽象绘画
22
王曾华出生于农村,初中开始勤工俭学,大学在
校期间主导过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园二手物
品交易平台、校内购)。大学毕业后,经过充分市场调
研,选择投身家乡电竞文体事业发展。
大理市博冠电竞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23年1月
18日成立,是由大理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
大理市大鲤电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合资成立的省
内首个国资混改电竞企业。
“电竞+文旅”,作为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产业模
式,是未来电竞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十四五”
规 划下大理市推 进文旅消费升级的崭新思路。借助
电竞 I P,为大理打造独特的景区游戏文化氛围,是项
目实现快速吸引客流的有效手段。将旅游与电竞嘉年
华、赛事活动相结合,让游客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可以
提升本土电竞爱好者归属感,促进电竞与大理城市文
化的融合。从市场价值来说,一场大型电竞赛事除了
门票收入和厂商赞助,还可以带动酒店、餐饮、娱乐、
文创、景点等多种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价值与产
业价值的双向赋能。且大理本身优美的自然景观、悠
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可以成为电竞
赛事宣传的一大亮点,而大型电竞赛事的举办也能够
为大理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游人的目光。
王曾华共获州级电竞荣誉 2 2项,省级及以上电竞
荣誉13项。获 2 0 2 2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初创企
业全省第11名、优胜奖,2 022年滇池国家旅游度假景
区首届文化旅游创新创业大赛大理州一等奖,云南省
三等奖。
王曾华,20 0 0 年出生,共青团员,毕业于昆明学院,大学
本科学历,大理市博冠电竞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曾华 /创业之星
公司电竞队伍合影 “一带一路·七彩云南” 投融资路演
23
王麟猛退役后分配到原文山县三七特产局,负
责基地科的管理工作。由于种植三七的土壤在一次
种植后 2 0年都不能再种,被称为“三七连作障碍难
题”。七 农们不止一次找到三七特产局、三七研究
院,希望专家们能够拿出一套技术,帮助他们解决
三七连作障碍难题。为此,王麟猛找了许多知名的专
家、学者,但总是无功而返,老地问题仍然无解,而
适合种植三七的土地资源将面临枯竭。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2 010年,王麟猛创立了“七
麟三七”,在三七古镇平坝,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三七
连作技术实验。同行们都不相信他,还嘲讽道:“这
么多年了,无数专家和院士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就
别再白费力气了。”但是不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王
麟猛依然坚持心中的信念,他的执着引起了业内关
注,中国首席土壤消毒专家兼中国农科院创新团队
首席科学家曹坳程老师关注到后到基地指导试验,
提供消毒处理剂等技术支持。
通过反复试验,2 016年王麟猛成功研发出了高
效轮作集成技术。为了更好地推广老地复种技术,
真正实现让三七“回家”,王麟猛 2 017年毅然辞去
公职,放弃“铁饭碗”,投身三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
发展之路。公司现已累计推广高效轮作集成技术面
积1.5万多亩,技术服务农户6 0 0多户,已在三七、重
楼、黄精、烤烟、花卉、生姜、西红柿、百香果、草莓
等作物上推广应用。
项目直接带动 2 0 0人就业,提供临工 2 0余万人
次,创造劳务收入3千多万元,每年技术培训15 0 0人
次,复制创业团队16家,产值120 0万元,成功培育年
收入上百万的三七种植户近 20 0户,创建文山州首个
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认可,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定制药
园、高品质药园等20多项证书及殊荣。
王麟猛,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大学专科学历,云南七麟土壤修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麟猛 /创业之星 土壤修复种植技术培训 土壤修复技术设备操作培训 基地查看三七出苗情况 24
2022年7月,四个创始人:上市公司德邦快递原企
业大学校长同时也是百亿级独角兽企业壹米滴答人力
负责人冯涛,上市人力资源公司北森战略客户部总监
及猎聘上海区副总裁姜鑫,德邦快递原浙江事业部人
事总监苗华晔,阿里巴巴原I T产品高级经理闫威,在
云南普洱成立了禾光人才供应链(云南)有限公司,
聚焦在人力资源非常丰富的普洱市,以技术平台加深
度训练的方式来打造“普洱技术型人才供应链”这一
项目。
该项目基于普洱的人才升级和乡村振兴大战略,
组织协同东部地区的就业岗位、技术训练、资金扶持
等资源,以及普洱当地的特色茶咖产业资源、优质的
人力资源,共同打造技术支持为后台,选拔训练为中
台,技术型人才供给或者业务外包为前台的一体化人
才供应链体系,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提供有力的基
础支持。
核心模式是基于三个行业打造技术型服务人才,
通过企业人才供给或者企业业务外包来获得盈利,
通过自建的三个技术平台获取及选拔基础人才,同时
链接云南、上海、江苏的优质技能训练及就业资源,
整合双方优势训练四类技术型工人:农业无人机飞
手、农业种植、农业采摘、高端茶咖调配师。通过精
细化的运营管理,为企业提供高端技术人才或业务外
包服务。通过高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具备文化
底蕴、行业贡献、品牌价值的劳务品牌。下一步结合
人才学习先进知识和经验后,主导人才回流,回乡创
业,形成就业反哺创业的闭环,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大
战略。
公司计划在三年内,为以上三个行业选拔和训练
5000名技术型工人,在第三年当年实现5000万营收,
10 0 0万利润的规模。支持至少 5 0名优秀技术型工人
返乡创业,同时带动当地10 0 0人以上就业。
冯涛,1987年出生,群众,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大学本
科学历,禾光人才供应链(云南)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 涛 /创业之星
企业考察 农场与劳动者一起用餐 企业团队建设
25
19 8 4年母炳林随姑父前往四川、西藏、贵州、广
西、青海、甘肃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系统学习银
