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卷 第2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60 No.2
2024年3月 JournalofGuang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Mar.,2024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24.02.011
[收稿日期]2023-10-23
[作者简介]吴怀东,男,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本文引杜甫诗俱见萧涤非主编、张忠纲终审统稿《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为行文简略,
不一一标注页码。
论李杜交谊及其意义
吴怀东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李白杜甫交谊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意义绝不限于普通的人际关系,二人的友
谊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伟大的情谊,是儒家倡导的以义相交的典范。具体而言,李白对杜甫很关心,但
与杜甫对李白的盛情相比,李白对杜甫的情谊不够“对等”:在李白交游圈中,杜甫只是他的普通朋友;在杜
甫的交友圈中,李白是他一见倾心的人物。杜甫推崇李白的才华和气质,理解李白为诗为人,同情李白的
遭遇,甚至为李白申冤,这充分证明李白飘逸人格与绝世才华的巨大魅力。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关怀、同
情、理解,也反映出杜甫独特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需求,在杜甫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思
想史和诗史意义。
[关键词]李白;杜甫;交谊;赠答诗;君子之风
[中图分类号]I207.22;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24)02-0146-15
中国文化传统历来重视群体价值、重视人际关系、重视友道,在文学上的直接表现就
是“诗可以群”(《论语·阳货》),如《诗经·小雅·伐木》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
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汉代以来就有赠答诗一类,便是朋友间互相酬唱的
结果,主要内容是抒写友情,歌颂友谊,倾诉关怀。特别是在唐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
员流动大,社交活动活跃,人们极其重视友谊,如杜甫就将“天下朋友皆胶漆”(《忆昔二首》
之二)① 视作大唐盛世的标志,因而唐人留下大量赠答和表达友情的名作,如王勃《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红豆》《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高适《别董大》、贾岛《寄友人》等,严羽甚至说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
不同个体间的深度交往,除了功利因素和先天纽带(如血缘亲戚、同乡、同学等)之外,主要
是彼此精神的吸引与感情的共鸣———“同声相求”(《易传·乾文言》)。萧颖士《江有归舟》
诗序云:“于戏! 彼以我为僻,尔以我为正。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社交活
动和赠答诗能反映一般社会文化状况,也反映诗人的思想和文学特点,而最早对作家人格
和创作个性进行认知判断的,一般都来自作家好友。因此,考察诗人的交友及相关赠答作
品,是理解诗人个性、贡献的独特视角。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