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发布时间:2023-10-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要素保障类 ◆137背景情况温州法院探索建立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以个人破产的原则和精神为指导,对现有的执行和解、参与分配等执行制度和理论进行的整合安排,借助现有的执行制度部分实现个人破产制度功能。主要做法(一)打通金融机构内部免债机制与司法程序的壁垒应认识到金融机构内部本身存在系统的债务减免机制,例如呆账核销、不良资产转让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形成金融机构债权人由私力救济转向公力救济的规范化路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免债措施,除通过不良资产转让等自身手段外,还可以通过企业破产程序,包括破产清算、重整、和解等司法程序,依法进行核销;而对自然人的不良债权,目前只能通过自身的内部途径进行消解。但是,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内部调查措施毕竟是有限的,对个人债务的豁免也缺乏外部监督机制,存在权力寻租的风险。通过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以经过司法程序的债务人财产情况调查结果,为金融机构内部的免债程序做背书,能够弥补当前个人破产法缺失情况下自然人债务难以退出的制度性不足,同时使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债务豁免决策更具规范性。(二)引入公职管理人制度提升金融债权人认可度温州中院、温州市司法局联合推动在个人债务... [收起]
[展开]
2023"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要素保障类 ◆

137

背景情况

温州法院探索建立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以个人破产的原则和精神为指导,对

现有的执行和解、参与分配等执行制度和理论进行的整合安排,借助现有的执行制度

部分实现个人破产制度功能。

主要做法

(一)打通金融机构内部免债机制与司法程序的壁垒

应认识到金融机构内部本身存在系统的债务减免机制,例如呆账核销、不良资产转让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形成金融机构债权人由私力救济转向公力救济的规范

化路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免债措施,除通过不良资产转让等自身手段外,还可以通过企业

破产程序,包括破产清算、重整、和解等司法程序,依法进行核销;而对自然人的不良债权,

目前只能通过自身的内部途径进行消解。但是,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内部调查措施毕竟是有限

的,对个人债务的豁免也缺乏外部监督机制,存在权力寻租的风险。通过个人债务集中清理,

以经过司法程序的债务人财产情况调查结果,为金融机构内部的免债程序做背书,能够弥补

当前个人破产法缺失情况下自然人债务难以退出的制度性不足,同时使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债

务豁免决策更具规范性。

(二)引入公职管理人制度提升金融债权人认可度

温州中院、温州市司法局联合推动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中探索建立公职管理人制度,

个人债务集中清理

——率先探索破解金融债权豁免难题

案例六十五

第152页

13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采用“个人担任、机构管理”的模式,确定由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部门为公职管理人的管

理机构,并明确担任公职管理人的资格身份,公职管理人不收取报酬。公职管理人制度的构

建降低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人的履职行为公信力。

(四)不设行为考察期让“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获得重生机会

设置行为考察期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债务人的惩罚,但另一方面,如所有债权人均同

意免除剩余债务并终结执行的案件,取消对债务人行为考察期的设置,能够更好地解放那些

能够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商主体。不设行为考察期的做法能够在债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加速

解放债务人。温州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在某些方面也进行了适当突破。例如,为便利债务

人为了工作和生活目的所必需的出行需要,对债务人乘坐飞机经济舱,动车二等座及高铁二

等座视情况予以允许。金融债权人同意豁免剩余债务并不设行为考察期,让“诚实而不幸”

的债务人获得“重生”。

示范意义

温州的探索和实践,对实现金融债权豁免难题的突破,具有很强的路径探索和实践借鉴

意义,也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司法制度的正向激励。

(2023 年,市中院)

第153页

要素保障类 ◆

139

背景情况

杭温铁路项目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社会资本投资“双示范”高铁改革项目。

百盛联合集团通过竞争性蹉商成为杭温铁路项目的社会投资人,承担了国家铁路领域

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示范的改革使命,既为企业向轨交新基建业务实

现战略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民营企业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担当社会

责任和使命。

主要做法

(一)先行先试,建设模式闯出全新路子

在政府方、铁路方和社会资本方的共同努力下,杭温铁路成功争取并实践国内首个“PPP+

总承包 + 代建”的全新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其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公司、代建单位和总

承包单位的管理边界和法律范围,项目公司负责统筹、前期及资金保障,代建单位负责工程

建设及安全质量,总承包单位负责资金监管及建设协同,三方共同形成项目推进合力。

(二)资源互补,协同推进实现各方合力

省发改委成立铁路专班,温州市政府成立市委专项巡察组,并由温州市铁管中心进行统

筹协调具体建设问题,通过“需求清单”和“协调清单”统筹各主体关系,通过“问题清单”

和“行动清单”进行项目具体建设推进,通过“进度清单”和“目标清单”实现工程进度管

控,从而形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各参建方积极协同推进的工作落实机制。

杭温铁路“双示范”改革 助力民营企业战略升级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社会资本进入大型基础设施领域

提供范本

案例六十六

第154页

14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三)政治引领,党建联创合力同频共振

杭温铁路以党建联创示范线建设为核心,形成杭温公司、建设指挥部、沿线政府及施工

监理单位“四位一体”的党建联创共同体,召开杭温铁路党建联创示范线创建大会,通过“党

建 +”的形式,组织开展系列党建联创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工程攻坚、征地拆迁、全线创优、

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不断前进,努力打造杭温铁路党建示范窗口。

示范意义

该模式是多方共同参与铁路建设管理的一次重要探索,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提供改革范本,

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将有利于更多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地进入铁路。

(2023 年,市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心)

第155页

要素保障类 ◆

141

背景情况

市交运集团为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国企资源 + 市场机制”

的合作模式,与瑞浦能源组建合资公司,凭借地方国企影响力,积极推销瑞浦能源有

限公司生产的锂电池,提高瑞浦能源的市场占有率。

主要做法

(一)先行先试勇当瑞浦能源的“试金石”

瑞浦能源的主要产品为商用车电池,特别是公交车用动力电池。2019 年,瑞浦能源第

一代产品上市初期,市场对其为新品牌、新产品,开拓市场难、产品销量低。在此关键时

刻,市交运集团主动拥抱瑞浦能源,支持其发展,为其提供测试环境,并在测试、改进环节

提供建议、意见。在此基础上,2019 年采购 110 辆配置其动力电池的中车 CSR6113GLEV2/

CSR6123GLEV4 型纯电动公交车,每车配置 10 组,共 1100 组电池,占其该年总销量的 20%。

与此同时,集团与瑞浦能源成立联合工作组,联合处置运营过程中动力电池组可能存在的使用、

维护、售后等问题。

(二)持续使用筑牢瑞浦能源的“压舱石”

依托市交运集团 5000 余辆商用车辆保有量以及每年稳步推进的车辆更新需求,双方进一

步合作,市交运集团每年至少采购一批配置瑞浦能源产品的车辆,保证其一定市场占有率。与

此同时,倒逼郑州宇通、厦门金龙、苏州海格等整车市场头部企业加快瑞浦能源产品的测试和

装配,助推瑞浦能源成为整车企业的标配产品,助力其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

打造“国企资源 + 市场机制”合作模式

——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案例六十七

第156页

14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在此推动下,短短三年,瑞浦能源市场占有率已排第八,市场份额为 1.5%。此外,市交运集

团还注资 2 亿元完成对瑞浦 A 轮股权投资,资金主要用于瑞浦年产 30GWH 动力与储能锂离

子电池及系统项目和渠道拓展、营运资金补充等,这是瑞浦此轮融资中唯一的温州本土国企。

(三)深化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铺路石”

市交运集团与瑞浦能源深化合作,通过市交运集团下属二级全资子公司温州交运集团物流

有限公司与瑞浦能源成立合资公司,探索互利共赢的新局面。该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动力锂电

池的销售及售后、汽车配件的销售及售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合资公

司将积极寻求合作,持续加强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合作,以传统公交车和出租车更新为新能源车

为契机 , 打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销售服务中心。同时,市交运集团帮助合资公司将锂电池销售

业务推广到浙江省内其他公共交通企业,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合资公司的利润按股东

的出资比例(实缴)分配。

示范意义

市交运集团创新投融资模式,与民间资本合作共同拓展新能源产业链。近年来,交运集

团帮助瑞浦能源拓展业务,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有利于推广瑞浦

能源生产的锂电池,有利于扩大温州市能源产业营收规模,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

于减少温州地区传统燃油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助推温州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2 年,市交运集团)