器锻制技艺。19 9 0年学成出师,随后在拉萨、甘孜一
带领徒传艺。19 9 8年回到大理鹤庆新华村,担任新
华民族手工艺部总经理。2 0 0 7年成立云南走夷方文
化传播有限公司,专注于民族金银手工艺品的创作
与生产、民族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2013年后,
建立了“母炳林银器工作室”“走夷方手工艺文化传承
园”等产学研基地,通过招收培养辍学、待业的社会人
员以传承传统民族技艺,与省内外多家高校达成共建
艺术生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通过授课讲学、定点
实操的方式,传播民间技艺、传扬民族文化。
母炳林先后创作了云南银器博物馆标志性建筑
铜照壁、亚洲最大铜雕火锅、足银铠甲18般兵器、银
画屏风系列、赤霞流云木纹金茶器等一大批优秀的
民族手工艺作品,鎏金法器系列作品被云南省博物
馆永久收藏、木纹金茶器“滂沱”被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永久收藏;从业38年来,
累计正式带徒传艺240余人,其中7人被认定为各级非
遗传承人,1人被评选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 0余人
搭建了生产工坊,有效带动了当地部分农民就业。
近年来,独创新型木纹金制作工艺,不仅打破了
金工界只有欧美与日本少数匠人熟练掌握此技术的
局面,还突破了国外传统工艺在制作对象的体积、
色彩以及图案应用上的局限性,使之能够成熟运用
到生活器皿的制作上,将木纹金的技艺和艺术价值
推向更高层次。
先后应邀前往法国、美国、印度等地参加国际工
艺美术博览会,为中国传统工艺赢得了良好声誉;获
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国家级代
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 0 2 0中国非遗年
度人物、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
委联系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云南省第
一届技术能手、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高级)技
师等荣誉;被聘为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昆明理
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桂林旅游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母炳林,1970年出生,白族,群众,毕业于彭屯中学,初中
学历,国家级非遗传承 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云南德艺银业
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创业之星 母炳林 设计绘图 器皿塑形 木纹金材料开片 26
孙爽出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移居到云南孟连县。
创业初 始,她 到处寻 找优 质的果源,那时 没有处 理
厂,就得等当地的处理厂处理完他们当天的鲜果才能
借用。没有晒场就去租农户已经收割完的稻田,制作
晒架进行晾晒,这样生产出来的豆子“酿斑马”荣获
2018年第三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暨第六届普洱咖啡
生豆大赛第二名,自此一战成名。之后孙爽发现不同
地块的果子用同样的处理法生产出来的豆子风味口
感会有偏差,感觉游击战不是长久之计,就决定寻找
一块心怡的咖啡地,寻觅了很久,找到了现在的种植
基地。
斑马庄园坐落于澜沧县南岭乡白木山海拔180 0 m
以上的咖啡 种 植基地,在不 破坏雨林的前 提下,根
据咖啡的生长习性,在雨林中种 植咖啡,利用现有
雨林树木为咖啡树“遮荫”“保湿”,利用雨林的大
自然条 件,种 植出品质一流的咖啡。这块天赐之 地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高海 拔地区昼夜温
差 大,这 样的咖 啡 积淀了丰富浓郁的风 味、口感。
庄园 种 植 基 地 周边 覆 盖面 积 约 8 0 0 0 多亩,海 拔在
2 0 5 0 m -2 3 0 0 m以上,未来可再增加种植面积。
为了追求极致的“想象中咖啡”,孙爽全身心投
入。斑马庄园秉持科学务农、有机种植理念,采取严
格的分批分级制度且记录每批次的详细数据以供追
溯,定位“全球通”的同时也极度关注内销市场,让
国人品尝并认可高品质的中国造咖啡是他们的最终
愿景。
公司未来 拟建成 集种植、旅 游与户外 休闲运 动
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咖啡庄园,搭配民族文化展示、民
族美食,让更多的人不仅能喝到普洱咖啡,还能体验
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咖啡将不再只是传统的饮品,它
将成为一个产业集群,具有场景化运营的概念,是一
个可以集合餐饮、文化、娱乐等各方面元素的空间。
孙爽,19 8 6 年出生,群众,毕业于重 庆市合川中学,高中
学历,普洱上宝斑马咖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孙 爽 /创业之星
在种植基地向客户介绍斑马庄园
咖啡豆的处理方法
与咖啡店主进行交流 到种植基地参与除草
27
芮希波1999年从地方高中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
大学并入伍 ,曾荣获二等功一次,火箭军首届军事技
术比武个人第一、团体第一。2 018年自主择业,2 0 2 0
年创办昆明维尔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软件定制开
发和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主要服务于政府、企业和
行业的数字化建设。三年来,两次到清华大学就读
短期培训班,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大数据创新运用大
赛二等奖、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三届云
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第二届云南省
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丽江市二等奖,获得昆明市
“春城大学生创业行动”资助。
公司获得各类资质4项,知识产权14项,省部级
奖励 3次,市级奖励 2次,先后完成了云南省某部干
部人事系统建设、云南省审计系统“金审三期”工程
建设、某央企计财域核心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帮助了
十余家民营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改造。
创业核心项目根据晋宁六街镇荷兰豆产业具备
的种植面积支撑、单品交易优势、市场提升需求三
个方面的优势,以荷兰豆科研育种、数字化种植、
产品绿色认证与溯源系统构建等内容打造上游产
业链,以交易市场数字化改造、市场数字平台运营
管理等内容打造中游产业链,以荷兰豆精捡加工车
间、荷兰豆冷链运输体系等内容打造下游产业链,
