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23-2-0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目 录实验 1  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 ……………………………………………………… 1实验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4实验 3  铁的冶炼 …………………………………………………………………… 9实验 4  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 …………………………………………………… 13实验 5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17实验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20实验 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 24实验 8  从植物花、叶中提取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 28实验 9  常见的酸及稀酸的化学性质 …………………………………………… 31实验 10  常见的碱及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 37实验 11  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验 …………………………………………… 42实验 12  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47实验 13  初步区分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收起]
[展开]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胡利华 / 编著

我的 实验室 移 动

提供三维虚拟操作实训

电脑版

手机版

激活码

① 进入网站下载软件

② 安装软件成功后打开软件

③ 在激活书本界面输入激活码

http://xtn-sc.com/ytgw

上架建议:文化教育

定价:19.50元

易文网:www.ewen.co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胡利华 / 编著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我的 实验室 移 动

提供三维虚拟操作实训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 胡利华编著.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1. 11(2023. 1 重印)

ISBN 978 7 5428 7616 4

Ⅰ. ①初… Ⅱ. ①胡… Ⅲ. ①中学化学课 初中 教

学参考资料 Ⅳ. ①G634. 73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21)第 238002 号

责任编辑 刘 强

封面设计 李梦雪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胡利华 编著

出版发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海市闵行区号景路 159 弄 A 座 8 楼 邮政编码 201101)

网    址  www. sste. com  www. ewen. co

经    销 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 广州今人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87×1092  1 / 16

印    张  4. 25

版 次  2021 年 11 月第 1 版

印    次  2023 年 1 月第 2 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 7 5428 7616 4 / G·4503

定    价  19. 50 元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页

目 录

实验 1  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 ……………………………………………………… 1

实验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4

实验 3  铁的冶炼 …………………………………………………………………… 9

实验 4  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 …………………………………………………… 13

实验 5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17

实验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20

实验 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 24

实验 8  从植物花、叶中提取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 28

实验 9  常见的酸及稀酸的化学性质 …………………………………………… 31

实验 10  常见的碱及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 37

实验 11  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验 …………………………………………… 42

实验 12  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47

实验 13  初步区分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 52

实验 14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56

参考答案 …………………………………………………………………………… 62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5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6页

实验 1 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

1. 观察常见的金属及其合金。 2. 比较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的硬度、熔点的不同。

利用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不同。

黄铜片、铜片、硬铝、铝片。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外观

1. 观察金属、合金的光泽

2. 观察金属、合金的颜色

二、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将黄铜片和铜片、硬铝和铝片相互刻画

1. 合金是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

合金是一种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加热熔合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所

以合金中一定有金属(至少有一种金属),合金一定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合金具

有金属特征。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7页

2. 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通常体现在:① 有光泽;② 导电性;③ 导热性;④ 一定程度的延展性。 3. 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性

通常体现在:① 合金熔点比纯金属的更低;② 合金硬度比纯金属的更大。主

要是由于合金的结构与纯金属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分 项

现        象

黄 铜 铜 硬 铝 铝一、比较合金与纯金

属的外观 有光泽,黄色 有光泽,红色 有光泽,银白色 有光泽,银白色

二、比较合金与纯金

属的硬度 黄铜的硬度比铜的大 硬铝的硬度比铝的大

结论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金属的硬度大

1.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 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

C.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成分金属高 D.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2. 食品包装袋中经常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A. 导电性 B. 抗腐蚀性 C. 导热性 D. 延展性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生铁 B. 硬铝 C. 玻璃钢 D. 青铜

4. 生活中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

A. 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 制造保险丝———导电性好

C. 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D. 制造飞机外壳———坚硬而质轻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8页

5.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是金属的混合物 B. 合金是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C.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 D. 钢是铁合金,生铁不是铁合金

6.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五角硬币为钢芯镀铜

合金,一角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无须考虑的因素

是(    )。

A. 金属的硬度 B. 金属的导电性

C. 金属的耐腐蚀性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7. 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耐腐蚀等优良性

能,且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根据钛合金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

的是(    )。

A. 用来做保险丝 B. 用来制造人造骨

C. 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D. 用于制造船舶

8.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不能导电、传热

B. 合金属于纯净物

C. 合金没有延展性

D.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9.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个

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合金。试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

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 属 Na Mg Al Cu Fe

熔点/ ℃ 97.5 649 660 1 083 1 535

沸点/ ℃ 883 1 090 2 467 2 567 2 750

A. Fe Cu 合金 B. Mg Fe 合金

C. Na Al 合金 D. Fe Al 合金

实验 1 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9页

实验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与设计,明确金属的物理共性和相似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活动

性强弱的不同表现。

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① 与氧气反应;② 与稀酸反应;③ 与金属化合物的溶

液反应。

镁条、铝片、铁条、铜片、木炭、砂纸、小灯泡、电池组、单刀开关、导线、火柴、酒

精灯、坩埚钳、量筒、铜丝、铁丝、系着火柴的铁丝、滴管、试管、烧杯、玻璃片、集气

瓶、水、镁片、铝丝、锌片、铁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铝、硫酸铜、硝酸银。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金属的物