第157页

要素保障类 ◆

143

背景情况

温州民营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受到学历、论文、科研等方面的条件限制,

无法达到参加国家规定系列专业的职称评审的门槛和要求,造成一大批渴望获取职称

的民企人才,其专业技术水平难以得到合理评价。如何设置民企专技人才成长的跑道,

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职称外延评审改革需

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主要做法

按照先行试点、逐步铺开的思路,率先在服装专业开展职称外延延伸评审试点,着力以

职称工作促进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有:

(一)组织申报社会化。申报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身份、年龄、专业、岗位限制,接

受社会自然人申报。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按照社会化的趋势,首先由相应的行业协会、商会提

出申请,根据行业的产值、规模、档次、技术含量和从业技术人员状况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估,

并结合行业职业特点制定评审实施办法,采取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由各协会自行组织申报

和评审。

(三)淡化了学历、论文、科研。并以业绩、能力、贡献为导向,制订了由学历资历等

基本条件、业绩评估、理论考试、专家面试答辩等评价要素组成的量化评价框架体系。

围绕温州特色支柱产业的职称外延评审

——探索民企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合理评价

案例六十八

第158页

14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四)取消了资格申报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采用个人申报突出“自由”、社会评

价突出“科学”、单位聘任突出“择优”的方式实行专业技术资格和职务聘任相分离的制度。

各特色行业评审出来的专业技术资格,在温州范围内有效,其职务聘任由单位自主实施。多

年来,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先后在服装、鞋革、泵阀、工业电器、汽摩配等 28 个温州地方特

色行业和支柱产业细化职称评审专业,委托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职称外延延伸评审

工作。截至 2021 年底,全市累计有 4 万余名民营企业人才通过职称外延评审取得相应职称。

温州的职称制度改革和探索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获取职称难的问题。同

时,采取“评价”+“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了温州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

从而进一步推动温州特色行业和支持产业的发展。

示范意义

这一做法受到了民营企业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欢迎,得到人社部充分认可和肯定。

(2022 年,市人社局)

第159页

要素保障类 ◆

145

背景情况

劳动用工已经成为近年温州企业最大的风险成本之一 , 为提高企业依法用工能力,

帮助降低用工法律风险,市人力社保局劳动仲裁院结合劳动人事争议裁审工作实际,

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裁审合力助民企、规范用工促健康“十百千”系列活动。

主要做法

(一)“结对十大行业”

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市中院结对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温州市汽摩配行业协会、温州市电

气行业协会、温州市服装商会、温州市眼镜商会、温州市制笔协会、温州市机电技术协会、

温州市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温州市模具协会、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十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协

会,签署营造和谐用工环境共建意见书,共建和谐用工环境。双方相继联合走访了十大行业

协会,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座谈,对行业总体情况、用工现状、存在的用工问题及难点和需要

支持帮扶的用工问题进行调研,仲裁委、法院分别反馈了近几年相关行业劳动争议案件情况,

并针对企业需求,点对点指导完善用工管理体系。

(二)出台“规范用工百问”

编印《温州企业用工规范 100 问》,赠发企业指导规范用工。该书在总结劳动争议裁审

经验、汇总企业常见用工疑问的基础上,通过 100 个问答题的形式,帮助企业家了解“用

人单位在入职时应履行哪些告知义务”“劳动合同需要具备哪些条款”等问题。

裁审合力助民企 规范用工促健康

——多渠道、全方位指导企业规范用工

案例六十九

第160页

14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三)“联动帮扶千企”

联合各地法院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普法千家企业。针对争议高发区域和行业,联合当

地部门组织,开展普法宣讲 . 对于企业遇到的用工难点问题,不定期进行走访,召开研讨和

座谈帮助解决,通过日常办案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点对点沟通,引导企业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帮助企业切实解决遇到的用工问题。

(四)建立应对机制

市人社局、市中院与行业协会建立稳控对接和多元化解机制,对存在重大社会影响或可

能引发连锁反应的劳动纠纷,及时介入矛盾调处,联动化解纠纷。如针对某鞋业有限公司解

除劳动关系引发的群体性案件,市仲裁委迅速启动预警机制,联合当地工会,组织精干力量

提前介入,提供咨询、调解、确认一条龙服务,仅用 10 天圆满完成调解处理,涉及职工 227 人、

涉案金额 197.7 万元。

(五)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开发全省首个智能 AI“温小仲”,能答复各类劳动仲裁问题,为企业提供智慧仲裁

服务,已累计服务 27353 人次。通过真人拍摄、儿童反串等方式,将典型案例、仲裁流程

制作成抖音予以播放,宣传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升单位依法用工能力。制作普法漫画,

为企业提供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涉及社会保险、加班费、试用期等方面。

示范意义

该项工作加强行政司法联动,延伸裁审职能,多渠道、全方位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实现

企业与职工互动双赢。

(2022 年,市人社局)

第161页

要素保障类 ◆

147

背景情况

乐清推行民营企业“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着眼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问题、解决高端人才招引磁吸力不强问题、解决创新资源供需匹配不畅问题。

主要做法

(一)搭建需求供给桥梁,推动创新资源精准匹配。一方面,建好企业创新需求库。多

渠道摸清找准企业创新需求,并在今年的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现场发布企业“科技副

总”需求征集令,目前已征集到 65 家企业的引才需求。另一方面,建好专家人才供给库。

在《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及省内外合作院校平台发布征集信息,现已征集各类专家教授

78 名。

(二)深化创新合作模式,实现科技赋能精准攻关。深化“副总 + 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协同开展技术指导、研发攻关,突破一批新技术、新项目。深化“副总 + 拓展创新资源”模式,

整合协调多方优势资源帮助企业提升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创新链条上的薄

弱环节。深化“副总 + 完善创新体系”模式,共建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培养帮带科研团队,

规划创新发展路径。

(三)实行协同保障机制,实现产才融合精准落地。构建全流程管理考评机制,制定出台《乐

清市民营企业“科技副总”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双向选择、自主评价、补贴激励、考评退

出等一整套机制。构建全要素政策保障机制,给予“科技副总”每人每年不超过 2 万元的生

“科技副总”助推企业自主创新

——全省首创“科技副总”助燃企业创新之火

案例七十

第162页

14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活补贴和最高 3 万元的工作经费,科技副总申报工业科技项目立项后给予 20-100 万元的资

金补助。构建全行业示范推广机制,及时挖掘提炼民营企业“科技副总”优秀典型案例,营

造人才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浓厚氛围。

示范意义

一是有力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域创新水平。自 2021 年启动探索以来,累计为 55

家企业输送 52 名“科技副总”,共培育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8 家,省级企业研究

院 3 家。二是成功推动了一批“卡脖子”难题解决。两年来,累计承担乐清市重大攻关项

目 30 项、温州市级重点研发项目 4 项、省“尖兵”、领雁项目 2 项,成功转化科技成果 3 项。

三是深化拓展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路径。通过实行“科技副总”机制,带动 120 多名

团队研究人员和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成功入职企业 11 人。

(2023 年,乐清市)

第163页

要素保障类 ◆

149

背景情况

聚焦新时代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率先探索建立基层小微主体金融

服务站模式,从信用融资能力提升、金融普惠政策传导、金融安全知识普及、完善配

套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打造温州金

融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新模式、新样板。

主要做法

(一)打造基层网格化的金融服务阵地,实现小微主体金融服务广覆盖。在全市小微企

业和个体工商户较为密集的街道市监所、小微产业园、商业综合体、批发零售市场等场所设

立小微主体金融服务站,遴选主办银行机构开展常态化驻点办公,及时满足广大不同类型个

体工商户在创业贷款、续贷、开户等金融服务需求。目前,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联合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已在全市各县 ( 市、区)设立基层小微主体金融服务站 40 个,1 个服务站平均

配置 1-2 家银行机构入驻,形成“企业新设 + 金融服务”一站式集成服务,实现金融服务“零

次跑”。截至目前,基层小微主体金融服务站开展走访对接超 1.9 万家次,发放贷款近 90 亿元。

(二)推进小微主体的信用建档,有效提升小微主体的“信用融资”能力。针对个体工

商户等小微主体信用信息不健全的情况,基层小微主体金融服务站主办银行和街道市监所建

立合作机制,由市监管所提供优质小微主体“白名单”,银行机构根据“白名单”信息进行

现场走访并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将个体工商户的“纳税信用”“经营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

创新建立基层小微主体金融服务站

——激活民营经济“毛细血管”