实现六街镇荷兰豆各产业环节产业价值提升,实现
六街镇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
芮希波,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
大学,大学本科学历,昆明维尔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芮希波 /创业之星 带领技术团队进行科研攻关 研究云南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数字农业
公司组织员工活动 28
李江涛从事过家电销售、电器生产、房地产开发
等多个职业,2 0 2 0年入驻查邑村建立“蔬菜初深加
工全产业链示范产业园”,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脱水
白菜生产加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科技指导,运用
工业化生产流程,打造出“集约式生产”模式,运用
“双绑”机制,发挥公司销售渠道的优势,形成“定
单农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
目前公司共 分 3 大 板 块、1 1个 部门、1 9 个 生 产
组,在育苗、种植和生产加工等流程实现了标准化、
精准化、流水化;在产业发展中形成标准可落实、产
量可预期、成本可控制、销售可增长、产业可发展。
公司现拥有水肥一体化示范种植基地 4 0 0亩,2 0亩自
动化育苗工厂,2 0亩蔬菜生产加工厂。制定了3项企业
标准,申请获得了8项专利,第一家获得了白菜干的
生产许可证 S C认证;使种植效率提高了10 .7倍,生产
量提高了2 7.8倍,研发成果得以落实并形成了公司的
核心竞争力,引领了行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公司目前获得云南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省级专
精 特 新中小企 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 业,省级科 技
型中小企 业 等 称号;是 保山市、县两级 工商 联 执 委
单位,县级执委单位,沪滇协作蔬菜产业示范区,农
业部、财政部的科技示范基地。2 0 2 2年李江涛被评
为“保山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2 0 2 3年获得保山市
“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
李江涛,1973年出生,群众,毕业于西南经济管理学院,
大学专科学历,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江涛 /创业之星
育苗 与基地植保人员查看白菜长势
创业初期至400亩种植基地劳作
29
从 2 01 2 -2 0 2 0年,李树春将其家乡山东寿光先
进种植技术引进弥渡县,因地制宜地开展蔬菜标准
化生产示范,并根据弥渡县的自然环境总结提炼出
一整套适合弥渡县蔬菜生产的先进种植技术,在其
自有基地试验示范推广并获得成功。
大理耘飞首创“农户绑合作社,合作社绑龙头
企业”的“双绑”创业孵化模式。由村组牵头发动
有创业意愿的农户成立合作社,农户以土地、资金
入股的方式入股,参与生产、按率分红,通过向银
行贷款,社员投入风险金,共同流转土地建设设施
蔬菜大棚,实现“农户绑合作社”;合作社引入孵化
平台,由孵化平台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企业管理等
服务,合作社共享平台资源(商标、专利、销售渠道
等)实现“合作社绑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同
呼吸共命运,保姆式服务的创业发展模式,联农带
农富农创业发展。
公司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帮助小农户发展设施
蔬菜农业,从根本上辐射带动整个村庄、整个片区、
整个镇乃至整个县的种稙户积极发展标准化现代
农业生产,把真正的山东寿光先进种植技术因地制
宜的应用于弥渡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着力打造
弥渡县成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典型,再现弥渡县
“蔬菜王国”的辉煌,实现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目标。
截至 2 0 2 2年底,“双绑”产业模式在弥渡全县
推开,在新街镇的1 2个村委会展开合作,建立联营
合作生产基地3 0个,带动114户农户发展设施蔬菜农
业。该模式 2 0 2 2年 6月3 0日被云南省委办公厅评为
十大助农增效模式之一。
2 0 2 2 年 李 树春 被评为弥 渡县“创 业 之 星”及
“大理州乡土拔尖人才”,参与第五届“中国创翼”
创业创新大赛云南省选拔赛暨第三届“创翼云南”
创业大赛大理州赛区荣获“二等奖”。
李树春,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技术学院,
中专学历,大理耘飞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树春 /创业之星 为省退役军人处退役军人举行
创业培训及带领实地观摩 为弥渡县青壮年劳动力 查看粮作障碍病虫害防治情况
进行栽培技术培训 30
杨 玉 凡 出 生于 云南 省 鲁 甸 县,2 0 0 5 年 参 军 ,
2 0 0 9年退伍。2 018年在鲁甸县水磨镇组建了鲁甸县
凡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为了
更好地满足发展需要,2 0 1 9年成立了昭通芸生农业
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药材的种植与销售。
他 始 终坚 持“公司 +科 研 院 所 + 合 作 社 + 基 地 + 贫困
户”的模式,在鲁甸县水磨 镇进行 独 蒜兰的种子种
苗繁育和规模化种植与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迅 速,截至 2 0 2 2年年底已
投资在鲁甸县种植独蒜兰 8 0 0余亩,目前已是云南省
内乃至西南最大的独蒜兰种植示范基地,年带动农
户 3 2 0户(其中脱贫群众 1 3 4人),户均增收 3 0 0 0元
以上,为农村剩余劳 动力提 供 1 0 0多个务工 就 业岗
位。2 0 2 2 年 实现销售 收 入 9 4 1 .0 6万元,实现 利 税
213 .10万元。
为达到规范化育苗、规模化种植独蒜兰,公司先
后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昭通市农 业科学
院等科研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2 0 21年与中国科
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开
展独 蒜兰分类 及其杂交、组培 快繁、药 理 抗癌作用
分析等应用与研究,2 0 2 2年申报设立了云南省“张石
宝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鲁甸县“杨玉凡名家工作
室”,企业科研创新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企业现为昭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