理性质的

相似性

1. 观察物质的颜色、光泽 用砂纸打磨镁条、铝片、铁丝、铜片、木炭,观察

2. 延展性的实验 用手折动镁条、铝片、铁丝、铜片、木炭,体验受力

是否易断裂

3. 导电性的实验 将镁条、铝片、铁丝、铜片、木炭连入电路中,关闭

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了

4. 导热性的实验 用坩埚钳依次夹镁条、铝片、铁丝、铜片、木炭的一端

在酒精灯上灼烧,用手指触摸另一端感受是否传热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0页

续 表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二、金属化学

性质的相

似性和差

异性

1. 金属与氧

气的反应

镁与氧气 用砂纸将镁条打磨干净,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点

燃,在石棉网上燃烧

铁与氧气 引燃已经系在铁丝上的火柴梗,由瓶口缓慢伸入

瓶底留少量水的氧气集气瓶中

铜与氧气 用坩埚钳夹住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2. 金属与稀

盐酸、稀硫

酸的反应

与稀盐酸

在 4 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等量的镁条、锌

片、铁片、铜片,再向每支试管各加 5 mL 稀盐酸,然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

与稀硫酸

在 4 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等量的镁条、锌

片、铁片、铜片,再向每支试管各加 5 mL 稀硫酸,然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

3. 金属与金

属化合物

溶 液 的

反应

铝丝与硫

酸铜溶液

用砂纸将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打磨干净,然后将铝

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与硝

酸银溶液 将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与硫

酸铝溶液 将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1. 重点实验步骤解析

(1)金属与酸反应,酸主要指的是盐酸和稀硫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因为

这两种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们与金属反应不会得到氢气。 (2)镁、锌、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

镁条是因为镁条与酸反应太快,不易实验操作;铁反应太慢;锌与酸反应快慢适中,且锌的价格便宜,所以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 (3)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活动性排

在前面的金属能置换排在后面的金属,排在后面的金属必须是在溶液中,否则就不

能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1页

2. 注意事项

(1)所用金属必须要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一般用砂纸打磨至表面光亮。 (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金属与酸反应后的产物,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要注

意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3)金属铁与酸或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时,即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

离子。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一、金属的

物理相

似性

镁条 铝片 铁丝 铜片 木炭

银 白 色、有光泽

银 白 色、有光泽

银 白 色、有光泽 红色、有光泽 黑色、无

光泽

不易断裂 不易断裂 不易断裂 不易断裂 易断裂

导电性好 导电性好 导电性好 导电性好 难导电

导热性好 导热性好 导热性好 导热性好 难导热

大多数金属是

银白色,铜是红

色,金是黄色;

金属一般有光

泽、有良好的延

展性、导电性和

导热性

二、金属化

学性质

的相似

性和差

异性

1. 金属与

氧 气 的

反应

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

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

黑色固体

铜片表面变黑

大多数金属能

与氧气反应,但

反应的难易、剧

烈程度不一样

2. 金属与

稀 盐 酸、稀硫酸的

反应

镁 锌 铁 铜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

气泡

反应比较

剧烈,产生

大量气泡

反应缓慢,有

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

成浅绿色

无 明 显

现象

活泼金属能与

稀酸的溶液反

应,生成金属

化合物和氢气

3. 金属与

金属化合

物溶液的

反应

铝丝与硫

酸铜溶液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

成无色

铜丝与硝

酸银溶液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

变成蓝色

铜丝与硫

酸铝溶液 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排

在前面的金属

能把排在后面

的金属从它化

合物的溶液中

置换出来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2页

   

&

操作内容 评 分 标 准 满分(100 分)

1. 用砂纸打磨金属(10 分)

2. 用镊子夹取各种金属,分别装入试管中(20 分)

3. 向试管中加入约 5 mL 稀盐酸(20 分)

4. 观察并记录相关现象(10 分)

5. 向试管中倒入相关溶液(10 分)

6. 将打磨的各种金属伸入溶液中(10 分)

7. 记录并观察现象(10 分)

8. 清洗并整理仪器(10 分)

1.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

是(    )。                                                 A. 微粒观:氯酸钾是由钾离子、氯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

B. 转化观: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镁

C. 元素观: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都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2.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来合理解释的是(    )。

① 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

明镁的金属活动性强;

② 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③ 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

存在;

④ 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⑤ 常温下铜不与氯化银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银。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⑤

实验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3页

3. 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图),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 铜片表面有气泡

C. 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 金属活动性:Zn>Mg>Cu

4. 下列不能鉴别 Zn、Fe、Cu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ZnSO4 溶液、Fe、CuSO4 溶液

B. Zn、FeSO4 溶液、Cu

C. ZnSO4 溶液、Fe、Cu

D. Zn、Fe、Cu、稀盐酸

5. 将质量相等的四种金属① Zn、② Mg、③ Al、④ Fe 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

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生成的氢气最少 B. 镁生成的氢气最多

C. 铁反应最迟缓 D. 镁反应最剧烈

6.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

不能盛放硫酸丁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硫酸丁溶液。由此推断四种金

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丙>乙>甲>丁 B. 甲>丁>乙>丙

C. 丁>甲>乙>丙 D. 甲>乙>丁>丙

7. 某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

列说法不正确獉獉獉的是(    )。

A. 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 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 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 实验甲中的 CuSO4 改为 CuCl2 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4页

8. 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 AgNO3 和 Cu(NO3 )2 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Zn 粉,充分反

应后,过滤得溶液 A 和固体 B,滤液 A 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A. Zn(NO3 )2 、AgNO3