案例七十一

第164页

15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有效提升小微主体的“信用融资”能力。如鹿城农商银行在入驻温州市滨江街道监管所后,

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后,相继对滨江辖区东方数码广场、米房厂产业园、悦

开工 3 个小微主体园区整园授信 15 亿元,受益主体达 670 余户。今年以来,全市个体工商

户信用融资能力持续增强,8 月末,全市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增速达 43.6%。

(三)打造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验,构建小微主体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新模式。温州市

分行率先出台《温州市小微主体金融服务站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为小微主体提供初创、

成长、成熟、衰退等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今年以来,温州市分行联合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以基层小微金融服务站为抓手,相继打造小微主体首贷户拓展、贷款码场景应用、

数字人民币应用等多个小微金融服务模式。1-8 月,全市累计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 8857 户,

个体工商户首贷户 11672 户;全市 19039 个市场主体依托贷款码发布融资需求,获得贷款

386 亿元。

(四)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打造更有温度的小微金融服务。依托基层小微主体金融服务

站机制,指导“主办银行”积极联合基层市监所,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国家政策解读、金融

及消保知识普及等活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专项政策和产品。今年以来,全市基层小微主体

金融服务站共开展专题活动 15 次,涉及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防电诈、反洗钱、创业担保

贷款政策等方面,累计参加培训小微主体达 5000 户。充分发挥主办银行的平台、资源等优势,

为广大个体工商户群体提供供需撮合、创业培训、招工聘用等非金融服务。

示范意义

有效推动金融服务重心持续下沉,引导优质金融资源向小微主体精准滴灌,为广大小微

主体提供优质低价的金融服务,实现“企业找银行”向“银行找企业”模式转变。

(2023 年,市人行)

第165页

要素保障类 ◆

151

背景情况

小微企业园建设有效地解决了温州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

土地紧缺问题,加快了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发挥出块状经济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破解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招引、供应链等方面的难题。温州小微企业园建设过

程中在建设模式、园区配套、市场调控、政策服务等方面突破创新,形成了“温州样

板”“温州经验”。

主要做法

(一)多元开发,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开发模式。通过国有投资公司以公开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用地成本、建

设费用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统一核算,再统一出售或出租给入驻企业。二是工业地产开发

模式。由工业地产开发商竞拍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投资建设小微企业园。生产厂房、办公设

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可以分割出售或者出租给小微企业使用,产权登记可以参照商品房模式。

三是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由同行业或者行业内上下游小微企业签订联合竞投协议,明确出资

比例,设立联合体。联合体竞得土地使用权后,与国土部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明

确土地使用权分摊办法和成员地块占比。四是龙头企业开发模式。龙头企业利用自身闲置土

地,按小微企业园的规划要求进行设计和审批,委托有资质建设公司,联合投资建设小微企

业园。建成后在补缴出让金、按规定缴纳税费的前提下可分割转让给入驻企业。

小微企业园建设

——形成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温州样板”

案例七十二

第166页

15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二)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服务水平的十条

刚性措施(试行)》《关于推进温州市“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示范引领工程的实施意见》等

系列政策文件。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坚持扩增量和挖潜力并重,督促各地划出一定比例用地

指标,专门用于小微企业园建设,2018-2020 年期间每年保持新增小微企业园用地 2000 亩

以上。三是强化金融保障,制定《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各

商业银行创新项目开发贷、厂房按揭贷、设备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给予优惠贷款利率。

(三)严格把关,推动集聚发展

要求各地必须紧密结合区域支柱或特色产业,制定园区产业导向,明确园区产业定位,

严格制定企业入园标准,并由各地小微企业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定期审核小微企业园

开发主体上报的拟入驻企业(包括二次交易)情况,确保主导产业企业占园区企业数 70%

以上,杜绝“四无”企业入园。按照“五集五度”(即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

术集成、服务集中,投资强度、科技高度、税收贡献度、两化融合度、员工文化程度)要求,

优先安排高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小升规、专精特新等 7 类重点企业入园。同时,针

对小微企业园市场供不应求,导致的土地出让价格急速上涨的问题,迅速制定了“四限”(限

房价、限转让、限自持、限面积)政策,明确未来三年小微企业园建设计划中政府自建自持

比例不低于 50%,产权开发式小微企业园的最高销售均价不得超过 2900 元 / 平方米、最高

售价不得超过 3900 元 / 平方米,单个企业入园面积最多不超过 1.5 万平方米,及时有效地

稳控了小微企业园市场,小微企业园亩均供地价降幅达到 40.1%。

(四)优化运营,助力企业发展

一是完善配套服务,明确商务办公、设计研发、食堂、人才公寓和商业中心等基础配套

设施建设标准,明确非生产性公共配套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 15-25%。二是推行专业化运营,

明确 100 亩以上园区要建立或引进专业化运营机构,100 亩以下园区要实施专业化物业管

理。三是实施数字化提升,制定市级数字化园区建设标准,推广智慧园区试点,确保重点园

区光纤到园和 WIFI 全覆盖,借助云计算、云存储、云管理等技术,实现园内人、车、物的

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五)效益导向,全面绩效管理

制定出台了《温州市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试行办法》,设立优质企业培育、园区规范化

管理、公共配套建设等 8 个评价指标,对小微企业园发展绩效、培育绩效、服务绩效进行

第167页

要素保障类 ◆

153

全面评价,并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将园区评为 ABCD 四档,对园区开展一至五星级评定工作,

评选出一批绩效高、配套全、服务好、环境优的高星级园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

动小微企业园提质增效。

示范意义

温州已累计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园 180 个、建成认定 117 个,入驻小微企业 7100 余家。

生产制造类园区的建筑面积数、在建园区数及投资额居全省第一。

(2022 年,市经信局)

第168页

15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近年来 , 温州大力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 , 通过完善管理规范 , 强化

技术支撑 , 加强示范引领 , 推进电气、泵阀、鞋革、汽摩配、服装等全行业智能化技改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转型发展 , 推进全市智能化改造 1.0

版向 2.0 版迈进。

主要做法

(一)抓政策扶持 , 激发企业动力

继续延续高标准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政策 , 市级层面继续以政府购买形式开展智能化技

改诊断服务工作 , 强化政策刚性兑付。出台《温州市鞋革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实施意见》《温

州市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认定细则》《进一步规范智能化技改政策兑现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

行)》, 撬动企业生产投资积极性。

(二)抓技术支撑 , 搭建服务载体

出台《温州市智能化技改咨询 ( 培训)机构服务购买管理办法 ( 试行)》, 公开遴选市级

智能化技改咨询(培训)机构。打造新智造全流程服务体系 , 对智能化改造企业进行“一对一”

挂钩联系 , 以一年一度的中国温州智能制造 · 茶山会议为引领,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和专业服

务机构开展分行业、分领域技术对接和技术推广会 , 高效解决企业智能化改造共性难点问题。

(三)抓宣传推广 , 强化示范引领

千企智能化改造

——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转型升级

案例七十三

第169页

要素保障类 ◆

155

每年举办市、县两级多场分行业智能化技改现场推进会。每年启动温州日报专题报道,

联合浙江日报等媒体开展“聚焦温州智能制造”媒体企业采风行活动,成功举办 2021 温州

智能制造发展电视论坛。2022 年启动“千企智能化改造”典型示范案例展示推广工作,全

媒体开辟《“千企智能化改造”优秀案例》专栏。

(四)抓金融服务 , 深化银企合作

配合市融资担保公司“技改贷”专项产品 , 继续鼓励银行向智能化技改企业发放贷款。

持续发挥温州市政府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作用 , 积极鼓励企业技改项目参与国家转型升

级基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基金、国开行“重大项目专项信贷支持”“浙江智造融通工

程”融资。

(五)抓平台支撑 , 夯实产业基础

抓好上云标杆企业培育和示范推广 , 鼓励企业做到高水平上云、深层次用云。实施“5G+

工业互联网”工程 , 围绕温州“5+5+N”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 推进“一集群一平台”建设。

以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 39 家大院名校共建创新

载体为主体 , 加快构建“基础研究 + 技术创新 + 成果产业化 + 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六)抓人才建设 , 打造创新智库

以瓯江口智能装备产业园、浙江中德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智能制造领域平台建设为契

机 , 加快招引一批国内外先进智能制造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 , 带动和加速各类产业人才、设