业,已先后申请受理 发明专利 3 项(待 授权),驯化
培育的2个植物新品种已取证,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9项
(已授权 5项),注册“芸凡”商标 7个,于 2 0 2 0年被
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 0 2 3
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七批星创天地”,主要负责人
杨玉凡、周鑫、李老三先后被省科 技 厅认定为云南
省科 技特派员和云南省三区科 技人 才。杨玉凡现为
鲁甸县工商联(总商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鲁甸
县工商联水磨商会会长、人大水磨镇第四届代表。
2 0 2 2年被评为“鲁甸名家”和“云南省科普示范带头
人”,2 0 2 3年被评为“昭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杨玉凡,19 8 8 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三鑫职 业技 术
学院,大学专科学历,昭通芸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玉凡 /创业之星
和专家考察独蒜兰野外生长特性 和退役军人交流创业心得 独蒜兰的日常田间记录
31
2018年,杨玉德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在“大众
创业”的号召下,组建了“优果颐”创业团队。他不
断摸索和发掘产品特色,最终形成以“云南特色水
果+中式茶”为主打的特色新式茶饮。采用云南原叶
茶为基础,辅以云南特色时令水果的云南口味新式
茶饮,也成为云南本土唯一一家集研发、运营、督导、
供应链为一体的果茶品牌。“优果颐”除了自有产品
研发团队外,还与中科院专家、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
学技术学院等单位合作进行新品研发,每一季都推
出3至5个新品,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已拥
有直营和加盟门店 3 0 0家,遍布昆明、楚雄、曲靖、
红河、文山、丽江、玉溪等地,实现品牌年销售额 3
亿元。
尝过奋斗苦,更惜创业甜。作为一个团队成员平
均年龄 2 8岁的大学生企业创始人,杨玉德希望通过
自己的项目带动更多的人实现理想。为此采取低门
槛、多类型的合作加盟模式,鼓励就业困难人群进
行创业和就业,给予多种扶持政策。门店经营者中
10 %为大学生创业,8 %为45岁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在
优果颐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0 0 0多人,优果颐产业链
带动的就业人员超过1万人。
2021年“优果颐”成为昆明市“创业带动就业”
典型,而后又接连获得“春城创业奖”“中国创翼创
翼之星奖”,得到广大的社会关注和支持。2 0 2 2年
“优果颐”被国家发改委遴选为“创业带动就业”
优秀企业参加“全国双创活动周”展示。未来,杨玉
德和他的创业团队将继续稳步发展,利用好云南的
区位优势拓展海外市场,让“优果颐”这杯云南味
道,甜满世界。
杨玉德,1993年出生,群众,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大学
专科学历,云南八九不离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玉德 /创业之星 日常工作中 获春城“创业奖” 与安宁师范大学店门店经营者合影 32
杨永胜2013年就读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在校期间创办“零食快送”项目,成为该校在读大学
生创业项目首个 年营业额 突破 3 0 0万的项目。2 0 1 4
年创办“大学帮”生活网,辅助大学生消费团购享优
惠。2 0 1 5年开始承接 计算 机技能培训业务,成为校
园总代理。2 016年毕业后在昆明创办“农耕特产”项
目,运用“微商+直播”模式发展业务。
2 017年返乡创业,联合3位创始人联合创办归根
传媒、归根农业、归根连锁超市项目。2 018年新增乡
村旅游项目。接待游客量 3 0万人,营收额 6 0 0万元。
2 0 21年新增丘北县人力资源市场项目,担任项目总负
责人。2 0 21年至今联合经营归根公司项目,农业项目
产值破1亿,农旅项目(花仙谷景区)估值6 0 0 0万、丘
北县人力资源市场估值50 0万。
“花仙谷”景区位于普者黑 5 A级景区仙人洞、排
龙片区,2 0 21年评定为国家 A A A级旅游景区,项目规
划面积土地 6 0 0 0余亩、山地、松林、水塘共 3 0 0 0余
亩,项目占地共计 9 0 0 0余亩,其中景区规划 3 6 0 0余
亩,农业种植5 0 0 0余亩。依托紧邻普者黑核心景区的
区位优势,以及自身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当地少数民族
风情的资源优势,深挖普者黑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
的休闲度假价值内涵,实现农文旅养产业的融合,打
造成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康体运动、
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旅游度假目的
地,做足做活生态文章,推动和引领整个普者黑旅游
产业的转型升级。
杨永胜,1993年出生,彝族,群众,毕业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
学校,大学专科专历,云南君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永胜 /创业之星
调研 培训景区工作服务人员 给景区工作服务人员培训
33
何锋于2020年在盐津县普洱镇流转上万亩深山
森林,建设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散养基地,每年可出
栏高品质盐津乌骨鸡20 0万羽以上,项目共分三期建
设完成,共计投资金额达70 0 0万以上。目前,建成项
目一期工程,二期、三期正在抓紧实施,已建设鸡舍
5 5 2个、主道及鸡促舍道几十公里、10 0万羽脱温鸡
房、指挥部、数字培训中心、网红打卡点。公司2 0 2 2
年获得昭通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并通过了有机、
GA P等国内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认证。
公司致力于把盐津乌鸡打造成一款中国家喻
户晓的中国名鸡,在品牌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共花了
3 0 0多万在昆明、成都等核心城市投入了大量的广
告宣传,开设了多家盐津乌难品牌专卖店。还开发了
自已的电商平台、A I智慧系统及C R M管理系统,为养
殖盐津乌鸡降本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样板市场。
2 0 2 3年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天津科学院正在实施
国家重点研发集成技术及应用。
“本城农业”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把曾经的深