B. Zn(NO3 )2 、Cu(NO3 )2 、AgNO3

C. Zn(NO3 )2 、Cu(NO3 )2

D. Zn(NO3 )2

9.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的氢

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实验 3 铁的冶炼

观察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氧化铁的现象。解释金属的冶炼原理。

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金属氧化物还原,得到金属和二氧化碳。

试管、澄清石灰水、氧化铁粉末、酒精、气囊、铁架台(带铁夹)、酒精喷灯、酒精

灯、木块、火柴、湿布、石棉网、带橡胶塞的导管、硬质玻璃管、药匙。

实验 3 铁的冶炼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5页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冶炼金属

往耐高温的硬质玻璃管中放入少量氧化铁,点燃尾气处的酒精灯,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气体,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当红色固体逐渐

变黑色后,熄灭酒精喷灯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硬质玻璃

管冷却,熄灭尾气处的酒精灯,用磁铁检验产物是否为铁

1.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

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2. 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

目的:① 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使硬质玻璃管炸裂;② 防止还原成的铁粉在

较高的温度下被重新氧化。实验步骤可以简单记为: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3.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

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需要高温

加热时用酒精喷灯。 5. 颜色变化描述要准确

氧化铁是暗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故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色,不可

描叙为氧化铁变成铁。

01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6页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二、冶炼金属 红色固体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单质

1. 下列有关工业炼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炼铁的设备是高炉,原料是铁矿石、一氧化碳、石灰石和空气

B. 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生铁,其含碳量比钢低

C. 炼铁过程中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

D. 炼铁原料中焦炭的主要作用:一是燃烧提供高温;二是作为还原剂还原氧

化铁

2. 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开始时应先预热硬质玻璃管,后通入

一氧化碳

B.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

变成红棕色

C. 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

污染空气

D.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3. 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11

实验 3 铁的冶炼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7页

A. 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的大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4. (1)如图所示(省略部分夹持装置),观察并在表格中记录实验现象。

硬质玻璃管内 试管内 酒精灯处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2)分析实验过程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① 实验开始时,先 ,再 ,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 实验结束时,先 ,再 ,原因是 。 ③ 最后导气管中的气体要接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是为了 。 ④ 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一氧化碳具有 性,作 剂。 ⑤ 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原料是 。 ⑥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炼铁中焦炭如何转化为一氧化碳。下层: 。中层: 。 ⑦ 工业炼铁中得到的铁 纯净的铁,因为 。 ⑧ 钢铁的锈蚀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⑨ 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 (写一种)的方法来

达到目的。

21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8页

实验 4 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利用铁与空气中水蒸气、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干燥的氯化钙、植物油、蒸馏水、稀盐酸、带编号的试管、橡胶塞、无锈铁钉、棉

花、药匙、镊子、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废液瓶。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探究铁锈蚀条件

的准备

用稀盐酸浸泡铁钉,除去表面的铁锈,1 分钟后倒出酸液,将铁钉洗

净,放置于 3 支试管中,再将蒸馏水煮沸再迅速冷却

二、探究铁

锈蚀的

条件

试管 1 如图所示,将上述蒸馏水加入试管 1 中,使铁钉一部分浸

没在水中,一部分在水面上,塞好橡胶塞,放置 1 周

试管 2

如图所示,将上述蒸馏水加入试管 2 中,使铁钉完全浸没

在水中,水面上再滴加一层植物油,然后塞好橡胶塞,以

防空气进入,放置 1 周

31

实验 4 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9页

续 表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二、探究铁

锈蚀的

条件

试管 3 如图所示,试管 3 中铁钉上放置干棉花球,再放上干燥剂

氯化钙,塞好橡胶塞,以防水蒸气进入,放置 1 周

   

1. 该实验是通过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试管 1 和试管 2 形成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与氧气接触;试管 1 和试管 3 形

成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与水接触。 2. 各关键操作步骤的目的

在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中,采用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

水中溶解的氧气;试管 2 在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氧气溶解

在水中;试管 3 的干燥剂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铁钉与水蒸气接触。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一、探究铁锈蚀条件的

准备 铁钉表面洁净无锈

二、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试管 1 中铁钉生锈,在水面处锈蚀最严重

试管 2 中铁钉没有生锈

试管 3 中铁钉没有生锈

铁钉生锈是与空气中氧

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

应,氧气和水蒸气必须同

时具备,铁钉才能生锈

1. 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41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0页

2. 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气管道被腐蚀最慢的是(    )。                                                 A. 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沙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3. 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A. 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 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C. 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D. 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4. 下列在使用和保存铁制品时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

A. 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空气

B. 用铁制品盛装食醋

C. 应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D. 为防止机床生锈,在机床表面涂油

5.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四组实

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到了红褐色的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和Ⅱ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 H2O

B. Ⅰ和Ⅲ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 O2

C. Ⅰ和Ⅳ对比说明普通铁钉比纯铁钉更容易锈蚀

D. Ⅱ和Ⅲ对比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 O2 和 H2O

51

实验 4 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1页

6. 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 Cu2(OH)2CO3 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

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中的(    )。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7.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为了检验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上图(略去其中的夹持装置)所示三个对比实

验。一段时间后,甲中铁丝发生锈蚀且试管中液面上升,乙和丙中均无明显

变化。由此得出,铁丝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 、 发生

化学反应的过程。 (2)铁制品在下列情况:① 潮湿空气中;②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③ 干燥的空气

