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古文今译】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双方茫然不相知。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大概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年年想念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那长着矮松的山冈上。
文本深读
1.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2.“不思量”(不去想的意思)与“自难忘”是否矛盾?
3.请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手法作简析。
情境默写
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句点题,“"句写出二人变化之巨大。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句写词人与妻子相见却不相识的悲痛;“ ”句则通过对写的手法形象表达出词人思念妻子的伤痛欲绝之情。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两句,既写出了妻子长眠的孤苦,又写出了词人与妻子不能互诉愁肠的悲哀。
4.“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生离或许能互诉情衷,而死别却只能如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来表达梦中与伊人相见时的无尽怆痛。
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和比喻修辞写自己容颜之变,生动细腻地把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
阅读鉴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作者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B.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C.“夜来幽梦忽还乡”,是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
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可牵惹词人思念亲人之伤感,故日肠断。
2.分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附录(文白对译)
《论语》十二章
子日:“君子 食无求饱,居无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正:匡正。敏于事、]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慎于言:状语后置。」(《学而》)
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
人而不仁, 如乐何?” 如礼何:怎样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对待礼呢?(《八偷》)
子日:“朝 闻道, 夕死 可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矣。”道:道理,(《里仁》)啊。” [指真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里仁》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只知晓小利”[明白。」子日:“见贤 思 齐焉,见不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
贤而内自省也。” 「贤:贤人,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有贤德的人。齐:看齐。(《里仁》)省:反省,检查。」
子日:“质胜文则 野,文胜
然后君子。”「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这样才能成为君子。”采。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雍也》)合适当的样子。
曾子日:“士 不可以不弘毅,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任 重而道远。仁以为己(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亦远乎?”「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是很遥远吗?”[这里指志向远大;毅,坚强。后已:然后才停止。已,停止。(《泰伯》)乎:表疑问语气。」
子日:“譬如 为山, 未成 一簧,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覆一,进, 吾往 也。”虽然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前进,是我自己往前的。”「簧:盛土](《子罕》)[的竹筐。」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者不惧。”勇敢的人不畏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日:“克 已复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不要看,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
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颜渊说: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归:称赞,称许。]
“我虽然不聪敏,愿照此实践。”由己:依靠自己。《颜渊》
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人。”「可以: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可以用来”的意]别人身上。”思。其:表委婉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卫灵公》)
子曰:“小子 何莫 学夫《诗》?《诗》可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那《诗经》呢?《诗经》可以可以群,可以
以六,可以观,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怨。 迩之 事 父,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观:指观察政](《阳货》)[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怨:指讽刺时政。」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止于至善。知止 而
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后有 定,定而后能 静,
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则心不妄动,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心不妄动,则性情安和,性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处事合能得。物有本末,宜。世间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皆有开始和结束,事有 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我们)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事物道 矣。「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发展的规律了。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其家者,先修其身。
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者,先致其知。「齐其家:使
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家族中的各
种关系整齐有序。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致其
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品性,自身品性家齐, 家齐而后
修养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
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国家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君王,到平民百姓,一概都要以修养自身品性作为根本。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庶人:指平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日:“人 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爱别人的心,于是就有了怜爱别人的政治;以怜爱别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人的心,实行怜爱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
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人都有怜爱
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孺子
别人的心:(道理就在于)现在人们如果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
将人于井,皆 有忧惕侧隐之心;非
将要掉到井里面,都会有恐惧怜惘的心理;并非因
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
为要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并非因为要在同乡朋友那
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 而然也。由是里博取名誉,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由此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看来,没有怜悯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恶之心,就不是人;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侧隐
没有谦逊推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怜阀
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谦逊推让之心,是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发端,
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 而自谓不能者,
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的人,自 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
是自己伤害自己的人;(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国君不行的人,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
是伤害他们的国君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充之矣,若火之 始然,
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将形成泉之 始达。
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涌出去一样(最终将汇聚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成大江大河)。假如能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足以安定天下;苟不 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假如不能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不足以侍奉父母。”
「乍:忽然。休惕:惊骇,恐惧。内:同“纳”。要:求取。
乡党:同乡。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
的不善感到憎恶。辞让:谦逊推7
