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2-7-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各位学长、同学,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是“大平班”的第四期学员,这里我的同学有许慈惠老师、徐曙老师、徐敏民老师等。我们这个班在大学工作的人很多,在座的都是学长,第五期的就是学弟学妹了。刚才胡老师、谭老师、李老师谈的使我很受启发,对“大平班”的定位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再谈一下中国的日语教育今后怎样做。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大体上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同步的。今天取得的成绩,是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各校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前两天我们学校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大家谈到全世界的著名大学中中国占几所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上能排到前200名就已经不错了,也有人说能排到350-400名也不错。据说清华、北大的排名也不是很靠前。我认为,一所大学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应该说首先和所属国家的发展水平以及GDP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一致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我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话语权语境下的所有研究都会取得较好的发展。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大平班”这个名字与中国日语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关于这一点,中国日... [收起]
[展开]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各位学长、同学,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

起交流。我是“大平班”的第四期学员,这里我的同学有

许慈惠老师、徐曙老师、徐敏民老师等。我们这个班在大

学工作的人很多,在座的都是学长,第五期的就是学弟学

妹了。刚才胡老师、谭老师、李老师谈的使我很受启发,

对“大平班”的定位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再谈一下中

国的日语教育今后怎样做。

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大体上和我们国家的

发展是同步的。今天取得的成绩,是相关教育行

政部门的指导和各校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前两

天我们学校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大家谈到全世

界的著名大学中中国占几所的问题,有人说中国

的大学在世界上能排到前200名就已经不错了,

也有人说能排到350-400名也不错。据说清华、

北大的排名也不是很靠前。我认为,一所大学要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应该说首先和所属国

家的发展水平以及GDP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是

一致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我想随

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话语权语境下

的所有研究都会取得较好的发展。

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大平班”这个名字

与中国日语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关于这一点,中国

日语教学研究会老会长胡振平老师刚才讲的可谓

一言中的。“大平班”在中国当代日语教育发展史

“大平班”意义与传承、发展

——宿久高院长在“大平班”同窗会上的演讲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我们学会的原会长、现在的名誉会长宿久高教授为我们做

讲演。宿老师是我们“大平班”的第四期学员,在“大平班”学完以后第一个评上了教授,应该说是我国日语界

最早晋升教授的年轻学者之一。宿老师在担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期间,使我们中国的日语教学与研究获

得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认可,促进了我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宿老师在日语教学方面一直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

培养,而且在这方面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和见地。下面我们就欢迎宿老师给我们做讲演。

141

第152页

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具有重要的

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堪称

当代中日两国教育交流史上的里程

碑。

1972年9月30日,中日两国

发表共同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

化,开始了各个领域的交流。9年

后的1981年,作为富有前瞻性的

一件大事,“大平班”在北京语言学

院开班。历时5年,共举办5期,

每期120人。600名工作在教学第

一线的日语教师从全国各地高校汇

聚“大平班”,接受培训。

我认为“大平班”的作用与历

史意义有以下几点:一是开拓了视

野;二是学到了真本领;三是加深

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四是搭建了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平台;五是培

养了中国日语教师的中坚力量,为

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首先谈第一点,80年代初

期,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参加培训

的学员虽然都在各地高校从事日语

教学,但基本上处于闭锁状态。除

少数日语教育历史较长的大学外,

何为日语教育?怎样教授?基本上

没有成型的模式可循。在这种状况

下,来“大平班”任教的日本老师

们,以他们渊博的知识,精益求精

的讲授,教会了我们,开阔了我们

的视野。这些基础的奠定都是在这

个时代,所以说这是中国日语教育

的一个基石。

第二点,来“大平班”任课的

老师,几乎全是日本大学的一流学

者。三十年过去,任凭时光流逝,

现在我们依然清晰地记着他们的名

字,金田一春彦、奥津敬一郎、林

大、天沼宁、佐治圭三、水谷修、

尾上圭介、美浓部重克……能有机

会师从这些著名的老师学习,是一

生的荣幸。因为即使有机会去日本

最好的大学留学,同时听到这么多

名师讲课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学员

们非常珍惜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

课,从老师们的讲授中,我们学到

了日本文学、语言学、文化学及社

会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学到了真本

领,懂得了这些名词所包括的深刻

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第三点,由于历史的原因,

对于当时的我们而言,一水相隔的

《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是宿久高教授为高等院校日语语

言文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之日本文学教材,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日本文