山野岭开发建设成了一个集养殖、科研、观光为一
体的综合性大型智慧养殖基地,采用公司+党建+培
训 +集体+农户+销售的合作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
户增收就业。他们计划在未来3年内,带动当地农户
30 0 0家,散养规模年出栏达30 0万只以上高品质盐津
乌骨鸡,在全国开设10 0 0家高品质盐津乌鸡品牌专
卖店。
何锋,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电子科 技 大学,大
学专科学历,云南本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 锋 /创业之星 和云南农大的专家讨论养殖技术 员工参加专职技术培训 园区员工共同植树
34
汪志哲是中国台湾人,有近 3 0年国际贸易经验,
在上海辉展进口水果批发市场有自己的档口。2 0 16
年,汪志哲萌生了从贸易向实体农业转型的念头,到
国外多地考察后,最终决定回到中国大陆深耕。基于
他与墨西哥 Glo b alFr ut公司已有多年贸易合作基
础,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机制,又和几位合作
多年的贸易伙伴经过调研一致认可牛油果适合在中
国发展,最后请墨西哥牛油果专家在中国进行了多次
种植地的考察与比较后,确定 选址在云南保山龙陵
勐糯江中山启动牛油果种植及加工项目。
2 019年,保山市龙陵县人民政府与汪志哲、墨西
哥 Glo b a l F r u t公司等企业签订“万亩牛油果种植及
加工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概算投资2 .8亿元。云南八
方牛油果种植项目为龙陵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公司目前已在江中山开垦 2 3 37亩土地并全部种植哈
斯牛油果。公司注 重牛油果 产业 融 合,将 牛油果种
苗、科研、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各环
节进行全方位整合,打造中国本土牛油果一体化供应
体系。同时打造数字农业和有机农场,为现代化农业
和智慧农业提 供更多的管理模式与思路。现招聘正
式员工3 7人,聘请当地农户2 0 0余人于农闲时到基地
工作,为当地农户累计增加务工收入70 0余万元。
公司产品主要为哈斯牛油果鲜果,在 2 0 2 3年首
次投产上市,基地已于10月中旬开始采摘发货,目前
已发货至上海辉展水果批发市场与河北高碑店水果
批发市场,受到了诸多档口的赞赏与认可。今年上市
的牛油果,果形端正、饱满,果肉呈黄 绿 色,口感细
腻丝滑,香气浓郁,从外形、颜色到口感,都达到了
优质牛油果的水平。
公司多位股东都有着丰富的国内外水果贸易经
验,积累了各 类销售渠 道,为产品销售 打下坚实基
础。为匹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公司已与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和食品加工厂开展交流合作,开发以牛
油果作为主要成分的商超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包
括:牛油果酱、牛油果粉、牛油果果切、牛油果油等。
汪志哲,19 6 3 年出生,群众,毕业于真 理 大学,大学本 科 学
历,云南八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志哲 /创业之星
在地头采摘牛油果 在广州国际水果展
指导牛油果选品定级
35
宋菲毕业后于《人民日报》韩国部工作,回国后
在上海致力于电商领域发展,通过多年电商经验和
资源的积累,于2 0 2 0年创立了云南网红网络科技有
限公司。公司整体定位为综合电商直播服务平台,整
体盈利模式有三种,自播及网红孵化,产品供应链,
以及代运营投放。目前员工约 5 0名,拥有 2 0个以上
的自营店铺,全年数据服务营收突破30 0 0万。
项目数字云南青创直播基地立足云南本土,依
托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平台多维赋能,专业为
直播产业提供人、货、场一站式服务。打造了直播产
业聚集、优势主播矩阵、陪跑式全维培训、云南供应
链整合、网络红人孵化为一体的综合电商直播服务
平台。举办过多场培训及乡村振兴带货活动,同时拥
有全省上百家企业供应链,依托云南省青年创业协
会辐射全省16个地州的地方资源。承办了“抖音云
南山货上头条”活动,签约商家 3 0 0余家。与云南省
文旅厅共同打造文旅之星,报名8 2 0 0人。目前基地
引入孵化了云南小花、滇西小哥、曲靖老村长等云南
头部主播,运营近 2 0 0 0平直播基地,2 4个直播间,
带领专业直播团队服务云南商家品牌,助力云品出
滇,连续三年荣获淘宝平台优秀服务商称号。
宋菲,1992年出生,群众,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大
学本科学历,云南网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 菲 /创业之星 淘宝首届“中国新主播大赛”
参赛直播准备
数字云南青创直播基地
线上平台发布招商会
荣获淘宝优秀服务商
36
张文平是吉林人,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大
学期间自主创业经营“格子铺”,他将店铺承租下来
后,布置好货柜,再出租给校友们经营,获利颇丰。
大学 毕业 后,张文平入职昆明雪兰牛奶 有限责任公
司,从销售业务员做起,后任高级销售经理,11年的
工作经验,他积累了丰富的快消品饮料行业的运营管
理、营销管理经验和渠道资源。
2 0 2 0 年,张文平与几位联 合创始人一同创立云
南橄清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专注于滇橄榄
汁饮料的研发。公司将产品定位为第二代健康型功能
性饮料,相比以红牛为代 表的第一代调配型功能饮
料,橄清滇 橄榄汁饮料配方中的原料全部是天然的
食品原料,药食同源,无副作用。
2 0 2 1年 10月底,每日橄清和 H O H O橄清两个单品
面世。产品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创
始团队一个个亲自去找经销商,亲自去送货、亲自去
摆货架。起步阶段,公司也面临过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橄清团队都坚守初心,咬牙坚持,一一攻克。
2 0 2 2 年 春节档,橄 清产品新品上市,销售突破
1 2万件,全部卖断货。2 0 2 2年产品上市后首个财务年
度,公司开始打造树立橄清自有品牌,并拓展全国市
场,将橄清产品销售至全国3 4个省市,同时运用直播
在抖音、天猫、京东、有赞等线上渠道进行品牌推广
和销售。2 0 2 2年公司销售收 入突破一亿元。健康的
滇 橄榄功能性果汁饮料,符 合时下大健康的消费理
念和需求,潜在市场规模是百亿量级,目前橄清已经
树立了滇橄榄饮料产品第一品牌的地位。
张文平,1985年出生,群众,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大学本科
学历,云南橄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文平 /创业之星
与专家探讨技术研发问题 检查研发新样品
市场调研
37
作为傣族传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张玉在留英
归国后,深入调研德宏本地傣族文化及技艺,被虽