计团队在温州集聚。推进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 以一流标准建成乐清智能电气

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 , 为全市智能化技改提供智力支持。

示范意义

通过智能化技改 , 企业运营成本普遍下降 20%-30%, 产能提升达到 30%-40%, 产品不

良率下降 20%-40%, 工作人员减少 20% 以上 , 能耗下降 10%-20%。

(2022 年,市经信局)

第170页

15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永兴空港社区园区面积 36.6 平方公里,有企业 1000 余家,其中规上企业 112 家,

流动人口从 2016 年的 6000 人增加到 2021 年 6 万余人,案件数急剧上升。近三年,

随着安心公寓、空港中学、特殊钢产业园、宝龙世家和碧桂园住宅区的入驻,空港社

区面临着管控要素激增,管理压力增大等难点问题。目前,空港园区专职调解人员数

量十分有限,社区民警只有 3 人,且由于受空间距离限制,往往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到

达现场。此外,园区的矛盾纠纷九成以上是小矛盾,频繁出警也造成资源浪费,导致

综合治理成本过高。

主要做法

龙湾永兴小微园集聚区自 2016 年投用以来,已进驻企业 1000 余家,园内新居民人数

已达 6万余人。针对小微园内涉企矛盾纠纷体量大、类型化的特点,龙湾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

企业协同、新居民参与的园区自治模式,在永兴街道、空港新区探索建立“共享助调”新模

式。截至目前,已建立企业助调驿站 16 个,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 800 余起,该做法被省

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一)创新“共享助调”,力争矛盾不滞留。坚持“资源集聚、共享助调”的工作理念,

精心选聘来自重庆、广西等 26 个省、市的律师、企业管理人员为特聘调解员,组建成立

105 人的“共享助调”工作小组,参与企业、社区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现企业、社区调

探索永兴小微园“共享助调”模式

——破解小微园区重大矛盾调节难题

案例七十四

第171页

要素保障类 ◆

157

解资源共享。

(二)建立“助调驿站”,引导矛盾就地化解。逐步在百人企业设立“助调驿站”,入驻

“助调员”,对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及时掌握情况,做好矛盾纠纷的

先期化解,确保“小事不出企业”。

(三)引入“在线调解”,提高矛盾化解满意度。开发“永兴在线调解”平台,组建在线

调解人才资源库,推行“菜单式”点单调解服务,实现矛盾纠纷当事人双方和调解员“挂号

选人,在线匹配”,通过自主“点单”老乡调解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信任度、

满意度。同时,综合应用各类数据,按人、事、物、地、组织、网络等要素进行标签管理,

建立矛盾纠纷预警、预测、预判的动态数据模型,有效提升矛盾纠纷的排查发现能力、调处

化解能力和动态管控能力。

示范意义

永兴小微园“共享助调”模式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

前”的原则,抓早抓小抓苗头,破解重大矛盾调解难题,加快矛盾化解速度,助力辖区平安。

2019 年 6 月 3 日,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在浙江信息第 96 期《龙湾区创新“共享助调”化

解小微园集聚区涉企纠纷》(办公室报送)上作出肯定性批示,在全省借鉴推广。2020 年 7

月 21 日,永兴小微园“共享助调”模式入选浙江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

(2022 年,龙湾区)

第172页

15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桃花岛体育休闲公园位于温州市滨江商务区桃花岛片区。该片区原包括原杨府山

垃圾填埋场、中心片污水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等公共市政基础设施,布局零散,开放

度低,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区域宜居性差,一度成为“城市废弃地”。城发集团滨江

公司引入民间资本通过系列举措,重新整合区域内市政设施设置,实现了土地集约、

高效化利用。

主要做法

(一)建设模式创新

滨江公司首先通过表面覆绿和强化治理两步骤,基本实现了区域生态修复。2006 年封

场后,滨江公司进行了防渗、渗沥液与填埋气体导排回收、堆体简易覆绿的处理,解决了困

扰多年的空气异味问题。2017 年启动垃圾填埋场强化治理,采用省内首例“固体好氧生物

反应器技术”,以低二次污染方式加速垃圾填埋场有机物降解速度,并引入“BIM”模型和

实景沙盘模型应用,对整个治理过程及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在线、全景监控。经过一年多的

治理,垃圾填埋场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环保相关规范、规定要求。面对零散的公共市政基础

设施,重新整合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纵向空间,在污水处理厂上建设体育设施,在垃圾山上

建设绿化公园,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将臭烘烘、冷冰冰的城市灰空间建设成为市民可进

入的城市体验空间。

引进社会资本办体育 土地集约利用再开发

——以桃花岛体育休闲公园为例

案例七十五

第173页

要素保障类 ◆

159

(二)供地模式创新

遵循集约高效的发展理念,创新采用分层供地方式,切实提高了该片区土地使用效率。

在桃花岛体育休闲公园开始整合后,填埋场周边原先零散分布的污水处理厂、高压铁塔等

设施同步启动了搬迁和改造升级。为了保证该片区的污水处理需求,又不至于影响 CBD 的

高端环境,实行就近选址,建设上采取了半地埋、全封闭模式,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半

地埋全封闭式污水处理厂。不仅用地由原来的 287 亩调降至仅需 105 亩,节约近三分之二,

并通过采用改良 AAO+ 深度污水处理工艺及全流程自动控制,将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了一倍。

同时在污水处理厂屋顶建设室内滑雪场、室外游乐场、室内外足球场等体育场所,为该片区

增加了人气,进一步提升片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城市发展最大“公约数”,

并配合实施污水处理厂侧立面和地面的景观亮化,有效解决了露天敞开式污水处理池普遍的

视觉、臭气、噪声污染问题。污水处理厂的改建和高压铁塔的落地,释放了约 400 亩住宅、

商办用地,给城市核心区建设腾出了宝贵的新空间,实现了新的土地溢价,为缓解城市用地

紧张提供了新思路。

(三)投资模式创新

引进社会资本办体育,采取类 BOT 模式引进民间资本 1.2 亿元,建成华东地区最大气

膜结构滑雪场,成为浙南地区新晋网红打卡点,瓯江沿线月光经济带的主要项目之一。

示范意义

桃花岛体育休闲公园项目利用民间资本办体育是土地集约利用再开发的模范样本,实现

了单一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向高品质综合体转型,形成了环境改善、功能整治、价值提升的综

合效应,为温州市桃花岛片区释放了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多重红利。

(2022 年,市城发集团)

第174页

16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泰顺县共富大搬迁众创园,位于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总投资 2.4 亿元,总建筑

面积 8 万平方米,在原交垟工业园的基础上扩建升级而成,形成以万创小微园和滨泰

共富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双园互动发展格局,以竹木制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

重点发展竹木制品产业、大健康制造产业、数字经济及高端智能产业。

主要做法

该项目是泰顺筑巢引凤的新载体,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品质县城提升的新示范。主

要亮点特色:一是创产城融合样板。共富大搬迁众创园是泰顺生态大搬迁“三个 1.5 万”平

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搬迁点布局,成为了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的新平台,成为了泰

顺“小县大城”“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创产业提升样

板。依托标准厂房的建设、规划齐备的配套、“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从研发、设计、生产

到物流运输等进行有机结合,为竹木制品和农副产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集聚空间。三

是创农村消薄样板。依托众创园的标准厂房项目,谋划村集体经济“入股新农投公司固定

回报”的最优“村集体无区域消薄”模式,有效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公司 + 集

体 + 农户”三方共赢。政府回购 1.7 万方标准厂房,村集体联合持有,招引入驻了正泰新

能源、昱顺新能源等一批优质项目,预计可为 34 个薄弱村集体增加年收入近 10 万元。四

是创就业增收样板。依托杭州滨江 - 泰顺山海协作契机,借助滨江头部数字经济资源优

泰顺共富大搬迁众创园

——探索“生态搬迁 + 产城融合”新模式

案例七十六

第175页

要素保障类 ◆

161

势,打造滨泰共富数字经济产业园,集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公共服

务等于一体的创新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建成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展示厅、电子商务公共服

务中心、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等,园区配备商务办公、创业融资、产品展销、生活配套等公共

服务,有效带动江渡、枫树梢等县城周边搬迁点群众就业,实现“生活在小区、就业在园区”。

同时惠及其他 18 个乡镇 46 个搬迁点搬迁群众“下山创业、进城就业”,为全县下山农户提

供 3000 个以上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

示范意义

泰顺县共富大搬迁众创园是泰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重

要指示,全力推进共富大搬迁全国改革试点建设的实践典范,将打造为县城首个产城融合、

产业提升、农村消薄和就业增收样板平台。

(2023 年,泰顺县)