学”课程,也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用

之。本书收录了日本自明治以来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作家

的代表性作品25篇,以小说为主,包括近、现代两部分。自明治

时代起截至于昭和时代末期,时间跨度近百年,反映了日本近现

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整体面貌。

明治维新以后,各种各样、色彩纷呈的西方文学思潮一起涌

入日本,日本的作家、评论家、理论家们在懵懂中咀嚼着、消化

着、理解着、思考着、摄取着、模仿着、改造着……他们辛勤劳

作,在移植西方文学思潮和将其本土化的实践中,构筑起了日本

民族独特的文学传统。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手法

等等,无一不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成为我们了解日本民

族、日本历史、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的不可或缺的蓝本。

142

weilan “大平班”同窗会专题

第153页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日本既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我所

供职的吉林大学地处东北,东北这

个地方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

这个地区的人对日本有着非常复杂

的情感。我第一次去日本是在“大

平班”。我们知道,历届同学第一

次去日本的时候都有一些小插曲、

小笑话。因为历史的原因或者是文

化大革命使我们处于一种封闭的状

态,在这种状态下的我们一下子到

了一个非常发达的、先进的社会,

当然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那

时候方便面带回来都没有人见过,

可能就跟现在的朝鲜差不多。这几

十年中国的发展非常快。在这个发

展过程中,日本对我们的借鉴作用

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向国外学习的一

种模式。老师们讲的日本、日本

人、日本文化,使我们对这个既熟

悉又陌生的国度有了深刻的了解。

还有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

工作作风,忘我的敬业精神,以及

老师们的真诚和友好,都使我们深

受感染。一个月的日本见学,更使

我们对日本有了亲身的感受,学到

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从而以此为契

机,搭建起了中日两国教育及文化

交流的平台,意义重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佐治圭三

老师。作为一位在中国工作了五年

的日本人,他的学术和人格魅力以

及他的真诚,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

友好使者。佐治圭三老师是一个非

常了不起的人,他给我们的教育很

深,也使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感染。

所以说,“大平班”的举办为中国

的日语教育培养了中坚力量,也是

中国日语教师的一台孵化器。毕业

的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把学到的

东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提高

了所在学校的教学及研究水平,取

得了不菲的成绩。

“大平班”的学员有的成为所

在学校的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

人、博士生导师或学术团体的负责

人(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迄今为止

的7任会长中,有4任会长毕业于

“大平班”),有的走向领导岗位,

成为院长、副校长、校长,成为国

家日语教育相关方针和政策的制定

者和执行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大平班”培养出一批日语精英,

30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日语教

育前行,是中国日语教育界的宝贵

财富,为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大平班”的历史作

用、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在中日两

国的交流和中国的日语教育史上,

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意义

几位老师都讲了,特别是胡老师、

谭老师。谭老师讲的是他的亲身感

受,是那种散文式的追溯,诗情画

佐冶圭三教授连续五年担任培训班日方专家组组长 佐治老师为“大平班”纪念文集写的文章

143

第154页

主持人:谢谢宿老师,宿老师长期在教学一线,领导和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宿老师在刚才的演讲中谈到

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课题。他讲演的主要思想是传承和发展的问题,该如何去做,我们下午将要展

开深入的讨论。同时,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对于“大平班”的传承与发展也一直在努力。