已年迈,但仍然坚持初心制作傣陶的傣族老人所打
动,因此决心将自己在外所学结合傣陶工艺和傣族
文化重新复兴这门濒危的工艺。张玉的初衷不仅是
复兴傣陶工艺,更希望让年轻人能正视本土优秀的
传统文化与工艺。
张玉用现代设计理念对傣陶进行工艺升级,提
升其落后的部分,融入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并将
先锋设计思维和傣陶结合,使之成为现代实用品,
扩大傣族陶器的使用范围,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在
艺术创作中广泛融入多材料的结合,例如金属工艺
与多材料的结合创作。同时张玉也积极开展传统制
陶技术与现代制陶技术的培训,不仅增强企业技术
力量,还带动当地失地傣族妇女投身技艺的学习与
传承。真正做到活化传承传统民族工艺的目的,也推
动了德宏当地傣陶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让更多人关
注到傣陶产品以提高其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傣陶产
业化发展。
张玉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乡村文化和旅
游能人”“云岭工匠”“云南省拔尖农村乡土人才”、
“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德宏州手艺大师”“瑞丽
市万名人才兴万村帮扶专家”等 1 8 0多个荣誉及奖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外观专利3 4个,
25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博物馆收藏。
张玉,1993年出生,民建会员,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
术与设计学院,大学本科学历,瑞丽市点土文化创意设计有限
公司总设计师。
张 玉 /创业之星 带领当地妇女学习制陶 带领当地妇女制造傣陶 研究傣陶技艺
38
张芮珲是云南省新平县人,2 018年创办公司,主
要经营林下魔芋种植及魔芋产品加工业务。公司深耕
“食药两用、药食同源”本土魔芋农产品全产业链开
发,是 玉溪市第四批市级林下魔芋种植农 业标准化
示范区和第十一批国家级林下魔芋种植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建设单位。
工厂坐落于新平县工业园区食品加工区,厂区占
地面积 1 1亩,厂区厂房、综合用房等建筑面积 3 8 0 0
多平方米。拥有“魔芋妈妈”“魔芋姑娘”“摩柯兔
子”“橙垦”“健康人瘦”等 5个3 0多类注册商标;一
项《魔芋双行条栽二次作垄 栽培法》获国家发明专
利;一项玉溪地方标准 D B 5 3 0 4 / T 0 47-2 0 21《玉溪魔
芋标准综合体》和 2个植物新品种《玉魔1号》《玉魔
2号》。被各级政府部门先后认定为“云南省林草产
业省级龙头企 业”“玉溪市农 业 产业化 经营与农产
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云南省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
截止 2 0 2 3年 8月参与建设、指导、完成了全市九
个县市区魔芋种植试验和示范点 9 0个,组织和协办
魔芋种植技术培训3 0 0场、8 0 0 0人次,辐射带动农民
发展魔芋间套种和林下种植面积760 0亩。
张芮珲,1987年出生,哈尼族,群众,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
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绿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芮珲 /创业之星
对《玉魔二号》品种做性状调查 对魔芋资源葡做资源调查
对鲜花魔芋休闲食品进行抽检
39
2016年,多肉植物因其可爱的外表,渐渐进入了
人们的视野。此时,在张杨家的花田里,多肉也开始
占据了半壁江山。随着“多肉热”的兴起,张杨萌生
了创业想法,一开始用2 0亩花田来专门种植多肉,
初获成效后,多肉种植面积也一举拓展至 2 0 0亩,并
带动周围36户村民开始复垦荒地。
2 018年,张杨的团队累计带动周边8 3户集体种
植多肉,扩大种植面积至20 0 0亩,形成了“小干河”
片区多肉产业基地。
2 019年,张杨考入云南大学环境与设计专业,
紧接着成立了张杨多肉工作室,将专业与文创设计
相结合,探索多肉营销新渠道。在之后的几年中,张
杨与团队成员一起,扎根市场、奔走于田间地头,通
过大量的调研,张杨和团队发现云南多肉市场面临本
土育种技术落后、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等诸多困境。
以新农业带动乡村振兴这条路实践起来充满着
无限困难——新品研发、资金支持、扩大销路、电商
起步等难题都曾深深困扰着张杨,哪怕从小跟在父
母身边学习如何经营管理绿植,积累了一些经验,但
当自己面对这么多繁杂无序的事情时,张杨还是会
感到手足无措。在不断学习与成长中,2 021年,张杨
带领团队成立昆明杨洋阳花卉种植公司,同7家乡村
振兴示范村合作,打造多肉种养殖联合体。继续带
动村民扩大种植面积,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
“产学研”实践基地,进一步强化产品研发工作,拓
宽多肉产品产业链,实现新品量产打造研产设销一
体化模式。
张杨团队依托云南大学实验室研发新品,为农
民培训多肉种植技术,完善种植模式,将新品种苗
交付农民种植,累计带动郎家营、缪家营、脚步哨、
赵家山等多个村庄102户村民参与多肉种植,复垦荒
地 3 5 0 0亩,带动多肉种植经济价值5 .2 5亿元。凭借
丰富的多肉生产种植经验,张杨的公司已经成功实
现了多肉的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培育,并形成了一套
成熟的多肉智能培育模式。这一创新使得多肉生产更
加科学化,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张杨,1999年出生,共青团员,毕业于云南大学,大学
本科学历,昆明杨洋阳花卉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杨 /创业之星
帮运花苗 走访花农 鲜花品质调研
40
张松女是吉林人,2 0 0 0 年 在深圳创办了深圳市
松松工艺礼品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源生态科 技有限
公司。2 0 2 0年通过昭通政府招商引资成立了由深圳
康源控股的子公司昭通菊满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开启了一朵皇菊的故事。
项目3个月落地,她流转了3 0 0亩土 地种植有机
生态皇菊,菊苗全部由原基地武夷山空运来到昭通。
正赶上疫情的爆发,菊苗受到航空管制造成大量腐
烂,当年又遇到十年不遇的干旱,团队失去了信心:
说前期投入不是很多还是撤吧,这里不适合种皇菊,
就这样先后回了深圳!张松女坚定地告诉自己:菊满
堂是你创办的,老百姓土地是你流转的,政府招商是
你签的,就这样半途而废吗?无论如何,都要咬紧牙
关等待花开,要向政府、向百姓有个交代,就这样她
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一直等到十月,那天正好是中秋
节和国庆节同一天,花盛开了!花开得异常茂盛,赏
菊的人山人海,各项检测指标也完全 达到了绿 色有
机的标准,试种成功了!