第176页

16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温州工业用地资源稀缺,企业对土地资源的渴求非常强烈,特别是高成长性企业

增资扩产中普遍会经历“土地饥渴”“资金紧张”等烦恼。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

障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空间,瑞安市推出“先租后建 + 量身定制”模式,由国有开发

单位统一拿地、批量出租、整体开发、个性定制,精准高效满足企业需求,妥善解决

厂房开发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问题,进一步完善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土地利用方

式机制。

主要做法

(一)找准需求,择优筛选“意向企业”。一是汇集厂房需求。聚焦当地用地需求迫切的汽配、

机械等优势行业,由商协会、助企干部面对面向行业企业宣传实施办法,介绍相关产业园项目

的地块位置、建筑面积、配套政策等,广泛收集企业租赁意愿,全面汇集企业空间需求。二是

择优筛选企业。由属地单位联合经信、发改、环保等部门对意向企业近 6 年销售额、税收、专

利数、企业荣誉等 8 个因子进行综合研判和现场踏勘,从中筛选出高成长、高科技含量企业优

先享受厂房租赁。目前,已申报企业 152 家,剔除 120 家,择优录用 32 家。三是签订意向协议。

由属地单位确定资质国企作为项目开发单位,与 32 家企业签订意向协议书,约定租赁厂房面积、

科研办公面积、标准定制费用等,明确开发单位和承租企业双方权利义务,实现“先出租、后建设”。

(二)统一建设,为企开展“量身定制”。一是“大一统”布局。在收缴厂房定制费用

“先租后建 + 量身定制”模式

——破解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空间困局

案例七十七

第177页

要素保障类 ◆

163

后,企业可根据意向协议提交厂房平面图等基础图纸,提出厂房高度、隔断分区等结构性需求。

国有开发单位统一汇总企业要求,对共性需求予以集中确认、统一规划,并提前向资规、住

建、环保、人防等审批部门申请说明,按照反馈要求完善园区总平布局方案,实现“一个项

目、一批厂房、一套图纸、一次设计”。前期,已征集 32 家意向企业需求,对图纸进行 10

余次修改。二是“一对一”定制。国有开发单位与相关企业“一对一”分别研讨、精准定制,

先对单层高 12 米厂房的桁车动线、研发室功能要求等适配功能进行首次类型化规划,再根

据个别承租企业的特殊设备安放、地面承载力等特殊需求进行二次个性化设计,通过“两轮

定制”为企业量身打造“拎包入住”式的厂房和配套设施。目前,已有 5 家企业入驻投产,

其余企业将于近期相继入驻。三是“大批量”审批。由国有开发单位统一办理审批手续、出

资开发建设、打包竣工验收,企业只需等待建设结束、签约入驻即可投产,对比改革前,企

业投入的时间、精力、资金等成本更低,解决以往厂房落地难、落地慢、落地贵等痛点堵点。

(三)强化服务,推动企业“轻装上阵”。一是提供助企服务。由国有开发单位确定园区

企业服务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化统一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配套设施维保、环境卫生管理、

安全保障等一揽子管家服务,助力企业安心发展。二是推出租金优惠。入驻企业可享受当年

市场评估租赁价的 70% 租金优惠,国有开发单位在厂房交付后 18 个月、30 个月、租赁期

剩余年限内,每 2 年对入驻企业进行分类达产验收,验收达标的企业可继续享受租金优惠,

验收不达标的给予一年无优惠整改期,连续两年整改不合格的须退出园区。三是衔接供地政

策。10 年期租赁到期后,园区工业用地性质不再变更的,视情况与企业商讨以弹性年期出

让等方式供地以及厂房买断,国有开发单位实现退出;用地性质发生变更的,按照约定对地

块复原,企业参加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竞拍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用地。

示范意义

推出“先租后建 + 量身定制”模式,改变以往企业单独拿地、自主建设的高成本、长

周期土地利用方式,精准高效满足企业厂房需求,目前,瑞安市打造一期工业园区项目万东

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竣工验收,总建筑面积 16 万㎡,可满足 35 家企业发展急需,厂房竣工

预计至少提前 15 个月,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

(2023 年,瑞安市)

第178页

16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德赛集团“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是瓯海区内企业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的典型代表。2021 年启动“零土地”技改,成功实现土地制约的突破,生产效益不

断提升。2022 年实现产值 8.6 亿元,增速 50%,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 4.3 亿,同比

增速 18%。

主要做法

“零土地”技改是企业立足于内部调剂,在不增加土地情况下,符合消防和建筑安全的

前提下,突破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增加建筑面积,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一)紧扣扩容提质增效,改出企业发展新空间。为进一步满足扩大生产带来的用地需求,

有效解决扩产问题,德赛集团分两期实施“零土地”技改,其中一期为厂房加层,新增建筑

面积 3100 平方米,已于 2021 年底投入使用。二期为空中连廊,新增建筑面积 632 平方米,

提升容积率后,建筑面积提高至 8.61 万平方米,今年一季度已正式开工。同时,为进一步

确保项目出效益,在项目审批通过后,确定由监管单位经济开发区与其签订《工业项目监管

合同》,企业凭监管合同方可进行项目备案。监管合同约定项目投资强度 600 万元 / 亩、亩

均产值 1000 万元、亩均税收 50 万元等指标数据,同时约定达产验收要求为投产 1 年后对

约定指标数据开展达产验收。

(二)聚焦政策服务保障,改出企业发展新速度。为高质量、加速度推进德赛集团“零土地”

瓯海区聚焦“三新标准”打造“零土地”技改新样板

——以德赛集团为例

案例七十八

第179页

要素保障类 ◆

165

技改,该区第一时间成立德赛集团改扩建项目审批工作专班,联动区政务服务中心、区经信

局、区资规分局、区住建局等单位,全程跟踪服务,实行一次性对接,全天候办理,兜底解

决企业审批过程中的堵点痛点,保障项目审批办理提速提效。针对企业在施工办理当中碰到

的困难,建立微信沟通群,相关部门人员 24 小时在线解答,实现了审批咨询服务“零距离”。

如为使两个厂房之间的物流更加便捷,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保障员工在两个厂区穿行

过程中的安全性,企业向区政府申请建设空中连廊,但因退让线等问题无法审批。为帮助企

业建设空中连廊,区政府通过“零土地”技改政策,帮助企业化解一期范围内的连廊建设审

批问题,实现一二期连廊有效连接,同步加速二期项目建设进度。

(三)立足“技改+智改”,改出“零地技改”新质效。在开展改扩建的同时,为进一步

利用增加的生产空间,德赛集团计划新布局智能化改造项目,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方式转型

升级。今年,德赛集团新实施智能化定制车间项目计划投资 4750 万元,计划引进国际一流

的装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温州仙岩制造基地建设数字化裁断车间、针车车间、成型车

间 2 个。同时建设智能立体仓储系统,提高工业土地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生产,如在制鞋

行业高耗能的烘烤环节采用节能型烘箱,可节省能源 30% 以上。项目建设后,预计在少量

增加人工的情况下,产值大幅提升约 50%,人均产值提高 15% 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23% 左右,产品不良率下降 20% 以上。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先进装备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通

过数据分析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为全市 4000 多家制鞋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作用。

示范意义

我区新增工业用地有限,“零土地”技改是破解土地制约的有力举措,可以给各企业起

到积极示范的作用。

(2023 年,瓯海区)

第180页

16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近年来,永嘉抢抓泵阀“一县一策”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以“强

链、补链、延链、固链”为重点,以招引标杆性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全力推动泵阀

产业从单一产品制造向绿色、智能的成套流体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入选国家外贸

转型升级基地、成为全省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

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位引领推动,强化产业链培育。一是高规格推动链长制。由县委主要领导

担任泵阀产业链链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链长,抽调组建产业链链办及服务专班,全面开展

产业梳理,系统谋划重点工作、重点企业等清单,切实形成泵阀产业培育工作合力。二是高

标准制定产业规划。启动永嘉泵阀产业三年跃升计划,围绕“打造集研发设计端、生产制造端、

总装检测端、市场销售端于一体的全国泵阀产业集群中心”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大脑、创新

联盟等十大举措。三是高频次推进政企联动。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活动,常态化推进行业联席