中。最易生锈的是 (填序号,下同),不易生锈的是 。 (3)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铁器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而“金龙纹手

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的 (填“强”或“弱”)。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常用的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是 (列举一种)。

(6)为了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了选择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外,还

需要选择的一种溶液是 溶液。

61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2页

实验 5 溶解时的吸热或

放热现象

观察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是否发生改变,设计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

量还是吸收热量的实验方案,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通过测定常见的几种物质在水中温度的变化来判定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

玻璃棒、温度计、铁架台、带编号的烧杯、滤纸、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托盘

天平、药匙。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设计实验方案 按课本科学探究实验的要求,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做准备:设

计实验方案;并画出设计装置简图;制作实验记录表

二、实验

氯化钠溶解 往烧杯 1 中分别加入 20 mL 水,测量温度为 T℃ ,将称取的 3 g

氯化钠加入烧杯 1 中,充分搅拌溶解,测得温度为 T1℃

硝酸铵溶解 往烧杯 2 中分别加入 20 mL 水,测量温度为 T℃ ,将称取的 3 g

硝酸铵加入烧杯 2 中,充分搅拌溶解,测得温度为 T2℃

氢氧化钠溶解 往烧杯 3 中分别加入 20 mL 水,测量温度为 T℃ ,将称取的 3 g

氢氧化钠加入烧杯 3 中,充分搅拌溶解,测得温度为 T3℃

71

实验 5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3页

   

1.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钾固体;有些

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有些

物质在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固体。 2. 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有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

其中过程扩散要吸收热量,而水合过程要放出热量。物质溶解时温度升高是

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物质溶解时温度降低是由于

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小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物质溶解时温度不变是由于水合

过程放出的热量等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3. 区分两种物质的放热本质

氧化钙放入水中,溶液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属于

化学反应放热。这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本质不同,后者是溶解放热,属于物理

变化。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一、溶解前的温度

氯化钠 硝酸铵 氯氧化钠

20℃ 20℃ 20℃

二、溶解后的温度 20℃ 5℃ 50℃

物质溶于水有放热现

象,也有吸热现象

1.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D. 味精

2. 自热米饭盒夹层放了加热剂,当往其中注入水时,加热剂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81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4页

可以将米饭煮熟。制造此加热剂选用的物质是(    )。

A. 硝酸铵 B. 生石灰 C. 氯化钠 D. 石灰石

3. 将下列固体加入水中会放出大量热的一组是(    )。

① NaCl;② NaOH;③ CaO;④ NH4NO3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 将相同质量的 NaOH 固体和 NH4NO3 固体分别同时放入 2 个装有 100 mL 水的烧

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5. 要使如图所示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 锌和稀硫酸;② 石灰石和盐酸;③ 硝酸铵和水;④ 固体氢氧化

钠和水。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6. 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B. 硫酸铜和氯化钠

C. 碳酸钙和氯化钠 D. 氯化钠和蔗糖

7. 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该固

体是 NaCl、NH4NO3 、CaCO3 、NaOH 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

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请你帮他写出理由(用化学式填空)。

(1)若不溶于水,则是 。 (2)若溶于水并使溶液温度降低,则是 。 (3)若溶于水并使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 (4)若溶于水且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

91

实验 5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5页

实验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量与加入水的关系,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钾溶解

与温度的关系,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进一步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

转化条件。

氯化钠、硝酸钾、烧杯、酒精灯、火柴、玻璃棒、水、三脚架、量筒、石棉网、滤纸。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一定温度下,溶质溶

解量与加水的关系

1. 称量好三份 5 g 氯化钠固体

2. 向烧杯中倒入约 20 mL 水,加入 5 g 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3. 向上述烧杯的溶液中再加入 5 g 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4. 向上述烧杯的溶液中再加入 15 mL 水,搅拌,观察现象

二、溶质溶解量与温度升

降的关系

1. 称量好三份 5 g 硝酸钾固体

2. 向烧杯中倒入约 20 mL 水,加入 5 g 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3. 向上述烧杯的溶液中再加入 5 g 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4. 将上述溶液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5. 向热溶液中再加入 5 g 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6. 将上述溶液冷却    

02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6页

1. 重点解析

(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不是很大。本实验主要目的是:

① 通过加入溶质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② 通过加入溶剂的方法可

以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③ 当溶剂的量发生改变时,溶液的状态也会

发生改变。 (2)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本实验主要目的是:① 通

过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② 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

变为饱和溶液;③ 当温度发生改变时,溶液的状态发生改变;④ 通过该实验更直观

理解降温结晶的原理。 (3)通过这两个实验可以弄清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并更清晰

地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4)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如下:

不饱和溶液 ① 增加溶质;② 蒸发溶剂;③ 降低温度

① 增加溶剂;②

幈帲帲帲帲帲帲帲帲帲帲帲帲幇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

降温 结晶

2. 注意事项

(1)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即当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状态会发生改变。 (2)“饱和”和“不饱和”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的,因为一定条件下的某物质

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却可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一、一定温度下,溶质溶

解量与加水的关系

1. 加入 5 g 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

2. 再加入 5 g 氯化钠,固体部分溶解

3. 再加入 15 mL 水,固体全部溶解

相同条件下,物质的溶

解性与溶剂的量有关,溶剂的量越多,溶解的

物质越多

12

实验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7页

续 表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二、溶质溶解量与温度

升降的关系

1. 加入 5 g 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

2. 再加入 5 g 硝酸钾,固体部分溶解

3. 升温,固体又溶解

4. 再加入 5 g 硝酸钾,固体溶解

5. 冷却,有晶体析出

相同条件下,物质的溶

解性与温度有关,温度

越高,物质溶解的越多

   