意,很有感染力。

我们的日语教育到底应该怎

么办?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我觉

得中国的日语教育可能到了一个拐

点。中国的日语教育在规模上继续

发展下去肯定是不合适的。

我们知道北京大学的日语专

业历史最长(1946年设立),

其次是对外经贸大学(在1953

年),我们上学时用的日汉词典,

就是对外经贸大学的陈涛老师主

编的。再就是吉林大学(在1956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汉日词

典。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日语

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三十

年来尤其显著。据统计,在中国

的2400余所高校中,设有日语专

业的高校达460多所,教师9000

余人,在校生67万人,位居世界

前列。高层次日语教育的发展也比

较迅速,现在有二级学科博士点的

综合大学有北大、吉大,外语院校

有北外、上外,师范院校有东北师

大。一级学科的博士点也很多了,

据悉中国人大、南大、清华、山东

大学等都已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这些数字不是很准确,我因为参与

了一点工作,稍微知道一些情况。

从这个方面来看,作为中国日语教

育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层次完整

且多元化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另

外,经教育部批准,2009年吉林

大学率先建立了日语翻译专业硕士

学位授权点。后来又有上外、天

外、北二外等多所院校相继设点,

使我国的日语教育更加多元化。

目前来看,我们要有明确的

专业定位,必须走一条把教学和科

研结合起来的道路。还有一个重要

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找到

解决的办法,现在这么多大学,拥

有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学校有60多

所,加上一级学科硕士点一共80

所左右。这么大的一个群体,这么

多学生,势必要求人才培养和就业

有一个接点。如果所有的大学都是

经贸、商务什么的,那么专业如何

定位,教师如何在从事专业教学的

同时搞些跨专业的研究?这些问题

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都很难。所

以,我觉得日语教育的规模不宜再

扩大,再扩大就会出现问题。第

一,我们现在有些学校的师资力量

并不是很强,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

情况,个别学校在还没有老师的

情况下就先招生,然后随便找几个

人,就开始办专业。这样做教学质

量可想而知。第二,学科定位、课

程设置、培养计划等应该完善,应

该配套。否则,一个专业也没法

办。现在高职高专非常火,这就使

我们现在的就业出现了一个现象,

那就是并不是所有人的就业都和专

业挂钩。所以我们讲在大学里如何

搞科研很重要,如果我们仅仅培养

那种专攻日语的学生,会说两句日

语,没有其他的能力,不好就业,

那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没有办法持

续,因为没有厚重感。培养学生厚

重的人文素养可能是我们日语教育

所面临的一个挑战,这方面综合大

学可能会好一点,外语院校因为师

资或学科的限制,还有些距离。

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

候,如何把我们对日本的理解,

从科研的角度,用一种人文的厚

重感传达给学生,是我们将来

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些

年,我们吉林大学的日语老师们

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做法是

以不变应万变,遵循日语加文化

的思路。我们觉得学生的精力有

限,学识有限,如果能把学生的

日语基础打得牢固一点,学生的

专业和理论水平多少高一点,学

生在转型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快一

点。因此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听听

老师们的想法,借鉴一下经验。

144

weilan “大平班”同窗会专题

第155页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我今天要讲的主要是日语师

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大平班”

在这方面的作用与启示,以及当

前的课题与今后的展望。

首先,关于日语教师教育的

回顾,我曾在2010年第九次世界

日语大会上,同几个国家的老师

共同研讨过这个问题,这次的发

言,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回顾分

为三个时期:70年代、80-90年

代、2000年以来,是按照时间来

划分的。另外,每个时期又分方

式、对象、内容等几个方面来分

析,在教师教育的类型上也分为

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培养,

另一个是教师的再教育即培训。

70年代,在教师的培养方

面,主要的教育方式是采取3-4年

的大学教育,对象主要是大学生,

也有一些进修的老师,教授的内容

主要以语言文学为主,目的主要是

为了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教师的

再教育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国际交流

基金举办的短期讲习会,主要是对

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参

加的教师收获很大,在教师培训方

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80-90年代,在教师的培养方

面,大部分学校还是以本科生为

主,但是也有多所学校开始开设硕

士生课程,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也

开设了硕士课程,教授的内容是以

语言文学为主,逐渐增加文化、社

会的内容。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

补充教师的不足。在教师培训这方

面主要是一年制的“大平班”,对象

是全体在职教师,5期一共培训了

600人,主要是以语言学、文学为

主,辅以教学法、文化、社会学等

内容。它所起的作用是强化了专业

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应用

及研究能力。还有就是北京日本学

研究中心的教师进修班,15期培

训了400人,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

最新的日语教育方法及理论,提高

了教师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

2000年以来,在师资培养方

面,许多学校除了硕士生课程以

外,还开设了博士生课程。对象主

要以硕士生为主,在内容上划分了

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等多方

中国日语教师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曹大峰教授在“大平班”同窗会上的演讲

145

第156页

向,还新设了日语教育方向。目

的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和高级专

业人才,补充部分学校的教师不

足。在教师培训方面,近年来,

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有在职

硕士班、暑期研修会、周末研修

会、教育研讨会、巡回讲习会、

骨干培训会等,还有国内访学进

修。我们在坐的教师可能都参加

过这些培训工作,但是大家聚在

一起今天是第一次,这是会议为

大家提供的一次非常好的交流机

会。这时期主要面向的对象是青

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它在内容上

的最大的特点是日语教育方法及

理论的学习,实践研究及科研能力的

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更

新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和研究能

力,提供信息,促进交流。

其特点可以归纳如下:第一,教

育培养层次的提高。人才培养的高学

历化:由三年制到四年制本科到研究

生再到博士生,走的是这样一个发展

之路。第二,培训研修的多层次化:

在职进修培训还有,短期的培训方式

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讲习、研修、

研讨等。第三,教育内容的充实并扩

展。一开始是以语言、文学为主,后

来发展到文化、社会、日语教育。第

四,教育目标的增进并发展。

由知识到能力、由科研到教学

都在发展。第五,日方合作的

基础与变化。日方的支持在发

生着变化,从一开始对“大平

班”到日研中心,到现在已经

跨出了日研中心,对学会、学

校、出版社等都有支持。

对于大平班的作用与启

示,我主要归纳以下几点:适

时地切合了中国的教育需求;

有重点地提供了实用的日语知

识;分层次地选派了一流的学

者教师;多角色地展示了魅力

的教学方法;在时空上保证了

必要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导入

了主体性学习及研讨性活动。

最后简单谈一下当前课题

与今后展望。主要有:1、具

有一定时间和内容保证的教师

教育课程和学科数量不足,有

待加强建设和发展。2、短期

培训研修活动活跃频繁,成效

不一,前景未卜,亟待调查研

究和统筹规划。3、我国日语

师资队伍人数即将饱和,今后

将迎来重视师资质量和专业水

平的时代。4、为培养专业化

师资队伍,对教师教育的需求

将会提高质的比重和外语教育

学内容。5、有规划有成效的

多层次教师教育是今后的发展

方向,培训专家的培养更是重

要课题。

146

weilan “大平班”同窗会专题

第157页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谢谢各位同学!虽然这次大会准备的很仓促,但

是还是有这么多同学聚到上海。我想这正好也体现了

“大平班”对我们中国的日语研究界、日语教育界这些

人的一个零距离的凝聚力。

刚才几位老师都对“大平班”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进行了回顾,我觉得评价都是非常积极的,特别是“胡

司令”讲到,“大平班”是一个奠基石、一个里程碑。

在人才培养上,也有人说它是我们中国日本学界、日本

研究界的“黄埔军校\"。听到这个比喻的时候我想起了

一个情景,就是在\"大平班\"成立20周年的时候,有一次

在青岛开会,我们有幸把佐治先生请来了。在那次晚宴

上,大家争先恐后地和佐治先生,和到会的”大平班\"的

老师们照相。一期同学照完以后二期同学照,再是三

期、四期、五期同学,当都照完的时候,北外日语系的

于日平,他从年龄来讲应该是\"大平班\"的学生,但是当

时正好学校派他去大东文化大学去交流,错过了\"大平

班\"的机会,但是他是日研中心的一期生,他站出来说\"

大平班\"六期同学和佐治先生照相。六期同学是谁呢?\"

大平班\"总共办了五期,第六期也就是日研中心的第一

期同学,这样以后下面又是七期、八期同学,就以此延

续下来了。所以我们讲,\"大平班\"并没有结束。

记得我们一期同学中有个莫邦富,现在在日本已经

是文化名人了,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大平班\"被遗

忘了》,他是想借此批评日本“大平班\"的ODA,在日本

的ODA计划当中其实\"大平班\"是最成功的、最省钱、最

培养人才的一个项目,但是他觉得\"大平班\"在日本被遗

忘了。后来在庆祝国际交流基金30周年的一个期刊上,

我有幸写了篇文章。我在其中就讲,\"大平班\"没有结

束,而是以一个新的形式继续下来,他的延续就是北京

日本学研究中心。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汇报两点:一个是很多

老师已经谈过的,像谭老师从文学的角度、李薇老师从

日本研究的角度、宿老师从中国的日语教育的角度等谈

了“大平班\"的一些作用和一些自己的想法。我也想谈一

谈,\"大平班\"在中国日语教育和日本学研究相结合的这

一点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借此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先讲一讲日语教育和日本学研究的关系。关于背

景,在座的都是日语老师,对这个可能比较清楚,这里

我就一带而过。讲到中国的日语教育,也就是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日语教育。如果对这个进行划