机制,定期协调解决行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配合、互利共

赢,避免恶性竞争,共享发展红利。

(二)聚焦项目招引强链,破后劲不足之困。一是紧盯项目招引,针对全国排名前十的

泵阀企业开展上门招商,招引落地上海东方、嘉沪威成等超 10 亿元、超 5 亿元制造业项目;

二是紧盯增资扩产。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综合评分,并按照评分高低在供地融资上给予优

先支持;建立重大项目双周协调机制,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卡脖子”难题。三是紧盯

强链、补链、延链、固链 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

——永嘉泵阀产业成全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案例七十九

第181页

要素保障类 ◆

167

要素保障。全面梳理 3000 多亩地块用于产业链发展,确保建设用地指标 40% 以上用于工业。

启动泵阀回归示范园区、专精特新园区、锻铸造配套园区、系统流程装备小微园等一批产业

园建设,2022 年工业供地 559 亩,其中 60% 以上为泵阀企业。

(三)聚焦数字转型补链,破动能不强之困。一是上线泵阀产业大脑,成功入选全省第一

批建设试点。目前已建成产业大脑 2.0 版,成功贯通省级重大应用 11 个、市级应用 5 个,贯

通率 100%,20 个能力组建上架全省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成功建成行业数据仓基本能力,实现

与全省产业数据仓对接。二是搭建泵阀产业供应链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入驻泵阀商家 10 家,

上线泵阀产品 107 种,领军企业西子洁能等泵阀使用大户成为平台的首批用户,与贵州磷化集

团等泵阀采购大户签订合作协议。三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全覆盖。引进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作为数字化改造主体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云 MES 服务,目前已累计开展实施改造企

业 100 余家,打造样板工厂 6 家,入选全省首批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四是积

极承接国家工业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工信部国家工业产品主数据标准在永嘉工业阀门行业率

先开展试点工作(全国 4 个之一),同步组建了首批中国产品主数据标准浙江阀门行业专家组,

并受邀在 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发布了包括闸阀、蝶阀等 14 个产品大类主数

据、102 条产品主数据标准和 1063 条产品属性描述在内的工业阀门产品主数据标准库。

(四)聚焦企业培育固链,破龙头不强之困。截至目前,累计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 11 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 9 家,均位列山区 26 县首位,其中泵阀产业分别 6 家和 5 家。

一是建立“一企一档”种子库。建立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培育库,邀请专业机构对企业“一

对一”诊断咨询服务,帮助培育库的企业共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二是出台“一企一策”政

策包。对首次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 100 万元补助、对首次获评省级“隐形冠军”

的企业给予 50 万元补助。三是牵线“一企一院”创新源。永嘉以产学研为突破口,推动企

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已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

室、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72 家。

示范意义

2022 年永嘉全县泵阀产业实现产值 468.21 亿元,规上产值 158.85 亿元,同比增长

19.6%,实现逆势高速增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温州唯一、山区

26 县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

(2023 年,永嘉县)

第183页

商会改革类

第185页

商会改革类 ◆

171

背景情况

近年来,永嘉通过基层商会改革,基层商会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组织活动全面增

强,不但为永嘉社会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内生动力,也打造了新时代“两个健康”

永嘉样板。

主要做法

(一)大灾面前彰显大爱,基层商会人在抢险救灾中担当有为

比如,2019 年 8 月 10 日,永嘉遭受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30.2 亿元,受灾人口 35.67 万人,死亡 30 余人。在天灾发生后,在救灾抢险现场、赈灾活

动现场、死难善后现场,商会身影令人瞩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奔赴一线抢险救

灾。灾难面前,一支支商会救援队奔赴一线抢险救灾,参与救援的商会人员达到 500 多人。

二是捐资捐物共渡难关。灾后第二天,永嘉县总商会会长钱金波、桥头镇商会会长苏尚州、

县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方正分别向灾区捐资 150 万、100 万和 150 万。18 个基层商会

均陆续开展捐赠活动。三是商会乡贤作用凸显。岩坦镇商会组织 10 人工作组,挨家挨户走

访疏导灾民心理。商会会长戴云仙不仅个人捐款 20 万元,而且始终在现场协助救援队员开

展救援工作,安抚遇难者家属。

(二)创新基层商会改革,打造新时代“两个健康”永嘉样板

一是做强商会党建“一个龙头”。探索建立“1+N”党建模式,实现基层商会会员企业

打造基层商会改革样板

——改革激发新活力 基层商会显担当

案例八十

第186页

17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支部纳入统一管理。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直接进驻山区商会,帮助指导抓好商会党建

工作。二是打造基层商会“两大平台”。按照“五位一体”的标准,全力抓好基层商会场馆

建设,努力打造环境舒适、功能齐全的一站式企业服务综合体平台。以“世界永嘉人大会”“百

名会长中秋茶话会”等载体为依托,建立基层商会与异地商会、商会与政府的政策互动、信

息交流和项目对接的内外交流平台。三是健全基层商会“三大体系”。①组织体系。指导商

会建立会长、秘书长等“关键少数”任前考察、任职备案和履职考核等程序。积极开展“青

蓝接力”培养行动,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商会建设,保持每个基

层商会二代企业家占比达 30% 以上。②运行体系。按照“一地一会”“一业一会”的要求,

推进同类商协会“撤扩并”,加快实现力量整合、资源共享,全面理顺商会规范化运行机制。

③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商会“三方治理”模式,从登记监督管理、业务主管、支持指导等方

面对商会实施综合管理,鼓励支持商会通过商业投资、中介经营、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自

身造血”。四是提升基层商会“四大功能”。①承接政府服务职能转移。建立政府职能转移、

购买公共服务双向精准对接机制。②助力会员企业发展。搭建各类交流平台,统筹利用各类

有利资源,强化在研发设计、成果转化、产品检测、贸易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服务职能,为会

员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③协同参与社会治理。依托基层商会挂牌成立乡贤理事会,

建立纠纷调解“和事佬”、乡风文明“督导团”,全力开展民商事纠纷和劳动争议调解,真正

让商会乡贤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三清单一承诺”制度,

全力推进“清廉民企”培育,引导企业规范政商交往行为。聘任商会负责人、会员担任相关

部门的特约人员、行风监督员,每季度定期召开作风问题反馈会。

示范意义

2019 年全国工商联信息第 37 期《改革激发新活力,永嘉商会显担当》获全国政协副主

席高云龙、全国工商联党组织副书记樊友山批示肯定。

(2022 年,永嘉县)

第187页

商会改革类 ◆

173

背景情况

近年来,永嘉县工商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

系列讲话精神,强化落实与县人民检察院的沟通联系机制建设,努力为全县民营经济

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检察服务和法治保障。

主要做法

(一)固化机制建设,不断筑牢沟通联系之“基”。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联系工作的“先

手棋”,县工商联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出台实施《关于建立健全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沟通联系及

相互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持续完善双方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以县人民检察院瓯北检察

室为主阵地创新打造“两个健康”实践基地,全面落实检察机关列席会长办公会议机制。

2020 年以来,已累计召开年度会商会议 4 次,检察机关列席通报涉企案件办理情况 3 次,

先后聘请 13 位工商联执常委担任特约检察员,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商会”活动 7 次,

有力营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法治环境。

( 二 ) 强 化 精 准 服 务, 充 分 发 挥 桥 梁 纽 带 之“ 能 ”。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民营

企 业 与 检 察 机 关 的“ 桥 梁 纽 带 ” 作 用, 依 托 全 县 企 业 维 权 服 务 平 台, 通 过“ 三 服

务”“进访助”等活动,将民营企业的司法诉求第一时间反馈至县人民检察院,再

由县人民检察院督办处理。三年来累计妥善解决 31 起事件,其中永嘉某阀门集团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获市工商联优质案例。此外,创新推出预点单式预防培训课

探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精准法治服务非公企业

——永嘉县“工商联 + 检察院”携手护航“两个健康”发展

案例八十一

第188页

17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程,由专门办理企业刑事犯罪的员额检察官结合本县真实案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给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预防建议。三年来累计推出培训课程 11 门,覆盖民营企业家达

300 人次。

(三)优化监督评估,全力提升合规改革之“效”。以温州市重点企业刑事合规法律监督

试点为依托,全力配合县人民检察院做好第三方考察小组牵头单位,会同其他成员单位共同

选定独立监管人。由独立监管人进驻企业指导、督促合规建设,提交评估报告至第三方考察

小组和县人民检察院。最后由第三方考察小组出具评估意见并举行听证会,有力形成工作闭

环机制。特别是坚持“一案一组”原则,结合民营企业所在行业、所处镇街、所涉领域等方

面因素,合理选择第三方考察小组成员单位,有力确保第三方监督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目前