1. 能证明 20℃时某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 蒸发 10 g 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 取少量溶液,降温到 0℃,有固体析出

C. 向 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D. 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2.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操作最简便且最可靠的方

法是(    )。

A. 升高温度 B. 加入溶质

C. 降低温度 D. 恒温蒸发水

3. 某温度下,将 5 g 氯化钠放入 10 g 水中,得到 13.6 g 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    )。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稀溶液 D. 无法判断

4. 如图所示,小博做物质分离的相关实验。他将热的硫酸铜溶液(图甲)静置一段

时间后,变成图乙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乙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乙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22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8页

5. 已知 20℃时,NaCl 和 NaNO3 的溶解度分别为 36 g 和 88 g。

序 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 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 g 100 100 100 100 100

表中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⑤

6. 在室温条件下,对 100 mL 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

中溶液(    )。

A. 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相同 B. 溶剂水的质量相同

C. 均为不饱和溶液 D. 均为饱和溶液

7. 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

是(    )。

① 加入 CaO;② 加入 Ca(OH)2 ;③ 升高温度;④ 降低温度。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8. 将 80℃ 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 3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 溶质的质量不变;② 溶剂的质量不变;③ 溶液的质量不变;④ 有一些硝酸钾

晶体析出;⑤ 30℃时所得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32

实验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29页

9. 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 M 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中的溶液

均是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上述实验中将其变为不

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上述烧杯中的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其质量为 g,判断该溶

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 (3)使烧杯乙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

实验 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学会用固体配制溶液和用浓溶液配

制稀溶液。

利用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滤纸、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砝码、氯化钠、蒸馏水。

42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0页

一、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计算 (1)氯化钠的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50 g×6% = 3 g

(2)溶剂质量(水)=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 50 g-3 g = 47 g

二、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 3 g 氯化钠,倒入烧杯,再用规格为 100 mL 的量筒和胶头

滴管量取蒸留水 47 mL

三、溶解 将量筒里的蒸馏水注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使氯化钠充

分溶解

四、装瓶贴标签 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细口瓶,贴上标有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

    二、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计算 (1)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5 g,体积为 24 mL

(2)水的质量 = 50 g-25 g = 25 g

二、量取 用量筒分别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24 mL 和 25 mL 水,倒入烧

杯中

三、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四、装瓶贴标签 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细口瓶中,贴上标有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

标签

   

1. 用固体配制溶液

(1)实验步骤:① 计算、② 称量、③ 量取、④ 溶解、⑤ 装瓶。 (2)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需要选择适合的量程)、胶头滴管、烧

杯、玻璃棒。 2.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1)实验步骤:① 计算、② 量取、③ 混匀、④ 装瓶。

52

实验 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1页

(2)所用仪器:量筒(需要选择适合的量程)、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 注意事项

(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溶质的质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不能直接放在称量纸上,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一般计算出所需溶液的体积,浓溶液(溶质)和

水(溶剂)都用量筒直接量取,而不使用天平。 (3)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读数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否则

会引起误差。

1. 实验室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50 mL 的量筒量取 42.5 mL 蒸馏水

2. 欲配制 10.0%的 NaCl 溶液 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取固体 B. 称固体 C. 量取水 D. 写标签

3. 下列有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用天平称取氯化钠

(左右盘均铺有小

纸片)

B. 把氯化钠

粉末加入

烧杯中

C. 向烧杯中加

入一定量的

蒸馏水

D. 用玻璃棒

搅拌

62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2页

4. 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 NaCl 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 100 g 该溶液

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 选用 100 mL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 ②中需称量 NaCl 的质量为 16.0 g

5. 某实验小组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

(1)溶解 NaCl 时所需要的仪器有烧杯、 。 (2)根据图 1、图 2 可知,该小组配制的 NaCl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6. 在实验室里,用 NaCl 固体配制 100 g 10%的 NaCl 溶液,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1)图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图②中仪器 a 的名称

是 。

72

实验 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3页

(2)以上操作图按实验步骤先后顺序为 (填序号)。

(3)认真观察,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4)配制该溶液需要用 (填“50”“100”或“200”)mL 的量筒

量取水(水的密度 = 1 g / mL)。

(5)配制该溶液过程中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 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B. 用于溶解 NaCl 固体的烧杯内壁带有水滴

C. 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实验 8 从植物花、叶中提取

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观察植物花、叶的汁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判断哪些植物花、叶的汁

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在不同酸碱环

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可用它来作酸碱指示剂。

试管、滴瓶、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纱布、研钵、酒精、食醋、石灰

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82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4页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提取指示剂

1. 取适量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的花瓣或果实,分别在研钵中研碎,将研碎的花瓣转移到小烧杯中,加入 50%的酒精溶液浸泡

2. 将浸泡物倒在纱布上裹包成球,挤压滤出,分装在 4 个滴瓶中

二、实验 3. 用 4 支试管分别取少量食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

滴加上述提取液 2 ~ 3 滴,振荡,观察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用研钵一定要将所研物质研碎、研细。用酒精溶液吸取色素时,最好使其充分接触 5 分钟以上,使色素被充分吸收。两种液体不要混合,以免出现实验现象雷同。