分的话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认可:一个就是中日邦交正常

化以前的我们的日语教育,一个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

后的日语教育,这是两个不可同日而语的发展阶段。中

日邦交正常化到今年40周年,这40年日语教育的发展可

以说是突飞猛进。关于日语学习的现状,国际交流基金

2009年做过一个调查,我们现在日语学习的人口达到了

83万,居世界第二,而且我们的增幅是很大的。2006年

是68万,到2009年增加到83万。居世界第一的韩国一

直是90多万,基本上是处在停滞不前的这样一个阶段。

日本学教育和日本学研究的关系

— —徐一平主任在“大平班”同窗会上的演讲

147

第158页

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国日语学习的

人口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中

国的日语学习人口当中高等教育的

人口是居世界第一位,在中国大陆

有53万是在大学学习日语的,而韩

国只有6万,他们大部分是初中、

高中,甚至是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

日语,虽然学习日语的人口很多,

但是他们学习日语的人口的质量不

是很高。还有就是日语能力考试的

参加人数,中国也是居第一位的。

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大陆有20

万人参加这个能力测评,当年全世

界共有40万人参加,中国大陆占了

一半。除此之外,还有日语专业的

设置,硕士、博士学习课程的增加

等,这都是中国大陆日语学习突出

的特点。

现在中国大学设置日语专业的

学校据最新的统计数字应该是466

所,这是修刚老师在召开世界日语

教育研究大会的时候做的一个最新

的统计。这个数据占到了全日制也

就是4年制大学的50%。去年和修

刚老师他们编了一个中国日语教育

的概览,按照这个概览,我粗粗的

统计了一下,现在设有硕士专业的

学校达到了90所。再就是教材的编

写,现在不光是大学的教材,中等

教育甚至是小学的教材,都已经出

的很全,应该说现在呈现出整体上

全面进步的局面。在参加这次会议

之前,我有幸和曹老师一起去参观

了一下上海的甘泉外国语中学,这

是在日语教育方面做得很有特色的

一所中学。据说他们开设日语也已

经整整40年了,和我们中日邦交

正常化的时间是同步的。而我也是

在相隔很长时间之后又一次去听中

学老师的讲课。那所中学学生的学

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非常

的新鲜。

再有一个变化就是学习目的的

多样化。这个也是有很多数据的,

其中有一点非常令我们欣慰的是,

现在很多学习日语的人都是因为对

日本的文化感兴趣。我们在座的这

些人都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成长

起来的,那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学

习日语。有的可能选择的是英语而

被分配到日语专业的,我们是被

动学日语,而现在人家是主动学日

语,但这个主动学日语当中很可贵

的一点是对文化的理解。国际交流

中心的一个统计显示,不管大学、

中学还是社会,对日本文化感兴趣

而学日语的都占到前五位。在这个

现状当中“大平班\"所起到的作用就

是刚才很多老师讲到的,它把我们

的日语学习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进

行了有力的结合。

我认为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第一代的日语教育中,我们

很多政策、做法是为国家服务的。

我们第一代日语人才的培养基本上

是为了国家的外交政策或者是为了

对外交流,这一代的教育培养出了

许多成功的人士,像现在已经走到

国家领导人岗位的,现在的中日友

好协会的会长唐家璇先生,我们的

老前辈刘德有先生,还有王效贤先

生等,这些都是我们第一代人才培

养的成功的范例。第二代人才的培

养对于第一代是有继承的,比如学

习日语然后走上外交路线成为外交

家的北外出身的武大伟先生、二外

出身的王毅先生等都还是第一代的

模式。但是第二代模式出现了,除

了为国家外交政策服务以外的通过

从事日语教育而进一步成为日本研

究的专家,还成为日本研究者,这

个是\"大平班\"在中国日语教育界起

到的另一个作用。在这样一个变化

过程当中我们看在座的像胡振平先

生,像今天来的林璋先生,还有在

座的很多研究语言的老师。在日本

文学研究方面,谭晶华先生、宿久

高先生;在日本文化研究方面韦立

新先生;政治、经济方面的李薇女

士、李爱文先生;从会长到校长都

有很多人。而且在日本活跃的也有

很多人,像刚才提到的沈国威、王

敏等等这些都是见诸于日本报端、

媒体的人。

现在从教育的现状来看我觉

得有两大问题存在:一个是学生的

需求,刚才讲到了现在的学生是从

要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角度来选择

学习日本语言的,那么他们对日本

的文化、日本的社会、日本的方方

面面都有很大信息的需求。但是我

们现在的老师大部分还是从日本的

语言、文学出身的。我们和卡西欧

一起搞的全国优秀硕士论文的评审

过程当中,我就感觉到,有很多学

校的学生希望通过对日本的社会方

面的问题、文化方面问题的研究来

写硕士论文。而我们现在的老师能

对应的比较多的是语言和文学,在

社会和文化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148

weilan “大平班”同窗会专题

第159页

“大平班”的前世今生

这就需要我们在进一步加强日语教

育,加强对日本研究的过程中,培

养能够胜任现在学生需求的人才;