共召开涉企合规听证会 6 次,永嘉涉税合规案例被评为全省最佳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及最佳实

践案例,并已累计帮助 30 余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通过合规建设防范处置各

类风险点 113 个。该项工作也荣获 2021 年度全省工商联服务“两个健康”最佳工作实践创

新成果。

示范意义

2022 年 8 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会上发布《工商联与检察机

关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2019-2022)》,100 对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入选,其中永嘉县

工商联、永嘉县人民检察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入选,为温州市唯一入选案例,浙江省共

5 个案例入选。

(2022 年,永嘉县)

第189页

商会改革类 ◆

175

背景情况

瑞安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出现了大量同质同类的协会商会,从而导致企业负担

加重(如一个汽车配件企业,参会达 17 个,年会费支出 11 万余元)、服务领域重合、

行业代表性分散等问题。为此,瑞安有序推进商协会“撤扩并”工作,全面发挥基层

商协会功能和作用,促进商协会“强筋壮骨”。

主要做法

(一)“强强联合”谋共赢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指导商协会建立适合自身行业特色的整合机制。如:瑞安市新生代

企业家协会和瑞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分别由市工商联、团市委主管,青年企业家会员重叠

率达 90%,多头缴费、多头指导等问题致使两家协会工作时常出现矛盾,市委统战部、市

工商联与团市委沟通协调并签订协议,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形式,实现两家

协会“强强联合”,具体由市工商联、团市委共同开展业务指导,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机制,

促进两家协会协同运作,既降低企业会费成本和协会运作成本,又实现协会优势互补和工

作增效。

(二)“合署办公”激活力

依托支柱商协会,整合同质的无业务主管单位商会,推进商协会规范化、示范化、实

体化建设。如:瑞安市企业家协会与市轻工联长期以来分属市工商联、市经信局业务指

“撤扩并”促进商协会“强筋壮骨”

——因地制宜整合盘活商协会资源

案例八十二

第190页

17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导,存在企业家交叉任职、企业负担重、资源浪费大的情况。2018 年,市工商联针对市轻

工联业务脱钩后处于无业务主管的情况,及时介入,促成两家协会资源重组、合署办公,统

筹调配人才、信息等资源,在此基础上,2019 年,市工商联推动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

会和市轻工联三会正式合并,实现一套班子统一领导、统一开展工作和活动。目前,已成功

指导合并整合 6 家商协会,推动功能相似、会员重叠类综合性商协会的一体化运作。

(三)“内部优化”增动能

加强对主管商协会的业务指导,优化内部运作,培育组织优势。如:指导瑞安市食品行

业协会细化行业分类,下设粮食、肉制品、食品流通环节、肉品流通环节、动物产品调运

经营 5 个分会,积极承接市畜牧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转移的 3 项服务项目,涉及金额 200

余万元,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同时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指导瑞安市汽摩配行业协会下

设滤清器分会,并成功申报“中国汽车零部件(滤清器)制造基地”,形成滤清器产业群、

产业链协调互动发展格局。

(四)“清理规范”促提升

与市民政局建立双向互动机制,以商协会年检工作为切入点,对涉企社会组织进行摸底

调查,对长期不活动、名存实亡或严重偏离服务会员本质的商协会进行约谈,要求整顿提

升,未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建议市民政局实施依法注销。制定实施瑞安市“四好”商会建设

评估细则,围绕领导班子、会员发展、服务会员等 17 个项目 64 项指标,对商协会进行考评,

规范提升 19 家协商会,并授予 15 家协商会 2020-2022 年度瑞安市“四好”商会称号,其

中瑞安市汽摩配行业协会荣获 2020-2021 年度全国“四好”商会称号,瑞安市食品行业协

会等 4 家协商会荣获温州市“四好”商会称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高质量发展。

示范意义

瑞安把推进同类商协会“撤扩并”作为促进商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采取有

效模式,进一步整合盘活商协会资源,理顺工作机制,有力解决服务领域重合、行业代表性

分散、企业会费多头上交且获得感不强等问题,激发商协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2023 年,瑞安市)

第191页

商会改革类 ◆

177

背景情况

针对部分新归口的商会规范化建设参差不齐,尤其是与行政机关脱钩的个别商会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温州市工商联制定出台“清

廉商会”建设实施意见,探索建立“三张清单”。

主要做法

(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创建

“清廉商会”的首要任务。明确商会会长为创建“清廉商会”第一责任人,党组织书记、监

事长为监督责任人,秘书长为具体责任人。商会领导班子要经常分析研究部署“清廉商会”

创建工作。

(二)把商会在履职中要有所为,但又要防止乱作为,作为创建“清廉商会”的主要标准。

一方面,制定“清廉商会”建设“八要”正面清单、“八不准”负面清单,划出商会履职的

高线和底线。如市工商联联合市民政部门根据“双随机”原则,按照不低于商会总数 10%

的要求,对商会财务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做好整改。另

一方面,健全法人治理,加强内部监督。深化实施《温州市行业协会商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

指导文本》,构建“1+9”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即“1”是指法人治理结构规范,“9”是指选

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监事)、财务管理、印章文件管理、信息披露管理、

分支机构管理、法定代表人述职等九项可操作的具体制度。尤其是涉及商会内部“人、财、物”

建立“三张清单” 创建“清廉商会”

——着力打造清廉行业引领的商协会组织

案例八十三

第192页

17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等重大事项,做到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如乐清市工商联

探索成立商会会计服务中心,按照商会自愿委托的原则开展账务代理,让一些暗箱操作变成

阳光作业,基本上杜绝了商会账务管理的混乱局面,还让许多商会多年的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商会内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

(三)把因地制宜推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清廉商会”创建活动作为重

要载体。深入挖掘提炼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清廉商会”文化主题,探索创建“清廉商会”文

化品牌。开展“清廉民企——行业协会商会在行动”,深化行业诚信自律建设,制定行业自

律公约并组织实施。如市鞋革行业协会开展“清廉民企——行业协会在行动”等活动,制定

实施行业自律公约,对会员企业进行信用体检,签订“廉洁诚信”承诺书,推进“清廉商会”

与“清廉民企”建设相互联动。

(四)把增强商会服务能力和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创建“清廉商

会”的主要目标。推出“五举措”重点工作清单,明确商会在收集行业建议、畅通诉求渠道、

参加协调会商、监测营商环境、参与行风评议等职能要求。健全温州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

台,设立“企业维权接待日”,推出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商会和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机

制,并形成“问题收集、协调办理、按时反馈”的解决问题闭环机制。协同市纪委市监委开

展“百会万企”评部门活动,累计在 30 多家商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同时商会负责人被

市纪委市监委列入对政府部门职能处室和基层站所服务质量、工作作风评议的内部评分对象

名单,按照随机原则,参与行风评议打分。

(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清廉商会”创建工作列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切实增强

商会党组织政治功能,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结合“双创双树”活动,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与政治引领作用,

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商会规范化建设。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商会换届程序要求,

商会推荐会长、监事长候选人时,要书面征求商会党组织的意见。

示范意义

全国工商联改革情况第 37 期予以刊登,在全国推广。

(2022 年,市工商联)

第193页

商会改革类 ◆

179

背景情况

近年来,鹿城区工商联针对“党政所需、民企所盼与自身服务能力不足”“工作

对象量大面广、比较分散与基层工商联人手紧缺”的瓶颈制约问题,充分发挥“联”

的优势,注重借势、借智、借力,会同各方积极力量,建立建强“1+14+4N”实体化、

综合型、立体式服务平台矩阵,推动形成政企双向奔赴、市场活力迸发的亲清政商关

系,切实提升服务“两个健康”质量和效能。

主要做法

(一)“1”,即由工商联主导建强 1 个“鹿商会客厅”主阵地。在 2700 多平方的综合统

战阵地“世界鹿城人城市客厅”内,采取“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共建共享”模式,高标

准打造“鹿商会客厅”,涵盖主题展示、经贸洽谈、招商推介、创享空间、服务互动 5 大板

块 12 项功能,举办“亲清下午茶”“鹿商大讲堂”等论坛讲座、招商洽谈活动 52 场,培训

600 余人次,推动 27 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该会客厅也是区级“亲清直通车 · 政企恳谈会”