浸泡液 食醋 石灰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牵牛花 红色 蓝色 红色 蓝色

月季花 红色 黄绿色 红色 墨绿色

紫卷心菜 红色 绿色 红色 黄绿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黄橙色 土黄色

1. 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                                                 A. 显红色 B. 显蓝色 C. 显无色 D. 显紫色

2. 柠檬汁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

92

实验 8 从植物花、叶中提取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5页

A. 显酸性 B. 显碱性 C. 显中性 D. 无法确定

3. 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

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了(    )。

A. 食盐 B. 味精 C. 食醋 D. 香油

4. 小张在做家庭小实验时观察到,将紫甘蓝汁液加入不同物质中会呈现不同颜色,并记录如下:

物 质 白醋 蒸馏水 食盐溶液 肥皂水 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紫甘蓝汁液后显示的颜色 红色 蓝紫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已知苹果汁显酸性,则在苹果汁中加入紫甘蓝汁液最有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A. 蓝紫色 B. 红色 C. 绿色 D. 蓝色

5.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为紫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

6. 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

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

B. 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

C.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

B. 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该溶液呈碱性

C. 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则该溶液呈酸性

D. 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呈酸性

8. 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

如下:

溶 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氨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03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6页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 B. 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

C. 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D. 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实验 9 常见的酸及稀酸的

化学性质

观察常见酸的性质,了解浓硫酸的腐蚀性;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稀酸与金属、金

属氧化物和盐的反应规律。

酸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的反应。

小木棍、滴管、玻璃棒、烧杯、蒸馏水、盐酸、硫酸、浓硫酸、锥形瓶、玻璃片、纸

片、小布片、带有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橡胶塞、试管、滤纸、生锈的铁钉、镊子、废

液瓶、量筒、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皮、石灰石、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酸的物

理性质一、初步认识常

见的酸

1. 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 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且闻

气味

13

实验 9 常见的酸及稀酸的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7页

续 表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酸的物

理性质

二、浓硫酸的腐

蚀性

3. 将纸片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纸片上写字,放置一会儿

4. 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在玻璃片上,放置一会儿

5. 将 1 小块布放在玻璃片上,将浓硫酸滴到布上,放置一会儿

三、稀释浓硫酸 6.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用玻璃

棒不断搅拌,并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酸的化

学性质

一、与酸碱指示

剂作用

1.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盐酸,另取两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稀硫酸

2. 各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

二、与较活泼金

属的反应

3. 取 3 支试管,各加少量大小相同的镁条、锌片、铁片,再分别

加入约 5 mL 盐酸,片刻后将燃着的小木条放试管口

4. 另取 3 支试管,各加少量大小相同的镁条、锌片、铁片,再分

别加入约 5 mL 稀硫酸,片刻后将燃着的小木条放试管口

三、与金属氧化

物的反应

5. 分别向 2 支试管中各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加入约 3 mL

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6. 待铁钉露出金属光泽时,分别观察反应液的颜色,将反应液

倒入废液瓶,取出铁钉,在清水中洗净

四、与碱的反应

7. 往试管中加入约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

滴加入稀盐酸,振荡,直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停止

滴加盐酸;取无色溶液约 1 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

五、与盐的反应

8. 取少量石灰石放入干燥试管里,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稀盐酸

9.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

10. 在试管中加入 2 mL 稀硫酸,滴入数滴氯化钡溶液,振荡,观

察现象

   

1. 盐酸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氯

化氢气体是纯净物,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但盐酸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的是氢离子

和氯离子。 (2)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白雾(白雾不能说成白烟),这是由于挥发出

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23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8页

2. 硫酸

(1)浓硫酸有较强烈的腐蚀性,实验应在玻璃片上进行。实验完成后,应将物

品放在玻璃片上,统一处理。实验时注意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浓硫酸能将皮肤、纸张、木材等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生成

黑色的炭,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3)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浓硫酸

的吸水性是指浓硫酸作干燥剂,吸收物质中所含的水分,属于物理性质。 (4)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

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5)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直接稀释浓硫酸。 3. 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较活泼金属→盐+氢气,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的较活泼金属(K、Ca、Na

除外)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生成的是水不是

氢气;这里是金属氧化物,不单是活泼金属氧化物,所以氧化铜也能与酸反应。 (4)酸碱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本质是酸中的 H+

和碱中的 OH-

结合

成水的过程。 (5)酸+盐→盐+酸(生成物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其

实质是 Ba2+

和 SO2-

4 结合生成 BaSO4 沉淀,不属于酸的通性。酸的通性主要是因为

酸中都含有 H+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酸的

物理

性质

一、常见的酸 盐酸:无色透明液体,瓶口有白雾

硫酸:无色黏稠液体,瓶口无现象 浓盐酸有挥发性

二、浓硫酸的腐蚀性 接触到浓硫酸的纸片变黑

小木棍变黑,布上有破洞 浓硫酸有腐蚀性

三、稀释浓硫酸 烧杯外壁烫手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33

实验 9 常见的酸及稀酸的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39页

续 表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酸的

化学

性质

一、与 酸碱指示 剂

作用

石蕊溶液遇稀盐酸、稀硫酸变红色

酚酞溶液遇稀盐酸、稀硫酸不变色

酸能指示剂反应,使之变色

二、与较活泼金属的

反应

镁中产生大量气泡,放出大量的热,气体

燃烧

锌中产生较多气泡,放热,气体燃烧

铁中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浅绿色,气体

燃烧

酸能与较活泼金属

反应生成氢气

三、与金属氧化物的

反应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

反应生成水

四、与碱的反应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蒸干后有白色固

体出现 酸能与碱反应

五、与盐的反应

石灰石:有大量气泡产生,燃着的小木

条熄灭

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酸能与盐反应

   