第二个是对象国家研究团队的成长

过程的问题。刚才李薇老师讲到在

任何学科当中有学科系谱当中成长

起来的学者,还有地域研究成长起

来的学者。在地域研究成长起来的

学者中我觉得还有两部分人:一部

分人是在研究日本的时候,从学习

日语出身的研究学者。就像我们在

座的很多老师一样,我们开始学习

日语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我会去研

究日本,只是学习日语。但是在学

习日语之后,我们要把日本当成一

个对象国来研究的时候,你可能选

择了文学、或者语言、或者社会、

或者文化,但无论选择什么你的功

底都是从日语出身的。另一部分人

不是这样的,他一开始就是从一个

专业的角度来研究日本,比如说他

在大学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学的是经

济、或者是政治、或者是历史、或

者是国际关系,但最终他总要把他

的研究点落到一个方面,那么有些

学者就落到了日本的经济或者日本

的政治、文化、历史上。

这是两支队伍,但是用李薇老

师的话讲都是日本研究共同体当中

的两支队伍,而且这两支队伍当中

都有成功的范例。但现在有一个不

是很令人乐观的现象就是,这两支

队伍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

有些领域、有些地区还存在着两张

皮的状态。如果这两张皮能够贴在

一起的话还是很好的,但是现在在

部分领域、部分地区还存在相互排

斥的现象。对于从语言出身的学者

来说语言会非常精通,给他一个文

献他能读透文字后面的东西。而专

业出身的学者角度来看却是借助别

人翻译的材料来进行的,难能把原

文读的很透。但从专业角度来讲,

语言出身的人是外行出身、半路出

家,没有经过很好地专业训练,甚

至有时候说的可能是外行话。在科

学系谱当中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甚至连一个综述都写不好,这样的

话怎么能做好中国的日本学研究

呢?

我的理想是这两张皮能够贴在

一起、拧在一起成为一股绳。李薇

所长现在所做的一些尝试,就是使

日本所的研究人员和其他专业所的

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

做出更好的日本学研究,才能走出

中国日本研究的一条专业道路。所

以这两个课题,我希望通过今后的

努力能够加以解决。

我觉得日语教育是一个培养日

本文化理解者的过程,培养出我们

自己的研究队伍。最后我想和大家

一起来重温一下大平正芳1979年

访华的时候在政协礼堂做的一次演

讲,这个演讲当中提到了他为什么

要支持中国日语教育研究的想法,

也就是我们大平班诞生的一个理

念,当时大平是这样讲的:

国と国との関係において最も大

切なのは、国民の心と心の間に結

ばれた強固な信頼であります。こ

の信頼を裏打ちするものは、何よ

りも相互の国民の間の理解でなけ

ればなりません。

しかしながら、相手を知る努力

は、決して容易な業ではないので

あります。日中両国は一衣帯水に

して二千年の歴史的、文化的つな

がりがありますが、このことのみ

をもって、両国民が十分な努力な

くして理解し会えると安易に考え

ることはきわめて危険なことでは

ないかと思います。

ものの考え方、人間の生き方、

物事に対する対処の仕方に日本人

と中国人の間には明らかに大きな

違いがあ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ま

す。

我々は、このことをしっかり認

識しておか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体制も違い流儀も異なる日中両国

の間においては、尚更このような

自覚的努力が厳しく求められるの

であります。このことを忘れ、一

時的なムードや情緒的な親近感、

更には、経済的の利害、打算のみ

の上に日中関係の諸局面を築き

上げようとするならば、それは所

詮砂上の楼閣に似たはかなく、脆

弱なものに終わるのでありましょ

う。

国民の間の相互理解の増進を図

る一つの有力な手段が、言語であ

ることは、いまさら申すまでもあ

りません。

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語の学習が中

国の人々の日本の社会及び文化自

体に対する幅広い関心の高まりに

つながることを強く期待するもの

149

第160页

であります。

以上のような相互理解の努力を

通じて、世界の平和とアジアの安

定の創造に寄与する日中両国の関

係をより深くより広く推し進めて

いくことこそ、今日、両国民に課

せられた最も大きな課題であると

信ずるものであります。

这话虽然时隔30年以上,但现

在我们读来依然觉得非常深远。所

以大平正芳成立大平学校(即\"大平

班\")这样一个举措,绝不是一个简

单的举措,他是具有深远目的的。

大平正芳作为日本现代政治家当中

比较有远见的政治家之一,他提出

了环太平洋构想等,但是却在位期

间倒下了。\"大平班\"后来发展成为北

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去过的人都看

到了,那是一幢据北外校领导来讲

到现在为止还是北外最漂亮的一座

大楼。这座日研中心是小渊惠三首

相访华时由日方提议由日本的ODA

援建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大平

班\"和日研中心的。不巧的是小渊首

相也是现代日本首相当中在任期间

倒下的一任首相,我们总是想为什

么为中日之间友好作出积极贡献的

首相都是在任期间倒下了?所以我

也希望在座的老师也能进一步研究

我们中日之间的关系,研究日本,

能够培养出成千上万的我们\"黄埔军

校\"的一兵一卒,然后为我们中国的

日本研究学界和日语教育事业做出

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上午的几位专家从各自的角度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讲演,给予我们非常多的启发和思

路,另外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讲演!