让。端:萌芽,发端。然:同“燃”。-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 其无,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有 车 之 用。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功用。垭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泥制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功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的功用。因此“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为用。「毂(gu):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起了作用。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有、只有。无:指车毂的中空处。填(shan zhi):和泥(制作陶器)。挺,揉和。填,黏土。户(you):门窗。利:方便利用。以为:以(第十一章)之为,省略句。」
踞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就好像)
自见者 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 伐 者 无 功,
自我炫耀功劳的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
自矜者 不长。 其自我夸耀的人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在道也, 日余食赘行,物“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厂企:踞起脚。不行:行走不稳。是:以………·为是,认为正确。自伐:L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
一说读 zhang,意思](第二十四章)
是得到敬重。
知人 者智, 自知 者明。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胜人 者有力, 自胜 者强。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知 足者富, 强行者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志。不失其所者 久,死而不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亡者寿。「知:了解,理解。智:聪明、智慧。明:圣](第三十是长寿。明,明智,高明。强行:勤勉而行。三章)
其安 易 持,其 未兆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易谋,其脆 易泮,其微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容易散失。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混乱未产生时就治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所以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不会坏事;无所执着,所以不会失去。人们做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在将要完成则 无 败 事。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得的财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成万物的然而不敢为。 「持:持守。谋:自然生灭,而不敢擅自去改变它们。解决。泮:同“判”,分离。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土筐。从事:做事。慎:谨慎。是以:因此。复:弥补、补救。(第六十四章)
五石之弧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 我大鄂》之种,惠子对庄子说:“魏惠王赠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我种上它,长成了大葫芦,大小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掏空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它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经不起提举。把这个大葫芦剖开之以为瓢,则落无所容。做成两个瓢子,那么瓢子又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接之。”不是这葫芦不内中空虚而宽大,我因为它没有用处把它击破了。”庄子日:“夫子固拙于用庄子说:“先生您本来就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的“大”的功用。宋国有一个善于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代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个外地人听说了这件事,请求用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百金来买他制药的方子。宋人聚合族人,商量说:‘我家世世为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代代从事漂洗丝絮的事业,所得到的仅有几金。现在一下子技百金,请与之。’ 客卖制药的技术能卖百金,让我们卖给他吧。那个外地人得到了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制造防止手冻裂药物的技术,凭它去游说吴王。越人发兵侵吴,吴王使之将。 冬,与 越 人吴王让他带兵。那时候是冬天,他率领军队跟越人水战,大败 越 人,在水上进行战斗,(靠着防止手冻裂的药物)打败了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吴王分割了一块土地来封赏他。这药物能够防止手冻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拥有它却不能免除则所用之 异也。艰苦的漂洗丝絮的劳动,那么这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啊。今子有五石之, 何不虑现在您有大小能容得下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而忧其鄂落(它)系结在腰间来充当大的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却担忧它宽大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呢?那么先生还是有不通达的见识啊!「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号(xiao)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pou):击破。龟:同“皲(jun)”,皮肤冻裂。洪避(ping pi):漂洗。(kuang):同“”,丝绵絮。有难:发难,指军事进攻。使之将:派他率领军队。虑:用绳结缀。一说,考虑。樽:盛酒器。这是说不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
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好像医生给人治疗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从哪里产生,焉能攻之;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于是才能对它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进行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治。「以治天下为事:把治理天下作为(自]进行治理。L己的)事务。焉:于是。攻;治疗。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考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
混乱从哪里产生。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是由不相爱产生的。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以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上受损失以自利。
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
这就是所谓混乱。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
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
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失以自利;兄长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
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失以自利;君上爱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
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使臣下受损失以自利。这是为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
什么呢?都是由不相爱产生的。即使在天底下做偷窃和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
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
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强盗只爱自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
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
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诸侯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
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封国以利他自己的封国。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当:同“尝”,尝试。亏:使受损失。虽:即使。慈:慈爱。一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室:家。家:卿大夫的封地。乱物:纷乱之事。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备、齐全。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是由不相爱产生的。假若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上就像看待自己,怎么实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与臣下就像看待自己,怎么实行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就像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看待自己的家,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看待自己,谁会害人?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所以盗贼又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封地,谁会侵犯?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又都没有了。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
慈,若此则天下治。「恶(wu)施:怎么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实行。恶,相当于“何”“怎么”。亡:同“无”。有:同“又”。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人们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日不可以不劝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爱人者,此也。「劝:鼓励。交相:“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互相。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