固定举办场所。今年,区委书记、区长已分别召集 6 场恳谈会,40 余家职能部门与 60 余家

企业对话,推动解决 23 个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二)“14”,即联动镇街建立 14 个基层商会服务综合体。积极争取镇街支持,采取“镇

街 + 商会”模式,结合辖区特色,建立 14 个商会服务综合体,打造全区商会阵地链,为企

业提供党建引领、资源链接、孵化培育、政企交流、特色展示等 5 项服务功能,形成辐射带

打造“鹿力同心 · 亲清直通”工作品牌

——布局“1+14+4N”实体化服务平台矩阵

案例八十四

第194页

18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动效应,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南郊数字科创园会客厅整合政企服务资源,实现数智赋

能、服务增值,为辖区运营 20 多年的老旧工业园改造提升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各

镇街已在商会服务综合体开展政企恳谈 53 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118 个。

(三)“4N”,即协同部门单位聚焦 4 方面民企关切、打造 N 个特色平台。聚焦“法治护航”

援企,联合区检察院打造新时代“两个健康”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专家团队工作室,创设首

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吸引参观团队 70 余批 2500 余人次,工作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支持

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推广目录。聚焦“合规建设”护企,联合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在鞋革行业

协会设立“企业合规建设联系点”,聚焦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等 7 大领域编制《鞋革行业合

规指引》,为企业制发《意见书》29 份,举办合规讲堂 20 场、培训 1200 余人次。聚焦“清

廉建设”立企,联合区纪委在 1500 家企业、15 家商会建立“廉政效能监测站”,推动构建

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清廉民企建设,已培育省级清廉民企示范点 1 家。今年将在 100 家以上

民企推广示范点建设经验;在国际鞋博城开展“清廉市场”全市试点。聚焦“金融服务”助企,

联合区金融办在农业银行温州分行等金融机构设立 5 个“鹿商洽谈室”,为 10 家重点拟上

市企业提供一揽子上市辅导服务;联合浙商银行温州分行等为企业意向授信 40 亿元,畅通

融资渠道。

示范意义

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华工商时报、中新网推广。

(2023 年,鹿城区)

第195页

商会改革类 ◆

181

背景情况

九龙河社区,位于龙港市东南偏僻农村,因大量的农民搬迁到龙港城区,集体经

济非常薄弱,村里仅留有少数“老弱病残”人员,人员流失、房屋失修、道路毁坏、

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华昊无纺布公司,积极响应“百会千企兴

百村”的号召,在村企共享共建中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共出资 405 万元助力乡村建设,

吸收 400 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主要做法

(一)促进产业振兴。发挥企业在技术、管理和经济上的优势,以及村居在资源、政策

上的优势,助力乡村发展配套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公司重新梳理采购流程、制袋

印刷等业务,每年定向与九龙河社区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合作,采购生产配套物资如纸管、包

装膜等约 1000 万元,移交制袋印刷等业务产值约 5000 万元。同时,指导帮助村经济合作

社发展口罩等防疫物资业务,拓展新的发展领域。此外,利用经济欠发达村居认购小微园厂

房的优惠政策,让村集体增加租金收益,以此推动村集体增收致富。九龙河作为薄弱村,资

金十分紧张,华昊公司带头捐助,帮助认购厂房 500 平方米。现在厂房每年租金可以达到

10 万元左右,很好地保障了村集体的资金来源。

(二)促进生态振兴。华昊公司与九龙河社区结对以来,以助力消薄、五水共治等为载体,

帮助该村开展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共出资 142 万元建设河道堤岸围栏、公园、

百会千企兴百村 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华昊无纺布有限公司助力乡村建设

案例八十五

第196页

18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健身步道及村内路桥等。

(三)促进文化振兴。公司出资 140 余万元助力九龙河社区兴建党建文化公园、村民文

化广场、灯光球场、“三位一体”村民服务中心、乡贤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丰富了村民

的文化生活。

(四)促进人才振兴。公司定向九龙河社区招聘员工,共帮助 400 余人次解决就业问题,

并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提升劳动技能。同时,公司与龙港职业中专达成合作意向,开展职业

技能认定工作,通过培养——认定——再培养的模式,培育大量的农村技术人才。

(五)促进组织振兴。由华昊党总支牵头,组建党建联盟,开展村企组织共建活动,广

泛宣传“村企结对、互助共赢”的先进事迹,以企业为依托、村居为载体、党组织为统领、

党员为骨干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企业全员参与乡村建

设,深入研讨村企结对发展需求,共享机遇,共同推动,共谋发展。

示范意义

九龙河社区与华昊公司是一个村企结对成功范例,在“百会千企兴百村”活动中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2022 年,龙港市)

第197页

企业成长类

第199页

企业成长类 ◆

185

背景情况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正确面对“交棒接力”的严峻考验,做好年轻

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团结、服务、引导、教育,为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企业

家队伍保障,具有十分重要和示范标杆的意义。

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到位,集聚资源打造“温州样板”

一是规范统筹培训计划。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培训培育温州市新时代

“两个健康”先行温商队伍的实施方案》,设立温州民营经济学院,推进打造精品培训班,将

“青蓝新学”班作为民营经济学院核心主体班次。二是精选重点培育对象。“青蓝新学”班每

期招收学员 40 人,精心挑选年龄 40 周岁以下的民营经济统战领域重点人士。现“青蓝新学”

学员 80% 以上覆盖温州有影响力的家族企业接班二代,以及自主创业成效突出的优秀青年

企业家。三是强化平台功能设置。发挥促进政企沟通、内外互动平台作用,作为必备课程安

排之一,邀请市领导与新生代企业家座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担任班主

任,全程参与跟班学习,每班设 2 名机关干部担任联络员。在课程设计上穿插安排与外地

浙江商会或在外青年企业家的交流活动,增进内外联动。

(二)内容涵盖广泛,教育培训体现“温州特色”

一是架设红色通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依托省、市两级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

青蓝新学

——打造年轻一代企业家培育模式新样板

案例八十六

第200页

18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地加强对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和国情市情教育。二是依托情感

属地,强化寻根认同教育。以温州人的情感地标“世界温州人家园”作为集中授课点,将参

观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乡情文化教育等作为开班必修课,邀请知名专家向学员讲授温州历史

文化、风土人情,增进年轻一代企业家尤其是在外温商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感。三

是突出“传帮带”,强化能力提升教育。注重发挥企业家导师“传帮带”作用,邀请南存辉、

王均豪、王振滔、郭广昌、邱光和等知名企业家与学员面对面交流互动,探讨企业成长的经

验和教训。

(三)运行机制灵活,自主管理彰显“温州活力”

一是“线上”“线下”结合。首创长训班机制,每届班级学习周期 3 年,集中授课与自

学相结合,每年原则上安排 3 轮集中学习,每次 3 天左右。在非集训期间,依托班委自主

安排学习计划,以分组活动形式自主开展“线下学习管理”。 二是学员自主管理。学员自主

选举产生班委,分设小组,履行自我管理主体责任。班级同步设立临时党支部,制定班规、

学分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班委定期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确定每次集中学习的主题和方向,

主动参与课程策划。 三是班务会务共建。扩大温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覆盖面,引导“青

蓝新学”学员入会,优化会员结构。依托市新企联秘书处,实行班务会务共建。秘书处作为

班委的具体执行机构,协助做好班务联络、学分统计、班级制度落实等工作。非集中培训期

间,“青蓝新学”学员和新企联会员联动开展活动。

(四)品牌效应凸显,创业接班涌现“温州现象”

一是父子同班,实现“青蓝对话”。邀请知名温州本地企业家或在外温商作为企业家导

师为学员授课,形成“父子同班”的特殊课堂,提升年轻一代企业家与父辈的情感沟通和思

想交锋效果,推进企业家代际融合。二是形象统一,打造“青蓝定制”。树立“青蓝新学”

品牌形象,设计班级形象标识,从学习用具到生活用品均统一定制。通过广泛应用且辨识度

高的标识形象,对外展示温州年轻一代企业家的群体形象,同时也增强学员的集体荣誉感和

归属感。三是互鉴互促,共塑“青蓝分享”。引导树立主人翁意识,设立“学习分享”固定

模块,推选学员代表进行现场分享,分享内容汇编成册;开设“学员微课堂”,每次开课前

30 分钟,由学员代表自选主题讲授自己所熟知的领域和内容;开展学员企业互访,每期安

排一定数量的学员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学员间的探讨式交流,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

相互启发企业经营发展思路。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