第二年,公司相继在昭通以每亩 1 1 0 0元的价格
租新增土地,种植过程全部是人工除草、人工采摘、
人 工挑 选,整 个流程需要大 量的劳动力,直接受 益
农户12 0 0多户,产岀2万斤干花。
公司现已通过了中国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
I S 0 9 0 0 1、H A S P P及 I S O 2 2 0 0 0等国际出口体系的认
证,先后被评为昭通市龙头企业、昭通市科技中小型
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第四届昭通市“创
新创业大赛”冠军、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
赛冠军。
张松女,1969年出生,朝鲜族,群众,毕业于吉林电力学院,
大学专科学历,昭通菊满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松女 /创业之星
携专家视察田间状态 田间采花图 扶贫生产车间
41
张星 2 0 0 5年从昆明理工大学辍学创业,创立了
民族风饰品批发品牌“云贝网”,2 015年创立护肤
品牌I N F O RY E S一抚,2019年和另外两位创始人一起
创立云南花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花卉行业赛
道,开发运营花伍鲜花交易平台。三位联合创始人
均为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均有15年以上的互联网经
营经验和创业经验,三人背景类似,专业和分工不
同,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和竞争力。
云南花伍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用数字化提升供
应链效率的鲜花产业平台。致力于用科技赋能鲜花
上下游产业链,供应端连接近 2万户花农,用户端装
机量超过4 0 0万,连接3 5万家 B端鲜花行业从业者,
日均成交鲜花14 0万支以上。花伍交易平台以鲜花交
易数据中台核心,以云南各产区集货站为基础,花农
端 A P P时时对接产量和报价。实现鲜花采摘6小时即
可送达花伍分拣中心,当天即可发出。业务端则以多
个软件终端和A PI开放接口接入数据中台,包括交易
平台S a a S、大宗批发 S a a S、To C零售商城 S a a S、社
群团购系统、花店管理系统等,力求无论何种类型
的下游 B端客户,“花伍”都能在鲜花数字化方面提
供帮助,为B端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2 0 21年被评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项
目获评昆明市数字经济发展重点示范项目,获得春
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2 0 2 2年第五届中国
创新创翼大赛全国一等奖。
“花伍”目前在全省花卉主产区设有 2 7个标准
集货站,基本覆盖全省主要花卉产区,花农可以通
过 A PP卖花,通过集货站交货,大大缩短交易时间和
交货距离。2 0 2 3年 5月“花伍”在官渡区肖家营建立
了12 0 0 0多平米的鲜花智能化分拣中心,全 A P P操作
无纸化智能分拣,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鲜花电商分拣
中心。
“花伍”鲜花2023年获得创业工场数千万天使轮
投资,是云南近年来少有的大笔风险投资。运营2年半
以来,每年都以3倍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23年预计实
现交易规模5亿以上,实现利税500万元以上。
张 星,19 8 3 年出生,群众,毕业于昆明理 工大学,大学
本科学历,云南花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 星 /创业之星 内部业务指导 走访花农 鲜花品质调研
42
张晓浩 2 0 1 5年毕业后返乡创业,由于当时云南
的文 旅产业 还处在落后且缺乏创意的阶段,大多数
从业者只是简单的开发农家乐、采摘项目,或是照搬
照抄网红元素的模式。因大理本身拥有良好的自然
资源和民 族文化底蕴,具备很好的开发文旅项目的
基础条件,他思考后决定投身其中。
2 0 1 8 年起,国务院及农 业农村部出台一系列相
关优惠政策,扶持相关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张
晓浩敏锐地发现:依托大理优质营地的建立,城市周
边的 1小时、2小时短途旅游已经成为疫情下长途旅
游受阻的一个好选择。城市周边的居民可以自发的以
朋友、家人为伴进行短途自驾游、露营、户外游玩。
张晓浩给项目进行了定位:结合大理优质的自然风光
资源打造平台,吸引大量游客进驻,以“多条腿”走
路的模式体验以大理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别样性民族
活动,不再单纯的以观光、观看为目的,而是让更多
游客参与动手、体验。
张晓浩在 2 0 1 8年完成了土地流转,从 2 0 1 9年开
始建设,到 2 0 21年试运行,庄园最终在 2 0 2 2年 3月正
式营业。大理苍山故事庄园位于大理市银桥 镇五 里
桥村,项目距州市府所在地下关17公里,距大理古城
3公里,占地面积约 2 5 0亩,投资210 0万元。庄园背靠
巍峨的苍山,面迎秀丽的洱海万顷碧波,崇圣寺三塔
遥 遥在 望,苍山十八溪 之隐仙溪潺漏而过。庄园不
仅能承接餐饮和团建,还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体 验活
动、定制化的夏令营研学活动。
张晓浩,1992年出生,白族,中共党员,毕业于福州大学,
大学本科学历,大理苍山故事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晓浩 /创业之星
母亲节主题活动 创翼中国大理赛区路演
大理非遗文旅交流会
43
陈妙芬从中国农业龙头公司丰农控股集团离职
独立创业,团队组建于2 019年 3月,基于海外研发成
果进行国内产业化落地。项目从植物中制备药物胶
囊原料利用缓控制技术来帮助现有药企实现药物
升级,项目2 0 2 0年获得海外订单,成立云南微晶农
业集团,实现“原辅料+制剂”一体化商业格局。
近年来,我国药品产、用量皆呈爆发式增长,但
化学药品相关的添加剂企业,却尚未跟上行业的发
展步伐,水平参差不齐,药效的实际利用率仍处于
低位,直接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病人得不到更好的治
疗。针对这一现状,陈妙芬团队采用缓控释技术来