“大平班”以其在中国日语教育发展史上的启蒙作用而为我们所纪念,作为一个里程碑也必将永垂

史册。而在“大平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正在不断积极地将“大平班”精神继续发扬

光大。“大平班”人、日研中心人在如今的中国日语教育中无疑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新时代的日语教

育中,他们精琢专业、细磨管理、广于交流,在展望中创新,创新中图强,日益开创着中国日语教育

新的局面。

谨以此专题献给为中国日语教育事业敬业奉献、不止努力的“大平班”及“日研中心”的新老校友,

愿他们在新时代的日语教育工作中再创辉煌!累结硕果!为中国的日语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 语

150

weilan “大平班”同窗会专题

第161页

151

“ 大 平 班“

2019年大平班新年会图文实录

2019年1月20日下午,“大平班”师生新年会在东

京日中友好会馆举行。来自东京和日本其他地区及中国国

内的各期毕业生41人参加新年会。早稻田大学竹中宪一教

授、早稻田大学早田辉洋教授、立教大学远藤织枝教授、

筑波大学砂川有里子教授、东京学艺大学谷部弘子教授等

多位曾任“大平班”讲师的老师们也应邀出席了新年会。

以下是此次活动图文记录,以资纪念。

部分与会大平班师生集体合影

使馆教育处胡志平参赞

国际交流基金河野明子

李大清向竹中宪一老师赠书

新年会活动程序表

1. 開会のご挨拶 : 大平学校竹中憲一先生

2. 来賓のご挨拶 :胡志平・中国大使馆教育処公

使参事官河野明子・国際交流基金部長

3.卒業生代表のご挨拶 : 4 期生 李大清さん

4.講師代表の乾杯のご挨拶 :早田輝洋先生

5.歓談・各自の近況紹介

6.閉会のご挨拶 : 1期生 莫邦富さん

特別ゲスト

中国大使館教育処  胡 志平 公使参事官

中国大使館教育処  安 載鶴 一等書記官

国際交流基金日本研究・知的交流部

アジア・大洋州チーム長  河野 明子

大平班新年会

第162页

152

weilan 影 像

1,2,4,5期同学合影 与上野田鹤子老师(中)合影

刘为民、朱新建与竹中宪一老师(中) 与远藤织枝老师合影

与早田辉洋先生合影 部分师生合影

第163页

153

“ 大 平 班“

大平正芳纪念财团理事长大平知范致辞

大平班毕业生代表徐一平致辞

后排左起国际交流基金星野里朱,盐泽雅代,大平正芳财

团事务局长海野哲寿,徐建平,前排左起:大平正芳

纪念财团理事大平裕,理事长大平知范,徐一平,李大清

2020年大平班新年会图文实录

新年会活动程序表

1.開会のご挨拶:李大清(4 期)

――――40 周年活動準備状況についてのご報告

2.来賓のご挨拶:

大平知範・大平正芳記念財団理事長

河野明子・国際交流基金アジア・大洋州チーム長

3.講師代表:上野田鶴先生

4.乾杯のご挨拶:徐一平さん(2期生)

5.閉会のご挨拶: 莫邦富さん(1 期生)

特別ゲスト

大平正芳記念財団    大平知範 理事長

            大平 裕 理事

            海野哲寿 事務局長

国際交流基金日本研究・知的交流部

アジア・大洋州チーム長 塩沢 雅代

            星野 里朱

2020年大平班新年会53人参会(日方教师参会人数有增加) 部分师生合影

大平班新年会

第164页

154

weilan 影 像

北京语言大学与“大平班”

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与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北京语