&

操作内容 评 分 标 准 满分(100 分)

一、与酸碱指示

剂作用

1. 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10 分)

2. 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加酸碱指示剂并记录现象(10 分)

二、与较活泼金

属的反应

3. 分别向试管中加入镁、锌、铁三种金属(10 分)

4. 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观察现象(10 分)

三、与金属氧化

物的反应

5. 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10 分)

6. 再向试管中加入盐酸并观察现象(10 分)

四、与碱的反应

7. 向试管中加入 2 mL 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

溶液(10 分)

8. 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恰

好由红色变无色(10 分)

五、与盐的反应

9.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的石灰石,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

酸,观察现象(10 分)

10. 先向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硫酸(10 分)

43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0页

1. 下列有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要密封保存,这与浓硫酸的挥发性有关

B. 浓硫酸、浓盐酸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C.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D. 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2. 下列关于硫酸(或浓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组成:硫酸溶液中 H+

和 SO2-

4 的数目相同

B. 性质:能与 CO2 、SO2 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稀释: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 生产:含硫酸废水用 CaCl2 处理后直接排放

3.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Mg(OH)2+2HCl MgCl  2+2H2O B. AgNO3+HCl AgCl  ↓+HNO3

C. Zn+2HCl ZnCl  2+H2↑ D. 2NaOH+SO3Na2 SO4+H2O

4. 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在闹市泄漏,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

后,排除了险情。下列对喷水和撒石灰这一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 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 撒石灰是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 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5. 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X 是稀硫酸,则 a 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

B. 若 X 是稀硫酸,则 d 就是 CuO 固体

C. 若 X 是稀盐酸,则 c 可能是单质

D. 若 b 是 Fe2O3 ,则黄色溶液可能是氯化铁

53

实验 9 常见的酸及稀酸的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1页

6.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7.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

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图像如图 1 所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B. 图 1 中 a 点表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HCl

C. 图 1 中由 c 点到 d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该反应的实质是 H+

和 OH-

结合生成 H2O

8.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 8 支试管分别用 A ~ H 编

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 (2)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后,溶液变为蓝

63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2页

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

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

实验 10 常见的碱及碱溶液的

化学性质

观察常见碱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和

盐的反应规律。

碱与酸碱指示剂、酸、非金属氧化物、盐的反应。

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烧杯、表面皿、玻璃棒、试管、药匙、导

管、滴管、烧杯、镊子、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

液、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碱的物

理性质一、认识氢氧化钠

用镊子夹取小块氢氧化钠,观察其为白色固体

将此小块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观察其潮解成液

态;将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振荡使其

溶解,用手接触试管壁,感知温度变化

73

实验 10 常见的碱及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3页

续 表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碱的物

理性质 二、认识氢氧化钙

用药匙取少量氢氧化钙,观察其为白色粉末

将氢氧化钙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约 30 mL 水,用玻璃棒充分搅

拌,放置,观察氢氧化钙的溶解情况仅为微溶

碱的化

学性质

一、与酸碱指示

剂作用

在点滴板上滴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再分别滴入

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在点滴板上滴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

钙溶液,再分别滴入一滴无色酚酞溶液

二、与非金属氧

化物的反应

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再滴加稀

盐酸

三、与酸溶液的

反应

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于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稀

硫酸

四、与盐溶液的

反应

分别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 2 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

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观察现象

   

1. 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小心,必须戴上护目镜。如果不

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有液滴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

性,这是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而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是因为氢氧

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致。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

燥 CO2 、HCl。 2. 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在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的性质,生石灰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 CO2 、HCl。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碱的化学性质

(1)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发生反应。能与碱发生反应的非金属氧

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初中化学中遇到的酸性氧化物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CO2 )、

83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4页

二氧化硫(SO2 )、三氧化硫(SO3 )。

(2)碱与盐反应中,反应物中的碱和盐都必须可溶于水,生成的新盐、新碱定

有一个难溶。 (3)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中都含有 OH-

分 项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碱的

物理

性质

一、认识氢氧化钠 白色固体,固体表面变潮湿并逐渐溶解

固体溶解,试管外壁发热

氢氧化钠易潮湿、易溶于水,溶解时

放出热量

二、认识氢氧化钙 白色粉末状固体,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碱的

化学

性质

一、与 酸碱指示 剂

作用

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

液变蓝色;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氢

氧化钙溶液变红色

碱能与指示剂反

应,使之变色

二、与非金属氧化物

的反应

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加盐酸后有

气泡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

反应,生成盐和水

三、与酸溶液的反应 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四、与盐溶液的反应 有蓝色沉淀生成 碱与盐反应生成新

盐和新碱

   

&

操作内容 评 分 标 准 满分(100 分)

一、认识氢氧化钠

和氢氧化钙

1. 在表面皿中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

体,观察现象(10 分)

2. 向试管中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

体,加入适量的水,振荡使其溶解(10 分)