辅助药企的相关研发,缓控释技术是一种药物控释
技术,它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
放时间,并保持药物血浆浓度稳定,该技术能够提
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和减少用药次数。这种技
术可以利用不同的载体或基质,如聚合物、微球、纳
米粒子等,将药物包裹在其中,也可以通过化学修
饰或配伍来实现。这样能够降低药物代谢和排泄的
速度,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同时减少用药次
数和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团队发现植物源胶囊和缓控释技术可以结合,
以制作一些针对特定疾病的缓释药物,植物源胶囊
则可以作为一种较为优良的包装材料,用于包装一
些药物,使其更好地控制释放,团队先后研发出刺
槐豆和山梨糖作为原料的植物源空胶囊,满足不同
药性所需的不同条件。同时,该项目所研发产品未来
还可延伸到相关植物的种植以获取原材料,如对于
刺槐豆等植物的种植,有效增加下游云南农业相关
产业链的收益。
陈妙芬,1995年出生,群众,毕业于厦门大学,大学本科
学历,云南微晶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妙芬 /创业之星 查看离心状态 工作台 指导学生
44
苟玉琼是玉溪的下岗女职工,下岗后她积极参加
劳动就业培训及农函大等学习,到陕西、四川学习猕
猴桃栽培技术,成为一位“新农人”,现专业从事猕
猴桃事业。
2 0 1 5年,她引进红心猕 猴桃品种到雄关乡种植
获得成功,2 019年成立雄关猕猴桃种植产销协会。
协会现有成员115人,具有大学学历2人,专业技术及
乡土人 才 6人。苟玉琼先后获评乡村振兴市级“先进
个人”、“巾帼新农人”、江川区“星云英才”等荣誉
称号。
雄关猕猴桃种植产销专业协会引进栽培的为红
阳品种,属于食药型高级水果,“维 C含量”和“含钙
量”为所有水果之首。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关心和支
持下,基地紧紧围绕绿色生态种植为根本,坚持技术
为先,狠抓猕猴桃种植技术研究和生产应用,优化品
种结构,探索出了高原山区猕猴桃种植模式,走出了
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协会依托玉溪市江川区荣程猕猴桃种植有限公
司,多方论证“优生区域+优秀团队+优化栽培”建设
猕猴桃示范基地 3 0 0亩,带动1 2 6户农户种植猕猴桃
4 8 0亩,2 0 2 1年实现产值 6 0 0 余万元,人均增收 2万
元。坚持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
猕猴桃生态有机种植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优先,
品质优先的发展思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为一体。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现“雄
关骄阳”猕猴桃已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的一颗小小的
“明珠”,猕猴桃成为了江川雄关乡村振兴的一大产
业,为山区群众拓宽了致富渠道。
苟玉琼,19 8 3年出生,群众,毕业于巧家县职业高中,高中
学历,玉溪市江川区雄关猕猴桃种植产销专业协会会长。
苟玉琼 /创业之星
猕猴桃基地采果分拣 教授猕猴桃种植
专家现场指导
45
欧贤芹于2 0 0 8年毕业,2 010年 -2 018年在昭通
开店创业,2 018年 3月回到家乡大关县木杆镇成立
大关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初期 3 0
平方米的小厂区发展到现在拥有两个厂区达10000
平方米。合作社共有社员1 2 5 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
困户1132户,固定员工10 8人,流转集体经济林 4 80 0
平方米。2 019年1 2月成立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
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
模式,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带动农户发展。
公司主动融入大关县“一县一业”筇竹竹产业
发展,利用筇竹的特点优势,将竹子加工为工艺品和
家具进行销售,现已研究和加工筇竹工艺品及筇竹
原竹家具 6 0余种,申请外观专利 9项,产品主要分为
四大板块:文创旅游类、精品家居类、茶文化类、装
饰类。2 0 2 2年年产值8 0 0万元,预计 2 0 2 3年产值到
达150 0万。
公司自产品研发加工以来,真正做到了“变 废
为宝”,把原来的“烧火 柴、楼 竹子”变 成了可塑
“材”,从原来的 0 .1- 0 .2元每根提升到 8 -10元每
根,老百姓从原来只靠竹笋增收,到全面实现竹笋、
竹材双倍增收。2 01 9年 - 2 0 2 2年累计发放工资4 2 0
万元,累计从农户手里收购竹材5 0余万根,让 2 0 0余
户家庭实现大幅增收,其中 2 0 0余户家庭平均年收
入增加了8 0 0 0 -10 0 0 0元,3 5户家庭年收入增加了
30000-50000元。
公司先 后获评巾帼 农 业 示 范 基 地、省 级 示 范
社、市级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
业等称号。欧贤芹获评大关县“创业致富带头人”、
国家文化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 游能人”、云南省
“三八红旗手”、“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等称号,获
得2 0 21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中国创
翼”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欧贤芹,1985年出生,预备党员,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
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欧贤芹 /创业之星 车间技术指导 车间技术指导 车间技术指导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