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又承担起一项新的任务——组织

培训外语教师。1975年7月,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的文化

协定,英国政府派三位语言学家来我国,对我国高等学校的英

语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英语教师培训班设在北京语言学院,由

北京语言学院负责外国专家的接待工作和教学的组织工作。为

此,北京语言学院成立了“外语教师培训部”。1980年以后,外

语教师培训部转为以培训日语教师为主。由已故日本前首相大

平正芳先生倡议,为中国培训600名中国日语教师的计划从

1980年开始,培训计划在中国正式称为“日语教师培训班”,

又称为“大平班”。根据两国政府的协定,中国教育部委托北京

语言学院举办日语教师培训班,培训班每期学习一年,每期学

员120人,先后办了5期。1980年至1985年,共有160多所高

校的594名日语教师来培训班进修。日方先后派遣了95名专家

学者来培训班讲学。同时,日本外务省还邀请每期学员到日本

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实践活动。该计划不仅为中国培养了日

语教师,而且还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了两

国教育界的联系和合作。

历经 30 载岁月沧桑 ,曾经定格下来的珍贵瞬间也许更多的只能从记忆中找寻,而历经寻访,本期专刊幸得几十张颇具纪念和保存

价值的老照片呈现出来与读者共享。跃然纸上或黑白或彩色的那些良师的样貌,那些往事的再现,一定会将您带回到对“大平班”,对

昨天的日研中心的深情回忆之中,再温旧日的师生情、同窗谊……

在此,谨向为本刊热情提供图片及历史材料支持的北京语言大学档案馆及离退老干部唐传寅老师个人,向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及

中心老师,向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日语系副主任吴素莲老师及其他所有接受并支持本刊采访,并为本刊提供图片支持的各级院校、

机构领导、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回报中国日语界的热情与支持,也为能更好地推动中日文化交

流与发展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165页

“大平班” (1980年-1985年)纪事

1980年8月11日 北京语言学院举行日语教师培训班开学典

礼,教育部浦通修副部长、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加藤吉尔、日本

国际交流基金代表团团长泽田彻和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温建平分别

讲话,共同赞颂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1981年3月1日 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张道一率日语教师培

训班一行120人,赴日本进行为期1个月的参观访问。

1981年9月1日 第二届日语教师培训班举行开学典

礼,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温建平出席并讲话,教育部、外专局

有关领导以及日本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日本专家出席典礼。

1982年2月24日 院长温建平率领日语教师培训班全

体学员120人,赴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实习。

1983年2月23日—3月24日 根据中日双方商定的教学计划,以

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唐腾义为团长的第三期日语教师培训班共计124

人赴日学习参观。

1983年5月27日—28日 第四期日语教师培训

班入学考试分别安排在北京、上海、吉林、广州、西

安、成都6个考点,北京考点设在北京语言学院。北

京语言学院受教育部委托主持本次考试。

1983年9月1日 第四期日语教师培训班开学典

礼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

1984年2月16日—3月16日 第四期日语教师学

习参观团一行120人赴日参观、实习,为期一个月。

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任团长,日语教师培训班主

任唐传寅任秘书长。

吕必松(前排左二)、唐传寅(后排左四)

率第四期中国日本语教师研修团团部成员拜访驻

日大使宋之光(前排中)

155

“ 大 平 班“

第166页

赴日参观团历任团长:第一届:教育部外事局副局长王文任团长,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张道一任副团长;第二

届: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付克任团长,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温建平任副团长;第三届: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唐腾义任

团长,教育部外事局处长赵冀任副团长;第四届: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任团长,教育部高教一司外语处处长蒋妙

瑞、外事局专家处处长林筱安任副团长(培训班主任唐传寅任秘书长);第五届: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王岳为团

长,,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刘铁民任副团长(培训班主任唐传寅任秘书长)。

1984年9月1日 第五期日语教师培训班开学,学员

120人。

1985年2月28日 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王岳为团长,

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刘铁民为副团长的第五期中国日语教师

赴日研修团一行120人赴日本参观学习,为期一个月。

左图为第五期日本语教师研修访问团成员在奈良公园门

口合影

第五期“大平班”结业合影 第五期“大平班”结业时全体工作人员与日方专家合影

左上:在大阪佐治圭三老

师家门口留念

右上:访问日本企业留念

左下:访问日本的一所乡

村小学

右下:“大平班”运动会

156

weilan 影 像

第167页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1985年9月,是中国国家教育部与日本国国际交流基金为促进两国教育

文化交流而共同创建的,地点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其前身是根据197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访问中国

时代表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的文化交流协定,为培养中国大学日语教师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设立的“日

语教师培训班”(在中国的日语教育和日本研究界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大平班”)。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左上:日本学研究中心八六级开学留念(1986.9.10)

左下:日本学研究中心八七级开学典礼留念(1987.9)

日研中心88级研究生班、助教班开学典礼(1988年9月6日)

日研中心89级研究生、助教班开学典礼(1989.9.17)

157

日研中心

第168页

2012年4月毕业合影留念

【学术】

一排: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第七届

日本学中日研讨会(1996.10.3)

二排: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成立15

周年国际研讨会(2000.9.29)

三排(1):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成

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排(2):首届全国日本学研究博

士生论坛

三排(3):日本学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四排:纪念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成

立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158

weilan 影 像

第169页

159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图文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