二、与酸碱指示

剂作用

3. 向 2 支试管中加入 2 mL 氢氧化钠溶液;另取 2 支试

管,分别加入 2 mL 氢氧化钙溶液(10 分)

4. 滴加适量的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10 分)

93

实验 10 常见的碱及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5页

续 表

操作内容 评 分 标 准 满分(100 分)

三、与非金属氧

化物的反应

5. 向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氢氧化钠溶液、2 mL

氢氧化钙溶液(10 分)

6. 向 2 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10 分)

7. 向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稀盐酸(10 分)

四、与酸溶液的

反应

8. 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于 2 支试管中(10 分)

9. 分别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稀硫酸(10 分)

五、与盐溶液的

反应

10. 分别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 2 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观察现象(10 分)

   

1.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 CaCO3 ,石灰石,碳酸钙 B. CaO,生石灰,消石灰

C. Ca(OH)2 ,熟石灰,氢氧化钙 D. NaOH,烧碱,苛性钠

2. 物质的性质不但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

下性质:① 白色片状固体;② 有强腐蚀性;③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 易溶于水,且溶解放热;⑤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

要原因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⑤

3. 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熟石灰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呈碱性

B. 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熟石灰可以和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4.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 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 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 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04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6页

5. 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

Ba(OH)2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 能与 Na2 SO4 溶液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

D. 能与 CO2 反应生成水

6.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俗名: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氧化钙的俗名———生石灰

B. 物质的分类:CH3COOH———酸,NH3 ·H2O———碱

C. 物质的物理性质:干冰能升华,氧化钙加水放热

D. 物质的鉴别:过氧化氢和水———二氧化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7.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图 1 总结了 NaOH 的四条化学性质(即

NaOH 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 NaOH 溶液中,溶液变成 。 (2)小明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用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

化的曲线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图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为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溶液的 pH

(填“<”“= ”或“>”)7。 (3)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 BaCl2 B. HCl

C. CuSO4 D. NaCl

(4)在 C 点表示的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现象为 。 8.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

14

实验 10 常见的碱及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7页

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进行了

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 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 NaOH 溶液的烧杯

中(如图 1 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

生 。 A. 温度差   B. 重力差 C. 压强差 D. 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 2 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

中现象为 ,B 中现象为 ,C 中现象

为 。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

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 与溶液中的 NaOH 反应,消耗了CO2 ;另一种原因

是 。

实验 11 溶液酸碱性和

酸碱度的检验

观察实验中溶液 pH 的变化范围;学习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玻璃棒、烧杯、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食醋、酱油、牛奶、肥皂

水、鸡蛋清、洗发剂、清洁剂、牙膏、玻璃片、pH 试纸、比色卡。

24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8页

分 项 实验操作步骤

一、检验酸碱溶液的 pH

在玻璃片上放四片 pH 试纸,用干净玻璃棒分别蘸取稀盐酸、稀硫

酸、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各 1 滴,滴在 pH 试纸上,读出该溶液

的 pH

二、检验日常生活用品

的 pH

用干净玻璃棒分别蘸取食醋、酱油、牛奶、肥皂水、鸡蛋清、洗发剂、清洁剂、牙膏的液汁各一滴,滴在干燥玻璃片上放置的 pH 纸上,在 30 秒时间内与比色卡比色

三、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用托盘天平称量 a g 某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倒入烧杯中,按土壤

样品与蒸馏水质量比为 1 ∶ 5,则应量取蒸馏水 5a mL,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澄清液检测 pH

   

1.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1)将一小片 pH 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 pH。 (2)用 pH 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 pH,pH 试纸测定的范围是 0 ~ 14,且为

整数值。

2. 注意事项

(1)测定溶液的 pH 时,试纸不可直接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 (2)不能用蒸馏水将 pH 试纸润湿后再进行测定,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

待测液,会导致测量不准确。测酸性溶液时,酸性溶液被稀释,酸性减弱,测得的

pH 偏大;测碱性溶液时,碱性溶液被稀释,碱性减弱,测得的 pH 偏小;测中性溶液

时无影响。 (3)用 pH 试纸测量的是溶液的 pH,不能测量固体或气体的 pH,不能测量浓

硫酸的 pH。

34

实验 11 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49页

食品 食醋 酱油 牛奶 鸡蛋清

pH 3 4 6 8

用品 肥皂液 洗发液 清洁剂 牙膏

pH 9 6 8 9

&

操作内容 评 分 标 准 满分(100 分)

一、测定溶液的 pH

1. 将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20 分)

2.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20 分)

3. 蘸取待测液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擦干玻璃棒

(20 分)

二、读数 4. 将 pH 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并读数(20 分)

5. 清洗并整理仪器(20 分)

1. 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 澄清石灰水;② 食盐水;③ 食醋。pH 大小关系是

(    )。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2.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 pH。取雨水水样,用

pH 计(测 pH 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 牶 05 5 牶 15 5 牶 25 5 牶 35 5 牶 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该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44

初中实验考试指导 化学 九年级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50页

A. 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 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 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3. 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 pH 的实验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镊子夹取 pH 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 先用蒸馏水将 pH 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测量

C.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用 pH 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12.6

4. 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 pH= 1,厨房清洁剂的 pH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 pH 升高

B. 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 NaOH

C. 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 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

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

(V)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獉獉的是(    )。

A. 图中 c 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 NaCl

B. 向图中 a 点表示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 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6.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②把一定质量的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54

实验 11 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